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硝酸的稀释亚铁稀释后可以治植物斑点病吗?

我的小金鱼好像得了白点病,怎么办?_百度知道
我的小金鱼好像得了白点病,怎么办?
小金鱼身上有白蒙蒙的东西,像斑,像点,反正是得病了。网上看了些相关资料,感觉像白点病。也看到有网友建议用黄粉,请问黄粉是粉末状吗,那是把鱼捞出来用吧?
还有说把水温升高,现在我家客厅温度不超过5度,很冷,给它换30度的水会不会死掉?
谢谢你的...
我有更好的答案
  金鱼白点病的治疗方法  此病要综合治疗,只用药收效不大,加强饲养管理很重要。首先停食4~5天,减少污染,保持水温恒定,升温比原水温高2~3℃为佳。在没有水草的情况下可适当投药,水草对各种药物敏感很快枯死。热带鱼常用验方如下:  参考验方1:早期可投入0.5%~1%食盐,可取得一定效果。  参考验方2:初期、中期可用1~5ppm的呋喃西林粉剂洒全箱。用火柴棍蘸甲基蓝结晶粉,涮入病鱼箱内变色即可,都有较好效果。  参考验方3:早期、中期,将红汞放入水中,变成淡红色即可,有很好的消灭病原的作用,但不能反复使用,因汞有毒,鱼不易排出体外。  参考验方4:中期、晚期,特效药为硝酸亚汞,但鱼对此药很敏感,易造成死亡,故一般情况下不采用。90×45×60(厘米)箱放绿豆粒大小一块即可,此药也不能反复使用。北京动物园治疗此病治愈率较高,一般损失不大。  金鱼白点病的防治办法  因小瓜虫不耐高温,一般25℃以上就会停止发育,当水温升至28~30℃时,就会自然死亡。因此对患白点病的热带鱼来说,治疗并不太麻烦。只须将水温维持在28~30℃左右,一星期以后,鱼体表的胞囊就会全部脱落。如果此时在辅以药物治疗,效果会更好。用药物治疗时,可在鱼缸中用0.1ppm的硝酸亚汞作药浴处理。对病重的鱼,可用2ppm的硝酸亚汞或0.5ppm孔雀石绿溶液侵洗病鱼2-3小时。当病鱼症状消失后,要及时更换新水,以免时间太长引致鱼的汞中毒。预防此病只须注意保持25℃以上的水温,引进新鱼时先将新鱼用高锰酸钾溶液或盐水浸泡消毒后才放入鱼缸,一般就能杜绝白点病的发生。多采用小瓜虫不耐高温的弱点,提高水温到32℃,再配备药物治疗,通常治愈率可达90%以上。若治疗及时,治愈率可达100%。用1%盐水或庆大霉素浸泡15分钟左右,一天一次,浸泡数天。或用百万分之二(2ppm)的甲基蓝溶液,每天浸泡6小时;或用28~30℃的百万分之二(2ppm)的盐酸奎宁药液浸泡3~5天,均可取得良好效果。  (1)换水时应注意温差过大,致使鱼体“感冒”,让病虫乘虚侵害鱼体。  (2)充分利用小瓜虫在24小时后找不到寄主即可自行死亡这一弱点,饲养金鱼的水,应经过曝晒或静置2—3天后再使用。这是预防小瓜虫病最好的方法之一。  (3)按每立方米水体用0.05—0.1克硝酸亚汞比例进行全池(缸)泼洒或者当水温在15℃以下,可在50千克水中放入0.01克硝酸亚汞,将病鱼浴洗0.5一l小时左右,然后用等温新水过洗,再放回消毒过的新水池(缸)中,稍加绿水后静养。但是要注意的是硝酸亚汞毒性大,应慎用。尤其小鱼对药液的抵抗力比大金鱼弱,故药液浓度要适当降低,浸洗时间要适当缩短。  (4)在10千克水中放人红汞(即医用红药水)0.5—1毫升,浴洗病鱼5—15分钟。如果是成色,则可直接用红汞搽擦局部或周身。后用新水过洗,再放入干净新水中饲养,也可按l立方米水体(即l000千克)泼洒3—5(克)毫升红汞使池(缸)水浓度为3—5毫克/升。隔2—3天后视病情状况,可改用上述浴洗法治疗一次,然后换入干净新水(嫩绿水)饲养,同时延长日照时间,适当提高水温、停食、增氧,可获得满意疗效。  (5)根据小瓜虫不耐高温的特点,放在太阳下晒,将水温提高至30℃时,在鱼的周身搽擦一次红汞,再经新水过洗后捞人干净等温嫩绿水中饲养、停食、晒阳1周后更换新水即见痊愈。  (6)在水温20—26℃范围内,每立方米水体(1000千克)用0.3克或0.4克孔雀石绿溶液浴洗病鱼2小时,可以杀死小瓜虫,对金鱼也比较安全。  无论使用什么药物首先要提高水温到30度。可利用小瓜虫不耐高温的方法,促使产生在鱼体表面的孢子快速成熟,加速其生长速度,使他们从鱼体表面脱落。治疗药物:1。也可用5%盐水浸泡数天;2。或用百万分之二(2ppm)的甲基蓝溶液,每天浸泡6小时;3。用百万分之零点零五(0.05ppm)的孔雀石绿和百万分之二十五(25ppm)的甲醛溶液混合处理,疗效较好;4。或用百万分之二(2ppm)的硝酸亚汞药液浸泡30分钟;5。或用百万分之五十至七十(50~70ppm)浓度的红汞溶液浸泡5~15分钟,每天2次  治疗待白点消失后,仍要用药一段时间使未附着鱼体的小瓜虫死亡。  防治与治疗的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1:硝酸亚汞、孔雀石绿,是剧毒产品,会对人体产生巨大伤害,极易至癌。故不推荐使用,在其他病害的治疗上也应避免使用  注意事项2:孔雀石绿在化学上称为碱性绿,分子式为:C23H26N2,分子量为:346.4,在工业上可用作绿色染料。但鱼病治疗方面也应用很多(尤其渔场),可用于多种鱼体外寄生虫和病原体(包括:霉菌、细菌、皮肤与鳃部的吸虫感染等等),临床治疗已被证实有效的病症包括:白点病、水霉病、丝霉病、皮肤黏液病等等。  注意事项3:红汞是一种外用药,浸泡也是一种外用的方法,主要是掌握浓度和时间。在初期只是身体很少的部分,可以擦拭,但如果后期,全体皆是,那么稀释之后擦与浸泡是一样的。擦拭只是局部,大可不必稀释,因为擦拭是将鱼先捞出,这样的鱼脱水时间不应该很长,稀释擦之后马上放入水中,药效大失,疗效不大。所以,局部是可以擦拭的,但不应该稀释,如果是全身,那么应该浸泡。因为全身擦拭,鱼鳃是很难擦到的,操作也很难,操作不慎还会对鱼鳃造成外伤。
采纳率:90%
来自团队:
治疗白点病最好的药就是硝酸亚汞,但是这个药对小鱼苗危害太大,毒性太强,建议药量减半,药浴24小时白点脱落,然后全缸换水因为小瓜虫的卵还在水里面,再每天1次用硝酸亚汞药浴5分钟,持续4天左右就可以,防止复发,所以药浴时间一定要打氧。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个人建议每天用淡盐水泡5分钟,之前养了一条斗鱼,这么就好了。
那是水霉或白斑病,用些治疗皮肤病的鱼药就行了,如:硝酸亚汞、甲基蓝、万能鱼药也可以。不能骤然提高水温,鱼只能接受+ -3°C的水温变化,如果是白点(清晰可见的白色颗粒)要慢慢提高水温至28°C以上,白点病的病原体在28°C以上会慢慢死亡,加入0.5%--1%大盐就可以治愈了
其他1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白点病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1688.com,阿里巴巴打造的全球最大的采购批发平台
1688/淘宝会员(仅限会员名)请在此登录
cbulogin.center.et2Server is OK简介 /番茄
带露珠的番茄番茄起源中心是南美洲的安第斯山地带。在秘鲁、厄瓜多尔、玻利维亚等地,至今仍有大面积野生种的分布。番茄属分为有色番茄亚种和绿色番茄亚种。前者果实成熟时有多种颜色,后者果实成熟时为绿色。番茄属由普通栽培种番茄及与栽培种番茄有密切关系的几个种组成,大体上又分为普通番茄和秘鲁番茄两个复合体种群。普通番茄群中包括:普通番茄、细叶番茄、奇士曼尼番茄、小花番茄和奇美留斯凯番茄、多毛番茄;秘鲁番茄群中包括智利番茄和秘鲁番茄。现在栽培番茄的祖先是樱桃番茄。墨西哥较早驯化栽培,1523年,番茄由墨西哥传到西班牙、葡萄牙,1550年前后传到意大利,1575年相继传到英国和中欧各国,当时作为观赏植物。18世纪中叶始作食用栽培。1768年米勒首次作出植物学描述,进行分类和定名。17世纪传入菲律宾,后传到其他亚洲国家。中国栽栽培的番茄从欧洲或东南亚传入。清代汪灏在《广群芳谱》的果谱附录中有“番柿”:“一名六月柿,茎似蒿。高四五尺,叶似艾,花似榴,一枝结五实或三四实。.......草本也,来自西番,故名”。由于番茄果实有特殊味道,当时仅作观赏栽培。到20世纪初,城市郊区始有栽培食用。中国栽培番茄是从50年代初迅速发展,成为主要果菜之一。 高1~2米,茎易倒伏,结果时需人工支架,全体生粘质腺毛,有强烈气味,叶羽状复叶或羽状深裂,小叶极不规则,大小不等,花淡黄色,3~7朵生于花序上,花萼和花冠辐状,5~7数,雄蕊靠合成圆锥状,浆果多汁液,橘黄色或鲜红色,形状因品种而异。经长期人工杂交培育,品种不下数十个,可分为若干变种。
常见的有番茄(原变种),下又分长果型:果长椭圆形,果皮厚而致密,果肉少,中轴占果肉的大部分;棱果型:果扁圆,中等大,稍有棱角,蒂部多皱襞;苹果形:栽培中最重要的品种均属此类,果扁球形,花痕部有轮状黑斑纹或瘤状突起。樱桃番茄一个花序可生果10个,果甚小,球形,叶小而疏生。梨形番茄叶大皱襞少,一个花序也可生果10个,果小,长卵形。大叶番茄叶形大,每个复叶上小叶通常仅2对,果形似普通番茄。矮生番茄茎粗矮,不需支架亦能直立生长,叶小而叶肉厚、有显著皱襞。番茄的果实柔软多汁,甘酸适度,可作水果生食,也可炒食、煮汤,并可制成番茄酱。含多种维生素,其中维生素C尤为丰富,营养价值很高。1922年,美国格里克教授采用无土栽培的方法,成功种植出一株番茄,高达7.5m,单株结果14kg,这一实验引起了科学界的轰动。&
形态特征/番茄
番茄果肉番茄是一年生草本植物,株高0.6-2米,全体生粘质腺毛,有强烈气味。茎易倒伏。叶羽状复叶或羽状深裂,长10-40厘米,小叶极不规则,大小不等,常5-9枚,卵形或矩圆形,长5-7厘米,边缘有不规则锯齿或裂片。花序总梗长2-5厘米,常3-7朵花;花梗长1-1.5厘米;花萼辐状,裂片披针形,果时宿存;花冠辐状,直径约2厘米,黄色。浆果扁球状或近球状,肉质而多汁液,桔黄色或鲜红色,光滑;种子黄色。花果期夏秋季。 根系发达,主要分布在30cm的耕层内,最深可达1.5m;根群横向分布直很能可达1.3-1.7米。根系再生能力强。茎半蔓性或半直立性,基部木质化。分枝性强,为合轴分枝。叶互生,不规则羽状复叶。有小叶5-9片。小叶卵形或椭圆形。叶缘齿形,浅绿或深绿。茎、叶上密被短腺毛,分泌汁液,散发特殊气味。总状花序或复总状花序。顶芽为花芽,第一花序位于第6-9节间,其后花序都着生各节侧枝附近,每隔1-3叶生一花序。完全花,花冠黄色,基部相连,先端5裂,花药连成筒状,雌蕊位于花的中央,子房上位。自花授粉,天然异交率在4%以下。
按生长和开花结果习性可分为:有限生长类型;主茎生长6-8片真叶后形成第一花序,此后每隔1-2片叶着生一花序,主茎着生2-4个花序后,顶芽分化为花芽,茎不再延伸,出现封顶现象。此类型植株较矮小,开花结果集中,表现早熟。无限生长类型:主茎生长7-9片真叶后着生第一花序,以后每隔3片叶着生一花序。主茎不断延伸生长,由叶腋抽生的侧枝也能同样着生花序,此类型植株高大,生育期长,偏晚熟丰产。果实为多汗浆果。有圆球、扁圆、椭圆及洋梨形等。成熟果实呈红、粉红或黄色。由果皮、腔隔、胎座及种子组成。受精后胎座增生的胶状物充满果室。小果型品种2-4室,大果型品种4-6室或更多。种子扁平、肾形,表面生银灰色茸毛,有胚乳,千粒重3g左右。使用年限3-4年。
生长特性/番茄
樱桃番茄番茄喜温暖,不耐炎热。其生育周期可分为:发芽期:从种子萌动到子叶展开,第一片真叶显露。发芽的最低温度11℃,适温20-30℃,最高35℃。幼苗期:从真叶显露到第一花序现蕾。此期茎叶生长与花序分化同时进行。适宜昼温20-25℃,夜温13-17℃。在光照充足、通风良好、营养完全等条件下,可培育出适龄壮苗。开花结果期——从第一花序现蕾到果实采收完毕。又可分为:始花结果期——从第一花序现蕾到座果,是由以营养生长为主向生殖生长为主的过渡阶段,须适当控制茎叶生长,促进第一花序座果。开花结果盛期——从第一花序座果到果实采收完毕。茎叶生长与开花座果同时进行,开始转向以开花座果为主,是产量形成的主要时期。光合作用最适温度为22-26℃,30℃时光合强度明显降低,35℃生长停滞,引起落花落果。开花结果期内要通过合理的栽培管理,协调生长和结果的矛盾,以延长结果期。幼苗2-3片真叶时顶芽生长点肥厚隆起,停止分化叶子,随之分化出第一花序的第一花芽,并相继分化其他的花芽。在第一花序原始体基部的新生长点&分化1-3片叶子后,进行第二花序的分化。如此循序分化出以后的叶子和花序&。若茎端在花芽分化时不再分化叶子,即呈有限生长类型。花芽分化适宜昼温24℃左右,夜温17℃左右。低夜温和强光照,第一花序节位较低,花器官的分化和发芽良好。高夜温和弱光照,第一花序节位升高,花器官分化和发育不良,花数减少。8℃以下低温易形成多心皮子房,成为畸形花&、果。
番茄花芽分化和开花结实除受环境条件影响外,与植株体内营养状况有密切关系。植株光合作用旺盛,碳水化合物积累占优势,C/N比率升高,营养生长适当,则开花结实良好。&
番茄为茄科草本植物,包括有限生长型、半有限生长型和无限生长型。条件适宜时可多年生长。植株高0.7番茄制作(18张)~2m。全株被粘质腺毛。茎为半直立性或半蔓性,易倒伏,高0.7~1.0m或1.0~1.3m不等。茎的分枝能力强,茎节上易生不定根,茎易倒伏,触地则生根,所以番茄扦插繁殖较易成活。奇数羽状复叶或羽状深裂,互生;叶长5~40cm;小叶极不规则,大小不等,常5~9枚,卵形或长圆形,长5~7cm,前端渐尖,边缘有不规则锯齿或裂片,局部歪斜,有小柄。花为两性花,黄色,自花授粉,复总状花序。花3-9朵,成侧生的案伞花序;花萼5~7裂,裂片披针形至线形,果时宿存;花冠黄色,辐射状,5~7裂,直径约2cm;雄蕊5~7根,着生于筒部,花丝短,花药半聚合状,或呈一锥体绕于雌蕊;子房2室至多室,柱头头状。果实为浆果,浆果扁球状或近球状,肉质而多汁,橘黄色或鲜红色,光滑。种子扁平、肾形,灰黄色,千粒重3.0~3.3g,寿命3~4年。花、果期夏、秋季。根系发达,再生能力强,但大多根群分布在30~50cm的土层中。生育周期西红柿发芽期:从播种到第一片真叶出现(破心)。在正常温度条件下这一时期为7~9天;幼苗期:是指从第一片真叶出现至第一花序现蕾。此期适宜昼温为25~28℃,夜温为13~17℃。此期地温对幼苗生育有较大的影响,适宜的地温应保持在22~23℃;始花座果期是指从第一花序现蕾至座果。这个阶段是番茄从以营养生长为主过渡到生殖生长与营养生长同等发展的转折时期,直接关系到产品器官的形成及产量;
结果期:从第一花序着果到采收结束(拉秧)。这一时期果、秧同时生长,解决好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矛盾,是这一时期的关键要务。
环境要求(1)温度:番茄是喜温性蔬菜,在正常条件下,同化作用最适温度为20~25℃,根系生长最适土温为20~22℃。提高土温不仅能促进根系发育,同时土壤中硝态氮含量显著增加,生长发育加速,产量增高。(2)光照:番茄是喜光作物,光饱和点为70000lx,番茄适宜光照强度为3lx。番茄是短日照植物,在由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过程中基本要求短日照,但要求并不严格,有些品种在短日照下可提前现蕾开花,多数品种则在11~13h的日照下开花较早,植株生长健壮。(3)水分:番茄既需要较多的水分,但又不必经常大量的灌溉,一般以土壤湿度60~80%、空气湿度45~50%为宜。空气湿度大,不仅阻碍正常授粉,而且在高温高湿条件下病害严重。(4)土壤及营养:番茄对土壤条件要求不太严格,但为获得丰产,促进根系良好发育,应选用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富含有机质的肥沃壤土。土壤酸碱度以pH6~7为宜,过酸或过碱的土壤应进行改良。番茄在生育过程中,需从土壤中吸收大量的营养物质,据艾捷里斯坦报道,每生产5000kg果实,需要从土壤中吸收氧化钾33kg,氮10kg,磷酸5kg。
地域分布/番茄
由于番茄生长需要充足的,独特的气候要求使得美国加州、地区以及我国新疆、内蒙等地区成为全球番茄生产的主要区域。地中海主产区主要为欧洲提供消费,主要市场为欧盟内部;美国加州主产区以美国和墨西哥等北美区域为主要市场,以上两个区域以满足当地区域市场为主,对全球国际贸易影响相对较小。中国番茄制品主要用于出口,主要市场涵盖亚洲以及等。&生产情况 &&番茄地中海地区番茄生产&&&
地中海附近国家是欧洲最主要的番茄生产区域,主要有土耳其、希腊、西班牙、意大利、葡萄牙等,主要为欧盟消费市场提供小包装产品。根据世界加工番茄理事会(WPTC)预计,2013年地中海产区加工番茄产量为1002&万吨,比2012&年略增2.6%。&&& 美国番茄生产情况&&&
加利福尼亚州是美国番茄的主产区,约占美国96%的加工番茄量,也是世界范围内重要的番茄种植区。根据美国农业部日的最新报告预测,2013年美国加工番茄产量有望达到1238万吨,比2012年约有4.47%的增长。&&&
美国不仅是全球加工番茄的主产区,也是重要的消费区。从1990年开始,美国成为加工番茄产品的净出口国,2008以来大约有8%的加工番茄产品用于出口,与此同时约6%的消费量由进口来提供。总体来看,北美产区加工番茄产品主要集中在美国和墨西哥,两国之间有一定比例的贸易量,主要用来满足当地区域市场,对全球贸易整体影响较小。&& 中国番茄生产情况&&& 番茄
中国已经成为番茄酱第一出口大国。2011年中国番茄酱出口102.7万吨,占全球10大国家出口总量的37.9%,主要为欧洲企业提供大桶原料酱,近几年出口亚洲市场增长较快。主产区新疆2012年加工番茄种植面积同比减少约一半,缩减到85万亩左右,番茄酱产量为43.52万吨,同比下降51.4%。从2012年几大番茄酱生产龙头企业均采取限产保价措施,预计2013年全国番茄种植面积维持去年水平,如果天气正常,根据WPTC的预测,我国2013年加工番茄产量为450万吨左右。&
作为国内番茄酱生产的主体,新疆兵团下属有超过50&家番茄制品企业,且规模大小不一,水平参差不齐。为了规范行业发展,2013&年4月3&日,兵团番茄协会在乌鲁木齐成立。新疆兵团表示,通过协会来引导会员企业加强沟通,协商番茄种植面积、出台番茄收购指导价格和番茄制品出售指导价格,从而避免行情好时打价格战哄抢原料,行情差时打价格战出售番茄制品,促进番茄行业有序发展。&&&
目前番茄酱价格仍处于缓慢回升过程,主要企业库存依然较高,限产保价措施在协会的统一协调下有望将继续实行。预计2013&年国内番茄种植面积在80-90万亩,正常水平亩产平均在5.5吨左右,全国产量在450万吨左右,大约生产60万吨番茄酱,加上目前企业库存,到2013新产季前供应量在120万吨左右。年出口量110万吨加上国内消耗15万吨,供求基本平衡,持续几年的供大于求的行业格局正在逐步改善。&&&
总体看,2013年全球加工番茄产量在3570万吨,比2012年增长7.2%,低于3750万吨的世界供需平衡量。由于欧美等传统消费区域经济回升缓慢,新兴市场增量有限导致全球需求增长有所放缓,我们预计2013年的出口均价维持在950美元左右,价格继续呈现缓慢回升态势。
品种分类/番茄
番茄番茄品种繁多,主要栽培的品种有毛粉802、渝抗4号、渝抗5号、秦粉二号、西粉二号、西粉三号、红宝石、超级早丰、早魁、强丰、台湾红、中蔬4号等。在品种选择上应注意作春提早或秋延晚栽培时,应选择早熟品种,正季栽培选择中晚熟品种。
栽培的番茄,属普通番茄。有5个变种:1.栽培番茄,多数栽培品种均属此变种;2.樱桃番茄,果实圆球形,果径约2厘米,2室,红、橙或黄色;3.大叶番茄,叶缘光滑,形似薯叶;4.梨形番茄,果实梨形,红色或橙黄色;5.直立番茄,茎直立,果实扁圆球形。
栽培番茄的品种有三大系统:1.意大利系统:果实卵形或椭圆形。适于干燥地区作无支架栽培和加工用。代表品种有罗城一号和罗马;2.英国系统:果型小,深红色,低温短日照条件下结实性强。代表品种有创财和最佳;3.美国系统:果实中型至大型,适应性强。中国栽培的番茄品种来自北美或欧洲,经过多年的栽培和选育,已有一批适于中国气候和栽培要求的品种。
栽培选择/番茄
栽培季节华南地区反季节栽培的番茄供应期一般为6~10月。播种时间为3~6月,定植期4~7月,4月上旬以前、7月下旬以后定植的可安排在海拔300~500米的山区种植,4月中旬至7月中旬定植,一般可安排在海拔500~700米的山区种植。黔东南地区早熟栽培在11月中下旬播种育苗,其他地方正季栽培在12月中下旬播种育苗,作秋延晚栽培5月中下旬播种育苗。土地选择番茄能耐旱,但不耐涝,对土壤要求不十分严格,为了获得高产,需选择土层深厚、疏松肥沃、保水保肥力强的土壤。品种选择栽培夏番茄应选耐热、抗病性强、长势旺、不易早衰、耐贮运、抗裂果、品质好、产量高、畅销的品种。如丰顺、益丰、新星101、年丰、夏红1号、大丰顺等,而金丰1号、明珠、红宝石、圣女等不抗青枯病品种,在无青枯病流行地区可作为反季节栽培品种,在青枯病较严重的病区,不宜作为栽培品种。应因地制宜进行品种选择,小面积试种成功后再行推广。
栽植技术/番茄
温度从播种到第一片真叶出现(破心)。在正常温度条件下这一时期为7-9天;幼苗期是指从第一片真叶出现至第一花序现蕾。此期适宜昼温为25-28℃,夜温为13-17℃。此期地温对幼苗生育有较大的影响,适宜的地温应保持在22-23℃;始花座果期是指从第一花序现蕾至座果。这个阶段是番茄从以营养生长为主过渡到生殖生长与营养生长同等发展的转折时期,直接关系到产品器官的形成及产量;选时地区早熟栽培在11月中下旬播种育苗,其他地方正季栽培在12月中下旬播种育苗,作秋延晚栽培5月中下旬播种育苗。土壤番茄能耐旱,但不耐涝,对土壤要求不十分严格,为了获得高产,需选择土层深厚、疏松肥沃、保水保肥力强的土壤。施肥深耕耙细后开成宽80厘米,高16-24厘米的厢,厢沟宽33厘米,每厢栽2行。在施肥时氮、磷、钾合理的配合比例为1:1:2,亩施腐熟有机肥公斤,配合施入过25公斤,钾肥20公斤(或草木灰80公斤)。
番茄生长期适当追肥,不可偏施氮肥,须配合磷钾肥。一般于定植缓苗后施催苗肥,促茎叶生长。第一穗果开始膨大后进行第二次追肥,促果实膨大,中、晚熟品种还需在第一、二穗果采收后进行3-4次追肥。在果实生长期间用1.5%过磷酸钙或0.3%磷酸二氢钾溶液进行叶面追肥,有利于果实成熟,提高产量。定植缓苗后需中耕保墒,第一花序开花期间应控制灌水,防止因茎叶生长过旺引起落花落果。第一穗果座果后,植株需水较多,应及时灌溉。雨季注意排水。定植适时定植,合理密植:春季保护地早熟栽培于2月下旬至3月初抢冷尾暖头天气定植;露地地膜覆盖栽培于3月20日左右抢冷尾暖头天气定植。定植密度为早熟品种多干整枝行株距50×30厘米,每亩3000株左右;中晚熟品种采用单干整枝每亩3500株左右;采用双干整枝时每亩2000株左右。整枝整枝、达架、绑蔓:在第一穗果座果后搭“人字”形架。整枝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只留主干,侧枝全部摘除(侧枝长到4-7厘米时摘除为宜)称为单干式整枝;另一种是除留主干外再留第一花序下的侧枝,其余侧枝全部摘除,称为双干整枝。不管采用那种整枝方式,都要注意及时绑蔓。保花为防止落花落果可于花期用10-20ppm2,4-D药液浸花或涂花,或用20-30ppm的番茄灵喷花。植株生长中后期,下部的老叶也可适当摘除,以减少养分消耗,改善通风透光;无限生长型品种在4-5台果后要及时打顶,提高坐果率,促进果实成熟。 采收适时采果。番茄成熟有绿熟、变色、成熟、完熟4个时期。贮存保鲜可在绿熟期采收。运输出售可在变色期(果实的1/3变红)采摘。就地出售或自食应在成熟期即果实1/3以上变红时采摘。采收时应轻摘轻放,摘时最好不带果蒂,以防装运中果实相互被刺伤。初霜前,如还有熟不了的青果,应采下后贮藏在温室内,待果实变熟后再上市,这样既延长了供应期,又增加了经济效益。在果实后熟期不宜用激素刺激果实着色,经精选后装箱销售,它的好处在于既降低了生产成本,改善了果品品质,又保障了消费者的食用安全。番茄连续摘心技术当主干第二花序开花后,在其上留2~3个叶片摘心。主干就叫第一结果枝。保留第一结果枝第一花序下的第一侧枝做第二结果枝。第二结果枝第二花序开花后,在其上留2~3个叶片进行摘心,再留第二结果枝上第一花序下的第一侧枝做第三结果枝,依此类推。每株番茄可留4~5个甚至更多的结果枝。田间管理西红柿夏番茄生长期间,正值高温高湿、台风暴雨多或高温烈日曝晒交叉变化的季节,病虫害严重,因此,应选择2~4年未种过茄果类蔬菜的田块,并采用深沟高畦,以利于排水,基肥应增加磷钾比例,控制氮肥用量。同时,适当密植,以便相互遮阴,降低和稳定土壤温度,有利于根系生长。定植后可用稻草等覆盖畦面,上面再培土,防止雨后土表板结,减少水分蒸发,抑制田间杂草生长,减轻病害的发生。整个生育期,只需除草、培土,不需中耕,还要早搭架。应保持土壤湿润,及时追肥,坐果后要多施勤施。同时,应防止果实脐腐病的发生,可叶面喷施0.2%的磷酸二氢钙。无土栽培西红柿种植品种选择凡是有土栽培选用的品种均可用无土栽培。但是因无土栽培投资较高,一般应选用果实品质好,产量高,效益好的品种。佳园大粉、沈农大粉、卡鲁索(荷兰)、美国大红、美国144、樱桃番茄等。无土育苗冬春季番茄穴盘育苗生理苗龄4~5片叶、叶面积25~30平方厘米、株高10~12厘米、茎粗2.5~3.0毫米,日历苗龄50天左右,选用72(128)孔苗盘;夏季育苗生理苗龄3叶1心、叶面积30~35平方厘米、株高13~15厘米、茎粗3毫米左右,日历苗龄20天左右,选用72孔或128孔苗盘。
番茄育苗基质配比为草炭2份、蛭石1份,此外,冬季育苗每立方米基质加15∶15∶15氮磷钾三元复合肥2.5公斤,或1.2公斤尿素和1.2公斤磷酸二氢钾。夏季育苗每立方米基质加15∶15∶15氮磷钾三元复合肥2.0公斤。
播种可用播种机或手工播种,一般采用干籽播种,特别是丸粒化和包衣种子干籽便于机械化播种,有催芽室或夏季播种可干籽播。播种后应将苗盘覆盖地膜保温保湿,放入催芽室中温度保持25℃。夏季高温天气要采取遮阳措施。出苗后白天温度保持25℃左右,夜间保持10~12℃。基质育苗应经常浇水,保持基质湿润。栽培方式番茄多采用基质槽培,东北寒冷地区采用半地下式槽,以免营养液温度过低、温差太大,其它地区为地上式槽。槽的规格为宽24~36厘米,高15厘米,栽1行。宽72厘米栽2行。一般用砖堆5层,底和四周用塑料薄膜铺好,内装基质厚度14厘米。也有用袋培的,一般用聚乙烯黑色或黑白双色塑料薄膜筒制成,枕式袋规格为30~35×70厘米,装基质20~30升基质,栽2株。筒式袋为30~35×35厘米,装基质10~15升,栽1株。栽培基质为草炭1份,蛭石1份。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每立方米基质中混入10~15公斤消毒鸡粪、1公斤磷酸二铵、1.5公斤硫铵、1.5公斤硫酸钾作基肥。因为无土栽培番茄多为长季节栽培,留8~10穗果,一般行距要加宽,定植株行距为55×75×30~35厘米。枕式袋定植前在袋上挖2个直径10厘米定植孔,孔距40厘米。之后在基质表面覆盖一层薄膜防止水分蒸发,最后将基质放入植孔。
繁殖方法/番茄
按一定比例配制营养土,要求营养土的孔隙度约60%,ph6-7.含速效磷100毫克/千克以上,速效钾100毫克/千克以上,速效氮150毫克/千克,疏松、保肥、保水,营养完全。将配制好的营养土均匀铺于播种床(厚度10厘米),或者育苗盘里。种子处理
温汤浸种,即称用清水浸泡种子1-2小时,然后捞出把种子放入55摄氏度热水,维持水温均匀浸泡15分钟,之后再继续浸种3-4小时。温汤浸种时,一般是一份种子,二份水;要不断、迅速地搅拌,使种子均匀受热,以防烫伤种子;三是要不断加热水,保持55摄氏度水温。可以预防叶霉病、溃疡病、早疫病等病害发生。浸种,即先用清水浸种3-4小时,捞出沥干后,再放入10%的磷酸三钠溶液中浸泡20分钟,捞出洗净。这种方法对番茄病毒病有比较明显的效果。
种子经过处理后可以直接播种,但最好还是要进行催芽播种。进行催芽时,通常未经药剂处理的种子,需先用温水浸泡6-8小时,使种子充分膨胀,然后放置在25-28摄氏度温度条件下芽2-3天。而用药剂浸种的种子,只需用清水将种子冲洗干净后即可直接催芽。催芽过程中,需提供适宜的温度、水分和空气,为此要经常检查和翻动种子,使种子处于松散状态,每天还需要用清水淘洗1-2次,以更新空气和保持湿度。催芽最好采用恒温箱。经过催芽的种子,播种后出苗快而整齐,有利于培育健壮的幼苗。
缓冻催芽:将土豆块茎冷冻后再缓缓解冻,然后榨汁,把番茄种子在土豆汁中解冻一夜,次日,将一块没有绒毛的厚布蘸上汁,把浸泡过的种子松散地放在上面,使种子相互不接触,再用聚乙烯薄膜盖上以免干燥,但需保持透气,然后把它们放在温暖的地方(不能加温),种子发芽后,插入土壤进行育苗,采用这种催芽法可比普通发芽的番茄提早成熟2-3周。播种方式 &播种量:一般番茄种子每克含有300粒左右,根据定植密度,一般每667平方米大田用种量20-30克。每平方米播种床可以播种10-15克。如果种子发芽率低于85%,播种量还应该适当增加些。
播种期:根据种植季节、气候条件、栽培方式、育苗设施等因素综合考虑,以确定适宜的播种期。例如,春季露地栽培,北京地区通常在2月中旬至3月初播种育苗。秋季露地栽培,长江以南如上海、南京等地以7月下旬至8月初播种,效果最好;而四川东部以7月上旬播种的产量较高。产量也较高。一些番茄病害发生严重的地区,把播种期适当推迟1-2月,然后通过密植、早摘心、增加肥水等措施,也能获得较高的产量。
播种方法:通常有撒播、条播和点播。播种后应立即覆土,覆土要用过筛的细土。覆土的厚度约0.8-1.0厘米,薄厚要一致。播种后每平方米苗床再用8克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上细土均匀薄撒于床面上,可以防止幼苗猝倒病发生。冬春季育苗床床面上还需覆盖地膜。夏秋季育苗床床面上需覆盖遮阳网或稻草,待有70%幼苗顶土时撤除覆盖物。
产量构成/番茄
番茄产量主要由定植株数、坐果数和单果重量构成,可用公式表示为:产量=定植株数×单株坐果数×平均单果重量
定植株数决定于栽培形式、品种、整枝方式等,生产者可根据具体条件选定,在宁夏回族自治区一般日光温室每亩定植株。
坐果数决定于品种、育苗技术、花期管理技术和留果穗数等。宁夏回族自治区日光温室生产上,秋冬茬和早春茬一般选留6—12穗,少数留4—6穗以上;冬春一大茬一般选留12一24穗。每花穗留果3—4个较为适宜。
番茄产量构成的三项因素内,受栽培技术影响最大的是单果重量。果实重量决定于每个果实的细胞数和细胞大小。因此生产上培育花芽发育良好的壮苗以及加强定植后的栽培管理,特别是果实膨大期的肥水管理具有直接的重要意义。
增产途径/番茄
番茄(1)选择优良品种是番茄生产获得高产、高效益的基础。好品种一般增产10%—30%,在病害严重地区,选择高度抗病品种,增产可高达50%以上。另外,选择耐寒性或耐热性强的品种常常是冬季生产或夏季生产的成败的关键,这是栽培管理所不能补偿和替代的。(2)合理密植是增产的有效途径之一。生产上,在整地定植前,根据不同品种和栽培形式栽培密度(株距和行距)就应确定。但定植后缺苗或病害或机械损伤所造成的缺株对产量的影响应引起重视。
(3)保花保果、提高坐果率是番茄生产,特别是冬季生产和越夏生产增产的关键。生产上常常由于落花落果严重导致产量较低,因此,提高坐果率对增产具有重要意义。
(4)病虫害防治是番茄生产的重要环节。生产上普遍遭受病、虫的危害,轻者造成减产减收,重者甚至绝产绝收。
(5)适宜的栽培管理是增产的保证。栽培管理主要是环境条件的管理,也就是光照、温度、水分、营养和气体的调控管理。生产上增加光照,特别是冬季生产增加光照是比较困难的,也是有限度的,因此如何有效利用光照是栽培管理的关键。光照管理应尽可能使植株接受更多的光照,制造更多的养分。温度管理要有一定的昼夜温差。夜间温度管理稍低,有利于养分积累。水分和养分管理要充足,特别是结果期,更要充足,否则将影响产量。
番茄不同的栽培形式其栽培管理也略有不同。露地栽培由于光照充足,但温度和气体管理比较困难,所以主要是水分和养分的管理;而保护地生产,尤其是日光温室生产由于光照不足,所以要以光照为前提条件,进行温度、水分、养分和气体的管理。番茄保护地栽培的茎叶大小要比露地栽培适当小些,如果过分繁茂,甚至徒长,易引起开花结果的延期或落花落果,造成减产减收。
掌握番茄的生长发育规律,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有目的地调控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平衡,对提高番茄产量和改善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生理障碍/番茄
营养障碍番茄栽培过程中,营养缺乏和过剩都会影响植株正常生长发育。番茄的主要营养除了氮、磷、钾三元素外,钙、镁、铁、硫、硼、锌等微量元素也缺一不可,植株缺乏任何一种必需元素,都会引起代谢失调,影响产量、产值。
1、缺氮(1)症状特征:植株生长缓慢,呈纺锤形,全株叶色黄绿色,早衰,初期老叶黄绿色,后变浅绿色,小叶细小,直立,叶片主脉由黄绿色变为紫色至紫红色,下部叶片更加明显,茎秆细,果实小,后期下部黄色叶片出现浅褐色小斑点。缺氮也会引起中部叶片黄化,但叶的叶脉仍为绿色,黄化仅限于叶脉间。如果黄化植株在中午出现萎蔫现象,可能是土壤传染性病害,而不是缺氮症,应注意区分,正确诊断。(2)发病原因:前茬施用有机肥或氮肥少,土壤中含氮量低。
(3)防治方法:增施腐熟的有机肥,增施氮肥,如尿素、硝酸铵等,温度低时用化肥效果好。
(1)症状特征:幼苗缺磷,下部叶变绿紫色,并逐渐向上部叶扩展。番茄缺磷植株矮化瘦小,叶小而僵硬,并向后卷曲,叶色深绿,叶背面和叶脉发紫。老叶逐渐变黄,并产生不规则紫褐色枯斑,茎部细弱,结果不良,果实小,成熟晚,产量低。
日光温室在生育初期容易发生缺磷,低温条件下也易缺磷,移栽时伤根、断根严重易造成缺磷。有时药害也能产生类似缺磷的症状,要注意区分。(2)发病原因:苗期遇低温影响磷的吸收,此外土壤偏酸或紧实易发生缺磷症。(3)防治方法:番茄育苗时,床土上要施足磷肥,土壤缺磷时可直接施用磷酸二铵、过磷酸钙等含磷肥料。同时结合叶面喷施0.2%的磷酸二氢钾或多元液体复合肥500倍液效果更好。
(1)症状特征:番茄缺钾则植株生长缓慢,叶片小,老叶的小叶叶缘出现灼伤状,叶缘卷曲,脉间失绿,以后向叶肉扩展,最后褐变,枯死。茎木质化,不再增粗。根系发育不良,较细弱。果实畸形,成熟不均匀,果中空,与正常果相比变软,缺乏应有的酸度,果味变差。番茄除土壤缺钾外,在生育初期一般不缺钾,在果实膨大期易出现缺钾症。温室内发生有毒气体危害,也会发生失绿症,但不是缺钾症,要注意区分。
(2)发病原因:土壤中含钾量低或沙性土易缺钾,番茄生育中期果实膨大需钾肥多,如供应不足易发生缺钾。
(3)防治方法:增施有机肥,增施含钾的肥料,如土壤中施用硫酸钾,也可增施草木灰。特别是在温室冬茬栽培,日照不足、地温低时发生缺钾,可追施硫酸钾或草木灰,并结合叶面喷施0.2%磷酸二氢钾或其他含钾较多的叶面肥料。
(1)症状特征:番茄缺钙植株萎缩,幼芽变小、黄化,严重时生长点坏死,距生长点较近的小叶周围褐变,并有部分枯死,果实产生脐腐病,根系发育不良,并呈褐色。缺钙植株生长点停止生长,下部叶片正常,上部幼叶异常,叶全部硬化。如果在生育后期缺钙,茎叶健全,仅有脐腐果发生;如果生长点附近的叶片黄化,但叶脉不黄化,呈花叶状,可能是病毒病而不是缺钙;如果脐腐果生有霉菌则可能是灰霉病,应注意区分。
(2)发病原因:施用氮肥、钾肥过量会阻碍对钙的吸收和利用;土壤干燥、土壤溶液浓度高,也会阻碍对钙的吸收;空气湿度小,蒸发快,补水不及时都会发生缺钙。
(3)防治方法:适当灌水,保证土壤有充足水分,避免氮肥、钾肥施用过多。应及时给叶片喷施0.3%一0.5%氯化钙水溶液,每3一4天1次,共2一3次。
(1)症状特征:缺镁时植株中下部叶片的叶脉间黄化,并逐渐向上部叶片发展,在黄化叶片上,出现许多坏死斑点。老叶只有主脉保持绿色,其他部分全部黄化,而小叶周围常有一小窄条绿边,果实无特别症状。缺镁症状一般是以下部叶开始发生,在果膨大盛期靠近果实的叶先发生。叶片黄化先从叶中部开始,以后扩展到整个叶片,但有时叶缘仍为绿色。如果叶脉间黄化斑不规则,后期长霉,则可能是叶霉病。长期低温,光线不足,也可能出现黄化叶。
(2)发病原因:一般系土壤中含镁量低,有时土壤中不缺镁,但由于施钾过多或含钙较多的碱性土壤中影响了番茄对镁的吸收也会造成缺镁。生产上冬春大棚或反季节栽培时,气温偏低,尤其是土温低时,不仅影响了番茄植株对磷的正常吸收,而且还会波及到根对镁的吸收,引致缺镁症状。此外,有机肥不足或偏施氮肥,尤其是单纯施用化肥的棚室,易诱发此病。
(3)防治方法:首先注意施足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改良土壤理化性质,使土壤保持中性。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做到氮、磷、钾和微量元素配比合理,必要时测定土壤中镁的含量,当镁不足时,施用含镁的完全肥料,应及时,可在叶面喷洒1%一2%硫酸镁水溶液,隔2天1次,每周喷3一4次。此外要加强棚室温湿度管理,前期尤其要注意提高棚温,地温要保持在16℃以上;灌水最好采用滴灌或喷灌,适当控制浇水,严防大水漫灌,促进根系生长发育。
(1)症状特征:缺硫整个植株生长基本无异常,只是中上部的颜色比下部淡,严重时中上部叶变成淡黄色。多发生在植株生育中后期。
(2)发病原因:在棚室等设施栽培条件下,长期连续施用没有硫酸根的肥料易发生缺硫病。
(3)防治方法:施用硫酸铵等含硫肥料。
(1)症状特征:小叶褪绿或变橘红色,生长点发暗或变黑,茎、叶柄、小叶柄变脆,叶片易落,根系发育不良变褐色,易产生畸形果,果皮上出现褐色斑点。
(2)发病原因:硼素被淋失,施钾肥过多或石灰施用过量均易引起缺硼。
(3)防治方法:如土壤缺硼,可提前施入硼肥,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肥力,不可过多施用石灰肥料和钾肥,防止土壤干燥。也可在叶面上喷洒0.1%一0.2%硼砂水溶液,隔5一7天1次,共2一3次。
(1)症状特征:植株顶部叶片失绿后呈黄色,初末梢保持绿色,持续几天后向侧向扩展,最后致叶片变为浅黄色。
(2)发病原因:土壤中磷肥多,偏碱影响铁的吸收和运转,致新叶显症。
(3)防治方法:可喷洒0.5%一1%硫酸亚铁溶液1一2次。盐类障碍1、症状特征:从植株生育初期可见叶色深绿,有硬化感,植株矮化;心叶卷翘;果肩部深绿,与果脐、果蒂部形成明显对照,严重的植株呈萎蔫状态,叶缘枯萎。2、发病原因:土壤发生盐类生理障碍,这与施用的肥料过多和肥料难于淋溶有关,造成每茬作物都有养分积累,尤其是棚室易发生。生产上施用畜粪尿多的有机肥,致使氯化铵、氯化钾盐类浓度增高所致。此外,土壤中含氯化钠高也易发生。3、防治方法: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充分腐熟的有机肥;选用不易增加盐类浓度的肥料;增加浇水量;有条件的种植绿肥或休闲、灌水排盐等等。低温生理障碍1、症状特征;苗期受害,子叶上举,叶背向上反卷,叶背发紫;生长期受害,叶片叶肉褪绿变白,有的叶缘变白萎蔫干枯;花芽分化期受害形成畸形花,畸形果;持续低温,叶片暗绿无光,严重时茎叶萎蔫死亡。2、发病原因:由低温引起生理活动受阻的生理病害。番茄原产于热带,过低气温不能正常生长。气温在10℃或低于10℃即易发生冷害;长时间低于6℃植株将死亡;坐果期夜温低于15℃,就会引起落花落果。3、预防方法选用耐低温品种。苗期加强耐低温锻炼。采用高垄覆膜栽培,提高地温;增强植株抗寒力。根据天气预报,临时增加覆盖物保温或增温设施,提高夜间温度,或于傍晚喷洒27%高脂膜乳剂80—100倍液。若已发生冻害,要采取缓慢升温措施,使番茄生理机能慢慢恢复。同时喷洒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000倍液,以减轻伤害程度。高温生理障碍1、症状特征:叶片受害,初期褪色或叶缘呈漂白状,后变黄色。轻的仅叶缘呈烧伤状,重的半叶或整个叶片永久萎蔫或干枯。高温尤其是夜间高温,会引起植株徒长和落花、落果,温度超过35℃,茄红素难以形成,造成果实着色不良。2、预防方法:加强温室的通风管理,尤其是早秋或晚春应控制室温不超过28℃,超过28℃应加大放风,再高还可放草苫、加盖遮阴网或采用其他方法进行遮阴降温。生理性卷叶1、症状特征:番茄在果实开始采收时,部分或叶片普遍卷曲,严重呈筒状,变脆。2、发病原因:与品种特性有关,垂叶型品种、抗病性弱的品种,早熟比晚熟品种易卷叶。生理性卷叶的主要原因是果实大量坐住后,养分消耗大,造成植株本身营养失调和环境条件不适形成卷叶。此外,番茄整枝、摘心过重,植株上留的叶片太少;土壤严重缺水干旱或土壤水分过多引起生理干旱;温度过高,土壤和空气湿度过低;土壤中缺少铁、锰等微量元素会使叶脉变紫上卷;番茄生育后期植株生长发育衰弱等都能引起生理性卷叶。3、预防方法:培育壮苗,合理追肥灌水,使植株生长健壮,加强温室的温湿度管理和果实膨大期的水肥管理,并在结果期叶面追肥,喷施磷酸二氢钾或多元液体复合肥,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做到适时整枝打杈,选择抗性品种等,也能有效地防止或减轻生理性卷叶。落花落果1、症状特征:日光温室番茄栽培中,尤其是冬茬番茄栽培,落花、落果现象常常普遍发生,有时第一穗花、果可能完全脱落,第二穗果大部分脱落。2、发病原因:苗期花芽分化时夜温过高或过低,影响花芽的正常发育;夜温低于15℃,日温高于34℃,不能正常受精,引起落花落果;土壤养分不足,地温低,光照不足,根系发育差,整枝打杈晚,或夜温高营养消耗多,植株徒长,而使开花坐果得不到足够的营养,导致落花落果;蹲苗过重或下部果穗留果太多,疏花疏果不及时,营养生长不良,养分供应不平衡,也能引起落花落果。另外,土壤干燥,空气湿度过高或过低,坐果激素处理不及时都会引起落花落果。3、预防方法:加强栽培管理,培育适龄壮苗。在花芽分化期尽量保持白天23℃—25℃,夜温不要低于巧15℃,也不可过高,防止徒长或影响花芽分化。定植时要避免伤根,合理追肥灌水,及时整枝打杈和疏花疏果,增加光照,加强通风降湿;人工辅助授粉后,必须采用坐果激素处理花,可有效防止落花落果。有害气体中毒和烟害1、症状特征:棚室或反季节栽培番茄经常出现有害气体中毒或烟害。有害气体常见的有氨害和亚硝酸害。氨害:番茄叶片受害,初呈水烫状,后变褐干枯。花受害,花萼、花瓣呈水渍状,后变成黑褐色干枯,花不再开放。严重时叶片全部枯死。&
亚硝酸害:分急性和慢性两种,主要为害叶片。急性型:叶片上形成很多白色坏死斑点,严重的斑点连片或枯焦。慢性型:仅叶尖或叶缘先黄化,后向中间扩展,病部发白后干枯。
烟害:往往是全株受害,发病迅速,有的施放烟熏剂后几个小时就显症。病株叶片变褐、焦枯,严重的全株死亡或成片死亡。&2、发生原因:属生理性病害。常见的有化肥分解时产生氨气和亚硝酸气,释放到棚室上空,上部氨气浓度达到0.0005%时、亚硝酸气浓度达到0.0002%时,番茄就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毒害而发生氨气害或亚硝酸气害。氨害多发生在过量施用尿素或鸡粪的情况下,一般在施用后十几天发生。亚硝酸气害是大量施用牲畜肥或化肥,在土壤由碱性变为酸性的情况下,硝酸化细菌活动受到抑制,致亚硝酸不能正常及时地转换成硝酸态氮而发生的。至于烟害是在防止低温冷害或霜冻时,用火炉或煤火加热时,由于烟道不畅或燃烧不完全,产生一定量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对番茄造成的危害。此外,使用各种防治病虫害的烟雾剂时,如用量过大或防治对象不符、靠近植株过近,或烟剂点燃后,发出的烟扩散不均匀,也可造成局部烟害。&3、预防方法: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或酵素菌沤制的堆肥,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避免偏施、过施氮肥。发现有害气体后应马上放风,发生亚硝酸气害的,马上施用石灰或硝化抑制剂,并大量浇水,使其尽快渗入土中。有炉火或用煤加温的,应选择含硫少的优质煤,使其燃烧充分并及时清理烟道。使用烟雾剂时,一定要对症下药,按说明书用量,不得任意加大用药量,燃放点应分布均匀,熏后要及时放风换气,以利番茄正常生长。药害1、症状特征:种子发芽率下降,根系发育不正常,叶、茎、果出现大小、形状不等的斑点,叶缘、叶尖焦枯,严重时叶片焦枯、坏死、早落,生长点变白死亡,以致全株枯死等。2、发病原因:浸种所用药剂浓度过大或药剂泡种时间过长;生产床土消毒不均匀;喷药时浓度过大或用药量过大,或喷药时温度过高;使用2,4一D不当,浓度过大或处理过早或重复蘸花,或喷到叶片和生长点,都会引起药害。3、防治方法:选择适宜农药。在使用时严格按规定浓度配制,稀释用水要用清水,避免在高温中午施药。使用坐果激素蘸花要做标记,且不可蘸花过早;蘸花时,药液浓度不能太高,用药量不宜过大,以蘸到且不下滴液为准。生产上喷错药剂或产生药害,可及时喷洒清水淋洗,温室要加大放风,排除药害。同时,加强田间管理,增强植株的抗性。
病害防治/番茄
番茄早疫病1、症状特征番茄早疫病又称轮纹病,是发生普遍的病害,发病严重时叶片早枯,减产严重。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一般在生长后期为害较重。除为害番茄外,还为害茄子、辣椒、马铃薯等。叶、茎、果、叶柄、果柄均可染病,以叶片受害最重。叶片染病后,初为深褐色小斑点,后扩展为圆形、近圆形灰褐色病斑,病斑中部呈现深褐色同心轮纹,外有浅黄色晕圈;茎多在分枝处产生褐色长圆形病斑,病处易折断;果实上病斑多在果蒂处,呈黑褐色;病斑后期产生黑色、绒毛状霉层。2、发病特点番茄早疫病属真菌病害。对温度适应性强,15℃—30℃均可发生,适宜温度20℃—23℃,相对湿度大于70%持续49小时,该病即可发生。高温、高湿条件有利于早疫病的发生与流行。一般结果初期开始发病,盛果期进入发病高峰。早熟品种比晚熟品种易发生。此外,重茬、种植密度过大、灌水过多、基肥不足、低洼积水、结果过多、环境高湿、植株衰弱等,均有利此病的暴发流行。3、防治方法选用无病种子,用52℃热水浸种30分钟,与非茄科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搞好田园清洁,彻底清除病株残体及落叶,减少菌源。&增施有机肥与磷、钾肥,及时追肥、灌水,避免植株脱肥早衰,降低抗病能力。发病初期,选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200倍液,或50%敌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防治,结合防治细菌性病害可用47%春雷氧氯酮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喷雾。每10—15天防治1次,根据病情防治1—3次。番茄晚疫病1、症状特征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以成株期叶片和青果受害最重。苗期染病,病斑自叶片迅速向主茎蔓延,引起叶柄处主茎呈黑褐色腐烂,全株萎蔫、折倒,潮湿时表面长出白色霉层;叶片多从植株下部开始发生,先由叶片的叶缘、叶尖处开始,初为暗绿色水渍状半圆形病斑,对光透视病斑边缘病、健交界不清晰,病斑扩大后中间黑褐色,周围暗绿色,湿度大时,在病、健交界处健区一侧产生白色霉层;茎染病产生暗褐色病斑,稍凹陷,边缘不明显,呈不规则云纹状;病果上病斑初呈油渍状暗绿色,后变为黑褐色,病部质地坚硬呈不规则的凹凸起伏,湿度大时长出少量白霉,并迅速腐烂。2、发病特点晚疫病是真菌中的卵菌病害。病菌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也可在温室番茄上越冬。主要通过气流、灌水迅速向周围扩展蔓延,如果条件适宜,经过3—4天的潜育期就可形成新的病菌,10余天整个温室就会普遍发病。番茄晚疫病发病的温度范围为7℃—25℃,最适宜温度为18℃—25℃,相对湿度近100%时易发病,叶片上有水滴更利于病菌侵染发病,所以低温、高湿条件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和流行。3、防治方法实行轮作,前茬应不是茄科蔬菜作物。重视田园清洁,彻底清除病残组织,并妥善处理。避免种植过密;氮、磷、钾配合施用;防止大水漫灌和田间积水。温室栽培灌水后加强通风,发现中心病株、病叶及时清除带至棚外妥善处理,并提高棚温,控制浇水。防治药剂可选用72.2%霜霉威600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2%霜脲氰,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温室栽培也可选用粉剂喷粉或烟雾剂防治。 番茄叶霉病1、症状特征叶霉病以危害叶片为主,严重时也会危害嫩茎和果实。叶部发病由植株下部叶片开始,逐渐向上发展,以中部叶片感病最重。发病初期,叶片背面形成椭圆形或不规则的浅黄褪绿斑,后在病斑上长出灰白色至黑褐色霉层,病斑的叶正面初为浅黄色,边缘不明显,也可长出霉层,病斑扩展后叶片由下而上卷曲干枯。嫩茎染病后症状与叶片上相似;果实染病常在果蒂和果面,形成黑色硬化凹陷的圆形病斑。2、发病特点&叶霉病是真菌病害。病菌在病残体内或种子上越冬。病菌借助气流传播,从叶片气孔侵入引发病害,再由病斑上产生的霉层(分生孢子)继续传播、侵染,扩大危害。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病株上反复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造成多次侵染。适宜发病的温度范围在9℃—34℃,最适宜发病环境为温度20℃—25℃,相对湿度95%以上。最适宜感病生育期为封行至坐果期。发病潜育期5—10天。阴雨天气、光照不足、温室或棚内空气不流通、湿度过大,温度在20℃—28℃范围内波动,从始发病到盛期只需12—15天。3、防治方法实行2一3年轮作,减少田间菌源。种子用53℃温水浸种30分钟,用冷水冷却后晾干播种。定植前用硫黄熏蒸,每百平方米用硫黄0.15千克,锯木屑0.5千克,混匀分几堆点燃,密闭一夜。温室栽培灌水后要加强通风,避免长期闷棚。清除基部老叶,以利于通风透光。发病初期可选用5%春雷氧氯酮可湿性粉剂1.5克/平方米喷粉,或40%氟硅唑乳油倍液,或10%醚唑水分散粒剂倍液,或47%春雷氧氯酮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喷雾防治。番茄斑枯病1、症状特征斑枯病在番茄生育期均可发生,但以开花结果期的叶部发病最重。叶片初染病时,背面先出现水渍状的小圆斑,很快正反面都出现许多圆形、边缘深褐色、稍凹陷、中央灰白色的病斑,上面散生一些小黑点;有时病斑愈合成大的枯斑,病组织脱落而形成穿孔,严重时叶片卷缩干枯;茎上病斑呈椭圆形,果实病斑圆形,均为褐色,稍凹陷,上面散生黑色的小粒点。2、发病特点斑枯病是真菌病害。以菌丝或分生孢子器随病残体在土壤中,或种子上,或茄科杂草上越冬。借助雨水、水流、气流和农事操作传播。湿度是发病重要条件,连续阴雨、光照不足、植株徒长或长势弱都有利病害的发生。3、防治方法实行与非茄科蔬菜2—3年轮作,搞好田间清洁,收获后彻底清除病残组织。种子用52℃温水浸种30分钟,用冷水冷却后晾干播种。采用高垄地膜覆盖栽培,增施磷、钾肥和注意后期追肥,防止大水漫灌和田间积水。发病初期进行防治,可选用40%氟硅唑乳油8000倍液,或10%醚唑水分散粒剂倍液,或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7—10天1次,视病情连续防治1—3次。温室每亩可选用5%百菌清粉尘剂,或6.5%甲霉灵粉尘剂1千克喷粉。番茄枯萎病1、症状特征&枯萎病发病稍晚,一般在开花坐果进入生长旺期表现症状。由近地面处叶片开始,逐渐向上变黄、变褐、焦枯,有时仅一侧叶片发黄变褐,茎部自下而上凹陷,湿度大时,病部产生粉色霉层,病程发展缓慢,十余天后枯死,剖开发病的茎、叶柄、果柄,可见维管束呈褐色。2、发病特点枯萎病是真菌病害。病菌以菌丝体及厚垣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或附着在种子上越冬。病菌从幼根或植株伤口侵入,进入维管束吸收营养发展菌体,以致堵塞导管,使水分不能向上输导,导致植株地上部失水,表现为叶片变黄、萎蔫和枯焦。病菌能产生有毒物质镰刀菌素,毒害寄主,加速植株死亡。病菌借助水流、带有病残体的粪土传播。连作重茬,排水条件差,地下害虫多,移栽、中耕伤根重、长势弱的易引起本病的发生。3、防治方法实行与非同科蔬菜轮作,重视田园清洁,彻底清除病残组织,并加以妥善处理。采用无土育苗技术育苗,种子播前用52℃温汤浸种30分钟,用冷水冷却后晾干播种,或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00倍液浸种60分钟。发病初期用药液灌根。可选用70%霉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灌根,每株灌药液150—250毫升,根据病情防治1—3次。番茄灰霉病1、症状特征植株地上部分均可感染灰霉病,以绿果期发病最重。叶片发病多由叶缘向内呈“V”字形扩展,初时呈水渍状,渐为黄褐色或茶褐色病斑,染病的花落在叶片上可形成圆形或梭形病斑,潮湿时,病部表面产生灰色霉层;果实发病多由花器侵入,故果蒂、果柄与脐部先显症,病部果皮呈灰色水渍状软腐,上覆有厚厚的灰色霉层,下部的果穗受害重。2、发病特点灰霉病是真菌病害。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及分生孢子随病残体在地表或土壤中越冬。病菌借助气流、雨水、水流、农事操作或病残组织自然散落传播。灰霉病菌为弱寄生菌,病菌发育起点温度为2℃,最高温度为31℃,最适宜温度为20℃—25℃,病菌发育最低相对湿度85%,最适宜相对湿度95%以上。低温、高湿,阴、雨、雪天多,植株生长衰弱,密度过大,浇水后遇阴雨天,病果随意乱扔,保护地放风不及时等利于灰霉病发生发展。番茄灰霉病还与生育期明显相关。始花期至坐果期为染病高峰期,这一时期浇水后遇阴天很容易造成灰霉病扩展蔓延。3、防治方法&搞好田园清洁,彻底清除病残体及落叶。温室栽培在定植前对地面、墙壁、棚膜等用50%乙烯菌核利500倍液,或40%敌菌灵可湿性粉剂400倍液, 或65%甲霉灵可湿性粉剂400倍液进行喷洒灭菌,或20%乙烯菌核利0.3—0.5千克/亩熏焖棚12—24小时。采用高垄覆膜和搭架栽培,配合滴灌或膜下渗灌等节水措施能有效控制病害。加强管理,避免阴天灌水,灌水后加大通风降湿。及时清除败花与下部黄叶,发现病果小心摘除放入塑料袋内带出棚外妥善处理。发病初期用50%甲霉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45%噻菌灵悬浮剂800倍液喷雾。温室栽培每亩用6.5%万霉灵粉尘剂1千克喷粉,或20%噻菌灵烟雾剂0.3—0.5千克熏烟防治。 番茄病毒病1、症状特征病毒病由于致病的病毒种类不同症状表现也不相同,常见的症状有花叶、条斑、蕨叶和卷叶等类型。花叶型病毒病最普遍,叶片出现黄绿相间、深浅不同的斑驳,有时出现疱斑、皱缩、新叶变小、顶叶狭长、叶脉透明或变紫,茎生长点停止伸长,下部多呈卷叶,易落花落蕾,果实小而硬,呈花脸状;条斑病毒病主要发生在茎和果实上,病株矮化,在茎秆上形成暗绿色下陷短条斑,后变成黑褐色油渍状坏死条斑,严重时条斑开裂,导致上部茎叶枯死,中上部叶片的背面叶脉上也发生黑色短条斑,蔓延后致叶片发黄、变黑,病果表面呈条形暗褐色凹陷斑,组织坏死;蕨叶形病毒病病株矮小,上部叶片细长狭小,形成线形,中下部叶片纵向上卷成管状,叶脉浅紫,侧枝都生蕨叶状小叶,呈丛枝状,果实小而畸形;卷叶型病毒病发病早,病株矮化,多丛枝,叶脉间变黄,小叶卷曲呈球状或螺旋状,影响开花结实。2、发病特点番茄病毒由烟草花叶病毒、黄瓜花叶病毒、马铃薯X病毒及其他病毒单一或混合侵染所致。烟草花叶病毒是最早发现的病毒,生活力特强,在组织内可存活30年,主要在寄主和各种带毒体上越冬,通过伤口和汁液接触传染,也可随病果果肉附着在种子上传播,带毒的卷烟与寄主病残体也是初侵染源;黄瓜花叶病毒主要在多年宿根寄主植物和杂草上越冬,以桃蚜等多种蚜虫传毒;马铃薯X病毒以汁液传染,昆虫不传。病毒病的发生和发病程度与环境条件密切相关,一般高温、干旱、蚜害重、施氮过多,缺少钙、钾、土壤黏重、瘠薄、排水不良、长势衰弱及管理粗放等发生严重。植株感病越早,损失越重,在品种间存在抗性差异。3、防治方法实行与非茄科蔬菜作物2年以上轮作。搞好田园清洁,彻底清除病残组织及田间杂草,并妥善处理。进行种子处理。干燥种子可用70℃干热处理24—72小时,或播前将种子用清水预浸3—5小时后用10%磷酸三钠浸种20分钟,再洗净播种。施足底肥,注意氮、磷、钾配合施用,并适当增施钾肥。温室栽培,棚室可张挂银灰塑料膜条避蚜,用防虫网防止蚜虫传入,发现有蚜虫为害要及时用药防治。(5)苗期3片真叶后,可选用VA抗病毒剂120倍液,或喷施1.5%植病灵乳剂1000倍液,或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茹类蛋白多糖200—300倍液喷雾,间隔10天1次,连喷2—3次,以提高植株抗病毒能力。发病初期可继续用上述药剂喷雾,控制病害发展。 细菌性疮痂病1、症状特征疮痂病在植株地上部分均可发病,叶片发病较为普遍。叶上病斑初为水渍状,黄绿色小斑,后变为边缘暗褐色不规则的凹陷斑,发病重时病斑可连成形状不规则的大斑,病斑四周水渍状明显;果实上形成近圆形、边缘稍凸起、深褐色、中间稍凹陷的病斑,病斑周围始终保持绿色,病重时常引起落叶及植株死亡。2、发病特点疮痂病是细菌病害。病原细菌随病残体在土壤中或附着在种子表面越冬。借助雨水、水流和昆虫传播,通过气孔、水孔或伤口侵入。阴雨天气和高温高湿是发病的重要条件,生长势弱、管理粗放会加重病情的发展。3、防治方法实行与非茄科蔬菜作物2—3年轮作。种子用55℃温水浸种20分钟,用冷水冷却后晾干播种。加强肥水管理,防止大水漫灌,从事田间操作时尽量减少各种伤口。发病初期及时用药防治,每亩可用5%春雷氧氯酮粉尘剂1千克喷粉。根结线虫病1、症状特征主要根部受害,受害的根系侧根和须根上长成许多大小不一的瘤状根结,严重时形成不定型的肿瘤,根系变粗并逐渐腐烂,受害植株低矮,似营养缺乏状,后期早衰,并表现出缺水萎蔫状。2、发病特点根结线虫病是由根结线虫引起的病害。根结线虫主要以卵或2龄幼虫随根结、残根在土壤中越冬,能存活1—3年;土壤、病苗和水流是根结线虫传播的主要途径,疏松的沙质土、含盐低的壤土宜于根结线虫的生长发育,重茬、连作受害必重。3、防治方法实行与葱蒜类作物或非敏感性寄主作物轮作。采用无土育苗技术育苗。定植前每亩用1.8%阿维菌素1千克加适量清水浇灌定植穴。加强管理,适时灌水施肥,提高植株抗病力。重视田间清洁,及时清除和认真处理病株残体。
虫害防治/番茄
1、为害特点
一年发生多代,世代重叠。寄主众多,喜害瓜类、豆类和茄科蔬菜。幼虫及成虫均能为害,常群集寄主叶背吸食汁液,使寄主长势衰弱,甚至造成叶枯死亡。为害同时分泌蜜露,污染叶片与果实,引发煤污病。
2、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一1.5毫米,黄色,被有白色蜡粉,翅白色,不透明,前翅有2条脉纹,后翅1条脉纹。幼虫:共3龄,长椭圆形,扁平,半透明,黄白色或黄绿色。初龄幼虫有触角及足,复眼红色,能爬行,蜕皮后,触角与足消失,用喙固着于叶背,固定了的幼虫体缘密生蜡质细齿,背面常有弯形蜡刺10对。蛹:蛹化于老熟幼虫的皮壳中,长约0.8毫米,白色、淡绿色至黄褐色,前端可透见红色眼点。卵:长约0.2毫米,枣核形,表面平滑有光泽,初产时淡黄色,后变灰褐色,下端有短柄。散产于叶背。
3、生活习性
白粉虱不能在室外越冬,多在温室内继续为害越冬,无滞育和休眠现象,完成1代约需30天,成虫能作短距离迁飞。白粉虱大多进行有性繁殖,也可进行孤雌生殖,每头雌虫可产卵324粒左右。成虫有趋嫩性,对黄色有较强的趋性,对白色、银灰色有负趋性。
4、防治方法清洁田园,蔬菜收获后,彻底清除田间杂草和植株残体,减少虫源;春季重视温室内的白粉虱防治,防止这些越冬虫源转入大田;秋后,温室栽培种植前要对棚室进行灭虫处理,并架设防虫网,防止大田虫源进入温室;内挂黄色胶板,利用趋黄习性黏杀成虫。培育无虫苗,防止直接将虫源带入大田或棚室。白粉虱为害初期,用25%阿克泰水分散粒剂1500倍液,或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20%吡虫啉可溶性液剂倍液,或2.5%联苯菊酯乳剂1500倍液喷雾防治,6一7天1次,连续防治2一3次。叶螨
1、为害特点
叶螨又称朱砂叶螨,俗称红蜘蛛,宁夏各地均有分布。叶螨寄主广泛,多达32科113种植物,是蔬菜作物的重要害虫之一。虫体集聚成橘红至鲜红色的虫堆为害叶片。被害叶片上出现许多细小白点,导致失绿枯死,叶背有蜘蛛吐丝结网。
2、形态特征雌成螨:背面观呈卵圆形,体长0.4一0.5毫米,体色呈锈红色,体背两侧各有1个倒“山”字形的黑斑。雄成螨:背面观略呈菱形,躯体较雌成螨稍小,体色呈淡红色,体背两侧也有倒“山”字形斑。若螨:刚孵化的称幼螨,体近圆形,色泽透明,3对足,取食后,体色变暗绿。若螨体色变深,4对足,体侧出现明显的块状色素。卵:圆球形,有光泽,直径0.13毫米,初产时无色透明,后渐变为深暗色。
3、生活习性叶螨一年发生10余代。以雌成虫潜伏在菜叶、土缝及杂草根部越冬,在温室中冬季不休眠,可继续为害。春季先在越冬寄主或杂草上为害繁殖,以后再移至菜地为害,初始在田边点片发生,靠爬行或吐丝下垂,借助风雨或人携带,在叶片和株间蔓延。先危害基部老叶,后向上扩散,高温低湿有利叶螨的发生蔓延。每雌成螨产卵50一110粒,叶螨也可孤雌生殖,只是未受精的卵多孵化为雄螨。另外叶螨中常混有另一类叶螨,俗称白蜘蛛。这类叶螨与朱砂叶螨形态上相似,不同的是该螨在生长季节无论雌雄、若螨或幼螨,体色均为淡绿色或黄色,当虫口密度很大种群要迁移时,体色变为橙黄色,但绝无红色个体,且营养条件越好,虫体色越淡。这种螨比朱砂叶螨寄主更广,生长快,繁殖率高,抗药性强,是一种更为危险的害螨。
4、防治方法清除温室周边杂草,结合收获清除残株败叶,耕翻土地消灭虫源。发现有叶螨为害,可用73%块螨特乳油倍液,或5%氟虫脲乳油倍液,或2.5%联苯菊酯乳油2000倍液,或1.8%阿维菌素乳油倍液,或40%乐果乳油1000倍液喷雾防治。重点喷施叶背面,7一10天1次,连续防治2一3次。茶黄螨
1、为害特点
茶黄螨又名侧多食跗线螨,全国均有分布,宁夏也广见茶黄螨的为害。茶黄螨寄主广,主要为害辣椒、茄子、番茄、瓜类、豆类等蔬菜。成螨、若螨群集蔬菜幼嫩部位刺吸取食。为害叶片时,受害部位呈灰褐色或黄褐色,油渍状,叶片边缘向下卷曲,辣椒和番茄的叶片变小、变窄、僵硬、直立、皱缩。嫩茎嫩枝受害后,呈黄褐色,扭曲畸形、顶端干枯、秃顶,像是病毒病症状。受害的花和花蕾变小,重者不能开花、坐果,或落花、落果。茄子果实受害后,果柄、萼片以及果皮变为黄褐色,失去光泽,木栓化,最后果实开裂,呈开花慢头状,无法食用;辣椒果实受害后,果实呈茶锈色,木栓化。由于虫体小,肉眼难以观察,因而常将其误认为是生理病害或病毒病。
2、形态特征&
雌成螨:体长0.21毫米,椭圆形,腹部末端平截,羽化初为淡黄色,后渐为半透明白色,足较短,第4对足纤细,附节末端有1条很长的鞭状刚毛。雄成螨:体长0.19毫米,长圆形,足较长而粗壮,第3、4对足的基节相接,第4对足胫节、附节细长,向内侧弯曲,有1根特别长的鞭状刚毛。卵:椭圆形,无色透明,长0.11毫米,卵面有纵向排列白色小瘤。幼螨:椭圆形,3对足,乳白色,腹末端尖,有1对刚毛。若螨:体梭形,半透明,被幼螨的表皮所包围,是静止的生长发育阶段,有称此为“静止期”。
3、生活习性
一年发生多代,以雌成螨在避风的寄主和杂草的根际或土缝中越冬,在温室周年可以为害。成螨活跃,有趋嫩性,当取食部位变老时,雄螨携带若螨向幼嫩部位迁移;雌若螨在雄螨体上蜕皮1次变为成螨后,即交配产卵;茶黄螨以两性生殖为主,也有孤雌生殖。卵散产于幼嫩叶背及果实凹处,卵和幼螨对湿度要求较高,只有相对湿度在80%以上才能孵化和生长,温暖多湿的环境有利于茶黄螨的发生。4、防治方法
参见叶螨的防治方法。蝼蛄&
1、为害特点
宁夏见到的有两种,即华北蝼蛄与东方蝼蛄。食性极杂,为害多种蔬菜。蛾姑以成虫和若虫在土中咬食播下的种子、幼芽、嫩茎及根茎,造成缺苗断垄,同时将土面穿成纵横交错的隧道,使作物根、土分离,形成“吊根”,导致幼苗死亡。
2、形态特征
华北蝼蛄:成虫体长36一55毫米,黄褐色或灰色,密生细毛,头小、狭长,触角丝状,前胸背板盾形,中间有一个凹陷不明显的暗红色心脏形斑;前足开掘足,后足胫节背侧内缘有棘1根或消失;前翅短,黄褐色,后翅纵卷成筒状,突出腹端;腹部末端近圆筒形,尾须细长。卵椭圆形,黄褐色至暗灰色。若虫分13龄,初孵时乳白色至黄褐色,随生长发育色渐变深。
东方蝼蛄:外观与华北蝼蛄相似,形体小,浅茶褐色。前胸背板有明显凹陷的长心脏形斑,后足胫节背侧内缘有棘3一4根,腹末端近纺锤形。卵黄褐色至暗紫色。若虫分6龄,初孵时白色至黄色,随生长发育渐变深。
3、生活习性
华北蝼蛄约3年1代,以成虫及8龄以上的若虫在冻土层以下越冬,每窝1只,越冬成虫翌年3一4月份开始活动,平均气温和土温在15℃一20℃,开始交配、产卵,产卵期约1个月,每头雌虫产卵288一368粒,卵产在深为10—25cm,预先筑好的卵室内。
夏季炎热时,若虫潜入土中越夏,入秋形成第二次为害高峰。
东方蝼蛄1一2年完成1代,其活动为害与华北蝼蛄相似,但交配、产卵及若虫孵化均较华北蝼蛄提早约20天,平均每雌产卵60—100粒,产卵场所多在潮湿处。蝼蛄均昼伏夜出,夜间9—11时是活动高峰期,雨后活动更盛,有趋光和喜湿性,对炒香的豆饼、麦麸以及马粪、农家肥等有强烈趋性。温暖湿润、多腐殖质的壤土、沙壤土、低洼盐碱地、施未腐熟厩肥多的地块蝼蛄为害重。
4、防治方法秋季深翻地,杀死一部分越冬虫体。用黑光灯或马、牛粪诱集捕杀。在蝼蛄上升活动时形成的虚土堆,寻挖虫窝捕杀。用2.5%敌百虫粉剂0.5千克,拌细土10—15千克,在翻耕前撒于地面,施后耙地;或用90%晶体敌百虫30倍液150毫升,拌秕谷5千克(先将煮成半熟,凉后拌药)制成毒谷;或用90%晶体敌百虫30倍液150毫升,拌入炒香的麦麸或豆饼5千克中,拌湿为度制成毒饵,每亩施用1.5一2.5千克撒在蝼蛄活动的隧道处。蛴螬 &
1、为害特点为金龟甲类的幼虫。常见的有华北大黑鳃金龟、暗黑鳃金龟、铜绿丽金龟的幼虫。蛴螬为害豆类、茄果类、瓜类、叶菜类等多种蔬菜,以及粮食作物、果树与林木等,在地下啃食萌发的种子和幼苗根茎,造成缺苗断垄,影响作物生长,降低产量和品质。成虫金龟甲则喜食大豆、花生及果树的叶片。
2、形态特征
华北大黑鳃金龟:成虫体长16一21毫米,长椭圆形,黑褐色或黑赤褐色,鞘翅革质,有光泽,两翅会合处宽而隆起,每侧各有4条纵隆线,前足胫节外侧有3个齿状突起,较锋利;幼虫体长37一45毫米,头部前顶两侧各有顶毛3根。
暗黑鳃金龟:成虫体长17一22毫米,暗黑色,无光泽,前足胫节外侧3根齿突较钝。鞘翅及腹部有蓝白色短小绒毛;幼虫体长35一45毫米,头部前顶毛每侧1根,肛门孔3裂。铜绿丽金龟:成虫前胸背板和鞘翅均为铜绿色,具闪光,幼虫臀节肛门孔呈横裂状。
3、生活习性
华北大黑鳃金龟:北方多为2年发生1代,以幼虫、成虫在无冻土层中隔年交替越冬;5月中旬至6月中旬为越冬成虫出土盛期,成虫白天潜伏土中,晚上8一9时为取食、交配活动盛期;成虫喜在寄主根际周围松软潮湿的土壤内产卵,卵散产,每雌虫产卵在100粒以上;初孵幼虫先取食土中腐殖质,后为害作物,秋后进入3龄期,土温适宜时,危害严重,随土温下降下移越冬,翌年4月中旬上升,造成春季为害高峰,夏季高温下移土室化蛹,羽化的成虫大多在原地越冬。
暗黑鳃金龟:1年发生1代,以3龄幼虫在30厘米以下土层处越冬,翌年4月开始活动危害,春末夏初化蛹,6月中旬至8月上旬成虫羽化出土,随即交尾、产卵;成虫昼伏夜出,有群集性,当年孵化幼虫造成秋季为害。铜绿丽金龟:1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30一60厘米土层中越冬,幼虫活动期在3月下旬至10月中旬,春、秋季为害重。成虫有假死性、趋光性、趋粪性和喜湿性。3龄幼虫为暴食期,常把根、茎部咬断吃光后再转移为害。前茬为豆类、花生、薯类及玉米的地块,蛴螬虫量大,施用未腐熟肥料的地块受害重。
4、防治方法轮作、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减少虫源。利用黑光灯诱杀成虫。药剂防治。每亩用50%辛硫磷乳油150克加水3千克加细沙土或炉渣25千克,或2.5%敌百虫粉剂2一2.5千克,加细土30一50千克,充分拌匀成药土,穴施或撒施土中;或用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40%乐果乳油1000倍液;或80%敌百虫可溶性粉剂800倍液喷洒或烧灌。甚株用药200一250毫升。地老虎1、为害特点
蔬菜田常见的地老虎有2种,即小地老虎和黄地老虎。地老虎食性极杂,主要为害蔬菜幼苗,茄果类、瓜类、豆类、葱蒜类及十字花科蔬菜受害较重。初龄幼虫只吃成缺刻或小孔,3龄后食量大增,常从幼苗茎基咬断,造成缺苗断垄。
2、形态特征
小地老虎:成虫体长16一23毫米,翅展40一45毫米,体暗褐色,前翅前缘及中央部分黑褐色,内横线、外横线均为黑色双曲线,中室附近肾形斑、环形斑明显,在肾形斑外侧有3个楔形斑,黑色,尖端相对,后翅灰白色。卵半球形,初乳白色,后变为淡黄至灰黑色;幼虫,老熟幼虫体长37一47毫米,体黄褐色至暗褐色,体表粗糙,布满龟裂状皱纹和黑色小颗粒,腹部第1一8节背面各有2对黑色毛片,呈梯形排列,前面1对较小,臀板黄褐色,有2条深褐色纵带;蛹长18一24毫米,赤褐色、有光泽,腹末有1对臀刺,呈分叉状。
黄地老虎:成虫体黄褐色,前翅各横线不明显,肾形斑、环形斑和楔形斑清晰,有黑褐色边;幼虫,体表颗粒不明显,腹部背面各节前后2个毛片大小相似,臀板有2块黄褐色斑。
3、生活习性
小地老虎在宁夏不能越冬,虫源来自南方,年发生1一2代。成虫昼伏夜出,在高温、无风、湿度较大的夜晚,活动尤盛;成虫对黑光灯、糖醋等带酸甜味的汁液特别喜好,成虫需取食花蜜补充营养。卵散产或成堆产在幼苗叶背和嫩茎或低矮的杂草上,也有产在田间枯枝上,每头雌虫平均产卵800一1200粒。幼虫共6龄,1一2龄幼虫大多集中在嫩叶或心叶上,咬成小米粒大小的孔洞,留下表皮如窗纸;进入3龄,白天藏在表土下,夜间外出活动,将叶片吃成缺刻或黄豆大的孔洞;4龄幼虫可咬断幼苗基部嫩茎,并可将断苗拖入穴中;5一6龄暴食期,取食量占整个幼虫期的95%。3龄后的幼虫有假死和互相残杀的习性,老熟幼虫潜土筑土室化蛹。小地老虎喜温暖潮湿,在地势低洼、土壤黏重、杂草丛生的菜田等地为害重,早春温暖少雨,有利小地老虎的发生,为害也重。
黄地老虎:宁夏年发生2代,发生为害情况与小地老虎相似。
4、防治方法清除温室周边杂草,消除卵与幼虫,减轻为害。诱杀成虫。用黑光灯、糖醋液(糖6份,醋3份,白酒1份,水10份,农药适量)诱杀成虫;或于移栽定植前,以小地老虎喜食的鲜菜叶拌药于傍晚撒入田间进行诱杀;或用鲜菜叶等堆集成堆诱捕,于次日清晨检查捕杀。地老虎幼龄期,可用48%毒死蜱乳油2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或30%敌百虫乳油500倍液喷雾或灌根防治,也可每亩用3%甲基毒死蜱颗粒剂3一5千克沟施或撒施防治。蚜虫
1、为害特点
蚜虫食性杂,寄主范围广。吸食寄主营养物质,削弱和阻碍寄主的生长与发育,同时由于其代谢物——蜜露的排出,引发煤污类真菌的繁殖,影响寄主的光合作用。更为严重的是蚜虫是多种病毒的媒体,由蚜虫传播病毒引发的病毒病给寄主作物造成的损害,远远大于蚜虫自身的为害,所以防治蚜虫,不单是控制蚜害,更重要的是防止病毒病的传播与危害。
2、形态特征
蚜虫虫态多型,如有翅蚜、无翅蚜、有翅若蚜、无翅若蚜、性蚜、干母、干雌等等。有翅孤雌蚜:体长1.2一3.3毫米,体色有黄浅绿、深绿、墨绿、紫黑、黄褐、紫红等多种颜色;触角6节,短或长于身体,不同种各节有色泽变化;有透明的翅2对,腹管多为圆筒形,上有不同纹饰,尾片多为圆锥形,上有数量不等的刚毛。
无翅孤雌蚜:外观体形、体色等与有翅蚜相似,只是无翅蚜胸部没有有翅蚜发达。
若蚜:分4龄,形态特征基本上同于成蚜,唯体形小于成蚜,若蚜分有翅若蚜和无翅若蚜。
3、生活习性
蚜虫一年发生数代,受地区与气候的影响有差异,一般在10余代至20代,世代重叠;无滞育习性,只要外界条件合适,就能生长繁殖,周年为害。蚜虫有的以卵越冬,也有的以成虫、若虫在避风向阳的越冬性植物的根际或心叶处越冬。当翌年外界气候适宜时,以若虫、成虫越冬的便恢复活动,以卵越冬的便孵化成为“干母”,并胎生“干雌”,在越冬寄主上繁殖数代后,便产生有翅蚜,迁飞至适宜的寄主上继续扩散为害,直至秋天生长季节结束。蚜虫最适的发育温度在20℃左右,生长季节多行孤雌生殖,在适宜的条件下,生殖能力与平均温度呈正相关。蚜虫对黄色、橙色有强烈的趋性,绿色次之,对银灰色有负趋性;蚜虫不喜高湿,干旱易产生有翅蚜,有利蚜虫的迁移,微风便于蚜虫的迁飞扩散,强的气流能帮助蚜虫远距离迁飞。
4、防治方法彻底清除温室周边杂草,集中处理,以减少虫源。同时保护瓢虫、草蛉、蚜茧蜂等益虫,帮助消灭蚜虫。利用蚜虫趋性,挂黄板诱杀,每亩挂6一7张,或在田间间隔拉挂银灰色膜条,驱避蚜虫迁入。发现有蚜为害,可用3%啶虫脒乳油2000倍液,或2.5%三氟氯氟菊酯乳油2000倍液,或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倍液喷雾防治。由于蚜虫繁殖速度快,又多在心叶、叶背及皱缩处为害,因此,除打药要细致外,在选药上选用内吸剂为好。
贮藏保鲜/番茄
品种选择用于贮藏的番茄应选种子腔小、皮厚、肉致密、干物质和含糖量高、组织保水力强的品种。番茄贮藏3个月含糖量将下降1.2%,而番茄果实的含糖量降低到2%以下,口味明显变淡,食用品质下降。因此,长期贮藏的番茄应选含糖量在3.2%以上的品种。
番茄品种不同,贮藏性和抗病性差异很大,晚熟品种较适于贮藏,早熟品种以及皮薄的品种不耐贮藏。贮藏条件番茄的贮藏温度与成熟度有关,红熟果实可在0℃一2℃下贮藏10一15天,绿熟果在10℃一13℃下贮藏期为30一50天。绿熟果在10℃一13℃加2%一4%的氧和3%一6%的二氧化碳气调条件下,可贮藏45一60天。番茄贮藏适宜的相对湿度为85%—90%。番茄成熟过程中会产生乙烯,及时脱出贮藏环境中的乙烯可以延缓番茄的转红和衰老。采收及采后处理贮藏用的番茄采收前两天不宜灌水,防止果实吸水膨胀和果皮产生裂痕,从而导致微生物感染和果实腐烂变质。应在早晨或傍晚无露水时采摘,采摘时轻拿轻放,避免造成伤口。包装容器不宜过大,以免上面的果实将下面的压伤。番茄采收后,应放在阴凉通风处散热,或放在冷库内预冷到13℃,然后挑选分级入库贮藏,成熟度不同的果实要分别存放,便于管理。贮藏方法
1、简易贮藏
夏秋季节可利用地窖、通风库、地下室等阴凉场所贮藏番茄;筐或箱存时,应内衬干净纸或垫上用0.5%漂白粉消毒的蒲包,防果实碰伤。将选好的番茄装入容器中,一般只装4一5层。包装箱码成4个高,箱底层垫上枕木或空筐,箱间要留有空隙,以利于通风。也可将果实直接堆在货架上或地面上,码放3一5层果实为宜,架宽和堆宽不应超过0.8一1米,以利通风散热并防止压伤,衬垫物同筐装,层间垫消毒蒲包或牛皮纸,最上层可稍加覆盖(纸或薄膜)。入贮后,应加强夜间通风换气,降低库温。贮藏期间每7一10天检查1次,挑出病烂果实,红熟果实应挑出销售或转放0℃一2℃库中继续贮藏。该法一般贮藏20一30天后果实全部转红。秋季将温度控制在10℃一13℃,番茄可以贮藏1个月。
夏季高温季节用机械冷藏库贮藏,贮藏效果更好。绿熟果的适宜温度为12℃一13℃,红熟果为1℃一2℃,贮藏期可延长到30一45天。
3、气调贮藏
气调贮藏温度应在10℃一13℃,保持环境中有2%一4%的氧和3%一6%的二氧化碳。当氧浓度低于2%时,果皮上会出现局部下陷和浅褐色斑痕,严重时果皮变白,果蒂部腐烂。二氧化碳浓度过高时,果皮上会出现白点,然后转为棕色斑点。用气调贮藏的番茄入贮前要进行严格挑选,剔除病伤果。下面介绍两种简易气调方法。塑料薄膜大帐气调贮藏。用0.1一0.2毫米厚的塑料膜做成密闭塑料帐,容量千克,用快速充氮降氧法或自然降氧法都行,帐内加熟石灰(果重的1%—2%)吸收多余的二氧化碳。氧不足时充入新鲜空气。由于帐内温度较高,果实易感染发病,加防腐剂可控制病害发生,可通入0.2%的氯气,每2一3天施用1次;或将0.5%的放在帐内,效果与氯气相仿;也可用漂白粉代替氯气,用量为果重的0.05%,有效期为10天;还可用0.05一0.1毫升/升仲丁胺,也有良好效果,有效期20一30天,每月使用1次。帐内加入浸透饱和高锰酸钾的砖块,用以吸收乙烯,效果更好。塑料薄膜袋小包装贮藏法。将番茄放入0.06毫米厚的聚乙烯薄膜袋中,扎紧袋口,放入冷库中,每隔2一3天,开袋放风,果实转红后,袋口不必扎紧。每袋5千克方右,防腐措旅参照上述方法进行。&
药用价值/番茄
1、治皮肤病将鲜熟西红柿去皮和籽后捣烂敷患处,每日2~3次,可治真菌、感染性皮肤病;
2、防癌因西红柿不仅营养丰富,且具有较强的清热解毒、抑制病变功效,坚持每天生食1~2个鲜熟的西红柿,可起到防癌和辅助治疗癌症的作用西红柿
3、治高血压每天早晨选1~2个鲜熟西红柿空腹蘸白糖吃,降血压效果明显;4、治贫血:将西红柿、苹果各1个,芝麻15克,一次吃完,每日吃1~2次,长期坚持,可治贫血;5、防中暑:将1~2个西红柿切片,加盐或糖少许,熬汤热饮,可防中暑;6、退高烧:将西红柿汁和西瓜汁各半杯混合饮用,每小时饮一次,可退高烧;7、治牙龈出血:将西红柿洗净当水果吃,连吃半月,即可治愈牙龈出血。宜忌事项番茄
一、不宜生吃。尤其是脾胃虚寒及月经期间的妇女。番茄含有大量可溶性收敛剂等成分,与胃酸发生反应,凝结成不溶解的块状物,容易引起胃肠胀满、疼痛等不适症状。如果只把番茄当成水果吃补充维生素C,或盛夏清暑热,则以生吃为佳。
二、不宜空腹吃。空腹时胃酸分泌量增多,因番茄所含的某种化学物质与胃酸结合易形成不溶于水的块状物,食之往往引起腹痛,造成胃不适、胃胀痛。
三、不宜吃未成熟的青色番茄。因含有毒的龙葵碱。食用未成熟的青色番茄,会感到苦涩,多吃了,严重的可导致中毒,出现头晕、恶心、周身不适、呕吐及全身疲乏等症状,严重的还会发生生命危险。
四、不宜长时高温加热。因番茄红素遇光、热和氧气容易分解,失去保健作用。因此,烹调时应避免长时间高温加热。但是西红柿也不宜放入冰箱中,因为经低温冷冻后,肉质呈水泡状,显得软烂,或出现散裂现象,表面有黑斑,煮不熟,无鲜味,严重的则腐烂。西红柿
五、不宜和青瓜同食。&青瓜含有一种维生素C分解酶,会破坏其他蔬菜中的维生素C,番茄富含维生素C,如果二者一起食用,达不到补充营养的效果。
六、服用肝素、双香豆素等抗凝血药物时不宜食。番茄含维生素K较多,维生素K主要催化肝中凝血酶原以及凝血活素的合成。维生素K不足时,会使凝血时间延长造成皮下和肌肉出血。
七、服用新斯的明或加兰他敏时禁食。
八、饭前吃番茄可瘦身。番茄中的茄红素可以降低热量摄取,减少脂肪积累,并补充多种维生素,保持身体均衡营养。&番茄瘦身提倡饭前吃一个番茄,以帮助番茄中的食物纤维在肠内吸附多余的脂肪和废弃物一起排泄出来。对于寒性体质或胃肠虚弱的人则可选择加热过的番茄或番茄汁。番茄红素番茄红素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活性,实际上,番茄红素的名称是来源于番茄,是茄科番茄属。番茄是番茄红素最丰富的食物来源。番茄红素有以下药理作用:西红柿
第一、抗衰老:番茄红素不仅仅是当今工业上重要的天然食品着色剂,更为重要的是它是很强的抗氧化剂。给人体补充番茄红素,可以帮助身体抵抗各种因自由基引起的退化老化性疾病。
第二、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自由基造成的退化效应,是心血管疾病的头号元凶。一旦产生血液中脂质过氧化连锁反应,使脂肪酸产生聚合作用。当这些大分子的脂质聚合物沉积在血管壁时,便会使血管发生硬化和阻塞。在欧洲的多家医学研究中心所做的临床试验显示,番茄红素由于其很强的抗氧化作用,可以有效地减轻和预防心血管疾病,降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
第三、防癌抗癌:番茄红素通过有效清除体内的自由基,预防和修复细胞损伤,抑制DNA的氧化,从而降低癌症的发生率。番茄红素还具有细胞生长调控和细胞间信息感应等生化作用。研究表明,番茄红素能够有效预防前列腺癌、消化道癌、肝癌、肺癌、乳腺癌、膀胱癌、子宫癌、皮肤癌等。,汤变红之后,放炒好的鸡蛋、盐和糖。加少许水,汁水浓稠之后关火。
营养价值/番茄
番茄含有对心血管具有保护作用的和元素,能减少的发作。
番茄红素具有独特的能力,能清除,保护,使及免遭破坏,能阻止进程。西红柿除了对有预防作用外,还能有效减少、、、、、等癌症的发病危险。
番茄中的,有生津止渴,,凉血平肝,清热解毒,降低血压之功效,对、病人有良好的辅助治疗作用。多吃番茄具有抗作用,使皮肤保持白皙。
尼克酸能维持的正常,促进的形成,其性寒凉易伤脾阳务必加少许清宣堂寒必温缓和药效。有利于保持的弹性和保护。所以食用西红柿对防治动、和也有帮助。其性寒凉易伤脾胃务必加寒必温缓和药性,西红柿多汁,可以利尿,病人也宜食用。
经常发生出血或皮下出血的患者,吃番茄有助于改善症状。番茄所含的或,有助于胃液对及的消化。
据营养学家研究测定:每人每天食用50克-100克鲜番茄,即可满足人体对几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需要。番茄含的“番茄素”,有抑制细菌的作用;含的苹果酸、柠檬酸和糖类,有助消化的功能。又有多种功用被称为神奇的菜中之果。番茄内的苹果酸和柠檬酸等有机酸,还有增加胃液酸度,帮助消化,调整胃肠功能的作用。番茄中含有果酸,能降低胆固醇的含量,对高血脂症很有益处。番茄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2以及胡萝卜素和钙、磷、钾、镁、铁、锌、铜和碘等多种元素,还含有蛋白质、糖类、有机酸、纤维素。营养成分每100克营养素含量番茄
热量(大卡) 28.00
碳水化合物(克) 6.70
脂肪(克) 0.20
蛋白质(克) 1.60
纤维素(克) 1.70
维生素C(毫克) 1.00
维生素E(毫克) 0.88
硫胺素(毫克) 0.03
核黄素(毫克) 0.03
镁(毫克) 17.00
钙(毫克) 5.00
铁(毫克) 1.80
锌(毫克) 0.29
铜(毫克) 0.11
锰(毫克) 0.10
钾(毫克) 112.00
磷(毫克) 19.00
钠(毫克) 3.20
硒(微克) 0.48
食用价值/番茄
食物相克番茄
西红柿+皮皮虾:产生砒霜会中毒西红柿+香菇:破坏类胡萝卜素
西红柿+猪肝:西红柿富含维生素C,猪肝使维生素C氧化脱氧,使其失去原来的抗坏血酸功能
西红柿+胡萝卜:维生素C丰富的食品搭配合吃,就会把维生素C破坏
西红柿+红薯:一起吃会得结石病,呕吐、腹痛、腹泻
西红柿+黄瓜:西红柿中含大量维生素C,有增强机体抵抗力、防治坏血病、抵抗感染等作用;而黄瓜中含有维生素C分解酶,一起吃可使其中的维生素C遭到破坏
西红柿+河蟹:一起吃会引起腹泻
西红柿+冰棒:一起吃会中毒
西红柿+螃蟹:产生砒霜会中毒
西红柿+鱼干:同食易产生致癌物
西红柿+石榴:影响营养素的吸收
西红柿+冰棍:一起吃会中毒
西红柿+海蟹:腹泻
西红柿+鱼肉:食物中的维生素C会对鱼肉中营养成分的吸收产生抑制作用
西红柿+白酒:一起吃会感觉胸闷,气短
西红柿+咸鱼:一起吃易产生致癌物
西红柿+土豆:土豆会在人体的胃肠中产生大量的盐酸;西红柿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硝酸稀释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