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怎么考了42.5码是多少厘米

高中生如何进行午休_百度知道
高中生如何进行午休
高中生学习紧张,常常熬夜睡眠不足,适当的午睡,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学生中午吃饭后要不在教室课桌上伏案休息,要不在阅览室趴在胳膊上睡,不利于孩子的休息,冬天还容易感冒,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提问者采纳
据日本医学界的研究发现,如果人在一天中睡觉比正常睡眠时间少4小时,反应能力就会下降45%。 据悉,1986年,美国航天飞机“挑战者”号发生爆炸事故,令人意想不到的原因是,工作人员睡眠不足。同一年,苏联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事故,也是因为职员困到了极点。 显而易见,睡眠是极为重要的。可是,作为家长和教师,我们是否知道,今天绝大多数中小学生睡眠不足,近50%的小学生和近80%的初中生每天感到困乏劳累。 让我们来分析一下孩子的睡眠状况吧。 缺觉:孩子健康的无形杀手 --千名北京中小学生睡眠调查分析 在我们进行的城市独生子女人格发展状况调查中发现, 60%以上的孩子对学习不感兴趣; 30%以上的孩子感到学习压力很大,并由此对自己难以接纳。这无疑是危险的信号,因为它极可能导致孩子由厌恶学习到厌恶生活甚至厌恶人生。实际上,之所以有上述麻烦,负担过重而造成孩子睡眠不足,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原因。 日,中国教育部、卫生部在《中小学生卫生工作暂行规定(草案)》中规定,小学生应每日保证10小时睡眠,中学生应每日保证9小时睡眠。日,国家教委公开发表了关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意见。该文件明确规定:“要教育学生,并与学生家长配合,原则上保证小学生每日有9小时以上的睡眠,初中生9小时睡眠,高中生8小时睡眠。”应当说,这是孩子健康最基本的保证,任何人也没有理由破坏。然而,事实却恰恰相反。 1997年6月,《少年儿童研究》杂志社在北京6所中小学校,抽查了千名中小学生及其家长,竟然发现绝大多数孩子睡眠不足,近50%的小学生和近80%的初中生感到困乏,这不能不引起广大家庭、学校及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一、孩子们几点钟上床 从小学二年级到初中三年级,有困乏的学生比例几乎直线上升:二年级64%,三、四年级50%,六年级90%;初中一年级对79.5%,初中二年级80.4%,初中三年级81.7%!连一年级小学生也有17%的人感到困乏。由此可见,中小学生已成为一个困乏疲惫的群体。 学生们的困乏最直接的原因是上床太晚而起床太早。(详见《北京千名学生睡眠状况调查表》) 譬如,约33%的五年级小学生晚上10点以后才上床,早上6点~6点30分起床占43%,最多睡8小时;16%的六年级小学生零点才能上床;初中二年级学生晚上10点以后睡的占41%,早上6点半之前起床的占72%;初中三年级学生晚上10点后睡的已高达75.6%,而早上6点半之前起床的达84.l%。请切莫忘记,说晚上10点以后睡,“以后”到几点尚不清楚。据悉,一学生仅睡个5小时! 睡眠不足是否带来了不良反应?学生与家长的回答是肯定的:小学一年级7.2%,二年级28%,三年级27.5%,四年级38.5%, 北京千名学生睡眠状况调查表 年级 人数 每日睡眠时间 困感比例 影响睡眠主要原因 小学一年级 101 9小时100% 17% 1、习惯不良23.2%/2、来人20%/ 3、作业多14.5% 小学二年级 100 1、10小时68% 64% 1、来人20%/ 2、9小时30%/ 2、习惯不良12% 小学三年级 100 1、9小时75% 50% 1、来人看电视42.5%/2、10小时15%/ 2、习惯不良35%/ 3、8小时10%/ 3、作业不多30% 小学四年级 109 1、8小时66% 50% 1、作业多16.5%/ 2、9小时33%/ 2、习惯不良16.5%/ 3、来人12.8% 小学五年级 114 1、9小时75.4% 38% 1、作业多26%/ 2、8小时11.4%/ 2、来人看电视21.8%/ 3、习惯不良7% 小学六年级 100 1、8小时40% 90% 1、家长留作业多55%/ 2、6小时37%/2、学校留作业多40% 初中一年级 142 1、8小时40% 79.5% 1、作业多40%/2、9小时35.4%/ 2、习惯不良38%/ 3、7小时7%/ 3、家远到校早13% 初中二年级 122 1、8小时60% 80.4% 1、作业多43.5%/ 2、7小时21%/ 2、习惯不良21.7%/ 3、9小时15%/ 3、家远到校早13% 初中三年级 112 1、7小时45.2% 81.7% 1、作业多57%/ 2、8小时36.6%/ 2、习惯不良40%/ 3、6小时13.4/ 3、家过6.1% 强烈,但也有麻木或适应的差异性。 对学生来说,睡午觉可以弥补晚上睡眠不足的缺憾,并可以缓解压力恢复元气。但是,调查中发现,年级越高午睡比例越低,如睡午觉者:小学一年级85.5%,小学二年级73%,小学三年级50%,小学四年级48.6%,小学五、六年级32%;初中一年级10.5%,初中二年级7.6%,也许为了迎接毕业考试,初中三年级午睡人数回升,达 25. 6%。 二、睡眠不足的原因 从调查统计来看,影响孩子睡眠的主要原因是作业多,习惯不良,来人和家人看电视干扰,还有家离学校远,又要早到校等等。 1.作业多。 从小学四年级至初中三年级,均把作业多列为影响睡眠的第一位原因:小学四年级16.5%,五年级26%,六年级95%;初中一年级 4O%,初中二年级43.5%,初中三年级57.5%。按国家教委规定,小学一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二、三年级课外作业量不超过30分钟。可是,14.5%的一年级小学生抱怨作业太多,30%的二、三年级小学生也认为作业多。55%的六年级小学生说,许多作业是家长布置的。 2,习惯不良。 对于孩子睡眠不足,许多家长抱怨孩子学习不专心,动作慢,不会安排时间,磨磨蹭蹭,养成了不良习惯。在关于城市独生子女人格研究中,我们曾发现60%以上的独生子女不喜欢学习,从学习中感受不到快乐。也许,这是孩子诸多不良习惯的深层原因之一,而相当多家长和教师尚未充分意识到,却始终处于恶性循环状态。 3.来客人干扰。 出乎我们意料的是,许多孩子和家长认为,晚上来客人对孩子睡眠干扰多,尤其那些居住条件差的家庭更为严重。受来人干扰的学生比例:小学一年级20%,二年级20%,三年级42.5%,四年级12.8%,五年级21.8%。初中学生与家长较少提到此类麻烦。 4.上学路太远。 近些年,由于择校风盛,只顾选择好学校,忽略了上学路远,给许多学生带来格外的辛苦。初中一年级学生13%抱怨上学太远。 5.学校要求到校太早。 调查中发现,几乎每所学校都要求学生早晨7点20分到校。据悉,有些班主任要求更早时间到校,使学生不得不早早起床。一位校长感慨地说:“清晨,您到大街上一眼便知道,最辛苦的是孩子!” 调查中还发现,有些学生不吃早餐:小学一年级2%,二年级2%,三年级7.5%,四年级4%,五年级6%,六年级10%;初中一年级2.8%,初中二年级8.6%,初中三年级8.5%。这对于睡眠不足的孩子来说,无疑等于雪上加霜。 三、如何保证孩子的充足睡眠 每一位家长和教师及全体社会成员,都应树立科学观念和责任心,保证小学生每日10小时。初中学生每日9小时睡眠,任何反对的理由和实际的障碍都是对未来的犯罪。 值得注意的是,广大父母虽然爱孩子,却对睡眠的时间与意义认识不清。譬如,近半数的小学生家长认为,孩子睡9小时即可;还有5%左右的家长认为,小学生睡8小时就行。初中二年级家长中,19.6%认为孩子睡8小时即可。初中三年级5%的家长认为,孩子睡5小时~6小时也可以,而孩子实际睡6小时的占13.4%。以这样的错误观念教养孩子,岂不是摧残了孩子吗?因此,保证孩子睡眠应从转变观念做起。 具体安排上,我们建议:小学生晚9点上床入睡,早6点起床。中午午睡1小时。 初中学生晚10点上床入睡,早6点起床。中午午睡一小时。 为了确保学生的充足睡眠,我们也建议学校予以有效的配合。譬如,北京朝阳区新源里二小取消早自习,要求学生早晨7点50分到校即可,并安排学生午睡。有不少学校要求学生早晨7点20分到校,自然迫使孩子过早起床,成为影响孩子睡眠的一个客观原因。 那么,保证孩子的睡眠究竟有多重要?在设计《少年儿童研究》的“孙老师话题”时,我首选题目就是《让孩子几点钟上床?》,并请副主编刘秀英女士专访了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儿童健康问题专家高影君。 要想素质好先要睡好觉 --请听儿童健康专家的评说 问:高老师,许多家长为了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让孩子多做一些习题,于是减少孩子睡眠时间,认为孩子少睡一点没关系。孩子的睡眠时间应该以几小时为宜呢? 答:睡眠在人的一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生理学告诉我们,在人的一生中睡眠至少应占三分之一的时间。正在生长发育的孩子对睡眠的需求更高,一般一天应保证有9小时~10小时的睡眠。 中央人民政府国务院日《关于改善各级学校学生健康的决定》中规定学生每日睡眠时间:高等学校学生8小时,中等学校9学生小时,小学生10小时;夏季酌量增加午睡时间。 教育部、卫生部日《中小学生卫生工作暂行规定(草案)》规定学生每日睡眠时间应保证:小学生10小时,中学生9小时。 日国务院批准,国家教委、卫生部发布施行的《卫生工作条例》第5条规定:学校应当合理地安排学生的学习时间,学生每日学习时间(包括自习):小学不超过6小时,中学不超过8小时,大学不超过10小时。学校或者教师不得以任何理由和方式,增加授课时间和作业量,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这份文件中虽然没有明确规定学生的睡眠时间,但是规定了不能超过的学习时间,也就等于规定了休息时间。 问:这些规定的制定是否有科学的依据? 答:当然有。这些条款都是依据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由一批医学、卫生专家参与制定的。 问:记得有一种说法,就是小孩子白天长大,晚上长高。睡眠对人体的作用仅仅是促使人长高吗? 答:睡眠是有促进少儿生长发育的作用。人的脑垂体前叶所分泌的生长激素,与人体的生长发育关系最为密切。它直接作用于机体的组织细胞,促进机体生长。生长激素尤其能加速软骨和骨的生长,使人长高。而科研表明,在一天中,生长激素主要在夜间睡眠中分泌,白天分泌的很少,并且多是在打瞌睡时分泌的。另外人体合成身体中所需的各种营养素也只有在睡眠和休息的时候才能够很好地完成,所以孩子的睡眠好,孩子才能长高长壮。 除去促进生长发育外,睡眠还有消除疲劳,让身体的各个器官得到休息的作用。 睡眠使身体的各个器官都得到休息,睡眠中人的血压、呼吸都下降。很多人会有这样的体会,如果晚饭吃得太多,睡觉时就会觉得不舒服。这就是因为睡眠中人的消化器官也处于缓慢运动状态。休息是人的生命状态中不可缺少的,如果各个器官得不到很好的休息,人就容易生病。有人曾做过实验,给睡眠充足和睡眠不足的孩子都注射同一种疫苗,让孩子感染,结果是睡眠充足的孩子不得病,而睡眠不足的孩子就病了。这个实验证明,睡眠不足,人的抵抗力就会下降。 睡眠中大脑也处于休息状态。生理学上有脑功能定位理论,它认为人的大脑分为一百多个区,有的区主管说话,有的区主管写字,有的区主管睡眠,有的区主管运动,每个区发挥的作用不同。脑的正常状态应该是这个区工作,那个区就抑制休息,就像霓虹灯一样。如果各个区的兴奋与抑制失衡,就会造成人的智力低下。 问: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影响孩子学业的几大因素中,睡眠不足、孩子的头脑不清醒是第一位因素。是不是可以说,如果睡眠不好学习成绩也不会提高? 答:可以这么说。长期睡眠不足,脑供氧就会缺乏,脑细胞就会损伤,脑功能就会下降,学习成绩自然不会提高。一个家长曾经给我讲过这样一件事:他的孩子上学的那个学校每到临近考试的时候,留的作业非常多。孩子要完成作业每天要搞到很晚才休息。一次考试临近的时候他的孩子病了,请了近一个星期的假,结果孩 子这次参加考试的成绩比任何一次考得都好。孩子的老师感到很惊讶:“怎么你的孩子一个星期没上课,成绩反而考得更好了呢?”后来这个家长每到孩子临近考试的复习阶段,就给孩子请假,让孩子在家复习,效果一直很好。奥妙在哪里呢?说起来也简单,孩子第一次因病请假的时候,家长除帮助孩子复习功课外,主要是保证孩子的休息,孩子的睡眠有了很好的保证。复习期间又没有新功课,只是系统地复习,家长也能胜任,所以孩子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这个家长偶然中发现的事例其道理是具有普遍性的。没有充足的睡眠,只能造成学习成绩不好的恶性循环。 人的脑细胞是有自我保护特点的,有时孩子在学习的时候打哈欠,眼皮也耷拉下来了,这就是大脑发出的它已经累了的信号。这时就该让孩子休息了。洗洗脸用冷水刺激让大脑清醒是违背用脑规律的,它只能起一会的作用。 问:现在的少年儿童中心理疾病患者的增多,是否也与睡眠不足有关呢? 答:是的。睡眠不足,对人的学习、生活、心理都有影响。睡眠少,人的神经就弱,各种心理疾病就容易发生。 问:如何保证孩子有良好的睡眠,请您给我们的家长一点建议。 答:家长首先对睡眠要有正确的认识,要认识到休息是恢复脑功能的重要手段,睡眠是最重要的休息,一定要让孩子睡够应睡的时间。 从小要给孩子养成定时睡眠的习惯,睡前不要让孩子玩得太兴奋,不要看过于刺激的电视节目。睡眠是大脑细胞的全面抑制,如果兴奋过头,就难以抑制。 睡觉前,让孩子漱漱口,作为一种睡前准备,给他一个要进入睡眠状态的信号。有条件的最好让孩子用热水泡泡脚,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给大脑带去更多的氧,使脑细胞进入一种正常的状态,让人很快平静下来,进入睡眠。 参考资料: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午休的相关知识
按默认排序
其他1条回答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联系妈妈帮] QQ:
宝宝前三年是关系宝宝健康成长最重要的三年,管管这里总结了0-3岁必不可少的体检,麻麻们都来了解下。
妈妈不要觉得体检只是简单的量身高、称体重,其实有些必要的检查对孩子日后的健康成长非常关键,所以妈妈们对于宝宝的定期体检应该像规章制度一样好好地遵守,一起关注宝宝的健康,陪伴宝宝快乐成长!
&&&攻略导航
宝宝的基本健康检查项目
1.体重、身高和头围的测量。
2.及时接种疫苗。
3.皮肤检测。
4.心肺检查。
5.耳鼻喉检查。
6.腹部检查。
7.检测运动机能、语言发展和智力发展。
检查注意事项:带宝宝体检时,需要带的证件(户口簿、宝宝的出生证明、爸妈的身份证、宝宝的病历本等)。有的地方还需要带疫苗接种记录等。妈妈最好随时记录下宝宝平时在家的详细健康状况,宝宝年龄越小记录就应越详细。比如宝宝的胃口情况、大便情况、有无腹泻等等,方便医生询问时回答。
第一次体检
出生后立即进行的检查
检查地点:宝宝出生的医院
检查内容:宝宝经历的第一次常规检查,测量宝宝的头围、身高、体重,查看宝宝皮肤的颜色,检查宝宝心脏是否有杂音、呼吸是否正常、肌肉紧张程度和活动是否符合标准。
补充知识:
第二次体检
出生第一周内的基础检查
检查地点:宝宝出生的医院
检查内容:医生采一滴宝宝的足跟血做化验,验证宝宝甲状腺和循环系统是否正常运作。医生还会提醒哺乳的妈妈饮食上的选择,告诉你们照顾新生宝宝的一些注意事项,尤其是如何预防宝宝佝偻病以及宝宝猝死的建议。
补充知识:
第三次体检
满月内医生的家访检查
检查地点:你家里
检查内容:家访有两次。第一次,宝宝回家后一星期,医生去你家帮宝宝测量身体、体重、头围,查看宝宝的黄疸,确认脐带是否脱,以及四肢的活动情况等;第二次,在宝宝满月的时候,主要为宝宝做听力筛查。存在听力问题的宝宝,出生后三个月内是最佳的治疗时间,所以这次检查很重要。
补充知识:
第四次体检
四到六周体检(42天检查)
地点:医院保健科
检查内容:这次检查的重点是检查宝宝肌肉发育、四肢发育和智力发育。通过宝宝趴下的抬头情况检查宝宝的肌肉发育。通过髋关节是否运动自如,判断宝宝的四肢发育是否正常。另外是一些基础检查,测量身高、称体重,检查生长是否正常,心跳和其他器官是否符合标准。
宝宝的具体检查
1.健康检查
观察宝宝的一般情况,如营养发育精神等等,了解喂养及预防接种情况。
2.发育情况
为宝宝测身长、头围、体重等,看是否达标;检查宝宝的心、肺、肝、脾等全身情况,看是否都在正常范围内。
3.育儿咨询
您可以提出自己在育儿过程中碰到的任何疑问。比如:宝宝为什么会经常打嗝?喂奶后回吐怎么办?宝宝为什么两三天才拉一次大便?脸上出了疹子是什么原因,要如何避免等等。
4.实验室检查
根据具体情况,必要时进行各种实验检查,如;胆红素测定、血红蛋白测定等等。
妈妈的检查
1.一般检查
医生会询问您的分娩情况,和产褥期内的一般健康状况。测定血压是否恢复正常,复查妊娠期或分娩期合并症是否已经治疗,诸如:妊娠高血压症,妊娠胆汁淤积症等等。还要了解母乳喂养情况,检查乳房和乳头有无炎症等。
2.妇科检查
如果是自然分娩的,检查有无遗留伤口及愈合情况,了解有无阴道壁膨出和阴道分泌物情况,子宫有无裂伤及愈合情况。
如果是剖宫产,检查腹部伤口愈合情况,有无硬结或异常隆起,子宫大小、位置是否正常;有无脱垂,附件情况等是否都已恢复到非妊娠时的状态。
3.实验室检查
针对以上情况,进行必要的实验事检查。如尿蛋白或血红蛋白测定。并对检查出来的问题进行处理。
4.避孕指导
这项相对简单,医生对您进行计划生育避孕措施宣传,如果有必要的话,指导适合您的避孕措施等!
补充阅读:
第五次体检
三个月的心智发育检查
检查地点:医院保健科。
检查内容:医生主要检查宝宝的身体和心智是否正常发育。宝宝现在已经三个月大了,与周围的环境有了越来越的接触。他的眼神是否跟着物体移动,能否用目光与人交流,并对别人的微笑报以笑容,宝宝是否能把两只手握在一起抓东西,能否握拳,这些都在检查范围内。
补充知识:
第六次体检
六个月的运动能力检查
检查地点:医院保健科。
检查内容:医生就把检查的重点放在宝宝的运动能力和灵活性上面。大多数宝宝已经能够在趴在床上用双臂撑起身体,并仰起头,还能很轻松地用手拿起物品。另外医生会注意几个重点:宝宝是否能够注意到别人的目光,是否对呼唤或电话铃有反应,是否能翻身。
第七次体检
九个月微量元素检查
检查地点:医院保健科。
检查内容:最好检查一下宝宝体内的微量元素,这个年龄的孩子很容易因为缺钙、缺锌,而食欲不好,免疫力低下,容易生病。一般有抽血化验和头发化验两种方式。
补充知识:
第八次体检
一岁语言、运动和牙齿的发育检查
检查地点:医院保健科。
检查内容:这次体检除了常规检查外,医生通常会着重三个方面:一、对孩子的语言能力进行测试。大多数宝宝,这个时候已经可以使用一些&特殊的身体语言&和爸爸、妈妈聊天。二、宝宝运动能力的发育,具体包括宝宝的爬行、停止、站起来、用食指和拇指抓住目标物。三、宝宝牙齿发育,按照公式计算,应出6~8颗牙齿。乳牙萌出时间最晚不应超过一周岁。
补充知识:
第九次体检
一岁半血液检查
检查地点:医院保健科。
检查内容:医生为孩子检查血红蛋白,看是否存在贫血情况。另外,医生还会询问孩子平时饮食情况,会给宝宝一些营养建议。
补充知识:
第十次体检
检查地点:医院保健科。
检查重点:宝宝两岁之后每年都需要体检至少一次。除了那些常规的项目外,医生还会特别检查孩子运动的协调性和对词汇的掌握程度。比如通过和孩子玩捉 迷藏游戏,查看他走、弯腰、下蹲和起立、以及扶着扶手爬楼梯时的协调性。通过让孩子认物、和孩子玩过家家游戏,判断他掌握的词语量。
补充知识:
第十一次体检
三岁视力检查
检查地点:医院保健科。
检查内容:孩子到3岁时,视力已达到与成人近似的精确程度。此时宝宝应进行一次视力检查。检查的方法和成人差不多,主要测试孩子是否近视和弱视。
附表:0~3岁成长表身高体重头围标准参考
男孩0~3岁成长表(世界卫生组织资料)
  月(年)龄 体重(kg) (平均值) 身长(cm) (平均值) 头围(cm) (平均值)
  初生 2.5~4.2 (3.3) 46.2~54.8 (50.5) 31.9~36.7 (34.3)
3.0~5.6 (4.3) 49.9~59.2 (54.6) 35.5~40.7 (38.1)
3.6~6.7 (5.2) 53.2~62.9 (58.1) 37.1~42.3 (39.7)
4.2~7.6 (6.0) 56.1~66.1 (61.1) 38.4~43.6 (41.0)
4.8~8.4 (6.7) 58.6~68.7 (63.7) 39.7~44.5 (42.1)
5.4~9.1 (7.3) 60.8~71.0 (65.9) 40.6~45.4 (43.0)
6.0~9.7 (7.8) 62.8~72.9 (67.8) 41.5~46.7 (44.1)
6.5~10.2 (8.3) 64.5~74.5 (69.5)42.0~47.0 (44.5)
7.0~10.7 (8.8) 66.0~76.0 (71.0) 42.5~47.7 (45.1)
7.4~11.1 (9.2) 67.4~77.3 (72.3) 42.7~48.1 (45.4)
  10月 7.7~11.5 (9.5) 68.7~78.6 (73.6) 43.0~48.6 (45.8)
  11月 8.0~11.9 (9.9) 69.9~79.9 (74.9) 43.4~48.8 (46.1)
  12月 8.2~12.2 (10.2) 71.0~81.2 (76.1) 43.9~49.1 (46.5)
  15月 8.8~13.1 (10.9) 74.1~84.8 (79.4) 44.5~49.7 (47.1)
  18月 9.3~13.8 (11.5) 76.7~88.1 (82.4) 45.2~50.0 (47.6)
  21月 9.7~14.4 (12.0) 79.1~91.2 (85.1) 45.5~50.7 (48.1)
  24月 10.1~15.0 (12.6) 81.3~94.0 (87.6) 46.0~50.8 (48.4)
  2.5岁10.9~16.2 (13.7) 85.8~98.7 (92.3) 46.6~51.4 (49.0)
11.8~17.5 (14.7) 89.9~103.2 (96.5) 47.0~51.8 (49.4)
女孩0~3岁成长表(世界卫生组织资料)
  月(年)龄 体重(kg) (平均值) 身长(cm) (平均值) 头围(cm) (平均值)
  初生 2.3~3.9 (3.2) 45.8~53.9 (49.9) 31.5~36.3 (33.9)
2.9~5.0 (4.0) 49.2~57.9 (53.5) 35.0~39.8 (37.4)
3.4~6.0 (4.7) 52.2~61.3 (56.8) 36.5~41.3 (38.9)
4.0~6.9 (5.4) 54.9~64.2 (59.5) 37.7~42.5 (40.1)
4.6~7.6 (6.0) 57.2~66.8 (62.0) 38.8~43.6 (41.2)
5.1~8.3 (6.7) 59.2~69.0 (64.1) 39.7~44.5 (42.1)
5.6~8.9 (7.2) 61.0~70.9 (65.9) 40.4~45.6 (43.0)
6.0~9.5 (7.7) 62.5~72.6 (67.6) 41.0~46.1 (43.5)
6.4~10.0 (8.2)64.0~74.2 (69.1) 41.5~46.7 (44.1)
6.7~10.4 (8.6)65.3~75.6 (70.4) 42.0~47.0 (44.5)
  10月 7.0~10.8 (8.9) 66.6~77.0 (71.8) 42.4~47.2 (44.8)
  11月 7.3~11.2 (9.2) 67.8~78.3 (73.1) 42.7~47.5 (45.1)
  12月 7.6~11.5 (9.5) 69.0~79.6 (74.3) 43.0~47.8 (45.4)
  15月 8.1~12.3 (10.2) 72.2~83.3 (77.8) 43.6~48.4 (46.0)
  18月 8.6~13.0 (10.8) 75.1~86.7 (80.9) 44.1~48.9 (46.5)
  21月 9.1~13.6 (11.4) 77.8~89.8 (83.8) 44.5~49.3 (46.9)
  24月 9.6~14.3 (11.9) 80.3~92.6 (86.5) 45.0~49.8 (47.4)
  2.5岁10.5~15.7 (12.9) 84.9~97.7 (91.3) 45.6~50.4(48.0)
11.3~17.0 (13.9) 88.8~102.3 (95.6) 46.2~50.6 (48.4)
  体重:新出生的孩子的正常体重为2.5~4.0kg。生后头3个月婴儿体重增加最快,每月约增750~900g;头6个月平均每月增600g左右;7~12个月平均每月增重500g,1岁时体重约为出生时体重的3倍。健康婴儿的体重无论增长或减少均不应超过正常体重的10%,超过20%就是肥胖症,低于平均指标15%以上,应考虑营养不良或其他原因,须尽早去医院检查。
  身长:婴儿在生后头3个月身长每月平均长3~3.5cm,4~6个月每月平均长2cm,7~12个月每月平均长1~1.5cm。在1岁时约增加半个身长。小儿在1岁内生长最快,如喂养不当,耽误了生长,就不容易赶上同龄儿了。
  头围:1岁以内是一生中头颅的发育最快的时期,测量头围的方法是用塑料软尺从头后部后脑勺突出的部位绕到前额眼眉上边。小儿生后头6个月头围增加6~10cm,1岁时共增加10~12cm。头围的增长,标志着脑和颅骨的发育程度。
真祥细'不错
不錯,實在太用心,都整理在一起了,收藏送花
#13 馨思豆
附表:0~3岁成长表身高体重头围标准参考
男孩0~3岁成长表(世界卫生组织资料)
  月(年)龄 体重(kg) (平均值) 身长(cm) (平均值) 头围(cm) (平均值)
  初生 2.5~4.2 (3.3) 46.2~54.8 (50.5) 31.9~36.7 (34.3)
3.0~5.6 (4.3) 49.9~59.2 (54.6) 35.5~40.7 (38.1)
3.6~6.7 (5.2) 53.2~62.9 (58.1) 37.1~42.3 (39.7)
4.2~7.6 (6.0) 56.1~66.1 (61.1) 38.4~43.6 (41.0)
4.8~8.4 (6.7) 58.6~68.7 (63.7) 39.7~44.5 (42.1)
5.4~9.1 (7.3) 60.8~71.0 (65.9) 40.6~45.4 (43.0)
6.0~9.7 (7.8) 62.8~72.9 (67.8) 41.5~46.7 (44.1)
6.5~10.2 (8.3) 64.5~74.5 (69.5)42.0~47.0 (44.5)
7.0~10.7 (8.8) 66.0~76.0 (71.0) 42.5~47.7 (45.1)
7.4~11.1 (9.2) 67.4~77.3 (72.3) 42.7~48.1 (45.4)
  10月 7.7~11.5 (9.5) 68.7~78.6 (73.6) 43.0~48.6 (45.8)
  11月 8.0~11.9 (9.9) 69.9~79.9 (74.9) 43.4~48.8 (46.1)
  12月 8.2~12.2 (10.2) 71.0~81.2 (76.1) 43.9~49.1 (46.5)
  15月 8.8~13.1 (10.9) 74.1~84.8 (79.4) 44.5~49.7 (47.1)
  18月 9.3~13.8 (11.5) 76.7~88.1 (82.4) 45.2~50.0 (47.6)
  21月 9.7~14.4 (12.0) 79.1~91.2 (85.1) 45.5~50.7 (48.1)
  24月 10.1~15.0 (12.6) 81.3~94.0 (87.6) 46.0~50.8 (48.4)
  2.5岁10.9~16.2 (13.7) 85.8~98.7 (92.3) 46.6~51.4 (49.0)
11.8~17.5 (14.7) 89.9~103.2 (96.5) 47.0~51.8 (49.4)
女孩0~3岁成长表(世界卫生组织资料)
  月(年)龄 体重(kg) (平均值) 身长(cm) (平均值) 头围(cm) (平均值)
  初生 2.3~3.9 (3.2) 45.8~53.9 (49.9) 31.5~36.3 (33.9)
2.9~5.0 (4.0) 49.2~57.9 (53.5) 35.0~39.8 (37.4)
3.4~6.0 (4.7) 52.2~61.3 (56.8) 36.5~41.3 (38.9)
4.0~6.9 (5.4) 54.9~64.2 (59.5) 37.7~42.5 (40.1)
4.6~7.6 (6.0) 57.2~66.8 (62.0) 38.8~43.6 (41.2)
5.1~8.3 (6.7) 59.2~69.0 (64.1) 39.7~44.5 (42.1)
5.6~8.9 (7.2) 61.0~70.9 (65.9) 40.4~45.6 (43.0)
6.0~9.5 (7.7) 62.5~72.6 (67.6) 41.0~46.1 (43.5)
6.4~10.0 (8.2)64.0~74.2 (69.1) 41.5~46.7 (44.1)
6.7~10.4 (8.6)65.3~75.6 (70.4) 42.0~47.0 (44.5)
  10月 7.0~10.8 (8.9) 66.6~77.0 (71.8) 42.4~47.2 (44.8)
  11月 7.3~11.2 (9.2) 67.8~78.3 (73.1) 42.7~47.5 (45.1)
  12月 7.6~11.5 (9.5) 69.0~79.6 (74.3) 43.0~47.8 (45.4)
  15月 8.1~12.3 (10.2) 72.2~83.3 (77.8) 43.6~48.4 (46.0)
  18月 8.6~13.0 (10.8) 75.1~86.7 (80.9) 44.1~48.9 (46.5)
  21月 9.1~13.6 (11.4) 77.8~89.8 (83.8) 44.5~49.3 (46.9)
  24月 9.6~14.3 (11.9) 80.3~92.6 (86.5) 45.0~49.8 (47.4)
  2.5岁10.5~15.7 (12.9) 84.9~97.7 (91.3) 45.6~50.4(48.0)
11.3~17.0 (13.9) 88.8~102.3 (95.6) 46.2~50.6 (48.4)
  体重:新出生的孩子的正常体重为2.5~4.0kg。生后头3个月婴儿体重增加最快,每月约增750~900g;头6个月平均每月增600g左右;7~12个月平均每月增重500g,1岁时体重约为出生时体重的3倍。健康婴儿的体重无论增长或减少均不应超过正常体重的10%,超过20%就是肥胖症,低于平均指标15%以上,应考虑营养不良或其他原因,须尽早去医院检查。
  身长:婴儿在生后头3个月身长每月平均长3~3.5cm,4~6个月每月平均长2cm,7~12个月每月平均长1~1.5cm。在1岁时约增加半个身长。小儿在1岁内生长最快,如喂养不当,耽误了生长,就不容易赶上同龄儿了。
  头围:1岁以内是一生中头颅的发育最快的时期,测量头围的方法是用塑料软尺从头后部后脑勺突出的部位绕到前额眼眉上边。小儿生后头6个月头围增加6~10cm,1岁时共增加10~12cm。头围的增长,标志着脑和颅骨的发育程度。
辛苦了,收集这么多东西,收藏送花花了!
哇,学习了学习了
学习了哦&&呵呵&
我家宝宝合格了1
先谢谢,辛苦啊,整理的很详细,受用,送花花。
只有注册用户才能发表回复。请
成员:693891 ,
&&手机客户端
&&相同预产期
&&同龄宝宝
&&非常有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42.5 43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