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莲子蜡笔小新长大后的样子什么样子

养猪状元的“种莲经”--浙江频道--人民网
人民网新春走基层?“行进中国精彩故事”之一:
养猪状元的“种莲经”
&&&&来源:&&&&&
<font color='#月12日,晨光熹微。陈振忠一大早就坐在他的电脑前打理网店生意。
在浙江省龙游县横山镇西方坞村,说起陈振忠这个名字,那是远近十里八乡闻名的“养猪大王”,42岁的他,养猪15年,最多的时候达到3000多头。如今啊,这养猪大王又再次出了名,为啥?他呀,又成了当地的“种莲大王”。
2015年元旦刚过,记者便前往横山镇,来认识认识这位农村能人。没想到,见到陈振忠时,他不在田里忙活,却戴着小毡帽,坐在电脑前,点点鼠标在网上打理着他的生意。
看着记者讶异的眼神,陈振忠呵呵一乐,向记者讲起了他的“种莲经”。
“我的莲,有标准”
2014年5月,随着地方陆续关停污染严重的养猪场,陈振忠在自家一千多平方猪棚被拆除后,就把眼光瞄准了自家40多亩莲地。
浙江省龙游县横山镇地处浙西金衢盆地北面,由于温度适中、光照充足、雨量充沛,莲花长的很旺盛。当地人早在一千年前就会栽培莲花,加工莲子。自家加工的莲子吃不完,就卖给周边地区,除了养猪业,这也成了当地人另一项主要经济来源。
看着乡亲们放下养猪饲料盆纷纷剥起了莲子,陈振忠却并没有急于动手,而是动起了脑筋。
陈振忠发现,横山虽有万亩荷田,可家家户户小而散的种植,各家管各家,不成规模,难以形成产业化经营。传统的莲子加工费时费力,每到收获时节,常需全家一起上阵手剥莲子。一家几口守着几亩薄田,单靠卖莲子不足以维持生存。当年养猪规模化经营的思路,能不能用在种莲上?
陈振忠把想法告诉了当地镇政府,征得了政府首肯。加上自己养猪积攒的资金也不少,陈振忠就大胆搞起来。
一边开始规模化种莲,陈振忠一边又开始琢磨:传统种莲,靠的是种莲人的经验。自己是养猪状元,种莲可不在行,咋办?有了,请专家呗!随后,陈振忠就开始往浙江省供销社跑,几番上门,对方答应给他提供技术。
没想到,将种莲专家请上门,陈振忠向专家题提的问题可不仅仅是怎么种莲,他想解决的是种莲产业链的一系列问题。
先从产品创新开始。“荷叶全身都是宝”,陈振忠掰着指头向记者数:莲子可以做成干莲子、水果莲、莲子酒、莲子糕;莲蓬可以加工成装饰品;莲叶经过炒制成为荷叶茶;荷花还可以当鲜花出口……
陈振忠继承了祖传的炒茶工艺,念中专时又读的茶叶蚕茧经营与加工专业,炒制茶叶“有一手”。他融合了传统炒茶技术,又有所创新,摊凉、杀青、揉捻、一烘、做型、复烘、再做型、最后低温长烘……16斤荷叶炒成1斤荷叶茶。荷叶收购价1元/斤,而荷叶茶可以卖到500元/斤,身价翻十数倍。荷叶茶刚炒出来,便在当地大卖,今年两吨荷叶茶,卖的只剩三百斤,供不应求。
一般的生莲蓬摘下放置,一天后口感就大不如以前,也就卖不掉了。陈振忠自创了保鲜工艺,荷叶表面经过特殊护色处理,在莲蓬上加入糖类,将花茎下方插入花泥。经过处理后的莲蓬能持续50个小时不发黑、不变质。不仅如此,他还开创了低度莲子酒生产技术,研制用乌猪胎盘浸渍的猪莲璧合酒等。
此外,陈振忠还向省供销社打报告,提议在横山镇搞一个QS标准化的收购场所,这样莲农们的莲子卖出去时就都有了QS标准。
“我的莲,有文化”
当地村民不会忘记,2013年4月,陈振忠和他卖的龙游乌猪肉曾在义乌文博会上出了一次名。当时老陈设摊的周围,左边是陶瓷工艺,右边摆着古玩,猪肉摊设在中间,大家都觉得很奇怪。老陈不以为然:“我家的乌猪,也和文化沾边呢,乌猪是龙游的特产,有2000多年养殖历史了,具有特定的文化意义,也算是一种文化产品啊。”
2014年5月,陈振忠着手开发莲子产业,并没有急着给产品找销路,而是先去省文史馆了一趟。在那里,他找到《龙游县志》,花了三天时间把龙游县的历史仔仔细细研究了一遍。第三天,当他走出县文史馆的时候,他对产品规划已经胸有成竹。
“我卖的东西和别人不一样”,陈振忠拍着胸脯对记者说,“我卖的产品背后有文化”。在他横山镇的办公室墙上,记者看到一系列产品图片,培香牌新鲜莲子、培香牌荷叶茶、培香牌莲子干等,每个产品介绍里,都有一段传说故事。
“培香牌莲子从哪里来?”陈振忠不急不缓地介绍道:陈培香是陈胜的后裔,秦末为避乱举家迁于太末北乡莲塘。陈培香有七个儿子,老六陈六合最受溺爱。六合爱吃莲子,长大后迁往志棠。有一年,志棠发瘟疫,六合把自家莲塘里荷叶和莲子熬成粥,给村民服用,瘟疫消除。于是家家户户开始种莲子。
陈振忠现在推销产品时,总把一句话挂在嘴边:“我是龙游陈培香将军的后代,我的莲子是从祖先那里传承下来的,品质经得起历史考验。”
还别说,这招挺管用,穿上文化外衣的培香牌莲子身价倍增,一般莲子卖35~40元/斤,培香牌莲子能卖45~50元/斤,而且不愁销路,不少客商都点名来采购。
“我的莲,上网卖”
接下来,怎么卖莲子?陈振忠脑瓜子又开始转了起来。
按传统,每年卖莲子时,常常是商贩到村头收购,全村莲农争先恐后去排队,去得晚了,商贩收够数量了,就卖不掉了。
陈振忠自从做起莲子生意,刚开始,也颇为发愁销路。他曾就读于浙江供销学校,曾经的同学如今做农产品生意红红火火,他想从那里打开销路。但是,老同学只能做周边生意,如何才能把莲子卖到更远地方去呢?
老陈认为,非开网店莫属。早在97年,陈振忠家就购买了当地第一台电脑。那时电脑还是windosw97系统,老陈常常用微软拼音输入法笨拙地和别人聊天。虽说早就开始接触电脑,但电商技术是今年5月份才开始琢磨的。
陈振忠先是致电给省供销社的一位老师,争取到技术支持。随后自己请了一名美工、一名客服,在横山镇老丈人家里开起了网店。单今年夏天短短两三个月时间,他的莲蓬在网上就买出九万只的好成绩,净赚近十万。
不仅如此,陈振忠还开通了微信、微博,做起了微商生意。在他的微信朋友圈里,不仅有培香系列产品的推销,还有他帮乡亲们卖的龙游土鸡、羊肉……
记者采访结束,陈振忠偷偷地向记者透露了一个他的“大秘密”:他准备自己办一个网上平台,专销土特产,挑战马云淘宝网。
记者手记:向陈振忠“取经”
浙江省龙游县横山镇从南宋起,就有大面积种植荷花的历史。种莲者虽多,可像陈振忠这样,种莲发大财的,并不多。究其原因,传统莲农长期以来都停留在小散户种植,种植管理粗放,亩产量徘徊在40-60公斤,产品单一,附加值不高,很难打开市场。
为什么陈振忠能够成功?最关键是他肯动脑,找对了“路子”,这个“路子”,就是通过对农产品实行产业化经营,增加产品竞争力,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从而迅速占领市场。
你看,他从养猪“跨界”当莲农时开始,就没有急于生产,而是先对当地莲业考察了一番。莲地近万亩,有规模化的可能。接下来,他瞅准机会,通过开展产品深加工,拉伸产业链;挖掘当地文化,增加产品附加值;经营电商,拓展销售渠道。最终,实现了“培香”牌系列产品“大卖”。
其他的普通农户,是否也可以学学陈振忠探出的这条“路子”?譬如,对农产品进行简单加工,使其更符合市场要求;多利用新技术,拓展线上渠道,解决“卖难”问题等。而对于一个地方特色农业,是否也可以从老陈的故事中受到启发,注重产品产业化,积极创立品牌,为品牌发展注入文化动力等。
现代农业种植,靠粗放经营、单一生产的传统生产方式必定很难成功,只有实行以市场为导向、产业化品牌化经营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才能真正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实现农民收入的大幅增加。
(责编:王丽玮、戴谦)
手机读报,精彩随身,移动用户发送到RMRB到,订阅人民日报手机报。小时候听大人们的,长大了可别娶个潘金莲当老婆;自己长了才发现,原来潘金莲是那么好,不但人长得美,关键是一生只睡过两个男人。回到2015年,放眼望去,我擦泪,哪有潘金莲这种守妇道的人
较昨日:0名
搜狐我来说两句官方微博和微信
精彩评论 尽在掌握莲花竹开花吗莲花竹莲花竹开花图片莲花竹开花图片莲花竹本就不开花+市民不要轻易上小贩当猜你喜欢最新文章1234567891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蓝翅中长大后的样子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