骶髂关节扭伤或半脱位前脱位诊断手法治疗

骶髂关节半脱位怎样诊断前脱位还是后脱位
我患有顽固性腰骶部疼痛,久治不愈,痛苦万分。给心理上和经济上都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当时外伤引起,已有3年多了。牵引颈椎时,向上猛用力一拽,又突然放松,臀部落在椅子上,腰就疼起来,至今找不出病因,按摩,牵引,服药,热敷,打针,射频,骶管封闭,手法复位等,均不见效,疑是骶髂关节半脱位,患侧是左下肢,目前已肌肉萎缩。请问怎样判断前脱位还是后脱位/?怎样诊治?
09-04-15 &匿名提问
骶髂关节扭伤或半脱位-概述    骶髂关节是髂骨和骶骨的耳状关节面组成的微动关节,骶骨耳状关节面随骨盆的前倾、后仰,沿髂骨的关节面的横轴作一定幅度的旋转活动,可将躯干重力经过骶髂传至两侧下肢,对调整脊柱的重心稳定有一定作用。骶髂关节面上覆有关节软骨,两侧参差不齐的关节面相互交错,借以稳定关节。骶髂关节的前后侧有长短不等的韧带保护,在髂骨粗隆与骶骨粗隆之间有骶骨间韧带加强,因而,骶髂关节只有少量有限的活动、超过生理功能外的扭转活动,则可引起关节扭伤和半脱位。骶髂关节扭伤或半脱位-发病机制    骶髂关节扭伤或半脱位的发病原因大多与急性扭伤或长时间在不良体位下劳动有关。当人体直立时,重力中线经骶髂关节前方对其产生一定扭力;当前屈弯腰时,脊柱前倾,骨盆腘绳肌牵拉固定或后旋,易造成骶髂关节扭伤或劳损 此外,妊娠期可因黄体酮的分泌使韧带松弛及体重增加,致使骨盆向前下方倾斜,引起损伤。此外,医源性损伤的原因主要是在对髂后部取骨做植骨手术时,如范围过大,可因破坏了髂腰韧带而引起骶髂关节不稳。骶髂关节扭伤或半脱位-症状    骶髂关节扭伤或半脱位临床表现: 患者大多见于剧烈体育活动、外伤或久坐后,少数患者可无明显外伤史,急性发作期,在下腰部一侧可出现疼痛,大多较为严重 ,放射至臀部或腹股沟区;但一般不会放射到坐骨神经的小腿分布区。患者常取侧卧位或俯卧位,翻身时疼痛加剧。拒绝站立,或是下肢取屈曲姿势。步行时,患侧常呈臀沟下垂状跛行步态。体格检查时,骶髂关节处可有局限性压痛,直腿抬高患侧受限,并有骶部疼痛。骨盆分离试验 “4”字Patrick试验、对抗性髋外展试验及俯卧提腿(Yeomen)试验等均为阳性,其他凡可促使髂骨旋转的活动均可引起患肢疼痛,但无神经根性放射痛。X线检查早期常无特异性改变,但后期可出现骶髂关节炎症。诊断: 本病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症状、体征作出,X线片检查可排除其他疾病。但应注意,骶髂关节处疼痛也可因腰椎间盘突出、腰骶关节本身的炎症、退变及增生而表现相似的症状 因此,本病应与腰骶髂关节炎等疾患相鉴别。诊断依据经产女性多以慢性起病,可无腰部外伤史;青壮年男性多以急性起病,有腰部外伤史。1.表现为腰骶部疼痛(少数患者也可出现尾骶部疼痛)及一侧或两侧下肢痛,患者站立时多以健肢负重,坐位时以健侧臀部触椅;严重者甚至仰卧时不能伸直下肢,喜屈曲患肢仰卧或向健侧侧卧。2.急性损伤患者骨盆倾斜,脊柱侧凸,呈“歪臀跛行”的特殊姿势,不能挺胸直腰;由于两侧髋骨不对称,导致髋臼三维空间位置向上或向下移动,两下肢外观不等长;两侧髂后上棘、髂后下棘等骨性标志不对称,且有压痛及叩击痛。慢性劳损患者因脊柱姿势代偿,“歪臀跛行”可不明显,但仍可在体检中发现上述体征。3.骨盆正位片是诊断本病的基本影像学依据,主要表现为①髋骨宽度与闭孔宽度的交错性不对称;②耻骨联合两侧阶梯状改变和耻骨直径不对称;③两侧髂后上棘不在同一水平上,伸展性半脱位者髂后上棘偏上,屈曲性半脱位者髂后上棘偏下;④慢性患者可见患侧骶髂关节髂骨侧骨密度增高,以往称为致密性髂骨炎。4.怀疑有骶髂关节滑膜炎者,可进一步拍摄骶髂关节轴位片;怀疑骶髂关节为强直性脊柱炎局部表现者,可作HLA-B27检测进一步鉴别。骶髂关节扭伤或半脱位-并发症    骶髂关节扭伤或半脱位1腰椎退变:骶髂关节劳损患者因脊柱动静力平衡失调,常合并严重腰椎退变如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滑脱等病,应在治疗骶髂关节疾病的同时积极治疗腰椎疾病。2尿道综合征:中老年女性骶髂关节劳损患者常因影响盆腔副交感神经而并发尿道综合征,可在治疗骶髂关节问题的同时采用振法操作于下腹部、擦八髎等操作来解除副交感神经的受干扰状态,恢复正常排尿功能。3骶髂关节骨关节炎:骶髂关节劳损患者可因长期关节力学失衡,局部关节软骨过高集中载荷而引起滑膜炎或骨关节炎,即使骶髂关节面恢复正常空间关系,仍会在下肢负重时出现疼痛。可在手法治疗的同时配合局部中药热敷、理疗等方法;对于滑膜炎症者,则可采用骶髂关节封闭术。骶髂关节扭伤或半脱位-治疗    骶髂关节扭伤或半脱位1.非手术疗法  采取一般保守方法,如卧硬板床休息、理疗、局部按摩、膏药外敷及局部封闭等方法 症状多数可缓解。对同时伴有腰椎或腰骶关节退变或椎间盘突出者,需加以相应处理。(1)局部封闭:一般用1%普鲁卡因10~20m1(可酌情加入1.5~2ml醋酸氢化可的松)。操作者手持长针头注射针管,在压痛最重处注射,一般位于骶髂后韧带及骶棘肌附着点处。注射针头应深达骨膜下,并可沿髂骨内面深入骶髂关节。注射后数分钟,疼痛大多消失。一般每周注射1次,3~4次为一疗程,但不宜多用。同时可用弹性骨盆带进行骨盆制动。加强腹肌、背肌和臀肌锻炼 避免弯腰、举重物等活动。对有骶髂关节退行性变的患者及分娩后的产妇,应特别注意。(2)手法按摩:患者俯卧,助手固定骨盆,手术者按正规的按摩手法由轻至重,由点及面对骶髂关节局部及周边肌肉、韧带进行手法按摩。在操作过程中 患者在感到舒服的同时,亦可有骶髂关节复位感。(3)整复向前扭转错位的位法:患者健侧卧位:身体靠近床边,健侧下肢伸直,患肢屈髋屈膝,术者面对面站立,一手按住患者肩部向后固定其躯体,另一手按住患侧膝部向前向下作最大限度的揿压,由于杠杆作用,可使骶髂关节错动而复位。患者仰位、术者站于患侧,在作髋膝关节屈曲至最大限度的同时,于屈髋位作快速伸膝和下肢拔伸动作。(4)整复向后半脱位的方法:患者健则卧位、健侧下肢伸直,患膝关节屈曲至90度,术者站在身后,一手向前抵住患侧骶髂关节,一手握住患肢踝上部,向后扳至最大限度的同时,两用作相反方向的推拉。患者取俯卧位;术者站于患侧,一手向下压住患侧骶髂部,一手托住膝前部,两手对称用力,使患下肢后伸至最大限度,然后两手同时作相反方的骤然扳动。在整复时,常可听到复位关节的响声。推拿治疗骶髂关节损伤效果较好,其作用主要是舒筋通络,活血散瘀,尤以急性期为佳。手法治疗骶髂关节半脱位,有滑利关节,整复错缝的作用,对早期半脱位患者,手法能有立竿见影,立即复位。但对后期患者,病情耽误,这时手法很难复位,因此,对这类患者只要抓住早期治疗,就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手术治疗  对反复发作、症状严重者,可经后路暴露行骶髂关节融合术。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脱位]如何诊断骶髂关节错位
中医养生社区:|||||||||
您好,欢迎来到唐汉中医药网!
全部科室 快速通道:点击直达您要访问的科室
您当前的位置:&>&&>& > 正文
[脱位]如何诊断骶髂关节错位
来源:唐汉寻医问药 作者:唐汉
时间: 13:20:14
核心提示:
①外伤、劳损、产后、风寒湿侵袭、先天因素。
  ②继发于其他疾病及损伤,如:腰间盘突出、腰肌劳损、椎管狭窄、骨质增生、盆内脏炎症……(需排除关节
①外伤、劳损、产后、风寒湿侵袭、先天因素。  ②继发于其他疾病及损伤,如:腰间盘突出、腰肌劳损、椎管狭窄、骨质增生、盆内脏炎症……(需排除关节结核,强直性脊柱炎、肿瘤侵犯等) .  症状:  一侧腰骶部疼痛,重者患肢不敢着地、负重及站立,行走困难。坐位时患侧臀部不敢着力,常以健侧臀部着床,患肢保持屈髋屈膝位,翻身困难,腰骶部痛,或可沿坐骨神经放射性痛(或麻)。鞍区症状,腹股沟部及内收肌群痉挛性疼痛,其他内脏表现(如痛经、阳痿等)。  体征:  压痛(关节部、梨状肌、坐骨神经行程、内收肌群……)。髂后上棘不等高、腰骶三角不等腰、髂嵴不等高、下肢不等长、腰椎侧弯…… 患侧骶髂关节处明显压,骨盆分离试验,“4”字试验及床边试验阳性  x线片:关节间隙不等宽,密度不均,骨盆倾斜。(或可见)耻骨联合分离。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来电()声明,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延伸阅读:
[] [] [] []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031北京编号:(京)-经营性-
互联网医疗卫生信息服务审核文号:卫网审字[2001]第029号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京ICP备号
Copyright&1999-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医学课件-骶髂关节脱位及整复手法
下载积分:1000
内容提示:医学课件-骶髂关节脱位及整复手法
文档格式:PPT|
浏览次数:4|
上传日期: 14:16:21|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医学课件-骶髂关节脱位及整复手法
官方公共微信脊椎病十万个为什么?
热门搜索词:&
在线用户3521人
在线医生730人
在线医院460家
骶髂关节脱位的诊断要点
导读:骶髂关节脱位的诊断要点
一般均有腰扭伤、臀部坠伤或重体力劳动史,有符合使骶髂关节错位机理的外伤史。
患侧下肢不能负重,不能端坐、严峻者疼痛可向股骨大转子外侧及大腿前方放散,患侧下肢因疼痛不敢负重或咳嗽、喷嚏、弯腰、翻身、仰卧均可引起疼痛加剧。活动受限,活动困难。骨盆旋转困难,常采取手掌撑住病侧臀上部,躯干偏向病侧并略微前倾之姿势。平卧困难,常采取髋膝略屈之健侧卧位。少部分病人出现小腿外侧麻痛,患侧下肢后伸引起局部疼痛。下腰部一侧疼痛放射至臀部、放射至腹股沟区及会阴部。
患侧骶髂部有明显压痛,髂后上棘和骶髂关节部有肿胀,耻骨联合处压痛。有时可触及痛性筋结。叩击疼痛可向臀部及下肢放射。下肢纵向叩击痛,两侧骼后上棘不等高。
下肢不等长(相对长度)
屈髋屈膝试验、“4”字征、直腿抬高试验、单腿跳跃试验、床边试验、对抗性髋外展试验、骨盆分离挤压试验均可阳性。但屈颈和挺腹试验为阴性。
X线骨盆平片均未见明显异常,有时可显示患侧骶髂关节密度增高,关节下缘骨质增生,两侧关节间隙不等或重叠、毛糙.髂骨横径宽窄改变;闭孔大小、外形改变;股骨颈变长或短。X线检查可排除骶髂关节骨性病变。
一般均有腰扭伤、臀部坠伤或重体力劳动史,有符合使骶髂关节错位机理的外伤史。
&&& 患侧下肢不能负重,不能端坐、严峻者疼痛可向股骨大转子外侧及大腿前方放散,患侧下肢因疼痛不敢负重或咳嗽、喷嚏、弯腰、翻身、仰卧均可引起疼痛加剧。活动受限,活动困难。骨盆旋转困难,常采取手掌撑住病侧臀上部,躯干偏向病侧并略微前倾之姿势。平卧困难,常采取髋膝略屈之健侧卧位。少部分病人出现小腿外侧麻痛,患侧下肢后伸引起局部疼痛。下腰部一侧疼痛放射至臀部、放射至腹股沟区及会阴部。
&&& 患侧骶髂部有明显压痛,髂后上棘和骶髂关节部有肿胀,耻骨联合处压痛。有时可触及痛性筋结。叩击疼痛可向臀部及下肢放射。下肢纵向叩击痛,两侧骼后上棘不等高。
下肢不等长(相对长度)
&&& 屈髋屈膝试验、&4&字征、直腿抬高试验、单腿跳跃试验、床边试验、对抗性髋外展试验、骨盆分离挤压试验均可阳性。但屈颈和挺腹试验为阴性。
X线骨盆平片均未见明显异常,有时可显示患侧骶髂关节密度增高,关节下缘骨质增生,两侧关节间隙不等或重叠、毛糙.髂骨横径宽窄改变;闭孔大小、外形改变;股骨颈变长或短。X线检查可排除骶髂关节骨性病变。
本文内容为脊梁网原创内容,拥有完全的知识产权,未经书面允许不得非法转载,转载必须注明脊梁网和作者。
推荐阅读其他腰椎,腰痛,腰椎横突,椎体,腰痛,腰酸痛,腰突,腰疼,腰椎间盘突出,腰腿痛,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骶髂关节炎,骶髂关节脱位,骶髂关节错位的文章:
关键词:腰椎,腰痛,腰椎横突,椎体,腰痛,腰酸痛,腰突,腰疼,腰椎间盘突出,腰腿痛,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骶髂关节炎,骶髂关节脱位,骶髂关节错位
上一篇: 下一篇:
他/她们也在问有关腰椎,腰痛,腰椎横突,椎体,腰痛,腰酸痛,腰突,腰疼,腰椎间盘突出,腰腿痛,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骶髂关节炎,骶髂关节脱位,骶髂关节错位的问题
&&&你可以问问专家有关腰椎,腰痛,腰椎横突,椎体,腰痛,腰酸痛,腰突,腰疼,腰椎间盘突出,腰腿痛,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骶髂关节炎,骶髂关节脱位,骶髂关节错位的问题
关于脊椎病的最新资讯
有很多人工作都离不开计算机,加上长时间坐姿不正,工作...
•&•&•&•&•&
关于脊椎病的那些事儿
世界脊椎病的最新诊疗技术
找到您同病相怜的朋友
陈某,女,26岁,日初诊。患者四肢关节疼痛,屈...
• • • • •
版权所有 脊梁网
& 宝泽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
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号:豫食药管械经营许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1.B2-您所在位置:
&& 文章详情
骶髂关节错位的快速诊断与治疗临床观察
作者:孙振祥,焦金礼,王继忠&&&&作者单位:300400 天津,天津市北辰区天穆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目的 骶髂关节错位的快速诊断与治疗临床疗效观察。方法 107例患者采用骶髂关节错位反向诊断法确诊后复位治疗。结果 107例骶髂关节错位患者经采用该方法诊断治疗前错位86例,优良率95.35%;后错21例,优良率95.23%。总优良率95.33%。结论 本方法简便、快捷,疗效显著,适合特定环境和条件下骶髂关节错位患者的快速诊查与治疗。
【关键词】& 骶髂关节错位;诊断;复位
  骶髂关节错位也称为&骶髂关节半脱位&、&骶髂关节错缝&,其临床症状和体征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相似,故应仔细检查加以鉴别,以免造成误诊。在诊断为骶髂关节错位的同时,快速鉴别其为髂骨前错位或后错位是复位治疗的关键。笔者在临床工作中总结出一套简便快捷的鉴别方法(暂且称为骶髂关节反向诊断方法),采用该方法自2008年1月-2010年6月对107例骶髂关节错位患者进行诊查治疗,临床观察疗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观察107例患者,年龄20~65岁,其中男性49例,女性58例。年龄20~65岁,平均35.5岁。病程1天~4个月不等。右髂骨前错位64例,右髂骨后错位18例。左髂骨前错位12例,左髂骨后错位13例。其中51例依从患者做了X线检查。
  1.2 症状、体征
  患者多以&急性腰扭伤&,&慢性腰腿疼&或&腰椎间盘突出症&就医。急性患者明显表现&歪臀跛行&或需有人搀扶就医,一只脚不能着地或着地明显疼痛,患者诉骶髂关节及臀外侧疼痛并放射到小腿外侧,睡觉躺下和起床时疼痛明显,有些患者小腹部不适;慢性患者仅表现骶髂关节及臀外侧疼痛。
  1.3 诊断与检查方法
  1.3.1 诊断方法
  对病程较长患者首先经X线骨盆正位片观察两侧髂嵴、髂后上棘及骶髂关节间隙是否对称作为参考并排除强直性脊柱炎和骶髂关节结核等慢性病,必要时需借助实验室检查加以鉴别。有些患者需经CT或MRI以鉴别是否存在腰椎间盘突出症。
  1.3.2 检查方法
  令患者背对医者坐于诊櫈,重症患者只健侧臀部着櫈,检查患侧骶髂关节及外侧臀部压痛,叩痛,严重者耻骨联合处压痛或叩痛,直腿抬高试验、蹲起试验、骨盆分离挤压试验、&4&字试验和斜搬试验均呈阳性。此时经过上述检查已基本可以诊断骶髂关节错位[1]。具体诊查方法:以右侧骶髂关节错位为例,令患者背对医者坐于诊櫈,医者右手扶其右侧髂前上棘向后拽,左手拇指按住骶骨向前推,如患者疼痛减轻为髂骨向前脱位,疼痛加重为髂骨向后错位。也可左手五指张开搂其腹部向后固定,右手拇指按住右髂骨后缘向右前方推,疼痛加重为前错位,疼痛减轻为后错位,反之左侧骶髂关节错位则用相反的方法诊断。
  1.4 治疗(复位)方法
  前错位采用仰卧屈膝屈髋下压法[2],后错位采用侧卧位患肢在上单髋过伸复位法[3]。也可采用斜搬或反向斜搬法[4]。牵拽下肢足蹬等方法治疗[5]。
  2 结果
  2.1 疗效判定标准
  依据改良的Macnab[6]标准评价:优,症状、体征完全消失,无运动受限,恢复正常工作和活动X线片示结构正常;良,偶有疼痛,骶髂关节处有轻微不适,重压有疼痛,能做较轻工作,X线片示结构明显改善;可,腰骶部及下肢疼痛症状有所改善,骶髂关节处压痛存在,行走基本正常,X线片结构有改善;差,症状﹑体征无改善 ,需做进一步检查(未依从做X线检查的56例患者以症状和体征的改善情况作为疗效评价依据)。
  2.2 疗效评定结果
  107例骶髂关节错位患者经采用该方法诊断治疗前错位86例,优良率95.35%;后错21例,优良率95.23%。总优良率95.33%。见表1。表1 107例骶髂关节错位患者治疗结果统计
  3 讨论
  骶髂关节是骨盆的重要组成部分,连接躯干和下肢的重要关节,人体负重的枢纽,是骶骨和髂骨耳状关节面相互交错崁插的滑膜关节,关节面为软骨遮盖,两侧参差不齐不规则的凸起和凹陷的关节面,关节周围有坚强的韧带保护以稳定关节,但此关节仍有一定的活动度,属微动关节,非强大的暴力和不协调的外力不足以使其错位[2]。临床一旦出现错位,如何鉴别前错位和后错位是治疗本病的关键所在,有报道通过比较两侧髂嵴及髂后上棘高低和两侧骶髂关节间隙加以鉴别,很多报道需借助特殊体位的X线、CT或MRI鉴别。
  本组107例患者采用的骶髂关节错位反向诊断方法是沿着关节面的方向进行错合推拉,基于增大错位则疼痛增加,减小错位则疼痛减小的原理判断错位的方向,如右骶髂关节前错位时右手扶其右髂前上棘向后拽,左手拇指向前推骶骨,此时向前错位的髂骨向后移动使错位减小,患者疼痛减轻或不疼。如此时用张开五指的左手搂其腹部向后固定,右手拇指按住右髂骨后缘向右前推,此时向前错位的髂骨向前移动,患者疼痛明显增加。以此鉴别骶髂关节错位的方向,并指导复位治疗取得了很好(总优良率95.33%)的效果。
  关于骶髂关节错位的影像学检查,由于错位范围微小缺乏显而易见的畸形和明确的影像学改变,而骶髂关节的大小及形状随个体有很大差异,即同一个人两侧也不完全相同[7],因而给X线诊断增加了困难,降低了准确性。所以X线在诊断上更主要的作用是除外骶髂关节结核、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椎炎等病症。临床上医生对本病的诊断常常是依据患者的主诉,容易误诊为&急性腰扭伤&或&慢性腰腿疼&,&腰椎间盘突出症&等,使患者多次复诊,四处求医,延误早期治疗,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我们采用的&骶髂关节反向诊断方法&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其治疗的同时对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人当将骶髂关节复位后其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症状也随之减轻或消失,深得患者认可。本方法简便、快捷,更适合特定环境和条件下骶髂关节错位患者的快速诊查与治疗。
【参考文献】
&  1 刘建新,黄阳,张辉,等.骶髂关节半脱位的诊断与治疗.颈腰痛杂志,):118-120.
  2 谢清安.骶髂关节错位的诊断与治疗.社区医学杂志,):19-21.
  3 丁秀峰.推拿大全.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4 张浩著.骶髂关节错动的诊断及手法治疗.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1992:96.
  5 朱建防.老年骨科手法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6 Macnab l.negative disc exoration. An analysis of the causes of nerve Not involvement in sixty-eight patients.J Bone Joint Surg(Am),):891-903.
  7 郭世绂.临床骨科解剖学.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编辑:海 涛)
&&订阅登记:
请您在下面输入常用的Email地址、职业以便我们定期通过邮箱发送给您最新的相关医学信息,感谢您浏览首席医学网!
耳鼻喉头颈外科
胸心血管外科
耳鼻喉头颈外科
胸心血管外科
副主任医师
副主任技师
副主任药师
副主任医师
副主任技师
副主任药师
论文写作技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骶髂关节炎诊断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