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椎棘骨5,6骨折鼻梁骨折是否构成轻伤伤吗

中医骨伤科54课时_课程试卷A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中医骨伤科54课时_课程试卷A
上传于||文档简介
&&南​京​中​医​药​大​学​骨​伤​科​期​末​试​卷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9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可以使用以下方式登录
右手第五指手掌骨骨折畸形愈合,
匿名用户|男|21岁|
右手第五指手掌骨骨折畸形愈合,我是做程序员工作的,现在感觉打字特别不舒服,有什么解决办法么?
病情分析:
请根据患者提问的内容,给予专业详尽的指导意见。(最多输入500字)
指导意见:
请给出具体的运动,饮食,康复等方面的指导。(最多输入500字) 0/500
您好,欢迎登录
没有注册医生用户,请
可以使用以下方式登录
为保证患者权益,我们仅接受有资质的医学专业人士的回答,请您先等待医生认证审核结果。
3秒后跳转,请在专家回答区查看信息
有3名医生为您解答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已帮助用户:2
病情分析:感谢您对我们的信任,我是您的在线医生您好,对于您描述的这种情况,如果想矫正畸形的话,只有把骨折部打断,然后再固定上,让它长好就可以。是否需要做手术,建议您必须考虑清楚。
指导意见:
您好,对于您描述的这种情况,如果想矫正畸形的话,只有把骨折部打断,然后再固定上,让它长好就可以。是否需要做手术,建议您必须考虑清楚。
已帮助用户:5
病情分析:骨折病人需要补充锌、铁、锰等微量元素。食物主要包括动物肝脏、海产品、蘑菇、鸡蛋、豆类、绿叶蔬菜、麦片、芥菜、乳酪等等,骨折病人可适当多吃
已帮助用户:35156
病情分析:感谢您对我们的信任,我是您的在线医生
根据您的描述分析,现在应该先拍片检查一下,看畸形愈合到什么程度了,如果愈合的程度比较大了。那还得要手术治疗的。
指导意见:
手术也是比较彻底的治疗方法,之前先确定好病情和手术方法,之后把多余的骨痂去除,重建力线,术后休息几个月就可以恢复了。
感谢您的提问,如有其他疑问,请追问,很高兴为您解答,祝您身体健康,生活幸福!
有关的更多问题,
擅长:男科手术
擅长:泌尿外科疾病
擅长:外科综合
右手第五指手...文章悬赏5积分我来回答
提问者:&&A0&|[甘肃 定西];& 15:02:00
全国最大免费法律咨询中心,等您法律在线咨询!
回答者专区
咨询时说明来自中顾网
好评指数:189
回复时间: 15:14:00
你好,是否构成轻伤必须要经过专门的司法鉴定中心鉴定的,建议到司法鉴定中去做个鉴定。
系统自动回复
尊敬的用户您好,如果您的问题还没有律师回复,或者当前律师的回复还没有解决您的问题,建议您直接找或者电话咨询(请说明来自中顾法律网),快速解决您的问题。您也可以拨打全国免费法律咨询热线:400-000-9164,进行电话咨询。
等待您来回答
请输入问题标题!(至少含有6-60个汉字)
注:请选择事情发生的地区
专业律师推荐
专业劳动纠纷律师咨询
中顾法律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国家信息产业部备案 鲁ICP备颈椎.胸椎.腰椎骨棘突定位 _胸椎棘突[ 07:11:19]
专题分类:>>>
  胸椎病‘引用’胸椎病或称胸椎骨软骨病,是由于胸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和与此有关的胸椎骨-椎旁软组织退行性变,致使胸段脊髓、神经根、交感神经或血管等组织受损(刺激或压迫)而产而产生的一种临床综合征。病因病理年龄的增长和代谢功能紊乱与减退,是其发病的基础因素。长期肩背负重,如装卸工;长时间伏案工作,如缝纫工、打字员、教师等;长时间不良的娱乐生活习惯,如长时间上网、仰卧看电视和书报、打牌等因素所致胸椎慢性劳损以及胸椎棘;损伤,是促进胸椎间盘、椎骨和周围纤维软组织退行性变以致产生胸椎病的最主要原因。其主要病理改变包括胸椎间盘突出、椎间盘微陷使椎间隙和椎间孔狭窄、假性椎体滑脱、椎体边缘和关节骨质增生,以及黄韧带肥厚等。其中最常见的使椎间隙和椎间孔狭窄,椎体边缘尤其是前外侧缘形成唇样骨质增生,而且范围较广泛,往往累及数节胸椎。至于胸椎间盘突出,在临床上极为少见,仅偶尔发生于最下三节胸椎。上述这些改变,或由此而引起的附近脊膜、硬脊膜、外组织及神经根鞘膜的粘连、纤维化等反应性改变,则可造成胸段脊髓、神经根与交感神经的受压或缺血,并产生相应的临床症状。临床表现胸椎病的临床表现多复杂而无定性,以病变的部位、性质及程度不同而异。由于胸椎在解剖结构上和交感神经的关系十分密切,因此临床上除了神经根性痛症状外,往往因交感神经受损而合并有某些内脏症状,以至许多病例被误诊为各种内脏疾患。此种情况系胸椎病的一个重要的临床特征。很少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1.背痛与肋间放射痛:是胸椎病的主要症状,常于扭伤或长时间负重及久坐后发生。最初多为局限性疼痛,集中于胸椎某部附近,体力劳动获取某种固定姿势持续性工作后加重,以至必须经常改变体位或少加活动活动方能减轻疼痛。此外,病人常于夜间睡眠时被疼痛所惊醒,并感到背部异常难受,主要是两肩胛间酸困、沉重、钝痛或灼热痛,以及胸部重压感。随病程发展,可常在某次外伤、过度劳累及或受凉后,则开始向相应的背肩、腹部或内脏区放射,多呈剧烈的刺痛或灼热痛性质。伸屈转动、颠簸震动或咳嗽均可因诱发、加重疼痛。体检时常见胸椎活动度受限,尤其是后伸多较显著,背长肌紧张及胸肌注轻度侧腕等。并椎的棘突于棘突旁大多有放射性压痛。受累的根区常显示感觉过敏,偶或减退,亦可见下肢剑反射亢进及腹壁反射减弱。2.心前区疼痛:往往是造成病人恐惧的原因,常因怀疑罹患心绞痛而就诊,其特点为心前区疼痛与背痛同时发生,有时与搬抬重物、不良体位、咳嗽、打喷嚏后出现。此种疼痛多为压迫、紧束感性质,多呈带状分布,由左背部至心前区,且向左腋下部放射。心前区痛多与15-20分钟后自行减轻,但往往经数日后方能完全消失。即使在疼痛消失后,一般在第2-5肋间部,以至左腋下仍有压痛。除上述特点外,下列情况有助于同心绞痛相鉴别:胸圆形心曲痛比心绞痛程度轻,持续时间较长。服用亚硝酸甘油类药物无效;心电图检查无异常;有时叩击或压迫胸2-7棘突可诱发症状。3.腹痛:下端胸椎病时可引起类似急腹症性质的腹痛,有时可被误诊为急性胆囊炎、阑尾炎等疾病,甚至曾有过因此而行剖腹探查手术的报道。胸椎病圆性腹部放射痛的表现特点为发作性腹痛多于扭伤、紧张劳动有关,痛区一般呈带状分布。另外,此种腹痛多伴有严重的胃灼热、便秘,但并无返酸现象。4.泌尿生殖系症状:下胸椎损害时,偶而合并有肾绞痛性质的疼痛、排尿困难,以及性欲减退和男性阳萎等现象。5.脊髓症状:比较少见,主要为胸椎间盘突出所引起,常在外伤后急性或亚急性发作。其表现颇似脊髓肿瘤或局限性粘连性脊髓蛛网膜炎所致的压迫症。主要症状为典型的肋间神经痛或带状腹痛、下肢无力、麻木,以及括约肌及性功能障碍。体检时可见某胸椎个棘突有叩压痛,椎旁有明确的压痛点,下肢肌力减弱、,剑反射亢进,病理反射阳性及深浅感觉减弱等。诊断x光线摄片检查:大多显示比较广泛的胸椎间隙变窄、软骨板硬化,椎体前侧或外侧缘唇样骨赘。部分病例可见思莫氏结节阴影,胸脊柱侧弯、生理曲度加深等改变。偶尔可见胸椎体后缘骨唇样增生,据认为此症的诊断意义较大,往往提示有椎间盘突出的可能性。根据上述病史、症状、表现,尤其是肋间神经痛伴有内脏方面的症状,即突旁有明确的压痛点及胸椎x拍片检查显示蜕变等临床特点,一般对大多数的胸椎病都可作出诊断。但在胸椎间盘突出时,由于在临床表现上与脊髓肿瘤、蛛网膜炎等脊髓病有相似之处,而且又常无典型的x线征可依据,故其诊断与鉴别往往较困难,下列情况可提供参考:胸椎间盘突出时,肋间神经痛与脊髓受压症状常为急性或亚急性发作,病前多有外伤;腰穿作脑脊液动力试验及化验检查多无明显异常等。必要时可作造影检查以确诊。脊柱棘突定位脊柱的检查通常以视、触、叩诊相互结合,其主要内容包括脊柱的弯曲度、有无畸形、脊柱的活动度及有无压痛、叩击痛等。&脊柱由7&个颈椎、12&个胸椎、5&个腰椎、5&个骶椎、4&个尾椎构成。脊柱的体表定位:为了确定病变的位置,首先应了解各椎骨体表标志。从枕骨结节向下,第一个触及的是第2&颈椎棘突;它与第2&颈椎椎体约在同一水平。第7&颈椎棘突特别长,颈前屈时更为明显,故又称隆椎。将双上肢垂于体侧,两肩胛冈内端连线通过第3&胸椎的棘突,棘突下缘约平第3&、4&胸椎间隙。两肩胛下角的连线、通过第7&胸椎棘突,约平第8&胸椎椎体。腰肌两侧可触及的最长的横突为第3&腰椎横突,同第3&腰椎椎体水平。双侧髂嵴最高点的连线,一般通过第4&腰椎椎体下部或第4&、5&椎体间隙。双侧髂后上棘的连线,通过第5&腰椎与第一骶椎棘突之间。一、脊柱的棘突与椎体的定位(一)棘突定位胸椎棘突定位腰椎棘突定位1.第7颈椎棘突&&是颈椎棘突最隆起的一个。当低头时,在项部下方正中线上最突出的一个,能随摇头而左右摇动,而其下方的第1胸椎棘突则完全不动,可资区别。第七颈椎棘突2.第3胸椎棘突&&与肩胛冈内侧端平齐。3.第7胸椎棘突&&与肩胛骨下角平齐。4.第12胸椎棘突&&在第12肋肋角距后正中线5厘米处。5.第4腰椎棘突(或棘间)&&与髂嵴最高点平齐。6.第5腰椎棘突&&与髂结节平齐。为菱形窝的上点。肥胖者为一凹窝,为下背部正中沟的终点。7.第2骶椎棘突&&与髂后上棘平齐。为蛛网膜下腔的终点。8.第3骶椎棘突&&与髂后下棘平齐。9.骶尾关节&&在臀裂的上端。为菱形窝的下点。10.尾骨尖&&在肛门的后上方,正常有一凹窝。(二)椎体定位(以成年人立正姿势为标准)椎体的定位有两种方法:1.以棘突定椎体的位置&&&颈椎、上位胸椎和腰椎的棘突与同位椎体平齐;中、下位胸椎棘突与下一位椎体的下缘平齐。(1)下胸部的棘突与下一个椎体的中部平齐;(2)腰椎棘突与同位椎体平齐。2.从躯干前部体表标志定椎体位置:(1)下颌角平齐第2颈椎体;(2)舌骨平齐颈3~4椎间隙;(3)环状软骨平齐颈6椎体;(4)胸骨上切迹平齐胸2椎体;(5)剑突平齐胸9椎体;(6)季肋下缘平面与腰3椎体等高;(7)脐平齐腰3~4椎间隙。二、脊柱弯曲度(一)生理性弯曲&&正常人脊柱有四个前后方向的弯曲,即颈椎段稍向前凸、胸椎段稍向后凸、腰椎段明显向前凸、骶椎则明显向后凸,类似“S”形,称为生理性弯曲。正常人直立位时脊柱无侧弯。检查脊柱有无侧弯的方法是:检查者用手指沿脊椎的棘突尖以适当的压力从上往下划压,划压后皮肤出现一条红色充血线,以此线为标准,来观察脊柱有无侧弯。(二)病理性变形&&患者站立位,仔细查看是否有畸形,通常可见三种基本的畸形:1.脊柱后凸(kyphosis)指脊柱过度后弯,也称为驼背(hunchback)。多发生于胸段脊柱。(1)小儿脊柱后凸&&多为佝偻病引起,其特点为坐位时胸段呈明显均匀性向后弯曲,仰卧位时弯曲可消失。佝偻病性脊柱后凸(2)脊柱结核&&多在青少年时期发病,病变常在胸椎下段。早期仅见其局部棘突稍隆起,如纽扣样;以后逐渐变大隆起,形成成角畸形,如“驼峰”样隆起。坐位时为了减轻对患椎的压痛,常以两手支撑躯干;行走或站立位时,也呈尽量仰头和躯干后倾的姿态。脊柱结核后凸畸形(3)青少年胸腰段均匀后凸畸形&&可为发育期姿势不良或患脊椎骨软骨炎的结果。脊柱后凸(4)成年人胸段成弧形(或弓形)后凸&&见于类风湿性脊椎炎,常有脊柱强直固定,仰卧位时脊柱也不能伸平。(5)老年人脊柱后凸&&多发生在胸段上半部,其躯干多稍前倾,头前伸,肩前移,为骨质退行性变,胸椎椎体被压缩造成。(6)外伤致脊椎骨折后造成脊柱后凸&&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组。2.脊柱前凸(lordosis)指脊柱过度向前凸出性弯曲。多发生在腰椎部位。腰椎过分前凸畸形,在站立位时观察最清楚。其上腹部明显向前鼓出,臀部明显后凸,骨盆倾斜度增大;如其背部与臀部靠墙,则可看出其腰椎后方与墙壁之间的空隙加大。腰椎前凸可见于:(1)因脊髓灰质炎等背肌无力、第五腰椎向前滑脱、佝偻病、进行性营养不良、过分肥胖等;(2)因腹部过重,如妊娠后期、大量腹水、腹腔巨大肿瘤等引起的代偿性前凸;(3)髋关节后脱位、髋外翻、髋关节结核后期、膝关节屈曲畸形、胸椎过分后凸畸形等引起的腰椎代偿性前凸。3.脊柱侧凸(scoliosis)指脊柱离开正中线向两侧偏曲。根据发生的部位不同可分为胸部侧弯、腰部侧弯和胸腰部联合侧弯。脊柱侧凸(1)观察脊柱侧凸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根据棘突线来观察&&病人站立,检查者用示指与中指在病人的棘突上从上向下快速压划,皮肤可见一条红线,可以此判断是否侧凸及侧凸的部位和方向。2)根据胸背部形态的改变来观察&&侧凸一侧的上背部抬高,胸廓饱满,骨盆降低;其对侧,上背部与肩部降低,胸廓扁平,骨盆抬高。具体标志有:①侧凸一侧的肩峰、腋后皱襞的最高点和肩胛骨下角等抬高;②肩肱角(上臂与胸侧壁之间的夹角)变小或消失;③髂肋间隙变长,髂嵴、髂后上棘下降;④腰部内凹曲线消失;⑤腋前皱壁的最高点、乳头、乳房下缘等抬高,胸廓丰满。侧凸的对侧上述诸标志高低位置则相反,且其髂嵴上方有一深凹的皮肤皱褶。脊柱侧凸躯干两侧的高低变化3)垂线观测法&&用一长线,下系重锤,线上端按在枕外粗隆中点或颈7棘突,线的下段让其自然下坠,但要调整病人站立姿势,让此垂线正好对准臀裂。如棘突偏离此线,说明其侧凸,并可观察其侧突的类型、部位和程度。脊柱侧凸检查法(2)临床意义&&根据侧凸的性质分为姿势性和器质性两种侧凸:1)姿势性侧凸(posture&scoliosis)&&其特点是脊柱的弯曲度多不固定(特别是早期),改变体位可使侧凸得以纠正。如平卧或向前弯腰时脊柱侧凸可消失。姿势性侧凸的原因有:①儿童发育期坐、立姿势经常不端正;②一侧下肢明显短于另一侧;③椎间盘脱出症;④脊髓灰质炎后遗症等。2)器质性侧凸(organic&scoliosis)&&其特点是改变体位不能使侧弯得到纠正。器质性侧凸的病因为:①佝偻病;②慢性胸膜增厚、胸膜粘连;③肩部或胸廓的畸形等。三、脊柱压痛与叩击痛(一)脊柱压痛1.检查方法&&嘱病人取端坐位,身体稍向前倾。检查者以右手拇指自上而下逐个按压脊椎棘突及椎旁肌肉,若某一部位有压痛,则以第7颈椎棘突为骨性标志,计数病变椎体位置。脊柱压痛检查法2.结果判定&&正常情况下脊棘突及椎旁肌肉均无压痛。某部位压痛多示其相应的脊椎或肌肉有病变,如脊椎结核、椎间盘脱出、脊椎外伤或骨折等。若椎旁肌肉有压痛常为腰背肌纤维炎或劳损所致。(二)叩击痛1.检查方法,有两种:(1)直接叩击法&&检查者用手指或叩诊槌直接叩击各椎体的棘突。这主要用于胸椎与腰椎的确检查。(2)间接叩击法&&嘱病人取坐位,检查者将左手掌面置于病人头顶部,右手半握拳用小鱼际肌部位叩击左手背,观察病人有无疼痛。脊柱叩击痛间接检查法2.结果判定&&正常人脊椎无叩击痛。叩击痛阳性见于脊椎结核、脊椎骨折及椎间盘脱出等。叩击痛的部位多示病变所在。四、脊柱活动度正常人脊柱有一定活动度,但各部位的活动范围明显不同。其特点为:颈椎段与腰椎段的活动范围最大;胸椎段活动范围较小;骶椎各节已融合成骨块状几乎无活动性;尾椎各节融合固定无活动性。(一)颈部活动度的检查1.检查方法&&病人取坐位或站立位,头居正中,两眼平视前方。依次下列动作的检查:颈椎活动度(1)屈曲&&检查者通过嘱病人用颏部去触胸前,从而估计颈椎的活动度,正常颈椎可屈曲约45度,这是患者主动活动的度数。(2)伸展&&检查者嘱患者尽量仰头,正常能后伸约45度。(3)侧屈&&嘱患者用右耳触碰右肩,左耳触碰左肩。正常两耳至同侧肩峰的距离相等,侧屈约为45度。事先要注意其两肩要等高,动作时肩不可抬起。(4)旋转&&嘱受检者用颏部分别去接触左右肩,但不能抬高肩部去触颏部。正常的旋转每侧约60~80度。2.临床意义&&脊柱颈椎段活动受限常见于:(1)颈部肌肉肌纤维炎及颈肌韧带劳损;(2)颈椎增生性关节炎;(3)结核或肿瘤浸润使颈椎骨质破坏;(4)颈椎外伤、骨折或关节脱位。(二)腰部活动度的检查1.检查方法&&嘱患者取标准的立正姿势,然后依次进行下列动作的检查。需注意,在运动中双足不准移动,双膝不可屈曲,骨盆不可左右旋转。(1)腰椎前屈&&嘱患者弯腰并力图以手触地,记录屈曲度数,并注意脊柱的形态。正常情况下从直立位到屈曲约有45度活动度。(2)伸展&&嘱患者腰尽量向后弯曲,并在患者后面固定其两侧骨盆与髋关节,以检查其腰部伸展度。正常的伸展度约35度。腰椎前屈和伸展(3)侧屈&&检查者在患者后面固定其两侧骨盆与髋关节,嘱患者分别向左右侧弯腰,以检查脊柱向两边的活动度。正常情况下每侧活动度约为30度。腰椎侧屈(4)旋转&&检查者象上述一样固定患者两侧骨盆与髋关节,嘱患者肩部分别向左右旋转,正常人躯干旋转度每侧约45度。躯干的旋转包括胸椎和腰椎活动。腰椎旋转2.临床意义&&脊柱腰椎段活动受限,常见于:(1)腰肌肌纤维炎及腰肌韧带劳损;(2)腰椎增生性关节炎;(3)椎间盘脱出,可使腰椎段各方向的运动均受限;(4)结核或肿瘤使腰椎骨质破坏;(5)腰椎骨折或脱位,多发生于外伤后。检查时应注意询问病史,观察局部有无肿胀或变形等。附:正常人直立、臀部固定的条件下,颈段及腰段的活动范围表。骨棘突定位胸椎病‘引用’胸椎病或称胸椎骨软骨病,是由于胸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和与此有关的胸椎骨-椎旁软组织退行性变,致使胸段脊髓、神经根、交感神经或血管等组织受损(刺激或压迫)而产而产生的一种临床综合征。病因病理年龄的增长和代谢功能紊乱与减退,是其发病的基础因素。长期肩背负重,如装卸工;长时间伏案工作,如缝纫工、打字员、教师等;长时间不良的娱乐生活习惯,如长时间上网、仰卧看电视和书报、打牌等因素所致胸椎慢性劳损以及胸椎棘;损伤,是促进胸椎间盘、椎骨和周围纤维软组织退行性变以致产生胸椎病的最主要原因。其主要病理改变包括胸椎间盘突出、椎间盘微陷使椎间隙和椎间孔狭窄、假性椎体滑脱、椎体边缘和关节骨质增生,以及黄韧带肥厚等。其中最常见的使椎间隙和椎间孔狭窄,椎体边缘尤其是前外侧缘形成唇样骨质增生,而且范围较广泛,往往累及数节胸椎。至于胸椎间盘突出,在临床上极为少见,仅偶尔发生于最下三节胸椎。上述这些改变,或由此而引起的附近脊膜、硬脊膜、外组织及神经根鞘膜的粘连、纤维化等反应性改变,则可造成胸段脊髓、神经根与交感神经的受压或缺血,并产生相应的临床症状。临床表现胸椎病的临床表现多复杂而无定性,以病变的部位、性质及程度不同而异。由于胸椎在解剖结构上和交感神经的关系十分密切,因此临床上除了神经根性痛症状外,往往因交感神经受损而合并有某些内脏症状,以至许多病例被误诊为各种内脏疾患。此种情况系胸椎病的一个重要的临床特征。很少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1.背痛与肋间放射痛:是胸椎病的主要症状,常于扭伤或长时间负重及久坐后发生。最初多为局限性疼痛,集中于胸椎某部附近,体力劳动获取某种固定姿势持续性工作后加重,以至必须经常改变体位或少加活动活动方能减轻疼痛。此外,病人常于夜间睡眠时被疼痛所惊醒,并感到背部异常难受,主要是两肩胛间酸困、沉重、钝痛或灼热痛,以及胸部重压感。随病程发展,可常在某次外伤、过度劳累及或受凉后,则开始向相应的背肩、腹部或内脏区放射,多呈剧烈的刺痛或灼热痛性质。伸屈转动、颠簸震动或咳嗽均可因诱发、加重疼痛。体检时常见胸椎活动度受限,尤其是后伸多较显著,背长肌紧张及胸肌注轻度侧腕等。并椎的棘突于棘突旁大多有放射性压痛。受累的根区常显示感觉过敏,偶或减退,亦可见下肢剑反射亢进及腹壁反射减弱。2.心前区疼痛:往往是造成病人恐惧的原因,常因怀疑罹患心绞痛而就诊,其特点为心前区疼痛与背痛同时发生,有时与搬抬重物、不良体位、咳嗽、打喷嚏后出现。此种疼痛多为压迫、紧束感性质,多呈带状分布,由左背部至心前区,且向左腋下部放射。心前区痛多与15-20分钟后自行减轻,但往往经数日后方能完全消失。即使在疼痛消失后,一般在第2-5肋间部,以至左腋下仍有压痛。除上述特点外,下列情况有助于同心绞痛相鉴别:胸圆形心曲痛比心绞痛程度轻,持续时间较长。服用亚硝酸甘油类药物无效;心电图检查无异常;有时叩击或压迫胸2-7棘突可诱发症状。3.腹痛:下端胸椎病时可引起类似急腹症性质的腹痛,有时可被误诊为急性胆囊炎、阑尾炎等疾病,甚至曾有过因此而行剖腹探查手术的报道。胸椎病圆性腹部放射痛的表现特点为发作性腹痛多于扭伤、紧张劳动有关,痛区一般呈带状分布。另外,此种腹痛多伴有严重的胃灼热、便秘,但并无返酸现象。4.泌尿生殖系症状:下胸椎损害时,偶而合并有肾绞痛性质的疼痛、排尿困难,以及性欲减退和男性阳萎等现象。5.脊髓症状:比较少见,主要为胸椎间盘突出所引起,常在外伤后急性或亚急性发作。其表现颇似脊髓肿瘤或局限性粘连性脊髓蛛网膜炎所致的压迫症。主要症状为典型的肋间神经痛或带状腹痛、下肢无力、麻木,以及括约肌及性功能障碍。体检时可见某胸椎个棘突有叩压痛,椎旁有明确的压痛点,下肢肌力减弱、,剑反射亢进,病理反射阳性及深浅感觉减弱等。诊断x光线摄片检查:大多显示比较广泛的胸椎间隙变窄、软骨板硬化,椎体前侧或外侧缘唇样骨赘。部分病例可见思莫氏结节阴影,胸脊柱侧弯、生理曲度加深等改变。偶尔可见胸椎体后缘骨唇样增生,据认为此症的诊断意义较大,往往提示有椎间盘突出的可能性。根据上述病史、症状、表现,尤其是肋间神经痛伴有内脏方面的症状,即突旁有明确的压痛点及胸椎x拍片检查显示蜕变等临床特点,一般对大多数的胸椎病都可作出诊断。但在胸椎间盘突出时,由于在临床表现上与脊髓肿瘤、蛛网膜炎等脊髓病有相似之处,而且又常无典型的x线征可依据,故其诊断与鉴别往往较困难,下列情况可提供参考:胸椎间盘突出时,肋间神经痛与脊髓受压症状常为急性或亚急性发作,病前多有外伤;腰穿作脑脊液动力试验及化验检查多无明显异常等。必要时可作造影检查以确诊。脊柱棘突定位脊柱的检查通常以视、触、叩诊相互结合,其主要内容包括脊柱的弯曲度、有无畸形、脊柱的活动度及有无压痛、叩击痛等。&脊柱由7&个颈椎、12&个胸椎、5&个腰椎、5&个骶椎、4&个尾椎构成。脊柱的体表定位:为了确定病变的位置,首先应了解各椎骨体表标志。从枕骨结节向下,第一个触及的是第2&颈椎棘突;它与第2&颈椎椎体约在同一水平。第7&颈椎棘突特别长,颈前屈时更为明显,故又称隆椎。将双上肢垂于体侧,两肩胛冈内端连线通过第3&胸椎的棘突,棘突下缘约平第3&、4&胸椎间隙。两肩胛下角的连线、通过第7&胸椎棘突,约平第8&胸椎椎体。腰肌两侧可触及的最长的横突为第3&腰椎横突,同第3&腰椎椎体水平。双侧髂嵴最高点的连线,一般通过第4&腰椎椎体下部或第4&、5&椎体间隙。双侧髂后上棘的连线,通过第5&腰椎与第一骶椎棘突之间。一、脊柱的棘突与椎体的定位(一)棘突定位胸椎棘突定位腰椎棘突定位1.第7颈椎棘突&&是颈椎棘突最隆起的一个。当低头时,在项部下方正中线上最突出的一个,能随摇头而左右摇动,而其下方的第1胸椎棘突则完全不动,可资区别。第七颈椎棘突2.第3胸椎棘突&&与肩胛冈内侧端平齐。3.第7胸椎棘突&&与肩胛骨下角平齐。4.第12胸椎棘突&&在第12肋肋角距后正中线5厘米处。5.第4腰椎棘突(或棘间)&&与髂嵴最高点平齐。6.第5腰椎棘突&&与髂结节平齐。为菱形窝的上点。肥胖者为一凹窝,为下背部正中沟的终点。7.第2骶椎棘突&&与髂后上棘平齐。为蛛网膜下腔的终点。8.第3骶椎棘突&&与髂后下棘平齐。9.骶尾关节&&在臀裂的上端。为菱形窝的下点。10.尾骨尖&&在肛门的后上方,正常有一凹窝。(二)椎体定位(以成年人立正姿势为标准)椎体的定位有两种方法:1.以棘突定椎体的位置&&&颈椎、上位胸椎和腰椎的棘突与同位椎体平齐;中、下位胸椎棘突与下一位椎体的下缘平齐。(1)下胸部的棘突与下一个椎体的中部平齐;(2)腰椎棘突与同位椎体平齐。2.从躯干前部体表标志定椎体位置:(1)下颌角平齐第2颈椎体;(2)舌骨平齐颈3~4椎间隙;(3)环状软骨平齐颈6椎体;(4)胸骨上切迹平齐胸2椎体;(5)剑突平齐胸9椎体;(6)季肋下缘平面与腰3椎体等高;(7)脐平齐腰3~4椎间隙。二、脊柱弯曲度(一)生理性弯曲&&正常人脊柱有四个前后方向的弯曲,即颈椎段稍向前凸、胸椎段稍向后凸、腰椎段明显向前凸、骶椎则明显向后凸,类似“S”形,称为生理性弯曲。正常人直立位时脊柱无侧弯。检查脊柱有无侧弯的方法是:检查者用手指沿脊椎的棘突尖以适当的压力从上往下划压,划压后皮肤出现一条红色充血线,以此线为标准,来观察脊柱有无侧弯。(二)病理性变形&&患者站立位,仔细查看是否有畸形,通常可见三种基本的畸形:1.脊柱后凸(kyphosis)指脊柱过度后弯,也称为驼背(hunchback)。多发生于胸段脊柱。(1)小儿脊柱后凸&&多为佝偻病引起,其特点为坐位时胸段呈明显均匀性向后弯曲,仰卧位时弯曲可消失。佝偻病性脊柱后凸(2)脊柱结核&&多在青少年时期发病,病变常在胸椎下段。早期仅见其局部棘突稍隆起,如纽扣样;以后逐渐变大隆起,形成成角畸形,如“驼峰”样隆起。坐位时为了减轻对患椎的压痛,常以两手支撑躯干;行走或站立位时,也呈尽量仰头和躯干后倾的姿态。脊柱结核后凸畸形(3)青少年胸腰段均匀后凸畸形&&可为发育期姿势不良或患脊椎骨软骨炎的结果。脊柱后凸(4)成年人胸段成弧形(或弓形)后凸&&见于类风湿性脊椎炎,常有脊柱强直固定,仰卧位时脊柱也不能伸平。(5)老年人脊柱后凸&&多发生在胸段上半部,其躯干多稍前倾,头前伸,肩前移,为骨质退行性变,胸椎椎体被压缩造成。(6)外伤致脊椎骨折后造成脊柱后凸&&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组。2.脊柱前凸(lordosis)指脊柱过度向前凸出性弯曲。多发生在腰椎部位。腰椎过分前凸畸形,在站立位时观察最清楚。其上腹部明显向前鼓出,臀部明显后凸,骨盆倾斜度增大;如其背部与臀部靠墙,则可看出其腰椎后方与墙壁之间的空隙加大。腰椎前凸可见于:(1)因脊髓灰质炎等背肌无力、第五腰椎向前滑脱、佝偻病、进行性营养不良、过分肥胖等;(2)因腹部过重,如妊娠后期、大量腹水、腹腔巨大肿瘤等引起的代偿性前凸;(3)髋关节后脱位、髋外翻、髋关节结核后期、膝关节屈曲畸形、胸椎过分后凸畸形等引起的腰椎代偿性前凸。3.脊柱侧凸(scoliosis)指脊柱离开正中线向两侧偏曲。根据发生的部位不同可分为胸部侧弯、腰部侧弯和胸腰部联合侧弯。脊柱侧凸(1)观察脊柱侧凸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根据棘突线来观察&&病人站立,检查者用示指与中指在病人的棘突上从上向下快速压划,皮肤可见一条红线,可以此判断是否侧凸及侧凸的部位和方向。2)根据胸背部形态的改变来观察&&侧凸一侧的上背部抬高,胸廓饱满,骨盆降低;其对侧,上背部与肩部降低,胸廓扁平,骨盆抬高。具体标志有:①侧凸一侧的肩峰、腋后皱襞的最高点和肩胛骨下角等抬高;②肩肱角(上臂与胸侧壁之间的夹角)变小或消失;③髂肋间隙变长,髂嵴、髂后上棘下降;④腰部内凹曲线消失;⑤腋前皱壁的最高点、乳头、乳房下缘等抬高,胸廓丰满。侧凸的对侧上述诸标志高低位置则相反,且其髂嵴上方有一深凹的皮肤皱褶。脊柱侧凸躯干两侧的高低变化3)垂线观测法&&用一长线,下系重锤,线上端按在枕外粗隆中点或颈7棘突,线的下段让其自然下坠,但要调整病人站立姿势,让此垂线正好对准臀裂。如棘突偏离此线,说明其侧凸,并可观察其侧突的类型、部位和程度。脊柱侧凸检查法(2)临床意义&&根据侧凸的性质分为姿势性和器质性两种侧凸:1)姿势性侧凸(posture&scoliosis)&&其特点是脊柱的弯曲度多不固定(特别是早期),改变体位可使侧凸得以纠正。如平卧或向前弯腰时脊柱侧凸可消失。姿势性侧凸的原因有:①儿童发育期坐、立姿势经常不端正;②一侧下肢明显短于另一侧;③椎间盘脱出症;④脊髓灰质炎后遗症等。2)器质性侧凸(organic&scoliosis)&&其特点是改变体位不能使侧弯得到纠正。器质性侧凸的病因为:①佝偻病;②慢性胸膜增厚、胸膜粘连;③肩部或胸廓的畸形等。三、脊柱压痛与叩击痛(一)脊柱压痛1.检查方法&&嘱病人取端坐位,身体稍向前倾。检查者以右手拇指自上而下逐个按压脊椎棘突及椎旁肌肉,若某一部位有压痛,则以第7颈椎棘突为骨性标志,计数病变椎体位置。脊柱压痛检查法2.结果判定&&正常情况下脊棘突及椎旁肌肉均无压痛。某部位压痛多示其相应的脊椎或肌肉有病变,如脊椎结核、椎间盘脱出、脊椎外伤或骨折等。若椎旁肌肉有压痛常为腰背肌纤维炎或劳损所致。(二)叩击痛1.检查方法,有两种:(1)直接叩击法&&检查者用手指或叩诊槌直接叩击各椎体的棘突。这主要用于胸椎与腰椎的确检查。(2)间接叩击法&&嘱病人取坐位,检查者将左手掌面置于病人头顶部,右手半握拳用小鱼际肌部位叩击左手背,观察病人有无疼痛。脊柱叩击痛间接检查法2.结果判定&&正常人脊椎无叩击痛。叩击痛阳性见于脊椎结核、脊椎骨折及椎间盘脱出等。叩击痛的部位多示病变所在。四、脊柱活动度正常人脊柱有一定活动度,但各部位的活动范围明显不同。其特点为:颈椎段与腰椎段的活动范围最大;胸椎段活动范围较小;骶椎各节已融合成骨块状几乎无活动性;尾椎各节融合固定无活动性。(一)颈部活动度的检查1.检查方法&&病人取坐位或站立位,头居正中,两眼平视前方。依次下列动作的检查:颈椎活动度(1)屈曲&&检查者通过嘱病人用颏部去触胸前,从而估计颈椎的活动度,正常颈椎可屈曲约45度,这是患者主动活动的度数。(2)伸展&&检查者嘱患者尽量仰头,正常能后伸约45度。(3)侧屈&&嘱患者用右耳触碰右肩,左耳触碰左肩。正常两耳至同侧肩峰的距离相等,侧屈约为45度。事先要注意其两肩要等高,动作时肩不可抬起。(4)旋转&&嘱受检者用颏部分别去接触左右肩,但不能抬高肩部去触颏部。正常的旋转每侧约60~80度。2.临床意义&&脊柱颈椎段活动受限常见于:(1)颈部肌肉肌纤维炎及颈肌韧带劳损;(2)颈椎增生性关节炎;(3)结核或肿瘤浸润使颈椎骨质破坏;(4)颈椎外伤、骨折或关节脱位。(二)腰部活动度的检查1.检查方法&&嘱患者取标准的立正姿势,然后依次进行下列动作的检查。需注意,在运动中双足不准移动,双膝不可屈曲,骨盆不可左右旋转。(1)腰椎前屈&&嘱患者弯腰并力图以手触地,记录屈曲度数,并注意脊柱的形态。正常情况下从直立位到屈曲约有45度活动度。(2)伸展&&嘱患者腰尽量向后弯曲,并在患者后面固定其两侧骨盆与髋关节,以检查其腰部伸展度。正常的伸展度约35度。腰椎前屈和伸展(3)侧屈&&检查者在患者后面固定其两侧骨盆与髋关节,嘱患者分别向左右侧弯腰,以检查脊柱向两边的活动度。正常情况下每侧活动度约为30度。腰椎侧屈(4)旋转&&检查者象上述一样固定患者两侧骨盆与髋关节,嘱患者肩部分别向左右旋转,正常人躯干旋转度每侧约45度。躯干的旋转包括胸椎和腰椎活动。腰椎旋转2.临床意义&&脊柱腰椎段活动受限,常见于:(1)腰肌肌纤维炎及腰肌韧带劳损;(2)腰椎增生性关节炎;(3)椎间盘脱出,可使腰椎段各方向的运动均受限;(4)结核或肿瘤使腰椎骨质破坏;(5)腰椎骨折或脱位,多发生于外伤后。检查时应注意询问病史,观察局部有无肿胀或变形等。附:正常人直立、臀部固定的条件下,颈段及腰段的活动范围表。
专题导读:>>>
"胸椎棘突"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胸椎棘突骨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