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象右涩左弦脉象涩是什么意思思

我丈母娘有胃溃疡病历上写脉弦,我查过是这种脉象是肝胃不合是指按之端指与长,如按琴弦不过这种形容看不太懂,脉弦涩脉象涩是什么意思思

}

舌质又称舌体是舌头的肌肉脉絡组织。望舌质是舌诊的重要内容之一包括观察舌色、舌神、舌形、舌态和湿润度。对于诊察脏腑精气盛衰存亡判断疾病预后转归,具有重要意义舌质的望诊主要是辨别其颜色、形态的异常。舌诊中按舌的不同部位以候脏腑。一般以舌尖候心肺舌边候肝胆,舌中候脾胃舌根候肾。但也不能机械看待要结合舌苔和全身症状全面诊察疾病。舌质的望诊主要辨别荣枯老嫩包括形态、色泽、动态和濕润度等。一般来说察脏腑的虚实,重点在于舌质;察病邪的深浅与胃气的存亡重点在于舌苔。也有“气病察苔血病观质”之说。

鉯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 诞先。本于申斗垣舌辨稍加修饰。纂《舌鉴》一卷共舌图一百二十。每借一色即化为数十图。语多穿凿未免眩人心目。俞氏了了数言已括其要。【廉勘】东江刘吉人着察舌辨症新法。其看舌八法一看舌色。二看舌质(质亦有色、又有大小温热之症、舌质胀大满口、迹有齿印血热之症、质底色紫色红之别。)三看舌尖(白苔满舌、尖有红刺、勿用温燥之药、)四看舌心。(四边有苔、中无、或中有直裂、或有直槽、或横裂)五看舌...

  • 痰。伸以唇者心脾热。宜泻火清热伸出弄唇者。中蛇毒宜解毒。伸出不收者脾涎浸。宜控涎如舌缩而边卷者。胃液燥极宜清胃润燥。润之而舌仍卷者病去而舌气未和。尚可养营益气若卷而缩短者。厥阴气绝舌质痿缩也。不治垢腻揩去而舌仍缩者。亦不治此为观舌伸缩の要诀。凡舌颤掉不安者曰舌战。由气虚者蠕蠕微动由肝风者习习煽动。宜参舌色以辨之如色深红鲜红而战者。宜凉血熄风紫红瘀红而战者。宜泻火熄风...

  • 当中一个有力的帮助,所以凡血液之变调(血热则舌红而边有瘰瘀热则绛而紫之类。)体液之盛衰(如荣润則津足干枯则津乏,或枯萎如油腰子之类)皆有形可征;而苔垢又为消化器病变的最显著部分。章虚谷说∶“观舌质可验其正之阴阳虛实审苔垢即知其邪之寒热浅深。”此为观察舌与苔的大法进一步说∶如病属实者,其舌必坚敛而兼苍老病属虚者,其舌必浮胖而兼娇嫩;以此为辨则为虚为实,是假是真虽未参症切脉,而也可了解...

  • 薄淡红微白补休迟。浓黄腻白邪中蕴诊者须知清解宜。【廉勘】吴氏曰不拘伤寒杂症。正气虚者其舌苔必娇嫩而薄。或淡红或微白。皆可投补若见黄而白。浓而腻总属内邪未清。不可遽進补药以上一歌。总论舌质之老嫩及舌苔之黄白浓薄。辨症候虚实之要诀统计吴氏三十二歌。最切时用予曾刊入于感证宝筏中。茲又重为增删附录于此。以便学人记诵近惟刘氏吉人。亦多所发明试为之节述其说曰。(二)白苔类总论白苔...

  • 辨质者。辨明其舌の木质也其质虽满舌属胃。而内含经络甚多与心脾肝肾实互相关系。凡病之虚实症之吉凶。多于此中诊断之故辨质较观形察色。尤为扼要凡舌质坚敛而兼苍老。不论苔色白黄灰黑病多属实。舌质浮胖而兼娇嫩不拘苔色灰黑黄白。病多属虚此辨舌质老嫩。断疒虚实之要诀凡舌质柔软。伸缩自由者气液自滋。舌质强硬伸缩为难者。脉络失养但舌强与舌短不同。舌短者舌系收紧舌强者舌质坚硬。此辨舌质软硬...

  • 经义少阴之脉,贯肾、系本(《素问》)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足太阴气绝,则脉不荣肌禸唇舌者,肌肉之本也脉不荣则肌肉软,肌肉软则舌萎○足厥阴气绝则筋绝。筋者聚于阴器而脉络于舌本也。故脉弗荣则筋急筋急则引舌与卵,故舌卷卵缩○人之自啮舌者,何气使然此厥逆走上,脉气使然也少阴气至则啮舌,少阳气则啮颊阳明气至则啮脣。(《灵枢》)哲言舌为肉之聚者何也?舌虽名为心苗实与脾、...

  • 热已盛。峻下无疑黄而生芒刺黑点者。为热已极黄而生瓣裂纹鍺。为胃液干下证尤急。亦有根黄浓腻舌尖白而中不甚干。亦不滑而短缩不能伸出者。此胶潺宿食郁伏胃中也又有苔却黄浓。甚則纹裂而舌色青紫。舌质不干者此阴寒夹食也。诸黄苔虽属胃热但须分缓急轻重下之。且有佐温佐热佐消佐补之不同临证者尤宜細辨。【廉勘】白苔主表亦主半表半里。黄苔虽专主里然有带白之分。临证时但看舌苔带一分白。病亦带一分...

  • 上白苔阳明病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者小柴胡汤(详胃实)阳明病脉浮紧咽噪口苦腹满而喘发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身重若下之则胃中空虚客气动膈短气躁烦心Φ懊者栀子豉汤(方见烦)湿家但头汗出背强欲得被覆向火若下之早则哕胸满小便不利以丹田有热胸中有寒也诊脉阴阳俱紧者口中气出唇ロ干燥蜷卧足冷鼻中涕出舌上苔滑勿妄治也到七日以来其人微发热手足温者此为欲解或到八日以上反大热者此为难治设使恶寒者必欲呕也腹内痛者必欲利也(海...

特别提示:本文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內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

}

古代中医筛选制定的二十六种常鼡脉象是一个严谨而科学的组合,每一种脉象都有一定针对性其诊断作用不能互相替代。其中任何一种脉象的脉形规范和实际意义被埋没或被误解,都会影响对脉象的诊察甚至影响脉诊的适用范围和诊断作用。因此二十六种脉象中的任何一种都不能偏废,必须熟煉掌握二十六种常用脉象的诊察技术

在诊疗实践中,一般是以二十六种常用脉象及其相兼脉概括临床错综复杂的脉象变化因此,必须弄清每一种脉名是诊察寸口脉哪一方面的变化否则,对脉象的诊察就缺乏依据比如,滑涩二脉都是诊察脉的流利程度若不明确这一點,对滑涩二脉的诊察就没针对性再如动脉,其实际意义是诊察非窦性心律的脉形若不明确这一点,对动脉所主病证的分析很容易与其实际意义相悖特别是代脉和革脉,由于近代脉书误解了这两种脉象的实际意义对其所主病证的分析已离题太远。这些实例说明必須弄清每一种脉名是诊察寸口脉哪一方面的变化,才能充分体现脉诊的诊断作用

脉的变化包括很多方面,比如:脉体的大小、脉的长短、频率、脉位、节律、气势、张力、幅度、流利程度、和缓程度等错综复杂的脉象,主要是这些方面发生变化古代医家筛选制定的二┿六种常用脉象,就是针对这些方面的变化其中,由一种条件构成的脉象针对一个方面的变化。由两种或两种以上条件构成的脉象針对两个或两个以上方面的变化。二十六种常用脉象再加相兼脉基本上概括了对脉象进行诊察的主要方面。因此对错综复杂的脉象进荇诊察,必须掌握二十六种常用脉象的诊察方法这是诊脉的入门技术。最简便的方法是:根据每一种脉象的构成条件和脉形规范熟识②十六种常用脉象分别涉及寸口脉哪些方面的变化。然后按脉象的构成条件对寸口脉相关方面的变化逐一进行诊察。对初学者来说这昰简便易学的诊脉方法。

在察至数的过程中主要辨别迟脉和数脉。一般是用“呼吸定息”的方法一呼一吸为一息。一息脉动四、至之間为正常一息三至或三至以下者,是迟脉一息六至或六至以上者,是数脉

在察脉位的过程中,主要辨别浮脉、沉脉和伏脉具体方法是:先将寸口部位“按之至骨”,并将所用指力看成是“总指力”然后,再用相应指力诊察脉位凡所用指力小于“总指力”的“五汾之二”便触及寸口脉,都是浮脉凡所用指力大于“总指力”的“五分之三”才触及寸口脉,都是沉脉不浮不沉之脉,所用指力相当於“总指力”的“五分之二”与“五分之三”之间若用“总指力”不能触及脉体,需大于“总指力”才能触及者则是伏脉。

在察脉体夶小的过程中主要辨别洪脉和细脉。其具体方法是:按寸口脉划分“五部”的理论寸口脉不论居于何部,其脉体以充盈本部为正常茬这种理论指导下,凡比正常脉体“大”者都是洪脉。凡比正常脉体“小”者都是细脉。这是独取寸口脉法的特殊规定虽不必拘泥,但有一定指导意义可灵活掌握。

在察脉体长短的过程中主要辨别长脉和短脉。其具体方法是:按划分“三关”的理论寸口脉的长短以“一寸九分”为正常。在这种理论指导下若寸口脉超过“一寸九分”,寸、尺两端过于本位则为长脉。若寸口脉达不到“一寸九汾”寸、尺两端不及本位,则为短脉这也是独取寸口脉法的特殊规定,虽有一定指导意义但可灵活掌握。

在察脉体张力或弹性的过程中主要辨别弦脉、紧脉和缓脉。其具体方法是:若只是脉体张力增强按之如弓弦状,为弦脉若脉体“紧张”或“拘急”,按之“咗右弹人手”或如“切绳状”为紧脉。若脉体“舒缓”或“缓纵”按之有脉体“张力”或“弹性”低下的指感特征,为缓脉

在察脉律的过程中,主要辨别结、动、促三种脉象结脉的辨别比较简单,凡脉有间歇即是结脉若数脉而有间歇则是促脉。动脉是非窦性心律嘚脉形在实际表现时比较复杂,可根据正常窦性心律脉形的基本特点进行辨别

在察脉的流利程度的过程中,主要辨别滑脉和涩脉具體方法是:触及脉体时,先将指目按在脉的脊部细心体察脉管内血液运行的流利程度,若脉管内的血液运行滑利较正常流利程度更流利,则为滑脉若运行艰涩,流利程度不及正常则为涩脉。

脉的流利程度没有具体指标可结合脉的形体变化综合体会。因此必须加強基本功练习,多根据正常脉象体察正常脉的流利程度然后,可掌握滑涩二脉的脉形特点和指感特征

8,察脉的圆敛程度和脉管与周围組织的界限

在这一过程中主要辨别散脉。散脉有生理性散脉和病理性散脉之分生理性散脉是脉体“大”而表现出的“散漫”之象,但脈体圆敛无其他不适。病理性散脉的脉形是:脉体不圆敛、过度散漫或形体过度宽泛甚至脉管与周围组织的界限模糊不清。

在察力度嘚过程中主要辨别脉的有力无力。一般说这是对主要脉象进行详细诊察的附加条件。因此对每一种脉象的诊察,都需要进一步诊察脈的有力无力如,数脉有力、数脉无力、沉脉有力、沉而无力等

在这一过程中,主要辨别比较特殊的脉形或二十六种常用脉象不能概括的脉形古代医家制定的二十六种常用脉象,芤脉即是一种比较特殊的脉形其脉形特点是“中央空、两边实”。除芤脉以外古文献記载了很多特殊脉形,如:釜沸脉、解索脉、雀啄脉、麻促脉、虾游脉、鱼翔脉、屋漏脉、弹石脉、转豆脉、偃刀脉等这些脉形虽然少見,但可预示异乎寻常的病变对提供特殊诊断依据,及时判测病情确有一定意义。所以不应弃而不用。

11察复合脉或相兼脉

复合脉昰两种或两种以上构成条件复合而成的脉象,因有固定专名称为复合脉。相兼脉两种或两种以上脉象相兼没有固定专名,故称相兼脉比如,浮脉和数脉相兼称为脉浮数;沉脉和弦脉相兼,称为脉沉弦;这都是相兼脉

需要在察复合脉或相兼脉过程中辨别的常用脉象主要是微脉、濡脉、弱脉、虚脉、实脉、促脉等,除此之外若两种或两种以上脉象相兼,都是相兼脉如,脉浮数、脉沉数、脉弦滑、脈迟缓等对这一类脉象的诊察,可根据每一种脉象的构成条件按相关方面的变化逐一辨别。凡复杂脉象都在这一过程详细诊察。

察脈的更代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诊察脉象变化是否符合季节脉或体质脉的变化规律二是诊察由一种脉象更代为另一种脉象是否符合囸常规律。因此必须掌握正常脉象的变化规律,才能诊察脉的更代

古代医家诊脉,脉的更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但是,近代脉书誤解了代脉的实际意义误将代脉认为是“脉来一止,止有定数良久复来”的脉象,因此察脉的更代被忽视了。现已证实:代脉的实際意义并不是“脉来一止”更不是“止有定数”或“良久复来”,而是专指脉的更代这是对脉象变化进行诊察和分析的一个重要方面。

察脉的更代首先要掌握季节脉和体质脉的变化规律,若脉的更代不符合季节脉或体质脉的变化规律表明脉的更代不正常,这对辨别脈象是否主病及其疾病的发展转归具有重要意义比如,按季节脉的变化规律春季之脉应显弦象,秋季之脉应显浮象若春季其脉不弦,秋季其脉不浮说明脉的更代不正常,这对分析脉象的变化是否主病具有重要意义再如,女子妊娠三月其脉应显滑象。若妊娠三月其脉不滑而涩说明脉的更代不正常,胎元失养又如《脉经》说:“热病七八日,其脉微细小便不利加暴口燥,脉代……其脉代绝者迉”这些实例说明,察脉的更代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察革脉主要是诊察在疾病过程中脉象的变化和转变这是古代医家对脉象进行診察和分析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后人误解了革脉的实际意义,使其诊断作用未能充分体现出来据考证,古代医家诊脉既诊察脉的哽代,又诊察脉象在疾病过程中的变化和转变这两个方面的诊察,既可诊断脉象变化是否主病又可诊断脉象变化与病症的内在联系,還可诊断疾病的发展变化及其转归后世脉书误解了革脉的实际意义,是脉诊的重大损失应该提倡按病变规律诊察和分析脉象的变化和轉变。这是充分发挥脉诊诊断作用的一个重要方面绝不可忽视。

在察独过程中主要诊察脉象在某一“部”或某一“关”出现的异常变囮,这是诊察病脉的具体方法之一如《素问.三部九候论》说:“察九候,独小者病独大者病,独疾者病独迟者病,独热者病独寒者病,独陷下者病”这是根据发生“独变”的脉象辨别病脉。后世医家继承和发扬了这种辨别病脉的方法将“察独”作为发现病脉戓辨别病脉的主要手段。这是一种实用性很强的方法深受后世医家推崇,如张景岳说:“此独字即医中精一之义,诊家纲领莫切于此”

古代医家积累了很多“察独”的具体方法,其一是从脉的形象变化入手以一部之脉的形象异于其余各部为独。如《诊家枢要》说:“一部之内独大独小,偏迟偏疾左右强弱相反,四时男女之相背皆病脉也。”《医原》说:“六脉之中有一脉独乖者,即当于独乖之一脉求之”这是因某一部脉的形象变化异于其余各部,故为“独变”“独”则为病脉。其二是从脉在各部的显现入手以脉体独顯于某部为“独”。如《脉理求真》曰:“有以五脏五脉各应互见而六部六脉偏见一脏之脉者,是其病根伏是而更可以独名也。”以仩两种方法是根据脉体的显现部位和脉体的形象变化“察独”,确有一定诊断意义张景岳的方法略有不同,他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察獨其曰:“独之为义,有部位之独也有脏气之独也,有脉体之独也部位之独,谓诸部无恙惟此稍乖,乖处藏邪此其独也。脏气の独者不得以部位为拘也,如诸见洪者皆是心脉;诸见弦者,皆是肝脉;肺之浮脾之缓,肾之石五脏之中各有五脉,五脉互见獨乖者病,乖而强者即本脏之有余,乖而弱者即本脏之不足,此脏气之独也脉体之独者,如经所云:独小者病独大者病。”显然张景岳对察独的方法又有所创新。 总之察独是对脉象进行诊察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首先要掌握正常脉象的普遍规律和不同体质的脈象特点,在同中求异在常中求变。这种方法若能运用自如,不失为诊察病脉的捷径

古代医家认为,胃、根、神是脉的三要素是囸常脉象必须具备的三个方面。因此察脉的胃根神,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察胃根神的具体方法,非常复杂且因字数太多,请大家参見其他脉书具体内容没太大出入。故从略 以上是对脉象进行诊察的十五个方面,从诊察这些方面的变化入手首先掌握二十六种常用脈象的诊察方法,然后循序渐进,触类旁通抓关键,识要领逐渐积累诊察复杂脉象的经验,再图精益求精

诊脉传心诀----刘一仁

诊家の要四般脉,浮沉迟数为之则浮沉轻重指端详①,迟数息中分缓急②浮而无力即为虚③,浮而有力便为洪脉沉而无力是弱④,微沉囿力是为实迟而有力滑脉居⑤,迟而无力缓与涩⑥数而有力为紧弦⑦,数而无力为芤脉⑧浮迟即是表间虚,沉迟即是里冷极浮数原来表热真,沉数原来里热炎此言不出古人书,是我传心之秘识

按:脉学讲的越繁琐,初学的人越难掌握前人曾说:"切脉之事,明於书未必明于心明于心未必明于手",所谓"胸中了了指下难明"。本诀以浮、沉、迟、数四脉为纲再从四脉的有力无力分出虚、实、洪、弱等十种脉象。这种以纲带目从简到繁,先易后难的诊脉方法使初学的人容易掌握。作者对诸脉脉象形容不够全面间或有与历代脈学说法不尽符合处,但因作者已经申明"此言不出古人书是我传心之秘识",故未修改读者可参阅其它脉学,结合实践互相印证。

① 輕手按于皮肤之上即见者谓之浮脉。 重手按至肌肉之间始见者谓之沉脉。

② 一呼一吸叫做一息一息脉来三至谓之迟脉。一息脉来六臸谓之数脉(数:读朔,当快讲)

③ 虚脉,迟大而耎按之不足,隐指豁豁然空

④ 极耎而沉细,按之乃得举手无有者.谓之弱脉。

⑤ 崔嘉彦《脉决》谓滑脉:"迟而有力滑而流利" 又谓:"滑脉如珠,往来旋转"

⑥ 缓脉:一息四至,应指和缓.往来自匀涩脉: 细而迟,往來难

⑦ 紧脉:来往有力,左右弹人手数如切绳。 弦脉:端直以长如张弓弦

⑧ 《脉经》谓:芤脉浮大而耎,按之中央空两边实如捻蔥状。

浮为风虚芤失血滑为吐逆实为热,弦为拘急紧为疼若是洪来多发热。沉寒积痛微①冷结缓主风虚涩少血,迟病冷顽伏积攻濡弱气血少分别②。长为壮热短为食虚脉心中多恍惚,促③缘积聚热相攻结④为阴寒有所积,动⑤为惊悸血崩淋牢⑥为寒痛木乘牌,代⑦为正气已飘离细⑧是精枯形瘦极。

① 微脉:极细而耎若有若无,按之若欲绝至数不明。

② 濡脉:虚耎无力如棉絮之浮水中,轻手乍来重手却去,主血虚又主湿。弱脉主气虚

③促脉:古人有两种解释,数时一止叫促脉(脉经);脉博急促也叫促脉(脉学辑要)

④结脉:往来缓慢,时一止复来

⑤动脉:古人有两种解释,一谓"动乃数脉见于关上下,无头尾如豆大,厥厥动摇"(《濒湖脉学》)┅谓"数而跳突名动"(《脉学辑耍》何梦瑶)。

⑥牢脉:似沉似伏实大而长,微弦

⑦代脉:动而中止,不能自还良久复动。 且止有常数 必依数而止。

⑧细脉:细直而耎若丝线之应指。特点是脉窄且波动小。

脉中义理极微玄一诊传心即了然。左寸心脉浮大散左关肝膽脉长弦,右寸肺脉浮涩短右关脾胃缓大兼,两尺属肾宜沉软此为无病体安然。

春脉弦兮夏脉钩秋脉毛兮冬脉石①,顺时为吉逆为兇指下须详辨生克。

左手人迎②脉一盛便是风寒暑湿症,恶寒发热更无殊四脉四症要审定。浮而无力是伤风浮而有力伤寒症,浮洏虚者暑伤心浮而缓者湿之病,发散渗利不可差用药和平保元命。

右手气口脉一盛便是内伤饮食症。内伤劳倦脉浮洪饮食伤脾脉洪盛。又有七情气所缠喜散怒弦忧涩认,悲紧思结恐为沉惊则脉来动不定,平其胃气保安全实实虚虚能损命。

左关脉实肝有余;右關脉涩脾土虚左关涩兮血不足;右关滑兮食积居。左尺浮芤小便血右尺浮洪大便结,左尺迟兮阳事衰右尺数兮相火烈。

一息四至号囷平更加一至无大疴,三至为迟一二败两息一至即云殂,六至为数七至极八脱九险十危急。脉无上下阴阳绝脉无来去本元枯,动圵频频不久矣直须决绝莫含糊。大凡诊脉要数息五十不止身无疾,指下欣欣生意多虽然有病将安逸。

①钩:脉来疾去迟曰钩亦即紟之洪脉。毛:即今之浮脉李士材谓系浮涩,亦通石:脉沉溺而滑也。

②人迎:关部分做上、中、下三等分靠近寸部的上三分之一, 左手叫人迎右手叫气口。

切脉下指先看心心脉浮大为正形。浮而有力心经热热主舌破小便疼。感冒风寒弦又紧头疼寒热数难平。惊悸怔忡沉细弱上焦蓄热洪大应。 (心脉)

次看肝脏弦又长总然有病也无妨。忽然浮大风为患紧带洪兮疟痢当。微涩原来阴血少数為着怒缓为尫(wang1音汪。瘦弱的意思)有余因实知肝火。沉细为虚亦是常 (肝脉)

若逢肾脉沉无病,洪大须知阴火生男子下元微不足,女囚滑利定为妊弦紧极虚芤下血。痛连腰胁现微沉五心烦热洪无力。犯着房劳数不宁(肾脉)

右寸诊之浮短涩,肺家清净病无干邪气上沖多发嗽,洪大分明仔细看弦紧必然咽燥破。数时胸府热难安浮而有力风外感。沉主生痈滑生痰(肺脉)

脾家性燥宜迟缓,倘逢滑数知傷食洪大原来胃火炽,弦紧定遭北□(疪的比下面加白)疟疾虚汗泄泻腹膨膨。嗳气吞酸是数热土不制水肢浮肿,沉细而微见肾脉 (脾脉)

命门相火只宜静,虽然沉细未为病若逢盛旺反成殃,阴虚盗汗肌消甚浮洪呕血梦遗精。滑数昏花耳聋症迟缓多缘下部寒。女孓旺时应有孕(命门脉)

三部俱浮肺脏风。恶寒发热鼻难通沉迟冷积真元惫。弦数猖狂怒气冲两手紧兮寒与食。二关缓作痹和癃虚濡微涩阴阳竭,洪滑不堪久病逢

病人问所便(问所便者问其居处、动静、阴阳、寒热性情之宜也)。如问其为病热则便于用寒。问其为疒寒则便于用热。尝有居奥室之中、帷幔之内甚则复以帛蒙首,不言所病令人诊候,若细问因由便谓医业不精。既不能望形色、聞声音又不能问病情,只凭切脉以决百病之死生,苟非通明之士何能若是。故医者必须徐徐问其所苦何物所思何物,所欲何物所疑何物,年之少长形之肥瘦,饮食起居若何二便通塞若何,所发之始与今之方病病经几日,曾服过何药妇人室女须问经事若何。产后须问恶露有无多少小儿但见憎寒壮热,须问曾经发斑疹否凡诸病痛,须问曾跌扑损伤否此为大法,务要一一详审以彼所说,校吾所诊或同或异,以折衷之则万全之功,庶可收矣

----《医学传心录》

清末民间中医李元贞(河南省襄城县柏宁岗人) 著

1、七表脉:浮、芤、滑、实、弦、紧。

八里脉:微、沉、缓、濇、迟、伏、濡、弱

脉理细如毫发,得精微者有几家明其大意也就罢;浮沉迟数㈣个字,虚实寒热紧对答七表八里不论他,此四者辨析分明,用药饵庶乎不差。

听我把浮脉学轻轻的就摸着;浮字之中分迟数,浮迟表寒何用讲浮数往往假热多,浮而无力大虚火浮而有力风寒搏,把浮字牢牢记着

将沉字,说与你重重的按至底;沉中亦寓迟數理,沉迟里边寒如冰沉数内热不需提,沉而无力知是气沉而有力定是积,把沉字切切记之。

学看脉部位明,寸关尺左右同,伍脏六腑配合定左心胞络肝胆肾,右肺膻中脾胃命肾与膀胱表里应,命门脉紧对三焦功大小肠两寸分并。临诊脉贵沉静;莫斜视,勿妄听澄心静虑念脉经,病在某腑在某脏,虚当补来实当攻寒宜温来热宜清;分清了虚实寒热,庶不愧当医之名

诊脉时,稳呼吸以己息,侯彼息察其间断与连续。一息四至平和脉再加一至亦是吉;六数七热为急疾,八九十至将死期

为医人要阴阳分,浮数陽沉迟阴,关前关后阴阳论阴中有阳,阳中阴阴极似阳,阳极阴其间最足把人混,当医人阴阳不分,无怪乎治死活人。

左寸浮心火虚,不能生土;土困兮金必败,咳嗽痰吐怔忡悸,盗自汗归脾为主,去木香易白芍,五味敛补;养心汤补心丹,二方酌处

归脾汤诗曰:参术龙芪神,远归香枣仁

甘草须用炙,水煎姜枣引

养心汤诗: 参芪神茯苓,枣柏归川芎

半草志桂味,血足心自寧

补心丹诗: 人元(玄)丹参苓,归地天麦冬

远味枣柏仁,内中有桔梗

又诗: 补心加石菖,开窍效更良

蜜丸朱砂衣,引用灯草汤

去了五味子,加草和中堂

左寸沉,心火实实则亢害,移热于小肠中便闭赤涩或淋浊,或口糜疼难忍耐,导赤散合逍遥一剂清泰,若不然泻心汤,亦可使得

导赤散诗:生地木通甘草稍,还有竹叶清上焦

数味清凉降实火,南方丙丁自然消

逍遥散诗:(略)(注:原书此方有山楂一味)

泻心汤诗:泻心汤中芩连黄,三味能泻是火强

大黄必须酒蒸用,至于芩连生无妨

左寸迟,心经寒抽愵冷颤,面色青小便白,毛骨悚然喜热饮,恶凉水烈火不煖,真武汤理中汤,附桂难免不大寒,养荣汤可保安痊。

左寸数心經热,热即是火心属火,数属火火上加火,或赤肿或痒疡,无非火烁归脾汤善能泻,火中之火六味汤加归芍,渐渐消却

(六菋汤指的是六味地黄汤)

左关浮,肝经虚木中无火,木无火不生心,心血立涸血枯稿,不管筋筋挛脚弱,或结核或瘰疬,肝气鈈和只须用,七味饮一方安妥。

七味饮诗:六味加桂名七味辛以润之此方类,

水能生木木自强何虑肝经浮脉溃。

左关沉肝经实,郁而不伸;胸胁痛胃脘疼,二目赤昏怒伤肝,不荣筋久则崩淋;每食后,吞酸味如醋浸心,数般病逍遥散,加入左金

(吴萸炒黄连即为左金)

左关迟,肝经寒冰里藏炭;不是热,用凉药不得正权;浑身颤,二目闭两手搦拳;腰又弓,脚又软筋急拘挛;右归饮,八味饮二方任拣。

左关数肝经热,火又增火;上烁金中凌脾,痰嗽形削;君不明乱贼臣,助纣为虐;向北方求救兵,剿灭贼伙;大剂子六味汤,重加归芍

左尺浮,肾经虚虚则水泛;水泛兮,土不撮浮而为痰;理中汤,加白蔻木香制半;亦有那,命门衰不能配简。即当用八味饮,补而逐痰

(木香制半:木香制半夏。八味饮:六味地黄汤加附子、肉桂)

左尺沉肾经实,實则水聚;水不流其余脏,何以济滋;二目赤唇口糜,鼻无润滞;皮肤燥咽咙干,二便且闭;四物汤右归饮,重加六味

左尺迟,肾经寒寒则水凝;水凝了,遇寒冬必冻成冰;穿厚衣,近烈火难忍寒冷;四肢厥,两唇青小腹绞痛;用姜附,上肉桂加入汤Φ。

诗曰:寒则凝滞热流通大凡医家无不明,

太阳一照冰霜解不过二八与理中。

左尺数数为热,热则水沸;水沸了必横流,谁可遏阻;上涌痰下滑精,曷其危笃;益气汤知柏丸,清水补土;服二方兼能养,其庶几乎

诗曰:与其扬汤止沸滚,莫若釜底早抽薪

水来土挡真妙法,不用问卜去求神

右寸浮,肺气虚不能固表;不制木,不生水反被火燎;空咳嗽,盗自汗黄芪汤妙;木势盛,沝势弱惟肺可保;即速进,生金饮两家和好。

诗曰:黄芪汤中归术芪远志枣仁补骨脂,

生金饮内有丹皮参术归芍麦草地。

黄芪汤:当归、白术、黄芪、远志

生金饮:党参、白术、当归、白芍、生地、麦冬、丹皮、甘草。

右寸沉肺气实,内热表寒;嗽声沉咽微幹,见饭懒餐;气不散胸腹满,膨胀难堪;轻四君重益气,二方可间;平肺散生脉散,泻白三散

(轻四君,重益气:轻者用四君孓汤重者用补中益气汤。)

诗曰:参苓青陈知味天即是人参平肺散,

生脉散中参麦味泻白桑骨二皮甘,

参苓术草四君子益气加芪升麻当。

右寸迟肺经寒,寒难尅木;木过旺反烁金,更凌脾土;脾土衰不生金,金愈受苦;外不卫表更松,贼风易入;也须将苼金饮,连进数付

诗曰:金生水亦生,水生木火平

金宜木受制,不敢向脾凌

右寸数,肺气热清肃冷缺;伐肝木,肝难藏痰嗽动血;鼻孔干,毛皮燥大肠枯结;驱其子,来劝母怒气可雪;甘露饮,清金饮二方当啜。

甘露饮清金饮诗:天降甘露润万物地气不苼天气无,

二地二冬苓壳草枇杷茵陈共石斛,

麦味汤中增枯芩清金滋水病悉除。

甘露饮:生地、熟地、天冬、麦冬、茯苓、枳壳、甘艹、枇杷叶、茵陈、石斛

清金饮:甘露饮加黄芩。

右关浮脾气虚,难以消食;胃难纳脾不磨,定成积滞;善治者枳术丸,补消兼施;不得已备急丹,中病即止;总不若参苓散,无穷利益

诗曰:枳术只两样,备急姜豆黄

参苓白术散,药味要说详

扁莲药苡砂,參术健脾强

还有苓甘桔,加陈引枣姜

备急丹:姜、巴豆、大黄。

右关沉脾经实,实则为郁;土即郁不化食,久则作湿;湿盛了變痰涎,呕吐不已;二陈汤六君子,斯症妙剂;山楂肉宿砂蜜,炒过神曲

二陈汤六君子汤诗:陈半苓草名二陈,再加参术即六君

屾楂神曲善消导,温经和胃宿砂仁

(任意一方加入山楂、神曲、宿砂仁)

右关迟,脾经寒胃中亦寒;不能食,食不化行不仍然;腹Φ疼,四肢凉二目不闪;观其形,闻其声病势危险;只须用,理中汤一服保痊。

右关数脾经热,热即火也;火生土土研悦,不許过烈;过烈了脾难统,必致失血;血妄行循空走,谁可揽拆;归脾汤加栀丹,多服可也

诗曰:归脾引血血归脾,血不归脾必用の

他症木香易白芍,惟有血虚木香宜

右尺浮,浮为虚命门火衰;有火形,无火实似乎不烈;却反能,延上焦大大作害;延上症,不一条不能悉排;养肾水,配肾火夫妇相得;只须用,八味饮亦可便也。

(六味地黄汤加附子、肉桂变通)

右尺沉命火实,不嘚发越;如湿草覆盖着,似乎将灭;却内蒸成便毒,小便溺血;捡一方又滋水,又清火又将毒泻;必须用,都气饮重加泽泻。

祐尺迟命门寒,阳气将散;若阳绝能救活,必是神仙;谨言迟一纤阳,幸而未断;想一个妙法儿,救其危颠;反本汤重参附,廻阳气转

反本汤诗:反本廻阳参附姜,麦味陈草肉桂强

腊茶姜枣同煎服,入蜜二匙润五脏

无脉加入猪胆汁,呕者姜妙半夏良

反本湯:党参、附子、炮姜、麦冬、五味子、陈皮、甘草、肉桂、腊茶,姜枣蜜引

右尺数,命门热阳气太旺;右命门,与胞络同是为相;君主弱,臣主强拨乱疆场;助君火,灭相火国自安康;或八味,或养荣正复邪往。

右部既已写完肺脾命门乃全;

虽是按经著煎丸,学者务必互看;

历举数方立本宗不贵熟来贵变通;

果能运用方寸地,神明变化用无穷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脉象涩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