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空肠弯曲杆菌粘膜皱襞增粗.絮乱.呈串珠状怎么办

腹部诊断习题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7页1下载券2页1下载券10页免费3页免费11页1下载券7页1下载券2页免费98页3下载券12页免费3页1下载券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4页1下载券23页免费3页免费14页免费2页免费
腹部诊断习题|南​医​大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医学影像学
适用课程:&医学影像学(JPKC_051)【访问量:195725】
第一章& 骨骼系统
第一节& 检查技术
一、X线检查&&& 骨骼含有大量钙盐,密度高,同周围软组织形成良好的自然对比,骨骼本身的骨皮质、骨松质、髓腔也有良好的对比,故X线能清楚显示骨关节及其病变。
摄片要求:1)正侧位摄片&&& 2)包括周围软组织,至少包括邻近的一个关节
&&&&&&&&&& 3)必要时摄对侧骨关节对比
二、CT检查&&&& 可以观察骨质及髓腔的细节及周围的软组织情况,对脊柱、颅面骨外伤的检查非常重要。利用CT三维重建技术可以清晰显示骨折部位,断端移位等情况,更好地指导临床手术。
三、MRI检查&&& 对肌肉、韧带、软骨及半月板的显示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可发现骨挫伤所引起的骨髓水肿、出血。
第二节& 正常表现及基本病变
一、骨骼系统的正常X线表现
1、骨的结构与发育
密质骨(长骨的骨皮质,扁骨的内外板),松质骨(骨小梁),骨膜(不显示),髓腔
2、小儿长骨的解剖
2)干骺端:临时钙化带
3)骺:骺软骨
4)骺板(骺线)骺与干骺端之间变薄的软骨(横行半透明线)
5)骨龄:包括骺软骨内二次骨化中心出现的年龄及骺与干骺端完全闭合的年龄。骨龄估计:摄双手正位片,观察腕骨发育情况。
3、成人长骨
2)骨端:骨性关节面外覆盖关节软骨(不显示)
4、脊柱&& 包括脊椎和椎间盘
脊椎:颈椎(7个),胸椎(12个),腰椎(5个),骶椎(5个),尾椎(4个)
1)椎体(中央松质骨,周围密质骨)
2)附件:椎弓根,椎弓板,棘突,关节突);椎管:由椎体后缘和两侧椎弓组成
5、软组织:肌肉、血管、神经、关节囊、关节软骨
二、骨骼系统的基本病变
1、骨质疏松
①骨密度降低&& ②松质骨中骨小梁稀疏&& ③骨皮质变薄,髓腔增宽&& ④椎体呈“鱼脊椎”样改变
2、骨质软化
①骨密度降低,骨皮质变薄,边缘变模糊&& ②承重骨骼弯曲变形&& ③临时钙化带变模糊,干骺端呈毛刷状改变
3、骨质破坏
①局部骨质为软组织密度影替代,密度降低&& ②边缘锐利或模糊&& ③破坏区周围有时可出现硬化带&& ④可发生病理性骨折
4、骨质增生硬化
①骨质密度增高,均匀或不均匀&& ②骨皮质增厚、致密,轮廓增粗,髓腔变窄③骨小梁增粗、密集,失去海绵状结构
5、骨膜增生和骨膜反应
①骨皮质外增密影&& ②炎症、外伤、良性肿瘤:线状、层状、葱皮状、花边状③恶性肿瘤:针状、放射状
6、骨质坏死:骨内无骨结构的局限性致密影&&
7、骨内或软骨内钙化:颗粒状或不规则样无结构致密影
8、软组织病变
①软组织肿胀&& ②软组织肿块&& ③软组织钙化或骨化&& ④软组织萎缩
第三节& 疾病诊断
一、骨折&&
1、骨折的基本X线表现:骨折线(骨皮质断裂,骨小梁中断、扭曲、错位),骨骼弯曲、变形。
2、骨折类型:程度(完全性、不完全性)
&&&&&&&&&&&& 皮肤完整性(闭合性、开发性)
&&&&&&&&&&&& 骨碎片(撕脱性、嵌入性、粉碎性)
3、骨折移位:以骨折近端为准,判断远端的移位方向和程度(包括横、纵向移位、成角、旋转)
4、几种较为特别的骨折& 1)嵌入性骨折:不显示透明的骨折线,表现为密度增高的条带状影,骨皮质与骨小梁连续性消失,断裂相错。
&&&&&&&&&&&&&&&&&&&&&& 2)骺离骨折:骨骺分离,骺线增宽,骺与干骺端对位异常。
&&&&&&&&&&&&&&&&&&&&&& 3)青枝骨折:骨皮质未完全断裂,不见骨折线,局部骨皮质、骨小梁扭曲,或骨皮质皱折、凹陷或隆起。
5、骨折愈合:骨折线模糊&&&&& 骨折不愈合:断端分离、骨质密度增高
6、几种常见的骨折:①Colles骨折&& ②肱骨髁上骨折&& ③股骨颈骨折
7、脊柱骨折
1)X线平片:椎体呈楔形或双凹样改变。
2)CT:可发现平片难以确诊的轻微压缩性骨折,并显示骨折类型,骨折片移位程度及硬膜囊受压情况。
3)MRI:显示脊髓受损情况。
二、化脓性骨髓炎
1、急性化脓性骨髓炎
①软组织肿胀&& ②同时可见骨质破坏与增生硬化&& ③死骨形成&& ④骨膜反应
2、慢性化脓性骨髓炎
①广泛性骨质增生硬化使骨轮廓增粗变形,髓腔变窄& ②增生区仍能显示死腔及死骨& ③软组织萎缩
三、骨结核
1、长骨结核
①骨骺、干骺端松质骨内局限性骨质破坏&& ②无明显骨质增生、硬化&& ③有时可见“泥沙样”死骨&& ④骨膜反应少见&&
2、短骨结核(骨气鼓):骨内形成囊性破坏,骨皮质变薄,骨干膨胀。
3、脊柱结核
①累及相邻两个椎体,椎体中心或边缘骨质破坏&& ②椎间隙狭窄或消失&& ③椎旁冷脓肿形成,可钙化&& ④脊柱畸形
三、良性骨肿瘤
1、骨巨细胞瘤
①好发于四肢长骨骨端&& ②偏心性溶骨性破坏,呈膨胀性生长&& ③瘤体呈皂泡样改变&& ④骨皮质菲薄但完整&&
①边界清晰的圆形或卵圆形透明区
②可呈多囊状,病变内无骨隔,可见横行的骨嵴
③可呈膨胀性破坏,薄层骨壳,无骨膜增生
3、骨软骨瘤
①位于关节附近,靠近骨端&& ②骨性密度结构,骨皮质与母骨相连,髓腔与母骨连续&& ③背离关节面生长&& ④有软骨帽
四、恶性骨肿瘤
①干骺端骨质破坏,骨皮质早期中断、破坏&& ②肿瘤骨形成(放射状、棉絮状、针状)&& ③骨膜反应(葱皮状、Codman三角)&& ④软组织肿块
2、转移性骨肿瘤
1)溶骨性骨转移
①不规则骨质破坏,无硬化边缘&& ②局部软组织肿块形成&& ③病理性骨折&& ④脊柱转移:椎间隙完整,附件通常先受累
2)成骨性骨转移:不均匀的骨质密度增高
第二章& 关节
第一节& 影像观察与分析
一、正常关节的X线表现
关节间隙:包括关节软骨,滑液,关节盼,真正的关节腔
儿童骨端有骺软骨,关节间隙很宽
二、关节病变的基本病变
1、关节肿胀
①关节或周围软组织密度增高,皮下脂肪线、肌间隙模糊、消失&& ②关节间隙稍增宽&& ③关节面骨质略疏松
2、关节破坏
①关节间隙狭窄&& ②关节面骨质破坏、缺损&& ③关节脱位
3、关节退变
①关节面骨质增生硬化,骨赘形成&& ②关节间隙狭窄&& ③韧带骨化
4、关节强直
骨性强直:关节间隙消失,骨小梁贯串其中
纤维强直:关节间隙变窄,无骨小梁贯串其中
5、关节脱位
第三节& 疾病诊断
一、关节外伤
1、关节脱位
2、关节软骨损伤(MRI检查)
二、关节感染
1、化脓性关节炎
①早期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关节间隙增宽&& ②关节间隙变窄,承重面骨质破坏&& ③关节强直、脱位,伴骨质硬化
2、结核性关节炎
①软组织肿胀,关节间隙增宽,关节面骨质疏松&& ②关节间隙变窄,边缘性骨质破坏&& ③关节强直
三、慢性关节病
1、退行性关节病
①关节间隙变窄&& ②关节面边缘骨质增生,骨赘形成,关节面下可见小囊变&& ③关节腔内游离体形成&&
2、类风湿性关节炎
①早期表现为骨质疏松,以后可见关节面骨质破坏&& ②早期因关节积液表现为关节间隙增宽,以后关节软骨破坏使关节间隙变窄&& ③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④晚期可见关节脱位,畸形,强直,软组织萎缩
第三篇& 胸部
第一章& 肺与纵隔
第一节& 检查技术
一、X线平片
1、后前位(正位)
2、正侧位(观察肺门及心后区域)
3、前后位(床边胸片)
4、正斜位(观察肋骨)
二、CT检查
1、平扫(发现隐匿部位的病灶,发现肿块内的钙化、坏死及脂肪组织)
2、平扫+增强(明确有否肺门占位,对肺内或纵隔占位进行定性)
3、HRCT(观察肺内病灶的细节,对肺内弥漫性病变如间质性改变,支气管扩张的诊断尤为有利)
第二节& 影像观察与分析
一、正常胸部X线表现
胸部正常读片顺序:胸廓(软组织,骨骼)、纵隔、横膈、胸膜、肺(肺野、肺门、肺纹理)
(一)胸廓
1、胸部软组织(胸锁乳突肌、锁骨上皮肤皱褶、胸大肌、乳头)
2、骨性胸廓(肋骨、肩胛骨、锁骨、胸骨、胸椎)
3、胸膜(一般不显影)
1、肺野(透明区,上、中、下野,内、中、外带)
2、肺门(肺血管及支气管投影)
3、肺纹理(自肺门向两侧肺野放射状分布,逐渐变细,形如伸展的树枝,主要是肺动脉及分支)
4、气管、支气管(气管分叉60~85。,右主支气管与气管长轴角度较小,异物容易进入)
(三)纵隔(九分区)
(四)横膈(光滑圆顶状,右侧略高1~2cm,肋膈角锐利)
二、胸部基本病变的X线表现
(一)支气管阻塞性病变
1、肺过度充气与肺气肿
①两肺透亮度增高&& ②肺纹理稀疏、变细&& ③肋间隙增宽,桶状胸、心影狭长④膈面低平
①肺野均匀致密阴影&& ②肋间隙变窄&& ③纵隔、横膈、肺门向患侧偏移&& ④邻近肺叶代偿性肺气肿
(二)肺内病变
①云絮状增密影,边界模糊,与正常组织无明显分界&& ②短期复查变化明显
①结节状高密度灶&& ②边界清晰,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
①条索状增密影,形态较僵直&& ②范围大时可牵拉附近器官向患侧移位
4、钙化:边缘锐利的致密灶,形态、位置多变
①良性和炎性:边缘锐利光滑,生长慢&& ②边缘毛糙,可见端毛刺,分叶状,脐样切迹,生长快&& ③多发球形肿块多为转移性
①大小、形态不一的透亮区&& ②洞壁可厚或薄&& ③内壁可凹凸不平或光滑&& ④洞内可有液平
7、肺间质性病变
①肺纹理增多,并呈网格样改变&& ②可见高密度条索灶、广泛小结节灶
(三)胸膜病变
1、胸腔积液:X线表现随积液量而不同,总体呈外高内低的弧形
1)游离性积液
①少量积液(积液&300ml):肋膈角变钝
②中量积液:肋膈角消失,下肺野均匀增密影
③大量积液:胸腔内大片均匀致密影,肺野基本不可见或仅可见肺尖区,纵隔向健侧移位
2)局限性积液
①包裹性积液:积液与粘连共存,呈梭形致密影
②肺底积液:聚积在肺底与膈肌之间,肺下缘上移呈圆顶状,易误为膈肌升高
③叶间积液:叶间裂位置的梭形致密影
2、气胸与液气胸
①胸腔内无纹理透亮区,多位于肺野外带&& ②肺组织受压,向肺门区靠拢,肺纹理聚拢&& ③大量气胸时,纵隔向健侧移位&& ④气、液并存时可见液平面(液气胸)
3、胸膜增厚、粘连、钙化
①肋膈角变钝&& ②肺野内带状致密影&& ③膈面变毛糙,纵隔成角改变
三、胸部病变的CT表现
1、肺内肿块
良性:①类圆形高密度病灶,边缘锐利光整,密度较为均匀&& ②轻度强化& ③错构瘤:肿块内爆米花样钙化或脂肪组织&& ④结核球:肿块内细斑状钙化,肿块周围可见卫星病灶,邻近胸膜粘连&& ⑤炎性假瘤
恶性:①类圆形高密度病灶,边缘可见短毛刺,呈分叶状,可有脐状切迹&& ②邻近胸膜受牵拉&& ③可见血管、支气管截断&& ④纵隔、肺门淋巴结肿大&& ⑤侵犯胸壁软组织、破坏肋骨、侵入纵隔&& ⑥鳞癌:偏心空洞,内缘不光整,有壁结节&& ⑦腺癌:肿块内有小空泡征
2、肺间质性病变
①小叶间隔增厚&& ②胸膜下线&& ③肺野磨玻璃样或蜂窝样改变&& ④两肺纹理增多,伴纤维条索灶及小结节灶
第三节& 疾病诊断
一、肺肿瘤
(一)原发性支气管肺癌
1、中央型肺癌
X线表现:①肺门影增大&&
②肺门远端可见阻塞性炎症、肺不张
CT表现:①肺门区软组织密度肿块影
②病变支气管腔狭窄或闭塞,远端肺野内可见阻塞性炎症及肺不张
③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
④可侵犯纵隔结构
⑤中等增强
2、周围型肺癌
X线表现:①球形高密度肿块,边缘呈分叶状,伴短毛刺
②中心可坏死形成空洞
CT表现:①外周肺野球形肿块,其内可见空泡征,边缘多有分叶、毛刺、胸膜凹陷征&
②中心坏死形成偏心性厚壁空洞
③中等增强
(二)转移性肺癌:两侧肺野多发球形、结节样高密度灶
(一)大叶性肺炎
X线、CT:肺内典型渗出性病变,形状与肺叶的轮廓一致
(二)支气管肺炎
X线、CT:两侧肺野内散在多发小斑片状渗出影
(三)间质性肺炎
X线、CT:间质性改变+感染
三、支气管扩张
X线表现:肺纹理增多、增粗、紊乱,可见卷发样改变;病变严重时可见葡萄串状的多发囊样透亮影。
CT表现:①柱状支气管扩张可见“双轨征”&& ②囊状支气管扩张可见支气管远端囊状膨大,形成葡萄串状改变&& ③伴感染时囊内可见液平形成
四、肺脓肿
X线、CT表现:①厚壁空洞形成,周围伴炎性渗出影&& ②空洞内可见液平&& ③可伴有胸腔积液,引起脓胸或脓气胸
五、肺结核
1、原发性肺结核
X线表现:①肺内原发病灶表现为急性渗出性实变,边界模糊,云絮状&& ②淋巴管炎呈条索状高密度影&& ③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
2、血行播散性肺结核
X线表现:1)急性粟粒性肺结核:两肺均匀分布大小密度相等的粟粒状小结节影。
2)亚急性/慢性粟粒性肺结核:两肺大小不一、密度不同、分布不均匀的粟粒或结节状病灶,分布于两上、中肺野,下肺野较少,病灶以增殖为主,伴有渗出、纤维、钙化。
3、继发性肺结核
X线、CT表现:①病变局限于肺尖、锁骨下区及下叶背段&& ②肺内可见多种病灶(渗出、增殖、纤维化、空洞)共存&& ③空洞周围可有卫星灶&& ④干酪样肺炎(大叶性实变,下肺野可见经支气管播散的小叶性病灶)&& ⑤结核球(类圆形高密度影,边界清晰,内有钙化,周围有卫星灶)
4、结核性胸膜炎
第二章& 心脏和大血管
第一节& 检查技术
一、X线平片(观察各房室大小及肺血管情况,需吞钡)
3)右前斜位(45。)
4)左前斜位(60。)
二、心血管造影
三、CT检查(目前主要应用于发现主动脉瘤及冠状动脉病变)
第二节& 影像观察与分析
一、正常心脏大血管的X线表现
(一)心脏大血管的正常投影(自上而下)
心右缘:升主动脉/上腔静脉、右心房
心左缘:主动脉结、肺动脉段、左心室
心前缘:右室漏斗部及肺动脉主干、右室前壁
心后缘:左房、左室(心后食管间隙)
3、右前斜位
心前缘:升主动脉、肺动脉段、右室
心后缘:左房、右房
4、左前斜位
心前缘:右房、右室
心后缘:左房、左室
(二)心脏大血管形态
1、体型:横位心。斜位心、垂直心
2、年龄:&3岁时心胸比率为0.55,&7岁接近成人(心胸比率=心脏横径/胸廓最大内径,正常值≤0.5)
二、心脏大血管基本病变的X线表现(大小异常)
1、左心室增大(向后、左、下移位)
后前位:①左心室段延长,心尖向左下延伸&& ②相反搏动点上移
左侧位:心后食管前间隙狭窄或消失
2、右心室增大(向前、左、后增大)
后前位:①心尖圆钝上翘,心脏横径增大&& ②肺动脉段突出&& ③相反搏动点下移
3、左心房增大(向后、两侧、上增大)
后前位:①左心房双弓影&& ②心底部双房影&& ③左心耳突出(四弓)&& ④支气管分叉增大&& ⑤食管右移
左侧位:食管受压向后
4、右心房增大(向右、前增大)
后前位:①右心缘向右侧扩张膨隆&& ②最突出点位置较高
左前斜位:右心房段延长,超过心前缘长度一半以上,膨隆并与心室段成角
5、全心增大
心影向两侧增大,横径明显增宽,各房室轮廓消失,多数伴肺循环改变,心前、后间隙缩小,支气管分叉增大
三、肺血管病变
1、肺充血:
①两侧肺门影增大&& ②肺动脉段突出&& ③肺纹理增多、增粗,但清晰&& ④右下肺动脉增粗(直径大于1.5cm)
①肺门影增大、模糊&& ②肺纹理增多、增粗、模糊&& ③肺野透亮度降低&& ④严重时可见间隔线(Kerley B线)
3、肺血减少
①两肺纹理稀疏、变细,并可见呈网格状的侧支血管影&& ②肺野透亮度增高
间质性:与肺淤血相似。
肺泡性:两肺门区对称性“蝶翼状”渗出影,变化快。
第三节& 疾病诊断
一、风心二狭
X线表现:①左房增大&& ②右室增大&& ③肺动脉段突出&& ④肺淤血&& ⑤左心室和主动脉结缩小&& ⑥食管受压移位
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冠脉CTA)
三、房间隔缺损
X线表现:①右房、右室增大&& ②肺动脉段突出&& ③肺充血&& ④左室、主动脉缩小
X线表现:①心腰凹陷,心尖圆钝上翘&& ②右心室增大&& ③左心室缩小&& ④肺血减少&& ⑤主动脉增宽
五、心包炎
X线表现:①少量积液无明显变化,积液量多时呈“烧瓶心”&& ②肺血减少
六、主动脉夹层(CT增强)
X线表现:纵隔影增宽
CT表现:①主动脉管径明显增粗&& ②主动脉钙斑内移&& ③主动脉腔内可见低密度内膜片影&& ④主动脉腔内可见真假腔形成&& ⑤真腔通常较窄,对比剂充盈快,假腔内可见血栓形成
第四篇& 腹部
第一章& 食管与胃肠道
第一节& 食管
一、检查技术
(一)X线检查:晨起禁食、水
(二)CT检查:多应用增强检查观察食管癌侵犯范围
二、影像观察与分析
1、食管钡餐造影检查正常表现
①三处压迹:主动脉弓、左主支气管、左心房
②管腔:带状,宽2~3cm,边缘光整
③粘膜皱襞呈条纹状纵向走行
2、钡餐造影异常表现
1)管腔改变:狭窄与扩张
2)轮廓改变
①充盈缺损影:管壁肿块突入腔内,钡剂涂布的轮廓呈局限性凹陷
②龛影:钡剂充填于溃疡凹陷区,形成局限性外突影
③憩室:管壁向外囊袋状膨出,有正常粘膜通入
3)粘膜皱襞改变
①粘膜破坏:粘膜皱襞杂乱、不规则,中断或消失
②粘膜增宽、迂曲:可见粗厚的透明条状影,间隙增宽
三、疾病诊断
(一)食管癌
食管钡餐表现:①管腔向心性、环形狭窄
②腔内菜花状充盈缺损
③不规则扁片状龛影
④局部管壁僵硬,粘膜破坏、中断
(二)食管静脉曲张
食管钡餐表现:①粘膜皱襞增粗、迂曲
②粘膜呈蚯蚓状或串珠状改变
③管壁边缘呈锯齿状
④张力降低。蠕动减弱、排空延迟
第二节& 胃与十二指肠
一、检查技术
(一)X线检查
①检查前禁食、水
②幽门梗阻需抽胃液
③口服产气粉
二、影像观察与分析
1、胃、十二指肠钡餐正常表现
①分区:胃底、胃体、胃窦、大小弯、胃角、贲门、幽门
②胃粘膜呈条状透明影,不同位置形态不同
③胃的几种形态:鱼钩型、长型、牛角型、瀑布型
2、十二指肠正常钡餐表现
①分区:球部、降部、水平部、升部
②球部呈球形或三角形
③十二指肠框部呈“C”形
④十二指肠粘膜皱襞呈羽毛状
3、造影异常表现
1)管腔改变
2)轮廓改变
3)粘膜皱襞改变
①粘膜破坏
②粘膜皱襞平坦
③粘膜皱襞增宽与迂曲
④粘膜皱襞纠集:粘膜皱襞从四周向病变处集中,呈车辐状或放射状
4)功能性改变
①张力&& ②蠕动&& ③动力&& ④分泌
三、疾病诊断
(一)胃、十二指肠溃疡
直接X线表现:龛影&& ①边缘光滑、整齐&& ②狭颈征、项圈征&& ③周围粘膜皱襞纠集&& ④突出于腔外
间接X线表现:①大弯侧指状凹陷&& ②小弯缩短&& ③局部压痛&& ④分泌增加
2、十二指肠溃疡
①龛影小而浅,周围粘膜纠集&& ②球部变形,可呈“山字”形或三叶形&& ③球部激惹,幽门痉挛&&
(二)胃癌
1、胃癌X线表现
早期胃癌:①局部粘膜紊乱、平坦、消失
③局限性胃壁变降
进展期胃癌(增生型):①不规则菜花状充盈缺损影
②粘膜皱襞破坏、中断、消失
③胃壁僵硬,蠕动消失
进展期胃癌(溃疡型):①腔内龛影&
②龛影边缘可见毛刺,形态不规则&&
④指压迹、裂隙、环堤
浸润型胃癌:①胃腔向心性狭窄
②粘膜皱襞平坦、消失,蠕动消失,排空迅速
③胃壁僵硬,形态固定
2、胃良、恶性溃疡的鉴别
腔内或部分腔内
乳头状、圆形、规则
盘状、半月征、不规则
狭颈征、项圈征、边缘整齐
环堤、指压迹、裂隙、毛刺
向龛影集中,粗细均有
在环堤处中断、粗糙呈杵状
柔软、有蠕动波
僵硬、蠕动消失
第三节 空肠与回肠
一、检查技术
(一)X线检查
X线平片:小肠梗阻
造影检查:全消化道钡餐造影、小肠钡灌
(二)CT检查:小肠CT重建
二、X线影像表现
环状皱襞,呈羽毛状
右中下腹及盆腔
皱襞少而浅,呈带状,收缩时呈纵形或斜形
动力:7~9小肠小肠全部排空。
2、异常表现
1)管腔大小改变
2)肠腔轮廓和粘膜改变
3)位置与功能改变
三、疾病诊断
肠结核:①好发于回盲部,回盲瓣通常受累
②回盲部呈“一字征”,钡剂充盈不良,呈细线状
③肠腔狭窄、缩短、僵直
第四节 结肠与直肠
一、检查技术
(一)X线检查
X线平片:结肠梗阻
造影检查:钡剂灌肠
(二)CT检查:结肠CT重建
二、X线影像表现
1、正常表现
位置与形态:腹腔周围,呈“门”字形;结肠袋
分段:盲、升、横、降、乙、直肠,肝曲、脾曲
动力:24~48排空
阑尾:长3~8cm,宽0.5cm,60%可显示
2、异常表现
1)肠腔轮廓改变
2)管腔大小改变
三、疾病诊断
结肠癌:①腔内不规则充盈缺损
②局部粘膜皱襞破坏、中断
③肠壁僵硬,结肠袋消失
④肠腔狭窄
⑤局部龛影形成
第二章 急腹症
第一节 检查技术
一、X线检查:平片、造影
二、CT检查:CT平扫(或增强)
第二节 影像观察与分析
一、X线平片
正常腹部平片所见:①腹壁与盆壁
②实质脏器
③空腔脏器
异常表现:①膈下游离气体,呈线条状或新月形透亮影,未见膈下游离气体不能排除穿孔(20%)
②腹脂线模糊——腹腔积液
③实质脏器影增大
④空腔脏器内积气、积液伴管腔扩大
上腹、左上腹
呈弹簧状,平行,连贯排列
肠壁光滑不见皱襞
呈平行不连贯的短条状纹理
5~7cm左右
(二)造影检查
1、钡剂、空气灌肠
1)急性肠套叠
2)乙状结肠扭转
2、泌尿系造影
2)膀胱破裂
二、CT检查
1、实质脏器:脏器挫裂伤、脏器破裂、血肿、包膜下出血、腹腔内及腹膜后间隙内出血
2、肠管及肠系膜:肠壁异常增强、增厚,肠壁积气,肠系膜血管血栓形成,门静脉系统积气
3、腹部大血管:腹主动脉瘤或夹层破裂
4、腹膜腔炎症或脓肿
第三节 疾病诊断
一、肠梗阻
①梗阻以上肠段积气、积液,呈多发气液平
②机械性(单纯性和绞窄性)、动力性(麻痹性和痉挛性)、血运性
③完全性(梗阻以下肠腔不见积气)、不完全(梗阻以下肠腔可见积气)
(一)单纯性小肠梗阻
①上中腹部大跨度肠曲
②阶梯状液平
③结肠内气体少或消失
④高位:胀气肠曲和液平少、位置高、皱襞显著
⑤低位:胀气肠曲和液平多、布满全腹、不见皱襞
(二)绞窄性小肠梗阻
①肠曲聚集
②肠壁增厚,粘膜皱襞增粗
③“假肿瘤”征
④腹脂线模糊
(三)结肠梗阻
1、单纯性结肠梗阻
①结肠充气扩大,宽度5~7cm
②液平少而长
③小肠亦可见气液平
2、乙状结肠扭转
①乙状结肠明显扩大,横径可达20~30cm
②自盆腔升到中腹部甚至上腹部,呈马蹄铁状,圆顶向上
③肠壁显影,呈三条纵行致密线向下集中
④钡灌:梗阻上端呈鸟嘴状狭窄
(四)麻痹性肠梗阻
①小肠、结肠均胀气扩大
②肠腔扩张较轻,分布范围广,无明显或少有液平
第三章 肝、胆、胰、脾
一、检查技术
1、X线检查——DSA
2、CT检查——CT增强扫描:①动脉期——注射对比剂后20~25s
②门脉期——注射对比剂后60s
③实质期——延迟扫描
3、MRI平扫加增强
二、影像观察与分析
(一)X线检查
肝动脉造影(三期):①动脉期;②毛细血管期;③实质期
异常血管造影表现:①占位征象;②肿瘤血管;③血管浸润;④肿瘤染色;⑤充盈缺损;⑥静脉早显
(二)CT检查
1、正常表现:①密度均匀一致,CT值65±5HU;②胆囊与下腔静脉连线将肝分为左、右叶;③肝门及镰状韧带呈低密度带状影;④门静脉前方为肝总管(右)及肝动脉(左)
2、异常表现:①病变密度;②病变形态;③病灶大小;④病灶数目;⑤病灶强化程度、方式
(三)MR检查
1、正常表现:T1WI中等信号,T2WI等低信号,均匀强化
2、异常表现:①病变密度;②病变形态;③病灶大小;④病灶数目;⑤病灶强化程度、方式
三、疾病诊断
(一)肝脓肿
CT:边缘清晰,低密度病灶,增强后边缘明显强化
MRI:T1WI低信号,边缘清晰,脓壁外侧可见较低信号水肿带;T2WI为大片状高信号,周围低信号肉芽组织环绕;病灶内如有气体高度提示肝脓肿;增强后脓肿壁明显环形强化,脓腔不强化。
(二)海面状血管瘤
CT:平扫呈类圆形低密度,密度均匀,增强起始自病灶边缘呈结节状强化,延迟后造影剂逐渐充盈,最终呈等密度。
MRI:T1WI低信号,T2WI(多回波)随TE延长,信号逐渐增高,在重T2WI上,呈“灯泡征”。
(三)原发性肝癌
CT:平扫时呈不均匀低密度,可单发或多发,肝动脉供血,对比剂呈“快进快出”;门静脉癌栓形成,肝门、后腹膜淋巴结肿大,腹水,邻近器官浸润
MRI:T1WI稍低信号,T2WI稍高信号,信号不均匀,包膜征或晕圈征,血管受侵,增强后肝实质部分信号增强,其中坏死区无强化
(四)转移性肝癌
CT:平扫为多发大小不一的低密度结节灶,呈同心圆状双重轮廓(特征性表现),增强后肿瘤境界清晰,边缘环形强化,呈“牛眼征”
MRI:T1WI呈低信号,T2WI稍高信号,呈“靶征”或“牛眼征”
(五)肝囊肿
CT:边缘清晰的低密度灶,其内为水样密度,无明显强化
MRI: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信号均匀,边界清晰,无强化
(六)肝硬化
CT:早期肝肿大,晚期缩小,表面凹凸不平,肝叶比例失调,肝裂增宽,密度降低,脾肿大,腹水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消化道的X线诊断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翼下颌皱襞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