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蒿 白蒿的药用价值值

角蒿透骨草始见于《救荒本草》,据所述图形,为唇形科植物,并非本品。《纲目》有名未用中载有透骨草,但形态不详。《本草原始》的透骨草系指大戟科的地构叶。《纲目拾遗》引《笺》云:"风仙花一名透骨草。"即科的凤仙;所引《医学指南》的,则为铁线莲属的透骨草,可见古代药用的已非一种。& 透骨草的药材品种比较复杂,除“”、“”两种使用较广的两种外,还有“”即为紫葳科植物的全草。另外还有:(《医学指南》)&为毛茛种植物的干燥全草,产河北、北京。参见""条。商品中尚有用的全草者。东北地区尚用豆科植物、广布野豌豆,假香野豌豆的全草作透骨草。参见""条。云南、贵州地区则用植物云南的枝叶作透骨草。参见""条。& 属一年生,高0.3一l米。茎直立。基部叶对生,上部叶互生,2—3回羽状深裂或全裂,羽片4—7对,下部的羽片再分裂为2对或3对,上面绿色,下面浅绿色,被毛,边缘具短毛;叶柄长1.5—3厘米,疏被短毛。顶生总状花序,由4一18朵花组成,花梗短,苞片l和2丝状小苞片;花萼钟状、5裂,裂片条状锥形,长2—3毫米,萼筒长约3.2毫米;花冠紫红色长漏斗状,略成唇形,长约3厘米,先端5裂,裂片矩圆形,长与宽约7毫米;雄蕊4,二强,着生于花冠中部以下,花药2室,两侧平展;子房上位,2室,着生于扁平的花盘上,花柱长1厘米,柱头扁圆形。蒴果长角状弯曲,长约10厘米。6—8月,7—9月。
药名:角蒿 汉语拼音:jiao&hao 英文名:Chinese&Incarvilla&Herb,&Herb&of&Chinese&Incarvillea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Inacruillea&sinensis&Lam.&[I.&Uariabilis&B&I.sinensis&Lam.&Subsp.&Uariabilis&(Batalin)&Grierson] 别名:、羊角蒿、乌格却、羊角草、羊羝角棵、落豆秧、、草藤、大力草、野芝麻、棵、鳖肚草、独角虎、羊犄角、鸡嘴儿、猪牙菜。 蒙药名:&&乌兰一陶拉麻(&《》&) 学名:Incarvillea&sinensis&Lam.() 性味:中药味辛、苦,性温。蒙药味苦、微甘,性凉、轻、稀、柔。 归经:入、。 功能:中药:祛风除湿,活血止痛,解毒。蒙药:止咳,止痛,镇“赫依”,燥“希日乌素”,润肠,通便。& 主治:中药:治风湿关节痛,筋骨拘挛;外用治湿疹,口疮,痈疮肿毒。蒙药:治慢性气管炎,肺热咳嗽,肺脓肿,中耳炎,“希日乌素”病,“脉症”,腹胀,大便干燥。 用法用量:中药:5一15克,水煎服;外用适量,煎水熏洗,或烧存性,研末凋敷患处。蒙药:多入丸散剂。& 生态环境:生于山地、沙地、河滩、河谷,也散生于田野、撂荒地及路边,宅旁。 资源分布:岭东、岭西、兴安南部、辽河平原、科尔沁、燕山北部、呼一锡高原、阴山、阴南丘陵、鄂尔多斯。我国东北、山东、河南、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四川、青海等地。 药材基源:为紫葳科植物角蒿的全草。 采收储藏:夏、秋季采收,除去杂质,洗净泥土,晒干,切段备用。
中药化学成分
地上部分含生物感:角蒿酯碱(incarvine)A、B、C,角蒿原碱(incarvilline),角蒿特灵酯碱(incarvil-lateine)。
1、配,除沉疴,治顽痹尤效。 2、配,治风湿痹症,一燥湿偏长,一止痛有功,两药相须为用,祛湿止痛,功效大增。 3、配伸筋草,治肝肾不足,筋骨失养,屈伸不利,肢体麻木,筋骨挛缩,有伸筋透骨之效。 4、配鸡血藤,补肝益肾,活血止痛,久痹属虚者最为相宜。 5、配白鲜皮,治疗湿疹热疮。 6、配桑枝,祛风止痛,治风痹最效。 7、配威灵仙,用治风、寒、湿痹,皆奏奇功。
1、治风气疼痛,不拘远年近日:透骨草二两,穿山甲二两,防风二两,当归三两,白蒺藜四两,白芍三两,稀莶四两(去茎用叶,九蒸九晒),海风藤二两,生地四两,广皮一两,甘草一两。以上为末,用猪板油一斤,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早晚各服五钱,酒下。(《周益生家宝方》) 2、治,筋骨拘挛:透骨草三钱,制川乌、制草乌各一钱,伸筋草二钱。水煎服。(《陕甘宁青中草药选》) 3、治肿毒初起:透骨草、漏芦、防风、地榆等分。煎汤绵蘸,乘热不住荡之。(《杨诚经验方》) 4、治阴囊湿疹,疮疡肿毒:透骨草、蛇床子、白藓皮、艾叶。煎水外洗。(《陕甘宁青中草药选》)
1、《唐本草》:主干湿GU诸恶疮有虫者。& 2、《黑龙江常用中草药手册》:治干湿皮疹,阴道滴虫病,疥疮,齿龈腐烂及耳疮,烧灰涂擦。风湿痹痛、筋骨疼痛,煎汤熏洗。
生药材鉴定
性状鉴别全草长30-100cm。茎圆柱形,多分枝,表面淡绿色或黄绿色,略具细棱或纵纹,光滑无毛;质脆,易折断,断面黄白色,髓白色。叶多破碎或脱落,茎上部具总状排列的蒴果,呈羊角状,长4-9.8cm,直径0.4-0.6cm,多开裂,内具中隔。种子扁平,具膜质的翅,气微,味淡。 中药化学鉴定 理化鉴别取全草粗粉2g,加入95%乙醇20ml,水浴回流10min,滤过,供下述试验。& 1、取滤液1ml,加入1%三氯化铁乙醇液数滴,产生绿色。(检查酚性成分)& 2、取滤液1ml,加入浓盐4-5滴,加少量镁粉,在水浴上加热,产生红色。(检查黄酮成分)
显示方式: |
中药分类树
中药,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按中医治疗原则使用的货真质优的药材。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和中成药等。中药在清朝以前称为本草、生药等。现代所称的生药与中药所指的范围虽有部分重叠但并不相同,不可混淆。中药主要起源于中国,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用于防治疾病的植物,动物、矿物及其加工品,不论产于中国,外国均称中药。中药有着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应用形式,充分反映了中国自然资源及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共有470个词条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安徽农业科学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云南植物研究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为本词条添加和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您也可以使用以下网站账号登录: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18次
参与编辑人数:14位
最近更新时间: 02:49:29
贡献光荣榜
扫描二维码用手机浏览词条
保存二维码可印刷到宣传品
扫描二维码用手机浏览词条
保存二维码可印刷到宣传品白蒿的药用价值?_百度知道
白蒿的药用价值?
提问者采纳
是茵陈吧?茵陈又称白蒿,属菊科类植物,主要分布在陕西、山西、安徽等地,多为野生,现在也有人工栽培,为常用中药。 【药 名】:茵陈 【拼 音】:YINCHEN 【英文名】:Virgate Wormwood Herb Capillary Wormwood Herb 【来 源】:为双子叶植物药菊科植物茵陈蒿的幼嫩茎叶。 【功 效】:清热利湿,解毒疗疮。 【主 治】:治湿热黄疸,小便不利,风痒疮疥。 【性味归经】:苦辛,凉。①《本经》:“味苦,平。”②《别录》:“微寒,无毒。”③《药性论》:“味苦辛,有小毒。”④《珍珠囊》:“苦甘。”入肝、脾、膀胱经。①张元素:“入足太阳经。”②《本草经疏》:“足阳明、太阴、太阳三经。”③《本草再新》:“入肝、肾二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外用:煎水洗。 【用药忌宜】:非因湿热引起的发黄忌服。①《本草经疏》: “蓄血发黄者,禁用。”②《得配本草》:“热甚发黄,无湿气,二者禁用。” 【药物配伍】:配栀子,清热利湿退黄,治湿热黄疸。配附子,温阳利湿退黄,主治寒湿内阻之阴黄。配大黄,治黄疸初起。配白藓皮,治病人身如金色,不多语言,四肢无力,好眠卧,口吐粘液。配车前子,清热利湿,通利小便。配厚朴,滑石,清湿热利胆宽中下气,化浊气消疸利尿泻火。 【别 名】:因尘(《吴普本草》)、马先(《广雅》)、茵蔯蒿(《雷公炮炙论》)、茵陈(《本草经集注》)、因陈蒿(《本草拾遗》)、绵茵陈(《本经逢原》)、绒蒿、细叶青蒿(《广西中兽医药植》)、臭蒿、安吕草(《江苏植药志》)、婆婆蒿(《山东中药》)、野兰蒿(《湖南药物志》) 【处方名】:茵陈、茵陈蒿、因陈、绵茵陈、西茵陈、北茵陈 【商品名】:茵陈、茵陈蒿、北茵陈、西茵陈,以质嫩、干燥、色灰绿或灰白、软绵如绒、气清香浓郁者为佳。 【动植物资源分布】:全国大部地区均有分布。主产陕西、山西、安徽。此外,山东、江苏、湖北、河南、河北、四川、甘肃、福建等地亦产。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春季幼苗高约三寸时采收,除去杂质,去净泥土,晒干。 【拉丁名】:药材Herba Artemisiae Scopariae原植物Artemisia capillaris Thunb.同属植物黄蒿Artemisia scopariaWaldst. Et Kitaib小白蒿A.frigidaWilld. 【炮制方法】:过筛,拣去杂质,除去残根,碾碎,再过罗去净泥屑。《雷公炮炙论》:“去根细锉用。” 【考 证】:出自《神农本草经》①《本草图经》:“茵陈蒿,今近道皆有之,而不及泰山者佳。春初生苗,高三、五寸,似蓬蒿而叶紧细,无花实,秋后叶枯,茎干经冬不死,至春更因旧苗而生新叶,故名茵陈蒿。五月、七月采茎叶阴干,今谓之山茵陈。江宁府又有一种茵陈,叶大根粗,黄白色,至夏有花实。阶州有一种名白蒿,亦似青蒿而背白,本土皆通入药用之。今南方医人用山茵陈,乃有数种,或著其说云:山茵陈京下及北地用者,如艾蒿,叶细而背白,其气亦如艾,味苦,干则色黑。江南所用,茎叶都似家茵陈而大,高三、四尺,气极芬香,味甘辛,俗又名龙脑薄荷。吴中所用,乃石香柔也,叶至细,色黄味辛,甚香烈,性温,误作解脾药服之,大令人烦。以《本草》论之,但有茵陈蒿,而无山茵陈。《本草》注云:茵陈蒿叶似蓬蒿而紧细,今京下、北地用为山茵陈者,是也。大体世方用山茵陈疗脑痛,解伤寒发汗,行肢节滞气,化痰利膈,治劳倦最要。详《本草》正经,惟疗黄疸,利小便,与世方都不应。今试取京下所用山茵陈为解肌发汗药,灼然少效,江南山茵陈疗伤寒脑痛绝胜,此见诸医议论,谓家茵陈亦能解肌下膈,去胸中烦,方家少用,但可研作饮服之,《本草》所无,自出俗方,茵陈蒿复当别是一物,主疗自异,不得力山茵陈。此说亦未可据,但以功较之,则江南者为胜,以经言之,则非《本草》所出。医方所用,且可计较功效,《本草》之义,更当考论尔。”②《纲目》:“茵陈,昔人多莳为蔬,故入药用山茵陈,所以别家茵陈也。洪舜俞《老圃赋》云:酣糟紫姜之掌,沐醯青陈之丝是也。今淮扬人二月二日犹采野茵陈苗,和粉面作茵陈饼食之,后人各据方土所传,遂致淆乱。今山茵陈二月生苗,其茎如艾,其叶如淡色青蒿而背白,叶歧紧细而扁整,九月开细花,黄色,结实大如艾子,花实并与庵? 花实相似,亦有无花实者。”③《本草崇原》:”一种开花结实者,名铃儿茵陈;无花实者,名毛茵陈;入药以无花实者为胜。”④《本经逢原》:“茵陈有二种:一种叶细如青蒿者名绵茵陈,专于利水,为湿热黄疸要药。一种生子如铃者,名山茵陈,又名角蒿,其味苦辛小毒,专于杀虫,治口齿疮绝胜。《本经》主风湿寒热,热结黄疸,湿伏阳明所生之病,皆指绵茵陈而言。”⑤《中药志》:“本品在历代之记载,皆与目前市售应用最广的茵陈蒿 Artemisia capillaris 类似。而《图经本草》又载江宁府一种茵陈,类似今用之白花茵陈。另在《图经本草》之白蒿项下又记有:今阶州以白蒿为茵陈蒿,苗叶亦相似,然以入药,恐不可用也。又似今植物白蒿。故按《本草》记载观之,古代药用称茵陈者甚多,又有名山茵陈、石茵陈者。但由其疗效观之,皆不相同,故不宜相混。” 【生药材鉴定】:之干燥的幼苗多揉成团状,灰绿色,全体密被白毛,绵软如绒。茎细小,长6~10厘米,多弯曲或已折断;分枝细,基部较粗,直径1.5毫米,去掉表面的白毛后,可见明显的纵纹,完整的叶多有柄,与细茎相连,叶片分裂成线状。有特异的香气,味微苦。以质嫩、绵软、灰绿色、香气浓者为佳。除上述品种外,尚有同属植物黄蒿Artemisia scopariaWaldst.Et Kitaib.(又名:滨蒿、北茵陈)、小白蒿A.frigidaWilld.等的幼苗,在东北等地作茵陈蒿使用。劲直蒿 A. strictaEdgew.的幼苗在西藏地区作茵陈蒿使用。显微鉴定:茵陈蒿叶粉末:灰绿色。①上表皮细胞垂周壁较平直,下表皮细胞壁波状弯曲;上下表皮均有气孔,不定式,副卫细胞3-5个。②腺毛少,顶面观鞋底形,由6,8细胞上下成对迭合而成,直径15-22μm。③丁字形非腺毛多碎断似纤维状,完整者顶端细胞极长,可至2mm,直径5-26μm,左右两臂不等长,壁厚,木化;基部1-3细胞,极扁短。 【中药化学成分】:茵陈蒿含具利胆作用的有效成分蒿属香豆精(Scopa-rone),即6,7一二甲氧基香豆精(6,7一Dimethoxycoumarin);含率因季节而异,开花期最高,达1.98%,以及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和咖啡酸(Caffeicacid)。全草含精油约0,27%,果穗中精油较多,含率达1%。其成分有:B一蒎烯(B一Pinene),茵陈炔酮(Capillin),茵陈烯酮(Capillone),茵陈炔(Capil-lene),茵陈素(Capillarin)。还含脂肪油,其中脂肪酸为硬脂酸(Stearic acid),棕榈酸(Pal-mitic acid,油酸(Oleic acid),亚油酸(Linoleic acid),花生酸(Arachidic acid)褐煤酸(Montanic acid)。灰分中含氯化钾。种子中也含蒿属香豆精及氯化钾。黄蒿含蒿属香豆精,含率因部位和季节而异,花蕾中有0,5%,花头和种子中有2%;开花期全草有0.46%,开花前的花头中有1.52%,但幼苗中不含蒿属香豆精而含绿原酸。全草含精油约0.6%,以开花期含率最高,约达0.95%。其成分有:侧柏醇(Thujyl-alcohol),正丁醛(Buty-raldehyde),糠醛(Fur-furaldehyde),甲庚酮(Methylheptanone),葛缕酮(Carvone),1,8一桉叶素(1,8一Cineole),侧柏酮(Thujone),乙酸?牛儿酯(Geranylacetate),毕澄茄烯(Cadinene),丁香油酚(Eugenol, a一蒎烯(a一Pinene),B-蒎烯,冰草?A
其他类似问题
向医生提问
完善患者资料:*性别:
为您推荐: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白蒿的相关知识
其他1条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角蒿的食疗或药用价值
护花网的医学信息及健康食疗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的依据。任何健康问题应咨询专业医护人员,任何疾病的治疗请遵医嘱。
终极护花任务:爱自己,就从实际出发,谨遵医嘱。对于疾病,不粗心大意、不推延、不放弃希望,勇敢面对,用爱来温暖寂静的世界,用心来呵护内心的花田。
角蒿属植物其地上部分含有熊果酸、卅一烷、氯化钾及一种未知的白色针状结晶。
中药味辛、苦,性温。祛风除湿,活血止痛,解毒。
蒙药味苦、微甘,性凉、轻、稀、柔。止咳,止痛,镇“赫依”,燥“希日乌素”,润肠,通便。
中药治风湿关节痛,筋骨拘挛;外用治湿疹,口疮,痈疮肿毒。
蒙药治慢性气管炎,肺热咳嗽,肺脓肿,中耳炎,“希日乌素”病,“脉症”,腹胀,大便干燥。
中药5一15克,水煎服;外用适量,煎水熏洗,或烧存性,研末凋敷患处。
蒙药多入丸散剂。
性状茎圆柱形,表面淡黄色至灰绿色,有纵向的细棱线。质轻脆易折断,断面皮部纸质,易剥落,木部狭窄,黄绿色,髓部宽广,海绵状,白色。叶常皱缩破碎,灰绿色,质脆。蒴果长角状,弯曲,表面黄棕色或褐绿色,常沿腹缝线开裂,纵隔棕黄色,有具膜翅的种子残留。气微,味淡。
性味:中药味辛、苦,性温。蒙药味苦、微甘,性凉、轻、稀、柔。&
归经:入肺经、肝经。&
功能:中药:祛风除湿,活血止痛,解毒。蒙药:止咳,止痛,镇“赫依”,燥“希日乌素”,润肠,通便。 &
主治:中药:治风湿关节痛,筋骨拘挛;外用治湿疹,口疮,痈疮肿毒。蒙药:治慢性气管炎,肺热咳嗽,肺脓肿,中耳炎,“希日乌素”病,“脉症”,腹胀,大便干燥。&
用法用量:中药:5一15克,水煎服;外用适量,煎水熏洗,或烧存性,研末凋敷患处。蒙药:多入丸散剂。
采收储藏:夏、秋季采收,除去杂质,洗净泥土,晒干,切段备用。&
1、治风气疼痛,不拘远年近日:透骨草二两,穿山甲二两,防风二两,当归三两,白蒺藜四两,白芍三两,稀莶四两(去茎用叶,九蒸九晒),海风藤二两,生地四两,广皮一两,甘草一两。以上为末,用猪板油一斤,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早晚各服五钱,酒下。(《周益生家宝方》)&
2、治风湿性关节炎,筋骨拘挛:透骨草三钱,制川乌、制草乌各一钱,伸筋草二钱。水煎服。(《陕甘宁青中草药选》)&
3、治肿毒初起:透骨草、漏芦、防风、地榆等分。煎汤绵蘸,乘热不住荡之。(《杨诚经验方》)&
4、治阴囊湿疹,疮疡肿毒:透骨草、蛇床子、白藓皮、艾叶。煎水外洗。(《陕甘宁青中草药选》)&
角蒿相关花卉的食疗或药用价值
以上是花卉网(护花网)为你提供的有关“角蒿食疗或药用价值”的花卉数据,你还可以查看花卉网更多有关
的花卉信息
角蒿同类花卉
· · · · · · · ·
护花网() 这里是花儿成长的地方,聚焦亿万护花使者,同花儿一起茁壮成长!
- 安卓APP -
- 官方网站 -
- 微信公众号 -鸡肉参_百度百科
(拉丁学名:Incarvillea mairei)为多年生草本植物,高30~40厘米。无茎,根粗壮、肥厚。生于高山石砾堆、山坡路旁向阳处或生于高山草坡。主要分布于四川、云南、西藏等地。具有药用价值。[1]
多年生草本,无茎,高30~40厘米。叶基生,为1回羽状复叶;侧生小叶2~3对,卵形,顶生小叶较侧生小叶大2~3倍,阔卵圆形,项端钝,基部微心形,长达11厘米,宽达9厘米,边缘具钝齿,侧生小叶近无柄。总状花序有2~4朵花,着生花序近顶端;花葶长达22厘米;花梗长1~3厘米;小苞片2,线形,长约1厘米。花萼钟状,长约2.5厘米,萼齿三角形,顶端渐尖。花冠紫红色或粉红色,长7~10厘米,直径5~7厘米,花冠筒长5~6厘米,下部带黄色,花冠裂片圆形。雄蕊4,2强,每对雄蕊的花药靠合并抱着花柱,花药极叉开。子房2室,胚珠在每一胎座上1~2列;花柱长5.5~6.5厘米,柱头扇形,薄膜质,2片裂。蒴果圆锥状,长6~8厘米,粗约1厘米,具不明显的棱纹。种子多数,阔倒卵形,长4毫米,宽6毫米,膜质、不增厚,淡褐色,边缘具薄膜质的翅,腹面具微小的鳞片。花期5~7月,果期9~11月。[2]
提供并参与编辑
鸡肉参全株(2张)
产四川西部(理县、木里、宁蒗、道孚、乾宁)、云南西北部(丽江
、中甸、永胜、鹤庆、洱源、罗平、盐丰)、西藏东部(加查、左贡、芒康、比如、朗县、江达)。[2]
生于高山石砾堆、山坡路旁向阳处,海拔米。模式标本采自云南白龙箐。
草坪与地被植物已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从天然牧草、自然草地、人工草坪到草坪与地被植物,经历了漫长的发展阶段。国内最早起步的中国科学院北京植物园,在20世纪60年代初草坪专家胡叔良就引进北美洲原产的野牛草并使之成为我国北方的当家草种,上海、杭州在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在国内率先成立草坪地被课题组,开展地被植物的品种筛选工作,并在公共绿地、居住区绿地、单位附属绿地等进行广泛的园林应用。
长白山地区野生地被植物共有44科、110属、175种,介绍了30种主要野生地被植物及在5个不同景观带的分布情况,如粗茎鳞毛蕨、掌叶铁线蕨、宽叶苔草、三角叶驴蹄草、荷青花、荨麻叶龙头草等有价值的野生地被,并提出了开发利用和保护的具体建议。李燕、梁英辉等则分别对滇西北地区和吉林地区进行了野生地被资源调查和引种驯化研究,提出多种野生地被植物可用于直接引种驯化,如大花角蒿()、松叶青兰、紫花黄华、海仙报春、白屈菜、舞鹤草、大叶糙苏、鸡腿堇菜、大丁草等。[3]
【出处】 出自《云南中草药选》。
【来源】 药材基源:为紫葳科植物鸡肉参的根。
采收和储藏:秋后采挖,洗净,鲜用或切片晒干。
【性状】 性状鉴别 根茎长短不一,圆柱状,略弯曲,长10~25(~30)cm,直径2~3cm,顶端有茎和叶基殖民地痕。主根粗状,多扭曲,表面有不规则的纵纹,黑褐色,有多数须根痕突起的小圆点,根痕断面类白色至淡黄色,常邮未刮去的栓皮层残留部分。气淡,味微苦,显微鉴别 根横切面:木栓组织为5~6列。韧皮产宽广,分泌组织明显。形成层成球。木质部宽,导管单个或数个成群,壁木化,呈断续放射状排列。
粉末特征:根和种皮粉末棕褐色。①导管为螺纹、梯纹和网纹,以梯纹导管为主,直径15~77μm。②梯纹管肥随处可见,多成束,长214~464μm。③梯纹管胞随处可见,多成束,长214~464μm,侧壁多弯曲,顶端钝尖。
【性味】 味甘;淡;性温
【归经】 肝;脾;肾经
【功能主治】 补气益血。主病后气人血不足;头晕神疲;产后乳少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鲜品30~60g。生用:凉血生津。干用:调血。熟用:补血,调经。用于骨折肿痛,产后少乳,体虚,久病虚弱,头晕,贫血,消化不良。
【藏药记载】欧曲(藏语):根、花、种子主治黄水病,耳病,臌胀《中国藏药》。乌却(藏语):根主治消化不良,食积腹胀,气滞胸闷,黄疸病;花主治高血压病,肺结核,肺炎,肺出血,月经不调;种子主治中耳炎,耳聋,风湿性关节炎。
【摘录】 《中华本草》[4]
.中国植物志[引用日期]
.中国植物物种信息数据库[引用日期]
.农博花木[引用日期]
.中国医药网[引用日期]
中国最专业的植物分类图...
提供资源类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薄蒿药用的价值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