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果不是药物哦!是纯天然果类食品 复合水果酵素腌制 ,富含大量羟乙基纤维素素 ,多种对人体有利的维生素及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饮食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餐餐精米白面,顿顿大鱼大肉,肉蛋奶吃得过多,粗粮、蔬菜吃得太少,高热量、高脂肪、高蛋白饮食使糖尿病队伍空前壮大,这就给糖尿病的产生提供了物质条件。糖尿病已成为导致全球人口死亡的第四大疾病。国际糖尿病联合会最新公布的数字显示,2010年全球糖尿病患者为2.46亿人,到2025年这一数字预计将增至3.8亿。当前,糖尿病患者最多的5个国家依次为印度、中国、美国、俄罗斯和德国。全球每年约有380万人死于糖尿病。由于糖尿病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危害,世界卫生组织称之为“21世纪的灾难”。糖尿病已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
据目前官方统计,我国现有糖尿病患者5000多万(非官方统计约8500多万),患病率已超过5%,在世界上仅次于印度。其中,2型糖尿病约占总数的95%。此外,糖尿病的发病率还在以每年千分之一的惊人速度在递增。调查显示,目前中国城市人口治疗糖尿病直接人均医疗花费为451美元,治疗糖尿病并发症的花费则高达1694美元。按这一数字计算,我国糖尿病消费市场每年高达230亿美元以上(折合人民币1560亿元以上)。
认识糖尿病
(一)、糖尿病的定义
糖尿病是由于遗传和环境因素等多种原因,引起胰岛素绝对或相对分泌不足以及靶组织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引起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症,其中以高血糖为主要标志。
正常人的血糖不是一成不变的,一天24小时内会有一定程度的波动:三餐后食物吸收形成三个大的高峰;早4—8点肝糖输出形成一个小的高峰;凌晨1—3点胃肠空空,各种升糖激素又都处于低水平,这时的血糖最低。在各种激素的调节下,空腹血糖通常稳定在3.9—5.6毫摩尔/升,餐后1小时内血糖最高,但一般不超过7.8毫摩尔/升。同一天内血糖波动幅度在2.0—3.0毫摩尔/升,不同日之间的血糖波动幅度更小。但糖尿病患者日内和日间的波动幅度是正常人的2—3倍,胰岛功能越差,波动越明显,且容易发生低血糖反应。
糖尿病属于慢性病,准确的说是新陈代谢类慢性病,严重的出现糖类、脂类、蛋白质、水……代谢异常,细胞得不到能量,引发各种并发症。
由于现代人生活环境、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包括长期摄入高升糖食物和反式脂肪酸油脂)的改变,能量的摄入超过人体的消耗,多余的能量转化为脂肪储存于肝脏或脂肪细胞。这就是大多数糖尿病人之前会有肥胖和脂肪肝的原因。
由于长期高升糖饮食(精制米面等糖类)使新陈代谢紊乱,出现胰岛素抵抗,大部分血糖没能转化为能量而转为脂肪。血糖不能被充分利用,产生尿糖即为Ⅱ型糖尿病。
如下表所示:
进食高升糖食物→血糖快速升高→快速刺激人体产生过量胰岛素→血糖快速降至正常值之下
→刺激肾上腺素、肾上腺皮质素产生
→(正反应)使血糖升至正常值
→(负反应)产生无法控制的饥饿感→继续进食高升糖食物(如此造成恶性循环)
正常代谢:
(胰岛素正常分泌)
食物生成血糖  →  85%送到肌肉细胞转化为能量(肌肉有力量)
→  15%送到脂肪细胞和肝脏(储备应急能源)
异常代谢:
(胰岛素抵抗)
食物生成血糖  →  只有少量送到肌肉细胞转化为能量(肌肉无力不爱运动)
→  85%送到脂肪细胞和肝脏(血糖转变成脂肪,形成肥胖和脂肪肝)
(二)糖尿病的确诊
如果两次空腹血糖大于等于7.0mmol/L可确诊糖尿病(排除应激状态外,如感染,外伤)。正常的空腹血糖3.89-5.6 mmol/L, 如果空腹血糖大于等于6.0mmol/L为空腹血糖过高;正常人餐后2小时血糖小于7.8mmol/L,如果餐后2小时血糖大于等于7.8mmol/L,又小于11.1mmol/L,为糖耐量减低,餐后2小时血糖大于等于11.1mmol/L,考虑为糖尿病(需另一天再试)(排除应激状态外,如感染、外伤),这时就要正规治疗。
(三)、糖尿病的分类
糖尿病分1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和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和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其中1型糖尿病多发生于青少年,其胰岛素分泌缺乏,必须依赖胰岛素治疗维持生命。2型糖尿病多见于30岁以后中、老年人,其胰岛素的分泌量并不低甚至还偏高,病因主要是机体对胰岛素不敏感(即胰岛素抵抗)。 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是源于细胞的胰岛素抵抗,不过其胰岛素抵抗是由于妊娠期妇女分泌的激素(荷尔蒙)所导致的。妊娠期糖尿病通常在分娩后自愈。
三、 糖尿病发病原因
糖尿病发病原因目前没有准确的定论,主要是原因比较多,每一位糖尿病患者的病情不同,其糖尿病发病原因也是不同的,有遗传因素、精神因素、肥胖因素、长期饮食过多方面的因素,所以在判断糖尿病发病原因的时候比较困难,有可能病人的糖尿病病因不仅仅是一种。糖尿病基本分为四类,包括:一型(胰岛素依赖型)、二型(非胰岛素依赖型)、其它型和妊娠糖尿病。一型和二型糖尿病的病因不太清楚,我们称之为原发性糖尿病;其它型糖尿病多有其特殊的病因可查,如胰腺疾病造成的胰岛素合成障碍,或同时服用了能升高血糖的药物,或其它内分泌的原因引起对胰岛素的激素分泌太多等;妊娠糖尿病是妇女在妊娠期间诊断出来的一类特有的糖尿病。
目前引发糖尿病的原因大致为分:
β细胞产生胰岛素——血液循环系统运送胰岛素——靶细胞接受胰岛素并发挥作用,这三个步骤中任何一个发生问题均可引起糖尿病。
1、遗传因素: 糖尿病具有家族遗传易感性,尤其是Ⅰ型糖尿病。但这种遗传性尚需外界因素的作用。
2、肥胖: 肥胖是糖尿病发病的重要原因,尤其易引发Ⅱ型糖尿病。腹部肥胖患者,脂肪细胞体积增大,数目并未增多,导致细胞膜上受体数目相对减少而引起靶细胞疲劳、胰岛素抵抗。 这就需要胰岛β- 细胞分泌和释放更多的胰岛素,从而又引发高胰岛素血症。
3、活动不足: 体力活动可增加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体重,改善
代谢,减轻胰岛素抵抗,使高胰岛素血症缓解。
4、饮食结构:饮食以高热量、高脂肪为主。而热量摄入过多超过消耗量,则造成体内脂肪储积引发肥胖。高脂肪饮食可抑制代谢率使体重增加而肥胖。肥胖引发Ⅱ型糖尿病。
5、精神、神经因素:精神的紧张、情绪的激动、心理的压力会引起某些应激激素分泌大量增加,而这些激素都是升血糖的激素,也是与胰岛素对抗的激素。
6、病毒感染:感冒、腮腺炎等病毒感染性疾病后发病的。病毒进入机体后,大量破坏β-细胞,并且抑制β-细胞的生长,从而导致胰岛素分泌缺乏。
7、自身免疫:Ⅰ型糖尿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在病人血清中可发现多
种自身免疫性抗体。病毒等抗原物质进入机体后,使机体内部免疫系统功能紊乱,产生了一系列针对胰岛 β-细胞的抗体物质。
8、化学物质和药物: 已经查明有几种化学物质如:扑立灭灵(灭鼠药),能引发Ⅰ型糖尿病;戍双咪(用于治疗肺炎)和左旋门冬酰胺酶(一种抗癌药)能引起糖尿病。
9、妊娠: 妊娠期母体产生大量多种激素。这些激素对胎儿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但是它们也可以阻断母体的胰岛素作用,引起胰岛素抵抗。
四、 糖尿病症状
糖尿病典型的症状是“三多一少”,即多饮、多尿、多食及消瘦。然而,由于病情轻重或发病方式的不同,并不是每个病人都具有这些症状。
[1型、2型糖尿病症状]
1型糖尿病症状常有明显的:尿频,极易饥饿和口渴,体重减轻,身体虚弱并感觉疲劳形成典型“三多一少”症状(多尿多饮多食及消瘦)
[2型糖尿病症状]
2型糖尿病症状最常见的症状2型糖尿病增加口渴或饥饿,体重减轻,疲劳,增加排尿,视力模糊,伤口不自己愈合,易怒,腰腿痛和口干,入患有心脏病或血管问题常出现胸痛或呼吸急促的症状。
[妊娠期糖尿病]
孕期糖尿病会有典型糖尿病症状: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减轻)。妊娠期间还会出现外阴瘙痒、及外阴念珠菌感染,症状重时出现酮症酸中毒伴昏迷。
妊娠期糖耐量异常:无三多一少症状。早孕时妊娠剧吐,或有念珠菌感染史,空腹血糖检查发现异常或尿糖阳性,糖尿病家族史,或不良生育史及本次妊娠过程异常而进行糖耐量试验发现。对于高度怀疑糖尿病的孕妇,首先接受糖筛查,以便及早诊断孕前糖尿病的孕妇。
◆多尿:尿量增多,每昼夜尿量达毫升,最高可达10000毫升以上。排尿次数也增多,一二个小时就可能小便1次,有的病人甚至每昼夜可达30余次。糖尿病人血糖浓度增高,体内不能被充分利用,特别是肾小球滤出而不能完全被肾小管重吸收,以致形成渗透性利尿,出现多尿。血糖越高,排出的尿糖越多,尿量也越多。
◆多饮:由于多尿,水分丢失过多,发生细胞内脱水,刺激口渴中枢,出现烦渴多饮,饮水量和饮水次数都增多,以此补充水分。排尿越多,饮水也越多,形成正比关系。
◆多食:由于大量尿糖丢失,如每日失糖500克以上,机体处于半饥饿状态,能量缺乏需要补充引起食欲亢进,食量增加。同时又因高血糖刺激胰岛素分泌,因而病人易产生饥饿感,食欲亢进,老有吃不饱的感觉,甚至每天吃五六次饭,主食达1~1.5公斤,副食也比正常人明显增多,还不能满足食欲。
◆消瘦:由于胰岛素不足,机体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使脂肪和蛋白质分解加速来补充能量和热量。其结果使体内碳水化合物、脂肪及蛋白质被大量消耗,再加上水分的丢失,病人体重减轻、形体消瘦,严重者体重可下降数十斤,以致疲乏无力,精神不振。同样,病程时间越长,血糖越高;病情越重,消瘦也就越明显。
[糖尿病其它症状]
疲乏无力:由于血糖不能进入细胞,细胞缺乏能量所致。据报告2/3的糖尿病患者有无力的症状,甚至超过消瘦的人数。
容易感染:糖尿病影响免疫功能,以致抵抗力降低,容易出现皮肤疥肿,呼吸、泌尿胆道系统的各种炎症,且治疗困难。
皮肤感觉异常:感觉神经障碍引起四肢末梢部位皮肤感觉异常,如蚁走感,麻木,针刺感,瘙痒,尤其女性外阴瘙痒可为首发症状。
视力障碍:糖尿病可引起眼睛各个部位的合并症,以至出现视力减退、黑朦、失明等。
性功能障碍:糖尿病引起血管、神经系统病变以及心理障碍等引发男性阳痿,女性性冷漠、月经失调等性功能障碍。
X综合征:II型糖尿病存在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的情况,故可同时或先后出现高血压、高脂血症、肥胖、冠心病、高血液粘稠度等,这虽不属于糖尿病症状,但有这些情况时,应注意血糖是否升高。
[无症状糖尿病]
有些糖尿病患者无明显糖尿病症状,而仅出现合并症的表现,如突然视物模糊,视力障碍,无原因的周身皮肤瘙痒或反复起疖子,女性病人外阴瘙痒,频繁的尿路感染,后脚发凉,四肢麻木或疼痛,以及突然出现脑血栓、意识障碍及昏迷等,发现以上情况均应立即去就诊,以便及早诊断是否患有糖尿病。
五、 糖尿病的并发症
糖尿病的并发症可达百种以上,主要有:
1、肠胃功能紊乱(大便干稀不定)
2、眼病(视力模糊,眼底出血,视网膜病变及脱落,白内障等)
3、脑血管病(脑动脉硬化,脑出血,脑血栓,失眠)
4、心血管病(冠心病,心律不齐,心跳过速等)
5、肾病(尿蛋白,肾炎,肾蟀,尿毒症等)
6、神经末梢病变(手脚麻木,发凉,神经疼,关节疼等)
7、糖尿病足(下肢溃疡,坏疽等)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糖尿病患者死亡率最高的为心脑血管病变占50%,其次是肾病为10%以上,糖尿病患者95%以上并发视网膜病变,是四大致盲原因之一。糖尿病造成的截肢占非外伤性截肢的85%以上。
六、 糖尿病的预防
生活中怎样预防糖尿病?首先精神不要太紧张,时刻保持好心情,遇事不要着急,不要生气。生活要有规律,保持生物钟正常。生物钟乱了,内分泌就紊乱,不改变坏的生活习惯,活神仙也救不了你。不要做夜猫子,最好不过10点就睡。
糖尿病具有明显遗传易感性(尤其是临床上最常见的2型糖尿病)。家系研究发现,有糖尿病阳性家族史的人群,其糖尿病患病率显著高于家族史阴性人群。而父母都有糖尿病者,其子女患糖尿病的机会是普通人的15~20倍。而且现在我国儿童糖尿病患者已占全部糖尿病患者人数的5%,并且每年10%的速度上升.
1、防治原则
诱发糖尿病的“外因”有热量摄取太多,活动量下降,肥胖,吸烟以及心理压力过大等。反过来,避免以上因素就可预防糖尿病。在饮食方面,应该做到粮食、肉蛋奶、蔬菜、水果的合理搭配,注意摄入量与消耗量平衡。常测体重,如果体重增加了,热量肯定摄入过量,这时就应检讨你的食谱并增加运动。
2、预防措施:
(1)防止和纠正肥胖。
(2)避免高脂肪饮食。
(3)饮食要保证合理体重及工作、生活的需要。食物成分合理,碳水化合物以非精制、富含可溶性维生素为好,占食物总热量的50%~65%,脂肪占食物总热量的15%~20%(多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比例大于1.5),蛋白质占食物总热量的10%~15%。
不暴饮暴食,生活有规律,吃饭要细嚼慢咽,多吃蔬菜,尽可能不在短时间内吃含葡萄糖、蔗糖量大的食品,这样可以防止血糖在短时间内快速上升,对保护胰腺功能有帮助,特有糖尿病家族史的朋友一定要记住!
(4)避免或少用对糖代谢不利的药物。
(5)积极发现和治疗高血压、高血脂和冠心病。
(6)戒除烟酒等不良习惯。
(7)对中老年人定期进行健康查体,除常规空腹血糖外,应重视餐后2小时血糖测定。
(8)经常运动。运动预防糖尿病是预防唐尿病环节中很重要的部分,因为运动预防糖尿病可以有效地健康的对糖尿病进行预防,而且运动预防糖尿病还可以在预防糖尿病的同时,对身体免疫力的提高,以及身体素质的提高也是很有帮助的,因此运动预防糖尿病很关键。
七、 糖尿病的治疗
(三)血糖检测
1、测量血糖的五个时间点
“血糖”是随时波动的,所以人在一天中不同时刻的血糖值是不同的,“五点”测血糖是指测五个时间点的血糖,这五个时间点包括:空腹时(空腹8-12小时)、餐后(从第一口饭起)30分钟、60分钟、120分钟、180分钟。
正常人的“五点”血糖是逐渐升高的,如果是糖尿病早期,血糖的变化则是不规则的,一般是空腹时和餐后120分钟时血糖正常,而餐后30分钟、60分钟血糖偏高,或者出现餐后120分钟与餐后180分钟血糖偏低的情况。
如果发生以上情况,建议最好再到医院做一个胰岛素的检测,通过血糖值与胰岛素分泌的高峰和低谷的对比,来确定是否真正患上了糖尿病。
2、血糖控制指标
糖化血红蛋的可以检测近来2-3个月的血糖控制水平,早上空腹、餐后2小时和糖化血红蛋白被称为血糖控制的3个金标准。
———————————————————————–
测定指标  
理想控制  
一般控制 
————————————————————————–
空腹血糖(FPG)
<6.1(110)
<7.2(130)
<8.3(150)
餐后2h血糖
<7.2(130)
<8.3(150)
<10.0(180)
糖化血红蛋白(HbA1C)
血浆胆固醇(CH)
<5.16(200)
<5.93(230)
<6.45(250)
血浆三酰甘油酯(TG)
<1.24(110)
<1.47(130)
<1.70(150)
高密度脂蛋白(HDL-ch)
>1.60(45)
>0.90(25)
<0.90(25)
八、 糖尿病常见的现象
(一) 苏木杰反应
“苏木杰现象”准确地说应称为“苏木杰氏现象”。这种现象是由美国生化学家迈克尔·苏木杰发现并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早在20世纪30年代,苏木杰就发现胰岛素用量过大可导致糖尿病血糖不稳定,当减少胰岛素用量时,反使病人血糖下降,于是他提出“有低血糖就有高血糖”的言论,从而称这种现象为“苏木杰反应”或“苏木杰现象”。
“苏木杰现象”是指由于降糖药(尤其是胰岛素)用量过大或过度饥饿而引起的短暂低血糖,随后又出现血糖反跳性增高的现象。简单地说,就是“低后高”现象。这种反应实际上是人体对血糖平衡的一种自我调节,当人体出现低血糖以后,机体内的升糖激素(如肾上腺素、胰高糖素、糖皮质激素、生长激素等)分泌增加,促进糖原转化为葡萄糖,使血糖升高,以帮助机体纠正低血糖,也正是因为有了这种反应才使体内血糖不至于过低而发生危险。人在凌晨1-3时人体各种激素分泌处于最低谷状态,这时人血糖最低;3-9时各种生长激素分泌旺盛,这时血糖升高。对以上种种情况,医生若不认真分析产生血糖增高、尿糖增多的原因,而只盲目加大胰岛素的用量,结果则使病情更为恶化。
不过,正常人胰岛B细胞功能正常,当血糖上升时,胰岛素分泌亦随之增多,使血糖依然维持在正常水平。而糖尿病患者由于其胰岛B细胞功能减退,胰岛素分泌不足,其血糖则明显升高。
(二)、“黎明现象”(Diabetes Mellitus Dawn Phenomenon,DMDP)
“黎明现象”是指糖尿病患者夜间无低血糖发生,但由于人体内很多具有升高血糖作用的激素其分泌高峰一般出现在上午3~8时,从而导致血糖升高。这一现象最初是在1981年由国外学者Schmidt提出的。
“黎明现象”表现为凌晨3点高血糖和早餐前高血糖,简单地说,也就是“高后高”现象。它主要与机体胰岛素分泌不足、胰岛素拮抗激素(即升糖激素)分泌增加,以及胰岛素抗体产生有关。在以上综合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导致血糖不能被充分利用而出现高血糖。
“黎明现象”和“苏木杰现象”主要见于1型糖尿病和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也可见于2型糖尿病接受或未接受胰岛素治疗者。这两种现象在表现上都有一定的隐蔽性,不容易被发现。比如,“黎明现象”发生时,患者可能没有任何典型的临床症状,常常是由于早餐前出现高空腹血糖和3餐后高血糖难以控制而引起注意。因此自测血糖,尤其是对凌晨3时血糖和晨起时空腹血糖的监测,是及时发现“黎明现象”并制定处理对策的关键所在。
【如何区别两种现象】
尽管“苏木杰现象”和“黎明现象”在临床上都表现为早晨空腹血糖升高,但由于病因不同,处理方法也就迥异,故需仔细鉴别。
具体做法是,患者可从夜间0点开始,每隔2小时测一次血糖,直至第二天早晨。
如果在黎明前后发现有低血糖(血糖<3.3mmol/L),同时早餐前空腹血糖高于8mmol/L,即“低后高”则为“苏木杰现象”;若凌晨3时血糖高于6.1mmol/L,同时早餐前空腹血糖高于8mmol/L,即“高后高”,就可断定为“黎明现象”。
不少糖尿病患者平时只查空腹血糖,并以此作为了解病情和调整药量的依据,这是不妥当的。姑且不说空腹血糖并不能完全代表全天的血糖控制水平,而且如不注意分辨,有时它还可能造成某种假象而误导治疗。由此不难看出,全天候的血糖监测非常重要,否则很容易被一些假象迷惑,导致误诊误治。
【起因不同,处理迥异】
由于引起“苏木杰现象”和“黎明现象”的原因不同,前者是因降糖药用量过大引起低血糖后,血糖反跳性增高;后者是胰岛素用量不足引起的空腹血糖升高,所以两者的处理完全不同。
“苏木杰现象”的处理应当减少晚餐前(或睡前)降糖药用量,并适当加餐。有些患者甚至一些经验不足的医生,一看见血糖高,便认为是胰岛素或降糖药的用量不足,不加分析地增大降糖药物的用量,使“苏木杰现象”越来越严重,空腹血糖不降反升。周先生这个典型的例子,很值得大家借鉴。
若是“黎明现象”,则应加大胰岛素或降糖药的剂量,且要使其作用维持到第二天早上。在睡前加用中效胰岛素效果最好,因为它作用高峰时间恰好可位于黎明前后,也就能充分补充黎明时机体对胰岛素的需求量。
(三)、冷血糖现象
天气变化,如严寒、下雪、下雨等天气,可刺激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导致肌肉对血中葡萄糖的摄取减少,可引起血糖增高,这种现象称为冷血糖。夏天血糖相对秋冬季平稳,天气转冷会导致血糖波动不定。
九、 营养与糖尿病
(一)糖尿病人为什么要补充营养?
因为:1、糖尿病人要控制饮食总量
2、糖尿病人服用降糖药
所以导致:营养更加缺乏
免疫力低下
抗氧化能力下降
(二)糖尿病与营养的关系
维生素B1:糖尿病患者经常处于高血糖状态,糖代谢过程要消耗大量维生素B1。
维生素B6: 促进新陈代谢,缓解糖尿病引起的肾脏病变;同时维生素B6还能预防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减少血中糖化血红蛋白,改善糖耐量。缺乏B 6可导致80%的色氨酸遭破坏。
维生素C:参与胰岛素合成;维生素C可能有预防糖尿病性血管病变的作用;并能预防糖尿病患者发生感染性疾病;改善糖耐量。
维生素E:维生素E能降低胆固醇。研究人员还发现,抗糖尿病的药物具有与维生素E类似的抗氧化作用。维生素E可以改善Ⅰ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流状况。芬兰和美国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人体缺少维生素E容易患糖尿病。研究发现,维生素E浓度与糖化血红蛋白成正比例关系。如果维生素E不足、则血管内皮细胞将遭到破坏,而引起血管并发症。
纤维素:可以增加饱腹感;可以吸附肠胃中的淀粉和糖,延缓糖的转化和释放,减轻靶细胞的负担;还可以携带部分胆固醇排出体外。纤维素可以改善末梢神经组织对胰岛素的感受性。
优质蛋白质:改变饮食结构,减少糖和脂肪的摄入;为胰岛素等激素和酶的产生提供物质基础;增强机体免疫力;适当减少动物蛋白的摄入,增加植物蛋白的摄入。晚上三不吃:主食、水果、酒。
钙镁铬锌硒:钙能影响胰岛素的分泌和释放;镁参与胰岛素细胞功能调节;铬能激活胰岛素,改善糖耐量;锌能维持胰岛素的结构和功能;硒与维生素E结合有极强的抗氧化作用,可预防眼底病变。
大蒜素中的必需氨基酸S-allycysteine sulfoxide能大大降低血糖及胆固醇。
十、 糖尿病的饮食
1、饮食结构要合理:
健康的保证是在适宜热量的同时,强调营养素的均衡摄入,而合理的饮食结构则是营养糖尿病能治愈了的前提。通常糖尿病足的症状的饮食治疗要求每日碳水化合物和单不饱和脂肪酸供热比占总热量的60%~70%(美国糖尿病学会2002年建议),蛋白质糖尿病治愈比占总热量的15%左右,其他热量由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提供,同时还要考虑糖尿病中提供的其他营养素的均衡。合理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摄入糖尿病人能吃鲅鱼吗评价糖尿病饮食结构是否合理的重要指标。
2、控制总热量:
科学研究表明,超重是引发慢性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成人体重指数[又称bmi,计算公式:体重(千克)除以身高(米)的平方数]超过35千克/米的糖尿病能治愈了是体重正常人群糖尿病发病率的20倍。对糖尿病患者来说,体重会直接影响到日常血糖控制以及长期血糖治愈。而保持糖尿病患者可生育吗体重最根本的做法是控制适宜的总热量。在日常生活中,糖尿病能治愈了体重的糖尿病患者,应控制总热量使体重在一定时间内保持糖尿病,而对于超重甚至肥胖的人来讲,则;应该通过调节总热量和积极的体育糖尿病治愈逐渐把体重恢复至正常范围。科学的减重方案主张糖尿病能治愈了减重不超过1斤,每月不超过3~4斤,彻底治愈糖尿病短期内大幅度降低体重,这样可能带来其他的不良反应,对健康不利。
3、低盐低脂饮食:
血脂异常的危险高胰岛素抵抗性糖尿病人群,所以,在糖尿病饮食中强调低盐摄入意义重大,不但可以预防或减缓高血压的发病,对关注糖尿病新药问世糖尿病肾病也有积极作用。低盐饮食不但要注意日常治愈过程中放入的调味品(如盐和酱油),也要注意腌制食物(如火腿、咸鱼、罐头制品),还有现在高度加工的饼干、点心以及各种膨化糖尿病会不会传染中可能添加的盐及味精、鸡精等。糖尿病患者饮食中的低脂问题也很重要。在摄入相同碳水化合物的条件下,若脂肪酸摄入量高,餐后血糖就会升高,长期如此可同时合并血脂紊乱和脂肪肝,成为心血管疾病的潜在危险因素。在低脂膳食中糖尿病能治愈了要注意含饱和脂肪酸高的动物脂肪如肥肉、带皮的肉类等。烹调过程中也要注意用油量,以“能清蒸则不炖炒,能炖炒则不煎炸”为原则控制烹调用油。
4、注意补充膳食纤维,维生素及矿物质:
健康成人膳食纤维的使用推荐已经在一些国家明确规定,美国糖尿病学会2002年的糖尿病糖尿病治疗报告中就提及适宜膳食纤维对于治疗的积极作用。日常膳食中适当搭配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各种带叶蔬菜、豆芽、海带、菌藻类、粗粮、杂豆类等(燕麦片尤其推荐糖尿病患者选用),是有益于糖尿病患者健康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尤其部分微量元素,也是糖尿病健康饮食必不可少的营养素。对于维生素和矿物质严重缺乏的人群,可考虑膳食补充剂的应用,但是要有正确的指导。
5、合理的膳食规律:
近些年的研究表明,糖尿病尤其是2型糖尿病的发病基础是胰岛素抵抗。糖尿病饮食治疗不但要强调总热量以及合理搭配,更要加强合理的膳食规律,即进食时机要与身体的内分泌系统有机配合,从而使膳食刺激的时机和糖尿病患者自身胰岛素的分泌高峰相配合。定时定量已经成为糖尿病饮食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切忌暴饮暴食或者长时间不进食。要逐渐培养“到时间不饿也吃,再饿也不多吃”的习惯,这对于口服药物和注射胰岛素治疗的患者意义更大。
十一、对糖尿病患者应少摄入的营养
糖尿病的营养治疗糖尿病时,由于胰岛素/胰高血糖素比值降低,脂肪分解加速,使大量脂肪酸和甘油进入肝脏。过多的脂肪酸再酯化成甘油三酪,并以VlDL的形式释放入血,造成高VLDL血症(N型高脂血症)。此外,I—PL(脂蛋白脂肪酶)活性依赖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的高比值,糖尿病时此比值低下,I—PL活性降低,VLDL和CM难以从血浆清除,因此除VLDL进一步升高外,还可以出现高CM血症。糖尿病人由于存在高脂血症,所以容易伴发动脉粥样硬化。
糖尿病病人血浆胆固醇常常升高,可能是由于生长素、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增多,这些激素使胆固醇合成的限速酶——HMG—CoA还原酶增加,进而使胆固醇合成增加。糖尿病时,肝合成甘油三酪的速度增加,如果合成的速度大于释放的速度时,则甘油三酯可以在肝内堆积,形成脂肪肝。
糖尿病时,脂类代谢紊乱除能发生高脂血症外,还会造成酮血症。IDDM型糖尿病人较NIDDM型容易发生酮症。这是因为胰岛素/胰高血糖素比值降低,脂肪酸合成明显减少,而脂肪组织的脂解速度却大大加速,血中脂肪酸升高,肝内脂肪酸氧化增强,酮体大量生成。当酮体生成量超过肝外组织氧化利用它的能力时,就发生酮体堆积,出现酮血症和酮尿症,严重时可发展为酮症酸中毒。
许多糖尿病患者化验血脂时,会发现血甘油三酯明显升高,胆固醇也会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常有偏低。为什么糖尿病患者多有这些血脂异常呢?这是因为人体内的糖代谢与脂代谢密切相关联,糖尿病患者的糖代谢发生问题时,就会影响体内脂质的正常合成和分解,使体内的脂质的合成增加,而分解则减慢,其结果是引起血脂异常。
糖尿病患者常有血脂异常,而且这种血脂异常与血糖的是否控制好坏有关。也就是说,血糖控制后,血脂异常肯定会有一定程度的改善。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糖尿病患者在血糖控制后,血脂异常就会恢复完全正常。这是因为糖尿病患者的血脂异常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血糖升高只是其中原因之一。
有研究观察到,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主要是青少年因遗传引起的糖尿病)来说,血脂异常多在血糖控制后会恢复正常;而2型糖尿病(多见于成人糖尿病)患者在控制血糖后,多数血脂异常仅部分恢复正常。所以,2型糖尿病患者常需要同时服用降脂药物。
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病高危险性,与合并存在的血脂异常有关。有一项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每100毫升血增高10mg,即可使病人患冠心病的危险性增加12%;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每100毫升血降低10mg,则使患冠心病的危险性增加22%,这说明对糖尿病患者血脂异常会使其发生冠心病的危险性明显增加。
3、碳水化合物,也叫糖类
糖尿病指的是,体内胰岛B细胞出现病变分泌胰岛素不足,而不足以降低体内的血液中葡萄糖浓度。
碳水化合物是从食物中摄取的,经过人体的消化吸收,转化为葡萄糖为人体提供能源。
因此糖尿病患者应少食淀粉含量过高的食物,以纤维内食物为主。因为无论吃的是什么最终都要转变为葡萄糖。
十二、酵傲人生复合酵素胶囊与糖尿病
1、 酵傲人生复合酵素胶囊
酵傲人生酵素是以米胚芽为主要原料,结合各种菌类,玉米、小麦、黄梨、白凤豆、木瓜、香蕉、海藻、米胚芽、蕃茄、南瓜、牛蒡、金线莲,奇异果,凤梨,柠檬等全年中当季新鲜蔬果材料,加上100%日本原菌种经过550天发酵,含有高量SOD(超氧化物歧化酶),采用传统工艺与最新高科技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来获取高活度高纯度的“天然植物性复合酵素”。酵傲人生在台湾本土活酵素产品中销量领先,被誉为复合活酵素天使。是消费都最信任的品牌之一。
酵傲人生复合酵素胶囊对糖尿病患者的作用
2、什么样的饮食可以给患者带来健康
食物必须是天然的
必须有百分百的安全性
必须有着营养均衡特点
必须有一定的效果
必须是低糖,低热量,低脂肪(不含胆固醇)
必须能有自然修复身体受损器官的功效.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其特点为:由于胰岛素的绝对或相对不足和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引起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电解质和水的代谢紊乱。
糖尿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十分复杂,不同类型糖尿病的病因不尽相同。经查明,糖尿病是细胞的新陈代谢失调所造成的代谢病。而人体的整个新陈代谢过程又为营养素代谢转化过程为基础。由此可见,不管是糖尿病发生的前因还是后果,都离不开营养素这种与人体机能紧密相连的物质。对这种由于身体本身变质所引起的疾病不能以对付细菌般的“对症疗法”来医治。因此,美国、日本、德国已开始提昌“营养疗法”(即:食物疗法)。简单地说,就是补给营养来矫正细胞的代谢恢复正常。
下面从营养成分角度分析酵傲人生复合酵素胶囊对糖尿病的改善作用:
糖尿病病人由于体内分解代谢增强,蛋白质消耗量大,因此应适当提高膳食中蛋白质的含量,其中至少有1/3的优质蛋白质。对于有糖尿病肾病等并发症的患者,由于高蛋白饮食可加重肾小球病变,因此应适当减少蛋白质摄入量,增加优质蛋白摄入的比例。
酵傲人生复合酵素胶囊的成分啤酒酵母属于优质完全蛋白质:含完整的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而且其组成的氨基酸构成比例与人体所需必需氨基酸的比例非常接近,被联合国粮农组织(FAO)认定为优质蛋白质来源。特别是中国人日常食用的谷物蛋白中含量极少的赖氨酸、苏氨酸,在酵母蛋白中含量丰富,可弥补日常饮食来源的不足,营养酵母是优化日常饮食的好搭档。 几乎不含胆固醇,而且含有大量膳食纤维,适宜于糖尿病患者食用。
维生素B1:糖尿病患者经常处于高血糖状态,糖代谢过程要消耗维生素B1,因此必然经常处于潜在性不足状态。维生素B1不足可引起周围神经功能障碍,严重时发生韦尼克脑病(急性出血性脑灰质炎),周围神经功能障碍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症状;同时糖尿病患者体内维生素B1水平明显低于正常人,因此糖尿病患者适当补充维生素b1是有益的。
啤酒酵母中的维他命B,容易吸收和利用,啤酒酵母的维他命B1,是和磷酸结合,所以也被称为磷酸脂型的维他命B1。它和化学合成的游离型的形状不一样。
日本人藤原博士是研究维他命方面的权威,他以啤酒酵母中的磷酸结合型的维他命B1为研究对象,而来研究其被人体吸收、利用的实验。同时藤原博士也对游离型的维他命B1作了同样的实验而来与前者作比较,结果发现靠化学合成的游离型维他命B1,就比不上啤酒酵母中的维他命B1。换句话说,啤酒酵母中的维他命B1,更容易被人体吸收并加以利用。
维生素B6:维生素B6与糖原异生、糖酵解等相关的辅助作用有关。研究发现,维生素B6不足的大鼠体内肝糖原储存量减少、乳酸脱氢酶活性下降,胰岛素分泌不足,胰腺β细胞发生变性。B6可使人体组织代谢正常进行,缓解由于糖尿病引起的肾脏病变;同时维生素B6还能预防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减少血中糖化血红蛋白,改善糖耐量。
维生素C:因缺乏维生素c而导致坏血病的豚鼠,糖耐量显著下降。因坏血病引起的血管病变和糖尿病引起的血管病变有相似之处,因此维生素c可能有预防糖尿病性血管病变的作用;并能预防糖尿病患者发生感染性疾病。
维生素E: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血中糖化血红蛋白增加的同时,维生素E浓度也随之升高,之所以如此,是适应血糖变化,为防止过高血糖引起的有害作用而出现的反应。如果维生素E不随之增加、平衡被破坏,则血管内皮细胞将遭到破坏,并伴随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血管壁进行氧化反应,而引起血管并发症。
3、、矿物质
现代科学已证实,糖尿病与人体必需微量元素铬、锌、锰、硒缺乏有关。这些元素在体内有一定的安全和适应范围,一旦摄入不足而缺乏,体内失去平衡,就会导致胰岛素的合成、分泌、转运、与受体结合的各个环节发生障碍,引起糖尿病。因此,预防糖尿病的理想方法之一,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多吃些含铬、锌、锰、硒丰富的食物。假如饮食疗法不理想时,可给予不同剂量、不同制剂的微量元素,作为辅助治疗。铬是葡萄糖耐量因子(GTF)的重要组成部分,三价铬可与烟酸形成具有生物活性的有机复合物,成为葡萄糖耐量因子。人体每日铬需要量为50-200微克。
铬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参与了机体的糖类代谢与脂肪代谢,人体缺少铬,葡萄糖在血液中运转的速度仅为正常的一半,会导致血糖浓度升高,糖尿病病情加重。糖尿病人补铬,可以改善血糖不稳定,同时可以降低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的需要量。现代医学研究证明,补铬对治疗不同类型的糖尿病 (包括 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和类固醇引起的糖尿病等)均有效。使用有机铬的效果比无机铬好,常见的有机铬有吡啶甲酸铬、烟酸铬、富铬酵母等。铬可以从以下三个环节来调节血糖:
(1).铬可以增加人体细胞胰岛素受体的数量;
(2).促进胰岛素与受体结合;
(3).激活酶活力,加强糖代谢。
可以说,铬的补充,对稳定糖尿病人的血糖水平,减轻疾病症状和促进康复等具有明显的作用,铬是调节血糖的“金钥匙”,为糖尿病的防治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糖尿病人为什么要补铬?研究表明,人体组织的铬含量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减少,新生婴儿和未满l0岁的儿童铬含量很高,在l0-30岁年龄段则急剧下降,50岁后体内的铬含量就变得非常低了,加上日常饮食吸收变差,所以老年人非常容易缺铬。
如果缺铬,就会导致糖耐量受损,胰岛素功能降低,就会增加患糖尿病的几率。而患糖尿病后又容易引起缺铬,主要由于糖尿病患者饮食过于精细,使食物中正常铬成分降低,同时糖尿病人多尿,人体内的铬主要随尿排出,使铬的排泄增加所致。所以,糖尿病患者体内铬含量是低于正常人的水平。这样,就形成了恶性循环,所以,糖尿病人应该补铬。
硒是一种近年来广受学术界重视和研究的微量元素,它被证实与人类及其他物种的生长、发育有着密切的联系。硒在成年人体内含量为14~21毫克。目前研究发现,硒的生理作用较多,包括:消除脂质过氧化产物,保护生物膜,抗自由基,抗衰老,消除毒素,影响核酸、蛋白质和黏多糖的合成及代谢,参与免疫调节等。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院士,国家食品与营养咨询委员会主任卢良恕曾这样说:“人类的心血管病、糖尿病、癌症、肝炎等40多种疾病的发生与缺硒密切相关。以食物形式科学的补充有机硒是健康长寿的关键。”
研究证实,给糖尿病患者补硒,有利于病情本身的控制,可防止病情加深、加重。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分泌不足,最直接的原因就是胰岛素的制造工厂——胰岛细胞受损或其功能没有完全发挥,而硒有抗氧化作用,可以保护胰岛,使之不受过氧化物的损害和干扰,起到保护、修复胰岛β细胞,维持正常分泌功能的作用。最近的研究发现,硒具有和胰岛素同样的功能。也就是说,补硒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糖尿病病人的高血糖水平。硒还能增强脂肪、肌肉等周围组织细胞吸收和利用血糖的能力,在肝脏抑制肝糖原异生和分解,增加肝糖原的合成,既达到降低血糖的目的,同时又保证细胞的能量代谢。
给糖尿病患者补硒,除了有助于控制血糖浓度以外,还有利于降低各种并发症发生,如预防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白内障、高血压、心肌梗死和心绞痛。硒主要从以下两方面降低并发症产生。
能协助葡萄糖在细胞膜上的运转,而且每分子胰岛素中有两个锌原子,锌与胰岛素活性有关。锌能促进胰岛素的结晶化,锌除影响胰岛素的生成和储备外,也影响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缺锌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表现为对胰岛素有抵抗作用。体内锌的缺乏会导致糖尿病发生或加重糖尿病病情,因此测定体内锌水平,有助于诊断、治疗、预防糖尿病。
锰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锰是多种重要生物酶的活性中心的组成成分和激活剂或辅基,参与蛋白质、维生素B、C和E的合成及遗传信息传递,增强蛋白质、脂肪代谢等。人体内锰分布全身各主要器官中。锰倾向于与含有弱配位原子的磷酸根键合,其生理作用与能量代谢有关,能增强体内氧化磷酸化作用,即维持与呼吸有关的酶的活性。锰还直接影响葡萄糖的异生和利用,另外通过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从而对粘多糖的合成其调节作用。锰缺乏可导致胰岛B细胞减少及颗粒丧失。
4、膳食纤维
糖尿病患者进食高纤维素饮食,不仅可改善高血糖,减少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物的应用剂量,并且有利于减肥,还可防治便秘。纤维素是多糖化合物。食物纤维素包括粗纤维、半粗纤维和木质素。纤维素的作用:①有助于肠内大肠杆菌合成多种维生素。②纤维素比重小,体积大,在胃肠中占据空间较大,使人有饱食感,有利于减肥。③纤维素体积大,进食后可刺激胃肠道,使消化液分泌增多和胃肠道蠕动增强,可防治糖尿病的便秘。④高纤维饮食可通过胃排空延缓、肠转运时间改变、可溶性纤维在肠内形成凝胶等作用而使糖的吸收减慢。亦可通过减少肠激素如抑胃肽或胰升糖素分泌,减少对胰岛B细胞的刺激,减少胰岛素释放与增高周围胰岛素受体敏感性,使葡萄糖代谢加强。⑤近年研究证明高纤维饮食使Ⅰ型糖尿病患者单核细胞上胰岛素受体结合增加,从而节省胰岛素的需要量。由此可见,糖尿病患者进食高纤维素饮食,不仅可改善高血糖,减少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物的应用剂量,并且有利于减肥,还可防治便秘。
核酸存在于蛋白体中,包括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两个组成部分。核酸对糖尿病有以下作用:
(1)、能够有效地抗击“逆转录酶病毒”对细胞和基因的损害作用,促进胰腺β细胞功能,增强胰岛素的分泌,使血糖下降。
(2).促进核酸代谢、蛋白质合成和酶的活性,有利于DNA的合成与利用,修复了Ⅰ型和Ⅱ型的损伤基因,从根本上解决了糖尿病人的血糖增高。
(3).核酸增强线粒体功能,因为线粒体是人体内细胞的“发电机”,供给人体能量,机体95%的能量来源于线粒体。同时糖、蛋白质、脂肪分解和代谢均在线粒体内进行,促进代谢能力,使血糖下降。
(4).核酸能够提高免疫功能,促进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保证了基因修复与复制,活化了细胞,增强新陈代谢,促进糖尿病的恢复。
(5).核酸中的尿嘧啶和胸腺嘧啶及其衍生物是人类最重要的抗病毒物质。所以说补充核酸不仅控制血糖,同时还能预防、控制和推迟并发症的到来,如果并发症已发生,还能减轻症状,加以康复。
糖尿病,是指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糖类在人体内的利用受阻,造成血糖升高,并有大量的糖从尿中排出,同时还伴随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乳的一种疾病。胰脏是人体内进行消化代谢的重要器宫,可以分泌许多的消化代谢酵素:而糖尿病的发生,也是因为胰脏β细胞分泌胰岛素出现异常的现象。因此,若食用酵素辅助食品,可以减轻胰脏的负担,有助胰脏功能恢复。
十二、适用人群
Ⅱ型糖尿病患者
2、 糖尿病高危人群(直系亲属中有糖尿病 史者、体型偏胖者、高龄孕妇、高血压高血脂患者、运动较少者等)。
3、I型糖尿病患者也可以食用,主要是增加免疫力和营养均衡的特点。
糖尿病人不易获得的营养素:酵母活性铬(GTF铬)、优质膳食纤维、核酸及酵素、β-葡聚糖。
糖尿病容易失去的营养素:维生素B族,酵母活性铬(GTF铬)
------分隔线----------------------------
鼎杰生技来自台湾的健康祝福。
天然,美丽,全方位保健
Copyright © 2011
All Rights Reserved.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