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成海朔什么样的人都能预测吗?

心理学研究什么?
或者说,心理学专业的人能回答我们的哪些问题?
按投票排序
提出这个问题的,肯定是对作为一门正式学科的心理学比较熟悉的人,因为大部分人都不会问这个问题——心理学?不就是可以解读人类各种心理的学问嘛!还有催眠、读心,总之,肯定是很神奇的东西!最为这个问题困扰的,大部分也是心理学及相关专业人士,因为他们(或者应该说我们)苦于大部分人对于自己专业的不了解、误解,对我们形成了错误的期待,对我们能够给予的回答常常感到失望,我们自己也因这份失望感到挫败、却又冤枉。我推测大部分人对这个问题的真正答案是不感兴趣的,甚至会感到复杂、无趣、大失所望,也只有心理学及相关专业人士能从真正的答案里找到熟悉感、归属感,然后希望分享给更多实际上兴趣不大的人,奢望他们能够更了解自己的专业。所以以下我先把一些想法写给心理学及相关专业人士,最后再附上正式的回答(想了解真正回答的可以直接跳过下面的4点)。1. 心理学的普及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别抱太大希望据我了解,即使是每年博士毕业人数最多的专业为心理学、发达程度比国内高出不知道多少的美国,普通老百姓对心理学的理解同样充满了误解。要期望中国老百姓都那么了解心理学,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马月,也许永远也不会有那一天。2. 对心理学的误解,体现了对心理学的期待,要理解大部分人对心理学的误解,其实体现了社会大众对心理学的期待与需要。读心,可能是出于神秘感和好奇,也可能是出于实际生活的需要(比如如何赢得客户、和别人搞好关系等);催眠,既是好奇于它的神秘,也是希望通过它获得神奇的力量。3. 心理学目前的发展状况难以满足大众对心理学的期望,但这未必是坏事心理现象也如物理现象一样,拥有一个庞大的“宇宙”。心理学目前的研究进展应该还只是为对这个宇宙的理解搭出了一个大概的雏形,还很难满足很多细节的了解。比如读心,虽然看似是一门神奇的技术,但也可以还原为心理学的问题,即是否有可能通过纯粹的外部观察获知内心的活动内容(目前借用fMRI等仪器已经能够起到简单的读心作用,看过用这种方式来判断人是否见过某一场景,可以用于鉴别犯罪嫌疑人是否见过犯罪现场)。心理学对催眠的研究似乎也还不深入(至少并不普及)。心理学暂时也没有开发出十分神奇的方法,能够瞬间解决人类的心理困扰。但很多人可能没有意识到,心理学做不到这些可能是人类的幸运:假如人跟人之间真的可以轻易做到读心,人的内心真的无法再隐藏任何秘密,这将对人类社会的运行产生多么天翻地覆的影响?!很多时候人们只看到自己没法读心的不利,却忘记了自己也无法被读心的安全。而心理学没有特别神奇的方法来解决人类的心理困扰,也有类似的道理:如果任何心理困扰,都不需要通过任何努力来沉淀、思考、觉察、行动,就能够通过一种神奇的方法来解决,世界会怎样?首先它是违背自然的,以压力来说,很多压力来自于现实的环境,但若有某种神奇的心理学方法可以瞬间减压,那么人的承受压力的能力岂不是可以达到无限大?现代人就是恨不得一直给自己加压就好,社会比较的压力是永无止境的。其次,这相当于把世界和生活变成没有任何负面情绪(痛苦、迷茫、伤心、悲痛、恐惧、愤怒……),看起来这样很好,但是假如没有负面情绪,正面情绪还有多大的意义?人类又如何从困境中体验生命的力量、深度与意义?人们总以为神奇的方法很好,殊不知它彻底违背了自然的规律和生活的美学。(补充:不过某些严重的症状如果有心理学的技术能够缓解痛苦还是很必要的。)4. 为了自己生活的轻松,心理学相关专业人士对自己的生活进行适度调整可能比科普更容易之前在QQ群里讨论过知乎的话题问题,一些心理学相关专业人士希望通过关注“心理学”话题来看心理学科学研究的内容,却看到了大量寻求日常心理解读和心理咨询的内容,很是受其苦恼。我们专业人士当然可以去把话题改过来,改成“日常心理分析”或者“心理”,但更多的非专业人士或许又会改回来。怎么办?我觉得更容易的方法,是我们调整自己,比如约定俗成把“心理科学”当成科学意义上的心理学的话题。生活当中亦然,可以尽量避免容易让人误解的介绍。与其介绍自己是心理学专业的,不如介绍自己研究的具体课题,比如我是研究人的记忆的,我是研究大脑神经活动的,我是研究人类视觉的,我是研究社会心理规律的……@简里里 自从某次很郁闷的经历后就说她跟别人都直接介绍自己是幼儿园阿姨,我觉得这个想法很不错,每个人可以为量身设计自己的……(鉴于心理咨询也常被人误解为听个描述马上就能给出答案的,我打算考虑下以后是不是说自己主要的工作就是陪人聊天……)正式的回答,供即将与心理学发生密切关系(比如高考填志愿、考研考博、出国申请等)的人参考(主要是个人的理解与总结,未必完整):个人体会,作为一门正式的学科,作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结合,心理学研究的内容大致可以概括为:心理的起源与发展;心理的生理基础;心理的结构与活动规律;心理对行为的影响;心理的异常;以上内容在生活各个领域的应用。前5者基本属于基础心理学,最后一个属于应用心理学。1. 心理的起源与发展人类是与其他物种有密切渊源的,人类心理亦然,所以心理学也研究动物的“心理”(从最简单低级的反应性到高级的认知功能),属于“(大)发展心理学”,或者“比较心理学”,或者“演化心理学”(常被翻译为“进化心理学”)。人类的心理从受精卵开始一直到死亡,也存在着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属于“(小)发展心理学”。2. 心理的生理基础心理活动基于人体生理物质层面的活动(主要是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尤其是大脑),所以心理学也研究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属于“生理心理学”,相关比较热门的交叉学科是“认知神经科学”。3. 心理的结构与活动规律心理学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结构主义和功能主义的争论,此处不详述。个人觉得比较能够体现对心理“结构”的研究主要有(欢迎纠正和补充):心理通常被划分为“知”、“情”、“意”三个部分,即认知(想法、观念)、情绪情感、意志(做出行为的倾向)。对人格的研究(有很多不同的理论,比如弗洛伊德把人格分为本我、自我、超我,类型论、特质论等),属于“人格心理学”。心理的活动规律就太泛了,基本渗透在心理学研究的所有地方。4. 心理对行为的影响心理是从外面看不见的,只能凭自己主观地报告,具有很大的模糊性、不够准确,因为存在各种偏差的可能——说谎、遗忘、记错、模糊……看得见的是外在的行为(从微小的表情、动作,到复杂的决策、行动),且可以进行客观的记录。由于科学的严谨性,出于对主观报告的不信任,行为主义曾经一度认为应该忽视人的主观心理,把心理当做黑箱子,只研究输入的刺激和输出的行为。后来心理学家们逐渐纠正了这一点,重新重视起认知的作用。但“行为”仍旧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对象,因为纯粹地研究心理也是没有意义的,人们之所以希望研究心理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心理与行为密切相关,而生活主要受到的影响来自于具体的行为。也许因为行为和心理的密不可分,心理学基本默认“行为”是心理学研究对象的一部分,如果把心理学对应于生理学,那么心理就是神经系统,行为就是肌肉,肌肉总是受到神经系统的支配的,且肌肉和神经都属于生理学的研究范围。当然,心理学永远最关注影响行为的心理层面的因素,不论是环境刺激、认知还是情绪。如果只是单纯观察行为规律,可能就更接近于研究生物群落的生物学、人类学或者社会学了。而关注心理层面对社会行为的影响,就属于“社会心理学”。行为主义的高潮过去之后,心理学家对认知的关注与日俱增,心理不再被看作黑箱子,而是类比于一台复杂的电脑,具有非常复杂的认知功能和规律,属于“认知心理学”。 5. 心理的异常心理是一种人类应对日常生活的功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也有“功能失调”(unfunctional)和异常(abnormal)的时候,属于“异常心理学”(因历史习惯原因常被译为“变态心理学”,带有较重的歧视贬损的意味,应该尽早修改,目前已有很多译为“异常心理学”)。6. 以上内容在生活各个领域的应用所有心理学的基础研究,基本都可以广泛地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形成了大量的应用心理学学科,比如“教育心理学”、“工程心理学”、“组织管理心理学”(现在更常用的叫法是“工业与组织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医学心理学”、“犯罪心理学”、“健康心理学”等等。
泻药。有鉴于知乎上心理学标签的“滥用”,这个问题我想从什么问题应该算是心理学研究范畴去说一下。如前面几位所述,心理学就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科学。但这么说其实还潜藏着一个概念没有说清楚,那就是:什么是科学?或者说日常的探究讨论和严谨的学术研究之间的分别是什么?我觉得虽然心理学是研究人心理活动(思维,情绪等)和行为(个人日常行为和参与社会活动等),但并不是每一种行为和心理活动都适合用心理学的角度去阐释和分析——当然是可以,担不是最佳的角度。也不是所有解释人行为和心理的方式就是心理学。例如,前段时间有一个这样的问题被贴上心理学的标签:“希拉里对中国的态度是什么?”虽然希拉里无疑是个人,她对中国态度也是一种心理活动,她也表现出相应的行为。但作为一个政治家,她的态度和行为不具备一般人普遍的表征。她的行为和思维是在“政治”的前提下做出的,从“政治”或“历史”上去讨论政治人物的行为和态度会更合适。那么这个问题要怎么演变,才能成为一个心理学研究的课题或适合用心理学阐述的话题?如果这个问题是这么问:“以希拉里为例,现代美国女性政客的人格特点是什么?他们与男性政客之间有什么区别?”我想就比较合适。因为它涉及了“人格”和对不同性别的群体之间行为差异的探究。现在我们再回过来看看“科学”。牛顿提出万有引力并且给出数学表达方式,这是科学。一般人看见东西掉下来,给出的是:因为我不小心碰到了。这种解释正确,但不是科学。为什么?因为一般解释并没有“从特殊到一般”给出一个适用于所有同类型事件的解释。反过来说,如果你去计算你掉落物品的运动轨迹和速度过程,那就是在使用“科学”。那对于心理学来说也是如此。并不是所有涉及对人行为和心理的解释都是“心理学”,原因同上,因为它没有给出同类事件的普遍解释,更不用说用数学模型去表述了。还是举个例子吧。比如你上班上课期间,突然看见一个同学急冲冲的站起来冲刺出门。你对这个行为的解释如果是:他有事情很急,所以跑得很快。这显然不是在使用心理学知识,而是日常常识,甚至可以说这种解释是——废话。那么“科学”(或者说较真,“装牛逼”)的解释方式是什么?首先是对问题本身进行更详细的解析。例如,这个行为对应的是哪些心理活动?"着急"可以进一步区分吗?例如区分为趋利和避害,然后还可以细分是生理的需求(人有三急),还是社会需求(女朋友找你)?着急的心理体验和加快的肢体动作之间有什么关系?这种关系是怎么实现的?(生理心理学)这种关系究其根本如何形成?(进化心理学)不同原因引起的“着急”是否在生理反应上有差异?能否在行为上明显据分出来?(如果是尿急,有人可能有捂住裤裆的动作)所谓问对问题,往往比回答准确重要。就是这个原因。因为问题是一切的开始,有意义的问题才能得出有意义的答案,揭示出有价值的普遍规律。哪怕错了,它也错的值得。无意义的问题,哪怕回答正确了,他也是句废话。比如你同桌问:那同学这样是为什么啊?你同桌回答:显然他很着急。同桌的回答正确,但这能够让你满意吗?很多人问问题的时候,甚至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想问什么,这是很麻烦的。心理学到底研究什么?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这个回答正确,但更重要的是,如何研究才算是“心理学”,怎么提问才算是“探讨科学”。一个学科,比它研究对象更重要的是它的研究目的和背后的追寻的问题。因为同一个对象,可以延伸出许多不同学科。最后举一个例子吧:同样是研究一篇文章。从语言学角度,你得出的结论就是语法和词汇。从文学史角度你得出的就是文学价值和风格流派的区别。从人格心理学角度,你得出的就是作者的人格可能的倾向。从认知心理学角度,你得出的结论是写文章的思维过程是什么。从脑神经科学角度,你还能得出那一区域负责写作。甚至你从物理学角度,你还可以得出墨水是如何固定在纸上的结论……。
对于一个学科,两个问题是最关键的:研究什么和怎么研究。这两个问题看起来彼此独立,但却通常相互联系。如果你手里只有一把锤子,世界上的大部分问题看起来都像是钉子。从某种意义上,心理学研究什么,其实一直由心理学家手里掌握着什么样的“锤子”所决定。当然这里的锤子并不只是指一种简单的研究方法,而同时指由方法论所延伸出来的世界观。
按道理,心灵、意识、梦、人性,越是人类文化和日常经验中常见的心理现象,越应该成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但由于方法限制视野,这些问题被长期排除在心理学之外。甚至连幸福、美德这样的课题,也是最近才重新被积极心理学捡起。
翻翻心理学史,你会清晰地发现这一点。比如,最初的心理学家如冯特、赫尔姆霍兹都受训于生物学,所以感知觉会成为那段心理学史中的重要研究内容。华生、斯金纳、巴普洛夫开创行为主义后,人类行为成为心理学的研究内容。而计算机的发明普及让心理学家熟悉了计算机隐喻以后,人类的信息加工特点成为心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到最近ERP和fMRI等探测脑信号的工具的出现,让信息加工的脑机制成为重要的研究内容。
所以心理学研究什么,不取决于这个内容有多重要或多常见,而取决于心理学家能研究什么。心理学家能研究什么也不单纯取决于研究方法,而更取决于受这种研究方法限制而发展出来的世界观。
这样的坏处是,很多人觉得学院派的心理学很boring。有人说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心理学家研究的问题,和人们想要心理学家解答的问题之间的距离。所以有瞧不起学院派心理学的英国心理学博士,专门写了一本叫《心理学大曝光-皇帝的新装》的书,,吐槽心理学琐碎无聊,百无一用。
好处是纷纷扰扰几十年,每次心理学范式的改变都会给心理学留下一些珍贵的遗产,使得现代心理学在研究方法上更加完善,因而在研究内容和视野上也更广阔。具体分支可以参考上面各位知友的答案。
最后,在各学科融合的大背景下,问某个学科研究什么问题已经过时了。如果是个真问题,心理学研不研究它,它都在那里。比如对于怎么设计更好的产品这样的问题,计算机、人工智能、艺术、心理学、传媒都能从自己的角度给出解答。所以重要的不是心理学在研究什么问题,而是心理学面对这些问题,能提供什么样的答案。
首先,什么是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然后,研究对象是什么。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主要研究个体的心理,包括认知、动机和情绪、能力和人格。当然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再然后,心理学要研究哪些问题。彭聃龄版的普通心理学是这样讲的,研究心理过程、心理结构、心理的脑机制、心理现象的发生与发展以及心理与环境。以上一理论,下面举一下例子。1.我有一种行为,这种行为可以是日常的,也可以是特殊的。心理学上讲行为总是在一定的刺激下产生的,而且引起行为的刺激常常通过心理的中介而起作用,那么就可以说心理学研究的是这个中介过程。2.我学习了一段古文,但是我不能完全记住,只能记住里面的几句内容,或者在我背出这一段内容后,隔几分钟时间我又忘记了。那么心理学就研究,我是怎么记住的呢?为什么不能一直记住,是什么造成了记住后又忘了呢?这个就是对认知的研究了。3.我在看一篇情节跌宕起伏的小说,心情也随着故事主人公的经历而时喜事忧,同时研究者测量我大脑里的一些变化,从而推断出情绪变化在脑中是不是有什么体现。心理学专业的人能回答的不是一个个生活细节上的问题,而是这些细节问题背后的一般现象的机制。大致就是这样了。引用《普通心理学》修订版 彭聃龄 著
谢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大脑功能和行为。心理学的目的是,找出人类这个整体的认知、理解、决策、行动等一系列活动的普遍规律,而对于每个个体又遵循因事制宜、因人而异的原则进行分析。具体到几个主要的心理学分支:1. 认知心理学(Cognitive Psychology),研究:人从认知信息、处理信息、输出信息、存储信息等一系列大脑思维过程。这是一个偏生物的分支,与神经学有较大联系。神经心理学(Neuropsychology)是主要研究神经系统在大脑运行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和影响,非常强调生物和化学,同时也研究精神药物。心理语言学(Psycho-linguistics)是认知心理学下面一个分支,主要研究人如何学习语言,如何理解和应用语言,以及语言所伴随的行为、体验和感觉。2. 社会心理学(Social Psychology),研究:环境、群体、文化等外部因素对个体和集体的认知和行为的影响。这是一个社会科学,可以帮助解决由人类引起的社会问题。文化心理学(Cultural Psychology)是研究不同文化造成的人类行为、认知和感受差异的学科。该方向强调科学的研究方法与试验方法,将心理学的应用领域从传统的西方文化圈拓展到东方文化圈,通过对中西方人群的对比了解人类的行为和认知特征,改善心理学研究方法。社会认知(Social Cognition)是认知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的交叉学科,研究人在社会环境、外界刺激、人际关系中,如何认知自我和环境。关于人类幸福(Human Happiness)的话题在这里研究得比较深。行为经济学(Behavioral Economics)是社会心理学与经济学的交叉学科,研究外界因素,如价格、比较、广告宣传等在微观环境下对个体经济行为的影响,如促销策略对消费者的影响等。这个学科的出现打破了经济学以往“数据-理论-模型”的研究和表现方式,引进了社会科学(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通过实验来验证理论、解释现象的方法。3. 性格心理学(Personality Psychology),研究:性格等内部因素对个体行为和大脑功能的影响,即在环境相通的条件下,不同个体的行为差异极其原因。也研究性格的形成、发展和变化。与星座无关。性格心理学与社会心理学相辅相成,是共同解释人类行为的两大驱动力。进化心理学(Evolutionary Psychology)是结合了社会心理学、人类学、生物学和性格心理学的一个比较新的学科,其发展源于人类基因图谱工程,主要研究人类的各种行为、感受、体验和性格是如何通过进化而成的,着重于描述人类基因和生理结构对人类行为的影响。与性格心理学相辅相成。4. 发展心理学(Developmental Psychology),研究:人类在各个阶段的大脑功能和行为特征。以年龄层为单位,研究人类的特点。这也是个社会科学。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都是他的主要分支,也与性格心理学有较多交叉。5. 工业/组织心理学(Industrial/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研究:体制、组织结构、公司结构、小组结构、领导人等组织因素如何影响组织内部的个体,而个体又是如何适应、影响、改变组织的。同时也研究公司如何在招聘中选择合适的员工、如何培训出理想的员工等等。I/O Psychology帮助解决企业管理、人才招聘等方面的问题。6. 异常心理学(或变态心理学、精神病学,Abnormal Psychology/Clinical Psychology),研究:各种精神疾病的病因、病理、病状以及治疗方法。若有不足欢迎补充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及动物的心理现象、精神功能和行为的科学,既是一门理论学科,也是应用学科。包括理论心理学与应用心理学两大分支,主要涉及知觉、认知、情绪、人格、行为和人际关系等许多领域。——来自wiki心理学所包含的研究领域甚为宽广,并使用许多不同的方法来心理过程与行为。心理学主要分为理论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两大领域,其下又可分为许多次领域,例如教育心理学、变态心理学、管理心理学等,从研究领域来看,心理学主要研究下面几个方面: * 进化心理学:是对所有心理学的一种整合尝试,提供了简练的方式来解释各门心理学中观测到的各种现象及理论。 * 异常心理学:是对異常行为的研究,以描述、预报、解释和矫治功能的变态模式。異常心理学的研究应用于临床心理学,以治疗心理疾病的患者。 * 生理心理学:基于生理组成结构而进行的研究,其中主要包括人脑等。 * 认知心理学:所谓认知,指在获取知识过程中进行的各种心理活动,主要包括知觉,记忆,言语,思维等,即通常所谓的认识过程。 * 正面心理学:“研究能使个人和社区繁盛的力量和美德”,研究快乐生活,享受美好生活,探讨有意义的人生。 * 比较心理学:是研究动物行为进化的基本理论,和不同进化水平的动物的各种行为特点的心理学分支。它对哲学认识论具有重要意义,比较心理学的研究还能为生产实践和生物医学研究提供动物行为进化方面的基础科学知识。 * 人格心理学:研究行为、思维和情绪的模式,通常称为个体的人格。 * 临床心理学:是讨论人類非正常行為,通过临床观察探討這些行為的論據,評估,分類,治療,預防以及科學研究的心理學分支學科。 * 教育心理学:研究人类如何在教育情境下进行学习、教育性干预的效果、教学的心理学、作为组织的学校的社会心理学。利維·維谷斯基、让·皮亚杰和杰罗姆·布鲁纳等儿童心理学家的研究成果在教学方法和教育实践领域已经产生了重大影响。 * 健康心理学:是心理学理论与研究在健康、疾病与卫生保健领域的应用。不过临床心理学关注与心理健康和神经学疾病,健康心理学则在更大范围内关注健康行为,包括健康饮食、医生-患者关系、病人对健康知识的理解。 * 学校心理学:主要研究的是学生在学校学习、教师教学过程中的心理和规律。这门学科在解决学习问题和教育困难时有显著功效。 * 社区心理學:主要關注個人與社區、社會的相互關係,並透過合作性的研究與行動,以及預防、賦權、社會改變等介入,有效提昇個人安適、幸福感與生活品質。
刚好今天参加了中国心理学会理事长莫雷老师的学术沙龙,莫老师说:“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与心理活动的科学”。我学习的第一门专业课——普通心理学,使用的是张积家老师的《普通心理学》,他给出的定义是: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我认为,在第二代认知科学——认知神经科学崛起的今天,心理学致力于在影像学、计算机和生理学等学科与心理学的交叉渗透点探究心理活动尤其是高级心理活动(思维、情感、动机等)的机制,并能应用于人类生活中,让人们的生活更健康更幸福,这是最终目标。
美国心理学会的定义:Psychology is the study of the mind and behavior. The discipline embraces all aspects of the human experience — from the functions of the brain to the actions of nations, from child development to care for the aged. In every conceivable setting from scientific research centers to mental health care services, "the understanding of behavior" is the enterprise of psychologists.不太好翻译,主要是觉得mind在中文中其实没有一一对应词,mind可以涵盖头脑、精神、思想、心智等,中文中很多”心“涵盖的功能在英文中也都由mind涵盖。所以说宽泛点就是心理学是研究头脑、精神、思想、心智(mind),及行为(behavior)的学科。心理学研究包含人类体验的各个层面,从大脑的功能到国家行为,从儿童发展到老年关怀。不论是在科研中心还是精神卫生机构,心理学家的核心事业都是”理解行为“。(从定义就看出来美国心理学界是认知行为派主流了~呵呵~)
研究类似匿名答题人的心理活动
一个学科重点的不是研究什么,而是「如何研究」!!!心理学最重要的武器就是自然科学之方法「scientific methods」。概言之,就是使用系统的观察和实验法对「可以证伪」的问题进行研究,且会「公开发表」结果以供他人置疑。离开科学方法这个武器,那心理学与常识、伪科学就没什么差别了!
觉得我什么都不懂,不敢回答……我的理解就只是研究人……至于那么多的领域区分之类的,可能因为我们了解的太少了。楼主如果对具体区分有兴趣,或者对研究现状有兴趣的话,想必你已经找到诸多参考,我就不赘言了……
好开心看到这个问题
感谢邀请。楼上说的很全面,但是文字太长太复杂。简单来讲,心理学是一门行为科学,所有的工作就是在描述,解释,预测,控制人的行为。不论是采取哪种研究范式,都跑不出这四点。
为各种小癖好找到理由~
心理学专业的人能回答我们的哪些问题?心理学专业的人能够根据心理学实证研究的结果(有数据支持)和心理学理论(未必有数据支持,比如弗洛伊德的理论),对心理现象、行为进行心理学角度的解释,心理学也可以预测行为(群体水平)。
心理学研究的到底是什么?
我这里具体介绍一下心理学中被称为行为主义( behaviorism)的一个分支。
行为主义这一概念最早是由华生 (John B. Watson)于 1913 年提出的。华生之后,行为主义出现了 4个研究方向,都被称为新行为主义。而现在还存在于世上的新行为主义只有斯金纳 (B. F. Skinner)创建的行为分析 (Behavior Analysis)了。如今,如果有人说自己是行为主义者,那么他说的几乎一定就是行为分析了。
行为分析被称为 Radical Behaviorism ,与华生的 methodological behaviorism不同的是,行为分析不将 “意识 ”排除在心理学的研究范围之外;而是将 “意识 ”及其前身 “语言 ”也看做是行为的一种,认为外在行为的规律同样也适用于意识和语言(中文维基行为主义的页面里没有写清楚行为分析和华生的行为主义的区别。建议参考英文页面)。
顾名思义,行为分析就是分析人和动物的行为( Behavior)。行为分析将动物的行为分成两种: Respondent Behavior 和Operant Behavior。 Respondent Behavior 指的是直接由外界(或内部)刺激引发的生理现象,比如瞳孔收缩,唾液分泌等。其出现与否取决于其之前的外界刺激。而 Operant Behavior指的是生物自发的行为。其出现与否取决于此前该行为出现后的环境变化,比如当小孩子用手摸了烧热的水壶而被烫伤之后,将来小孩子就不会去摸热水壶了。
行为分析以研究Operant 为主。现在,行为分析的研究方向总体来说可以分为基础研究( the Experimental Analysis of Behavior)和应用研究( 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两种。行为分析也是心理学领域中同时具备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为数较少的分支之一。
基础研究自行为分析创建以来就一直在进行。最早是使用鸽子老鼠等实验动物来研究行为与其后环境变化的互动关系。至今世界上很多心理学实验室里仍然有鸽子、老鼠或其他动物的饲养实验室。行为分析的动物实验简单来说,就是研究在某环境下,动物做出特定的动作之后给动物一个怎样的反馈会导致将来在该环境下动物会(或不会)做出动作,动作的频率、强度等会如何变化之类的。现在我们使用的绝大部分规律概念比如强化,惩罚,消退等就是对这些实验结果进行总结之后得到的。当然,人的行为也在研究范围内,但通常基础研究实验室里进行的都是限于行为的基本规律的研究而不包括应用研究。这里所说的对人和动物的行为规律的研究是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和记录来实现的,行为分析观察行为本身与环境的互动,而不用“主观意识”来解释行为的变化。这种以对实验结果进行描述为主的方法不同于其他很多心理学分支,由于这种特殊的研究方式,进行基础研究的学者普遍认为行为分析是一门自然科学,但同时,行为分析也很难被其他学科或心理学的其他分支所理解。近年来,经济学引入行为分析的概念及方法,形成了行为经济学这一新兴学科。
应用研究则是将基础研究得到的规律概念应用到生活中去,日本学者杉山尚子列出了应用行为分析学目前涉及的领域【1】:自闭症,发展障碍,行为药理学,行为矫正,对家族的介入(原文是 “家族への介入” ),行为医学(医疗、复健等),对社区的介入(原文是“ コミュニティへの介入 ”),人的发展,老年学,教育,组织行为管理(英文为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management),语言行为,应用动物行为学(英文为 Applied Animal Behavior),以及Behavioral Coaching 等。【1】:翻译自 杉山尚子 (2005) 行動分析学入門――ヒトの行動の思いがけない理由。由于我本人水平有限,有几处很勉强的直译,给出了日文原文,求指点。
心理学本质上一套人为搭建的、松散的术语体系,用以解释人的外在行为。术语之间的关系就构成了(并非十分可靠的)规律或者理论,应用这些规律和理论能在某些范围内预测甚至改变人的行为。举个例子来说,“智商”就是一个“构建”出来的概念,它未必是客观存在的。但是,这个概念确实有很大的实用价值,可以用来解释人在很多行为能力上的差异,也可以用来对人进行筛选。所以这个概念就发明得很有意义,并且一直为人所使用。 其它为人熟知的人工概念有“认知”、“人格”、“动机”、“需求”、“自我”等等。 同时,由于心理学是基于统计学之上建构的,所以心理学一般只解释具有一定普适性的行为,对于特定个体的行为并无充分的阐释能力,所以这也给各种伪心理学、通俗心理学提供了生存空间。【附】心理学教科书上的定义是:“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这就像是说“计算机就是用以计算的设备”一样,是一句毫无信息量的空话,而所谓“心理现象”也是一个人为构建的、似真似幻的概念。
从大得方面来讲,心理学的研究一般分为五个领域:神经心理学、发展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临床心理学。神经心理学是通过研究人类的神经结构,了解大脑是如何运作。这是现在最热门的一个心理学基础研究领域,他与计算机科学、神经生理学、人工智能学等前沿学科交叉融合,互相推动,前景非常广阔。比如在神经心理学对人工智能领域的支持,可以制造像人类一样具有持续学习能力、辨别能力的机器人。爱因斯坦说过,在人类所有的学科中,我们对自己了解的知识是最少的,而这中间了解最少就是脑科学,我们甚至无法解释为什么一个6个月婴儿对一张图片中某个特定对象(比如妈妈)的识别能力和速度比实验室花费无数心血和巨资制造的机器人能力还要高的原因。发展心理学,研究人的一生心理发生发展变化。发展心理学主要回答个人一生心理成长过程的规律和特点。比如我们的个性有多大程度是天生的,有多少是后天的?人是不是随着年龄增长,智商越来越高?孩子的智力发展都有那些阶段,表现出什么样的特点?这些研究可以帮助我们在教育中,根据孩子的世纪心理特征,帮助他们实现更好的心理发展。认知心理学,研究人的认知特点,认知心理学是心理学研究最热门的领域之一,和所有的其他领域都有交叉,它可以回答很多问题。比如,在什么情况下看到13会把它当作B?为什么不管离得远近,物体在我们眼中感觉都是一样大的?为什么有些记忆保持的时间特别短,转眼就忘,而有些却可以一直记住?所谓的顿悟、灵感是怎么回事? 社会心理学,主要是研究群体心理特点。比如,为什么群体决策中,每个人提出的意见会更激进?为什么在一个集权环境下,人会更容易失去个性和自我?为什么一群人围观下,一个需要帮助的可能性反而比只有一个人看到更小?怎样让别人对我们产生好的印象?同一个数字表述不同为什么会影响人们的决策?临床心理学,研究心理健康和心理疾病。人格障碍是怎么回事?精神分裂怎么治疗?平时遇到了心理问题怎么处理?抑郁能自己克服吗?我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心理健康问题都是临床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事实上在每个领域下面还会有更精细的划分,而且这些领域也不是绝对的,也是相互交叉的,比如发展心理学研究必然涉及到认知和神经、社会和临床心理学的问题。心理学的研究前景非常广阔。
类比一下”生理学“就知道了,生理学研究生理现象、功能和其机理的学科;心理学就是研究心理现象、功能和机理的学科。
一句话,心理学研究的是:心里现象和行为表象。
对象可以是社会整体(社会心理学)、机体功能(认知心理学)、行为模式(行为主义)、意识(精神分析学派)、个体(发展心理学)、物体的性质(格式塔心理学)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著名心理学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