上海第一人民医院记最美心内科医生史浩颖医生开的诊所在哪儿

就医导诊台在线时间:9:00-18:00
找不到合适的医院医生?就医助手在线帮忙
还没有账号,
或使用第三方账号登录
简洁无广告 号源更新快
扫描下载APP
已有账号,
还没有账号,
已通过邮箱注册账户
验证后可完成注册
请验证手机
& 验证手机后可以使用免费预约挂号,在线咨询服务
& 验证手机后可以使用手机号登录及找回密码
您的位置:
一、 科室概况: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最早成立于1864年,早期隶属于大内科,90年代独立建科,在乐文照、颜和昌、许群、江智文等历任科主任的带领下,不断创造着心内科的辉煌历史。1998年后科室进入飞速发展期。1999年被列为院重点科室,2000年成立分子心脏病研究室,2002年成立心脏起搏中心,2003年成立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脏病急救中心,2004年被上海市政府评定为“上海市心脏病急救中心”,中心建设总投入达3000万元。同在2004年科室被卫生部批准为首批国家级“心电生理培训基地”。2005年获得上海市科委重大课题“危重冠心病优化治疗和新技术应用”,为科室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平台。2007年起又独立开展了Ensite3000三维标测下的房颤射频消融术。心内科自身的建设逐年上新台阶,科室业务蒸蒸日上,现拥有床位100张,每年收治各类心脏病病人3000人次以上,开展各类心脏病介入手术2000余例,已跻身全国15强之列。临床、教学和科研水平提高迅速,在上海市和全国心血管领域的地位和声誉不断提高。2007年心内科获得国家教育部的重点学科。二、 临床工作:心内科拥有病房床位100张,其中普通床位84张,CCU监护病床16张。附属有功能强大的辅助科室,下辖心脏病急救中心、导管室、心脏起搏中心、心电图室、动态心电图和平板运动实验室、超声心动室、心功能室、分子心脏病研究室、电生理研究室等,此外心内科现已被评定为“上海市心脏病急救中心”,中心相关工作正在有序开展。心内科已有导管室专用DSA机器两台,还配备有组织多普勒、冠脉内超声仪、IABP、12导联电生理记录仪、冷冻消融仪等先进设备,能够满足各种心血管介入手术的需要;心电图室有新型的多导联动态心电图记录仪,能够对各类心律失常进行记录分析;心功能室开展的电话心电图能够实现心电图的实时传送与分析;电生理研究室配备有各种起搏器的功能调控仪和完整的病人资料记录系统。我院每年完成射频消融术250例,除传统的针对阵发性室上速的射频消融术外,近几年先后开展了针对房扑/房颤/室速等疑难高危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术等。2004年在国内进行了首例房颤冷冻消融术,并被卫生部命名为国家级“心电生理培训基地”。此外还开展了肥厚型梗阻型心肌病化学消融术、先心病房间隔缺损和室间隔缺损封堵术、二尖瓣狭窄球囊扩张术等各种心脏病介入手术。三、 心脏起搏中心: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是上海市开展心脏病介入手术最早的几家医院之一,早在60年代就率先安置了全国第一台人工心脏起搏器,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心内科起搏器的安置水平居国内领先地位,除常规针对缓慢性心律失常的单腔、双腔起搏器安置外,我院还较早开展了全生理性频率应答起搏器、双心房及双心室同步多腔起搏器、具有抗房颤等快速性心律失常作用的起搏器安置术,与国际同步发展,并在国内率先应用三腔起搏器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大大拓展了起搏器在临床上的应用。生理性起搏即可以保持心脏电活动的顺序有能维护心脏的血流动力学和心功能,我们安装的起搏器80%采用AAI、AAIR、DDD和DDDR等生理性起搏模式,是这一工作国内较好的医院之一。起搏治疗房颤是近年房颤治疗的一个大的进展,我院在传统的心房Overdriving起搏的基础上,已经安装了具有治疗房颤起搏器,已完成心房同步起搏防治心房颤动11例,居国内领先水平。双心室同步起搏是心力衰竭治疗的一大进展,我们完成了50余例。采用了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冠状静脉解剖,在国内首批应用了左室电极导线,还采用普通导线代替左室导线和直接导入左室导线等改良技术,有些技术国内外文献尚未见报道。起搏治疗肥厚性梗阻性心肌病和ICD植入治疗快速室性心律失常,均取得满意效果。在上述许多优秀工作的基础上,心内科于2002年成立了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脏起搏中心,负责各类起搏器以及ICD的植入和随访,术后1、3、6、12个月由专门医师、护士和厂家技术员共同进行常规随访,以后每年都随访1次,并详细记录每次随访结果,保证每一个起搏器的正常工作。除我院的起搏器安置病人外,还承担着华东地区的起搏器随访、植入培训等工作。对病人术后起搏功能,逐步采用电话遥测网络监护,大大提高术后监测质量。病人的适应症、术前谈话、术中植入和术后随访都有一套常规和记录系统(包括书面记录和计算机管理系统),是上海市起搏与电生理方面的牵头单位。四、 心脏病急救中心:我院心内科自1997年开展冠脉介入手术以来发展迅速,手术量以每年50%的幅度增长,2002年总手术量已超过1000台,PTCA及支架术的病例超过300例,增长速度为上海市各大医院之首,2003年近400例,2004年及2005年PTCA及支架术数量已达600例,跻身于全国15强医院之列。急诊PTCA术是心内科的特色之一,也是心内科冠脉介入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每年完成近200例,是上海市急诊PTCA术开展最多的医院。在数量上迅速增长的同时先后开展了大量介入新技术,包括急诊PTCA术、IABP术、左主干等疑难高危PTCA术、冠脉内旋磨术、支架内再狭窄的切割球囊治疗、放射治疗、药物涂层支架治疗、经桡动脉及肱动脉PCI术、血管内超声检测、肾动脉狭窄、锁骨下动脉和髂动脉狭窄等外周血管介入术等。在过去的几年中,我们已经和周边的20多家医院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形成了一个以我院心内科为中心、向周边各级医院辐射的心脏病急救网络,实现了医疗资源的共享、病人资源的合理分配以及危重病人的快速转运救治系统。在此基础上于2003年7月和9月相继成立了市一医院和上海市心脏病急救中心。中心以心内科急诊冠脉手术为工作重点,配合以急诊科的急诊室心脏病急救和心外科的心脏病急诊手术。随着心脏病急救中心的成立,为了与国际标准接轨,有效缩短心肌梗死病人的就诊时间,我们将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和疑似心肌梗死病人的收治模式进行了彻底的转变,从原来的急诊挂号-候诊-检查-心内科会诊-收监护室的旧程序改变为目前的救护车直接送监护室,显著缩短就诊时间。运行了4个多月后效果非常明显,将病人从急诊就诊到导管室急诊PTCA手术的时间从原来的3~4小时缩短到了1小时左右,减少了心肌的坏死,改善了心功能,降低死亡率。鉴于上述卓有成效的工作,在2005年我院心内科成功申请并获得上海市科委重大课题“危重冠心病优化治疗与新技术应用”,资助经费200万元,为急性心肌梗死等危重冠心病的急救与治疗寻找最佳的模式及方案。五、 分子心脏病研究室:心脏病研究室则配备了众多用于心血管疾病基础研究的相关设备,能够进行细胞培养、各类PCR、免疫组化、各类blotting等分子生物学实验。在分子心脏病开展的研究主要包括两个系列:粘附分子与冠心病的基础性研究;心脏干细胞及内皮祖细胞与心肌坏死、再生的关系研究。已先后有10余人次的研究生从事相关研究工作,部分研究结果已达国际同步、国内领先水平。心脏干细胞/祖细胞移植是近年来的国际研究热点,我科在相继的两年内开展系列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目前已成功完成人外周血分离内皮祖细胞的分化鉴定,获得专利一项。目前研究室正在利用该技术进行成体干细胞回输的实验研究。在此基础上, 2003年再次申请并获得上海市科委重大课题一项。六、 科研工作:我科一直是复旦大学医学院(原上海医科大学)的研究生培养基地,承担着博士后流动站、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任务。自我院成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后,进一步加强了研究生基地建设,现拥有博士研究生导师1名、硕士研究生导师6名,已培养博士后1名,博士3名,硕士11名,现有在读博士、硕士研究生共15名;同时承担医学院本科生的各类教学工作,以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来指导临床工作。科室目前在研课题包括教育部1项、卫生部1项、市科委重点课题1项、上海市白玉兰基金2项、市卫生局3项、国家十五攻关项目2项(参加)以及院级课题4项,并获得了上海市干细胞重大项目的子课题。七、 学术地位:随着近年来科室硕士、博士、博士后以及归国人员的增加,大量与临床相关的科研工作随之展开。科室已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近5年共发表论文81篇。国外发表12篇,SCI摘录5篇,EI摘录1篇。国内发表文章69篇。2003年获得上海市医学科技二等奖一项,以前曾获部省级奖励6项。高级职称年均发表论文:4篇/年/人。近5年主编:临床心功能学;临床心电信息学;心血管病的诊断;副主编:治疗学充血性心力衰竭学;正在编写:心血管病急重症的诊断和处理(主编已完成初稿),冠心病心肌血运重建(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其它3本副主编的书已在编写和出版过程中,参与编写10余部。2008年2月我院自上海复旦大学中山医院心内科引进刘少稳教授担任学科带头人,任心内科行政主任兼心脏病研究室主任。刘少稳教授为我国知名心血管专家,担任中华医学会会员、中华医学会心脏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心脏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心房颤动专家工作组成员、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心电学技术分会常务委员、上海医学会心血管病专科分会委员、上海医学会心血管病专科分会心电学组组长、上海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脏节律分会副主任委员。担任《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中国循环研究杂志》和《临床心电学杂志》编委会委员。刘少稳教授擅长于多种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尤其侧重于心律失常方面的诊断、治疗和科研工作,在心律失常的非药物治疗方面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对房颤的导管的消融治疗在我国和亚洲的开展和推广起到重要推动作用,在这一领域率先开展和应用多项新技术,为国内外近百家医院培训了大批心脏电生理和起搏方面的人才。在SCI及国家核心期刊发表论著115篇,参与编写专著9部,其中主编2部。获国家及省部级科技奖6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课题(Bard EP)、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等课题9项。八、 人才培养与梯队建设:科室现有各级医护人员90人,其中教授、主任医师4人,副主任医师7人,中级职称人员12人,科室平均年龄32岁,年轻而有活力。心内科为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现有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6人,现在读硕士博士研究生15人。心内科下辖的导管室、心电图室、超声心电图室、心功能室、分子心脏病研究室等附属科室中各级医务人员22人,其中博士学历1人,硕士学历5人。我院心内科已与新加坡国立医学中心、美国密歇根大学等国外同行建立了友好协作关系,定期派送专业人员进修学习。加强与国内外同行的交流,走出去和请进来并重,坚持两条腿走路。科室各级医师全年参加中国介入心脏病论坛、全国高血压年会、全国中青年介入会议、亚太介入心脏病学会、欧洲第24届心血管病会议等国内外学术会议20余人次,应邀参加国内会议主持和大会主席团成员10次,均为中华医学会组织。今年建立两个国际合作基地,分别是:德国莱比锡大学心脏中心余江涛实验室。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细胞生物学系 Manuela Martin-Green 教授实验室。加强多方学术交流,扩大医院学术地位,建立国际合作联系。同时先后邀请美国、德国、日本、新加坡、印度、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到我科指导并演示心导管手术共11次,大大提高了我科介入手术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加强国际间学术合作。
科室主任& 主任医师& 教授
简介:刘少稳,男,主任医师,教授,任心内科主任,198...
擅长:心血管疾病的诊治、心房颤动和复杂心律失常的治疗。
& 副主任医师&
简介:陈岗,男,毕业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医学博士,副主...
擅长:心动过缓起搏器治疗,心力衰竭的三腔起搏治疗,恶性心律失常的ICD治疗,以及包括阵发性室上速,房颤在内的多种心动过速的消融手术治疗。
感谢您的支持,已有1000名用户希望使用该服务,我们将按照您需求尽快开通预约挂号服务!
感谢您的支持,已有1000名用户希望使用该服务,我们将按照您需求尽快开通在线咨询服务!
门诊排班表
副主任医师
副主任医师
副主任医师
副主任医师
副主任医师
副主任医师
副主任医师
副主任医师
按疾病找医生
本科室有:
主任医师13位&/&&副主任医师13位
7位医生可预约
特约合作科室
上海心血管内科科室推荐
就医助手APP
掌上预约挂号、问医生、用药查询,与万千病友交流
就医助手微信公众号
第一时间知晓新鲜热辣的健康资讯,不错过任何一次精彩活动。
号源更新快
随时问医生liushaowen2.
&& *医生门诊信息均取自公共网上预约平台,如遇门诊时间错误,请以医院当日公布为准
*为广大患者分享您的病例
刘少稳医生资料
刘少稳已收到9束鲜花
网友给刘少稳医生的赠言
与刘少稳相同科室的专家
职称:主任医师、教授
高血压、冠心病及心衰的诊断及药物治疗
职称:主任医师、教授
高血压,心衰,心律失常的诊断和治疗,心脏电生理和起搏器安置术、射频消融术
职称:主任医师、教授
心律失常、冠心病、心衰、起搏
职称:主任医师、教授
冠心病、缓慢性心律失常的诊断,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和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
职称: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职称:主治医师、讲师
心力衰竭疾病方面的诊断和治疗
职称:主任医师、教授
冠心病、心律失常、心肌病、心脏衰竭等
职称:主任医师、教授
冠心病、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治疗,尤其擅长冠心病的介入治疗
职称:主任医师、教授
各类起搏器安置术、各类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治疗
职称: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冠心病、高血压病、心机炎、心衰的诊治,尤其冠心病介入及心血管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职称: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冠心病介入治疗
职称: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高血压及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
职称: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冠心病的介入诊断和治疗
职称:主任医师、教授
冠心、心肌梗塞、心律失常、高血压病、风心病等
职称:主任医师、教授
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各种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心肌炎、高血压、动脉硬化症、脑血管意外以及其它心血管疑难杂症的诊断和治疗。对危重病人的抢救具有丰富经验
职称:主任医师、教授
冠心、高血压、心律失常的诊断及治疗
职称: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职称: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冠心病、高血压、心力衰竭及心血管病危重击症的诊断与治疗,特别是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的诊断和介入技术
职称:副主任医师、副教授上海第一人民医院——新闻
当前位置:>>>>媒体报道
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救助心脏电路故障女孩
日前,附属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在金炜主任和洪江主任医师的发动下,多方筹资,为身患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小石植入了起搏器,使16岁的花季少女重获新生。
小石来自重庆涪陵的一个单亲家庭,靠妈妈在外打工赚钱养家。小时候,小石就跟随妈妈来到上海。那时候小石经常感冒没能得到及时的医治。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小石渐渐发现自己老是头晕、乏力,尤其活动后特别明显,有时还有眼前发黑的表现。在老家的医院查过好几次,并未查出原因。于是,小石来到附属第一人民医院。
心内科金炜主任医师详细地询问了病史后,让小石做了一个24小时的心电图。结果出乎大家意料:小石竟然存在着三度房室传导阻滞!这是一个常发生在老年人的心脏疾病,症状往往是头晕乏力,黒朦甚至晕厥,大多需要安装起搏器来治疗。
金主任建议其安装起搏器,帮助心脏跳动。可是当谈及费用时,小石的妈妈愁容满面。一个起搏器,少说也要六七万,这对于一个外出打工的单亲家庭,何其困难!可是孩子的病不能不治啊,她才16岁,还有大好的人生。金主任在了解情况后,迅速与同组的洪江主任医师、史浩颖主治医师等商议,在他们的努力下,经过多方筹资,终于解决了起搏器的费用问题。
金主任迅速把患者安排住进了病房,在洪医师等医师的及时安排下,很快为小石实施了起搏器植入术,术后恢复情况很好,小石头晕乏力的症状明显缓解,患者的妈妈激动得热泪盈眶。
如今小石住在医院,即将拆线。她灿烂的笑容感染着病房里的所有病人和医护人员。她说她还要上学,以后还要参加高考,她会努力学习知识,长大以后回报妈妈、回报所有曾经帮助过她的人们。
摘自《上海交大报》2011年6月13日
上一条:下一条:上海第一人民医院——新闻
当前位置:>>>>>>>>资质专业
心血管内科专业
l心血管内科专业
1.学科简介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1999年被列为院重点科室,2000年成立分子心脏病研究室,2002年成立心脏起搏中心,2003年成立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脏病急救中心,2004年被上海市政府评定为“上海市心脏病急救中心”,中心建设总投入达3000万元。2007年被教育部评为“国家重点学科”。 心内科自身拥有床位116张,其中普通床位101张,CCU监护病床15张,附属有功能强大的辅助科室,下辖心脏病急救中心、导管室、心脏起搏中心、心电图室、动态心电图和平板运动实验室、超声心动室、心功能室、分子心脏病研究室、电生理研究室等。每年收治各类心脏病病人4000人次,开展各类心脏病介入手术2000余例,已跻身全国15强之列。临床、教学和科研水平提高迅速,在上海市和全国心血管领域的地位和声誉不断提高,并连续多年举办了国家级及市级心血管病学继续教育项目且每年有各地专科进修医师30余名前来进修。
2.临床诊疗概况
①冠脉介入治疗方面:通过上海市心脏病急救中心这一平台,我们建立了院前-急诊心脏病急救专用诊室-CCU监护室-导管室-专家门诊随访这一条完善的心脏病急救绿色通道,并于2005年获得上海市科委重大课题“危重冠心病优化治疗和新技术应用”,资助经费200万元,为急性心肌梗死等危重冠心病的急救与治疗寻找最佳的模式及方案,并为科室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平台。
②心电生理方面:2004年科室被卫生部批准为首批国家级“心电生理培训基地”。每年普通射频消融手术约200余例,自2008年应用CARTO和Ensite 3000三维标测系统后大大提高了各种复杂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治疗成功率,包括房颤、房速、不典型房扑、室性心动过速,也包括合并各种器质性心脏病的快速性心律失常。三维标测和图像融合技术在房颤及其他快速性心律失常经导管消融治疗中的应用现处于全国领先水平。目前,我科已逐渐成为我国的房颤治疗中心和培训基地,也是亚太区的房颤培训中心。
③心衰治疗方面:从2007年起,我科开始致力于建立一种新的心力衰竭疾病管理模式,将个体化的最佳治疗方案和成熟技术应用到医疗实践中去,实现慢性心力衰竭的专病管理。旨在通过三级医院心衰专家和社区医生的协作,建立社区为基础,三级医院为主导的心衰疾病管理方案。我科是国内最先开展心力衰竭疾病管理的中心,不但提高了医疗质量,还提升了医院的品牌和竞争力。从2000年起我科就参加了国内外较多的心力衰竭药物临床试验,在心力衰竭的起搏治疗领域处于国内外领先水平,帮助华东地区数十家医院完成心力衰竭的起搏治疗。
④高血压治疗方面:我科从2003年起就参加国内外各类高血压药物临床研究已有20余项,目前拥有高血压治疗专职医师共6名,开设高血压特需门诊、专家门诊和专病门诊,年诊治高血压人数约5万余例。
3.参加临床药物试验情况
心内科先后参与了阿哌沙班(国际多中心,百时美施贵宝公司)、比伐卢定针剂(期,广州博科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替米沙坦氢氯噻嗪(国际多中心,勃林格殷格翰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替米沙坦氨氯地平(国际多中心,勃林格殷格翰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复方盐酸贝那普利苯磺酸氨氯地平片(Ⅱ期,上海医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上海新亚药业闵行有限公司)、瑞舒伐他汀(可定)(Ⅲ期,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艾力沙坦酯片(Ⅲ期,上海艾力斯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血脂康胶囊(国际多中心Ⅱ期,北大维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LCZ696A(国际多中心Ⅱ期,诺华制药有限公司)、等数十项Ⅱ期、Ⅲ期新药临床研究。积累了丰富的新药临床试验经验,获得了国内外药物研究单位的首肯和赞扬,其中两次接受国外医药公司的稽查,一次接受SFDA的稽查,均顺利获得通过。
心内科承担新药临床试验的领域主要涉及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降脂药、抗凝等心内科各个领域的药物。
4.专业负责人介绍
刘少稳,男,1964年生,现为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心内科主任、心血管病教研室主任、心脏病急救中心主任,国际心律学会会员,中华医学会心脏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心脏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心房颤动专家组指导委员。2003年获瑞典隆德大学医学院医学博士学位(PhD),研究方向为临床心脏电生理。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共发表论文140余篇,其中SCI论文20余篇,主编《心房颤动与导管射频消融心脏大静脉电隔离术》及《Atrioventricular Conduction in Patients with Paroxysmal 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s》等著作,参编10余部书籍,承担课题8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国际合作课题多项,获得多项省级及国家级科技进步奖,其中“心房颤动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获2004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房性心律失常特点及射频消融治疗临床研究”获2002年辽宁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从事心血管病的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20余年,主要侧重于心律失常方面的诊断和治疗工作。多次担任国际大型学术会议的主席团成员和被邀进行大会发言,并承担亚太地区起搏与电生理学员的培训工作。
&&&&&&&&&&&&&&&&&&&&&&&&& 主要研究人员名单及其资格
姓& 名&&&&&& 学 历&&&&&&&&&& 职 称&&&&&&&&& GCP培训&
刘少稳&&&&&& 博 士&&&&&&& 主任医师&&&&&&&&& &国家级
戴秋艳&&&&&& 博 士&&&&&& &主任医师&&&&&&&& &&国家级
张国兵&&&&&& 博 士&&&&&&& 主任医师&&&&&&&&& &国家级
洪& 江&&&&&& 博 士&&&&&&& 主任医师&&&&&&&&& &国家级
吴& 莹&&&&&& 硕 士&&&&&&& 副主任医师&&&&&&&& 国家级
汪& 玮&&&&&& 硕 士&&&&&&& 副主任医师&&&&&&& &国家级
严轶文&&&&&& 硕 士&&&&&&& 主治医师&&&&&&&&&& 国家级
周国伟&&&&&&& 硕士&&&&&&& 副主任医师&&&&&&& &国家级
王毅&&&&&&&&& 博士&&&&&& &副主任医师&&&&&&& &国家级
李为真&&&&&&& 硕士&&&&&&& 副主任医师&&&&&&& &国家级
史浩颖&&&&&&& 博士&&&&&&& 主治医师&&&&&&&&& &国家级
朱彦琪&&&&&&& 博士&&&&&&& 副主任医师&&&&&&& &国家级
李红莉&&&&&&& 博士&&&&&&& 副主任医师&&&&&&& &国家级
朱& 锋&&&&&&& 硕士&&&&&&& 主治医师&&&&&&&&&& 国家级
安英华&&&&&&& 硕士&&&&&&& 主治医师&&&&&&&& &&国家级
徐梦丹&&&&&&& 硕士& &&&&&&主治医师&&&&&&&& &&国家级
王秋莉&&&&&&& 大专&&&&&&&& 护士长&&&&&&&&&&& 国家级洁&&&&&&& 大专&&&&&&& 主管护师&&&&&&&&& 国家级
上一条:下一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史浩颖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