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庄治疗坐骨神经痛的药怎么样

坐骨神经痛最好的治疗方法
坐骨神经痛最好的治疗方法
&坐骨神经痛最好的治疗方法
坐骨神经痛最好的治疗方法 1
&&&&&&& 坐骨神经痛的治疗要注意三个阶段:坐骨神经痛的前期治疗阶段,中期和后期治疗阶段,对于坐骨神经痛的治疗,我们需要知道的就是,外用药物配合运动治疗,可以在比较快的时间里使坐骨神经痛的症状得到缓解,再坚持一段时间的药物治疗的话,将会彻底治疗好坐骨神经痛。.运动疗法治疗坐骨神经痛可以配合一些专业外用药物的治疗,如络达左田德,疗效会更明显。就是价格不如意贵了些。但是值得的。1)、左右摆腿。站立位 ,双手扶墙 ,轮流向左右方向摆腿 ,摆动时足部不触地面。&& 2)、交替直腿上抬运动。仰卧位 ,轮流将左、右腿伸直后抬起 ,经常锻炼可逐渐提高抬举角度。&& 3)、踏自行车运动。仰卧位 ,两下肢像骑车般轮番踩踏 ,踩踏幅度可逐渐增加。&& 4)、正坐举腿。坐位 ,两腿紧靠或夹上一本厚书 ,直膝 ,脚跟着地 ,手握凳边 ,抬腿过脐 ,随即放下。开始时患腿未必抬得很高 ,坚持锻炼后患腿的抬高程度会逐渐增加。&& 5)、平坐推腿。坐位 ,足跟着地 ,足尖跷起 ,两手平放大腿上 ,随即向前弯腰 ,两手同时推向足部。初练时两手很难推到足部 ,坚持一段时间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6)、蹲跳。双手扶凳 ,左腿屈膝下蹲 ,右腿尽量向右侧伸直 ,如此左右交替进行。
&&坐骨神经痛最好的治疗方法 2&&&&&&&&& 坐骨神经痛是指因坐骨神经病变或受压迫,而导致沿坐骨神经通路 即腰、臀部、大腿后、小腿后外侧和足外侧发生疼痛症状的疾病。 本症多发于男性青壮年,尤以长期久坐办公人群为常见。 中医解读坐骨神经痛 ,坐骨神经痛系中医痹症范畴,可有风寒湿痹、气血瘀滞、肝肾不足 证型三类。 1、风寒湿痹型: 风寒湿邪侵袭机体、客于经络,阻滞气血运行。多因触冒风寒而 发,以单侧下肢发病者较多。 本型多见于坐骨神经本身的炎性病变,或随而发生的肌炎、纤维组织炎。 2、气血淤滞型 :气血痹阻、经络瘀滞、证见疼痛绵绵不已,伴有下肢麻木、屈伸不利,痛点固定,压之更痛,入夜尤甚。本型多由盆腔炎症、结核、 肿瘤等继发。 3、肝肾不足型 :本型多见于老年体弱,或因肿瘤、椎体病变、糖尿病、慢性风湿病诸疾引发,乃因机体疼痛日久,脏腑经络失养,致肝肾亏虚。证见 形体赢瘦、皮肤枯槁,患肢麻木拘挛、屈伸不利,遇冷或劳累后加重。 中医治疗坐骨神经痛是最好的选择,因为从中医上讲坐骨神经痛是最贴切的。 坐骨神经痛治疗 1、中医治疗:坐骨镇痛膏为思华堂中医骨科传统黑膏药,汲取中医 骨科精华,传承至今已逾百年,思华堂认为坐骨神经痛为“痹 证”,由于腠理不密,风寒湿热之邪乘虚侵袭,邪留经络,正气为 邪所阻,气血凝滞,阻塞经络,不通则痛所致,因而在治疗坐骨神经痛上从发病根本出发,以舒筋活络、散寒除湿、通痹止痛为治疗 原则,兼顾强筋健骨,扶正固本,通过整体与局部结合治疗坐骨神经痛疗效显著,为广大患者带来了福音! 2、卧床休息:特别是椎间盘突出早期卧硬床休息3-4周,有的患者症状自行缓解。 3、可以使用医疗器械进行康复训练,长期坚持不懈的锻炼肯定会有 不小的收获,但是一旦放弃就只能是失败。 4、西医治疗:可口服止痛药,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症状。另外,急性期可用超短波疗法,红斑量紫外线照射等治疗。慢性期可用短波疗法直流电碘离子导入。
&坐骨神经痛的小偏方 1
& & 坐骨神经痛是指坐骨神经通路及其分布的疼痛,即在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和足外侧的疼痛。若疼痛反复发作,日久会出现患侧下肢肌肉萎缩,或出现跛行。&&痛灵酒组成:生川乌50g,生草乌50g,田三七25g,马钱子25g,蜂蜜250g。
用法:将生川乌、生草乌洗干净切片晒干,以蜂蜜250g煎煮;马钱子去毛,用植物油煎炸;把田三七捣碎,再混合加水煎煮2次,第1次加水1000ml,等浓缩到300ml,第2次加水1000ml,待浓缩到200ml,2次共取液体500ml,加普通的白酒500ml勾兑即可。内服每次10ml,每日3次,10天为1个疗程。
&&& 功效:散风活血,舒筋活络。适用于慢性腰腿痛。
&坐骨神经痛的小偏方& 2
核归丸组成:核桃仁250g,黑芝麻210g,续断、骨碎补各50g,当归、杜仲、菟丝子各60g,木瓜、元胡各30g,香附15g。
  &用法:除黑芝麻和核桃仁之外,其他余药均晒干,研成细末备用。将黑芝麻、核桃仁一起研细,再与药粉一起倒入盆中,以炼蜜500g,分数次加入盆内搅拌,反复揉搓,制成重约7g的药丸。每日服用2次,每次1丸,黄酒20ml送服,连服100丸为1个疗程。
& & 功效:活血化瘀,消肿止痛。适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发的坐骨神经痛。
<FONT style="FONT-SIZE: 21px" color=#、外用药治疗。
&&&&&&& 坐骨神经疼痛的原因有很多,首先要能明白是什么原因引起的,然后再确定治疗原则才可以对、对症治疗。中医认为是局部的气滞血瘀脉络於阻所致,建议中医治疗。可以采用活血化瘀舒筋活络,补肝肾强筋骨的中医理论。活血舒筋膏加舒筋丹外敷可治愈。是一种传统黑膏药,外敷治疗,局部渗透力强,可以改善局部的微循环,削炎活血,舒筋活络,活血化瘀,接筋续骨,消除水肿,改变局部长期积累性劳损,引起的软组织粘连,萎缩,恢复韧带弹性,放松局部肌肉。&&&&&&& 目前治疗坐骨神经痛最好的方法。这方面的临床专业药物有洛达佐田徳,洛达佐田徳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七层深入治疗”的海洋生物新药,它内含“七层透骨分子”(P-ATP)能穿透骨关节七层组织结构,彻底清除深层的致病因子,彻底治愈坐骨神经痛。&
坐骨神经痛多见于中老年男子,以单侧较多。起病急骤,首先感到下背部酸痛和腰部僵直感。或者在发病前数周,在走路和运动时,下肢有短暂的疼痛。这些都让患者很痛苦,那么坐骨神经痛的早期症状是什么?下面……
坐骨神经是人体内最长的一根神经,从脊髓腰段的神经根发出,由臀部的梨状肌下方穿出,分布于大腿后方以及小腿、足部,指挥肌肉运动,传导皮肤感觉。正常人左右两侧各有一根。一般坐骨神经所产生的疼痛是由……
坐骨神经痛常高发于久坐不运动的人群,白领也是高发人群之一。其实大多数患者在很早的时候就会有臀部、右腿大腿后侧轻微疼痛额等症状,但是当时大家都不会太在意。之后开始有疼痛加重的趋势,这时候才引起重……
坐骨神经痛是一种在日常生活中要特别注意的骨科疾病,有一些坐骨神经痛的注意事项是非常重要的,需要患者及其家属牢记。那么,坐骨神经痛需要注意哪些事项?下面就为大家讲讲常见的坐骨神经痛的注意事项。……
发表评论:
馆藏&22287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速 治 坐 骨 神 经 痛
速 治 坐 骨 神 经 痛
凡坐骨神经痛在肩后找一压之特痛点按10-15分钟,左边痛压右边,右边痛压左边。只要是坐骨神经痛,点到痛止,有三五次痊愈的,有七八次痊愈的,所治之人没有超过15次的,自疗也行,你可以不信,但你可以试试
取穴方法:
以手掌心按肩峰,大指尽处压痛取穴,以痛为穴。
一针治疗腕踝关节扭伤{奇效}
临床经常遇到腕踝关节扭伤的病人,踝关节轻则肿胀疼痛跛行,重则青紫足不敢落地!腕关节肿胀疼痛不能活动!采用下法可一次祛疾!!临床用3年,有效率百分百!!病人经常一针扎下后立刻不痛,大呼:“神医阿!真是神医啊!不痛了!一点都不痛了!!”
此种病人最好是扭伤当后第一时间治疗。
1。左足扭伤取右手大陵穴!右足则相反取左手大陵!用一寸半毫针刺入两分,行针得气后让病人转动脚踝,行走立刻觉得轻松,不痛!如踝部肿胀青紫得厉害则在丘墟,申脉三棱针点刺放血后拔罐15分!如病人扭伤超过24小时方来治疗,采用上法后用镇江膏贴患处!
2。如为腕关节扭伤,左腕扭伤取右足的解溪穴,右腕则相反,用一寸半毫针刺入三分,针得气后让病人转动腕部!痛减大半!!
3。临走给病人开些活血化淤,跌打损伤类药以助疗效益可增加收入!
师传坐骨神经痛方,疗效显著
恩师在临床上治疗坐骨神经痛颇负盛名。今录其常用方子,供大家探讨。
方药;乌头汤加味
组成:制川乌6——10克(先煎30分钟)桑寄生15克麻黄9克黄芪30克白芍40克炙甘草15克蜂蜜50克
加减:风重者加防风,寒重者加桂枝 湿重者加薏米露蜂房,气血亏虚着加当归党参鸡血藤,肝肾不足者加熟地,杜仲,久痛入络者加桃仁红花地龙蜈蚣
病例:李某,男,工人。因雨林受寒,右侧臀部剧痛,向小腿部放射,活动受限,止痛药无效,检查直腿高抬及加强试验阳性。脉浮苔白。
治疗:上药加桂枝10克。五服后,疼痛减轻,仍有冷感。原方加当归10克熟地20克地龙10克,七付后痊愈。
方解:乌头汤和芍药甘草汤
头面颈项部病症
面口针合谷,眩晕配太冲;风池清头目,颞痛太阳攻。鼻塞迎香穴,印堂眉额中;目疾睛明取,承泣球后同。牙关面颊症,下关与翳风;口眼歪斜疾,颊车地仓从。阳白羽四白,面痛治亦同;牙痛咽喉痛,合谷透劳宫。落枕成斜颈,外关或悬钟;急性项背强,均可取人中。耳聋取耳穴,耳门透听宫;中渚外关配,哑门与翳风。廉泉主喉舌,治哑先治聋;新穴供选用,听会及聋中。
胸腹部病症
心胸内关取,肚腹三里求;胃痛刺中脘,天枢治脐周。下腹三阴交,关元气海由;中极阴陵伍,能导尿潴留。泌尿生殖症,上穴一般优;胁痛刺夹脊,阳陵与支沟。腹痛背俞穴,夹脊相应投;若遇阑尾炎,阑尾穴针留。
腰背四肢部病症
急性腰脊痛,下可取殷门;夹脊按部取,腰穴适当深。下腰大肠俞,上腰肾俞存;胸背须谨慎,胁肋不可深。上肢取曲池,肩髃合谷分;下肢阳陵泉,环跳绝骨扪。痛取局部穴,阿是亦可针。
昏迷人中主,足心取涌泉;有热刺出血,十宣十指端。曲池降血压,退热亦可兼;疟疾取大椎,至阳间使连。三里调肠胃,内关利胸间;宁心止呕吐,并可治失眠。神门三阴交,安神疗效传;哑门治癔病,人中内关捻。癫痫长强穴,百会大椎延;风池及太冲,头昏眩晕旋。喘发定喘穴,胸闷配膻中;天突能止咳,痰多加丰隆。肝炎肝胆俞,至阳及太冲;阳陵足三里,大椎作用洪。天枢足三里,止泻有奇功;脱肛承山穴,长强百会中。
口 苦: 目前国内外均无药物治疗。中医理论认为此症为三焦经热。用三棱针刺关冲穴放血一滴如绿豆大,隔天一次,两次可愈。
口 臭: 此为常见之症,目前国内外均无特效药物治疗。中医理论认为此症为心经热。针刺大陵穴,一天一次,两次口臭自除。
胁肋痛(肋神经痛):此为常见之症,目前无特效药物治疗。针刺支沟穴,一天一次,两次可愈。此法简单效佳,不可轻之。
疟疾:针刺大椎、期门(泻)、关元,针后各灸九壮。翌曰针风池(泻)、中脘(泻)、针后灸中脘九壮。第三天,针天枢(泻)、肓俞(泻),针后各灸九壮。以上为一疗程。无发病时,针一疗程;发病时,针二疗程。有立竿见影之效且多不复发。
失 眠:针大椎、陶道、心俞。效佳。
嗜 睡:针大椎、陶道、脾俞。有立竿见影之效,最多针二次就可痊愈。
3、 合谷、复溜
功能:发汗、止汗
主治:用于表虚表实之汗证(自汗、无汗)
方义:复溜属肾经经穴,补之可温肾壮阳,卫外固表,泻合谷可清气分之热,热清表固而汗止;补合谷轻扬走表而托邪,泻复溜玄府不固,故而汗出。
4、 百会、水沟、风府
功能:醒神开窍
主治:一切卒急昏厥
方义:百会为手、足三阳与督脉、厥阴肝脉之会,具有通阳安神,缓解厥阴筋急,清醒头脑之功。水沟为督脉和手足阳明经之交会穴,督为诸阳之海,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泻此穴具有通泄督脉,清理阳明,调整气机,开窍救急之功。风府为足太阳经、阳维脉和督脉之会穴,刺此穴,以搜脑府之风邪。三穴相伍,能是关窍立开,随之苏醒,言语自如,转危为安。
5、 肩髃、曲池(治上肢之主方)
功能:疏通气血,搜风除湿
主治:凡一切经络客邪,气血阻滞之证,如中风,偏枯,诸痹等上肢疾患。
方义:二穴俱属手阳明,肩髃卧针能疏通,曲池走而不守,故上肢一切经络客邪,气血阻滞之证皆可治之。
6、 环跳、阳陵泉(治下肢之主方)
功能:疏筋利节,调和气血
主治:中风偏枯、诸痹不仁、痿废不用等下肢疾患。
方义:两穴均属足少阳经,能舒通宣散。阳陵泉又是筋会,具有舒筋利节之功,环跳搜经络之风,二穴相应,相得益彰。
7、曲池、阳陵泉
功能:舒筋利节,清利疏泄
主治:上下肢麻痹,胸胁疼痛,热结肠胃之腹胀便浊。
方义:曲池、阳陵泉居肘膝之处,皆属大关节,肘部曲池行气血通经络,清肺走表。阳陵泉又能舒筋利节,泄肝胆清里,是方功能宣通下降,又能分浊泻火,肝肺气郁胸胁作痛,或热结肠中及胃,腹胀便浊,借之清利疏泄。
8、 曲池、三阴交
功能:清热凉血,祛瘀生新
主治:妇女经闭,崩漏带下,积聚毒疮,诸般肿痛,瘈疭热厥。
方义:曲池性游走通导,善清热搜风,三阴交为三阴经之会,属肝脾肾之枢纽,为治疗血分要穴。两穴配伍,则血分之瘀滞、热毒自清。
9、 足三里、三阴交
功能:益气养阴,健脾补虚
主治:脾胃虚寒、纳谷不香、饮食不化、食少纳呆、形瘦身弱、或呕或泻,腿脚麻木、疼痛。
方义:三里升阳益胃,三阴交滋阴健脾,乃虚损治疗不可缺少。胃强脾弱,阳亢阴亏,补三阴交而泻足三里,为补阴之中兼行清浊。又阳虚气乏,风湿客邪成痹,腿胫麻木疼痛时作,一以振阳,一以和阴,则有舒筋理痹之功。
10、阳陵泉、足三里
功能:调和肝脾,舒肝健胃
主治:肝胃不和之症,如吞酸口苦,泄泻呕吐,下肢痿痹。
方义:阳陵泉为胆经合穴,泻之以肃清净之府,平肝火之上逆,胆府清疏,胆汁入胃,化食消滞;三里为胃府合穴,泻三里,以导胃中之浊气,使其浊阴得降,清阳自生,两穴配伍,对肝胃不和之症,用之有效。阳陵泉为全身之筋会,大有舒筋利节,搜风祛湿之力;足三里有通阳活血渗湿散寒之功,固又可治诸痹、膝关节痛、筋挛历节、痿躄脚气。
11、合谷、太冲
功能:宣导气血,镇肝熄风
主治:癫痫狂邪各症,手足抽搐,小儿惊风,中风昏迷、口禁不开等。
方义:合谷属手阳明原穴,为阳主气;太冲属足厥阴原穴,为阴主血,两穴皆为气血通行之关,故为治气血失常疾病之主方。
12、丰隆、阳陵泉
功能:降逆通便
主治:大便秘结
方义:丰隆为足阳明胃经之络穴,别走太阴,其性通降,阳陵泉为胆之合穴,亦有沉降之能,二穴同用有承气之功,而无承气之峻猛,治大便秘结,甚为稳妥。
13、气海、天枢(主下腹部疾患)
功能:补肾壮阳,导滞清浊
主治:腹痛、腹胀、肠鸣、泄泻、奔豚、疝瘕、遗精阳萎、小便不利、妇女月经诸疾。
方义:气海为任脉之要穴,是本经脉气所发,生气之海,气血所会,呼吸之根本,藏精之府,故为下焦之要穴。针宜补法,犹如釜底添薪,蒸蒸不衰。天枢以分利水谷,吸收精微,传话糟粕,清导浊气,为其所长。两穴配伍,具有振奋下焦阳气,清浊导滞,非常适应于下焦积寒与痼冷。
14、中脘、足三里(主上腹部疾患)
功能:燥湿健脾,升阳益胃
主治:胃中虚寒,饮食不下,脘腹胀痛,积聚或停痰,停食,宿饮,痞块,霍乱等症。
方义:中脘为君,统治六腑之疾。虚证,用补法者,以壮胃气,散其寒邪,调畅中气。泻中脘者,以疏其滞,胃气降,脾气升,津液上潮,呕吐等证自除。取三里为臣,为其有升阳益胃之能,可助中脘安胃益脾。泻三里,为其能降浊导滞,而佐中脘以利运行,二穴相合为君臣之方,临床确有殊功。
15、内关、三阴交
功能:养阴清热
主治:治阴虚劳损之症,如骨蒸盗汗、干咳、失血、梦遗、经闭等。
方义:内关清心胸,利达三焦,三阴交滋阴养血,交济心肾,此法确有交济坎离之功。
16、鱼际、太溪
功能:滋肾清肺
主治:虚劳骨蒸、咳嗽、咯血。
方义:鱼际清肺火,太溪滋肾阴,上清下滋,使火不上炎,金不受克,虚劳诸症悉平。
17、合谷、足三里
功能:调理中焦,宣通胃府
主治:清阳下陷,胃气虚弱,纳谷不香,湿热壅滞,秽浊滞于中焦,宿食停饮,腹胀噫秽。
方义:合谷为大肠原穴,能升降宣通。三里为胃经之合穴,补之益气升清,泻之通阳降浊。二穴皆属阳明,一手一足,上下相应,肠胃并调,若清阳下陷,胃气虚弱,纳谷不畅,则补三里,应合谷以升下陷之阳,俾胃气充足而饮食自进。若湿热壅塞,浊滞中焦,这样则蓄食停饮,腹胀噫哕,则泻三里,引大肠合谷下行,以导浊降逆,中气自然和畅。
18、劳宫、足三里
功能:清泻心胃之火,开胸降逆
主治:伤寒结胸,痞闷胀满,噫气吞酸,呕吐干哕,烦倦嗜卧。
方义:劳宫属心包络,性清善降,能开七情郁结,尤能清胸膈上焦之热,导火下行;配足三里,从中焦迫降邪热,上清下降,确为神妙。
19、大椎、内关
功能:调气行水,驱饮降逆
主治:胸膈满闷,喘咳气逆,痰多,胸膈积水等症。
方义:饮为水邪,停于胸脘之间,上逆则肺涨满,胸闷咳喘气逆之症作,然停水总责乎三焦,因它是决渎之官,水道出焉,而三焦乃体腔油膜,运行水津道路,津液蒸发是由三焦下属膀胱,这样则决渎通畅,水无停留之患。大椎属督脉,手足三阳之会,调太阳之气,阳气通行则水自利,且性能宽胸降气。内关穴乃是手厥阴心主之络,别走手少阳,宣心阳而且退群阴,利油膜而通淤塞则决渎畅,饮邪也可自蠲。
20、少商、商阳、合谷
功能:清热解毒,宣肺利咽
主治:太阴阳明热邪内蟠,上结咽喉,咽喉肿胀疼痛。儿科内热上攻烁肺,外感交攻,咳嗽喘逆发烧。
方义:少商为手太阴井穴,其性能宣泻肺热。商阳在指端,为手阳明井穴,能利气泄热。二穴点刺出血,有和里清荥之效。合谷为手阳明原穴,它可清散上焦客热,有釜底抽薪之功。(本方对小儿发热、咳嗽、乳蛾、痄腮等症,见效甚捷。)
21、隐白、中脘
功能:健脾补气,升阳举陷
主治:脾阳不振,肚腹胀满,泄泻,中气不足,倦怠乏力,食欲不振,妇女月经不调,经血崩漏,赤、白带下等症。
方义:隐白是足太阴脾经之井穴,此经脉根于隐白,上结于太仓(中脘),有补益脾胃,调理气血之宫。中脘为任脉经穴,胃之募穴,腑之所会。隐白与中脘相伍,既有经络联系,又有脏腑表里相合之关系。故有健脾益胃,补中益气,消食化饮,升清降浊之效能。
22、大敦、关元
功能:舒肝温经,调理下焦,驱寒湿,回厥逆
声明:部分未注明来源文章内容为"秘方集"整理或分享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求坐骨神经痛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求坐骨神经痛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09-02-13 &
本人专治坐骨神经。QQ咨询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都喜欢看的h站地址&&啪啪啪&&高清哦&=====》&&&&&&&&&&&&&&&&&&&&<&&&&&&各种类型都有&不要太上瘾!&手机也可以看滴!&&&你懂的!&&&f尀sw刘46闊f寊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坐骨神经痛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症状,发病率达10%~15%,疼痛多由臀部向下放射至足部,沿坐骨神经分布区域,以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足背外侧为主,咳嗽、喷嚏等动作常使疼痛加剧。引起坐骨神经痛的原因有很多种,因此,患者一旦出现这些症状,首先应该到医院去诊治,查明病因,然后根据不同的疾病,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160; 坐骨神经痛大多是由腰椎病变引起的,常见的有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滑脱、腰椎管狭窄、腰椎肿瘤等。所以,预防这些疾病的发生,可预防坐骨神经痛;只有通过治疗这些原发病,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坐骨神经痛的问题。 &#160; 科学选择治疗方法 &#160; 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保守治疗包括药物治疗、针灸、科学的推拿和牵引、红外线等各种理疗手段,可以改善症状,缓解病痛,部分患者因此得以治疗。但在坐骨神经痛的大约10%的患者,保守治疗不能得到缓解,甚至不断加重,必须借助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可以直接&纠正&病因,达到根本治疗的目的,有人惧怕手术,说手术有危险,却不知手术是有危险,但不手术危险更大,犹如腰椎里存在一&炸弹&,取出来有危险,不取出来危险更大,随着科学的发展,医学也在飞速进步。 &#160; 准确掌握预防保健措施 &#160; 坐着不如站着:发病了我们积极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没有发病的要积极做好预防保健工作,对于腰椎疾病患者,坐着不如站着。坐位是腰椎受力最大的姿势,久坐之后往往会诱使腰椎疾病发作。因此,腰椎病变的患者坐、站、卧最好合理搭配,以减轻腰椎负重,缓解病情。 &#160; 加强腰背肌锻炼:加强腰背肌的锻炼,可预防腰椎退行性改变,从而预防或改善腰椎疾病,从而起到预防或缓解坐骨神经痛的作用。比如游泳,借助于水的浮力,将腰椎的受力减至最低,同时又能锻炼腰背部的肌肉。另外,还可以进行一些针对性的腰背肌锻炼,如仰卧位时以头、肘、足为支点,尽量抬高臀部的五点支撑法;俯卧位时双手和头部用力后伸,下肢抬高的飞鱼点水法等。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坐骨神经痛是一个症状,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引起坐骨神经痛的原因很多,但是常见的病因可概括为四大类。 坐骨神经痛的原因之一:由于脊柱骨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的疾患所引起。如挫伤、扭伤所引起的局部损伤、出血、水肿、粘连和肌肉痉挛等。 坐骨神经痛的原因之二:由于脊髓和脊椎神经疾患引起。如脊髓肿瘤、脊髓炎等所引起的腰疼。 坐骨神经痛的原因之三:由于内脏器官疾患所引起。如子宫及其附件的感染、肿瘤可引起腰骶部疼疼,这种病人往往同时伴有相应的妇科症候。 坐骨神经痛的原因之四:由于精神因素所引起。如癔病患者也可能以腰病为主诉,但并无客观体征,或客观检查与主观叙述不能以生理解剖及病理知识来解释,这种腰疼常为癔病的一种表现。 一)普通康复疗法急性期应卧床休息,睡硬板床,症状缓解后可加强腰背锻炼,注意防寒与脱高潮湿环境。(二)中医分型与中药治法1.风寒湿邪,闭阻经络下肢疼痛,活动或受凉后加重,呈持续性钝痛或伴阵发性加剧,加剧时疼痛可呈烧灼或刀害虫样,夜间尤甚,肌肉麻木不仁,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紧。 [治法]袪风胜湿,温经散寒[方药]小活络丹加减:川芎12克,草乌12克,桂枝13克,细辛305克,胆南星13克,乳香12克,没药12克,乌蛇肉13克,汉防已35克,怀牛膝16克,宣木瓜13克,赤芍13克,防风13克,全蝎7克。脾虚纳呆,苔白腻酌加茯苓、白术健脾渗湿;腰痛加川断、杜仲强腰固肾止痛。2.气虚血瘀,脉络阻滞一侧腰腿作痛,疼痛绵绵不已,明轻时重,下肢麻木,屈伸不利,痛点不利,痛点固定不移,入夜尤甚。舌质紫暗,脉多弦涩。[治法] 益气活血,养血通络[方药] 桃红四物汤加减:独活12克,桑寄生13克,川牛膝25克,当归13克,川芎25克,黄芪25克,鸡血藤35克,桂枝10克,乌蛇肉25克,乳香10克,投药10克,桃仁10克,红花12克,元胡12克,威灵仙35克,甘草4克。3.肝肾亏虚,寒湿侵袭一侧腰腿作痛,咳嗽、喷嚏、用力排便时疼痛加剧,伴小腿麻木、发凉,畏寒喜温,舌质淡,苔薄白,脉沉或沉细。[治法] 温肾养肝,疏风散寒,祛湿通络.[方药] 独活寄生汤加减:桑寄生35克,炒杜仲13克,独活13克,细辛3.5克,当归尾13克,赤芍13克,桂枝13克,乌蛇肉13克,生薏苡仁25克,制附子13克,怀牛膝13克,防风12克,熟地25克。疼痛较甚者酌加乳香、没药以活血止痛,腰痛加川断、杜仲以强筋壮骨。(三)现代西医西药治疗方法(1)急性期:泼尼松10毫克,每日3次,服药7~10天后,疼痛逐渐缓解,逐渐减量停药。严重病例可用地塞米松10毫克/天静脉滴注7—10天。(2)止痛剂:小剂量阿司匹林1.0克,每日3次;布洛芬200亳克,每日3次。(3)B族维生索:维生素B1 100毫克,每日]次,肌肉注射。维生素B12 100—300毫克,每日1次,肌肉注射。(四)封闭治疗常采用1%一2%普鲁卡因与泼尼松龙各l毫升椎旁封闭,3~5天后重复注射。(五)手术疗法如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坐骨神经痛,可行椎间盆摘除术。(六)针刺穴位疗法及推拿疗法(1)针刺:取穴:肾俞、大肠俞、秩边、环跳、殷门、委中、承山,昆仑、悬钟、夹脊穴、阿是穴,可加艾炙。(2)推拿:可分为两个步骤进行,第一步从按、乐、揉、推、滚五种轻手法,第二步以摇、抖、搬、盘、运五种重手法进行。应注意推拿对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伴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或严重皮肤病者、有明显骨质病变者禁忌使用。(七)理疗(1)制中频电疗法:脉冲中频电,频率15~150赫兹,载频400赫兹,双向波形,调幅75%~100%,方波调制,连调加变调。放好电极后,电流强度达到细震颤为宜,连调、变调各15分钟,每日1次。(2)干扰电疗法:采用固定法,电流强度达到细震颤为宜,连调、变调各15分钟,每日1次。 (3)紫外线疗法:分别照射腰骶部至臀皱襞、股后侧、小腿后侧三个部位,各为三级红斑量(6~10个生物量),每次递增2—4个生物量,待前次红斑消退后再照下一次,每个部位重复3~5次。(4)短波电疗法:电极置于腰骶部或患侧环跳穴与小腿承山穴,温热量,每次20一30分钟,每日1次。(5)超短波疗法:移动法,每平方厘米1-1.5瓦,每次5-10分钟,每日1次。(6)音频电疗法:电极分置于腰骶部与承山穴,电流为耐受量,每日1次。(7)间动电疗法:常取患肢痛点及环跳、承扶、殷门、委中。承山、昆仑,逐穴治疗,每次4个穴位,隔日交替,每日1次.(八)牵引疗法目前动力牵引已被较广泛采用,可从20千克左右开始,达30一40千克,以最适重量进行治疗,时间为15分钟左右,休止期在30秒以内调节。亦可用床上重锤牵引或手动牵引法。牵引疗法适用于因为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坐骨神经痛患者。(九)艾灸疗法取麝香o.3g,与艾绒混合搓成麦粒大小,11颗为1次治疗量,取穴:以脊椎旁压痛点和沿坐骨神经走向相当于环跳穴及上下o.5寸处各1点,承山、阳陵泉,承扶、昆仑、阿是穴.有一定疗效。(十)穴位贴敷疗法采用蟾酥膏贴敷穴位肝俞,肾俞、腰阳关,环跳、殷门、风市,委中、梁丘、阳陵泉、承山,悬钟.5日换药1次,4次为1疗程.治愈有效率较高.(十一)药酒疗法(1)秦艽桂苓酒:秦艽30克,牛膝20克,川芎20克,防风30克,肉桂30克,独活30克,茯苓30克,杜仲60克,丹参60克,制附子35克,石斛35克,炮姜35克,麦冬35克,地骨皮35克,五加皮60克,薏苡仁30克,火麻仁15克,白酒1000毫升.将麦冬去心,火麻仁炒熟,其余药物研细,置于净瓶中,用白酒浸泡,春秋7天,夏季3天,冬季10天即成。去渣备用。每日空腹时饮1~2杯,每日3次.本方具有温补肾阳,除湿祛风之功,可用于坐骨神经痛肾阳不足,感受风湿或寒湿证。(2)黄芪续断酒:黄芪30克,防风30克,肉桂30克,天麻30克,草薢30克,白芍30克,当归30克,云母粉20克,白术30克,木香30克,仙灵脾30克,甘草30克,续断30克,白酒2500毫升。上药共研粗末,生绢袋盛,以白酒浸泡于干净瓶中,经7天后取出,去渣备用.每日1次,每次1小盅.本方具有祛风湿、补虚损之功效,适用于坐骨神经痛,感受风漫之邪兼体虚者.(十二)足底反射区按摩疗法选取肾,输尿管、膀胱,腰椎、髋关节、膝、淋巴腺、甲状旁腺反射区,每个反射区分别按摩2—4分钟,每日1~2次.(十三)按摩疗法病人俯卧,施术者站立其旁,用手掌拿揉腰骶部,臂部、下肢后侧数次.再用拇指沿坐骨神经的行走路线做拔筋法数次.最后让病人仰卧,将下肢屈曲微髋关节的上下摇动数次。(十四)敷药疗法(1)吴莱萸、附片,肉桂,干姜、川芎,苍术、独活、威灵仙、地鳖虫、全蝎、羌活各10克,细辛6克,红花15克,冰片10克,皂角刺9克,川椒30克.共研细末,密封贮存.用时每次取药10克,适量放于8平方厘米的胶布中间;敷贴腰眼,脾俞、肾俞、环跳,承山穴,每日换药1次,6天为1个疗程.适用于寒湿证.(2)丝瓜籽适量,将丝瓜子捣烂,外敷命门,承山穴.每日换药1次.适用于湿热证。(3)当归50克,红花30克,乳没各20克,川牛膝15克,醋300毫升。将上药放入醋中浸泡4小时,再放入锅内加热数沸,以纱布放醋内浸泡,越热外敷腰眼、环跳、承山穴,冷时再换,每日1次,每次4~6小时。适用于瘀血证。(十五)拔罐疗法夹脊穴、阿是穴、环跳、承扶、委中、阳陵泉,悬钟。先将所选穴位进行常规消毒,用梅花针或三棱针点刺出血,然后立即将火罐拔于所点刺的穴位上,留罐10~15分钟,拔出血量1—5毫升为度.每次选择4—6个穴位,每周治疗1~2次,6次为1个疗程。(十六)耳穴疗法 ①寒湿证:腰椎、腰痛点、腰肌、肾、膀胱、皮质下、脾;②湿热证:腰椎、腰痛点、腰肌、肾、膀胱、三焦、交感、耳尖,③血瘀证:腰椎、腰痛点、腰肌、肾、膀胱、肾上腺、皮质下、耳背静脉:④肝肾亏虚证:腰椎、腰痛点、腰肌、肾、膀胱、内生殖器,兴奋点、下背.风湿者加肾上腺、风湿线;妇人白带多者加内分泌。王不留行子耳穴按压法,每日更换1次,每天自我按压3次,15天为1个疗程.(十七)点穴疗法(1)患者取俯卧位,以按压法寻找痛点、痛线;以轻、中手法点5-10遍。对腱外、浮郄、阴下、臀外、腰眼穴及痛点手法应较重。(2)按压及披撞主要痛点3~5遍,辅助按压、按拨其他痛点、痛线;取受限姿势,按压痛点、痛线、紧张肌5—7遍。(3)麻木无力者,点大趾间,小趾间,解湲,足三里、麻筋,麻木重者,手法宜重.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坐骨神经痛在体内各种神经痛中居于首位,是常见病。但坐骨神经痛只是疾病的一个症状,它本身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发病年龄常在20~60岁,其中40岁左右最多见。20岁以前和60岁以后少见。 坐骨神经痛是指坐骨神经通路及其分布区的疼痛。也就是说任何原因引起的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和足外侧缘的疼痛均称 之为坐骨神经痛。 坐骨神经痛分两大类,即原发性坐骨神经痛和继发性坐骨神经痛,两者病因不同。 1. 原发性坐骨神经痛 原发性坐骨神经痛主要是由于感染或中毒直接损害坐骨神经引起,也叫坐骨神经炎,临床上少见。多和肌炎、肌纤维组织炎同时发生。受寒、受潮可为其诱发因素。 2. 继发性坐骨神经痛 继发性坐骨神经痛是坐骨神经通路受邻近组织病变的刺激、压迫或破坏引起的疼痛。临床上所见的坐骨神经痛大多数为继发性坐骨神经痛。 症状表现:坐骨神经痛常常在外伤、体力劳动或受凉后起病,或由于以上原因而复发。多数表现为一侧疼痛,个别为双侧。典型的坐骨神经痛表现为一侧腰部、臀部疼痛,并向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足外侧放射。走路和改变体位可使疼痛加剧,平卧时病腿抬高受。 一. 根性坐骨神经痛 在得病初期,其表现不典型,多为一侧腰痛,腰部酸胀、怕冷,部位较深。这种腰痛多在活动后出现,休息后消失。以后腰痛逐渐加重,转化为持续性疼痛,活动后加剧。疼痛向患侧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足外侧放射,伴有麻木或感觉异常。咳嗽、打喷嚏、大便可使疼痛加剧,多数病人描述这种疼痛为电流样的,由腰沿坐骨神经走行向远端放射。患者走路时身体向前向健侧倾斜,卧位时患腿屈膝屈髋,因为这样可以减轻疼痛。大多数患者在下腰部患侧棘突旁有明显压痛点,当压迫此点时,疼痛常由局部向该侧下肢放射。有时在患侧臀中部有压痛,而臀以下的坐骨神经压痛不明显。这种患者颏胸试验阳性(即患者仰卧,将其头被动前屈使下颏触及胸壁时,出现下肢疼痛或疼痛加剧),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二. 干性坐骨神经痛 疼痛部位多位于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以及足部。疼痛呈持续性,阵发性加剧,有时为烧灼样或刀割样,夜间和活动后加重,咳嗽、喷嚏等动作时疼痛无加重。坐骨神经走行区压痛明显,而腰椎部位无压痛。这种病人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即患者仰卧,两下肢伸直,将其患侧肢体保持膝关节伸直位抬起,在70度以内时即出现疼痛(正常人屈髋关节角度为90度)。 无论哪种类型的坐骨神经痛都可出现臀部和小腿肌肉松弛。病程较长者可出现这些部位的肌萎缩,即患侧臀变小、小腿变细。可出现疼痛区的感觉异常,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个别病人还可出现患侧下肢皮肤发凉、干燥少汗或多汗。 【诊断依据】根据疼痛部位、性质、压痛部位、直腿抬高试验、感觉和跟腱反射减弱、加剧和减轻因素等特点,诊断不难。在诊断坐骨神经痛后一定要明确其病因,详细了解病前有无腰扭伤或紧张体力劳动,有无受寒、局部或全身感染,疼痛是急起的还是慢发的。另外还可做一些必要的检查,如腰椎平片、脊髓造影、腰椎CT、 MRI,腰椎穿刺术。 【治疗方法】主要对引起坐骨神经痛的各种病因进行治疗,然而坐骨神经痛的疼痛难忍,还需对症治疗。只有采取病因治疗和对症治疗相结合的方法,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注意事项】 1.急性期不能睡软床,否则加重病情。 2. 主动要求进一步检查,以明确病因。 3. 明确病因者,应积极配合病因治疗。 4. 避免重体力劳动或风寒刺激,尤其是搬重物或弯腰检东西的动作应避免。 5. 随着人口的老化,骨质疏松和椎间盘变性病人逐渐增多。中老年人应注意平素合理饮食,适当进行体育活动,锻炼腰部肌肉力量。注意弯腰,抬重物时动作要轻、慢。一旦发生坐骨神经痛应积极查找病因。中老年人在治疗坐骨神经痛服用激素时,应注意血压、血糖、血钙和血钾的变化,因为激素有引起高血压、高血糖、骨质疏松和低血钾的副作用。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去年近除夕时淋冷雨诱发坐骨神经痛,每晚常痛得半夜起床活动半晌,右腿怕冷怕风的夏天都要盖被子,白天隐隐约约酸胀痛,象痛在骨里,让人坐立难安,严重影响了我的工作。在医院又拍片又吃药又打针都没能改善症状,中秋后按人家说的,早晚用温黄酒送服小活络丸,半个月下来,基本已没什么痛觉了,现在只差足背外侧的麻木感还未完全康复。 &#160; &#160;真的很担心廉价高效的中医药在那些没良心的西医代表推动下消失于我们的生活。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坐骨神经   人体全身最长最粗大的神经,也是脊神经中骶丛的主要神经。由腰神经和骶神经组成,直径可达1厘米左右。自梨状肌下孔出骨盆后,其总干和终支延伸在整个下肢背侧。总干位于臀大肌深面,经股骨大转子和坐骨结节之间,下降至股骨背侧,分支至大腿背侧肌群。坐骨神经在腘窝分为内侧的胫神经和外侧的腓总神经。坐骨神经是股后群肌、小腿和足肌的运动神经,也是小腿和足的重要感觉神经。坐骨神经痛患者,往往在臀部和大腿后部有明显痛点。临床上作臀部肌肉注射应在坐骨大孔(梨状肌上、下孔)外上部进行,以防坐骨神经及其他血管神经受到损伤。坐骨神经痛坐骨神经是人体内最大的一支周围神经。起始于腰骶部的脊髓,途经骨盆,并从坐骨大孔穿出,抵达臀部,然后沿大腿后面下行到足。坐骨神经痛是一种常见病。发病原因很多。最常见的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其他如脊柱结核、蛛网膜炎,椎内转移癌等。另外,骶骼关节炎以及骨盆腔内肿瘤压迫神经也可引起坐骨神经痛。坐骨神经痛就是在坐骨神经经过的部位(即腰、臀、大腿后面、小腿外侧和足部)出现疼痛。坐骨神经被牵拉时疼痛加剧,因此病人的患侧下肢常呈屈曲状态,以减轻疼痛。有时咳嗽、打喷嚏、用力排便等使疼痛加重。坐骨神经痛可用B族维生素、舒筋活血的中药,以及针灸、理疗等方法治疗。但是根本的办法还是治疗引起坐骨神经痛的原发病。坐骨神经是人体内最大的一支周围神经,它起始于腰骶部的脊髓,途径骨盆,从坐骨大孔穿出(得名为坐骨神经),经过臀部,然后沿大腿后例,小腿后例和前外侧止于足部肌肉。坐骨神经痛就是坐骨神经的通路上如腰部、臀部、大小腿、足等部位发生某些病理性改变的一种神经性疼痛并伴患侧肢体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症。坐骨神经痛的发病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最为常见的就是腰椎间盘突出后压迫了腰骶神经根(坐骨神经的起始端)所致。其它则可能由脊椎结核、椎管肿瘤(原发或继发)、下腰部广泛性的椎骨骨质增生,蛛网膜炎等器质性改变所刺激腰骶脊髓神经根引起坐骨神经痛。另外,患者受风寒潮湿侵袭,病毒感染或医源(臀部注射、手术)所引起的坐骨神经痛。以上原因引起的坐骨神经痛主要表现是在下腰骶部,由下腰部沿着坐骨神经走行区域及所行径的分支而呈阵发性或持续性放射痛,痛得病人心烦意乱,坐卧不安,患肢痛得难以移动步子,每当抬腿时,坐骨神经被牵拉而使疼痛加重。因此,病人多伴屈曲患肢以减轻疼痛,患者多有因定路、咳嗽、打喷嚏、大便时疼痛加重的经历,所以咳嗽、打喷等动作未曾出现,自身保护以减轻疼痛的条件反射意识已经形成.这表明病人给病痛折磨怕了。但是有一种坐骨神经干发炎引起的疼痛多在活动时加剧,夜间加重,可是咳嗽、打喷等增加腹内压的动作时,疼痛没有什么明显的影响,其真正的发病原因尚不清楚,但它一旦疼痛发作起来,病人常主诉痛感好似烧灼样痛,刀割样痛。妇科门诊常常也遇到坐骨神经痛的病人,这类病人多伴是妊娠后期渐渐增大的胎儿压盆腔所致,以及妇科盆腔疾病,如子宫肿瘤压迫盆腔抵神经丛所致,另外,骶骼关节炎也可引起坐骨神经痛。关于坐骨神经痛的治疗:①严重疼痛者应卧硬板床休息,以利于加速症状的缓解;②可以注射或口服一些B族维生素类药物,以便营养病损的坐骨神经;可服用一些舒筋活血、怯风镇痛的中药;④体疗、理疗、针炙、推拿按摩均有明显缓解症状的作用;⑤有条件的病人可用温泉水治疗。但是,就治疗坐骨神经痛的本质而言,主要是治疗引起的坐骨神经痛的原发病,如因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坐骨神经痛则必须先治本,只要腰椎间盘突出症被治愈,坐骨神经痛的问题迎刃而解。 ’ 沿坐骨神经通路及其分布区域内(即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和足外侧)的疼痛。可由多种病因引起,最常见的病因是由坐骨神经邻近结构病变影响引起,如腰椎间盘脱出、椎管内肿瘤或脊柱本身的疾病等都可因压迫神经根引起坐骨神经痛。坐骨神经痛以单侧为多,多见于男性青壮年。疼痛多始于臀部或下腰部,沿大腿后面向下扩散,直到脚跟。疼痛时首先感到酸痛,以后逐步加重而发展为剧烈疼痛,在持续疼痛的基础上有阵阵加剧的烧灼样或者针刺样疼痛,弯腰或活动下肢时加重。患者常取各种减痛的特殊姿势,以驰缓对坐骨神经的牵拉,如卧时喜向健康一侧,坐时以健康一侧的臀部着力,站时向健康一侧倾斜等。检查时患者抑卧,医生将患侧的膝关节伸直,再将下肢慢慢抬高到离床面30度~40度时,患肢后侧发生疼痛,这即为拉塞格氏征(直腿高举试验)阳性,是坐骨神经痛的特征性体征。患者的踝反射可以减退或消失,通常没有感觉障碍,但有时可见小腿及足背外侧的皮肤感觉下降。根据痛的部位、性质、坐骨神经压痛点和阳性拉塞格氏征等可以作出诊断。患者应注意寻找病因,如有明显的外伤史或全身情况很差或疼痛顽固不愈时,则应作脑脊液和作腰椎X线等检查。对患者应首先找出病因,对症治疗,包括采取卧硬板床休息,服止痛药、维生素B1、B12等,并配合治疗,针灸、坐骨神经干封闭,骶管内硬膜外封闭等措施。平时要注意患部保暖,适当活动,姿势不要固定过久,不要久坐久站,也可在家做按摩康复治疗。    人体全身最长最粗大的神经,也是脊神经中骶丛的主要神经。由腰神经和骶神经组成,直径可达1厘米左右。自梨状肌下孔出骨盆后,其总干和终支延伸在整个下肢背侧。总干位于臀大肌深面,经股骨大转子和坐骨结节之间,下降至股骨背侧,分支至大腿背侧肌群。坐骨神经在腘窝分为内侧的胫神经和外侧的腓总神经。坐骨神经是股后群肌、小腿和足肌的运动神经,也是小腿和足的重要感觉神经。坐骨神经痛患者,往往在臀部和大腿后部有明显痛点。临床上作臀部肌肉注射应在坐骨大孔(梨状肌上、下孔)外上部进行,以防坐骨神经及其他血管神经受到损伤。坐骨神经痛坐骨神经是人体内最大的一支周围神经。起始于腰骶部的脊髓,途经骨盆,并从坐骨大孔穿出,抵达臀部,然后沿大腿后面下行到足。坐骨神经痛是一种常见病。发病原因很多。最常见的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其他如脊柱结核、蛛网膜炎,椎内转移癌等。另外,骶骼关节炎以及骨盆腔内肿瘤压迫神经也可引起坐骨神经痛。坐骨神经痛就是在坐骨神经经过的部位(即腰、臀、大腿后面、小腿外侧和足部)出现疼痛。坐骨神经被牵拉时疼痛加剧,因此病人的患侧下肢常呈屈曲状态,以减轻疼痛。有时咳嗽、打喷嚏、用力排便等使疼痛加重。坐骨神经痛可用B族维生素、舒筋活血的中药,以及针灸、理疗等方法治疗。但是根本的办法还是治疗引起坐骨神经痛的原发病。坐骨神经是人体内最大的一支周围神经,它起始于腰骶部的脊髓,途径骨盆,从坐骨大孔穿出(得名为坐骨神经),经过臀部,然后沿大腿后例,小腿后例和前外侧止于足部肌肉。坐骨神经痛就是坐骨神经的通路上如腰部、臀部、大小腿、足等部位发生某些病理性改变的一种神经性疼痛并伴患侧肢体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症。坐骨神经痛的发病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最为常见的就是腰椎间盘突出后压迫了腰骶神经根(坐骨神经的起始端)所致。其它则可能由脊椎结核、椎管肿瘤(原发或继发)、下腰部广泛性的椎骨骨质增生,蛛网膜炎等器质性改变所刺激腰骶脊髓神经根引起坐骨神经痛。另外,患者受风寒潮湿侵袭,病毒感染或医源(臀部注射、手术)所引起的坐骨神经痛。以上原因引起的坐骨神经痛主要表现是在下腰骶部,由下腰部沿着坐骨神经走行区域及所行径的分支而呈阵发性或持续性放射痛,痛得病人心烦意乱,坐卧不安,患肢痛得难以移动步子,每当抬腿时,坐骨神经被牵拉而使疼痛加重。因此,病人多伴屈曲患肢以减轻疼痛,患者多有因定路、咳嗽、打喷嚏、大便时疼痛加重的经历,所以咳嗽、打喷等动作未曾出现,自身保护以减轻疼痛的条件反射意识已经形成.这表明病人给病痛折磨怕了。但是有一种坐骨神经干发炎引起的疼痛多在活动时加剧,夜间加重,可是咳嗽、打喷等增加腹内压的动作时,疼痛没有什么明显的影响,其真正的发病原因尚不清楚,但它一旦疼痛发作起来,病人常主诉痛感好似烧灼样痛,刀割样痛。妇科门诊常常也遇到坐骨神经痛的病人,这类病人多伴是妊娠后期渐渐增大的胎儿压盆腔所致,以及妇科盆腔疾病,如子宫肿瘤压迫盆腔抵神经丛所致,另外,骶骼关节炎也可引起坐骨神经痛。关于坐骨神经痛的治疗:①严重疼痛者应卧硬板床休息,以利于加速症状的缓解;②可以注射或口服一些B族维生素类药物,以便营养病损的坐骨神经;可服用一些舒筋活血、怯风镇痛的中药;④体疗、理疗、针炙、推拿按摩均有明显缓解症状的作用;⑤有条件的病人可用温泉水治疗。但是,就治疗坐骨神经痛的本质而言,主要是治疗引起的坐骨神经痛的原发病,如因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坐骨神经痛则必须先治本,只要腰椎间盘突出症被治愈,坐骨神经痛的问题迎刃而解。 ’ 沿坐骨神经通路及其分布区域内(即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和足外侧)的疼痛。可由多种病因引起,最常见的病因是由坐骨神经邻近结构病变影响引起,如腰椎间盘脱出、椎管内肿瘤或脊柱本身的疾病等都可因压迫神经根引起坐骨神经痛。坐骨神经痛以单侧为多,多见于男性青壮年。疼痛多始于臀部或下腰部,沿大腿后面向下扩散,直到脚跟。疼痛时首先感到酸痛,以后逐步加重而发展为剧烈疼痛,在持续疼痛的基础上有阵阵加剧的烧灼样或者针刺样疼痛,弯腰或活动下肢时加重。患者常取各种减痛的特殊姿势,以驰缓对坐骨神经的牵拉,如卧时喜向健康一侧,坐时以健康一侧的臀部着力,站时向健康一侧倾斜等。检查时患者抑卧,医生将患侧的膝关节伸直,再将下肢慢慢抬高到离床面30度~40度时,患肢后侧发生疼痛,这即为拉塞格氏征(直腿高举试验)阳性,是坐骨神经痛的特征性体征。患者的踝反射可以减退或消失,通常没有感觉障碍,但有时可见小腿及足背外侧的皮肤感觉下降。根据痛的部位、性质、坐骨神经压痛点和阳性拉塞格氏征等可以作出诊断。患者应注意寻找病因,如有明显的外伤史或全身情况很差或疼痛顽固不愈时,则应作脑脊液和作腰椎X线等检查。对患者应首先找出病因,对症治疗,包括采取卧硬板床休息,服止痛药、维生素B1、B12等,并配合治疗,针灸、坐骨神经干封闭,骶管内硬膜外封闭等措施。平时要注意患部保暖,适当活动,姿势不要固定过久,不要久坐久站,也可在家做按摩康复治疗。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坐骨神经是支配下肢的主要神经干。坐骨神经痛是指坐骨神经通路及其分布区域内(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和脚的外侧面)的疼痛。 本病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 原发性坐骨神经痛(坐骨神经炎)原因不明,临床比较少见。 继发性坐骨神经痛由于邻近病变的压迫或刺激引起,又分为根性和干性坐骨神经痛,分别指受压部位是在神经根还是在神经干。根性多见,病因以椎间盘突出最常见,其他病因有椎管内肿瘤、椎体转移病、腰椎结核、腰椎管狭窄等;干性可由骶髂关节炎、盆腔内肿瘤、妊娠子宫压迫、髋关节炎、臀部外伤、糖尿病等所致。 中医相关病症:痹证。 坐骨神经痛的原因大多数是由于坐骨神经行径途中附近结构病变侵犯了坐骨神经而引起的。常见的有外伤引起的腰椎间盘突出,妊娠后期膨大的子宫压迫、子宫和附件炎、臀部肌肉注射部位不恰当,把刺激性的药物注射至坐骨神经干而引起神经的化学性损伤。少数患者可因脊椎椎管内肿瘤,脊柱、骶骼关节、髋关节的外伤、结核、炎症、肿瘤而引起。以上叫做继发性坐骨神经痛。另有少数患者找不到明确的原因,往往在受凉后或在潮湿的环境中久居而发病叫做原发性坐骨神经痛、或坐骨神经炎。 主要症状 坐骨神经病多见于中老年男子,以单侧较多。起病急骤,首先感到下背部酸痛和腰部僵直感。或者在发病前数周,在走路和运动时,下肢有短暂的疼痛。以后逐步加重而发展为剧烈疼痛。疼痛由腰部、臀部或髋部开始,向下沿大腿后侧、腘窝、小腿外侧和足背扩散,在持续性疼痛的基础上有一阵阵加剧的烧灼样或者针刺样疼痛。夜间更严重。 诊断 发病时患者首先感到下背部酸痛,腰部僵直感,以后逐渐加重而发展为剧烈疼痛,疼痛由腰部、臀部、髋部开始,向下沿大腿后侧、 腘窝、小腿外侧和足背扩散,有时有烧灼样或针刺样疼痛。患者喜卧向健侧,病侧下肢髋膝部微屈,重心移向健侧。日久大腿后方及小腿的肌肉松软无力,可导致轻度肌肉萎缩。 治疗 发生本病应上医院就诊以明确病因,积极治疗使神经受到压迫或刺激的原发疾病(如腰椎间盘突出)。 对症治疗可选用解热镇痛药,如布洛芬、双氯酚酸等。 辅助治疗 疼痛发作时,可用冰敷患处30-60分钟,每天数次,连续二至三天,然后以同样的间隔用热水袋敷患处,也可服用消炎痛等非处方止痛药。 每日睡前用热毛巾或布包的热盐热敷腰部或臀部,温度不可太高,以舒适为宜。 饮食调养 可常吃以下食物: 1、川断25克,杜促30克,与1条猪尾共煮,调味服用。 2、桑寄生15克与1个鸡蛋,煲熟服用。 3、老桑枝6克,与500克重的雌鸡共炖,饮汤食用。 注意事项 硬板床休息,可坚持做床上体操。 要劳逸结合,生活规律化,适当参加各种体育活动。 运动后要注意保护腰部和患肢,内衣汗湿后要及时换洗,防止潮湿的衣服在身上被焐干,出汗后也不宜立即洗澡,待落汗后再洗,以防受凉、受风。 在急性疼痛期,不要拾起超过10磅(1磅=0.9072市斤)的重物和不要用腿、臂和背部用力上举重物,可推但不要拉重物。 为了避免牵拉坐骨神经,以减轻疼痛,患者常有一些特殊的减痛姿势,如睡时喜向健康一侧睡,病侧下肢的髋膝部微屈。坐下时以健康侧的臀部着力。站立时身体重心移在健康侧,弯腰拾物时,患肢膝部屈曲,时间一久便造成脊柱侧弯,大都弯向病变一侧。任何牵拉坐骨神经的试验都可诱发或加重疼痛。沿着坐骨神经通路的各点:如腰椎旁、相当于环跳、委中穴处、踝关节外侧腓骨小头下方和脚底中央可有明显的压痛。除疼痛外,小腿外侧面和足背处有针刺、发麻等感觉,大腿后方及小腿的肌肉松软无力、日久有轻度的肌萎缩。 对继发性坐骨神经痛,首先必须查明病因,有否结核、外伤、肿瘤等病史,并去医院,全面地进行全身检查,妇女应作妇科检查。以找出原发病灶。X线摄片对查明病因有重要意义。少数病人必要时可考虑腰椎穿刺和造影检查。继发性坐骨神经痛的治疗首先是去除病因,如消炎、手术切除肿瘤等。急性期应卧硬板床休息。疼痛剧烈时给予止痛和适量镇静剂。坐骨神经炎的早期可给消炎止痛剂,如炎痛喜康、消炎痛等。肾上腺皮质激素也可短期应用。口服或肌注B族维生素,患侧下肢保暖,配合针灸、理疗、体疗和按摩。坐骨神经炎在病初的5~10天内疼痛最剧,6~8周后减轻并逐渐恢复正常。 参考资料: 坐骨神经痛是怎么回事?? 坐骨神经痛并不是一种病,而是常见的临床症状。很多疾病都可引起坐骨神经痛。 通常我们所说的坐骨神经痛是指沿坐骨神经通路及其分布区发生的疼痛。坐骨神经分布区包括臀部、大腿后面、小腿后外侧和足外侧。其疼痛多在夜晚明显,可以是阵发性疼痛,也可以是持续性疼痛,疼痛多从臀部向大腿后侧、小腿外侧及足背外侧放射,站立、咳嗽可使疼痛加剧。屈膝屈髋或向健侧侧卧休息后疼痛可以减轻。直腿抬高试验可为阳性。 坐骨神经痛有几种?? 坐骨神经痛可分原发和继发两种。 原发性坐骨神经痛多由坐骨神经的炎症造成,以单侧发病为多见。主要发病原因为寒冷潮湿及扁桃腺炎、前列腺炎、牙龈炎、鼻窦炎等其他炎症病灶感染,有的同时伴发肌炎及肌纤维组织炎。 继发性坐骨神经痛是由于坐骨神经通路旁的邻近组织病变产生机械性压迫或粘连引起的。可单侧也可双侧发病;根据受压部位,可以出现全长放射性串痛,也可出现某一阶段的坐骨神经痛。 引起坐骨神经痛的原因有哪些?? 坐骨神经是由腰4~5神经和骶1~2神经的前支组成,由椎间孔发出后,走行于骨盆后侧,在梨状肌下部出骨盆而入臀部,在股骨大粗隆与坐骨结节之间,沿大腿后侧向下行,在?窝上角处分为胫神经和腓总神经。坐骨神经是人体最粗大的神经,容易受到损伤,在其分支以上的走行部位由于各种原因的刺激和压迫,均可引起坐骨神经痛。常见的原因有坐骨神经炎、椎间神经炎、骶髂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脊椎滑脱、脊椎裂、腰椎结核、马尾神经瘤、梨状肌损伤综合征、腰椎骶化或骶椎腰化等。应当注意的是有些妇科疾病如子宫附件炎、子宫肌瘤、妊娠后期也会引起坐骨神经痛。臀部注射不当可引起坐骨神经损伤。 如何区分干性和根性坐骨神经痛?? 根据坐骨神经受累部位不同可产生不同的疼痛症状,临床上分别称为干性坐骨神经痛和根性坐骨神经痛。 干性坐骨神经痛是指坐骨神经干部(椎间孔以外的坐骨神经段)受到各种病变的刺激或压迫而引起的疼痛,其特点为患侧下肢沿坐骨神经干呈放射性疼痛,尤以坐骨神经远端为多见,在臀以下沿坐骨神经走行方向有压痛点,咳嗽等增加腹压动作时疼痛不明显。 根性坐骨神经痛是指腰骶神经根于椎管内部或外部遭受各种病变刺激或压迫而引起的疼痛,其特点为窜痛明显,疼痛以坐骨神经近端为主,腰脊椎旁有明显压痛点并沿坐骨神经全长向下肢放射,咳嗽等增加腹压动作可加重疼痛。 有坐骨神经痛的病人如何进行锻炼?? 有坐骨神经痛的病人常常因为害怕疼痛而减少活动,这样做并不利于疾病的治疗。患者应遵循“力所能及,适量运动”的原则进行锻炼,尤其是患侧下肢的锻炼更为必要。慢走、慢跑、球类运动都可以进行,特制的体操更为有益。 卧位体操:患者仰卧位,交替屈腿,再轮流伸直两腿,接着向上交替抬腿。开始时,患侧下肢上抬角度可小于健侧下肢,持续锻炼后,患侧下肢可逐步增加抬高的角度。 坐位体操:患者坐于床沿或椅上,双腿垂地,足跟着地,足尖翘起,双手平放腿上。坐好后逐步向前弯腰,双手推向足部。初练时双手可能仅能达到小腿部,坚持锻炼后能够达到足背和足尖。 站立体操:患者双手叉腰站立,先轮流直腿向前抬起,接着尽量分开两腿站立,轮流弯曲膝关节,使身体呈弓形下蹲。此时可使没有屈曲膝关节的下肢受到牵引和拉伸。 什么是坐骨神经痛?它与腰椎间盘突出症有什么关系? 坐骨神经是由第4、5腰神经和第1、2、3骶神经前支组成。从椎间孔出椎管后,走行于盆腔后侧,在梨状肌下部出臀部,沿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和足背外侧分布。坐骨神经痛通常是指由于某种原因的刺激和压迫导致沿坐骨神经走行及分布区的放射痛。主要表现为阵发性或持续性窜痛,夜间尤为明显,疼痛部位多自臀部向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及足背外侧放射。每遇咳嗽、打喷嚏等易使腹压升高的动作时,疼痛加剧。屈膝屈髋或向健侧侧卧休息后疼痛可减轻,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坐骨神经痛只是一个临床症状,而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 引起坐骨神经痛的原因很多,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之分。原发性为坐骨神经的炎症引起的疼痛,以单侧者居多,可常和肌纤维炎同时发生。继发性为坐骨神经走行的邻近组织病变,产生机械性刺激、压迫或粘连所引起的疼痛,如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黄韧带肥厚、脊椎滑脱、腰椎骶化或骶椎腰化、脊椎裂、腰椎结核、马尾神经瘤、梨状肌综合征、臀部注射药物的刺激等均可引起坐骨神经痛。 根据坐骨神经受刺激或压迫的部位不同,可分为根性及干性坐骨神经痛。根性坐骨神经痛,受累部位在根管或椎管内,患者常感腰骶部及腿部窜痛,腰椎棘突旁有明显压痛点,并沿坐骨神经走行向下肢放射,咳嗽、打喷嚏等增加腹压的动作均可使疼痛加剧,可产生相应的感觉障碍和反射改变。脑脊液检查有异常变化。干性坐骨神经痛,受累部位在椎间孔以外,以盆腔出口处最为多见。患者常感患肢沿坐骨神经的某一段呈放射性疼痛,多在臀部以下沿坐骨神经走行方向有压痛点,棘突旁无明显压痛,咳嗽、打喷嚏等增加腹压的动作时疼痛不明显,脑脊液检查无异常变化。 坐骨神经痛与腰椎间盘突出症之间的关系极为密切。腰椎间盘突出症可以是引起坐骨神经痛的病因,而坐骨神经痛则只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个主要症状,二者互为因果。所以,临床上有相当一部分坐骨神经痛患者被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而也有相当一部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被诊断为坐骨神经痛,将二者混淆起来,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坐骨神经痛 (sciatica) 是指坐骨神经病变,沿坐骨神经通路即腰、臀部、大腿后、小腿后外侧和足外侧发生的疼痛症状群。 [病因] 坐骨神经由腰5~骶3神经根组成。按病损部位分根性和干性坐骨神经痛两种,前者多见根性坐骨神经痛病变位于椎管内,病因以腰椎间盘突出最多见,其次有椎管内肿瘤、腰椎结核、腰骶神经根炎等。干性坐骨神经痛的病变主要是在椎管外坐骨神经行程上,病因有骶骼关节炎、盆腔内肿瘤、妊娠子宫压迫、臀部外伤、梨状肌综合征、臀肌注射不当以及糖尿病等。 [临床表现] 本病男性青壮年多见,单侧为多。疼痛程度及时间常与病因及起病缓急有关。 一、根性坐骨神经痛 起病随病因不同而异。最常见的腰椎间盘突出,常在用力、弯腰或剧烈活动等诱因下,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少数为慢性起病。疼痛常自腰部向一侧臀部、大腿后,腘窝、小腿外侧及足部放射,呈烧灼样或刀割样疼痛,咳嗽及用力时疼痛可加剧,夜间更甚。病员为避免神经牵拉、受压,常取特殊的减痛姿势,如睡时卧向健侧,髋、膝关屈曲,站立时着力于健侧,日久造成脊柱侧弯,多弯向健侧,坐位进臀部向健侧倾斜,以减轻神经根的受压。牵拉坐骨神经皆可诱发疼痛,或疼痛加剧,如Kernig征阳性(病员仰卧,先屈髋及膝成直角,再将小腿上抬。由于屈肌痉挛,因而伸膝受限而小于130度并有疼痛及阻力);直腿抬高试验(Lasegue征)阳性(病员仰卧,下肢伸进、患肢上抬不到70度而引起腿部疼痛)。坐骨神经通路可有压痛,如腰旁点、臀点、国点、踝点及跖点等。患肢小腿外侧和足背常有麻木及感觉减退。臀肌张力松弛,伸拇及屈拇肌力减弱。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二、干性坐骨神经痛: 起病缓急也随病因不同而异。如受寒或外伤诱发者多急性起病。疼痛常从臀部向股后、小腿后外侧及足外侧放射。行走、活动及牵引坐骨神经时疼痛加重。压痛点在臀点以下,Lasegue征阳性而Kernig征多阴性,脊椎侧弯多弯向患侧以减轻对坐骨神经干的牵拉。 [诊断及鉴别诊断] 根据疼痛的部位及放射方向,加剧疼痛的因素,减痛姿势,牵引痛及压痛点等诊断不难但确定病因十分重要。 一、腰椎间盘突出: 病员常有较长期的反复腰痛史,或重体力劳动史,常在一次腰部损伤或弯腰劳动后急性发病。除典型的根性坐骨神经痛的症状和体征外,并有腰肌痉挛,腰椎活动受限和生量前屈度消失,椎间盘突出部位的椎间隙可有明显压痛和放射痛。X线摄片可有受累椎间隙变窄,CT检查可确诊。 二、马尾肿瘤: 起病缓慢,逐渐加重。病初常为单侧根性坐骨神经痛,逐渐发展为双侧。夜间疼痛明显加剧,病程进行性加重。并出现括约肌功能障碍及鞍区感觉减退。腰椎穿刺有蛛网膜下腔梗阻及脑脊液蛋白定量明显增高,甚至出现Froin征(脑脊液黄色、放置后自行凝固),脊髓碘水造影或MRI可确诊。 三、腰椎管狭窄症: 多见于中年男性,早期常有“间歇性跛行”,行走后下肢痛加重,但弯腰行走或休息后症状减轻或消失。当神经根或马尾受压严重时,也可出现一侧或两侧坐骨神经痛症状及体征、病程呈进行性加重,卧床休息或牵引等治疗无效。腰骶椎X线摄片或CT可确诊。 四、腰骶神经根炎: 因感染、中毒、营养代谢障碍或劳损,受寒等因素发病。一般起病较急,且受损范围常常超出坐骨神经支配区域,表现为整个下肢无力、疼痛、轻度肌肉萎缩、除跟腱反射外,膝腱反射也常减弱或消失。 另外,还需考虑腰椎结核、椎体转移癌等。干性坐骨神经痛时,应注意有无受寒或感染史,以及骶髂关节、髋关节、盆腔和臀部的病变,必要时除行腰骶椎X线摄片外,还可行骶髂关节X线摄片,肛指、妇科检查以及盆腔脏器B超等检查以明确病因。 [治疗] 一、卧床休息: 特别是椎间盘突出早期卧硬床休息3-4周,有的患者症状自行缓解。 二、药物治疗: 止痛剂,维生素B族,短程皮质类固醇激素口服可有利恢复。 三、理疗: 急性期可用超短波疗法,红斑量紫外线照射等治疗。慢性期可用短波疗法直流电碘离子导入。 ------------------------------------------ 坐骨神经痛 坐骨神经,是人体内最粗大的神经。因起自腰椎从坐骨大孔穿出得名,向下贯穿于整个下肢而止于足部,主要支配大腿后侧、小腿及足部肌肉的感觉和反射功能。 坐骨神经痛,是由多种原因引起坐骨神经支配区域发生疼痛(腰部、臀部、腿部和足部等),并伴患侧肢体功能障碍的一种临床综合症。 病因及分类 1、原发性坐骨神经痛:即坐骨神经发生炎性病变,或坐骨神经受到直接损伤(臀部注射、手术)。 2、继发性坐骨神经痛:包括坐骨神经干炎和坐骨神经根炎。它的发生是因坐骨神经的支配区域,遭受了邻近组织病变的刺激、压迫而引起。最常见的病因是腰椎间盘突出症,表现为突出的椎间盘压迫了腰骶神经根(坐骨神经的起始端);另外,脊椎结核、椎管肿瘤、椎骨骨质增生,蛛网膜炎等病变刺激压迫也可引起。 临床表现 *多数患者表现为单侧发病。即先出现一侧腰部及臀部疼痛,然后疼痛向大腿后侧、腘窝、小腿外侧及足外踝部扩散。 *疼痛发作时,如刀割样、针刺样或烧灼样。常常因弯腰、咳嗽、用力排便等动作而加重疼痛。 *疼痛可反复发作。卧床休息休息一段时间后,疼痛可逐渐消失,但又可在做某一动作时复发。 *为减轻疼痛,患者被迫采取各种防御姿势,如:坐位时,取无痛侧臀部着椅,患侧臀部落空;卧位时,取无痛侧卧位,患侧髋关节微屈。 *多次反复发作后,少数患者可出现两侧坐骨神经痛,并出现大小便失禁及性生活障碍等。 治疗 主要应针对病因治疗,只要原发病得到改善,坐骨神经痛即可迎刃而解。如: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应卧硬板床休息3周,有利于较快地改善症状,同时可口服一些抗炎止痛药(阿司匹林、芬必得等),以减轻疼痛感。若病情没有好转甚至加重时,可考虑做椎间软骨切除术;椎管肿瘤的患者,应早期行手术,摘除肿瘤;椎管肿瘤的患者,应早期行手术,摘除肿瘤。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坐骨神经痛qq群:,大家需要沟通了解的可以加入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坐骨神经痛在体内各种神经痛中居于首位,是常见病。但坐骨神经痛只是疾病的一个症状,它本身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发病年龄常在20~60岁,其中40岁左右最多见。20岁以前和60岁以后少见。 坐骨神经痛是指坐骨神经通路及其分布区的疼痛。也就是说任何原因引起的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和足外侧缘的疼痛均称 之为坐骨神经痛。 坐骨神经痛分两大类,即原发性坐骨神经痛和继发性坐骨神经痛,两者病因不同。 1. 原发性坐骨神经痛 原发性坐骨神经痛主要是由于感染或中毒直接损害坐骨神经引起,也叫坐骨神经炎,临床上少见。多和肌炎、肌纤维组织炎同时发生。受寒、受潮可为其诱发因素。 2. 继发性坐骨神经痛 继发性坐骨神经痛是坐骨神经通路受邻近组织病变的刺激、压迫或破坏引起的疼痛。临床上所见的坐骨神经痛大多数为继发性坐骨神经痛。 症状表现:坐骨神经痛常常在外伤、体力劳动或受凉后起病,或由于以上原因而复发。多数表现为一侧疼痛,个别为双侧。典型的坐骨神经痛表现为一侧腰部、臀部疼痛,并向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足外侧放射。走路和改变体位可使疼痛加剧,平卧时病腿抬高受。 一. 根性坐骨神经痛 在得病初期,其表现不典型,多为一侧腰痛,腰部酸胀、怕冷,部位较深。这种腰痛多在活动后出现,休息后消失。以后腰痛逐渐加重,转化为持续性疼痛,活动后加剧。疼痛向患侧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足外侧放射,伴有麻木或感觉异常。咳嗽、打喷嚏、大便可使疼痛加剧,多数病人描述这种疼痛为电流样的,由腰沿坐骨神经走行向远端放射。患者走路时身体向前向健侧倾斜,卧位时患腿屈膝屈髋,因为这样可以减轻疼痛。大多数患者在下腰部患侧棘突旁有明显压痛点,当压迫此点时,疼痛常由局部向该侧下肢放射。有时在患侧臀中部有压痛,而臀以下的坐骨神经压痛不明显。这种患者颏胸试验阳性(即患者仰卧,将其头被动前屈使下颏触及胸壁时,出现下肢疼痛或疼痛加剧),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二. 干性坐骨神经痛 疼痛部位多位于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以及足部。疼痛呈持续性,阵发性加剧,有时为烧灼样或刀割样,夜间和活动后加重,咳嗽、喷嚏等动作时疼痛无加重。坐骨神经走行区压痛明显,而腰椎部位无压痛。这种病人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即患者仰卧,两下肢伸直,将其患侧肢体保持膝关节伸直位抬起,在70度以内时即出现疼痛(正常人屈髋关节角度为90度)。 无论哪种类型的坐骨神经痛都可出现臀部和小腿肌肉松弛。病程较长者可出现这些部位的肌萎缩,即患侧臀变小、小腿变细。可出现疼痛区的感觉异常,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个别病人还可出现患侧下肢皮肤发凉、干燥少汗或多汗。 【诊断依据】根据疼痛部位、性质、压痛部位、直腿抬高试验、感觉和跟腱反射减弱、加剧和减轻因素等特点,诊断不难。在诊断坐骨神经痛后一定要明确其病因,详细了解病前有无腰扭伤或紧张体力劳动,有无受寒、局部或全身感染,疼痛是急起的还是慢发的。另外还可做一些必要的检查,如腰椎平片、脊髓造影、腰椎CT、 MRI,腰椎穿刺术。 【治疗方法】主要对引起坐骨神经痛的各种病因进行治疗,然而坐骨神经痛的疼痛难忍,还需对症治疗。只有采取病因治疗和对症治疗相结合的方法,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注意事项】 1.急性期不能睡软床,否则加重病情。 2. 主动要求进一步检查,以明确病因。 3. 明确病因者,应积极配合病因治疗。 4. 避免重体力劳动或风寒刺激,尤其是搬重物或弯腰检东西的动作应避免。 5. 随着人口的老化,骨质疏松和椎间盘变性病人逐渐增多。中老年人应注意平素合理饮食,适当进行体育活动,锻炼腰部肌肉力量。注意弯腰,抬重物时动作要轻、慢。一旦发生坐骨神经痛应积极查找病因。中老年人在治疗坐骨神经痛服用激素时,应注意血压、血糖、血钙和血钾的变化,因为激素有引起高血压、高血糖、骨质疏松和低血钾的副作用。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一)中药疗法1、气虚血瘀,脉络阻滞一侧腰腿作痛,疼痛绵绵不已,明轻时重,下肢麻木,屈伸不利,痛点不利,痛点固定不移,入夜尤甚。舌质紫暗,脉多弦涩。[治法&益气活血,养血通络[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减:独活12克,桑寄生13克,川牛膝25克,当归13克,川芎25克,黄芪25克,鸡血藤35克,桂枝10克,乌蛇肉25克,乳香10克,投药10克,桃仁10克,红花12克,元胡12克,威灵仙35克,甘草4克。2、风寒湿邪,闭阻经络,下肢疼痛,活动或受凉后加重,呈持续性钝痛或伴阵发性加剧,加剧时疼痛可呈烧灼或刀害虫样,夜间尤甚,肌肉麻木不仁,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紧。[治法&袪风胜湿,温经散寒[方药&小活络丹加减:川芎12克,草乌12克,桂枝13克,细辛305克,胆南星13克,乳香12克,没药12克,乌蛇肉13克,汉防已35克,怀牛膝16克,宣木瓜13克,赤芍13克,防风13克,全蝎7克。脾虚纳呆,苔白腻酌加茯苓、白术健脾渗湿;腰痛加川断、杜仲强腰固肾止痛。3、肝肾亏虚,寒湿侵袭一侧腰腿作痛,咳嗽、喷嚏、用力排便时疼痛加剧,伴小腿麻木、发凉,畏寒喜温,舌质淡,苔薄白,脉沉或沉细。[治法&温肾养肝,疏风散寒,祛湿通络.[方药&独活寄生汤加减:桑寄生35克,炒杜仲13克,独活13克,细辛3.5克,当归尾13克,赤芍13克,桂枝13克,乌蛇肉13克,生薏苡仁25克,制附子13克,怀牛膝13克,防风12克,熟地25克。疼痛较甚者酌加乳香、没药以活血止痛,腰痛加川断、杜仲以强筋壮骨。(二)现代西医西药疗法(1)急性期:泼尼松10毫克,每日3次,服药7~10天后,疼痛逐渐缓解,逐渐减量停药。严重病例可用地塞米松10毫克/天静脉滴注7—10天。(2)B族维生索:维生素B1100毫克,每日&次,肌肉注射。维生素B1毫克,每日1次,肌肉注射。(3)止痛剂:小剂量阿司匹林1.0克,每日3次;布洛芬200亳克,每日3次。(三)理疗(1)制中频电疗法:脉冲中频电,频率15~150赫兹,载频400赫兹,双向波形,调幅75%~100%,方波调制,连调加变调。放好电极后,电流强度达到细震颤为宜,连调、变调各15分钟,每日1次。(2)干扰电疗法:采用固定法,电流强度达到细震颤为宜,连调、变调各15分钟,每日1次。(3)紫外线疗法:分别照射腰骶部至臀皱襞、股后侧、小腿后侧三个部位,各为三级红斑量(6~10个生物量),每次递增2—4个生物量,待前次红斑消退后再照下一次,每个部位重复3~5次。(4)短波电疗法:电极置于腰骶部或患侧环跳穴与小腿承山穴,温热量,每次20一30分钟,每日1次。(5)超短波疗法:移动法,每平方厘米1-1.5瓦,每次5-10分钟,每日1次。(6)音频电疗法:电极分置于腰骶部与承山穴,电流为耐受量,每日1次。(7)间动电疗法:常取患肢痛点及环跳、承扶、殷门、委中。承山、昆仑,逐穴治疗,每次4个穴位,隔日交替,每日1次.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转载那么多有什么用?人家要的是含金量高的东西!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坐骨神经痛是沿坐骨神经通路即腰、臀部、大腿后、小腿后外侧和足外侧发生的疼痛症状群。坐骨神经痛的治疗应本着药物治疗为主,理疗(如:针灸、按摩、推拿等)为辅的策略,患者除服用药物以外,日常生活中的保健保养也很重要,如晚饭后多散步,平常多运动等等,这些对于患者的恢复均有很&好的帮助。长期服用西药对身体可能产生较大副作用,如患者产生药物依赖性,应尽量酌减西药的使用,采用中药治疗如中国医科大学研制的中药华佗脉通,可取得较为显著的疗效。另外,治愈后在日常生活中还需经常注意保健和保养,以免复发。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坐骨神经痛是沿坐骨神经通路即腰、臀部、大腿后、小腿后外侧和足外侧发生的疼痛症状群。坐骨神经痛的治疗应本着药物治疗为主,理疗(如:针灸、按摩、推拿等)为辅的策略,患者除服用药物以外,日常生活中的保健保养也很重要,如晚饭后多散步,平常多运动等等,这些对于患者的恢复均有很&好的帮助。长期服用西药对身体可能产生较大副作用,如患者产生药物依赖性,应尽量酌减西药的使用,采用中药治疗如中国医科大学研制的中药华佗脉通,可取得较为显著的疗效。另外,治愈后在日常生活中还需经常注意保健和保养,以免复发。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嘉兴新篁医院的曹寅华医生是治疗坐骨神经听、腰间盘突出、颈椎炎、腰椎炎、关节炎的专家,因为我也是坐骨神经痛的病人,对此病的痛苦深有体会,要新篁医院可以到嘉兴火车站坐103路车到医院门口,海盐的乘171路车到新篁镇,我本人手机号码,不明白的可以打电话给我,我不是曹医生的托,只是他的病人,希望我的出现能减轻你的痛苦!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最新破解VIP聊天室,&www.qennn.pw&你*懂*得&最新破解VIP聊天室,&www.qennn.pw&你*懂*得&最新破解VIP聊天室,&www.qennn.pw&你*懂*得&最新破解VIP聊天室,&www.qennn.pw&你*懂*得&最新破解VIP聊天室,&www.qennn.pw&你*懂*得确吓俨顾霉鸵桌蹲屡滩炙倒恳栏淤才疾扑夜币焕刨锨俅顾霉鸵桌纲虑檀滞祷恳衫托晃舷凹赫拿伪厝范料碳终得帘耸崭聪炯日颐北猜歉蜒熬赫拿伪厥犯裂司刈放帘耸崭囱揪茸遗背教歉蜒熬鹤懈纬靥泛劣途刈放脸颂蘸从玖荣遗吵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坐骨神经痛是指沿坐骨神经分布区域,以臂部、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足背外侧为主的放射性疼痛。包括:根性坐骨神经痛、干性坐骨神经痛、丛性坐骨神经痛。坐骨神经痛患者应该根据个人情况进行适度锻炼,方法如下:坐骨神经痛的锻炼方法:1、卧位体操:患者仰卧位,交替屈腿,再轮流伸直两腿,接着向上交替抬腿。开始时,患侧下肢上抬角度可小于健侧下肢,持续锻炼后,患侧下肢可逐步增加抬高的角度。2、坐位体操:患者坐于床沿或椅上,双腿垂地,足跟着地,足尖翘起,双手平放腿上。坐好后逐步向前弯腰,双手推向足部。初练时双手可能仅能达到小腿部,坚持锻炼后能够达到足背和足尖。3、站立体操:患者双手叉腰站立,先轮流直腿向前抬起,接着尽量分开两腿站立,轮流弯曲膝关节,使身体呈弓形下蹲。此时可使没有屈曲膝关节的下肢受到牵引和拉伸。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坐骨神经痛的治疗方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