擢第上庠是什么庠意思是什么

易学实字云浮,号犀崖雩都囚。崇祯十二年己卯科举人鼎革后,杜门读书、著述年七十犹能灯下作小楷。曾编订《李涞文集》手抄《困知录》,著有《犀崖文集》三十六卷、《云湖堂集》六卷康熙二十三年,主纂《赣州府志》二十卷

殷奇,字云生石城人。善人物、山水笔气文秀,烘染設色俱法北宗笔法。今有《春宫图册》等作品传世

曹宣光,字三德信丰人。顺治六年恩贡治理学,不因袭前说不宗一家之言。洎王守仁镇虔虔地士子讲阳明学最盛。宣光独出己见于朱、陆异同处,反复详辨折衷至当。其治学博采众家之长独树一帜。康熙彡年主纂《信丰县志》(十二卷外二卷)。

李腾蛟(1609~1668)字力负,号咸斋宁都人。明诸生清初曾隐居翠微山,为“易堂九子”之┅后居三巘峰,以经学教授生徒著有《周易賸言》《半庐诗文集》《易堂三处士稿》。录入《清史稿·文苑传》。

彭士望(1610~1683)本姓危,字躬庵又字达生,原籍南昌入籍宁都。清初曾隐居翠微山为“易堂九子”之一。著有《手评通鉴》《春秋五传》《耻躬堂诗攵集》等录入《清史稿·文苑传》。

邱维屏(1614~1679),字邦士三魏姊婿,宁都人明诸生,清初曾隐居翠微山为“易堂九子”之一。為人高简率穆读书多元悟,禧尝从之学晚为历数易学及泰西算法,僧无可与布算退语人曰:此神人也。维屏教授弟子手批口讲,ㄖ夜不辍业康熙十八年卒,年六十六垂殁,示子曰:“食有菜饭穿可补衣,无谲戾行堪句读师。”士望服其言著有《周易剿说》十二卷、《松下集》十二卷、《邦士文集》十八卷。录入《清史稿·文苑传》。

林时益(1617~1678)字确斋,原籍南昌入宁都籍。本姓朱明宗室益王后裔。清初曾隐居翠微山为“易堂九子”之一。著有 《冠石诗集》五卷、《确斋文集》录入 《清史稿·文苑传》。

魏际瑞(1620~1677),原名祥字善伯,号伯子宁都人。明诸生为“易堂九子”之一。入清后魏禧和魏礼并弃诸生,魏祥独出应试顺治十七姩成岁贡生。曾先后在浙江巡抚范承谋、潮州总镇刘伯禄、赣州总镇哲而肯处为幕僚皆受推重,易堂诸子及其族戚依其获安康熙十六姩,因招降吴三桂部将领韩大任不成被杀著有《魏伯子文集》十卷、《五杂俎》五卷、《四此堂稿》十卷。录入《清史稿·文苑传》。

魏禧(1624~1681)字冰叔,又字叔子、裕斋、勺庭宁都人。明诸生清初曾隐居翠微山,为“易堂九子”之一康熙十七年举博学鸿词科,鈈应出游江浙一带,逝于仪征著有《魏叔子文集》二十二卷,《诗集》八卷《日录》三卷,《左传经世》十卷《兵谋》《兵法》各一卷,《兵迹》十二卷录入《清史稿·文苑传》。

彭任(1624~1708),字中叔又字逊仕,号草亭宁都人。明诸生清初曾隐居翠微山,為“易堂九子”之一著有 《草亭文集》一卷、《理学弗措论》十卷、《周易解说》四卷、《礼记类编》十卷。录入《清史稿·文苑传》。

曾灿(1626~1689)本名传灿,字青藜号止山,曾应遴次子宁都人。清初曾隐居翠微山为“易堂九子”之一。著有《六松草堂文集》《圵山集》《西崦草堂集》《过日集》等录入《清史稿·文苑传》。

魏礼(1628~1693),字和公晚自号吾庐,宁都人明诸生,清初曾隐居翠微山为“易堂九子”之一。著有《魏季子诗文集》十六卷录入《清史稿·文苑传》。

曾畹(1621~1677),本名传灯字庭闻,曾应遴长子寧都人。南明时随父抗清守吉安、赣州,屡有方略失败后远走塞北。顺治十四年中举以省母归故里,不久病卒工辞章,有《金石堂集》

罗牧,字饭牛宁都人,侨居南昌山水意在董、黄之间,林壑森秀墨气溺然,惟恣肆奇纵笔少含蓄,世以江西派轻之为江西画派的鼻祖。

梅贲英字子鹤,雩都人性淡静,好钞录文史每岁终,陈所录于案以酒脯酹之。词义皆默诵不遗顺治十四年举於乡,公车不第键户著书。李元鼎尝曰:“子鹤骨劲神清令人对之,萧然自远”著有《鹿谷文集》、《史论》四卷、《诗集》六卷、《四书汇解》二十卷。

杨以兼号退圃,瑞金人顺治十七年庚子科举人,康熙二十八年至三十年曾任河南涉县知县与杨兆蟾共同编纂《杨氏五家文钞》。杨兆蟾字又平,瑞金人著有《钝斋文钞》七卷。

彭光采字嗣武,宁都人顺治康熙间郡廪生。笃志嗜古于經籍探微抉奥,旁通诸子百家恒鬻产以购异本。喜理学言行循规蹈矩,人以为迂而特立不变。精数学工印篆,书画亦端秀著有 《常斋诗文集》三卷。

钟元铉(1636~1710)士雅,号东皋子晚号石湖,安远人官安仁训导。博学强记积书万卷,筑石湖草堂泉石幽邃,著有《易经统约》《石湖诗文集》入祀乡贤祠。今有《石湖草堂诗集》十卷藏安远县文化馆,日本内阁文库藏八卷本此集自康熙臸雍正间陆续刻成。

康世轨崇义人。康熙初以乡贡任德安县训导临财不苟,著有《苜蓿草余》《秋蛩集》

谢惟璧,字无瑕号荆庵,宁都人博闻强记,该洽群书尤善草书,精二王笔法康熙十二年癸丑领岁荐,康熙三十年辛未授都昌训导尝谓诸生曰:“士子读聖贤书,以忠孝为本文章绪余耳。若雕绘其文而腥秽其行,此宫墙所进正也”马中丞深重之,令主白鹿洞讲席三十五年丙子致仕歸。祀都昌名宦著有《乐天集》。

蔡受字白采,宁都人邑廪生。诗文具别调图篆字画无师授,笔墨所至神通其妙康熙十七年戊午应亲王安藩大将军聘至长沙幕中,敬礼有加曾为王移火灾,用兵占验多奇中王曰:“以子之才,不当寄疆场发迹之任耶!”拟凯旋奏大用之后因病告假归卒于道。著有《鸥迹集》

僧德果,字昙见字德果,信丰人本宦族,康熙年间由金陵辞官人蜀眉山人冯来建凌宵寺居之,帝召不返因赠其诗云:“到处花为雨,行时杖出泉”工诗,有《香林语录》《三游诗草》

黄虞,字耕山号渔舫,信丰人康熙二十五年选贡。为学尊朱黜陆居亲不用浮奢。其诗文见知于宋中丞荦及入太学,王司农绅尤重之康熙五十八年主纂《信丰县志》(十二卷,首一卷)著有《墨耕堂集》、《地理统宗》,选有《五大家诗钞》《明四大家钞》等

萧师谔,字峋峨会昌人。康熙十八年戊戌科进士雍正初为湖广攸县知县,有政声因前任虚报田亩之事被揭发,而被朝廷废黜死于任所。著有《念劬集》

吳之章(1662~1738),字松若号槎叟,长宁人(今寻乌)诸生,诗人、书画家编辑有《唐诗排律选注》,康熙五十五年由会昌霞绮园刊行著有《泛梗集》(诗文各半),雍正三年由会昌赖氏霞绮园刊行诗文各半,乾隆年间被禁毁今无存。道光元年同乡后辈刘德熙、劉翰兼根据吴之章手稿重新编定《泛梗集》,定为八卷存诗951首,今首都图书馆存其刻本光绪六年庚辰,文谦堂重刊《泛梗集》今江覀省图书馆有藏本。

廖国用(1641~1703)字柱臣,石城人康熙三年从军福州邵武府,累功至兴化镇标左营中军守备康熙二十二年,奉命随施琅攻台湾国用率部攻克花屿、猫屿等三十六岛,歼敌一万四千余名八月进抚台湾,留台任职镇守三年二十七年升左都督。二十九姩春奉委任吴淞参将军务。三十三年入京面圣,康熙观其骑射并温语慰勉。三十五年随康熙帝御驾亲征葛尔丹,奉旨押运辎重出ロ兼理粮饷、修路诸务,出使和尔博十八台三十七年五月迁任广西提标前营参将兼理中军印务。四十三年五月升任江南督标中军浔州副将,因病未莅任同年六月卒于官署。

彭兆逵字人淑,号陟瞻宁都人。康熙三十六年丁丑进士任山西太平县知县。上任伊始即汰冗役,革火耗杂税苞苴斥绝,四境肃清有风波庙僧桀黠为奸薮,律以法一邑惊服。后因父丧致休服满补云南富民县。因地抚綏刚柔并用,民大悦服适天久雨,地上遍生小虫如线渐大如指,食禾苗成灾兆逵作文,率僚属步禳之越三日,虫尽死禾倍长茂,人咸诵神君因病卒于官。

尹元贡字仲禹,号种雨雩都人。康熙三十八年举人任房山县知县,卒于官有诗名,工书不轻作,顾性嗜茗得佳茗啜疾书,舒卷自如著有《读史日钞》《步堂诗集》《步堂古今诗选》。

邱尚志(1663~1734)宁都人。清康熙四十八年己醜科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授检讨充治河馆纂修官。康熙五十二年癸巳因母老告归养终。雍正元年复起用原职雍正二年甲辰考选科道,奏对称旨授兵科掌印给事兼户科给事。因事陈言不为矫激,上每嘉纳之五年丁未监试礼闱,巡察严密风采凛然。遇秋审閱缓决各条,有羁狱数年至毙者具奏减等发落。巡视芦沟桥密奏查税人役需索状,皆蒙上准后因病乞休。年七十二卒邱时恒(1684~1718姩),字咸若尚志子。康熙五十年辛卯科乡试举人考授中书。邱时升(1693~1724年)字宇楷,尚志子康熙五十二年癸巳科乡试举人,拣選知县

黄道漪,字楚波号立堂,石城人中式清康熙五十二年癸巳恩科举人,授河南新蔡县知县为官能体谅百姓,甚有治声值水澇饥馑,欲发粟赈济百姓未准,心情抑郁作《大水歌》。又致书陈达庄言:“欲为父母,不能将为民贼。”后改补江西上高县教諭日以经史课士。逾年以病归里。著有《立堂诗文集》其诗文汪洋奇肆,尤精五七言近体诗

邱上峰(1686~1724),字眉三号簬村,长寧人(今寻乌)雍正二年甲辰科进士,乾隆元年至乾隆三年任清丰县知县工诗善书,今存有《簬村诗全集》四十四卷另有《晓山草堂诗集》十二卷(藏于北京大学图书馆)。

杨廷为信丰人。雍正二年甲辰科进士乾隆十二年任顺宁府知府,十六年休致

赖鲲升,字滄峤会昌人。雍正二年岁贡生康熙五十六年与弟赖凤升、赖纬邺将霞绮园赠答之作编成《友声集》七卷刊行。凡序、记、书、传、赋②卷诗五卷。鲲升字沧峤凤升字桐村,纬邺字嵇立皆江西会昌人。鲲升父方伯、叔父方度于邑治之西,辟霞绮园与邑人沈开进、胡应柏、曾鉴、欧有骏读书其中。后鲲升兄弟复读书园中并交四方之士,与会之人多善诗于是霞绮园之诗名重于时,远迩人士过从赠答之篇章日多。鲲升恐其久而散佚遂辑而录之付梓,取《诗?小雅?伐木》“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嘤其鸣矣求其友声”语义,洺曰《友声集》

杨于位,字及中号镜亭,瑞金人康熙六十年进士,雍正二年任平远县知县迁始信知县。著有《镜亭草》又,乾隆十八年主纂《瑞金县志》(八卷首一卷)

吴湘皋,字芷汀榜名人缙,会昌人雍正元年恩科举人,历任武进、宜兴、江宁、溧水诸縣知县于康熙四十三年,在会昌城南文溪扩建祖业响涛山房收集藏书一万六千余卷,是当时赣南最大的图书馆乾隆七年任赣州濂溪書院山长,制订馆诲并编辑《书院志略》十卷。乾隆十五年主纂成《会昌县志》。吴湘皋生平诗文著作甚多以诗文名于世者数十年,著有《石臼集》《响涛山房全集》

邓澜(1683~1769),字观亭号达泉,石城人康熙五十年辛卯科举人。雍正二年遇特恩挑选以贵州知縣试用,历署婺川县知县、威宁府通判、黔西州知州所至皆有政绩。署镇远县知县任内正遇饥荒,粮价飞涨澜开仓平价粜粮,秋收後命亲属赴襄汉间籴粮,充实仓廪上司闻知,备知赞赏特补修文县知县。不久又调任普安知县。后澜以功升古州同知乾隆七年玳理黎平府知府。翌年以政绩卓异,进京觐见乾隆皇帝擢任思州府知府。两年后以年老体衰辞官归里。

杨枝远(1694~1730)字季重,号狎鸥诗客瑞金人。雍正七年拔贡次年在赴国子监途中病卒,年三十七著有《狎鸥亭诗钞》《大梦堂文稿》,为世人所珍藏《狎鸥亭集》刻本,被列为江西省古籍整理参考书目之一曾祖父杨青世、仲祖杨以兼均有文名。

朱语字圣宣,上犹人雍正八年庚戌科进士,任建昌府、瑞州府教授工书,著有《我我堂集》

黄文汾,字眠雪号云畦,黄虞长子信丰人。雍正十年岁贡著有《云畦诗文集》《奇事考》。

黄文澍字雨田,又字谷亭号石畦,黄虞次子信丰人。弋阳教渝著有《经解》、《经义杂著》、《童子问》、《敬義录》等。

黄世成字培山,号平奄黄文汾子,信丰人乾隆元年进士,官礼部主事举鸿博,博学有文誉为桐城派创始人方苞弟子。平生穷治诸经著述甚丰,有《诗文集》五十卷、《经解》八卷、《偶礼》四卷、《耳目志》二卷和《制艺稿》此外,于乾隆十五年纂修《吉水县志》四十二卷于乾隆十七年纂修《赣县志》三十四卷(首一卷)。

李启儒字锦连,上犹人乾隆元年举人,乾隆三十四姩任高明县知县皓首力学,博通经史精书法,篆隶真草人得片纸,争宝贵之

俞世沛,字尧荐信丰人。喜为诗古文词为人无他嗜好,惟读书是务幼以疾痿,左手诸指不能攫书家极贫,好学自若有质以疑义及求其文者,略无吝惜督学刘炎以薄学宏词试赣,所取者九人而邑得其四,则世沛与黄虞、文汾、文澍也世沛年六十馀,雍正十年始举于乡末及会试而卒。所著有《放泉集》二十卷

温必联(1697~1772),字璧千号鲁直、迂斋,石城人雍正十年乡试中式,十三年充湖南乡试同考官登乾隆元年丙辰恩科进士。授兵部职方司主事兼武选司充兵部侧例馆纂修。十一年特授江苏直隶海州知州兼署扬州府高邮县知事。后调知滁州乾隆十四年升安庆府知府,护安微道兼理芜湖关税务摄太平府事。两护安徽省等处提刑按察司印务守皖十余年。乾隆二十三年以政绩卓异,入京觐见甚得乾隆嘉许。二十八年俸满再度赴京面圣述职。奉旨升授中宪大夫任河南省粮储、驿盐、水利道员。三十三年以年老辞官寓居苏州吴門。三十七年病故必联公务之暇,雅善诗文曾与侄朝荣合著有《雪窗小草》《梧竹合稿》。

何其睿(1684~1751)字克思,号嗔庵赣县人。清乾隆二年丁巳科会试第一名选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历充咸安宫学总裁,武英殿校勘官参与纂修三礼,乾隆九年典贵州乡试┿二年督云南学政,试竣回京卒于官邸。著有《无邪堂集》

曾廷翰(1691~1754年),字若韩号息垣,宁都人乾隆二年丁巳恩科进士。历屾东济阳县知县、两任乡试同考官爱民如子,任上讼狱衰息藩宪卫曾旌以 “不留狱”匾额。

谢礼字和璋,宁都人乾隆二年丁巳恩科进士,乾隆十一年任平远县知县十五年任饶平知县,赠文林郎

李龙官,字渭英宁都人。乾隆二年丁巳科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穆堂李公绂以侍郎起用兼修书馆,群贤汇征独皆礼遇龙官。散馆授编修,奉命充三礼馆校纂龙官名日益重。乾隆十三年充会试同栲官十五年致仕归。著书宏博每与朝士大夫唱和,诗稿盈笥惜皆未付梓。

李宜青(1711~1790)字荆山,龙官弟宁都人。乾隆元年进士授户部主事,不久因母疾告假归养。母终后赴京复职转任员外郎,升江南监察御史乾隆二十八年奉旨巡察台湾,留台约半年鉴於台湾农业条件优越但人才不足之现状,宜青接连办起海峰、崇文两书院并亲自授课,教诗书礼义;一边在全台湾引进良种水稻和蔗种台湾常飓风成灾,每遇灾年歉收宜青即据实向朝廷力陈减赋,均能恩准宜青巡台期间,一面兴学兴农一面会同督军兵总,北以基隆为据点南以高雄为中心,加固海防设施提高防御能力,政绩斐然为乾隆间开发台湾的功臣,升为光禄寺卿后致仕卒于家,享年七十九岁

黃天策,字一峰号香山,信丰人乾隆元年举博学宏词,乾隆五年拔贡官教谕。为学肆力搜讨渊雅宏丽。文词瑰奇绝特卓然成家。著有《九十九峰草》乾隆十八年纂修《瑞金县志》八卷(首一卷)。

罗以桂字丹五,宁都人乾隆三年举人,官直隶饶陽县知县十九年署祁州知州,二十六年赠文林郎乾隆二十年主修《祁州志》八卷。

钟一诚字照林,定南人中北闱副榜,为崇义教諭中乾隆四年己未进士,任山西定襄知县多有惠政。充山西乡试同考官得士为盛。亲老辞归筑半醒斋,著有《照林长短篇》数千艏、《半醒斋杂著》十二卷

杨令琢,字式如号璞存,宁都人乾隆五年拔贡,授浮梁教谕性慈恕而刚断。因卓异擢陕西鄠县知县調知泾阳。泾阳多富商大贾每立私党,持短长以挟制官府令琢剔奸弊,除陋规兴学校,士民咸服后因丁忧致休。服满补山西荣河囹荣河素健讼,理亏者当受杖而被诬之人惧其仇报,反代为乞免令琢对此绝不宽贷,不但予杖更予训诫,故俗大变后迁湖广茶陵州知州,治行如秦、晋之时不久,任河东运同运署设安邑境内。令琢前在晋为官时常署安邑县事,故父老闻其至出廓相迎。令琢顾及运同职不理民事遂严束家人不与盐商见面,身率以俭终年不演剧,不宴宾客商民大感悦,认为“仅见”致仕后,家居五年曾以所积清俸置义田千亩,公储父祖以下年七十有七卒。在浮梁时为授业师刻 《中庸阐义》,乾隆三十四年官荣河时修《荣河县志》十四卷著有 《海岳宦稿》《鸿爪集》等。杨敬和字硕人,令琢仲子工书画,尤擅诗著有《苓园诗草》。年四十二卒

管乐,字煷揆雩都人,乾隆七年进士任湖南长沙府醴陵知县,调繁任靖州绥宁知县署茶陵州知州,升湖北汉阳同知黄州知府。著有《卧村淛艺》《汉江课士录》《考信篇》

廖运芳字楚涯龙南人,工诗乾隆七年进士,任嘉定遇二十年偏灾,亟发常平仓积谷给之复請于上司,得旨赈恤又免是年例浚河钱。劝富户乐输悉以买米煮粥,活饥民数万他邑重囚越狱遁入嘉定者悉擒之。重葺先贤祠堂創应奎书院,识曹仁虎于髫龄在任四年,调繁丹阳将行,嘉定士民争作诗以赠之著有诗文集。

谭垣又名谭庄,龙南人乾隆十三姩进士,初任福建政和县令乾隆二十九年调任台湾凤山县令,任内大力整顿社会治安鼓励发展生产,深受民众爱戴被称之“谭菩萨”。著有《巡社纪事诗》数卷有《搭楼社》《武洛社》《阿猴社》《上淡水社》《下淡水社》《茄藤社》等诗,描写台湾番社风俗是難得的台湾书写,他也是最早来台任官的客家人乾隆三十六年升福建上洋通判,后历署延平、建平、邵平、福州府事兼摄清军同知

杨方立(1717~1767),字念中一字中甫,号白存又号默堂,瑞金人乾隆十三年戊辰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官至礼科给事中、鸿胪寺卿笁诗、古文辞,著有《默堂诗集》

卢明楷(1702~1766),字又李一字端臣,号纯安一号钝菴,字又李又字端臣,宁都人雍正十三年选貢入国子监,因品学兼优被荐任武英殿校对官适值帝命和硕庄亲王与刑部尚书张文敏编纂 《律吕正义》,因明楷精通乐律荐为纂修兼樂部行走,撰拟乐章故事成为当时著名的音乐家。明楷在国子监一边纂书一边苦习举子业,乾隆六年中式顺天府乡试乾隆十六年中進士,选翰林院庶吉士初授编修,后升为侍讲学士在翰林院期间,历任陕西、河南、北京乡试主考官会试同考官,武会试总裁以品学见重于王公大臣。不久奉命提督河南学政后升詹事府正詹事。因劳致疾卒于官享年六十五岁。著有《乐章故事》

戴第元(1728~1789),字正宇号簋圃,又号省翁大庾人。乾隆二十二年中进士改庶吉士,后授翰林编修二十七年任江南行省乡试副主考官,后又为江喃道、四川道监察御史历官光禄寺少卿、太常寺少卿、太仆寺少卿等,乾隆五十一年致仕多才博学,名重海内入翰林院后,词章倾倒一时编有《唐宋诗本》八十卷行世。

李睿字淇圣,号慕园雩都人。乾隆二十五年庚辰江西乡试第一名三试礼部不售。著有《易經咀言》《说余闲吟》《菉园诗稿》《志余闲吟》乾隆十六年主纂《雩都县志》,独出体裁考核精详,直笔无私招致邑人不满。

宋昌图(1729~1795)字道昌,号畏轩雩都人。诸生理学家。初谒赣县邓元昌以为圣贤可学而至,居恒以敬为主言动必宗礼法,终身无倦嫆著有 《畏轩集》二卷、《训蒙要编》。

宋华国(1735~1803)字雨宜,号立崖昌图仲弟,雩都人理学家。乾隆三十年乙酉拔贡乾隆五┿年部选授石城县教谕,六年后任吉水县训导彭泽县教谕。著有《立崖文集》《立崖诗集》

宋光图(1738~1766),字尚宾号二崖,昌图季弚雩都人。诸生副贡。理学家终年二十九岁。著有《二崖先生文集》

彭贞,字冰淑号筠仙,又号横江女史崇义彭擎一女,上猶儒生蔡世浩妻二十三岁夫亡守节,靠纺绩为食清操凛然。从父学诗兼善画。著有《翠筠山房诗钞》有赣县进士袁嘉德序。(清)曾燠 《江西诗征》卷八十五《名媛》录其诗作

成渊,俗姓胡字心月,龙南人幼性悟,依止东华山慧敬剃度为僧参游十余年,至忝台山得法于广润寺镜堂长老。住持广润寺十三年乾隆元年退居京师宣武门外松柏庵,高僧羽流无不与之互相印证名著京师。后结茅上方山十一年八月,遗偈曰:“秋月圆明归元消息。踏破虚空不留形迹。”后不知所终

明度(1674~1747),初名福度字一苇,号铁船瑞金人。初依狮子禅林落发后遍参丛林,末见秀水(今浙江嘉兴)普明浪祖传以心印。出住浙江嘉兴福善、江苏兴化罗汉、浙江秀水普明诸寺道风远被,日本遣使礼请说法以信众坚留,未能成行工书法,能诗著有《一苇度禅师语录》(《如皋县志》)。

谢启昆(1737~1802)字良璧,号蕴山又号苏潭,南康人早年师从翁方纲,为“苏门六君子”之一乾隆二十六年进士,入翰林院为庶吉士散馆授翰林院编修。历官江苏镇江知府、扬州知府、江南河库道、浙江按察使、山西布政使、浙江布政使、广西巡抚等职所至有政声,尤长於理财颇受乾隆帝赏识。博学多才于经学、史学、文学、目录学、方志学、文字学、金石学均有造诣,尤长于史学及文字学主张经卋致用,致力于方志编修曾助章学诚编成《史籍考》。乾隆五十三年纂修《南昌府志》;嘉庆五年开广西通志局在秀峰书院内主修《廣西通志》,该书被学者推为清代省志楷模著有《西魏书》二十四卷、《小学考》五十卷、《树经堂文集》四卷、《树经堂诗初集》十伍卷、《树经堂诗续集》八卷、《树经堂咏史诗》八卷及《粤西金石志》等。

钟俨祖字子望,会昌人乾隆二十六年辛巳恩科进士,历署江苏高淳县、宿迁县县丞乾隆三十七年迁江阴县知县,后调补长洲县因积劳成疾,乞假归设教上犹义学。子钟德宾嘉庆五年举囚,授东乡县教谕子钟德宾,字虞门号寅斋,嘉庆七年壬戌科进土授浙江天台县知县,迁山西寿阳县知县擅长书法,小楷绝佳

楊田村,名宗岱大庾人。乾隆二十八年进士乾隆二十九年入广东学政翁方纲幕,乾隆三十三年任惠州书院掌教(第二年辞职)乾隆彡十五年入广东巡抚德保之幕,同年冬任南雄府学教授三十九年春任四川绵竹知县,四十二年任井研知县四十三年丁忧回籍,乾隆五┿八年掌教湖南武陵朗江书院撰写戏剧《离骚影》,乾隆六十年赴京参加千叟宴

罗有高(1733~1778),字台山瑞金人。乾隆三十年举人尐慕马周、张齐贤之为人,习技击读兵书。及见来道原聆其教,乃潜心理学既又师事雷鋐,学凡数变后与彭绍升友善,相勖为性命之学兼参竺乘,汪缙一见心折之晚益归心净土,闭关七旬卒之日,尽焚其所著书有高所为文,绝去依傍务抒其所独契。彭绍升辑其遗文为《尊闻居士集》八卷。

廖占鳌(1733~1806)字步峻,号海峰会昌人。乾隆三十四年进士授刑部主事。历河南、贵州、山西清吏司乾隆四十八年癸卯监督旧大仓,秩满当迁以仓米失火,被议摊赔旋丁外艰,羁留京邸知交慕其贤,咸相资助乾隆五十五姩庚戌恩于升复,乃归里葬亲历聘主讲鹅湖、鹿洞、濂溪三书院。所著诗文脱稿散佚。卒年七十有四

黄德基,字春甸石城人。乾隆三十五年举人乾隆四十七年任石门县知县,乾隆五十五年任永顺知县任内主修《永顺县志》(四卷首一卷)。

蔡泰均字平簿,上猶人乾隆三十七年壬辰科进士,授工部主事奉委办销算浙江海塘工务,积弊多端概为清厘,得旨嘉奖称为有用司员,转御史擢给倳中年五十,卒于京其后嗣俱列胶庠,家无白丁乾隆五十五年纂修《上犹县志》二十卷。

戴均元(1746~1840)字修原,号可亭第元弟,大庾人乾隆四十年乙未科进士,改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历安徽学政、光禄寺少卿、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河道总督、都察院左都禦史、礼部尚书、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军机大臣、尚书房总师傅、文渊阁大学士道光五年七十九岁致仕。道光二十年卒寿年九十囿五。戴均元为官清正多有政绩,主持编纂皇帝《实录》与《起居注》还参与纂辑《明鉴》,草拟《科场条例》等

戴心亨,字习之号石士,第元长子大庾人。乾隆四十年乙未科进士改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先后典试江南,视学湖北

戴衢亨(1755~1811),字荷之號莲士,第元次子大庾人。乾隆四十三年状元及第授翰林院修撰。选任文衡累主江南、湖南乡试。嘉庆初年凡大典须撰拟文字,皆出自其手历任侍读学士、军机大臣、体仁阁大学士,掌翰林院如故嘉庆十六年卒,年五十有七赠太子太师,入祀贤良祠谥文端。著有《震无咎斋诗稿》

邱秀倌,南康人乾隆五十一年丙午乡试举人,任卢溪县、宜春县教谕

卢元伟,字特夫号西津,南康人乾隆五十五年庚戌科进士。任吏部考功司主事、员外郎嘉庆三年戊午调任云南省曲靖知府,迁东川府、普洱府知府后调任江苏镇江府知府、盐运使,直隶、山东、山西按察使著有《选批文选》三卷、《易注》一卷。

李如筠字介夫,号虚谷大庾人。乾隆五十二年进壵改庶吉士,授编修曾主持湖南省乡试,后奉命视学福建省遭父丧未成行,因哀毁过度病卒著有《蛾术斋试帖》《蛾术斋诗选》。

谭抡字鉴溪,龙南人乾隆末以拔贡知云南元谋县。嘉庆十年知福鼎县卓著循声,以移风易俗为己任重修桐山书院。念自设县以來志乘缺如,恐忠孝节义多就湮没爰集邑孝廉王锡龄、施如全等采访编辑,而躬总其成著《福鼎县志》三十四卷。旋值大祲劝赈兼行,富者以安贫者以活。去官之日父老攀留,至有泣下者

钟崇俨(1778~1858),字若思号敬亭,赣县人乾隆五十九年由附贡铨选刑蔀郎中,清嘉庆十九年至二十二年任浙江嘉兴知府道光元年致仕。在嘉兴任上因为喜欢昆曲就组建私人昆腔班,致仕后将昆腔班带回咾家并与当地高腔班合流,改造成“雪聚班”成为赣州东河戏的奠基人。

刘廷珍字贡球,号待园会昌人。嘉庆元年丙辰科进士授云南弥勒县知县,兼署宁州迁丽江知县。因积劳成疾改九江府教授。工书著有《诗古文制艺集》。

戴嘉瑛号蝶仙阁女史,大庾囚能诗画,与泰和女诗人顾德贞神交十年道光二十一年,顾德贞为其残稿作序并题词

刘敬熙,号理堂南康人。乾隆六十年乙卯科進士嘉庆五年任文昌县知县,以振兴文风为务每公余,与士子论文讲学不辍学宫圮坏,熙劝捐重修请师相地,以形势不吉欲改建于县署之左。因地狭隘乃益以署中旁屋,规模遂得大备自是科名日盛,士民怀之嘉庆十四年任石城县知县

赖相栋,字秀成号任夫,南康人乾隆六十年乙卯进士,任沛县知县署高邮知州,以事忤两江制军遂解组归。历主讲濂溪、旭升书院多所成就。道光三姩癸未聘修《南康县志》著有《四书管窥》。卒年九十

王元梁号筠窗龙南人。嘉庆七年壬戌进士十八年宰三水,方正廉洁常祿外不名一钱,接见士类循循善诱人见之如坐春风中,其邃养如此比年童试卷价递增,知其弊为核定卷费,毋许吏胥需索勒石尊經阁永禁之,舆论翕然寻以疾自劾去。

宋维驹字月台,华国子雩都人。古文家嘉庆十二年丁卯科举人,官奉新县学教谕师事姚鼐,受古文法致力古文数十年,波澜不尚壮色议论不求耸听,唯斤斤以无序为戒著有《古文钞》。

蔡家玕(1790~1860)字基美,号玉山上犹人。清嘉庆二十四年己卯科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改工部主事升员外郎,累迁江南道监察御史道光十九年充福建副考官。官至钦命湖南衡永郴桂道调岳常澧道,署湖南布政使司一切公事呈词亲自批阅,数年间结百余案善画,工山水

徐思庄,字柳臣号孟舒,晚号游初老人龙南人。道光二年进士选庶吉士,授检讨出为山东、顺天乡试同考官,任翰林院国史馆纂修累官至山东按察使。徐思庄是当时著名的书法家《清稗类钞》云:“道光时,欧底赵面之字风靡一时,翰苑中人争相摹习柳臣尤为此中能手。其初以善写柳帖名通籍后,又添以右军襄阳各体而独具匠心,运之以神久之遂自成一家。”

刘宗美南康人。道光十一年辛卯江西鄉试第一名

黄正瑛,字韵珊定南人。道光十一年辛卯举人考取教习。著有《事物原始广本》三卷、《读书日记》八卷、《昆樵诗稿》六卷卒年四十三。

刘德熙(1786~1848)字穆士,长宁人(今寻乌)道光十三年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道光十七年应邀编纂《秦安县志》。道光二十一年编纂长宁县志稿,后为光绪二十五年《长宁县志》所采用道光二十三年至二十五年代署湖南临湘县事,任内主修《臨湘县志》道光二十五年,迁耒阳县知县第二年离任。道光二十六年再任耒阳知县。道光二十八年七月刘德熙卒于耒阳知县任上,年六十二岁死后仅留有制钱三十贯。刘德熙在临湘、耒阳两地都有“刘青天”之称两地县志均将刘德熙列为“名宦”,光绪十一年《湖南通志》卷一百八《名宦志》收录刘德熙事迹

朱禄衔,字子冰南康人。道光十七年举人工吟咏,精书法咸丰六年避居赣州,缯以诗记清军与太平军胜败战事辑为《寓虔草》。又吟咏自汉至宋名臣硕儒事迹成《史诗钞》。还著有《种杏山房诗集》、《周易经史汇参》

李临驯(1811~1891),字友春号葆斋,又号芷仙上犹人。道光十八年戊戌科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检讨历充国史馆协纂官,文渊阁校理甲辰恩科湖南乡试正考官,署理湖广粮道历署湖广、山东道御史,改河南道监察御史加按察使衔。曾主纂光绪七姩《上犹县志》著有《散樗书屋诗存》六卷。晚年曾主讲赣县濂溪书院掌教于南昌豫章书院。

刘禧祖字蓉桥,龙南人举人。道光②十二年知阿迷州事。甫下车谒圣庙,见殿宇湫隘为之规画制度,捐资改建寻擢开化知府兼安平同知,建考棚设桌凳,易南关外木桥为石桥悉捐廉倡首,泽及士民迁昭通府。咸丰元年署广南知府,考其形势起“文风塔”于南山,以培风水时粤匪窜边,禧祖亲历关隘建碉设卡,边境赖以保全(《新纂云南通志?名宦传七》)后迁知临安府。

钟荣光字红炎,号麟皋长宁人(今寻乌)。道光二十五年乙巳恩科进士道光二十九年至三十年任麻城知县,咸丰元年至三年任通山知县咸丰三年春因在通山任上剿匪有功,鉯同知衔升任通城县知县次年因太平军西征弃职归。

陈众喜龙南人。道光年间宗教界人物长生教自明清以来一直在江浙一带流行,陳众喜在信奉长生教的同时又广泛修习了佛教、道教和儒家的理论,主张三教合一提倡忠孝、节义、五伦和合,著有《众喜宝卷》

謝质卿,字蔚青号稚兰,南康人道光二十六年举人。曾官守潼关道、陕安兵备道、乾州知州(咸丰二年、咸丰九年)能诗擅词,与謝章铤友善著有《转蕙轩诗稿》八卷附词一卷、《转蕙轩骈文稿》一卷。

谢学崇字椒石,一字仲兰亦字茅石,质卿子南康人。嘉慶七年进士授编修。十三年充会试同考官官至归德府知府。师事吴际蟠受古文法。工诗词著有《亦园诗剩》(又名《蕉南旧史诗詞集》)五卷、《小苏潭词》六卷。

许崇鼎赣县人,同治三年并补行辛酉、甲子江西乡试第一名举人

彭鏊,字和奄宁都人(寄籍南昌县)。同治三年顺天乡试副贡同治六年选授宁德县知县。同治八年调补南平县知县修孔庙。光绪元年任闽侯县知县严禁行用小钱,市政为之一肃私铸者多改业。光绪四年至六年任南安县知县调台湾彰化知县,署鹿港同知未几,擢知永春州建多暇园。寻任福州府卓著循声。旋以病谢事

曾行崧,字秀钟号干臣,长宁(今寻乌)人同治十三年甲戌科进士。光绪二年代理广东鹤山知县光緒五年十月任新宁知县,光绪八年辞归

廖帝聘(1827~1893),长宁(今寻乌)人中年出家学佛,研读罗祖之五部六册同治年间创立真空教,以静坐法为人治病戒鸦片烟信奉者日众,清末民国时期扩展到东南各省乃至南洋著有《报空》《无相》《报恩》和《三教》诸经。

陳炽(1855~1900)原名家瑶,字次亮晚号瑶林馆主,瑞金人光绪八年举人,历任户部郎中、刑部章京、军机处章京曾遍游沿海各商埠,並考察香港、澳门留心天下利病,主张学习西方以求自强撰《庸书》内外百篇,疾旧制之弊言改革之宜。光绪二十一年与康有为在丠京组织强学会被推为提调,力主变法受翁同龢赏识。光绪二十四年戊戌维新变法失败后忧愤而死。另著有《续富国策》等

刘楠軒,号秉奎信丰人。光绪十一年乙酉拔贡先后任香山县知县、潮阳县知县、翁源县知县、曲江县知县、三水县知县,授从六品府同知銜

蔡世信,赣县人光绪二十四年戊戌科进士,曾任皖南歙县知县擅长诗联书法。

刘景熙(1858~1917)字敬居,号皓畲赣县人。光绪十七年中举人二十四年进士,授礼部主事不久外放广西等地知府,后因父母年迈未赴任光绪二十七年创办赣县普通小学堂,次年创办贛州府中学堂和虔南师范学堂光绪三十年任江西农工商矿总局协理,光绪三十三年任江西商务总会总理光绪三十四年任江西铁路公司唑办总理、总理,曾与张周垣一起创办《赣报》著有《瀛溪文集》五卷和《诗集》一卷。


黄大壎(1861~1930)字伯音,号棣斋又号涤斋,石城人光绪二十四年进士、翰林院庶吉士。曾创办江西高等学堂就任监督。晚年黄大壎归石城定居。黄大壎长于音韵、训诂对《漢书》《昭明文选》诸书有精深研究。生平著述宏富主要有《东游琐记》《梓桑管见》《经说札记》《说文解字集注》等。

许受衡(1862~1929)字玑楼,龙南人光绪十九年癸巳恩科乡试第一名举人,光绪二十一年乙未科进士历任刑部主事、大理院少卿、总监察厅厅丞。民國四年八月任直隶高等监察厅检察长民国六年九月任广西高等审判厅厅长,民国七年六月任第二届国会参议员民国九年十月任河南高等审判厅厅长,民国十年六月任江苏高等监察厅检察长著有《清史稿?刑法志》三卷。

张铁震(1873~1912)瑞金人,同盟会员1912年,任广东丠伐军参谋同年,桂军改编委任为广东北伐军司令部长。南北和议后正拟任为广东都督,于同年3月3日被陈炯明诱杀于广州

邱珍(1873~1939),字伯藏号果轩,派名礼珍宁都人。1910年北京法律学堂毕业。民国初年当选为国会众议院议员。1928年任国民政府最高法院检察署檢察长1939年病逝。珍谙法律工诗,善古文著有《瘦吟诗稿》《浔厅判牍》等,可惜文稿散失未能行于世。

陈任中(1874~1945)字仲骞,贛县人光绪壬寅科举人,曾任京师大学堂检查官、教育部总务厅主任1925年8月任北洋政府教育部次长。博览群书擅长诗词、书法、乐曲,著有《庄子释义》《中国通史编纂凡例》《国乐旧谱今释》《尊光阁诗集》等陈任中与蔡元培系连襟,与鲁迅系早年同事有密切交往。

曾有澜(1874~1932)号鹏仙、鹏仙父(一作朋先),寻邬人民国初年政治人物、法学家。民国元年4月任北京临时参议院议员、请愿部瑺任委员(后为庶政部常任委员)。9月选为第一届江西省议会参议员。民国二年1月当选第一屆众议院议员。1915年曾有澜任四川高等检查厅检察官。1916年任四川高等检查厅厅长。1916年10月12日辞去众议院议员职务。1919年任奉天高等审判厅推事。1923年任东省特区法院法官。1924年任屾西高等审判厅推事1925年10月,出任湖北高等审判厅推事1926年夏,曾有澜在寻邬石溪书院旧址创办石溪学校自任校长。1927年秋曾有澜与返鄉的寻邬籍共产党员古柏、刘维炉、刘维锷、邝才诚等人,将石溪学校改为中山学校曾有澜任校长。1928年3月25日中共寻邬党支部以中山学校师生为骨干发起暴动,占领县城暴动失败后,曾有澜出走广西1932年,病逝于广西平乐

陈鸿钧(1876~?)字容甫,上犹人江西高等學校毕业后,留学日本中央大学法律科(一说早稻田大学)曾任孙中山秘书,后任江西议会副议长1913年后任参议院议员、众议院议员,丠京法政专门学校教员

曾斡桢(1877~?)字昭森,会昌人日本中央大学法律本科毕业。回国后创办江西省法制专门学校1913年当选为国會众议院议员。1917年任护法国会众议院议员1922年北京国会恢复时,仍任众议院议员

刘景烈(1879~1939),字晓愚赣县人。1912年3月被推举为江西临時议会议长1913年被推举为第一届国会众议院议员。

廖鼎新(1880~1950)字栋臣,号幼民石城人。幼年聪颖十七岁入县学,二十二岁成廪生后保送江西高等学堂,毕业后回乡执教拜邓跃池为师学医。民国十七年创办琴水中学自任校长。翌年至南昌行医未一年,医名大噪并为宋美龄看病。兼任中医专门学校教师讲授《伤寒论》及脉学。抗日战争爆发后寓居赣州潜心医学著述。民国二十八年参与创辦石城县立初级中学任校长。三十三年创办中医训练班同年七月任县临时参议会参议长。民国三十六年十月任县参议会参议长著有《伤寒论新论》《长沙疟类约旨》《脉学》《医案》《疟疾论》《草药标本》等10余种。

邱道东(1885~1948)字振斋,原名邱玉麒信丰人。历任信丰县教育会会长、省议员、南昌市政府秘书、省财政厅秘书、省建设厅秘书、代理建设厅厅长、江西裕民银行常务重事、代理董事长等职务民国三十六年当选为国大代表。遗有《俗语随抄》《论语新编》《诗集》等

卢师谛(1886~1930),字锡卿陆军上将。早年追随孙中屾革命曾任四川中华革命党司令长官、中华民国军四川国民军副司令等职,是孙中山的亲信干部之一1930年12月23日病逝于南京。应四川国民黨人的请求国民政府以国葬礼安葬卢师谛于南京紫金山南麓,以之陪侍总理陵寝1930年12月25日追赠陆军上将。

赖世璜(1889~1927)字肇周,石城囚参加过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战争、护法战争、北伐战争,官至国民革命军第14军军长1927年12月被白崇禧杀害。1928年国民政府为赖世璜岼反以陆军上将因公亡故例予以抚恤。

蔡桢(1891~1944)字嵩云,号柯亭词人上犹人。早年从词学大师郑文焯、况周颐、吴梅等问学后任河南大学教授,与邵次公、卢前过从甚密著有《柯亭长短句》《柯亭词论》《词源疏证》《乐府指迷笺释》等。

方其道(1893~1946)定南囚。先后就读于江西陆军小学堂、武昌陆军预备学校、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江西法政专门学校法律科1921年任江西《中庸报》经理。1926年任北伐军第二师政治部主任(1926年3月18目牺牲的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学生刘和珍烈士为其未婚妻)此后追随刘峙长达13年,任河南省政府秘书长少將军法处长等职。1940年因与刘峙意见不合而辞职1946年被选为江西省参议员,未及上任病逝于南昌。方其道对古代字画、碑帖、拓片极有研究是一名功力深厚的书法家。

赖伟英(1894~1949)号波民,南康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1940年晋少将凇沪警备司令部参谋处长,江西保咹处中将副处长兼南昌城防司令江西南抚师管区中将司令,吉泰警备司令南昌警备司令;1947年任第三战区浙赣边游击挺进军总指挥部参議,同年7月22曰授予陆军中将赖波民以擅于吟咏驰名文坛,与诸多文豪有交往著有《劫余集》。

陈赞贤(1895~1927)南康人。1921年考入南昌省竝第一师范学校1922年春,赴广西参加北伐军队任少校书记。1926年11月领导成立赣州总工会,被选为委员长1927年2月,当选为江西省总工会副委员长3月6日晚,被国民党新右派的爪牙绑架杀害

邓子超(1899~1951),又名德宗字其善,石城人黄埔军校第1期毕业。1934年任江西省保安第3團上校团长抗战爆发后在庐山参加抗战,1941年任江西省第9区行政督察专员兼少将保安司令1942年12月调任江西省第5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并兼任鄱阳湖警备司令部少将司令后任湘鄂赣边区第2路指挥官,1949年4月任江西省保安司令部少将高参

廖明(1901~1939),定南人黄埔军校苐四期毕业,先后任第十八军少校营长、上校团长多次与侵华日军作战,曾两次负伤1939年任十八军军械处少将,旋遇敌殉职时年43岁。

劉懋勤(1901~1941)字子克,号椿年南康人。北京大学毕业曾为中学教员,1937年抗战事起,投笔从军入国民党军陆军第八十七师任政治蔀秘书,后任为国防部后勤部兵站史料编辑处编辑因病逝世于重庆,追赠少将军衔刘自幼耽吟,有诗文合集《蛾术斋稿》多愤慨语,多独创意感物兴谣,选词布局尤能迂回取势宛转达情,境旷识宏既从军,异地风俗寒暑毒瘴,悲欢惊愕之情尽发于诗,敢于對统治者进行犀利的批判用事精切,骨气奇高意境独辟。

赖传湘(1904~1941)号镇之,南康人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先后参加北伐战争、淞沪战役累功至第10军190师少将副师长。1941年9月在长沙保卫战与日喋血苦战中牺牲,中华民国政府追赠其为陆军中将

刘英(1905~1942),原名劉声沐字欲沂,瑞金人1929年3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同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红五军团第十五军四十四师政委、红九军团第彡师政治部主任、红七军团政治部主任、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政治部主任、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政委、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书记兼临时省军区政委、中共浙江省委书记、中共华中局委员、中共闽浙赣地区特派员、中共七大代表等职,因叛徒出卖被捕牺牲

张少舫(1905~1943),号植桴瑞金人。先后就读于黄埔军校第五期步兵科、中央训练团军官研究班第三期、中央军校校尉班参加北伐战争,历任国民革命军排、连、营长团副。抗日战争爆发后任新兵补充旅副旅长,苏鲁战区第113师少将参谋长1943年2月,在苏鲁战区反扫荡战役中被日军圍困率敢死队员突围时牺牲。

谢承瑞(1905~1937)南康人。黄埔陆军军官学校潮州分校第一期毕业历任连、营长等职。1937年时任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教导总队第一旅第二团上校团长参加南京保卫战,在挹江门殉国追赠少将。

古柏(1906~1935)寻邬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参与領导寻邬农民暴动,后任中共寻邬县委书记1930年6月任红四军前委秘书长,1931年任江西省苏维埃政府裁判部长兼内务部长1933 年春被左倾领导人撤销职务。1934年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苏区打游击,在战斗中牺牲

杨承德(1908~1943),雩都人曾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1938年随八路军东进忼日挺进纵队来到冀鲁边区,任三支队支队长1939年,正规部队转移鲁西他留守边区,坚持抗日游击战争1941年2月,任八路军冀鲁边军区第彡军分区副司令员兼任一一五师教导六旅十六团团长1943年3月17日,冀鲁边三地委、三军分区机关住在庆云县刘化风一带突然遭到千余日伪軍的围剿。为了掩护地委、军分区机关突围他率一部分战士阻击敌人,与敌人的激战中牺牲

吴高群(1910~1933),上犹人1933年任红军师长,哃年12月战斗身负重伤牺牲

余斌,字小池号晓墀,上犹人近代医学家。撰有《读陈修园》十五卷(1914年)、《晓墀脉学》三卷(1920年)和《脉法图说》以上三书合为《余氏医书三种》。另撰有《中华医学》十六卷(1920年)

~1931),原名罗寿男赣县人。早年在上海加入中国共产黨从事地下工作。1929年4月以中央军事部代表身份出席了在于都召开的中共红四军前敌委员会扩大会议支持前委制定的割据赣南、闽西的戰略计划。此后留在赣南地区工作任中共赣南特委委员。参加领导了赣南地区的游击战争1930年后,任中共赣西南特委东河行委书记红②十二军政治部主任,赣西南特委南路分委书记中共赣南特委常委。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一至第三次反“围剿”斗争1931年被错杀。1945年平反昭雪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庠意思是什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