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囊泡运输技术的安全性如何?是否对身体造成伤害?

肿瘤囊泡抗癌技术“中国造”提速_网易新闻
肿瘤囊泡抗癌技术“中国造”提速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肿瘤囊泡抗癌技术“中国造”提速)
湖北日报讯
(记者张茜、新闻研修班学员严俊杰)“中国造”肿瘤生物免疫治疗领域再添生力军。16日,记者从武汉光谷生物产业园获悉,一项由中国首创的“肿瘤囊泡生物免疫治疗技术”已全面进入多中心临床试验阶段,预计明年底正式应用于临床。
湖北盛齐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裁孟凡帆介绍,肿瘤囊泡生物免疫治疗技术是指以肿瘤细胞释放的囊泡作为化疗药物的天然载体来包裹化疗药物,再回输到患者体内,靶向杀灭肿瘤细胞,有效控制恶性肿瘤。该公司历经6年,自主研发该技术取得成功,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并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8项、国际发明专利3项。
目前,癌症的主要治疗手段包括手术、放疗和化疗,但总体疗效仍然很不理想,易产生副作用。特别是对晚期转移瘤的治疗,近30年来很难找到有效的治疗手段。近些年,国内陆续出现一些相对有效的免疫治疗技术,但大都费用高,且基本依赖进口。
盛齐安公司将癌性胸水治疗作为首推项目,主推“肿瘤囊泡治疗癌性胸水技术”,即针对晚期癌症导致的胸水进行治疗,靶向杀灭肿瘤细胞,并通过调节患者免疫微环境,恢复胸腔与血管间的液态循环,从源头上治疗癌性胸水,改变目前临床上治标不治本的现状。目前,公司已与全国10家三甲医院合作,全面开展多中心临床研究。
作者:张茜 新闻研修班学员严俊杰
本文来源:荆楚网-湖北日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CT是如何对身体产生伤害的?为何会被滥用
来源:搜狐健康
第1页:CT改变了什么?
第2页:CT可能会对身体造成哪些危害?
第3页:CT滥用的原因有哪些?
  搜狐健康: CT可能会对身体造成哪些危害?这些危害是怎么产生的?是否真的会增加癌变?您是如何看待这一说法的?
  杨宁(北京协和医院介入治疗科主任医师):我们在享用CT检查带来便捷、准确的同时,也必须时刻警惕CT辐射所带来的日趋加大的危害。
CT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来自X线产生的电离辐射。这种电离辐射与人体细胞、体液等物质产生相互作用,导致物质的原子或分子电离,因而可以直接破坏机体内某些大分子结构,可使蛋白分子链断裂、核糖核酸或脱氧核糖核酸的断裂、破坏一些对物质代谢有重要意义的酶等,甚至可直接损伤细胞结构。电离辐射可以通过电离机体内广泛存在的水分子,形成一些自由基,通过这些自由基的间接作用来损伤机体。
  电离辐射对人体损伤的发生有两种:
  一是非随机发生的损伤,主要和剂量和组织的敏感度相关。射线对机体的器官组织的影响分不同程度,一般可分为高度敏感、中度敏感、轻度敏感和无敏感组织(下表)
  辐射作用于机体之后,随受照组织的敏感性和照射累积的剂量不同引起分子水平、细胞水平的变化其产生的继发作用,最终导致器官水平的障碍乃至整体水平的不同程度变化,便可出现放射损伤的体征和症状。如放射性皮肤损伤、较大剂量的电离辐射导致脱发、白血球下降,眼晶状体损伤(白内障)特别是对射线敏感的内分泌器官照射可能导致内分泌功能的障碍。电离辐射对生殖细胞的损伤的后果严重,对卵巢或睾丸的照射则影响受照个体的后代而至畸胎,甚至遗传效应。严重过量的辐射也会造成人员死亡。
  第二是随机效应。单个或小量细胞受到辐射损伤(主要是染色体畸变、基因突变等)可出现随机性效应,可能诱发恶性疾病,如癌症、白血病等。
  随着CT扫描技术的广泛普及,新的扫描技术的应用,以及使用方便的结果导致事实上CT检查吸收剂量普遍增加。国际辐射防护委员在一项1989年调查显示尽管CT检查仅占所有检查的2%,而对于公众诊断性成像的接收剂量,CT却占20%左右。而在随后的对英国的调查表明,辐射接受剂量可能会上升到40%。在美国,CT的接受剂量已占到67%(下图)。这种成倍增加的接受剂量,使的个体患癌的较少风险可能成为一个普遍的公共健康问题,特别是在儿童中的应用,这一特殊人群对于放射线影响的敏感度是成人的10倍多,女孩比男孩更敏感。这使得人们对于CT扫描是否能够增加癌症发病率的担忧也不断的增加,纷争四起。
  美国每年增加CT扫描例数估计值
  最近一起纷争是由于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医学影像中心David J. Brenner 博士和他的同事,在去年(2007)《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指出,CT 扫描带来的辐射毫无疑问会增加患癌风险。虽然一次CT 扫描就导致一个人患上癌症的几率不大,但长期接受该检查给公众健康带来的危害不容忽视。
  该文作者们在分析了美国和日本CT扫描的增长趋势及其原因后,并没有直接阐明CT扫描和癌症发生的直接关系,而是从日本原子弹爆炸25000幸存者或/和美国40万核工业工作人员所受辐射平均剂量(与CT低剂量辐射相当)与癌症发病率增高的事实,间接推断CT扫描作为一个不断增加辐射源,可能导致癌发生率增高。这篇文章遭到了很多人的质疑。事实上,若想最终证明CT扫描与癌症发生的关系需要大规模的、设计良好的、多中心临床流行病学研究(相关的研究才刚刚开始)。到目前为止在世界范围内还没有这样的研究结果发表,所以不能证实CT扫描和癌症发生的确切关系。
  没有证实CT扫描和癌发生率的关系,并不代表CT扫描和癌症的发生没有潜在的联系。在消除不必要的CT检查恐惧的同时,最重要的是减少CT的过度应用和滥用。至少在适应症的范围内进行CT检查是非常有好处的。
  搜狐健康: 如何避免CT危害?  杨宁:首先是避免CT被过度应用或滥用。
(责任编辑:江大红)
08-07-23 09:07·
08-07-17 14:51·
08-07-15 09:45·
08-07-14 09:32·
08-07-14 08:54·
08-07-01 10:45·
08-06-03 01:53·
07-11-22 10:02·
07-04-19 14:56·
07-04-19 14:44·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火炬新动态 胡锦涛访日 山东火车事故 奥运安全 辱华事件
大米涨价 楼盘降价 手足口病 罕见日食
缅甸风暴 失业率
肥田喜事 火影忍者 我的团长我的团
林心如专辑
我的青春谁做主
潜伏 黑执事 新进职员 咖啡王子1号店 纸醉金迷
我的帅管家
周润发电影全集 郭德纲经典相声
热点标签:
相 关 说 吧
说 吧 排 行
上证指数(77445)
李宇春吧(104510)
茶 余 饭 后产品类型:囊泡包药定制服务
产品名称:
经营范围:生物产品研发、生物产品营销咨询;经营本企业研究所需要的原辅材料、仪器仪表、机械设备、零配件及技术的进口业务;生物制品市场研究策划;囊泡技术在肿瘤预防和治疗方面的研发与应用。(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董事会经营评述
  一、商业模式  本公司是处于“医学研究和试验发展”行业的技术提供方,拥有独创的囊泡技术,公司核心技术“肿瘤囊泡生物免疫治疗技术”已经取得了国内、香港、美国和欧盟专利授权。该技术以肿瘤细胞释放的囊泡作为化疗药物的天然载体包裹化疗药物,再回输患者胸腔内,达到有效控制恶性肿瘤的作用。用于包裹化疗药的细胞囊泡源自肿瘤细胞,这些囊泡可以很容易地与患者体内的肿瘤细胞细胞膜融合,不但能有效地将药物输入到肿瘤细胞里面,而且极大程度克服了化疗药物对正常细胞的杀伤和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耐药性这两大化疗难题,相比传统化疗手段,该技术具有如下明显技术优势:靶向效应、聚焦效应、堵泵效应和免疫平衡效应。且经临床研究...
  一、商业模式
  本公司是处于“医学研究和试验发展”行业的技术提供方,拥有独创的囊泡技术,公司核心技术“肿瘤囊泡生物免疫治疗技术”已经取得了国内、香港、美国和欧盟专利授权。该技术以肿瘤细胞释放的囊泡作为化疗药物的天然载体包裹化疗药物,再回输患者胸腔内,达到有效控制恶性肿瘤的作用。用于包裹化疗药的细胞囊泡源自肿瘤细胞,这些囊泡可以很容易地与患者体内的肿瘤细胞细胞膜融合,不但能有效地将药物输入到肿瘤细胞里面,而且极大程度克服了化疗药物对正常细胞的杀伤和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耐药性这两大化疗难题,相比传统化疗手段,该技术具有如下明显技术优势:靶向效应、聚焦效应、堵泵效应和免疫平衡效应。且经临床研究表明,该技术安全、有效,毒副作用低,能显著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有望实现带瘤生存。公司主营业务是“囊泡技术在肿瘤预防和治疗方面的研发和应用”,主要产品与服务项目为“肿瘤囊泡生物免疫治疗技术”,目前公司的首期两项产品“肿瘤囊泡治疗癌性胸水技术”和“肿瘤囊泡治疗梗阻性胆管癌技术”正在申请物价审批,尚未产生主营业务收入。
  报告期内,公司商业模式未发生重大变化。
  二、经营情况
  1、营业收入方面:报告期内,公司首期两项产品仍在申请物价审批,尚未产生主营业务收入。截至报告期末,公司资产总额为146,398,180.85,较期初增加了72,525,176.70,增长比例为98.18%;负债总额为2,508,251.42元,较期初减少了953,871.67,下降比例为27.55%;股东权益总额为143,889,929.43元,较期初增加了73,479,048.37,增长比例为104.36%;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7,329,355.14元。
  2、知识产权建设方面:通过持续创新及申请专利提高技术壁垒,进一步加强核心技术优势,知识产权保护工作顺利开展,报告期内公司新申请了3项国家发明专利,均已获得受理。
  3、产业化建设方面:报告期初公司全资子公司武汉盛齐安生物产业园运营管理有限公司与,参与竞拍工DK(2016)08号地块,已与武汉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局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分局签订《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交易地块为位于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高科园二路以西、神墩五路以北的工DK(2016)08号地块,成交价格为人民币1,386万元,已在报告期内取得该地块的不动产权证书,计划将该地块用于建设肿瘤生物免疫治疗基地项目。
  4、融资方面:公司进行了2017年第一次股票发行,股票价格为人民币4.03元/股,发行数量为1,913万股,募集资金为人民币7,709.39万元,计划用于基础研究投入、临床试验投入和研发制备中心建设投入。
  三、风险与价值
  1、知识产权保护风险:生物医药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知识产权的保护尤为重要。公司目前拥有的“肿瘤囊泡生物免疫治疗技术”系公司自主研发而成,并取得了相应的发明专利授权。如果公司的研发成果失密或遭到侵害,将给公司带来不利影响。尽管公司已采取了措施防止公司核心技术对外泄露,但若公司发明专利无法顺利获得授权或公司核心技术人员离职或私自泄露公司技术秘密,仍可能会给公司知识产权保护带来不利影响。应对措施:为了保护公司的核心技术,公司建立了严格的技术保密工作制度,与所有技术人员签署了《保密协议》,并采用持股平台方式,让核心技术人员可以共享公司发展的成果。同时,根据公司研发进度,积极进行知识产权建设,将公司核心技术以发明专利的方式予以保护。
  2、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应用失败风险:公司的“肿瘤囊泡生物免疫治疗技术”属于具有首创性的医疗技术,在世界上尚无该技术临床应用的先例,因此,从事“肿瘤囊生物免疫治疗技术”研究及临床试验工作存在着后期商业化推广失败的风险。应对措施:公司的技术团队已就“肿瘤囊泡生物免疫治疗技术”在癌性胸水和梗阻性胆管癌领域的应用技术,即“肿瘤囊泡治疗癌性胸水技术”和“肿瘤囊泡治疗梗阻性胆管癌技术”开展了长期的、大量的临床试验研究工作,现已完成相关临床试验,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验证,取得有关院方的临床应用伦理批件,并已启动物价申报程序。同时公司将继续重视技术人才引进,加强科研实力。
  3、无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风险:公司股权相对分散,任何一名单独股东可以实际支配公司股份表决权未超过30%,均不足以对股东大会的决议产生重大影响;公司公司董事会成员均由股东大会共同选举产生,公司任一股东无法单独任免董事会半数以上董事,无法独自决定公司经营管理层的任免,无法支配董事会的过半表决权,无法控制董事会的决议形成。公司虽然具有相对稳定的股权结构,但不存在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由于公司股权相对分散,使得公司挂牌后有可能成为被收购对象,从而导致公司控制权发生变化,可能会给公司业务或经营管理等带来一定影响。另外,公司所有重大决策必须由公司股东充分协商后确定,一定程度上避免因单个股东滥用控制权或决策失误而导致公司出现重大损失的可能性,但同时也可能带来决策时间较长的问题。应对措施:公司根据《公司法》的规定,参照上市公司的规范要求,建立了规范、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已经形成了以股东大会为最高权力机构、董事会为决策机构、经理层为执行机构、监事会为监督机构,各司其职、互相协调的企业法人治理机构。公司虽然没有实际控制人,但通过建立规范的治理结构和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保证和提高了决策效率,有效防范内控风险。
  4、人才流失风险:公司所处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技术研发人员需要拥有较高的研发能力,公司的业务发展主要依靠研发团队的研发成果,公司的研发能力是公司竞争力的基础。目前公司主要专注于囊泡技术的研发,所有的研发技术人员对这一领域有充分的研究经验,但未来随着企业业务范围的扩大,公司需要更多其他领域的人才,若公司在未来发展过程中无法吸引到更多人才的加入和留住公司现有的人才,则将会对公司的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应对措施:公司将不断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在发展的过程中,健全培训机制,不断引入新的人才,培养成公司的坚实后盾。此外,为留住公司的现有人才,公司对有突出贡献的人才实施持股平台计划,使其对公司更富有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致力于公司的长期发展。
  5、政策变化风险:目前,生物技术产业是国家重点支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行业发展得到了国家及地方各级政府的密切关注与支持。来自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地方政府的各种扶持政策和配套政策先后出台,为生物技术及医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氛围和机会,尤其是此次十三五期间出台了“十三五”生物产业发展规划等文件,鼓励医疗技术创新,为公司提供了良性发展环境。但国家政策如有调整,不再鼓励医药创新,将对公司发展不利。应对措施:公司将时刻关注有关医疗技术行业、生物治疗行业的法律法规、政策变动情况,及时根据法律法规、政策的变动调整公司的经营、研发等模式,充分利用有助于企业发展的产业扶持政策提升企业竞争优势;对于规范性规定,公司及时完善履行相关的制度与手续,保证公司合法合规经营,推进产品上市进程。
  6、严重依赖股东投资的风险:公司由于一直处于肿瘤囊泡治疗胸水技术的研发阶段,购置固定资产、专利技术及开发支出较大,以支持公司业务发展。目前公司尚未产生主营业务收入,因此仍存在较严重的依赖股东投入的风险。应对措施:为减少公司对股东投入的依赖,公司正抓紧实施“肿瘤囊泡治疗癌性胸水技术”和“肿瘤囊泡治疗梗阻性胆管癌技术”的项目落地工作,争取今早商业化应用囊泡技术,实现公司经营收支平衡。同时公司在报告期内进行了2017年第一次股票发行,募集资金7709.39万元,补充公司资金需求,改善公司财务状况,增加公司经营实力,促进公司业务发展。
您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添加自选股!光谷生物企业在肿瘤囊泡抗癌技术学术领域再获突破
&&&&来源:&&&&
&&&&&&字号
人民网武汉3月10日电 今日,光谷生物办传来喜讯:国内肿瘤囊泡抗癌技术学术领域再度突破,3月初,在全球知名学术杂志《Biomaterial》发表该园区企业一篇文章,并在该杂志官网上刊登。文章指出,肿瘤囊泡作为一种全新载体,其本身的亲源性和本身从肿瘤细胞离心分泌等特性,让其包裹溶瘤病毒后,能更精准释放溶瘤病毒的疗效。
据介绍,Biomaterial是全球在生物材料方面影响力颇大的学术类杂志。该文章的刊发,意味着国内首创的肿瘤囊泡生物免疫治疗技术与当下最热门的溶瘤病毒疗法具有结合并应用的价值。
去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局(FDA)发文称,已经批准安进(Amgen)的溶瘤病毒疗法(oncolytic virus therapy)用于治疗病灶在皮肤和淋巴结,而在抗癌技术还无明确突破性进展的情况下,美国FDA的此番“授权”,让溶瘤病毒成为一种新的被官方认可的抗癌手段,被世界医学界广泛关注。
但值得注意的是,如何将病毒颗粒输送至肿瘤细胞部位仍是一个大的挑战。我国首创的肿瘤囊泡生物免疫治疗技术则有可能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一条高效的解决路径。
囊泡的发明曾获得过医学诺贝尔奖,在国内,已有企业启动囊泡的应用范畴,将这一益于人类的技术应用在抗癌领域,该技术的专利由湖北盛齐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持有。该公司负责人介绍,肿瘤囊泡抗癌技术目前是全球首创,在包括中国、中国香港及美国等国家和地区申请了专利。而在国内临床方面,该项目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并与国内外10多家三甲医院合作开展多中心临床实验。
而上述文章的发现则进一步扩大了这一技术应用领域的广泛性。文章中表示,溶瘤病毒已经用于治疗多种癌症。然而,如何有效的让病毒在机体内不被清除以及如何高效的将病毒输送至肿瘤细胞内仍是一个大的挑战。但经囊泡包裹的溶瘤病毒可以更好的进入肿瘤细胞,并快速的到达细胞核进行DNA复制,除此之外,包裹溶瘤病毒的囊泡与载药囊泡有异曲同工之妙,可以通过囊泡将溶瘤病毒精准靶向至肿瘤部位,产生比溶瘤病毒更加高效的抗癌效果,同时因为囊泡作为溶瘤病毒的外衣避免了机体对病毒的攻击。
对比单独溶瘤病毒治疗,囊泡包裹溶瘤病毒的治疗手段还有着多重优势,具体来解释,溶瘤病毒治疗若不经过包裹进入人体,经过多次治疗后,肿瘤细胞自身可能形成抗体,对溶瘤病毒形成耐性性,而经过囊泡包裹后,肿瘤形成的抗体无法发挥作用。此外,溶瘤病毒进入肿瘤细胞需要依赖肿瘤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才能进入,如果肿瘤细胞没有表达此类病毒的受体则溶瘤病毒进入不了肿瘤细胞。将溶瘤病毒通过囊泡包裹后解决了这一问题,此时病毒进入肿瘤细胞不依赖病毒-病毒特异性受体这一模式,而是直接通过囊泡整体进入肿瘤细胞。另外,进入细胞核是病毒达到溶瘤效果的必要因素,而囊泡包裹溶瘤病毒治疗可以有效的将溶瘤病毒输送至肿瘤细胞的细胞核以及肿瘤干细胞的细胞核,加强溶瘤病毒的杀伤力。
文章中标明,这种新型溶瘤病毒载体系统的发现将会有着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目前溶瘤病毒已经正式在临床上展开了应用,但是溶瘤病毒杀伤肿瘤细胞的持续性有待进一步提高,除此之外溶瘤病毒只能进入特异性的表达溶瘤病毒受体的肿瘤细胞。该技术的发明将有效的解决溶瘤病毒临床应用的拦路虎,有望在将来广泛的应用于不同类型的肿瘤治疗。(李亮)
(责编:周恬、张隽)
微信公众号
有多少事非得总理说了才能解决?
近来,还有许多事情记挂在总理心间,在他的敦促下也正逐步得到解决。但仍应反思:本应给群众方便的事情,为何非得总理说了才能解决呢?
←扫描二维码查看更多内容|每日为您展现更多有料内容
善意回帖,理性发言!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本网原创|热点新闻
原创视频|聚集湖北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微囊泡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