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基因 8.27*10`3copiplus是什么意思思啊

植物生物技术导论(原著第二版)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植物生物技术导论(原著第二版)本词条缺少概述,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作&&&&者:(印)H.S.查夫拉编//许亦农出版社
书名:(原著第二版)
作者:(印)H.S.查夫拉编//许亦农
开本:小16开
包装:植物生物技术为生物系统的操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它已经成为植物科学中令人瞩目的领域。本书是一本生物技术课程的教材,可供不同年级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使用。本书涵盖了植物组织培养的全部重要知识,即营养介质、微繁殖、器官培养、细胞悬浮培养、单倍体培养、原生质的分离与融合、次生代谢产物、体细胞克隆变异和冷藏。同时为了更好地理解DNA重组技术,作者在修订版中增加了一些章节,内容包括遗传材料、DNA在基因组中的结构和DNA重组所涉及的基本技术。DNA重组技术涵盖了不同的内容,包括基因克隆、植物基因分离、转座子和基因标记、体外诱变、PCR、分子标记、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转基因技术、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其中基因克隆分为三章进行介绍,其中一章对酶进行了介绍,另一章对载体进行了介绍,还有一章介绍了cDNA和基因组克隆以及克隆DNA的序列分析。本书中基因组学包括功能基因组学、结构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不同生物的测序情况和DNA芯片技术。书中的各项技术的实验操作,都给出了具体步骤。
关于生物技术的应用,作者在通过转基因对作物进行改良的部分进行了讨论,同时,还对生物技术对作物改良的影响作了综述。对各种形式的知识产权,例如植物育种者权利、生物多样性以及一些专利的例子在知识产权一章中进行了介绍。第1篇 植物组织培养1 第1章 绪论3
1?1 植物繁育的新技术3
1?2 生物技术的起源4
1?3 生物技术的发展史4 第2章 组织培养室的组建9
2?1 清洗工作区9
2?2 普通实验室和培养介质准备区9
2?3 材料转化工作区10
2?4 材料培养工作区10
2?5 光强单位11
2?6 温室11
2?7 实验室和工作人员的安全11 第3章 营养培养基12
3?1 器材和设备12
3?2 溶液配制所用的单位12
3?3 培养基组成成分13
3?3?1 无机营养14
3?3?2 碳源和能源15
3?3?3 维生素15
3?3?4 生长调节剂15
3?3?5 有机添加物16
3?3?6 胶凝剂17
3?3?7 pH17
3?4 培养基配制的一般实验方案18
课外阅读20 第4章 灭菌技术21
4?1 无菌培养基、容器和小器件的准备21
4?1?1 蒸汽灭菌21
4?1?2 干燥灭菌22
4?1?3 过滤灭菌22
4?1?4 紫外线灭菌22
4?2 无菌条件的保持23
4?2?1 酒精灭菌23
4?2?2 火焰灭菌23
4?3 外植体的化学消毒23
4?4 实验方案24
4?4?1 种子消毒24
4?4?2 芽、叶片、茎、根等组织的消毒24
4?4?3 未成熟胚、胚珠和花药培养中 组织的消毒24
课外阅读25 第5章 培养类型26
5?1 细胞分化26
5?2 器官分化27
5?3 培养类型27
5?3?1 种子培养27
5?3?2 胚胎培养28
5?3?3 胚胎培养的应用29
5?3?4 愈伤组织培养30
5?3?5 器官培养31
5?3?6 珠心培养及其应用31
5?3?7 胚乳培养及其应用32
5?4 细胞培养33
5?5 原生质体培养34
5?6 实验程序34
5?6?1 种子萌发(烟草)34
5?6?2 胚培养(谷类作物--小麦、 玉米、大麦和水稻等)34
5?6?3 胚培养(豆类作物--绿豆、 黑豆、菜豆和大豆等)35
5?6?4 愈伤组织的诱导(烟草)35
5?6?5 愈伤组织的诱导(谷类作 物--小麦、水稻、玉米 和大麦等)35
课外阅读36 第6章 微繁殖37
6?1 腋芽繁殖方法38
6?1?1 分生组织和嫩枝顶端培养38
6?1?2 芽培养40
6?1?3 器官发生42
6?1?4 通过愈伤组织的器官发生42
6?1?5 不定器官的直接形成44
6?2 胚胎发生44
6?3 微繁殖的研究进展47
6?4 与微繁殖有关的一些问题48
6?5 实验方案49
6?5?1 马铃薯分裂组织和节点的 培养(Solanum tuberosum) 49
6?5?2 腋芽的增殖(草莓-- Fragaria chiloensis) 49
6?5?3 器官发生--不定芽的形成50
6?5?4 通过愈伤形成的器官分化 (烟草)50
6?5?5 通过愈伤形成的器官分化(谷 类--小麦,大麦,玉米,水 稻等)50
6?5?6 器官形成(胡萝卜)51
课外阅读52 第7章 细胞悬浮培养与次生代谢物53
7?1 悬浮培养的类型54
7?1?1 分批培养54
7?1?2 连续培养55
7?1?3 半连续培养55
7?2 生长的测定55
7?3 悬浮培养细胞的同步化56
7?4 单细胞培养技术--BERGMANN 细胞平板培养技术57
7?5 应用57
7?6 次生代谢物的生产58
7?6?1 形态和化学分化59
7?6?2 有利于次生代谢物形成的培 养基成分59
7?6?3 生长生产模式60
7?6?4 环境因子61
7?6?5 产生大量有用代谢物的细胞 系的选择61
7?6?6 产物分析62
7?7 应用62
7?8 次生代谢化合物生产有关的问题63
7?9 细胞固定体系63
7?9?1 固定细胞的多聚体64
7?9?2 产品释放65
7?10 生物转化65
7?11 方法66
7?11?1 细胞悬浮培养方法(烟草)66
7?11?2 细胞悬浮培养方法(谷类-- 小麦、水稻、玉米、大麦等)67
课外阅读67 第8章 单倍体的离体培养生产68
8?1 雄核发育方法68
8?1?1 花药培养69
8?1?2 小孢子培养69
8?1?3 影响雄核发育的因素70
8?1?4 雄核发育过程72
8?1?5 倍数性水平和染色体加倍72
8?1?6 二倍化73
8?2 单倍体的意义和应用73
8?3 问题75
8?4 雌核发育单倍体76
8?5 影响单雌生殖的因素76
8?6 谷类单倍体生产的染色体丢失技 术(大麦和小麦)77
8?7 谷类(水稻、大麦、小麦等)的 花药培养方法78
课外阅读79 第9章 原生质体的游离与融合80
9?1 原生质体游离80
9?1?1 机械法80
9?1?2 酶法80
9?2 原生质体发育85
9?2?1 细胞壁形成85
9?2?2 生长、分裂和植株再生85
9?3 体细胞杂交85
9?3?1 原生质体融合86
9?3?2 杂种细胞的鉴定和选择88
9?3?3 体细胞杂种的鉴定与特性90
9?4 体细胞杂种的染色体数92
9?5 胞质杂种92
9?6 体细胞杂交的应用潜力94
9?7 体细胞杂交的问题和限制97
9?8 方法97
9?8?1 原生质体分离和融合方法97
9?8?2 原生质体融合99
课外阅读100 第10章 细胞无性系变异101
10?1 命名101
10?2 获得细胞无性系变异的方法101
10?2?1 非离体选择102
10?2?2 离体选择102
10?3 细胞无性系变异的应用105
10?4 细胞无性系变异的基础109
10?5 不利因素110
10?6 配子克隆变异110
课外阅读111 第11章 种子资源的保存与低温 冷藏112
11?1 低温冷藏法112
11?1?1 培养不育的组织培养物113
11?1?2 添加低温保护剂和组织材料的 预处理114
11?1?3 冷冻处理114
11?1?4 生活力和再生力的测定115
11?1?5 植株生长和再生116
11?2 细胞缓慢生长保存法116
11?3 应用116
课外阅读117 第2篇 遗传物质及其结构119 第12章 遗传物质121
12?1 糖类122
12?2 氨基酸122
12?3 核苷酸123
12?3?1 核苷酸的结构式124
12?3?2 核苷与核苷酸化合物的定义124
12?4 多聚核苷酸125
12?4?1 DNA与RNA不同的重要性126
12?4?2 多核苷酸结构的缩写法127
12?5 遗传物质127
12?5?1 DNA的发现128
12?5?2 双螺旋是稳定的结构129
12?5?3 DNA复制129
课外阅读130 第13章 DNA组成与基因表达131
13?1 DNA存在的不同结构131
13?2 DNA超螺旋--DNA的三级 结构133
13?2?1 连环数133
13?2?2 十字形构型--DNA的三级 结构134
13?3 真核DNA组成核小体134
13?4 DNA组成135
13?5 变性137
13?6 DNA的复性137
13?7 复性速度和DNA序列复杂度-- Cot曲线138
13?8 遗传信息的传递:中心法则139
13?9 DNA分子内的基因组成140
13?9?1 操纵子140
13?9?2 多基因家族140
13?10 植物的结构基因--不连续 基因141
13?11 调控序列141
13?11?1 TATA盒子142
13?11?2 AGGA盒子142
13?11?3 基他调控元件142
13?12 RNA分子的类型143
13?12?1 信使RNA与作用过程143
13?12?2 核糖体RNA145
13?12?3 tRNA(转运RNA) 145
13?12?4 核内小RNA146
13?13 转录146
13?13?1 核苷酸序列147
13?13?2 原核生物的转录过程147
13?13?3 真核生物的转录148
13?14 遗传密码与翻译149
13?14?1 遗传密码149
13?14?2 翻译151
13?14?3 翻译后修饰152
课外阅读153 第3篇 DNA重组技术155 第14章 基本技术157
14?1 琼脂糖凝胶电泳157
14?2 脉冲场凝胶电泳157
14?3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 160
14?3?1 等电聚焦(IEF) 161
14?3?2 二维凝胶电泳162
14?3?3 蛋白质染色162
14?4 核酸印迹162
14?4?1 Southern印迹分析162
14?4?2 Northern印迹164
14?5 蛋白质印迹164
14?6 点杂交技术165
14?7 放射自显影165
14?8 E?coli的转化167
14?9 步骤168
课外阅读168 第15章 基因克隆:DNA的切割和 连接169
15?1 基因克隆简介169
15?2 切割酶--限制性内切酶170
15?2?1 I型限制性内切酶171
15?2?2 II型限制性内切酶171
15?2?3 III型内切酶173
15?2?4 其他限制性内切酶174
15?3 DNA分子的连接与DNA连接酶174
15?4 DNA修饰系统175
15?4?1 激酶175
15?4?2 碱性磷酸酶175
15?4?3 DNA聚合酶175
15?4?4 末端转移酶176
15?4?5 S1核酸酶176
15?4?6 λ-外切酶176
15?4?7 外切酶III177
15?4?8 Bal 31核酸酶177
15?5 连接子和接头177
15?6 质粒DNA的限制性酶切反应的 步骤178
课外阅读179 第16章 基因克隆:载体180
16?1 克隆载体的特征180
16?2 E?coli K-12的生物学特征180
16?3 质粒181
16?3?1 pBR322183
16?3?2 pACYC184184
16?3?3 pUC载体184
16?3?4 pUN121185
16?3?5 酵母质粒载体186
16?3?6 Ti质粒188
16?4 黏粒188
16?5 噬菌体载体189
16?5?1 λ噬菌体189
16?5?2 λ噬菌体克隆载体190
16?5?3 M13噬菌体191
16?6 噬菌粒192
16?7 酵母人工染色体(YAC) 193
16?8 细菌人工染色体(BAC) 194
16?9 P1噬菌体载体195
16?10 P1人工染色体(PAC) 196
16?11 穿梭载体196
16?12 表达载体196
16?13 步骤196
16?13?1 质粒DNA的分离:小量 制备196
16?13?2 用SDS蛋白酶K方法分离 基因组DNA198
课外阅读198 第17章 基因克隆:cDNA克隆和基 因组克隆及克隆DNA的序 列分析199
17?1 基因文库199
17?2 cDNA文库及其克隆199
17?2?1 mRNA的分离提取200
17?2?2 第一链cDNA的合成200
17?2?3 第二链cDNA的合成200
17?2?4 cDNA的克隆201
17?2?5 宿主细胞的介绍201
17?2?6 克隆筛选201
17?3 基因组克隆202
17?3?1 DNA的分离203
17?3?2 局部消化203
17?3?3 克隆载体203
17?3?4 片段和载体的连接203
17?3?5 包装203
17?4 克隆基因的检测与分析及探针 介绍204
17?5 基因的检测方法205
17?5?1 菌落和噬菌斑杂交205
17?5?2 免疫学检测206
17?5?3 克隆基因的Southern印迹 分析206
17?5?4 印迹的过程206
17?6 核酸序列的检测206
17?7 放射性标记206
17?8 非放射性标记208
17?8?1 HRP系统208
17?8?2 DIG系统208
17?8?3 生物素-链霉抗生物素标记 系统209
17?9 DNA测序210
17?9?1 Sanger-Coulson方法210
17?9?2 Maxam-Gilbert方法211
17?9?3 大量DNA测序213
课外阅读215 第18章 聚合酶链式反应216
18?1 PCR反应的步骤218
18?2 PCR反应的成分219
18?2?1 寡聚物引物219
18?2?2 扩增缓冲液219
18?2?3 脱氧核糖核苷三磷酸219
18?2?4 靶序列219
18?2?5 Taq DNA聚合酶219
18?3 反向PCR220
18?4 反转录酶介导的PCR (RT-PCR) 221
18?4?1 RACE: cDNA末端的快速 扩增221
18?4?2 定量RT-PCR223
18?4?3 差异表达基因的扩增224
18?5 PCR产物的克隆227
18?5?1 增加限制性位点227
18?5?2 T/A克隆228
18?5?3 平端连接228
18?6 PCR的遗传工程228
18?7 PCR的应用228
18?8 PCR的优点230
18?9 存在的问题231
18?10 转基因的PCR检测的流程231
课外阅读232 第19章 体外突变233
19?1 定位突变233
19?1?1 缺失突变234
19?1?2 盒式突变237
19?1?3 寡核苷酸定向突变237
19?1?4 化学突变242
19?1?5 PCR介导的体外突变243
19?1?6 定位突变的优点245
19?1?7 随机突变245
19?2 插入突变246
19?2?1 转座子介导的插入突变246
19?2?2 T-DNA介导的插入突变247
课外阅读248 第20章 转座子遗传因子和基因标签249
20?1 细菌中的转座子249
20?1?1 IS因子249
20?1?2 复合式转座子251
20?1?3 复杂的转座子--Tn3家族252
20?2 真核生物中的转座因子252
20?2?1 分类252
20?2?2 I族因子253
20?2?3 II族因子256
20?2?4 其他因子258
20?3 转座子标签法258
20?3?1 转座因子的分离259
20?3?2 基因标记260
20?3?3 目标基因标签法的局限性262
20?3?4 突变基因的分离263
20?3?5 完整基因的分离263
20?3?6 异源转座子标签法263
20?3?7 提高在目标位点的插入频率265
20?3?8 基因分离265
20?3?9 转座子标签法的优点266
20?3?10 转座子标签法的重要性266
课外阅读267 第21章 基因分离268
21?1 植物基因克隆的总策略268
21?1?1 编码特异蛋白基因的分离268
21?1?2 组织特异性的功能基因分离268
21?1?3 以DNA插入为基础的克隆 方法270
21?1?4 差减克隆270
21?1?5 图位克隆271
21?2 染色体跳查276
21?3 染色体着陆278
课外阅读279 第22章 分子标记和辅助标记选择280
22?1 形态学标记280
22?2 生物化学标记280
22?3 分子标记281
22?4 不以PCR为基础的技术--限制 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282
22?5 基于PCR的技术289
22?6 靶向PCR及测序297
22?7 指纹300
22?8 标记辅助筛选302
22?9 RAPD分析流程304
课外阅读305 第23章 植物基因转移306
23?1 瞬时和稳定的基因表达306
23?2 标记基因307
23?2?1 报告基因307
23?2?2 选择标记309
23?3 嵌合基因载体310
23?4 基因转移方法311
23?4?1 载体介导的基因转移311
23?4?2 无载体介导或DNA的直接 转移324
23?5 转入基因的状况和表达以及基因 沉默331
23?6 实验方案334
23?6?1 农杆菌介导的转化334
23?6?2 基因枪轰击法:瞬时表达335
课外阅读336 第24章 应用转基因技术改良作物337
24?1 抗生物逆性337
24?1?1 抗虫性338
24?1?2 抗病毒性340
24?1?3 抗疾病性343
24?2 抗非生物胁迫346
24?3 抗除草剂349
24?4 品种改良基因工程350
24?4?1 作物储藏物改良基因工程350
24?4?2 花卉保鲜基因工程351
24?4?3 花色、花型改良基因工程351
24?4?4 雄性不育转基因工程352
24?4?5 终结种子基因工程352
24?5 转基因植物生物反应器355
24?5?1 碳水化合物355
24?5?2 脂类化合物356
24?5?3 蛋白质品质356
24?5?4 维生素和矿质营养357
24?5?5 生物可降解塑料358
24?5?6 蛋白质、多肽及疫苗358
24?5?7 口服性疫苗的生产359
24?5?8 商品化转基因作物360
24?5?9 重组DNA技术的影响361
课外阅读365 第25章 基因组学366
25?1 原核基因组图谱以及E?coli基 因组366
25?2 真核生物基因组图谱367
25?3 DNA测序中的基因定位370
25?3?1 序列检测370
25?3?2 实验技术371
25?4 酵母(S?cerevisiae) 基因组372
25?5 人类基因组373
25?6 拟南芥基因组375
25?7 水稻基因组375
25?8 功能基因组学376
25?8?1 计算机分析377
25?8?2 实验分析378
25?9 基因表达模式382
25?9?1 检测RNA转录水平进行基因 表达分析382
25?9?2 SAGE(基因表达的系列 分析)382
25?9?3 DNA芯片技术384
25?10 DNA芯片的种类384
25?10?1 基于寡聚核苷酸的芯片384
25?10?2 基于cDNA的芯片386
25?11 杂交与检测方法386
25?11?1 DNA芯片(微阵列)特征 描述387
25?11?2 DNA芯片的应用388
25?12 蛋白质组学389
25?12?1 蛋白双向电泳390
25?12?2 蛋白质谱分析390
25?12?3 数据库搜索390
课外阅读391 第26章 生物信息学392
26?1 生物信息学的发展393
26?2 数据库394
26?3 网络教育395
26?4 数据库的访问395
26?5 应用397
26?6 面临的挑战398
课外阅读398 第27章 知识产权保护399
27?1 知识产权简介399
27?2 知识产权保护399
27?2?1 世界性组织400
27?2?2 保护形式400
27?2?3 版权401
27?2?4 商标401
27?2?5 专利402
27?2?6 专利应用402
27?2?7 国际专利和《专利合作条约》403
27?2?8 专利的撤回403
27?2?9 地理标识406
27?2?10 商业秘密406
27?2?11 外观设计407
27?2?12 技术秘密(know-how) 407
27?2?13 植物育种者权利407
27?2?14 UPVO的作用408
27?2?15 农民的权利410
27?2?16 生物多样性大会410
27?2?17 植物品种保护411
27?2?18 关于植物专利的一些案例 研究412 附录414
附录III415
附录VI416 术语解释417 参考文献435 作者索引448 主题索引452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
东方航空一般指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总部位于中国上海的国有控股航空公司,在原的基础上,兼并,联合重组而成。是中国民航第一家在香港、纽约和上海三地上市的航空公司,日、5日及11月5日,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分别在纽约证券交易所、香港联合交易交所和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挂牌上市。是中国三大国有大型骨干航空企业之一(其余二者是、)。9月29日上午,中国东方航空首架飞抵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华丽亮相。并且在新机型上喷绘了全新涂装。此架飞机于9月26日从美国西雅图飞抵上海,随即在上海、北京、广州三地进行静态展示。在第二架777-300ER(B-2002)交付后的第二天,开启了上海---的航线。[1]截止日,中国东方航空共有3架777-300ER型客机(B-2001,B-2002,B-2003)外文名称China Eastern AirlinesCorporation Limited总部地点上海成立时间1988年(戊辰年)6月经营范围航空飞行公司性质上市公司公司口号打造世界一流、建设幸福东航员工数6年)IATA代码MUICAO代码CES呼&&&&号CHINA EASTERN所属联盟常旅客计划东方万里行
枢纽机场:、、、、。
基地机场:、、、、成都双流国际机场、、、、、、。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前身为1988年成立的中国东方航空公司。1957年1月,原民航上海管理处筹建成立上海解放后第一支飞行中队,该中队随后历经数次整合扩编和名称更迭。1988年,按中国民航“政企分离”的管理体制改革方案,中国东方航空公司在该飞行队伍第5飞行大队的基础上组建成立,该队伍的其它分支东航全新涂装的777-300ER先后划归新成立的中国东方航空公司。
中国东方航空从创业之初就作出了“开拓创新、深化改革、厉兵秣马、飞向世界”的战略决策,仅用三年多的时间就开通了飞往美国和西欧的航线。 为了将“东航”发展成具有较强竞争能力的国际型航空企业,1993年10月,中国东方航空集团公司成立,成功实现了由区域性航空公司向国际性航空公司的转变。除主业外,多元化拓展,投资企业涉及、、、金融、、、、、机械设备制造等众多行业。
日以原东航上海总部和子、分公司整体改制为,其他没有关联的全资子公司及在合资企业中的全部股权从东航分立成为东方航空集团公司。集团公司作为唯一发起人以发起方式设立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
2002年东航与中国西北航空公司、云南航空公司联合重组。中国东方航空集团公司控股的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东方航空集团拥有其61.64%股权。
日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成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首家合作伙伴(航空客运)。东航选用空中客车A340-600型客机(注册号B-6055)推出彩绘涂装世博号飞机。
中国东方航空集团公司于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宣告成立。中国东方航空集团公司(以下简称)是以原东方航空集团公司为主体,兼并原、联合原组建而成,是国务院监管的中央企业,我国大三骨干航空运输集团之一。
东航集团总部设在上海,英文简称:China Eastern Airlines;截至2014年7月底,东航集团总资产约为1321.58亿元人民币,拥有大中型运输飞机460多架,通用航空飞机18架,通航点187个、1024个目的地,每年为全球近8000万旅客提供服务,旅客运输量位列全球前五。作为天合联盟成员,“东方万里行”常旅客可享受天合联盟19家航空公司的会员权益及全球530间机场贵宾室,从业人员超过7万人。
东航集团经营业务包括:公共航空运输、通用航空业务及与航空运输相关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含免税品)、航空器材及设备的维修、航空客货及地面代理、飞机租赁、航空培训与咨询等业务以及国家经营的其他业务。
作为东航集团核心主业的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民航业内第一家,于1997年分别在纽约、香港和上海的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施大集团、大公司战略打下了重要基础。其前身是成立于1988年6月的中国东方航空公司,1997年在香港、纽约、上海三地证券市场挂牌上市,是中国民航业内第一家上市公司。东航以上海为复合枢纽,西安、昆明为区域枢纽,构建起一个通往世界各地的航空网络。
东航集团有全资、控股公司21家。经过几年来的调整优化和资源整合,基本形成以航空食品、进出口、金融期货、传媒广告、旅游票务、机场投资等业务为辅助的航空运输服务体系。
“十一五”期间,东航集团主要目标是:实施以枢纽战略为核心的发展规划,建设以上海为轴心的中枢网络运营模式,积极构建航班波,完善航线网络结构。形成上海为客运、货运枢纽,昆明、西安、武汉为区域枢纽,立足国内、辐射国际的航线网络布局,覆盖北美、南美、欧洲、中亚、南亚、东南亚、北非、南非及澳洲等地区。除核心主业外,相关产业配套合理,积极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作为东航集团核心主业的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航股份),1997年在纽约、香港、上海三地作为首家中国航企挂牌上市。东航股份每年为全球7000万人次的旅客提供服务,旅客运输量位列全球第五。作为天合联盟成员,东航股份通过与联盟的衔接,构建了以上海为核心枢纽,通达世界187个国家、1000个目的地的航空运输网络。
2009年以来,东航集团以全新姿态迎来新的发展,荣膺“中国民航飞行安全五星奖”、荣登《》杂志“最具创新力中国公司25强”,被国际品牌机构WPP评为“中国最具价值品牌50强”,并排名靠前,连续三年累计赢利过百亿,净资产回报率位列央企前列。
面对未来,东航集团正迈开创新转型的新步伐。努力实现由传统航空承运人向现代航空服务集成商的转型,致力于打造“员工热爱、顾客首选、股东满意、社会信任”的优秀企业,以精准、精致、精细的服务为全球旅客不断创造精彩体验。
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航)总部位于上海。作为中国三大航空公司之一,从上海1957年成立的第一支飞行中队,到1997年在纽约、香港、上海三地作为首家中国航企挂牌上市,东航走出一条攻坚克难、变革进取的创新发展之路。东航在全球拥有11家分公司、50家海外营业部及办事处,同时拥有包括、东方航空云南分公司、中国货运航空公司、等在内的24家全资及控股子公司。
由400余架平均机龄不满7年的大中型飞机构成的东航机队,每年为全球7000多万旅客提供服务,旅客运输量位列全球第五。“东方万里行”常旅客会员可享受天合联盟19家成员公司的积分里程计划、会员权益和全球525间机场贵宾休息室。
秉承“以客为尊,倾心服务”的理念,东航致力于建设一个“员工热爱、顾客首选、股东满意、社会信任”的世界一流航空服务集成商。2009年以来,东航以报率位列央企前列,被第七届中国证券市场年会授予 “”。
“世界品位,东方魅力”,东航以“精准、精致、精细”的服务品质为全球旅客不断创造精彩的旅行体验。[2]东航主要从事国内和国际航空的客、货、邮、行李运输、通用航空等业务及延伸服务。辖山东、安徽、江西、山西、甘肃、西北、云南、四川、浙江、北京分公司。控股和,、。参股中国东方航空武汉有限责任公司、全资拥有东方通用航空股份有限公司。
东航在航空运输主营业务方面,实施“中枢网络运营”战略,建立以上海为中心、依托长江三角洲地区、连接全球市场、客货并重的航空运输网络。航线除了包括国内航线外,也经营从上海等地至国际各大城市的。拥有贯通中国东西部,连接、、和的航线网络。构建“统一运营管理模式”,建立起与世界水平接近的飞行安全技术、空中和地面服务、机务维修、市场营销、运行控制等支柱性业务体系。东航机队主要的机型包括了、、、、和ERJ-145等。截至2014年拥有各型飞机350多架,通达世界187个国家、1000个目的地的航空运输网络。1993年
日,中国集团成立,明确提出要把建设成“以航空运输为主,相关产业配套,多角化经营,全方位渗透的跨地区、跨行业的国际性航空集团”,除航空运输主业外,投资企业涉及广告传媒、旅游、宾馆、金融、期货、贸易、房地产、航空食品、设备制造等众多行业。
日、5日及11月5日,东方航空集团公司所属企业——分别在纽约证交所、香港联交所和上海证交所成功挂牌上市,被传媒誉为“概念股”,为中国民航发展史揭开了崭新的一页。1997年,东航还依法对原中国通用航空公司实施了兼并。
1998年8月,东航与联合组建。
新世纪之初,在民航总局的领导下,主题鲜明地抓改革重组,在中国民航深化改革的热烈氛围中,积极拉开了东航、西北航、云南航联合重组的序幕,统一了三家的思想,完成了清产核算。
2002年是进入新世纪后的第二年,依据加入WTO以后世界民航市场的新情况,加快推进内部的主业、辅业、机制、体制改革,努力实现东航新集团组织一体化、管理规范化、经营专业化、发展多元化的“改革发展年”目标。
2003年,东航的空中客车A330-200客机[3]在党的十六大精神指引下,认真实践“”重要思想,快速推进主业“五项统一”工作,取得了令海内外旅客与同行瞩目的佳绩;稳妥实施辅业“九大板块”规划,彰显出集团一体化的强大优势;有效开展文化融合和思想教育活动,保证了改革重组的顺利推进。尤值一提的是,2003年上半年,面对疫情的严峻考验,新东航集团25000名员工万众一心,守望相助,筑起牢固的空地防范长城,实现了全体员工和运输旅客“零感染”的目标,体现了新东航集团在非常时期驾驭突发事件的能力。在新东航集团成立一周年的喜庆日子里,又迎来了“安全飞行十周年”的辉煌时刻。
2004年,东航正式确定企业核心价值观——精诚共进,并在东航范围内全面推广。这是东航在企业文化重塑方面迈出的重要一步,开创了东航企业文化建设的新局面。同时,进一步深化改革整合工作,把全体干部、员工的智慧和力量都凝聚到实现集团振兴目标上来。
2005年1月,东航首班台商包机航班从上海浦东机场起飞,成功首航2005春节包机,同年4月承担了连战参访台在大陆全程运输保障任务,受到了中共中央台办和国台办的高度评价。
2006年3月,东航与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在北京正式签署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航空客运)合作伙伴协议,东航成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首家合作伙佯,同日,东航一架空客A340-600型客机被冠名为“”,并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正式启航。
2007年,东航隆重推出了大型文化体险公益活动——“东航空中文化体验之旅”。开展以文化体验为导向的各类主题周活动,为旅客提供更加丰富的文化增值服务,让中华文化插上飞翔的翅膀。
2008年,东航又启动了“东方空中美食文化年”活动,为旅客推出了系列空中美食,受到了广泛赞誉。
2009年,东航北京分公司正式运营。
2010年,东航四川分公司成立,基地成都双流国际机场。
2010年,日,中国东方航空集团公司与云南省政府在云南昆明举行揭牌仪式,正式宣布由东航集团所属东航股份有限公司与云南省国资委共同投资以东航云南分公司为主体组建的合资公司——东方航空云南有限公司进入实质性筹建阶段,自此政企合作掀开新的一页。[4]
日正式加入。
日,中国东方航空与公司旗下签订谅解备忘录,在香港设立各占一半股权的廉航公司捷星香港(Jetstar Hong Kong)将于2013年开始提供服务,先期共出资1.15亿美元,有可能增至1.98亿美元。[5]中国东方航空的基本构图为圆形,取红蓝白三色。以寓意太阳、 大海的上下半圆与燕子组合,表现东航企业形象。红色半圆,象征喷薄而出的朝阳,代表了热情、活力,且日出东方,与东方航空名称吻合;蓝色半圆,象征宽广浩瀚的大海,寓意着东航航线遍及五湖四海;轻盈灵动的银燕,象征翱翔天际的飞机,燕子也被视为东方文化的载体,体现了东方温情。燕子尾部的线条勾勒出东航英文名字“CHINA EASTERN”的CE两字。东航新的标识和新的视觉识别系统于日正式对外发布。
东航此次LOGO优化升级基于企业新的战略规划以及更加国际化的需要,于是新的LOGO最大程度保留了原有的识别符号——飞翔的燕子、红蓝色搭配以及字体组合方式。新LOGO的中文字体仍旧沿用圆体,只是有一些细微的变化,而英文字体从原来的直角无衬线字体变为新的圆角无衬线字体,与中文字体搭配更加统一。
东航航徽最大的改动则是这只燕子图形,新的设计将她彻底从圆形的笼子中解放了出来。原来的燕子造型有不少直线,新设计则大部分改为圆弧,整体流线型的处理使她看上去更加舒展,仿佛看到一只挣脱束缚后奔向自由奔向蓝天的燕子。[6]东航传统的红蓝白三色圆形标识,诞生于1988年东航正式成立之时,已经伴随着东航人走过了26个年头,承载着全体东航人的荣誉感、归属感和幸福感。全新的东航标识,在赓续传统的基础上,加入了更多的时代元素。纯白的机身,更能体现“简约、简洁”的现代商业特质;红蓝两色的燕子标识,更彰显出东航“时尚、动感、活力”的国际化发展定位。[7]
在国外众多航空品牌的视觉设计中,我们发现LOGO的更新都强调品牌的名称,对字体、尺寸、比例给予重要的关注。这样设计的好处是LOGO无论在何种尺寸中出现,仍然可以清晰地辨认品牌名称。但是比较可惜的是,东航这次的新设计并没有采纳这一做法,LOGO中文字的识别性没有得到增强。另外,在航空业品牌中,以鸟类、丝带等形象比喻飞机较为普通。[6]东方航空云南航空分公司在其品牌顾问壹串通营销策划机构配合下,针对自身优势资源,主动出击,运用统一、整合品牌经营理念,将自己的品牌定位与消费者利益相结合,大大优化自己的品牌差异化,同时开创行业之先河。通过市场洞察,东方航空云南航空分公司发现与自身最关联的资源是其旅游资源,这是其它航空公司很难比拟的资源。因此如果锁定省内中产、外省来云南的旅游者这一市场,那么无疑可以创造很大的区域竞争优势。
针对这一策略思考点,东方航空云南航空公司找到了品牌传播核心诉求点——“从云南出发”,并运用战略性思维将其划分为三个传播阶段,以期实现长短两个目标:
东方航空空姐淑女形象 1)改变省内游的出行标准。
2)吸引更多"云南人"选择东航(这里的"云南人"包含云南本省人和外省到云南的游客) 。
2、终极目标:打造西南最大的航空中枢站。1)打造西南最大的航空中枢站。
2)成为"9+2"泛珠三角经济区的西南航空中枢站。
3)将"从云南出发"打造成一种产品、一种流行、一种文化、一个巨大的品牌。传播是品牌的代言人,传播是品牌和消费者之间的纽带,传播是消费者认知品牌的重要手段,传播建立了品牌的知名度,传播树立了品牌的形象。传播对品牌的建立来说,固然重要,但统一性传播就更为关键。
在市场细分越来越深入,品牌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很多企业在广告、公关等传播上也是忙得不亦乐乎,但具体这些广告、公关与活动等传播是否具有统一性,是否能解决品牌当前发展所亟需解决的难题,最重要的是能否为品牌加分,他们似乎还没有顾及到。
只有将这些传播资源进行统一性规划,并至始至终将整个过程都必须做到目标统一、策略统一、形象统一,使企业的资源全都朝向一个共同的方向;因为统一,将使资源的运用更加合理,使组织的搭配更加专业及富有效率,使其资源更加具有视觉识别化。
东方航空云南航空分公司的传播策略紧紧围绕“云南人,飞的游云南”为传播主题、以“多、快、好、省”为利益承诺,以“杨丽萍”为代言人,从广告、促销、活动、电视节目到终端进行了统一化传播。
同时还利用云南的生态、人文资源与相关的机构合作,策划系列主题性活动,例如与"非常大不同"栏目相结合等,从而将东方航空云南航空公司从空中到地面,让消费者能切实感受到其品牌价值“云南人飞的游云南”。、、青岛、、、、﹑、、、、、、、、、、、、、、、、、、、、、、、、、、、、、、、兰州、、、、、、、、、、、、、、、、、、、、、、南宁, 广元等地。、、、、、、、、、、、、、、、、、、、、、、、、、、、、、、、、、科伦坡、、、、务安、旧金山、、、、、、高雄、多伦多、迪拜、罗马等地。退票规定[8]:F,C:起飞前提交东航网站:免收:起飞后提交东航网站10%。(退票费不一样,紧急订单,必须来电通知退票,实际以航空公司审核为准) Y,B,E,H:起飞前提交东航网站: 5%, 航班起飞后:10%(退票费不一样,紧急订单,必须来电通知退票,实际以航空公司审核为准) L,M,N,R:起飞前提交东航网站: 20%, 起飞后提交东航网站:30%(退票费不一样,紧急订单,必须来电通知退票,实际以航空公司审核为准) S,V,T:起飞前提交东航网站: 40%, 起飞后提交东航网站:50%(退票费不一样,紧急订单,必须来电通知退票,实际以航空公司审核为准) P:20% 改签规定:F,C:航班规定离站时间(含)前,免费变更。航班规定离站时间后,免费变更. B,E,H:航班规定离站时间(含)前,免费变更。航班规定离站时间后,收取5%变更费。 L,M,N,R:航班规定离站时间(含)前,10%变更费。航班规定离站时间后,收取20%变更费。 P:如更改至3天后的航班,在相应舱位开放的情况下,允许变更,不同预售期购票产生的差价,不退不补。 S,V,T:航班规定离站时间(含)前,收取20%变更费。航班规定离站时间后,收取30%变更费 Y:航班规定离站时间(含)前,免费变更。航班规定离站时间后,收取5%变更费。日,东航召开企业文化理念品牌价值体系宣贯大会,正式发布了新版东航企业文化理念和品牌价值体系,这标志着东航企业文化建设和品牌建设取得了重要成果。东航文化基因源自于每一位员工日复一日的工作实践,东航的文化精髓蕴含着全体东航员工共同的智慧结晶。文化和品牌的建设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全体东航人持之以恒,坚持不懈,逐步加强由上到下的传导,逐步实现由知向行的转变,逐步完成由内向外的传递,逐步形成由散到聚的合力,真正让源于实践、成于实践的企业文化理念融入实践、指导实践,成为引领东航腾飞的软实力。
一、东航企业文化理念体系的具体内容包括:
企业愿景,即成为“员工热爱、顾客首选、股东满意、社会信任”的世界一流航空公司;
企业核心价值观,即客户至尊,精细致远;
企业精神,即严谨高效,激情超越。
二、东航品牌价值体系核心内容包括:
品牌核心价值,即世界品位,东方魅力;
品牌定位,即以精准、精致、精细的服务,不断创造精彩的旅行体验;
品牌气质,即精美的、高雅的、时尚的。
十年文化 引领东航
2002 年,中国民航大刀阔斧地推进第三次行业体制改革,使三大骨干航空集团公司的经营规模迅速扩大,市场布局、航线网络和机队结构得到突破性的调整,融资渠道进一步拓宽,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得到大幅提升。由此,整个行业的市场结构得到显著优化,改变了以往实力分散、各自为阵、竞争无序等状况,有效提高了市场集中度。
除此之外,此次民航改革的突出意义在于对行业文化的破旧立新。军队文化作为民航行业文化主要来源之一,对其形成和发展影响深远。军队强烈的责任心、坚强的意志、严明的纪律渐渐沉淀为民航文化的优良传统,但是其对命令与服从的强调忽视了个体和组织活力的张扬,限制了主动创新变革的思维模式,而脱胎于军事供给制的平均主义分配制度导致绝大部分员工缺乏竞争意识和效益意识。
彼时的中国民航尚未完全实现社会化和企业化,而2002年的体制改革彻底打破了这一局面。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实行基于市场供求关系的低价政策等措施,中国国有航空公司实现了政企完全脱钩。配合改革开放的深化和入世进程,民航文化逐步从军队文化向现代组织文化变革,民航业正在从“封闭市场”走向“开放市场”。
于是,在红日与大海间翱翔的东航,这只已被全国大多数旅客认识并喜爱的小燕子开始了新的航程。但是企业的发展就如同大树的生长,岁月有可能让枝干的年轮日渐丰盈,也可能让原本枝繁叶茂的树冠凋落衰败。IATA授予的“十年民航倾心服务奖”、美国优质服务协会颁发的“五星钻石奖”、全球盈利第十名的航空公司、首家踏入资本市场的中国大陆航空公司等,这些曾经的荣耀并没有因为2002年的历史性重组而继续熠熠发光,相反,这之后的东航尽管也做了一系列的战略调整和改革举措,却仍遭遇了巨大的困难和挑战。
过于频繁的重组一直被认为是影响东航健康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从1997年下半年兼并中国通用航空公司开始,东航在五年内重组了五家航空公司。三大航中,东航重组并入的航空公司最多,整合、融合的难度最大,历史包袱也最重,东航在重组过程中支付了大量的改革和改制成本,损害了主业的元气。
其实民航改制的同一年,东航就提出了“管理再造、文化创新”的工作思路,并且于2004年发布了首版企业文化手册——《东航心语》,较系统地归纳和总结了企业标识、使命、目标、精神、核心价值观、经营管理原则、道德、团队训条、管理者信条、文化辞条等十个方面的文化维度和文化内涵。其核心价值观是“精诚共进”,精神是“满意服务高于一切”,目标是“追求卓越,求精致强”。东航希望能用文化凝聚人心,鼓舞斗志,逐步迈向“人企合一”的至高境界。
但发展始终面临重重困难。2008年底,国家审时度势后及时给东航更换了领导班子,在经历了一系列破釜沉舟的改革之后,凭借起死回生的生存之战、东上重组的发展之战和世博保障的扬名之战,东航漂亮翻身。2009年到2011年,东航集团连续三年盈利,总额超过120亿元,尤其是2010年,东航股份实现利润总额58.41亿元,开创公司成立二十多年来的新纪录,盈利能力呈现“爆发式”增长,核心竞争力不断加强,品牌形象也得到显著提升。
同样的团队、同样的市场、同样的资源,如何让东航突破艰难探索的困局,走上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是很多人想要求解的问题,也包括东航的管理层。
2010年,东航集团总经理登上了,在那里他找到了答案:“启示我们,一个团队,一个领袖,一条道路,这非常重要。”在他看来,将这种思想转化为企业管理,就是要定好一个战略,管好一个班子,找准一个方向。而东航集团党组书记马须伦也认为,东航以上海为核心枢纽的发展方向是对的,只可惜在执行的时候因为各种思想的异动和各方势力的阻力而产生了摇摆,最终导致上海总部和分子公司两个市场的发展都不甚理想。
说到底,是对文化理念“知”与“行”的辩证统一问题。经过东上重组和世博会两场硬仗之后,东航占据了上海市场的一半份额,也确定了全新的战略目标:将东航建设成为“中国服务最好、管理最精细,立足于核心市场、追求效益型增长,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枢纽网络型航空公司”,并通过连续三年坚持不懈、自上而下的层层解码,使战略目标和理念深入人心。为提升上海枢纽的运营能力和质量,东航树立了由线性运营模式向网络型运营模式转型的理念,加大了上海核心枢纽、昆明区域枢纽和西安区域枢纽的建设力度,把对市场的关注点放在了关键市场及关键航线对网络的贡献度和与枢纽的连接度上。
航空公司的竞争理念正逐渐由依靠价格战转型为依靠差异化、服务和产品创新,整个民航的竞争环境正在成熟起来。东航正在构建一个全新的服务品牌,在传统“面对面”的人工服务基础上,利用信息化建设构建“背靠背”的信息服务,最终让旅客感受到“心连心”的服务体验。让旅客体验到最佳航空旅行服务是东航人的目标,也是现阶段东航文化的核心理念。
日,东航正式发布了新版东航企业文化理念体系,经过三年多自下而上又自上而下的研讨梳理和提炼,在对东航的历史底蕴、战略目标、区位优势、企业个性深入分析和研讨的基础上,充分吸收了前期调研、主题实践、示范推广等方面的工作成果,并对年三年来东航起死回生、全面振兴、转型升级、做强做优过程中形成的企业精神加以概括和升华,东航最终将成为“‘员工热爱、顾客首选、股东满意、社会信任’的世界一流航空公司”确定为企业愿景,将“客户至尊,精细致远”确定为核心价值观,将“严谨高效,激情超越”确定为企业精神。这些理念精髓是真正从实践中来,也切实经受过实践的检验,正如马须伦所言:“我们在自己的探索和实践中凝聚,形成了独特而优秀的企业文化,这些涵盖和谐、创新、精细、诚信、奋进等因子的文化特质已经成为了东航科学发展的原动力。”
东航现任管理层曾向媒体表示:“过去几年最大的收获是改变了企业的思维。”确实,如果没有知行合一的思维,就不会有把手表拨快10分钟的“东航时间”,也不会有“带头不坐头等舱”的领导表率。小变化蕴含着大理念。谁都知道只争朝夕才能迎头赶上,谁也都知道只有把最好的服务资源留给旅客才能赢得他们的心,但过去的东航,往往只停留在“知”的层面。东航已经把理念上升到“行”的层面。理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而执行力决定成败。
意识眼光向内,也要向外
1989年,东航成立了首家空中示范组——“”乘务示范组,可以说是中国民航业内服务意识的启蒙者。2002年东航集团成立后,东航要求将“满意服务高于一切”的理念融入服务工作,这表明东航对服务质量的重视,已经上升到文化战略的高度。2004年,东航股份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注册“凌燕服务”商标,这项东航首创的空中优质服务,率先成为中国航空公司的一大服务品牌。
服务和品牌意识的觉醒其实正表明东航在1992年甚至是1982年就意识到组织文化建设必须与客户服务和品牌塑造工作相结合,才能促进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的提高,最终达到“塑造形象”的效果。
但在2008年以前,东航的企业文化虽然强调客户导向,但服务质量和社会口碑都不甚理想。眼睛只看内而不看外,彼时的东航没有深刻认识到与内外部公众对话互动和文化交流的必要性。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导致企业管理的层级和边界正日益模糊,个体的行为很可能被映射为企业的行为,内部的变动很可能被放大为外部的危机。商业社会正在进化成一个生态系统,无论是内部还是外部的一丁点儿变化,都有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管理企业实质上是在管理社会关系,这种社会关系包括与内部员工的关系,也包括与外部旅客、股东和社会的关系。基于此,东航才提出“员工热爱,顾客首选、股东满意、社会信任”的企业愿景,并将此化为全员共识。
今天的企业若想向内外部传递信息,广告式的营销手法和单向灌输式的传播已经收效甚微,取而代之的是双向沟通的公共关系行为。东航公共关系意识的真正苏醒缘起于2008年的一场轰动全球的舆论危机。痛定思痛后,东航总结经验和教训,彻底将传统的以新闻报道为主导的宣传模式向全方位品牌塑造模式转型,将被动应对负面事件的危机公关行为向主动传播综合协调的危机公关体系转型。
向外的眼光还要看向另一个方向:航空运输产业链。航空公司是一个复杂价值链的核心,但由于各种因素影响,航空公司处于整个产业链的末端。扭转此现象迫切需要商业模式的创新,即由航空客运承运商向现代服务集成商转型,由货运承运商向现代物流集成商转型。
围绕这两个转型,东航已经展开了一系列行动。在客运服务上,以品牌经营和产品体系为重点,强调内部的协同与联动,改“功能型文化”为“流程型文化”;在货运服务上,新整合的中国货运航空公司已经获得国家邮政局颁发的快递运营资质,开通了国内10条货运快线,初步建立了国内外地面卡车配送网络,并正在与东航旗下的航空物流资产进一步整合,打造“天地合一”的空地联运。
产品经营是低层次的经营,品牌经营是高层次的经营。东航在2009年提出品牌经营的概念,围绕“安全是根,服务是魂”和“以客为尊,倾心服务”的理念开展安全文化和服务文化建设,并在此基础上全面推进品牌建设。2011年,东航被民航局授予“飞行安全五星奖”,并凭借优秀的经营业绩荣登《财富》“2011最具创新力的中国公司”排行榜、BrandZ“中国最具价值品牌50强”,位列“上市公司品牌竞争力”排名第三和“沪深主板市场企业竞争力”排名第六,成为央企中首家被中国工商总局评为“中国驰名商标”的民航企业。
荣誉背后是东航全员的努力。实际上,如果说信息系统是内外信息联通的渠道,那么员工就是内外情感连接的纽带,他们既是文化的践行者,也是品牌的代言人。微博的应用促进了这种情感的连接。成千上万的员工以“东航”为标签开设了个人微博。他们是东航品牌形象的潜在维护者,也是客户咨询与建议的潜在解决者。他们日常工作中的一言一行与东航的形象息息相关。于是就有了“鸟击后安全降落旅客唱歌谢机组”、“万米高空机组迎接新生命”、“行李员爱心之举照料宠物狗”等动人事迹的口口相传。正如东航首部反映一线员工心声的宣传片《我,就是东航》所展示的:“我是个默默工作着的普通人。风雪雷电中,从未有过分毫的退缩或懈怠;节日的万家灯火里,为我守候的那盏常常亮到最晚。我平凡而不完美,但我一直努力做到更好。我知道,站在您面前的这一刻,我,就是东航。”
心胸人员求和,资源求同
东航集团的诞生由重组开始。多元文化的良性融合,是关系到重组是否成功、重组企业能否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在2002年与东航“联合”之后,一系列的“注入”、“整合”、“重组”从形式上将云南公司迅速纳入到东航“一体化”经营管理过程之中,但思想认识上的差异与地域文化上的不同并没有真正得到弥补。
与此产生鲜明对比的是2009年的东航、上航联合重组。这个牵涉7万人、1700亿运营资产、中央企业和地方企业、两个上市公司的重组历时仅10个月就圆满完成,消除了不必要的同城竞争,提高了资源使用效率,降低了运营成本,增强了盈利能力。刘绍勇用“立”与“破”总结了东上重组。他认为:“任何企业的重组,与其说是资产的重组,不如说是心理的重组。” 思想不破不立,制度不立不破,大家关心重组,心理上担心的就是岗位、薪酬福利和发展空间。所以在这些问题上,坚持了不立不破、顺势而为的原则,打开了员工的心结,消除了员工的顾虑,最终做到了“没有一个上访的,没有一个下岗的,没有一个降薪的,没有一个免职的”,实现了对国家有利,对社会有利,对股东有利,对员工有利。东航新涂装321
不立不破的原则其实正映射出另一对哲学概念的辩证关系:“和”与“同”。重组成功的关键是形成一个统一而和谐的企业文化,但“统一”不代表“同一”,“和谐”不代表“合一”。文化在根本上是对人心的经营,包容文化差异,形成文化共识,这才是心胸开阔的体现,这才能建设真正健康、有活力的企业文化。
东航企业文化建设还有一个难点——分子公司众多导致集中管理与分散授权的矛盾,说到底是对资源的集中调配和对分子公司的合理定位问题。
以航材资源为例,在集团成立的最初几年,东航维修工程系统仍采用的是分散控制的维修管理模式,飞机不能按市场需求统一调配,职责不清,资源浪费。2005年,东航启动机务系统一体化转型工作,建立了统一管理、闭环控制的现代机务管理机制,真正做到了统筹资源、统筹规划、统筹运作、统筹管理。
另一个范例是东航运行控制中心的运营。2004年,东航运行控制中心(AOC)正式挂牌运行,全面实现对所有航班的统一协调和集中管理,颠覆了传统的以调度为中心的运行生产管理模式,引发了东航内部业务流程和管理模式的变革。
资源整合是系统论的思维方式,目的是通过合理调配把企业内部彼此相关却各自分离的职能和企业外部使命同一且利益相关的合作伙伴整合成一个高效运营的系统,最终取得1+1大于2的效果。归根结底,资源整合也反应了“和”与“同”的辩证关系,安全、服务、营销、运行等系统的一体化建设和分子公司价值创造中心的定位正映射出一种“求同存异,和合相济”的全局观和气度。
对竞争对手的态度也考验着东航的心胸。以健全之躯重返市场后,东航最重要的工作是成为一家枢纽网络型航空公司,为旅客提供更便捷的航空服务。与外航和高铁的竞争不可避免,但东航以最佳的方式解题,与“竞争对手”合作,把对手变成了队友。
2011年,东航正式加入天合联盟,与包括南航在内的其他18家国际知名的航空公司齐头并进,借力联盟大大扩张了自己的全球航线网络。同样成为队友的还有高铁。2012年,东航集团与上海铁路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约定推出“空铁通”产品。竞合的思想指导着东航逐步将竞争对手的网络巧妙转化为自身的辐射网络。
对于在更广阔的国际市场上与竞争对手展开双赢的合作,东航还在不断摸索,不断创新。2012年3月,东航与澳洲航空旗下的廉价航空公司捷星航空签订协议,合资在香港设立捷星香港有线公司,这是国内央企航空公司首次试水低成本航空业务。与澳航的此次合作,也为东航未来在国内市场试水低成本航空积累了更多的宝贵经验。
十年磨一剑,其中有坎坷有辛酸,从跌宕起伏到逆势飞扬,东航通过不断地摸索和实践,最终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改革发展之路,并逐渐构造出以和谐、创新、精细、诚信、奋进为特征的企业文化,这些文化特质正在成为推动东航科学发展的原动力,也必将成为保持东航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力。2000年,东航运输服务系统通过了ISO9002质量保证系统的认证。
2001年,东航“”商标荣获“中国最高认知率商标”称号,并获得美国优质服务协会在世界范围内颁发的“五星钻石奖”。
日,在“第七批中国企业新纪录新闻发布会”上,东航北极航路试飞和空中客车A340-300飞机4C检两个项目入选中国企业“”即“中国企业新纪录”。
2003年,东航股份公司再次蝉联中国民航“百万旅客话民航”评选活动第一名;同时,再次捧走中国民航飞行安全最高奖——“金鹏杯”,顺利实现安全飞行10周年。
2008年东航入选世界品牌价值实验室编制的《中国购买者满意度第一品牌》,排名第九。
2009年,全球领先的财经杂志《》、《》和世界权威的品牌价值研究机构——世界企业竞争力实验室联合举办“2009年(第六届)中国25家最受尊敬上市公司”,东航凭借优秀的市场业绩和良好的品牌印象,荣获“中国最受尊敬上市公司”大奖,为中国企业奏响华彩乐章。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股票发行概况
公司名称: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
证券简称:东方航空
证券代码:600115
证券类别:A股
上市日期:
注册地址:机场大道66号
办公地址:上海市虹桥路2550号
经营范围:国内国际、地区航空客、货、邮、行李运输业务及延伸服务;通用航空业务;航空设备制造与维修;国内外航空公司的代理业务。
发行与上市概况
上市推荐人:国泰证券有限公司
发行股票类型:上海证券交易所人民币普通股
发行日期:
上市日期:
每股面值(元):1.00
每股发行价(元):2.45
每股摊薄市盈率:18.00
发行量(万股):30000.00
发行总市值(万元):73500.00
募集资金净额(万元):72085.00截至2014年11月,东航机队拥有以下客机:[5][9]
数量(架)
  空中客车A319-100
  空中客车A320-200 neo0(70)  空中客车A321-200
B-6052,B-6053,B-6055
B-2001,B-2002,B-2003,B-2005.
  ERJ 145
  日:东航一架(B-3417)执行由上海飞往南昌的航班,在虹桥机场起飞时因引擎故障坠毁于距机场约240米的周家浜中,导致34人遇难,仅6人生还。[3]
日:东航一架(B-2171)客机从北京经上海至洛杉矶的MU583航班在美国阿拉斯加阿留申群岛南约950海里的太平洋上空飞行时,前缘缝翼伸出,飞机急速翻滚、跌落和上升数次,高度下跌了5000英尺。此次事故造成两名乘客死亡,149名乘客和7名机组成员受伤。事故中飞机结构没有受损,但机舱内饰受损严重。
日:东航一架
(B-2103) 客机执行由深圳飞往福州的MU5398航班,于降落时冲出跑道坠毁,机身断开三截,机上80名乘客中有2人死亡。
日:东航一架
(B-2173) 客机执行由上海飞往北京的MU586航班,于上海虹桥国际机场起飞后因起落架失效被迫折返上海虹桥机场,事件中无人受伤。其后事件被制作成一部电影名为《》。
日:东航从包头到上海的MU5210航班,一架CRJ-200客机(B-3072)(并购之前云南航空)在起飞一分钟后坠毁,机上53人全部罹难。日,中国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和监察部公布了事故原因:飞机起飞过程中,由于机翼污染使机翼失速临界迎角减小。当飞机刚刚离地后,在没有出现警告的情况下飞机失速,飞行员未能从失速状态中改出,直至飞机坠毁。飞机在包头机场过夜时存在结霜的天气条件,机翼污染物最大可能是霜。
日,东航一架ERJ-145执行由淮安飞往上海虹桥的MU2947航班,于降落上海虹桥机场跑道时,前起落架先于主起落架触地并折断,飞机冲出跑道。[10]
日,东航一架波音737-800客机在与南航飞机相撞,无伤亡。
日,东航MU2005航班,在降落时误落在滑行道上。未造成严重后果。[11]
日,上午8时40分,东航MU2487航班从武汉天河机场起飞。9时53分,该飞机在山西长治机场冒雨降落,结果冲出跑道300多米,最终停在草坪上。东航随后发表声明称,人机安全。[12]
日,从广州飞往武汉的东航MU2541航班,降落滑行到滑行道后无法移动,不能进入停机坪,机场己关闭B3道口,机上148人无伤亡。[13]日16:20分,前往武汉的MU2512航班开始登机,工作人员通过预先录播的方式分别在登机前、登机中、最后登机的三段广播后,加推了一段特色沪语广播。当纯正地道的沪语在候机大厅内响起时,许多正在登机的旅客颇感亲切。一些上海本地旅客一边细听登机口沪语广播,一边琢磨起沪语中的咬字与发音。还有不少外来旅客表示了对特色沪语广播的浓厚兴趣,他们表示,虽然还不能完全听懂沪语,但却能够从浓浓的方言中体会到上海这座城市的地方韵味。[3]合作当中,东航增发约29.85亿H股。其中有约11亿股给东航,12.35亿股给新航,剩下的6.49亿股给淡马锡。每股3.8港元。这次股权认购完成之后,东航、新航及淡马锡分别持有公司总股本为51%、15.73%、8.27%。拥有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H股股份的在东航就引入新加坡航空及淡马锡入股举行股东特别大会前,提出以每股不少于5港元价格入股东方航空,期望取代新航的入股方案。最后东方航空特别股东大会上,东方航空引入新加坡航空及淡马锡入股未获批准而搁浅。
2008年末2009年初,在业界有着“拼命三郎”之称的原副局长、中国南方航空集团董事长临危受命,接管东航帅印,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以求重振东航雄风。
日东方航空(CEA)与在上海签订入盟意向书,董事长刘绍勇在签约仪式上表示,签订意向书後,东航将在信息系统丶常旅客系统丶营销系统丶服务系统等各方面与联盟成员进行对标,大概需要一年的准备时间,希望在2011年上半年能够正式加入天合联盟。 东航对引进战略投资者一直持非常开放的心态,引进战略投资者不一定只局限在天合联盟成员内,欢迎联盟内外的航空公司投资东航。
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和于日分别召开董事会,对双方联合重组等相关事项进行了审议。双方董事会各自审议通过了换股吸收合并议案及相关事项。东方航空董事会还审议通过了非公开发行A股和定向增发H股议案及相关事项。两家上市公司6月8日停牌的股票于7月13日复牌,意味着备受各方面关注的航空企业重组并购已进入实质性阶段。
根据此次公告的预案,东航将按照1:1.3的比例向上航股东发行东航的新股,即每1股上航A股股份可换取1.3股东航A股新股。这充分体现了对股东权益的保护。
东航上航联合重组不仅是面上广度的重组,更是点上深度的重组。这是推进我国区域航空资源整合的重大举措,是促进中国航空运输企业做强做优、增强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措施,同时也是加快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步骤。东航上航联合重组将产生明显的协同效应,有利于公司提高资源使用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增强盈利能力,有效回报股东;有利于公司进一步拓展和优化航线网络,使航班具有更好的覆盖性和稳定性,从而为旅客提供更优质的航线产品和中转服务产品,加快推动上海国际航空枢纽的建设,更好地服务于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
东航上航联合重组完成后,原上海航空的资产、负债、业务和人员将全部进入东方航空的全资子公司——上海航空有限责任公司。上海航空的品牌将会被保留,以保持业务的延续经营。
此次东方航空非公开发行A股和H股,在国内国际资本市场募集70亿元资金,这将进一步增加东方航空净资产,降低资产负债率,改善财务状况,提升经营能力与抗风险能力。东方航空宣布为客户提供“”,在极端天气频发、航班屡屡延误的情况下,引发了各界关注。但据了解,东航的该服务为“有偿”,乘客需支付20元参保,当航班延误时,可最多获得1000元赔偿。
记者调查获悉,除了东航外,境外旅游险大多包含了“ 航班延误”责任,部分银行的信用卡也免费赠送“航班延误”保险。
不少市民赴欧旅游,在临行前都会被强制购买境外旅行险,这是一些国家签证的强制性要求。记者昨日从保险公司获悉,这类保险基本上都含“航班延误”乃至“旅程延误”责任。
但据了解,不同的境外旅行险,对于航班延误超过多少小时以上才能获得赔偿,有不同的规定。有些规定延误四个小时以上就能获得赔偿,有些则规定要延误五个小时、六个小时甚至八个小时以上才能获得赔偿。
除了上述渠道外,“航班延误险”还可以“免费获得”,前提是有某些银行的航空联名信用卡。不过,并非所有情况造成的航班延误均能获赔。据了解,有的产品规定,如果恶劣天气导致整个机场关闭的,也属于除外责任。东航是中国大陆三大航空集团之一,年旅客运输量跻身世界前十名,共运营客货运飞机超过380架,航线网络通达全球173个国家、928个目的地。年报数据显示,截至日,东航总资产为人民币1122.15亿元,较年初增长11.31%;全年共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839.75亿元,较上年增长12.03%;资产负债率80.27%,较年初下降3.29个百分点。东航2011年共实现利润总额人民币51.68亿元,每股收益0.43元。[14]
基本每股收益
稀释每股收益
每股收益加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
每股净资产
每股净资产(调整后)
每股经营活动产生的  现金流量净额
净资产收益率摊薄
净资产收益率加权
营业外收入
-19.84百万
净利润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
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8月30日发布2013年上半年财务报告显示,截至日,按照国内会计准则,东航总资产为人民币1308.30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8.16%;上半年共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414.7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66%。东航2013年上半年共实现净利润人民币7.63亿元,每股收益0.0658元。
2013年上半年,东航共执飞近33万个航班,运送旅客近3800万人次,货邮运输量超过66万吨,安全飞行逾74万小时,平均客座率近80%。[16]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plus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