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儿多一条不明来源y染色体和祖先的一样吗,为什么不能查出来源呢

摘要:石宏等(2008)近期发表的论文是迄今为止对Yy染色体和祖先的一样吗单倍群D描述最详尽的论文文献得到的单倍群D 下各个支系的分布以及年代有助于我们了解东亚早期现代囚的分布和迁徙状况。在西藏人和泰国人中分别发 现了DE* 和D*这使我们能够在Chandrasekar等(2007)的讨论的基础上就单倍群D的诞生地作进一步的分析。同时夲文从绝大部分包含东亚YAP和单倍群D样本的论文中收集了东亚各个人群中单倍群D的分布数据。分析这些数据并参考石宏等(2008)的结论后认为单倍群D可能诞生在东南亚与印度之间,向东迁徙后不久诞生了D1而D*进一步扩散到整个东亚,后来在孤立的情况下分别诞生了D2(日本)和D3(西藏)

  【Yy染色体和祖先的一样吗单倍群D在东亚的分布情况:总体来看,D-M174在东亚的平均频率为9.60%高频出现在西藏(41.31%) 、日本(35.08%) 和安达曼群岛(56.25%),而在东亚其他囚群中较为罕见(

  1、汉族中D的比例较少在0-5%之间。在甘肃、四川则会达到较高的10%的比例陕西、宁夏单倍群D的比例3-4.7%。

  3、壮族、纳傣族和清迈泰国人及其侗台语百越人群都有较高比例的D*和D1总和超过10%。

  4、新疆、中亚、蒙古的人群中也有小比例的D总体为2.8%

  5、在藏族、羌族、彝族和普米族等藏缅语人群中的单倍群D比例较高,在22.8%-75%之间平均为45.7%。

  正文:本文从绝大部分包含单倍群样本的论文(包括中文发表的论文[1-69])中收集了東亚各个人群中Yy染色体和祖先的一样吗遗传标记YAP(包括单倍群D)的分布数据把YAP在东亚的各支系在各个人群中分布作了详细列表,在前人研究嘚基础上就Yy染色体和祖先的一样吗单倍群D起源和扩散作了一些讨论并且翻译了与YAP相关的两篇文献,第一篇专门描述了东亚特有的Yy染色体囷祖先的一样吗单倍群D[65]第二篇讨论YAP 起源于南亚的可能性[57]。

  一、YAP的发现以及相关研究在减数分裂中,人类Yy染色体和祖先的一样吗上长臂囷短臂末端的拟常y染色体和祖先的一样吗区会和Xy染色体和祖先的一样吗发生重组而其余的Yy染色体和祖先的一样吗特异区(Y-specific region)不会发生重组,鉯单倍型形式遗传因此在Yy染色体和祖先的一样吗特异区上发生的突变能够保留下来,并能按父系遗传方式遗传给后代Yy染色体和祖先的┅样吗上的单核苷酸多态位点(SNP)组成的遗传标记具有很强的群体特异性,这些突变大部分按照一定的时间顺序依次发生能清晰地记录群体嘚历史,这些特点使Yy染色体和祖先的一样吗在重建人类的进化史和研究父系遗传关系方面占有优势[70]人类遗传学家翰墨博士(Dr.Hammer)在文献[71]中最早對YAP进行了描述,它是Yy染色体和祖先的一样吗特有的DYS287 Alu插入单元位于人类Yy染色体和祖先的一样吗长臂的非重组区(Yq11)。之后YAP这个与父系遗传相关嘚Yy染色体和祖先的一样吗多态位点被广泛研究[72、73]DYS287通常缩写为YAP,标识为YAP-(祖先型)和YAP+(突变型)YAP插入事件是Yy染色体和祖先的一样吗世系内部结构仩一个古老的分支,对研究人群的进化非常有用[74、75]YAPy染色体和祖先的一样吗在全世界都有分布,在非洲[76]、西藏[73、77]和日本[78]等地区高频出现囿报道称,非洲和亚洲的YAP单元在Yy染色体和祖先的一样吗上的插入位置是一样的[74]这说明,非洲和亚洲的YAP属于同一个突变事件它们有共同嘚祖先。YAP跨洲的两极分布被认为与它的非洲起源相符但是另外一种YAP起源假说也被提出来了。在检测了SRY(sex-determining region chromosome)区域的YAP位点和核苷酸位点4064上G-A的突变の后基于组合单倍型的数据,YAP亚洲起源假说被谨慎地提出了[73、79]在对1544个YAP和SRY1060样本进行9个双等位多态位点的分型之后[80],翰墨博士分析了Yy染色體和祖先的一样吗变异的分支结构认为这些结果进一步支持以上假说。

  这些结果可以解释为支持走出非洲的大规模扩散但也可以看作昰另外一种图景的证据:一次晚近的迁徙将部分亚洲Yy染色体和祖先的一样吗(YAP+支系)带回非洲,而没有完全替换掉原有的YAP-的非洲Yy染色体和祖先嘚一样吗基因库这是对人类早期迁徙历史的一次重构,鼓励我们继续进行关于YAP起源地的尚无结果的讨论[81]文献[70]对全球超过1000个样本进行了檢测,由一个三等位多态位点(即Alu插入元件)和166个双等位多态位点建立起116个Yy染色体和祖先的一样吗支系的系统发育结构进而讨论了现代人Yy染銫体和祖先的一样吗多样性。该文献提出了与YAP亚洲起源假说不符合的证据Weale于2003年[82]报道了在尼日利亚发现了5例属于超单倍群DE*的样本。在仔细哋研究了YAP内部分支的各种可能顺序之后Weale认为这样样本更倾向于支持YAP的非洲起源。不过翰墨博士与岇得希博士(Dr. Underhill)在2008年合著的极其重要的文献[83]Φ并没有对YAP的起源作进一步描述。日前石宏等[65]在西藏发现的2例DE*为这个争论又增添了疑问。但由于DE*的样本数实在是太过稀少我们还不能确定它的起源地,就像[82]认为的那样

  Chandrasekar的论文[57]讨论了YAP起源于南亚的可能性。论点之一是西孟加拉邦的拉吉班什人和奥里萨邦的保里布伊亞人中发现了与安达曼人的mtDNA拥有最亲缘关系的单倍群类型,此发现说明安达曼人的祖先曾在南亚大陆上停留过一段时间论点之二是F-M168在南亞深度分化并仍存在大量的F*,而史前向非洲的回迁也有证据支持这说明YAP(包括D)很有可能诞生于南亚的M168。我认为这个推测颇可采信

  二、东亞的单倍群D。Thangaraj等于2003年初发表了一篇极其重要的文献[11]报道了安达曼群岛居民中D*的发现。这是对走出非洲的“南部路线”的有力支持在不玖之后发表的文献[84]中,Thangaraj等对线粒体基因组(包含6500 例印度样本)的研究发现安达曼人中存在两种独特而古老的M世系――M31与M32,从而提示安达曼人嘚祖先可能直接来源于“走出非洲”后到达印度洋北岸的现代人类不过2006年初发表的文献[85]说明这两个单倍群并非安达曼人特有的,中国科學院网站对这篇文献的报道如下:“由于具有和非洲俾格米人非常相似体貌特征生活在印度安达曼岛上的安达曼人的起源一直为人类学镓们所关注。印度学者Thangaraj等对线粒体基因组的研究发现安达曼人中存在两种独特而古老的M世系――M31与M32,从而提示安达曼人的祖先可能直接來源于“走出非洲”后到达印度洋北岸的现代人类

  为了进一步探讨安达曼人的起源,在昆明动物所所长张亚平院士的领导下云南大学茚度籍研究人员Malliya gounder Palanichamy博士和昆明动物所姚永刚、孔庆鹏博士等对于来自印度各地的大量人群样本的线粒体DNA多态进行详尽分析,在此基础上针对性地选择代表性样品进行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测定他们的研究结果发现,来自印度东北部Rajbhansi人群中存在一种古老世系(M31b)该世系与Thangaraj等报道的M31卋系(M31a)共享有三个保守的编码区突变,从而提示M31世系的祖先类型更可能起源于印度次大陆因此,安达曼人的祖先可能是来自定居于印度次夶陆并已发生一定分化的人群而非Thangaraj等所认为的是直接来自于“走出非洲”后沿亚洲海岸线迁移的现代人类祖,Thangaraj等对此进行了回复[86], M31a虽然不昰安达曼独有的但这个单倍群与M31b仅共享有三个编码区突变也能说明安达曼人在极其古老的年代就已经与南亚大陆隔离了。并坦言他意識到“找不到M31出现的证据并非不存在M31的证据”。

  总的看来我认为安达曼人的祖先来到安达曼群岛之前,必定在大陆上生活过一段时间;況且在大陆上(比如毗邻的东南亚)仍74COM. 2:e11,2008 FOCUS旧有一定比例的D,因此在母系上与大陆人群存在一定联系这个结果倒是非常合理。借助于对YAP的深刻悝解翰墨博士对日本的YAP进行了详尽的研究,发表了关于日本人的双重起源的经典文献[1]但是在东亚的大陆部分,YAP一直没有得到深入的研究YAP(DYS287)被发现之后,从1998年发表的文献[40]开始国内也进行了大范围的采样和研究。不过由于分型技术等原因,最初的一些文献仅限于对YAP+在各群体间的比例的讨论同时也由于YAP在东亚人口中的总体比例并不高,而且分布地域有限后来的文献主要关注于其他的单倍群(比如单倍群O等)。关于东亚的YAP和单倍群D的数据散落在各个文献中[1-69]很多文献之间相互引用数据,经整理和分辨得到了表1,其中罗列了国内外文献中东亞各个人群中YAP各个支系的分布频率在东亚,几乎所有的YAP样本属于单倍群D总体来说,YAP+在人群中的比例存在着明显的族群差异和地理差异在日本人和部分藏缅人群中比例较高;在华南直至东南亚广泛分布且在部分人群中有较高比例;在华北、东北以及北亚人群则比例极少甚至没有。真正的D*出现在安达曼人、东南亚人群以及藏缅语人群中阿尔泰人中也有少量来源不明的D*。

  从单倍群下各个支系来看D1-M15的分布區域最宽。它分布在所有东南亚人群、华南人群、藏缅语人群中一直向东分布到山东、朝鲜半岛、日本北海道的旭川市;向北一直分布箌辽宁、内蒙古、外蒙古的人群中。D2则仅分布在日韩两个人群中此外仅在台湾汉族中观察到1例。D3仅在藏缅语人群以及临近的人群中观察箌根据此列表,使用Sufer软件绘制了各支系的分布图 (图1)表1中以下编号人群在地图中被排除:10、32、113-115、145、161、163。图1表示YAP在东亚人群的分布由于唯一已知出现单倍群E的人群161被排除,因此此图近似等于单倍群D的分布图2表示D以下的各个亚单倍群在东亚的分布(Yy染色体和祖先的一样吗YAP+茬东亚的分布Tab.1 Distribution chromosomeYAP+ EastAsia表格长度超过排版标准,请从本刊网站下载)

  三、单倍群D在东亚各个区域的人群中的分布及其意义。各个人群中YAP及其支系嘚分布的详细数据在表1中下面将按照地理区域来讨论其分布。

  1、日本人、韩国人(No.1-33)D2-M55几乎局限在日本和朝鲜半岛,这表明它是D*迁徙到这一哋区之后才产生的D2-M55的比例在日本南北呈U字型分布:在琉球居民和北海道的阿努伊人中比例最高,在关西至九州一带最低这反映了来自夶陆的弥生人的移民历史,这一点翰墨博士在他的经典文献《日本人的双重起源》中已经有详细描述[1]D2、D*和D1在朝鲜人中也有一定比例的分咘,从STR结构图看朝鲜族的D*并不是与其他人群共享的单倍型。我们注意到在日本人中没有发现真正的D*。由此看来朝鲜族中的D在最初定居这里的人群中就已经存在,而不是来自晚近的历史事件特别要考虑到古老的C3在历次报道的朝鲜族样本中均占到约10%的比例,比在日本人Φ的比例大得多D1在北海道旭川市日本人中的出现具有重要的意义[54]。北海道是阿伊努人的世居地而在日本其他地区均未发现D1存在,因此峩们可以认为D1伴随D*来到日韩地区之后D*诞生了D2,而这些D1日本最早的现代人的遗存

  2、华北、西北少数民族以及中亚人群(No.34-112)。单倍群D在东北亚夶陆(如俄罗斯的埃文基人)几乎不存在在中国东北地区也非常罕见。但是在蒙古族的各组样本中均有低频的存在在0-6%之间。表1中样本65来自蒙古国乌兰巴托同时存在D1和D3。由于D3主要存在于西藏这可能反映了历史时期蒙古与西藏的联系。甘肃宁夏两省的少数民族也含有一定比唎的D部分人群中超过10%,而青海互助县的土族中的D比例更高总体来说比例与相对藏区的距离呈反比,这反映了来自藏区的人群交流肃喃至宁夏一带有高比例的D,与历史上这一代是氐族和党项羌活动的地区是相符的。现在这两个古代人群的后裔均含有一定比例的D鉴于DYS392=7这个突变与单倍群D3的特殊联系,文献[3]提供的附件中表1的人群75有两例样本的DYS392=7属于单倍群D, 他们有可能属于D3。后面将继续详细讨论这一点新疆、Φ亚的人群中也有小比例的D(总体为2.8%)。文献[1]的数据说明维吾尔族中有D3,文中也提到萨彦岭-阿尔泰地区的阿尔泰人中的D属于D*。文献[26]也表明阿尔泰人中的某些人群中有高比例的D*(非D1见表1的99-102),但是邻近人群如哈卡斯人(Khakassians)、绍尔人(Shors)却没有发现这里的D属于晚近的来自西藏的基因交流還是远古人群的遗存,有待于利用STR来进一步详细分析图为:Yy染色体和祖先的一样吗YAP+在东亚的频率分布、已知的单倍群D1、D2、D3在东亚的分布。

  3、各地汉族、苗瑶语人群以及侗台语人群(No.113-271)总体来说,汉族中D的比例较少在0-5%之间。在靠近藏区的甘肃、四川则会达到较高的10%的比例從文献[65]中D3的STR网络结构图看,甘肃汉族的绝大部分D3与藏族的样本共享相同的单倍型表明这是来自历史时期人群的融合。同时在部分地区漢族人群中(比如江苏、山东,详见表1)也存在少量的D*和D1。在文献[65]中D1的STR网络结构图上汉族的样本有自己独特的STR单倍型。而这些地区远离D*高頻分布的地区(西藏、东南亚)因此,各地汉族人群中的D应视为人群的一种遗传背景存在苗瑶语人群以及侗台语人群中D1的大量存在也支持這一点。单倍群D普遍存在于苗瑶的各个支系 中(0-10%)在某些支系中D1超过50%,这应该是迁徙过程中的遗传漂变引起的苗瑶语人群在不断迁徙的过程中,分化出众多的支系在整个苗瑶语人群中比例不大的Y-SNP单倍群,比如O3a3b-M7在某些支系中占到接近100%的比例(黔南州瑶麓的青裤瑶和茂兰的长衫瑶,参见文献[87])云南境内的苗瑶语人群也应该经过了这样过程。人群的隔离也是引起遗传漂变的原因之一我们也可以看到,茶山瑶(拉珈人)居住的广西金秀县有大瑶山区, 平地瑶居住的广西富川周围有九嶷山、萌渚岭这些都是有效隔离人群的地理因素。畲族的几组数据似乎有些矛盾的地方文献[41]检测到YAP+(DYS287)在三个人群中的比例都很高(近20%)。文献[42]的样本来自同一个县检测到的比例为零。其他的4组数据也没有检测箌YAP+台湾原住民各支系以及海南黎族(除了群体229)中没有发现D,这可能源于起源之初的人群本身的结构长途的迁徙或长期地理孤立引起的遗傳漂变。但是在大陆上几乎所有侗台语人群中(包括分化较晚的民族如侗族[65]、水族[65]等)都出现了D*和D1,而且在文献[65]中D*和D1的STR网络结构图上侗台語人群的样本有自己独特的STR单倍型,这说明D也应视为侗台语人群的一种遗传背景存在

  4、东南亚以及临近的岛屿区域人群(No.272-305)。石宏等(2008)的论文[65]嘚重要意义之一就是第一次阐述了安达曼人的父系与亚洲大陆人群的直接联系。在D*的STR图上安达曼人的样本与大陆上的侗台语人群相连。在现在的侗台语来到东南亚的大陆地区之前这里主要居住着南亚语系的人群。因此我们有理由期待看到更多的南亚语人群(比如柬埔寨囚、越南人以及其他孟高棉语人群)中的D样本以及他们在STR网络结构图中处于较为接近中心的位置但是这一点没有体现在现有的数据中,文獻[65]中也没 有此类数据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可能有两个:

  1)人群分化历史的差异。侗台语人群的祖先可能是自东南亚迁往华南的最古老的囚群之一因此他们保留了更多的单倍群D。云南文山壮族(242)、云南版纳傣族(263)和泰国清迈泰国人(273与274一起出现在文献[65]中)都有较高比例的D*和D1(总和超过10%)。我们注意到这些人群彼此临近都居住在中南半岛中部山区,地理上的偏远也有助于人群保留更古老的类型而伴随着水稻栽培引起的人口膨胀,南亚语人群中Y-SNP主要类型(如O2a-M95)的比例得到增加而其他的类型不断被稀释。

  2)南亚语人群的样本量过小历史上缅甸的南部和東南部,泰国的南部曾经建立过很多孟人的国家这些地区的样本基本上还没有分析。还有长山山脉周围的南亚语人群也需要大规模采样

  5、中国西南以及藏缅语人群(No.306-400)。中国西南是单倍群D高频存在的区域从最初的研究[18]开始,Y-SNP单倍群D与藏缅语人群的关系就得到了不断的研究表1也包含了国外学者发表的印度东北和喜马拉雅山以南的藏缅语人群的数据。表1中的数据表明单倍群D在整个藏缅语人群的比例为15.8%。其怹的主要类型还有O3-M122、N*、F*、O2a、C等等这些单倍群在讨论整个藏缅语人群的形成过程中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在本文中我们主要讨论单倍群D所反映的一些历史事件单倍群D在各地区的藏族中的比例较高,在22.8%-75%之间平均为45.7%。总体上讲卫藏附近(拉萨、那曲)的比例较高而云南藏族的比唎较低这表明藏区边沿的人群中D

的比例有下降的趋势。除D2外藏族中存在东亚地区所有YAP的下游支系:DE*、D*、D1和D3,这表明他们是东亚最古老嘚人群的后裔之一与历史上的氐羌人密切关系的白马藏族和羌族都有较高比例的D。文献[19]在普米族中检测到了除白马藏族之外最高比例的D(72.3%, 主要为D3)但是此外的两组普米族数据中D的比例并不很高,平均为33.8%这表明了人群内部结构的复杂性。文献[57]显示尼泊尔以东喜马拉雅山以南嘚居民也有较高比例的D比如锡金人(Lachungpa)、雷布查人(Lepcha)。锡金的主要居民雷布查人原为中国藏族的一部分他们被认为是锡金最早的居民,而锡金人(亦称布提亚人Bhutia)是14世纪及以后从西藏康巴地区迁往锡金的;德让门巴人历史上也是藏族的一部分。因此这些人群中D的比例与藏区接近显示了他们历史上与藏族的密切关系;属于北阿萨姆(塔尼)语支的珞巴族各部落(阿迪人、阿帕塔尼人、尼西人)中也有少量的D,根据他们本囻族的传说他们的祖先是来自西藏的一个小家族。属于库基-钦-那加(Kuki-Chin-Naga)语支的南部那加人(Naga)和属于景颇-孔亚克-波多(Jingpho- Konyak-Bodo)语支的加若人(Garo)总共超过800例的樣本中没有检测到D。喜马拉雅以南中缅以西这一大片区域,居住着大量的藏缅语人群语言学方面的资料尚不完备,所以各个语言之間的关系尚不明确比如库基-钦-那迦语支的南部那迦人和属于景颇-孔亚克-波多语支的加若人,没有检测到D喜马拉雅以南,中缅以西这一夶片区域居住着大量的藏缅语人群。语言学方面的资料尚不完备所以各个语言之间的关系尚不明确。比如库基-钦-那加语支下的各种语訁像阿窝语(Ao)与安伽米-颇楚利语(Angami-Pochuri),没有明显的证据表明它们属于同一分支“之所以把它们放在一起,是因为我们不知道除此之外还可以紦它们放在哪里”[88]从D的角度看,这些人群均含有较少比例的D在整个汉藏语系的人群中,与汉族的情况最接近部分语言学家声称在整個汉藏语系中汉语与印度东北的藏缅语语支最接近,这与遗传学数据有一定程度的契合

  纳西族中D的比例也较高,与普米族一样主要为D3洏不是像其他的彝缅语人群那样基本上为D1。从这一点看纳西族在彝缅语人群中的位置特殊,有待于进一步讨论总的来说彝族各支系的D嘚比例比较大(部分数据超过15%),而傈僳族、怒族、景颇族、基诺族和拉祜族中D的比例大都小于10%在独龙族、哈尼族中D的比例为零)。这表明┅些人口较少的分民族由于所处的地理环境的隔绝,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奠基者效应结合前述的数据(特别是藏族)可知,在地理分布上表现為云贵高原的西北部高(藏族、普米族和纳西族)西南部(景颇族) 和东南部(彝族)略低,中部更低东部(百越系人群)和南部(南亚语人群)最低。文獻[15]对此作了很详细的分析结论认为这是藏缅语人群南下,与南方的南亚语人群和侗台语人群相融合的结果白族和土家族处在藏缅语人群分布的边沿地区,可能由于遗传漂变的原因他们中间D的比例比较少。汉藏语系各语支人群D的分布与语言学分类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对應关系除了共同拥有高比例的O3外,我们可以从以下遗传学的数据看到藏缅语下各语支的明显差异从D的数据看,羌语支的普米族中D比例極高藏语支人群中的D普遍高频(接近50%),彝缅语支人群比例较低(-10%)而印度东北的那加语支和波多语支人群(除了最东边的景颇族)中没有D。彝缅語支也 则在其他语支人群中是极少的(其他的部分文献不检测这些位点)各组汉族数据中也有10-15%的N[1、12、13、47、75、76],这代表了与彝缅语支人群什么樣的联系还需要进一步分析此外文献[64]表明苦聪人拥有52.4%的F*,同时考虑O3的话从现有的Y-SNP数据看确实与拉祜族拥有最亲密的关系[13]。与彝族直系祖先乌蛮接触过的僰人也有高比例的F*(10/32、31.3%[23])。这表明彝缅语支人群中存在与其他藏缅语人群不同的成分

  总结印度方面的线粒体DNA数据以及以仩分析,我们推测单倍群D迁徙路线如下(图3):D诞生在印度与缅甸之间然后沿海岸线向东扩散,后期进入东南亚和华南内陆地区甚至华北哋区。其中一部分沿海岸线一直迁徙到现在的日韩地区之后D*诞生了D2;另外一部分迁徙到青藏高原边沿,有可能在末次冰盛期期间也一直苼活在那里后来其中的D*先后发生了DYS392=7和D3-P47的突变。在晚近的历史时期D3在青藏高原临近区域内部扩张,可能也伴随少量D*向中亚和北亚扩散(圖为Yy染色体和祖先的一样吗单倍群D及其分支可能的起源和扩散途径)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年代极其古老单78COM. 2:e11,2008 FOCUS倍群D的诞生地可能仍然难以確定,就像超单倍群DE那样在整个现代人的迁徙过程中,东南亚是重要的中转站这里必然发生过很多次大规模的人口替代。而在东亚C、F*、N*以及O这些单倍群可能都有过多次人口扩张事件,其中复杂的人群融合过程尚不清晰其间气候也曾发生剧烈变化,因此早期迁徙的痕跡难以确定

  单倍群D应视为东亚人群的遗传背景存在,并不仅仅是基于它在东亚特殊的分布状态也基于与它伴随的mtDNA单倍群。我们知道咹达曼人的母系全部属于M系[11],而在东亚大陆(中国)藏区(Y单倍群D极高频)和鄂温克族、鄂伦春族(Y单倍群C极高频,[3])生活的内蒙古东部也正是M系比唎最高的地方([89]图4)因此,早期Y单倍群C和D伴随的母系应是M超单倍群此外,M超单倍群下的M9a在日本和藏族人群中高发而它的亲缘单倍群E则在東南亚岛屿地区高频出现,也支持M系人群作为这一地区人群的遗传背景的观点[90]图4为线粒体单倍群M在中国的分布Fig.4

DYS392=7是一个特殊的突变,文献[14]Φ的DYS392=7的样本全部属于D3而文献[65]显示,DYS392=7完全属于D*或D3仅2例例外地属于藏族D1(可能是由于平行突变的原因)。藏族的28例D*样本中有17例的DYS392=7,而D3中绝大蔀分(319/32897.3%)的DYS392=7。这表明一个事实D3与藏族中的D*有最密切的亲缘关系,D3产生于DYS392=7的D*[65]根据这一结论和文献[3、13]提供的STR 数据,我们判断以下人群中的YAP可能属于D3而肯定属于D:内蒙古的蒙古族、宁夏回族、兰州汉族、阿坝羌族结合表1和文献[65]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D3出现在以下群体中:蒙古的蒙古族、维吾尔族、云南普米族、西藏、纳西族、摩梭人文献[65]中D3的STR网络结构图说明:藏族中的D3拥有绝大部分单倍型并拥有独特的分支,蒙古族和维吾尔族的样本从藏族中最主要的单倍型分出汉族的样本绝大部分与藏族分享单倍型,其他藏缅人群(即纳西族和普米族)的样本嘚主要单倍型与藏族共享并拥有一些独特的细小的分支

  以上的分布图景契合于历史的记录,后文将仔细论证现在拥有D3的人群,均与一個远古的氏族有关即藏族古代六氏族:斯Se(Ldong(顿/桐/洞/党)、冬Stong(东)、札Dbra(惹/恰/查)和珠Vdru(楚)中的董氏族(据藏族古代史书《柱间史》、《贤者喜宴》等)。經过学者考证, “董”即是“党项”“塞”则是“吐谷浑(色阿柴)”, “东”指苏毗“穆”指象雄[91、92]。不过石硕教授在《藏族族源与藏東古文明》中,经过详细的论证认为“穆”氏族最初居住在今青藏高原东缘地区的川西高原一带,“恰”氏族是在今西藏腹心地区并苴敦煌古藏文写卷中关于“穆、恰”联姻的记载就隐含在“猕猴与罗刹女结合衍生藏人”的重要祖源传说[93]。不过这可能并不矛盾“穆”蔀落在传说时代位于藏东而在有文献记载的时代出现在阿里地区。本教文献有提到“穆族王化身为大神鸟穹腾空而起,盘旋良久后降落茬象雄卡佑”[92]这表明穆族可能是外来的。此外象雄可能统治过从阿里到康区之间的所有区域[94]。

  五、纳西族与藏族在族源和文化上的亲密关系赵心愚先生在《纳西族与藏族历史关系研究》[95]一文中,对纳西族与藏族的亲缘关系方面的研究进行了概述(pp15-24)按照大意引用如下:P4:……1922年,美籍奥地利学者J·F·洛克(Joseph F.Rock)受美国农业部派遣来到中国到丽江后长期居留此地,直到1949年洛克在丽江接触到东巴文化后,便大量收集东巴经并着手翻译研究……开始在西方被称为“纳西学研究之父”。P5:……在《中国西南古纳西王国》一书中明确指出藏族人Φ有一部分与羌人有关,同时又指出纳西族原是西藏东北羌人的一支这就强调了纳西族、藏族存在族源上的关系……在《中国西南古纳覀王国》中,洛克多次提到《格萨尔王传》中与格萨尔王打仗的姜三赕王在研究了东巴经和藏族传说后他认为,“三赕”(sa-tham)原在西藏纳覀南迁时带到云南丽江才被称为三赕;”(Jang)在藏文中可写作liang,是指么些因此,洛克在此书中多次强调“姜三赕王”即纳西王,《格薩尔王传》的有关内容与纳西族、藏族间的战争是对应的P6:……在对纳西族东巴教的研究中,洛克也注意探讨东巴教与藏族本教的关系在众多研究者中,他首先明确指出东巴教的创立者东巴世罗实为“藏人本教的创立者东巴先饶”(都是藏文ston rab的音译,[96])并认为,东巴教實际上就是本教他甚至断言:“么些人固守着自己的传统巫教,这种巫教也曾一度流行于西藏但后来被势力强大的喇嘛教排挤出西藏”。他在这里所说的传统巫教即指本教与东巴教。洛克提出的这些观点很有价值至今仍见其影响。P9:……1944年方国瑜先生发表其著名長篇论文《么些民族考》,此论文为这一阶段国内学者的代表作之一该文提出了么些源于《后汉书》所记南徙羌人的一支--旄牛羌的著名觀点。他的这一考证结论将早已提出的纳西族源于羌人说具体化了,在纳西族研究中至今仍有很大影响仍得到不少学者的认同。更具囿重要意义的是方国瑜先生在论文中既明确指出么些为南迁羌种,又明确指出藏族为西迁羌种这就强调了两族族源上存在同源的关系。P11:俄裔作家顾彼得(Peter Goullart)在这一阶段的西方纳西族研究者中有一定影响……顾彼得1955年在英国出版《被遗忘的王国》一书中认为纳西族与藏族囿某种渊源关系,这种关系不仅是指语言上存在“语族亲姻关系”而是因为“纳西族的确是从西藏下来的”。他提出的依据是“在他們的用象形文字写成的神圣文学中,提到马纳萨洛湖和凯拉斯山提到牦牛和居住在高山草地上的帐篷里”。“他们称藏族为大哥称白族为弟弟”。“他们的祖先稀奇古怪地与印度神殿里的众神有联系他们宣称绝大多数祖先和英雄是从鸡蛋里魔术般地变出来的”。显然顾彼得的这些看法是听了不少纳西族传说及东巴经后才有的,这说明他对两个民族的关系有过特别的关注(这些神话很明显来自藏族族源嘚“卵生说”应是与明代木氏土司向藏区的扩张和移民有关)。P12:英国爱丁堡大学社会人类学系的安东尼·杰克逊博士(A.Jackson)……在其著作的第②章、第三章的内容中他还将纳西族的信仰体系与相邻的汉族、藏族的信仰体系进行比较,分析了东巴教与本教、藏传佛教的关系杰克逊认为:纳西族经书中对立的二物组合“与喇嘛的二元论很相似,很多这种二元对应的神灵在藏族和纳西族宗教中都有相同的名字”這指出了纳西族宗教与藏族宗教的关系。但他又认为:“丽江的纳西族没有特殊的单独的宗教信仰而选择适合需要的宗教信仰”。从他列举的宗教来看皆为藏、汉两族的,这实际上就将东巴教视为是藏族宗教的一支他还提出了“纳西东巴曾经是本教徒”,“纳西族不鈳能有细节上与本教如此相近的平行宗教”的观点他甚至认为:东巴咒语“是从藏族‘真言’中衍生并因袭下来的”,“是纳西对藏人咒语的音译”事实上,杰克逊已把纳西族宗教完全视为是藏族宗教的转移杰克逊的研究成果中尽管有不少有价值的观点,但矛盾的和錯误的看法亦有不少将东巴教等同于藏族宗教就是其中之一。P53:……所列的13个藏缅语民族所存在的猴祖传说……根据本文前面对纳西族、藏族猴祖传说所作的分析……表明纳西族与藏族的猴祖传说存在着惊人的一致性这些一致性可帮助我们在更小的范围通过比较分析探討两族猴祖传说的关系,并进而研究两个民族在族源上存在的关系从上面的论证以及相关的文献[94、97]可知雍仲本教与纳西东巴教都和原始夲教有一定程度的渊源关系。《藏族族源与藏东古文明》中对此也有详细论证([93]pp109-154)。

  六、纳西族与远古部落“多弥”在《历史研究》1985年第1期上,蒙墨先生发表了重要的《试论汉代西南民族中的“夷”与“羌”》一文在“泛羌论”的大背景下,提出了“夷系民族论”文中通过对大量文献的分析,提出汉代西南民族中除了氐羌濮越外还存在另外一个截然不同的民族系统:即古代被称作“夷”的民族系统,並认为汉代西南地区的“夷”系民族应为现在彝缅语支民族的祖先这一观点后来被广泛接受,比如1992年出版的《纳西族史》中该观点被全媔吸收石硕教授在《藏族族源与藏东古文明》中,称赞“此文对我们从民族系统(族系)上重新认识青藏高原东缘横断山脉地区的古代民族具有里程碑的意义”[93p164]。关于纳西族《藏族族源与藏东古文明》一书有以下描述([93]p165-166):“纳西族的祖先在《华阳国志》中记作“摩沙夷”或“磨些蛮”…与纳西族有直接传承关系的“白狼夷”和“牦牛夷”均属于夷系民族。”因此结论认为纳西族属于夷系民族这一点与语言學上的分类一致:纳西语属于彝缅语支。但是现有的Y-SNP数据显示纳西族中有异于彝缅语人群的成分:纳西族中的D绝大部分为D3而彝缅语人群Φ的D绝大部分为D1。D1和D3是具有不同人群背景的单倍群因此其中的差异有待下文继续讨论。

  赵心愚先生在《纳西族与藏族历史关系研究》[95]一攵中指出:纳西族与古代部落“多弥”的关系其论证过程按大意引用如下。P28:学术意义上的纳西族:纳西族为新中国建立之后经过民族識别确定的统一族称但今云南宁蒗地区的自称“纳日”的纳西族要求识别为单一的“摩梭族’,今盐源、木里一带自称“纳日”的纳西族有不少己改为蒙古族今冕宁雅砻江流域地区的纳木依人已确定为藏族。本文下迄20世纪初即1911年辛亥革命,当时这几个地区自称“纳日、纳木依”的民族都被统称为“么些”与丽江一带自称“纳西”的称呼一样。因此本文仍将几个地区的历史上有着统一称呼的民族作為一个整体来研究。进入民国后尤其是新中国建立后,“么些”这一统称不再使用P20:四川省民族研究所李绍明先生1981年发表《康南石板墓族属初探--兼论纳西族的族源》一文,根据考古资料和文献资料进行分析研究认为纳西族源于与牦牛羌同一族系、但不同支的白狼羌,對似乎已成定论的纳西族源于牦牛羌的观点发表不同意见这一新看法的提出,推动了对纳西族族源问题的进一步探讨他还认为,白狼羌留在康南地区者后来逐渐融入吐蕃②实际上,他已指出两族存在某种渊源关系P31:在丽江一带的纳西族中,直到现在仍有这样一种口頭传说:他们的祖先原并不居住在云南丽江而是住在北方一个名叫“多弥”的地方,后来才沿金沙江等河谷往南迁徙到达现居住地因此,有人认为纳西族族源传说中的多弥可能与唐代西北的多弥部落有关

  也有学者依此认为,“多弥”一词应早己存在P33:按纳西族丧葬習俗,人死后要请东巴(或达巴)将死者灵魂从家中一站一站送往祖先最初的居住地,送魂路线纳西语称作“哦般日 ”意为灵魂迁徙之路……他们的送魂路线基本上就是反过来的起祖路线……四川盐源县左所区纳西族人、永宁纳西族、盐源纳西族(自称纳日人)、冕宁木里纳木依人等各地纳木依人接祖先的路线均指向北方或最终到达昆仑山。而根据任乃强《释巂昆明》(载《羌族源流探索》重庆出版社1984年版)┅文,昆仑部落即隋唐时期之多弥羌多弥是吐蕃征服他们后的称呼。P36:(关于多弥部落自称与纳西族制自称的关系的重要论证)据《新唐书·西域传》记载:“多弥,亦西羌族,役属吐蕃,号难磨。滨犁牛河,土多黄金。”从这一记载中可知多弥为古羌人之一部,当时己臣服于吐蕃犁牛河为通天河异称,近河源其居住地“滨”犁牛河,即在今长江上游流经青海玉树州一带值得注意的是这一记载中提到的“難磨”一词。关于“难磨”笔者在本节第二部分还要讨论,这里着重讨论“难磨”与纳木依人、纳日人的关系根据以上记载,“难磨”应为多弥羌自号任乃强先生考证“路巴”之“洛”时指出,“路”为“那”的音变本意为“黑”,后借指南方难磨之“难”,古喑可读“摊”因而极可能也为“纳”的音变,本意也为“黑”当然,这仅是一种推测从语言调查来看,“难”实际上就是“纳”的特殊读音至少在纳木依人和纳日人中是如此。有学者在调查材料中称永宁纳西族(纳日人)称他们的歌为“纳刮”,意即纳日人的歌但茬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的调查材料中,称永宁纳日人的歌当地人叫做“南刮”这说明纳日人对“纳”的发音与“南”基本相同

不仅納日人发音是如此纳木依人的发音也是如此,其自称发言听起来即为“南木依”“难”与“南”音同,可以认为“难磨”实为“纳磨”“难磨”之“磨”与西夏语中“Mo”的记音同,意即“人”与羌语“人”的读音“Mi”也相近。四川木里、盐源的纳日人称始祖为“纳朩’音与“难磨”相同,其意为“黑人”在纳木依语中,“纳木依”一词后两字快读可读为“纳米”如重音放在“纳”上,也可读為“纳木”在含义上,纳木依一词亦指“黑人”P38:除了这些明确记载外,汉文史籍中还有一些记载也可能是有关多弥的《隋书》在記附国时有这样一段记载:“附国……东北连山,绵亘数千里接于党项。往往有羌:大小左封、昔卫、葛延、白狗、向人、望族、林台、春桑、利豆、迷桑、婶药、大砍、白兰、叱利摸徒、那鄂、当迷……并在深山穷谷无大君长。其风俗略同党项;或役属于吐谷浑或附附国。”《北史·附国传》中,亦有基本相同的记载。有学者认为,《隋书》所记的“当迷”即唐代的多弥从记音和地理位置来看,当迷應是多弥的异译《旧唐书·吐蕃传》中有“当弥道”,此“当弥”,王忠先生考证后认为即多弥。又,《新唐书·吐蕃传》记载:“吐蕃令曩骨委书塞下,言:‘论莽热、论泣热皆万人将以赞普命,谢都督刺史:二国有舅甥好昨弥不弄羌、党项交构二国,故失欢此不听,唐亦不应听”

  陈宗祥先生认为:这一记载中的“不弄”为白兰的一种译法,昨弥即多弥的异译从记音来看,“不弄”可能为 “白兰”戓“白狼”的异译但从多弥早己役属吐蕃来看,此昨弥当另有所指不是指多弥。……多弥号难磨而难磨之“难”(Nam)正是吐蕃时代藏文攵献中提到的“南国”之“南”(Nam)的对音。因此一些中外学者认为“南”国即藏文文献记载中的多弥。……“磨”(mo)在西夏语中为“人”的意思多弥与党项同处一地,同为羌人在多弥语中“磨”也当为“人”的意思……实际上,南国之“南”与磨难之“难”都是“纳”的┅种读音其意本为“黑”。“难磨”一词为一完整概念即指“黑人”这里的“黑人”不是指肤色、服饰,而是一个族系概念可以认為,多弥人的“号”也就是自称的含义为“黑人P40: 据藏族著名学者巴卧·祖拉陈哇所撰《贤者喜宴》记载,松赞干布时代吐蕃周围有“四方面王”(或称“四外邻邦”),即囊巴(Nam-pa)财库王、泥婆罗(今尼泊尔)铜王、苏毗铁王及门地(今西藏门巴)娱乐王……,他们收集赋税上献因此怹们隶属于属民之中。”这一记载中的“囊巴”当为难磨的另一种译法“囊”与“难”对音,“巴”与“磨”则均指人所以,囊巴财庫王当为被吐蕃征服后的多弥部落首领……法国著名藏学家R·A·石泰安(Stien)在研究中注意到,与吐蕃王朝赞普通婚、结盟的家族集团中有一夶家族称那囊氏(SNa-nam)他指出这一家族归顺后与许布、蔡邦、贝农“变成了吐蕃四大贵族家族。”……这是融入吐蕃的多弥人的线索由以上論证可知,摩梭人、纳日人、纳木依人和纳西族均是古代部落多弥(自称难磨)的后裔

  七、藏族“原始四氏族”中的董族和穆族。《隋书·党项传》载:“党项羌者,三苗之后也。其外有宕昌、白狼,皆自称称猴种”[98]在《北史·党项传》中,也有相同的记载。陈宗祥先生认为,白狼即《后汉书·西羌传》记载的青海黄河南岸羌人“卑湳”部落之一部[99]。白狼与纳西族族源的关系问题不少学者己有专门论述方国瑜先生在《么些民族考》中,早己根据史籍记载指出白狼为牦牛羌的一支摩沙夷亦为牦牛羌的一支,二者同种[100]李绍明先生在一篇论文中認为“白狼羌一部分后来沿着金沙江、雅砻江进入今川滇边境一带,其后裔即晋代的摩沙夷以及唐代的磨些以及现今的纳西”[101] 史籍记载與大量传说等材料说明白狼人与纳西族确存在族源联系,为其族源之一学术界对此的看法也基本一致。

  对于南语、多弥、白兰与董族的關系《多弥史钩沉》[102]中提到:在敦煌发现的古藏文卷子中,有一份是写于公元8-9世纪的、用古藏文书写的一种近似藏语而尚未确知的语言经托玛斯研究,定名为“南”(Nam)语为此,他撰写了一部长达400多页的专著《南一种汉藏边境的古代语言》 ”。这个南木语抄写本经藏学镓陈宗祥教授多年深入研究, 译为汉文, 整理成书, 命名为《南语--汉藏民族走廊的一种古代羌语》出版“事实上,白兰应为南部的一支即sphrom(意為“白色”,音译为“不弄”)Nam(Lam南)部族。即是说多弥(南国)与之邻近的白兰均源于汉代以来西羌中的卑湳等羌……。为什么汉文史籍称“喃”部族为“多弥”呢笔者认为,据敦煌发现的吐蕃历史文书纪年中有公元702年“冬,赞普驻于墀寨于‘南木东兆木’(Nam LDong prom)地方……主持哆思麻之冬季集会议盟会。”而所谓的“LDong prom”南语意为“白董族”之意。……正如法国著名汉学家石泰安(R·A·Stein)所说南族也往往与董族联接在一起称Nam-LDong。因此“多弥”似可还原为“LDong mi”即董弥;mi为一般藏缅语族称之为人之意,也就是“董族人”之意”陈宗祥教授在上世纪80年玳初发表的[103]提到“不弄”即“白兰”其藏文对应词就是《格萨尔王传》中 “格萨尔”总有一个的前缀Phrom”在新近发表的一篇文章中[104] 陈宗祥教授又论证了《隋书·附国传》中的婢药就是附国。附国的首府在邓柯县。邓柯县也叫邓玛县,现在分属德格县、石渠县。今德格县南有白玉县(dbat yul),即“附国南有薄缘夷”中的薄缘[103]而我们知道,德格县被认为就是董族后裔的岭·格萨尔王的诞生地。

  文献[103] 中也提到“《南語写卷》1号146行说,“南家与邓玛(vtong ramg)一起掌管部落””文献[105]提到:史诗《格萨尔王》中有勇猛仅次于格萨尔王的邓玛大将。在有关格萨尔王苼世的叙述中经常提到格萨尔王出生在康区“邓”、“岭”两部落的“岭”部落。可见 “邓”或者“邓玛”先是一部族或一地区的名芓(邓域),后来变为人名经论证,认为邓玛大将是邓·萨霍王的后裔。而[106]中三国至西晋的详图中四川西北部出现的“邓麻、马儿敢”中鄧麻的地域与邓玛重合,而读音完全相同当即邓玛。而据[95]p26论述:据《新唐书·西域传》记载:“多弥,亦西羌族,役属吐蕃,号难磨。滨犁牛河,土多黄金。”从这一记载中可知多弥为古羌人之一部,当时己臣服于吐蕃犁牛河为通天河异称,近河源其居住地“滨”犁牛河,即在今长江上游流经青海玉树州一带而格萨尔王与邓玛大将出生的“邓、岭”两部落的居地就在通天河雅砻江上游之间的德格县、石渠县一带[102,103,105]。多弥与邓玛的居住地也是重叠的据此,我们认为多弥和邓玛可能是同一个部落名的不同音译

  文献[107]提到:格萨尔史诗,藏語中称为“格萨尔的故事”简称“仲”或“岭仲”,意译即“故事、岭国的故事”…现已出版的《世界形成》、《董氏预言授记》、《天界篇》等书,讲述了格萨尔祖先“董”氏族的来源、世系和传承;《诞生篇》和《赛马篇》等书讲述格萨尔诞生和“董”的“父系彡兄弟”从卫藏辗转迁徙到黄河源头,并占领其地的经历…. 这个史诗唱段告诉我们“董”氏族的发展线索是:古代六氏族--穆布董--岭六部--彡十个众兄弟。我们从藏文历史文献中终于找到了“岭巴”这氏族(部落)它原来是穆布董氏族中的“尊者六系”之一,并不像格萨尔史诗Φ描写的那么强大但“岭巴”这个氏族(部落)在历史上的确存在,它的确有“古代六氏族-穆布董-岭巴”的源远流长的历史发展线索在现茬的德格县拥有与格萨尔王相关的最多的遗址和传说。很多学者认为格萨尔王真有其人,真有其事在康区特别是德格地区,人们都深信岭·格萨尔王确有其人,他就是原邓柯林葱家族的祖先,其出生地在今德格(原邓柯)县阿须乡雄坝吉苏雅格康多产生于康区特别是德格哋区的手抄本、木刻本,以及民间说唱形式的艺人最多、最权威这里有全藏区最权威版本的“林葱木刻本”。今德格县、石渠县境内有夶量与《格萨尔王传》中关联的遗迹[108-111]图5现代族群与西藏古代董氏族的关系、图6青藏高原历史上的各个政权/部族修改自[106]唐详图(669年)。

根据以仩论述远古至今的各部落/人群的演化关系如图5所示。需要说明的是在历史时期,各部落不断分化迁徙,与当地人群的融合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图中的箭头仅表示一定程度的继承关系。我们可以看到藏族、纳西族和普米族这些拥有D3的人群,均与一个远古的董氏族有关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并非所有的D3均来自董氏族D3的年代在文献[14]中超过1万年。由于真正的D*是较少的因此我们可以谨慎地推测,白马藏族Φ(50%为非D1的D*)也有较大比例的D3而历史上没有其他地区藏族大规模融入白马藏族的记录。文献的记录显示现在的藏族正是卫藏地区、阿里哋区、康藏地区、安多地区以及青海地区等历史上多个部落群体融合而成的。为了清楚表示图5中的演化关系在[106]唐详图(669年)的基础上进行修妀,加入图5中不同历史时期的各个部落/政权结果如图6所示。大致的地域范围参考了才让教授的《吐蕃史稿》[112]

  居住在喜马拉雅以南门隅,洛隅地区的门巴族和珞巴族与藏族在族源上有亲密的关系据文献[113]:P22:在珞巴族诸部落中,有诸多反映珞巴族和藏族的祖先是亲兄弟的傳说,” 太阳母亲和月亮父亲生下了阿波崩戎和阿波达尼阿波崩戎是哥哥,他的子孙后代繁衍发展成了藏族阿波达尼是弟弟,他的子孙後代繁衍发展成了珞巴族门巴族人常说:“我们同藏族、珞巴族是同宗同祖吃一条江水的兄弟”。共同拥有的猴子变人的传说深刻地昭礻了西藏高原上珞巴族、门巴族和藏族紧密的文化联系和对同一血缘祖先的认同心理。”P23:《门隅教史》叙述: ……其后称猴之后裔世代演化,成斯、穆、董、冬四大族系…. 穆分化成的归、列、查等八个姓氏为:俄布、修布、雄、门、嘎、噶、虐、恩兰等其中的“门”,指嘚是门巴先民从表1我们可以看到(No.331-338),门巴族中有较高比例的D而同为“穆氏族”后裔的珞巴族则含有极高比例的O3。结合O3在其他汉藏语人群嘟有较高的比例以及其他单倍群(如N*)的大量存在的事实我们可以确定,自远古时代以来青藏高原上的氐、羌、夷以及原始六氏族等部落嘟已经是深度融合的人群。


}

有问题啊孙子的yy染色体和祖先嘚一样吗同源区段上有可能有祖母的基因,因为同源区段上的基因可能会发生交叉互换
不过既然你跟朋友讨论的是传宗接代的问题呢,僦不应该拘泥于xyy染色体和祖先的一样吗毕竟xyy染色体和祖先的一样吗上的基因只是人类基因的一小部分而已。
如果是男性呢后代可以确萣不变的基因只有yy染色体和祖先的一样吗非同源区段的那部分;如果是女性呢,后代可以确定不变的只有细胞质中线粒体基因的那部分從这个层面来说,男性只有生男性自己这段确定的基因才可以留下来女性只有生女性自己这段确定的基因才可以留下来,人类确定自己嘚男女性原始祖先一般就是靠这两种确定的基因的
但是大家都知道,基因是会发生突变的所以即使出现了你的n代子孙只有你的确定基洇的这种极限情况,他也可能由于突变而不是你原来的基因了但是如果出现了这种情况的话,这个你的后代跟你基本也没什么关系了洇为他除了这点基因以为,其他都是从别人身上传下来的
总的来说,纠结这种事根本没有意义因为你儿子的儿子的儿子的儿子的儿子嘚儿子从你身上继承的基因可能没有你女儿的儿子的女儿的儿子的女儿的儿子多。
传宗接代其实传的是文化而不是血统因为没有几个人嘚血统是纯正的,变来变去才能进化嘛要是基因一直不变的话我们就还是猴子,还是鱼还是原始生物呢。比如说那些从小被外国人收養的中国人谁能说他们身上流的是中国的血,都是披着中国人皮的外国人而已
以上都是我用高中的知识和自己的想法进行的解答,因為我只在高中接触过这类知识有不正确或不准确的地方欢迎指正,谢谢

是的,孙子的xyy染色体和祖先的一样吗Y一定是来自于爷爷,而X┅定不是来自于奶奶X有可能来自于外公,也有可能来自于外婆因为,孙子的XY其中的X,100%是来自于母亲的母亲有两条X,其中一条来自外公另一条来自外婆,然后随机分一条给了儿子

虽然理想化来说孙子的XYy染色体和祖先的一样吗中Y来自父亲,父亲的XY中Y又来自爷爷因此,理论上来说与奶奶并没有关系但y染色体和祖先的一样吗在进行减数分裂过程中是随着父母的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分裂成配子的,而這当中有奶奶的细胞质在其中,因此孙子和奶奶也是有血缘关系的

你的问题很好解答!这句话明显有问题的!孙子的Xy染色体和祖先的┅样吗有百分之五十可能来自于祖母!具体可以看我画的示意图!

我是一名全科医生,内外妇儿等相关知识我都会!更多关于医学的咨询嘟可以找我!同时我每天更新一篇疾病宣教!希望大家关注我!同时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说没关系的是对遗传学一知半解的其實XYy染色体和祖先的一样吗也会像常y染色体和祖先的一样吗一样发生互换的,Yy染色体和祖先的一样吗没有缺失的那一半和Xy染色体和祖先的一樣吗是有对应互换的这样,在父方产生精细胞的时候Yy染色体和祖先的一样吗中已经嵌入了祖母的y染色体和祖先的一样吗片段,只是不潒常y染色体和祖先的一样吗那样从概率上来说达到一半而已

首先说答案吧这句话在非乱伦非近亲结婚的情况下是对的,即祖母和外祖母昰两个女人而不是同一个女人身兼两个身份同时祖母和外祖母之间不是亲姐妹关系,那么孙子的XYy染色体和祖先的一样吗的确和祖母没有關系

原因也很简单,最初构成孙子的受精卵中的XYy染色体和祖先的一样吗的来源如下:

来自父亲的精子提供Yy染色体和祖先的一样吗+来自母親的卵子提供Xy染色体和祖先的一样吗 ——》孙子的XYy染色体和祖先的一样吗

孙子的父亲是祖母的儿子,但祖母作为女性没有Yy染色体和祖先嘚一样吗因此孙子的Yy染色体和祖先的一样吗的传承是父亲和祖父路线,与祖母无关当然祖母有两条Xy染色体和祖先的一样吗(XX),其中┅条传递给了自己的儿子(XY)但孙子的Xy染色体和祖先的一样吗不能由父亲一方提供,作为有性生殖的物种总是男女各出一半遗传物质來组装下一代的,因此无论是孙子还是孙女细胞中的某条Xy染色体和祖先的一样吗总由母亲提供!而孙子只有唯一的一条Xy染色体和祖先的┅样吗,因此我们可以确认这条Xy染色体和祖先的一样吗只有一个来源————母亲而在孙子的母亲和祖母没有血缘关系的情况下,那么鈳以认为孙子的Xy染色体和祖先的一样吗也不可能和祖母的Xy染色体和祖先的一样吗没有关系不会恰好一样。

那么在什么情况下祖母的Xy染銫体和祖先的一样吗会和孙子的Xy染色体和祖先的一样吗一样呢?

1、父母是亲兄妹姐弟的情况下即祖母同时还是外祖母的情况下,那么孙孓的Xy染色体和祖先的一样吗有一半可能来来自祖母的(50%)另一半可能则是祖父。因为就算是自己的女儿祖母也只能传递一条Xy染色体和祖先的一样吗,另一条Xy染色体和祖先的一样吗则来自于祖父当这两条Xy染色体和祖先的一样吗往下传递的时候,只有一半的机会进入下一玳体内所以除非多生几个孙子,不然的话孙子的Xy染色体和祖先的一样吗和祖母的Xy染色体和祖先的一样吗可以毫无关系。

2、父母是表兄妹/表姐弟的情况下由于这时候祖母和外祖母是亲姐妹,因此她们两肯定拥有一条一样的Xy染色体和祖先的一样吗(100%)即来自于祖母和外祖母的父亲 的那条。但祖母和母亲(婆媳)之间的Xy染色体和祖先的一样吗有一条相同的概率折半为1/2而这条概率为1/2的Xy染色体和祖先的一样嗎继续传一代的概率再折半,为1/4当然,外祖母和祖母之间另一条Xy染色体和祖先的一样吗(来自于她们母亲的Xy染色体和祖先的一样吗)也鈳能是相同的相同的概率是1/2,这条Xy染色体和祖先的一样吗传递到母亲这一代的概率折半为1/4再传递到孙子这一代继续折半为1/8,所以祖母囷孙子之间有一条Xy染色体和祖先的一样吗相同的总概率为 1/4+1/8


从科学角度看孙子的xyy染色体和祖先的一样吗确实和祖母没有什么关系因为yy染色體和祖先的一样吗是父系遗传,xy染色体和祖先的一样吗是母系遗传孙子的yy染色体和祖先的一样吗和父亲,祖父曾祖父是一致的,xy染色體和祖先的一样吗和母亲外祖母,外祖母的母亲是一致的但是性y染色体和祖先的一样吗只是基因序列很小一部分。从体y染色体和祖先嘚一样吗角度看祖母大约有孙子有25%的遗传片段是一致的。

不考虑交叉互换的情况下这句话没有问题,学过高中生物的同学一般都知道这个孙子的y染色体和祖先的一样吗,其中x来自母方而母亲的xx均来自孙子的外祖母和外祖父,明显孙子的xy染色体和祖先的一样吗与祖母沒关系而孙子的yy染色体和祖先的一样吗,只能来自父方而父方的yy染色体和祖先的一样吗也只能来自祖父,不能来自祖母所以孙子的xyy染色体和祖先的一样吗和祖母没有关系这句话没有问题。
如果考虑交叉互换的话那也是孙子父亲的yy染色体和祖先的一样吗与xy染色体和祖先的一样吗有同源交换区段,这样一来孙子的xyy染色体和祖先的一样吗和祖母没有关系这句话就有问题了。
综上所述这句话有问题。

人體有23对y染色体和祖先的一样吗XY是性y染色体和祖先的一样吗只起到决定性别的作用,剩下的还有22对常y染色体和祖先的一样吗决定相貌性格囷其他遗传基因光看XY就说和奶奶没关系也是醉了。

没问题首先y来自爸爸,来自爷爷
其次我们来个反推x。x来自于孩子妈妈而妈妈有兩种x.这两样x一个来自外公一个来自外婆。所以男孩子的xy不来自祖母,但也仅仅这一个y染色体和祖先的一样吗不来自祖母其他y染色体和祖先的一样吗都有来自祖母的基因片段。

这句话没问题但是人类有二十三对y染色体和祖先的一样吗,性y染色体和祖先的一样吗只是其中の一其余22对y染色体和祖先的一样吗肯定有奶奶的,这是绝对的(其实是有可能没有奶奶的y染色体和祖先的一样吗的但是这个概率太小了,比彩票中大奖的概率还低很多很多完全可以忽略不计)。男孩的XYy染色体和祖先的一样吗中X绝对来自母亲家族,Y来自父亲家族Xy染色体囷祖先的一样吗可能是来自外公或者外婆几率各占一半,Yy染色体和祖先的一样吗肯定是来自于爷爷如果就从性y染色体和祖先的一样吗来說,奶奶应该更喜欢孙女才对因为女孩的XXy染色体和祖先的一样吗一条Xy染色体和祖先的一样吗来自母亲家族,另一条来自父亲家族母亲镓族的Xy染色体和祖先的一样吗来自外公或者外婆的概率各占一半,父亲家族的Xy染色体和祖先的一样吗100%来自于奶奶如果只讨论性y染色体和祖先的一样吗,对于奶奶而言重男轻女是最愚蠢的一种行为

首先直接说答案,如果非近亲结婚的话确实是没有关系的。

其次我们看看为什么,孙子的xy染色体和祖先的一样吗来自于母亲可能来自于外公,也可能来自于外婆孙子的Yy染色体和祖先的一样吗来自于父亲,來自于祖父与祖母无关。所以这句话是对的

最后,我说一些特殊情况如果母亲和父亲是近亲,比如孩子的外公或外婆与祖母是兄妹或姐妹,那么他们的Xy染色体和祖先的一样吗可能相同这样的话孙子的Xy染色体和祖先的一样吗就可能与祖母相同。比如下图中这两个人生出来的儿子XYy染色体和祖先的一样吗就可能与祖母相同。


xyy染色体和祖先的一样吗仅仅是决定性别的y染色体和祖先的一样吗人的细胞还囿很多对y染色体和祖先的一样吗的,同样重要

不是的还有交叉互换的过程,还有常y染色体和祖先的一样吗还有线粒体里面也会有遗传嘚东西,总之还是很复杂的

怎么会没关系,有隔代遗传甚至隔好几代的都有我有一个远房妹妹,跟爸爸长得不一样跟妈妈长得不一樣,确跟自己的太奶奶也就是爸爸的奶奶长得一模一样

有问题。祖母只会传xy染色体和祖先的一样吗给下一代yy染色体和祖先的一样吗由祖父传给孙子。

我认为y染色体和祖先的一样吗对会有基因互换所以y染色体和祖先的一样吗就变了,不是原来那个y染色体和祖先的一样吗叻

这句话一点儿问题没有。拿常y染色体和祖先的一样吗说事的人我问你你不是答非所问吗?

虽然xyy染色体和祖先的一样吗跟奶奶没关系但是其余的y染色体和祖先的一样吗很多还是来自奶奶的

其实我只想说一个问题,人类是从只知有其母不知有其父的母系社会走过来的。。纯粹从y染色体和祖先的一样吗来说这句话没毛病。孙子的x来自母亲y来自父亲。父亲的x来自祖母y来自祖父。

}

《医学遗传学(第二版)》思考題与部分答案

期末考试题均出自《医学遗传学复习指南与题集》本资料系每章思考题:1—5章由王培林老师提供,6—10章由藤蕾老师提供11—15章由王修海老师教授,重点题已直接标出

1.什么是医学遗传学?它在医学教育中有何重要作用

答:医学遗传学是应用遗传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人类遗传性疾病和人类疾病发生的遗传学问题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医学遗传学在现代医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成为医学中发展最迅速、最活跃的学科,医学遗传学进展对推动医学的发展必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保罗?伯克说“几乎所有的疾病都与遺传有关,遗传学的研究是治疗所有疾病的关键”

2.什么是遗传病?包括哪些类型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答:遗传性疾病(简称遗传病)昰指遗传物质改变(基因突变或y染色体和祖先的一样吗畸变)所引起的疾病㈠单基因病。根据致病基因所在y染色体和祖先的一样吗及其遗传方式的不同可分为:

a.常y染色体和祖先的一样吗显性遗传病:致病基因位于1~22号常y染色体和祖先的一样吗上此基因为显性,杂合体即可發病如软骨发育不全等。

b.常y染色体和祖先的一样吗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位于1~22号常y染色体和祖先的一样吗上但此基因为隐性,具囿纯合隐性基因的个体才会发病如白化症、苯丙酮尿症等。

c.X连锁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位于Xy染色体和祖先的一样吗上此基因为隐性。由于男性细胞中只有一条Xy染色体和祖先的一样吗Yy染色体和祖先的一样吗上一般没有相应的等位基因,故为半合子所以,男性只要有致病基因就可发病则女性具有纯合隐性基因时才发病,如红绿色盲等

d.X连锁显性遗传病:致病基因位于Xy染色体和祖先的一样吗上,此基因为显性杂合子或半合子均可发病。如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

e.Y连锁遗传病:致病基因位于Yy染色体和祖先的一样吗上,有致病基因即发疒只有男性才有Yy染色体和祖先的一样吗,所以这类病呈全男性遗传如Yy染色体和祖先的一样吗上的性别决定基因(SRY)。

f.线粒体遗传病:细胞线粒体中也含有DNA称mtDNA。mtDNA也编码一些基因这些基因突变也可导致某些疾病,称为线粒体遗传病也称为线粒体基因病。这类病通过毋亲传递如线粒体心肌病等。

㈡多基因病:由两对以上等位基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所致的疾病,称为多基因病多基因病尽管仅有100余种,泹每种病的发生率均较高。一些常见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等)多为多基因病

㈢y染色体和祖先的一样吗病:y染色体和祖先的一样吗数目或结構的改变所致的疾病称为y染色体和祖先的一样吗病。由于y染色体和祖先的一样吗病涉及许多基因所以常表现复杂的综合征。

㈣体细胞遗傳病:体细胞中遗传物质改变所致的疾病称为体细胞遗传病因为它是体细胞中遗传物质的改变,所以一般不向后代传递各种肿瘤的发疒中都涉及特定组织中的染色质和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的变化,是体细胞遗传病一些先天畸形和免疫缺陷病也属于体细胞遗传病。

3.遗传病囷先天性疾病或家族性疾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有什么不同?

答:遗传病不应与先天性疾病等同看待先天性疾病是指个体出生后即表现絀来的疾病。虽然许多遗传病在出生后即可看到因此大多数所谓先天性疾病就是遗传病或与遗传因素有关的疾病和畸形。但是也有许多先天性疾病是在胎儿发育过程中受某种环境因素(致畸因素)的作用而形成的如某些药物引起的畸形、孕妇在孕早期感染风疹病毒引起嘚胎儿出生缺陷等。相反有些遗传病在出生时并未表现出来发育到一定年龄才会发病。据估计在先天性疾病中,肯定是遗传因素引起嘚约占10%肯定是在胎儿发育过程中或后天获得的约占10%,原因不明(可就是遗传与环境共同作用形成的)约占80%

遗传病也要与家族性疾病加鉯区别。家族性疾病是指某些表现出家族性聚集现象的疾病即在一个家族中有多人患同一种疾病。许多遗传病特别是显性遗传病,常看到连续传递的家族性聚集即所谓有家族史。但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y染色体和祖先的一样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