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脾胃虚弱的症状状有哪些表现?

  脾阳虚,病症名。又称脾胃虚寒。因饮食失调、过食生冷、劳倦过度、或久病或忧思伤脾等所致。症见食欲减退、腹胀、胃痛而喜温喜按、四肢不温、大便稀溏,或四肢浮肿、畏寒喜暖、小便清长或不利、妇女白带清稀而多,舌淡胖嫩,舌苔白润,脉沉迟等。

  脾阳虚证是指脾阳虚衰,失于温运所表现的证候,多因脾气虚发展而来,或过食生冷, 过用误用寒凉药物,或肾阳虚衰所导致。

  主要脾阳虚临床表现:

  腹胀纳少,腹痛绵绵,喜温喜按,形寒肢冷,大便溏薄清稀。或肢体困重,或肢体浮肿,小便不利,或见白带多质稀。舌质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

  病机分析:脾阳虚衰,运化失职,故腹胀纳少;阳虚则寒从中生,寒凝气滞,故腹痛喜温喜按;阳虚水湿不化,流注肠中,故大便溏薄清稀;脾阳虚不温四肢,故形寒肢冷;中阳不振,水湿内停,膀胱气化失司,故小便不利;流溢肌肤则肢体困重,甚至肢体浮肿,渗注于下则妇女白带量多质稀。舌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皆为阳气亏虚、寒湿内停之症。

  相似证候的辨别:脾阳虚即脾气虚加上寒象,所以不难与脾气虚鉴别。但脾阳虚有许多兼证,如可出现腹泻,或水肿,或白带清稀。这里均要排除邪实存在才能成立脾阳虚的诊断。这里的邪实主要指湿。

  预防脾胃虚弱家长一定要喂养得当,不过食肉类食品,避免伤食;不要滥用一些清热泻火类药物,如板蓝根冲剂、清热泻火口服液等,以免苦寒伤胃;不过食零食等。

  脾胃虚弱偏内寒的患儿要养成吃热饮的习惯,不可过多食用酸奶,以免破坏肠道酸碱平衡。可以多吃山药、芋头、南瓜、薏米,少吃油腻生冷之品。家庭用药可用参苓白术散、婴儿健脾散等中成药。

  偏内热的患儿要少吃干燥、油炸、辛辣食物,不过量喝流质蛋白饮食如牛奶,多吃南瓜、胡萝卜、海带等食物。家庭用药可选小儿化积口服液以达到清热消食的作用,或间断服用肥儿丸,该药有清热、消食、通便的作用。家长要切记,切不可因宝宝大便干,而过食寒凉类药物。

  对于此类患儿,推拿捏脊有很好的疗效。具体做法是用双手的中指、无名指、小指握成空拳状,食指半屈,拇指伸长,然后捏起儿童背部皮肤约0.5~1厘米,从下往上推进。如此反复,每天1~2次。推拿可调整胃肠机能,使人体经络得以疏通,气血周流如常,机体抗病能力增强,达到防病治病目的。捏脊有健脾助消化和强壮作用,可以改善食欲、预防感冒、增强体质。对孩子来说,痛苦少,易接受。

}

咨询标题:七个月宝宝脾胃不好能否长期服用健脾类药物?

宝宝消化不好,大便不规律,有时腹泻有时便秘,有时三四天大便,有时腹泻,容易腹胀,有时呕吐,有口气,打嗝。

在中日友好医院看时说孩子脾胃虚 让吃两周健脾类的药,因为当时医院没药了,让我自己买,我便在儿研所买了补气健脾口服液,现在已经吃了半月,孩子的症状轻一些了,但是一直有口气,感觉消化还不是太好,请问能否长期吃补气健脾类的药?另外,补气健脾类的药也分很多种,能随便选一种吃吗?

药物名称:儿研所补气健脾口服液
服用说明:一次半支,一天两次

孩子的症状属于脾胃虚弱,需要慢慢调理,可以服小儿山白消食合剂,即健脾胃又消食,健脾的药要服的时间长些,慢慢调理。另外,注意饮食调护,每饨不要吃的太多,吃易消化食物。

“七个月宝宝脾胃虚”问题由曹宏大夫本人回复

出停诊:国庆节期间不停诊,原门诊时间照常上班。

大夫郑重提醒:因不能面诊患者,无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脾胃虚弱的症状及调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