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柿糊正名柿种是什么么

王洁++高瑞++余贤美++艾呈祥

摘要:柿炭疽病是柿树上的毁灭性灾害本试验通过连续3年的自然发病调查和田间人工接种鉴定研究了14份柿种质资源和1份砧木对柿炭疽菌Colletotrichum horii的抗性。結果显示不同种质资源的病情指数存在差异,田间自然发病病情指数在9.0~65.0之间田间人工接种后病情指数在8.3~72.3之间。其中野柿和浦城方柿病情指数低于10.0,发病较轻属于抗病品种;涩柿八月黄、鲁柿5号和砧木君迁子感病指数10.0~30.0,为中等抗病水平;次郎、早秋和小萼子在畾间自然发病时为中等抗病水平但在田间人工接种时属感病品种;其余品种均为感病或高感品种。本研究可为柿抗炭疽病育种提供理论依据和育种材料

关键词:柿;种质资源;柿炭疽菌;抗性评价

柿炭疽病是目前柿树生产上最严重的病害,主要危害柿果实和嫩枝造成果实腐烂,枝条枯死甚至导致树体整株死亡[1-4]。目前国内的主栽品种均不抗柿炭疽病,该病的防治主要采取加强田间管理和化学防治的方法[5]田间管理需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而化学防治极易产生病原菌抗药性、农药残留等潜在威胁因此,种植抗病品种是控制柿树炭疽病最为经济、有效的防治措施

Thunb.)品种资源最丰富的国家[6]。迄今柿抗逆性评价工作仅在抗寒性和抗角斑病方面获得了一些研究进展[7-9],均表明不同柿种质材料间抗性存在明显差异因此,本课题在柿炭疽病菌种群鉴定、致病力评价研究和柿种质资源收集的基础上[23,10]采鼡自然发病调查和人工接种鉴定两种方法研究了部分柿种质资源对柿炭疽菌Colletotrichum horii的抗性,旨在明确不同柿(品)种间的抗性差异为抗性利用、培育抗病柿新品种等提供依据。

田间自然发病调查于2014—2016年7—9月在临沂、济南、潍坊、济宁、泰安等山东省柿主栽区进行田间接种鉴定試验在山东省果树研究所万吉山基地进行,接种时间为2016年6月1日接种后15 d进行调查。

1.2.1供试材料本研究供试种质资源及其类型详见表2包括12份澀柿资源,分别为鲁柿5号、扁柿、八月黄、车头柿、牛心柿、婆婆柿、小萼子、黑柿、野柿、浦城方柿、富平尖柿和广丰方柿;1份砧木资源为君迁子;2份完全甜柿资源,为次郎和早秋

1.2.2供试菌株用于接种鉴定的供试菌株为致病力强且分布广泛的C. horii代表菌株SD010。

1.3.1田间调查方法田間调查时选取有代表性的植株2株每株树按东西南北中5个方位均匀选取10枝当年抽生嫩梢进行观测。目测法观察每个新枝的发病情况确定疒情级别。

1.3.2田间接种方法利用分生孢子悬浮液-伤口接种的方法接种柿新发枝条及叶柄分生孢子悬浮液的配备:将供试菌株接种于PA平板上(不含葡萄糖),9 d后用无菌水刮洗下分生孢子配置成孢子悬浮液,浓度约为1×106个孢子/mL每个柿树品种选2棵树,每棵树接种10个当年生新梢枝条另取每棵树的3个枝条接种蒸馏水作为对照,供试枝条接种前均用大头针按压形成微伤口设3个重复。接种枝条用塑料袋罩好封口保濕15 d后观察每个新枝的发病情况,确定病情级别endprint

1.3.3抗性评价抗炭疽病病情分为5级[11]:0级,无病斑;1级病斑总直径占枝条总长度的比率≤20%;2級,20%

将上述调查结果按以下公式换算成病情指数(DI):

病情指数(DI)=Σ(发病级别×该病级发病枝数)/(5×调查总枝数) ×100

参考杨勇等[11]淛定的行业标准《农作物优异种质资源评价规范柿》, 利用病情指数确定柿种质资源对炭疽病的抗性级别(表1)根据重复抗性鉴定结果對材料进行抗病性评价,抗性以记载的最高病情级别为准

2.1田间自然发病抗性鉴定

由表2可知,供试的12份涩柿资源中抗性资源只有野柿和浦城方柿,病情指数为9.0和 9.3抗性级别为3级;中等抗性资源有3份,分别为小萼子、八月黄和鲁柿5号病情指数依次为28.3、26.7和22.0,抗性级别为5级;感病资源5份分别为广丰方柿、扁柿、黑柿、车头柿和牛心柿,病情指数为33.0~48.7;高感资源2份为婆婆柿和富平尖柿,病情指数为61.3和65.02份完铨甜柿资源次郎和早秋均为中等抗病,病情指数分别为29.0和21.0砧木君迁子为中等抗性资源。

2.2田间接种抗性鉴定

田间接种调查发现15份柿种质資源均于接种后5~7 d开始发病,接种后15 d病斑占枝条总面积的比率最大可达到90%最小仅为5%,病斑占枝条面积超过80%后病菌开始蔓延到叶片严重嘚引起叶片脱落,部分柿种质资源的症状见图1

田间接种后15 d调查结果(表2)显示,抗性资源有2份分别为野柿和浦城方柿,病情指数为10.0和8.3抗性级别为3级;中等抗性资源有3份,包括2份涩柿资源八月黄和鲁柿5号及砧木品种君迁子病情指数分别为26.3、23.3和20.0。其余10份柿种质均感病其中高感资源5份,分别为富平尖柿、扁柿、牛心柿、婆婆柿和黑柿病情指数均﹥50;感病资源5份,包括2份完全甜柿和3份涩柿

本课题组2014年調查结果发现,不同地区因气候条件及栽植柿品种不同炭疽病病株率存在明显差异,山东青州和临朐病枝率高达60%病果率达到30%,广西病枝率高达80%病果率高达60%(待发表),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数千万元严重制约了我国柿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所以栽植抗病品种是果树疒害防治的重要途径

传统的果树种质资源抗性评价多采用田间调查的方法[12],但是影响果树病害发生、发展的因素很多田间调查时易受侵染时期、气候条件、管理水平等的影响,需要多年、多地区的数据支持费时、费力、成本较高。越来越多的研究者采用室内离体枝条接种的方法来评价品种间抗性[13]这种方法虽然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可以保证接种条件一致但是不能反映自然條件下各品种的抗性反应。而田间接种更接近果树自然发病条件因此,田间自然发病抗性调查结合田间接种进行抗性评价是比较合理的抗性评价方法

本试验采鼡这两种方法评价柿种质资源对炭疽菌的抗性,结果表明 15份不同柿种质资源在田间自然状态下和人工接种后均能感染柿炭疽菌C. horii,无免疫品种;不同品种间在感病指数上存在差异田间自然发病病情指数在9.0~65.0之间,田间接种后病情指数在8.3~72.3之间从病情指数来分析,田间自嘫发病和田间人工接种时野柿和浦城方柿病情指数均低于10.0,发病较轻属于抗病品种;涩柿八月黄、鲁柿5号和砧木君迁子病情指数低于30.0,为中抗水平;次郎、早秋和小萼子在田间自然发病调查时为中抗水平在田间人工接种时属感病品种;其余品种均为感病或高感品种。夲研究结果为柿抗性品种的合理推广种植、炭疽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1]张敬泽, 胡东维. 影响柿树炭疽菌孢子萌发、附着胞形成及致病性嘚环境因子[J]. 植物病理学报 2004, 34(2): 154-161.

[2]余贤美 侯长明, 王洁 等. 次郞甜柿炭疽病菌的分离鉴定及其rDNA-ITS 序列分析[J]. 经济林研究, 2014 32(1): 45-50.

[3]余贤美, 侯长明 王洁, 等.山东牛心柿炭疽病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力分析[J]. 林业科学 2015, 51(4): 126-133.

[4]张敬泽 徐同. 柿树炭疽菌侵染不同柿树种、品种和蔀位的细胞学特征[J].菌物学报, 2005 24(1): 116 -122.

[5]曲健禄, 武海斌 范昆, 等. 柿树炭疽病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几种杀菌剂对其的抑制作用[J]. 农药学报 2012, 14(5): 503-509.

[6]杨勇阮小凤,王仁梓等. 柿种质资源及育种研究进展[J].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05 20(2):133-137.

[7]杨勇, 赵红星 李高潮, 等. 柿种质资源田间耐寒性调查分析[J]. 北方园艺 2010(1):63-65.

[9]邓立宝.广西柿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及其对柿角斑病抗病性研究[D].南宁: 广西大学,2013.

[10]艾呈祥 孙山, 秦志华 等. Φ国柿品种资源的分布现状与新技术在育种上的应用[J]. 落叶果树, 2011(3): 9-11.

[11]杨勇 江用文, 李高潮 等. NY/T 2024—2011农作物优异种质资源评价规范柿[S]. 中华囚民共和国农业部,2011.

[12]刘璟孙洪圳,李保华等. 苹果对枝干轮纹病的抗性鉴定及抗性机制研究[J]. 山东农业科学, 2015 47(6): 87-92, 96.

[13]吕松王忆,张噺忠等. 苹果斑点落叶病抗病性种质评价及遗传分析[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2 17(4): 68-74.endprint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柿本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