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病人被毒蛇咬后,送往医院发现血小板过低是什么病,请问这是与毒蛇有关

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中国毒蛇介绍(图文)
下载积分:30
内容提示:中国毒蛇介绍(图文)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53|
上传日期: 15:49:20|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中国毒蛇介绍(图文)
官方公共微信&&&查看内容
急症处理 > 毒蛇咬伤 []
毒蛇咬伤辨证论治毒蛇咬伤常见于我国南方农村,山区和沿海一带,是一种对劳动人民危害较大的外伤性疾病,特别多见于夏季,故应该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中医辨证论治具有较肯定的疗效。火毒型:症见伤口周围红肿明显,斑疹隐隐,严重者形成局部组织坏死;全身症状可见恶寒,发热,烦渴,胸闷心悸,便干,尿短赤或血尿。舌苔黄,燥,舌质红,脉滑数。治宜泻火解毒、清热凉血活血,取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30克,黄芩15克,柴胡10克,当归15克,泽泻12克,木通12克,紫花地丁30克,牡丹皮10克,赤芍15克,金银花30克,蒲公英30克,栀子6克,野菊花30克,黄连10克,水煎服。若尿短赤、血尿者,加茜草30克,黄柏15克;瘀斑者加玄参20克或水牛角(研细末)1.5克冲服;抽搐者加羚羊角(研细末)0.3克冲服。中成药可选用龙胆泻肝丸,每次9克,每日两次,或栀子金花丸,每次9克,每日两次。风毒型:症见伤口无红肿热痛,全身症状可见倦怠乏力,头晕眼花,便干,尿黄少,严重者有呼吸窘迫,惊厥,四肢麻痹甚至瘫痪。舌苔薄白,舌质红,脉弦数。治宜清热解毒、祛风、凉血通络,取活血散瘀汤加减:当归尾15克,赤芍12克,桃仁10克,生大黄9克,苏木12克,牡丹皮15克,枳壳12克,瓜蒌15克,槟榔10克,防风15克,僵蚕10克,川芎12克,水煎服。若伤上肢者加桂枝12克,羌活15克;伤下肢者加独活15克,牛膝15克;眼花者加菊花15克,木香6克;四肢抽搐者加蜈蚣两条,全虫(研细末)0.5克冲服。中成药可选用大活络丸,每次一丸,每日两次,或紫金锭,每次1.5克,每日1~2次。风火毒型:症见伤口红肿热痛较重,疼痛较为剧烈,有水疱、血疱或瘀斑甚至溃烂;全身症状可见头晕眼花,寒战发热,胸闷心悸,恶心呕吐,便干,尿短赤,严重者烦躁抽搐,甚至昏迷。舌苔白黄相兼,后期苔黄,舌质红,脉弦数。治宜泻火解毒,活血熄风,取栀子金花汤合撮风散加减:黄连12克,黄芩12克,黄柏15克,栀子6克,大黄9克,蜈蚣两条,僵蚕10克,全虫3条,钩藤15克,竹叶12克,生地黄15克,水煎服。若恶心呕吐者加砂仁3克,咽干者加射干9克,烦躁不安或抽搐着加羚羊角(研细末)0.3克冲服。中成药可选用安宫牛黄丸,每次一丸,一日1~2次,或紫雪散,每次1.5克~3克,,每日两次。蛇毒内陷型:症见咬伤后未及时得到正确的治疗,伤口有红肿变成紫暗或黑,肿胀反减轻;全身症状可见恶寒高热,烦躁不安或谵语。舌质红降,脉细数。治宜泄热镇惊,清营凉血,取清营汤加减:生地黄15克,玄参15克,麦冬12克,丹参12克,连翘15克,金银花15克,竹叶10克,黄连10克,水煎服,加水牛角(研细末)1.5克冲服。若神志模糊及抽搐者加紫雪丹;正气耗散,正不胜邪者加用参附汤。中成药亦可选用安宫牛黄丸,每次一丸,每日两次。被蛇咬伤后别乱跑被蛇咬伤后,学会现场处理很关键。万一不慎被蛇咬伤,应先分清是被有毒蛇还是无毒蛇咬伤。毒蛇咬伤通常可见1~3个比较大而深的牙痕,无毒蛇咬伤常见4排细小牙痕,但一般情况下伤口可能模糊不清。不管有毒、无毒都需要到医院检查、治疗,但在就医之前可自己先做紧急处理:首先不要跑动,因为这样容易引起毒素迅速扩散,造成生命危险。可以把衣服撕下做布条,扎在伤口靠近心脏一端,阻止毒素随血液循环全身,隔20分钟后松开布条再扎紧,这样可避免肢体坏死。结扎的动作要迅速,最好在咬伤后2~5分钟完成。接着,用清水、冷开水、冷开水加食盐或肥皂水冲洗伤口,若用双氧水、1:500高锰酸钾液冲洗更好。经过冲洗处理后,用干净的利器在蛇咬过的牙痕上划“十”字样的切口,再用两手用力挤压使毒液排出。或拔火罐,或在伤口表面覆盖纱布后用嘴用力吸允(口内不能有伤口,如溃疡等),尽量将伤口内的毒液吸出。用口吸时必须注意安全,边吸边吐,每次都用清水漱口,并选用季德胜蛇药片内服加外敷。将伤者迅速送往医院后,最好确诊是哪一类的毒蛇咬伤,以便选择最有效的蛇毒血清注射。治疗毒蛇咬伤的方法世界已知毒蛇约500余种。分布在我国的毒蛇目前已知有49种。但对人体危害较大、经常造成蛇伤的毒蛇主要有10种。它们是眼镜蛇科的眼镜蛇、眼镜王蛇、银环蛇、金环蛇;海蛇科的海蛇;蝰蛇科的蝰蛇及蝮蛇科的蝮蛇、尖吻蝮(五步蛇)、竹叶青、烙铁头(龟壳花蛇)等。蛇毒中主要有毒成分由神经毒、心脏毒、细胞毒、出血毒、促凝血成分及抗凝血成分蛋白质、多肽类和多种酶组成。由毒蛇的毒腺所分泌,呈半透明粘稠状液体,微酸性。当毒蛇咬人后,由毒腺分泌的蛇毒,经排毒导管、毒牙及伤口,沿淋巴及血液循环扩散至全身,引起一系列中毒症状。诊断要点1.临床表现毒蛇咬伤人多发生于4~10月间。根据毒蛇种类、蛇毒成分以及中毒表现的不同,临床上分为三种类型。(1)神经毒型中毒主要表现为神经系统损害症状。由银环蛇。金环蛇和海蛇咬伤所引起。其临床特点是蛇毒吸收快,局部症状不明显,病情发展慢,易被忽视,一旦出现全身中毒症状,则病情危重。①局部仅有麻痒感或麻木感。不红、不肿、无疼痛。②在咬伤后1~3小时开始出现全身中毒症状,出现视物模糊,眼险下垂,嗜睡,四肢无力、恶心、呕吐、声音嘶哑、张口及吞咽困难、共济失调、牙关紧闭等。严重者四肢瘫痪、惊厥,进行性呼吸困难,昏迷、休克等。③海蛇咬伤者则可引起模纹肌瘫痪和肌红蛋白尿。其后肌力恢复较慢。④病程较短,若能度过1~2天的危险期,很快痊愈。(2)血循毒型主要表现为血液及循环系统的中毒症状。常为蝰蛇、竹叶青、尖吻蝮及烙铁头等毒蛇咬伤所致。特点是局部症状重,全身中毒症状明显,发病急。①局部肿胀明显,伤口剧痛,伴出血、水疤,皮下瘀斑甚至局部组织坏死,并迅速向肢体上端蔓延,附近或区域淋巴结肿痛。②全身症状有胸闷、气促、心悸、烦躁不安、发热、谵妄及全身广泛性出血,如咯血、呕血、鼻血便血、血尿等。严重者出现黄疽、少尿或无尿、心律紊乱、血压下降,甚至循环衰竭和肾功能衰竭。(3)混合毒型主要由眼镜蛇、眼镜王蛇、蜂蛇等咬伤引起。临床表现特点为发病急,局部与全身症状均明显。①局部剧痛。红肿、水疱、血疱,并迅速向肢体上端蔓延,皮下瘀斑甚至组织坏死。局部淋巴结肿痛。②头晕、视物模糊、复视、眼睑下垂、全身肌肉疼痛、肌肉无力、牙关紧闭、语言障碍、吞咽困难、颈项强直、心动过速、心律紊乱、呼吸困难、血红蛋白尿、尿少和尿闭,严重者有惊厥、昏迷、休克、呼吸麻痹、心跳骤停等。实验室检查(1)毒蛇鉴定①无毒蛇咬伤往往只有局部牙痕处刺痛,一般无全身症状。②可根据打死的蛇标本鉴定是否为毒蛇,或属哪一种毒蛇。③根据地区及咬伤时间判断,在高山区咬伤多考虑尖吻蝮、竹叶青、烙铁头;在平原及丘陵地区咬伤多考虑银环蛇、眼镜蛇及蝮蛇;沿海地区多考虑海蛇咬伤;夜间咬伤首先考虑金环蛇、银环蛇及烙铁头;白天咬伤多考虑眼镜蛇和眼镜王蛇。④根据毒蛇的牙痕形态及牙距判断。一般无毒蛇咬伤,局部仅留下2~4行均匀而细小的牙痕。而毒蛇咬伤者局部常有两个比较大而深的牙痕。眼镜蛇、眼镜王蛇、蝮蛇及蝰蛇牙痕呈圆形;银环蛇及金环蛇牙痕呈“品”字形;尖吻腹、竹叶青及烙铁头蛇牙痕呈“八字或倒人字”形;眼镜王蛇及尖吻蛇咬伤牙距较宽,一般约为1.5~3.0cm左右。其他毒蛇咬伤牙距约在0.5~1.0cm左右。(2)中和毒素试验在无法确定为哪一种毒蛇咬伤时,可取相应单价抗蛇毒血清,皮肤过敏试验阴性者,静脉一次注入,观察病情,如见好转,即可确诊。否则,可更换另一种抗蛇毒血清,重复试验。(3)血常规检查血循毒类蛇伤时,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减少,严重者血小板减少,凝血时间延长,纤维蛋白原下降以及3P试验(鱼精蛋白副凝固试验)阳性。(4)尿常规检查混合毒类及血循毒类蛇伤时,尿中有蛋白、管型及红细胞;蝮蛇及蛙蛇伤时,尿血红蛋白定性反应阳性; 海蛇伤时,尿肌球蛋白定性反应阳性。(5)血钾增高、血非蛋白氮上升,见于血循毒类蛇及海蛇咬伤。急救处理(1)结扎蛇咬伤后立即用绳子、布条、止血带或其他系带结扎伤口的上面。以阻止毒液吸收。结扎以阻断淋巴和静脉回流为度,隔15~20分钟放松2~3分钟。(2)冲洗伤口立即选用清水、盐水、肥皂水或0.1%高锰酸钾溶液冲洗,以清除粘附的毒液,如伤口有毒牙残留,应及时挑出。(3)吸引可用拨火罐法或用口吸吮法,边吸边吐,以尽快使蛇毒从局部除去。注意用口吸吮者口腔粘膜应无破损、无龋齿,及其他口腔病症,以免间接吸收中毒。(4)扩创排毒在结扎和冲洗之后,用消毒的手术刀,在局部作十字口切开,以促使毒液排出。可把患肢侵在2%冷盐水中,手指自上而下不断的挤压排毒,每次约20~30分钟。(5)解毒治疗①蛇药可根据不同蛇伤情况,选择不同蛇药。目前已有的蛇药有:南通蛇药、群生蛇药、上海蛇药、云南蛇药、广东蛇药、福建蛇药、湛江蛇药、郴州蛇药(湖南)、红卫蛇药及青龙蛇药(江西)等。②抗蛇毒血清国内目前有单价眼镜蛇抗毒素、蝮蛇抗毒素、银环蛇抗毒素及尖吻蛇(五步蛇)抗毒素四种。于咬伤6小时内应用,应用愈早、效果愈好。每次1~2支静脉或皮下或肌肉注射。过敏试验阳性者,可作脱敏注射。③中草药治疗a.民间常用有效鲜草药有七叶一枝花、八角莲、半边莲、田基黄、白花蛇舌草、白叶藤、地了草、两面针。青木香、鬼针草、黄药子等。可取以上鲜草数种,等量、洗净、捣烂取汁,每次40~50ml口服,每日4~6次,取其渣敷伤口周围。b.取刮去外皮的博落回新鲜根茎部250~500g,与硫酸镁粉或白糖200~300g,加水ml,煮沸半小时,去除博落回,待水温降至50~60C时局部熏洗、热敷或浸泡,对腹蛇咬伤有效。每隔2~4小时可重复使用。④局部用药a.5%依地酸钠(EDTA-Na)溶液冲洗伤口,具有抑制毒蛋白活性作用;b.0.5%高锰酸钾溶液2~4ml伤口周围局部注射,对蛇毒有直接破坏作用;c.胰蛋白酶单位,伤口局部封闭治疗。(6)对症处理①呼吸衰竭可给予氧气吸入及呼吸兴奋剂。呼吸停止时应及时作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等,进行人工辅助呼吸。②循环衰竭广泛出血失血性休克者,可适当补液,应用升压药物及肾上腺皮质激素。早期可选用白药、三七等止血药。③急性肾功能衰竭a.根据尿量,限制进液量;b.早期可用利尿剂;c.血或肌红蛋白尿时,用5%碳酸氢钠200~400ml/日,静脉滴入,以碱化尿液。d.有尿毒症或高血钾症者,经一般治疗无效时,应及时行血液或腹膜透析治疗。毒蛇咬伤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1)毒蛇鉴定①无毒蛇咬伤往往只有局部牙痕处刺痛,一般无全身症状。②可根据打死的蛇标本鉴定是否为毒蛇,或属哪一种毒蛇。③根据地区及咬伤时间判断,在高山区咬伤多考虑尖吻蝮、竹叶青、烙铁头;在平原及丘陵地区咬伤多考虑银环蛇、眼镜蛇及蝮蛇;沿海地区多考虑海蛇咬伤;夜间咬伤首先考虑金环蛇、银环蛇及烙铁头;白天咬伤多考虑眼镜蛇和眼镜王蛇。④根据毒蛇的牙痕形态及牙距判断。一般无毒蛇咬伤,局部仅留下2~4行均匀而细小的牙痕。而毒蛇咬伤者局部常有两个比较大而深的牙痕。眼镜蛇、眼镜王蛇、蝮蛇及蝰蛇牙痕呈圆形;银环蛇及金环蛇牙痕呈“品”字形;尖吻腹、竹叶青及烙铁头蛇牙痕呈“八字或倒人字”形;眼镜王蛇及尖吻蛇咬伤牙距较宽,一般约为1.5~3.0cm左右。其他毒蛇咬伤牙距约在0.5~1.0cm左右。(2)中和毒素试验在无法确定为哪一种毒蛇咬伤时,可取相应单价抗蛇毒血清,皮肤过敏试验阴性者,静脉一次注入,观察病情,如见好转,即可确诊。否则,可更换另一种抗蛇毒血清,重复试验。(3)血常规检查血循毒类蛇伤时,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减少,严重者血小板减少,凝血时间延长,纤维蛋白原下降以及3P试验(鱼精蛋白副凝固试验)阳性。(4)尿常规检查混合毒类及血循毒类蛇伤时,尿中有蛋白、管型及红细胞;蝮蛇及蛙蛇伤时,尿血红蛋白定性反应阳性; 海蛇伤时,尿肌球蛋白定性反应阳性。(5)血钾增高、血非蛋白氮上升,见于血循毒类蛇及海蛇咬伤。毒蛇咬伤紧急处理我国的毒蛇有四十余种,多分布于长江以南的广大省份,毒蛇咬伤多发生于夏、秋两季。蛇毒按其性质可分为:神经毒、血循毒、混合毒三大类。金环蛇、银环蛇、海蛇等主要含神经毒。患者被咬伤后,伤口局部无炎症表现,仅有轻微刺痛、微痒、麻木、感觉减退,往往不引起注意而耽误诊治。全身中毒症状出现较迟,一般在咬后1-6小时才开始,一旦出现,病情发展迅速,可出现全身不适、头晕眼花、呼吸困难、视力模糊等症状,如不及时抢救可危机生命。蝰蛇、尖吻蝮、竹叶青等主要含血循毒。患者咬伤后,伤口局部红肿、疼痛剧烈,流血不止肿胀迅速向肢体上端蔓延,常有水泡、淤斑,中毒严重者可引起血压下降、心律失常少尿、无尿,最后因循环衰竭而死亡。眼镜蛇、眼镜王蛇、蝮蛇等主要含混合毒。患者被咬伤后,伤口周围红肿疼痛,范围迅速扩大,伤口流血不多但很快闭合变黑。伤口周围有血泡。全身中毒症状于咬伤后2-6小时出现,常有困倦思睡、呕吐、畏寒、吞咽困难、语言障碍、心律失常的表现。在野外施工、旅游时,一旦被蛇咬伤要迅速判断是否是毒蛇咬伤?一是看蛇形:毒蛇的头多呈三角形,身上有彩色花纹,尾短而细;无毒蛇头呈椭圆形,身上色彩单调,尾细而长。最好将咬人的蛇打死以供诊断参考。二是看伤口:毒蛇咬伤的伤口表皮常有一对大而深的牙痕,或两列小牙痕上方有一对大牙痕,有的大牙痕里甚至留有断牙;无毒蛇咬伤则无牙痕,或有两列对称的细小牙痕。如果蛇咬伤发生在夜间无法看清蛇形,从伤口上也无法分辨是否为毒蛇所伤时,万万不可等待伤口情况是否发生变化来判断是否被毒蛇咬伤。此时必需按毒蛇咬伤进行处理。其具体方法是:一是防止毒液扩散和吸收被毒蛇咬伤后,不要惊慌失措,奔跑走动,这样会促使毒液快速向全身扩散。伤者应立即坐下或卧下,自行或呼唤别人来帮助,迅速用可以找到的鞋带、裤带之类的绳子绑扎伤口的近心端,如果手指被咬伤可绑扎指根;手掌或前臂被咬伤可绑扎肘关节上;脚趾被咬伤可绑扎趾根部;足部或小腿被咬伤可绑扎膝关节下;大腿被咬伤可绑扎大腿根部。绑扎的目的仅在于阻断毒液经静脉和淋巴回流入心,而不妨碍动脉血的供应,与止血的目的不同故绑扎无需过紧,它的松紧度掌握在能够使被绑扎的下部肢体动脉搏动稍微减弱为宜。绑扎后每隔30分钟左右松解一次,每一次1-2分钟,以免影响血液循环造成组织坏死。二是迅速排除毒液立即用凉开水、泉水、肥皂水或1:5000的高锰酸钾溶液冲洗伤口及周围皮肤,以洗掉伤口外表毒液。如伤口内有毒牙残留,应迅速挑出,用小刀或碎璃片等其他尖锐物,使用前最好用火烧一下消毒,以牙痕为中心作十字切开,深至皮下,然后用手从肢体的近心端向伤口方向及伤口周围反复挤压,促使毒液从切开的伤口排出体外,边挤压边用清水冲洗伤口,冲洗挤压排毒须持续20-30分钟。此后如果随身带有杯可对伤口作拔火罐处理,先在茶杯内点燃一小团纸,然后迅速将杯口扣在伤口上,使杯口紧贴伤口周围皮肤,利用杯内产生的负压吸出毒液。如无茶杯,也可用嘴允吸伤口排毒,但允吸者的口腔、嘴唇必须无破损、无龋齿,否则有中毒的危险。吸出的毒液随即吐掉,吸后要用清水漱口。排毒完成后,伤口要湿敷以利毒液进行流出。必须注意,蛇毒是剧毒物。只需极小量即可致人死命,故绝不能因惧怕疼痛而拒绝对伤口切开排毒的处理。若身边备有蛇药可立即口服以解内毒。病人如出现口渴,可给足量清水饮用,切不可给酒精类饮料以妨毒素扩散加快。经过切开排毒处理的伤员要尽快用担架、车辆送往医院作进一步的治疗,以免出现在野外无法处理的严重情况。转运途中要消除病人紧张心理,保持安静如果被毒蛇咬伤后应该怎样处理?一般而言,被毒蛇咬伤后10-20分钟后,其症状才回逐渐呈现。被咬伤后,争取时间是最重要的。首先需要找一根布带或长鞋带在伤口靠近心脏上端5-10分钟扎紧,缓解毒素扩散。 但为防止肢体坏死,每隔10分钟左右,放松2-3分钟。应用冷水反复冲洗伤口表面的蛇毒。然后以牙痕为中心,用消过毒的小刀将伤口的皮肤切成十字形。再用两手用力挤压,拔火罐,或在伤口上覆盖4-5层纱布,用嘴隔纱布用力吸允(口内不能有伤口),尽量将伤口内的毒液吸出。立即服用解蛇毒药片,并将解蛇毒药粉涂抹在伤口周围。尽量减缓伤者的行动,并迅速送附近的医院救治。(如不能确定是那种蛇毒应将蛇打死,一并带到医院)。毒蛇咬伤:不同的处理不同的结果毒蛇咬伤后因毒素吸收而致病。我院在2005年收治2例毒蛇咬伤,现将急救与经验教训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例1 患者,男,34岁,因到离家约1公里的地方砍巴焦树时被竹叶青蛇(患者确认)咬伤右小腿。回家后感右下肢流血、疼痛、肿胀逐渐加剧,但未作任何处理。由于地处偏僻,于伤后12小时被送入我科。入院时患者精神差,面色苍白,嗜睡、尿量明显减少,时有恶心、呕吐等症状。见创口仍有少许渗血,患肢高度肿胀达患肢腹股沟。入院后急行扩创、针刺排毒,伤口周围、针刺部位湿敷季德胜蛇药、补液、抗过敏药物等处理后急转ICU病房监护。因并发急性肾衰竭,抢救无效死亡,共住院4天。例2 患者,女,51岁,因上山挖草药不慎被蛇咬伤左手食指近节。此蛇当场被打死,头为三角形,身为黄白颜色,身长约10cm。当日患者自行简单排毒处理,伤后第一天感肿痛加剧,到附近卫生所就诊,给予扩创排毒、补液等处理,但无好转,于伤后46小时到我科就诊,入院时患者精神欠佳、乏力、困倦、不思饮食、低热,但无尿量减少。入院后再次行扩创、针刺排毒、应用蛇药、抗过敏、补液等治疗。住院10天,痊愈出院。二、急救1.自救时可用绳索、手帕、植物藤、布带于伤口近心端距离5cm处捆扎,松紧度以阻断淋巴和静脉回流为度,每隔20~30分钟放松1~2分钟,以防肢体缺血性坏死。在急救处理或有效蛇药用后30分钟后去除绑扎,如有条件应尽快送医院处理。2.排出伤口内毒素扩创:伤口作“+”字切口,便于毒液排出。清洗伤口:用清水、肥皂水、盐水或1∶5000高锰酸钾溶液反复冲洗伤口,再挤压伤口周围排出毒液,伤口用0.02%呋南西林溶液湿敷。针刺排毒:咬伤超过24小时局部肿胀严重时,可用针在肿胀下端,每隔2~3cm刺一针孔,使患肢下垂:自上而下按压,使毒汁从针眼流出,每日2~3次,连续2~3天。蛇药的应用:南通蛇药(季德胜蛇药),轻者5片/次,3次/d,重者10片/次,口服,4~6小时1次。将上述药片用温水溶化后敷于针刺部位和创口周围。小编提示:毒蛇咬伤后几点急救方法①蛇咬伤后,一时识别不出是否为毒蛇咬伤,先按毒蛇咬伤急救。②就地急救处理,切忌跑动。③在伤口上方扎紧止血带。④切开伤口,挤出毒液。⑤用火烧烙蛇咬伤部位。⑥应用蛇药解毒:口服蛇药片和用蛇药外敷伤口周围。⑦经上述紧急处理后,迅速将伤员送往医院进一步治疗。三、经验教训①普及相关知识,提高全民素质,外出上山应做好穿高统鞋、戴手套等防护措施。②受伤后应保持冷静,千万不可以紧张、乱奔跑求救,也不可以给伤者使用酒、浓茶。应尽量减少运动,原地采取自救措施,这样可减少毒素吸收。③受伤后应立即开始实施急救,切勿抱侥幸心理,这样会延误抢救时机。④蛇药的应用应早期、足量。⑤扩创排毒应及时、彻底。毒蛇咬伤急救必不可少我国的毒蛇有四十余种,多分布于长江以南的广大省份、毒蛇咬伤多发生于夏、秋两季。蛇毒按其性质可分为:神经毒、血循毒、混合毒三大类。俗话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看来,被蛇咬是非常可怕的经历,尤其是被毒蛇咬伤。因此,在有蛇出没的地区活动之人,学会毒蛇药伤后如何急救是非常必要的。我国的毒蛇有四十余种,多分布于长江以南的广大省份、毒蛇咬伤多发生于夏、秋两季。蛇毒按其性质可分为:神经毒、血循毒、混合毒三大类。金环蛇、银环蛇、海蛇等主要含神经毒。患者被咬伤后,伤口局部无炎症表现,仅有轻微刺痛、微痒、麻木、感觉减退,往往不引起注意而耽误诊治。全身中毒症状出现较迟,一般在咬后1—6小时才开始,一旦出现,病情发展迅速,可出现全身不适、头晕眼花、呼吸困难、视力模糊等症状,如不及时抢救可危机生命。蝰蛇、尖吻腹、竹叶青等主要含血循毒。患者被咬伤后,伤口局部红肿、疼痛剧烈,流血不止,肿胀迅速向肢体上端蔓延,常有水泡、淤斑,中毒严重者可引起血压下降、心律失常少尿、无尿,最后因循环衰竭而死亡。眼镜蛇、眼镜王蛇、腹蛇等主要含混合毒。患者被咬伤后,伤口周围红肿疼痛,范围迅速扩大,伤口流血不多但很快闭合变黑。伤口周围有血泡。全身中毒症状于咬伤后2—6小时出现,常有困倦思睡、呕吐、畏寒、吞咽困难、语言障碍、心律失常的表现。在野外施工、旅游时,一旦被蛇咬伤要迅速判断是否是毒蛇咬伤。如何判断呢?一是看蛇形:毒蛇的头多呈三角形,身上有彩色花纹,尾短而细;无毒蛇头多呈椭圆形,身上色彩单调,尾细而长。最好将咬人的蛇打死以供诊断参考。二是看伤口:毒蛇咬伤的伤口表皮常有一对大而深的牙痕,或两列小牙痕上方有一对大牙痕,有的大牙痕里甚至留有断牙;无毒蛇咬伤则无牙痕,或有两列对称的细小牙痕。如果蛇咬伤发生在夜间无法看清蛇形,从伤口上也无法分辨是否为毒蛇所伤时,万万不可等待伤口情况是否发生变化来判断是否被毒蛇咬伤。此时必需按毒蛇咬伤进行处理。急救措施:防止毒液扩散和吸收被毒蛇咬伤后,不要惊慌失措,奔跑走动,这样会促使毒液快速向全身扩散。伤者应立即坐下或卧下,自行或呼唤别人来帮助,迅速用可以找到的鞋带、裤带之类的绳子绑扎伤口的近心端,如果手指被咬伤可绑扎指根;手掌或前臂被咬伤可绑扎肘关节上;脚趾被咬伤可绑扎趾根部;足部或小腿被咬伤可绑扎膝关节下;大腿被咬伤可绑扎大腿根部。绑扎的目的仅在于阻断毒液经静脉和淋巴回流入心,而不妨碍动脉血的供应,与止血的目的不同。故绑扎无需过紧,它的松紧度掌握在能够使被绑扎的下部肢体动脉搏动稍微减弱为宜。绑扎后每隔30分钟左右松解—次,每次1—2分钟,以免影响血液循环造成组织坏死。迅速排除毒液:立即用凉开水、泉水、肥皂水或1:5000高猛醒钾溶液冲洗伤口及周围皮肤,以洗掉伤口外表毒液。如果伤口内有毒牙残留,应迅速用小刀或碎玻璃片等其他尖锐物挑出,使用前最好用火烧一下消毒。以牙痕为中心作十字切开,深至皮下,然后用手从肢体的近心端向伤口方向及伤口周围反复挤压,促使毒液从切开的伤口排出体外,边挤压边用清水冲洗伤口,冲洗挤压排毒须持续20一30分钟。此后如果随身带有茶杯可对伤口作拔火罐处理,先在茶杯内点燃一小团纸,然后迅速将杯口扣在伤口上,使杯口紧贴伤口周围皮肤,利用杯内产生的负压吸出毒液。如无茶杯,也可用嘴吮吸伤口排毒,但吮吸者的口腔、嘴唇必须无破损、无龋齿,否则有中毒的危险。吸出的毒液随即吐掉,吸后要用清水漱口。排毒完成后,伤口要湿敷以利毒液进行流出。必须注意,蛇毒是剧毒物,只需极小量即可致人死命,所以绝不能因惧怕疼痛而拒绝对伤口切开排毒的处理。若身边备有蛇药可立即口服以解内毒。病人加出现口渴,可给足量清水饮用,切不可给酒精类饮料以妨毒素扩散加快。经过切开排毒处理的伤员要尽快用担架、车辆送往医院作进一步的治疗,以免出现在野外无法处理的严重情况。转运送中要消除病人紧张心理,保持安静。预防:当野外旅行、工作时,尤其在夜间最好穿长裤、蹬长靴或用厚帆布绑腿。持木根或手杖在前方左右拨草将蛇赶走,夜间行走时要携带照明工具,防止踩踏到蛇体招致咬伤。选择宿营地时,要避开草丛、石逢、树丛、竹林等阴暗潮湿的地方。还应常备解蛇毒药品以防不测。毒蛇咬伤 药酒帮你忙!药酒对于治疗蛇咬伤有较好的疗效。配方一: 入土金、三丫苦、鸡骨香各75克,田基黄、半边旗各40克,半边莲适量,米酒500毫升。[制法] 将前6味捣碎,置容器中,加入米酒,密封,浸泡1个月后即可取用。[功用] 清热解毒。[主治] 毒蛇咬伤。[用法] 口服。成人每次服40-50毫升,小儿服25毫升,日服2-3次。外用:用药棉浸酒湿敷伤门及周围处,日敷数次。配方二:了哥王根30克,两面针根120克,虾辣眼根60~90克、酸藤根60克,30度米酒适量。[制法) 将前4味洗净,切碎,置容器中,加入米酒,密封,浸泡7~10天后,过滤去渣,即成。[功用] 清热解毒。[主治] 毒蛇咬伤。[用法] 口服。每次服10毫升,日服2—3次。外用:伤口局部进行消毒.切开排毒后,自外向伤口四周,涂擦药酒,日涂擦4~5次。毒蛇咬伤救治三个步骤夏天到了,人们身着薄衣短衫,当进入草丛、森林或灌木丛中时,有可能被毒蛇咬伤。如不及时救治,蛇毒可在体内迅速播散,产生中毒症状,甚至危及生命。但是只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是可以化险为夷的。毒蛇咬伤:牙痕粗、深我国的蛇类有160余种,其中毒蛇约占1/3。在毒蛇中,危害较大且能致人死亡的有10种。常见的毒蛇有金环蛇、银环蛇、蝰蛇、竹叶青蛇、眼镜蛇、眼镜王蛇、蝮蛇(土斑蛇)、尖吻蝮蛇(五步蛇)等。毒蛇的唇腭上有一对毒腺和毒牙,毒蛇咬伤时,毒液从腺体排出,沿毒牙的小管或沟进入伤口,引起中毒。被蛇咬伤的部位一般有较粗而深的牙痕,而无毒蛇咬伤的牙痕则小而排列整齐。救治分三步一旦被毒蛇咬伤后,要保持镇静,也不要奔跑,应立即采取以下救治措施:1.早期结扎如果咬伤部位是在四肢,要立即在伤口上方进行结扎。结扎时间需持续8~10小时,每隔15~30分钟放松1次,每次放松1~2分钟。结扎的松紧度以远端肢体不发生青紫为度。若咬伤已超过12小时,蛇毒已扩散,结扎则无意义。2.多法排毒①扩创排毒。可在牙痕之间做一字形或十字形切口,深至皮下组织,并用手从伤口四周向中心挤压,排出毒血(伤口出血不止者忌用本法)。如见毒牙,立即拔除。同时,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或肥皂水反复冲洗伤口。②吸吮法排毒。若急救者口腔无破损,也可采取吸吮法排毒。急救者要边吸边吐,边用清水漱口。③拔罐法拔毒。在咬伤处用三棱针针刺出血,再拔火罐,以拔出黑紫毒血为佳。4烧灼法灭毒。用5~7个燃烧的火柴头置于伤口,反复烧灼,亦有灭毒作用。3.尽快就医到野外郊游或劳作前,最好随身携带蛇药片,遇毒蛇咬伤可立即调敷或口服,并尽快前往附近的医院进一步治疗。毒蛇咬伤现场如何处理被毒蛇咬伤,千万不可以紧张乱跑奔走求救,下面,了解一下现场急救知识。一、症状神经毒:侵犯神经系统为主,局部反应较少,会出现脉弱,流汗,恶心,呕吐,视觉模糊,昏迷等全身症状。血液毒:侵犯血液系统为主,局部反应快而强烈,一般在被咬後叁十分钟内,局部开使出现剧痛,肿胀,发黑,出血等现象。时间较久之後,还可能出现水泡,脓包,全身会有皮下出血,血尿,咳血,流鼻血,发烧等症状。混合毒:同时兼具上述两种症状。二、处理:1.保持冷静千万不可以紧张乱跑奔走求救,这样会加速毒液散布。尽可能辨识咬人的蛇有何特徵,不可让伤者使用酒、浓茶、咖啡等兴奋性饮料。2.立即缚扎用止血带缚於伤口近心端上五至十公分处,如无止血带可用毛巾,手帕或撕下的布条代替。扎敷时不可太紧,应可通过一指,其程度应以能阻止静脉和淋巴回流不妨碍动脉流通为原则(和止血带止血法阻止动脉回流不同),每两小时放松一次即可(每次放松一分钟)。而以前的观念认为15至30分钟中要放松30秒至1分钟,临床视实际状况而定,如果伤处肿胀迅速扩大,要检查是否绑得太紧,绑的时间应缩短,放松时间应增多,以免组织坏死。3. 冲洗切开伤口,适当吸吮在将伤口切开之前必须先以生理食盐水,蒸馏水,必要时亦可用清水清洗伤口。在将伤口以消毒刀片切开成十字型,以吸吮器将毒血吸出,施救者宜避免直接以口吸出毒液,若口腔内有伤口可能引起中毒。蛇药片(如南通季德胜蛇药片)口服,或将蛇药片用清水溶成糊状涂在创口四周。4.立即送医除非肯定是无毒蛇咬伤,否则还是应视作毒蛇咬伤,并送至有血清的医疗单位(山区卫生所或县医院)接受进一步治疗。三、预防:1.进入有蛇区应着厚靴及厚帆布绑腿。2.夜行应持手电筒照明,并持竹竿在前方左右拨草将蛇赶走。3.野外露营时应将附近之长草,泥洞,石穴清除,以防蛇类躲藏。4.平时应熟悉各种蛇类之特徵及毒蛇咬伤急救法。毒蛇咬伤的预防毒蛇咬伤严重的威胁着广大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应在危害最大的地区,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尽量减少蛇咬伤的发病率,降低死亡率。首先要建立健全的蛇伤防治网,从组织上及人力上予以落实,做到任务明确,专人负责。其次要发动群众搞好住宅周围的环境卫生,彻底产除杂草,清理乱石,堵塞洞穴,消灭毒蛇的隐蔽场所,经常开展灭蛇及捕蛇工作。同时要搞好预防蛇伤的基本知识。在野外从事劳动生产的人员,进入草丛前,应先用棍棒驱赶毒蛇,在深山丛林中作业与执勤时,要随时注意观察周围情况,及时排除隐患,应穿好长袖上衣,长裤及鞋袜,必要时戴好草帽。遇到毒蛇时不要惊慌失措,应采用左、右拐弯的走动来躲避追赶的毒蛇,或是站在原处,面向毒蛇,注意来势左右避开,寻找机会拾起树枝自卫。四肢涂擦防蛇药液及口眼蛇伤解毒片,均能起到预防蛇伤的作用。毒蛇咬伤的发病机理(一)毒蛇的分类:毒蛇大致可分成三大类1.以神经毒为主的毒蛇:有金环蛇,银环蛇及海蛇等,毒液主要作用于神经系统,引起肌肉麻痹和呼吸麻痹。2.以血液毒为主的毒蛇:有竹叶青、蝰蛇和龟壳花蛇等,毒液主要影响血液及循环系统,引起溶血、出血、凝血及心脏衰竭。3.兼有神经毒和血液毒的毒蛇:有蝮蛇,大眼镜蛇和眼镜蛇等,其毒液具有神经毒和血液毒的两种特性。(二)蛇毒的有效成份:1.神经毒:主要作用于神经系统。2.心脏毒:主要作用于心脏引起心衰。3.溶细胞毒:可使血细胞破坏,血管内皮细胞发生坏死。4.凝血素:可引起血栓形成。5.各种酶:可引起溶血和组织破坏。(三)蛇毒的毒性强度:各种毒蛇毒液的毒性强度是不同的,有的毒蛇伤人后死亡率高;有的仅引起症状。毒蛇咬伤的诊断诊断蛇毒咬伤时要考虑并解决以下问题(一)是否为蛇咬伤:首先必须明确除外蛇咬伤的可能性,其它动物也能使人致伤,如娱蚣咬伤、黄蜂螯伤,但后者致 伤的局部均无典型的蛇伤牙痕,且留有各自的特点:如蜈蚣咬伤后局部有横行排列的两个点状牙 痕,黄蜂或蝎子螯伤后局部为单个散在的伤痕。一般情况下,蜈蚣等致伤后,伤口较小,且无明显的全身症状。(二)是否为毒蛇咬伤:主要靠特殊的牙痕、局部伤情及全身表现来区别。毒蛇咬伤后,伤口局部常留有一对或3~ 4毒牙痕迹。且伤口周围明显肿胀及疼痛或麻木感,局部有瘀斑、水泡或血泡,全身症状也较明显。无毒蛇咬伤伤后,局部可留两排锯齿形牙痕。(三)是哪一种毒蛇咬伤:准确判断何种毒蛇致伤比较困难,从局部伤口的特点,可初步将神经毒的蛇伤和血液毒的蛇伤区别开来。再根据特有的临床表现和参考牙距及牙痕 形态,可进一步判断毒蛇的种类。如眼镜蛇咬伤病人 瞳孔常常缩小,蝰蛇咬伤后半小时内可出现血尿,蝮蛇咬伤后可出现复视。毒蛇头部略成三角形,身上有色彩鲜明的花纹,上颌长有成对的毒牙,可与无毒蛇相区别。毒牙呈沟状或管状与毒腺相通,当包在腺体外的肌肉收缩时,将蛇毒经导管排于毒牙,注入被咬伤的人和动物体内。毒蛇咬伤的概述全世界共有蛇类2500种,其中毒蛇约650余种,威胁着十亿人口的广大地区。估计每年被毒蛇咬伤的人数在30万以上,死亡率约为10%。我国两广地区蛇害严重,每年蛇咬伤的发病率约为万分之二十五。我国蛇类有160余种,其中毒蛇约有50余种,有剧毒、危害剧大的有10种,如大眼镜蛇、金环蛇、眼镜蛇、五步蛇、银环蛇、蝰蛇、腹蛇、竹叶表、烙铁头、海蛇等,咬伤后能致人于死亡。这些毒蛇夏秋屯在南方森林、山区、草地中出现,当人在割草、砍柴、采野果、拔菜、散步、军训时易被毒蛇咬伤。毒蛇的头多呈三角形,颈部较细,尾部短粗,色斑较艳,咬人时嘴张得很大,牙齿较长。毒蛇咬伤部常留两排深而粗的牙痕。无法判定是否毒蛇蛟伤时,按毒蛇咬伤急救。
作者的其他文章
今日推荐的专题
你可能喜欢这些文章
“不生气就不生病”,这句话不是谣言,是...
网友推荐文章
前江苏省财政厅副厅长张美芳被双规,调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血小板过低吃什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