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作的地方发生冲突,导致心肌梗死的症状抢救及时 ,该怎么理赔

工作期间突发心肌梗死算工伤吗?-免费法律在线咨询-法帮网()
> > >工作期间突发心肌梗死算工伤吗?
免费法律咨询热线:
[四川-成都]
工作期间突发心肌梗死算工伤吗?
我爸是一工地的保安 在上班的时候突发心肌梗死 经抢救已无生命危险 用人单位是否因该赔付相关的医疗费用
我爸没有保险
用人单位也没有办理过相关的保险
发布时间: 10:39 
律师解答区
[四川-成都]
位法律需求者
[四川-成都]
回复时间: 13:38
你好!可申请工伤认定,不过根据你的描述认定为工伤可能有一定的困难,建议双方协商处理
活跃等级:
同步微博:
如对解答有疑问,可电话联系我。
[四川-广安]
位法律需求者
[四川-广安]
回复时间: 17:48
不能认定成工伤,是自身疾病所致,要在48小时内抢救无效死亡的才能认定成工伤。
活跃等级:
同步微博:
如对解答有疑问,可电话联系我。
[四川-成都]
位法律需求者
[四川-成都]
回复时间: 19:10
可以主张工伤待遇.
活跃等级:
同步微博:
四川明炬律师事务所
[四川-成都]
位法律需求者
[四川-成都]
回复时间: 21:42
单位必须承担一包应该承担的医药费。
活跃等级:
同步微博:
为您推荐 [保险理赔律师], 建议电话咨询律师以便更好的解决问题。
我来回答(您的热心回复将给予法律需求者非常有用的指导)
回答即可获得5分,回答被采纳获得悬赏分以及奖励20分。
(Ctrl+Enter快速提交)
5分钟内,专业律师为您解答!
还可以输入50字
问题补充(选填)
请输入问题内容
还可以输入1000字
获得法律解答耗时
拥有认证注册律师
法帮网已经帮助过
有法律问题?法帮网万名律师为您解答……
4位律师回答了这个问题
答案提交成功
您的答案已成功提交2014“心梗救治日”启动仪式
摘要:尽管在过去的30年,我们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救治从医学上、专业上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救治效果非常好,但是,遗憾的在整个社会层面上救治的效果极不理想.宏观的数字告诉我们,我们中国一年又70万例心肌梗死的发生,但是我们一年大概做3万急性……
活动时间:11月 20日(周四)活动地点:北京国宾酒店主办单位:中国医师协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生命时报社主持单位:天士力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北京泰德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金瑞凯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辽宁生物医学材料研发中心有限公司媒体支持:人民网健康频道、新浪健康、 搜狐健康、腾讯健康、39健康网、凤凰健康、中国网医药频道、家庭医生在线、msn健康主持人: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来宾:大家中午好!我是《生命时报》记者李阳,非常荣幸受邀请主持今天的活动.秋风阵阵落叶黄.还没来得及仔细欣赏,寒冷的冬季已经悄然来袭.冬季是急性心肌梗死的高发季节.它发病急、病情重、死亡率高,对公众的生命健康危害极大.今天,我们齐聚一堂,为全面提高公众对心梗防治的认知共同努力.下面,请允许我代表本次活动的主办方—中国医师协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以及生命时报社,向拨冗出席此次活动的各位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今天是11月20日,“1120”我们并肩站在这条神圣的起跑线上,共同迎接中国首个“心梗救治日”的到来,呼吁政府、专家、媒体、企业,携手跑好一场“心梗患者生死营救的接力赛”,牢牢抓住120、999分钟这一抢救的黄金时间,牢记在发生胸痛后及时拨打急救电话.下面,请允许我介绍出席今天活动的领导和嘉宾,他们是:国家计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宣传司司长 毛群安有时临时参加一个紧急会议,毛司长正在赶往我们会场的路上.欢迎毛司长的代表:国家卫生核计划生育委员会宣传司宣传处 沈闰州先生的到来.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医政医管局 王 斐中华医学心血管病学分会候主任委员 葛均波环球时报社第一副总编辑、生命时报社社长 吴天红沈阳军区总医院心内科主任 荆全民沈阳军区总医院心内科副主任 徐 凯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副主任 李建平北京市急救中心副主任 刘红梅北京999急救中心院长 田振彪天士力控股集团副总裁 叶正良深圳市金瑞凯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 车海波北京泰德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孔 泰辽宁生物医学材料研发中心有限公司董事长 董何彦欢迎大家的到来!今天,除北京主会场外,还有6个分会场的嘉宾共同参加此次活动.下面,我们通过网络视频连线,与他们的代表打一个招呼.我们先介绍一下海南分会场的.海南分会场的主席是:海南省卫生厅副庭长 吴明 吴庭长吴主任您好,请您介绍一下海南分会场的各位嘉宾.吴明:海南省医科学会的李兵副会长,以及我们海南省东南南北中医疗中心的心脏介入包括急救中心以及120全体专家和同仁们,共同来参加今天心梗救治的活动,感谢大家!主持人:谢谢吴主任,感谢大家的参与. 下面介绍山东分会场的.山东分会场的主席是:北京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长陈玉国,陈院长您好,请您介绍一下山东分会场的各位嘉宾.陈玉国:大家好,山东向你们问好,向主会场以及分会场的领导问好,主席今天的领导有山东的秘书长,专家代表有济南市各大医院的心血管医生,心血管内科医生,济南市120的主任王照平主任也来到了分会场,以及来自于济南45个社区服务站的医护人员,感谢各位领导及各位专家对山东工作的支持,感谢秘书长,谢谢你们,我是陈玉国,山东欢迎您.主持人:谢谢陈院长,谢谢各位嘉宾的参与,接下来介绍黑龙江分会场,黑龙江分会场的主席是:黑龙江省医学会心血管分会主任委员、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院长于波,于院长您好,请您介绍一下黑龙江的各位嘉宾!于波:各位领导大家好,我们是在心血管内科,今天我们参加会议的有我们周边的急诊科主任还有120的同志,谢谢大家!主持人:谢谢于院长,感谢各位嘉宾的参与,下面我们介绍河北分会场,河北省医学会心血管分会主任委员、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首席专家傅向华教授,傅教授您好.傅向华:大家好,我们河北的医生已经在这儿准备好了,我们由我们河北省卫生计生委的张问明处长,还有王冬梅教授,我们各翟市和我们急诊科心内科的医生一共来了一百多人,大家都很高的热情投入我们急性心梗救治日的活动,大家好.主持人:谢谢傅教授,下面我们介绍厦门分会场的情况,厦门分会场的主席是厦门心脏中心主任王焱,王主任您好,请您介绍一下厦门的情况.王焱:我们在厦门市的总是会中心,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厦门参会的代表,坐在我右边的是立建国熟悉,再右边是厦门市急救中心的120的杨主任,再左边是黄勇处长,再左边是我们厦门市卫计委的周文处长,还有我们的总控室以及我们各个医院的一些代表.这是在我们的整个控制室来开这个会议,预祝大会圆满成功,谢谢!主持人:谢谢王主任,感谢各位嘉宾的参与,最后我们介绍一下上海分会场,上海分会场的主席是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十大人民医院心脏中心的主任徐亚伟,徐主任您好.徐亚伟:您好,尊敬的葛均波院士还有委计委的领导大家好,我我们共同的愿望北京您好,apec您好,我们今年非常荣幸加入这个会议,在此我们代表我们全体心血管以及上海的同道们向北京问好.今天参加我们这个仪式在台下有很多的同道,今天坐在主席台上的是我们急救部的部长邱军部长,同时我这边的是于学俊教授,我们三人共同主持对于上海的连线,谢谢.主持人:谢谢徐主任,再次感谢大家的共同参与,同时还要感谢全国各大媒体朋友们的大力支持.作为此次活动的主办方之一,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常年努力倡导全民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各项活动,今天在1120这个具有纪念性的日子里,他们再次重拳出击,期望集全社会之力构筑心梗防止战线.下面首先有请霍勇教授致辞,掌声有请!霍勇:尊敬的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医政医管局王斐主任,尊敬的葛均波院士以及现场的各位嘉宾和各分会场,以及200个网络联线的分会场的各位专家.尊敬的各位媒体,企业界和我们急救中心,和我们社会爱心人士各位嘉宾、各位朋友大家早上好.今天是11月20号,看似是一个普通的日子,但是今天我们让10月20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就在此我们将启动中国急性心梗救治日的活动.11月20号我们既是要通过这个宣传推动社会了解、公众知道得了心肌梗死要打120,当然也包括999,要启动急救.另外从专业层面上,要求急救和医院的救治体系在120分钟内要有效的救治这些患者.但是为什么要设立急性心梗,我们国家在过去的30年中间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遗憾的是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逐年在升高.尽管在过去的30年,我们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救治从医学上、专业上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救治效果非常好,但是,遗憾的在整个社会层面上救治的效果极不理想.宏观的数字告诉我们,我们中国一年又70万例心肌梗死的发生,但是我们一年大概做3万急性患者,5000例的溶栓加在一起也就做到了5%,也就是95%的患者在中国的急性心肌梗死没有得到有效的救治,这是严峻的一个社会现实.在这些方面我们会有非常多的原因,从公众来说,首先很多患者就诊明显延迟.比如说我们现在的就诊时间普遍起来大概5个小时左右,在欧美美达国家大概一个小时两个小时救治,从急救体制来说尽管大家花了很大的努力,急救中心的通行也非常的辛苦,但是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中间只有10%到30%的范围内是通过急救车送到医院的,大部分是其他的途径进入医院的.从医院来说,尽管现在中国的医院有很大的改进,有非常好的设施,但是急性心肌梗死即使到达医院也只有30%能够真正有效的早期治疗,所以无论从社会还是从急救体系,还是从医院都做的显著不足.所以我们大家要一起努力,今天在国家卫生计生委的领导支持下,有中国医师协会组织,由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等学术团体一起来支持.我们启动了中国急性心肌梗死规范化救治,今天是1120那么一个启动仪式.我们希望通过这个形式来呼吁政府给予更多的政策支持.我们急性心肌梗死在我们国家急救体系建设中间,在医疗资源的配制中间应该放到一个重要位置.真正使这些患者要救命的时候有人帮他,同时我们呼吁我们的公众要强调有胸痛上医院,要救心梗要通血管.所以患者不要得了病自己再延误宝贵的就诊时间.但对我们的急救体系来说,我们希望急救体系能够更加有效的,更重要是更有针对性的,把这些患者送到能够救治这些患者的医院.当然,我们也要呼吁我们社会各个企业,爱心人士,我们总体上伸出大家的援手,使心肌梗死无论从各种治疗方面,包括今天强调早期的治疗不仅仅是介入治疗,溶栓仍然非常重要.当然,我们要呼吁我们的医生,尤其是心血管医生,在中国救治极性心肌梗死这么一个工作中间,要义无反顾要站在救治的第一线.我们牺牲我们的休息时间做出我们的贡献,更多的为我们社会,为我们公众健康做出我们一份努力.最后,感谢各位朋友、同道参与今天的活动,也预祝我们通过今天的活动,使我们心肌梗死救治项目在中国普遍开展起来.所以我们政府、公众、急救体系和专业救治形成四位一体的联动,使我们的国家更加健康,使我们的急救体系更加完善,谢谢大家!主持人:感谢霍主任的精彩致辞,构筑心梗防止战线离不开政府的支持,现在有请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医政医管王斐先生致辞.王斐:尊敬的霍主任、葛院士,各位同道,各位专家还有我们媒体,我们企业的代表们大家早上好,非常高兴受会务组的邀请参加本次的中国第一个急性心肌梗死日的起动仪式,一个大型的活动.作为国家卫生计生委从行业管理角度出发,我们一直高度重视急救体系的建设,尤其高度重视严重影响我国居民健康,特别在病死率比较高的,发病我们急,而我们在救治过程当中还不是很完善的一些疾病的医疗救治工作.比如我们的急性心肌梗死.前一段时间,就是这个月初的时候,我们从江苏派往陕西玉林县医院进行对口支援的一个大夫心源性猝死,也是刚刚发生.这是我们在万千的城市和农村居民当中急性发病的一个个例,同时也反映出来,我们在面对急性心源性的疾病病死率较高的工作时,我们还有很多的工作,很多的事情需要去做.急性心肌梗死的救治项目是2011年的时候,在国家原卫生部医政司的支持和指导下,在专家的共同努力下所开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项目.可以说这几年来取得非常突出的成绩,无论从我们胸痛中心的建设,还是从与院前急救和医院集镇科的这种信息的沟通、衔接.可以说对提高中国的急性心肌梗死救治的能力水平,保障心肌梗死发病患者的生命安全做出了非常巨大的贡献.我们国家也建立了我们的急性心肌梗死日,这个时间非常有意义,刚才霍主任介绍1120这是我们院前急救120特殊服务号码,包括北京的999,同时120分钟又是从专业角度上来说从急性心肌梗死救治的要求.今天我们启动这样一个急性心肌梗死日,而且我们联线了几个地方,包括山东、河北,包括面向国际的大都市,上海、厦门还有国家旅游岛海南,还有东北的黑龙江,可以说涵盖的范围非常有代表性,范围非常广,地点很有代表性.也是我们国家在急性心肌梗死方面做的非常好的地方.还有很多西部的地区、中部的地区更需要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救治水平的这些地方,需要下一步工作当中进一步努力.我们也将在今后的工作当中进一步加强急救体系建设,尤其加强急性的心脑血管疾病的救治体系建设,与专家一起,社会各界一起,在大家的支持下,把体系更加完善、更加丰富,使这个体系更加能够及时有效的解决老百姓所面临的健康生命威胁.最后预祝此次启动仪式和后续的活动圆满成功,谢谢大家!主持人:感谢王斐先生的致辞,我想正如两位嘉宾所说,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迎下心梗救治这场生死接力赛,心梗救治关键在于争分夺秒,为了让大家对这一场接力赛有一个更加直观全面的认识,我们的主办方精心策划并制作了一部宣讲心梗救治的微电影《生死竞速》.今天,我们也将对这部健康公益宣传片进行首映,下面请大家进行观看大屏幕.刚才片中的这位患者,真是非常幸运.他及时拨打了急救电话,接好了生死接力赛的第一棒,值得我们每一个人的借鉴,接下来我们进入启动仪式环节.八方援手,真正互信,争分夺秒、全民出击,相信只有这样,才能让心梗防治这条战线固若金汤.下面,有请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学会委员霍勇、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会候任主任委员葛均波、环球时报社第一副总编辑、生命社社长吴天红、北京急救中心副主任刘会梅,北京999急救中心院长田振彪、天士力巩固集团副总裁叶正良,北京泰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孔泰.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新法心梗60万例,死亡比例3成以上,如何预防这一现象发生,现在有请葛均波院士做主旨报告,掌声有请葛院士.葛均波:尊敬的医政医管局的王斐处长、霍主任、吴社长、各位专家、各位媒体的朋友大家上午好.刚刚我们看了这个短片,我自己一直在回忆作为一个医生我们能做什么.就是对急性心肌梗死其实它是一个非常大的系统工程,它需要社会的理解,家属配合,医务人员救治的水平,还有非常重要的,我们生命通道的开通就是120,999也好,我有一次在塞尔维亚开一个会.我们在做手术也是,做完以后中间空档的时候大家中午吃盒饭,突然接到一个电话,说有空吗,我说有空,说有一个急性性急梗死的病人,等了10分钟来了一个新病人,说这个病人在哪里,他就是我.这个病人他自己是一个心血管的医生,他知道心血管医生怎么回事,我们刚刚看这个短片的时候.这个病人他首先感觉不舒服打了120,把朋友叫来我们救护把他运到医院来通过医生的诊断,好在病人本身是医生.我们后来在想,这个病人万一室颤怎么办,这听起来像是一个故事,这确实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我就在想在急性心肌梗死救治的过程当中,在座的每一位我们能做什么,我们知道现在急性心肌梗死在刚刚短片之前,霍勇委员已经做了一个简单的概述,我们对它的发病机理大部分是比较清楚的.它是由于心脏的冠状动脉的血管形成的急性血栓就是血块,这个血块把血管堵死造成了心肌缺血,久了就坏死.血管形成是很坏的,几秒钟形成.把血管堵塞以后,不及时把血管开通心肌细胞从内到外发生坏死.它的发病非常快,再一个不及时救治的话,坏死的心肌可以导致心律失常可以导致病人的室颤,导致病人的死亡.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的数据基本上是来自于抽样调查,我们缺少一个非常完整的数据,心肌梗死每年差不多有250万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根据国家卫生局的调查占国际死亡率的第二位.根据世界银行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估计到2030年,就是现在15年以后,急性心肌梗死的数量要增加到2300万人,这个数字听起来觉得会不会我们会过渡的估计.这里面没有考虑在座的每一位医生,媒体的宣传,每一位医生的努力,好多疾病该发的时候逐渐的上升的过程.按照目前的趋势可能会是估计的一个数字,因为2030年谁也不知道怎么回事,但是目前的趋势是这样的.急性心肌梗死就是血管被血块堵住了,开通的办法一个就是溶栓药,临床上最早的尿激酶到现在重组的溶栓药物,能把血块溶掉,相当于一块冰,倒一杯热水这个冰就化掉了.再一个就是短片里面的急诊pci和冠脉再通术,这个手术说难很难,需要一些专门训练的人员.说容易也还容易,有条件地方以后,有训练的医生他把这个血栓穿过去,把这个血栓抽出来,在有病的地方放一个支架,所以将来有条件的地方,通过介入的手段做血管再通又迅速,而且能够迅速、持续、完全的恢复心肌的灌注.这个图是一个专业性的图,他有几个曲线,最下面的这一条短短的线从0到60,第二条线从60分钟到120分钟,第三根线是3小时以内.这个6个小时之内,我们看要是在一个小时之内能够血管开通的话,我们看5年,6年,7年它的死亡率是非常低的.实际上越长以后它的并发症越多,它的死亡率就越高.这说明延迟一个小时把血管开通,死亡率会增加10%.在短片里面强调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根据以前积累的经验,就是心肌到底能够承受多长时间,我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将来一个人把你脖子掐起来,掐2分钟他不会死掉,但是掐5分钟他是不是憋死了.我们打一个通常的比喻,现在在欧盟中国的专家,根据以前经验的积累,我们发现从球囊扩张到医院我们要求最好小于90分钟,我们考虑所有的因子里面,它可以最大程度的救治我们的心肌.而且我们要求从首次医疗接触到球囊扩张的时间应该小于2个小时.今天是号,20号我们就把后面120分钟叫120,120分钟前面这个1就是1120,要120,这个时候记起来比较好记.有的时候太复杂,120分钟他就不小了,119分钟一定要好吗,这个很难估测这么两分钟之间的差异.但是有这么一个值大家记起来,老百姓、普通的医生记起来更好记一点.这是我们奋斗的目标.我们看中国的现状,刚刚其实霍勇教授已经提到,我们从2011年国家卫生部,现在国家卫生计生委的支持之下,霍勇教授牵头做了一个急性心肌梗死的救治项目.其实只有1/3的患者接受了治疗,其实中国平均起来有95%的患者没有得到及时的再灌注,只有5%的患者得到及时的救治.这里面原因有很多,地区性差异也很大,在北方和南方有很大的区别,在受教育程度比较高的地方,比如说在上海他一旦家里急性心肌梗死来了以后,他会把他的哥哥叫来,妹妹叫来,嫂子叫来,妹妹叫来,大爷大娘都叫来,叫来以后达成一个共识我们要不要做一个介入治疗.那个时候短片里面讲,我们医生其实着急的不得了,但是我们要尊重病人家属,病人的意愿,这样就把时间耽误过去了.所以我们整个的能够接受急性心肌梗死介入的病人只有5%.一个是病人本身的原因,还有一个转院的延迟还有院内的延迟,正常以为这是正常,我们知道几年之前有一个演员在北京早上起来上呼吸道疼痛,他以为是胃疼痛,他转到医院来已经晚了,这是就医延迟.还有病人想不到打120以后,有病了以后把自己的孩子叫过来,一些老人把子女叫到旁边,子女找车把他运到医院来,时间就耽误了.再一个是转运过程的延迟,今年两会上当时我们政协委员做了一个呼吁,我说应该使媒体加以宣传,使全民来关注急救.我们看到好多的急救车在运输的过程当中,生命通道被占有,救命车在后面再怎么叫,没有办法让出这个救命通道来.这个我们觉得现在尤其是北京经常堵车,有时候确实是一个社会问题.但是我们多了西方就知道,只要救护车一叫所有的车都会开到两边去.可能中国的救护车没有相关的法律给它一个特权,所以救护车在后面排队在等,这是一个.再一个就是,就是有很多在发病的地方就近的医院没有条件来救治,这个是布局不合理,将来需要改进.再一个是院前跟院内的衔接,救护车来了以后,院内不知道这个病人是心肌梗死需要救治,来了以后做了一趟他来了急诊,然后做心电图的病室,在院前这一部分转运过程中该做的事情没做.再一个就是院内的延迟,刚才我谈到一个医患的信任,就是我们到国外去国留学的人员大家都知道,在西方病人自己签字,他说我的身体我说了算.那个时候他跟医生有充分的信任,医生尽最大的努力去救治.但是咱们国家改革开放以后,最近几年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我们遗患之间的信任度在一点点的减少.所以有时候医生说的话说我要给你做手术,病人就在想是为了什么给我做手术.是为了多赚钱,还是为了多卖药.这个最基本的信任没有也耽误一些时间.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把七大姑八大姨全部叫在一起商量一下好还是不好,每个人出多少钱做这个手术.这里面,我们能够做的作为医生就是缩短院内的延迟,现在在中国很多医院建立了胸痛的延迟,但是前面病人的延迟和转运延迟是一个社会工程.我们说第一步就是院内的优化,霍勇教授牵头我们国家53家医院覆盖了14个省地区,我们当时就这三家医院,我们看这个计划在中国规范化项目执行的过程当中,我们使急性心梗早期再灌注的治疗率提高到88%,这些医院都是我们好的医院,d2b达标率90分钟提升到39%,所谓d2b就是医院的延迟.而且二级预防的意识也进一步的提高,但是我觉得这是我们中国最好的医院我们才能做到39%,显然还有很多的工作需要我们做.刚才其实提到技术本身建立培养医生,建立好多团队,这个应该相对容易做,但是这个系统包括我刚才提到,可能比技术可能更重要,一个是政府,一个是社会急救体系、医院包括在座的媒体,我们应该让社会接受这个技术.这样可能会更好.第二步我们倡导的是加强院外院内的衔接.其实医院本身不能说哪一个病人发病了,只有他来就诊我才能进行治疗,不能跑到马路上救治病人.其实要依赖于眼前的急救系统,这是为什么今天我们急救医生的专家也来参加这个活动.因为我们说医院是缺乏院前的信息不能提前准备救治,如果床上有另外一个手术不能把那个病人拉下来救治你.第二个是缺前缺乏专业医院能不能能力做集镇的pci和血管再通术,这两个应该加强院内和院内的衔接.医院与院前急救系统协作,逐步进行无缝衔接缩短患者总缺血时间.今年两会上当时一些政协委员提出来,给我们李主任就讲我们应该建立急救体系.首先是从基层医院,只要他不具备条件,只要这个病人来基层医院就诊,他来启动救治体系,跟中心医院具备条件的医院进行沟通这是一个.再一个具备条件的医院对基层医院提供一个技术指导和记住帮扶,规范基层医院溶栓的治疗,目的是达到三个.一个是更多缩短跟提高,更多的患者接受早期的再灌注治疗,缩短患者总的缺血时间.到了医院里面我们说90分钟是非常有限的.最终是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的救治水平.第三步可能比抢救更重要,抢救的是某一个个体.第三个是良性的媒体加强公众教育.不能早期识别症状就医进行拖延,我们国家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到医院,我们做过统计这个时间1到12个小时,有时候一天就过去了,今天得病第二天来看,心肌早坏死了,及时把血管开通做的效果也有限.再一个差不多1/4的患者不打120,什么事靠自己靠子女,我们应该转变这个概念.还有近六成的公众不了解心肌梗死的救治方式.我刚才提的那个演员他见的世面也很高,但是他以为是胃疼,喝酒喝牛奶.只有28%的患者会听从医生的建议,这一点通过教育可以完成.首先我们说及时拨打120,相信医生可以使救治时间缩短到120分钟之内.刚才这个短片里诠释了急性心肌梗死救治的过程,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病例,其实在这个时候我们应该让病人,或者让社会知道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社会、院前急救、医院政府共同协力来做好120分钟这个事,谢谢大家!主持人:感谢葛院士的精彩演讲,在急性心梗的救治过程中,军队也在积极行动,下面我们掌声有请沈阳军区总医院心内科副主任荆全民进行主旨发言,有请荆主任.荆全民:在座媒体的各位朋友,转经的卫计委的领导,尊敬的葛院士,在这里我代表汇报全军在提高急性心梗救治方面所做的工作.我们只是霍勇教授的指导下,在卫计委的指导下在2013年开展了全军救治性的工作,我们在2013年12月份,我们也是参加了地方救治工作以后,海雅玲院士在号启动了这个项目,到号目前已经入选了1390例病人.由于全军医院的特殊性,这个项目覆盖了24个省份,60家部队医院,可以看到我们的锁标图都覆盖了国内大部分省份.我们看一下它的数据,可以看到通过急救车120系统到医院只有19.5%的病人.而其他的方式通过其他医院转运还有很多更有将近一半的病人是通过心速护送甚至是自己开着车到医院,我们想刚才看到了,在急性心梗的时候是病人非常危重随时可以猝死.在这种情况下病人开着车到医院,这种情况下是非常危机的.从这点来说患者到达医院的方式有待改变,急需要公众宣传来重视胸痛的危害性,和120急救系统的重要性.我印象非常深的是2004年,当时沈阳军区的副司令叫罗英吕他早晨晨练的时候当时急发胸痛,我们医院有保健医院的急救下,同时呼叫了总医院的急救系统而不是地方的120系统,等总院召集专家到位,等我们40分钟以后赶到,一切都已经晚了.120系统由于地方资源配备的非常合理,他要是当时呼叫120系统,一般情况下10分钟就可以赶到.所以对我们首长来说他就丧失了非常宝贵的救治时间,导致最后的不良后果.第二个例子就是在这两年,我们在一些胸痛中心急救方面,我们也做了很多工作.但是有一些更意外的也是发生在沈阳地区,我们知道北方飞机制造厂的总公司生董事长罗洋教授是第一个航母的主导项目人,他前天晚上结束了研究非常成功,等庆功会的时候他因为心脏不舒服没有参加,自己回的房间.第二天早晨一直不舒服,医生发现不对,而这个时候他还不是呼叫的120系统.而是用他们单位的车,从海军基地一直护送到大连市友谊医院,到友谊医院不到5分钟的地方病人发生心脏停跳,到急救室的时候由于没有经验,也不知道怎么复苏,最后病人病故.第三个例子就是我们都知道,我们著名的艺术家李漠然教授,李漠然也是在沈阳在发病的时候,他自己也是家里人帮着抬,从四楼抬到二楼也不是呼叫120系统,从四楼抬到二楼的时候病人发生了心脏停跳,而院前最大一个原因也是没有和地方的急救网络很好的联系起来,没有充分的利用急救网络.或者病人本人来说,没有充分认识到它的胸痛的危害性,发生急救心梗可以要命,或者病人不知道发生什么事,就知道自己在胸痛,在胸痛的时候家属和病人本人都没有意识到120系统的重要性.所以在这里面全军的数据更体现了这一点,希望媒体朋友在公众上面做更多的宣传.从罗洋教授和李漠然教授这两个例子,当时我们在辽沈晚报做了两个版面进行宣传,但是到现在为止过去了两年时间,我们发现这个现象仍然存在,说明在公众教育方面我们仍然有很多的艰苦工作要做,仍然有很多事我们需要耐心去做.另外我们再看一下病人到我们医院以后,刚才看到葛均波院士提到,从地方医院数据看只有39%的病人达标.我们急救系统达标,而从全军的系统也是看到这一点,90分钟的达标率也只有39.1%,这是从另一个方面也就是说从我们系统方面,医疗系统内部我们也需要继续努力,继续改善.而我们从全军的数据和地方数据基本上是一样的.这个原因就在于我们很多急诊和专科中间有一些环节是脱钩的.没有建立一些专科他们病人到急诊室以后,他需要他们进一步先鉴别然后进行化验,化验再请专家会诊,专家会诊从病房到急诊室以后,这个环节都存在脱节.在和病人家属谈病情危重是否需要溶栓治疗,这点都是引起病情贻误的原因,急切需要建立胸痛中心或专科急诊,在这里霍勇教授做了大量的工作,目前这个项目在全国很多医院都在大力推行.第二我们看一下急性心梗术前用药方面达到96.6%术前负荷抗血小板治疗,从这一点来看我们都是在严格执行急性心梗指南方面对我们的要求.还有出院带药基本标准化、规范化.很多病人出院的时候基本上带药都是按照指南的要求,尽管在统计方面阿司匹林,他丁类药物,阻滞剂等还有一些欠缺,但是全军系统已经得到了很多的规范.所以军队系统响应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的号召,积极行动,提升我国急性心梗救治水平.但是很多工作我们还需要做,患者到达医院的途径和院内的途径有待改善.鉴于中期改造的结果,我们海雅玲院士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在月报制度上要通报每个院的数据,督促不达标的进行达标.第二,利用沈阳军如总医院专科急诊和胸痛中心建设,在我们医院病人已经有专科急诊前的214分钟降到目前的69分钟.第三,积极推进公众教育,提升全社会对急性心梗急救的认识,强化宣教应用120急救系统的便利性和必要性.这两年像葛院士提的一样,在医生和患者方面存在着很多的误解,希望媒体朋友多做点这方面的工作,要知道我们是搞专业的,很多情况下病人在生病的时候,一定把疾病交给专业人员去做.这样才能有更多的人获救,相信了专家就可以获得获救,谢谢大家!主持人:感谢荆主任,挽救心梗病人的生病,除了心血管专家确保准确及时的施救外,院前急救的纪实性也至关重要,下面有请刘红梅为我们带来报告—心梗患者的黄金120分钟,急救能做什么,有请刘主任.刘红梅:各位专家,各位媒体朋友大家好,今天是我国首个心梗日的一个宣传启动仪式.我想在这里,我主要想跟大家介绍一下,对于心肌梗死我们急救能做什么.应对心肌梗死的关键,结合我们这么多年在院前的工作经验,我想主要是以下四个方面.首先就是要早发现,早自救,刚才几位专家已经介绍了,很多患者可能是在自我这一关延误了时间,咱们的宣传小片是一个10月初真正的患者,他真正做到了早发现早自救,实际上院前急救系统,随着政府的重视加大投入以及信息化手段的提升,现在在通过急救电话可以在医生到达以前进行急救电话的自救指导.第二就是早期诊断和抢救,院前和其他的一些比如说像美国、香港的模式还不一样,无论是120还是999,我们采取的模式都是把医生送到病人的身边,我们不是急救员.我们到患者身边的都是具有职业医师资格的全科的医生,这样就更把抢救的时间、诊断的时间提前了.第三就是早转运到适合的医院.对于心肌梗死刚才几位专家也介绍了,我们全国有这么多家医院,无论从救治能力,救治条件上不尽相同.我们如何开展早期定向转送来缩短后续院内的抢救时间,也是院前和院内配合的一个关键环节.第四就是早评估、早治疗.只有开通了院前院内的绿色通道,才真正的使患者能够得到早期的救治,为血管的再通赢得宝贵的时间.而实际上我们所看到的,这是我们霍教授带领的一期的救治项目一个数据还没有发表.实际上通过这三年的统计来看,整个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有近50%是自行到医院进行的,只有不到26%是通过呼叫急救车到达医院的,还有一些觉得不舒服睡一觉就好了,还有明天一早去找社科医生,可能真的有很多病人会被耽误的.根据心脏指南推荐,实际上我们120分钟争分夺秒救治的流程是患者发现心脏有不舒服的症状,应该及时拨打急救电话,让急救系统进行第一时间的启动,在院前对患者进行早诊断,早救治,医生会根据病情本着就近、救疾、救能力的原则,把患者尽快送到有救治能力的医院.实际上我们在和霍教授合作的时候,我们在几家医院我们实验启动了绕行急诊的模式,也就是把病人的一些基本数据在病人还没有到达医院之前,通过绿色通道已经传输给了心内科的专业医生,他们既为院前的医生诊断提供一些依据,同时为后续的治疗做好充分的准备.这样就真正的为120分钟争分夺秒.对于刚才我所介绍的,我们在一期当中做了24%的病人是自行入院的,可能很多患者认为叫急救车还要等,可能自己知道是心脏的疾病赶紧到医院救治这样更快一点.实际上有很多的弊端,首先入院前不经专业的指导,可能不能正确的处理患者,有的家长搬动患者或者自行进行走动,甚至有一些人心梗合并了一些心源性猝死或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提高了院外的死亡率.第四可能就是选择不进行再灌注治疗的医院了,就像我刚才说的,可能我们有的医院有这种能力,有的医院没有.我可能发生了以后我不了解医院的情况,我就近选择一个医院来救治,这样对后续的治疗有一定的影响.同时自行救治不能提前建立绿色通道造成救治的延迟.指南推荐的拨打急救电话的好处是什么.首先,能够接受急救医生的电话指导进行自救,而且现在也引入了一些调动优先的系统,尤其对于急性心血管疾病在发病当时患者表述自己的症状和病往史,医生能够对患者进行一些自救的指导.同时院前心电图能早期诊断,对于患者是否是心梗,尤其是s段抬高的心梗能够给予早期的确诊.第三是通过信息的输送能够了解医院的救治能力,能够及时送到有救治能力的医院进行救治.并且确保医院有所准备,也就是说我们到达的医院它的心内科可能人员有准备,床位有准备.第五提前告知医师,这样对院内的绿色通道也是一个提前的启动.整个刚才的流程及时拨打急救电话以后,医生能够就近的做一个指导自救的提示.实际上很多包括媒体的朋友,包括百姓可能不了解急救车或者急救中心能够做什么,我们接到了这个呼叫电话以后,在全网络的急救车和呼叫地点最近的,常规判断是直径3到5公里.我们在系统内就会显示出来3到5公里有没有急救车,有急救车就近要派出急救车,这也是我们近些年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现在北京按照急救车配备每3万人配备一辆急救车,应该在北京3到5公里内有一家急救站,这样能够就近派备车辆.第二个就是调派以后打了120,也许我们就近的急救车在执行其他的任务,但是调度都是医生,他知道你可能是一个急性心梗的病人,他会优先调度非紧急,调度会中断其他的任务来救这个急性心梗的病人,就是打一个急救车就近没车大家不用担心,如果表述清楚会优先停止非紧急用车.第三个会对患者进行一些自救的指导,院前的早诊断,院外的早抢救.现在每一辆急救车都配备了相应的抢救设备.就像刚才宣传片一样,如果是急性的心血管疾病,我们首先会对它进行一系列的抢救和一些药物对症治疗.转送对于我们来说主要是在院前院内进行了信息共享以后,我们知晓救治能力,我们知道哪一些医院具有pci,可能有一些医院不具备这个能力,但是他有没有溶栓的能力,同时早转运还涵盖了对于家属的一些,现在北京空巢老人比较高.很多到达了现场只有发病的老人和老伴,他的子女补助在就近,我们在院前可能不会是像以前一样,我们不能转送,要等家属来了等等一系列的问题,现在通过整个绿色通道的建立,我们在通知家属赶快赶到我们定点的医院,这样缩短了院外的时间,为120分钟争分夺秒.北京市所做的在2011年北京市卫生局为了加强绿色通道的建立,特意下发了关于院前院内工作的一些通知,要求各二级以上的医疗机构急诊联系电话备案.并且急诊专项24小时有人就听并记录.现在我们已经开展试点,对于院前心电图的传输,如果流程允许我们也试着直接将明确诊断的患者送达导管室,更加缩短了院内急救流程的环节.通过网络调查这是一份数据,就是说真正发生这种疾病的时候,也有一些患者没有拨打120,有50.13%认为自己去医院更合适,他认为急救车往返会耽误救治的时间,我打出租车肯定比医院来到我家再送到医院更快.实际上这是我搞的一个美国统计的数据,就是说自行就诊和急救车送诊对于病人的对比,无论是小于10英里还是大于10英里自行就诊和急救车转送,这个橘黄色的柱子是自行就诊的时间,绿色的柱子是急救车转送的时间,整体的都是急救车转送要远远短于自行就诊的时间.使用救护车主要这几个时间段,首先就是症状发后到送达医院,这个不是国内的一个统计数据.但是实际上第二个获得心电图的,这个时间在国内应该比3分钟还要短.刚才我说了,无论是120还是999配备的专科的医生到现场救治,在现场病人及时拨打120到20多分钟到达以后,30几分钟心电图就已经获得了,比这个还要短.总的来说运用急救车转送是能够降低病人从发病到入院的时间,使总的缺血时间至少要减少30分钟以上.通过这个数据希望媒体朋友们能够真的加大宣传,让患者能够知道发生急性心血管疾病的时候,一定要及时拨打急救电话.同时对于院前急救系统要不断的加强人员素质能力的提升,完善设备,能够真正的保障急性心血管病人呼叫的时候能够及时到位.同时加强院前院内的衔接,做好这个数据,尤其是心电图早诊断数据的传输.最后我们想参与急性心肌梗死规范化项目,真正提升北京急性心肌梗死整体的救治水平.我想我们无论发生何种危急疾病的时候,尤其是心肌梗死我们都应该及时拨打急救电话,为我们的生命争取在120分钟之内抢救心梗的患者,完成一个很好的生命的接力.最后我想是我们的患者及家属我们院前的医生和院内专科的医生一起携手,为患者争取每一秒,谢谢大家!主持人:感谢刘主任的精彩演讲,下面我们进入高峰对话环节,掌声有请本环节的主持人我是大医生节目主持人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副主任李建平教授,有请李建平教授.李建平:各位专家、各位来宾大家好,非常有幸来主持下面这个环节,首先请允许我有请我们今天这个环节的访谈嘉宾上台,他们是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主任,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峰会的主任委员霍勇教授.急救中心120的副中心刘红梅,999急救中心的田振彪院长,还有车海波先生,大家掌声欢迎.几位嘉宾坐定以后,大家可以看出来确实中国急性心肌梗死需要各方的参与,既有医院的医生还有媒体企业朋友的支持,首先我想有请霍勇主任给我们谈一谈,刚才从李建平院士的介绍中,我们也注意到我们的学会包括您本人一直在致力于中国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救助工作在中国的开展,对于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救治的项目,第一期我们做了很多的工作.也获得了一些数据,积累的一些经验.下一个阶段,我想主要是针对如何构建心肌梗死的救治网络,包括过院前急救系统怎么样整合各方面的资源,我想请您具体谈一下.霍勇:谢谢大家,各位从不同侧面来做这件事情,我们急救的专家和我们企业界的朋友,更多我代表我们医生还有很多媒体,实际上我们做这个事情对我个人意义更大,它不仅仅是心肌梗死,中国现在在医改过程中间国家的发展,重要的是建立非常有效的急救体系,这个急救体系的建设显然需要我们自己做起,急性心肌梗死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切入点.既能反映出来这个病的救治效果,在2011年我们开始了启动第一个阶段.刚才葛院士讲了第一个阶段的工作,他没有讲那么详细,第一阶段主要侧重于医院里怎么练内功,医院里面的改善,这个里面做了三年多的时间,医院里面只要病人来了早期做应该没有问题,遗憾的是病人不来,这是遗憾的.这个问题第二期要通过政府、社会、企业、急救体系一起来做这个事,这是第二期最重要的,也是我们通过这么一个途径改变极性心肌梗死治疗上的一个矛盾,这个矛盾就是技术上可以过关,问题是多少病人能够来.这个项目仅仅是今天120启动整个项目的宣传活动,但是从专业启动,昨天是11月19号响应120广东省已经首先启动,昨天下午广东省卫计委三个学会一起组织了广东省的启动.另外全国很多城市都已经做了很好的工作,包括后面要分享的都在不同层面做了很好的沟通.所以我希望大家一起来努力,一起做好这件事情,谢谢.主持人:好谢谢霍主任,谈到救治网络离不开急救系统,所以今天也特别高兴既有120的刘红梅主任,也有999的田振彪院长,刚才您讲课里面谈到咱们急救中心怎么探索适合中国的模式上做了很多的努力,我相信有很多的挑战和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所以到目前我想问刘主任一个问题,咱们目前最大的挑战是什么,我们怎么样去克服和应对这些?刘红梅:刚才问这个问题,应该说确实是院前急救系统在建设当中,可能政府重视,专业人员也应该说现在的培训能够都有所提升.但是我们在实际工作当中,尤其在心梗救治当中,这种很急很要命的,实际上体现在院前的一些问题,往往是患者对于医疗体系的信任程度.刚才这个小片已经介绍了,应该说相对来说比较流畅的一个救治过程.而实际在很多的一些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救治当中有的患者,无论是拨打了急救电话还是没有拨打急救电话,无论是对院前的医疗还是对于院内,可能他都是抱着一个比如我们的救治原则.现在我们不仅是北京,应该说全国在国家卫计委的支持下,县级以上的医院都有自己的急救电话.但是患者的原则是说就近、救疾、救能力,可能也要考虑患者及家属的意愿.但是往往在紧急的情况下,可能救患者的意愿不是急救医生重点考虑的,我们要就近的医院,救疾,根据他的疾病,这些患者就会有误会,为什么我们家门口有一家医院,你绕了5公里去更远的医院.比如说烧伤的,很多医院没有烧伤科,我们不可能送到救治,这样给院内造成突发事件,他没有救治能力,同时对于挽救患者生命耽误了时间.所以在这一方面媒体朋友一定要宣传,相信我们给大家提供的宣传,尊重我们替大家做的决定,就近、救疾、救能力是我们挽救疾危重的时候最关键的.第二个大的问题,可能和现在院前是相对独立的一个系统,那么院内虽然大家都是医疗机构,院内也是相对独立的一个系统.我们之间的信息的连接,还有绿色通道的建立,可能虽然说我们也做了一些努力,包括在霍教授带领下一期的项目,北京急救中心120也参与了.趋势通过这个项目的参与,为很多患者争取了挽救生命的时间,但是可能有更多的医疗结构不是光光心肌梗死,包括急性脑血管病等等.我们的信息和医院的信息还没有能够完全的对接.哪一些医院有一些专科的能力,他的一些集镇的状态,床位的动态,可能我们的信息还没有能够做到很好的沟通,能够时时的畅通.我们想至少北京市从卫计委已经做了一个项目,有是通过信息中心把院前院内的信息进行一个沟通.我想这个信息如果真正的能够很好的沟通了,才能够为我们挽救危疾重患者建立真正的绿色通道.李建平:一方面要加强自己的健身,包括硬件的建设、软件的建设还包括人员的培训,另外一方面刘主任提到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怎么样让患者,让广大的老百姓知道什么样的情况怎么样去配合和接受急救中心人员的建议,接受最合理的治疗非常重要,前一段时间我们注意在网上流行一个说法,说急性心梗的救治要有三样东西,一杯水、一瓶水和一片药,其实我们专业人员理解起来非常不科学的说法.我接下来代表广大的病人问田院长一个问题,病人出现了胸痛以后,在求急救中心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细节的问题?田振彪:拨打电话老百姓很清楚120或者999,但是经常遇到老百姓打电话的时候慌慌张张的,这实际上是浪费时间.打电话的时候你要把家庭的地址说清楚,因为北京的很多道路、地址都是重名的,这样包括很多城区甚至在一个区里地址都是重复的,所以一定要把地址讲清楚,包括一些明确的建筑物的标识,旁边有什么大的商场、大的建筑物,另外一定要把联系电话留好.有的人电话没有挂好,急救人员打回电话的时候联系不上了.还有一个情况有的病人往往说的很重的时候,没准病人可能不重,往往他可能说的很轻,说我就是哪不舒服,刚才专家介绍的也是一个并人可能就是胃不舒服,但是他没有说清楚.如果他表述清楚,自己重视起来,调度人员也会派出更合理的车辆到现场.刚才就主任讲,急救系统的建设虽然目前全国包括北京市是一个重大的问题,现在遇到一个心梗患者时候拨打电话,其实两个问题是最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院前的救治时间,跟时间赛跑.我们救治中提到了,现在北京的交通路况都是非常堵,怎么把100多分钟从院前节省下来,能够缩短,院内能够有更多的时间,我们做了很多的工作.比如说我们在家里面刚才说了配备了一个呼叫电话,家里面一个键就可以实现了.不用介绍握住哪儿就可以实现了,调度人员第一手掌握他的地址.另外还有一个我们目前使用的急救直升机,以后在全国可能要建立很多的网络,目前100多个网络已经建立起来了,在开通系统患者包括脑血管患者的救治体系,就把立体化环节建立起来了.最后环节也是衔接的环节也是非常重要的,衔接的环节这么多年一直在探讨,院前和院内怎么进行更好的衔接,把衔接时间缩短也是最重要的.李建平:谢谢田院长,我们希望媒体的朋友一定要告诉广大的患者、病人、患者在拨打电话的时候,一定要保持冷静,要把自己详细的地址、病情还有电话的信息留给急救系统.接下来我想请教在座的台上的一位媒体的朋友,生命时报的吴天红,刚才也提到我们自己在接触到很多心梗病人的时候,就发现病人对医院、对医生可能有一些不信任或者有一些误解.比如说医生说了,你现在已经明确诊断是个心梗,我们需要给你做血管开通的治疗,不管溶栓还是介入治疗.但是很多的情况,我们发现家属在四处打电话在问亲戚朋友,或者在问一些医院的同事,征求别人意见的过程中,实际上就浪费掉了宝贵的黄金抢救时间,这是从病人方面对疾病认识不够,其实还有很多社会其他方面的力量,他们对疾病都是存在认识上的一些偏差或者误解.我想现在作为媒体,可能在传播形态上也在发生一些转型,这些健康活体没有大众媒体,怎么样能够尽可能的放大正确的声音,让大众动员社会的力量,来参与到急性心梗的救治过程中,我想请您谈一谈这方面的设想.吴天红:谢谢主持人,我们生命时报是2003年创办的,那个时候我们国家遇到了非典全世界都很关注,从非典以后生命时报就一直在做这种大众健康的教育.刚才大家都谈到的,我觉得有一个特别重要的就是我们的患者的健康素养不够,生命时报这么多年也是在努力的提高患者的健康素养.从媒体的社会责任来讲,一个健康的媒体,特别是一个大众健康的媒体,他要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这种作用.比如第一个我们的身份,应该是一个倡导者.这个倡导的所有的健康的理念应该是跟我们的专业、权威的专家包括一些机构,包括我们的很多关于今天的主题心梗救治,所有的这些内容一致的.作为这种倡导者我们首先要去保证倡导的内容、传播内容的科学性.我一直在跟所有的员工,包括我们的编辑部所有的同志讲,我们传播的所有的信息都必须有科学信源,如果不是科学的支持,生命时报是不会传播的.怎么保证科学的信源,一个是跟专业的机构合作,跟很多的专家联手这样才能保证.另外一个就是除了我们去倡导很多的理念,我觉得还有一个媒体的功能应该是推动者和饯行者,在健康传播我们不能光说道理,我们还要让读者、患者有这样的行动.所以生命时报这么多年除了做文章,做健康教育的文章,还有一个就是参与很多的行动.跟我们的专兼,跟我们的很多卫生系统一起推广很多的理念,而且在推广理念的过程中,能够整合各种各样的资源.包括企业,包括很多的机关单位,我觉得这个都是非常重要的.我们想的就是让这个媒体搭建的这个平台更有深度,更专业而且还更有这种社会的参与度.我觉得这是媒体应该去做的.现在大家是一个新媒体的时代,大家一说生命时报还有很多的传统媒体,你们是不是现在可以被淘汰了,你们发声上面不会成为主流,刚才主持人提到的声音怎么样能够更大,我觉得从我们自身来讲也应该去修炼我们的内功.第一,内容是我们的魂,科学的内容是我们生命社保的魂,所以我们作为传统媒体首先要做好我们的内容,这个是毋庸置疑的,内容为王这是一个媒体生存的本质.第二,我觉得我们的表现形式要更丰富,我们一定要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现在的微博微信客户端,包括很多的媒体形式都有,我相信很多传统媒体都有,但是大家不要忘了,我们在做这些形式的时候,一定要有我们的因为我感觉现在健康的信息非常多,但是真正主流的声音并不是很强,我呼吁媒体工作者用好主流的媒体朋友,让媒体平台有更多的内容可以传播出去.作为媒体本身也应该自己去学会辩驳这些真的、假的,科学的、违科学的,我们给患者才能够是最直接、最真实的东西.在这方面我们也会努力的探索,希望大家多多支持生命时报.主持人:我们都知道,企业界的朋友,企业的药物和器械的研发在临床推进方面起到了很大的推进作用,另外很多企业界的朋友在促进行业的发展,一些公益项目也做很多的工作.我接下来想请教两位,第一位是天士力的叶先生,您谈一谈企业能够在急性心肌梗死救治方面有一些什么样的作用?叶正良:首先感谢组委会给我这个机会一参与这个活动,我觉得这个活动真的是利国利民,前面各位老师都提到希望给医生一个机会救治一个病人,反复的提到这样一个概念.我们今天很有幸企业有机会在心肌梗死的病魔面前,企业能做出一定的贡献,所以今天是非常有幸参加这样一个活动.天士力本身在我们企业里面就是创造平台人人共享,就是追求天人合一作为企业的理念.在心梗方面作为企业首先要很好的研发更多更好的产品,比方说我们研制的尿激酶源这样一个急救梗塞,在乡下或者有的城乡的地方没有很好的pci的能力,所以在溶栓药物方面会起到很好的作用,尿激酶源也没有出血的副作用,企业邮责任出很好的药来治病就诊.第二个企业要保证产品的质量,保证产品的源头开始控制产品的质量,从全程去保证急救科医生最炮弹的医生,医生才能给病人治好病,这也是企业的一个很重要的责任.我们一定会更大的努力出更多的新药提供更好产品的质量保证,为人民的健康做出企业应有的贡献和责任,谢谢.李建平:最后我想问一下金瑞的车先生,我们知道介入治疗在急性心梗里面作用是最大的,在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救治的项目,你们公司有什么具体的想法来推进和赞助这样一个活动?车海波:谢谢主持人,谢谢霍院士给我这个机会,首先能够参加心梗这个活动是非常的荣幸,我想从两个方面来讲,首先是宏观的角度来讲,因为挽救一个急性心梗的病人,他往往是家里的顶梁柱,实际上是挽救了一个生命,实际上这是习总讲的亚太梦中国梦,人们享有健康是中国梦很大的一部分.很感谢霍教授、葛院士的领导之下,我们能够参与到这个活动当中,真正用自己的行动饯行习中的要求,就是实现中国梦.第二个从企业上面分为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我们的支架是国内自己研发的,实际上在急性心梗的救治以及冠脉介入的救治是随着对科学的不断探索,而逐渐的越来越完善.因此在这个过程当中,企业也愿意用我们的聪明才智来配合临床各位医生,各位教授,因为工欲善必先利其器,提供更好的产品才能跟疾病去做斗争.第二个层面企业也有自己的社会责任感,也就是公益,我们去年在广州,因为广州已经开展一年了,我们是深圳的企业,我们积极参与到广东省活动当中,实际上我们提到更多的是相当于一个额外的保障.因为珠三角地区虽然经济很发达,但是很多是外来务工人员,他们可能暂时对于治疗经费的缺乏,或者以为医保报销种种问题,我们会跟医院第三方的保障.如果这些病人真的经济很匮乏,他所有介入的产品,介入的耗材由我们公司捐赠,这样他首先挽救一个生命,这是我们未来和现在要做的事情.所以希望在未来的活动当中,也通过我们力量,病人暂时性经济困难的时候我们厂方可以做出担保,这样更多的小河到大河当中,这是我们要做的一些事情,也希望未来我们配好的更好,谢谢.李建平:从刚才几位的分享中我们非常清楚的感觉到中国急性心肌梗死的救治不单纯是一个医学的问题,应该是全社会的问题,是一个事关民生的问题,我们希望未来的工作大家携手推进这个项目的进展,能够让中国的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最大程度的获益,谢谢大家!主持人:刚才的访谈非常精彩,感谢各位嘉宾的分享,感谢你们从不同角度归心梗救治提出了非常好的建议,也感谢李教授的精彩主持.其实全国各地的心血管专家一直都在为防治心梗做出努力,也积累了很多经验,下面我们请各地联线专家分享区域心梗救治特色,首先有请王焱主任进行分享,王主任您好.王焱:非常有机会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厦门急救协同这个平台的建设,在厦门市政府卫计委还有科技局的指导下,我们在过去两年里面做了一些成绩,我们现在想给大家汇报的一项是跟全国各地的胸痛中心一样.我们不断在努力的改善所有的一些情况.比如说在院内的急救,在急诊的急救转运的过程,过去一年多里面我们花了很多时间做了网络的建设.厦门市政府的帮助下,我们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尤其是在霍勇教授还有葛均波教授的多次指导下我们建立了一个平台,这个平台是有5家厦门市能够开展pci的医院,还有很多家网络医院他们不能开展pci可以溶栓或者紧急转运的这些过程,而所有的这些过程都是在厦门这么一个区域,总共有367万人口.还有一个大概每一年的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大概有4000多例,直接做pci的比例也就是10%左右.随着这几年的改善,我们逐渐获得了很大的进步,很重要的就是在市政府的领导下,我们定期的跟120进行一个开会,每两个礼拜进行一个沟通,另外我们网点医院的主任、医生来跟他们进行沟通进行质控,进行流程的改进.这样就使得我们流程非常的顺利.这可以看到我们的组织架构和几家医院系统,我们在120车上有急救包其中有阿司匹林30毫克,和立普妥40毫克,以及替格力洛180毫克,在我们的车上120车上给病人吃了药,仅仅缩短了时间,这些事情我们还要做很多的工作,尽管我们发现了很多的问题,做了很多的努力,我们现在和120的配合是非常密切的,越来越120的医护人员都开始从事这方面的工作.提高了对急性心肌梗塞的认识,还有就是越来越多的医务工作者提高了这方面的认识.但是我们面临很大的问题,就是很多的病人还是没有经过120送到我们医院,据我们的统计原来是只有25%的病人通过拨打120,现在已经提高了30左右,但是这个量还非常的少,是病人这个意识还是不够,今天我们将要做大量的群众的宣传工作,发了很多的宣传册子.我相信厦门在市政府的支持下和各家医院的配合下,我们胸痛的急救网络平台系统在今后的两年、三年里面一定会起到更大的成绩.我们同时也取得了厦门市科技局以及国家科技部重点专项资金的赞助,我们希望以后可以做的更好.主持人:感谢王主任的分享,谢谢,接下来有请山东分会场陈玉国教授进行分享,陈教授您好.陈玉国:你好,应该说山东省是人口大国,9740万人口,也是心脑血管病,心肌梗死发生的大省,那么山东2002年就建立了胸痛科,多个学科组建了多学科合作的模式,也建立了院前移动的胸痛中心工作站,有了胸痛的门诊、病房、爱心俱乐部,有了走进社区的集中活动.在一个全程管理病人理念,那么胸痛中心一直秉承早期评估、危险分层、正确分流、科学救治的方针,创造大急诊的理念,大力推进区域协同.在本中心的倡导下今年6月28号,在山东省心血管会议成立了山东省胸痛中心联盟,这个联盟涵盖了全省106个县市区,并建立了心肌梗死区域协同救治,通过上述一系列的措施建立了有效的区域救治网络,大力推进对于重症心血管病的救治,为患者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应该说山东通过胸痛中心联盟建设,进一步推动了急性用同的建设,促进和胸痛和学科之间的大力发展,并通过开展相关培训进行广泛的合作,进一步提高了各级胸痛中心医护人员对胸痛中心的筛选和救治的能力.更加科学合理的利用医疗资源建立区域医疗中心和基层医疗机构之间的双向转针,协同救治的机制和流程.从而全面提升了胸痛中心的水平,改善病人的愈后,提高病人的生活治疗.今年我们也成功举办了第七届的齐鲁胸痛论坛,通过建立多学科的知识,共同搭建了一个平,建设了标准化的流程和质量控制,保障了心肌梗死病人更好的科学合理的介绍,刚才我接到了山东省电视台等多家媒体的采访,本中心而言,胸痛中心呼叫120的比例不到30%,而确诊的病人只有不到50%的呼叫了120.应该说我们的工作包括社区,包括院前,包括信息化建设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感谢领导和专家,谢谢大家!主持人:感谢陈教授,下面有请黑龙江分会场于波教授进行分享,于教授您好.于波:我们黑龙江的特点就是四季分明,我介绍一下我们医院的情况,我们医院的特点是离急诊科非常远,正常能找到我们这儿应该在60分钟,病人冬天下雪就非常困难,所以我们经过霍主任牵头一年的建设,这给我们很大的触动.我们急诊科就诊以后,急诊科的力量是不足的,急诊科到我们这儿来非常困难,我们跟120有一个磨合,我们的特点床位是580多张,我们可以容纳70个人的心脏监控室,我们的特点就是希望这个车直接有st抬高的直接要cpu,我们cpu值班的大夫是6个,我们手机号几年都没有变.我们现在用微信和对讲这就大大加大了沟通,其实我们整个叫交叉,就是患者上车了我们这边就收到了,这边就启动了.因为今天是迎接120这个,我们和整个120做了一个演练,整个演练就模拟病人,从120出车到整个医院,包括整个社会的配合,特别是交通台68一路的给我们绿灯,让所有车给我们避让速度非常快.这次的演练是对整个社会的宣传,让大家为急救车,为生命让路,我们这儿一年做将近4000个病人,技术不是问题,主要的问题是怎么样能够让老百姓尽快的知道,其实还有一个就是签字.签字是非常麻烦的,我们现在叫零押金,来了以后直接救治,这也是典型的缩短时间.还有一个就是签字,包括第一年霍主任在做,二期要启动,现在更重要的是整个政府,逐渐的让老百姓获益,我希望在黑龙江和全国同道一些,能够把黑龙江的高发疾病能够救治很好,谢谢!主持人:感谢于教授的分享,接下来有请河北分会场傅向华教授进行分享,傅教授您好.傅向华:大家好,很高兴在我们急性心梗的救治日介绍一下河北的情况,应该说河北是一个急性心梗的大省是一个重灾区,我们省里是8000多万人,总体的情况河北的具体情况,在我们国家来说相对的边缘和地区比较多,急诊pci,直接pci的机会不多.从我们省的基本情况来看,主要是在我们有几个误区,我们觉得在河北省卫生卫计委的帮助下,河北省启动了河北省急性心梗早期优化的再灌注仰慕.这个项目由各地市十几家三甲医院和部分县级医院参加,而且我们具体分析了河北具体的情况.包括我们整体河北的居民对心梗的意识差,基层医师服务能力差,就是没有早意识早就诊.今天就是120唤醒民众的一天非常有意义,今天全省范围内都有各市的宣教和义诊.河北省主要的情况,在河北急性心梗治疗当中,由于我们真正做到120pci这样条件非常好,河北救治心梗的死亡环节我觉得重点还在溶栓,和溶栓后的pci结合治疗,就把溶栓的实践优势和pci治疗的效果优势结合起来,因此我们做了中级医院和县级医院一体化一步到位的网络救治系统.我们启动大概有60多家医院,从我们开始认识到我们基层整体的能力入手,结合网络建设,创建河北特色的点对点,面对面的帮扶.因为我觉得在中国,特别是在我们河北主要是降低心梗死亡主要在溶栓,早期特别关键,这个理念进一步强化.我们怎么做到第一时间、第一地点、第一速度救治非常重要,就是及时就地即可溶栓治疗非常关键,我们特别强调3小时的溶栓等同于pci的治疗,中国非常重要的应该高度强化的一种理念,告诉基层医生把溶栓时间优势首先抓住,溶栓不是结束而是开始,接着可以转院可以做后续的造影或者pci.而在这个意义上说,我们跟天士力公司合作做了早期优化再灌注治疗.另外特别针对基层治疗当中,特别是基础治疗也是特别重要,如果没有基础治疗,没有早期的振痛、防止猝死,没有这些治疗,溶栓和pci没法保证,尤其在河北基本上我们看到,我们现在很关键的是规范化治疗非常重要,心梗早期死亡很多是由于心率失常或者意外情况的出现.我们发现很多病人干素治疗非常的重要,在河北我们改进了以后,整体的基础治疗水平提高了,有比较好的镇静抗血小板,防止低甲性的恶性猝死,干素提高以后,死亡率我们比较了一下,从这些医院我们得到了将近436例病人看,整体的死亡率降到了4.1%,而且转院增加了,所以整体的效果还是明显有改进.而且我们后续做了对应的表格化的强化基层医院对心梗各种处置要求的实现,给他们一个相对于规范,有一定科学依据的一种统计.对于我们今后的工作都有很大的帮助.主持人:感谢傅教授,下面有请海南分会场吴明主任进行分享,吴主任您好.吴明:我们共享分享国际旅游岛,随着海南岛国际旅游岛上升为国家的战略,国内外的游客特别多,包括外宾包括很多的游客都来海南,要把海南的国际旅游岛建设为幸福家园,就必须具备一个同样具有高水平的医疗保障体系.特别是心血管的救治体系作为一个最基本的保障,海南的四通发达的高速公路为海南心血管的急救网络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海南的医疗资源和人才匮乏给建设带来很大的困难,为此,海南省委省政府痛下决心把海难救助网络强化和加强,海南卫生计生委把海南岛当成一个城市重新布置,把海南省分为中西南北中建立五个三级医疗服务的医疗服务中心.在这五个中心中同步加强建设一个我们的急救中心,心脏中心,在区域中心里面优先建立及指挥转运救治和培训为一体的,覆盖全岛的心血管体制.这个体系在一小时内就能够运输到病人到达这个急救中心.同时在各急救中心里面优先介入诊疗中心,到目前为止除了中部以外,已经能够开展急诊pci的治疗,已经为海南省的区域医疗的救助网络,已经形成了一个坚实的基础.中部明年的pci的中心也将具有服务能力,到明年我们将形成覆盖全海南整个心肌梗死的,涵盖着急救包括院前急救,心脏的救治合为一体的覆盖全身的救助性的网络.我们看到我们东西南北中每一个治疗中心,都有我们国内著名的医院作为我们海南省的一个技术支撑,政府通过大手牵小手,不断提升海南省心肌梗死的救助能力.同时,我们还与卫生计生委通过政策的引导,科研的扶持以及急救能力经费的大力支持,不断的提高急性心肌梗死包括转运各方面能力的建设,使他们能力得到逐渐的提高.同时我们委托第三方为质量做可靠的保障,最难的就是流程的优化和碰到费用的问题,我们建设绿色通道,同时pci必须优先资料然后再缴费,如果碰到缴费有问题的患者,一定要纳入到保险制度中,为海南省急性心肌梗死网络的救治以及能力救治做了很大的铺垫.让专家能够在安心的环境中为患者服务,同时感谢全国各地的医院、各地的专家包括国家卫生计生委长期以来对海南救治体系,以及卫生事业的帮助,谢谢大家!主持人:感谢吴主任,下面有请上海市的徐亚伟教授进行分享,徐教授您好.徐亚伟:尊敬的领导,今天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日子,在这儿首先向大家表示致谢,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急救水平和急救能力,一直走在全国的前面,尤其在急性心肌梗塞方面政府做了大力的投入.我们与120结合完成了院前院内无缝连接项目,整个投资大概上千万之多.在这个过程中,实际上急性心肌梗塞有几个数据我给大家说一下,在霍主任原先主办主持的卫生部急性心肌梗塞注册研究中我们获得了全国第三名,同时刚刚签署的国际急性心肌梗塞初步临床实验,我们作为地区负责人完成的了亚太地区第一,全球第三.说明了我们在规范化就诊和诊疗方面一直是按照规范治疗来进行的.在这个过程中有我们自己的特色,这种特色是在11月12号,在我院建立了移动互动平台的一个现场会,这个现场会主要针对的是系统,在急性心肌梗塞面前我们到底能做点什么,除了我们做的一些规范化的治疗和救治以外,运用现在的治疗的手段以及治疗的平台可能会解决很多的问题.比如说我们现在在完成院前院内急救同时,我们把pad系统移动起来了,这是全国首个移动的pad系统,给大家稍微简单演示一下,首先点开一个画面,这时候可以看到病人的情况,这是一个造影的图象,实际上在美国、纽约还是在非洲都可以看到导管室现在工作的实施的情况,这对未来基层的医疗发展不平衡的地方,如果有这样的设备,基础力量不到的时候,专家进行指导非常重要的一点.这是我讲的第一个故事.第二个故事我讲的是现场的演示,可以使现场的手术进行直播,同时还可以看到在直播的过程中,我们大家都知道过去的救治以及培训都是通过卫星来完成的,现在通过手机就完全可以完成这些.过去通过大量的投入来进行的.第三个方面是时实的进行监控,这种监控可以看到心电在任何情况下,可以看到现在病人的情况,心电图的心电信号意味着什么意思呢,在救护车还是在心电导管室还是在监护室,任何情况下都可以看到病人的心电信息和所有的信息,实际上所有这些都可以实施进行.第四个分析,这个信息可以进行移动会议,这个移动会议同时打开自己终端的时候,所有的病例大家都可以看到,进行讨论,同时可以进行心电ccu以及各方面的直播.这是一种技术上的进步,把这部分分影像图象移动起来,是我们现在所完成的特色.未来中国将有500家县级医院开展急性心肌梗塞,他们的设备力量在投入的过程中,技术辅导培训如果按照一对一肯定是不现实的,所以鉴于这样的情况,我们现在所用的这套系统可能在未来可以借鉴.总的来讲,在这一块,希望通过上海目前医疗资源平台进一步完善救治的体系,能够为国内其他城市急性心肌梗塞救治以及培训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谢谢!主持人:感谢徐教授生动的分享,感谢来自于祖国心灵专家具有心灵特点的案例分享,相信他们的经验将会带来积极的示范效应,并推动全国心梗救治网络体系建设,为全民谋福利.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全民健康的头号大敌,国家卫生委宣传司一直尽全力指导并支持着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活动,今天我们非常荣幸的邀请到毛群安先生参加这次活动,最后有请毛司长致辞,掌声有请!毛群安:尊敬的霍主任、葛院士、各位专家、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来参加今天这样一个以心梗救治为主体的宣传活动.给我最大的感受,我想在座的媒体朋友可能有这种感受,我们专家办会有特点,有急救的特点,发言都很着急忙慌,连我都感觉到我说话的语速要提高点.要不然大家听着都感觉到不适应.确实提到心梗这个话题是比较沉重的,霍教授也多次介绍,目前我们国家心梗的发生率比较高,而且年轻化的确实也非常明显.应该说我们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都经常会听到这样一些案例,应该说每一个发生心梗这样的事件,都会对周围的朋友是一个很大的刺激和影响.有很多我们一些公众人物也发生了心梗的事件.针对我们国家心梗的情况开展主题宣传活动我个人认为非常有必要.心梗的情况太紧急,很多朋友在过去咱们私下交流都说是自己亲身经历了,经历完是个教训.是过去不知道,没有能够及时的发现,或者发现之后没有及时的打120没有及时的救治而丧失了宝贵的抢救时效.所以我们这样一个主题宣传活动,就是希望媒体朋友和专家结合,把涉及到心梗救治的核心信息向公众进行传播.刚才我们看各个地方,各种特色在心梗急救方面的这些工作,应该说这增强了我们的信心.我们国家目前应该说在专业领域的水平和能力不断提升.但是,要想在水平能力提高的情况下,真正实现成功救治还需要公众的参与和配合.如果说我们这边准备好了,但是公众不知道,过去我也是通过参加心血管分会的活动才了解,很多人比如说有了心梗的前期症状,有时候他自己觉得我吃片药就行了,其实我们说心梗发生很紧急,但是他有前兆症状,如果它的前兆症状出现的时候及时上医院可能我们就赢得时间.如果他没有意识到这个信息,实际身体给他前提的征兆信息但是他没有注意,丧失了抢救的时间,这都非常令人遗撼.我今天来了以后,我看到我们这个会议的组织非常有特色,也是利用我们现在这样的一个先进的传媒技术,也显示了我们专家也是利用各种先进的技术,包括倡议设立心梗救治日,也是想呼吁公众能够重视心梗救治这件事.我在路上想,从他们医学领域来说,可能最紧急的也就是心梗的救治,但是,过去可能讲心血管病、讲预防讲的很多.但是就把最紧急、最要命的这些信息传递的还不够.所以我想借助这样一个活动,在专家指导下我们把最核心、最需要公众了解的信息,比如说我看霍教授讲了,比如说我们讲抽烟,过去抽烟主要是诱发肿瘤,现在研究发现对脑哽咽有重要的影响,我们前一段时间调查的时候,发现很多吸烟人不知道这个信息.他知道导致肿瘤,因为过去我们宣传,特别是呼吸系统肿瘤其他系统肿瘤他知道,但是他不知道吸烟是诱发心血管事件重要的诱引.所以我想在专家指导下,我们告诉公众什么前兆症状是一个提示,什么样的可控的这些诱发因素是我们个人应该做到的.所以我想这些信息的传播确实是救命的信息.能够使我们国家心梗救治的成功率大大提升.国家在急救这一方面应该说这是我们100%的公众卫生,国家很大的投入,我们专家很大的投入.但是如果公众在这一方面应该获取的信息没有获取,应该掌握的一些基本技能没有掌握.所以我想比如说对那些有高血压的人,或者家里面有高血压病人的这些人这些公众都应该掌握最重要的这些跟心梗相关的核心信息.心血管领域的专家长期以来在霍主任领导下,不仅关注学术的发展,也关注跟媒体的合作与公众的沟通.我觉得这为我们其他的专业学者做了一个示范,作为宣传司我们是负责为公共健康教育、医学科普这方面的工作,感谢今天在座媒体的支持,我们希望借助心血管分会发启的心脏救治这种主题宣传,坚持下去把这个事做好,对公众来说对于很多有高危风险的人,这真的是一个福音,谢谢大家!主持人:感谢毛司长的精彩致辞,至从中国首个救治日启动仪式就要暂时告一段落了,在即将结束的时候我们和祖国五分会场的同志进行一个互动,请大家挥起手体板,让我们一起传好生命的接力棒,谢谢大家!从此刻起,我们每一个人,不管来自于祖国的哪一个角落,无论来自于哪一个行业,都将成为心梗救治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让每一个生命不会因为抢救滞后遽然而逝,让每一个家庭不会因为心梗突发猝然破碎.为了这一天的早日到来,请让我们一起共同努力!今天的活动到此结束,再次感谢各位嘉宾、媒体及朋友们的参与!明年此时我们再相聚.欢迎收听“腾讯健康”官方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或在微信上搜索“腾讯健康”(英文id:qq-health).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2014“心梗救治日”启动仪式由安丰网www.anfone.net编辑整理,更多内容敬请关注频道。
请选择您对本文的评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预防心肌梗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