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教授您好…我爸爸的病情是…淋巴瘤症状加感染所引发的…噬血细胞综合症…算是血癌吗?他现在病情蛮严重的。

得白血病的前兆是什么_养生堂-每日甘肃网
您目前的位置 :
>> 得白血病的前兆是什么
得白血病的前兆是什么
责任主编:
日期: 11:47(原创文章,禁止转载)
  为何白血病俗称血癌?是因为白血病是原发于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白血病细胞无节制的增生,使正常血细胞的产生受到抑制,并且浸润到其他器官造成损害。病情严重者短期内危机生命,所以患者朋友们要注意白血病的症状,从而做好预防工作。
  白血病症状:
  ①贫血 半数患者就医时已有重度贫血,部分患者因病程可无贫血。
  ②发热 半数患者以发热为早期表现,可以是低度发热,痤可高烧达39℃-40℃以上,伴有寒战、出汗等,因白血病患者极易合并感染,有些患者初期就已合并感染,感染可以发生在各个部位如:口腔炎、牙龈炎、肺部感染、肛周感染等,严重时可致败血症(病菌进入血液中),这时往往是持续性高热,严重的感染可能会危及生命。常见的病菌为细菌,也可出现真菌感染及病毒感染。
  ③出血 以出血为早期表现者近一半,以皮肤出血点、出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月经过多为多见。严重者出现重要器官出血。如脑出血、肺出血等,脑出血多见,为白血病最常见死亡原因,有资料表明急性白血病死于出血者占62.24qo,其中87%为脑出血。尤其是M3型白血病出血往往非常严重。
  ④淋巴结和肝、脾肿大 一般为轻至中度肿大。
  ⑤骨骼和关节疼痛 病变浸润骨骼及关节后常出现骨骼和关节疼痛,检查时在胸骨下段局部有压痛。
  ⑥口腔和皮肤改变 M4和M5型白血病常常出现牙龈增生、肿胀,皮肤可出现蓝灰色斑丘疹,局部皮肤隆起、变硬、成紫蓝色结节。
  ⑦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 可发生在疾病各个时期,但常发生在治疗后缓解期,这是由于化疗药物难以通过血脑屏障,隐藏在中枢神经系统的白血病细胞不能被有效杀灭。轻者表现为头痛、头晕,重者有呕吐甚至抽搐、昏迷。有些患者会出现颅神经损害的表现,如面神经瘫痪等。
  如果想要了解具体的知识,可以点击咨询在线专家
  北总三院拥有全国一流专家团队,领先的血液病检测治疗设.备,已经治愈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血液病患者,优质的医疗团队配备,透明的价格消费,加之人性化、个性化的专业医疗服务,这些奠定了北总三院在血液病治疗机构中的领先地位。
  北总三院是一所专业信誉好的血液病医院,拥有良好的信誉,雄厚的专家团队,正确无误的治疗方法。汇集了来自全国血液病诊疗领域知识顶尖、临床经验丰富,治疗水平一流的国内血液病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等资深专家,在治疗血液病的领域均有专长,为各种血液病的诊疗和治疗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得到了业内的高度认可和赞扬,也赢得了广大患者的信任和支持。目前已经让众多血液病患者重获健康。
  【收费透明,平价放心】
  北总三院严格执行国家标准收费,公开透明的价格是医院接受患者和社会各界的监督,同时也是诚信的展现。坚决杜绝乱收费、乱开药现象,专家根据患者病情采取合理的疗法,既不加重患者及其家庭的经济负担,又严格执行“平价不平质,治疗有保障”的国家研究机构标准。
  北总三院已成功接诊全国血液病患者数万余例,给广大血液病患者带来了福音。2014年为响应国家号召再次解决全国血液病患者看病难,看病贵,治得好病,治的起病的问题,北总三院与中国天使621血液病救助工程定点合作机构。凡在在定点救助机构治疗的血液病患者,可通过中国天使621血液病救助工程办公室申请救助,并在入院治疗时出示患者本人有效证件可以获得血液病救助金,救助金可在定点援助机构抵等额现金使用。医院的责任就是让患者的血液健康有保障!
  【因为专业 所以权威,因为权威 所以选择】
  北总三院把关爱患者当作首要行事准则,倡导“病房家庭化,医患亲情化”。作为以患者至上为特色的北总三院,另外,医院还提供“一站式”服务,特别推行了“一医一患一诊室”制。而且,病人的病历资料也完全保密,尊重患者隐私,消除患者就医时的尴尬,保证了病人的绝.对隐私。让患者看病时能有一个轻松的就医心态,彻底消除了患者的顾虑,保证了病人的“绝.对隐私”让患者们在看病的过程感受到惬意和温馨。
&&&【白血病权威专家】
  冀兆魁,北总三院血液科首席专家,出生中医世家,幼受庭训,临床实践中,针对以往中医多以补气养血方法治疗血液病疗效并不理想的情况,对白血病、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症、恶性组织细胞病、多发性骨髓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等血液病有很深的造诣。
  【擅长治疗】
  临床实践中,针对以往中医多以补气养血方法治疗血液病疗效并不理想的情况,在国内率先提出“益肾填髓,活血通脉”治疗理念,结合生物免疫调控机制和离子透皮给药技术,通过“净化”、“补骨”、“生髓”、“活血”四步恢复骨髓正常造血功能,临床应用收到显著效果。特别是运用“润脾生血疗法”治疗急慢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 多发性骨髓瘤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再生障碍性贫血 血小板减少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血小板增多 骨髓纤维化 血友病 白细胞减少症 溶血性贫血 白细胞减少症慢性白血病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粒细胞缺乏症 巨幼细胞性贫血、血癌等血液系统疾病及红斑狼疮、白塞氏病、免疫性疾病,建树颇深。2001年,采用大菟丝子饮结合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科研成果】
  对于血液病的治疗,冀兆魁专家站在全面整体的角度,标本兼治、药.到病除。冀兆魁专家热爱医疗事业,将精力全部投入了医学与疾病救助中。内科功底深厚,理论基础知识完善,对博大庞杂的病种触类旁通,除了对血液病有着深入细致的之外,对脑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的诊治,尤其是血液疾病有着独到的见解。
  中西医结合治疗白血病疗法
  五联一体滋髓疗法体系六大机制
  一、靶向定.位。直接针对病灶,效果直接,靶向性强,针对病灶炎性介质、阻塞部位和纤维化病灶,具有靶向定.位治疗的特性;
  二、利用率高。针对局部病灶组织治疗,局部药物浓度高,利用率高,疗效更显著;
  三、免疫激活。激活免疫系统,降低T细胞活性,使造血负调控因子减少,巨噬细胞、淋巴细胞活性提高。
  四、疗效持久。药物经直流离子电导入,在人体局部组织形成“离子堆”,停留时间长,作用较久;
  五、安全可靠。此方法无毒副作用,对身体无伤害,而且避免了口服药物对胃肠肾脏的刺激;
  六、疗效全面。通过身体全息反应、经脉气血运行原理作用于全身组织,具有局部治疗和全身治疗相结合的特点。
  五联一体滋髓疗法——3大优势
  一、凉血解毒。
  急性白血病发病时,白血病细胞可在短时间内大量增殖,迅速浸润骨髓及其他组织,导致正常造血细胞大批减少,如不及时控制,病人常因出现无法控制的出血及感染而死亡,此时治疗重点就是尽快缓解病情。
  二、扶正祛邪。
  经过阶段强化治疗的患者,此时血常规和骨髓化验检查基本正常,但体内仍有大量白血病细胞,需要进一步巩固,使白血病标志基因或染色体转为阴性,达到根本治疗的目的。
  三、生血益髓。
  要彻底治疗白血病,必须清除残留的白血病细胞。中医微观辨证认为,此期为余邪未清,应当扶助正气,清除毒邪,使病人骨髓中的残余无核细胞被分解、吸收、排泄;另一方面口服“血小板特效1号”系列方剂,激活骨髓生长因子,产生正常造血的骨髓干细胞,调节血红素、白细胞、血小板恢复正常值,达到造血正常。
  “五联一体滋髓疗法”将中医与现代医学技术结合应用,可起到扬长避短,互相补充,提高疗效的作用。经大量临床验证,“五联一体滋髓疗法”可应用于各种中晚期白血病患者且效果理想。
    温馨提示:想免费预约或了解医院详情,可以点击登陆医院网站,或点击在线咨询,免费咨询在线专家,我们的专家会秉着专业、认真的态度为您解答所有疑问。
医学是严谨的,生命是唯一的,因个体差异不同,请勿将本网站信息当做诊疗依据!本网站本着服务于民、 健康大众的原则致力于提供正确的、完整的、科学的、严肃的健康服务资讯,但所提供的任何 及治疗方 法仅供参考,不能替代专业医务人员的建议,如未到医院就医,并未遵照医生诊断和治疗建议,自行使用 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 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得白血病的前兆是什么&&&&& |本站已经通过实名认证,所有内容由吴晓雄大夫本人发表
当前位置:
& 大夫个人网站
& 文章详情
血液与白血病的基本知识
全网发布: 20:36
1.血液的基本功能是什么?
血液是一种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液体,在人体心血管系统内不停地循环流动着,具有运输、调节、防御和保护功能。
(1)运输功能:血液能将机体所需要的氧、蛋白质、糖类、脂类、维生素、水和盐等运输到身体的各个部位,同时将机体代谢产生的废物和二氧化碳、尿素、尿酸和肌酐等运送到肺、肾、皮肤和肠管而排出体外。体内各腺体所分泌的激素也通过血液的运输,到达各组织和器官。
(2)调节功能:血液中含有大量的水,水的比热较大,故能缓冲体温变化,并能将深部器官所产生的热量运送到体表予以散发。另外血液中还含有抗酸及抗碱物质,当外来酸性物质或碱性物质进入血液中,抗酸或抗碱物质就发挥其作用,使血液的酸碱度不会变化太大,从而保证机体能正常地进行代谢。
(3)防御和保护功能:血液中含有一些有形状的东西如白细胞,这些白细胞能够吃掉外来的微生物和体内的坏死组织。血液中还含有一些抗外来微生物的抗体,这些抗体也能消灭外来的细菌和毒素,从而使机体免于发生传染病。此外,当机体损伤而出血时,血小板和血浆凝血因子可起到凝血和止血作用,从而防止继续出血。
2.人体有哪些造血器官?
人体在不同的发育阶段,造血器官有所不同。在胚胎发育的早期,是在卵黄囊造血,但从胚胎第2个月开始,肝脏、脾脏开始造血,产生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逐步取代了卵黄囊的造血作用。胚胎发育到第4个月以后,肝脾造血逐渐减少,骨髓开始造血并逐渐增强。婴儿出生后几乎完全依靠骨髓造血,但在造血需要增加时,肝、脾可再参与造血弥补骨髓造血的不足,此时的骨髓外造血具有代偿作用。骨髓造血在开始时分布在全身骨骼,4岁以后骨髓腔的增长速度已经超过造血组织增加的速度,脂肪组织逐渐填充多余的骨髓腔,到18岁左右,只有脊椎骨、髂骨、颅骨、肋骨、胸骨以及肱骨和股骨的近端骨骺处才具有造血骨髓,其它部位逐渐由黄骨髓(脂肪组织)所替代,黄骨髓不能造血。
3.血液的基本成分是什么?
血液由血浆及血细胞两部分组成。从人体抽出的血液,如果加入抗血液凝固的试剂,以每分钟3000转的速度离心30分钟,使血细胞下沉而分层,上面淡黄色透明的液体叫血浆,下层深红色不透明的是红细胞,中间是一薄层白色不透明的白细胞和血小板。血浆占血液量的55~60%,血细胞占45%左右。血浆的成分主要是水和蛋白质,还含有糖、脂类、无机盐、酶和凝血物质等。血细胞分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正常情况下悬浮在血浆中,和血浆保持着最密切的关系。
4.血细胞成熟过程是怎样的?
各种血细胞发育成熟的过程大致要经过原始细胞→幼稚细胞→成熟细胞3个不同的发育阶段。幼稚细胞阶段又分为早幼、中幼、晚幼3个时期(见表1)。原始细胞、幼稚细胞和成熟细胞在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存有差异。如原始细胞的核内都有核仁,发育为成熟细胞后核内的核仁消失。根椐各个时期血细胞的特征来判断不同阶段的细胞。正常人各种细胞的数量都有一定的范围,即血细胞的成熟过程是按一定的比例分布的。
表1 各种血细胞的成熟过程
造血干细胞→原始粒细胞→早幼粒细胞→嗜中性中幼粒细胞→嗜中性晚幼粒细胞→嗜中性杆状核细胞→成熟嗜中性粒细胞
嗜酸性中幼粒细胞→嗜酸性晚幼粒细胞→嗜酸性杆状核细胞→成熟嗜酸性粒细胞
嗜碱性中幼粒细胞→嗜碱性晚幼粒细胞→嗜碱性杆状核细胞→成熟嗜碱性细胞
原始红细胞→早幼红细胞→中幼红细胞→晚幼红细胞→网织红细胞→红细胞
原始淋巴细胞→幼稚淋巴细胞→淋巴细胞
原始单核细胞→幼稚单核细胞→单核细胞
原始巨核细胞→幼稚巨核细胞→巨核细胞→血小板
5.白细胞的功能是什么?正常值是多少?
白细胞的主要功能是保护身体,使之不受病原菌的侵害,是人体的防御机构。白细胞是一类有核的血细胞,根据形态、功能、来源可以分为粒细胞、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三大类。粒细胞又可以分为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各种类型的白细胞其功能有所不同:①中性粒细胞,是机体发生急性炎症时的主要反应细胞。细菌毒素及坏死组织的分解产物,均能引起炎症反应,这些物质可促使中性粒细胞跑向炎症区域,向细菌处集中,把细菌吃掉。②嗜酸、嗜碱性粒细胞,主要参与过敏反应性疾病。如过敏性紫癜,支气管哮喘等。③单核细胞,能清除受损的红细胞,并能杀灭某些细菌(如麻风杆菌、结核杆菌等)。巨噬细胞,是单核细胞继续分化发育成的,它不仅参与病原菌的杀灭,而且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以及在炎症反应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④淋巴细胞,具有免疫机能,它通过细胞本身的杀伤作用及产生抗体(即免疫球蛋白)来防御、杀灭和消除病原菌、肿瘤细胞等。白细胞的正常值:成人(男女)为4.0~10.0×109/升,儿童为5.0~9.0×109/升。其中各类白细胞所占的比例也有一定的范围(见表2)。白细胞在血液中的生理数目变异范围较大,①新生儿白细胞数较高,一般在15.0×109/升左右,出生后3~4天到3个月约为10.0×109/升,新生儿血液中主要为中性粒细胞,以后淋巴细胞逐渐增多,可以达到白细胞总数的70%,3~4岁后淋巴细胞逐渐减少,至青春期与成年人基本相同。②下午比清晨高。③进食、疼痛或情绪激动时白细胞也可以显著增多,剧烈运动时最多可以达到35×109/升,运动停止数小时后恢复到原来水平,这主要是因为粒细胞在边缘池和循环池重新分布所致。④女性在妊娠末期白血病增高到12.0~17.0×109/升,分娩时最高可以达到34×109/升,分娩2到5天后恢复到原来水平。
表2 各类白细胞的正常值
绝对数(×109/升)
中性粒细胞(杆状核)
中性粒细胞(分叶核)
嗜酸性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
白细胞总数
6.什么是血红蛋血?红细胞的功能是什么?正常值各是多少?
血红蛋白也叫血色素,是人和动物体内含量最多的蛋白质之一,而且它又集中在红细胞中。另一方面,它显红色,致使血液呈现红色。红细胞也是人们常说的红血球,它的功能主要是由其中所含的血红蛋白来完成的。其功能有二:一为运输氧和二氧化碳,即把人体所需要的氧气从肺运送到人体的每个脏器,再把每个脏器所排出的废气二氧化碳运送到肺,由肺排出体外;二为对人体所产生的酸性物质或碱性物质起平衡作用,不至于使血液过酸或过碱,影响人体的正常功能。血红蛋白的正常值:男性为120~160克/升;女性为110~150克/升。红细胞的正常值:男性为4.0~5.5×1012/升;女性为3.5~5.0×1012/升。
7.血小板有什么功能?正常值是多少?
血小板是悬浮在血液中最小的细胞,它的大小只有红细胞的1/3~1/5。血小板的功能是多方面的,主要为止血作用。血小板能维持毛细血管正常的通透性,防止毛细血管发生出血。当血小板沿着毛细血管壁慢慢流动时,血小板可以填补在血管壁上起加固作用。血管壁破裂后,血小板可以堆集堵住破口,同时释放一些促进凝血的物质,形成坚固的血块而止血。血小板的正常值约为100~300×109/升。正常血小板计数可以有6%到10%的变化,通常午后较清晨高,冬天较春天高,静脉血较末梢血高,剧烈运动后及妊娠中晚期升高。
8.血红蛋白、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出现过低或过高对身体有什么影响?
血红蛋白,男性低于12克/升、女性低于11克/升;红细胞,男性低于4.0×1012/升、女性低于3.5×1012/升,病人就会出现乏力、食欲不振、恶心、腹胀、腹泻、头晕、记忆力差、心慌、气短、面色苍白、指甲苍白。血红蛋白、红细胞高于正常值对身体也是不利的,也可出现头晕、耳鸣、面色较红,似喝醉酒。白细胞低于正常,本身不一定会产生特异的临床症状,病人可能没有任何特殊的感觉,或仅有头晕、乏力、失眠。因为每个人对感染的抵抗力强弱不一,所以白细胞低的病人,也不一定全有感染,有些人仍能和健康人一样地工作和学习;少数抗病能力差的,不注意卫生,或在过度劳累时,易引起感冒、皮肤或泌尿系感染。白细胞高于正常,多是因病人有感染性疾病所引起。病人多表现为感染的症状,如发热等等。白细胞高本身常无症状。若排除感染或其它引起白细胞高的情况,就应注意是不是白血病。如果
是,病人就会出现白血病的一些表现。血小板在50×109/升以上,虽然低于正常,也常无出血表现;如果低于50×109/升,就有可能发生出血如鼻出血、牙龈出血、;低于20×109/升,出血往往十分严重。但是血小板过高也不利,如果血小板在血管内形成不正常的凝血块,会堵塞血管,使堵塞部位的脏器坏死。
9.什么是白血病?什么是白血病细胞?为什么说白血病是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
白血病是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特点为骨髓中白血病细胞生成过多,侵犯人体的每个脏器,如脑、肺、肝、脾、肾、睾丸、卵巢等,使每个脏器功能受损,出现病理改变,临床表现各不相同,如肝、脾肿大等等。白血病细胞也是一种肿瘤细胞,从形态上看白血病细胞与正常细胞无法区分,但在功能上这种细胞能永不停止地增生,并且不向成熟细胞发育。这些过多的细胞就侵犯人体的每个脏器,引起疾病。而正常白细胞是按一定比例增生的,成熟的和幼稚的白细胞也有一定的比例,且发挥正常白细胞的功能。至于说白血病是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主要是因为它与其它肿瘤有共同的特点:一是白血病细胞和恶性肿瘤细胞一样,它的增生无法控制;二是它也能侵犯人体的其它脏器,造成全身衰竭死亡;三是白血病也可表现为局部肿瘤,如儿童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可浸润颅骨眼窝,形成外观绿色的肿瘤。
10.白血病是怎样危害人体健康的?
白血病危害人体健康主要通过两种方法:一是白血病细胞在骨髓内过度增生,造成正常的造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数量减少,同时因为白血病细胞在发育过程中,争取造血原料使正常的造血难以进行。由此人体表现为贫血、感染和出血。二是白血病细胞侵犯人体的各个脏器造成损害,如侵犯肝、脾和淋巴结时,出现肝、脾和淋巴结的肿大;脑和脑膜受到白血病细胞侵犯时,出现头晕、头痛、嗜睡、意识模糊不清,也可出现抽筋、肢体瘫痪、排尿困难;侵犯肾脏可出现肾功能受损;侵犯睾丸或卵巢时,可出现性功能异常。
11.患了白血病是否就宣判了“死刑”?
患了白血病不等于宣判了死刑。在人们的印象中,白血病和其它恶性肿瘤一样,被认为是“不治之症”。但由于目前科学技术的发展,白血病的治疗有了重大的突破,新的治疗方法,如改进的化疗方案、骨髓移植,再加上营养、卫生条件的改善,不仅能延长白血病病人的生存期,并且部分病人还能得到根治。
12.我国白血病的疗效如何?
白血病俗称血癌,前面已经提到由于白血病细胞的进行性蓄积,引起贫血、粒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如果未予积极治疗,急性白血病的自然病程,自诊断计起,平均为2.2个月。感染和(或)出血为其主要死因。现代,支持治疗包括高营养、输血、新型的抗生素应用、改进的化疗方案和骨髓移植等,使得白血病的治疗效果大有改观。单纯使用化疗,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完全缓解率可达80%以上,完全缓解的患者中有43%能生存5年以上。急性淋巴细胞型白血病,小于14岁者儿童完全缓解率可达98%,5年存活率(生存5年以上的)达70%以上;大于14岁者及成人,虽然完全缓解率可达80%,但5年以上存活率只有10%左右。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用单纯化疗平均寿命为3年左右,一般最后都发展为急性白血病。慢性变为急性,治疗上相当困难,疗效也相当差。骨髓移植分异基因骨髓移植和自体骨髓移植。从国内现有的病例分析,异基因骨髓移植的患者:原患有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长期存活率(指存活5年以上)达82.8%,持续完全缓解的达100%;原患有急性粒细胞型白血病的长期存活率达66.6%,持续完全缓解的达89.2%;至于急性淋巴细胞型白血病,目前的资料尚不多,但一般认为比化疗效果要好得多。自体骨髓移植患者:原患有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5年存活率达50%左右;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患者5年存活率在60%上下;急性淋巴细胞型白血病自体骨髓移植后,只有30%左右的患者能长期存活。总之,随着新的疗法的建立,白血病的疗效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
13.我国白血病的发病情况如何?
白血病在我国的发病率约为2.76/10万,在恶性肿瘤死亡率中,居第6位(男性)和第8位(女性),在儿童及35岁以下成人中则居第一位。在白血病分型分布方面,我国与亚洲一些国家较近似,急性型多于慢性型,约为5.5:1。急性白血病占70%以上,其中以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占首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次之,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最少。慢性白血病以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多见,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仅占2%。在各型白血病中,男性比女性为多见,约为1.81∶1。各型白血病的年龄特征是:急性粒细胞白血病与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以40岁以上的成年人多见。急性淋巴细胞性型白血病,则集中于20岁以下,12岁以下的患者多见,成人患者仅约20%发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多见于成人;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是一种典型的老年病,男性居多。
14.白血病常见的分类分型有哪些?
根据白血病细胞的成熟程度和自然病程,白血病可以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大类。急性白血病的细胞分化停滞在较早的阶段,多为原始细胞和早期幼稚细胞,病情发展快,自然病程仅数个月。慢性白血病的细胞分化停滞在较晚阶段,多为较成熟的幼稚细胞和成熟细胞,病情发展慢,自然病程为数年。
根据受累的细胞系列可以将急性白血病分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慢性白血病分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及毛细胞白血病、幼淋巴细胞白血病等。
(1)法国、英国、美国(FAB)协作组分类法。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分型:
第一型(L1):原始和幼稚淋巴细胞以小细胞为主。
第二型(L2):原始和幼稚淋巴细胞以大细胞为主。
第三型(L3):原始和幼稚淋巴细胞以大细胞为主,大小较一致,细胞内有明显空泡,胞浆嗜碱性,染色深。
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分型:
M0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微分化型
M1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未分化型
M2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另外M2又分为M2a、M2b两型
M3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另外M3又分为M3a和M3b两型
M4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另外又分为M4a和M4b两型
M5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另外又分为M5a和M5b两型
M6急性红白血病
M7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
(2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免疫学分型分为B细胞型和T细胞型白血病两大类,B细胞型又可以分为前前B型、普通B型、前B型、B细胞型;T细胞型急性淋巴细胞型白血病一般认为不必再分亚型。
(3)随着免疫学、细胞遗传学(染色体检查)的发展,我国有条件的医院逐渐采用了MIC(根据细胞形态学、免疫学和细胞遗传学进行分类的)分类法。
15.免疫分型是怎么回事?
细胞生长发育过程中,处于不同阶段的细胞如原始细胞、幼稚细胞、成熟细胞,其表面有不同的标记,根据这些标记的不同将细胞分类,决定属于哪种细胞类型的白血病。此种白血病的分型即为免疫分型。
16.什么是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什么是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粒)、慢性淋巴细胞型白血病(慢淋),在白血病分类分型中已提到过。
慢粒病人以起病缓慢为其特点,有低热、盗汗、乏力和巨脾。有时病人毫无自觉症状,仅在查体时发现。巨脾即脾脏过度肿大为慢粒的重要体征。血象白细胞总数明显增高,可达100~250×109/升,最高可达1000×109/升,分类中以中、晚幼粒细胞居多。骨髓中有核细胞数常极度增生,也以中、晚幼粒细胞增生为主。慢淋在国外常见,国内少见。发病年龄大多在50岁以上,起病较慢粒更慢,常无自觉症状,不少病例是在偶然查血象时发现。全身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以脾大为主,为慢淋的主要体征。外周血象白细胞总数多在50~60×109/升、白细胞分类为成熟小淋巴细胞及少数幼淋巴细胞。骨髓中淋巴细胞增生显著,多数是成熟的淋巴细胞,其它细胞均减少。慢淋的病程较慢粒更长。
17.什么是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顾名思义,为骨髓内血细胞增生异常性疾病。其异常表现为骨髓这个血液制造厂呈病态造血状态。前面介绍过,血液中的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分别来自骨髓中的红系、粒系和巨核系。MDS骨髓至少有两系呈病态造血,或全血细胞都减少。除了血细胞数量上的异常外,形态也异常。目前MDS分为:难治性贫血(RA)、难治性贫血伴环形铁粒幼细胞增多型(RAS)、难治性血细胞减少症伴有多谱系细胞增生异常(RCMD)、难治性贫血伴有原始细胞增多(RAEB)、5q-综合征、未分类型MDS。以前归在MDS中的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MML)和转变中的RAEB(RAEB-T)则分别归为MDS/MPD和急性白血病。MDS的临床表现多数以贫血为主要症状,兼有发热或出血。MDS以前曾叫做白血病前期,它与白血病在临床表现上无大的差异,分界在于骨髓象:急性白血病骨髓中原始细胞≥20%,而MDS则<20%。
18.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一定会发展为白血病吗?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过去曾叫做白血病前期。从词义上看,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常有最终进入白血病的含义,而且也的确有相当一部分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病人,最后发展为白血病。但是事实上,某些怀疑为或诊断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病人,并不必然发展为白血病,其中不少患者尤其是中、老年患者,常在尚未进入白血病之前,已由于骨髓衰竭所致感染和/或出血等原因而死亡。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临床经过多变,总的发展趋势有3种:
(1)发展为白血病,部分病人2年内即进入白血病,而有些病人可持续10~15年甚至更久才发展为白血病。
(2)长期处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原状,而不发展为白血病。
(3)部分病人经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血象、骨髓象恢复正常,即得到治愈。
19.什么叫绿色瘤?
绿色瘤也叫粒细胞肉瘤,是急性白血病的一种特殊类型,临床上以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合并绿色瘤为最多见。除临床症状、血象、骨髓象与急性白血病相同外,典型患者伴有骨膜下绿色肿瘤,多发生于儿童和青少年。绿色瘤含绿色素,使浸润部位呈绿色,但如在空气或阳光下暴露后,绿色可迅速消退,有时浸润部位也可不呈绿色。常见的发病部位为颅骨、眼眶、颞骨、鼻骨、胸骨、肋骨、脊柱及骨盆等处,少数情况下可累及乳腺、肾、肝、肌肉等处。绿色瘤一般向外隆起成结节状,可压迫神经引起相应症状。绿色瘤的诊断除血液学指标外,还需靠局部穿刺进行细胞学检查,以便和其它肿块区别开。
20.中医是如何认识白血病的?
急性白血病与祖国医学中的“温邪”“急劳”“热劳”“血证”等相似,发病机理一般认为热毒之邪,入侵骨髓,以致气血两虚或肾阴虚损、肾阳衰微。热毒之邪又可导致血热妄行或热伤血络等各种出血证。
急性白血病的辨证分型为气血两虚、阴虚内热、热入营血、症瘕瘰疬。阴虚内热型:低热或手脚心烘热,午后潮热,口干喜饮,舌质红,脉细数。热入营血型:高热,或有神志改变,皮肤粘膜瘀斑、紫癜,眼底出血,脉细或弦滑数、芤脉。症瘕瘰疬型:除一般白血病症状外,有明显的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或其它浸润肿块。
临床上常常虚实夹杂,所以采取攻补兼施,辨证和辨病相结合的方法治疗。辨病方面,选用一些抗白血病的中草药,如白花蛇舌草、喜树碱、野百合、山头根、墓头回等。并从部分药物中提取出有效的成分,如三尖杉、靛玉红、喜树碱、百合碱等。辨证方面,对气血两虚或气阴两虚者,可用益气养血滋阴的方药,如十全大补汤、补中益气汤、黄芪鳖甲汤;阴虚内热者,用大补阴丸、青蒿鳖甲汤;热入营血者,用黄连解毒汤、犀角地黄汤;症瘕瘰疬者,用鳖甲煎丸、小金丹等。
21.什么样的人易患白血病?
由于白血病的致病因素有放射线、电离辐射、药物、毒物、病毒、遗传因素等,所以易患白病的人群有:从事放射线的工作者;肿瘤病人经过放疗者;甲亢及甲状腺癌碘131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磷32治疗及所有经常接触同位素者;长期接触苯的工作人员,包括职业性接触苯者和非职业性接触苯者(油漆、汽油等);服用保泰松、氯霉素者;曾用细胞毒性药物的病人,如多发性骨髓瘤长期服用马法兰等;家族中曾患有白血病者;双生子其中一个患白血病,另一个白血病发生的机率也相当高。以上人群较其它情况下的人群易患白血病,但并不是说都将发展为白血病,并且还有相当多的白血病患者无明显的致病因素。
22.接触放射线会增加白血病的发病率吗?
从事放射线工作的医生及接受电离辐射的病人,都会增加白血病的发病率。在美国早年的调查报告(年),放射科医生白血病死亡率为非放射科医生的10倍,以后逐渐减少,至年降为4.8倍,这与采取了安全管理措施有关。为了诊断疾病接触X线者,有人统计其白血病发病率高于非接触X线的患者;躯干照射比其它部位更明显。值得注意的是妊娠期间为了诊断目的进行X线照射,也有增加小儿白血病的危险。此外,患有其它肿瘤需要放疗的患者,如鼻咽癌和淋巴瘤局部放疗;儿童胸腺肥大的放射治疗;甲状腺机能亢进的碘131治疗等均会增加白血病的发生率。
23.白血病能遗传吗?
遗传因素在白血病发生中,确有一定的作用,但并不是说父母患过白血病,其子女一定患有白血病,只是白血病患者子女的白血病发生率要高于其它家族。这就是医学上常说的遗传倾向性。
24.常见的能够引起白血病的药物有哪些?
常见的有氯霉素、保泰松、苯丙酸氮芥、苯丁酸氮芥、环磷酰胺、噻替哌、长春花碱、硫唑嘌呤、尿嘧啶氮芥、乌拉坦、甲基苯肼、氨甲喋呤和5氟脲嘧啶等。由氯霉素与保泰松诱发的白血病,一般均表现骨髓再生不良之白血病前期状态,诱发的白血病类型以急性粒细胞白血病为主。在体内外,氯霉素与保泰松均能引起染色体的断裂与碎片,此可能是这两种药物引起白血病的机理。至于苯丙酸氮芥等化疗药物是怎样引起白血病的,可能的机理有:①有拟放射作用,与细胞的遗传基因结合,引起染色体的改变与细胞转化,导致白血病细胞的产生。②机体的抵抗力、免疫力进一步受到抑制,使白血病细胞容易生长与增殖。③对白血病病毒有激活作用,加上免疫力低,使白血病病毒易于侵入细胞内,最终导致病毒诱发白血病的发生和发展。
25.肿瘤化疗与白血病的关系如何?
肿瘤化疗,可以增加白血病的发病率。肿瘤化疗方案所采用的药物多是细胞毒性药物,如苯丙酸氮芥、环磷酰胺、长春新碱等。肿瘤化疗所导致的白血病发病率增加就是通过这些细胞毒性药物引起的。
26.病毒与白血病的关系是怎样的?有人说“感冒没及时治疗引起白血病”,这句话对不对?
白血病的致病因素多种多样,究竞怎样引起白血病,目前尚未明确。病毒感染是白血病发生的一个因素。日本人就从成人T细胞型白血病的细胞内分离出一种病毒,称为白血病相关病毒。这种病毒感染正常的血细胞,可诱发成人T细胞白血病。其它类型白血病与病毒感染的关系尚不清楚。至于说“感冒没有得到及时治疗引起了白血病”,这句话是不科学的。感冒是由流感病毒等所致的,它们不引起白血病。那么为什么白血病在诊断以前病人往往患有感冒呢?这是因为白血病病人早期无特征性的表现,但抵抗力已下降,易患感冒,所以病人多以感冒来就诊,经过检查发现有白血病。实际上是白血病所致的反复感冒,白血病在前,感冒在后。但是,也有一些病人,感冒在前,白血病在后。这是由于患感冒后服用药物不当(能导致白血病的药物前面已叙述)所致的白血病。
27.孕妇腹部照射X线会增加胎儿白血病的发病率吗?
妊娠期间为了诊断目的进行X线照射,已经发现能增加小儿白血病的发病率,且与照射部位和不同妊娠月份有一定关系。胸、腹部照射较其它部位照射,相对危险性要高一些;妊娠0~5个月者白血病发病率略高于其它月份。所以孕妇应避免照射X线。
28.白血病与其它疾病的关系如何?
白血病患者中,风湿性疾病发病率高。患有传染性、湿疹、糖尿病、风湿热和、心脏病、强直性脊柱炎的病人,罹患白血病的危险性略高于正常人。但患有腮腺炎的病人白血病发生的相对危险性低于正常人。其它一些遗传性疾病也提高了白血病的发病率,如先天性愚型(Down综合征),Down综合征发生白血病的比例为95∶1,比正常儿童高30~40倍;Fanconi贫血,该病伴发白血病的发生率也高;此外Bloom综合征和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也可增加白血病的发病率。
29.卡介苗能预防白血病的发生吗?
卡介苗对于预防白血病的发生起一定的作用。1970年Davignon等报道,在未接种卡介苗的儿童中白血病死亡率为5.6/10万,而在接种卡介苗的儿童中白血病死亡率为2.4/10万,认为在新生儿时接种卡介苗的儿童,死于白血病的危险性约减少50%。此后许多报道证实了这个结果。最近卡介苗又用于骨髓移植后的病人,以预防白血病的复发。
30.白血病常用的检查手段有哪些?主要的检查方法是什么?
白血病常用的检查手段,包括物理学检查、外周血象检查、骨髓象检查、免疫学检查、细胞培养以及影像学检查等。
(1)物理学检查:也就是常说的查体,主要包括视、触、叩、听四种方法(类似于中医的望、闻、问、切)。视诊,就是从外观上看,比如说,白血病患者常有出血表现,查体时就应注意患者皮肤有无出血点或瘀斑,鼻腔、口腔、眼球结膜是否有出血或渗血等。触诊,即用手触摸、按压身体各部位,重点应检查有无淋巴结、肝、脾肿大,骨骼(尤其是胸骨)有无压痛。叩诊,主要是检查肺脏、腹腔有无异常反响,心界是否扩大,肝、脾有无肿大或移位。听诊,主要检查心、肺等部位有无病变。在进行体格检查的过程中,临床医生一定要注意系统性和完整性,要耐心细致,不能有遗漏。尤其是在触诊时,所有浅表淋巴结区都应细心地触摸。
(2)外周血象检查:外周是相对循环系统中心而言,外周血即末梢血,其常见的采血部位是耳垂或指尖,其目的是了解血液中各细胞成分的变化,包括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白细胞及白细胞分类,通过这些项目的检查,可以了解病情程度以及病情变化。外周血象的检查是白血病各检查项目中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手段,需要经常进行,尤其在起病初期及治疗过程中,每周应查2~3次,必要时每天查1次。
(3)骨髓穿刺检查:骨髓是血液制造工厂。因此,骨髓穿刺检查是诊断白血病必不可少的检查
手段,其意义及操作过程将在以下的问题中详细说明。
(4)免疫学检查:绝大多数白血病,可以通过骨髓和外周血细胞的形态学检查诊断和分型,但也有部分鉴别不清,这可以通过免疫分型标记来解决。好比不同的人有不同脸部特征一样,白血病细胞表面也有不同的特征,称之为表面标记。通过这项检查,可以对淋巴细胞白血病进一步分型,不仅在诊断上而且对指导治疗和预后评定都有很大意义。
(5)细胞培养:白血病患者体内存在着两组细胞群——正常造血干细胞及恶变的白血病细胞。通过细胞培养技术,观察这两组细胞的生长情况,对白血病的诊断、治疗效果的观察以及预后评定等都有意义。
(6)其它:如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片、B超以及血液生化等方面的检查,可以作为白血病的辅助检查项目,对了解病变程度都有一定的意义。
以上诸多检查手段中,以体格检查、外周血象及骨髓象的检查最为常用。
31.诊断白血病为什么要做骨穿?
骨穿是骨髓穿刺的简称。骨髓是各类血细胞的“制造厂”,是人体内最大、最主要的造血组织。而白血病是造血系统的恶性疾病,其特征为血细胞在生长和发育过程中的异常增生。这种变化单从病人的外表和症状是看不出来的。即使抽血化验也只能反映外周血中血细胞的变化,而外周血中血细胞的变化,又容易与某些其它疾病如类白血病反应等相混淆,不能准确地反映出造血器官内的变化。所以,要诊断白血病必须做骨穿。此外,通过抽取骨髓标本作检查,可以区分白血病类型,根据不同白血病类型而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32.骨穿对身体有害吗?
骨穿对身体没有害处。有些病人误以为骨穿抽取骨髓会损害人体精髓,伤及元气,不愿意作骨穿,从而放弃了早期及时诊断的机会,延误了应有的治疗,从而给自身带来无可估量的损失。事实上,骨髓检查所抽取的骨髓是极少量的,一般为0.2克左右,而人体正常骨髓总量平均为2600克,可见,骨穿检查所抽取的骨髓液与人体骨髓总量相比是微不足道的,根本谈不上什么伤及元气,何况身体内每日还不断地有大量的细胞再生。此外,患者往往以为骨穿很痛苦,有恐惧感。其实,这也是不必要的。骨穿实际上很简单,操作时,先在局部打些麻醉药,然后把刺针插入骨髓。除了在骨髓抽出的瞬间略有酸痛感以外,患者基本上感觉不到什么痛苦,甚至不如一般静脉注射带来的痛苦多。一个熟练的医生操作骨穿的全部过程(包括消毒、局部麻醉),也不过几分钟。骨髓抽出后,患者可以马上起床活动,少数病人可能有一些特殊感觉,那是由于不必要的紧张造成的。
33.骨穿的操作过程是怎样的?
骨穿的操作过程并不复杂。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选取穿刺部位:常用的穿刺部位有三处:髂前上棘,髂后上棘和胸骨,一般以前两者较为多用。髂前上棘和髂后上棘是骨盆两侧边缘向体表突出的部位,因为该两处距皮肤表面较近,骨面较宽较平,且其中含有较丰富的红骨髓,所以常被选作穿刺部位。胸骨也具有宽、平、距体表较近的特点,但因其两侧及后方是胸腔、肺、心脏等关键部位,所以操作时需要注意防止穿刺针滑向两侧,且针不能太长。
(2)消毒:选好部位后,让患者摆好姿势。若选髂后上棘,应使其俯卧;选髂前上棘或胸骨,应使其仰卧;也可令其侧卧来做髂前或髂后上棘的穿刺。然后,操作者进行消毒。消毒范围,一般为以穿刺点为中心的直径10厘米以上的区域。先用碘酒自内向外擦一遍,然后用75%酒精擦两遍。随后铺上无菌洞巾。
(3)麻醉:一般选1%普鲁卡因或2%利多卡因为局麻药。先在局部打一个皮丘,然后将注射针头插入皮下直至骨膜,将麻药打在骨膜上,打药时应当在穿刺点周围1~1.5厘米范围内多打几个点,以便使这个范围内的骨膜充分麻醉,从而减少穿刺时的痛苦。
(4)穿刺:视患者皮肤厚度将穿刺针针头调节至适当长度,一般为2~3厘米。因为胸骨较薄,所以做胸骨穿刺时,针的长度以不超过1.5厘米为宜。操作者左手绷紧患者皮肤,右手执穿刺针沿麻醉点垂直刺向骨骼,进入骨膜后轻轻转动穿刺针,边转边进,待觉出落空感时(有时落空感并不明显),即表明针头已进入骨髓腔。
(5)抽吸:针头进入骨髓腔后,拔出针芯,接上注射器。注意抽吸时动作要快,抽吸骨髓液的量不宜超过0.2毫升,抽吸过多可引起混血,影响结果。此时患者可能出现瞬间酸痛感。
(6)拔针、涂片、消毒:抽出骨髓后,应迅速拔出针头,将骨髓液注在玻片上,动作过慢可能导致骨髓液凝块。随后由助手在一旁涂片,操作者再次以碘酒消毒穿刺点及其周围皮肤,若针口出血较多,应以棉签或纱布按压片刻,再覆上干净纱布,胶布固定。至此,骨穿完毕。
34.怎样看血常规报告单?
血常规,一般医院包括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有的医院还包括血小板计数及白细胞的分类。拿起化验单,首先看一下是否这四项内容都包括在内,然后再看各个项目是否都在正常范围。有的化验单用英文代号表示,Hb——血红蛋白、Plt——血小板、WBC——白细胞、N——中性粒细胞、L——淋巴细胞、B——嗜碱性粒细胞、E——嗜酸性粒细胞、M——单核细胞。正常血象中一般见不到幼稚细胞,若报告单中报告见到幼稚细胞占百分之几,应引起高度重视,这时应该请教医生。
35.怎样看骨髓检查报告单?
骨髓报告单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各类细胞及各阶段细胞所占的比例,一部分为文字描述。拿到骨髓报告单,首先看各类及各阶段细胞所占的比例是否在正常范围,哪类细胞偏高或偏低;然后看文字描述,涂片、染色良好说明医生制片技术好,各类细胞及各阶段细胞易于分辨。骨髓增生程度反映病人骨髓中有核细胞数所占的比例,即除外成熟红细胞的细胞总数。正常人一般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增生明显活跃或极度活跃可见于白血病,增生减低或重度减低可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粒∶红(M∶E)是粒细胞总数与有核红细胞总数的比例。正常为3~5∶1。粒系、红系、淋巴、单核细胞及巨核细胞,各类细胞所占的比例和各类细胞中哪个阶段的细胞增生为主均须有详细描述,细胞形态的特点也是描述的重点,如粒系或红系可见巨幼样变、粒系可见核浆发育不平衡、粒系或单核细胞可见奥氏(Auer,s)小体等等,对诊断疾病均有一定的意义。最后是医生的诊断意见,这是医生根据病情、骨髓的特点及疾病的诊断标准所得出的结论。
36.为什么白血病病人要做腰穿?腰穿对身体有害吗?
白血病细胞的广泛浸润,使白血病患者体内几乎无一器官或系统能够得以幸免。当白血病细胞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大脑、小脑、脑干和脊髓),引起头痛,恶心、呕吐、神经麻痹或偏瘫甚至昏迷时,我们称之为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是导致病人死亡的原因之一,也是白血病复发的重要原因。尤其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发生率较高。诊断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主要藉助于腰椎穿刺(即腰穿),通过测定脑脊液压力并检查脑脊液中的细胞数、蛋白和糖的含量来分析和诊断。如果在脑脊液中找到白血病细胞,则更是确诊的依据。一旦确诊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治疗也需藉助于腰穿,即通过腰穿往脑脊液中注入化疗药物。此外,每次腰穿抽取脑脊液检查后,常规往脑脊液中注入适量化疗药物,对预防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也有积极意义。因此,腰穿既是诊断也是防治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主要手段。
腰穿是临床上常用的检查手段之一,尤其在诊断神经系统疾病中使用较多。由于腰穿时要抽取少量脑脊液作检查,可能会使脑脊液压力受到一定影响,尤其是当患者患有颅内高压时,有产生脑疝的危险。因此,对有颅内高压的病人,应该禁止作腰穿。一般情况下,腰穿后只需去枕平卧6小时即可。腰穿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局部疼痛或下肢麻木等,通常在操作完成之后即可恢复。
37.什么是粒、单系造血祖细胞(GM-CFU)培养?什么是白血病祖细胞(CFU-L)培养?各有何临床意义?
目前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白血病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患者,需做GM-CFU培养及CFU-L培养检查。GM-CFU中文名为粒单系造血祖细胞集落形成单位,它是正常的造血细胞,具有增殖的能力并且能逐渐分化为成熟细胞,发挥正常成熟造血细胞的功能。CFU-L是白血病细胞集落形成单位,它的成长标志着标本中(可能来源骨髓、或外周血)含有白血病细胞。CFU-GM培养,采用3%的琼脂培养体系加入适量的刺激因子、30%的马血清及适量的培养液,10天后出结果。CFU-L培养所不同的是刺激因子不同,7天后观察结果。CFU-GM培养及CFU—L培养,对于白血病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诊断及治疗均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白血病病人未治疗以前往往CFU-GM不生长,而CFU-L生长。治疗后若病人获得完全缓解,CFU-GM生长而CFU-L不生长。处于完全缓解期的病人,若CFU-GM不生长而CFU-L生长,则预示早期复发的可能,应及时采取治疗措施。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CFU-GM可生长也可不生长,多数比正常人减少,对于诊断有一定的帮助。
38.急性白血病有哪些临床表现?
急性白血病起病一般较剧、突然,发展迅速,较少先兆症状,仅少部分病人起病较缓。其临床表现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1)发热:可表现为低热、中等热或高热,多为持续性发热,也有间歇热或不规则热。除白血病本身可引起发热外,多数是继发感染所致,感染部位常见有口腔、呼吸道、皮肤等。
(2)贫血:是急性白血病常见而显著的症状,进展迅速,呈进行性加重。表现为面色苍白、四肢乏力、精神不振、头昏眼花,以及心慌、气短等。
(3)出血:常反复发生,部位较广泛,最常见的是皮肤的瘀点、瘀斑,鼻出血,牙龈和胃肠道出血等。
(4)骨、关节疼痛:以小儿病人为多见。疼痛部位多为胸骨、肋骨、四肢骨及各主要关节等。多呈现弥漫性酸胀痛,小儿患者可能痛得更厉害一些。其中,胸骨压痛对诊断具有较大意义。(5)淋巴结肿大:人体有许多淋巴结,正常时较小不易摸到,在急性白血病时则会出现肿大,其中表浅部位的淋巴结便可以被摸到,常见部位有颌下、颈部、锁骨上、腋下及腹股沟等处。直径通常为1~3厘米,质地较软或中等硬,单个存在。深部淋巴结肿大常需借助于其它方法,如X线、B超等才能发现。
(6)肝、脾肿大:肝在右肋下,脾在左肋下,肿大时可超过肋缘,用手即可触到。肿大程度不一,一般为肋下3~5厘米,亦偶有巨脾可达脐下者。
(7)皮肤表现:有出血点、瘀斑、皮疹、红斑、痤疮、结节、肿块等多种表现。
(8)五官及口腔表现:常见为鼻出血,眼结膜出血,内耳受侵犯如眩晕、恶心、重听等,牙龈肿胀、出血、口腔溃疡等。
(9)呼吸道症状:如咳嗽、咳血、呼吸困难、胸痛、胸腔积液等。
(10)胃肠道表现:常见食欲不振、腹胀、呕吐、腹泻或呕血、黑便等。
(11)泌尿系统表现:可有浮肿、蛋白尿、血尿、腰痛等。
(12)生殖系统表现:女性可有阴道出血及月经周期紊乱,男性可有性欲减退、阴茎异常勃起等。(13)心脏表现:可出现心动过速、早搏、心慌气短、心前区痛等症状。
(14)神经系统表现:可有面部或四肢末端感觉异常、神经痛、头痛,甚至偏瘫、昏迷等。
39.单从临床表现是否能诊断白血病?
从上面所列白血病的各种临床表现来看,大多并不具备特征性。如发热,很多感染性疾病都可有此表现,比如上呼吸道感染、肺炎、肠炎等等。出血或贫血在其它血液病中也较常见,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紫癜就可出现明显的皮肤瘀点、瘀斑、鼻出血等症状,至于贫血则更为多见,如缺铁性贫血、失血过多、溶血性贫血以及胃癌、肾病等。关节痛则在风湿病中较为常见。肝、脾肿大可见于肝炎、肝硬变、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恶性组织细胞增多症等疾病。因此,单从临床表现不能诊断白血病。但是,将所有症状和体征综合起来加以分析,对诊断还是有很大意义的。当然,最根本的改变是在骨髓和血液当中,因此,只有通过骨髓和血液的检查才能确诊白血病。
40.急性白血病的血象有何改变?
从血液的基本成分来分析,急性白血病的血象有以下几种改变:
(1)血红蛋白与红细胞:急性白血病确诊时,多数病人血中有不同程度的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减少,但也有少数早期病例,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数可以在正常范围内。
(2)白细胞计数:急性白血病确诊时周围血中白细胞计数变化不一,可以降低、正常、增高或显著增高,少者可以降至1.0×109/升(即1000/立方毫米),高者可以高达100×109/升(即10万/立方毫米)甚至更高。
(3)白细胞分类:急性白血病患者血象中白细胞分类有明显异常,主要是原始和幼稚细胞比例显著增多,范围可从5%到近乎100%,而正常白细胞所占比例明显减低。但也有少数患者,如部分非白血性或亚白血性白血病患者,血中可仅有极少量甚至没有原幼细胞或幼稚细胞出现,如白细胞总数减少者,其分类可以不典型,此时必须借助骨髓检查才能诊断。
(4)血小板计数:急性白血病患者,在确诊时有不同程度的血小板减少。据统计,血小板平均数为62.1×109/升(即6.21万/立方毫米),范围从0.8×109~175×109/升(即800~17.5万/立方毫米)。
41.白细胞增多一定是白血病吗?
白细胞增多,并不一定是得了白血病。我们知道,白细胞是人体重要的防御卫士,它担负着人体抵御和消灭侵入的致病微生物的重要使命。当人体受到致病微生物,主要是细菌的侵袭时,免疫系统便被调动起来,除了血循环中原有的白细胞外,骨髓也受到刺激而动员大量的白细胞出来参加围歼“入侵者”的战斗,此时便表现出炎症反应,如发热,血象检查可以见到白细胞数明显增多,超过10×109/升(即1万/微升)。如果感染严重,白细胞原始甚至可以高达50×109/升(5万/微升)以上,而且可能见到少量杆状核细胞甚至幼稚细胞,这种血象与白血病相似,称为类白血病反应。鉴别类白血病反应与白血病最可靠的办法是骨髓穿刺,前者骨髓象中原始和幼稚细胞的增生程度远不如白血病那么明显,细胞形态也有很大差别。
42.急性白血病的骨髓象有何改变?
急性白血病分为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两者骨髓象有所不同。
(1)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象:①骨髓增生明显活跃或极度活跃,少数不典型者亦可呈增生减低。②以粒细胞系列增生为主,原始+早幼粒细胞大于30%,最高可达95%左右,约有50%的病例可见棒状小体。③红细胞系列和巨核细胞系列多数受到抑制,幼稚红细胞和血小板减少。(2)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骨髓象:①骨髓增生活跃、明显活跃甚至极度活跃,少数可呈增生低下。②淋巴细胞系列极度增生,以原始和幼稚淋巴细胞为主,占30~90%,并可见形态异常。③粒细胞系列、红细胞系列及巨核细胞系列均明显减少。④破碎淋巴细胞较多见。
43.白血病病人发热一定是有感染吗?
前面说过,发热是白血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引起发热的主要原因是继发感染。但是,并非所有的发热都是感染引起的。白血病本身也可引起发热。我们知道,白血病产生的病理基础是血细胞分化和增殖异常,而细胞分化和增殖的主要控制者是核酸,核酸是生命的物质基础。核酸代谢的异常,是包括白血病在内的恶性肿瘤发生的基本原因。白血病细胞的核酸代谢相当旺盛,释放出的能量也较多,病人便表现为发热。因此,这种发热只能通过白血病的缓解而得以控制。但总的说来,白血病病人发热更多是继发感染所致,即使暂时找不到明确的感染灶,也不能忽视抗生素的应用。
44.白血病常见的感染部位有哪些?常见的致病原有哪些?
白血病患者合并感染的部位较多,有时单独发生,有时多部位同时发生。其中,与外界相通或相联的部位最易发生感染,常见的有:
(1)口咽部:口咽部感染最为多见,包括牙龈、颊粘膜、软腭等。常表现为局部小溃疡或糜烂、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口角起疱、糜烂等。
(2)肺:肺部包括气管和支气管感染可引起咳嗽、咳痰、胸痛、憋气等症状,X线胸片可能发现感染征象。
(3)鼻腔 :鼻腔粘膜感染可导致糜烂、流脓、出血等表现,严重可致鼻中隔穿孔。
(4)眼:眼的感染相对少见,但一旦出现感染,则多会影响视力。临床表现有怕光、流泪、疼痛及视力下降等。
(5)皮肤:皮肤感染较多见,表现为疖、痤疮、红肿疼痛甚至脓疱、溃烂。
(6)肛门:肛门在正常生理状态下即存在较多细菌,白血病抵抗力下降时易引发感染,尤其是伴有痔疮的患者,感染率更高,可表现为疼痛、红肿、糜烂、痔疮出血等。
(7)泌尿系统:尿道感染在女性相对多见,可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以及血尿等。
白血病感染常见的致病菌较多,主要有细菌、霉菌、病毒等。细菌中以革兰氏阴性菌(如绿脓杆菌、大肠杆菌及克雷白氏杆菌等)最多见,革兰氏阳性菌(如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棒状杆菌及溶血性链球菌等)也不少见。霉菌感染以白色念珠菌、曲霉菌和毛霉菌为多见。儿童急淋患者病毒感染较常见,如单纯疱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及巨细胞病毒等。此外,肺炎双球菌、隐球菌、乙肝病毒等也有增多趋势。了解感染致病菌将对选用抗生素及其它抗感染药物有指导作用。
45.白血病病人为何会贫血?
白血病是白细胞系列的病变,而贫血是红细胞系列的异常,两者有何关系呢?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红细胞生长减少。骨髓中白血病细胞的异常大量增殖,使得红细胞系列增殖受到抑制,产生并进入血循环中的红细胞数量减少,不能补偿血循环中红细胞的衰老和破坏,故不能维持其动态平衡状态。第二,无效红细胞生成。由于白血病细胞的干扰,骨髓中红细胞发育成熟过程障碍,即发生“质”的改变,产生的红细胞不能发挥其正常运输氧的功能。第三,溶血。即红细胞寿命缩短,其原因还不完全清楚。第四,失血。白血病患者常发生反复的出血,使红细胞遭受损失,从而进一步加重了贫血。第五,化疗药物引起的贫血。幼红细胞对化疗药物较为敏感,尤其在大剂量化疗时,血红蛋白总量是低于正常水平。以上几方面原因常同时存在,使得白血病患者发生贫血。
46.白血病病人为何容易出血?
白血病的出血问题很重要,在病程各阶段都可发生,了解其发生机理对治疗有积极意义。出血原因比较复杂,大致分为以下几方面:
(1)血小板减少:是白血病出血最重要的原因。当血小板数低于正常值,即100×109/升时,就有可能出血。如果低于50×109/升,往往就会比较明显的出血。也有少数白血病病人发生出血时血小板数并不低,甚至比正常值还高,这可能是血小板功能障碍,不能发挥正常的止血作用所致。
(2)凝血障碍:前面介绍过,人体血浆中含有许多种凝血因子,在凝血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患白血病时凝血因子受到破坏或产生缺陷,因而容易导致出血。这种出血较血小板减少出血更为广泛和严重,常见类型是弥漫型血管内凝血(简称DIC)。
(3)血管问题:由于白血病细胞异常增多,致使小动脉和小静脉内白血病细胞堆积,血管壁也发生损坏,血液从血管内溢出,即发生出血。白血病出血往往是以上3种因素综合存在的结果。
47.白血病病人常见的出血部位有哪些?
白血病病人,尤其是急性白血病病人,出血常反复发生,而且出血部位广泛,几乎人体的所有部位都可以发生出血。比较常见的出血部位有:
(1)皮肤:主要表现为瘀点、瘀斑。瘀点是不高出皮肤表面的红色小点;瘀斑则是片状紫色或暗红色斑块,大小不一,小者可比一分钱币还小,大者如手掌般,甚至更大。瘀点、瘀斑最常出现在腿部,尤其是大腿,其次是上肢、胸壁等处。有时静脉扎针输液或抽血后,可在针眼周围明显地遗留片状瘀斑。
(2)鼻腔:医学上称为鼻衄,是由于鼻腔粘膜较薄,毛细血管丰富,当凝血机制破坏时,便容易出血。
(3)口腔:口腔粘膜出血,以牙龈出血为最常见,轻者仅表现为刷牙、吃苹果等较硬食物时出少量血,重者无任何诱因即可不停地出血。颊粘膜和唇内侧粘膜也可出现瘀点、瘀斑及血疱。
(4)胃肠道:主要表现为呕血或/和黑便及便血。原有溃疡病的患者,患急性白血病后溃疡部位出血可以加重和反复出现。
(5)泌尿生殖系统:常表现为血尿,出血严重以致血块形成时甚至可以堵塞尿道,导致尿液不能排出。女性病人可以出现阴道流血。
(6)呼吸道:表现为咳血痰或整口整口地咯出鲜血,严重者可因血块堵塞气道而引起窒息。
(7)脑:脑出血是各部位出血中后果较为严重的部位。因出血部位在颅腔内,肉眼无法看见,因此要特别警惕。其表现常常是头痛、恶心呕吐、意识不清、嗜睡、偏瘫等。脑出血是急性白血病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
(8)其它部位:如眼球结膜出血,这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较常见。
48.什么叫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英文缩写是DIC。它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名称,而是一组由多种病因引起的、可以发生在多种疾病病程中的临床综合征。其特征是引起机体血液循环障碍、血管栓塞、出血、溶血等一系列临床表现,如不及时治疗,常危及生命。白血病可以并发DIC,有的学者还将其列为白血病最严重的致命并发症之一。
人体血管内血液在正常情况下之所以能保持液体流动状态,是由于存在着凝血与抗凝两种作用的平衡状态。这种平衡一旦被打破,就可能出现DIC。其发病过程涉及到血管内皮、红细胞、血小板、凝血因子等多种物质,从而引起一系列复杂的病理反应。其临床表现主要有:①休克或低血压。②多部位出血。③体表及内脏栓塞(即血管内血栓形成而堵塞血管)。④溶血现象。实验室检查异常主要包括:①血小板减少。②血浆凝血因子减少。③3P试验阳性。④血块溶解时间、优球蛋白溶解时间异常等。
白血病为什么会并发DIC呢?主要原因有:①白血病细胞内含有促使血液凝固的物质。②化疗大量杀灭白血病细胞,使促凝物质释放到血中。③感染时细菌毒素的作用。④白血病细胞对血管壁的破坏。⑤血液中有毒物质或多余物质的清除功能减低。白血病并发DIC的临床表现与其它病因所引起的DIC基本相同,但由于白血病本身也有出血表现,要注意辨别。当出现突发性出血加重或多部位出血时,要考虑到DIC的可能。
49.白血病患者为何会有骨痛、关节痛?
骨骼和关节疼痛是白血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多见,尤其在儿童患者中多见。疼痛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骨髓腔内白血病细胞异常增生,其代谢和生长速度大大超过正常,以至于大量的白血病细胞充斥于骨髓腔内,不能迅速释放到外周血中去,导致髓腔内压力增加,产生骨痛。
(2)骨膜中末梢神经丰富,由于白血病细胞在骨膜及骨膜下浸润,侵犯了神经,产生骨痛。
(3)营养骨骼的血管来自骨膜下,当骨膜受白血病细胞浸润而受损时,骨骼的血液供应受破坏,导致骨质疏松甚至溶解,产生疼痛。
(4)当白血病细胞浸润关节时,一方面使得关节腔内压力增加,另一方面破坏关节内软骨,产生关节疼痛。此外,化疗药物大量杀灭白血病细胞时,其代谢产物中的尿酸增加,可产生痛风性关节炎,也会出现关节疼痛。
50.胸骨压痛一定是白血病吗?
当白血病患者接受检查时,医生都要用大拇指按压其胸骨,即胸部正中的骨骼,看看是否有压痛。胸骨压痛是白血病常见的重要体征之一,然而,并非所有的白血病病人都有胸骨压痛,胸骨压痛也并不一定就是白血病。比如,肋软骨炎患者也会出现胸痛和胸骨压痛,因为肋软骨紧邻着胸骨,按压胸骨时可能牵拉肋软骨而产生疼痛。又如,有些人喜欢趴着睡觉,醒来后也会感到胸骨疼痛及按压痛,但一般起床后活动活动就会消失。
51.肝、脾和淋巴结肿大是白血病特有的临床表现吗?
大多数白血病病人,在起病时和病程进展过程中,会出现肝、脾和淋巴结不同程度的肿大。可以同时发生,也可以单独发生。其中,淋巴结肿大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发生率最高,约50%的急淋病人在初次就诊时发现淋巴结肿大,可用手触及的表浅淋巴结部位主要在颈部、锁骨上窝、腋窝和腹股沟等处。约70%的急性白血病病人有不同程度的肝脏肿大,以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为最多见,急淋次之,小儿急性白血病肝肿大较成人为显著。脾肿大也很常见,其中以急淋和慢粒最多见,其次为急粒。然而,肝、脾和淋巴结肿大并非是白血病特有的临床表现。在许多其它疾病中,也会出现肝、脾或淋巴结肿大,需要加以鉴别:
(1)肝肿大:除常见的肝炎、肝硬变和肝癌以外,细菌性肝脓肿、阿米巴肝病、血吸虫病以及疟疾、黑热病等,也可出现肝肿大。右心功能不全或心包炎可引起肝郁血性肿大。其它类型血液病如恶性淋巴瘤、恶性组织细胞增多症等也可见肝肿大。
(2)脾肿大:在血液病中最为常见,除白血病外,还可见于恶性淋巴瘤、溶血性贫血、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恶性组织细胞增多症、骨髓纤维化等。感染性疾病如伤寒、副伤寒、疟疾、血吸虫病、黑热病,非感染性疾病如红斑狼疮、皮肌炎、高雪氏病、尼曼—匹克氏病以及肝硬变、右心衰竭、心包炎等,均可见脾脏肿大。
(3)淋巴结肿大:可以导致淋巴结肿大的疾病很多,最常见的是感染引起的淋巴结炎,比如:口腔或咽部感染发炎,可引起颌下或颈部淋巴结肿大;结核杆菌的侵犯所致淋巴结结核而致淋巴结肿大也不少见。在血液病当中,恶性淋巴瘤最多见淋巴结肿大,其特征是慢性、无痛性和无炎症征象的局限性进行性淋巴结肿大,多在颈部;在癌症患者尤其是晚期癌症患者中,因肿瘤转移而引起的淋巴结肿大不少见。此外,毒蛇咬伤、性病、麻疹、播散性红斑狼疮、鼠疫、病毒性肝炎以及结节病等多种疾病均可有淋巴结肿大。因此,当发现病人有肝、脾或淋巴结肿大时,除了要怀疑白血病外,还应考虑其它疾病的可能,要详细回顾病史,尽可能全面地作检查,以防误诊或漏诊。
52.急性白血病常见的眼部表现有哪些?
急性白血病病人的眼部受侵害时,其主观感觉主要是视物模糊、视力减退甚至失明,有些病人还会出现怕光、流泪、眼或眼眶疼痛等。白血病的眼部表现常由于白血病细胞浸润或出血引起。眼的各部位均可被白血病细胞浸润,白血病细胞可直接浸润视神经、脉络膜、视网膜和葡萄膜,也可间接侵犯供应眼和其它眶内结构的动脉或静脉,这些部位受侵犯的结果都可导致视力障碍,严重者可失明。眼球可因眼眶或泪腺受白血病细胞浸润而突出。出血比浸润常见,且常和浸润同时存在。以眼睑皮下出血或睑结膜出血为多见。视网膜和玻璃体也可出血,尤其是大量出血时,可引起突然失明。视网膜出血应予高度重视,它预示有颅内出血的可能。视网膜浸润或出血,常需通过眼底镜检查来发现。浸润时可发现视乳头水肿和视神经盘苍白。出血时可发现眼底静脉充盈、曲张,甚至高度扩张呈蛇行或腊肠状。白血病患者眼部还可并发感染,出现水肿、糜烂等表现,严重者也可导致失明。
53.急性白血病常见的口腔表现有哪些?
急性白血病病人的口腔表现也是由于白血病细胞浸润、出血和感染引起。
(1)浸润:白血病细胞口腔内浸润,最多见的是齿龈增生,尤其多见于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和急性粒—单细胞白血病这两种类型,其表现是牙龈呈海绵样松软肿胀,常伴有出血。另一种浸润表现是舌体肥大,舌体边缘可见明显的牙印。
(2)出血:主要是牙龈出血。轻者仅在刷牙或咬食苹果等硬物后出血,重者无任何诱因即可不停地出血,不易止住。颊粘膜可见出血点,咬破颊粘膜或其它损伤后可形成血疱。
(3)感染:正常人口腔内生存在着一定类型和数量的细菌菌落,机体免疫力正常时不发病。患白血病后身体抵抗力下降,加上局部损伤等因素,易引起口腔感染,出现咽痛、牙痛、颊粘膜坏死溃疡、牙龈肿胀以及嘴角糜烂等。白血病浸润、出血和感染常同时存在,患者可有口臭和血腥味,咬食困难。
54.急性白血病常见的肺部表现有哪些?
大家知道,肺是人体内与外界直接相通的器官,也是人体的一个薄弱环节,平时即可由于受凉、劳累等因素而诱发感染,引起感冒、气管或支气管炎、肺炎等病症。白血病病人抵抗力明显下降,更易导致肺部感染,出现咳嗽、咯痰、咽痛、胸痛等症状。此外,白血病细胞还可浸润气管、支气管、肺泡壁及肺泡间质,引起咳嗽、咳血甚至呼吸困难。浸润胸膜时,可引起胸痛和胸腔积液等。
55.急性白血病引起的心脏表现有哪些?
白血病细胞对心肌、心外膜及心内膜均可有浸润,但引起明显临床症状者较少。常见的症状有心慌、心动过速、早搏或漏搏等。少数病人可发生心力衰竭,出现心悸、胸闷、呼吸困难或颜面、下肢浮肿,腹胀等症状。有的患者可有心前区痛、呼吸困难加重,医生听诊时可听到心包摩擦音,提示心包可能已被白血病细胞浸润,引起心包炎、心包积液。在治疗过程中,某些化疗药物也可引起心脏损害,出现上述症状。最多见的是阿霉素,这一点在后面将提到。
56.急性白血病常见的胃肠道表现有哪些?
在急性白血病患者中,胃、小肠、大肠等消化系统受白血病细胞浸润者也不少见,其主要症状是食欲不振、腹胀、腹泻、恶心、呕吐等。贫血、感染及恶病质也能引起这些症状。有些病人肝、脾肿大明显,压迫邻近的胃、肠,也可出现上述表现。此外,需要强调指出的是,白血病患者在化疗过程中,绝大多数会出现轻重不一的胃肠道症状如恶心、呕吐等,这是由化疗药物引起的副作用。急性白血病并发胃肠道出血较为常见,表现为呕血、黑便或便血,也有仅表现为大便潜血阳性而无临床症状者。
57.急性白血病常见的皮肤表现是什么?
急性白血病的皮肤表现多种多样,可有出血点、瘀斑、荨麻疹、带状疱疹、痒疹、多形性红斑、痤疮、毛囊炎和疖、脓肿或溃疡、皮下结节、肿块、黄疸等。对于部分白血病病人,皮肤表现往往是首发症状。
(1)出血:是急性白血病最常见皮肤表现,主要是针尖大小的出血点,大小不一的紫色或暗红色瘀斑。多见于下肢,其次是上肢、胸壁、腹部等处。静脉穿刺输液或抽血及骨髓穿刺后,针刺部位往往遗留有片状紫斑。
(2)白血病细胞皮肤浸润:可出现皮疹、结节或肿块。皮疹呈小的、淡紫色的丘疹,常常发痒。结节大小不一,多数小于5分硬币,质地中等偏硬。
(3)感染:常由革兰氏阳性球菌或链球菌引起,表现为毛囊炎、疖、痈、局部蜂窝组织炎等。绿脓杆菌引起的皮损,是由中央坏死区、四周高起的青紫色浸润和水肿性的环组成。
(4)黄疸:是由自身免疫性溶血、内出血、并发病毒性肝炎或药物性肝损害等引起。作为白血病的初起表现是罕见的,但在病程中的某一阶段则很常见,白血病后期出现不能解释的黄疸往往是病情恶化的表现。
58.出现什么情况应考虑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顾名思义,就是白血病细胞侵犯了脑和脊髓。它的主要危害之一是导致白血病复发。尤其是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发生率很高。出现以下情况时应高度警惕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可能:
(1)颅内高压表现:病人有头痛、恶心、呕吐、抽搐、颈项强直、视乳头水肿等症状,还可有不同程度的精神障碍,如嗜睡、说胡话、昏迷等。测脑压均有升高。
(2)脑实质受压表现:可以出现视力和语言障碍,还可有面神经麻痹、眼球活动受限等。
(3)脊髓受累表现:以神经根刺激症状为主,如躯干及四肢放射性疼痛。
(4)无症状型:患者虽有中枢受累,但无任何临床症状,只是在腰椎穿刺检查时发现,如脑压增高,脑脊液中白细胞数增多(10个/微升以上),蛋白质增多(大于40毫克/100毫升),糖含量降低。若脑脊液中发现白血病细胞,则确诊无疑。
59.泌尿生殖系统白血病有何表现?
当白血病出现泌尿生殖系统表现时,有人称之为泌尿生殖系统白血病。其临床症状也是出血、感染和白血病细胞浸润的相应表现。
(1)出血:主要表现为血尿。分为镜下血尿和肉眼血尿两种情况。镜下血尿通常指肉眼看不出异常,只是在尿液化验检查时,在镜下发现有一定数量的红细胞。肉眼血尿指肉眼即可看出尿液发红,甚至近似于血液的颜色。血尿可于起病初出现,也可出现于治疗过程中,药物如环磷酰胺可引起膀胱或尿道上皮细胞的损害而导致血尿。此外,在女性病人中,还可能出现月经期出血量增多以及月经间期阴道流血。
(2)感染:同其它系统或器官一样,泌尿生殖系统在免疫力降低状态下,也易发生感染,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
(3)浸润:性腺的白血病细胞浸润常是复发时的表现,有时也可见于初诊时。特别在男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白血病性睾丸炎是血液缓解病例白血病持续存在和髓外复发的主要形式之一。其表现为睾丸弥漫性肿大,质地软,常为双侧性,但也有单侧睾丸肿大者,可以无伴随症状。阴茎异常勃起,是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甚为罕见而突出的一种表现,偶可见于急性白血病,这可能和海绵体内的白血病细胞栓塞有关。
60.为什么有的白血病病人会有腰痛、少尿甚至无尿?
白血病病人出现腰痛、少尿或无尿以及血尿,提示肾脏受到了损害。其原因是体内尿酸过多,我们称之为尿酸性肾病,这是白血病常见并发症之一。尿酸是人体细胞分解代谢的最终产物之一,主要由肾脏排泄。当人得了白血病时,血中尿酸含量会增加,其原因有:①白血病细胞代谢旺盛,常有大量白血病细胞破坏,其分解代谢产物尿酸也随之显著增加。②化疗在短期内杀灭大量白血病细胞,引起蛋白质分解骤增,致血尿酸浓度急速上升。③白血病患者常有发热及呕吐、腹泻,易致失水,进一步提高了肾及泌尿道中的尿酸浓度而损害肾脏。④白血病患者因多种原因引起酸中毒,在酸性条件下易使尿酸在肾内结晶沉淀。当过量的尿酸不能及时排出体外而在肾及泌尿道内结晶沉淀时,便会损伤肾及泌尿道,从而导致腰痛、少尿、血尿甚至无尿。
61.为什么有的白血病患者会出现多饮多尿?
有的白血病病人在治疗前即可出现多饮多尿,有的病人则出现在治疗过程中。主要原因有两个:(1)颅内有一器官负责体内多种激素的分泌,这个器官称为脑垂体。它所分泌的激素中有的与利尿有关,当脑垂体受到白血病细胞侵犯时,它的分泌功能就会受到影响,使利尿功能紊乱而出现多饮多尿表现。(2)白血病治疗过程中,常用较多的糖皮质激素如强的松、地塞米松等,这些药物可引起继发性血糖升高,导致多饮多尿类似糖尿病的症状。此外,某些化疗药物如门冬酰胺酶,也可引起血糖升高;化疗过程中应用利尿剂,也是多饮多尿的原因之一。
62.红白血病是怎么回事?
前面我们已经说过,急性髓性白血病按FAB分型,可分为8个类型,其中M6型即红白血病。红白血病是临床上较为少见的白血病类型。大家知道,临床上绝大多数的白血病是粒细胞系列异常增生,而红白血病则是红细胞系列和粒细胞系列两者同时异常增生的疾病。它在病程上实际要经过两个阶段:①单纯红细胞增生期,也叫红血病,其骨髓象以原始红细胞增生为主,仅有极少幼稚粒细胞增生,由于此期临床表现不明显,病人前往医院就诊时大多数已进入下一个阶段。②红细胞和粒细胞混合增生期,即红白血病,此期骨髓象有核红细胞系列比例大于或等于50%,原始+早幼粒细胞大于或等于30%。红白血病的临床症状与其它类型白血病相似,此处不再赘述。未经治疗的红白血病几乎都会转变为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经积极治疗,红白血病可以获得长期缓解甚至根治。
63.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有什么特殊表现?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5),除了其它类型急性白血病常见的临床表现外,突出表现为皮肤、粘膜的改变。有如下特点:①齿龈增生、肿胀、出血、溃疡及坏死明显,这是M5最具特征性的表现。②鼻腔阻塞,嗅觉减退,软腭溃疡、肿胀、糜烂,咽喉水肿甚至窒息。③皮肤损坏多见,可为丘疹、结节、肿块、脓疱、皮肤剥脱等。④关节疼痛与肿胀。⑤肾功能衰竭较其它类型白血病多见,表现为尿中蛋白增多,尿量减少甚至无尿,血中尿素氮(BUN)、肌酐(Cr)等反映肾功能的指标增高。
64.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有何不同?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有时也叫做急性粒细胞白血病。从临床表现来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大致相同。比较而言,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起病者较多见,儿童患病多见,肝、脾、淋巴结肿大多见,中枢神经系统受浸润多见。血常规检查,两者区别不大。主要区别在于骨髓象,从细胞形态可以分辨出淋巴细胞白血病和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不同。通过组化染色和免疫分型检查,还可以进一步区分并可加以分型。
65.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有哪些分型?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病人体内的白血病细胞并不是完全一致的,可以根据白细胞的形态和免疫学特征作进一步分型。尤其是免疫学分型,与病情预后有关。
(1)形态学分型:根据显微镜下白血病细胞形态的不同,分为3个亚型,即小细胞为主型(L1型)、大细胞为主型(L2型)和混合细胞型(L3型)。目前认为,形态学分类并不提示其免疫表型、遗传学改变或临床转归。
(2)免疫学分型:根据白血病细胞免疫标记物的不同,可分为T细胞型和B细胞型。T细胞型可进一步分为前T细胞型、胸腺型和成熟T细胞型,而B细胞型又可分为前前B细胞型、普通型、前B细胞型和B细胞型。细胞浆CD3(cCD3)是最常见的T细胞系特异的分子标志,前前B细胞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表达CD19、CD79a,普通型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是成人和儿童最常见的免疫表型,CD10阳性,这一类型中有50%的成人病例为Ph染色体阳性。
66.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有哪些临床表现?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简称慢粒),是一种累及粒细胞系列的骨髓增生性疾病,病程经过比较缓慢,有的患者症状不明显,发病后半年甚至数年才来就诊,也有的患者是因偶然体检或诊治其它疾病时而发现的。慢粒的临床表现主要有:
(1)一般症状:常见的有乏力、多汗、消瘦、食欲下降、脉搏速度加快以及持续的或反复的低热等。
(2)脾肿大:这是慢粒最为常见而突出的重要体征,诊断时一般都有中等度或重度脾肿大,有的患者就是因为脾肿大和上腹不适而来医院就诊的。肿大的脾脏常超过脐部,甚至达到盆腔,以至于整个左半腹部摸起来都是硬梆梆的。脾肿大程度常与白细胞数呈正比,可随病情缓解、粒细胞减少而缩小,急变时又可急剧增大。脾肿大引起的症状是左上腹不适、饱胀和牵拉感,如果出现脾栓塞或脾周围炎等并发症时,可有剧烈腹痛和压痛。
(3)贫血:早期常无贫血现象,随着病情的发展,可以出现贫血,表现为面色苍白、头昏、眩晕、疲倦甚至眼睑及下肢等处浮肿。
(4)其它:肝肿大也比较常见,但一般比脾肿大轻。有的病人有局部淋巴结肿大,但全身淋巴结肿大者少见。胸骨体也常有压痛,与白血病细胞浸润有关。早期出血少见,随着病情发展,到晚期因血小板减少,可出现紫癜、鼻腔出血以及口腔、消化道、泌尿系、子宫和视网膜出血。少数病人可有顽固性阴茎异常勃起。小儿病人可有皮肤改变如结节、皮疹等。
67.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血象有何改变?
(1)白细胞计数:一般在确诊时,外周血中白细胞计数常超过50×109/升(即5万/微升),一般在100~900×109 (即10万~90万/微升)之间,少数可达1000×109/升(即100万/微升)以上,少数病例可在50×109/升(5万/微升)以下,甚至仅为10~20×109/升(1万~2万/微升)。
(2)白细胞分类:①可见各阶段的粒细胞,占优势者为中性粒细胞,在90%以上,其中以中幼粒细胞和晚幼粒细胞为主,分别占15~40%及20~40%,杆状核和分叶核粒细胞也比较多见,原始粒细胞所占比例一般低于5%,原始粒细胞+早幼粒细胞通常不超过10%。②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可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可分别达5~10%及3~5%,如果嗜碱性粒细胞超过15~20%,常提示预后不良。③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系列显著或相对减少。
(3)血红蛋白及红细胞: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早期血红蛋白及红细胞计数正常。以后随病情发展而逐渐降低。其特点为:①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多呈轻度至中度降低,一般分别在2.5×1012/升(即250万/微升)及6克/分升以上,发展缓慢。②红细胞的外观形态一般正常,偶可见有核红细胞,其中少数可呈巨幼细胞样改变。③如果红细胞及血红蛋白迅速下降,常为病情恶化,预后不良的征兆,较白细胞计数变化更有意义。
(4)血小板:约1/3以上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病人,其血小板计数在早期和中期显著增加,可达500~800×109/升(即50~80万/微升)。晚期血小板减少。血小板计数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有指示预后的价值:第一,持续血小板低下者预后不良,常提示早期急性变;第二,血小板显著增高者,预后也不好;第三,血小板低下或正常而后又很快上升者,亦示病情可能恶化。
68.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骨髓象有何改变?
(1)骨髓增生极度活跃或明显活跃,在显微镜下看骨髓涂片,视野内充满了有核的血细胞。
(2)粒细胞系列显著增生,大大超过红细胞系列和巨核细胞系列。左移现象比血象显著,多为中性中幼粒细胞及晚幼粒细胞,可分别占有核细胞总数的15~40%及20~40%。原始粒细胞和早幼粒细胞也容易见到,但总和一般不超过15~20%。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通常明显增多,尤以嗜碱性粒细胞相对多见。各系列细胞的形态多无明显异常变化。
(3)红细胞系列增生也比较旺盛,但由于粒细胞系列极度增生,以致红细胞系列比例相对减少,各阶段幼稚红细胞均可见。成熟红细胞一般无明显异常变化,但也可见形态大小不一,有时可见嗜多色性红细胞及嗜碱点彩红细胞。
(4)巨核细胞在早期增多,血小板极为多见。晚期巨核细胞和血小板均显著减少。这一点与血象相对应。
(5)浆细胞及网状细胞也比较多见。
69.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分几期?
临床上按疾病的发展过程,可将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总病程分为慢性期、加速期与急变期。这跟临床治疗有密切关系。分期标准,国内外有所不同,我国目前所用的分期标准如下:
(1)慢性期:
①临床表现:无症状或有低热、乏力、多汗、体重减轻等症状。
②血象:白细胞数增多,主要为中性中幼、晚幼和杆状核细胞,原始粒细胞(Ⅰ+Ⅱ型)小于或等于5~10%,嗜酸性及/或嗜碱性粒细胞增多,可有少量有核红细胞。
③骨髓象:增生明显活跃至极度活跃,以粒细胞系统增生为主,中性中幼、晚幼及杆状核粒细胞增多,原始粒细胞小于或等于10%。
④细胞遗传学:有Ph1染色体。
(2)加速期:
具备下列中二项者可考虑为本期。
①不明原因的发热、贫血、出血加重及骨骼疼痛。
②脾进行性肿大。
③血小板进行性降低或增高。
④原始细胞(I+Ⅱ型)在外周血中及/或骨髓中大于10%。
⑤外周血嗜碱粒细胞大于20%。
⑥骨髓中有显著的胶原纤维增生。
⑦出现Ph1染色体以外的其它异常。
⑧对传统的抗慢粒药物治疗无效。
(3)急变期:
①原始细胞(I+Ⅱ型)在外周血或骨髓中大于20%。
②外周血中原始加早幼粒细胞大于或等于30%。
③骨髓中原始加早幼粒细胞大于或等于50%。
④有骨髓外原始细胞浸润。
⑤临床症状较加速期更恶化。
70.为什么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病人要做染色体检查?何谓Ph染色体?
白血病病人染色体检查,对于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均有重要的作用。通常正常人的染色体是由22对常染色体和1对性染色体组成,而每一染色体是由长臂、短臂和中间着丝点组成。20世纪60年代,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彼得·诺维博士(Peter Nowell) 和戴维·汉格福特博士 (David Hungerford) 在研究时注意到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病人22号常染色体长臂短缺一部分,他们以所在城市将之命名为费城(Philadelphia) 染色体,即Ph染色体。1973年,芝加哥大学的简尼特·罗尼博士 (Janet Rowley) 发现这是因为9号、22号染色体相互易位造成的(chromosome Translocation) ,其上形成了一个融合基因bcr-abl。约95%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可以发现Ph染色体,在治疗过程中,Ph染色体由存在变为消失,说明该病人为细胞遗传学缓解。Ph染色体还可以见于约20%到40%的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少部分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71.什么是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它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中有何意义?
人体有多种细胞内含有一种叫做碱性磷酸酶的物质。血细胞内也含有这种物质,但多数不表
现出活性,即处于“沉睡”状态,只有中性粒细胞的成熟阶段表现出碱性磷酸酶活性,我们称之为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简称NALP)。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存在于成熟中性粒细胞的胞浆内,可以通过钙—钴方法使之着色来显示。然后计算出反应的阳性率和积分,即可表示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的高低。计算方法:显微镜下观察100个成熟中性粒细胞,有阳性反应的细胞数即阳性率;再按下列标准评分,将每个细胞的积分相加,即得出积分:
0分——阴性反应。
1分——胞浆1/2以下的区域出现灰黑色到棕黑色沉淀。
2分——胞浆1/2~3/4的区域出现灰黑色至棕黑色沉淀。
3分——胞浆全部区域出现棕黑或棕黑色沉淀(颗粒状或片块状),但密度较低,约占3/4的区域。
4分——胞浆全部皆被深黑色团块状沉淀所充满,密度甚高,甚至遮盖胞核。
正常人的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为:阳性率平均为20~40%,积分平均为20~60分。当患有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时,其活性显著减低,积分常为“0”,缓解后也无明显增高;慢粒急变后,NALP可增高。因此,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的检查,对诊断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是极为有用的。但其它一些情况下,也可能出现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减低,如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时就可减低,但缓解后增高;病毒感染时可减低,但不如慢粒明显;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和淋巴瘤时也会减低,但均不如慢粒那么显著。至于中性粒细胞
发表于: 21:24
暂无评论,我来发表第一篇评论!
吴晓雄大夫的信息
网上咨询吴晓雄大夫
吴晓雄医生暂时不接受网络咨询
吴晓雄的咨询范围:
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治,如白血病,淋巴瘤,骨髓瘤等恶性肿瘤}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恶性淋巴瘤早期症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