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概念间的外延关系分析脸和脚的词义的演变结果有哪些演变

从概念间的逻辑关系看词义范围演变的一般情况--《语文学刊》1984年01期
从概念间的逻辑关系看词义范围演变的一般情况
【摘要】:正 客观事物的发展变化及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的不断深化,决定了词义的引申变化,造成了古今词义的不同。表现在词义范围的变化上,则形成了词义范围的扩大、缩小和转移。这三种变化是我们了解词义的引申发展,比较古今词义异同的重要的语言现象。因此,丁解这些现象本身、弄清这些现
【关键词】:
【正文快照】:
客观事物的发展变化及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的不断深化,决定了词义的引中变化,造成了古今词义的不同。表现在词义范围的变化上,则形成了词义范ha的扩大、缩小和转移。这三种变化是我们了解词义的引中发展,比较古今词义异同的重要的语言现象。因此,了解这些现象本身、弄清这些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章也;[J];语文学刊;1984年01期
沈晓红;张蓊荟;;[J];开封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陈琦;;[J];新东方英语(大学版);2009年02期
张希峰;[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02期
吴云;;[J];江苏外语教学研究;1998年02期
且大有;;[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63年01期
符振海;[J];上海戏剧;1986年02期
王裕恩;;[J];大连大学学报;1991年02期
李树德;[J];大学英语;2005年09期
贺克宏;;[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邢惠凌;赵征;苏拉玉;马永富;李俊岩;;[A];2009年河北省冶金学会炼钢—连铸技术与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潘雪莲;;[A];中国辞书学会第六届中青年辞书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陈洁英;;[A];第十六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成就·反思·前瞻——中国法律逻辑三十年)[C];2008年
孙广仁;;[A];中医理论临床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郭永胜;;[A];第八届中国轧机油膜轴承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新夫;戴捷敏;;[A];中国会计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姚建华;;[A];“‘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执政党建设”理论研讨会会议资料汇编[C];2001年
梁晓玲;;[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论文集[C];2004年
刘培育;;[A];第三次金岳霖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耿桂珍;;[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王海涛;[N];中国税务报;2007年
郭永;[N];中国信息报;2010年
邓婷婷 张敏;[N];巢湖日报;2011年
刘振国;[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9年
王荣琦 谢文君;[N];辽宁日报;2011年
嵇东明;[N];中国旅游报;2004年
王智慧 王鹏展
特约通讯员
邵天江;[N];中国国防报;2011年
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
崔荣汉;[N];大连日报;2009年
蒋翠莲;[N];西藏日报;2005年
刘红亮;[N];郴州日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韩洪伟;[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
代金宏;[D];天津财经大学;2008年
魏兆惠;[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李赞;[D];苏州大学;2009年
邹心胜;[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杨庆文;[D];浙江大学;2005年
林植;[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袁缘;[D];吉林大学;2013年
刘华;[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张爱芳;[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丽蓉;[D];重庆大学;2003年
李慧嫄;[D];黑龙江大学;2004年
徐誉嘉;[D];广西民族大学;2013年
刘炼;[D];中南大学;2005年
吴源;[D];黑龙江大学;2004年
陈凤云;[D];吉林大学;2012年
王志伟;[D];延边大学;2004年
盛迪韵;[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赵翼虎;[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胡金平;[D];长安大学;200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哲学视角下体育概念演变的三个特征 - 百度文库
哲学视角下体育概念演变的三个特征
搏击·体育论坛
第3卷第1期
【体育人文社会学】
哲学视角下体育概念演变的三个特征
(山东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山东济南250014)
摘要: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探究体育概念的演变过程,得出体育概念演变过
程中表现出的三个特征:第一,体育概念动态化;第二,体育概念表述角度多元化;第三,体育概念外延化。
关键词:体育概念特征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56—03
适应不断丰富和发展的体育内涵,也不能包含体育的所有外延。
后来体育逐渐被看作是一种社会活动,是文化的一部分,又犯了“定义过宽”的逻辑错误。体育的真正概念与被定义的体育概念在外延上不能完全一致,这是体育在与其他领域交叉时,不断表现出新的功能,致使人们把体育万能化。东方的体育概念来自于西方,下面我们从东方体育概念的演变中窥探体育概念是怎么传承和发展的。
“体育”一词早在l9世纪末叶的日本明治初期就出现过,当时就有“育体”“身体的教育”、“体育教育”、等说法。日本学者前川峰雄“对广义体育的理解”是:“在现实中,体育是以青少年为对象,作为学校教育进行的。它本来的意义是指在人生所有的阶段进行。其范围,与其说不仅局限于学校,不如说是在社会中进行的。”这类似于“终身体育”的概念。日本另一学者相川量平认为:“体育可以说是包含着提高人的生存活力的、具有广义性质的身体活动。”当然,日本“体育”一词的翻译也不是统一的,Physicaleducation、Physicalculture、Physicaltraining都被翻译为“体育”。1930年版的英日词典对体育的解释为:“Physical
(orEducation、Training)”。可见日本的体育概念也不是统culture一的,而且自产生之初变化不大,总是与教育密切相关。
我国的“体育”一词来自于日本早已被人们所接受。据张天白先生考证,中文的“体育”一词最早是在1897年引入我国并见于文字。体育一词引入我国的初期并不具有教育的含义,在我国“体育的本质是教育”这一认识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出版于上海商务印书馆的《体育概论》是这一问题的难得历史佐证。随后的20-30年内体育的内涵和外延不断丰富,仅用教育无法包容所有的体育,人们普遍认为体育是一种文化现象或者社会活动。曹湘君认为,体育是指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强人的体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社会文化生活和促进精神文明为目的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活动,它是社会总文化的一部分。而《体育大辞典》中是这样解释体育的:“体育也称体育运动。人们根据生产和生活的需要,遵循人体的生长发育、生物机能活动能力变化与适应性的规律,以及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与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以身体练习(体育动作)为基本手段,结合日光、空气、水等自然因素和卫生措施,达到全
体育是一种普遍的、持久的社会现象,体育在现实生活中随
处可见,为人所熟知,但提及体育的概念时,人们却一头雾水,难以找到统一的答案。20世纪关于体育概念的讨论得出一些成果,但并没有使人们对体育概念的理解耳目一新。近年来,体育概念问题被搁置起来,甚至到了人人喊难、人人熟视无睹的地步。尽管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体育概念,但我们不该停下
在符合逻辑性、目的性、规律性的前提对这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止对体育概念进行讨论是一个永久的话题。笔者通过对体育概念发展的前瞻后望,从辩证唯物主义视角分析了体育概念演变过程中表现出的特征。
1体育概念在中国的发展演变
19世纪70年代,体育(Sport)一词,在英语中可以用来指代一系列有趣的、带有锻炼性和愉悦性的“活动”。在1850年至1870年的法国,体育的概念逐渐用来描述一种消耗体能、赢得比赛的行为。1962年,欧洲体育用语统一国际研究会把“Physicalculture”界定为体育的上位概念,认为它不只是包括体育教育(P.E.),还包括身体的休闲、消遣、娱乐、竞技等活动以及有关身体方面人类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1969年美国学者C·A·布切尔在《体育基础理论》一书中写道:“教育这个词再加上身体这个词构成体育教育,是指同维持和发展身体的各种活动有关联的教育过程。”国际体育协会在1970年发布的《世界体育宣言》(WorldManifestoonPhysicalEducation)说:“体育是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它要求按一定规律以系统方式,借助身体运动和自然力的影响作用于人体,完成发展身体的任务;空气、日光和水等在这里作为特殊的手段。”可见,20世纪后,西方的体育概念发生了变化,体育不再是简单的身体活动,而是一种教育活动,强调了体育的教育属性,身体活动被认为是身体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而后,国际“体育名词学会”出版的《体育名词术语》是这样描述体育的:“体育(Physicalculture)”是广义文化的组成部分,它综合各种身体活动来提高人的生物学潜力和精神潜力的范畴、规律、制度和物质条件。
西方最初的体育概念把体育看成一种目的性的身体活动,或者娱乐,或者锻炼,或者比赛,随后把体育看成是教育的一部分,这里都是犯了“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这样的界定显然不
作者简介:王增鑫(1985~),男,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哲学。
贡献者:zyz6655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湛江师范学院古汉语词义研究选修课考试题目及答案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doc】词义演变分析模式新论词义,模式,分析,DOC,XLS,【doc】,词义浅析,词义分..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doc】词义演变分析模式新论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论文分类导航
浅谈“娘”的词义演变
周巳琦(广西民族大学 文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6)摘 要:“娘”是现代汉语的基本词汇,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率也挺高。“娘”的文字记载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的《说文解字》。通过查找古今的字典、词典来了解“娘”的词义演变情况,从而分析“娘”的词义演变的结果,并进一步探索词义演变的规律。教育期刊网 关键词 :“娘”;词义演变;规律中图分类号:H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6-03一、词义演变理论及研究成果“娘”是现代汉语的基本词汇,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率也挺高,比如以前称母亲为“娘”,还有2011年的热播大剧《甄嬛传》刮起的一阵“娘娘”风,以及2011年百度年会上HR刘冬的惊艳亮相被人们称为“度娘”等。“娘”的文字记载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的《说文解字》,既然经过了这么长时间的洗礼,“娘”的词义自然也会随着历史长河的奔流而逐渐演变。(一)词义演变的理论简述1.词义的类型“词义的类型可以从不同角度来划分。例如,从派生关系上可以分为本义、引申义、比喻义等,从词义在现实的作用上可以分为基本义、常用义、生僻义等,从传达的信息内容的性质上可以分为概念义、附属色彩”(主要有感情色彩、语体色彩、形象色彩等)。2.词义演变的概念词义演变具体可以分为词义的历史演变和词义在语境中的共时变化。词义的历史演变是指词义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发生的变化。这是不受某一个语境或者时间点制约的,是词义系统性的、长久性的变化。但是,词义的历史演变正是从词义在语境中的临时性变化开始的。这种临时性的词义变化反复出现,被人们所接受、认同,渐渐固定下来,就有可能成为长久的、固定的词义演变。(二)前人研究成果概述前人在词义演变的研究领域所获得的成果是丰硕的,无论是在词义演变的理论研究方面还是在词义演变在实际中应用研究方面,都已经有了大量相关论文和书籍的发表。我们可以把前人的研究成果大致归纳为两大类。1.理论研究成果理论研究包括对词义演变的性质、类型、途径、效果、原因等的探索,是在对大量的语料分析后所归纳出的整体性的、系统性的理论知识。书籍方面比如有《现代汉语》和《语言学概论》,书中在专门的章节有词义演变的理论知识介绍。学术期刊方面,像张绍全的《词义演变的动因与认知机制》和李云龙和王玉兰的《词义演变原因刍探》都是专注探究词义演变原因的。探析词义演变方面的有郭伏良、白云霜的《词义构成视角下的当代汉语词义演变类型研究》,梁鲜、符其武的《从语义场看词义演变的类型》等。更多的是系统地分析词义演变的情况,比如李行健的《词义演变漫议》,夏继先的《词义演变探析》等。2.应用研究成果应用研究方面,主要就是分析具体词义的演变情况。有探究某一个词的,例如徐俊霞的《“闻”的词义演变》,刘国明、齐湘燕的《“小姐”一词的词义演变》。还有探究某一类词的,像孙影、成晓光的《身体词词义演变的认知解析》,涂朝莲的《当代流行词语词义演变趋势》,孙光莹的《戏曲行业语的词义演变探析》。(三)研究内容本文研究的是“娘”的词义在历史中演变的情况,包括有哪些词义义项,词义演变的途径,词义演变的结果以及词义演变的原因。二、“娘”的词义探源和演变要探究“娘”的词义演变,必须知道“娘”在历史发展中有哪些词义义项。我按照历史时间的远近顺序,查找了相关的字典、词典,看看“娘”的词义义项的具体情况。(一)《说文解字》中的解释《说文解字》是东汉许慎所著,是中国第一部按照偏旁部首编排的字典,可以说是中国字典的奠基之作。“娘”也被收录在《说文解字》中,不过当时的字型是“孃”(孃,烦扰也,一曰肥大也,从女,襄声)。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是这样注释的:“烦,热头痛也。扰,烦也。今人用扰,攘字,古用孃。贾谊传作抢攘。庄子在宥作伧囊。楚词作恇攘。俗作劻勷。皆用叚借字耳。今攘行耳孃废矣。又按广韵,孃,女良切,母称,娘亦女良切,少女之号。唐人此二字分用尽然。故耶孃字断无有作娘者。今人乃罕知之矣。”由此可见,“娘”在汉朝的时候虽然写作“孃”,但“母亲”的义项是有的。(二)《康熙字典》中的解释《康熙字典》是张玉书、陈廷敬等30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皇帝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娘”在《康熙字典》中的解释如下:[唐韵]汝阳切。[集韵]如阳切,夶音穰。[说文]烦扰也。一曰肥大。又[集韵]奴当切,音囊。又汝两切,音壤。义夶同。又同娘。[古乐府]不闻耶孃哭子声。(三)《辞源》中的解释《辞源》是我国第一部大规模的语文词书。在《辞源》中,分别有对“娘”和“孃”的解释。对“娘”的解释是:女良切,平,阳韵,娘。①妇女的通称。多指青年妇女,乐府诗集四四子夜歌之六:“见娘喜容媚,愿得结金兰。”又四七黄竹子歌:“一船使两桨,得娘还故乡。”参阅明陶宗仪辍耕録十四妇女曰娘。②母亲。太平广记九九刘公信妻引法苑珠林:‘母语女言:‘汝还努力为吾写经。’女云:‘娘欲为写何经?’”也作“孃”。参见“孃”。“娘”的词义此时增加到了两个,除了“母亲”这一个义项,还指“青年妇女”。不过在“娘”的词义解释最后有一句话“参见‘孃’”,可以推断“娘”和“孃”此时虽然字型已经区分开,但词义上还是有联系的。那么就来看看“孃”的解释:女良切,平,阳韵,娘。母亲。通“娘”。乐府诗集二五木兰诗之一:“旦辞耶孃去,暮宿黄河边。”由上面可以看出,在“母亲”这一义项中,“孃”和“娘”是通假字中的古今字,古时写作“孃”,今写作“娘”。“娘”在《辞源》中有了自己独立的条目,并且有两个义项,这跟之前的字典、词典的记录对比来说,是“娘”的词义演变巨大变化的具体体现。(四)《古今汉语字典》中的解释《古今汉语字典》是一部兼收古今汉字的中型字典。在这本字典中,“孃”被归为“娘”的异体字,词义是同“娘”的“母亲”义项。“娘”成为规范汉字,该字典对“娘”的释义如下:①少女,年轻女子。例见~喜容媚,愿得结金兰(古乐府)。②母亲。例母语女言……女云:“~欲写何经?”(《太平广记》)③已婚妇女的通称。例~养花蚕郎种田(元·陆泳)。④称长一辈或年纪大的妇女。《古汉语字典》中对“娘”的释义共有四个义项。除了“母亲”这一个固有的义项,剩下的三个义项都是释义不同年纪的“女子”,可以看出是对《辞源》中“妇女的通称。多指青年妇女”义项的进一步细化和发展。(五)《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现代汉语词典》是我们学习汉语的重要工具书。《现代汉语词典》中对“娘”的释义是这样的:①名母亲:爹~—亲~。②称长一辈或年长的已婚妇女:大~—婶~。③年轻妇女:渔~—新~。“娘”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只有三个义项,比《古今汉语字典》所释义的四个义项少了一项。但仔细一看,其实内容并没有减少,只是《现代汉语词典》把《古今汉语字典》中的③④义项整合成为一项——“称长一辈或年长的已婚妇女”。(六)《古汉语字典》【新一版】中的解释《古汉语字典》是不同知识层次的读者阅读古籍的得力工具书。“娘”在该字典中记录的是三个义项:①母亲。②称长一辈的或年长的已婚妇女。如:师娘;婶娘。③对妇女的泛称。多指少女。如:新娘;娇娘。《子夜歌》:“见娘喜容媚,愿得结金兰。”上面是列举了古今六部汉语字典、词典对“娘”(“孃”)词义的解释情况,大体来说,“娘”的词义是逐渐增多和细化的。三、“娘”的词义演变结果(一)词义的扩大词义的扩大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是词所指概念的外延扩大”;“二是词由单个义项变为多个义项”。“娘”的词义扩大都属于这两种类型。首先是“词所指概念的外延扩大”。“娘”最早只是指“母亲”这一类女性,后来慢慢扩大到指“青年妇女”、“少女”、“已婚妇女”以及“长一辈的或年长的妇女”,有了对妇女的“通称”、“泛称”。接着是“由单个义项变为多个义项”。“娘”在早期只有一个义项,就是“母亲”,后来由这一个本义慢慢派生,增加到了两个、三个甚至四个义项。(二)词义附属色彩的变化词义的附属色彩是从词义“传达的信息内容的性质上”分出来的类型,包括感情色彩、语体色彩、形象色彩等。1.感情色彩的变化词义的感情色彩可以分为褒义、贬义和中性三种,感情色彩的变化就是这三种色彩互相转变。“娘”的词义的感情色彩的变化,并不是直线型的,即不是非要从褒到贬或者从贬到褒,只是在历史的发展中感情色彩逐渐丰富。最开始“娘”的词义是“母亲”这一个单义,所指的是家庭成员中的一个角色、一个称呼,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感情色彩,所以是中性的。接下来“娘”的词义增多,有了“妇女的通称。多指青妇女”的义项。《辞源》中在“娘”的条目下还列举了与“娘”有关的词语,比如“娘子”一词,其中就有“主妇的尊称”的义项。还有“娘娘”一词,释义为“妇女尊属的敬称”。由此来看,“娘”在此时增加了褒义的色彩。到了现代,我们在说一个男人说话或者举止像女人一样时,会叫他们“娘娘腔”,或者说“这个男人很娘”。按照常理来说,所有男人都希望别人用“男子汉”、“硬汉”等词语来描述自己,不会有人喜欢“娘娘腔”这样的称谓。所以“娘”的词义在这个时候又多了贬义的感情色彩。2.语体色彩的变化语体色彩分为书面语色彩和口语色彩。“娘”一直以来都有“母亲”这一个义项,但最初是书面语和口语都会用“娘”来称呼“母亲”。到后来,大约是新中国成立后,用“娘”称呼“母亲”就少了,取而代之的是“妈妈”和“母亲”这两个词。用“娘”来称呼就只有在部分方言口语中,所以书面语色彩大大减弱,口语色彩成为主导。(三)词义语法功能的变化从前文对字典、词典中“娘”的释义的探索可以看出,“娘”一直是作为名词来发挥其语法功能的。无论是指称“母亲”的“娘”,还是指称“年轻少女”的“姑娘”,抑或是指称“已婚妇女”的“婶娘”等,“娘”都是名词。但是“娘”的词义演变到现在,除了有名词的语法功能,又多了形容词的语法功能。之前我就举了这样的一个例子:“这个男人很娘”,句子里面的“娘”就不是名词,而是形容词,词义则是“说话、举止等像女性一样”。四、“娘”的词义演变原因词义演变一般有两大原因:一是外部原因,即社会的影响;二是内部原因,即语言内部单位的结构调整。(一)外部原因——社会因素影响比如人们需要一个词来表示“妇女”或者“少女”,就会尽量从已有的词当中选取有联系来指称。当选取到“娘”这个词,那么“娘”的词义就会从单义的“母亲”演变成多个义项。只有找不到合适的词才会造新词,但一般都会考虑用已有的词来代替,以减少人们造新词和学新词的精力耗费。又如“娘”产生“说话、举止像女性一样”的贬义感情色彩也是受社会因素的影响。社会现实中出现了这样的一个群体,生理上是属于男性,但是心理或者行为举止上却像女性。要称呼和描述他们成为了社会交际的需要,语言要满足这种需要就必须有相应的词汇。“娘”就在这样的趋势之下增加了描述性状的语法功能。(二)内部原因——语言内部调整语言体系是个整体,有哪些词,各个词表示什么意思、有哪些语法功能等都不是随意定的,而是各司其职的。一个词要增加或者减少词义都必须受着语言内部规律的制约。如果随意变动,就会造成词义不够或者词义重复等混乱现象,从而不能够满足人们交际的需求。“娘”的词义发生演变,同样也受着语言内部规律的制约。语言要不断发展,就得不断更新和调整。当现时的语言不能够很好描述当下社会的时候,语言系统就会开始自我调节,需要对某些词的词义增加或者减少,甚至创造新词等。只有这样才能跟上历史发展的步伐,语言体系才能不断完善。教育期刊网 参考文献:〔1〕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汉语教研室.现代汉语专题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2〕许慎.说文解字[M].上海:中华书局,2012.〔3〕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6.〔4〕(清)张玉书,等.康熙字典[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5〕广东、广西、湖南河南辞源修订组,商务印书馆编辑部.辞源[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6〕商务印书馆辞书研究中心.古今汉语字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7〕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8〕古汉语字典(新一版)[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9〕孙光莹.戏曲行业语的词义演变探析[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9,(3).(责任编辑 王文江)
浏览次数:  更新时间: 10:51:44
网友评论《浅谈“娘”的词义演变》
本类论文总排行版
本类论文本月排行
本类论文本周排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词义的演变结果有哪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