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墓能否用新土接龙脉猎人气?因穴位处偏低,想用干净好的新土垫高并形成小山包安葬穴位。

殡葬文化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源远流长,其萌芽可追溯至旧石器时代的晚期。1933年,在对北京周口店山顶洞遗址的发掘中,考古学家发现有男性老人、中年和壮年及五岁幼童、初生婴儿各一人。这似乎是一块不同年龄的男女和葬的墓地,值得注意的是老年男子、中青年妇女尸骨的周围撒有赤铁矿粉末。根据民族学的研究,在死者身上或身旁撒赤铁矿粉末,是旧时期时代晚期常见的葬仪之一。红色象征着鲜血,而雪又是生命的来源和灵魂的寄托之所。在尸体上撒赤铁矿粉,表示给死者以新的血液,赋予新的生命,或者表示他并没有死,只是长眠罢了。
   进入新石器时代的晚期,随着民族成员之间的贵贱进一步分化,殡葬仪式也逐渐增加了宗教的内容和色彩。如山东腾县墓葬中已出现了木椁,胶县龙山文化遗址中又有玉琀。    夏商周三代时期,殡葬礼仪已向系统化、程序化的方向发展。特别是周代,“郁郁乎文哉”,是一个崇尚礼仪的时代。对周人来说,殡葬礼仪是一种文明的象征。他们认为上古之民穴居野处,故其丧葬礼仪也草率简单。孟子说:“上世尝有不葬其亲者,其亲死则举而委之于壑。”将死者弃之原野,草草了事。时过境迁,周代的殡葬礼仪文化要比前人文明丰富多了。据记载,当时殡葬礼仪已初具雏形,属纩、三日大殓、棺椁制度、明器制度等都已出现。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殡葬礼仪已基本具备完形:人初死的时候要举行复礼,亲属登上屋面向着北方为死者招魂,这叫做“复”。这是不认为死者已死,希望他(她)能够复苏的最后一次努力。只有在复而不醒的情况下,才能举办丧事。行复礼时,亲属要不断呼唤死者,是男子要直呼其名,是女子要称其字,因为古代妇女不以名行于世。
 接着是为死者举行沐浴礼。沐浴时、脱去死者的衣服,用盆盛水,用勺子舀水往尸体头上身上浇洒,再用细葛制成的稀巾洗擦。沐浴以后便要举行“敛”的仪式。“敛”,又作“殓”,意思是给尸体穿衣下棺。敛有小敛和大殓之分。小敛指给尸体裹上衣裳,地位越高贵,所裹的衣裳越多;大殓则是指把裹上衣裳的尸体装棺材。小敛大殓又统称为“入殓”。入殓时要往死者的口中放些米,这也叫做“饭”。也可放些玉、壁、珠、贝壳等物,这叫做“含”。具体放些什么东西,一般以死者的身份不同而有区别。
 
死者入殓以后,并不立即安葬,往往要停柩待葬一段时间,这就叫做“殡”。停殡的时间有长有短,例如《左传·僖公三十二年》中说:“冬,晋文公卒。庚辰,将殡于曲沃。”据《春秋》、《左传》僖公三十二年的记录,这一年四月以后才葬晋文公,其停殡时间竟达数月。把灵柩送到埋葬的地方叫“出殡”,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送葬。送葬的礼仪一般是白色执绋。白衣指送葬者白色丧服,执绋既是送葬的亲友们牵着栓灵车的绳子。这实际上只是一种形式。到了后世,出殡时在送殡者的行列两旁横拉两根带子,用以表示执绋。春秋战国的这些殡葬礼仪习俗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有的风俗习惯甚至一直流传至今。
 
秦汉时期的殡葬礼仪大体上继承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殡葬礼仪制度,并进一步趋于隆重化。汉代的殡葬时代礼仪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是葬前之礼。这一阶段包括招魂、沐浴、饭含、大小殓、哭丧、停尸等项内容;第二阶段为葬礼,包括告别祭典、送葬、下棺三个环节;三是葬后服丧之礼。陪葬之物有金钱珠宝、饮食器具、印绶、兵器、乐器、明器等,“凡生人所用之器,无不可为从葬之器。”
 
魏晋南北朝时殡葬礼仪大体上与汉代相同,只是汉代明器陪葬之风甚盛,至魏晋衰落了。但此时在殡葬礼仪上出现了一种渴葬的新现象。所谓渴葬,就是不按传统殡葬利益的时间程序而提前埋葬,“朝终夕葬,相尚以速”。此举受到部分士大夫的诘难和反对,他们向朝廷上书疾呼:“请自今士庶宜悉依古,三日大殓。如其不奉,加以纠绳。”但部分士大夫的呼吁并没有改变民间渴葬的盛行。这主要是魏晋南北朝期间,整个社会动荡不安,战乱不停,庶民百姓生活艰难。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平民百姓自然欢迎从间从速的渴葬方式。
 
当历史车轮进入唐代,殡葬礼仪又反而趋于崇尚周礼倡导的那套模式。唐代一代雄主李世民由于采取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出现了社会安定、天下大治的盛况。“衣食足,然后知礼仪”,只有当天下百姓大众过上温饱的日子,才会在生活的各方面更自觉地崇尚礼节仪制。唐代殡葬礼仪在参照周礼的基础上更加系统化、程序化了。当时一死者从断气到殡葬、奠基完毕,共有六十六道仪式,繁文缛节,不一而足。但另一方面也从一个特定的角度反映出唐代盛世的面貌。
 
宋人对殡葬礼仪也十分重视。宋朝政府为了整饬礼仪,敦厚风俗,曾多次颁发新的殡葬仪注,严立禁约,其中影响最大的当推《政和礼》。北宋许多著名的士大夫也在官修礼书的同时,为整饬礼仪,纷纷著书立说,畅谈各自的观点。例如北宋司马光根据《仪礼》而参照当时所可行的殡葬礼仪,撰成《司马氏书仪》。他所制定的殡葬程序,虽然仍旧基本沿用前代,但已根据当时民间的社会习俗作了一些删改厘订,多为当时士大夫所遵奉。此外,南宋儒学大师朱熹又以《司马氏书礼》为基础,酌古今之制而有所增削,撰成《朱子家礼》。
   明、清两代的殡葬礼仪,主要依据《仪礼·士丧礼》,另外参考了《朱子家礼》,形成一套隆重而繁琐的殡葬礼仪。

   中国古代的殡葬文化是历史的产物,其演变和发展有其客观需要的一面,也就是有其理性的一面,这是应当扬弃的。事物总是可以一分为二的,中国古代殡葬文化有闪耀着崇尚文明、爱敬尊长、寄托哀思的合理成份,这对丰富我国当代的殡葬礼仪文化也是有启迪的。

   中華民族歷史悠久,有著极為丰富的文化內涵,是一個多民族的禮儀之邦,禮的中心內容是承認親疏、尊卑、長幼的差別,禮強調以親統疏以尊統卑,以長統幼,在下者敬在上者。以此制定各人的行為規范,禮的基本精神是“孝”和“敬”,疏敬親,卑敬尊,幼敬長,孝就在其中。
   
特別是紅白喜事方面,更是隆重,民間辦喪事無論貧富舉動大小一般都會請法師來做法事,由于人們受“儒、釋、道”三教園融的影響,在宗教信仰上,往往佛道不分,有的甚至把道教當成佛教,關于法事的內容形式,喪家未必全懂,主要是由了事的一手安排。
   
凡做法事誦徑,有用九位、十一位、十三位不等,個別情況可多至十五位、四十九位,少則三位、五位,一般情況根据家屬的經濟狀況來決定人數。

       (先子、媳、后女儿、女婿、再孫儿、孫媳、再子侄、朋友等;手拿三柱香,跪拜三次,起身,躬三次即禮成)
 
治喪是中國人為發送亡者,特別是年老去世這体制改革舉辦的一种活動,喪事的活動歷史悠久,傳統的長禮儀式非常之繁瑣,到北宋司馬光書儀.喪禮中仍歸結有二十多條之多,這一繁鎖的喪禮程式中所体現的原則,一是"",二是"",古人希望通過規范人們的喪事操作來淳化人,強化兩代人之間的聯系,以此提供一條社會性的感情紐帶,從而促進社會的治理,現代喪祭禮儀源于代喪祭習俗,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類文明程度的提高而不斷演變和革新新式治喪禮儀注重簡捷哀思四個字。
   
現按后世較通行的初儉、殮、殯、出殯、下葬的五步驟分述如下:
   
在人快要臨終前,子女等直系親屬守其側,听取遺言,証實死亡之后要親屬盡快向親友發出報喪帖,通報死訊,舊時喪俗,人死后要用紙式布巾覆其臉上以衷對死者的尊重。
 
人死后,因為被理解為到另一個世界生活,因而要為死者沐浴、整容,然后入殮入殮時注意:死者頭朝里腳朝外,入殮后,要有一段時間的停柩待葬,稱為殯,殯的時間地點因人而异,親屬換喪服,戴孝帽,要進行悼念,超度設靈等,親戚朋友前來吊喪,吊喪按隆重禮義,行三跪九叩之禮,出殯的前一天晚,長家整夜不能睡,要伴夜、坐夜、守靈,明日將要決別,孝子賢孫以及親戚朋友守靈以示最后一次相聚,出殯前舉行"辭靈"儀式,要請人念經超度,并請樂隊吹吹打打,以壯聲威,殯期間,每夜都有新友,故舊守靈,靈堂內的供桌上燃有一盞小油燈,須時時加油,不使熄滅,一直到出殯,任其自滅,稱長眼燈。
 
喪禮最后出殯,民間稱送葬,僧道選擇吉日,吉時,正式出殯,一般在上午八、九點鐘,靈柩一般由人抬著,以示鄭重,出殯的行列包括的內容有多有少,一般為銘旗--孝燈--香亭--樂隊--大轎(靈柩)--遺屬--送葬親友,靈柩經過之地,親友沿途設奠祭祀,稱路祭。
   
至墓地,將棺材放置事先已挖好的墓穴前,祭奠哀哭一番后,由僧道誦經,放入墓穴,鏟土掩棺,并堆土成墳堆,落喪后,僧道將魂轎盤內的五谷种子撒在墓地象征子孫綿衍,返回后,設靈位安置于廳堂,喪安婦女要供飯菜祭奠。
   
新式治喪禮儀同傳統治喪禮儀相比簡捷,但意義一樣,沒有訃告,追悼會,現在就這兩點做講解。
   
訃告,用訃告向親友和社會作比較詳細的通報、告知死者姓名、身份、死因、逝世日期、時間、地點死者生前簡歷以及給死者吊信,開追悼和送花圈,挽聯的時間地點。
   
追悼會在喪家設置的靈堂舉行,布置追悼會場,逝者親友迎候親友和來賓,發放白花和黑紗,宣布追悼會開始,宣讀悼詞,告別遺体,向逝者親屬表示慰問,追悼會結束。
   
首先將紅燭點燃,插在土地神位旁邊,然后親人按順序上香;
   
將祭拜品:花生、瓜子、開心果、松仁等(一定要干果)供放好;

   
直系親屬按年齡長幼拜土地神(拜三下);

   
直系親屬按年齡長幼動土(三到五下);

   
請山神;同時要准備好各項貢品,如:香、燭、茶、酒、生鮮(雞、魚、肉)、生果、糖果、素菜(粉絲、黃花菜)、金銀、衣裳;;
   
請文王八卦;同時將骨灰下葬,安放完畢;

   
拜祖先、山神、土地、伯公、伯婆、路公、路母、橋公、橋母、先人。

   
招灵沐浴:請亡靈到壇,沐浴換衣

   
忏頭:用唱誦方法代亡靈忏悔(生前未盡孝道,對友不忠等)

   
請金剛經:希望亡靈齋念而修成正果

   
供靈: 向亡靈供奉衣物、金銀、食物,以作路上享用

   
過橋: 接引亡靈通過99條橋進入西方极樂世界

   
誦經:(讀經)千佛經、金剛卷、阿彌陀佛經、普們品、十王忏、水忏、梁皇忏

   
乃先天啓教,由李老君流傳於下界大地之中,六合光明之內,以濟生度死之方針,流傳人間,護國安民,历史流傳,後有很多學士以及博古通今之隱士,遵老君燒丹練汞之教道,以保身安。

   
湖南湘鄉富陽山學院內,有二同學,姓朱姓夏,因輕中考試未中,他倆回家路途思戀,一心出家,比余富陽山中,建一住所,不管紅塵之事,專以收集道家歷史,博古通今之書籍,彙集起來,研究道家科儀,以及陰陽雨會之事,科書,文疏,表章,詞奏,全部整修。
 
容後,又在皇宋紹興五年之間,京城皇榜開科取士,朱夏二人競又發起念頭,要去京城會考,他倆得進考場,全中內翰大學士,侍禦大夫之職,那知皇朝時規,隱居學道出家此,就不能做官,故所他倆以知違犯上命,急修坦白歷史呈上,請求處分爲禱,呈上待命,萬歲龍眼觀看,不予處分,競發聖旨下令封朱夏二人真人,護國安民,爲富陽山朱夏觀,之後由朱夏觀又發出五觀,致於學道貌岸然者,好好醜醜不一致,來源如此。
   
在此寫出陰陽兩會之分,說明於後。
 
(陽會以先天無機都雷府爲主,普濟群生)
 
(陰會以靈寶大法爲主,1 超度善終亡人。2 承濟四生六道,五音孤爽)    

西方国家的丧葬礼仪基本上属宗教式的丧葬礼仪。人死后,首先在死亡地或尸体发现地的登记处进行登记,由医生或验尸人员签发书面证明,并在死亡者生前居住地的基层组织办理登记;而后对亲友发出通知或在报刊上公开宣布。
 
葬礼一般遵循死者生前遗嘱、遗言确定是土葬或者火葬。丧葬事务一般由殡仪机构或承办人具体安排,包括埋葬或火化的时间、地点以及举行葬礼仪式的时间、地点等。西方葬礼仪式一般同结婚一样,多在教堂举行。具体程序是,先把棺材运人教堂,由一位教士念悼词并为死者祈祷,然后用一块天鹅绒棺罩遮盖住棺材送往墓地或火化场。
   
葬礼与葬礼弥撒可以同时进行,也可以分开(在葬礼后的某一天)举行,一般由神父或死者亲属议定,包括祈祷词和经文,然后是圣餐,最后为告别仪式。
 
西方丧葬礼俗主要受基督教文化的影响。基督教将每一个人的灵魂直接与上帝发生关系,不允许偶像崇拜,崇尚灵魂升华而轻视肉体,因此西方的丧葬风俗是简丧薄葬。基督教的丧礼更多地是为死者祈祷,祝其灵魂早日升人天堂,解脱生前痛苦。基督教认为人死后灵魂需要安静,因此丧礼非常肃穆。在基督教文化影响下,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丧葬基本从简,即所谓在上帝面前灵魂平等的原则。
 
近现代以来,由于崇尚科学精神,尤其是实验科学的兴起,使西方人能以一种科学的眼光来看待死亡,进一步淡化了社会对殡葬的热情。西方崇尚个人本位,主张以个人为中心,因此在丧礼中,也是以死者为中心,重在安置死者的灵魂。总之,西方丧葬礼俗有我们可借鉴之处。死亡文化的本质是生存文化,从一个民族的死亡文化中可以窥到那个民族的全部生存哲学。
   
西方虽然民族众多,但实在基督教文化的影响下,丧葬礼俗基本大同小异,下面就西方丧礼中比较一致的方面予以概述。
   
葬式。西方葬式主要是火葬、土葬两种。无论采用哪种葬式,均葬于公墓。
 
公墓。城镇公墓一般建在郊外辟静幽雅之处,农村公墓建在村外较远的地方。西方公墓园林化程度很高,规划也很长远、划一、详细,有公路、纪念、休息、住宿、购物的场所。公墓管理很严谨,死者不论何种葬式,都要深埋,墓面平整,而后种上草皮,碑石不能太高,碑石周围要种四季花卉。一年四季墓前几乎都是鲜花盛开。整个公墓内无论墓多少,墓主何人,只见墓碑和花草看不到任何特殊标志或土堆。它不仅是死人的天堂,也是人们休闲的胜地。西方公墓的使用一般是有偿使用,使用期长短不一,但有最长期限规定。   殡葬礼仪。西方殡葬礼俗有洗尸、更衣、停尸整容、送葬哭丧、宴谢、祭奠等程序,基督教仪式几乎贯穿其中。人死之前要在神父面前忏悔,之后神父要为其祈祷。这也是临终关怀,使死者正确看待死亡,摆脱死之恐惧。死后在神父主持下给死者洗尸,宗教含义是洗去生前罪过,干干净净去见上帝。停尸在西方传统丧俗中,一般停在教堂,由神父主持追悼会。神父介绍死者生平并为之祈祷,下边亲友则一同祷告。完毕以后由四人一角一人抬着棺材走向墓地,神父、亲友跟在后边送葬。下葬时,神父还要再为亡者祈祷。哭丧无论是初终还是在教堂,也无论是在送葬路上或下葬时,亲友都不能大声嚎哭,只能默默流泪或嘤嘤啜泣,意为不要打忧死者灵魂安静。下葬时,随土撒人一些花瓣,葬毕在墓前立上十字架,放上一束鲜花,亲友就可以默默离开坟墓。祭奠亡者不是中国人的专利。西方人在居丧的第九天、第二十天、第四十天和一周年都要举行祭亡灵仪式。届时,亲友可单独去,一束鲜花、默默立上一会即可。
 
现代西方,社会工作兴起,对西方丧葬礼俗改革又推进了一步。丧事不再是各自操办,而是由殡仪馆一条龙’’服务。宗教仪式、纪念仪式均在殡仪馆进行。送葬也由殡仪馆灵车送。西方社会对死者相当敬重,殡仪馆接送尸体时,其它车辆主动让道,并鸣笛以示哀悼,路人也注目肃立。

西方人非常重视葬礼过程中出现的某些现象,并相信这些现象显示出了某些特征。如:葬礼时出太阳,在参加葬礼的人中哪个人的脸被阳光照得最亮,哪个人就可能是下一个死亡者;如果葬礼那天下雨,就意味着死亡的灵魂可以顺利进入天国;如果参加葬礼的人数是单数,其中必有一个不久后便会死去。
   
预定好的葬礼日期在西方通常是不能被推迟的。如果出了什么原因,葬礼推迟都意味着在3个月内死者的亲属或者邻居中必然会有人死亡。例如在被推迟的日期内包括星期日的话,那么这一凶兆就可能出现,而且没有任何方法可以避免。
   
在西方,有些日子是不宜举行葬礼的,如元旦,否则在死者所属的教区内,在新的一年中的每一个月就都将举行葬礼;再如星期日,否则就意味着在一个星期内还会接连地举行三次葬礼。
 
此外,西方人认为,出门遇见葬礼队伍是不吉利的;如果遇见葬礼,便会跟着送葬队伍走上一小段路,这样可以避免凶兆降临到自己的头上。当棺材运往墓地下葬时,西方人是绝对不肯走在棺材前面的,他们相信这样做会使自己的亲人或朋友大难临头,甚至会死亡;但如若这时遇到了一个牧师或传教士,这一凶兆就会自行消除;遇见灵车也同样会被认为是不吉利的,尤其是空的灵车,但这一凶兆只有在灵车面对面地驶来时才真正成为凶兆。
五、世界各国的人们在丧葬中的忌讳

 由于世界各国风俗民情不同,丧葬中的忌讳也各有不同。在美国和英国,人们认为在大庭广众之中,节哀是知礼的表现,所以在丧礼中一般不大哭大闹,表现得很有节制占在波士顿,吊丧的客人,不准吃三块以上的三明治,如果吃了,就会认为不尊重被吊者或者是不吉利。
   
在印度,人们认为在丧礼中如果不捶胸顿足,不号啕大哭,便是有悖礼教,对死者不尊敬。所在丧礼中一般都是痛哭流涕,显得悲痛异常,亲戚死后,在悼念期间要忌食。
 
在日本,人们在参加葬仪时,忌讳使用再三再四一个接一个频繁不久这些字词。要穿素装,男子穿黑色西装或燕尾服,系黑色领带。女子也要穿黑色套装或黑色连衣裙。如果死者不是近亲,参加葬仪时可佩带白色项链和戒指。葬仪中千万不要戏笑、喧哗。
 
对数字的吉凶概念很敏感的国家有日本、南朝鲜,他们最忌讳与发音相同的“4”字。因此在日本医院中没“4“4号病房“4层楼“4诊室。在看望病人时,绝不能提及病人最忌讳的“4”字。出门旅行时,船票上的座号、飞机的登机牌的座号如有“4”,他们也不愿接受。美国高尔夫球原来习惯每盒装3个、6个或者说12个。后来一家工厂为了打入日本市场,设计了特别包装——每盒装4个。不料运到日本谁也不买,问题就出在“4”字上。
 
在南朝鲜,几乎什么都回避“4”字,如大酒家、旅馆、办公楼、宿舍等建筑,都没有“4”楼,门牌没有“4”号,在常与生死连一起的医院,绝对见不到一个“4”字。在喝酒或其他饮料时,人们很少会喝4碗或4怀,而且要避免双数,他们如果喝了两杯之后,一定会再喝一杯,而如果喝了三杯,那是绝对不会再喝一杯的。在一些家庭生了第4胎,也被认为不吉利,这个孩子常常受到虐待。在军队,对死亡一词更为敏感。他们认为,如果部队被排列为第四,那么在战斗中必定失败。因为特别忌讳“4”,凡出现“4”的分组编队都用其他代号来指明,所以南朝鲜军队中没有第4军、第4师、第4团等;在海域的划分上,只有1235海域,而没有第4海域。
 
在缅甸,信奉佛教的比较多,在治葬当中有很多约定俗成的禁忌,尽管政府没有明文规定,但人们都能自觉遵守。掸族人死后,他留下来的建房材料不能再用,人们认为如用了死人遗留下来的建房材料会给活人带来厄运。克耶族人在耕种期间不吃丧家的食物,也不吃丧家敬奉神灵的供品,猎人出发狞猎前也是如此,认为吃了这些食物会倒霉。
   
在孟加拉国,居住在安达曼海西部的矮种黑人大安达曼人在亲戚家死人后,进行悼念时要忌口,只能悄悄喝点稀的,有的人为此饿得够呛,即便如此,也没人敢破这个规矩。
   
巴西人认为人死好比黄叶落下,所以忌讳棕黄色。
   
埃塞俄比亚人对死者表示深切哀悼时,才穿淡黄色的服装。因此,出门做客是绝对不能穿淡黄色的衣服的。
 
泰国的死人姓氏是用红色写的,所以平时最忌红色,认为红色不吉利。所以平时绝不用红色笔签名。在中国,旧的丧葬礼规矩特别多,在丧葬中也是如此,各个民族、各个地区、各个时期有数不清的讲究,丧葬礼仪相当繁杂。沿袭到现在而且又比较普遍的主要丧葬忌讳有:一是忌穿彩服,暇丧或吊丧时主要应穿黑、白两色的服装。如果死了人,还穿得花花绿绿,就被视为对死者不尊敬。二是忌行宴会,自家或亲戚朋友家死了人,一般尽量不单行宴会,也不演戏玩乐。三是忌高声大气,吵吵嚷嚷。四是忌出远门,家中老人病故后,丧期不满,做子孙的都要在家服丧,不要出远。

   送葬又叫“出殡”、“出棺”、“出丧”,即送棺入土埋葬。
   
出殡的日子由阴阳先生选定,如果一时难以找到黄道吉日,或坟冢还没有修好,便得临时找个庙宇等寄放灵柩,是谓“寄殡”,又叫“停丧”。
 
依照一般惯例,出丧的前一天要“开奠”,又名“开吊”,既是亲友对死者祭奠,也是自家人向死者告别。还有把家奠移至此日同时举行的。是日,丧家办酒席酬谢亲友。高寿人去世,席间常有人“偷”碗,谓如此就可以高寿。是夜,丧家还请川剧“玩友”到家里来坐唱,吹吹打打,直至深夜,甚至通宵,俗称“闹丧”。这样既可以调节几天来的悲伤,又可以表示丧事办得热闹。出殡场面因贫富而不同,贫寒人家只有孝子和一些近亲,冷冷清清地把棺材抬到墓地;富贵人家则请来鼓乐手,十分热闹。在出殡时,先用公鸡血绕灵柩洒一周,贴鸡毛于灵柩前端。置公鸡于灵柩上,16人的大抬杠将灵柩抬起,仪仗、鼓乐前导,其后是分放旌铭、灵牌、遗像的轿子,孝子躬身拄“戳丧棒”在棺材前拉纤缓行。戳丧棒只有两尺多长,用白纸剪花贴在竹竿上制成。亲友则送殡于后,或中途而返,或关至墓地。还有一人提着灯笼,一人提一筐纸钱,边走边撒,俗称撒“冥路钱”。出殡队伍路经桥梁庙宇,要点燃香烛,一些亲友还在路旁设香案路祭。
 
棺材抬到墓地后,由道士做法事,用罗盘测定方向。墓地请阴阳先生选择,有的在死者生前选好。旧俗以为墓地风水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子孙后代的兴衰祸福。挖好墓坑后,道士再做法事,把柏枝和纸钱烧灰垫底。再将雄黄酒洒入,孝子跪地叩头。将棺材放下,先由孝子撮土倒在棺材上,随后掩土垒坟,树立石碑,丧家将孝帕收起绾在头上而返。绵阳等地还盛行“踏地盘”,垒好坟后,焚烧“金童玉女”与纸房时,死者亲属中的年轻人便绕火堆及坟墓速跑三圈,然后摘一柏枝,跑回家中,将其插入香炉之中。据说谁跑得最快,谁以后就最有福气。
 
旧俗以为丧葬会惊动“家神土地”,所以死者入土后,家人还要请道士做法事,“安神谢土”,同时将贴在家神和门神上的草纸撕掉,表示秽气已尽,一切复原。安葬三日之后,由孝子和一些亲属到坟地去看看,给坟墓加垒土,撒上石灰、焚化香烛纸钱,此谓“复三”(或称“复山”)。
 
本世纪70年代以来,政府大力提倡火葬,80年代后城乡厉行火葬。由此,出殡风俗已有了很大变化,旧的习俗还在农村流行。目前,城镇中大都建有火葬场,设有殡仪馆。死者遗体由家人送往火葬场火化,待火化后将骨灰装入骨灰盒中,可存放在殡仪馆,也可以带回家中。

七、楚文化的中的殡葬习俗

荆楚民间旧时殡葬习俗,从亡者停止呼吸时始,即有一套完整的程序,它们依次为:  烧“落气纸”:即死者直系亲属,在已经确认死者亡故之际,便置一瓦盆于灵床前,在盆中焚烧冥钞或纸钱,意为让亡魂“持币上路”。  净身:由死者直系亲属打一盆清水,用一方白布帕给死者擦净躯体,通常以“三袱子”为限,即抹拭时将布帕浸水拧干三遭,称“三把”。一把抹头脸,二把抹胸腹,三把抹脚腿。净身亦称“洗丧”。
  换衣:给亡者换上干净衣裤鞋袜。若是青壮年夭折上有父母者,手臂上应戴黑纱;老年人的裤带用白棉线合股系扎,合股线的支数以其年龄而定,老年人换衣称“穿寿衣”。  开吊;将亡者抬上灵床,置于灵堂的白布帐幔之后。供桌上置烛台香盆和死者遗像。直系亲属的女眷一边哭一边诉说死者生平,内容多为叙述死者一生中所经魔磨难,声调哀婉动人,凄切悲恸,称“哭灵”。亲友前来祭奠,进门前先放一挂爆竹,丧家亦燃放爆竹以示应答。吊客上香,通常以三炷为限,或鞠躬致礼,或跪拜叩头,皆由死者亲属中的男性直系晚辈在灵堂左侧跪拜答谢,称“孝子谢”。停灵时间以单数为限,三日、五日或七日不等。开吊期间,有的延请僧、道做法事以超度亡魂;夜间还聘邀专门的民间艺人来唱“丧鼓”,其鼓词多为民间神话故事。吊客所送“祭仪”多为布料,须写好挽签悬挂于灵堂两侧,称为“挂祭帐”。
  出殡:即送亡者前往墓地,抬死者上路之始,称为“起灵”, 起灵时,孝子需将焚化纸钱的瓦罐掷碎在灵堂供桌之前,称为“甩盆”。抬灵床多为八名精壮汉子,死者亲属须排除在外。出殡亦称:“送葬”,有的请道士执桃木剑在前“开路”,孝子则披麻戴孝躬行于灵床(或灵柩)前引导,众至亲好友一路将其送至墓地。送葬队列行进途中,有亲友在道旁设香案“路祭”的,孝子须下跪答礼。  设灵与圆坟:亡者落葬后,家中应设灵位于厅堂左侧,称“设灵”;三日后亲人去坟前祭扫,称为“圆坟”。以死者去世之日算起,亲人在每一个第七日应在灵位前点烛燃香,举行祭奠仪式,到第五个“七日”为止,称为“做五七”。三年孝满,遂将灵位焚化,谓之“除灵”。
  新中国建立后,经过移风易俗,提倡殡葬改革,过去的殡葬习俗也相应发生变化。

八、农历715日的“鬼节”

相传,每年从七月一日起阎王就下令大开地狱之门,让那些终年受苦受难禁锢在地狱的冤魂厉鬼走出地狱,获得短期的游荡,享受人间血食,所以人们称七月为鬼月,这个月人们任为是不吉的月份,既不嫁娶,也不搬家.
 
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为盂兰节,又称中元节、七月半或鬼节,过去人们在这天晚上除拜祭自己的祖先外,还准备一些菜肴、酒、饭、金银衣纸之类到路口去祭祀鬼神.     农历715日是阴间最大的节日-----鬼节,又称中元节或盂兰盆节,是我国三大冥界重要节日之一。民间有阳间过元宵节阴间过鬼节的传说。据说,当日阎王也会披着盛装和鬼众们共度佳节,并且让我们活着的人一起为他们祝福,祝愿另外一个世界的人们心想事成,快乐享受人间没来得及享受的幸福。因此,我国许多地方界时将举办祭祀、参佛、净墓、回顾、赏花、垂钓等活动以示庆祝。
  鬼节源于目连救母的故事:“有目连僧者,法力宏大。其母堕落饿鬼道中,食物入口,即化为烈焰,饥苦太甚。目连无法解救母厄,于是求教于佛,为说盂兰盆经,教于七月十五日作盂兰盆以救其母。”据说当时目连在阴间地府经历千辛万苦后,见到他死去的母亲刘氏,发现她受一群饿鬼折磨,目连想用钵盆装菜饭给她吃,菜饭却被饿鬼夺走。目连只好向佛祖求救,佛祖被目连的孝心感动,授予其盂兰盆经。按照指示,目连于农历七月十五用盂兰盆盛珍果素斋供奉母亲。挨饿的母亲终于得到了食物。为了纪念目连的
孝心,佛教徒每年都有盛大的“盂兰盆会”,即我们现在所说的“鬼节”。

  书上说古时候的这一天,人们会事先在街口村前搭起法师座和施孤台。法师座跟前供着超度地狱鬼魂的地藏王菩萨,下面供着一盘盘面制桃子、大米。施孤台上立着三块灵牌和招魂幡。过了中午,各家各户纷纷把全猪、全羊、鸡、鸭、鹅及各式发糕、果品、瓜果等摆到施孤台上。主事者分别在每件祭品上插上一把蓝、红、绿等颜色的三角纸旗,上书盂兰盛会、甘露门开等字样。仪式是在一阵庄严肃穆的庙堂音乐中开始的。紧接着,法师敲响引钟,带领座下众僧诵念各种咒语和真言。然后施食,将一盘盘面桃子和大米撒向四方,反复三次。这种仪式叫放焰口。清代文人王凯泰曾有诗曰:“道场普渡妥幽魂,原有盂兰古意存。却怪红笺贴门首,肉山酒海庆中元。”描写的便是我国东南沿海一带过鬼节的习俗。

  由此可见,“鬼节”是因传统美德的孝心而起的。如今我国北方的人们仍然在这一天用烧纸钱的方式祭奠早去的先人,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之情。虽然祭祀方式简单,但基本上保存了鬼节淳朴的意义。因为血脉的召唤,感情的延伸,以及对自己未来的提醒,都赋予了鬼节丰富的人文内涵。即使年代不同了,烧去的礼物也不同了,但永远捎不完活着的人对远去亲人无尽的绵绵哀思和深深的怀念。但“不同年龄段的人对这个特殊的节日有着不同的感受,因为,未来的节日正毫不留情地向自己走来,从朦胧到清晰,从思念到恐惧,从恐惧到坦然,想念过去人的时候,其实也在思考着自己今天活的经历、内容、方式和活的追求。”

  七月十五,鬼门关大开之日。不管是烧纸钱送祝福,还是捧雏菊寄哀思,或者互联网上祭先人,或者是放河灯,今天活着的人一起思念过去的人,共同送去对先人的祝福,是人灵性的自发,是感情的延伸,是最基本的信仰。而且同时“活着的人要好好珍惜活着的每一天,不要愧对社会和朋友,不要愧对了已经永远离去的亲人。因为,总有一天我们要和他们相见,到时候,你可以自豪地说,在人间是好汉,在阴间也要做鬼雄!”

1、办理墓穴落葬的程序有哪些?  申请人领到《墓穴证》后预约骨灰安葬日期,并领取《落葬单》;落葬当日凭《落葬单》到墓地现场,在公墓工作人员的帮助下进行骨灰落葬。 2、购墓后,公墓可否临时寄存骨灰盒?      客户如果有这个需求的,应该事先电话联系欲购墓的公墓处有无临时骨灰寄存业务,如果有的话,公墓会为客户提供免费的骨灰盒临时寄存服务。但客户须提供《墓穴证》等有效证明,落葬时,客户凭公墓开出的《骨灰寄存卡》领取骨灰盒。      
3
、购墓后,可否委托公墓办理骨灰托运业务?  
   公墓有临时骨灰寄存业务的,一般可以办理骨灰托运业务。需要办理此项业务的,客户在公墓购墓后,凭《骨灰寄存证》到公墓将收取一定的托运费用。落葬时,客户凭办理骨灰托运的发票,前往公墓骨灰寄存处领取骨灰。  
   
普通葬式(即传统墓)。地面用石板铺就,墓穴在中间,墓穴后树墓碑,中式墓的两边用石板围起,西式墓则两边不围。
 
   
草坪葬式。不树墓碑,不围墓地,直接将套有骨灰盒的石箱埋入地下,盖上石碑,上刻碑文,整个墓地是绿草一片。植树葬式。不树墓碑,没有碑文,直接将骨灰盒埋于地下,盖上土,然后植树。
 
   
艺术葬式。根据逝者生平或形象由专业设计师设计的墓型,是艺术化与个性化的高度结合,文化品位高。
 
5
、如何选择墓穴的式样?
 墓穴有单穴、双穴等。单穴只能放一个逝者骨灰盒;双穴一般为夫妻合葬。单、双墓穴占地多在1平米以内。

()墓碑   墓碑通常有抬头、正文、落款三部分组成。 1.抬头   抬头主要写死者的生前职务、职业等,有的也可以省去不写。  
2.
正文  
正文主要写明立碑者对死者的称谓及死者的姓名。如“先考王君××大人之墓”。  
3.
落款  
落款写明立碑人的身份、姓名。立碑时间可写可不写。  
(
)墓志铭  
墓志铭常常由标题,正文和落款三部分组成。  
1.
标题  
标题一般由死者名和文种名组成。如《柳子厚墓志铭》。  
2.
正文  
一般而墓志铭正文内容由三个方面组成。一是要简单介绍死者的主要生平经历;二是要评价死者主要的成就业绩及其社会价值;三是要写出立碑的意义,同时对死者的不幸逝去表示哀悼之情。  
3.
落款  
落款注明立碑的单位名称、撰文者姓名,同时署上成文日期。需指出的是,有的墓志铭立碑单位名称或撰文者个人姓名已写在标题下,所以落款只注明成文日期即可。  
(
)功德碑  
古代歌颂公德的公德碑在今天已基本绝迹,但今天为了表彰一些先进的个人,比如捐资建校等也会立碑以纪念,这可以称作当代功德碑。这类功德碑通常也有标题、正文、落款三部分组成。 1.标题   标题通常由功德人姓名称谓和文种名称构成。如《某某先生捐资建校纪念碑》。  
2.
正文  
正文叙述在何时、何地、为何原因、何人作了什么好人好事,同时正文也要阐明立碑单位或个人的感激之情。  
3.
落款  
落款署上立碑者名称或姓名,并署明立碑日期。

十一、丧葬中出殡前摔碗是什么意思?

摔碗其实是摔“孝盆”,只是用碗来替代吧了,大概有三层意思:     一是将孝家的丧气摔出去;

二是将众人烧给亡者的纸钱通过大地送入“ 地府”;

  三是摔碎孝盆预示孝家从此不再使用,更不再发丧,而亡者一定来生转世顺利。

十二、佩戴黑纱是为什么?

 表示哀掉的色彩,各国有所不同。中国、日本是白色,非洲是红色,欧美是黑色,黑色显得严肃。古代穿哀服与今人大不相同,其目的在于伪装自己,以避免死神出来。古代欧洲许多原始民族中,只要有人去世,死者的亲属立刻把自己伪装起来,或在身上涂黑色泥巴,穿上干草衣服;或用黑布将全身包起来。他们的用意不外是想把死神下跑或不让死神认出来。  
   
在古代欧洲,当一个贵族死了,他的仆役都要为他穿黑色丧服致哀。英国仆役在购不起丧服的情况下,提倡用一块黑纱佩戴在左臂上表示致哀。这种节俭易行的佩黑纱丧礼为民众所采用并传遍全世界。

十三、在哪些日子祭拜先人?

(一)、 与先人相关的日子

    3、 先人去世后的第七天(头七,相对重要)

    5、 先人去世后的第二十一天(三七,相对重要)

    10、 先人去世后的第四十九天(七七,相对重要)

(二)、 传统祭拜日子

    1、 农历年三十,除夕(除夕祭祖,重要祭祀日)

    3、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上元节祭祖)

    4、 公历45日,清明节(清明扫墓、最重要祭祀日)

    6、 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祭祀祖先)

    7、 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祭祖、扫墓,重要祭祀日)

    8、 农历十月初一,祭祖节(上坟、祭祖)

    9、 农历十月初一,寒衣节(祭奠先人)

三)、 现代纪念日节日


四)、 其它特别日子

  尸体收敛之后就要把灵柩送到埋葬的地方下葬,叫做出丧,又叫出殡,俗称为送葬。停尸祭祀活动后就可以出丧安葬。在许多民族中对出丧日期都要慎重选择。    按照迷信的说法,人在刚日死,应选在柔日下葬;柔日死,应选在刚日下葬,刚日、柔日要配合好才行。否则,不吉。按照迷信的讲究,凡下奇月死者,应在偶月下葬;偶月死者,应在奇月下葬。奇月、偶月也要配合好才行。否则,不吉。若不能及时葬埋,可先柩起来。在河南一带,还有埋葬忌月的习俗,并且与姓氏有关。据说,张、王、李、赵四姓人,禁忌六、腊月动土葬埋。其余姓氏,三、九月禁忌动土葬埋。若忌月有丧事者,要排至三七、五七殓葬,必得避开忌月才行。如特殊情况需及时出殡者,也只能先用青砖柩之,不得入土葬埋。台湾以及南方一些地区,俗忌七月出葬。因民间传说,七月为鬼月,七月十五日为鬼节,该月阴间得鬼魂要到人世上来讨食。为避鬼煞,故忌此月殡葬。

旧时,民间还广泛流传着忌重丧得习俗。浙江一带俗说重丧是指死者出生的年月日,与死者死时的时辰有干支重字。俗称月不清。遇上这类情况,要举行特殊的丧仪,往往是在三、五更盖棺,抬至郊外。丧家不穿麻,不能哭,要等七日后,才呼号奔告亲朋,然后再补丧礼。但是,在台湾一带,重丧却是指某种葬埋忌日而言。俗说在某日葬埋便会犯重丧,亦即丧家还会再死人。当地的重丧日为:一月甲日、二月乙日、三月戊日、四月丙日、五月丁日,六月己日,七月庚日……十二月己日,依次类推。如果因为特殊事情不得不于重丧日安葬时,要采取一些仪式。符咒字,一般是正月、三月、六月、九月、十二月书六庚天刑;二月书六卒天庭;四月书六壬天牢;七月书六甲天福;八月书六乙天德等。不过,每月书写字样的规定都不怎么严格,也有相互串写的现象。,但大体上就是这类字类推而已。

 每逢清明,人们都会倍加思念逝去的亲人、朋友,因为清明节是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节日习俗,因此,清明祭祀这一习俗深深扎根于百姓心中。    我国古代把菊花当作寄托之花,有思念和怀念的含义。白菊是最合适祭祀的花,清明节悼念逝者用的花通常是白菊花。清明祭祀高峰,我园并未将目光投向电视、电台以及报刊杂志,或争先恐后或夸大其词宣传自己产品的好处,而是买来万枝盛开的白菊花敬慰亡灵,把恩惠传递给长眠于地下的逝者及家人,让“逝者灵安,生者安慰”。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不少市民倡导“绿色祭祀”、“文明祭祀”。“鲜花祭祀”就是其中的一种,一束鲜花,代表的不仅仅是对逝者的敬意,也是对生者“珍惜生命”的一份爱心提醒,一枝鲜花寄托一份情感,一缕花香表达一种哀思。清明,让我们播种文明,给逝者送枝鲜花,为生者留下一缕馨香,为生命加上一点厚度。让鲜花祭祀越来越成为城市人祭祀的一道风景线,让文明之花越开越艳。对此,龙台山人是当之无愧的。

十五、民间旧时殡葬习俗

民间不同地区的风俗不同,比如在西部地区,老人临逝前,子女要为他洗脸净身,穿好“老衣”。快咽气时,要把老人抱着坐到炕下的木凳上,若死在炕上就是背了“炕基”,到阴曹地府也一直背在身上。给口中含一枚古币(锁口钱),用线拴在脖子或钮扣上。含锁口钱的用意一说是让逝者在通往阴间的路上有钱花,一说是防逝者到阴曹地府信口开河。咽气后,家里的人将逝前的铺盖放到大门外,在大门口焚烧事先扎好的纸马,叫“上路马”;在地上铺垫与逝者岁数相同的若干根谷草,称“岁数草”,再将逝者头向门口停放上面,用白纸置面(代表被子)。在手腕上拴一荞面饼,称“打狗饼”;双脚用麻绳子绞绊,称“绊脚绳”,以防惊尸;灵旁拴一只公鸡,称“倒头鸡”或“守灵鸡”;大门外焚烧“倒头纸”。遂挂纸条一束,表示有丧。随即,在停放逝者的两旁铺上麦草。白天,孝子们按男左女右的方向跪在麦草上,叫“跪草”;夜里睡在上面,叫“守灵”。一旦离开灵堂,手里必须拿着丧棒。凡来祭灵的儿孙及亲属均要戴孝。亲生儿女、儿媳戴长7尺、宽7寸,从头顶顺脊背而下拖至地面,用细麻绳系腰的拉孝;其他孝子均戴白布孝帽。出葬前,孝子不能吃荤、喝酒,不能唱歌、说笑,不能训人、骂人。
老人去世第二天,同族的人要通知四邻,称“报丧”。报丧的人在路途中或院子里遇见不论是大人还是小孩都要“叩头”,且不能 进人家的屋里。随即,请逝者外家、娘家来人祭奠;请阴阳为逝者念经超度,卜定葬埋日时;请纸匠为逝者做纸活。纸活用茜芨或芦苇扎制,彩纸、剪花表糊而成,有五供养、四合头、小七星件、大七星件、十供养、十全等。“五供养”为上平房、左右侧房、门房、小花架5件;“四合头”为两层上房、左右侧房、过亭共4件;“七星件”是在四全头的基础上增加“灵堂”、接应幡、“人”(伺候逝者的金童、玉女)和“马”(逝者的乘骑)三件;“十供养”是在“七星件”的基础上增加“轿车”、“鹿”、“鹤”、“靠山”、转灯等;“十全”是规模最大、档次最高的纸活,除“十供养”外,另加守门狮子、硬灯照等。现在比过去又排场了许多,在此基础上还增加了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电话、手机等现代化生活用品。纸活备齐,即设灵堂。先在尸体前用木板搭架,上摆纸活献饭,桌上摆放灵牌位和遗像;在四周悬挂用白纸凿成的灵条。灵前再放小几称供桌,摆放香炉、灯、酒、供祭灵者点纸用。
停尸时间由阴阳卜定,少则2天,多则10天。出殡前孝子请外家或娘家来人看过亡人,若无异议,即“入殓”。入殓时,在棺材底下撒一层麦草,麦草上铺好红布褥子,放好枕头,枕下放几本书,表示亡者后辈知书达礼。将逝者安放在棺内,盖上红布或红纸。入殓毕,然后请阴阳设坛打醮,颂经超度。当夜要“悼醮”,也叫“悼方杆”。由阴阳诵念咒语,招来本姓中已故的三代宗亲、男女老幼以及一切无人祭祀的逝者幽灵,一边颂经文,一边一勺一勺往野外撒饭食,叫“放舍饭”,供招来的幽灵享用。在下葬的前一天晚上,要为逝者举行一次隆重的祭奠和悼念活动,叫“家祭”。家祭一般在晚上七、八点进行。家祭时,孝子们头戴白帽,身穿孝服,一手扶丧棒,一手点香表,跪于香案前。先由子女和媳妇为逝者洗脸,洗后的污水各人喝一口,不能倒掉;后由长子敬饭,长孙敬茶,重孙敬果。随即,进行祭奠,其仪式极为复杂,有时要持续多半夜。祭文多为颂扬逝者功德,诉说祭奠人对逝者的怀念之情。属同一辈份的,行一道文,先长辈,后晚辈。逝者的儿子不同于一般人,须行“三献正礼”,时间长、礼数多、祭文也长。在祭奠中,先生念祭文一遍,阴阳诵经一遍,吹手绕孝子缓步吹奏三回,如此反复,叫“游食”。游食毕,即“领羊”,一般牵两只公羊称“灵羊”,作为逝者的代言人与孝子和众亲友“搭话”,当人们猜准逝者的心愿时,羊即摆头、抖身,众孝子叩头恸哭。
起灵前,阴阳持灵前烧纸碗、盆,猛击棺材大头,将守灵鸡摔出门外,口诵经文,意在赶灵启程。亲朋、家门中强壮者抬棺材出门,由长孙或幼子擎“灵幡”(俗称“引魂干”),于灵前呼其爷(或父)前导,长子伏棺下屈腰“背棺”而行,一孝子用白布牵引灵枢,一孝子沿路撒纸钱,称“买路钱”。送葬时,走得越快越好,因为黄泉路上无客栈,否则灵魂就没有归宿。送葬队伍路过人家时,人们在门前燃火以示驱鬼。 灵柩抬到坟地后,先绕墓坑左右各三圈,然后停放于墓坑沿,待时辰一到即下葬。下葬后,阴阳埋第一铣土,接着是孝子,随后是外家四邻。堆坟时,不得将铁铣转交他人,不能呼唤活着人的姓名。堆坟毕,众人跪于墓前烧“纸活”、“冥币”。葬毕归来,凡去坟地者,都必须从事主门口燃起火堆越过方可进门,意在驱除鬼邪。

逝者埋葬后第三天,孝子要为新坟培土,叫“攒三”,攒三时不许恸哭。葬后一连7晚孝子要在坟前煨火。在逝者院内或门前烧纸,每7天烧1次,由近及远,七七四十九天,俗称“尽期”,要对亡人进行第1次祭奠;第100天为“百日”,进行第二次祭奠。123周年都要举行较隆重的祭奠活动。
  烧“落气纸”:即死者直系亲属,在已经确认死者亡故之际,便置一瓦盆于灵床前,在盆中焚烧冥钞或纸钱,意为让亡魂“持币上路”。   净身:由死者直系亲属打一盆清水,用一方白布帕给死者擦净躯体,通常以“三袱子”为限,即抹拭时将布帕浸水拧干三遭,称“三把”。一把抹头脸,二把抹胸腹,三把抹脚腿。净身亦称“洗丧”。

  换衣:给亡者换上干净衣裤鞋袜。若是青壮年夭折上有父母者,手臂上应戴黑纱;老年人的裤带用白棉线合股系扎,合股线的支数以其年龄而定,老年人换衣称“穿寿衣”。   开吊;将亡者抬上灵床,置于灵堂的白布帐幔之后。供桌上置烛台香盆和死者遗像。直系亲属的女眷一边哭一边诉说死者生平,内容多为叙述死者一生中所经魔磨难,声调哀婉动人,凄切悲恸,称“哭灵”。亲友前来祭奠,进门前先放一挂爆竹,丧家亦燃放爆竹以示应答。吊客上香,通常以三炷为限,或鞠躬致礼,或跪拜叩头,皆由死者亲属中的男性直系晚辈在灵堂左侧跪拜答谢,称“孝子谢”。停灵时间以单数为限,三日、五日或七日不等。开吊期间,有的延请僧、道做法事以超度亡魂;夜间还聘邀专门的民间艺人来唱“丧鼓”,其鼓词多为民间神话故事。吊客所送“祭仪”多为布料,须写好挽签悬挂于灵堂两侧,称为“挂祭帐”。
出殡:即送亡者前往墓地,抬死者上路之始,称为“起灵”,起灵时,孝子需将焚化纸钱的瓦罐掷碎在灵堂供桌之前,称为“甩盆”。抬灵床多为八名精壮汉子,死者亲属须排除在外。出殡亦称:“送葬”,有的请道士执桃木剑在前“开路”,孝子则披麻戴孝躬行于灵床(或灵柩)前引导,众至亲好友一路将其送至墓地。送葬队列行进途中,有亲友在道旁设香案“路祭”的,孝子须下跪答礼。
  设灵与圆坟:亡者落葬后,家中应设灵位于厅堂左侧,称“设灵”;三日后亲人去坟前祭扫,称为“圆坟”。以死者去世之日算起,亲人在每一个第七日应在灵位前点烛燃香,举行祭奠仪式,到第五个“七日”为止,称为“做五七”。三年孝满,遂将灵位焚化,谓之“除灵”。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有璀璨的文化和优良的传统,殡葬文化源远流长,数万年前就有了一定的丧葬形式,相应也就产生了殡葬文化。
 
殡葬是人类的自然淘汰,是对死者遗体进行处理的一种文明形式,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也是文明传统的组成部分。它受民族、地理条件、历史时期、社会制度和经济状况的制约。早期的殡葬不仅受灵魂、山水、观念的影响,也受巫术的影响,认为在墓中葬入吉祥的麒麟、狮子、龙马、凤凰、鸾鸟、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等,还有雕缕的仙山、楼阁、玉宇琼台的图案,莲龙的图纹等,这些都意在营造一种天堂仙境,瑶池蓬山的气氛,以图死者能乘鸾御凤,驾鹤升天,得道成仙或造福子孙后代。现代殡葬文化建设必须抛弃“灵魂不死”的理念,而“更生文化”,是相对于死而言的,人活着是一种生的状态,人死是更生状态。传统殡葬文化基于“灵魂不死”的哲学理论,现代殡葬文化则倡导“精神更生” ,要使各项殡葬工作卓有成效,富有创新,离不开殡葬文化作底蕴。不论是硬件的建设还是软件的发展,都需要文化来支撑,如陵园、殡仪馆建设规划设计,其格局,包括内部景观的设计,只有创造了文化的氛围,才能缓解人们的悲痛情绪,真正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才能用更加文明的殡葬礼仪和殡葬方式服务大众,服务人民。

十七、阴宅风水的基本操作

  阴宅风水好坏,直接影响着一定人的吉凶祸福。做好阴宅风水,是造福百姓的一件大事。因此我们必须掌握阴宅风水的基本操作。 一、选地
  选择山地非常重要,选择适合山家的墓地,进行安葬,俗话说:“福人得福地”,好地是祖上积德行善所得,也就是说山家得到一块好地,是他祖上的阴骘。
何为好地:   1、龙脉旺,阴阳龙相缠相绕。   2、砂水秀美,罗城得局。   3、穴位得气,土质良好。 二、安葬
  安葬要有一定的规则,安葬不好,立见凶危,山家不太平,地师脸面不光彩,心情不安。
如何安葬:   1、择吉安葬  
  据山家亡命、子孙命择吉,所择吉日不能与亡命、子孙命刑冲克害,所择吉日,不犯太岁、三煞、重丧、重复等凶日。  
  2、开挖金井。
  按开井过程操作(各地方风俗不一),深浅有吉度,金井内力避风、水、蚁、石、根等不良煞气。
三、迁葬 四、修墓


}

查文斌啊查文斌,英雄一时,鲁莽一世,与天斗,逆天而为,有那么大的能耐吗?自己是什么?不过一个人间小道士罢了。。。。。等他回过神,发现自己已经回来了,看着守着妹妹身边嚎嚎大哭的儿子,查文斌紧紧的搂过,咬着牙齿死死抱住。一家人就在大年三十,把自己女儿给埋在了妻子的坟边,做道士,到底有什么好啊?爹妈早死,老婆早死,现在连女儿都走了,看着边上唯一的儿子,查文斌发誓要保护好他!

  人家都说阎王要你三更死,绝不留你到五更,女儿出事后,明明女儿阳寿未尽,会给枉死在小河里,查文斌接到女儿的托梦,告诉她,她是为了给查文斌还半年前的那个债,查文斌半路劫魂,必遭天谴,代价就是她女儿横死在大年三十!

  这也算是阎王给查文斌一个警告,人间你称道,阴间我大王!凡事都有个因果报应,有得到就一定有付出。

这件事,给查文斌的打击是很大的,一直好久,他都把自己关在家里,并开始思索道的含义,也牵出了日后这位道者冠绝大江南北的好多事迹!

  那年查女溺水身亡之后,查文斌把自己关在家里三个月未出家门,曾经我们也去探访过,只是闭门谢客,三个月之后,查文斌破门而出,直奔省城,而从那时候起,这个故事的第一人称,就不能是“我”了,主角已经完完全全变成了他——————最后一个道士:查文斌!

  《最后一个道士》卷二开始

  查文斌明白自己触了天怒,可他骨子里不服气,凭什么天就可以左右人的命运,凭什么就不能与天斗?现在看来唯一的破解之道恐怕就是那本《如意册》,传说中的那本书在哪,到底有没有那本书,一切都是未知,可是地宫里那些壁画留下的信息,还是给了他一丝希望;将军庙上遗留下的那些文字或许是个线索,他就是去找考古队老王的。

他把小儿子托付给了外婆,让外婆替他照顾一阵子,外婆自然是答应了下来,留了些财务,外婆也不肯收,抵挡不过,勉强收起来,说是给他儿子买些衣服。

  风尘仆仆的赶到省城,老王早已经在车站恭候这位在他眼中半人半神的道士,按说他作为一个考古专家,本应该是无神论者,但很多事,是科学没办法解释的,查女溺亡的事,他也是有所知道的,接了查文斌,先是给安排到单位的招待所住下

  查文斌坐下之后,也顾不上叙旧,只管问老王去带他找何老,他急切的希望有一点线索。老王也是好客之人,联系了何老之后,三人约定晚上在楼外楼小酌几杯

待雷峰夕照的美景呈现于西子湖边,杭州那座楼外楼的一个包间里,一位精神抖擞的老者正在向着一个白衣中年男子敬酒,旁边还落座着一个带着大号玳瑁眼睛有点秃顶的胖男人

  这个老者就是古文字专家:何老,白衣男子自然就是查文斌,那个胖男人就是老王了。

  “早就听过老王讲过您的神通,老朽一直想一睹真人风采,今日一见,果真一派风仙道骨,不愧是神人呐,我敬真人一杯”说罢何老一口将那杯上好的自己带来的茅台一饮而尽,笑盈盈的看着对面的查文斌,示意他自己已经喝完了

  查文斌做了一个揖,又朝老王笑笑“何老过奖了,小道入门尚浅,不敢在前辈面前卖弄,这杯应该我敬前辈的”也是一口讲杯中所酒一口闷下去,还抹了一把嘴,喊了声:“好酒啊!”

何老微笑着做下去,招呼大家吃菜

  老王夹了口莼菜,笑眯眯的盯着杯子说道:“文斌啊,我今天真的是沾了你的便宜啊,你可知这酒的来历?”

  查文斌看着微笑的两人,摇摇头,只道:“此酒莫非不是凡品?”

  老王哈哈大笑起来,放下筷子,跟查文斌说起当年的一个考古活动

  话说当年何老在贵州境内一个西汉大墓被盗,何老带队进行抢救性发掘,里面已经被弄的七零八落了,好在旁边的耳室内就发现不少坛子,坛口密封尚好,已经被泥土完全掩盖,他们总计搬出了100多个大坛子,本来这些坛子是要送到博物馆进行清理的,在搬运的过程中,不慎打破了其中一个,一股酒香味四溢出来,当场就有几个不甚酒力的人醉倒在现场

何老用手指沾了一点尝,发现这是酒,这坛子里居然有酒,当晚回到博物馆,又小心翼翼的打了一个封口,马上一股酒香就飘满了整个房间,别说喝一口,闻一闻都让人飘飘欲仙,这可是2000年前的酒,通过技术鉴定,这些坛子里面大多数只剩下不到三分之一的液体,算是纯到不能再纯的琼浆玉液了

  后来这些酒就被国家给收上去了,可能某些顶级人物有幸喝过,何老也是个爱酒之人,私藏了一个坛子,轻点的时候,上面发现了少了一个,也查过,查不出,就把何老办了个失职的罪名,给贬到了当年还算是清贫的浙江,做了个博物馆的管理员

  这2000多年前的酒,何老自己也是不曾舍得喝过一口,也怕上头发现了,今天查文斌来了,算是豁出去了,拿出这个国宝级的来招待,可见对查文斌的尊敬了

  查文斌听完后,也是惊讶的看着手中的杯子,何老还要给他再倒上一盅,查文斌推辞不得,两盅酒下了肚子,三个平常酒量不错的人,居然就在桌子上醉倒了,饭店服务员打烊了才发觉这桌客人都是烂醉如泥了,可见此酒的猛烈

一直到第二天晌午,三人才陆续从饭店房间里醒来,一边回味着昨晚的酒宴,一边赞叹着酒的力道,收拾完毕后,一行人去了何老家里

  这何老不仅是个考古学家,也更是一个玄学家,到了何老家,查文斌就发现他的屋子里的摆放都是按照易经风水设计的,不禁又对何老多了一份认可

三人的话题还是转移到了那段文字上,何老拿出那份文字的手绘本,指着上面的符号说,这应该是古代苗疆的文字,记录的是一本奇书,至于这本书在哪,这文字上也没有写

  查文斌问何老和老王有没有在其他的地方发现过比较特殊的道家遗迹,何老摇摇头说,这类东西,外行人看不懂,即使有所发现,也很有可能把它当成是普通文物给处理了,一来中国的宗教本来就比较复杂,二来,文革时期,破坏掉的东西实在太多,很多老祖宗传到我们这一代就断了七七八八了,要想找这本书,恐怕还是得靠缘分了

  老王建议去博物馆里查查档案,看看有没有类似的文字出现过,何老点点头

  那几日,查文斌就住在何老家,这个何老也是巴不得,家里就一个老伴儿,儿子女儿都已经是在外面成家立业了,所以查文斌一来,家里也热闹不少,他夜夜跟着查文斌研究道家历史,老王也是每天准时下班到何老家报道,三个人聊的好不痛快,何老的老伴儿给他们几个炒点家乡小菜,他们三个喝酒谈天

这样轻松的日子一直持续到一个星期之后

  这何老的夫人姓王,王夫人有兄弟姐妹7个,排行老五,今年也是有六十五岁了,平日里身体健康,看不出什么毛病来,查文斌到后的一个星期,王夫人的老父亲,传来过世的消息

  这王夫人的父亲已经是九十岁的人了,按理说死的倒也是正常,毕竟岁数到了,算是正常死亡,于是何老就带着王夫人回老家奔丧,这查文斌在人家家里住了一个星期,天天好酒好肉招呼着,也不好意思,就寻思着跟着一起过去看看,给老人家做个小小的超度也算是报答何老

  老王念在跟何老是朋友,也自然是跟着去了,四个人就当天出发,去了那个浙西小城

  王夫人的老家也是在大山里,一个不过百来户人口的小村子,等到王老爷家,王夫人已经是快要哭晕过去了,扶着王老爷的尸体就嚎啕大哭,这农村里老人过世,子女哭的越厉害,就代表越孝顺,加上王夫人哭的撕心裂肺,自然周围的人也都跟着哭起来

 王夫人的老家也是在大山里,一个不过百来户人口的小村子,等到王老爷家,王夫人已经是快要哭晕过去了,扶着王老爷的尸体就嚎啕大哭,这农村里老人过世,子女哭的越厉害,就代表越孝顺,加上王夫人哭的撕心裂肺,自然周围的人也都跟着哭起来

  这何老上了一炷香后,烧了纸钱之后,就把带来的两个人跟他的外甥介绍,说这个是一位道长,上这来看看,那外甥叫做王鑫,王鑫一听是来了道士,心想着家里正准备着人去请道士呢,这姨夫就给寻来一个,自然是对查文斌也客气了,又是递烟又是贡茶的,请查文斌给做场小法师,查文斌点点头,转头就去厢房,换了身衣裳就出来了

  来探望的人一看,挖,好家伙,这么一个风仙道骨的道士出场了,自然目光都转移了上去,平日里村子里有个死人,也都是请道士的,基本都是些老头子,这个年纪轻轻的道士,真的懂吗?

查文斌也不做声,要了王老爷的生辰八字,列出了部分生肖,告诫这些属相的人不要留在此地,怕会反冲,又要了常见的黄纸,香烛,给王老爷就做了场法事

  这法事的高潮自然就是前面说的过仙桥,这可是头等大事,查文斌过的仙桥,自然是一通就过,毫无意外发生,又去看了看王老爷生前就给自己挖的宝穴,觉得一切都没什么问题,开了张单子给王鑫。

  这张单子是什么呢?就是斋七的时辰,这个人死后做七,也叫做斋七,即人死后(或出殡后),于“头七”起即设立灵座,供木主,每日哭拜,早晚供祭,每隔七日作一次法事,设斋祭奠,依次至“七七”四十九日除灵止。

这做七的贡品必须要是双数的,因为单为阳,双为阴,所以历来我们请客点菜,最好是要点单数。

  查文斌算好日子,把这斋七的时间,需要做的人的名字都给贴在了王老爷家的客厅墙壁上,忙完这些,等到王老爷下葬之后,一行人在王鑫的感谢中就回了省城,约好了,头七的时候他们再一起回来

  这人死后的第七天,俗称头七,也叫回魂夜,也就是说死者有什么未了之事,由鬼差押解回来,与阳世间的亲人见面;或者是带一帮刚在阴间认识的新朋友回来阳间,阳间的亲人就摆一桌酒席,让死者招待朋友。但是有一点凡是带黄颜色的东西,都得收起来,因为黄颜色是代表神的颜色,如果见了,死者自然就不敢回门了。


}
外婆回想起那疯道士曾经提过一个地方:安县五里铺,便赶赶紧拆外公骑着自行车前去,火急火燎的一路问人,终于在一个小镇上打听到了那地方,等赶到五里铺已是天黑,见人便打探此处有没有一个道士,几经询问,终于有了点眉目:一个上了年纪的大爷指点外公五里铺往西有一个小村子,不过偏僻的很,要过一片板栗林,下面是坟地,过了坟地,再走五里路,以前据说那儿是有一个道士,至于姓甚名甚也不知道了【

外公谢过老人家,乘着月色,敢夜路,路过那片板栗林子,也不知是萤火虫还是鬼火绿油油的一片,吓得他不要命的蹬着脚踏板,摔了一跤很的,爬起来顾不得检查,咬着牙齿往前赶,等到那个小村子的时候,已是痛的满头大汗,坐在村口检查了一下,连骨头都要看见了,外公是很疼爱这个小女儿的,也是急了,就蹲在路边大哭起来

就在外公哭的时候,村口一户破草房里出来一个年轻男子,浓眉大眼,鼻梁高耸,一袭白色长袍,一派风仙道骨的样子,赶上就去问了外公是咋回事

外公这个人也真的是个急性子,就跟一个陌生人竹筒倒豆子,把事情就讲了

听完外公的讲述,那个年轻人,就说大哥,你别着急,你先随我进屋慢慢说,我给你包扎一下,说着就引了外公进屋子,进去之后,这间不起眼的茅屋里,墙壁上挂着道家三清: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

那人给外公泡了杯茶,示意外公坐下来,给褪了裤脚,一看好大一个口子,连裤子都给划破了,血浸湿了布料,又进屋拿了草药给伤口先敷上,再用白布给包起来,倒是暂时止住了血,不够就是痛的心慌

包扎完,又起身给外公泡了杯茶,看上去普普通通的,外公一口茶喝下去倒也奇怪,逐渐就平复了自己本来不安的心,伤口竟然也慢慢的不疼了,这才一番叙述,讲了原委,问这男子可知这里曾经有过一个老道士

不想那男子竟然说道:“如果我没有猜错,你要找的应该是我师傅,可惜三年前他已经归天了,既然师傅生前有交代你来找他,那么大哥要是信我,就由我过,你看行不行?”

外公一听人死了,这还有什么办法,只能是死马当作活马医了,连连点头,生怕这个人等会也找不到了

那男子问了小姨的生辰八字,又拿出罗盘掐指算了算,对外公说道:“如果不出意外,你这小女儿怕是活不过这个月的十五了,家师九年前就曾告诫过,没想到你们不但没有相信反而还哎”

外公一听就立马给男子给跪下了,痛哭起来:“当年我们谁也没想到那个疯道士,哦不,那个道长说的是真的艾这,你看,这可怎么办?”

一切或许都是命中注定,男子一边扶起外公,一边自语道:“罢了罢了,你稍等会儿”

不过一会儿,那男子便从旁边的厢房出来,身着一身金丝银线的道袍,头戴八卦帽,脚踏白色八卦鞋,还背着一个八卦乾坤袋,对外公说道:“你且带我去你家,越快越好

,你要是现在能走,马上就出发”

外公看这男子一身道士装扮,知道自己遇到懂行的人,赶紧就起身,两人连夜赶回外婆家,殊不知,外公这一赶路,也为日后他的腿落下了毛铂从此走路就有一点瘸了

要说外公平时也是村子里的好劳力,但此刻腿脚有伤,那道士说的又急切,只能咬着牙坚持,这个男子就是后来跟我们家结下不解之缘的查文斌,那年的查文斌育有一儿一女,是对龙凤胎,过着清贫的农村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等到了外婆家,外公对外婆讲明了来历,就带着查文斌去小姨的房间,奇怪的是这一次小舅舅的那条小黑狗看见文斌的时候格外的亲切,撒欢的抱着他的腿,要知道这条狗平常对生人是很凶的,据说连我爸爸也被它差点给咬过

文斌摸了摸小黑狗的头,笑笑就进去了,并且让其他人侯在外面,一炷香的时间后,查文斌出来,面色有点沉重

外婆很紧张的问:“道长,情况怎么样?”

查文斌也没说什么,只是让外婆准备一个桌子放在门外,外婆哪里敢怠慢,赶紧就去搬了张小桌子搁在门口

接着查文斌又叫外婆准备一份倒头饭(倒头饭就是把碗里的米饭剩满,按结石后,整个倒出来,让米饭呈现出碗的形状,然后在把米饭倒置在碗里,保持米饭保持碗底朝上的姿势,而且一定要半生的米饭)

摆好案子之后,中间一碗倒头饭放着,那男子从乾坤袋里拿出三根香,一叠符纸,一盒朱砂,一根毛笔,又让外公把小姨的床抬到正对着房门的位置,并且让外公拿麻绳捆好小姨

再说那时候的小姨,自从文斌进去之后,就一直乱动,连外公这个成年男子都差点按不住她,放佛一夜之间就变得力大如牛,听了道士的话,就用麻绳困住小姨,后来我才知道这条麻神不仅是为了不让小姨乱动,更多的作用是恐怕是锁魂,也就是困住小姨的魂魄,不让她魂魄出窍

捆好小姨之后,道士又拿了个不知道什么黑黑的石头样子的东西塞进了小姨的嘴巴里,说是为了防止等会儿她咬舌自粳弄完这一切后,道士恭敬的把三根香点燃,那种香比我们见到的普通的香要长,要粗一点,颜色偏黄,可能就是传说中的贡香,说来也怪,这屋子里并没有风,但是点燃的香出的烟却由三股合成一股,然后竟然慢慢飘向小姨的房间里

接着文斌,拿出一方砚台,我外公是个爱好书法之人,一见那砚台就识得那不是一个普通的砚台,那是一方白铜墨盒砚台,形状成八卦涅,只是这方砚台,中间的部分是红色,而不是普通砚台是黑色的

道士看了一眼小舅舅,摸了摸他的头,笑着对他说:“小娃娃,你去撒点尿来,装在碗里接好拿进来给我”

外婆赶紧又拿了个大弘,领着小舅舅就出去了,不一会儿,小舅舅的尿就拿了进来,那道士倒了一点尿进了砚台,然后把那盒朱砂放进了砚台,搅拌之后,拿起毛笔开始在符纸上画起符,画符的时候笔不离开纸,全部都是一笔连到底,总共画了八道符,然后分别贴在小姨房间的八个方位

说来也奇怪,当最后一道符贴完之后,床上的小姨竟然发出了惊恐的吼叫,只是嘴巴里被塞着东西,也听不清是什么,只是她的眼睛瞪的很大,不安的摆着头,像是很恐惧,又像是很愤怒!

文斌连瞧都没有瞧挣扎的小姨一眼,反而快步走过去,脚踏七星步,每走起步,就画一道符,然后手指一粘,也不知道是怎么弄的,那符纸就燃烧起来,然后嘴里开始念咒,床上的小姨随着文斌的咒和符纸,开始越来越挣扎,一个只有九岁的小女孩,似乎就要挣脱了那根手指粗细的麻绳,连床板都咯咯作响,脸上从发白开始变的发情,嘴里不停发出声音:呼~~呼~~,也不得听清楚是点什么

总共烧了七七四十九道符之后,小姨的挣扎的力气也似乎用尽了,只剩下大声的喘气声,外婆一家人也吓的不敢动弹,只是文斌脸上的神色反而越来越凝重,渐渐的居然开始出汗了,最后一道符烧完已是汗流如雨

道士席地而坐,喝了一杯外婆递过去的茶水,看上去十分疲惫,大了大约有三分钟的坐之后,才站立起来,显得很虚脱的样子,对着外公招招手,小声喊道:“屋里不要再留人了,全部到门口去,我有话跟你们说”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龙脉温泉度假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