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杖、马蹄金、茵陈 糖尿病治什么病

虎杖茵陈茶 &&中医中药秘方网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虎杖茵陈茶
&&&&【出处】《急难重症新方解》 &&&&【组成】、、、各30克,10克。 &&&&【功用】清热解毒,利胆退黄。 &&&&【主治】急性,症见纳差乏力,恶心厌油,或无黄疸,肝区叩痛,肝大或腹胀,脾肿大;肝功能阳性。 &&&&【制法】上方药量加大20倍,共研为末。每次用60~90克,置于保温瓶中,冲入沸水适量,盖闷15~20分钟,代茶频饮。随冲随饮。每日1剂。 &&&&【宜忌】脾胃虚寒、消化不良患者,不宜长期服用。 &&&&【按语】急性病毒性肝炎,多因素体湿盛,外感时疫,或饮食不洁,情志不舒而发病,致使湿热瘀阻,肝胆疏泄失司。虎杖性味苦平微寒,属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药,兼能利湿退黄。现代实验表明:虎杖含素、大黄酚,具有抗病毒等功能,目前被广泛用于治疗传染性肝炎。本方以虎杖为主要药物,配伍退黄圣药茵陈,清热解毒、抗肝炎病毒之板蓝根、蒲公英,共奏清热解毒,利胆退黄之效。反佐辛温之陈皮,以防止苦寒太过,损伤脾胃,又可改善药味,便于入口。全方偏于苦寒,故脾胃虚寒、消化不良的病人,不宜长期服用。
页面功能 【参与】【字体:
】【】【】利湿退黄药&茵陈蒿金钱草虎杖
各论&&第十二章 利水渗湿药&&第三節
利湿退黄药
以清利湿热,利胆退黄为主要功效,常用以治疗湿热黄疸的药物,称为利湿退黄药。
  本类药具有利湿退黄的功效。所谓利湿退黄,就是通过清利湿热,消除壅滞,使胆汁循其常道,排泄畅利,而消退黄疸的治疗作用。主要适用于黄疸,症见目黄、身黄、小便黄赤者。此外,本类药物清利湿热之功,还可用于湿温,湿热疮疹等证。
  本类药物性味多为苦寒。苦能降泄,寒能清热。主要归脾、胃、肝、胆经。
  使用本类药应根据黄疸的病机而进行配伍。若湿热阳黄而里热偏盛者,应与清热泻火、清热解毒药配伍;其湿浊偏盛者,应与化湿和利湿药配伍;若寒湿阴黄,宜与温里药配伍。若湿温、湿热疮疹,当与清热解毒药、清利湿热药配伍,以提高疗效。
利湿退黄是两个功效,利湿是清利湿热;退黄是利胆退黄。所以把清利湿热和利胆退黄合併在一块,这个功效叫做利湿退黄。
因为首先它是一个清利湿热的药,所以它除了湿热黄疸可以用以外,其他的湿热病证,比如说有的利湿退黄药还用于湿温病,有的可能用于湿热的疮疹,湿热的带下,或者另外的湿热病证。实际上它的清利湿热和前面我们学过的一些药一样,它治疗多种湿热病证。
利胆退黄它主要就是消退黄疸,恢复肝胆的疏泄功能,使胆汁的排泄能够正常,以使黄疸的症状减轻或者消除。所以有的利湿退黄药它治疗的不一定是湿热引起的黄疸,比如说有的是湿浊偏盛引起的黄疸,或者是寒湿的黄疸。它加上一些温性的药或者利水除湿的药,主要不在清热。所以这一类药物的清利湿热和利胆退黄是可以分开的,是两个功效,这样对认识这一类药物的临床应用比较方便。所以我们书上有的药是把它分开,比如说像茵陈蒿,因为它功效比较少,就把它的两种功效各自表述。有的药本身功效就比较多,像虎杖、金钱草,那么就把两个功效合併在一起,就使它功效裡面的文字不要过于的冗长,便于学习和记忆。
在临床上当然这一类的药最多治疗的是湿热黄疸,是最佳的主治证。能够利胆退黄的药在我们要学的中药裡面不多,这一节一共只有五味药。前面我们还学过一些,比如说栀子、大黄、秦艽,祛风湿药当中的;以后的比如说郁金,活血化瘀药当中的;或者凉血止血药当中的大、小蓟,这样一些药实际上都有一定程度的利胆退黄作用。就包括另外的一些清利湿热的药,比如说像蒲公英这样,都可以用。但是这方面的作用可能有的比较微弱一些,比较典型的就是这一节的前三味藥比較重要。
------《神农本草经》来源
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茵陈蒿 Artemisia capillaris Thunb. 或滨蒿 A.
scoparia Waldst. et kit.
等的全草。我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主产于陕西、山西、安徽等地。春季幼苗高约三寸时采收,或秋季花蕾长成时采割。晒干,生用。
【性味归经】 苦,微寒。归肝、胆、脾、胃经。
&&&&&&&&&&&&
本品味苦性凉,善除脾胃肝胆湿热之邪而退黄,为治黄疸要药。
【功效】 清利湿热,利胆退黄。
  1.用于黄疸。本品苦寒降泄,长于利胆退黄,为治黄疸要药。又因本品善于清利脾胃肝胆湿热,故更以治湿热阳黄,发热、身目发黄、黄色鲜明、小便短赤者见长。治湿热黄疸其热偏盛者,常与清热泻火药配伍,如《伤寒论》茵陈蒿汤,其与栀子、大黄同用;其湿偏重者,常与利水渗湿药配伍,如《金匮要略》茵陈五苓散,以之与茯苓、猪苓、泽泻等药同用。若治寒湿阴黄,黄色晦暗,畏寒腹胀,常与温里药配伍。如《张氏医通》茵陈四逆汤,以之与附子、干姜等药同用。
  2.用于湿温,湿疹,湿疮。本品苦寒,能清利湿热。治湿温邪在气分,发热困倦、胸闷腹胀、小便短赤,常与黄芩、滑石、木通、藿香等清热燥湿及清热利湿药配伍。治湿热疮疹,常与黄柏、苦参、地肤子等清热燥湿或杀虫止痒药同用,内服外用均宜。
【用法用量】 煎服,10~30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蓄血发黄者及血虚萎黄者慎用。
【古籍摘要】
&&&&&&&1.《》:“主风湿寒热邪气,热结黄疸。”
&&&&&&&2.《》:“通身发黄,小便不利,除头痛,去伏瘕。”
&&&&&&&3.《》:“消遍身疮疥。”
【参考资料】
  1.茵陈蒿和滨蒿均含香豆精及挥发油,茵陈蒿含有蒿属香豆精(即6,7-二甲氧基香豆素
)、绿原酸、咖啡酸、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为β-蒎烯、茵陈二炔酮、茵陈二烯酮、茵陈烯炔、茵陈炔内酯等。滨蒿中含有6,7-二甲氧基香豆素、咖啡酸、绿原酸、对羟基苯乙酮、挥发油。茵陈的多种制剂均有利胆作用,在增加胆汁分泌的同时,也增加胆汁中固体物,胆酸和胆红素的排泄量。茵陈所含6,7-二甲氧基香豆素是其利胆成分之一,与栀子中所含京尼平合用对胆汁分泌有协同作用。茵陈的水煎剂可降低麻醉犬奥狄氏括约肌紧张度;对四氯化碳所致的大鼠肝损害有保护作用,并有降血脂,扩张冠状动脉及促纤溶作用,且能降压及利尿。其煎剂对人型结核菌、白喉杆菌、炭疽杆菌、伤寒杆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脑膜炎双球菌及流感病毒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并能抑杀钩端螺旋体。
2.用茵陈,煎汤代茶饮,治疗高脂血症,有良效(中医杂志,)。
& 【功效鉴别】茵陈蒿、金钱草、虎杖、地耳草、垂盆草鉴别:
  皆性寒凉,均能清热除湿退黄,都可用治湿热黄疸,同为常用的利湿退黄药。不同之处在于:
  茵陈蒿 ── 苦泄下降,清利湿热、退黄疸的力量强,为治黄疸之要药。同时,取其清利湿热之功,也可用治湿疹,湿疮瘙痒等症。
  金钱草 ──
善于利水通淋,排石,为治结石病之要药,并能解毒消肿,又常用于热淋,石淋,砂淋,肝胆结石,以及恶疮肿毒,毒蛇咬伤等证。
  虎杖  ──
又能清热解毒,活血祛瘀,祛痰止咳,泻下通便,也可用治淋浊带下,水火烫伤,痈肿疮毒,血瘀经闭,跌打损伤,肺热咳嗽,热结便秘等证。
  地耳草 ── 又能清热解毒,活血消肿,也可用治肺痈,肠痈,湿疹,以及跌打损伤等证。
  垂盆草 ── 则又能清热解毒,还可用治疮痈肿毒,毒蛇咬伤,水火烫伤等证。
《药典》現在把蒿字刪掉了,就叫茵陳.
茵陈蒿的功效就是把利湿退黄分解了,它就是一个利湿退黄的专药,其他没有什么功效。它又是利湿退黄最重要的一个药物,把它合併在一起显得过于单薄,所以就把利湿退黄分为清利湿热和利胆退黄两种功效。茵陈蒿治疗湿热黄疸,从古到今最重要的一个药物。早自张仲景的茵陈蒿汤,茵陈蒿就作为一个君药,配伍栀子和大黄,就这三味药。是治疗多种湿热黄疸,包括黄疸性的肝炎,包括肝胆尤其是胆囊、胆管阻塞不通引起的一些黄疸这一类的,它都有明显的利胆退黄的效果,所以把它称为要药,它最佳适应证是湿热证。
但是这个黄疸我们刚讲了可能多数是湿热的,但有的热象不明显,湿浊比较偏盛,舌苔比较厚腻,但是不发黄,口也不渴,舌质也不红,那么这样一般就认为是湿浊偏盛。这个情况茵陈蒿就可以和前面的利水渗湿药,比如说茯苓、猪苓、泽泻这一类的配伍,比如说茵陈四苓散,茵陈五苓散。那主要用猪苓、茯苓、泽泻来利水渗湿,用茵陈蒿来利胆退黄,就不需要它过多的清热,对湿浊偏盛的就不配清热的药,不一定要大黄、栀子。
另外这个黄疸甚至于还有虚寒性的,不但湿浊偏盛,而且阳气亏虚,这样的黄色一般不鲜明,从其他的症象,它的舌质也很澹,比如说脉也比较沉细。这个情况就还可以配合一些温补阳气的药,比如说茵陈四逆汤,配伍附子、乾薑。在这样的一些方裡面,茵陈蒿主要就是利胆退黄,那就与它清热几乎是没有关係了。茵陈的清热作用已经被附子、乾薑这些完全制约了。所以茵陈蒿这个利胆退黄是独立的,它不一定都要用于湿热证,不完全是通过清利湿热才能够退黄,没有湿热的它同样是退黄的,说明利胆退黄是一种特殊的功效。
茵陈蒿的清利湿热,除了用于湿热黄疸以外,其他的湿热病证,同样可以使用。那又说明在利胆退黄之外,它的清利湿热也是独立的,独立的功效。所以我们书上的应用二,它可以用于湿温病,比如说今后在大家学习治疗温病学的一些方剂裡面,裡面是用到了茵陈蒿的。比如说《温热经纬》当中的甘露消毒丹,裡面用茵陈蒿和黄芩这样的一些药,治疗湿温病。另外湿疹,煎汤熏洗,局部的使用,湿疮这些都可以,还有湿热引起的其他的皮肤瘙痒。所以它应用相当广的,类似于前面清利湿热的药。
所以这个茵陈蒿有两方面,它可以单独使用。作为清利湿热的药用于多种湿热病证,作为利胆退黄的药治疗多种原因引起的黄疸证,但是两者结合起来,它最佳的适应证是湿热黄疸。不是湿热黄疸的,分别配伍,比如说湿浊偏盛的,配伍渗湿利水药;寒湿偏盛的,配伍温裡的附子、乾薑这一类的药。当然根据现代的观点,比如说黄疸有肝郁气滞,有瘀血内阻,还可以配伍疏肝行气或者活血化瘀的,都是有利于提高临床效果的。
==========================================
------《本草纲目拾遗》来源
为报春花科草本植物过路黄(神仙对坐草) Lysimachia christinae Hance
的全草,习称大金钱草。江南各省均有分布。夏秋二季采收。晒干,切段生用。
【性味归经】 甘、淡,微寒。归肝、胆、膀胱经。
本品甘淡渗利,微寒清热,咸以软坚,功善利尿通淋、排石止痛、除湿退黄,为热淋、石淋、黄疸、疮毒之要药。
【功效】 除湿退黄,利尿通淋,清热解毒。
  1.用于湿热黄疸。本品甘淡微寒,长于利胆退黄,并能清利肝胆湿热,为治湿热黄疸常用之药。又因本品有排石作用,故治肝胆结石所致的黄疸尤宜。常与茵陈蒿、大黄、郁金等利湿退黄,疏肝利胆之品配伍。
  2.用于石淋,热淋。本品能清泄膀胱湿热,通利下窍,消除小便淋涩,有利尿通淋之功。而又善于排石,故治石淋尤为多用。治石淋,可单用本品大剂量煎汤或代茶饮,或与海金沙、鸡内金、滑石等利尿通淋排石药配伍。治热淋,常与车前子、木通等利尿通淋药同用。
  3.用于疮痈肿毒,毒蛇咬伤。本品内服和外用均有清热解毒作用。疮痈肿毒或毒蛇咬伤,可用鲜品捣取汁内服,或捣烂外敷。亦可与蒲公英、野菊花等清热解毒之品同用,以增强疗效。
【用法用量】 煎服,30~60g。鲜品加倍,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蓄血发黄者及血虚萎黄者慎用。
【参考资料】
  1.金钱草含酚性成分和甾醇、黄酮类、氨基酸、鞣质,挥发油、胆碱、钾盐等。其煎剂有显著利尿作用,并能明显促进胆汁分泌,使胆管泥沙状结石易排出,胆管阻塞和疼痛减轻,黄疸消退。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
  2.全国各地作金钱草用的植物还有
(1)唇形科植物活血丹(连钱草),药材称江苏金钱草,为江苏、浙江一带所习用。
(2)豆科植物广金钱草,药材称广金钱草,为广东、广西一带所习用。
(3)伞形科植物白毛天胡荽,药材称江西金钱草,为江西一带所习用。
(4)旋花科植物马蹄金,药材称小金钱草,为四川部分地区所习用。以报春花科过路黄为正品,其他品种不应混称金钱草。
  3.广金钱草为豆科植物广金钱草的枝叶。性味甘、淡,平。归肝、胆、膀胱经。功能清热除湿,利尿通淋。常用于湿热淋证,湿热黄疸,疳积及痈肿等。煎服,15~30g,鲜品加倍
【古籍摘要】
&&&&&&&1.《采药志》:“反胃噎膈,水肿臌胀,黄白火丹。”
&&&&&&&2.《草木便方》:“除风毒。”
【功效鉴别】茵陈蒿、金钱草、虎杖、地耳草、垂盆草鉴别:
  皆性寒凉,均能清热除湿退黄,都可用治湿热黄疸,同为常用的利湿退黄药。不同之处在于:
  茵陈蒿 ──
苦泄下降,清利湿热、退黄疸的力量强,为治黄疸之要药。同时,取其清利湿热之功,也可用治湿疹,湿疮瘙痒等症。
  金钱草 ──
善于利水通淋,排石,为治结石病之要药,并能解毒消肿,又常用于热淋,石淋,砂淋,肝胆结石,以及恶疮肿毒,毒蛇咬伤等证。
  虎杖  ──
又能清热解毒,活血祛瘀,祛痰止咳,泻下通便,也可用治淋浊带下,水火烫伤,痈肿疮毒,血瘀经闭,跌打损伤,肺热咳嗽,热结便秘等证。
  地耳草 ── 又能清热解毒,活血消肿,也可用治肺痈,肠痈,湿疹,以及跌打损伤等证。
  垂盆草 ── 则又能清热解毒,还可用治疮痈肿毒,毒蛇咬伤,水火烫伤等证。
《药典》肯定的正品,是报春花科的小的草本植物,清代叫神仙对坐草,就是所谓的四川大金钱草,这是正品。但是在很多方当中有些成药裡面广金钱草,豆科植物的金钱草应用也还是比较广泛,这些都大同小异,临床应用,所以目前一般没有分它。
金钱草的功效
这个除湿退黄当然也可以叫利湿退黄,就是把清利湿热和利胆退黄合併起来了,就把茵陈蒿的两个功效合併起来了。因为它的功效相对的比较多一点,所以就把它合併起来。
它也是可以治疗湿热黄疸,但是在治疗湿热黄疸方面,它不如茵陈蒿利胆退黄的效果好,所以它用得要次要一些。尤其是临床上治疗黄疸性肝炎,茵陈蒿的作用明显要优于金钱草。现代研究茵陈蒿不但是有很好的保肝作用,因为黄疸性肝炎本身造成肝细胞的一些损伤或者破坏,很好的保肝作用,利胆作用也很强。同时有人发现,它对病毒也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当然是不是对肝炎病毒有特异性的,现在还有待于研究。总之一般普遍认为,真正是传染性的黄疸性的肝炎,茵陈蒿是最重要的,利湿退黄是优于金钱草的。
但是认为金钱草在胆里有了结石的情况下,可能要优先考虑,因为肝胆结石,引起了胆汁阻塞不通,而最后造成的这种黄疸,结石性的黄疸,认为金钱草具有排结石的作用。有的书上说金钱草能够化结石,当然这个要正确理解,不要误解,不能误解为这个金钱草的製剂服用了以后,肝胆的结石或者其他的结石就能完全把它化掉,溶解了,没有了,它不是这个意思。就是说对结石的治疗,或者对一部分结石的排除,有积极的意义。根据目前的用药经验,可能服用金钱草剂量比较大,服用时间比较长,对一些肝胆结石,比如说有的它可以改变这个胆汁的酸硷度,或者裡面的一些化学成分,有所改变。已经有了的肝胆结石,可能不容易在上面附着,这个结石的成分,所以就是它长大的速度明显的缓慢,而且有的可能就停止长大了。比如说现在它的直径是1公分,可能服用以后一直保持这个状态,增大的可能性比较小,这个是比较普遍的一种现象。有的情况对于一些特殊的胆酸盐形成的一些结石,当然究竟哪一类的,现在也是说法不一样。用了金钱草的製剂以后,可以出现崩解的这种现象,就是说大的结石,比如说直径是1釐米的它可以碎成几个小块,比如说0.2、0.3这样的直径,这样碎小了以后,它就容易通过胆管最后进入小肠,它有利于这类结石的排出。
另外它通过金钱草的清热作用,减少因为结石在肝胆裡面形成的一些所谓的现代医学说的炎性的反应,简称热证,使湿热的一些症象缓解。当然这个结石比较大的,它本身就不能通过胆管,要靠它整个的利用它的这种利胆排石的作用,要通过胆管让它进入小肠,这个可能还是很困难的。有的太大了,一定让它进入胆管,它嵌顿在裡面可能就出现急腹症,剧烈的胆绞痛,所以这个一般过大的,直径超过1公分或者1公分左右的,那要把它排出来相当困难,所以这个还是可能要和手术结合起来。对于肝管内的广泛存在的泥沙样的结石,手术没有办法,因为它整个在肝脏裡面那些小管裡面都有,手术不可能切除那么多,不可能的,这个可能从外科的方法,手术的方法,就觉得非常棘手,没用。而且即使有时候通过手术,它还要反复的复发,这个也是一个难题。但是金钱草可能对这一类的,广泛性的泥沙样的肝内的胆管结石,可能就是一个优势,它容易排出,所以它有排结石的效果。所以因为这个胆结石引起的黄疸,这个可能它就比茵陈蒿更有一个好处,就是它对结石的直接排石的作用,或者说化结石的作用。儘管有这样的说法,我们要正确的对待,并不是完全把它溶解掉。这是金钱草作为一个除湿退黄的药,它可以作为茵陈蒿的辅助药,尤其是有结石的情况下,可能还要优先考虑,所以是一个首选的,在这种情况下。
另外金钱草又是一个利尿通淋的药,它清利湿热,除了湿热黄疸以外,还可以用于湿热淋证。一般的湿热淋证,不管血淋、砂淋或者膏淋这些都可以使用。但是这一些淋证当中也是它最有个性特徵的,就是石淋、砂淋。泥沙状的一般称为砂淋,结石比较大的称为石淋。这个主要指的是尿道结石,在肾盂裡面,肾盂的结石,或者在输尿管裡面或者在膀胱裡面,总的都是在泌尿道裡面,泌尿道的结石,这个中医就叫做石淋或者砂淋。用了金钱草的製剂以后,同样和肝胆结石一样,有的不容易再长大,可能也有的会崩解,小的它通过尿道,它本身有利尿的作用,小便增多了,它有个冲刷作用,就容易通过小便排出。另外通过它的清热作用,可以减轻一些炎性的刺激,减轻尿道的灼热疼痛这样的一些症状。所以金钱草也是治疗砂淋或者石淋的首选的一个药物,所以在利尿通淋当中,它有个性,这个需要注意,长于治疗石淋、砂淋。
当然其他的湿热病证,比如说治疗湿热疮疹,治疗湿热带下,妇女因为湿热引起的白带过多,这些也有用金钱草的,其实都有一定的效果。所以它也是应用比较广泛的一个清利湿热的药。
另外清热解毒,可以治疗热毒疮痈和毒蛇咬伤,比较轻的毒蛇、毒虫。金钱草治疗疮痈强度算一个中等,所以还是经常使用的,但是这个药总体说来,它比较平澹,所以我们这个药味裡面,就写的甘、澹,不苦,没有什么苦寒药的不良反应,所以一般用量都很大。比如说有的肝胆结石、尿路结石的患者,每天早上起来,有的用到了每天500克左右的,先煎汤,每天作为饮料不停的饮用,那相当有好处。
===============================================
------《名医别录》来源
为蓼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虎杖 Polygonum cuspidatum Sied. et. Zucc.
的根茎和根。我国大部分地区均产。主产于江西、江苏、山东等地。春秋二季采挖。趁新鲜切片,晒干,生用或鲜用。
【性味归经】 苦,寒。归肝、胆、肺经。
【功效】 利胆退黄,清热解毒,活血祛瘀,清肺祛痰。
  1.用于湿热黄疸。本品苦寒,善于清泄中焦湿热,祛除肝胆瘀滞,有利胆退黄之功,为治湿热黄疸良药。治湿热黄疸,可单用本品煎服,或与茵陈蒿、金钱草、栀子等清热利湿退黄药配伍,以增强疗效。
  本品所具苦寒之性,亦能清泄下焦湿热。也适用于湿热淋浊、带下之证。治湿热蕴结膀胱,小便淋沥涩痛,可单用本品。如《姚僧坦集验方》以此为末,米饮下,治五淋;亦可与车前子、木通、瞿麦等利尿通淋药同用。治湿热白浊、带下,多与黄柏、薏苡仁、芡实、萆薢等清热除湿之品配伍。
  2.用于水火烫伤,热毒疮痈,毒蛇咬伤。本品苦寒,能清热解毒,并入血分,亦能凉血泄热,活血定痛,内服外用皆宜。治水火烫伤所致肌肤灼痛,或溃破流黄水者,多外用,可单用本品研末,香油调敷;亦可与清热解毒敛疮之品配伍,调油敷患处。治热毒壅滞所致的疮痈肿毒,可用鲜品捣汁外敷,或煎汤洗患处;或与清热解毒药配伍,煎汤内服。治毒蛇咬伤,可取鲜品捣烂敷肿胀处,或煎浓汤内服。
  3.用于血滞经闭,跌打损伤。本品入肝经,有活血祛瘀,消肿定痛的作用。治瘀血内阻所致的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常与桃仁、红花、益母草、延胡索等活血通经药同用。治跌打损伤,瘀肿疼痛,常与乳香、没药、当归、三七等活血祛瘀,消肿定痛药配伍。
  4.用于肺热咳嗽。本品入肺经,能清泄肺热,并能化痰止咳。治热邪内盛,肺失宣降之咳嗽、咯痰者,常与浙贝母、枇杷叶、杏仁等清肺化痰止咳药同用。
【用法用量】 煎服,10~30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本品活血祛瘀,孕妇忌服。本品略有泻下通便作用,脾虚便溏者不宜。
【功效鉴别】  虎杖与大黄鉴别:
  皆为蓼科植物,均味苦性寒,都能活血祛瘀,泻下通便,清利湿热,清热解毒,同可用治血滞经闭痛经,产后瘀阻腹痛,跌打损伤,热结便秘,湿热黄疸,淋浊,疮痈肿毒,水火烫伤等证。不同之处在于:
  虎杖 ── 活血定痛作用较好,又能化痰止咳,用治肺热咳嗽痰多。并可用治风湿痹痛,毒蛇咬伤,湿热带下等证。
  大黄 ──
则泻下攻积之力较强,为苦寒攻下的要药,随证配伍可用治多种大便秘结。并能清热泻火,凉血止血,又常用治血热妄行之吐血、衄血,火热上炎之目赤、牙龈、咽喉肿痛,以及肠痈腹痛等证。
【参考资料】
  1.虎杖主要含蒽醌类化合物,如大黄素、大黄素-8-葡萄糖甙、大黄酚、大黄酸、大黄素
甲醚-8-葡萄糖甙等;并含大量的缩合型鞣质;此外,尚含有白藜芦醇甙、β谷甾醇、已槲皮甙、维生素C、氨基酸、多糖等。虎杖煎剂有降脂护肝作用,能降低肝脏类脂化合物和血清中游离脂肪酸、谷草转氨酶。20%水煎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溶血性链球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虎杖对流感病毒亚甲型、脊髓灰白质炎病毒Ⅱ型、乙型脑膜炎病毒京卫研1号、乙型肝炎抗原等均有一定抑制作用。还能升高白细胞及血小板,具有降压、镇静、利尿、降血糖、降血脂、止血消炎、止咳平喘等作用。
  2.本品在文献中常见异名还有阴阳莲,大叶蛇总管,斑杖、花斑竹等。
3.临床研究:据报道,虎杖根,加水煎取,待温坐浴,治疗真菌性阴道炎
,疗效颇佳(四川中医,)。虎杖粉内服,治疗胃出血,有效(浙江中医杂志,0)。
虎杖根干燥制成片,内服,治疗高脂血症,有明显疗效。(中华医学杂志,9)。
4.不良反应:内服本品每日30g,个别患者有食欲下降,呕吐,腹泻、头晕,偶见心脏早搏。因此本品仍不宜大剂量及长期服用。一般以不超过30g为宜。
【古籍摘要】
&&&&&&&1.《》:“主通利月水,破流血癥结。”
&&&&&&&2.《日华子本草》:“治产后恶血不下,心腹胀满,排脓,主疮疖痈者,妇人血晕,扑伤瘀血,破风毒结气,”
&&&&&&&3.《》:“治男妇诸般淋疾。”
&&& 虎杖在过去是把它放在活血化瘀药,化瘀止痛的药,为了搞平衡,因为利湿退黄,把虎杖加在裡面也就三味药,而且前面的金钱草,而且它还有双重性,它可以放在利尿通淋药就这一章的第二节,也是很恰当的,如果这样子排下来,典型的利湿退黄药,我们常用的就是个茵陈蒿,那么这一节的药就过于单薄了。所以基于这样的考虑,也就把虎杖从活血化瘀药裡面放在了利湿退黄药,因为它本身就有利湿退黄。
它的第一个功效利胆退黄,其实也可以改为利湿退黄,或者除湿退黄,这样更准确。实际它也是清利湿热,又能够消退黄疸。除了湿热黄疸以外,比如说湿热淋证,古代的本草上经常说,这个虎杖能够通五淋,就是说什么样的淋证,湿热淋证,不管血淋、砂淋这些它都可以使用,通五淋。而且有的本草书上单用,还描述就是它的疗效还相当好,缓解尿道的疼痛症状都有明显的效果,或者其他的比如说有的用于湿热痢疾,或者其他的湿热疮疹,同样的可以。所以这个最好把它改为利湿退黄。既清利湿热,又消退黄疸。作为黄疸如果有瘀血的,它又能够活血化瘀,所以就相当于和活血化瘀药配伍在複方裡面一样。
虎杖药功效很多,它对应的有很多主治,利胆退黄有湿热黄疸,如果把它作为广泛的利湿的药,清热利湿的比如说湿热淋证、湿热疮疹、湿热痢疾,都可以使用。
清热解毒主要是疮痈,烧伤、烫伤;
活血化瘀是一些瘀血疼痛证;
清肺止咳是治疗肺热咳嗽,比如说我们刚才说的那个複方阴阳莲片,主要就是用来治疗急性支气管炎,或者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以后咳喘痰多,实际上清肺祛痰止咳的就用的这个功效。
另外我们在使用注意当中,还有除了它活血化瘀,孕妇忌服。它略有泻下通便的作用;
它还是一个缓下药,有缓和的泻下通便作用。如果热结便秘不是很甚的,可以把它作为一个通便的药,尤其是它治疗黄疸或者热毒疮痈。如果兼有热结便秘,如果症状不是很重,虎杖本身就兼有通便的作用有利于其他的药物的一个治疗。
虎杖因为这个功效比较多,虎杖的功效和大黄的功效十分相似。大黄是一个重点药记住了以后,把虎杖和大黄稍加对比就能记住。大黄第一就是泻下作用,只不过它很强,虎杖比较缓和,我们没有把它作为一个功效,放在使用注意裡面,如果我们把虎杖的泻下通便写在功效清肺祛痰的后面,对不对?完全对的,它本身就有这个功效,只是说和大黄有主次。大黄泻火解毒或者说清热解毒都可以,我们把虎杖改为泻火解毒,行不行?一样的,也可以用于一些脏腑热证。比如说肺热证,它就是一个脏腑热证。它也是清热泻火药,同时又是清热解毒药,和大黄一样的是用于热毒疮痈和烧伤、烫伤,内服、外敷都是可以的。活血化瘀,大黄有,虎杖也有。治疗妇科病的一些瘀血引起的痛经、月经失调或者跌打损伤,虎杖也能用。
近年来虎杖有的还作为治疗瘀血引起的胸痹,冠心病的心绞痛,因为虎杖裡面含有一个化学成分叫做白藜芦醇甙,又叫白藜芦醇苷,现在在国外发现是能够扩张冠状动脉一个比较好的化学成分。比如说有的在国外提倡喝红葡萄酒,它有利于心血管,就是因为葡萄皮裡面有白藜芦醇甙。现在专门把它提出来,有的正在从事这方面的研究,专门在虎杖裡面提这种成分,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实际也是一个活血化瘀的作用。大黄现在多了一个凉血止血的作用,那虎杖不明显,可以用,出血证也可以用。虎杖清肺祛痰,大黄没有明显的祛痰作用,但是也能清肺热。所以它们真正互相没有的,就是虎杖祛痰大黄没有,大黄止血,虎杖一般现在没有肯定。其馀的功效基本上相似,它们都是蓼科的植物。
虎杖与大黄功效比较  
&& 相同点:
  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利湿退黄,泻下通便,皆可治痈肿疮毒、毒蛇咬伤、水火烫伤、血瘀经闭、跌打损伤、湿热黄疸、热结便秘。
 同中之异:  虎杖清利湿热力强,大黄泻下通便力胜。
  不同点:  虎杖能化痰止咳,又可治肺热咳嗽;大黄能凉血止血,又可治血热吐衄。
=================================================
特殊使用注意:
  虎杖能活血化瘀,孕妇忌用;又因其略有泻下通便之功,脾虚便溏者不宜。
<font COLOR="#.在性能方面:  本节药亦有利湿和清热双重作用,故药性为寒。
与利尿通淋药之味的标定相似,茵陈蒿、虎杖为苦味,金钱草则味甘淡,均与滋味有一定关系;虎杖活血,亦可有辛味。各药相同的归经是肝胆;黄疸的发生,与脾胃亦有关,茵陈为退黄要药,习惯亦强调归脾胃经;金钱草又为利尿通淋药,故又归肾
与膀胱经;虎杖清肺祛痰,可归肺经,以其活血,亦可谓其归心经。
<font COLOR="#.在功效方面:  本节三药的相同功效是利湿退黄,均可书为清利湿热,利胆退黄。教材中因茵陈蒿功效单一,故将其分写;金钱草与虎杖功效较多,又合二为一,其实并无区别。虎杖功效尤多,但与大黄相联系,则容易记忆。
虎杖与大黄
此二药均可清泄湿热(或除湿退黄)、清热泻火、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泻下通便(强弱不同);
只是虎杖可祛痰,大黄可止血不同而已。
3.在主治(或应用)方面:  茵陈蒿为治黄疸之要药,应用广泛,要注意其治热盛、湿盛及寒湿黄疸的配伍差异。金钱草又治肝胆结石,故结石引起的黄疸尤宜;虎杖治黄疸,可除湿退黄,又能除肝胆瘀滞,亦可利尿通淋而治淋证。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马蹄金是什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