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卫计委关于,部分肿瘤自费药胎儿手术后纳入母体医保

现在的医保有骗人之嫌。被自费药太多。
楼主正文显示宽度
跟帖显示为
本帖只代表的个人观点,不代表人民网观点。 如将本文用于其他媒体出版, 请与联系。举报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帖到朋友圈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帖到朋友圈
图文编辑模式
08:37:18&)
5862字(1540/54)
( 19:46:11)
( 20:18:02)
( 10:03:29)
84字(10/0)
( 02:32:09)
72字(10/0)
( 23:04:39)
( 22:41:52)
( 22:14:38)
17字(10/0)
( 22:00:30)
( 19:14:11)
( 18:37:14)
82字(10/0)
( 18:33:01)
( 18:31:12)
18字(276/0)
( 17:37:47)
11字(23/0)
( 16:15:04)
146字(6/0)
( 16:11:12)
( 15:57:37)
( 15:54:27)
( 15:45:23)
10字(12/0)
( 15:44:38)
( 15:38:05)
252字(7/0)
( 15:33:41)
261字(82/0)
( 15:19:57)
27字(14/0)
( 15:09:48)
( 14:44:52)
29字(10/0)
( 14:27:26)
( 14:04:34)
116字(3/0)
( 14:04:32)
100字(138/0)
( 14:00:50)
109字(217/0)
( 13:56:42)
98字(57/0)
( 13:56:17)
( 13:54:10)
133字(38/0)
( 12:57:20)
( 12:52:49)
( 12:40:26)
( 12:05:42)
133字(10/0)
( 11:50:26)
134字(18/0)
( 11:34:52)
131字(13/0)
( 11:33:24)
( 11:32:24)
( 11:29:53)
( 11:18:06)
132字(20/0)
( 11:07:04)
67字(72/0)
( 11:01:20)
139字(22/0)
( 10:58:21)
( 10:42:13)
131字(13/0)
( 10:38:33)
23字(35/0)
( 10:25:54)
( 10:17:50)
( 10:12:08)
111字(15/0)
( 10:10:59)
74字(41/0)
( 09:33:29)
209字(46/1)
( 10:13:10)
( 09:27:45)
102字(20/0)
( 09:03:25)
请登录后继续操作....
强国社区-人民网上海:研究将部分“天价药”纳入医保
控制自费项目
48小时排行
大家都在看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微信朋友圈
索 引 号:SY1500712
主题分类:政府文件\区政府文件
发布机构:徐汇区人民政府
文&&&&号:徐府发〔2015〕28号
名&&&&称:关于印发《徐汇区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与发展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关于印发《徐汇区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与发展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徐府发〔2015〕28号
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徐汇区关于进一步推进
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与发展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区政府各委、办、局,各街道、华泾镇:
&&& 经区政府同意,现将《徐汇区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与发展的实施意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2015年 11月13日
徐汇区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与发展的实施意见
  社区卫生服务是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基础和核心,关乎千家万户健康福祉,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保障。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与发展,是深入推进医改的重要突破口,是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要举措,也是区政府的重要职责。根据《上海市关于进一步推进本市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结合本区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市政府和区委要求,把社区卫生服务作为卫生发展的重要环节和改善民生的优先领域,坚持公益性质,强化政府责任,整合社会资源,凸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和管理的平台功能。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和建立家庭医生制度,激发社区卫生服务活力,提高社区医务人员积极性,提高服务能力和管理能力,提高规范化和均等化水平,提高工作有效性,提高居民健康水平。
  二、基本原则
  1.健康第一,预防与治疗相结合。以居民健康需求为导向,以重点人群和重要问题为抓手,融预防于一切医疗卫生服务过程之中,聚焦减少疾病、早期发现、规范治疗、延迟并发症、有效康复和临终关怀六个环节,优化服务过程,提升服务效果。
  2.整合资源,条与块管理相结合。强化政府职责,多部门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坚持卫生计生委与街道(镇)共同建设、管理、考核、使用的体制,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源参与社区卫生服务。
  3.打造平台,服务与管理相结合。明晰平台功能定位与目标责任,凸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平台的管理功能和服务功能,理顺中心与政府、医务人员和市场,以及医务人员和居民的关系,发挥资源整合、技术支持、管理支撑作用。
  4.转换机制,考核与激励相结合。建立以社区卫生服务基本项目与标化工作量为基础、信息化为支撑的政府补偿机制、人力管理机制和薪酬分配机制,构建内部市场机制,明晰医务人员的目标责任与合理价值,激发服务活力。
  5.分级诊疗,社区与医院相结合。在与居民签约的基础上,稳步推进家庭医生制度建设,加强与二三级医院联动,逐步形成社区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体系,推动家庭医生制度成为医疗卫生服务的基本形式。
  三、主要目标
  力争到2020年,社区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家庭医生制度基本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初步实现,社区卫生服务水平保持领先,居民健康水平保持领先。
  1.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健全。与一流中心城区社区发展相匹配,设置13家社区卫生中心和70个标准化服务站,社区卫生机构布局合理、设施完善、设备优良、功能齐全、能力均衡、管理精细,成为健康服务与管理的平台。
  2.公共卫生服务网底坚实。聚焦重大传染病、新发传染病和重点慢性非传染病,高质量落实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和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实现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3.家庭医生制度基本建立。家庭医生达到每万人口3.0名,90%家庭拥有签约家庭医生,签约双方形成长期稳定的契约服务关系,家庭医生成为居民健康、卫生资源、卫生费用的“守门人”。
  4.分级诊疗制度初步实现。通过紧密型医疗联合体和医保政策利益导向,形成社区首诊、双向转诊,常见病、多发病和诊断明确慢性病在社区得到有效解决,构建成梯度有序、分工合理、运行高效的区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5.平台运行顺畅充满活力。条块管理体制、绩效考核和薪酬机制运行有序,市场资源引入机制和内部竞争机制初步形成,医务人员职业荣誉感和能动性得到充分调动,医防结合成效充分体现。
  6.居民健康水平不断提升。居民健康素养明显提升,健康生活方式明显改善。户籍居民期望寿命超过84.5岁,健康期望寿命超过75岁。常住人口高血压、糖尿病等主要慢性病管理率达到95%,控制率达到50%。
  四、主要任务
  (一)完善社区卫生机构设置
  1.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完成凌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标准化建设,在罗秀路、龙州路附近水利工程公司动迁房建设地块公建配套用房中,建设5000平方米标准化的凌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50张床位。规划选址建设湖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弥补徐汇区中心医院南迁后基本医疗服务能力的不足,建筑面积达2500平方米左右,门诊设置全面符合标准化要求。以徐汇区精神卫生防治中心搬迁为契机,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优化布局流程,进一步扩大龙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服务空间。
  2.社区卫生服务站标准化建设。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导向,不断完善和优化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规划和设置,在人口导入的滨江、华泾等地区合理增加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站设置,适当调整规范部分不达标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将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站数量增加至70个。
  3.完善四级服务网络功能。按照“服务中心-服务站-居委-家庭”的架构,构建社区卫生服务的四级网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的提供主体,作为家庭医生的支撑平台,提供大部分医疗卫生服务;社区卫生服务站作为家庭医生的主要服务场所,以家庭医生为核心组建家庭医生服务团队,以签约为手段深入开展居民健康管理服务;社区居委作为家庭医生与社区居民的联系纽带,承担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的延伸功能;以社区居民需求为导向,按照诊疗规范,合理适度提供家庭医疗卫生服务。
  (二)明确平台定位,加强平台建设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为基本医疗卫生项目的服务和管理平台,理顺平台与政府、市场、家庭医生等的关系,理顺家庭医生与居民间的责任关系,着重加强五个平台建设。
  1.政府职责的履行平台。构建政府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平台内部市场机制,转变政府管理模式与补偿机制,通过购买服务方式,形成政府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平台的充分利用与有效保障,在保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益运行的同时,提高政府资金使用效率。
  2.家庭医生的执业平台。构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平台与家庭医生目标责任契约关系,明确家庭医生的目标责任,在统一目标、统一规范、统一任务、统一标准、统一核算方法的基础上,赋予与之相匹配的权力与资源,统一家庭医生的“责、权、利”,建立新型的生产责任关系。
  3.卫生计生服务的融合平台。积极整合各类政府资源,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平台为载体,精准对接养老机构、学校、体育部门的个性化需求,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打造成医养结合、医教结合、医体结合的主要服务提供者和管理者,形成医养结合、医教结合、医体结合的有效模式。
  4.市场资源的整合平台。积极引导市场各类资源参与社区卫生服务,在政府保障基本卫生服务的基础上,重点在功能社区、健康管理、老年护理、居民个性化需求等社区卫生服务延伸领域,引入社会资源与市场竞争机制,利用互联网医疗技术、健康商业保险、社会健康管理机构、现代健康管理设备等,提升社区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更好满足居民各层次卫生服务需求。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社会组织、社会资源联动机制,对于参与社区卫生服务的社会资源,应给予政策支持,充分发挥协同、补充作用。
  5.基本项目的服务平台。建立家庭医生与居民之间的签约服务关系,明确家庭医生对居民的服务责任、服务范围与目标要求,通过签约服务关系的建立,落实基本卫生服务项目与综合、全程的健康管理服务,提高居民健康水平。居民通过平台可以获得整合、连续的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
  (三)规范服务项目,深化服务内涵
  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在提供“六位一体”服务的基础上,要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和技能,大力发展康复服务和中医药服务,积极推进医防结合、医防融合,以居民的需求为导向,坚持“六管齐下”,不断提升居民的健康期望寿命。
  1.提高全科医疗服务水平。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医疗功能,为社区居民提供一般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的诊治,疑难病症的转诊,急危重症的现场紧急救护及转诊,家床诊疗与出诊等基本诊疗服务25项。以全科医生实训评估中心为载体,着重提高全科医生的诊断水平和服务能力。开展基层适宜的门诊手术、治疗与操作项目,门诊手术、治疗、操作量年均增长5%;主动提供适宜的家庭治疗技术及项目。
  2.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有效性。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76项)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3项),实施分级分类服务与管理工作,以家庭医生为主体,注重防治结合、医防融合,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与基本诊疗服务有机整合,鼓励在家庭医生管理、团队服务和临床诊疗服务过程中进行资源整合。加强社区慢性病适宜技术的开发和利用,强化社区营养干预,切实提高慢性病管理的有效性和控制率,主要慢性病管理率达到95%,控制率达到50%。
  3.大力发展社区护理服务。开展中心-站点-家庭三站式链式服务。中心向专科化护理发展,培养一批伤口、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肿瘤、骨关节疾病等专科型护理人才,并为站点及家庭护士提供专业支撑。站点护士配合家庭医生为签约居民建立健康档案,预约诊疗;开展以高血压、糖尿病和肿瘤为重点管理对象的慢性病管理工作,定期上门访视、为患者提供针对性、个性化的健康指导和护理干预。社区护士主动走进社区、走进家庭,按需提供上门换药、导管护理、压疮护理、疼痛护理、失禁护理等居家护理服务。
  4.充分发挥中医药服务特色与优势。加强社区中医医疗服务能力建设,鼓励各中心发展中医特色明显、优势突出的专科专病,打造中医科优势病种社区门诊。大力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90%的社区中心至少开展10项中医药适宜技术,90%的社区卫生服务站至少开展4项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动中医药参与公共卫生服务任务的落实,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项目和内容列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为重点,在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等方面,强化中医药服务。实现对全科医师开展中医药基本知识和技能培训全覆盖,针对适宜技术、中成药等内容进行分类培训。探索中医药特色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建设,推进中医药参与家庭医生服务,建立家庭医生中医药服务示范站。加强基层中医药文化惠民工作,开展中医药文化节、膏方节等活动,针对群众需求,宣传中医药文化知识,弘扬中医药文化理念,培育中医药文化特色品牌。
  5.大力发展社区康复服务。结合区三级康复网络体系建设项目,深入推进康复进社区、服务进家庭,逐步形成社区康复服务网络,就近、就便为居民提供有效的康复服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标准化的康复医学科,设有康复门诊室(兼功能评估室)、康复治疗室和康复病房,为疾病恢复期患者提供基本康复服务;有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开展康复治疗、康复适宜技术及康复训练指导;为有需求的居民主动提供居家康复服务,开展家庭康复训练指导。在中心、站点配备适宜的康复辅助器具,向社区有需求的居民提供免费租借服务。
  6.提高专科医疗服务能力。立足社区,以需求为导向,加强社区口腔科、放射科、B超、眼科、五官科、妇科等医生的专科技能培训,提高社区专科医疗服务能力。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结合自身优势,在现有基础上,发展1-2个特色专科或专病。借助医联体建设,邀请上级医院专科医师、专家到中心坐诊、指导,带动社区专科医疗服务。&&
  7.做实医养结合服务。将医养结合作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重要服务内容之一,积极开展高龄老人照护需求评估工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老年护理(含舒缓疗护)床位和康复床位,推进老年护理床位轮候入院制度。积极探索医疗卫生服务与不同形式的养老相结合,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辖区所有养老机构和社区老年人托养机构签订服务协议,覆盖率达到100%,为养老机构提供必要的基本医疗护理服务,满足养老机构住养老人的基本医疗服务需求。支持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发展,促进符合条件的养老机构设置老年护理床位。
  8.加强医教医体结合。扎实推进医教结合工作,坚持“学生健康第一、健康教育先行,突出重点、齐抓共管”的原则,继续推进医生进校园、一校一医工作机制;继续加大健康教育力度,加强传染病、常见病和多发病综合防治;做好学生健康体检,实现学生健康档案信息化;开展校园意外伤害预防与救治;做好特殊教育的医疗卫生服务工作。探索医体结合工作模式,重点聚焦慢性病防治工作,通过倡导积极地锻炼和运动,结合营养干预和体质监测,形成慢性病防治的新模式,切实提高慢性病防治的有效性。
  9.加强和规范社区外包服务。积极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后勤服务社会化管理,不断加强后勤服务和保障工作规范化和专业化水平。科学界定社区卫生服务外包项目和范畴,确定外包服务的范围、方式和程度,加强外包服务的过程管理并对外包的绩效进行考核,统筹规划、集约建设,协调管理、有序实施。建设完成社区医学影像、临床检验、心电图三大诊断中心,为社区提供技术支撑和集约化服务,真正实现跨医疗机构的远程协同诊断,患者不出社区就可享受到三级医院专家的精确诊断,提升社区诊断水平。
  (四)加强绩效考核,建立运行新机制
  进一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目标考核责任制,加强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健康管理、精神文明、政风行风、居民满意度等方面考核。以人均标化工作量作为工作效率评价主要指标,以居民健康状况改善为工作有效性评价主要指标,以财务收支状况纵向改善和横向比较作为管理成效评价主要指标,以家庭医生等重点难点工作突破情况为改革推进评价主要指标,以人员积极性调动为激励评价主要指标。
  1.实施标化工作量考核。根据市基本项目指导目录,结合区域居民实际健康需求及社区卫生服务发展水平,制定我区社区卫生服务基本项目目录。按基本医疗、公共卫生、科研教学三大类基本项目为框架,以全科门诊为一个标化工作量,充分考虑各基本项目所需人力、消耗时间、难易程度与风险大小等因素,确定各基本项目的标化值和权重。通过信息化技术对各社区卫生中心的标化工作量数据实现自动采集和汇总比较,建立以人均标化工作量为基础的考核机制,与政府补偿、单位可分配水平挂钩。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区制定的标化工作量指导标准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特点进一步细化和补充,将标化工作量指标考核到个人。
  2.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全面预算管理包含标化工作量业务预算和财务收支预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立全面预算管理委员会,根据工作任务编制年度标化工作量业务预算及相应的收支预算,将预算目标和质量要求分解落实到中心内部各个部门和每一个家庭医生,形成由下而上的全面预算的编制机制,同时建立标化工作量业务预算和财务收支预算相衔接的机制。区卫计委成立全面预算审核委员会,按照“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的预算管理要求,在各中心申报的预算基础上,按照区域服务人口、年龄结构、就诊结构、健康指标等,合理核定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年度工作负荷,以此作为核定财政补偿、人员配置和可分配总量的基数。
  3.加强精细化管理。为进一步提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运行效率,在以人均标化工作量考核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财务精细化管理和财务运行效率考核,促进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效组织收入和控制成本,促使医保额度的合理使用。对各中心的收支结余率、医保结余率、主要成本控制率等财务效率指标进行纵向比较及各单位的横向比较,将比较结果与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政府补偿、绩效工资分配水平等挂钩。
  4.规范人员岗位管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根据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要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功能定位和工作实际,适当控制人员规模,着力优化人员结构,向一线岗位、卫生专业技术岗位倾斜,控制行政管理和后勤保障人员数量。根据工作负荷、发展预期等因素,规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设机构和岗位数量配置标准,通过岗位聘用管理、人才引进激励、医技服务外包、后勤管理社会化等途径,引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调整人员结构,形成“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在医疗联合体内探索更为灵活的人才软性流动机制,提高人力资源配置效率。继续规范完善编外人员管理制度,通过公开招聘程序,对符合条件的人员按程序进编。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实现岗位聘用全过程管理,与绩效考核、薪酬分配等联动,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精细化水平。
  5.完善薪酬分配机制。按照全市部署,实行符合社区卫生特点的绩效工资制度,合理提高社区医务人员收入水平,使其与二、三级医院收入水平相衔接、与我区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定位相适应。转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绩效工资总量核定机制,打破简单依据在编人数和人均控制水平核定总量的模式,建立全员工资总额核定机制,可分配工资总额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的标化工作量和财务运行情况直接挂钩,形成“预期收入”、“分配额度”双调机制,强化政府主导的内部市场机制,突出责任目标考核,鼓励自我改进、开源节流,逐步加大分配水平与运行效率、财务效率的挂钩力度,分配导向逐步从“公平优先”向“效率优先”转变。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部分配机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领导班子和家庭医生实行责任目标年薪制,其他医务人员实行基本加计量考核薪酬制,探索特殊岗位津贴制度,明确目标责任,加强绩效考核,实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向关键岗位倾斜,向家庭医生倾斜,形成合理的收入差距,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提高服务效率。
  (五)建立家庭医生制度,实现分级诊疗
  做实家庭医生与居民签约服务关系,以家庭医生作为服务与管理主体,赋予家庭医生可充分调动的卫生资源,构建以家庭医生为基础的分级诊疗制度,开展对签约居民医保费用管理的改革,使家庭医生成为居民健康、卫生资源与卫生费用的“守门人”。
  1.打造高水平家庭医生队伍。严格执行家庭医生资质,继续选拔具备全科中级及以上职称、至少有3年社区卫生工作经验、掌握大多数常见病、慢性病、多发病的诊疗技术、具有良好的协作精神、沟通能力和团队意识的全科医生承担家庭医生职责。完善激励机制,加强科研项目支持力度,继续开展海外培训,加强国际交流,打造高水平的家庭医生队伍。到2020年,家庭医生达到3.0名/万人口,涌现一批业务骨干和学科带头人,1-2名“大师级”家庭医生。
  2.开展契约式签约服务。落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家庭医生、家庭医生与居民契约服务关系,进一步完善“全人群签约、分类健康管理”的模式。按照“谁签约、谁服务、谁管理”的原则,继续细化家庭医生签约工作,力争到2020年,90%家庭拥有签约家庭医生。通过不断调整激励机制和考核机制,逐步提高签约居民的依从性和利用率。探索居民自主选择家庭医生签约的竞争机制。
  3.深化分类健康管理服务。将规范化的电子健康档案作为签约服务的基础,定期对签约居民和签约家庭开展健康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将签约居民按照健康人群、高危人群、患病人群以及疾病恢复期人群,提供有效的分类健康管理服务。充分发挥自我管理小组在健康管理中的特色与优势。在全面推广家庭医生制度过程中,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优势和特色,签约服务优先覆盖慢性病患者、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等。
  4.建立分级诊疗模式。通过医保报销政策和支付制度的改革,通过上级医疗机构的形态对接、技术支持和资源下沉,促使家庭医生真正成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卫生费用的守门人”、“卫生资源的守门人”,家庭医生成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网底承担者和诊疗行为的发起者。依托信息化管理平台,以签约居民上一年度实际医疗费用总额为基础,开展家庭医生管理签约居民医疗费用试点工作,建立家庭医生签约居民医保费用管理关键绩效指标体系,根据考核结果,按照家庭医生签约管理居民人数支付签约服务费,建立相匹配的激励机制。建立社区与上级医院畅通的转诊渠道,二、三级医院应满足家庭医生转诊居民所需专科门诊、住院病房等资源,使通过家庭医生转诊居民可以在上级医疗机构优先就诊或入院;做实慢性病患者“长处方”工作,真正做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急慢分治,积极探索“1+1+1”的分级诊疗模式,逐步建立起基于家庭医生制度的分级诊疗模式。
  (六)加快信息化建设,有力支撑社区改革发展
  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建设,发挥信息化技术在社区卫生综合改革中的关键作用,使信息化成为家庭医生制度建设、运行新机制建立的强有力支撑。
  1.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生产性系统。建立基于电子病历的电子健康档案系统,优化家庭医生工作平台,建立涵盖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家庭医生服务包、医疗资源整合等业务功能,同时实现医疗质量控制、医疗服务监管、临床用药监测、公共卫生服务评价、绩效考核评价等管理功能,实现管理数据直接来源于生产性系统,实现各类生产性系统有效接入社区综合管理平台。
  2.建立社区综合管理平台。建立全面、动态、及时、准确的社区卫生服务综合管理平台,为社区综合改革的各项新机制的运行和管理措施的落实提供技术支撑和基础保障,明确综合平台的监测指标、评价指标、监管指标、考核指标,涵盖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物监管、医疗保障、绩效考核等方面,促进精细化、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
  3.实现信息共享互通。通过数据共享和交换的互联互通方式,形成统一的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信息规范,能够实现区域医疗机构间的数据共享,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各项医疗行为、服务效率等运行情况的实时、全程、智能化监管,加强区域内各医疗机构间的业务协同,推进医疗资源上下联动、整合共享,保障公立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的分工协作新机制。同时按照统一的规范为市级平台提供动态数据,确保市区两级平台的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
  4.拓展互联网+健康服务。结合“互联网+医疗”的创新技术,以需求为导向,将互联网所具备的快速、开放、透明、分享的特质引入医疗。通过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以三大数据库:电子病历数据库、电子健康档案数据库、全员人口数据库为底层支撑,延伸出各条线的落地应用,实现推进分级诊疗、方便就诊看病、降低医疗费用、开展健康管理。综合利用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移动终端、穿戴式植入式智能终端等多种形式,构建远程健康服务信息网络和服务平台,辅助家庭医生更高效的开展治疗,提升有限的医疗资源的利用率,帮助社区医生更有效地服务于病人。
  (七)加强人才学科建设,打造人才高地
  通过建立目标薪酬制度,合理保障社区医务人员收入待遇。科学合理调整社区卫生专业技术岗位配置比例,适当提高中、高级岗位结构比例。逐步完善符合社区卫生服务特点的社区卫生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价标准。对社区医务人员在公开招聘、晋升评优、生活保障等方面予以适当政策支持,将优秀社区医务人员纳入人才引进优惠政策范围。
  1.优化社区医务人员队伍。优化社区优秀人才、紧缺人才引进奖励政策,并对规范化培养的医生实行特殊扶持奖励,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核心人才的吸引力。大力加强全科、中医、康复、护理队伍建设,在岗位聘用、人才培养、评先评优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扶持少量有需求的专科发展,鼓励全科医生学习专科技能,通过人才共享、资源整合等方式充实社区专科力量。实施“三级人才发展计划”,利用3-5年时间,着力培养一批社区卫生的领军人才、学科带头人和青年后备人才。到2020年,实现每万名常住人口拥有4.5名全科医生和一定数量的专科医生。社区具有高级职称的医务人员达到150名,经过规范化培养的全科医生超过150名,并拥有若干在全市起到引领示范作用的社区卫生优秀人才,能较好承担符合社区卫生功能定位的各类医疗保健服务,并继续保持我区社区卫生人才优势。
  2.提升社区医务人员综合能力。按照市社区医务人员岗位能力建设规划,逐步提高医务人员能力和水平。依托医疗联合体,做实二、三级医院医生定期到社区开展业务指导与社区医务人员定期到临床教学基地轮修制度。通过规范化培训、转岗培训等多种途径,着力提升全科医学、中医康复、口腔医学、社区护理等学科服务能力,加强综合服务品质。拓展国内外培训渠道,开展全科医师、社区护理、中医康复等岗位技能培训,有效提升管理能力、业务能力、服务能力、沟通能力等综合素养,不断满足社区居民健康服务需求。
  3.加强学科建设。以大力发展全科、中医、康复医学、社区护理为目标,创建一批社区卫生服务新模式下的重点团队。力争全科、中医、康复医学学科跻身上海市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培育5-8个疗效显著、服务优良的特色专科专病,15个解决社区主要问题,并能加以优化和推广应用的优势项目;打造13个提升服务内涵、对社区居民健康服务、健康管理及健康关怀具有领先水平的标杆家庭医生团队;切实提高我区医疗卫生事业综合竞争力和医疗技术水平。
  4.加强教学基地建设。鼓励支持医学院校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合作,对符合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支持作为附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临床教学培训基地。在区全科医生实训评估中心的基础上,探索建立高标准、规范化“徐汇区社区全科教研中心”,力争建立全科医学硕士培养点。加强中、西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和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基地建设,投入资金扶持师资队伍和教学建设,规范培训质量,加强过程监督,切实提高培训效果,力争建成更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和教学基地。积极鼓励社区联合二、三级医院举办国家级、市级医学继续教育项目,进一步拓展社区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增强继续教育项目培训实效。
  5.鼓励科研,提升医疗水平。鼓励支持社区医务人员开展科学研究,促进成果转化应用。设立25个联合研究项目,鼓励由三级医院牵头、二级医院负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同参与;资助50个青年基金项目,选择基础相对较好的青年医师组建“科研团队”,以团队为主体,承担本区科研主导与组织协调工作。充分发挥全行业积极性,同基金会、大学、三级医院、科研院所联合力争国家级科技项目。确保每年1~2个市级奖项。在提升社区卫生服务水平的同时,促进科研与临床高效结合,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应用,构建“医教研协同型健康服务体”。
  6.建立学术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选择4-5家具备教学、学术环境与条件,注重教育教学和学科学术建设,将以学科、科研、教学为重点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打造为医、教、研三位一体的学术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与三级医院、高校、科研院所交流合作,全方位组建临床医生与科研人员有机结合的攻关团队,积极搭建临床与科研一体共用的学术平台,在专科专病建设、科技成果、社区医疗教学、全科门诊带教、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社区护理拓展、科研项目合作及重点人才外出交流等方面提供技术支撑和专业指导。
  五、组织保障
  1.落实组织保障。徐汇区政府将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作为重要的改革内容之一,将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政府年度工作,将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定位为民生的重要组成部分,成立徐汇区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区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组员由区发展改革委、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区财政局、区编办、区民政局、区卫计委等部门主要行政领导组成,改革办公室放在区卫生计生委。领导小组要统筹改革方案的制定,定期召开会议研究推进工作,整合部门资源,突破限制社区卫生事业发展的难点和瓶颈问题,着力推进改革不断深入发展。
  2.深化条块结合的双重管理体制。结合街道(镇)体制改革,强化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双重管理机制,强化街道(镇)和居委网络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支撑和协同作用,形成专业部门和街道(镇)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联建、联管、联用、联评的管理体制,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真正成为本辖区居民的“健康守门人”。
  3.完善收支两条线管理。进一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支两条线管理办法。在保障公益性、公平性和均等性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卫生服务中心的运行效率和积极性。区财政切实履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投入主导责任,将社区卫生作为政府新增卫生投入的重点。按照“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的原则,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以基本项目为主的政府补偿机制,科学测定单位标化工作量的补偿标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基本建设、设备更新、科研课题、信息化项目等单列项目性支出另行专项预算。
  4.构建紧密型医联体的支撑体系。在积极探索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的基础上,加强二、三级医院对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支撑,利用信息化手段,借助全市预约挂号信息平台,畅通转诊渠道,预约平台优先转诊;通过建立检验、影像、诊断等区域医疗技术支持中心,实现资源共享;积极探索长效机制,促使二、三级医疗机构专科门诊、住院病床等资源优先向家庭医生开放,充分发挥二、三级医疗机构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技术与资源支撑作用,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
  & 抄送:区委各部门,区人大办,区政协办,区法院,区检察院,
  &&&&&&& 区工、青、妇。
  & 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日印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微信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胎儿手术后纳入母体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