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炉调火危险职业危害因素素 如何预防

焦化项目主要职业危险危害因素概述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焦化项目主要职业危险危害因素概述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某焦化企业焦炉逸散物职业病危害调查--《中国工业医学杂志》2012年06期
某焦化企业焦炉逸散物职业病危害调查
【摘要】:采用职业卫生学调查、现场检测和健康监护体检的方法对某焦化公司焦炉逸散物相关工作场所进行职业卫生调查。结果显示,炼焦工段焦炉作业工人接触焦炉逸散物时间加权平均浓度超标率为75.0%,按超限倍数要求,作业工人接触焦炉逸散物超标率为33.3%,其中炉顶导烟车工为高度危害作业。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R131【正文快照】:
焦化工作场所存在诸多职业危害因素,尤以大量焦炉逸散物(coke oven emissions,COE)、烟尘最为突出[1]。某焦化企业为年产90万t捣固焦及煤气综合利用企业,为了解工作场所COE浓度及工人职业暴露水平,对该企业有关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了职业卫生调查、检测和评价。1对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贾鸿宁;戴红;;[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09年05期
李国瑞;李华民;杜向阳;;[J];煤炭工程;2007年05期
赵勇;王诗斌;王丽霞;祝寒松;李智涛;李时恩;吴逸明;;[J];中国职业医学;2010年02期
李济超;张晓敏;谭皓;万才珍;高俊;邬堂春;;[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06年08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鱼涛;李斌;;[J];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2008年03期
吴威;陈家军;彭胜;;[J];环境工程学报;2012年03期
吴威;姜林;陈家军;彭胜;;[J];环境科学;2012年03期
段小丽;汪翠萍;王贝贝;黄楠;张金良;;[J];环境与健康杂志;2011年03期
汪磊;王勇;操基玉;梁春梅;冯哲伟;;[J];中国工业医学杂志;2012年03期
朱小玲;;[J];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5期
赵勇;王诗斌;王丽霞;祝寒松;李智涛;李时恩;吴逸明;;[J];中国职业医学;2010年02期
李新;张红梅;杨瑾;王鸿;牛侨;;[J];中国职业医学;2012年02期
郝渭滨;吴钢;翟明芬;;[J];职业与健康;2009年15期
李进伟;王兴国;金青哲;;[J];中国油脂;2011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汤烜祎;[D];华东理工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赵勇;[D];郑州大学;2010年
刘杰;[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王勇;[D];安徽医科大学;2011年
鞠雷;[D];河北农业大学;2007年
贾敬亮;[D];河北农业大学;2008年
李从庆;[D];西南大学;2009年
刘乾;[D];天津医科大学;2010年
韦思业;[D];新疆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贾鸿宁;戴红;;[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09年05期
范建高;[J];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2002年05期
贾春梅;[J];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2003年03期
程元恺;[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1990年03期
海涛,陈胜,王瑞波,邬堂春,丁焱焱,吴芙蓉,万才珍,曾丹,张晓敏,孙恩林;[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1998年06期
舒平,刘北辰,刘玉伟,白伟;[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2002年04期
耿秀娥,程海明,周慧,王玉民;[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2003年03期
杨洪彪,段小丽,JIM Zhang,LIN Zhang,魏复盛;[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4年04期
张宝旭,阮明,邱飞婵,贾凤兰,魏雪涛,蒋建军,尚兰琴;[J];环境科学学报;2002年06期
吴逸明,贾定武,李时恩,孟爱民,陈琛,杨廷章;[J];河南医科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耿秀娥,程霞;[J];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2002年03期
魏泽荣,熊秀娟,龚茶秀;[J];宜春医专学报;2000年02期
魏泽荣,林萍;[J];中国工业医学杂志;2000年02期
段小燕,杨金龙;[J];职业与健康;2003年07期
胡云平,潘举升,王晓江,周袁芬,陈波,殷征宇,金泰廙;[J];环境与职业医学;2003年03期
谭西顺;;[J];化工劳动保护.工业卫生与职业病分册;1989年02期
周建华;刘淑萍;;[J];职业与健康;1990年04期
周光明,王在刚,朱宝玉;[J];水利电力劳动保护;1995年03期
麻日升,田仁云,穆进军,周衔弟;[J];山西临床医药;1997年02期
;[J];环境;1997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邸晓燕;;[A];甘肃省中医药学会2010年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何红;;[A];中华护理学会第14届全国手术室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中册)[C];2010年
姬有仓;张秀莲;彭唯;苏玥;;[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金凤;;[A];创建患者安全文化——中华护理学会第15届全国手术室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中册)[C];2011年
栾纪花;刘振荣;;[A];河南省现代消毒供应中心(室)建设与管理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彭轩;刘瑞平;;[A];2010广东省预防医学会学术年会资料汇编[C];2010年
刘丛静;杨梅;;[A];中华护理学会第7届消毒供应中心发展论坛论文汇编[C];2011年
王欢;;[A];中华护理学会第六届消毒供应中心发展论坛暨两岸四地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汇编(下册)[C];2010年
高喻宏;汤利民;彭仁和;吴智敏;;[A];湖南省预防医学会劳动卫生专业委员会2009年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C];2009年
刘畅;唐美玲;;[A];创建患者安全文化——中华护理学会第15届全国手术室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中册)[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姚国峰 杜筱;[N];中国安全生产报;2008年
记者耿梦济;[N];中国安全生产报;2009年
本报记者 马秀涟 通讯员 聂欣;[N];中国安全生产报;2009年
任教委;[N];法制日报;2001年
记者张楠;[N];中国煤炭报;2009年
陈羚 通讯员
李琴;[N];泰州日报;2009年
李丽;[N];贵州日报;2010年
记者黄雄;[N];中国安全生产报;2010年
重庆市疾控中心 任在鸣;[N];大众卫生报;2009年
青岛啤酒(日照)有限公司 柳海波;[N];华夏酒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爱林;[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冀芳;[D];复旦大学;2009年
周小燕;[D];四川大学;2006年
朱守民;[D];复旦大学;2004年
巫丰宏;[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黄国香;[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符传东;[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柯鑫;[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王超;[D];新疆医科大学;2010年
王英霁;[D];新疆医科大学;2005年
牟袆;[D];四川大学;2007年
朱磊;[D];苏州大学;2008年
贾改珍;[D];山西医科大学;2005年
宋亦男;[D];福建医科大学;2007年
张萍;[D];山西医科大学;2007年
陈永文;[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焦化炼焦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及噪声控制设计_文档下载_文档资料库
当前位置: >>
焦化炼焦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及噪声控制设计
焦化炼焦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及噪声 控制设计 7班级:安全 0902 班 郭 梨 张 波指导教师: 学生姓名:第1页 摘要本次论文以宁城鑫马铸业有限公司 100 万吨/年焦化项目为研究背景,对职 业病危害因素进行了识别与分析。首先对我国职业病危害进行了概述,然后针 对焦化行业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了辨识与分析,简要介绍了职业危害因素的 分析方法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预评价。并针对焦化行业提出了职业危害因素的 控制措施。在噪声控制设计阶段对所给厂房资料进行了噪声评估核算,并最终 提出了修改方案,以达到国家规范要求。 关键词: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噪声控制ABSTRACTThis thesis Ningcheng Xin Ma Casting Co., Ltd. 100 tons / year coking project as research background, the identification and analysis of occupational hazards. Overview of occupational hazards and the identification and analysis of occupational hazards and coking industry,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the pre-evaluation of the analysis of occupational risk factors and occupational hazards. And proposed control measures of occupational risk factors for coking industry. Noise assessment accounting to plant noise control design stage, and ultimately proposed to amend the proposal,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national regulatory requirements. Keyword:occupational ,hazard factors analysis, noise control第 2 页 目录第一部分 职业危害因素辨识 .................................................................................... 7 1 职业病危害现状及预评价的目的和意义 .............................................................. 7 1.1 职业病危害现状 ........................................................................................... 7 1.1.1 职业病概念 ........................................................................................ 7 1.1.2 危害现状 ............................................................................................ 7 1.2 预评价的目的和意义 ................................................................................... 9 1.2.1 预评价的目的 .................................................................................... 9 1.2.2 预评价的意义 .................................................................................... 9 2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的主要内容和步骤 ................................................................ 10 2.1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的主要内容 ................................................................. 10 2.2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的主要步骤 ................................................................. 10 3 焦化行业职业病危害的主要因素类别、现状及影响 ........................................ 12 3.1 职业病危害的主要因素类别 ..................................................................... 12 3.1.1 毒物 .................................................................................................. 12 3.1.2 粉尘 .................................................................................................. 12 3.1.3 噪声 .................................................................................................. 12 3.2 职业病危害的现状及影响 ......................................................................... 12 4 焦化项目概况 ........................................................................................................ 13 4.1 项目名称 ..................................................................................................... 13 4.2 主办单位 ..................................................................................................... 13 4.3 建设规模 ..................................................................................................... 13 4.5 厂址的气象条件 ......................................................................................... 13第 3 页 4.6 厂址及建厂条件 ......................................................................................... 14 4.6.1 厂址 .................................................................................................. 14 4.6.2 建厂条件 .......................................................................................... 14 4.7 工艺方案选择 ............................................................................................. 15 4.8 地理位置 ..................................................................................................... 15 4.9 交通状况 ..................................................................................................... 17 4.11 工程地质 ................................................................................................... 17 4.12 给排水 ....................................................................................................... 18 4.13 供电 ........................................................................................................... 18 5 工程分析 ................................................................................................................ 19 5.1 概述 ............................................................................................................. 21 5.2 工艺方案 ..................................................................................................... 21 5.3 原料、产品 ................................................................................................. 23 5.4 生产流程简介 ............................................................................................. 23 6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分类及分析方法 .................................................................... 24 6.1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分类 ............................................................................. 24 6.1.1 生产工艺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 24 6.1.2 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 25 6.1.3 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 .................................................................. 25 6.2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分析方法 ..................................................................... 25 6.3 职业病危害评价方法 ................................................................................. 28 7 焦化炼焦项目的职业病危害分析 ........................................................................ 30 7.1 危险有害物质危害因素分析 ..................................................................... 30 7.2 生产性粉尘危害因素分析 ......................................................................... 31 7.3 噪声与振动危害因素分析 ......................................................................... 31 7.4 高温危害因素分析 ..................................................................................... 32第 4 页 7.5 其他职业危害因素分析 ............................................................................. 32 8 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健康危害及控制措施 ........................................................ 32 8.1 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健康危害 ................................................................. 32 8.2 控制措施 ..................................................................................................... 34 8.2.1 粉尘控制措施 .................................................................................. 34 8.2.2 噪声控制措施 .................................................................................. 34 8.2.3 高温控制措施 .................................................................................. 35 8.2.4 有毒气体控制措施 .......................................................................... 35 9 总结及建议 ............................................................................................................ 36 第二部分 噪声厂房值班室噪声控制设计 .............................................................. 38 1 工业企业隔声措施选择原则 ................................................................................ 38 2 方案论证 ................................................................................................................ 38 3 计算与设计 ............................................................................................................ 39 3.1 设计基础数据 ............................................................................................. 39 3.2 初步核算 ..................................................................................................... 39 3.2.1 声源室声压级计算 .......................................................................... 39 3.2.2 隔声间声压级要求 .......................................................................... 40 3.2.3 隔声墙隔声量计算 .......................................................................... 40 3.2.4 房间常数计算 .................................................................................. 41 3.2.5 噪声降低量核算 .............................................................................. 41 3.3 隔声墙设计 ................................................................................................. 42 3.3.1 墙的选择 .......................................................................................... 42 3.3.2 门的选择 .......................................................................................... 42 3.3.3 窗的选择 .......................................................................................... 43 3.3.4 组合墙隔声量验算 .......................................................................... 43 3.4 最终设计方案 ............................................................................................. 44第 5 页 4 布置示意图 ............................................................................................................ 44 参考文献 .................................................................................................................... 45第6页 第一部分 职业危害因素辨识1 职业病危害现状及预评价的目的和意义1.1 职业病危害现状1.1.1 职业病概念 职业性病损是指职业性有害因素所致的各种职业性损害,包括工伤和职业 性疾病患,会造成轻微的健康影响到严重的损害,甚至导致伤残或死亡。职业 性疾患包括职业病和工作有关疾病两大类。当职业性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的强 度与时间超过一定限度时, 人体不能代偿其所造成的功能性或器质性病理改变, 从而出现相应的临床征象,影响劳动能力,这类疾病统称职业病。 所谓法定职业病,是指由国家确认并经过法定程序公布的。由卫生部、原 劳动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职业病目录》 ,规定了 10 大类、115 种法定的职业 病。这 10 类法定的职业病包括:尘肺、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职业中毒、物理因 素所致职业病、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职业性皮肤病、职业性眼病、职业性耳 鼻喉口腔疾病、职业性肿瘤和其他职业病。 1.1.2 危害现状 目前全国有害有毒企业已超过 1600 万家, 受到各种职业病危害的人群已超 过两亿。我国职业病危害的接触人数、职业病新发病例数、累计病例数和死亡 病例数均居世界首位。 1.职业病病例呈上升趋势,其中尘肺病居八成。我国工业基础薄弱,生产 工艺落后,卫生防护设施差,工作场所普遍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随着西部大第 7 页 开发的实施,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乡镇企业、私人企业和外资企业的崛起, 劳动用工制度的变化,新兴产业的发展和技术的引进,各种新职业病危害因素 还将大量出现,职业病防治工作面临的形势将更为严峻:传统职业病危害尚未 得到有效控制,新技术、新材料的引进所带来的新职业病危害又不断出现;职 业病危害不断从境外向境内、从城市向农村、从经济发达地区向经济欠发达地 区转移和扩散;农民工在没有任何防护情况下从事有职业病危害工作的现象十 分普遍,由于农民工队伍流动性大、难于管理、职业病发病率高,导致当前我 国职业病再次进入发病高峰,如不加强预防控制,职业病事件会不断在各地暴 发流行,今后势必会导致出现劳动力严重不足问题。 2.职业病很难治愈,易产生连锁不良影响。职业病虽可预防,但很难治愈, 一旦患上职业病,患者很容易丧失劳动能力,甚至很容易致残、致死,这将严 重侵害劳动者的身心健康。急性职业病往往以出现群死群伤为特点,其危害性 不容小视。 慢性职业病往往需要终身治疗, 治疗和康复费用昂贵, 截至 2001 年, 全国患尘肺病者大约有 44 万人,按每例每年花费 4 万元计算,全国每年的直接 经济损失达 180 亿元。由于职业病患者绝大多数是青壮年,它到直接影响到我 国人口素质和劳动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加之部分职业病危害因素可侵害人体 的生殖系统,容易引发致畸致癌致突变,影响后代繁衍。此外,在全球经济一 体化中,职业病防治与安全、环保工作一样重要,已成为某些发达国家的贸易 附加条件,他们往往会以发展中国家职业病防治工作薄弱为借口,在国际贸易 中对发展中国家进行经济抵制和经济制裁,使发展中国家蒙受着非关税壁垒的 限制。 3.职业病防治应是政府应承担的职责之。一个地方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好坏, 直接反映出当地政府的监管是否到位,如果地方政府监管不到位、行政不作为, 那么该地区的职业病危害势必严重。当前日趋严峻的形势表明,我国职业病防 治工作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可以认为职业病是管理不善造成的人为疾病, 是由于一些政府部门没有依法做好职业病的防治规划和年度计划,没有把职业第 8 页 病防治工作纳入政府工作议事日程,没有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没有把职业病 防治工作与政府年度考核结合在一起,因而造成职业病危害日趋严峻的现实。1.2 预评价的目的和意义1.2.1 预评价的目的 贯彻落实国家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范和产业政 策,从源头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 识别、分析与评价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危害程度,确定 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类别,为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确定建设项目在职业病防治方面的可行性,为建设项目的设计提供必要的 职业病危害防护对策和建议。 1.2.2 预评价的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程度逐步加深,企业经营模式、劳动用 工制度的变化,职业病防治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传统职业病危害 尚未消除、新的职业病危害又不断产生,职业病防治能力远远滞后于经济发展。 有的地方降低招商引资门槛,使一些未经职业卫生审查的建设项目违法立项建 设。一些企业只顾自身利益,在项目的设计和施工阶段忽视职业卫生防护要求, 没有配备应有的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如通风、除尘、排毒等设施,从而导致 项目建成后,存在严重的先天设计性职业病危害隐患,消除这些职业病危害需 要付出巨大的资金代价,有些甚至导致严重职业病危害后果。因此,在建设项 目的建设阶段做好职业病危害预防工作,是一件事半功倍的大事,是职业病防 治工作最有效、经济的措施,是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首要环节。 在项目建设阶段,预防、控制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不仅能够从源头上控第 9 页 制职业病的发生,而且能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通过开展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 评价可以确定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的类别,以便监督管理部门对建设项目实行 分类管理可以限制使用或者淘汰职业病危害严重的技术、工艺、材料。通过职 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可以确定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措施的防护效果,只有 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法律、法规、标准的建设项目才可正式投入生产和使用。2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的主要内容和步骤2.1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选址、总体布局、生产工艺和设备布局、建筑卫生学要求、职业 病危害因素和危害程度及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辅助用 室基本卫生要求、应急救援、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职业卫生管理、职 业卫生专项经费概算等。2.2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的主要步骤根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的要求,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 价工作程序主要包括准备、评价、报告编制三个阶段。职业危害预评价工作程 序流程如图 2-1 所示。第10页 建设单位提供已批准的建设项目建 议书及相关技术资料1.研究国家有关职业卫生法律、法规、标准 2.研究与建设项目有关其他文件、技术资料 3.进行初步工程分析筛选重点评价项目编制预评价方案建设 项目 工程 分析职业卫生调查 (现场调查、 类比调查等)国家、 地方有 关法规、 标准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定律、定量分析 报告编制 1.结论 2.提出职业卫生防护对策和建议图 2-1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工作程序图第 11 页 3 焦化行业职业病危害的主要因素类别、现状及影响3.1 职业病危害的主要因素类别3.1.1 毒物 焦化作业环境中的焦炉逸散物(COE)污染物以炉顶作业环境为最高,其 次为中部和下部作业区。 对作业环境的污染按其从重到轻的顺序依次为扫炉盖、 上升管、煤车、出炉、推焦车等。 3.1.2 粉尘 备煤、炼焦及焦处理过程中都产生大量的粉尘,主要排放源有贮煤场、配 煤室、粉碎机室、煤运输机械和煤转运站等;其次,装煤、推焦、出焦、熄焦 及筛焦过程也产生大量的烟(粉)尘。 3.1.3 噪声 焦化生产中的噪声源主要有粉碎机、筛焦设备、焦炉机械、通风机组、鼓 风机、蒸汽放散管、空压机及各种泵、除尘机等。3.2 职业病危害的现状及影响焦化厂是职业病比较复杂且危害十分严重的行业,焦化作业可能导致的职 业病占我国法定职业病名单中 10 大类的 6 大类,包括:职业性肿瘤(如焦炉工 肺癌)、职业性皮肤病(如光敏性皮炎、黑变病和痤疮等);职业性中毒(如 BTX、 CO、NH3、H2S、HCN、酚类及吡啶中毒等);物理因素导致的职业病(如中暑); 尘肺(如煤工尘肺)以及职业性噪声聋。 就其发病率和严重程度而言, 职业性肿瘤第 12 页 和职业性皮肤病在焦化企业最为严重。4 焦化项目概况4.1 项目名称宁城鑫马铸业有限公司 100 万吨/年焦化项目4.2 主办单位主办单位:宁城鑫马铸业有限公司 占地:(约合 500 亩) 地址:内蒙古自治区宁城县汐子镇北山嘴村东4.3 建设规模根据建设方委托书要求,并考虑厂址环境、原料和燃料供应、供水、供电、 资金来源及运输等综合条件,确定本项目建设规模为年产焦炭 100 万吨,副产 焦炉气联产 10 万吨合成氨。4.4 项目的投资工程报批总投资为 84599.4 万元,固定资产投资估算为 79068.0 万元,铺底 流动资金 5531.4 万元。4.5 厂址的气象条件极端最高气温 极端最低气温 38.7℃ -33.7℃第 13 页 年平均气温 月平均最高气温 月平均最低气温 年平均降雨量 年最大降雨量 主导风向 平均风速 最大风速 冻土深度 全年日照时数 无霜期6.6℃ 20.4℃ -9.55℃ 454mm 700mm 西北风 2.6m/s 32.7m/s 1200mm 0~140 天4.6 厂址及建厂条件4.6.1 厂址 本项目厂址选定在内蒙古宁城县汐子镇北山嘴村东 4km 处,宁城县政府在 此规划有宁城县循环经济工业园区,本项目将在该工业园区实施。 4.6.2 建厂条件 1)水源 宁城县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将会规划建设专门水源,供应工业园区的工业生 产和生活用水。本项目生产用水量较大,将有工业园区的水源供应。本项目设 计有供排水设施和循环水系统、熄焦水系统、制冷水系统等,还有生化污水处 理设施。项目用水是有保证的。 2)电源第 14 页 工业园区将会规划建设一座区域变电站,专门供应该工业园区工业生产和 生活用电。另外,在工业园区周边现有数座区域变电站,也可以为本项目供电。 3)供热 本工程采用干法熄焦,干熄焦配有余热锅炉,利用红焦显热产生蒸汽,并 为厂区生产、生活提供蒸汽。另处,还设有锅炉房,装设有 2 台蒸汽锅炉,在 干熄焦停产检修或故障时,为本项目生产供应蒸汽。 因此,该厂址具备建厂条件。4.7 工艺方案选择在本设计中采用了以下生产工艺。 1)采用目前技术较为成熟,已有多家使用的 SY5550D 型单热式、双联火 道、侧装煤捣固焦炉生产焦炭; 2)熄焦采用技术上先进、节能、保护环境的干法熄焦,利用红焦显热产生 蒸汽,并为生产供应蒸汽; 3)荒煤气在冷鼓电捕工段经横管冷却器冷却,电捕焦油器将煤气中的焦油 进一步去除,采用机械化氨水澄清槽分离出粗焦油; 4) 采用 PDS+栲胶为复合催化剂的湿式氧化法脱硫工艺以脱除焦炉煤气中 的硫,并生产出硫磺; 5)采用喷淋式饱和器脱除焦炉煤气中的氨,进而生产出硫铵; 6)采用焦油洗油洗去焦炉煤气中的苯,管式加热炉加热含苯富油脱苯生产 粗苯。 7)利用焦炉煤气生产合成氨。4.8 地理位置宁城县境内早在秦汉时期,曾设辽两郡,隋唐时属饶东都督府。1007 年辽第 15 页 在此建中京大明府,成为辽代中后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金置北京路, 元置大宁路,明置大宁都司,清康熙 44 年建喀喇沁中旗,先后属卓所图盟和平 泉县。1931 年置大宁设治局,同年改为宁城设治局,翌年改为宁城县。伪满时 期撤平泉、宁城二县,恢复喀喇沁中旗。全国解放后,先后设宁城县、喀喇沁 中旗、宁城县―喀喇沁旗联合政府,1949 年改称宁城县人民政府,属热河省, 1956 年划归昭乌达盟,1983 年随撤盟建市,隶属于赤峰市。 宁城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赤峰市西南面,地理坐标为北纬 41°17′~ 41°53′,东经 118°16′~119°25′之间,北与喀喇沁旗相连,东与辽宁省建平、凌 源两县交界,南与河北省平泉县毗邻,西与河北省承德县、隆化县接壤,东西 长 94km,南北宽 64km,总面积为 4317km2。宁城县地处燕山山脉东段北缘, 属七老图―努鲁儿虎山山地丘陵区,全境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平均海拔 500m,地貌特点为“五山四丘一分川” ,境内老哈河、坤头河东西贯穿。县城 天义镇位于本县东部边缘平川区,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中心。叶 (叶柏寿)赤(赤峰)铁路从镇中心穿过,铁东为行政、商业区,铁西为工业 区。此地交通方便、楼房鳞次栉比,渣油路宽阔清洁,路旁杨柳依依,松柏青 青,花草郁郁,是一座建设虽晚,但发展较快,已初具规模的小城镇。 宁城县地上地下资源较为丰富。有耕地 9.79 万公顷,林地面积 12.25 万公 顷,主要树种有油松、桦、山杨、柞及一些其它珍贵树种,黑里河川属茅荆坝 林区,原始植被保存尚好。这里不仅有原始植被,还有许多珍贵的药用植物和 野生动物,地下热水含有钾、钙、钠、镁等多种矿物质,对多种疾病有明显疗 效。全县可供开发利用的旅游资源较多,著名的热水温泉,迷人的打虎石水库 库区,秀丽的福峰山,浩翰的黑里河林海,是旅游的绝佳去处;著名的现代黑 城遗址、辽上京遗址;雄伟的辽大明塔,古色古香的民俗风情和辽文化吸引着 各地的专家与游客。不愧为集游览观光、休闲娱乐、疗养渡假、狩猎探险、文 化考古为一体的综合游览区。第16页 4.9 交通状况宁城地处三省区交界,交通便利,境内“叶柏寿―赤峰”铁路纵贯境内, 铁路复线工程正在开展前期工作。经过县城天义、 “承四”和“赤朝”两条高速 公路的连接线已列入市政府主推的重点工程。306 国道、207 省道贯通境内,距 “四平―承德”“朝阳―赤峰”高速公路出口 30km 左右,距“丹―拉”线赤 、 峰北部大通道 300。境内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天旺线、天山线、大三线等 县级公路和二十三条乡级公路形成了十分便利的公路运输网络。4.10 厂址概括本项目厂址选定在内蒙古宁城县汐子镇北山嘴村以东 4km, 距赤峰 110km; 承德市 180km; 北京市约 430km; 沈阳市 500km; 秦皇岛港约 300km; 锦州 230km; 天津港约 400km。 本项目占地面积 (约合 500 亩) ,宁城县政府在该地规划有宁城 县循环经济工业园区,本项目将在该工业园区实施。项目的进程将和整个工业 园区规划相配合,与其它项目共用交通、供电、供排水等基础设施。 目前,厂址周围 1.5km 以内没有食品生产加工,以及其它关乎人民身体健 康的企业和部门,符合建设条件。4.11 工程地质宁城县地势西高东低,西部有七老图山脉,山岭起伏,沟壑纵横,平均海 拔 1400m。著名的大黑山、平顶山、十八盘道,龙潭梁就座落在这里,其中龙 潭梁西山一翠云峰海拔 1890.9m。中部东部较低,为丘陵区,小乌兰哈达沟海 拔 429m, 高度相差 1461.9m。 老哈河和坤都伦河流域有部分冲积严原, “五 形成 山四丘一分川”的地貌景观。 由于厂址还未进行勘探,对现场的地质情况还没有掌握。需要尽快进行有第 17 页 关工程地质勘察工作,以利工程进行。 根据《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 ,该区域抗震设计烈度为 8 度,该厂所有建筑 均按此标准进行建设。4.12 给排水根据 1990 年普查资料,宁城全县地表水资源量为 3.49× 8m3,其中境外客 10 水 1.77× 8m3; 10 地下水资源量为 2.74× 8m3, 10 其中地下水可开采量为 1.82× 8m3。 10 目前全县地表水用量为 0.2378× 8m3,占地表水资源量的 6.8%,地下水开采量 10 1.05× 8m3,除少部分地区出现超采现象外,其它地区地下水仍有开发潜力。 10 宁城县内主要河流老哈河从拟选厂址左侧穿过,老哈河属辽河二级支流水 系,发源于河北省七老图山脉的光头山,自甸子乡七家入境与黑里河汇流后, 由西南向东北穿越全县。主河道流经甸子、双庙、必斯营子、榆树林子、大明、 铁匠营子、城关、二龙、汐子等九个乡(镇) ,至汐子与坤兑汇流后出境,境内 主河道长 78.2km。取水处老哈河以上流域面积 2340km2 ,多年平均径流量 15384m3。W50%=12512 万 m3,W95%=1289 万 m3。 本项目在宁城县循环经济工业园建设,水源将由工业园区统一规划,供应 园区内各个项目。 项目无污水排放,全部生产和生活污水都通过生化处理回用。厂区的雨水 通过排水管道排出汇往坤兑河流域。4.13 供电赤峰市有数个规模较大的发电厂,电力资源比较丰富。宁城县也有几个发 电厂,本项目用电是有保证的。 宁城县以天义尤家洼 220kV 一次变电站为中心, 6 条 66kV、 以 246km 的送 电线路为网架,现有 12 座 66kV 农村及工矿变电站,主变压器 21 台,容量第 18 页 72950kVA(其中农电管辖 10 座变电站,主变压器 19 台,容量 70950kVA) 。54 条 10kV 配电线路 2150km, 有配电变压器 3560 台, 容量 168400kVA。 494613km 有 的低压线路形成辐射全县 13 个乡镇,342 个行政村的输变电及高压供电网络。 现在全县 2648 个村民组全部通电。 宁城县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将会规划建设一座区域变电站,作为园区内的工 业企业的电源。本项目用电将主要有该变电站提供,此外还可以从离厂区不远 的其它变电站引入电力。5 工程分析宁城鑫马铸业有限公司 100 万吨/年焦化项目其全厂生产工艺流程包括备 煤、炼焦、息焦、筛焦、冷鼓、电捕、脱硫及硫回收、硫胺、洗脱苯、酸碱焦 油洗油罐区工段、合成氨等工艺流程。全厂工艺流程如图 5-1 所示。第19页 图 5-1 全厂工艺流程方块图第20页 本次职业病危害评价主要针对炼焦工段进行评价,因此着重对炼焦工段进 行工程分析。5.1 概述1) 炼焦工段设计公称能力为 100 万吨干全焦/年, 焦炉设计组数为 2× 孔。 52 设计选用 SY5550D 型宽炭化室、宽蓄热室、双联火道、废气循环、下喷式、单 热式焦炉;采用煤饼捣固,侧装高温干馏,干法熄焦工艺,湿熄焦作备用。干 法熄焦将在第 9 章专门讨论,本章只涉及湿熄焦。 2)炼焦、熄焦工段的任务是将备煤工段配好的洗精煤捣成煤饼,加入焦炉 中进行高温干馏,生产出焦炭和荒煤气。红焦经干熄焦后送筛贮焦工段,或经 喷淋冷却后,经晾焦台送筛贮焦工段;荒煤气在桥管、集气管经循环氨水喷洒 冷却后被抽吸至冷鼓工段;焦炉装煤采用导烟车、高压氨水喷射装置、机侧炉 门密封装置,彻底消除装煤过程中烟尘的逸散;出焦产生的烟尘经由出焦地面 除尘站处理后达标排放。 3)炼焦工段由 1#、2#焦炉、煤塔、间台、端台、炉门修理站、推焦杆及 煤槽底板更换站、熄焦塔、晾焦台、粉焦沉淀池、熄焦泵房、烟囱及相应配套 的焦炉机械组成。 本项目 2× 孔 5.5m 焦炉布置在同一中心线上,焦炉设一个煤塔、一个炉 50 间台、两个炉端台。两座焦炉配置一个烟囱,烟囱布置在焦炉焦侧。两座焦炉 备用一套湿法熄焦系统,布置在焦炉端台外。在焦炉端台外还设有电机车和熄 焦车用的牵车台。5.2 工艺方案由于还没有炼焦结焦实验报告,本项目暂定以下设计基础参数。 1)结焦率:75.9%第 21 页 2)煤气产率:320Nm3/t 干煤 3)入炉煤水份:11%计 4)粗焦油(干煤) :2.75% 5)净化前煤气杂质含量: 成份 指标(g/m3) NH3 8 H2S 6 HCN 1.5 B.T.X 326)焦炉正常装干煤量:145t/h(干煤) 炼焦工段采用 SY5550D 型焦炉,设计中采用如下成熟、适用的技术以减少 对环境的污染,改善操作环境。 a、煤塔漏嘴采用双曲线结构,辅以风动振煤,摇动给料机给煤,不易棚料, 减轻工人劳动强度; b、炉顶设消烟除尘车,使装煤时污染物排放量减少 90%; c、对焦炉出焦时产生的烟尘,采用地面除尘站处理,使出焦时的污染物排 放量减少 99.5%; d、采用水封式上升管盖和桥管阀体,减少荒煤气逸散; e、采用敲打刀边炉门,具有密封效果好、结构简单、维修方便的优点,减 少了炉门的烟尘逸散; f、集气管设荒煤气点火放散装置,在事故状态下荒煤气燃烧后排空,改善 了焦化厂的环境污染状况; g、焦炉蓄热室封墙、炉门衬砖、上升管衬砖采用特殊的保温隔热材料,减 少了散热损失,提高了热工效率,改善了操作环境; h、采用高效捣固机械设备,缩短了操作时间,扩大了炉组孔数,提高了经 济效率; i、湿熄焦系统(备用)的熄焦塔上部设木结构折流板捕尘装置和喷洒洗涤 装置,减少了熄焦时粉尘排放量;第 22 页 j、焦台采用刮板放焦机自动放焦,减轻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改善了工 人的操作环境; k、采用计算机集散系统,提高了焦炉操作的自控水平及热效率,降低了能 耗。5.3 原料、产品1)原料 洗精煤耗量(湿) :~1472683t/a(含水 10%) 2)产品 a、干全焦产量:1004102t/a 焦炭产品符合 GB/T 规定 b、荒煤气量(干) :46393Nm3/h c、荒煤气中各种组份的含量如下 名称 g/Nm3 干煤气 焦油 37.6 粗苯 32 氨 8 硫化氢 6 氰化氢 1.56 萘 105.4 生产流程简介由备煤工段来的洗精煤,由输煤栈桥运入煤塔,装煤车行至煤塔下方,由 摇动给料机均匀逐层给料;用 21 锤固定捣固机分层捣实,然后将捣好的煤饼从 机侧装入炭化室;煤饼在炭化室内高温干馏,经过~23h 后,在干熄焦停产检修 或故障时,成熟的焦炭被推焦车经拦焦车导焦栅推出落入熄焦车内,由熄焦车 送至熄焦塔用水喷洒熄焦;熄焦后的焦炭由熄焦车送至晾焦台,经补充熄焦、 晾焦后,由刮板放焦机放至皮带送筛贮焦工段。熄焦塔处设光电自动控制器, 通过控制器中的时间继电器调整喷洒时间,保证红焦熄灭。第 23 页 干馏过程中产生的荒煤气经炭化室顶部、上升管、桥管汇入集气管,在桥 管和集气管处用压力为~0.3MPa、温度为~78℃的循环氨水喷洒冷却,使~ 700℃的荒煤气冷却至 84℃左右, 再经吸气弯管和吸气管抽至冷鼓工段。 在集气 管内冷凝下来的焦油和氨水经焦油盒、吸气主管一起至冷鼓工段。 推焦过程中逸散的粉尘由管道抽吸至设在焦侧的出焦地面除尘站,经站内 的布袋除尘器除尘后排入大气。 装煤过程中逸散的荒煤气由炉顶装设的消烟除尘车抽吸至车上的燃烧室燃 烧,燃烧后的废气经车上的文丘里洗涤器,将废气中的粉尘洗下来,排入大气。 洗涤水送至除尘车下水槽至粉焦沉淀池沉淀分离。 焦炉加热用回炉煤气由外管送至焦炉,经煤气总管、煤气预热器、主管、 煤气支管进入各燃烧室,在燃烧室内与经过蓄热室预热的空气混合燃烧。混合 后的煤气、空气在燃烧室由于部分废气循环,使火焰加长,使高向加热更加均 匀合理,燃烧烟气温度可达~1200℃,燃烧后的废气经跨越孔、立火道、斜道, 在蓄热室与格子砖换热后经分烟道、总烟道,最后从烟囱排出。6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分类及分析方法6.1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分类职业性有害因素按照其来源课分为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劳动 过程中的有害因素和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三大类。 6.1.1 生产工艺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1)化学因素 1)有毒物质,如铅、汞、氯、一氧化碳、笨、有机磷农药等。 2)生产性粉尘,如矽砂、煤尘、石棉尘、有机粉尘等。第 24 页 (2)物理因素 1)异常气象条件,如高温、低温、高湿。 2)异常气压,如高气压、低气压。 3)噪声、振动。 4)非电离辐射,如可见光、射频辐射、紫外线、红外线、激光等。 5)电离辐射,如 X 射线、γ 射线等。 (3)生物因素,如炭疽杆菌、布氏杆菌、森林脑炎病毒等传染性病原体。 6.1.2 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1)劳动组织和制度不合理,劳动作息制度不合理等。 (2)心理性职业紧张。 (3)劳动强度过大或生产定额不当,如安排的作业与劳动者的生理状况不 相适应等。 (4)劳动时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如视力紧张等。 (5)长时间处于不良体位、使用不合理的工具等。 6.1.3 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 (1)自然环境中的因素,如炎热季节的太阳辐射。 (2)厂房建筑或布局不合理,如将有毒与无毒的工段安排在同一车间里。 (3)不合理生产过程所引起的环境污染。 实际上,在生产场所中常常同时存在多种有害因素对劳动者的健康生产联 合作用。6.2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分析方法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经验法、类比法、检查表法、第 25 页 资料复用法、工程分析法、实测法和理论推算法等。事实上不同的方法有不同 的优缺点,不同的项目有各自的特点,应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运用、扬长避短, 方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1.经验法 经验法是依据其掌握的相关专业知识和实际工作经验,借助自身经验和判 断能力对工作场所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的方法。该方法主要适 用于一些传统行业中采用传统工艺的工作场所的识别。优点是简便易行。缺点 是识别准确性受评价人员知识面、经验和资料的限制,易出现遗漏和偏差。为 弥补上述不足,可采用召开专家座谈会的方式交流意见、集思广益,使职业病 危害因素识别结果更加全面、可靠。 2.类比法 类比法是利用与拟建项目类型相同的现有项目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资料进行 类推的识别方法。采用此法时,应重点关注识别对象与类比对象之间的相似性, 如: ① 工程一般特征的相似性,包括工艺路线、生产方法、原辅材料、产品结 构等; ② 职业卫生防护设施的相似性,包括有害因素产生途径、浓度(强度)与防 护措施等; ③ 环境特征的相似性,主要包括气象条件、地理条件等。类比法是建设项 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工作中最常用的识别方法。优点是通过对类比企业进行现 场调查和实际检测后,可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直观定性和定量描述。缺点是 识别对象与类比对象之间因可能存在的生产规模、工艺路线、生产设备等差别, 导致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和危害程度的差异。目前我们所遇到的评价项目多 数为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很难在本地找到理想的类比对象。为此倡议成立 全国性的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专业协会,利用因特网技术,建立“建设项 目职业病危害评价专业网站” 。实行会员制,把每个单位完成的职业病危害控制第 26 页 效果评价资料分类上传,建立“类比资料数据信息库” ,实现资源共享。 此外在实际工作中,完全相同的类比对象是十分难找的。因此在进行类比 定量识别时,应根据生产规模等工程与卫生防护特征、生产管理以及其他因素 等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修正。 3.检查表法 为了系统地识别工厂、车间、工段或装置、设备以及生产环境和劳动过程 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事先将要检查的内容以提问方式编制成表,以便进 行系统检查的方法叫检查表法。它的应用可克服其他方法不系统、不全面、重 点不突出等缺点作为一种定性识别的方法有着广泛的用途。缺点是检查表的通 用性差,对于不同行业、不同工艺的项目需要编制不同内容的检查表,且编制 一张完整有效的检查表技术难度较大。该法适用于对传统行业传统工艺项目的 识别,并应结合经验法一同使用。 4.资料复用法 资料复用法是利用已完成的同类建设项目或从文献中检索到的同类建设项 目的职业病危害资料进行类比分析、定量和定性识别的方法。该法属于文献资 料类比的范畴,具有简便易行等优点,但可靠性和准确性难以控制。 5.工程分析法 工程分析法是对识别对象的生产工艺流程、生产设备布局、化学反应原理、 所选原辅材料及其所含有毒杂质的名称、含量等进行分析,推测可能存在的职 业病危害因素。在应用新技术、新工艺的建设项目,找不到类比对象与类比资 料时,利用工程分析法来识别职业病危害因素最有说服力。 6.实测法 实测法是采用仪器对工作场所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现场采样分 析的方法。可用于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定量识别;也可用于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 定性识别;可用于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 素的定期监测与评价;同样也可用于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在建设项目职第 27 页 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定期监测与评价以及建设 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类比调查等工作中,通常对已知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采 样测定,属定量识别范畴。而用先进仪器设备对工作场所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 害因素进行定性分析,则属于定性识别范畴。如用气相色谱质谱分析仪对工作 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可以识别出来一些工程分析法、经 验法等难以发现的有害因素。 7.理论推算法 理论推算法是一种职业病危害因素定量识别的方法。利用有害物扩散的物 理化学原理或噪声、电磁场等物理因素传播与叠加原理定量推算有害物存在浓 度(强度)。 如利用毒物扩散数学模型可预测与毒物散发源一定距离的某工作地点 的毒物浓度,可利用噪声叠加原理预测工房内增加噪声源后噪声强度的变化。6.3 职业病危害评价方法根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的特点,采用检查表法、类比法与定量分级法相 结合的原则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 1.检查表法 检查表法依据评价标准、规范,编制检查表,逐项检查建设项目职业卫生有关 内容与国家标准、规范符合情况。 2.类比法 类比法是利用同类和相似工作场所检测、统计数据,类推拟评价的建设项目工 作场所职业病危害浓度(强度) 、职业病危害后果和应采取的职业病防护措施。 3.定量分级法 定量分级法是对建设项目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 、职业病危害危 害因素的固有危害性、劳动者接触时间进行综合考虑,计算危害指数,确定劳 动者作业危害程度等级。第 28 页 4.风险评估法 风险评估法是通过对职业病危害的风险评估,确定拟评价项目发生职业病危害 事故的可能性和危险程度、承受水平,并按照承受水平采取防护措施,使风险 降低到可承受水平的过程。 5.综合分析法 综合分析法是采取职业流行病学调查、类比分析、经验推断、专家权重、 定量分级等多种方法相结合的原则,对拟评价项目从多层次、多途径、多方位 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 6.评价方法的选择 每一种职业病危害评价法都有其各自的使用条件和应用范围,在职业病危 害评价中,如果选择了不适合的评价方法,不仅影响评价工作的正常展开,而 且有可能导致评价结果严重失实。因此,在职业病危害评价过程中,合理选择 职业病危害评价方法是十分重要的。 (1)职业病危害评价方法的选择原则。在进行职业病危害评价时,应该在 认真分析并熟悉被评价系统的前提下,选择职业病危害评价方法。选择职业病 危害评价方法应遵循充分性、适应性、系统性、针对性和合理性的原则。 (2)职业病危害评价方法的选择过程。不同的被评价系统,选择不同的职 业病危害评价方法,职业病危害评价方法的选择过程通常可参照图 6-1 所示的 步骤进行。分析被评价系统第 29 页 收集职业病危害评价方法分析职业病危害评价方法明确被评价系统能提供的基础数据 和资料 选择职业病危害评价方法图 6-1 职业病危害评价方法选择过程 (3)选择职业病危害评价方法时应注意的问题。 选择职业病危害评价方法 时应根据职业病危害评价的特点、具体条件和需要,针对被评价系统的实际情 况、特点和评价目标,经过认真的分析、比较,必要时可根据评价目标的要求, 选择几种职业病危害评价方法进行评价,互相补充、分析综合和相互验证,以 提高评价结果的可靠性。7 焦化炼焦项目的职业病危害分析7.1 危险有害物质危害因素分析对生产工艺过程调研分析可知, 中毒危险源主要来自炼焦、 冷凝鼓风、 脱硫、 硫铵、洗苯等生产过程中。装煤和炼焦过程中,大量煤尘和有害气体会从炉顶 的装煤孔盖、上升管盖以及炉门的缝隙处连续性排放出来。推焦及出焦操作中, 由于焦炉两侧炉门开启,出焦时从炉门及焦炭中也会散放大量尘毒有害物,伴 随推焦操作呈阵发性排放。焦炉烟囱排放的有毒有害物为煤气燃烧后产生的废 气(主要有 SO2、NOX 、CO 及烟尘等) , 其呈高架点源连续性排放。焦炉逸散物第 30 页 (苯并芘等) 对作业环境的污染按其从重到轻的顺序依次为扫炉盖、上升管、煤 车、出炉、推焦车等。化工产品回收过程中向大气排放的有害物主要来自化学 反应和分离操作的尾气系统和设备管道的放空、放散与滴漏、燃烧装置的烟囱 等, 排放的危害物主要有原料中的挥发性气体和燃烧废气等。7.2 生产性粉尘危害因素分析焦化生产中, 在备煤、 炼焦及焦处理过程中都易产生粉尘。 主要排放源有贮 煤场、 配煤室、 粉碎机室、 煤运输机、 煤转运站等, 以及炼焦工段在装煤、推焦、 出焦、熄焦及筛焦的操作过程。 生产性粉尘中直径不大于 10 um 的呼吸性粉尘, 常常以气溶胶的形式长期 飘浮于空气中, 由于其表面积很大, 能够吸附多种有害物质, 且在空气中滞留时 间较长, 分布较广, 被人体吸收后可导致矽肺病等多种疾病, 故危害性很大。硫 铵包装等生产工段产生的硫铵粉尘, 会对人体的呼吸器官、 视觉器官和皮肤等产 生危害。7.3 噪声与振动危害因素分析焦化生产中的噪声源主要有粉碎机、筛焦设备、焦炉机械、通风机组、鼓 风机、蒸汽放散管、空压机及各种泵、除尘机等。长期而强烈的噪声环境。会 对人体的听觉系统、 神经系统、 心血管系统及消化系统产生不良影响, 使人心情 烦躁, 降低工作效率, 甚至引发操作事故。 转运机械、破碎机、通风管道等在运行中会产生较大的振动。长期接触强 烈的振动可导致振动病,主要表现为接触部位的损害。常见有周围神经与血管改 变, 动脉搏动减弱, 脚痛并易疲劳, 感觉轻度减退或过敏, 脚及脚部肌肉有触痛 感, 患者可有神经衰弱征候群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 如头晕、头痛、乏力、 睡眠障碍、心悸和出冷汗等。第 31 页 7.4 高温危害因素分析炼焦过程为高温干馏, 操作人员会受到高温烘烤和热辐射的危害。根据 GB4200-84《高温作业分级》的规定, 焦炉炉顶及机焦两侧部位、锅炉房及蒸汽 管线、制冷设备外壳等均属于高温作业面。由于高温设备表面散发的热量和辐 射热使一些生产岗位的环境温度升高, 特别是高温季节加上太阳辐射热的影响, 常常会形成高温、 高湿的特殊工作条件, 影响人体的正常散热功能, 引起体温调 节障碍和水分、盐分过度损失, 导致人体心跳过快, 血压降低, 从而引发多种疾 病。7.5 其他职业危害因素分析地沟或阴井未加盖或盖板的强度不符合要求、作业空间狭小、工具不合适、 安全标识不清、 防护用品使用不当或防护器材失效等, 都有可能对从业人员造成 伤害。8 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健康危害及控制措施8.1 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健康危害焦化炼焦工段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噪声、硫化氢、一氧化碳、高 温、焦油等。以上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健康危害如下表 8-1 所示。第32页 表 8-1职业病危害因素危害人体健康影响职业病危 害因素理化性质 无色、 无 味 的 气 体。 易燃 , 遇火源、高 热有着火、 爆炸危险。 遇氧化剂激 烈反应对健康的影响可能导致的 职业病一氧化碳噪声高温粉尘职业病危 害因素一氧化碳在血中与血红蛋白结合 而造成组织缺氧。 急性中毒:轻度中毒者出现头痛、 头晕、耳鸣、心悸、恶心、呕吐、无力; 中度中毒者除上述症状外, 还有面色潮 红、 口唇樱红、 脉快、 烦躁、 步态不稳、 急性中毒 意识模糊,可有昏迷;重度患者昏迷不 醒、 瞳孔缩小、 肌张力增加、 频繁抽搐、 大小便失禁等;深度中毒可致死。 慢性影响: 长期反复吸入一定量的 一氧化碳可致神经和心血管系统损害。 引起听力不可恢复、噪声性耳聋、 爆炸性耳聋。噪声还可产生非听觉 TRT 职业性噪声 生产线的影响, 使植物神经调节功能发 聋 生变化,常表现为心率加快或减慢,外 周阻力增加、血压不稳等。 产生机体高温、中暑、热痉挛、热 衰竭,对水盐代谢、循环 TRT 生产线、 消化 TRT 生产线、神经 TRT 生产线、泌 职业性中暑 尿 TRT 生产线等全身多 TRT 生产线多器 官产生影响。 生产过程中, 有尘作业工人长时间 吸入粉尘,能引起肺部组织纤维化病 粒径小于 75 变,硬化,丧失正常的呼吸功能,导致 μ m 的悬浮 尘肺病。尘肺病是无法痊愈的职业病。 在空气中的 此外,部分粉尘还可以引发其他疾病, 其他尘肺 固体微粒 如造成刺激性疾病(沥青烟尘、石灰、 皮毛引起的皮炎) ,急性中毒(如铅烟、 锰尘等) ,致癌率增高(如石棉、放射 性物质粉尘) 。 可能导致的 对健康的影响 理化性状 职业病 强烈的神经毒物, 对粘膜有强烈刺 急性中毒第 33 页 H2S 无色、有恶 臭的气体, 溶于水、乙 醇。易燃, 具 强 刺 激 性, 遇明火、 高热能引起 燃烧爆炸激作用。急性中毒:短期内吸入高浓度 硫化氢后出现流泪、 眼痛、 眼内异物感、 畏光、 视物模糊、 流涕、 咽喉部灼热感、 咳嗽、胸闷、头痛、头晕、乏力、意识 模糊等。部分患者可有心肌损害。重者 可出现脑水肿、肺水肿。极高浓度 (1000mg/m3 以上)时可在数秒钟内突 然昏迷,呼吸和心跳骤停,发生闪电型 死亡。 高浓度接触眼结膜发生水肿和角 膜溃疡。长期低浓度接触,引起神经衰 弱综合征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8.2 控制措施8.2.1 粉尘控制措施 1.技术革新、工艺改革:以低粉尘、无粉尘物料代替高粉尘物料;以不产尘 设备、低产尘设备代替高产尘设备是减少或消除粉尘污染的根本措施。密闭尘 源:使用密闭的生产设备或者将敞口设备改成密闭设备,是防止和减少粉尘外 逸的重要措施。通风排尘:受生产条件限制,设备无法密闭还有粉尘外逸时, 要采取通风的方法,确保作业场所空气中的粉尘浓度符合国家卫生标准。 2. 组织管理措施:加强防尘公主领导,确保一定的资金投入用于防尘设施 的改善,加强防尘工作的宣传教育。通过对防尘设备使用常识、个人防护用品 知识的宣传教育培训, 可以使接尘作业者对粉尘危害有充分的了解和认识#提高 自我保护意识。 3.个人防护措施: 受生产条件的限制, 在粉尘无法控制或高浓度粉尘条件下 作业的人员必须合理、正确地使用防尘口罩、防尘帽等个人防护用品。 8.2.2 噪声控制措施 1.控制和消除噪声源: 改革工艺和生产设备, 以低声或无声设备或工艺代替第 34 页 产生强噪声的设备和工艺,使噪声源远离工人作业区和居民区均是噪声控制的 有效手段。 2.控制噪声的传播: 隔声, 用吸声材料、 吸声结构和吸声装置将噪声源封闭, 防止噪声传播;消声,用吸声材料铺装室内墙壁或悬挂于室内空间,可以吸收 辐射和反射的声能,降低传播中噪声的强度水平。常用的吸声材料有玻璃棉、 矿渣棉、毛毯、泡沫塑料、棉絮等。合理规划厂区、厂房,在产生强烈噪声的 场所周围,应设置良好的绿化防护带,车间墙壁、顶面、地面等应设吸声材料。 3.采用合理的防护措施:合理发放及使用耳塞,严格管理制度,上岗操作时 根据耳道大小选择合适的耳塞,对高频噪声的阻隔效果好。 4.接触噪声作业的人员应进行定期的职业性健康检查:以听力检查为重点, 对已出现听力下降者应予以治疗和观察,重症者应调离噪声作业岗位。 8.2.3 高温控制措施 1.炼焦车间下列场所应采用空调或其他降温措施:炉顶等高温场所的休息 室、推焦车、装煤车、拦焦车和熄焦车司机室,其他高温场所的工人休息室。 2.炉顶等高温工作地点可采用局部通风降温措施(如喷雾送风、隔热等) 。 3.应设置供含盐清凉饮料的专用房间和设施。 8.2.4 有毒气体控制措施 1.焦炉地下室煤气区应设置机械通风设备及一氧化碳浓度监测与报警装置。 2.鼓风作业区储槽放散的有害气体、 油库区焦油洗油槽放散的有害气体, 均 应经排气洗净塔净化后排放。 3.散发有毒有害气体的设备、装置应进行密闭,避免直接操作。 4.可能泄漏及滞留有害气体而造成危险的区域, 在条件允许时应设监测报警 装置。第 35 页 9 总结及建议焦化过程中存在许多危害因素,这些危害因素导致许多从业人员发生或并 发多种职业病。有效的控制职业病的发生率不仅能保障从业人员的健康工作, 同时也能为企业的经济有推动作用。 焦化过程中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噪声、高温及焦炉煤气等。这 些这也危害因素容易导致的职业病有职业性肿瘤、职业性皮肤病、职业性中毒、 尘肺以及职业性噪声耳聋。职业病不仅给从业人员的生活工作健康带来严重的 影响,同时造成员工工作年限的降低、员工工作效率的降低及工作积极性下降 等,这些因素能间接的造成企业的经济损失。 在日常的安全工作开展中,要求相关管理部门及管理人员切实的做好职业 卫生预防及救助措施。为降低职业病的发生概率,提出以下建议。 1.改革工艺流程 焦炉生产为开放性污染源,焦炉逸散物及烟尘应为治理的重点。改革工艺 流程,改进生产设备,加强通风除尘等安全卫生设施的改进研究和维修管理, 是彻底治理焦炉烟尘的根本措施。 近年来,国内众多焦化企业对此做了一定的努力。如改造煤粉破碎系统, 普遍采用炉门高压氨水喷射无烟装置,加强炉门炉盖的密封,冷鼓风机自动化 控制,安装熄焦尘水捕捉器,采用两级除尘,运用干法回转反吹扁袋除筛焦粉 尘等,在焦炉烟尘控制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2.建立健全企业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焦化企业,尤其是中小民营企业,应认真贯彻执行《职业病防治法》《工 、 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工伤保险条例》 、 、 等法律法规及标准。新建、扩建、改建的焦化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 项目,应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将职业危害控制 在工程项目的设计阶段;竣工验收前应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验收合第 36 页 格后方可投入正式生产和使用。 建立健全各项安全卫生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设立专门机构或专人管 理职业卫生工作,应开展日常卫生监测与治理效果评价,发现职业卫生安全隐 患要及时予以整治,确保工作场所符合职业卫生要求。 3.加强职业卫生培训 加强职业卫生培训,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操作水平以及对职业危害的认识 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下班后及时清洗工作服和洗澡。 对从事现场的作业工人,应严格执行《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 ,加强健康监护 工作,建立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坚持上岗前、在岗时、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 查,发现职业病或疑似职业病患者应及时处理,并应将焦炉作业和化产回收作 业人群作为焦化厂职业人群的监护重点。第37页 第二部分 噪声厂房值班室噪声控制设计1 工业企业隔声措施选择原则在选择各种隔声措施控制企业噪声前,需要掌握企业不同地点对噪声控制 的要求和厂界噪声控制要求。 由于工业企业中存在各种类型的噪声源,实施隔声措施也可能存在各种限 制性条件,隔声措施必须适应声源和生产实际情况。选择隔声措施是要注意: 对强噪声源优先考虑采用隔声罩,选择或设计罩型时要考虑满足工人操作、设 备维修和设备通风冷却的需要;当不适宜用隔声罩控制强声源,且操作管理人 员不需要经常停留在设备附近时,可以考虑设隔声间(观察室、控制室或工人 休息室) ;对于声源分散和工人比较多,需要操作工人经常到设备跟前进行检查 的车间,可以用隔声屏或隔声墙把车间分成几个不同噪声水平的区域,尽可能 降低操作巡逻地段的噪声;一般高振动设备尽可能安装在地面层或地下层,并 采取基础隔振措施。2 方案论证本次噪声控制设计的内容是在风机车间建造一个值班室。该车间风机不需 要操作人员时时操作,该车间也不属于员工密集型车间。根据工业企业隔声措 施选择原则:当操作管理人员不需要经常停留在设备附近时,可以考虑设隔声 间。因此在风机车间设置隔声墙以达到隔声降噪的效果是可行的。第38页 3 计算与设计3.1 设计基础数据设计的为有 4 台风机的车间,拟在车间适当位置兴建一个尺寸为 8m×3m ×4m 的隔声值班室,值班室有电话通讯。值班室隔墙采用 1/4 砖墙,双面粉刷; 墙上开门,采用三合板门,扇厚 45mm;墙上设有观察窗,采用单层玻璃窗, 玻璃厚 3~6mm。隔声间的吸声系数取 0.1。4 台风机在隔声墙处的声压级分别是 95dB、96dB、100dB、102dB。3.2 初步核算3.2.1 声源室声压级计算nL pT ? 10 lg(?10i ?10.1L pi)式中 LpT―总声压级 Lpi―各声压级 Lp1=10lg(109.5+109.6+)=105dB 因此取 LP1=105dB第39页 3.2.2 隔声间声压级要求 表 3-1 工业企业厂区各类地点噪声标准地点类别 生产车间及作业场所(工人每天连续接触噪声 8h) 高噪声车间设置的值班室、观察室、休息室(室 内背景噪声级) 无电话通讯要求时 有电话通讯要求时 限制值 90 75 70 70 70 60精密装配线、精密加工车间的工作地点、计算机房(正常工作状态) 车间所属办公室、实验室、设计室(室内背景噪声级) 主控制室、集中控制室、通讯室、电话总机室、消防值班室(室内背景 噪声级) 厂部所属办公室、会议室、设计室、中心实验室(包括试验、化验计量 室) (室内背景噪声级) 医务室、教室、哺乳室、托儿所、工人值班宿舍(室内背景噪声级)6055本次设计是有风机的高噪声设备车间的值班室,根据上表可知,限制值为 70dB。 故取 LP2=70dB 3.2.3 隔声墙隔声量计算 查《环境噪声控制》表 7-2 几种常用构件隔声量的比较 取 R 墙=42dB 查《环境噪声控制》表 7-4 门的隔声量 取 R 门=17dB 查《环境噪声控制》表 7-5 窗的隔声量 取 R 窗=22dB 门的面积:S 门=4m2 窗的面积:S 窗=4m2 墙的面积:S 墙=8×4-S 门-S 窗=24m2第 40 页 门与墙组成的组合墙的隔声量 R1 门与墙的面积比 门与墙的隔声量之差 S 门∶S 墙=4∶24=1∶6?R ? R 墙-R 门=25dB由以上数据查《噪声工程》图 5-11 组合件隔声量计算表可得 隔声量损失 R 损=17dB 故 R1=S 墙-R 损=42-17=25dB 窗与门和墙的组合墙组成的隔声墙的隔声量 R2 窗与门和墙的面积比 窗与组合墙 R1 的隔声量之差 S 窗∶S 门墙=4∶28=1∶7?R ? R1-R 窗=3dB由以上数据查《噪声工程》图 5-11 组合件隔声量计算表可得 隔声量损失 R 损=1dB R2=R1-R 损=25-1=24dB 因此隔声墙的隔声量 R=R2=24dB 3.2.4 房间常数计算 房间内表面积 S=2×8×3+2×8×4+2×3×4=136m2 隔声间吸声系数α =0.1 房间常数 Rr=?S =15m2 1? ?3.2.5 噪声降低量核算1 S NR ? L p1 ? L p 2 ? R ? 10 lg( ? W ) 4 Rr式中 NR―隔墙的噪声降低量 Lp1―声源室声压级 Lp2―隔声间允许声压级第 41 页 R―隔声墙隔声量 SW―隔声墙面积 Rr―房间常数 由以上数据可知,最小噪声降低量 NRmin=Lp1-Lp2=35dB 带入以上述数据,求得计算噪声降低量1 S NR ? R ? 10 lg( ? W ) ? 20 dB NRmin=35dB 4 Rr因此隔声间不能满足国家规范的声压级要求。3.3 隔声墙设计已知 NRmin=35dB 可推出组合墙组成的隔声墙的最小隔声量 Rmin=39dB 根据公式 R2 ? R1 ? 10 lgS2 分别求出各隔声墙构件宜达到的隔声量,从而选 S1出适当的构件,使隔声间达到国家规范的要求。 3.3.1 墙的选择 由于组合墙的最小隔声量 Rmin=39dB, 此隔声墙上会开设门窗, 会导致隔声 墙的隔声量降低。因此选择墙体时,墙体的隔声量要大于 39dB。 参考《环境噪声控制》表 7-2 几种常用构件隔声量的比较,暂定选取 1 砖? 墙,双面粉刷,此时墙的隔声量 R墙 =52dB。3.3.2 门的选择? S门 ? 31dB SW? R门 ? Rmin ? 10lg因此为了保证最终能达到规范要求,并参考《环境噪声控制》表 7-4 门的第 42 页 隔声量,选择钢板门:厚 6mm,此门的隔声量 R1 门=35dB 3.3.3 窗的选择? S窗 SW? R窗 ? Rmin ? 10 lg? 31dB同样为了保证达到规范要求,参考《环境噪声控制》表 7-5 窗的隔声量。 选择有一层倾斜玻璃双层窗,隔声量 R1 窗=36dB 3.3.4 组合墙隔声量验算 门的面积:S 门=4m2 窗的面积:S 窗=4m2 墙的面积:S 墙=8×4-S 门-S 窗=24m2 门与墙组成的组合墙的隔声量 R3 门与墙的面积比 门与墙的隔声量之差 S 门∶S 墙=4∶24=1∶6? ?R ? R墙 -R1 门=17dB由以上数据查《噪声工程》图 5-11 组合件隔声量计算表可得 隔声量损失 R 损=9dB? 故 R3= R墙 -R 损=52-9=43dB窗与门和墙的组合墙组成的隔声墙的隔声量 R4 窗与门和墙的面积比 窗与组合墙 R3 的隔声量之差 S 窗∶S 门墙=4∶28=1∶7?R ? R3-R1 窗=7dB由以上数据查《噪声工程》图 5-11 组合件隔声量计算表可得 隔声量损失 R 损=3dB R4=R3-R 损=40-3=40dB 因此隔声墙的隔声量 R? =R4=40dB>39dB 满足要求。第 43 页 3.4 最终设计方案最终选定 1 砖墙,双面粉刷、钢板门:厚 6mm、有一层倾斜玻璃双层窗。 此时隔声间能满足国家规范要求的声压级。4 布置示意图门 4m2窗 4m24m8m测量点窗声源室 门 风机 a b c d隔声间第44页 参考文献[1] 顾城.噪声控制工程.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 [2] 李家华.环境噪声控制.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90~96 [3] 陈蔷,王生.职业卫生概论.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4] 杨丽君,董江岩,高世君。包头市某焦化厂职业病危害现状分析与评价.职 业与健康,):214~216 [5] 李国瑞, 李华民, 杜向阳.焦化生产过程中的职业危害及控制对策.煤炭工程, 2007,(5) :58~60 [6] 李国瑞,杜向阳,孙健新.焦化生产过程中的职业危害因素分析.山西化工, ) :49~76 [7] 郭文艳.太原市焦化行业职业危害现状及预防对策.山西医药杂志,2004,33 (12) : [8] 姜允申,曹钧.职业病危害预评价中的经验与改进意见.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 :199~200 [9] 胡湘斌.某焦化厂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评价.中国西部科技, ) ( :13~14第45页}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危险和有害因素辨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