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阴82医院有杭州治疗腰痛的医院吗

当前位置: >
  腰痛是临床上常见痛证之一,表现在腰的一侧或两侧。因腰为肾之府,又足少阴肾经&贯脊属肾&,故腰痛与肾的关系最为密切。督脉&并于脊里&,带脉环绕腰部;足太阳膀胱经&挟脊抵腰中,入循 膂, 络肾&。因此,腰痛还与督脉、带脉、足太阳经有关。&
  腰痛的原因虽多,总不出外感、内伤两大类。外感为感受风寒,涉水冒雨,久居湿地,劳汗当风,衣着湿冷,外邪闭阻腰部经脉而作痛。跌仆闪挫,损伤经脉气血,导致筋络气血阻滞,瘀血滞着腰部而发生疼痛。内伤为先天不足,或久病亏损,年高精衰,房室伤精,腰中脉络失养而痛。&
  腰为肾之精气所溉之域,故内伤不外乎肾虚。外感风寒湿诸邪,以湿性粘滞,最易痹着腰部,所以外感总离不开湿邪为患。内外二因又相互影响,风寒湿闭阻不行,又常因肾虚而客,如此肾虚是发病的关键。&
  本病治疗要辩内伤、外感,并分清寒热虚实,但首要抓住肾虚和湿滞。肾为先天之本,脾胃后天之本,先天不足,要靠后天补给,肾虚又当补脾。湿邪留滞腰府,故燥湿,利湿,脾善主运化,因此补脾即能祛湿。笔者临证时,在辩证的基础上重用白术,对腰痛的治疗收效甚捷,举例如下:&
  例一寒湿腰痛李某某,男,82岁,退休工人,日就诊。腰部疼痛如折,难以俯仰转侧,痛连少腹,喜温怕冷,伴小便不利,淋漓不已。双肾B超,提示双肾肾盂积水。尿常规,白细胞(+),脉沉缓,苔白滑。证为年高肾虚,腰府不固,寒湿内侵,痹阻脉络,气血受阻而腰痛。湿滞下焦,膀胱气化不利,故欲尿不尽,又淋漓不已,治宜温阳散寒,兼利湿通淋。处方如下:白术30g茯苓15g杜仲15g肉桂5gq蓄15g瞿麦15g黑豆6g公英30g甘草6g服药3剂,腰痛基本已止,服6剂后,查尿常规,白细胞已转阴,肾B超双肾盂少量积水。患者已无任何不适,停止服药。&
  例二 湿热腰痛 刘某某,女,40岁,干部,日就诊。腰痛四年余,反复发作,常服&壮腰健肾丸&,稍好转。近一个月来疼痛加重,再服上药不见好转。腰部重着胀痛,俯仰痛甚,带下黄稠,心烦口苦,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证为湿热内蕴,治宜清热利湿,舒筋止痛。处方如下:白术15g苍术15g黄柏10g牛膝15g苡米15g本通10g木瓜20g甘草6g服5剂,痛去大半,白带减少,口稍苦,脉弦。以原方加女贞子15克,旱莲草15克,继服5剂而愈。&
  例三 肾虚腰痛 王某某,女,38岁,工人,日就诊。腰部隐隐作痛已十余载,朝轻暮重,某医院诊为腰肌劳损,常外用膏药,内服补肾诸药,稍有好转,但每遇劳累则发。近半年腰痛加重,每到傍晚俯仰困难,腰膝无力,月经后期,手足不温,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脉沉细。证为肾阳虚衰,腰失温养。治宜温肾强腰。处方如下:白术30g杜仲15g破故纸15g菟丝子15g熟地15g山药15g山萸肉10g服10剂腰痛大减,服20剂后嘱服用&金匮肾气丸&一月收功。&
  例四 瘀血腰痛 薛某某,男,30岁,干部,日就诊。一年前因搬重物,致使腰部剧痛,不能转侧,难以俯仰,经针灸、按摩,又外敷草红花油等疼痛大减。嗣后每于夜间痛甚,起床活动后痛减,久治无效,舌暗有瘀斑,脉弦涩。证为外伤损络,瘀血未尽,气血不畅。治宜活血化瘀,理气止痛。处方如下:白术30g熟地30g元胡10g血蝎6g山甲珠10g鸡血藤15g木瓜20g甘草6g服5剂症减,服10剂夜间疼痛已失。&
  以上四例,皆以辩证用药为基础,重加白术而取捷效。白术,补脾益气,燥湿利水。《本草从新》言能&定痛&,《本经逢原》还说&散腰脐间血&。综腰痛成因不外有三,肾虚、湿蕴、气血瘀滞而已。肾阳不足,腰府失养而作痛,当以温肾强腰为治,加白术健脾益气,强健肌肉,燥湿利水,补而不滞,故见效甚速。湿邪留滞腰府,或兼寒,或兼热,应以温阳散寒利湿或清热利湿治之,重加白术,燥湿利水,湿去经脉通利,腰府自健。跌仆闪,损伤腰部脉络,瘀血留滞不通则痛,治宜活血化瘀,理气止痛,加白术利腰脐间血,又能定痛,再配合活血舒气之品,故瘀血去而痛止。笔者常用白术治疗腰痛,实为治疗腰痛之良药。发布日期:
&&&&来源:即墨区情网
  医疗机构  清末至民国初期,即墨城乡均为个体行医,开办各类药铺(房),其中较有影响的有清咸丰年间在即墨城开办的“森森堂”、“万全堂”、“亿全堂”,另有河南(环秀街道河南村)“仁寿堂”、袁家屯(普东镇袁家屯村)“中和堂”、范西(普东镇范西村)“仁德堂”、长直(普东镇长直村)“益寿堂”、金口(金口镇金口村)“济生堂”、大信村(大信镇大信村)“福寿堂”、王村(王村镇王村)“修德堂”等,经营年限较长,有的成为百年老店,享誉即墨、青岛。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德国传教士在今即墨市第一中学驻址设1处医院;1920年被美国人接管,迁至花园村东教堂内;1937年改名“青岛信义会医院即墨分院”,1942年解散。1942年,日伪即墨区办事处建立即墨区医院,院址设在即墨城真武庙西侧,1943年迁至万寿宫,1945年8月解散。1945年,国民党即墨县政府建立县卫生院,院址位于羊山后村(今属田横镇)。1946年9月,迁至今即墨城大同街北端,后又迁至原城南门里大街东侧。1949年6月,该院解散。1949年即墨解放前夕,全县挂牌的诊所、医院有23家,其中西医16家、中医4家、中西医兼营的3家,有聘请“坐堂”医生的药铺170处。另外,尚有外国人于县城开设的教会诊所2处。1952年,即墨、即东两县有244名个体医生加入区(乡)联合诊所和公立区卫生所。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医院,取消了个体行医。20世纪80年代,个体行医重新出现。至2003年,全市共有个体医疗机构46家(其中2003年新增24家),有民营医院6家。  即墨市人民医院原系即墨县人民政府于1949年2月建立的机关门诊部,院址设在普东村(今属普东镇)。1950年2月改称挪城区卫生所。7月改为即墨县卫生院,有医务人员14名,院址迁至即墨县城考院街,后迁至健民街。1956年3月,改称即墨县第一人民医院。1963年改称即墨县人民医院。1989年10月,更名为即墨市人民医院,1995年被卫生部公布为“二级甲等医院”。2002年,该院成为滨州医学院教学医院。2003年,该院占地面积5.4公顷,建筑面积5.17万平方米。开设病床680张,固定资产1.2亿元。年门诊量32万人次。职工1000余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640人。  即墨市第二人民医院1946年秋,即东县人民政府卫生科的医务人员与民间医生联合建立战时医院。1950年10月,改称山东省胶州专区即东县卫生院,院址设在今店集镇东里村。1956年3月,改称即墨县第二人民医院,院址迁至店集东山。1963年改称店集医院。1970年3月,店集公社医院合并于该院。1984年7月,恢复为即墨县第二人民医院。1989年10月,更名为即墨市第二人民医院。2001年,官庄乡卫生院、金口镇卫生院并入该院。2003年,该院占地面积2.1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26万平方米。开设床位102张,日均门诊量170人次。有职工253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236人。  即墨市中医医院1988年设置即墨县中医医院。1992年12月正式营业。占地40亩,建筑面积4300平方米,开设床位80张,职工96人。1996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为“二级甲等中医医院”。至2003年,建筑面积达1.5万平方米,开设床位200张。有职工325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285人。  镇卫生院年,即墨、即东两县分别成立医药联合会。两县建立区、乡医药联合会30个,会员244人。1952年,两县创办乡集体所有制的大众医药社23个,公立区卫生所12个。1958年秋,全县以15处区卫生所和79处区、乡联合诊所为基础,组建了37处人民公社医院。1961年改划为24处公社医院。1963年改划为26处公社医院。1972年,全县公社医院调整为29处,同时将王村、金家、刘家庄、灵山、蓝村、长直、留村、段村、普东、鳌山、皋虞11处公社医院改为全民所有制,称即墨县人民医院××分院。1984年10月,又将王村、大信村、刘家庄、灵山、蓝村、即墨镇6处卫生院改为中心卫生院;长直、留村、段村、普东、鳌山卫、洼里、七级、瓦戈庄、三里庄、乔家屯、太祉庄、大官庄、石门、丰城、白庙、南阡、牛齐埠、移风店、营上、楼子疃、南泉、段泊岚、温泉共23处乡镇医院改为乡镇卫生院。1998年,撤销白庙乡卫生院、三里庄乡卫生院,将营上镇卫生院与心理卫生防治院合并,组建市北医院。2001年,将大官庄乡卫生院、金口镇卫生院合并入市第二人民医院。2002年,瓦戈庄镇卫生院裁撤。至2003年,全市有中心卫生院6处,镇卫生院13处。&  医疗设施  医疗用房1949年6月,即墨县、即东县医疗卫生部门有医疗用房144平方米。1959年医疗用房增至1.09万平方米。1969年医疗用房增至2.16万平方米。1979年医疗用房增至4.90万平方米。1989年医疗用房达6.33万平方米。至2003年底,全市公立医院医疗用房达8.73万平方米,其中市人民医院1999年建的1000平方米的门诊大楼与2003年启用的8300平方米的特需病房、市中医医院2000年启用的6990平方米的病房大楼都达到省内同级医院一流水平。  病床民国时期各私营医院和诊所只开设门诊,不设病床,仅有县卫生院设病床10张。1950年,即墨、即东两县卫生院各设病床10张,平均每万人占有0.15张。1959年县人民医院设病床140张,县二院设病床15张。1965年温泉疗养院成立,新设病床40张。1966年部分公社医院开始设病床,当年共设病床30张。1971年,县结核病防治院始设病床53张。1976年,30处公社卫生院均设病床,共计530张。1980年县精神病防治院成立后,设病床40张。是年,全县设有病床1147张,平均每万人占有病床11.4张,其中县级医院265张、专科医院192张、公社医院685张。1990年,全市共设病床1078张,平均每万人占有病床数为10.7张,其中县级医院410张、专科医院132张、乡镇卫生院688张。至2003年,全市共设病床1593张,平均每万人占有病床15.9张,其中市级医院957张、专科医院112张、镇卫生院524张。  年部分年份卫生系统人员及病床统计表  表33-1  年度 各类卫生机构数 卫生技术人员(人) 每千人占有数(人) 卫生机构病床数   0.67 30   0.74 165   0.9 713  1 1.2 922  4 2.3 1910  8 2.3 1492  6 2.5 1593  医疗设备民国时期,县内多中医,以“望、闻、问、切”诊断病情,只有简单的医药用具。西医诊所、医院也仅有听诊器、注射器、体温表以及刀、剪等简单医疗器械。年,县内医疗机构的医疗设备实行上级卫生主管部门配给制。期间,即墨县人民医院于1958年配给简易手术台;1959年该院增添万能手术台1台;1960年安装30毫安X光机1台,配有救护车1部;1961年增设九头无影灯2台;1976年增设200毫安X光机2台;1977年增添心电图机、A型超声仪各1台。即墨县第二人民医院于1966年始设50毫安X光机1台;1968年外科增设手术床、麻醉机、无影灯各1台;1976年增设200毫安X光机1台;1978年增设心电图机1台。公社卫生院于1972年陆续配给30~50毫安X光机、高压消毒锅和普通手术床、5~9孔无影机等医疗设备。  年,大中型医疗设备由即墨市卫生局根据需要统一购置和上级卫生部门配给。期间,即墨县人民医院增设纤维胃镜1台,心监护仪、八频道国产脑电图机各1台;1983年增设裂隙灯1台;1984年增设国产500毫安X光机、心电图机各1台。1985年增设进口日立EVB26型B型超声诊断仪1台;1986年增设700毫安双球管双床X光机1台,更新A型超声诊断仪1台;1987年先后增置多普勒2台,体外反搏仪、纤维胃镜、纤维支气管镜、手术显微镜、进口丹麦产超波机、国产血气分析仪各1台和胸、骨、颅、脑等手术器械;1988年购置血气分析仪、激光治疗仪、扇超、700MAX光机;1989年增添心脏B超,引进超声多普勒显象系统。即墨市第二人民医院先后增添了A超、B超、水浴锅各1台。乡镇卫生院自1988年始逐渐增添B超15台,更新Ⅹ光机15台和生化检验设备。  1992年始,医疗设备配给制结束。至2003年,市人民医院先后购置1000毫安Ⅹ光机、纤维胃镜、纤维支气管镜、全身CT、脑电图机、麻醉机、呼吸机、胃肠X光机、鼻内窥镜、动态心电图、彩色B超、血液透析仪机(合作引进)、螺旋CT、动态血液分析仪、汽化电切镜系统、麻醉监护系统、“ISM”专家远程会诊系统、心电运动板、宫腔镜、C型臂X光机、胎儿监护系统、心脏监护除颤仪、血氧饱度监护仪、直线加速器、核磁共振仪(合作引进)、腹腔镜、心电监护仪、超生乳化仪、全自动免疫分析仪等较先进设备。  市第二人民医院先后购置B超、胃镜、高频电刀、手术显微镜、多功能显微镜、血球分析仪、多功能牵引床、全身CT、彩超、麻醉机、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血磁治疗机、800毫安X光机、鼻内窥镜、除颤监护仪、数字胃肠机、胎儿监护仪、心电监护仪、尿液自动分析仪等设备。  市中医医院先后购置尿分析仪、12孔无影灯、麻醉机、呼吸机、数字胃肠X光机、心腹两用B超、牙科治疗机、尿分析仪、高频电刀、妇科产床、全身CT、彩超、1000毫安数字胃肠机、超声图像仪、胃镜、裂隙灯、多参数监护仪、体外碎石机、血凝仪、电解质分析仪、麻醉机、手术显微镜、角膜曲度仪、耳鼻喉治疗机、微波治疗仪、纤维结肠镜、鼻内窥镜、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动态心电图除颤监护仪、心电监护仪、超声乳化机、眼科AB超、双螺旋CT、实时三维彩超。  其他医疗机构先后购置300~500毫安X光机、半自动生化分析仪、尿道膀胱镜、彩超,多功能监护仪、牙科治疗机,其中蓝村中心卫生院购置了全身CT。2003年全市医疗机构共有万元以上医疗设备448台(件),其中10万元以上116台(件),100万元以上27台(件)。  医疗队伍  队伍清末至民国时期,县内医生多为中医。据不完全统计,从年先后开业的中医458人。他们多分布于县城及集镇,有的兼营药铺,有的被聘为药铺的“坐堂”医生。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县内始有西医传入,到1945年西医医护人员仅有10余人。即墨全境解放前,全县共有医护人员255人,每千人中有医护人员0.4人。  新中国建立后,全县医疗队伍不断壮大。1955年,全县有卫生技术人员491人,每千人中有卫生技术人员0.67人。此后卫生技术人员数逐年增加,1995年,全市有卫生技术人员2334人,平均每千人有卫生技术人员2.3人。至2003年,全市有卫生技术人员2516人。其中,研究生2人,本科学历349人,专科529人,中专学历1531人。平均每千人有卫生技术人员2.5人。在农村,自1954年开始,由县卫生部门为各农业生产合作社培训保健员。1965年保健员改称“赤脚医生”,全县共有赤脚医生2386人。1979年,“赤脚医生”改称“乡村医生”。1987年,全县获“乡村医生”证书的898人,农村卫生员566人。至2003年,在原有的1897名乡村医生中,选拔聘用1352人进入社区医疗服务站。全市还有个体医生72人,民办医院聘用卫生技术人员107人。  职称1979年前,未进行过卫生技术职称评定。医学院校中专毕业生转正后定为“士”级,大专、本科毕业生转正后定为“师”级,其他卫生技术人员一般为“士”级,少数为“员”级。年,根据卫生部《卫生技术人员职称条例(试行)》,全市有8人晋升为中医士,23人晋升为中医师,3人晋升为主治中医师;96人晋升为西医士,102人晋升为西医师,12人晋升为主治医师。1987年,卫生系统有1人晋升主任医师,107人晋升中级职称,10人晋升初级职称。1993年开始,每年都进行一次职称晋升,截至2003年底,全市卫生技术人员中有主任医师18人,副主任医师108人,中级职称471人,初级职称1919人。乡村医生中,有乡村主治医师157人,乡村医师242人,乡村医士206人;有1180人取得“山东省村级卫生技术人员执业证书”。  医疗技术  中医清末至民国时期,县内较有成就的中医有10余人。其中,于孜温精于诊治传染病,著有《医理折衷》1部,约38万字;王奎明长于内科;雒中堂对麻疹的防治有独到见解;史荩卿善医外科疑难杂症;房炳大专于妇科,著有《妇科备全》1部,约10万字;黄学孔著有《经验方集》一书;孙举京擅于中医整骨。  新中国建立后,中医药事业得到进一步弘扬。至20世纪60年代,中医药在防病治病中占有主要地位,各公社医院中医门诊量约占50%~60%。县人民医院、县第二人民医院于1956年设立中医科。县人民医院中医林子善、城关公社医院中医李程之等结合临床实践,对中医事业做出一定贡献。70年代始,倡导中西医结合和新诊疗法。1971年,官庄公社医院利用中草药医治再生障碍性贫血收到良好效果。县人民医院中西医结合对宫外孕、盆腔炎性包块、不明原因发烧、泌尿系统结石等疾病对症施治,都取得一定疗效。1977年,县温泉疗养院“巴豆治癌研究”列入山东省科研项目,经多年研究,于1995年获山东省科技成果三等奖。80年代,除县人民医院、县第二人民医院、即墨中心卫生院(今市第三人民医院)成立中医科外,各乡镇卫生院均设立中医门诊。1992年即墨市中医医院正式开诊。嗣后,该院业务逐步得到发展,先后开展了带锁髓内钉治疗四肢骨折,运用运动法与作业法加服中药治疗中风、脑外伤等引起的偏瘫、肢体活动障碍,手术加自拟肛肠洗剂治疗肛肠病,中西医结合治疗牛皮癣等皮肤病。该院坚持开展中医药学术研究,先后获即墨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8项。市人民医院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颇见成效。市第二人民医院自年,运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泌尿系统结石1200例,治愈率82%;运用“活血通络散”配合穴位注射治疗腰腿痛3600例,有效率达82%。中心卫生院、镇卫生院的中医多能应用中西医两法诊治农村常见病、多发病。至2003年,全市公立医院共有中医人员159人,中药人员72人,中西医结合医护人员189人。  西医民国时期,县卫生院只能诊治一般疾病,外科仅能做脓包切开、外伤包扎及缝合等小手术。新中国建立后,医疗水平逐年提高。  内科市人民医院于1971年4月开始用心电图机诊断心脏病。1977年始用A型超声波。1983年10月开展心电监护,监测急性心肌梗塞及严重心律失常病人。1984年8月始用内窥镜检查胃及十二指肠疾病。是年11月开始应用脑电图,对脑病进行检查诊断。1985年6月始用B型超声波,可做肝、胆、胰、脾、肾、甲状腺、乳腺、腹腔内大血管等疾病的检查诊断。1994年设立ICU病房,对急性心肌梗塞等危重病人实施监护治疗,运用纤维胃镜及胃肠X光机检查治疗胃肠系统疾病,能开展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救治、心肺复苏术。1996年开展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是年3月,引进全市首台美国产彩色B超,用于心脏、肝、胆、脾、胰、肾、宫腔疾病的检查诊断。1997年与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合作成立血液净化中心,运用血液透析机治疗各类急性中毒、高胆红素血症等。是年运用平板心电图检查诊断心脏疾病。2001年开展食道电生理治疗技术、紧急床边临时心内膜心脏起搏术、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安置术、心房扑动和心房颤动的电复律治疗、脑梗塞的预防及治疗,神经内科引进卒中单元模式管理脑卒中病人。市中医医院于1995年建立全市首座12座位高压氧舱,用于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脑血管疾病。市第二人民医院于2000年设立糖尿病治疗中心,并于2002年开展胰岛素强化治疗。其他医疗机构多以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为主。  外科市人民医院1958年做首例急性阑尾炎手术成功。1960年开展胃大部切除术、胆道切开取石术、乳癌根治术、膀胱切开取石术、甲状腺瘤切除术等。1964年开始施行胆道内引流术、胰腺假性囊肿切除或内引流、脾切除、肾切除、输尿管切开取石、开胸心脏按摩、骨折外固定、牵引等手术。1968年7月开展脑脊膜膨出修补术和植皮术等。1973年4月对1例严重外伤断臂病人进行修复和大血管吻合,手术成功。1982年施行食道癌切除术、肺叶和全肺切除术。1983年5月开展骨外科,可施行部分胸和腰椎手术、髓内针固定术、椎管造影术。1985年5月始施行颅脑外科,可做颅内血肿清除术、颅骨骨瘤切除术、脑血管造影术、内外减压术等。1986年开展半肝切除、直肠癌根治等手术。1992年始运用CT检查诊断颅脑疾病。1994年施行双肺切除手术治疗中心型肺癌。1998年开通“SIM”专家远程会诊系统,先后开展大脑半球肿瘤切除术、小脑肿瘤手术。是年泌尿外科开展前列腺汽化切开、尿道茎内切开术。2000年施行首例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和首例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术成功。骨外科运用交锁钉及自锁钉治疗四肢骨折。2001年应用AF钉治疗腰椎骨折。2003年广泛运用微创技术施行微创术200余例。孙吉书研制的“无创颅内占位病复头皮投影立体定位圈”获国家专利。  市第二人民医院于1968年始开展急性阑尾炎、胃穿孔等急腹症手术治疗。1988年施行首例直肠癌根治术成功。1989年施行四肢骨折内固定术。1990年施行前列腺摘除术。2000年施行首例外固定支架骨折外固定术成功。2001年施行全胃切除术、首例硬膜下血肿颅内清除术成功。2002年开展肝叶切除术。市中医医院于1992年施行胃大部切除术。1998年施行颅内血肿清除术。2000年施行首例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成功。2001年施行甲状腺手术、乳腺癌、直肠癌、胃癌根治术、胰及十二指肠切除术,食道癌根治术,肺叶切除术。2002年施行首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成功。  在乡镇卫生院中,20世纪70年代中期始,王村、刘家庄、灵山、蓝村及鳌山卫、洼里等中心卫生院能施行一般普外手术。1986年洼里卫生院施行胃大部切除术。1995年灵山中心卫生院施行甲状腺摘除术、结肠癌根治术。年,刘家庄、南泉、蓝村、王村等中心卫生院先后施行胃大部切除术,开展骨折钢钉内固定术。2002年龙山卫生院、市南医院先后开展断指再植术。  妇产科市人民医院于1961年7月始施行低位钳术、胎头吸引术。1962年首例古典式剖腹产术成功,同时开展人工剥离胎盘术、钳刮术。1963年2月施行输卵管结扎术、卵巢囊肿切除术。1965年2月始施行小切口输卵管结扎术、剖腹取胎加结扎术。1967年6月开展经阴道用生理盐水、水囊引产术,子宫切除术。1970年4月施行子宫下段剖腹产术、子宫破裂修补术。1977年6月始施行经腹中孕引产术、经阴道插管钳刮术。1979年施行经腹雷夫奴尔引产。1980年4月开展腹膜外剖腹产术及施行修补阴道前后壁术。1984年施行子宫广泛切除术。1992年购置胎儿监护仪应用于临床。1996年新设不孕不育门诊,开展内分泌促排卵技术。1999年宫腔镜微创技术应用于妇科临床,并建立胎儿中央监护系统。2000年将腹腔镜、宫腔镜技术应用到妇科临床,抢救产科出血、羊水栓塞等危重病人。2003年微创技术开始应用于妇科手术。  20世纪80年代前,县内其他医疗机构只能诊治一般妇科疾病,开展计划生育技术指导。1986年县第二人民医院、洼里乡卫生院能施行剖宫产术。1988年县第二人民医院能施行卵巢切除术、子宫全切术及次切术。1995年5月,市第二人民医院施行全市首例腹膜外剖宫产术成功。是年,灵山、刘家庄、王村等中心卫生院能施行剖宫产术、卵巢肿瘤切除术、子宫全切术。1996年市第三人民医院施行广泛子宫切除术。1998年市第二人民医院施行高频电刀筋膜内子宫切除术、巴氏腺囊肿造口术,市第三人民医院施行半膜外子宫切除术。2002年,市中医医院施行腹膜外剖宫产术。2002年1月市第三人民医院施行全市首例无痛流产手术成功。  五官科市人民医院于1973年开展鼻甲切除、鼻中隔矫治术、上颌窦穿刺术、乳突根治术、鼓膜穿刺等。1978年,开展唇裂修补术。1979年施行白内障摘除术(包括囊内囊外术)、泪囊摘除术、青光眼滤过术、泪囊管断离吻合术、斜视矫治术、眼球摘除术、眼球内异物取除术(磁性)、鼻咽管吻合术、眶内肿瘤摘除术。1981年,施行硅胶丸白内障囊内摘除及巩膜瓣下巩膜咬切术、前角膜切开治疗高度近视眼。1992年市人民医院、市第二人民医院能施行扁桃体摘体术,市第三人民医院运用手术显微镜施行全市首例人工晶体植入术。1993年市人民医院施行下颌骨切开复位固定术成功。1994年市人民医院施行全喉及部分喉切除及喉重建。1995年市人民医院施行鼻内窥镜功能性鼻窦切除术,市第三人民医院施行鼻息肉摘除术、扁桃体摘除术、上颌窦根治术、筛窦及额窦肿瘤切除术、气管切开术。1998年市第三人民医院施行乳突根治术。年,市中医医院先后施行扁桃体剥离术、颌骨骨折、牙科整畸等手术。  儿科~28日,市中医医院儿科抢救新生儿硬肿症成功。2000年5月市人民医院儿科新生儿病房成立,购置暖箱2台、心电监护仪1台、蓝光箱2台,开展早产儿、低体重儿的监护治疗。2001年市人民医院开展新生儿ABD溶血保守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颅内出血后遗症、晚发型维生素K缺乏症、小儿难治型肾病综合症的治疗。2003年市人民医院开展微创手术矫治小儿先天性鞘状突未畸形21例,开展儿童哮喘的门诊治疗及病人自我管理教育47例。  护理年,实行以疾病为中心的功能制护理,临床护理以基础护理为主。1962年县人民医院、县第二人民医院分别建立《病人出入院管理制度》、《探视陪床制度》、《医护常规》等制度,基本克服病房“忙、乱、脏”的现象。1976年,废除“医、护、工”一条龙的做法,逐步恢复和建立护理工作制度,制定12项护理技术操作规程。1979年重新制定护理工作检查记分标准,建立《医疗文书管理制度》、《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分级护理》等制度。1980年落实青岛市卫生局制定的13项护理管理工作制度。年,实行以病人为中心,对病人实行全面、系统的身心护理的责任制护理模式,建立15项护理规章制度,实行8小时在班,24小时负责制。1986年县人民医院、县第二人民医院恢复在分管院长领导下的护理部、科护士长、专业组护士长三级护理管理。其他医疗机构设1名护理组长负责管理护理工作。1993年在15项护理制度的基础上,由市人民医院发起,重新修订完善《即墨市护理管理制度》,共3大项42条。1995年,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法》,对全市护士进行执业考试。全市656名护理人员全部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执业证书”,并予以注册。此后,每两年进行一次护士注册。年,在责任制护理的基础上,全面开展整体护理。护理工作的重点转移到以病人为中心,以护理程序为框架、以现代护理为指导,视病人为具有生物、心理、社会、文化、精神等多层次多层面需要的整体,给予适合个体不同需要的护理,增加心理护理的内容和职责。  2003年即墨市人民医院收治病人分类统计表  表33-3单位:人  疾病名称 治愈 好转 未愈 死亡 合计  传染病 319 340 24 1 684  寄生虫病 3 3  外伤
46 3620  中毒 127 69 20 7 223  肿瘤
47 2190  内分泌营养缺乏 29 204 16 5 254  血液及造血器官病 33 26 4 1 64  精神病 9 11 2 22  神经系统病 82 201 21 2 306  眼病 328 13 1 342  耳病 24 2 26  循环系统病 219
1914  #心脏病 28 629 39 23 719  呼吸系统病
20 1963  消化系统病
13 1811  泌尿系统病 440 185 34 3 662  男性生殖器系病 168 14 9 191  女性生殖器系病 121 23 4 148  妊娠分娩及产后病
1208  皮肤病 22 5 27  运动系统病 74 40 5 1 120  先天畸形 9 16 1 26  新生儿病 6 1 7  其他疾病 79 67 43 4 193  注:#代表其中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武汉治疗腰痛的医院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