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培养梭菌为什么要加硫酸新霉素溶液和万古霉素?

您的位置: &&
CHO培养基基础
英文名: CHO Medium Base
类别: 生化与分子生物学用试剂
会员等级: VIP会员
企业实名备案: 已实名备案
企业经济性质: 私营有限责任公司
联 系 人: 刘蕾
电  话: 86-3
(联系我时请说是在盖德化工网上看到的,谢)
手  机:
地  址: 李沧区九水东路320号-25
产品详细说明
产品规格:250g
产品包装:瓶装
牌:青岛海博
格:120元/250g
用于厌氧菌的糖生化反应
产品说明及用途
SCHAEDLER 琼脂
SCHAEDLER AGAR
用于厌氧菌的分离培养
用于梭杆菌的选择性增菌培养,需添加硫酸新霉素和万古霉素
TPGYT培养基基础
TPGYT Medium Base
用于肉毒梭菌的增菌培养
疱肉牛肉粒 &
Dried Meat Particle
加入疱肉基础中,配成疱肉培养基
多粘菌素B (4ug)
Polymyxin B
添加于HB0304-2中
亚硫酸铁多粘菌素B琼脂
Sulfite Iron Polymyxin B Agar
用于羽绒羽毛中亚硫酸盐还原梭状芽孢杆菌的计数(GB 标准)
强化梭菌培养基(RCM)
Reinforced Clostridium Medium
用于梭菌的分离培养
WILKINS-CHALGREN琼脂
WILKINS-CHALGREN AGAR
用于厌氧菌的分离培养
梭菌鉴别琼脂(DCA)
Differentia Clostridial Agar
用于干燥食品亚硫酸盐还原梭菌的计数和培养
含铁牛奶培养基
Iron Milk Medium
用于产气荚膜梭菌的牛奶发酵试验
磺胺嘧啶钠溶液
Sulphadiazine
每支添加于100ml HB0256中
胰月示-亚硫酸盐-环丝氨酸琼脂基础 &
Tryptose Sulfite Cycloserine Agar Base(TSC)
用于产气荚膜梭菌的平板计数(SN标准)
CDC厌氧菌琼脂
CDC Anaerobic Agar
用于厌氧菌分离培养,使用时需添加羊血、氯化血红素和维生素K1
硫酸新霉素
Neomycin sulfate
添加于HB0304-2中
亚硫酸铁琼脂
Sulfite Iron Agar
用于肉和肉食产品中梭菌的计数(ISO方法)
多粘菌素B &
Polymyxin B
1.2mg/支*5
每支添加于100ml HB0256中
50%卵黄乳液
50% Yolk emulsion
每支加入62.5ml SC琼脂基础中
CHO培养基基础
CHO Medium Base
用于厌氧菌的糖生化反应
TBB 培养基
Tyrobutyricum Broth Base
用于乳酪产品中梭菌的计数
D-环丝氨酸溶液
D-Cycloserine
每支添加与100ml HB0253中
疱肉培养基基础 &
Cooked Meat Medium Base
加入牛肉粒,用于肉毒梭菌及厌氧梭状芽孢杆菌的检验(GB标准)
50%卵黄乳液
50% Yolk emulsion
每20ml加入250ml TSC琼脂基础中
强化梭菌鉴别琼脂(DRCA)
Differentia Reinforced Clostridial Agar
用于食品和其它物质中梭菌的计数和培养
动力-硝酸盐培养基
Power & nitrate medium
用于产气荚膜梭菌的动力试验
亚硫酸盐-多粘菌素-磺胺嘧啶琼脂基础 &
Sulfite-Polymyxin-Sulphadiazine Agar Base
用于产气荚膜梭菌的平板计数(GB标准)
用于产气荚膜梭菌的计数和培养
用于产气荚膜梭菌的平板计数
多价蛋白胨-酵母膏 (PY) 培养基 & &
Poly Peptone Yeast Extract Medium
用于产气荚膜梭菌的培养(SN标准)
D-环丝氨酸
D-Cycloserine &
每0.2g加入500ml SC琼脂基础中
强化梭菌琼脂
Reinforced Clostridium Agar
用于梭菌的分离培养
液体硫乙醇酸盐培养基 & &
Thiolglycollate Medium
用于产气荚膜梭菌确证试验的细菌培养(GB、SN标准)
卵黄琼脂培养基基础 & &
Egg Yolk Agar Base
用于肉毒梭菌、产气荚膜梭菌的分离培养,需添加50%卵黄乳液(GB标准)
产芽孢肉汤 &
Sporulation Broth
用于产气荚膜梭菌的产芽孢培养(SN标准)
厌氧菌琼脂
Anaerobic Agar
用于厌氧菌分离培养
明胶磷酸盐缓冲液
Gelatin phosphate buffer
用于检测肉毒梭菌时样品稀释液
梭菌属测定用培养基
Clostridium Test Medium
用于梭菌属细菌检测
SC 琼脂基础
Sulfite Cycloserine Agar Base
用于产气荚膜梭菌的计数和培养,需添加D-环丝氨酸和50%卵黄乳液(ISO标准)
D-环丝氨酸
D-Cycloserine &
每0.1g加入250ml TSC琼脂基础中
青岛高科技工业园海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博生物公司)成立于 2000 年 2 月。海博生物公司立足以研发、生产和销售微生物检测产品为核心,为国家检验检疫机构、食品、医药、生物研究、化妆品、水质和临床检验等领域提供微生物检测产品支持与服务。 海博生物公司自成立以来就专注于微生物培养基的研发和生产,产品包括微生物干粉培养基、颗粒培养基、显色培养基、即用型培养基、动物疫苗培养基、植物组织培养基、细胞培养基和各种配套试剂,品种多达 1000 多种,是国内微生物产品品种最全的厂家之一。产品严格按照 GB 标准、 SN 标准、中国药典标准、 WS 标准、 YY/T 标准、 ISO 标准、 FDA 标准、日本标准、 USP 标准、 EP 标准、 BP 标准等国内外标准生产制作和质量控制。 海博生物公司始终坚持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必不可少的源动力这一理念,在国内率先开发出显色培养基、颗粒培养基、即用型培养基、博检革兰氏阴性细菌鉴定系统、瓷珠菌种保存管等系列产品十几项,其中已有十项产品获得国家专利,公司并于 2011 年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认证。 海博生物公司配有一个装备完善的实验室和标准化的厂房,拥有一流的技术人员、成熟的研发团队,一整套严格的品质监控体系,确保产品的技术先进性和质量稳定性,并于 2008 年通过 ISO9001 国际质量体系认证。
该公司相关产品
改良磷酸盐缓冲液PSB &
Phosphate Saline Buffer,Modified
用于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冷增菌培养 (GB标准)
CIN-1培养基基础 & &
Cepulodin Irgasan Novobiocin Agar
用于分离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 (GB标准)
CIN-1添加剂
CIN-1 Supplement
每支添加于200ml HB0269中
ITC肉汤添加剂
ITC Broth Additive
每支添加于100ml ITC肉汤中
用于分离培养耶尔森氏菌(ISO方法)
改良克氏双糖铁培养基
Modified &KIA Iron Medium
生化培养基,用于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的生化反应筛选
Semi-Solid Agar
生化培养基,用于细菌的动力实验
之前收到您的回复。
* 主要内容:价格要求:-
规格要求:-
产品数量:-
包装要求:-
您已经是盖德化工网会员?登录后自动填写以下表单内联系方式
您还不是盖德化工网会员?请填写您的联系方式,或点击这里
* 联系人:
* 邮&&箱:
公司名称:
* 联系电话:
am2qimadgigseursaiyakzcqpabdexzqkjxvwiygmidtia3yaiyqknkxmbigscz7kyzaapidmfjg2azsl45vg32uhi
2,/668:3&>;?>(-x8.'7<x1-+y.ct
CHO培养基基础相关产品报价
公司名称电话报价日期
VIP成都化夏化学试剂有限公司<td nowrap="nowrap" title="086-028-6-028-
VIP南京森贝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td nowrap="nowrap" title="025-5-
VIP上海研生实业有限公司<td nowrap="nowrap" title="86-021--021-
VIP上海一基实业有限公司<td nowrap="nowrap" title="021-1-
VIP上海谷研科技有限公司<td nowrap="nowrap" title="2-021-
VIP上海抚生实业有限公司<td nowrap="nowrap" title="86-021--021-
VIP上海博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VIP上海谷研科技有限公司<td nowrap="nowrap" title="86-02--02-
VIP南京森贝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td nowrap="nowrap" title="025-5-
120元/电询
VIP上海一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td nowrap="nowrap" title="021-1-
VIP上海一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td nowrap="nowrap" title="021-1-
VIP上海胜隆实业有限公司<td nowrap="nowrap" title="86-021--021-
VIP上海抚生实业有限公司<td nowrap="nowrap" title="86-021--021-
VIP上海哈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td nowrap="nowrap" title="86-021--021-
VIP上海广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td nowrap="nowrap" title="86-021--021-
相关专题:
免责声明:
以上所展示的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 、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盖德化工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同时我们郑重提醒各位买/卖家,交易前 请详细核实对方身份,切勿随意打款或发货,谨防上当受骗。如发现虚假信息,请向盖德化工网举报。 。
总部电话:8 ; 江苏办:025-;客服电话:1; 展会合作:9
版权声 明&2014医院药讯 第2期
时间: 13:36
作者:管理员
陈竺:六方面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人民网北京3月23日专电 (人民网前方报道组):为期三天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08年会22日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召开,本届年会的主题是&中国2020:发展目标和政策取向&。在23日下午的&建设全民皆享的医疗卫生体系&单元中,卫生部部长陈竺认为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他说,进入21世纪,中国踏上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征程,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奋斗目标之一,从中国的国情出发,走中国特色医疗卫生改革发展道路,不断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速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历史性的摆到了我们的面前。
  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基本目标,就是要建立覆盖全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也就是要从制度建设入手和着力,探索解决影响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努力发展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国家、社会和个人能够负担得起的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并保障全体居民可以和能够公平享有。这是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
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健全和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和药品供应体系。到2010年,在全国初步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框架,努力缓解城乡地区不同收入群众之间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差距扩大的趋势。到2020年,形成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包括普遍建立比较完善的覆盖城乡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比较健全的覆盖城乡居民的医疗保障制度体系,比较规范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和比较科学的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大问题:
&&&&&& 一是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在这里,大家看到的是我们讲的医改方案的一个大厦四梁八柱。为了支撑这四个体系,我们有八根柱子,包括管理、运行、投入、价格、监管、科技和人才保障、信息系统、法律制度等等。
&&&&&& 确立政府在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中的主导地位。公共卫生服务,主要通过政府出资,向城乡居民提供均等化服务来完成。基本医疗服务由政府、社会和个人三方合力分担费用,特需医疗服务,由个人付费或通过商业健康保险支付。中央和地方要增加卫生投入,
&&&&&& 逐步提高政府卫生投入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和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政府投入兼顾医疗服务供方和需方,新增部分重点用于公共卫生、农村卫生、城市社区卫生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
&&&&&& 二是优化城乡医疗服务体系结构,健全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形成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转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对政府举办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收支预算管理。
&&&&&& 三是改革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理顺医药卫生行政管理体制,推进医疗机构属地化、全行业管理,严格医疗机构准入运行、服务行为和质量的监管。改革人事分配制度,建立激励约束机制,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 四是完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到2008年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覆盖到所有农村,并逐步提高筹资水平和报销比例。到2010年底,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覆盖所有城镇从业人员,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全面推开。
&&&&&& 五是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制定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建立基本药物生产供应体系,实行招标、定点生产,或集中采购直接配送等方式,确保基本药物的生产供应,规范基本药物使用,完善药品储备,保障群众基本用药。
&&&&&& 六是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重点加强公共卫生和基层专业技术人员和护理人员的培养,输送和吸收。加强全科医学教育,定向培养农村适宜卫生人才,制定鼓励优秀卫生人才到基层和中西部地区工作的优惠政策。培养中医药人才,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
&&&&&& 陈竺强调,国务院组建了16个部门参加的工作协调小组,就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问题进行了一年多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提出了改革的总体框架,不久将要面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有关部门正在研究制定具体改革配套文件,改革方案和配套文件出台后,既要选择一些地方开始试点工作,探索经验,我们诚恳地希望国内外各界人士对我们的改革总体框架多提宝贵意见,大力支持并积极参与我们的改革。&&&&&&&&&&&&&&&&&&&&&&&&&&&&&&&&&&&&&&&&&&&&&&&&&&&&&&&&&&
&&&&&&&&&&&&&&&&&&&&&&&&&&&&&&&&&&&&&&&&&&&&&&&&&&&&&&&&&&&&&&&&&&&&&&&&&&&&&&&&&&&&&&&&&&&&&&&&&&&&&&&&&&&&&&&&&&&&&&&&&&&&&&&&&&&&&&&&&&&&&&&&&&&&&&&来源:人民网&&&&&&&&&&
跨国制药企业为中国医改支招
&&&&&& 新华网北京3月25日电:&作为制药企业,我们对即将到来的中国新一轮医疗制度改革非常兴奋,希望在参与中国构建良好的医疗秩序中扮演良好的角色。&刚刚参加完在京召开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的美国礼来公司董事长兼CEO陶瑞尔先生对记者说。
&&&&&& 他表示:&我在此次会议上得到一些关于中国医改和医药领域发展的信息,深受鼓舞。希望礼来公司能够成为快速增长的中国市场的积极参与者。&
&&&&&& 据记者了解,拥有130多年历史的礼来公司长期致力于治疗糖尿病、抑郁症等药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为全球第四大生物制药公司。10多年来,礼来公司在中国参与、开展了世界健康基金会中国糖尿病教育项目、糖尿病专家讲坛等系列公益性活动,在履行社会职责方面表现活跃。
&&&&&& 在谈到对中国新一轮医改的看法时,他说:&我对中国医改的方向和具体措施尚不清楚,但建议中国借鉴国外医改模式的优点,兼顾公平与效率。&同时,他对中国医改提出以下三点建议:一、建立公私结合的医疗保障体系,确保老百姓都能得到最基本的医疗服务;二、建立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服务体系,加强防治疾病的科普教育,使病人获取最大效益;三、建立高效率的医疗服务供给体系,比如广泛引入IT技术,降低医疗机构的运营成本。
&&&&&&&&&&&&&&
&&&&&&&&&&&&&&&&&&&&&&&&&&&&&&&&&&&&&&&&&&&&&&&&&&&&&&&&&&&&&&&&&&&&&&&&&&&&&&&&&&&&&&&&&&&&&&&&&&&&&&&&&&&&&&&&&&&&&&&&&&&&&&&&& &来源:新华网
【临床药学知识汇辑】
临床药学(二)
&&&&&& 2、临床药学的发展史
&&&&&&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随着化学合成、生物工程等科学技术的发展,制药工业突飞猛进,成千上万种药品源源不断地应用于临床,因此药物使用和选用的复杂问题也随之而来。同时,随着新药的增加,药费上升,药疗失误率增高,病人住院日延长,因此,50~60年代首先在美国建立了&临床药学&这一新兴学科,把过去传统的药学教育重点在&药&转向重点在&人&。医院药学工作者除了完成传统的药品供应分发等工作外,还要到临床去,参与医师用药,协助临床选药,提高疗效,降低毒副反应发生率。与此同时,临床药学教育也得到飞速发展,至今美国已培养了16000余名临床药师(药学博士),并在60%以上的州医院设有临床药学服务中心。由于美国药学界的成功实践,世界许多国家也都纷纷效仿,如英国、法国、日本等国家。目前多数医药学人士都认为这是医药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 我国60年代初医院药学工作者就提出应重视临床药学的问题。中国药学会先后举办多次学术会议,1983年11月在成都召开了&全国临床药学工作座谈会&。此后10多年来,在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下,临床药学教育有了一定的发展。1991年国家卫生部在医院分级管理文件中,规定三级医院一定要开展临床药学工作,并列出治疗药物监测项目,进一步推动了临床药学的发展。10 多年来,临床药学在我国从无到有,并由大城市医院发展到全国不少县级以上的医院。各级各类医院在不同水平上开展了各具特色的临床药学实践,按照临床药学的内容和工作方法,开展了以合理用药为核心内容的临床药学服务,如药师深入临床参与和指导合理用药,进行治疗药物监测(TDM)、药物不良反应监察(ADR)、药物信息资料咨询、结合临床开展临床药学方面的研究以及培养临床药学人才等,充分显示了临床药学在避免不合理用药和防止滥用药物所造成的危害、减少药源性疾病的发生、提高药物治疗水平和医疗质量等方面的良好效应。
&&&&&& 3、国外临床药学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 临床药学的兴起某种意义上与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息息相关。50年代美国临床药学的兴起是由于氯霉素事件;60年代在英国、法国、瑞典等欧洲国家兴起,反应停事件是一个契机;70年代临床药学渐渐传入日本、台湾、香港、新加坡等亚洲国家及地区;80年代初由卫生部组织中国上海、北京、南京、长沙、广州、武汉、哈尔滨、成都等十二家教学医院成立了临床药学研究机构,华西医科大设立了临床药学(本科)专业,上海医科大还举办了一届硕士班(后因各种原因停办),培养出的临床药学人才已深入到各个医疗机构。
&&&&&& 1)国外临床药学的现状:
&&&&&& 对比国内外在临床药学上的发展可以看出,我国的临床药学发展与国外有较大的差别,如制剂配制方面,国外主要为中心配制,国内为制剂生产,在药学教育方面和国外临床药学等的差别也较大。
&&&&&& 从研究技术、设备的比较上来看,大部分的临床药学研究机构仍在使用HLPC为体内药物分析的主要手段,同时也使用GC、TDX及GC-MS 等。国内使用HLPC、GC、TDX、LC-MS及HPCE等已较普遍,差异不大,因而在仪器使用的角度上我国的药学研究并不落后。
&&&&&& 从研究论文的情况来看,医院药学(Hospital Pharmacy Section)论文中多数为ADR监测、药物流行病学研究、药学服务、药物评价、用药安全等内容。高水平的论文不多,尤其涉及研究性的论文较少,只有日本、台湾在这方面有几个较好的报告,从整体的论文摘要来看,许多论文与国内学术会议比较质量并不太高。出乎意料的是美国及发达国家的论文不多,大多数论文集中在台湾、日本、韩国、加拿大等国家,同时临床药学研究论文与其他相应的学科Industrial Pharmacy 和Clinical Pharmacology Section等比较也有较大的差距,特别是印度、日本等在药物制剂等方面的论文质量较高,且集中在药学院校的教学研究部门。另一个值得引起重视的是通过如(The Study of Chinese Herbs mixed western medicines)等分析手段包括TLC、UV、HPLC等结果表明在许多中药秘方药物中都发现了化学成份药,加之近年来在印度等地中药减肥药品的事件导致了对中药中加西药的危险性认识加深。
&&&&&& 临床药学研究论文主要集中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类似的工作在国内也已开展,如体内药物分析方法、药动学、药效学评价、血药浓度与疗效及不良反应关系的评价、药物相互作用机制的研究、生活习惯对其代谢的影响及TDM。
&&&&&& 2)发展趋势展望
&&&&&& 未来临床药学发展主要集中在以下七个方面:
&&&&&& ① 药学服务将向更高的层次发展保证病人安全、有效、合理、经济用药是临床药学永恒的课题,广泛开展药物经济学研究、资源的合理应用。
&&&&&& ② 利用和借助药物基因组学,研究个体化用药随着人类基因研究的进展,基因诊断、基因治疗已经成为现实。随着基因芯片技术的推广应用,未来的药物治疗将依据每个人的基因型来决定,实现真正意义的个体化用药。
&&&&&& ③生物药物及基因药物的体内分析方法人体内的代谢动力学研究生物药物和基因药物产品越来越多,对其进行人体药代动力学研究必须有相应的分析方法。
&&&&&& ④PK-PD结合模型研究提出多年,但真正意义上的应用并不多,而其他研究领域如果基因药物的研究已在借用该理论。
&&&&&& ⑤药物相互作用的机理研究(代谢环节)目前对于药代动力学相互作用研究的文章较多,但当两种药物合用后,药物动力学参数发生了改变,只是一种现象,为什么会改变?机理是什么,很少回答。利用个人的基因型,鉴别治疗过程中出现的由于药物相互作用而导致的ADR则能回答上述问题。
&&&&&& ⑥手性药物的体内分析方法及药代动力学研究近年上市的手性药物越来越多:左旋氧氟沙星、左旋布洛芬、右旋布洛芬、左旋氨氯地平。
&&&&&& ⑦药物评价现有化学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新的生物药物及基因工程药越来越多,其安全性评价尚是新的课题:基因工程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白介素。
&&&&&&&&&&&&&&&&&&&&&&&&&&&&&&&&&&&&&&&&&&&&&&&&&&&&&&&&&&&&&&&&&&&&&&&&&&&&&&&&&&&&&&&&&&&&&&&&&&&&&&&&&&&&&&&&&&&&&&&&&&&&&&&&&&&&&&&&&&&&&&&&&&&&&&&& (待续)
【药政法规】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节选)
卫医发[号文件
第一部分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
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 一、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 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及血、尿常规等实验室检查结果,初步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以及经病原检查确诊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由真菌、结核分枝杆菌、非结核分枝杆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立克次体及部分原虫等病原微生物所致的感染亦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缺乏细菌及上述病原微生物感染的证据,诊断不能成立者,以及病毒性感染者,均无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 二、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 抗菌药物品种的选用原则上应根据病原菌种类及病原菌对抗菌药物敏感或耐药,即细菌药物敏感试验(以下简称药敏)的结果而定。因此有条件的医疗机构,住院病人必须在开始抗菌治疗前,先留取相应标本,立即送细菌培养,以尽早明确病原菌和药敏结果;门诊病人可以根据病情需要开展药敏工作。
&&&&&& 危重患者在未获知病原菌及药敏结果前,可根据患者的发病情况、发病场所、原发病灶、基础疾病等推断最可能的病原菌,并结合当地细菌耐药状况先给予抗菌药物经验治疗,获知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后,对疗效不佳的患者调整给药方案。
&&&&&& 三、按照药物的抗菌作用特点及其体内过程特点选择用药
&&&&&& 各种抗菌药物的药效学(抗菌谱和抗菌活性)和人体药代动力学(吸收、分布、代谢和排出过程)特点不同,因此各有不同的临床适应证。临床医师应根据各种抗菌药物的上述特点,按临床适应证(参见&各类抗菌药物适应证和注意事项&)正确选用抗菌药物。
&&&&&& 四、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应综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特点制订
&&&&&& 根据病原菌、感染部位、感染严重程度和患者的生理、病理情况制订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包括抗菌药物的选用品种、剂量、给药次数、给药途径、疗程及联合用药等。在制订治疗方案时应遵循下列原则。
&&&&&& 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 一、内科及儿科预防用药
&&&&&&& 1、用于预防一种或两种特定病原菌入侵体内引起的感染,可能有效;如目的在于防止任何细菌入侵,则往往无效。
&&&&&& 2、&& 预防在一段时间内发生的感染可能有效;长期预防用药,常不能达到目的。
&&&&&& 3、患者原发疾病可以治愈或缓解者,预防用药可能有效。原发疾病不能治愈或缓解者(如免疫缺陷者),预防用药应尽量不用或少用。对免疫缺陷患者,宜严密观察其病情,一旦出现感染征兆时,在送检有关标本作培养同时,首先给予经验治疗。
&&&&&& 4、通常不宜常规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普通感冒、麻疹、水痘等病毒性疾病,昏迷、休克、中毒、心力衰竭、肿瘤、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等患者。
&&&&&& 二、外科手术预防用药
&&&&&& (一)外科手术预防用药目的:预防手术后切口感染,以及清洁-污染或污染手术后手术部位感染及术后可能发生的全身性感染。
&&&&&& (二)外科手术预防用药基本原则:根据手术野有否污染或污染可能,决定是否预防用抗菌药物。
&&&&&& 1. 清洁手术:手术野为人体无菌部位,局部无炎症、无损伤,也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手术野无污染,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仅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用药:
&&&&&& (1)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
&&&&&& (2)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头颅手术、心脏手术、眼内手术等;
&&&&&& (3)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博器放置、人工关节置换等;(4)高龄或免疫缺陷者等高危人群。
&&&&&& 2. 清洁-污染手术:上、下呼吸道、上、下消化道、泌尿生殖道手术,或经以上器官的手术,如经口咽部大手术、经阴道子宫切除术、经直肠前列腺手术,以及开放性骨折或创伤手术。由于手术部位存在大量人体寄殖菌群,手术时可能污染手术野引致感染,故此类手术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 3. 污染手术:由于胃肠道、尿路、胆道体液大量溢出或开放性创伤未经扩创等已造成手术野严重污染的手术。此类手术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 术前已存在细菌性感染的手术,如腹腔脏器穿孔腹膜炎、脓肿切除术、气性坏疽截肢术等,属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不属预防应用范畴。
&&&&&& 4. 外科预防用抗菌药物的选择及给药方法:抗菌药物的选择视预防目的而定。为预防术后切口感染,应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以下简称金葡菌)选用药物。预防手术部位感染或全身性感染,则需依据手术野污染或可能的污染菌种类选用,如结肠或直肠手术前应选用对大肠埃希菌和脆弱拟杆菌有效的抗菌药物。选用的抗菌药物必须是疗效肯定、安全、使用方便及价格相对较低的品种。
&&&&&& 给药方法:接受清洁手术者,在术前0.5~2小时内给药,或麻醉开始时给药,使手术切口暴露时局部组织中已达到足以杀灭手术过程中入侵切口细菌的药物浓度。如果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大(&1500 ml),可手术中给予第2剂。抗菌药物的有效覆盖时间应包括整个手术过程和手术结束后4小时,总的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24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手术时间较短(&2小时)的清洁手术,术前用药一次即可。接受清洁-污染手术者的手术时预防用药时间亦为24小时,必要时延长至48小时。污染手术可依据患者情况酌量延长。对手术前已形成感染者,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应按治疗性应用而定。
&&&&&&& 抗菌药物在特殊病理、生理状况患者中应用的基本原则:
&&&&&& 一、肾功能减退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参见表1.1)
&&&&&& (一)基本原则:许多抗菌药物在人体内主要经肾排出,而某些抗菌药物具有肾毒性,肾功能减退的感染患者应用抗菌药物的原则如下。
&&&&&& 1. 尽量避免使用肾毒性抗菌药物,确有应用指征时,必须调整给药方案。
&&&&&& 2. 根据感染的严重程度、病原菌种类及药敏试验结果等选用无肾毒性或肾毒性低的抗菌药物。
&&&&&& 3. 根据患者肾功能减退程度以及抗菌药物在人体内排出途径调整给药剂量及方法。
&&&&&& (二)抗菌药物的选用及给药方案调整:根据抗菌药物体内过程特点及其肾毒性,肾功能减退时抗菌药物的选用有以下几种情况。
&&&&&& 1. 主要由肝胆系统排泄或由肝脏代谢,或经肾脏和肝胆系统同时排出的抗菌药物用于肾功能减退者,维持原治疗量或剂量略减。
&&&&&& 2. 主要经肾排泄,药物本身并无肾毒性,或仅有轻度肾毒性的抗菌药物,肾功能减退者可应用,但剂量需适当调整。
&&&&&& 3. 肾毒性抗菌药物避免用于肾功能减退者,如确有指征使用该类药物时,需进行血药浓度监测,据以调整给药方案,达到个体化给药;也可按照肾功能减退程度(以内生肌酐清除率为准)减量给药,疗程中需严密监测患者肾功能。
&&&&&& 二、肝功能减退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参见表1.2)
&&&&&& 肝功能减退时抗菌药物的选用及剂量调整需要考虑肝功能减退对该类药物体内过程的影响程度以及肝功能减退时该类药物及其代谢物发生毒性反应的可能性。由于药物在肝脏代谢过程复杂,不少药物的体内代谢过程尚未完全阐明,根据现有资料,肝功能减退时抗菌药物的应用有以下几种情况。
&&&&&& 1. 主要由肝脏清除的药物,肝功能减退时清除明显减少,但并无明显毒性反应发生,肝病时仍可正常应用,但需谨慎,必要时减量给药,治疗过程中需严密监测肝功能。红霉素等大环内酯类(不包括酯化物)、林可霉素、克林霉素属此类。
&&&&&& 2. 药物主要经肝脏或有相当量经肝脏清除或代谢,肝功能减退时清除减少,并可导致毒性反应的发生,肝功能减退患者应避免使用此类药物,氯霉素、利福平、红霉素酯化物等属此类。
&&&&&&&3. 药物经肝、肾两途径清除,肝功能减退者药物清除减少,血药浓度升高,同时有肾功能减退的患者血药浓度升高尤为明显,但药物本身的毒性不大。严重肝病患者,尤其肝、肾功能同时减退的患者在使用此类药物时需减量应用。经肾、肝两途径排出的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均属此种情况。
&&&&&& 4. 药物主要由肾排泄,肝功能减退者不需调整剂量。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属此类。&&
&&&&&& 三、老年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
&&&&&& 由于老年人组织器官呈生理性退行性变,免疫功能也见减退,一旦罹患感染,在应用抗菌药物时需注意以下事项。
&&&&&& 1. 老年人肾功能呈生理性减退,按一般常用量接受主要经肾排出的抗菌药物时,由于药物自肾排出减少,导致在体内积蓄,血药浓度增高,容易有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因此老年患者,尤其是高龄患者接受主要自肾排出的抗菌药物时,应按轻度肾功能减退情况减量给药,可用正常治疗量的2/3~1/2。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其他&-内酰胺类的大多数品种即属此类情况。
&&&&&& 2. 老年患者宜选用毒性低并具杀菌作用的抗菌药物,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内酰胺类为常用药物,毒性大的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等药物应尽可能避免应用,有明确应用指征时在严密观察下慎用,同时应进行血药浓度监测,据此调整剂量,使给药方案个体化,以达到用药安全、有效的目的。
&&&&&& 四、新生儿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
&&&&&& 新生儿期一些重要器官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在此期间其生长发育随日龄增加而迅速变化,因此新生儿感染使用抗菌药物时需注意以下事项。
&&&&&& 1. 新生儿期肝、肾均未发育成熟,肝酶的分泌不足或缺乏,肾清除功能较差,因此新生儿感染时应避免应用毒性大的抗菌药物,包括主要经肾排泄的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等,以及主要经肝代谢的氯霉素。确有应用指征时,必须进行血药浓度监测,据此调整给药方案,个体化给药,以确保治疗安全有效。不能进行血药浓度监测者,不可选用上述药物。
&&&&&& 2. 新生儿期避免应用或禁用可能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抗菌药物(参见表1.3)。可影响新生儿生长发育的四环素类、喹诺酮类禁用,可导致脑性核黄疸及溶血性贫血的磺胺类药和呋喃类药避免应用。
&&&&&& 3. 新生儿期由于肾功能尚不完善,主要经肾排出的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内酰胺类药物需减量应用,以防止药物在体内蓄积导致严重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反应的发生。
&&&&&& 4. 新生儿的体重和组织器官日益成熟,抗菌药物在新生儿的药代动力学亦随日龄增长而变化,因此使用抗菌药物时应按日龄调整给药方案。
&&&&&& 五、小儿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
&&&&&& 小儿患者在应用抗菌药物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 1.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该类药物有明显耳、肾毒性,小儿患者应尽量避免应用。临床有明确应用指征且又无其他毒性低的抗菌药物可供选用时,方可选用该类药物,并在治疗过程中严密观察不良反应。有条件者应进行血药浓度监测,根据其结果个体化给药。
&&&&&& 2. 万古霉素和去甲万古霉素:该类药也有一定肾、耳毒性,小儿患者仅在有明确指征时方可选用。在治疗过程中应严密观察不良反应,并应进行血药浓度监测,个体化给药。
&&&&&&&3. 四环素类抗生素:可导致牙齿黄染及牙釉质发育不良。不可用于8岁以下小儿。
&&&&&& 4. 喹诺酮类抗菌药:由于对骨骼发育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该类药物避免用于18岁以下未成年人。
&&&&&& 六、妊娠期和哺乳期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
&&&&&& (一)妊娠期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参加表1.4):妊娠期抗菌药物的应用需考虑药物对母体和胎儿两方面的影响。
&&&&&& 1. 对胎儿有致畸或明显毒性作用者,如四环素类、喹诺酮类等,妊娠期避免应用。
&&&&&& 2. 对母体和胎儿均有毒性作用者,如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等,妊娠期避免应用;确有应用指征时,须在血药浓度监测下使用,以保证用药安全有效。
&&&&&& 3. 药毒性低,对胎儿及母体均无明显影响,也无致畸作用者,妊娠期感染时可选用。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内酰胺类和磷霉素等均属此种情况。
&&&&&&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按照药物在妊娠期应用时的危险性分为A、B、C、D及X类,可供药物选用时参考。
&&&&&& (二)哺乳期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哺乳期患者接受抗菌药物后,药物可自乳汁分泌,通常母乳中药物含量不高,不超过哺乳期患者每日用药量的1%;少数药物乳汁中分泌量较高,如氟喹诺酮类、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氯霉素、磺胺甲f唑、甲氧苄啶、甲硝唑等。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内酰胺类和氨基糖苷类等在乳汁中含量低。然而无论乳汁中药物浓度如何,均存在对乳儿潜在的影响,并可能出现不良反应,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可导致乳儿听力减退,氯霉素可致乳儿骨髓抑制,磺胺甲f唑等可致核黄疸、溶血性贫血,四环素类可致乳齿黄染,青霉素类可致过敏反应等。因此治疗哺乳期患者时应避免选用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四环素类、氯霉素、磺胺药等。哺乳期患者应用任何抗菌药物时,均宜暂停哺乳。
第二部分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
&&&&&& 一、抗菌药物实行分级管理
&&&&&& 各医疗机构应结合本机构实际,根据抗菌药物特点、临床疗效、细菌耐药、不良反应以及当地社会经济状况、药品价格等因素,将抗菌药物分为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与特殊使用三类进行分级管理。
&&& (一)分级原则
&&& 1.非限制使用:经临床长期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
&&& 2.限制使用:与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相比较,这类药物在疗效、安全性、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药品价格等某方面存在局限性,不宜作为非限制药物使用。
&&& 3.特殊使用:不良反应明显,不宜随意使用或临床需要倍加保护以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而导致严重后果的抗菌药物;新上市的抗菌药物;其疗效或安全性任何一方面的临床资料尚较少,或并不优于现用药物者;药品价格昂贵。
&& (二)分级管理办法
1.临床选用抗菌药物应遵循本《指导原则》,根据感染部位、严重程度、致病菌种类以及细菌耐药情况、患者病理生理特点、药物价格等因素加以综合分析考虑,参照&各类细菌性感染的治疗原则及病原治疗&,一般对轻度与局部感染患者应首先选用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严重感染、免疫功能低下者合并感染或病原菌只对限制使用抗菌药物敏感时,可选用限制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特殊使用抗菌药物的选用应从严控制。
2.临床医师可根据诊断和患者病情开具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处方;患者需要应用限制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时,应经具有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同意,并签名;患者病情需要应用特殊使用抗菌药物,应具有严格临床用药指征或确凿依据,经抗感染或有关专家会诊同意,处方需经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医师签名。
紧急情况下临床医师可以越级使用高于权限的抗菌药物,但仅限于1天用量。
&&&&&& 二、病原微生物检测
&&&&&& 各级医院应重视病原微生物检测工作,切实提高病原学诊断水平,逐步建立正确的病原微生物培养、分离、鉴定技术和规范的细菌药物敏感试验条件与方法,并及时报告细菌药敏试验结果,作为临床医师正确选用抗菌药物的依据。
&&&&&& 三级医院必须建立符合标准的临床微生物实验室,配备相应设备及专业技术人员,开展病原微生物培养、分离、鉴定及细菌药敏试验工作;并建立室内质量控制标准,接受室间质量评价检查。
&&&&&& 二级医院应创造和逐步完善条件,在具备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及设备后,也应建立临床微生物实验室,正确开展病原微生物的培养、分离、鉴定和规范的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目前不具备条件的,可成立地区微生物中心实验室或依托邻近医院的微生物实验室开展临床病原检测工作。
&&&&&&& 三、管理与督查
1.各级医疗机构必须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根据《指导原则》结合本机构实际情况制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施细则&(简称&实施细则&)。建立、健全本机构促进、指导、监督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的管理制度,并将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纳入医疗质量和综合目标管理考核体系。
2.各地医疗机构应按照《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军队医疗机构应按照《军队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的规定,建立和完善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并履行其职责,开展合理用药培训与教育,督导本机构临床合理用药工作;依据《指导原则》和&实施细则&,定期与不定期进行监督检查,内容包括: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调查分析,医师、药师与护理人员抗菌药物知识调查以及本机构细菌耐药趋势分析等;对不合理用药情况提出纠正与改进意见。
3.加强合理用药管理,杜绝不适当的经济激励。医疗机构不准以任何形式将处方者开出的药品处方与个人或科室经济利益挂钩。
表1.1& 肾功能减退感染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
肾功能减退时的应用
红霉素、阿奇霉素等大环内酯类
头孢哌酮/舒巴坦
氨苄西林/舒巴坦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
替卡西林/克拉维酸
哌拉西林/三唑巴坦
伊曲康唑口
可应用,按原治疗量或略减量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
左氧氟沙星
可应用,治疗量需减少
去甲万古霉素
伊曲康唑静脉注射剂
避免使用,确有指征应用者调整给药方案*
&&&&&& 注:* 需进行血药浓度监测,或按内生肌酐清除率(也可自血肌酐值计算获得)调整给药剂量或给药间期。
表1.2 &肝功能减退感染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
肝功能减退时的应用
阿米卡星等氨基糖苷类
去甲万古霉素
左氧氟沙星
按原治疗量应用
严重肝病时减量慎用
林可霉素&&&&&&&&& 培氟沙星&&&&&&& 异烟肼*
肝病时减量慎用
红霉素酯化物
肝病时避免应用
& 注:* 活动性肝病时避免应用。
表1.3& 新生儿应用抗菌药物后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
灰婴综合征
肝酶不足,氯霉素与其结合减少,肾排泄功能差,使血游离氯霉素浓度升高
脑性核黄疸
磺胺药替代胆红素与蛋白的结合位置
软骨损害(动物)
齿及骨骼发育不良,牙齿黄染
药物与钙络合沉积在牙齿和骨骼中
氨基糖苷类
肾、耳毒性
肾清除能力差,药物浓度个体差异大,致血药浓度升高
肾、耳毒性
同氨基糖苷类
磺胺药及呋喃类
溶血性贫血
新生儿红细胞中缺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
表1.4& 抗微生物药在妊娠期应用时的危险性分类
抗微生物药
A. 在孕妇中研究证实无危险性
B. 动物中研究无危险性,但人类研究资料不充分,或对动物有毒性,但人类研究无危险性
头孢菌素类
青霉素类+&内酰胺酶抑制剂
C. 动物研究显示毒性,人体研究资料不充分,但用药时可能患者的受益大于危险性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
磺胺药/甲氧苄啶
氟喹诺酮类
D. 已证实对人类有危险性,但仍可能受益多
氨基糖苷类&&&&&&&&&&& 四环素类
X. 对人类致畸,危险性大于受益
奎宁&&&&&&&&&&&&&&&&& 乙硫异烟胺&& 利巴韦林
注: (1)妊娠期感染时用药可参考表中分类,以及用药后患者的受益程度及可能的风险,充分权衡后决定。
A类:妊娠期患者可安全使用;B类:有明确指征时慎用;C类:在确有应用指征时,充分权衡利弊决定是否选用;D类:避免应用,但在确有应用指征、且患者受益大于可能的风险时严密观察下慎用;X类:禁用。
(2) 妊娠期患者接受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氯霉素、磺胺药、氟胞嘧啶时必须进行血药浓度监测,据以调整给药方案。
【抗菌药物知识】
浓度依赖型和时间依赖型抗菌药物简介
&&&&&& 药物代谢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PK):简称药动学,主要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其规律,阐明药物防治疾病的机制。药物效应动力学(Pharmacodynamics,PD):简称药效学,主要研究机体对药物的处置的动态变化。过去对PK与PD多是分隔看待,实际上这两个过程是同时进行着,并且有着互相的联系。
&&&&&& PK/PD旨在研究某一给药剂量的时间-效应过程。PK/PD研究已成为现代药物治疗学的热点。依据不同抗菌药物PK/PD参数,即其抗菌活性与血药浓度或作用时间的相关性,抗菌药物分为浓度依赖性、时间依赖性且半衰期较短、时间依赖性且抗菌活性持续时间较长者(如抗菌药物后效应,PAE)三种,此种分类为不同药物的给药方案提供重要依据。浓度依赖型及时间依赖型抗菌药物的特点及应用参见下表:
抗菌药物分类
氨基糖苷类&&& 氟喹诺酮类&&& 酮内酯类&&&&& 两性霉素B&&&& 甲 硝 唑
①抑菌活性随药物的浓度升高而增强,当Cmax大于致病菌MIC的8-10倍时,抑菌活性最强。
②有较显著的PAE。
③血药浓度低于MIC时对致病菌仍有一定的抑菌作用。
氨基糖苷类日剂量1次使用与传统方案相比,疗效不变或有所加强而某些耳、肾毒性显著减少。
时间依赖型
半衰期较短
青霉素&&&&&&& 头孢菌素&&&&& 氨曲南&&&&&&& 林 可 胺 类
①当C超过对致病菌的MIC以后,其抑菌作用不随浓度的升高而有显著的增强,而与药物C超过MIC的时间密切相关。一般24小时的时间应维持在50%~60%以上。&&&&&&&&&&&&&&&&&&&&&&&&&&&&&&&&&&&&&&&&&&&& ②仅有一定的PAE或没有PAE。&&&& ③低于MIC的C一般无显著的抑菌作用。
①t1/2&2h的&-内酰胺类(头孢替坦、头孢尼西),给药1~2g,可使T&MIC达12h到24h。&&&&&&&&&&&&
②t1/2介于1~2h的&-内酰胺类(头孢唑啉、头孢他啶、氨曲南),每日给药2-3次,即可使大部分给药间隔时间中的药物浓度高于MIC。&&&&&&&&&&&
③其他头孢菌素和大多数青霉素t1/2为30-60min,推荐用法为4~6g给药一次,需每日超过三次给药。&&&&&&&&
④头孢噻肟的效价甚高,只需每隔12h给药就可治疗下呼吸道感染。
半衰期较长
大环内酯类&&& 碳青酶烯类&&& 糖肽类
(如万古霉素)&&&&&
唑类抗真菌
亚胺培南及美洛培南对繁殖期及静止期细菌均有强大的杀菌活性,又显示较长的PAE,所以该类药物可适当延长给药间隔。
&&&&&& 注:①C:药物浓度& ②t1/2:半衰期& ③MIC:药物最小抑菌浓度& ④PAE:抗菌药物后效应 &⑤T&MIC:指给药后,血药浓度大于MIC的时间& ⑥酮内酯:第三代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对耐大环内酯的肺炎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均有较高效价的抗菌活性,代表药物泰利霉素、喹红霉素正处于临床试验阶段。
要防范头孢菌素类药物引起的肾脏损害
&&&&&& 头孢菌素目前已发展到第四代,临床常用品种大约有20种左右。该类抗生素的特点是抗菌谱广,过敏范应比青霉素类少,杀菌活性较强。但该类药物对肾脏的损害值得医务人员高度警惕,在使用该类药物时需加以防范。
&&&&&& 第一、第二代头孢菌素类药物如头孢羟氨苄、头孢西丁、头孢美唑、头孢拉定等主要经过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进入近端小管上皮细胞,在进入小管液。在这一过程中,部分药物进入小管上皮细胞后选择性地与线粒体膜结合,引起能量代谢障碍,线粒体呼吸窘迫以致细胞坏死。有些药物可作为半抗原引起免疫炎性反应,累及肾小管间质,引起急性药物性间质炎。
&&&&&& 多数情况下,头孢菌素所致肾脏损害大多发生在用药后1~3天之内,少数发生在用药1周或数周内。其肾脏损害的表现有腰、腹部疼痛,肉眼血尿,体检有脐下压痛及双肾区叩击痛,实验室检查尿液呈洗肉水样或有血凝块,红细胞满视野,尿蛋白多为阳性,肾功能不同程度降低。一旦在用药期间出现上述症状、体征及尿检查异常,就应该考虑药物所致肾脏损害,须立即停止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并给予足量的液体输入,应用止血剂和地塞米松肌注或静滴,一般在3~7天左右尿常规及肾功能可恢复正常,临床腰、腹痛症状可缓解。
&&&&&& 防范头孢菌素类药物致肾损害的关键是要合理使用,积极避免各种危险因素,当患者肾功能不全或有肾脏病史时,应注意一下几点:
&&&&&&&&&&&&&&&&&&&&&&& 1、选择对肾脏无明显毒性反应的药物;
&&&&&&&&&&&&&&&&&&&&&&& 2、老年人慎用上述有肾脏损害反应的药物;
&&&&&&&&&&&&&&&&&&&&&&& 3、药物剂量不宜过大,尽量缩短疗程;
&&&&&&&&&&&&&&&&&&&&&&& 4、患者若存在血容量不足,应先补足血容量再给药;
&&&&&&&&&&&&&&&&&&&&&&& 5、不能与其他也有肾脏损害反应的药物同时使用;
&&&&&&&&&&&&&&&&&&&&&&&&6、过敏体质患者使用时应高度注意过敏反应的发生。&&&&&&&&&&&&&&&&&&&&&&&&&&
【不良反应】
加替沙星引起血糖异常
&&&&&& 加替沙星,为人工合成的氟喹诺酮类抗菌药,抗菌谱广,尤其对革兰氏阳性菌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在我国,加替沙星最早于2002年获得批准,主要用于治疗呼吸系统、泌尿系统感染以及由淋球菌引起的性传播疾病。
&&&&&& 目前,世界卫生组织(WHO)药品不良反应数据库中,有关加替沙星的不良反应报告共2500余例,不良反应表现共计6178例次,其中糖代谢异常表现938例次(占15%),包括高血糖、低血糖、糖尿病、糖耐量异常、高血糖昏迷、低血糖昏迷等。
&&&&&& 1988年至2006年5月,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病例报告数据库中有关加替沙星的病例报告共3000多例,主要为胃肠道反应、过敏样反应、神经系统反应、注射部位损害等。其中,血糖异常报告16例,包括高血糖10例(1例出现高渗性非酮症高血糖)、低血糖6例。
一、高危险人群
&& 1、糖尿病患者:多见于Ⅱ型糖尿病,一般正在使用降糖药。
&& 2、肾功能不全者:加替沙星95%以原型从尿中排出,肾功能障碍患者对加替沙星的清除下降,因此必须调整剂量。
&& 3、老年人:由于老年患者肾功能呈下降趋势,或存在其他潜在疾病,容易出现血糖异常。
&& 4、并用影响血糖的药品:包括降血糖药品(如胰岛素、格列本脲)、其他可影响血糖的药品(如糖皮质激素)或影响加替沙星代谢的药品(如丙磺舒)等。
&& 5、国外有肝损害患者发生血糖异常不良反应的报道。
&二、血糖异常的特征
&& 1、加替沙星引起血糖异常的相关性较为明确。血糖异常包括低血糖、高血糖、甚至高血糖高渗性昏迷。可发生在静脉滴注或口服加替沙星之后。
& &2、低血糖一般出现在用药早期(如用药后3天内),高血糖多在用药数天(如3天)后发生。
&& 3、绝大多数患者在停药治疗后血糖都可恢复正常。但严重的高血糖或低血糖事件处理不及时,也可危及生命。
三、相关链接
①2006年5月初,美国百时美施贵宝公司宣布准备停止生产和销售加替沙星。
②加替沙星于1999年获得批准上市,不良反应监测发现该产品可影响患者血糖代谢,包括血糖升高和血糖降低。2006年2月,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要求在产品的说明书中加入相关警告。生产企业在警告中提示:加替沙星不应该用于糖尿病患者,且老年人和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使用该产品更容易发生血糖异常的不良反应。
③据查,我国共批准了几十家企业生产的加替沙星产品,涉及片、胶囊剂、注射剂、滴眼液。
④另据了解,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评价中心召集省级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及相关专家在京召开讨论会,探讨了在我国开展加替沙星重点监测和药物流行病学研究的方法。
排名前位的用药错误及药物不良反应
&&&&&& 00余位药剂师聚首在美国亚特兰大市,参加2007年美国药剂师学会年会。参会人员讨论了常见的用药错误、药物不良事件以及避免的措施。
&&&&&& 医学会在1999年和2006年发表了2篇文章对药物错误引发的不良事件表示了关注。药物安全分析员Grissinger,报告了排名前10位的不良药物反应和用药错误。
&&&&&& 其中在急诊室最常见出现不良事件的10种药物为:
&&& 1、胰岛素(8%);
&&& 2、抗凝药(6.2%);
&&& 3、阿莫西林(4.3%);
&&& 4、阿司匹林(2.5%);
&&& 5、甲氧苄氨-磺胺甲唑(2.2%);
&&& 6、氢可酮/对乙酰氨基酚(2.2%);
&&& 7、布洛芬(2.1%);
&&& 8、对乙酰氨基酚(1.8%);
&&& 9、头孢氨苄(1.6%);
&&& 10、青霉素(1.3%)。
&&&&&& 无意识的药物过量占急诊室接诊病人的40%,是急诊室病人受伤害的最主要原因,其他还包括药物的副作用和过敏反应。这些病人中以老年人最为多见。引起不良事件的常见药物误用包括剂量不当、服药时间不当、漏服或过快停药。
用药错误的前10位药物:
&&&&&&1、胰岛素(占2005年所有用药错误的4%);
&&&&&&2、吗啡(2.3%);
&&&&& 3、氯化钾(2.2%);
&&&&& 4、沙丁胺醇(1.8%);
&&&&&&5、肝素(1.7%);
&&&&& 6、万古霉素(1.6%);
&&&&& 7、头孢唑啉(1.6%);
&&&&&&8、对乙酰氨基酚(1.6%);
&&&&&&9、华法林(1.4%);
&&&& 10、呋塞米(1.4%)
&&&&&& 用药错误指的是医务人员的无意识行为。胰岛素在其中排名第一,其错误包括胰岛素使用不当,这些错误已出现30余年。其次是吗啡,经常与类罂粟碱的其他药物相混,且口服吗啡则经常因不同的含量而出错。对乙酰氨基酚虽然是非处方药,但其具有毒性。它见于多种复合制剂,而被不知情的病人服用。抗生素也是用药错误的一大种类,液体制剂的含量不同增加了出错的风险。
&&&&&&&&&&&&&&&&&&&&&&&&&&&&&&&&&&&&&&&&&&&&&&&&&&&&&&&&&&&&&&&&&&&&&&&&&&&&&&&&&&&&&&&&&&&&&&&&&&&&&& (摘自&中国医学论坛报&&& 第1061期)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
我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实施细则
&&&&&& 根据《药品管理法》、《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以及《吉林省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简称《指导原则》,下同),结合抗菌药物特点、临床疗效、细菌耐药、不良反应、药品价格等因素,将抗菌药物分为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与特殊使用三类进行分级管理,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分级原则
&&&&&& 非限制使用:经临床长期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
&&&&&& 限制使用:与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相比较,这类药物在疗效、安全性、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药品价格等某方面存在局限性,不宜作为非限制使用药物。
&&&&&&&特殊使用:不良反应明显,不宜随意使用或临床需要倍加保护以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而导致严重后果的抗菌药物;新上市的抗菌药物;其疗效或安全性任何一方面的临床资料尚较少,或并不优于先用药物者;药品价格昂贵。
二、应用原则
&&&&&& 对轻度与局部感染患者应首先选用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严重感染、免疫功能底下者合并感染或病原菌只对限制使用抗菌药物敏感时,可选用限制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特殊使用抗菌药物的选用应从严控制。
三、临床医师可开具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处方;患者需要应用限制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时,应经具有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同意,并签名;患者病情需要应用特殊使用抗菌药物时,应具有严格的临床用药指征或确凿依据,并经有关专家会诊同意,处方需要经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的医师签名。
四、紧急情况下临床医师可以越级使用高于权限的抗菌药物,但仅限于1天用量。
五、住院病人进行抗菌治疗前,必须先留取相应样本,送细菌培养,明确病原菌和药敏结果,有针对性地予以抗菌治疗;门诊病人及危重患者的抗菌治疗,按照《指导原则》中的相应规定执行。
六、加强合理用药管理,杜绝不适当的经济激励,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纳入医疗质量检查
内容和科室综合目标管理考核体系。
七、药剂科严把合理用药关,定期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对不合理用药情况提出纠正与改进意见,并定期在《药讯》上刊登。
八、检验科建立正确的病原微生物培养、分离、鉴定技术和规范的细菌药物敏感试验条件与方法,并及时报告细菌药敏试验结果,作为临床医师正确选用抗菌药物的依据。
九、因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而导致的医疗事故及纠纷,按《医师法》及医院相关规定处理。
本细则自下发之日起实施,望各科认真执行。
&&&&&&&&&&&&&&&&&&&&&&&&&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品种目录
&&&&&& 根据《药品管理法》、《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以及《吉林省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结合抗菌药物特点、临床疗效、细菌耐药、不良反应、药品价格等因素,将我院的抗菌药物分为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与特殊使用三类进行分级管理。分类目录如下:
非限制使用药物
限制使用药物
特殊使用药物
美洛西林钠
羧苄西林钠
氨苄西林/舒巴坦钠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
阿洛西林钠
替卡西林钠克拉维酸钾
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
头孢唑林钠 ①
头孢氨苄①
头孢拉定①
头孢呋辛钠 ②
头孢羟氨苄甲氧苄啶
头孢曲松钠 ③
头孢噻肟钠 ③
头孢替唑钠 ①
头孢硫脒 ①
头孢克肟③
头孢哌酮钠 ③
头孢他定 ③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
头孢美唑钠②
头孢孟多酯钠②
头孢甲肟③
头孢唑肟钠 ③
头孢米诺钠 ③
头孢吡肟钠 ④
头孢西丁钠②
非限制使用药物
限制使用药物
特殊使用药物
阿奇霉素磷酸二氢钠
左氧氟沙星
克林霉素磷酸酯
我院含有兴奋剂的药品目录
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
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
门冬胰岛素注射液
枸橼酸芬太尼注射液
盐酸瑞芬太尼
复方甘草片
盐酸吗啡缓释片
盐酸吗啡片
盐酸吗啡注射液
盐酸哌替啶片
盐酸哌替啶注射液
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
注射用盐酸甲氯芬酯
尼可刹米注射液
复方盐酸伪麻黄碱缓释胶囊
盐酸麻黄碱注射液
布地奈德鼻喷雾剂
卡维地洛片
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
复方醋酸地塞米松乳膏
复方硫酸新霉素滴眼液
右旋糖酐40葡萄糖注射液
右旋糖酐铁片
盐酸艾司洛尔注射液
呋塞米注射液
氢氯噻嗪片
复方利血平片
酒石酸美托洛尔片
醋酸泼尼松片
盐酸普萘洛尔片
沙丁胺醇气雾剂
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
枸橼酸他莫昔芬片
醒脑静注射液
伤科接骨片
颈腰康胶囊
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
湿润烧伤膏
安宫牛黄丸
固肠止泻丸}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硫酸新霉素软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