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官能症能体内湿毒导致皮肤痒眼睛不舒服视力模糊还有皮肤痒么

糖尿病皮肤瘙痒,糖尿病皮肤瘙痒,头上长包_易康网
& 糖尿病皮肤瘙痒,糖尿病皮肤瘙痒,头上长包
糖尿病皮肤瘙痒,糖尿病皮肤瘙痒,头上长包分享到
16:02 | 人气 114 |
问题描述:糖尿病皮肤瘙痒
糖尿病皮肤瘙痒,头上长包,身上起包,起林子,三个多月了,去黑龙江省祖国医药研究所,吃中药也没好,
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
没见好转,越来越重。
想得到彻底治愈的目的,你的情况主要是由于治疗方法不正确出现的并发症。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血糖过高代谢障碍,药物很难根治,所以一定要及早正确的治疗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祖国医学用传统中药对糖尿病有非常独到的治疗方法,你采用传统中药山茱萸、玉竹、生地、知母、荔枝核、青果、石斛、肉苁蓉、玄参、益智仁、沙菀子、补骨脂、鹿茸、海南陈、人参、枸杞子、蜂胶、金精粉、乌术粉、茯苓、怀山药、桑葚、苦瓜等配合治疗,见效快,疗效确切。这些药物安全无毒副作用,适合长期服用,无需节食,无需忌口,无需服用其它降糖药物,单独服用即可,有效保卫胰岛,降低血糖,提高免疫。这些药物配合使用具有三重作用,效果稳定,既是血糖抑制剂,又是胰岛素增敏剂,同时又增强胰岛素受体功能。这些药物中的有效成分直接针对糖尿病根源,有效抑制糖毒素产生,修复受损胰岛细胞,促使胰岛细胞正常释放胰岛素,迅速降低血糖;这些药物成分中的各种活性因子等活性成分可阻止高血糖对血管神经的破坏,修复受损血管神经,预防和治疗各种糖尿病并发症;这些药物从修复病变的胰岛素β细胞入手,从根本上修复患者的胰岛功能,有效预防和治疗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这些药物克服了传统产品治疗上严格忌口的弊端,使病人的营养能得到有效的吸收和利用,从而提高人体的自身免疫功能和抗病防病能力,防止了系列并发症的发生,真正做到了综合治疗,标本兼治。希望正确治疗早日康复!该回答对您 有用(0) 没用(0) 举报
16:03易康网为您提供的相关答案
【糖尿病】【糖尿病皮肤瘙痒】
【糖尿病】【糖尿病皮肤瘙痒】
一个企业会计的心声
梁先生 71岁
我今年71岁,家住广东佛山市,患糖尿病16年,退休前从事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爱吃甜食,每顿都喝甜汤。
谈起糖尿病,真如人们常说的“富贵病”,随着2个孩子长大、成家,他两一个在区财政局,一个在税务局,都不用我和老伴再操心了,退休前我单位效益非常好,收入也很高,在55岁时被派往分厂担任财务总监工作,一到外地,尽管气候变了,但我的饮食习惯没有变,还是爱吃甜食,爱喝甜汤。
为了更好的照顾我的饮食,公司专门为我加开小灶,加上日常应酬也多,驻外一年不到,渐渐感觉眼睛越来越模糊,身体经常有疲劳感,皮肤特别是腿部经常瘙痒,抓破后不易愈合,夜尿多,一晚好几次。开始以为是年龄大了,会计职业每天要看各种财务数据眼睛疲劳导致的模糊,喝水较多导致夜尿多,皮肤瘙痒是因为不适应异地气候原因。有一次在外应酬时恰巧遇到当地一家医院的副院长,他我方便时到医院检查一下血糖,第二周我去医院查了一下血糖,吓了我一跳:空腹血糖12.8,餐后22,医生讲先吃西药降血糖,降不下来要住院治疗,要严格控制饮食、戒酒、忌甜食、甜汤、少吃甜水果。从此我每顿到餐厅吃饭都要带上二甲双胍和格列吡嗪,其他企业高管看到我的这种饮食习惯还经常和我开玩笑,故意劝我一个人在外不要过分节约,要加强营养,多吃饭,多吃水果,搞的我看到那么多好菜不能动筷,好汤不能多喝,心里是说不出的难受。由于我忌口工作做的好,日常注意少吃,血糖控制的非常不错,但并发症并没有明显好转。
尽管收入丰厚,在退休时间到来时老板极力挽留我,希望我再多留几年,考虑到身体状况,我还是婉言谢绝了,希望退休后能加强保养,增强体质,治愈并发症。回广东后我注意加强了身体锻炼,日常还寻求中药调理,但退休10年多了,尽管血糖还算稳定,我知道那是我克服了多年爱吃甜食、爱喝甜汤的生活习惯带来的,但给老伴在饮食上带来了非常不方便,烧菜做饭她都要考虑的情况,逢年过节我也尽量不到孩子那吃饭,去酒店吃饭则是想方设法不去,否则血糖就会不稳定,遭殃的还是我本人,真是患上了名副其实的“富贵病”。
孩子们看到我这样也是急在心里,日,小儿子给我带回来3盒“金奈玛特选茶”,告诉我说是单位一个同事他母亲喝了2个月,效果很好,停掉了多年的西药,血糖还很稳定,视力还变清晰了,所以儿子也请同事给我买了3盒。说实话这么多年看到的降糖产品真不少,但效果确实不行,我不愿意用也不敢用,儿子说他已经仔细看了产品的网站介绍:OK4321查的,产品不含西药,再说我每天也喝茶的,也不会带来什么不好,我还是不放心,按包装上电话打过去,接待人员非常客气,很耐心,也很专业,我才按照服务人员讲的每天3袋,沸水冲泡,从号开始饮用。
说也神奇,由于夜尿多,为省去麻烦,我睡觉都非常晚的,冬天也是如此,都在将近12点才敢睡,说实话,就是省去上卫生间的麻烦,尽管如此,平均到早上还要3次的,第三天晚上,奇怪的是我只去了一趟卫生间,连续3天都是如此,到2月初开始至今,我每天下半夜只起床1次,有几回还没有起夜。老伴看到我的变化,就劝我用茶渣外敷腿部瘙痒抓破的地方,2天后就结疤不再向以前那样痒了,我真正感觉到“金奈玛特选茶”在我身上起的变化,现在我已经喝到5盒茶了,停用了吃了10多年的西药,血糖空腹在5.1—5.6范围,餐后在9.0—11.5范围,我知道除了我严格的饮食习惯外,都是 “金奈玛特选茶” 神奇的功劳。该回答对您 有用(0) 没用(0) 举报
09:41皮肤瘙痒是指无原发皮疹,但有瘙痒的一种皮肤病。皮肤瘙痒症属于神经精神性皮肤病,是一种皮肤神经官能症疾患。临床上将皮肤瘙痒而无原发性皮肤损害者称之为瘙痒症。属中医“痒风”的范畴。可吃些肤痒颗粒或防风通圣丸。该回答对您 有用(0) 没用(0) 举报
16:07本文内容及评论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的健康问题(尤其在就医、药品等方面),建议您咨询相关专业人士。本文对我有帮助0相关健康问题相关健康知识热门健康知识最新健康知识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当前位置: >
[转]神经症或躯体化症状:药物加心理疏导1+1>2
话题:[转]神经症或躯体化症状:药物加心理疏导1+1>2
用户积分:0分
咨询点:170点
所在分组:
发表于: 12:05
转载自:此文很长,请进来者耐心看完全文,尤其是经我推荐进来的
(最新修改于)
核心观点:
当某人的症状多于4种时,持续时间大于2周时,就要考虑是否属于神经症或躯体化症状(功能性或心理性)的可能(各种检查又都正常的)。北京宣武医院神经内科闵宝权
医患双方应谨记:在考虑神经症的可能时,应尽量先排除器质性病变的可能;反过来讲在多种检查和化验均不能发现异常时,当各种症状不能用器质性疾病或常识解释不了时,应考虑是否有神经症或躯体化症状的可能,不必再执迷于重复各种检查化验。
主要内容:
第一节、神经症的分类和特点
第二节、神经症的形成机理,有哪些症状?
第三节、神经症80-90%为何去了综合医院(被挪到案例介绍后)
第四节、但神经症识别率为何比较低下?(被挪到案例介绍后)
第五节、神经症的出路:对症服药,加心理疏导
第六节、心理疏导的重点在于人:
&&&&&&&&& &A 对咨询师的心智水平和经验要求很高
&&&&&&&&& &B 对来访者的能动性和悟性要求较高
附录1:网上一咨询案例:典型的神经官能症(疑病症伴多种躯体化症状),明显与其性格心理特征有关,而她的性格心理特征又毫无疑问与其父母的养育模式和教育方式有关。
强烈推荐有小孩的参阅此案例(以免今后孩子长大后埋怨当父母的,我对她劝导的部分尤应值得一看)。
附录2:看病为何这么难?我个人的一点看法。
附录3:同仁医院耳鼻喉科徐文被病人砍成重伤,我的一些看法。
附录4:正规使用的抗焦虑药物有哪些。
附录5:闵宝权门诊医疗心理团队成员简介
看完此篇文章的,强烈推荐其后去看看另一姊妹篇:
《抗焦虑抑郁药-应剂量足时程长,勿随意停服 》
&&&&&&&&&&&&&&&&&&&&&&&&& 正文部分:&&&&&&&&&&&&&&&&&
&&&&&&&第一节、&&神经症的分类和共同特点
神经症(或神经官能症)是比起精神分裂症、严重的抑郁症焦虑症均要轻的一组与心理或和躯体不适有关的功能性疾病的总称。其分类大致如下:癔症、强迫性神经症、焦虑状态、抑郁性神经症、恐怖症、疑病症、躯体形式障碍等。
神经症的共同特点,1、表现为精神活动能力降低,情绪波动,伴多种躯体体感性不适的症状(也称为躯体化症状,后面详细列出);2、多种检查和化验均不能发现异常(即使异常也解释不了核心症状或疾病的全貌),也不能用医学知识或常识解释病人的症状;3、起病常与心理因素或社会因素有关,患者的人格特征构成发病的基础、4、自知力良好,一般均能主动求治;5、病程多迁延和波动(至少已3个月),易受情绪或环境的影响。
诊断神经症,需排除各种器质性病变的可能:器质性精神障碍、精神活性物质与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各种精神病性障碍,如精神分裂症、偏执性精神病及心境障碍等。
神经症或躯体化症状可以单独存在,也可以与器质性病变合并存在。
&&&&第二节、神经症的形成机理,有哪些症状?
神经症在素因、诱因相加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发病。如上图所示,病人A的自身心理因素多一些,而病人B外界因素多一些,即便B的自身心理因素很好,但是外界的诱因太大,也会发病。而本身就有很大心理问题的A,尽管外界因素很少,一点小挫折或委屈,也会发病,心情不好,持续很长时间,至少2-4周以上。换个角度,心理能力或素质越好,就需要越大的外界诱因,才可发病,一般一点小挫折或委屈,可能当时心里难受几小时或几天,随后自我稍加调整就好了,该干啥去干啥,生活工作又回到正常轨道了。
不管何种心理素质,若心情不好或各种无器质性原因的各种不适(详见下文)持续2周以上的,即要考虑神经症(或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可能。
生活和工作中的例子太常见了。
举例说明:在汶川大地震两周后,包括A和B在内的很多人都患上了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都有焦虑、心烦、失眠、回避、抑郁等等症状。此时外界因素已经足够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比如5-6周后,病人B好了,但A的症状还有,甚至持续数年。无论是好了的还是尚存在症状的,发病本身都有自身心理因素参与,只是内因和外因各自的权重或比例不一样的。
再举个很俗的例子:600元钱被偷了。A和B在2小时内都很难受。过2周了A的情绪还没调整到正常,仍在检讨、自责或对偷的人愤愤不已。B次日就不想这事了,想的是以后多些小心就是了,这个月多辛苦点,多干点活,把损失弥补回来。仔细想想,我们身边类似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啊!
同样的事情,不同的感知思维模式和心态,结果截然不一样啊!
神经症是内因和外因的综合结果。
内因是指与个体的心理、性格和思维模式等方面的特质(先天禀赋加后天成长)有关。外因是指除内因以的与个体有关联的其它因素,比如身体疾病、环境的变化、人际关系紧张、生活和工作压力等等。
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竞争,这不奇怪。但从小被溺爱,或者成长太顺利,没受顶点苦,不知挫折和忧愁滋味的,长大后不习惯竞争和哪怕是顶点委屈。或另一极端是父母太苛严,管的太多太细,也是缺乏相应锻炼,不自信,心理能力偏弱的。(请参阅:《高考中考来临,各方焦虑如何了?B家长篇”》)。其它方面,比如小时候环境或内心缺乏安全感、温暖感和认同感(比如某段时间妈妈未同婴幼儿生活在一起),缺少自主自理等锻炼,长大后在与同龄人交往中难免会在人格心理等方面显示出某种程度上的适应障碍。
长期的、难治性的情感障碍或神经症往往有多种因素参与,据我个人的经验,个体内因的权重更大些。
再回到为什么现在的社会为何这么多的神经症病患?按理说生活水平比过去提高很多了啊。如果退回去40年,大家都均一比较赤贫,苦是苦了些,但大家都差不多,没得攀比。节日时要排好长的队,终于买上带鱼了,那高兴劲别提了(我一朋友给我描述时脸上仍泛兴奋)。目前生活水平是普遍提高了,但节奏很快,各方压力很高,各方的生活水平和面上境遇对比差距又太过强烈了,难免心里失衡了。当然原因肯定是多方面的,有人的地方就一定有矛盾、纷争;有对比,就有难免有失落、无奈、不满等。即使仅1个人,还难免有孤独、无望无助感,有自我意识和潜意识的冲突呢。
我在经典回答区:“头胀头晕头发懵(一):我很难受很困惑,神经官能症!?”有如下的评论:
现实社会总体上太急功近利,而众生的信仰已如浮云追月、浮萍逐波、人云亦云。那些过分迷恋于身外之物的索求,执着于自己内心世界里的是非对错(受点委屈就一直耿耿于怀,受点打击就一蹶不振,等等),不自觉地成为无限欲望(相对于自身有限的能力和资源)的奴役,过份在意外界的眼光和评价(实质是不自信),还有过分追求完美的,对他人或自己都苛求(有强迫和偏执倾向),等等。有意无意忽略自身内心精神家园的耕耘、梳理和呵护,意识和潜意识交流不畅,难以自察自省自悟,故难以自我心理调整,最终可能将沉沦于人生的苦海而难以自拔。
每个人都不是生活在真空中的,各种关系交互影响。总会遇到外界或自身各式各样的(来自自身、身体、工作、家庭、生活、人际等)打击、外伤、不满、误解、委屈、压力、无奈、惊吓、恐惧、折磨(包括疾病)等(包括小时候所遭受的),这些负面情绪或负性能量若得不到适当宣泄和处理,在潜意识越攒越多(意识层面可能会否认、忽视或强压沉淀或无力处理),结果是——很容易转化成各种情绪障碍(焦虑、抑郁、躁狂)和各种身体的不适。任何不适都可以---任何可以想象得到的感觉都可能出现的(无器质性基础的任何症状或感觉都属于“神经症”的“躯体化症状”)。
身体各种不舒服的感觉:头晕、飘浮感、头痛、颈部僵硬疼痛、咽喉异物感、肩酸背痛、心慌胸闷、腹胀腹痛纳差、四肢酸软发凉、出冷汗、全身窜痛窜麻窜跳动感、温度觉错乱、或冷或热、皮肤或身体处于超敏状态。
各种常人难以理解的症状:感觉头顶在下陷、膨胀感、某个部位过电感、发涩难受、虫爬感、弹击感、抽动感、身体拉拽感、乳头内缩、生殖器异常感觉等)。
情感障碍:严重者会有情绪低落、负性思维(悲观不自信)、易发脾气、有时情绪高涨、言语增多、强迫思维/行为、包括对自己身体的各种感觉非常敏感,或太关注自己,过度少食或无法自制的进食过多。
注意力下降:难以集中、学习能力下降、记忆下降、脑子乱、精力嗜睡。
睡眠紊乱:入睡困难、睡浅、早醒、多梦、次日起床仍觉睡眠不够或天天起床都觉得头晕晕沉沉不清楚的(也有个别的睡眠增多,但睡眠质量下降)等等。
烦躁焦虑、惊恐、胸闷、窒息感、心跳剧烈、呼吸困难、濒临死亡感--属于惊恐发作。
脑子中频繁出现“闪回”(回忆某种想法或场景)。
严重者还可能伴有精神症状:幻视觉、幻听觉、被害妄想、思维奔逸和迟滞。
70岁以上老人容易出现上述某些症状,或多或少可能与对生命的根本性担忧有关。
各种某明奇妙的感觉里还要补充一点:有的一种情况是“感觉缺失或感觉不到”也属于神经症里的症状之一(也是躯体化症状)。
举例:下面是某位28多岁的男性网上提供的症状描述():
焦虑:我精神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心慌,平静不下来,遇到一点点事就急。平时也是急性子。做错点事更是过分紧张,不安、提心吊胆,害怕、忧虑。身体也会微微颤抖。现在连看部电影都不能正常看完,坐也做不住,来回走动。神经衰弱:经常感到精力不足、萎靡不振、不能用脑,反应迟钝,容易兴奋,失眠,精神不集中,脑子好像不能转弯,做几个动作都难,记性差,容易发脾气,做事丢三落四,说话常常说错,易烦恼和容易激惹.自制力减弱,遇事容易激动.易于伤感、落泪。抑郁症 :整天愁眉苦脸,心理感到莫名奇妙的压抑,没精神,什么事都喜欢放在心里,烦闷,对什么事情都不感兴趣。经常哀声叹气,做决定犹豫不决,总是患得患失。严重时全身麻木。强迫症 :一天到晚脑子胡思乱想,反复想某件事,手上做着事都还是会,控制不住。晚上明明是关好门窗了还是会再检查一遍。疑病症:对于医生的结果不相信,总是怀疑有其他病症。社交恐惧症:喜欢封闭自己,不与他人联系。走路的时候总是低着头走,碰到熟人不敢打招呼。28岁还没交过女朋友,对异性说话心慌。参加聚会时显得特不自在,谈话前言不搭后语。害怕与人对视,害怕当众发言,当众表演。脸皮薄。每换份工作都不联系先前的朋友了。和朋友家人说话感觉没语言,不知道说些什么好。我实在受不了现在的自己。感觉像个废物。还有我现在只要联系不到亲人就过分担心他们,害怕他们出事,吵架,离家出走,这是不是有点精神分裂症 了?.......。
上面众多躯体化症状既可以间断出现,也可以持续存在;既可以突然出现,也可以慢慢发生;既可以在清醒时出现,也可以在睡梦中突然出现;既可以与情绪心情明显关联(常见),也可没关联,也可以暂时无明显外界诱因的(有时好像确实没有,有时有的病人说没关联的)。有个手术室的护士,38岁,自己有次阑尾炎,在自己所在的医院做了手术,自然很成功的,出院后半年内一直出现身体各种不适,头晕,没有失眠,按脑供血不足治疗无效。工作同事关系和家庭均没有让她紧张的,我说就是手术诱发的。她说我见大手术、大抢救什么的,见多了,我那小手术算什么呀?!我说你当时意识里不怕不急,但并不排除潜意识里仍或多或少有些紧张,身体会有应急反应,只是意识层面没认识到而已,而这种反应在有的人过几天就消失了,有的人就一直持续存在很长时间,几个月几年不等。后来我按神经官能症让她服药(正规抗焦虑药)6个月,给她治疗好了。后来她又介绍几位“疑难”病人给我看,药物治疗加心理疏导后均明显见好。所以最终结果很能说明问题。
故医生多懂些心理知识和对人性多些通透的理解,对理解各种难病怪症有很大帮助的,对自己适可处理自身的各种人际纷扰也很有帮助的。
& 第五节、神经症的出路:对症服药,加心理疏导
&&& 药物加心理疏导的效果应是1+1>2
得了神经症,如何办?看病,对症吃药,加心理疏导。比较严重的,应找有经验的心理咨询师做一系列的心理访谈才可能有较好的结果。我接诊过不少焦虑抑郁症的案例,药物治疗不少病人恢复不错,但总有一部分无法停药或停药后容易复发,经后来的心理疏导后,药物能顺利撤掉;也有个别病人说,我不想服药(怕副作用),我自己心理调整或你们简单给我聊几分钟不就好了吗?当然自我心理调整对症状很轻的病人来说可以,稍重些就不行了。我前来讲过,以2周为界,若症状超过2周,最好要服药。一般的神经症,服药初即可进行心理疏导。那些抑郁、焦虑、躁动、躁狂、失眠非常严重的,一定要用西药的,等症状减轻,能较安静与他人交流后,才能辅以心理疏导。
(具体服药注意事项可参照:《抗焦虑抑郁药-剂量应足,时程要长,不要随意停服》)
有的来访者抱着这样的心态和期望:聊一次,让我彻底好了,不再心烦了。或服一个月药让我全部治好了。她/他是希望把包袱彻底甩给医生或咨询师,自己倒不愿努力,不愿多花代价啊!原望是好的,谁不愿偷点懒?省点事?省点银两?但心灵成长必须自己努力才行,没任何人能替代来访者,医生或心理咨询师仅是个引导。就好比,再好的教练也无法去替代运动员去训练和比赛一样。反过来,优秀的运动员有个别自练成材的,但多数都请了教练帮忙。美国总统各个方面(智商和情商)都厉害吧,除有普通科目的保健医生外,据说还要请高水平的心理治疗师做他的御用心理保健师呢。
无法改变环境,那我们就去适应环境,每人都需要有自我调节的能力,以适应相应的环境。所谓山不(向我移)动,我(向山挪)动即是此意。这是现实的需要,谁也无法回避。
闵宝权:从《抗焦虑抑郁药-剂量应足,时程要长,不要随意停服 》里直接搬过来下面的话:
&也有问焦虑抑郁症单用中药或单用心理疏导可以吗?我个人认为病情较轻的单用均可能有效,若病情较重或时程较长的,恐单用中药或心理疏导效果是较为勉强的。我个人主张应以西药为主,中药为辅。同时心理疏导和药物相得益彰的。
&&& 闵:北大六院心理科的丛中教授曾讲过(大意是):就好比救火,药物是水龙头出的水,近水解近火啊!心理疏导呢,就是慢慢找出火源的。光有药物,没有心理(疏导),药效难料啊;有了心理(疏导),药效更好嘛!
&&& 闵:我个人斗胆补充一句,大火已给建筑物造成了破坏,心理疏导呢,不仅要找出火源,还要协助楼房的主人重新修复房子。只不过呢,心理咨询师在旁唠唠叨叨的,他/她可不是干活的主力。谁干活呢?修与不修,做决定的/干得认真与否,干得聪明与否,能否吃的苦?等等,自然是靠房子的主人或/和家庭成员啦。
&& 闵:我再啰嗦一句,心理咨询师的唠叨可是要真功夫的呀,唠叨若没水平,房子的主人懒得接着听了,汪伦好好干活的了。那唠叨所耗的心智真的比我当临床大夫要累得多啊!要求更高啊!故一般人要了解心理学是可以的,但不要动不动有去当心理咨询师或治疗师的企图。为什么呢?.....(省略,详见原文)
闵:但我坚决支持任何大夫或老师去学点看点心理学知识或心理疏导技能。为何?学点总比两眼一抹黑的好啊!前者试图把人类肉体和精神里的各种麻烦搞掉或削弱,后者是往人脑里灌输知识或灵魂什么的,人体和人脑这一进一出的,可容不得半点马虎的呀(人体要是汽车那样容易修理那就好了!!)。这两类职业待遇虽无法给欧美相比,但工作性质于国于民是非常重要(党中央历来也是非常重视的嘛!),故除了饭碗的需要,我们要当自强的咯!!
&&& 北大六院心理科教授丛中老师讲课非常生动形象,他还说过(大意):“医生,尤其是神内医生,学些心理知识和心理咨询技能,是非常必要的,大有用处的”;“心理学和临床医学包括精神病学的紧密结合,这一模式在国外早已非常成熟了,国内早晚会往这个方向转的”。
(闵:我的个人理解--只是目前医院科室条块分割太明显,搞精神的、搞神内的和其它科室,愿直接开仪器检查单和开处方,往往不推荐找搞心理的;搞心理的也不经常同内科交流,也愿以开药为主,同病人简单谈一谈也还可以,系统的深入访谈就很难了!为何?正规收费实在太低,元60/小时。某个个人可以一时非常热心或投入,但要让医院内的心理科这整个行业很积极专心做正规的心理疏导/心理治疗恐怕很难啊)
&&&&&&&&&&&&& 第六节、心理疏导的重点在于人:
&&&&&&&&&&&&&&&&&&A 对咨询师的心智水平、人文涵养和实践经验要求很高
&&&&不管是对医生或咨询师而言,还是对来访者而言,心理咨询往往是个辛苦活,对咨询师的心智水平要求非常高,至少要求她/他能高度集中注意力,能做到倾听来访者。这比我平时看病还要辛苦至少2倍以上,为什么讲呢?作为临床医生,平时看病,虽然确实注意力要高度集中,但看病已经流程化了,多数病只要经治大夫能比较有经验地询问病史和针对性的体格检查,80-90%的门诊病例在初诊时大夫即能看出大致是什么病了,5-10%需要进一步做检查来印证或发现问题,最后1-5%的病例才非常具有挑战性的。一般大夫,能做好80%的工作已经是很不错的了,就能比较好地应付日常临床工作了。还剩10-20%的,.........,当然就看大夫的综合素质了。
但心理咨询/治疗,几乎每一个案例都具有很大的挑战性。对个别案例而言,刚开始聊时,咨询师可能还不知道关键问题到底在哪儿?来访者心里有抗拒不愿说出关键情节,知道核心问题在哪儿后如何下手?如何让来访者自己去觉察和领悟?如何调动起对方自身的能量去发现解决问题的钥匙?拿着这把钥匙如何去开门?有时来访者知道了可以怎么做,但未必敢去尝试的,咨询师还要引导来访者找到属于他/她的自信等等。
举例:我前不久就成功启发一个女病人,后来她勇敢面对自己的内心,比较艺术去处理了与老公和XX感情纠葛。2个月后她(老公陪同)专门来京表示感谢,她神情换了一个人似的,面带微笑,容光焕发。要放在过去,多次想与老公论理又不敢,瞻前顾后,她都快崩溃了,坐卧不安,严重失眠,不想活了。可为了次日给她咨询(临时约诊),我查了网上许多有关婚外恋的心理案例资料,又连夜给2个心理助理和另一位有2次婚姻的大姐打电话商量和讨教对策。坦诚的讲,我当时心里很为难的,想怎么劝当事人,都不好办呀!让她继续忍下去,注定崩溃;让她勇敢的同老公折腾,哪怕鸡飞蛋打,离婚也在所不惜,这有悖心理咨询的普适原则。(一圈电话后,当晚我定下次日咨询策略:最佳的方案是让她遵从自己的真实内心感受,应该有所发泄,适当摊牌,但应讲究适当策略;次之是........;更次之的是.....;底线是......。做与不做,她自己拿主意;给她提供几个方案,各有优缺点,选哪个方案让她自己拿主意。次日我很好地遵循了上述原则,同时还采用了适当的心理技术(比如:角色扮演),让她重新找回自信,找回维护自尊的方法和心理能量。)
访谈时咨询师是精力高度集中的,故她/他一天不能接超过3-5个案例,多了心里就承受不了了。接了个别很纠缠的案例,咨询师还要找更高级的心理督导师给予自身的心理督导后,才能继续接活。
只不过心理咨询和治疗这行业是鱼龙混杂,较乱,心理咨询师的证发的太多太滥了(近10年发了10多万份,95%没有真正的实践能力的)。而心理治疗师的认证又卡得偏严了些,发得偏少,应多鼓励学医背景的人去学心理,不管是搞咨询还是治疗。
心理咨询主要针对心理问题比较轻的来访者,1次或数次均可。比较重的或带有人格问题的,应做心理治疗,而且最好需长程心理治疗(至少10-20或30次以上才能真正见到较好的效果)。
心理咨询有很多技术流派,一个有经验的心理咨询师会根据来访者的个体情况,灵活应用不同技术(打组合拳)。比如:浅催眠可快速了解来访者潜意识里面的某些负面情绪情节、人格意向等,快速让人入静,故频繁运用于我的门诊病人。角色扮演对大众来讲,能快速让其明白事情的本源,也能开始让其讲出心里的关键话或发泄某种负面情绪。访谈或谈话叙事仍是心理咨询的最基本最主要的形式,对成人和高文化水平者可能更有效些,尤其是长程心理咨询。针对某些青少年的问题,有时心理访谈的焦点在少年,更多时候反而应放在其抚养人上面。
不管持什么证,之前什么教育或工作背景,我观察在此行业内,真正做心理咨询比较有水平的,现实中做的比较比较好的,大体如下特征(以结果为导向):
A:个人素质和社会适应良好:悟性较高(即智商IQ不低)、自我情绪处理适当(情商EQ也不错)、人格健全、不偏执、心态平和、心态开放、有较宽心胸、对人性有比一般人更为通透的理解、为人处事方圆适度、伸缩较为自如,能得周围到绝大数人的认可。
B:能很好处理各种来访者案例:有爱心、耐心、自我认识和定位清晰适当、心理很健康、自身的心理问题较少(或曾有不少问题但参加心理培训督导时已经得到了较好的处理)、比较自信、敢于接受和尝试新的理念和技能能、同理来访者、处理咨询案例较有原则又不失灵活性、故能得到多数来访者的认同。
C:个人爱好此行业,做事有热情:爱好就是最好的老师,热情才能做到“马不扬鞭自奋蹄”,故才能不惜代价参加各种学习和培训,乐此不疲地大量实践。
D:优秀心理咨询师言行内心均较为一致(而非他人人心感知的心口不一,表里不一),注重自身价值的体现和获取,但不唯名利试图,内在和外在的界限、自身和他人的各种界限掌握较为适度,追求技术进步但有不是单纯心理技术至上(虽然能较熟练应用各种主流心理技术),心态和人格相对稳定,有人格魅力和感染力。
总之长期做咨询案例的实际经验的积累其实是非常重要的,应远比资格证更为重要。但资格证又常常是多数心理爱好者入行所需要的。
还有一点很重要,可能是部分业内人士自察不够:心理咨询师的自信非常重要,不自信难以干好这门非常“心智耗竭”的活。但自行和自傲很难划清界限,很容易滑向自我爱恋和“众人皆醉我独醒”似的清高、孤傲自封。身段有意无意被抬高了,就难以虚怀若谷了,僵化或石化(针对感知和思维模式)就可能慢慢来袭,悄悄的,而且难以自觉和自察啊!还有一种倾向是维技术至上,自觉自己掌握的技术多,自信满满,而自己现实中做人做事难以让多数人认可,难以处理自己的各种人际关系。门户之见也很常见,文人相轻,同行相轻,等等都是可能阻碍一个心理爱好者成为优秀心理咨询师的的常见因素。
怎么克服上述不良倾向呢?
A:时时自察,经常反省,常常检查;
B:各式各样来访者就是我们心理工作者的最好镜子,是我们的最好老师,最好的监督师,我们应时时保持谦恭的心态,感谢他们让我们进步,促进我们进步,同时也是我们的衣食父母。
C:同道之间的观摩/交流、学习/督导。观摩/交流就比如即使高水平的运动员还需要经常参加比赛一样。学习/提醒/督导既存在上级和下级之间,平级之间,下级对上级之间。既要有指导提携新进者之爱心,又要有听取各方(包括新进者)指正/提醒/监督的胸怀。
D: 门户之见难免,但不要太强,太强有意无意中就阻碍了自己广采各方各流派的优点。
E:天道酬勤,勤--既有体力的,更有心智上的。心理咨询这个活,真是既耗体力,更耗心智。
&&&&&&&&&第六节、心理疏导的重点在于人:
&&&&&&&&&&&&&&&&&B 对来访者的能动性和悟性要求很高
最后讲来放者,他们该做些什么?或者他们需如何配合?简单讲,他们才是所有故事的主角,就想放电影,高潮一定是放在最后的。
有的病人讲,经常有医生给我做心理疏导治疗,或者闵大夫,您给讲几句不就得了,我按您说的回去照做就是了。也有人希望我每次多给她/他聊十几分钟,或最好一次能聊上半小时一小时的,这样就不用另去找心理咨询师了。这实际上不太可行,我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又要尽可能多的看已经来门诊候诊的病人(限号15个,实际看的数量常常大大超出了,往往超过30个号)。一般讲,医生几分钟或十几分钟的开导也称为劝导劝慰,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心理访谈或心理疏导或心理治疗。而应是一系列的,每次以45-60分钟为单元的心理访谈,有一对一的,也有团体的形式的。唯如此,才有可能完成心理咨询或治疗的大体目标。
最好再找有经验的心理咨询师做一系列的心理访谈和治疗。心理咨询和治疗师的责任不是直接告诉来访者如何如何去做,是重在引导,保守秘密,要有界限,不参与来访者的因果关系。目标是引导来访者做到有效的自我觉察和自醒、有效释放长期沉积在潜意识里的各种负面情绪、打开某些心结;而后是进行自我认知和心态的调整、思维和行为模式调整(做到自我意识和潜意识的有效沟通);多些自信、自立、平和、淡定;最终增进人际关系(与同事,与亲人等)的有效沟通等。
但就心理咨询/治疗而言,在整个过程中,初始阶段来访者可能有迷惑,或疑问,到底心理咨询对我有用吗?1次就能完全好了吗?等等。即使愿配合做了,仍难免在初期些被动,茫然无措,随后需来访者更多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感知感悟、去体察体会、去思考和行动的(尤为重要)。这其实就是一个自我疗伤和自我成长的过程(心理治疗师就是教练、导师)。成长的整个过程一般比较长,关键是比较艰辛和折磨:面对曾经或当下纷争/伤害时体会到无耐、哀怨、痛楚和愤怒(自揭伤口时的阵痛),面临一再否定再否定(否定自己已习惯的各种感知和思维习惯),感受到内心的挣扎无助,想象未来诸多不确定时难掩心中的迷茫、恐惧、自卑、退缩、犹豫等等。
人生之路本来就不是坦途,已经活得很不容易了,谁又愿去面对和体会更多的痛苦呢?因为成长路上的艰辛本身就意味着“面对即是痛苦”,就像良药往往苦口,故“活在当下”确实不易。要真正成长就是无法回避的许多磨难和纠缠的,无法回避各种取舍(对当事人及亲人等而言)的,更无法回避必须改变自己的许多方面,如感知模式、思维模式、交往模式、言行举止等带习惯性定式。有的人想要有好的工作成绩、好的婚姻关系,羡慕别人的成就和好的人际关系,但不愿进行自我反思(都是他人对我不好,都是他人太心胸狭窄,都是.....,他们要是改好了,他们不怎么怎么,我就没问题了.....,错都在他人,自己都是对的)、不愿真正打开自己的心扉、不愿正面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不愿做更多的付出、热情、奉献和磨练,总是趋乐避苦,无法真正做到自我改进和自我进步,那想法再好又如何变成现实呢?
与其痛不欲生,不如奋而抗争;与其临渊慕鱼,不如退而结网。
“抗争”既有与他人抗争之意(当对方欺人太甚时),也有与自己抗争之意(当自己陷入固有感知和思维模式无法自拔时,当自己陷入某种于事无补的低沉、忧郁、恍惚、迷茫无措、身体不固定定部位难受、思维行动强迫状态时);“结网”是指能静下心来能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充实自己、提高自我知识、思维能力方面的储备,也之自己要适当维护或改进各种人际关系。
当一个人真正有勇气面对和穿越那些曾经如影随形不能自拔的烦恼、焦虑、忧愁、伤害、痛楚和纠缠之后,当真正放下心中那个“我执、我痴、我迷”之后,犹如破茧化蝶,获得新生,那种心灵自在和喜悦(不再受内心和外在的各种“束缚”)的感受将是难以言表的!
&&另请参阅我的文章& 《心与心的沟通--心理知识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应用》
&& 推荐&& 张德芬 著:《遇见未知的自己》(小说,易懂)
&&&&&& 苏珊.赛森格 著,李茁 译:《坦呈自我》(心理专著,偏深了些)
&&&&&&如何了解自己,善待自己,理解他人,尊重他人,.......????
《遇见未知的自己》,此书很好回答了“我是谁?”“我真正需要什么?”“如何处理各种纷杂的人际关系?”,.....??最终如何获得个人内心的平和和喜悦(说起来容易,做到太难了!!)。当我们真正认识自己内心时,当真正找回属于自己那份自信和淡定时,当平和和喜悦留驻我们内心时,何愁找不快乐呢?何处没有快乐呢?偶尔的着急焦虑来扰(遇急事或内心不高兴时),何愁不能妥善处理各种冲突呢?(对内指自我意识与潜意识的、面上指自我内心与外在表现、对外指自己与周围其他人的各种冲突)
凌晨1:42浏览患友们留言后有感。
&闵宝权:前几日有位患友(36岁)门诊看病时回应我,他说他不喜欢看书,那我就建议不妨找几个好朋友倾诉也有效果的。他说他很孤独,离过2次婚,家人不待见他,朋友,或者说没有一个知心朋友(他说他们都太势利了)。我说您都希望所有人能象爸爸妈妈那样无私帮助你才好,你可能是老小吧?他幽幽说爸爸妈妈在世时经常让哥哥姐姐帮衬他,可爸爸妈妈都走了,......。我无语了,他自小习惯了索取和享用,没有善用他的心智来拓展他今后的人生路,可怜啊!可谁该为之负责呢?18岁以前父母的责任占主导,18岁以后他自己的责任占主要了。
我建议他目前不妨暂多去爬山跑步,多与自然界为伍。
今后,书还是要看的,书是最无私的老师。老师水平有高低,学生也是千差万别啊!有得过且过的,有不甘心沉沦于现状的;有愿意调动心智不辞辛劳寻求自身上进者,有不愿付出实际辛劳者(纵使内心有良好愿望)。
我问他,您愿当什么样的学生呢?他没回答我,说声谢谢,走了。但愿...........!
(但愿退回去36年他父母能预知到他们这个小儿子会有今天这样的结局!!)
正文到此结束,后面附的案例感兴趣的朋友可继续往下看。
附录1:神经症病例--原汁原味的展示(文字很多,也不得不删除她的部分陈述)
闵宝权评论:
下文是最近网上一咨询案例:典型的神经症(疑病症伴多种躯体化症状)
该女士学生时的智力是非常好的,但成长过程有很多忽视、瑕疵和不足,谁之过?
毕竟此女士的智力和领悟力尚属于非常好的,那些更多的智力一般的孩子,若他们的父母给孩子定的目标高于其能力和资质,无形中又忽视了学习之外的能力培养,结果会如何呢?
大人们失职啊!教育方面的失职,让孩子一心只读圣贤书去了,充耳不闻凡俗事。
我正忧患的是:象她这种成长经历正有成千上万的青少年孩子正在进行啊!孩子不自知还情有可原,但很多家长不自知就难办了,未来的“杯具”就可能潜伏了。
除培养孩子具有基础文化知识外,教育另一基本功能应是培养孩子具有完善和自主的人格、独立的思维能力、基本的人际交往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基本的生存能力。
而目前的精英式教育,确实存在很多纰漏,诲(毁)人不倦啊!学习没错、老师也教得很认真很辛苦,父母的愿望也没错,那错在哪儿呢?
毕竟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影响和责任人,有小孩的家长不妨耐心看完此案例吧。
所患疾病:焦虑?神经炎?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就诊医院等):女 32 未婚,所在地:南方。此前身体健康无疾病,无不良嗜好第一阶段:日,换了一种护肤品,当下引起过敏,涂下去之后两个小时,就把它洗掉了,再也没涂过。两天后的下午,发现鼻翼连续抽动了两个小时。此后三天,整张脸开始抽动,睡下后抽动的更厉害,人都被抽醒。第四天夜里面部开始水肿。再过一星期,手脚开始水肿,指“趾”端发麻。过了两个星期,二十四小时全身震颤,每一丝肌肉都颤过了,身上同时有三四种不同的频率颤抖,夜里躺在床上一直晃,好比汪洋中的一条船。有时候腿还会不由自主踢几下,全身弹起来。睡觉夜里都会麻醒。头开始疼。去本地医院查了血常规和心电图,结果正常。第二阶段:上述情况持续了一个多月, 7月1号去邻县做肌电图。这时体重已经从发病前的85斤掉到了78斤,水肿停留在了一个水平,原来不认识我的人看不出我水肿,因为我很瘦。........省略:300字。
第三阶段:接着脸也开始疼,头也疼,头皮也发紧发麻。身体没有24小时震颤了,变成抽搐肉跳。8月1日去温州第一人民医院看病,8月10做颈胸椎磁共振,结果正常。
........省略:300字。
第四阶段: ........省略:300字。(仍在描述各种全身不适)
昨晚摸黑去卫生间,一进去就感到缠上了蜘蛛丝........。目前状况总结:
1.最近几日水肿加重,血管肿,头疼,全身刺痒肉跳。2.全身发麻发紧疼痛(刺疼,烧疼,钻疼),感觉异样,肢端比轻严重,肢端还痛觉,热觉减退。3.不适的感觉日渐加重,晨轻暮重,疲累后加重。4.无明显肌无力和萎缩。5.最先发病的面部不舒服的感觉倒轻些,手脚最严重。有些不适的感觉是游走性的,有些是固定地方一直麻木或疼痛。血常规,心电脑,颈胸椎磁共振,神经传导速度(已做3次了)都正常。吃中药和维生素B1和弥可保,治疗无效果。一个怪现象:我跟看过的每个医生说我水肿了,他们都说:“我看你没肿。”我觉得很奇怪,他们怎么能看出一个从未谋面的人有没轻度的水肿。恳请闵医生能释我几个疑问:我目前能被确诊是神经炎还是臆症吗?还会不会有可能是中枢神经的疾病?........省略问题8个:200字左右。
<FONT color=#
你大部份的病人咨询和文章我都拜读过了,这篇我又看了一遍。连着两晚神经疼得睡不着了,昨天半夜里起来吃了颗舒乐安定才睡着。痛苦......我平时没有磕药的习惯的啊。都是早睡早起,每天早上爬山晨练已经坚持两年了,就是发病后就没去了,怕自己突然一脚踩空之类的,汗。。。。。:46 闵宝权:
“昨晚摸黑去卫生间,一进去就感到缠上了蜘蛛丝,连忙用手扫,四肢却越缠越多,开灯后,发现四肢一点东西都没有,是感觉异常,......。”
闵:你可以有任何你才能体会的感觉,包括水肿什么的。你自己赶觉很明显,很真切,故认为问题很重,总想做许多医学检查给查出来。实际上这些躯体化症状仅是病人主管赶紧很重,但不管多高级的检查是查不出任何毛病的,故我都懒得回答您有关检查的多个提问。别人看不出来,感受不到,故有的医生认为没大问题,有的则认为是癔症或神经官能症,但少有人能给你令人信服的理由或解释。
“护肤品涂在脸上"及当下感觉,也仅是一个诱发因素而已,不是主因。即使没有这个诱发因素,保不准不久的将来,某个类似让你紧张的某个因素,一样会诱发出你目前这么多症状的。
主因是什么?在下面推荐的文章中已有详细描述“《神经症或躯体化症状:药物加心理疏导1+1>2》”
反过来讲,换另一个人,单单上述小的诱因发生了,她也会象您一样持续出现这么多症状吗?
故您是非常典型的神经官能症(疑病症伴多种躯体化症状)。
怎么办?不妨赶紧找当地或省城的神内科或精神科的医生看看吧。不妨正规试用抗焦虑药物看看。最好再找有经验的心理咨询师做一系列的心理访谈。&
病人:闵大夫,您误会我了。确实少有人能给我信服的理由,可是来你网站后这几天,看了您的绝大部份文章后,我才知道自己心理病得有多重,心理病的根源,就是太爱自己,因为这一点,我毁了自己的人生。也有知心的好朋友,也会说很私密的事,可是像这种闷在心里十几年的隐痛,是第一次说,很想向您倾吐。下面的内容你愿意的话看的话,就当小说看吧。我自小是人家口中的聪明小孩,两岁会背《行路难》,七岁看《红楼梦》(闵宝权:堪比80年代热炒的神童“宁铂和谢彦波”啊!)。我不自觉,因为当时有个比我大几岁的玩伴女孩更聪明,她后来是我们省的高考状元。在小学里,老师宠我,同学羡慕我,我们那个镇子很小,所以只是个人,都对我好。成人后,遇见一个小学男同学,他说:“你知道吗?你那个时候在我们眼里就像一名公主。”“公主”生涯一直持续到高中,我读的是理科,男同学都读不过我。老师还是那么爱我,但是同班的男同学对我可没那么好了,我的人际关系障碍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我不懂,为什么班里绝大多数男生对我都不怎么友善,也是N年后一个男同学说的:“因为那个时候我们都妒忌你。”可是当时我也没觉得自己有多厉害,因为我上一届有两个学长更猛,参加全国竞赛都得很厉害的奖。回想到这里,我想人都是身在福中不知福的,有几个人有被这么疼爱的童年和青少年?可是我那会儿有觉得特别幸福吗?没有!我觉得自己还是有不小遗憾的,至少身边就有人读书强过我(闵宝权:看看她的疑惑是什么?见不得别人比自己优秀。若说因为要读很多书错过了儿童时期的天真和游玩,倒还能让人理解的。为何如此,主流的教育理念导致的,让青少年维读书至上,缺少人性和人文素质其它方面的全面滋养)。十六岁,我去北方的一所大学读本科。大一期末考下来,我的成绩是年级段第一名,人际关系还是普通,这次是换成同寝室女生不爽我了,七个室友,只有一个最朴实的那个跟我要好。有一次她跟我说:“寝室里的人说你这么用功,英语还不是跟考八十几分,跟我差不多。你也挺能忍的,平时她们说你什么,你都不吭气。”事实上,我那会儿都跟小傻瓜似的,一心只想着读书,将来好做个科学家,跟她们有什么好乱的(闵宝权:不愿与群众打成一片,孤芳自赏,成人后终将自尝苦果:既不能与周围人正常交流,又不能安宁享受孤独。美国的早慧孩教育尤其注重让智力超常儿学会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但我的人生转折也是从那会儿开始的。因为体质本身较弱,又从南方去了北方,所以水土不服,一直有些小病。再加上父母又不在身边。有段时间,觉得上自已一进教室,身上就有味,感觉坐我坐位旁边的人都坐不久,嫌我臭,很快就走开了。所以就怀疑自己得了性病,去医院检查也没查出个什么来。天晓得,我那会儿连男人的手都没碰过,得什么性病啊。可是我就是认为自己得性病了。我现在也不晓得当初为什么会怀疑自己会得性病的。我这几天才知道这叫疑病症。那会儿我哪知道什么疑病症啊,早知道人生也不会像现在这样(闵宝权:这只是一个点而已。生活常识有时比书本上知识更重要啊!)。写到这里有点写不下去了,觉得自己就是个精神病,没脸再写,等胆子壮点的时候再写吧。从开始写到现在,是痛哭的时候居多,偶尔有被自己逗笑。我不知道闵大夫你知不知道自己对病人意味着什么,我真的非常非常非常敬爱你。没有你,我根本不了解绝大部份的自己,不明白自己这十几年的人生为什么会走成这样。(闵宝权:我都有些飘飘然了。哎,不对劲啊!心里怎么有一股悲哀往上冒啊!?不知你的父母要看到此会有何感想?)........省略:200字。闵医生,谢谢你,感激你!:52
“闵大夫,您误会我了”。
闵:误会?没有啊!?
不过,看您的回帖,我也有些感动和释然了。
一是我的那些科普文章没有白写,花的大力气没有白费,本意就是希望大家看后有些启发和领悟的。
二是毕竟您的IQ很好啊,响鼓不用重锤啊!象您这种情况不少见:即IQ(智商)没问题,但EQ(情商)没被开发,PQ(心商,我暂拟)没有很好成长。因为您小时候完全被IQ的光芒罩着了,那时家长自豪骄傲啊,老师也高兴有这样的学生啊!自己当然更高兴啊!被家长老师捧着宠着。结果呢?谁都忽视了教您如何适应各种环境,如何有效与同龄人交往,如何提高自己的人文素质和生活常识,等等。大人们失职啊!教育方面的失职。”一心只读圣贤书去了,充耳不闻凡俗事“。“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艳如玉”。)。
我正忧患的是:象您这种成长经历正有成千上万的青少年孩子正在进行啊!孩子不自知还情有可原,但很多家长不自知就难办了,“杯具”就可能潜伏了。
如何办,我暂无解啊!您能帮我,帮那些家长或孩子们出出主意吗?
把您的成长和感想写出来,本身就具有很大的教育意义和启示作用啊!
<FONT color=#:03 病人:
闵医生,您太客气了,明明是你帮我,怎么变成我帮你?在您第一次回复我之前,我就几乎看完了您网站上的全部贴子,特别是那个《二十年怪梦》,一直在大便里游泳的那个。我以前有七八年的时间就经常梦见大便,大约有八成的梦里有大便吧,呵呵呵,只不过没在里面游过泳。要么出门踩大便,要么被大便滴到头上,形形色色、五花八门的大便在我梦里穿梭。可那时也不知道这是心里疾病啊,谁也没教过我们之个。学习了您的文章后,我就想不管我这次是不是器质性的病,心理病很重肯定就是了。后来两天痛到睡不着,又怕了,本来打算下个月复查肌电,又打电话约了一个。跟着您回复我说是典型的神经官能症。我是心花怒放又痛哭流涕。心花怒放是因为没得实质性的病,您是这方面专家,在网上断症又非常谨慎,您说是,而且是典型的,就肯定是了;痛哭流涕是因为十几年前医生和家人就说我有心理病,我一直不相信,可是却被心理病害成这样。(闵宝权评论:医生解释的功力不够。家长为何不坚持让孩子去看心理医生或心理咨询师呢?)因为已经约了,早上还是跑去隔壁市做了肌电,另外一个更重要任务是打探心理治疗的事情,我们本地医院什么都没有。这次检查的时候一点都不像前两次那种等待判决的心情了,很坦然,检查结果出来,传导速度果然正常且比第二次快得多。我问神内的医生这边心理科怎么看病,有没心理疏导,他说没有,就是开药,现在的医院基本都这样,外面的心理咨询师更没有。他还说自己也有心理问题,也需要心理咨询啊。哈哈,笑死我了。........省略:300字(希望闵大夫给她做网上的心理疏导,闵大夫太忙,婉拒了)。
<FONT color=#
&闵大夫:谢谢您的坦诚。也谢谢您的溢美过奖。
我昨晚还在犹豫,是否告诉您我刚把您的情况附在《神经症或躯体化症状:药物加心理疏导1+1>2》的后面了。虽说这些回帖本身就是公开的,怕您不同意。估计我是多虑了。您不妨过去看看。必要时我考虑将您我的这些问答单独成文发表在网上。
我确实偶尔约门诊看病的青少年在周六下午找我做一对一的心理疏导。您不妨先同我在电话里聊15分钟。可能的话,然后我将您转给我的心理助理刘钰华老师做后续心理疏导。我确实非常忙的,不能接一系列的疏导。故先说声抱歉。
若您不介意,可画“房子、树木、人”传到网上来。
<FONT color=#00911:病人:
最近经历很多,新工作很不顺利,终于克服了,现在步入正轨。类似神经炎的症状大大减轻,最近这半个月却一直失眠,睡不着躺在床上想死,白天也想死。我天天路过一条河,曾经有一个同学就因为严重的抑郁症跳下去死了。以前觉得很可怕,好好的人为什么会这样死,现在居然明白了,因为她想不通,钻牛角尖,我自己也钻进这样的牛角尖里去了。人生道路一直在挫折,却从来没有想死的念头,最近竟然有了,这种状态太可怕了。
我有时候真得恨父母。就是我爸妈,害我认为自己的人际关系很不好,害我认识自己什么事都做不成,害我觉得认为都是我自己的错,因为他们老这么说我,让我在这方面心理阴影了二十年。
.........省略至少1000字(闵宝权评论:仍纠缠在与父母的具体关系上,她小时候父母管得太多太细,现虽过30岁了,每天妈妈仍会过问她出门穿什么衣服,......等等。)。<FONT color=#0-09-11 17:03 和患者因为***完成电话咨询闵宝权:
刚给陈珍珍通了15分钟电话,大体情况如网上所提示。
毕竟珍珍已是大姑娘了,人也聪明,心底善良,目前已有一定自知的,有求治的强烈愿望,而且最近靠自己的努力,工作和人际关系处的还可以。故我还是对您很看好的,最好/一定要服药,药能稳定您的情绪和改善失眠,系列的咨询能让您较快的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行为模式。用药先用1年以上再说吧。
至于电话里心理咨询,我时间无法保证,推荐您与刘钰华老师联系吧,可由他来负责的。
电话里还来不及讲的是我感觉到您对您父母有满腹的哀怨,.......把不好的结果都归因到您父母身上,不太好吧。
病人:不愧是闵医生,呵呵。我刚在电话里没来得及说,我觉得自己对父母的怨恨就像一条毒蛇,我越怨他们,他们一说不中听的,我就越生气,情绪就越失控。像昨晚我爸一说我,我生气,今天就腿疼,现在行动很不方便,我就更生气,更怨恨,病就更不容易好。我明白这一切,可就是控制不了,不晓得哪个弯转不过来了。.......,省略300字(大意是父母管得多,期望高,但肯定和赞扬的话语很少。)。这世上最爱我的人就是我的父母,我最爱的人也是他们。不晓得为什么会弄成这样(闵大夫:原因请参阅:《孩子是画布,父母是画师;龙凤难求,真爱普传》里“问题不在爱的愿望方面,而主要在爱的施与方式上”)。我现在就是觉得心里面不晓得有哪个结没打开,只要那个结打开了,就什么都好了。我还有一个心病,就是太在意别人对我的态度。就像失恋,失恋不会死啊,男人对你不好怎么了,天还是那么蓝,花还是照样开,可是我都是道理很明白,难以付诸实践。太在意别人,心情就难免容易受影响了。我再总结一下我该做的,呵呵。1.需要建立自信心。2.解除对父母的怨恨。3.不要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和态度。
闵宝权: 很好啊!珍珍真是聪明人啊!毕竟响鼓不用重锤啊!若是在成长过程中,父母或其他长辈多些先见之明和适可指引,结果可能比目前的要好些或好得多的。
后来,珍珍未再回应。我婉拒她电话里反复的心理咨询请求,可能也让她联想到了心中的某种情绪。
下面的内容属于神经症的机理部分,本应放在前面的。由于此文太长,暂挪到案例后面,感兴趣者可继续看的。
第二节、神经症的形成机理(其中的下半部分)
&躯体化症状可见于任何一个临床亚科目,可单独存在,也可与器质性病变合并存在:
1、神经科:神经衰弱,焦虑性、抑郁性神经症,疑病性神经症,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脑和周围神经器质性病伴发的抑郁,老年性抑郁,反应性抑郁,偏头痛,紧张性头痛,三叉神经痛,各种器质性神经疾病。
心内科:心脏神经症--各种难以解释的心前去不适,胸疼、胸闷、心慌、憋气等。
消化科:胃肠道神经症--胃胀、纳差、呃逆、烧灼感、恶心、呕吐、腹泻、便秘等。肠激惹综合症、溃疡性结肠炎。
呼吸科:憋气、胸闷、气不够用、干咳、支气管哮喘。
耳鼻喉科:咽喉异物感、咽喉疼痛、气团感、鼻部不舒服、鼻塞、耳鸣、听力下降、耳胀
风湿免疫科:全身串疼、关节疼、后背疼、肢体痛、难以描述的难受。
3、外科:手术前的焦虑,严重创伤和手术继发的焦虑和抑郁,排尿困难,性病恐惧症,肢体疼痛;性功能障碍。
4、妇产科:更年期综合征,经前期综合征,妇产科术前焦虑、恐惧,术后焦虑、抑郁;闭经、不规律,腹部不适。&&&&&&&
5、五官科:伴情绪改变的口腔溃疡;口腔科:口苦、发干、难受、烧灼感
6、眼科:& 眼干、发涩、睁眼费力、眼皮发沉、模糊、眼睛难受
7、皮肤科:瘙痒、针刺感、麻木、蚁行感、皮疹
8、精神科:多种焦虑抑郁状态,如:慢性酒精中毒和药物成瘾时焦虑和抑郁、心境恶劣均可伴有各种躯体不适。
9儿科: 几乎与成人一样,多动症、抽动秽语......
<FONT color=#005月的4周我的专家门诊调查显示,在统计的248名患者中,头晕患者占137人,在所有的头晕患者中,神经症106人,占77.37%、中脑供血不足有23人,占16.78%、脱髓鞘病6人,占4.38%、头皮神经炎2人,占1.46%。仅有单纯器质性病变的仅占22%左右,单纯为功能性症状(躯体化症状)的占60%左右,剩余的18%为既有器质性病变,又有功能性病变。
第三节、神经症80-90%为何去了综合医院?
现实中,有神经症的患者,80%去了综合医院,去精神科的患者只有20%。所以尤其是综合医院的神经科、心理科医生,任重而道远啊!
作为医生如何鉴别病人的症状是器质性的(具体的生理性疾病引起的),还是功能性疾病(属心理性)的范畴,往往比较费周折。
各种躯体化症状(与心理有关)可见于: 1、神经症。 2、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其实与神经症差不多,只是病人更容易接受些罢了)。 3、不同程度的焦虑症、抑郁症。 4、多种顽固性和慢性疼痛。5、各种精神疾病。 6、器质性疾病的基础上的躯体化症状(比如脑梗塞后有偏瘫,同时伴有抑郁焦虑情绪,可同时伴有多种身体不适;脱髓鞘病常有麻木、疼痛、束带感等,但心烦、发脾气、周身不舒服、失眠等或不定部位的疼痛往往无法用已知的病灶来解释,则提示同时伴有躯体化症状)。
&&&&第四节、神经症识别率为何比较低下?正确处治率更低?
医患双方如何看待抑郁焦虑的呢。有患者认为,心理问题是 “想出来的” ,是思想问题,不认为是大问题。或者,若是功能性问题,我自己慢慢心理调整即可。而我的回答是(针对某女性病人的网上提问):自我调节如果可行的话,当然好啦!你就不用网上咨询或到处找医生看病了。以1-3个月为期限,若自我心理调节效果仍不好,建议您最好看神内或精神科医生,同时辅以心理治疗最好。
还有的患者怀疑诊断,否认是心理或精神问题,反复就诊和做检查,总希望能用器质性的疾病给自己的症状作解释。患者对药物的副作用反应的过分敏感甚至曲解也是普遍存在的。纵使医生看对了、说对了、说透了、说明了、解释合理了,但能否被病人或家属真正理解和接受呢?任何一点没理顺,病人就难以听从医生的诊断或治疗安排,也就是依从性很差的。故现实给各科的临床医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啊!
(可参阅经典回答区文章:释梦案例:头晕20载—怪梦连连,露其心迹)
目前在综合抑郁,抑郁焦虑症识别率比较低下(<30%),我总结的主要原因如下(综合各种资料再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后):一患者方面,1、自己身上各种不舒服,总认为是生理上出问题了,否认与心理有关,即使多次多方化验检查证实没有异常。2自己身上各种不舒服,多种检查化验无问题,自己觉得自己的心理状况很好啊,没什么焦虑操心的,怎么给心理有关呢?3、极力将自己的症状说得轻描淡写,既承认身体难受愿来看病,又说没大问题的。4、即使医生告之与心理有关,病人相信可以自己调整应对的,不将抑郁症当成医学问题。5、担心泄露自己的隐私。有个病人是典型的神经症性抑郁伴多种躯体不适,服药好好坏坏。我建议她同时去做心理访谈?他说:“我干吗要把我的隐私告诉别人啊?”。是啊,这是东方人的典型思维,面子观很重的。若不愿打开自己的心扉,当然心理咨询师就无从帮您,您只有独自咀嚼内心的苦闷了。6、对诊断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认为神经症丢人。6、害怕药物上瘾,停不了或其它副作用、对治疗的依从性差,要求用药后马上就能好。7、对接受精神科药物的治疗感到丢人,更别提去精神专科医院看病了。
由于上面的各种因素,故多数人来综合医院就诊了。
二是问题出在医生方面:1、不相信抑郁或焦虑是真正的病,或有点难受,检查又没问题,回家自己调调,心里想宽点就好了。2、对抑郁症的危害认识不清或不重视,谁家没有本难念的经啊?3、缺乏问诊、检查技巧,加上大夫出诊时很忙,难以迅速有效问出要害所在。4、将所有症状均归因为躯体疾病,故医生和患者有时会陷入生物学模式而难以自拔。我在“头晕常见.....”那篇文章中提到“故不难理解如下现象:经常见到不少病人跑过许多医院,看过很多医生、做过或反复做过很多化验和检查仍不得求解。”5、认为抑郁症的诊断治疗是精神科/心理科医生的任务,草草把病人打发了事。6、知识储备严重不足,更新很慢,对这些心理类疾病处治无力或不适当,或遇到这类病人能推则推能躲则躲,草草打法了事。
三卫生保健制度方面:1、出诊时间或人员限制。2、存在其他更紧迫的临床问题,其它比如脑血管、老年痴呆、心脏病等,一般人都能看见能体会到的。3、费用及报销方面的限制,目前国家收费标准心理咨询或治疗40-60元一小时(多年未涨了,房价以翻了多少倍?货币贬值多少了?),相当于半小时理个发的钱。真正有水平的心理咨询师其入门培养和后续成长成本是非常高的。外面心理咨询公司收费起码是200一小时,400-500元是常见的中间价位。故医院内的心理科的医生干劲不高是普遍现象,自我深造和提高的积极性也不太高,紧迫性不强,更愿单纯给药物治疗(省事啊!)。故按国家收费标准60元/小时,无法滋养出真正高水平的咨询师。行里高手大多散落于民间,自生自灭。体制内难以培养大量高素质的心理咨询人才,极大的阻碍了国内正规医学的人文素养水准的总体提高(国内大医院医疗技术水准给国外相比已经大体持平了,但人文素养呢?科研的精髓--“事实就是精神”呢?!)。4、医疗资源的限制,先保证器质性病的医疗,多次重复的检查(未必有意义)一般都能报销的,但需完全靠医生充分发挥其心智的心理访谈(有时在发现心理的问题远比重复的化验检查来得有效)则无从报销,病人常常也不太情愿额外付出,除非被病情逼得实在无奈了。
不过情况已稍有些变化,比如国家提出和谐社会的建设,至少是开始重视现实中太多的与人的心态、心理等状况有关的各种矛盾和冲突,各种不稳定因素。2011年3月两会首次把加强群众性心理工作写进了政府的工作报告里了。还有个别委员提案建议把心理咨询纳入医保范围。
附录2:看病为何这么难?我个人的一点看法。
要让全国的病人多数能看好各科的各种疾病,看病别那么难,能就近看好病,其实很简单(但难施行的!!!):别让地区和行业差别太大(必须要政策主导的),让国家的资源不要太集中于天(津)南(京)(上)海北(京)广(广州)深(深圳),国家财政支出应多往基层沉淀(各个行业均应如此才好。国家财政收入不应太集中于中央才应是更合民理民情的)。单从医疗投入讲,对每个地方的高干保健投入应有大体比例和必要的限制(每个高干就医不应该完全免费,比如设报销比例最高为90%,根据职位高低再另行适当医疗补贴也可。全免费花10万元,和花自己腰包的1元相比,心痛的程度是不成正比的。很多事情本没有对错,只是人的本性使然罢了),国家的钱应多扶持二级城市及县级和下面医院和医务工作者(他们才是面对80%的人群)。而不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卫生部每年投向部属大医院的钱是众多嗷嗷待铺的基层医院们根本不敢奢望的),现实结果是强者越来越强,弱者无力变强。全国人民难免生病的,若那天生病了,想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怎么办?家门口的医生好像不那么令人满意,尤其是得的疾病稍难些复杂些时(地方经济水平不高,很难有高水平的医院产生的,低收入的医疗服务难以留着高水平的医生,低收入的医生自然就难能提供高水平的医疗服务的),只能千里迢迢的往天南海北的赶啊!浩浩荡荡,络绎不绝!赶到大医院,还被迫通宵达旦的排队,多次排队,还未必能挂上心仪专家的号(为了多看病,大夫被号召加班加点,我们也喊很累啊!),患方有时只能高价去买号贩子手中的号()。看病艰辛,耗材不菲,患方心中难免不生出某些无奈和愤怒,若高级医院的大夫给其看好了,自然没话说的,若没看好(有些病确实无法治疗好的)或医疗服务有瑕疵,矛盾难免产生了,怨气有时就难免被放大了。结果呢,医生或医院就成了民怒民怨的发泄处和投射处。唉,医方和患方都不容易啊!
附录3:201109某日同仁医院耳鼻喉科徐文被她医治过的一名患者砍成重伤,举国震惊。
下面是我为她写的祝福语,稍带些评论吧,睡眼惺忪中也只能迷迷糊糊的讲了。
祝徐文大夫早日康复!共建良好医患关系!发生这件或这类事件确实值得全国人民深思的。为何医生的子女90%不愿学医,而金融石油电力等刚好颠倒掉个个?我们为徐文难过和鸣不平,强烈要求在法律的范围内公正严明地处理此案。情感不能代替理智,现实方方面面有不如意的,有很多层面的东西都值得推敲和梳理,医患双方在个人层面各自有不少功课要做,但在社会、制度和文化层面更需调整和改进,发现问题容易,改进或调整只是更不容易啊!各方应冷静下来,好好思考问题的各个环节到底出了什么问题?不能回避问题,如何改进?可行性如何?不能问题年年提,问题年年在。我们当医生的,若其它方面一时半会无法改进,可行性比较高的就是先从自身做起吧,做适当的调整和进一步的自身修炼吧。
谈及社会、制度和文化层面。我们不妨做个假设,取消全国的高干保健,让他们也来排队挂号、候诊、看病、排队买药等化验和检查,让他们也来个上有封顶的报销比例,公仆们会是什么体会?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后会是什么感受? 若此,不愁拿不出更为可行的医改方案了(他们已经这么大公无私自我割掉了特殊待遇,还有什么不能改的呢?)。但可行吗?故很多问题不是广大群众和公仆们不明白,是难以公平公正合理有效去解决问题的。所谓调整,也只能是针对老百姓层面调调而已。大夫也是老百姓层面的而已,老百姓的问题很多很实际啊!故医患矛盾不过是老百姓内部众多矛盾的一种而已嘛。就像分蛋糕,VIP室的人数少,但个人占比相对很高,服务员又不敢不伺候周到,故他们和服务员之间以及他们之间几乎不会闹大矛盾的,而大众这间屋里,虽然如类似的GDP总量很高,但人太多导致个人的占比其实低了许多,大家又在争先恐后的在抢蛋糕,不抢不行啊!能力强的抢得多也就罢了,偏偏能力强的恒强横抢,因为人心是贪念比动物进化不了多少的,反而是有过而无不及,怨气的发泄渠道又不比窦娥冤多,虽然技术层面肯定要高些(比如有电话、网络),但也未必比窦娥冤那个时代更有效。故不少情况下,人民/中的矛盾只是在人民内打转、瞎转、内耗等等,故某个点出现激化,可能就是偶然中早已蕴藏必然了。今天不出徐文这样的杯具,明天杯具一样会可能出在李文或徐化那里的。
最后,再次祝愿徐文大夫早日从病痛和伤心中走出来,继续为广大也挺不容易的老百姓们服务!
我们仍在第一线搞服务的同道们,也务必要挺住啊,我们自己要常常给自己多大气才是。要相信政府相信党,困难不可能没有,但我们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同时要多想办法多努力,多自醒自察自我改进,专业技能和人文素养要日日月月年年都需要与时俱进才是(只是目前官方和组织上要求的多种重复式的“学术文章”和各种重叠式的“学术会议”太耗精力了)。
注:谈及医患纠纷,简单讲我个人主张应让社会各阶层参与进来,应想法做到更透明公开,更合理合法合情,更快捷些更高效些。尊重法律,少些人为干预,同时也要尊重医学的某些特殊规律。
附录4:正规试用抗焦虑药物(具体用药应征求面诊大夫的意见):
老药包括三环类:阿米替林、丙米嗪、氯丙米嗪、米帕明、氯米帕明和四环类:麦普替林。
新型的抗焦虑抑郁药为:SSRI类: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氟伏沙明、西太普兰和艾斯西太普兰;SNRI类:文拉法新、度洛西汀;NaSSA类:米氮平;SARI:曲唑酮 。
其它:圣约翰草、黛力新(氟哌噻吨与美利曲辛的合剂)、坦度螺酮、阿戈美拉汀等。
若有条件,最好还是使用新型的抗焦虑抑郁药里的一种吧。
注:SSRI、SNRI、NaSSA、SARI其中任何一种均可单独使用,也可谨慎合用。
&& 黛力新(基层医院单独用的情况很多)或坦度螺酮也可单独用于病情很轻的病人,但对于病情比较重的病人疗效偏弱了,一是可以加大剂量,也可以直接与SSRI、SNRI、NaSSA、SARI中某种药合用,效果可能更佳。
& 下面其它相关药物可与上面药物同时使用,辅助用于治疗焦虑抑郁的伴发症状:
&#8226;苯二氮卓类药物–治疗焦虑和失眠:安定、罗拉、佳静安定
&#8226;情绪稳定剂:丙戊酸钠、卡马西平、奥卡西平&
&#8226;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症状、攻击行为、激越、严重焦虑、躁动、失眠等:
A 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氟哌啶醇; 氯丙嗪;硫利达嗪
B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利培酮、奥旦平、奎硫平、阿立哌唑、齐拉西酮
(可能会有病人提出疑问,神经症的治疗为何要用抗精神病药物?首先不必过虑的,我举例说明吧:比如精神分裂可能每日要服利培酮或奥旦平 4-8粒,但神经症每日服用量半至1粒而已,仅取其快速镇静和协同抗焦虑抑郁的作用成份。故抗精神病药物在此仅起协同作用或辅助作用,长期抗焦虑抑郁的还是要依赖前面列出的正规试用抗焦虑药物。)
附录5:闵宝权门诊医疗心理团队成员简介闵宝权:男 45岁,已婚,有1000金:除喜欢看神内科的各种病症,也十分爱好心理咨询,在10年内积极参加多种心理流派的培训和沙龙活动,在有限的空余时间内愿亲自给病人做个案的心理疏导和治疗(由于时间有限,找我看病的大部分心理案例只能推荐给团队内其他心理咨询师和心理助理帮忙做的),而且主张在有限的时间内先尽快帮来访者梳理最为紧急或最重要的心理情节或心理问题(当然人格心灵方面的调整或成长也很重要,只是需更多次的心理访谈),而且要照顾到来访者的实际经济状况。技术流派方面主张个体化和组合利用,注重主流流派的学习,不排斥非主流学派,主张取长补短,愿现场有助手记录和督查反馈。主张尊重来访者,敬畏人性,尊重前辈们推崇的,但也要敢于尝试新方法,创新新方法。敢于挑战疑难问题,不管是看病还是做心理疏导和心理治疗,实际咨询过程中遵循顺其自然,尤其是人性的自然和人内心各种能量的自然流动,基本原则是积极释放各种负面能量,注入积极自信正向的能量(包括正向资源),卸掉哀怨情仇,正视焦虑烦躁之情绪,唤醒沉睡的真爱,找回潜伏于内心深处的自主自立精神,找回宁静平和,学会换位思考,激发人性的真诚、仁慈、博爱和宽容。刘钰华 男 38岁,已婚,有2000金,二级心理咨询师,擅长认知行为治疗、浅催眠放松、正念减压。生活履历丰富,做事踏实、认真、为人厚道、有亲和力。 周 湘 女 32岁,已婚待子:大学学的心理,二级心理咨询师,擅长精神分析、人本关爱。聪明、伶俐、为人热情大方、爱岗敬业、对目标执着,原则性强,前程光明!梁 丰 女 近40岁,曾经进过围城。二级心理咨询师。为人温和友善、做事认真踏实、对心理工作抱有很大的热忱,期待有更多更好的实践和发展。 大津秀女 女 22岁 手中绣球待君缘啦!聪明,理解领悟能力强,办事认真,热情率真。目前擅长的有叙事疗法、浅催眠、萨提亚沟通模式、学习障碍调整。何晓松 男 28岁,已婚未育:高大,壮实,活泼,友善,目前最执着的婚外情人是“心理咨询”,心地善良,为人随和,学习劲头高。正在系统学习精神分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过敏性鼻炎导致眼睛痒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