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肿瘤医院病理科的个人病理档案封存应为多少年

许淑媛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许淑媛本词条缺少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从事病理工作30多年,具有较扎实的病理学理论基础和临床病理操作基本功,了解并掌握本学科最新理论和诊断技术,时刻跟踪着分子病理和诊断的前沿技术,在实 践中培养带教进修生和研究生,为基层医院输送人才上百人。国&&&&籍中国专&&&&业病理教学职称教授
姓 名:许淑媛
职 称:主任医师1972年3月-1975年12月原湖南医学院医疗系学习
1975年12月-1984年9月湖南医学院病理教研室任教师
1984年10月-至今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病理科主任医师、教授。
1985年7月晋升主治医师,
1993年10月晋升副主任医师,
2000年8月晋升正主任医师,
2002年8月转为硕士研究生导师,
1994年元月至今湘雅二医院病理科副主任,
1985年-1986年在原上海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全国肿瘤病理进修班)进修一年,先后多次在国内参加专题学习班。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积极为病人排忧解难,强烈的工作责任心与兢兢业业的工作作风及勤奋钻研的学习工作态度,诊断中思路清晰,考虑仔细,尤其快速切片报告做到心中有数,吸取别人的经验教训,在常规报告中根据不同情况,遵循病理诊断原则,密切结合临床及影像学的表现,立足于组织细胞学,结合免疫、分子病理学等新技术,进行实事求是的客观诊断。1980年-1987年在林丛教授指导下,参加省重点科研课题。
(1)实验性黄曲霉霉素B1急性中毒及山苍子芳香油解毒作用的鸭皱实验。
(2)黄曲霉霉素B1长期微量喂鼠诱致肝癌的病理形态观察。继之独立进行胃肠道恶性淋巴瘤与未分化癌的免疫组化研究,老年性淋巴瘤病理临床分析、何杰金氏病、卵巢肿瘤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骨淋巴瘤、子宫内膜癌等研究,至今发表大小论文26余篇,参编专著3部,获省级科技进步奖一项,优秀论文奖一项。指导研究生5届。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竺可青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竺可青本词条缺少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竺可青,基础医学系,,工作研究领域:神经病理学和神经胶质细胞研究。国&&&&籍中国毕业院校
姓名:竺可青
单位:基础医学系
工作研究领域:神经病理学和神经胶质细胞研究[1]1985年9月至1990年7月,医学系本科
1989年8月至1990年7月,北京协和医院实习医生
1990年8月至1994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内科住院医生
1994年12月起,病理学与法医学研究所助教,讲师,,硕导
1996年9月至1999年6月,浙江医科大学病理学硕士生
1999年6月至2003年6月,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博士
2004年3月至2006年2月,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神经科学博士后[1]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
选择性刺激胶质细胞对神经元树突棘形态运动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神经胶质瘤p15,p16基因表达研究
微卫星不稳定性和胶质瘤分类分级及预后关系
热疗联合NO调节药物治疗肿瘤的实验研究
选择性刺激胶质细胞对神经元树突棘形态运动的影响
选择性刺激胶质细胞对神经元树突棘形态运动的影响
临床病理讨论在病理学教学运用
临床病理讨论在病理实验教学中运用
病理学双语教学
神经胶质瘤MAPK相关基因的单核甘酸多态性分析
神经胶质瘤MAPK相关基因的单核甘酸多态性分析
应用BT法检测HD中BNLF1基因表达与缺失及其意义初步探讨[2]1、The causes of sudden death for unknown reason in 118 adult cases 成人不明原因猝死118例死因分析
急诊医学卷期号9&6&,
作者:竺可青
2、P2X7 receptors mediate NADH transport across the plasma membranes of astrocytesp2x7介导NADH在神经胶质细胞的转运
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
作者:Lu H, Burns D, Garnier P, Wei G, Zhu K, Ying W
3、Post-treatment with the Ca2+/Mg2+ endonuclease inhibitor tricarboxylic acid prevents peroxynitrite-induced DNA damage and death of murine astrocytesCa2+/Mg2+核酸内切酶抑制剂tricarboxylic acid阻断peroxynitrite诱导的DNA损伤和胶质细胞死亡
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卷期号344&3&,
作者:Keqing Zhu(竺可青), Weihai Ying
4、NADH can enter into astrocytes and block poly(ADP-ribose) polymerase-1-mediated astrocyte deathNADH进入脑胶质细胞阻断PARP-1介导的细胞死亡
NeuroReport卷期号16&11&,
作者:Zhu K(竺可青), Swanson RA, Ying W.
5、GSH deletion increases the activity of p38MAPK in MNNG treatmentGSH减少可加强MNNG对P38 MAPK磷酸化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卷期号21&8&,
作者:竺可青, 朱建伟, 章锁江
6、Antiglioma effect of dendritic cells derived from human cord blood in vitro 人脐血树突状细胞抗神经胶质瘤的体外免疫效应研究
实用肿瘤学杂志卷期号19&6&,
作者:潘雷,朱敏,夏大静,李荣,竺可青,章锁江
7、Analysis of autopsy cases in 50 years50年尸体解剖资料分析
中华内科杂志卷期号43&2&,
作者:竺可青,章锁江
8、细胞核形态和DNA指标数分析在星形细胞瘤分级诊断中的应用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卷期号19&6&,
作者:竺可青,顾正康,章锁江,魏红权
9、Involvement of ATM/ATR-p38MAPK cascade in MNNG induced G1-S arrestATM/ATR-p38MAPK信号途径介导MNNG诱导的G1-S阻滞
World journal Gastroenterology卷期号9&9&,
作者:Zhukeqing, Zhangsuojiang.(竺可青,章锁江)
10、Effects of power frequency magnetic field on gap junction intercellular communication of astrocytes 工频磁场对星形胶质细胞间隙连接通讯功能的影响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卷期号21&2&,
作者:李秀珍,章锁江,竺可青,张欣,鲁德强
11、神经胶质瘤9P21-22区微卫星DNA杂合性缺失研究
学报(医学版)卷期号30&2&,
作者:竺可青,章锁江
12、Low concentration MNNG inhibition of JNK/SAPK is independent of a nuclear signal while MNNG activation of P38MAPK may dependent on a nuclear signalMNNG对哺乳类细胞JNK/SAPK及p38MAPK作用及其信号源研究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卷期号19&4&,
作者:Zhukeqing, Yu yingnian, Zhangsuojiang.( 竺可青,余应年,章锁江)
13、2158例儿童青少年尸检分析
浙江医学卷期号24&9&,
作者:竺可青,陈小青,吴康,章锁江
14、291例儿童死因分析
浙江实用医学卷期号7&1&,
作者:竺可青,杨水友,章锁江
15、Can Human Brain Solve the Secreat of Human Brain——Comment on Mordern Study of Neuroscience 人脑的奥秘能否由人脑自身揭示--浅谈神经科学现代研究方法
医学与哲学 卷期号23&3&,
作者:竺可青
16、Autopsy study of 3162 cases 3162例尸体解剖资料分析
学报(医学版)卷期号30&6&,
作者:竺可青,李秀珍,章锁江
17、播散性弓形虫病尸检一例
学报(医学版)卷期号30&4&,
作者:竺可青,杨泽然,章锁江,陈培辉
18、学习病理解剖学应注意的几个关系
医学与哲学卷期号21,
作者:竺可青
19、近10年尸检情况分析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作者:竺可青,章锁江
20、神经胶质瘤DNA定量及核形态参数自动图形分析
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卷期号5&3&,
作者:竺可青,顾正康,魏红权,章锁江
21、神经胶质瘤微卫星不稳定性研究进展
实用肿瘤杂志卷期号6,
作者:竺可青,章锁江[3]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王雅如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王雅如本词条缺少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女。江苏省中医院病理科主任、副主任医师。1945年6月生,常州人。九三学社会员。1969年大学本科毕业。擅长细胞及新技术应用、中西医结合实验病理研究及外科、免疫电化诊断。并指导研究生实验病理诊断工作。参加部省级课题18项,带教硕士研究生10人,博士研究生2人,已发表论文20篇。第一作者论文14篇。其中《胃脘痛中医症与病理改变之间的关系》1987年获江苏省科技进步奖;《不同症型胃脘痛、胃粘膜病变与幽门螺杆菌的关系及江苏省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病理流行病学调查》获1993年江苏科技三等奖;1996年又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技进步二等奖;《穴位注射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获1988年江苏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国&&&&籍中国民&&&&族汉族职&&&&业副主任医师性&&&&别男 女。江苏省中医院病理科主任、副主任医师。1945年6月生,常州人。九三学社会员。1969年大学本科毕业。擅长细胞及新技术应用、中西医结合实验病理研究及外科、免疫电化诊断。并指导研究生实验病理诊断工作。参加部省级课题18项,带教硕士研究生10人,博士研究生2人,已发表论文20篇。第一作者论文14篇。其中《胃脘痛中医症与病理改变之间的关系》1987年获江苏省科技进步奖;《不同症型胃脘痛、胃粘膜病变与幽门螺杆菌的关系及江苏省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病理流行病学调查》获1993年江苏科技三等奖;1996年又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技进步二等奖;《穴位注射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获1988年江苏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王泰龄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王泰龄本词条缺少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王泰龄,主任医师,教授,研究生导师。
曾任病理科主任。兼任北京病理学会副主任委员,卫生部科技进步奖评审委员会第3、4、5届评审委员,中华病理学杂志常务编委等。国&&&&籍中国职&&&&称教授
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院医疗系(6年制)。自1948年起,在北京协和医院病理系从事病理学医、教、研工作,先后担任白求恩医科大学病理教研室主任、中日友好医院病理科主任。1988年赴美密执安大学进行分子病理研究。承担日常的院内外疑难肝病病理会诊工作,积累了丰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经验,并培养了多名肝病病理研究生及从事肝病病理诊断的各级病理医生。擅长肝病病理研究及疑难肝病的病理诊断。长期从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纤维化逆转的临床病理及实验研究,先后为我国《肝炎防治方案》制定了与国际接轨的慢性肝炎病理分级分期标准,重型肝炎、脂肪肝及酒精性肝病等病理诊断标准。曾先后获国家级(国家、卫生部、省、北京市)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14项。2002年-2006年,作为课题负责人,完成了北京市科委重大科研项目《慢性肝炎临床病理一体化研究》的病理子课题等科研项目,获北京市科委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曾主编、参编了《现代肝脏病学》、《实用肝脏病学》、《酒精性肝病》等多部肝病专著。发表专业论文100多篇。1994年,被卫生部授予巾帼建功先进个人荣誉称号。[1]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施达仁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施达仁本词条缺少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施达仁,男,1945年出生。1967年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医学系, 1982年获上海医科大学肿瘤病理硕士学位。现任复旦临床病理诊断中心主任,国家卫生部部署医院临床学科重点项目肿瘤病理负责人,上海市重点学科(肿瘤病理)学科带头人、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病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学会病理专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医学会受体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编委、“中国癌症杂志”常务编委。长期从事肿瘤病理、免疫和肿瘤分子生物学研究。国&&&&籍中国出生日期1945年毕业院校上海第一医学院性&&&&别男
施达仁,男,1945年出生。1967年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医学系, 1982年获上海医科大学肿瘤病理硕士学位。1992年赴美国M. D. Anderson癌症中心肿瘤分子生物实验室深造。2001年任美国M. D. Anderson癌症中心肿瘤分子生物实验室客座教授。1995年至2006年任病理科主任、教授。现任复旦临床病理诊断中心主任,国家卫生部部署医院临床学科重点项目肿瘤病理负责人,上海市重点学科(肿瘤病理)学科带头人、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病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学会病理专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医学会受体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编委、“中国癌症杂志”常务编委。长期从事肿瘤病理、免疫和肿瘤分子生物学研究。
1998年起任博士生导师,已培养毕业博士研究生11名、硕士研究生1名,正在培养博士研究生11名、硕士生1名,并担任本科生和研究生肿瘤学教学工作多年。2002年至今负责上海市病理学三年住院医师临床技能考核,并多次负责举办“淋巴瘤病理研究进展”、“骨和软组织肿瘤”、“免疫组化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 ”学习班以及与美国M. D. Anderson癌症中心病理科学术交流研讨会,在研究生培养、青年病理医师培养和学科建设中做出突出贡献。历年来发表论文100多篇,参加多种学术专著的撰写工作,曾获卫生部技进步奖一等奖(1997),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996)及多项上海市科技进步奖,并主持和参加上海市医学领先专业(肿瘤病理)学科建设,复旦大学重中之重学科建设(病理学),全国重点学科建设(病理学)及上海市科学发展基金项目。 “错配修复基因在淋巴瘤发病中的遗传学基础”的课题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目前研究重点为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NPCC)的临床病理、微卫星不稳定性和错配修复基因突变的系统研究,已提出中国人HNPCC家系临床病理及分子遗传学分析策略,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已开展临床应用。第一申请人课题“中国人HNPCC基因表达谱和分子遗传学筛选的进一步研究”获上海市医学重点学科70万资助。2007年作为“肿瘤病理综合诊断平台的建立及其临床应用”学科带头人获得国家卫生部部署医院临床学科重点项目资助250万。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江苏省中医院病理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