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田宫拼接履带田什么本

虚极静笃,朗照下田,凝神入窍,息息归根。
虚极静笃,朗照下田,凝神入窍,息息归根。
&&& &  养生,就是要养精气神。生命的存在,就是一口真气。你要想不死延生,就要知道根源,根源是精气神,不要去消耗它,而要培育它。&&& 人元金丹的筑基法,是把人体生命当作盏明灯,除了扭小灯芯,节约灯油,严防外风,不被吹灭之外,还不断向灯中增加油源,使灯长明
不灭的办法。可说是最具体最科学的人体化学,能够在较短时间内筑就丹基,达到发白返黑,齿落重生,恢复到十六岁精神气血充足而未泄之
乾体。在清静法门中,以性为阴,以命为阳。所谓性命双修,炼精化气,性是指先天元神(注:元神,个人感觉是一种无思维然而却对一切清醒
了知的状态),命是指先天元气和元精,必须人由后返先,在静定之中,玄关显现,六阴之下,一阳来复,与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始能招
摄先天之一气以为吾用。这种精气神,乃是宇宙之精华,与淫欲之精、呼吸之气、思虑之神,大有区别。
内丹筑基,就是虚松自然,返观内照,做到自然筑基成功。
调身,也就是姿势,用盘坐,最好能双盘,不行的话用单盘,散盘,以无苦累的感觉为好,散盘都不自然那就坐凳子,关键是自然,但不能放
弃双盘,用其他盘练功的同时,每天要专门抽时间锻炼双盘,直到没有不舒服的感觉时,就可以用双盘练功。盘坐的时候,其他要求可以参考标准七支坐,但不论哪个部分都讲究自然,不能有半点牵强。
调息,就是呼吸方法,用腹式呼吸,练功开始的时候对呼吸加个意念,就是深慢长细匀,是加个意念,不是叫你呼吸的时候要故意这么做,到
你入静的时候自然而然就深慢长细匀了。整个呼吸都是练功身体自动调节的,你就是按照身体该怎么呼吸就怎么呼吸,不要去注意和控制它,它要顺腹式呼吸也行,到了某天,它自动
转变成逆腹式呼吸,那你也就逆腹式呼吸,肚子起伏的深度都是要遵循身体自动调节的原则,不可控制。后来肚子自动深度起伏,呼吸有呼不尽吸不完的程度,也顺其自然,这是将要胎息的前兆,当然要转到胎息还要有方法,这里不多说。整个呼吸方法,就是自然,功到自然成,不要注意,不要控制,这很重要,说来说去还是自然。
调心,就是意守方法,入坐,先排除杂念,心安静后,半闭眼睛,留一微逢。先观想眉心,就是两眉毛之间发出一道光,照住了鼻尖,然后经过鼻尖,照射到下丹田,就是小腹部一片,这个光就象是白天的太阳一样光灿灿的照着这么一片。这么观想到心比较静时,将你的识神钻到你的丹田里去,就是你的识神就是丹田,丹田就是识神,你就好像眼睁睁的看着丹田,一片光明,意
识和丹田溶为一体,如果你虚松的程度够,你这时就发觉身体什么都没有了,只有你这个意识和你的丹田融为了一体,跟着呼吸起伏着。如果
不能到这步,就是你虚松的功夫不够,要检查身体哪里不够放松,哪里不够舒服。
入坐开始,要不断的调整身体,要把身体做到最舒泰,最虚松,要宽衣解带,因为到你真正虚松的时候,一张纸放在你头上都如千斤重担一样
的,手要注意,别压着身子,腋窝最好要悬空,否则,你练功的时候就会有呼吸苦难的情况,虚松下,任何一点身体的不适都会被放大很多倍
,这些都要处理好,虚松才是入静的关键。
做到虚松,自然,配合返观内照,慢慢就会胎息,就会入定,就算筑基成功,也就算入了丹道的大门。
凝神入炁穴----孔德
??如何理解“昔日遇师传口诀,又教凝神入炁穴”的?现今很多丹功文章提及内丹术的下手功夫时都说,“聚双目神光朗照下丹田”,却与“
凝神入”三字有些不符。而且亦有文章写道“炁穴”并非下丹田。您认为“炁穴”的真正位置在哪里?如何才能真正的“凝神入炁穴”呢? ? ??? 做为下手之法,“只教凝神入炁穴”确为正法真诀。不过它仍显“大概”了一些。具体口诀应当是“调息凝神,凝神调息,心息相依,
归根炁穴”。通常气功术语上所说的“意守丹田”,必须以此作为标准方为得法。否则,不是一知半解,便是以讹传讹,再不就是有意诳人。
在下手之时,我们二目集中,默默下照,观视鼻准,继而微闭双目--做出这种有利凝神的导引工作是非常必要的。但往往有些丹经文章于此下
手阶段提出一些“近观内照”、“聚双目神光下照丹田”的口诀,而不加提示和说明,使学者最易在这里出差错。实际上,所谓“返观内照”
就是“凝神”。我们平时睁着眼向外看事物,这是神的外用外耗。如同手电筒电源打开,电光向外照射。我们把两眼闭上,就如同手电筒电源
关闭,神则内聚内存。神的内聚内存就是“返观内照”。眼目的根窍在心,其动为神。眼目一闭,神归于心。心不动则神凝。神凝,息定,气
和。如此心息相依,自然会归根炁穴。而如果在下手时我们真要“聚二目之神光朗照下丹田”,即真正来一番“近观内照”,我可以断然决定
其有两种后果:一是心不得静,识神不能退位,难达凝神的真正效果;二是如此“朗照”、“返观”下去,十个八个会头疼脑胀,弄出毛病是
无疑的事。为什么?因为这不仅没有能够凝神,反而是更集中的耗神。再说,初步练功的人,体内不能虚空,所谓“双目神光朗照下丹田”,
根本不可能由体内“下照”,只能是目光由面前体外照。这样虽然闭着眼,而耗神之情况与睁开眼有过之而无不及。所以说,下手之时,用“
凝神”最为准确,用“朗照”则容易出错。 ?? 下丹田与用穴在本派的概念中是一致的。不过在意思上,炁穴是个大范围,丹田是这个大范围的内核而已。但这都是名相,反过来理解也可
以。一般而言,心息相依的最后归根处就是炁穴,先天一气萌发处就是丹田。丹田气的旺盛形成的鼓荡“根据地”就是炁穴。 ? ? 在下手的最初,把“意守丹田”作为凝神的起步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但一直保持“意守”“朗照”那就错了。那就是把心与肾、神与精
、火与水一直处在对立的两面。所以“凝神入炁穴”无疑是对的,“入”是合二归一 ?? 要做到“凝神”而能“人炁穴”,关键在于心息相依。心总能够相依,就能息息往根上归。开始归根只是归于自然。有此自然,步步就会向
纵深发展,“根”的层次不断递进,先是肺,后人肾。一旦归根到极至,外边的口鼻呼吸会骤然断绝,胎息就会出现。这胎息生发之处便是炁
穴。胎息能动,说明神已入炁穴。 丹经上标出个“丹田”、“炁穴”的位置,只是让练功者有个大体的依据。若在功态下想用什么观测手段寻
找这个准确位置,那就大错。唯有我这里介绍的炁饭穴法最为便当,最为保险。可供学者去验证认定,决非虚言。
凝神入炁穴----孔德
?? 如何理解“昔日遇师传口诀,又教凝神入炁穴”的?现今很多丹功文章提及内丹术的下手功夫时都说,“聚双目神光朗照下丹田”,却与“
凝神入”三字有些不符。而且亦有文章写道“炁穴”并非下丹田。您认为“炁穴”的真正位置在哪里?如何才能真正的“凝神入炁穴”呢? ? ??? 做为下手之法,“只教凝神入炁穴”确为正法真诀。不过它仍显“大概”了一些。具体口诀应当是“调息凝神,凝神调息,心息相依,
归根炁穴”。通常气功术语上所说的“意守丹田”,必须以此作为标准方为得法。否则,不是一知半解,便是以讹传讹,再不就是有意诳人。
在下手之时,我们二目集中,默默下照,观视鼻准,继而微闭双目--做出这种有利凝神的导引工作是非常必要的。但往往有些丹经文章于此下
手阶段提出一些“近观内照”、“聚双目神光下照丹田”的口诀,而不加提示和说明,使学者最易在这里出差错。实际上,所谓“返观内照”
就是“凝神”。我们平时睁着眼向外看事物,这是神的外用外耗。如同手电筒电源打开,电光向外照射。我们把两眼闭上,就如同手电筒电源
关闭,神则内聚内存。神的内聚内存就是“返观内照”。眼目的根窍在心,其动为神。眼目一闭,神归于心。心不动则神凝。神凝,息定,气
和。如此心息相依,自然会归根炁穴。而如果在下手时我们真要“聚二目之神光朗照下丹田”,即真正来一番“近观内照”,我可以断然决定
其有两种后果:一是心不得静,识神不能退位,难达凝神的真正效果;二是如此“朗照”、“返观”下去,十个八个会头疼脑胀,弄出毛病是
无疑的事。为什么?因为这不仅没有能够凝神,反而是更集中的耗神。再说,初步练功的人,体内不能虚空,所谓“双目神光朗照下丹田”,
根本不可能由体内“下照”,只能是目光由面前体外照。这样虽然闭着眼,而耗神之情况与睁开眼有过之而无不及。所以说,下手之时,用“
凝神”最为准确,用“朗照”则容易出错。 ?? 下丹田与用穴在本派的概念中是一致的。不过在意思上,炁穴是个大范围,丹田是这个大范围的内核而已。但这都是名相,反过来理解也可
以。一般而言,心息相依的最后归根处就是炁穴,先天一气萌发处就是丹田。丹田气的旺盛形成的鼓荡“根据地”就是炁穴。 ? ? 在下手的最初,把“意守丹田”作为凝神的起步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但一直保持“意守”“朗照”那就错了。那就是把心与肾、神与精
、火与水一直处在对立的两面。所以“凝神入炁穴”无疑是对的,“入”是合二归一 ?? 要做到“凝神”而能“人炁穴”,关键在于心息相依。心总能够相依,就能息息往根上归。开始归根只是归于自然。有此自然,步步就会向
纵深发展,“根”的层次不断递进,先是肺,后人肾。一旦归根到极至,外边的口鼻呼吸会骤然断绝,胎息就会出现。这胎息生发之处便是炁
穴。胎息能动,说明神已入炁穴。 丹经上标出个“丹田”、“炁穴”的位置,只是让练功者有个大体的依据。若在功态下想用什么观测手段寻
找这个准确位置,那就大错。唯有我这里介绍的炁饭穴法最为便当,最为保险。可供学者去验证认定,决非虚言
&&& 近些年我接触到的有志于丹道的学术界人士,却常常抱怨修习内丹功夫
旷日持久不见效验。【谢按:须知即使要精通一门凡俗之技术和学问,亦需十几、数十年之努力,
如成为画家、物理学家等等,无一不如此。何况此等使自身生命超速进化之终极学问与实行。且丹
道之修炼中,最忌“急躁、抱怨”,否则,不能养生,反而伤生。故道教惟大英雄大豪杰的上智之
士方能完全成功。非彼等“常常抱怨”者所能为、所能悟、所能明!】与其坐谈龙肉不如吃猪肉果
腹。因此觉得去向社会上的气功师习炼几招小术更管用。这些学术界修习丹道的学者,大多自称学
的是北宗的龙门派功夫,特别是看《伍柳仙宗》入门者居多。北派功夫先从入静炼性起修,把最难
的一关放在前头,往往十多年下去还是无法达到心如止水,铅虎不生难降汞龙,如何凝成一块紫金丹呢!当今社会竞争激烈,学术界的学者们
也是“日与心斗”,难得有静心的条件,因之南宗丹法
成了一条较实际的入门途径。【谢按:修南宗丹法亦需静心,能做到“静心”并不等于就是性功。
  “静心”乃是做好任何事情之先决条件,只不过丹道之要求须高而已】
丹法修证的事不成,关键在于理不明。理明方能事成,因之修习南宗丹法特别要弄清南宗和北
宗入手功夫的最大区别是什么。明白南宗修炼的事理,在完成《道学通论·道教篇》的书稿后,近
些年来笔者又在丹功修炼的事理上有些新的心得,今公开出来就教于诸位同道。
其一是,“由无生有,重在有物”。
  《道德经》讲:“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
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这几句话实为丹法要诀,特别是学南宗内丹者更应特别重
  丹法也是个有无相生的过程,入室下手修炼,什么功夫也没有,这是“无”;丹法入手;关键
在于”无中求物”。修道至“有象”、“有物”、“有精”,直至“有信”,才能炼出先天元气,
或称真一之气【谢按:在丹经上,元气与真一之气是有所不同的。此不可不知。】,写作“炁”,
命功才能有成。如果修了几年根本见不到“象”,见不到“物”,等于什么效验也没有。还是个”
无“,这是在事上未入门。事上末入门,由于理上不明白“由无生有,重在有物”的法诀。南宗丹
法,人手功夫就是从《道德经》这几句话上起修,追求这个“有象”、“有物“、“有精”、“有
信”的效验。
  北派丹法从《道德经》“为学日益,为道日损,”这句话上起修,一天天学习丹经理论;增加
见地,一日日排除杂念,“九层炼心”,求一个纯净无染的活泼泼元神。其实南宗丹法修炼元气的
功夫也符合“为学日益,为道日损”的法诀,从“为学”入手,或站桩、或打坐,先产生“酸、
麻、胀、痛”等越来越多的生理反应,一天天修得这些生理反应逐渐消失,直到没有办法再“损”
了,才能萌生真气【谢按:以上实是极对之言!实抵阅续丹经数百卷。不但要“损”去后天之形象
反应,亦要“损”去那些“急躁、常抱怨”等后天之负面情绪,否则只是一团躁气,何来真一之
气?】。接着先是“有象”,再是“有物”,进而是“有精“,真气聚在丹田,由后天转入先天,
按先天的运动规律将人体的内部机制发动起来,就是“有信”了。
  南宗入手修炼,关键是丹家自己确知已经修出了个“什么东西”来。真正有了这个“物’,才
能步入丹道正途。这个“物”对丹家自己来说,是看得见、摸得着,能感觉到其体积和重量【谢
按:刚步入丹道正途之起先,确有此种觉受,但最好是顺之自然纯化、中和至无形无象之地步,方
合丹道之目的,丹经称此为“以有投无”,此亦可再叫“再再损之”,到此方为“真无、真虚
无”,前之“光”非“真无”也。在此“真虚无”之基础上进而又进,才能生出“真一之气”,所
谓“用之不可见,见之不可用”。丹道全程亦不是“以有归无,而从无产有,再以有投无”之反复
运化而已。直至将我之所有分类分段之生死返还成一身之神气起伏,其极至伟功,最后退成一粒玄
珠。丹经所谓“三界归一身,……“寻及其根源,一粒如栗大”。】,确实存在的东西。丹家以铅
汞喻之,这是很形象的。当然南宗功夫并非仅在腔子里摸索。话说到这个份儿上,修丹之士是不难
心领神会的。
其二是“先命后性,重在命功”。
  局外人大多认为男女双修与清净孤修是南宗与北宗丹法的最大区别,因南宗丹法必须用鼎,故
将南宗称为“丹鼎派”。其实南宗丹法“先命后性,重在命功”,北派丹法“先性后命,重在性功”,这才是南北丹法的根本区别。
  或许有人要问:钟吕派丹法既然都主张性命双修,“先命后性”和“先性后命”怎么会有如此
大区别呢?【谢按:作者并没有对此问题进行回答,我在此略作分晰。所谓“先命后性”与“先性
后命”乃是依据实际情况而定,南宗自张紫阳至陈泥丸,皆是到老年和心性纯厚方才修丹,又由于
环境地方之原因;故必先命后性。而北宗之七真皆为青年学道,王重阳亦是中年修丹,而当时又处
在战乱之北方,整个北方之“真空场”充满暴气与杂气,故必先性后命。观南宗五祖白玉蟾所著丹
书,白玉蟾实为先性后命,因白乃青年学道也,需知神足气壮之青壮年其命乃自然而成,如先命后
性,则为头上安头。又上古之人,心性纯朴、志气纯一,性功乃是天然总成、不修自有,则修炼必
从命功开始,完“真命”,则其“真性”自完,性命实不能分,直至后世,文明进化,环境变化,
人心变化,故将性命分开,则有了所谓“性命双修”。也必须性命双修!】因之学术界一些爱好内
丹学的朋友照书而炼,不重视这个区别,将性功和命功交叉掺杂齐头并进,自以为是“性命双修”
【谢按:不从一门深入,三心二意,今天这一下,明天那一下。对丹道或信或疑,此谓志气不
一。】炼来炼去总没个结果,得不到丹法体验,花上半生时间终不过是口头的功夫。如此看来,命
功与性功的先后次序混淆不得。“先命后性”和“先性后命”在修炼实践中会出现不同的体验。甚
至得到截然相反的结果。
  性是神,丹家以元神作药物,性功修炼是一项凝炼常意识(识神),净化潜意识(真意),开
发元意识(元神)的系统工程,【谢按:作者此处将常意识、潜意识、元意识等西方心理学之意识
论概念引入丹道中,是便于学术上的研究与传播,读者勿要以词害意,吕祖有云:“性命关头忘意
识,意识忘后见本真”。】其入手功夫是入静炼心,排除杂念。然而真正入静,停止理性思维又谈
何容易?结果有人天天入静,天天入不了静,性功没有进展,几十年光阴白白耗费掉了【谢按:果
真在几十年里能做到“天天入静”,十年如一日,纯一精诚,决不可能“天天入不了静”,不说几
十年,只要做到一年如一日;亦必有大效验,关键是不能做到“天天去入静”也,三心二意,时常
间断;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样即使“入”一百年静、一千年,亦入不了静。其实,今人修炼之
所以无多少效验,关键是功夫下得不够也!】,坐谈龙肉终于饥饿而死。
  命是气,丹家以元气作药物(炁)。命功是炼精化炁或者说精气合一的功夫。命功的要诀只有
一句:凝神入炁穴,炁穴就是下丹田【谢按:连接下句子意,此处之炁字似可改为气字,此气虽非
口鼻呼吸之气,但亦不等于炁。】,也叫正丹田,以自己的意念反观内视下丹田就是凝神入炁穴
【谢按;此处之炁似可改为气。而此处之“意念反观内视”可改为“真意反照内观”较好,起先虽
离不开识神意念之引发,但凝神入气穴绝非识神意守丹田,否则,只是一团躁气,青中年人执此修
炼,必屡修屡泻泄。凝神入气穴从心息相依入手,则流弊较少。至于凝神入炁穴,则已入先天层
次,更非识神所能拟议。】。
  王沐《内丹养生功法指要》中收入一篇《道教丹功四秘窍的体和用》,称丹田为秘窍,这是别
有深意的。丹田一窍连气功师都公开讨论,何以在丹功中却称为秘窍?这是因为至今人们对这个地
方还缺乏真实的认识,丹田的奥秘还远远没有真正揭示出来。
  人们知道,太阳系最初是由以太阳为中心高速旋转的原始星云逐步演化而成的,道家是一种返
本复初的学说,内丹学是在人体中对道家宇宙生成论的模拟和反演,因之内丹修炼也要返还到宇宙
生成之初的原始星云形象。人生之初以脐带和母体相联,下丹田位置亦在脐内。南宗命功修成时,
【谢按:“修成”二字应改成“有所成”较好。】全身的气【谢按:应为炁】都会以肚脐丹田为中
心形成那种旋转的原始星云,【谢按:此为由后天进入先天的过渡阶段。】这是可以感觉到的【谢
按:读以上之言,那些执于身外虚空、认为此色身一无用处者可省矣!】。
  在内丹学中称作真铅,神在丹功中喻为灵汞,汞性活泼而易飞走,只有铅能伏汞使之凝而为
丹。命功成就,性功可以事半功倍。铅生汞自伏,动性自住,这是南宗功法的诀窍。《悟真篇》
云:“西山白虎正猖狂,东海青龙不可挡。两手捉来令死斗,化成一块紫金霜。”这首诗形象地描
述了这一丹法程序。
其三是“由后天转入先天,借假修真”。
  丹家之药物,为精、气、神,但指先天的精、气、神。张伯端《金丹四百字序》云:“炼精
者,炼元精,非淫佚所感之精。炼气者,炼元气,口鼻呼吸之气。炼神者,炼元神,非心意念虑之
神。”又说:“恍惚之中见真铅,杳冥之内有真汞。”彭好古注云:“人之初生,天一生坎水为
肾,肾水沉重象铅。肾生气,气中一点真一之精,是为真铅。地二生离火为心,心火飞扬象汞。心
生液,液中一点正阳之气,是为真汞。”【谢按:彭好古此注非通论也;气非是肾生也,气乃是来
自虚无,而通过肾此一路径、此一工具出来,被肾调校、变形,由而化成气,此气即上文所言之
“旋转的原始星云”,丹书又称铅,再将此铅炼化、中和。则铅中又生出一点真一之精,是为真
铅。丹书云:“铅中产银,阳产于铅心。”即指此。“心生液”云云,其理同上。但又必须明白,
铅汞实一物,在此“处”叫汞,在彼“处”则又称铅。在此“时”叫汞,则在“彼”时有称铅矣。
“时”乃活时,“处”乃活处。彭注偏执于心肾二气身内阴阳,使人易执于色身及形象。】“真铅
即身中之炁,真汞即心中之神。”南宗丹法由于不从炼神入手,所用乃是后天识神,只得走借假修
真、由后天转入先天的路。
《黄庭外景经》云:“仙人道士非有神,积精累气以成真”。这句诗乃丹功借假修真的关键,
即入手功夫必须在下丹田积累精气。具体法诀是先对意念和呼吸放过不管,仅集中注意力于下丹
田,以回光返照法内视,在丹田安炉置鼎起火炼丹,如鸡抱卵,如龙养珠,行住坐卧,不离这个,
一天十二时辰时刻关照,莫使水寒火灭,久之自然化生出真气【谢按:以上如无一定之静功、性功
作基础,我不知其如何能做到“行住坐卧,不离这个”,多年之老修炼家亦不能做到。不说十二个
时辰,只要能每天做到四个小时“不离这个”而无它念,就已不错了。何况真能如此,而又不知变
通,一团燥火,亦有流弊!上古之人或可做到。又,如不从心息相依入手,则何为“卵”?“珠”
从何来?又如何能“如鸡抱卵,如龙养珠”?何为水?单只一个火?行吗?所谓“莫使水寒火灭”云
云,巳无甚意义矣。须知古仙所言之“如鸡抱卵,如龙养珠,行住坐卧,不离这个”乃是后来之
事,乃是真种到手时之事。其诀虽用于初修,亦只是相似而已,且必从后天之心息相依入手。丹道
无论南北东西中皆以“心息相依、神气合一”始。】。气真则精真,精真则神真,精气神由后天转
入先天,则清静丹法和阴阳丹法两条路皆可走通。
  局外人仅知北派清修丹法需炼神伏汞,岂不知南宗丹法更需要炼神伏汞,否则离器不空,如何
将彼家太乙含真采入炉内【谢按;此乃至言!所谓空瓶子才能乘水,空箱子才能放东西。丹经称此
“虚无离器”为神室、为黄庭等。丹诀:以无制有,器用者空。】。在阴阳丹法中,《道德经》中
所说“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这句话中那种有信的精就是彼家水中金,采取要诀妙在火候。
  内丹学不仅南宗有阴阳双修法门,北派全真道也有阴阳双修法门,赵友钦和陈致虚就传自北派【谢
按:此并不奇怪,因南北宗皆是钟吕一脉。说到底,南北丹道之理法实无二致,不同在“术”、在
下手法诀。所以撄宁夫子说南北二派丹法殊难分别。】。相比之下,北宗性功完成后必须命功成就
才能结丹,南宗命功完成后不着意炼性功也可获得治病健身,益寿延年之效。
其四是“返朴归真,以简驭繁,慢中求快,依诀而炼”。
  唐代以前的古仙,没有读过如此繁杂的丹经,仅以行气、胎息、存思、守一等朴拙的功法起
修,反而成道者多。明清以来丹法愈出愈奇、竟是修道者多,成道者少。可见愈是精巧繁难的丹
法,往往愈是假的。这些秘而又秘的丹诀听起来神妙莫测,炼起来久无效验,何况愈秘愈难传,乃
至失传,连大儒朱熹都望而生畏,发出“金丹岁晚无消息”的浩叹。加之这些年我所接触到的丹道
修炼者所观察到的内景和生理反应也多和明清以来的丹经不符。
  我在多年摸索之后,发现内丹学真正的法诀本来是简单古朴的,【谢按:此在丹经中早以明
说,如有云:“都缘简易妙天机,散在丹书不肯传”,又云“一言半句便通玄”“其中作用,不过
半句”“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等等。】因之主张丹功修炼要返朴归真,以简驭繁。内丹学之
清净和阴阳两派中虽有千般妙用,但离不开一个原理,这就是:意识和肉体相互作用可以在丹田中
产生元气(炁)。这个原理可以称之为心身相互作用原理。
  南宗丹法在丹田积精累气的过程,要慢中求快,不要拔苗助长,急着运周天。许多丹士多年修
炼而无效验的教训,大都坏在没有药就用意念导引空转周天上面,这叫欲速则不达,没有麦子推空
磨。《悟真篇》云:“咽津纳气是人行,有药方能造化生。鼎内若无真种子,犹将水火煮空铛。”
南宗功夫,本来较北宗功夫易见效验,但关键处是要耐心“守城”。何谓“守城”?《金丹大成集
·金丹问答》中答曰:“抱元守一,而凝神聚气也。”因此南宗丹法最忌“水火煮空铛”,待真气
产生后,自然而然可以转通河车之路,行抽铅添汞之功。
  济阳子《金丹妙决》中有十六字真传:“收视返听,凝神入气,调息绵绵,心息相依。”这十
六实是南宗入手的根本法诀,【谢按:不但南宗如此,北宗亦是如此。】一句也错不得,一句也颠
倒不得,【谢按:对初修者而言,关键在“收视返听”一句,真能做到“收视返听”,实际上行者
已能控制自己之五官觉受功能,已初步能作自已之主人,不被外界所诱惑矣。以后之“凝神入气,
调息绵绵,心息相依”只要略略着意而顺其自然,则自可水到渠成。初修者难做到的就是此“收视
返听”四字,此关一过,还有大事,制心之事、止念之事也。】我讲“依诀而炼”,首先就是依这
十六字而炼。“收视返听”是先制两眼,目光内视丹田,耳根凝韵气穴,【谢按:初修者之目光耳
光极难视听到丹田处,此有循序渐进之法诀,先从观鼻端始,接次至口、至舌根、至喉、心胸、上
腹、至丹田,由近及远,将每层调至畅和而随息自然沉入视入听入丹田。直至全身混成一体,我身
已无上下远近之分而无视天听,惟留神气,我心即丹田,丹田即我心;我身即丹田,丹田即我身,
至此方初入气穴,再进而又进,最后内外虚明,无内无外,浩浩无垠;冥冥兮莫测,此为神真全入
气穴。另有一诀,乃是以丹田来感觉丹田,自己不可主动地用识神去分辩存想,此法虽见效慢,但
无流弊,亦非常符合丹理。】念兹在兹,无少间断。“凝神入气“是集中注意力,回光返照,存想
气穴之中,使元和内运,暖热阳生。“调息绵绵”是冲和大定,息息归根,绵绵不绝,天然运行。
“心息相依”中的“心”为元神本性,“息”为元真息,呼吸之间接通上下丹田,神行,神住,呼
吸升降,妙用无穷。
  我在《道学通论·道教篇》,将南宗阴阳双修功夫中凡能公开讲的程序,都已经作了
公开描述。此处再将其修炼的事理略举四端,以就正于同好。内丹学南宗功法是祖国传统
文化中的宝贵遗产,希望能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开发出来,为人类造福。
凝神入气穴
&&&&&&&& 我是成都人,今年35岁了。
&& 20年前我15岁,为了治疗我的老毛病(流鼻血),大哥请他的一位工友用气功给我治病。由此,我认识了一位具有真功夫的修道者——陈厚
明,并跟着他学功。
&& 从始至终,陈老师只教了我一句口诀——“凝神入气穴”,其它的,什么都没教。
&& 他对我说:当人把所有念头都停下时,人并不是死物,还有“一灵独觉”。炼功不能用平时的思维和意识,而要用“万念俱泯,一灵独觉”
的那个 “灵觉”。所谓“凝神入气穴”,就是用“灵觉”觉照着呼气(吸气不管),一息都不要放过。就象明月照山冈,只是照着它,却不干
扰它。这样,就是最好的修道入手之法。
&& 不光是炼功时,在日常生活中也要保持这个“灵觉”(即用“觉照工夫”)。日常生活中要待人接物,不可能无念,只不过修道之人要长保
“灵觉” 不迷糊罢了(“真常须应物,应物须不迷”,“迷则众生觉则佛”)。具体的做法就是:“念起之时,不能迷糊,不能随它去了,要
知道自己起念了;起念后,也并非有意止念、除念,只不过事来不受,一切处无心而已;当念头过去后,依然要回转来,继续用“灵觉”觉照
&& 在我学功期间,大哥曾多次叫我拜陈厚明为师。然而,也许是因为我太小还没有懂事;也许是因为我一直跟着大哥叫陈厚明为“陈哥”而改
不了口;也许是因为我那时根本还不知道什么是修行,而觉得我只是在治病而已;也许是因为我们没有缘分,我最终也没有叫陈哥一句“师父
&& 我就这样蒙蒙憧憧的炼了下去......不久,就自发的出现了“意念随着呼气往下腹沉”的功境;接着,又出现了很多功境。每次我向陈老师
求证,陈老师都说,“炼对了,继续。”直至我出现了以下功境,一切才发生了变化。那是1988年夏天的某一夜......
&& 那夜,我睡觉时,自己知道自己在睡觉(奇怪!)......恍惚中,感觉自己小腹中如有“一物”,一开一合、一张一吸;“我”守伴着 “
它”,依偎着“它”,也不知道有多久......突然,如磁铁相恋,“忽”的一声(其实无声,只是感觉),“我”一下就被小腹中一开一合、
一张一吸的 “那个”“吸”进了自己的肚皮,与“它”合二为一。瞬时,呼吸顿住,外境立绝,昏昏默默,万事不知......
&& 我不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害怕就此过去不再醒来。因为担心,我渐渐苏醒......醒来后,我自觉神充气足......
&& 事后,当我再一次向陈老师求证时,陈老师面露惊讶之色,没有说任何话。当时,我并没有意识到陈老师的反常。自此以后,陈老师还是欢
迎我到他家去玩,也喜欢与我下围棋、“冲壳子”。但是,每当我一谈到炼功,就被陈老师不知不觉的把话题引到一边去了。从此以后,关于
修道炼功,我再也没有得到陈老师的一句话。可笑的是,我当时却什么也没意识到......
&& 今年初,因妻病,陪妻子到青羊宫找袁子丹道长学“武当太极拳”,偶然在青羊宫看见张三丰的《道源浅说》中有“心息相依”、“神气团
结”、“昏昏默默”等语,与当初我遇到的功境暗合。我暗暗惊讶,向袁子丹和青羊宫的当家道长陈昌明请教。他们说我当年所遇的功境是道
家的内丹功夫,而那位陈厚明老师,是获得了丹道内密的真师,并替我错失真师而悲哀。
& 上清胎息法与先天一气
&许多功友练功多年,丹田没有热感,畏寒怕冷,体质虚弱。自感体内变化与丹经中所讲类似,却没有白发转黑,落齿重生,耳聪目明,思维敏
捷,寒暑不侵,阳光紧锁返老还童的效验。为什么?因为缺少补亏工夫,静坐孤修气;转枯,没有修命功。只有把色身修得强健了,遮风挡雨好
炼丹。 &《悟真篇》中说:“其中简易无多语,只是教人炼铅汞”。“除却铅汞两味药,其他都是谁愚迷。”汞即元神,铅乃先天一气。铅有内外之分
,外铅指虚空中的先天一气,内铅指体内的先天元气,当后天呼吸转为胎息,先天元气在肚脐内凝结成团,沉甸甸的像铅,故名得铅。 &张三丰祖师说:“在虚无中,尘色内,将我被天地人物所夺盗去的元气,重新盗回我身。”胡孚深先生说:“其实能自虚无中感招先天一气,便
是摸到造化的鼻孔。为三家四派丹法(自身阴阳之清静丹法,同类阴阳之彼家丹法和龙虎丹法,虚空阴阳之虚无丹法共三家四派)之共同法诀,
江湖术士辈只将这句话说得嘴响,但决无本领达到此境界。大家练功的时候,忽略了一个最关键的重要问题,那就是‘人天本一’,实际上人
人心中都有一个“我”字,这种思维定势阻碍了我们的进一步修练。闭气胎息和术法胎息可以引发胎息、,激活人体先天元气再生系统,打开
奇经八脉,以先天济后天,达到祛病延年,补足体内亏损,返老还童。 &但离招摄体外虚空先天一气,达到“人天本一”的境界,还远得很。上清胎息法,既不用象闭气胎息、那样忍受快憋死了的感觉,启动胎息,
也不用象术法胎息.那样快速鼓动腹部启动胎息。上清胎息法在自然放松的状态下启动胎息、没有丝毫的有意识引动行为。 &在正式讲上清胎息法详细练习方法之前,需要为大家讲放松。有人一听放松两字。会说谁不会呀。实际上真正会放松的人,万里难挑一。许多
人成、天讲真累呀,为什么累?就因为你不会放松才累。 &现代医学认为:全身一血液速度与肌肉的紧张程度成反比。在肌肉紧张时,由于血管受到挤压,会使血流量减少,而造成局部缺血缺氧。当肌
肉紧张度较平时增加10%以上时,其血液流动可完全中断。肌肉的紧张需消耗一定的氧和能量;而分解出来约乳酸和水分:若不及时排出,在肌肉
中堆积起来的部位会出现肌肉酸痛。在肌肉放松时,血液流动量 可提高5-16倍。练习放松技术能促进全身血液循环,为全身各组织器官输送大量的氧气和营养物质。由此,可见放松对促进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 &生理学家雅各布森从理论上论证了紧张是造成许多疾病的潜在原因。过度紧张增加疾病的易感性,慢性紧张可使大脑皮层受到刺激,而造成全
身肌肉及脏腑处于紧张状态,长期紧张而造成病态。 &很多疾病由于过度紧张,松紧失去平衡,而造成疾病。例如:情绪紧张能使大脑皮层受到刺激而造成全身肌肉及脏腑处于紧张状态。表现为心
跳加快,气促、出汗、乏力、血压升高,食欲下降、睡眠不好等。放松以后,因紧张而造成的疾病就可以治愈。 &通过有意识地放松身体各部位,逐步把全身调整得自然、轻松、舒适,解除紧张状态,同时使注意力逐渐集中,排除杂念,安定心神,从而调
和气血,协调脏腑,疏通经络,有助于增强体质,防治疾病。放松可以治疗高血压,心脏病、肠胃病、哮喘、青光眼和神经衰弱等慢性疾病。 &放松是练功的第一要素,贯穿整个练功过程。从始至终,从精神到肉体,都必须处于放松状态。在练功时不要意守穴位,要放松穴位。在放松
中就意守了,也做到似守非守,勿忘勿助了。什么泰山压顶,头紧如箍等不良练功反应都是守的太死而造成的。许多气功爱好者为了追求特异
功能,拼命死守百会穴,天目穴,玉枕穴以及松果体等头部穴位,留下了终生的痛苦,造成出偏的原因就是不懂放松造成的。 &放松包括精神放松和肉体放松。两者互相影响,互相作用。一紧精神和肉体同时紧,一松精神和肉体同时放松。你要记住,让你凝神守肚脐时
。不要拼命想着它。而是放松它。守多长时间,就放松多长时间。在练功中就绝不会出现各种不舒服的感觉。如果你感到肚脐部位难受,不舒
服,没有出现肚脐跳动发热,就是意念守的太死。没有放松精神和肉体造成的。只要有意识地放松肚脐部位,就不会难受了,一会就会出现胎
息、初步启动(肚脐跳动、发热,鼻息似有似无)的境界。
&白玉蟾日:昔日遇师真口诀,只教凝神入气穴。当代内丹学术研究专家胡孚深说南北两宗,最高深的修炼法诀就是“凝神入气穴”。真东西就
这么简单,但非常实用,当天练功当天见效。上清胎息法并不玄奥,就是凝神入气之穴的工夫。气穴在命功阶段是肚脐。上清胎息法的修炼法
诀就是“凝神入神网(肚脐),当你修炼到胎息启动以后,气穴要改成肚脐前虚空径圆一寸,更多地招摄先天一气,补充肉体的亏损,闭气胎息
和术法胎J毫、只能激活人体内的先天元气再生系统,并不能招摄先天一气。尽管有人说他的闭气胎息或术法胎息,可以招摄先天一气,他始终
在腔子里做活计,是无法招摄到先天一气的。上清胎息法比闭气胎息和术法胎息高明在不单可以激活人体的先天元气再生系统,更可以招摄体
外先天一气补充人体亏损的精气神。闭气胎息和术法胎息就象一个穷人家的孩子需要自己努力奋斗才能得到亿万家产,而上清胎息法则象一个
富可敌国人家的孩子,不需要付出什么,坐在家里什么也不用干,就可以继承到亿万家产。 &上清胎息法的练功姿势与闭气胎息法的姿势相同。当你启动胎后,慢慢掌握了胎息的启动要领,就不用拘泥于姿势了,随时随地都可以启动胎
息,修炼上清胎息法。 &上清胎息法胎息启动方法:人之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双眉之间的天目穴为日月合壁之处。闭.目把左右两眼目光凝聚于天目穴,然后注视肚脐
。两耳内听肚脐。意识放松肚脐部位。素质好的功友,.当时即可感到肚脐跳动。肚脐不马上跳动,也不要紧,说明你肚脐部位处于紧张状态,
继续放松肚脐部位,肚脐部位真正放松了,马上就会产生跳动。 &上清胎息法启动胎息是在放松状态下,而闭气胎息和术法胎息在腹部紧张状态下启动胎息。闭气胎息和术法胎息、启动胎息、后,腹部起伏跳
动如暴风骤雨般激烈。上清胎息法启动胎息后,腹部起伏跳动如微风细雨般平和。 &当胎息、初步启动后,肚脐部位不论是否起伏跳动,你只需两眼内视肚脐,两耳内听肚脐,意识放松肚脐即可,腹部会渐渐出现一股暖流,越
未越热,丹困火炽,两肾似汤煎。 &当你启动胎息、十天后,写一份练功报告,把你如何启动胎息和启动胎息、后的各种练功情况写出来,寄给于春明先生,由我亲笔为你回信,
解答疑问,并指导你下一步的修炼。 &在启动胎息的.三至五天内。一些学员会产生眼前发光,出现各种景物以及类似性交的练功快感,不要追求,出现时仍两眼内视肚脐,两耳内
听肚脐,意识放松肚脐,千万不能分心转移注意力。注意力改为关注眼前的光明、景物或性快感。是在走向魔境。佛家讲究“不住空、乐、明
”,一些江湖术士教人追求光明,景物或性快感,是不负责任的,这一点请各位功友必须注意。
先天一气暗能量
&古人讲:“先天一气,自无中虚无中来”。先天一气存在于空间不占有空间,看不见摸不着。对一般人来说先天一气,只是内丹学虚构的一个
名词。对于练功者来说先天一气是一个人能否修练有得的关健,别无二路,缺此不可。我个人认为先天一气就是当今科学界最新科研发现成果
一一暗能量。尽管科学家们认为左右宇宙的能量就是暗能量,但对暗能量的应用研究不如中国内丹学先进。在社会上讲先天一气的文章很多,
但讲暗能量的文章却很少。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宇宙的主宰一一暗能量》。
上清胎息法旨归
&法的法诀印:法是放松肚脐。决是凝神入气穴。印是身印,不象一般门派的印是手印,即练习上清胎息法的姿势。 一开始练功,假如按道法自然的姿势练功是很难入门的。在入门之后,拘泥于一定姿势练功,无法做到行住、坐、卧时时刻刻都在练功。不能
规定用特定姿势来练功,这是矛盾的,又是统一的。
&上清胎息法的练功姿势(身印):身体很自然地仰卧在床上。头枕一个矮一些的枕头。枕头太高,颈椎前曲太厉害,会影响头部的气血运行,呼
吸不畅,躺的时间久了,颈椎肌肉僵硬,颈椎生理弯曲变直,形成颈椎病。两腿曲膝,两膝自然外摆。两脚跟相对紧贴在一起,两前脚掌分开
,星八字型,保持两脚跟紧贴在一起不要分开,两腿下伸,两脚离会阴穴越远越好。两掌心向下,放于肚脐处。两掌心的劳宫穴正对着肚脐眼
。姿势摆好后,即结r成上清胎息法的身印。两手略用力压肚脐处,即可感到肚脐处在微微跳动,保持此状态,按教材第16页一和第17页的上清
胎息法修炼方法,练功即可。 &当你不论在行住坐卧任何时候随时放松肚脐都可以感到肚脐有跳动感的时候,就不用结身印了。 &关于练功时间的安排,佛家要求不论行住坐卧,随时都要进行念佛、.持咒、参话头、观心等修练。著名的武术家也是行、住、·坐、卧不离
拳意,即所谓的拳不离手。而我们道家讲“行、住、坐、卧不离这个”,“这个”是指练功,是指在一天之中,不论行、住、坐、卧任何时候
都要放松肚脐,体会.肚脐的跳动,练.功生活化,一举一动都在练功。奕庆章先生为什么可以返老还童·,不是老师有什么秘传,也不是他有
什么天赋,是他练功刻苦。除了睡着了,一天到晚不论吃饭、走路、坐车、看电视,哪怕上个厕所时,都在勿忘勿助地体会肚脐的跳动。我们
的许多学员曾报学过几十个面授或.函授班,有人甚至达到社会上公开过的功法都会的地步。但会的越多越不易有效果,为什么 呢?因为会的越多的人,心越浮躁,.一个功法练不了儿天,又开始学下一个功法,当然这其中需要排除他学到骗人功法的因素,当今社会上人
心没.落,一些人为了挣钱胡编乱造一些功法到社会上骗饯。学.到这些骗人功法当然是不见效的。.练功要以少为多,象佛家参一句话,一参就
是几十年,当有一天参明白时,就见性成佛了,假如你三年内每天都象佛家参话头一样用功,体会肚脐跳动,你一定可以开玄关、结内丹、身
体转弱为强、百病皆无、返老还童、延寿一甲子(六十年)的。’- 注意:在练功时千万不要加什么观想,上清胎息法就这么简单,只要你每时每刻都在体会肚脐的跳动就行。假如你在练功中加入了观想或其它练
法,违备了道法自然的道理,练功效果反而不好。假如出现气走周天,或身体的某一处有各类气感夕甚至个别人在练功中看到人物、景物及仙
佛点化,千万不要理会,一理会一看这些景物,或与出现的人物和仙佛一对话,你就开始入魔了。守住你的肚脐跳动,不论出现各种变化都不
要去理它,’就可以保你平安无事。你的心定在肚脐跳动上,就不会入魔。各种声音景物出到一定的时候,它自已就停止不出了。 &在指导五千多名学员练功的过程中,发现大部分学员的体质太差,定力也不够,在启动胎息后,.开始守月土脐前方一寸的虚空”效果并不如
继续守肚脐好。所以在启动胎息后,先体会一年的肚脐跳动,’向于春明先生汇报练功情况,由我视你的具体练功情况,来决定你是否可以开
始守“肚脐前方一寸的虚空处”。 &凝神入气穴”要旨探析
------盛克琦
  昔日遇师亲口诀,只要凝神入气穴。
  以精化气气化神,炼作黄芽并白雪。
&&&&&&&& —宋.薛道光《还丹复命篇》
&& 自南派内丹学大师薛道光()提出内丹功法“只要凝神入气穴”以来,“凝神入气穴”即成为了内丹修炼千古不易的要领。修炼
者大多认为“凝神入气穴”与“意守丹田”相类似或是一样的,其实不然,实则两者之间差别甚大。
&& “意守丹田”主要是将意念集中于脐下丹田部位,一意不外驰,静心守候丹田中的动机,久久生出一股暖气,被称为“真气”。其气具有冲
瘀荡滞、却病强身的作用。但是,由于意念是后天思虑识神的作用,属于阴神,故而产生的“气”中夹杂阴气,不能“结丹”,难成“乾体”
,亦无法达到遍身纯阳的地步。
&& “凝神入气穴”属于丹法正宗功夫,正确运用则“纯阴之下一阳来复”,“先天一气自虚无中来”,采而结丹,返归于乾体,为高层次修炼
创造良好的基础。因此,简单地将“凝神入气穴”理解为“意守丹田”是不正确的。
&& 今笔者不揣浅陋,试对“凝神入气穴”的理法要旨进行探讨,望丹道大德予以斧正。
&& 首先,将“凝神入气穴”一句逐字进行分析一下:凝者,凝聚、聚集的意思;神者,性也,先天本体之元神。张紫阳(984-1082)在《玉
清金笥青华秘文金宝内炼丹诀》中说:“夫神者,有元神焉,有欲神焉。元神者,乃先天以来一点灵光也;欲神者,气禀之性也。元神乃先天
之性也”。因此,意念是后天思虑的识神,元神则是先天自然所赋之本体,丹法所用之“神”即是“元神”。功中自“大静真空”中得来的正
念灵光,静为元神本体,动则化出真意。识神属后天之残渣,元神是先天清净之宝,二者截然不同。丹法最贵先天而贱后天,用气(无形)不
用质(有形),所以丹法中的“精气神”都是先天清灵之精微,非后天重浊的残渣,切不可混为一谈。气穴者,指腹部脐下丹田中的内窍,又
叫做“窍中窍”(按:此为北派所解,南派及三丰一派另有所解,此不赘述。可参考拙作《心息相依,大定真空—西派清净丹法口诀探要》所
述)。《性命圭旨》云:“劈开窍中窍中窍,踏破天中天外天”。又说:“气穴者,内窍也”。清.柳华阳(1736-?)《金仙证论.图说》云
:“八脉凑成,共拱一穴,为造化之枢纽,名曰气穴”。又谓:“盖其穴在脐后肾前稍下,前七后三,中间空悬一穴,此正是调药炼精之所,
而学者不可不察矣”(《金仙证论.风火经》)。此气穴,气机发动时则成窍,机息时则渺茫,所以惟气机发动时才能得知气穴的具体部位。柳
华阳告诫说:“黄庭、金鼎、气穴、关元四穴,俱是无形,若执形求之,则谬矣”。又说:“其穴无形无影,气发则成窍,机息则渺茫”(《
金仙证论.图说》)。我人身内先天元始祖气根于气穴之中,神息在气穴中相依,子母在此相会,俟神息相依则真气发动而一阳来复,是为“阳
生药产”,真阳生矣(按:著名学者、丹道专家胡孚琛先生在《丹道法诀十二讲》中谓“丹田气穴”是“得铅定律”的重要部位)。“入”字
的含义,就是进入,从一个方位或部位进入到另一个方位或部位的意思,这正是破译“凝神入气穴”真实含义的关键所在。
&&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得知:“凝神入气穴”的修炼包含两个过程:
&& 首先是“凝神”,为第一层次,聚集先天元性之灵光,斩却后天思虑之杂念,降伏躁动的心猿和意马,静中得到元神的本体,由静生动化出
真意来,为下一个层次的修炼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
&& 其次是“入气穴”,为第二层次,着重于“入”字,将培出的正念(真意)伏藏于气穴之中,使得到的真意灵光在气穴中与元始祖气结合起
来,是为“神气合一”而成就“圣胎”,呼为“内丹”。现将“凝神入气穴”的具体方法简述于下:
  一、凝神
&& 盘膝静坐,头正身直,全身放松,两手互握成练功手势,两目轻闭垂帘,留一线微光注视鼻端,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将渐已安静的意念逐
渐集中于祖窍(两目之间鼻梁骨上端的山根穴,是两目神光会聚交并之所,古称为“外日月交光”)。两目内视寂照祖窍(两眼球须平视向内
寂照,稍如“对眼”之状,古称“双瞳抱睛之术”,又谓“对合同”,一定要自然,切勿僵执拘紧,否则易生弊端。内视眼球切勿向上,时间
稍长就会引发眼痛头昏的偏差。内视寂照,用意也要轻重适度,总的原则是用意越轻越妙,是为自然文火。据报道,意守印堂、山根等穴窍可
使血压升高,宜注意,此或以用意轻重有关),两耳内听祖窍内动机,舌尖上抵对准祖窍,鼻息调匀归并于祖窍。含眼光,凝耳韵,缄舌气,
听心息,是为“和合四象”。这是锁心猿拴意马的桩子,是斩伏识神杂念的有效手段。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有念无念之间,息息自然归根,
气沉丹田,绵绵不绝,上下之间自然相顾牵持也。张三丰(1247—?)《注吕祖〈百字碑〉》中说:“以眼视鼻,以鼻视脐,上下相顾,心息
相依,着意玄关,便可降伏思虑”。
&& 心、神、意三者集中于一处,则两目神光渐渐合一。神光是两目之光与真意合一的结合体。道家内丹学说认为,人一身属阴,惟两目之中一
点真阳独存。两目之阳与真意相结合,则阳性之质已潜于真意之中,谓之“阳神”(按:此处所言“阳神”,非日后能飞升出壳的“阳神”,
惟于此时的心神性质属阳,不再沉沦被阴气所侵扰耳,切不可二者混淆不清。下所言“阴神”也同此,不赘述)。两目神光内照眼前的虚空幽
深玄远大境(宜内照眼前一寸至一尺范围,另尚有推拉“神光”之法,亦是“权法”),初时眼前一片黑暗,持之以恒,待之以诚(丹经谓“
虚寂恒诚”),日久神不外驰(驰于声色,丹经谓“神不外驰气自回”),后天自然返先天,两目中的阳火自然化去目前的阴神,阴气渐除,
阳神渐显,眼前会显出无数星光(小亮点)。《阴符经》中谓:“机在目”。
&& 继续凝神不动,虚寂恒诚,静坐之际眼前可“见”一片光明,幽深玄远,或有可能“看见”各种彩光,或有一点亮光超然跃出,称为“粟(
黍)米”(按:此光被内丹家称为“性光”。性光与静定成正比关系,性光定则心静,性光动则心摇,性光隐则心躁,越静定性光越明亮。得
“光”机理,按现代生理学来讲或许与开发脑内“松果体”有关,松果体内遗存有退化的感光细胞。)白玉蟾(?)谓:“大道不
离方寸地,工夫细密有行持”(《大道歌》)。
&& 渐而功深,大定之中现出一轮中秋圆月如○象,叫作“元性”。张紫阳在《青华秘文》中谓:“盖自太极既分,禀得这一点灵光,乃元性也
”(《气为用说》)。又说:“性之初,如星大,圆陀陀,光烁烁,未足言见性,但气质之性稍息,而元性略见。……三阳纯者,是所谓元性
尽现。三阳生者,则光不在内,不在外,但觉此身如在虚空,亦无身,亦无虚空,亦无日,亦无月,常能如此,则大定也”(《蟾光论》)。
又谓:“阳中有阴,阴中有阳,二气交感,凝结不散,遂生玄珠○如黍米”(《交会论》)。因此说,“粟(黍)米玄珠”是坎中真阳气与离
中真阴气发动而结合现出的灵光。
&& 识神不静,元神不显。玄珠亦难以产生。故降住心猿,伏住意马,识神渐静则元神渐凝,大静真空之时真阴真阳在祖窍中结合得此玄珠,则
“凝神”已得大验。元性现出,不以有意求,不以无意守,有意无意之间,罔象中常得玄珠不离。斯时得全身上下氤氲和暖,如沐春风,酥软
快乐。脐下丹田中亦有一知觉,如蚁爬行,痒痒洽洽,又似有一股祥烟冲上心口绛宫,复回旋于下,妙不可言,是为“气生”景象。张紫阳在
《青华秘文》中谓:“元神见而元气生,元气生而元精产矣”(《精从气说》)。李涵虚()在《道情》诗曰:“钻杳冥,引生祥
烟,冲得我绛宫痒痒,醉得我四体绵绵”。此气机升降起始之处即是“气穴”真实部位,古云“气发则成窍,机息则渺茫”。柳华阳在《金仙
证论.风火经》云:“虽在脐下,犹未得其所以然,要必得其神气相投者。盖其穴在脐后肾前稍下,前七后三,中间空悬一穴,此正是调药炼精
之所,而学者不可不察矣”。
  二、入气穴
&& 张紫阳在《青华秘文》中谓:“金丹之士,才见此物(元性)分明,便是元气产矣,遂因而用之。譬之见贼便捉,毋使再逸。然以之收于鼎
器之中,而一点元气之真,始不可得而出矣”(《蟾光论》)。上则祖窍中金木交并化出神光,下则丹田中气机发动形成气穴,则凝神之大功
告成。于静中将元神动而化为真意(静为元神,动为真意,是二是一,以静为体,以动为用),摄两目神光御此元性,灵光沿人体中线的任脉
下十二重楼,降于脐下丹田气穴之中(此句为“着相”之言,言如是,事非真有“御”,仅用两目神光自然地向下内照丹田而已)。用两目神
光、性光及真意所化成的三昧真火烹炼气穴炉中药物真精,如太阳悬于太空,阳光普照大地,地中阴气因得阳光照射而化为阳气上升。《天仙
道程宝则》中说:“所谓凝者,非块然不动之谓也,乃以神入于气穴之中与之相守而不离也”(《古书隐楼藏书》)。张三丰在《道言浅近说
》中云:“凝神者,收已清之心而入其内也,心未清时,眼勿乱闭,先要自劝自勉,劝得回来,清凉恬淡,始收入气穴,乃曰凝神”。丹诗曰
:“与君说破我家风,太阳移在月明中”。宋.俞琰()《易外别传》中云:“太阴受太阳之光以为明,人之心为太阳,气海犹太阴
,心定则神凝,神凝则气聚,人能凝神入于气中,则气与神合,与太阴受太阳之光无异”。柳华阳在《金仙证论.风火经》解曰:“盖太阳喻神
,月明喻气,移在者,神气相会也”。神光下摄于丹田之中,刹那间丹田中金光一片,虚室生白,恍惚之间入于无我无物的混沌境中,大休息
一场,此即是“移神入气穴”也。静定之中,朗照日久,其间精气、真息、神光三家融合归一,正所谓“纯阴之下,一阳来复”,自有无限生
机,元气萌、真精产、小药成。元气萌动,驾自然之河车,牵上昆仑顶,复降下十二重楼归于气穴之中,氤氲回转,渐化胎息。炼气补精,精
足而“阳生药产”。待小药生成,采摘逆返,风吹火化锻成真金,封固于炉中,炼精化气。火候足验,采完三百六十周天度数,阳光三现,大
药抟成,过关服食,一点落黄庭,内丹结成,是为“金液大还丹”(以上“炼精化气”阶段仅是概括而言,具体功诀可参见《伍柳仙宗》、《
性命圭旨》、《性命法诀明指》及《乐育堂语录》诸书。)。
&& 总之,只有将静定中元神凝聚于祖窍之内,“泰宇定者,发乎天光”(《庄子》),翕聚眼前所显出的元性,灵光下照伏藏于丹田气穴之中
,蜇藏使之生发,才能叫做“凝神入气穴”。正如尹真人《性命圭旨》中所释:“此诀无他,只是将祖窍中凝聚那点阳神下藏于气穴之内”。
赵避尘在《性命法诀明指》也指出:“其口诀无他,将祖窍内炼出先天阳神之气光,已经收入腹中,立觉咕噜之响,即系已到海底之证,再以
目光久视丹田,有股热力,漱漱动荡”
&& 按:王重阳《全真集》有《四得颂》,诗云:“得汞阴消尽,得铅阳自团,得命颠倒至,得性见金丹”。丹道专家胡孚琛先生在《丹道法诀
十二讲》中称《四得颂》是“丹法的总纲,凡丹道之真传无能背离者”。并且提炼出“得汞定律”和“得铅定律”,作为内丹修炼的基本法则
。考之“凝神入气穴”一语,实以函盖“得汞”和“得铅”两个层次。“凝神”为“得汞”,“入气穴”则为“得铅”,因此薛道光在《还丹
复命篇》高度概括所得丹诀为“昔日遇师亲口诀,只要凝神入气穴;以精化气气化神,炼作黄芽并白雪”。又考“自身阴阳”之“清净丹法”
,又有“先性后命”和“先命后性”两途。“先性后命”为先“得汞”而后“得铅”,本篇所论即是此类。“先命后性”为先“得铅”而后“
得汞”,大抵由“胎息”功夫入手,是有为有作之自然的命功,并可配合“服气辟谷”等法促生真气,最后再用“性功”而“得汞”。刘一明
在《悟真直指》中云:“性命必须双修,工夫还要两段。盖金丹之道,为修性修命之道,修命有作,修性无为”。西派丹法以“心息相依,大
定真空”为贯彻始终口诀,身外九还而金木交并是为“乾坤交”,为“得汞”;身内则七返而水火既济是为“坎离交”,为“得铅”,内外同
时并进,则可称为“性命兼修”。《伍柳仙宗》一脉丹法,是“先性后命”的丹法,“最初还虛”一着功夫是入门关键,今人以《伍柳仙宗》
从事丹道实践者,多忽略此着要害,故难得大效验。
&& 以上仅是本人的一点粗浅认识,错谬之处,敬请诸丹道前辈批评赐教为盼!
附:心息相依,大定真空
--西派清净丹法口诀探要
&& 按:西派丹法,被已故丹道前辈知非子张义尚先生誉为“超等天元丹法”(《仙道漫谈》,台湾真善美出版社)。胡孚琛先生在《丹道法诀
十二讲》中已将西派丹法核心枢要和“玄关一窍”(身外虚空一着)机密揭露无余。“西派秘传法诀‘心息相依定动定’七字,凡得汞、得铅
皆须‘心息相依’,皆用‘定’功,得命则为一‘动’,得性复归于‘定’”。并谓“身外虚空”之“玄关窍”为“得汞定律”的重要部位之
一。本人根据西派丹法口诀和多年解悟丹经所得,将西派丹法中的核心口诀“心息相依,大定真空”八个字指针浅识于下,错谬之处,祈求批
&& 陈撄宁先生曾指出“守中抱一,心息相依,这是陈希夷(陈抟,872-989)派的要旨”(《道教与养生》,451页,华文出版社)。张三丰
也讲:“凝神调息,调息凝神,八个字就是下手工夫,须一片做去,分层次不断乃可”(《道言浅近说》)。西派初祖李涵虚()
承陈抟、张三丰文始派(隐仙派)一脉嫡传,因此西派丹法的要旨即是“心息相依,大定真空”八个字,凝神调息于彼家“身外虚空一着”。
李涵虚在《道窍谈》中说:“调息之法自调心始,凝神之法自调息始,此圣贤仙佛之梯航,吾人入德之路也”。汪东亭在《道统大成》中谓:
“性命双修,只是教人心息相依,不可须臾离也”(《道统大成总集·女丹诀》)。徐颂尧(海印子)在《天乐集》中也说:“昔以因缘,得
遇汪师(汪东亭),指示心息相依法门,方知玄宗确有真传”(《天乐集·心息相依》)。又说:“蒙师一再传授,知西派相承要旨,乃在‘
大定真空’,其余返还口诀、火候细微,皆大定真空之绪余也”(《天乐集·西派要旨》)。并且指出“丹法以‘真空’一著为最贵,此吕祖
门下西派相传之枢要也”(《天乐集·真空与顽空》)。更强调“大定真空之妙旨,乃文始、东华二派之肯綮,九还七返之玄要也” (《天乐
集·西派要旨》)。
&& “心息相依,大定真空”之妙诀,不但是吕祖(吕洞宾)、陈抟(希夷)、张三丰、李涵虚、汪东亭及徐颂尧等诸宿一脉相承的丹诀要旨,
更是诸家各派丹法的中枢。《周易参同契》中说:“内以养己,安静虚无”。又说:“委志归虚无,无念以为常”(虚无、无念即是“定”的
表象)。南派张紫阳在《青华秘文》中说:“静中行火候,定里结还丹”。又说:“惟定可以炼丹,不定而阳不生;阳生之后,不定而丹不结
”(《青华秘文·交会论》)。并感叹道:“能静则金丹可坐而致也”(《青华秘文·心为君论》)。石泰在《还源篇》中说:“能知药与火
,定里见丹成”。又说:“岂知丹诀妙,镇日玩真空”。白玉蟾在《鹤林问道篇》中也讲:“心息相依,息调心静”。在《玄关显秘论》中又
说:“采精神以为药,取静定以为火。以静定之火,而炼精神之药,则成金液大还丹”。北派王重阳《注五篇灵文》中说:“先天至阳之炁发
现,别无他术,只是一静之功夫耳”。中派李道纯在《中和集》中也说:“气神和合生灵质,心息相依结圣胎;透得里头消息子,三关九窍一
齐开”(《中和集·述工夫》)。在《咏真乐》中诗曰:“九还七返大丹头,学者须当定里求;些子神机诚会得,两般灵物便相投”。又说:
“药物只于无里取,大丹全在定中烧”。女真樊云翘诗曰:“乾象刚兮坤德柔,功夫先向定中求”。龙门派伍冲虚(?)在《仙佛
合宗语录》中说:“若心能依息,则万法归一”。又说:“心必依息,而后能离尘离境,解脱而见性”。在《天仙正理直论》中又说:“将有
还元,一到真大定而能常定于虚无之妙境,则超脱出神,飞升冲举之道尽之矣”。体真山人汪东亭则谓:“丹法摄归一‘定’字,所谓至简至
易之道也”(《体真山人丹诀语录》)。因此,“心息相依,大定真空”八字口诀切莫等闲视之,确实是贯穿各家丹法始终的核心要诀。
&& 著名学者胡孚琛先生曾断言:“无论阴阳双修或清净孤修,都以‘炼心’一着为贯彻始终的功夫,以‘心息相依’为入手法门”(胡孚琛《
道家与道教文化举要》,《道教文化与现代社会》沈阳出版社,2001年8月第1版,101页)。汪东亭讲:“凡初入门,最要紧第一着,亦不外乎
‘炼己’。务要知‘炼己’,则是‘心息相依’。相依者,心依于息,息亦依心也”(《道统大成·女丹诀》)。心依于息,神意定于“身外
虚空”(玄关窍)之中,则彼我两家成、内外二药分、宾主之道立。“心”为我,是我人身内的真意,时时支配着我人的一言一行,故为我身
之“主”;“息”为彼,是我人身外的呼吸阖辟之机,推动着全身脉络和气血的运行,无论是在有意和无意的支配下呼吸均在不停片刻,不被
我所束服,故为我身之“彼”。心躁动不宁,息急缓不匀,扰乱身心得不到一刻安宁。“心息”在丹经中又喻为“龙虎”。金·马丹阳(1123
-1183)在《重阳真人授丹阳二十四诀》中说:“神者是龙,气者是虎,是性命也”。神无影,气无形,故神不可见,寄之于心;气不可得,
求之于息。神气寓居于心息之内,心息是神气的寓所。因此,“心息”是“神气”,“神气”是“龙虎”,“龙虎”也就是“心息”。丹经中
所谓:“龙性缠绵,虎性狰狞”,不过是比喻“心息”的躁动不宁。李道纯在《中和集》中说:“身心不动,谓之降龙伏虎”(《中和集·卷
三·问答语录》)。所谓“降龙伏虎”就是降伏“心息”,其功诀不外乎“心息相依”,则身心清净而不躁动矣!徐颂尧在《天乐集》中讲:
“降龙即降息,伏虎即伏气,其妙在于身外心息相依。……故心息相依者,降龙伏虎之嚆矢也;大定真空者,降龙伏虎之渐阶也;性天开朗,
龙虎无踪,乃降龙伏虎之究竟也”(《天乐集·降龙与伏虎》)。又有谓“驱龙就虎”者,即是以“心”去与“息”相依。虎(息)性无情,
龙(心)性有意,必用有情有意的“心”主动地去与无情无意的“息”相交接妙合,方为合法。正如翁葆光在《悟真篇注释》中所讲:“修丹
之士,若欲以虎留恋龙之气,必先驱龙就虎,然后二物氤氳,两情交合,施功煅炼,自然凝结真一之精也”。刘一明()在《修真
辩难》中也讲:“大修行人于此,驱龙(心)就虎(息),以虎会龙,收于黄庭土釜(中宫虚无,身外虚空一窍),结而成丹。这个天机,悟
之者近在咫尺,迷之者远隔千里”(《道书十二种》)。又宋·薛道光()《还丹复命篇》中谓:“昔日遇师亲口诀,只要凝神入
气穴;以精化气气化神,炼作黄芽并白雪”。“凝神入气穴”,即是“心息相依”之功(按:尚有指“气穴”为脐下“气海穴”内一窍者,此
实为“北派”入手之“权法”,分作“凝神”和“入气穴”两层功夫,此不赘述。或有以“丹田”内产生的“气团”为“气穴”者。究其实质
,都是“心息相依”功夫的变相耳。)。“凝神”就是“摄心”;“气穴”就是“气息”(或“真息”)。“神(心)”以“气(息)”为“
穴”洞居于其间耳(此“穴”非指中医针灸的穴位),即是以“气”为“穴”而“神”凝之。张三丰在《道言浅近说》中谓:“气穴者,神(
心)入气(息)中,如在深穴之中也,神气相恋(心息相依),则玄关之体已立”(又按:据师所授口诀,所谓“气穴”,乃是在静定之中真
神与真气相依相抱而合一者,亦即是“心息相依,神气合一”的口诀,在上见于“光”是为“天应星”,在下得于“气”是为“地应潮”,如
是则为“玄关之体已立”。)。
&& 心息相依,则使心息互相钳制,“心”被“息”所制,“息”被“心”所伏,身心渐渐趋于安宁,心息亦愈加调和,直至得证“大定真空”
之寂静境界,自然能招摄“先天一气自虚无中来”。李涵虚在《道窍谈》中谓:“心之静者,息亦易调。心愈细,而息愈微也。息调则神归,
于是而再安其神,凝于气穴之中”(《心神直论》)。又说:“息静则神归,凝神之法,固赖调息;神定则息住,调息之法,亦赖乎凝神也。
盖其存神于虚(身外虚空一着),则内息方有。所以息恋神而住,神依息而留。神息两平,若存若亡,不知神之为息,息之为神也(此为“心
息相依,神气合一”矣)。风(息)得火(心)而煽,火得风而灼,相维相系,又不知风之为火,火之为风也(亦为“心息相依,神气合一”
,丹书所谓“风火同功”,非到此境界不足言)。功夫纯熟,真有不可以文字形容者”(《道窍谈·神息再论》)。汪东亭也说:“相依者,
心依于息,息亦依心也。但其中最重一‘和’字。……盖‘和’不离‘中’,‘中’不离‘和’,‘中’‘和’合一,谓之‘黄婆’。黄婆调
和,则自然相爱相恋,相吞相吐,绵绵续续,不忘不助。老子曰:‘专气至柔,能如婴儿乎’。真实‘和’之至也。究到实际,总是神不离气
,气不离神,则是心不离息,息不离心也。夫神者,性也;气者,命也。经曰:‘性之根,根于心;命之蒂,蒂于息’是也。必要知(心息)
两者合一,方有造化。盖两者合一,则是两仪复还一太极,此之谓性命双修也”(《道统大成·女丹诀》)。如此“心息相依”才是“风火同
宫”之正功,粗气伏而内息生、橐籥成、真气氤氳,活子阳生而药物产。徐颂尧则谓:“心依于息则凝,息依于心则顺,渐依渐和,渐细渐微
,乃至屹然不动,心无起灭,息无出入,则降龙伏虎之效验见矣”(《天乐集·降龙与伏虎》)。
&& “心息相依”之时,只可以用息去束心,却不可以强用心去制息,仅宜用“中和”之诀。因为我人身中处“主位”的“心”现今却处于“宾
位”,于前处于“宾位”的“息”今却反居于“主位”,是为“宾主颠倒”,为“逆成丹”的“仙法”。若心仍为主而息为宾,以心调息,则
是“顺为凡”的“世法”(按:上根利器直接由“仙法”入手,若下等根器则必由“世法”而渐臻“仙法”,故尚设有“数息”、“调息”、
“随息”等法门,此不赘述)。《悟真篇》谓:“用将须分左右军,饶他为主我为宾”。翁葆光注曰:“饶他为主我为宾者,主为阳而雄,好
争也;宾为阴而雌,好静也”。李涵虚在《道窍谈》中讲:“凝神之际,务要与息相依,毋以神逐息,毋以神运息。逐息则神散,运息则神摇
。只要息息动荡,任其天然,随其自然,斯其神愈觉凝然。迨至静极而动,是神之得乎气机。是气初破鸿濛,寂然不动,感而遂通。修道之士
,乃如是有为也哉”(《心神直说》)。体真山人汪东亭讲:“丹书说来说去,不出一个心息相依。起初须知微息之出入,在外面虚空中悠扬
宛转如游龙。片刻之后,即可放下(心念),顺其自然。若有杂念来,再心息相依,之后再把心放下,自然心静而得冲和之效。不知放下(心
念),便往往做成以心逐息,则坏矣”(《体真山人丹诀语录》)。张三丰在《道言浅近说》中云:“调后天呼吸,须任他自调,方能调起先
天呼吸,我惟致虚守静而已。照此进功,筑基可翘足而至,不必百日也”。东派祖师陆潜虚在《玄肤论·真息论》中说:“调息者,自然依息
之谓,非逐于息之谓也。调息又自调心始。调心者,摄念归静,行住坐卧,常在腔子。久久纯熟,积习生常,自然澡雪柔埏,与息相和也。和
则相依,依而勿逐。凡息自停,真息自动。橐籥一鼓,炼精化气,熏而上腾,灌注三宫。是谓真橐籥、真炉鼎、真火候也”。
&& “心息相依”的具体功法要领,以上诸真阐述已十分详明,无须予再饶舌了。“心”和“息”本都是我身内所有者。我身内所有者是为“我”,动作言行均由我人自己作主,故居于“主位”;彼家虚空,虽然掌握我身生
命的大权,但因我人破身落入后天,遂与虚空断绝关系,失去联络,不能与之发生干涉(按:“虚空消息”实有两层,一为“人盗天”,二为
“天盗人”。乾体为先天,以“人盗天”为主;破身落入后天,则仅“天盗人”了,盗尽而人死矣。此处“与虚空断绝关系”是指“天盗人”
而不能“人盗天”而言),只得置之不理,故反处于“宾位”。“顺为凡,逆为仙,只在中间颠倒颠”(张三丰《无根树》)。仙家“逆为仙
”之法,将我家的“心息”相依于彼家“身外虚空”之中,“心息”被我人从身内逐出去到身外,则身内炼成虚空为○象,是为我家小虚空。
“身外虚空”是彼家大虚空,亦为○象。空空相融,虚虚相涉,彼我两家大小虚空自然蝉联交欢,媾合在一起如象。“我家”身中的“心息”
即施受之于“彼家”身中,到“彼家”内去掌权做主,相对于“我家”则为“宾位”;“彼家”虚空之“主位”被我的“心息”(心为阴,息
为阳,是一重阴阳,身内之阴阳)所占据,“彼家”身中的“真阳”和“真阴”(亦是一重阴阳,身外之阴阳)被挤出来,但因受“我家”真
空○的翕聚和感召则施投之于“我家”身中如象(《参同契》云:“器用者空,故推消息”。炉鼎之设,妙在乎空),到“我家”中来做主,
相对于“彼家”而言则为“宾”,亦是一层“宾主颠倒”,又为“仙凡交换”或“阴阳交换”。《周易参同契》谓:“阴阳相饮食,交感道自
然”。又谓:“龙呼于虎,虎吸龙精,两相饮食,俱相贪便,遂相衔咽,咀嚼相吞”。龙吞虎髓,虎夺龙涎,各得其益,彼我互换灵质,遂有
生机造化。张三丰在《大道论》中说:“金丹之道,与生身事同,但顺则成人,逆则成仙,顺逆之间,天地悬隔,只要逆用阴阳,自然成就”
。凡父凡母顺去交媾而生人,此是灵父圣母逆来交媾而成丹。灵父是身外彼家大虚空,为坎,中含阳精(真阳);圣母是身内我家小虚空,为
离,中寓阴血(真阴)。灵父圣母交媾如象,则精血混合,真阴真阳交并而成圣胎◎,丹书又谓“取坎填离”。离得坎中阳爻而复乾卦,坎得
离中阴爻复坤。因此,坎离二卦,各得其索。张三丰《无根树》:“顺为凡,逆为仙,只在中间颠倒颠”。李涵虚解曰:“匹配之法,仙凡相
似,只是凡人用顺,仙家用逆耳。悟元(刘一明)谓‘中间颠倒人不知’。吾谓‘这逆字人亦不识’。中间颠倒,先要知‘逆’字妙用”(《
无根树注解》)。
&& 凡夫四大一身皆是阴,真阳隐退于“身外虚空”之中,是否卦。否卦,内卦为坤,为女,为阴,喻阴在内;外卦为乾,为男,为阳,喻阳在
外。“否卦”喻凡人阴在内而阳在外的顺去趋死的势态。《易经·否卦》中说:“大往(阳去)小来(阴来),则是天地不交,而万物不通也
。上下不交,而天下无邦也。内阴而外阳,内柔而外阳,内小人(识神)而外君子(元神)。小人道长,君子道消也”。仙道则是逆转阴阳之
道,将我身内的“阴质”推之向外,身外的“真阳”回转归于内,将否卦颠倒为泰卦。泰卦,内卦为乾,为男,为阳,阳返于内;外卦为坤,
为女,为阴,阴去在外。泰卦喻仙道返阳化阴、逆来资生的状态。《易经·泰卦》中说:“小往(阴去)大来(阳来),吉亨,则是天地交而
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内阳而外阴,内健而外顺,内君子(元神)而外小人(识神)。君子之道长,小人之道消也”。“心息相依,
大定真空”,则否卦立刻变作泰卦,是为“阴阳颠倒”。张三丰赠李圆阳《混元仙曲》曰:“我劝你(夫为男,为阳,外阳而内阴,为离,阳
中含阴,为心),早觅黄婆(身外虚空一窍),娶个娇妻(妻为女,为阴,外阴而内阳,为坎,阴中藏阳,为息)。男下女(男下女上,为泰
卦),颠倒坎离;雄做雌(宾主颠倒,雄为男性主动,雌为女性主静。《参同契》:“乾动而直,气布精流;坤静而翕,为道炉舍”。鼎器之
所由立。动者外施而布精,静者内翕而纳受。主动者今做雌之职而安静以内翕纳受,主静者今做雄之事而令其动以外施布精。是为“宾主颠倒
”、“采阴补阳”的基本原理),调和神气。天台仙子的温柔婿,张果老儿的美丽妻。美丽妻,温柔婿,洞房中不知天地。性情交感,命共齐
眉”(《张三丰全集·水石闲谈》)。
&& “男下女”就是泰卦(乾下坤上,男下女上),但不是所谓“阴阳丹法”(泥水丹法或房中采补)男女体位的颠倒变易,实是比喻阴阳逆转
的变化。闺丹旁门之说大多是见丹经中的譬喻经其讹传而成,来粉饰自己,不可不仔细辨认清楚。李涵虚在《道窍谈·药物直陈》中讲:“以
有求无,以我求彼焉耳。我运一点阴火之精(心息,凡神凡气),种在彼家(身外虚空一窍)之内,遂生铅中之阳。阳气一动,采取归来,又
种在我家胚胎宫里(“定动定”三字火候秘诀,又有“三部止火”口诀秘传),而成真人”。张三丰在《无根树》中讲:“顺为凡,逆为仙,
只在中间颠倒颠”。凡道以“我”为主、为核心,以“彼”为宾;仙道则是以“彼”为主,“我”反而做宾,即所谓“宾主颠倒”(按:先“
彼”而后“己”,也是道家思想的基本理念,《孙子兵法》云:“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张紫阳谓:“饶他为主我为宾”(《悟真篇》)
。李涵虚谓:“饶他为主,我反为宾。欲他上浮,我却下沉。宾主沉浮,皆在鼎中(身外虚空一窍)作用”(《道窍谈·鼎器直说》)。张三
丰则谓:“我投彼家,彼反主而我反宾,宾主浮沉,彼我颠倒,极是求丹妙法。从此修持,得丹入鼎,则阴消阳盛,可解邪祲矣”(《张三丰
全集·前三教上圣灵妙真经》)。海印子徐颂尧的辨析最为清晰明确:“虚空者,他也;心息者,自也。以我心息放在外面虚空中去归养,则
自他不二(彼我合一矣),先天一气不召而来,不求而自至矣。是故金丹之道,纯系虚空中事业,从身外虚空下手,在身外虚空了手,古人所
谓‘虛玄大道’是也”(《天乐集·自他不二》)。究而言之,金丹大道不外乎“大定真空”一着作用,阴阳天地颠倒尽在“大定真空”之中
完成。张三丰谓:“大定之中,只在一刹那间,不出半个时辰,把天地都颠倒过,运火十月之工,体天地自然之法”(《返还证验说》)。
&& “心息相依”功夫,在丹经道书中又比喻为“夫妻双修”、“男女双修”或“阴阳双修”。吕祖在《敲爻歌》中谓:“一夫一妇同天地,一
男一女合乾坤”。在《鼎器歌》中又说:“鼎器本是男女身,大药原是精气神”。张三丰在《无根树》中谓:“东家女,西家郎,配合夫妻入
洞房。黄婆劝饮醍醐酒,每日醺蒸醉一场。这仙方,返魂浆,起死回生是药王”。薛道光()在《还丹复命篇》中也讲:“夫真夫
,妇真妇,坎男离女交感时,虚空无尘天地露”。陆潜虚在《金丹就正篇》中则说:“金丹之道,必资阴阳相合而成。阴阳者,一男一女也,
一坎一离也,一铅一汞也,此大丹之药物也。夫坎之真气谓之铅,离之真精谓之汞。先天之精积于我,先天之气取于彼。何以故?彼,坎也,
外阴而内阳,于象为水、为月,其于人也为女;我,离也,外阳而内阴,于象为火、为日,其于人也为男。故夫男女阴阳之道,顺之而生人,
逆之而成丹,其理一焉者也”。李道纯在《中和集》中也说:“一夫一妇定中交,三男三女无里得”(《抱一歌》)。又诗曰:“一妇一夫能
做活,三男三女打成团;里头世界元来大,外面虚空未是宽”(《述功夫》)。徐颂尧在《天乐集》中的解释最为究竟,谓:“心与息相随,
鸾凤和谐,天然夫妇,而男不宽衣,女不解带,敬如神明,爱如赤子”。又说:“心息,乃天生配偶,非由造作。玄宗以心和息,神气冥融,
金木交并,即是偶谐三昧”。“古仙皆从此偶谐三昧中超脱,洵不诬也。世俗男女配偶,顺行生人;此心息相依,阴阳妙合,乃逆而成圣也”
(《天乐集·偶谐三昧》)。
&& “心息相依”的具体功诀是从“身外虚空”中心息相依入手。真意内守“身外虚空”的虚境,目光内照“身外虚空”中呼吸来往的阖辟之机
,耳韵内听“身外虚空”中呼吸的细微声音。意守、目照、耳听,三位一体,俱属于心;“身外虚空”中往来阖辟的呼吸,谓之息。心念与呼
吸相依交抱,绵绵不绝,如夫妇之交欢,缠扭不断,故谓“心息相依”,古称“日月交并法”。吕祖《太乙金华宗旨》中讲:“心用在息上,
又要善会,亦不用之用,只要微微‘照听’可耳!何谓照?即目光自照,目惟内视而不外视。不外视而惺然者,即内视也,非实有内视。何谓
听?即耳光自听,耳惟内听而不外听。听者,听其无声;视者,视其无形。目不外视,耳不外听,则闭而欲内驰。惟内视、内听,则既不外肆
,又不内驰,而中不昏沉矣。此即日月交精交光者也”(《太乙金华宗旨·回光调息章》)。意守、内照多易执相着形,即不合法度矣(意守
、内照是初学的通途,宜用意念轻微适度。最初用意稍强,熟练后用意越轻越妙,直至忘掉意念,则“真意”始生,诀曰“自然之妙,先存后
忘”),最妙在于“听息”一诀。吕祖谓:“存心于听息,息之出入,不可使耳闻,听惟听其无声。一有声,即粗浮而不入细。当耐心,轻轻
微微,愈放愈微,愈微愈静,久之忽然微者遽断”(《太乙金华宗旨·回光调息章》)。先以两耳内听气息的起落变化的声音来约束心神,渐
渐到听无所听,进而以心听,直至于“心息相忘”,混混沌沌,恍惚杳冥,渐入“大定真空”的真境界、真景象,则是为“创鼎于外”,庄子
谓之“心斋”。《庄子·人间世》中讲:“一若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
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恍惚而至于杳冥,忽然天机顿发,内外感通,有“一阳来复”的景象,“先天一气自虚无中来”,
是为“阳生药产”,又名“活子阳生”。身外九还而金木交并是为“乾坤交”,身内则七返而水火既济是为“坎离交”,两重天地、四个阴阳
作用(吕祖《指玄篇》:“两重天地谁能配,四个阴阳我会排”。李道纯《中和集》:“踏破两重消息子,超凡入圣则如闲”),内外一体,
彼我一如,戊己成圭,五行四象聚会中宫,丹不结而自结,漏不补而自补。补身接命,结丹还丹,俱在“大定真空”之中完成。
&& “大定真空”在《老子》中谓:“致虚极,守静笃”,有如一扇门,只看您是否能走得进去,否则终是一位“门外汉”,尚未摸着门楣,不
足言之为“炼丹”。因此说“致虚极,守静笃”。
&& “大定真空”是内丹实践中的一道“铁门坎”,诸君可曾逾越否?这不仅是西派丹法的独家专利,也是诸家各派丹法的共同总纲领,各种法
诀作用及效验均在“大定真空”中发生,若未到个中真实程度,尚无得闻高层法诀的资格,故而各家丹法无不对此极度重视。
&& 清净丹法不但适合于童真之体及青壮年人的修炼,更是中老年人补身接命的神奇妙法和独特神方,张三丰在《无根树》中谓为“神仙栽接法
”。体真山人汪东亭讲:“我辈年老,循环生育之机迟,故不得不到虚空中招摄些阳气来用”。又讲:“破体之人,一身上下都是阴,故需招
摄虚空中真阳以续命。心息相依到大定时,天地之虚空即我之虚空,空中真阳自然续续而来,如何不长生”(《体真山人丹诀语录》)。徐颂
尧则谓:“纯阳真炁到时,浑身俱感酥软麻木、跳动,能周身酥麻一次,即真炁薰蒸一次,即行一次小周天。如是渐采渐集,气足止火,复成
童体”(《天乐集·小大周天》)。陈撄宁先生在《黄庭经讲义》在也说:“借身内之元气,以招摄虚空之精神,则自有生以来,历年损失之
精神,皆可还归于我身,何患老乎!”张三丰则讲:“自古神仙栽接法,人老原来有药医”。清净丹法的关键处是在于“身外虚空”中寻求,
不是在人身上讨便宜,所以被刘一明称作“虚空中事业”(《无根树注解》)。
&& 童真的练法和漏体丹法是大同而小异,不同之处主要在于“火候”的作用不一样。童真丹法是虚无大道,纯用无为火候,清静自然到底,直
至功成圆满。《参同契》中所谓:“上德无为,不以察求”。吕祖在《黄鹤赋》中谓:“粤矣最上一乘,乃无作而亦无为。上德以道全其形,
乃纯乾之未破”。乾元已漏的破体丹法则必用返还之功,清净无为之中运有为有作之自然火候,时时注意火候的变化情况,侦察动静时机,将
失去的真阳追摄回来返还成童体,还童之后再向上一着与童真丹法无异。其中返还火候的变化及作用繁冗,故《参同契》中谓:“下德为之,
其用不休”,可见层次步骤相当繁琐复杂。吕祖在《黄鹤赋》中谓:“下德以术延其年,乃撅坎之已成,是以用阴阳之道,即依世法而修出世
&& 西派丹法归根到底不外“心息相依,大定真空”八个字概括之,是至简至易的方法(按:“心息相依,大定真空”八个字,实是丹法骨髓,
诸家丹法亦不外此。石泰《还源篇》谓:“以简易之语,不达半句;其证验之效,只在片时”)徐颂尧在《天乐集》中说:“予昔以因缘,得
遇汪师(汪东亭),指示此‘心息相依’法门,方知玄宗确有真传。今此玄谈,直揭相传口诀,公开四千年来不传之秘,盖不忍斯道之湮没无
闻,愿与好道之士,同修同证,得身心安乐之益、延年益寿之效焉”(《天乐集·心息相依》)。故叹好道诸君,切勿以其诀法太简易而轻视
发表评论:
TA的最新馆藏[转]&[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田宫拼装汽车模型教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