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历史偏难较高难度智力题题

李林川:理性面对•科学探究――关于高二历史教学有效性的策略问题
| 考试与评价 | 学校德育 | 学校管理 | 校本研修 | 校本课程 | 区域教研 |
您现在的位置:&&>>&&>>&&>>&&>>&文章正文
李林川:理性面对•科学探究――关于高二历史教学有效性的策略问题
&&&热&&&&&★★★
【字体: 】
李林川:理性面对•科学探究――关于高二历史教学有效性的策略问题
作者:李林川&&&&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2010&&&&更新时间:&&&&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指出:“普通高中历史课在体系的构建上,既注意与初中课程的衔接,又避免简单的重复,遵循高中历史教学规律;在内容的选择上,坚持基础性、时代性,密切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生活,关注学生全面发展。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置,体现多样性,多视角、多层次、多形式地为学生学习提供更多的空间,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与初中相比,高中历史新课程明显凸显以下特点:
(1)从教材的模式看:打破历史学科严密的知识体系,突破王朝体系,改变编年史体例,从初中通史式的基础教学发展到高中中外合编的专题式教学模式,跳跃性较强。
(2)从内容目标上看:为减轻学生负担,初中教材删减大量的基础知识,内容相对简化和浅化,高中教材却以专题教学,专业性较强;与初中相比,高中阶段的学习目标更多地强调宏观性、思想性和开放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较大的知识落差。
(3)从教学方式上看:以教师为中心的教授方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探究。
(4)从教学目标上看:从普及历史知识向培养历史素养转变,更多侧重于向高校输送具有良好文科素养的人才。
长期以来急功近利的应试教育使丰富而系统的历史教学枯燥乏味和支离破碎,陈旧僵化的教学理念、方式和内容束缚了高中历史教育的进一步开展。根据我们的调研,目前我省高二历史教学的现状与问题如下:
1.现状:经过三年的课改,高中历史教学基本上完成了从旧课程向新课程的转变,历史教师基本适应了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历史教学。但是,我省的高二历史教学也存在特殊的情况,对历史教师形成新的挑战。
高二阶段开始文理分科,偏理工科与偏文科的班级历史教学目标存在明显的差异。文理科学生都面临历史会考,而文科学生进入高三阶段还要面临高考。偏理工科的学生总体素质高,但历史学科只是副科,因此对历史学习大都不感兴趣。他们只要应对水平考试层面的历史会考,也就达成学习的目标;而文科学生的目标是参加高考文综,他们需要应对选拔考试层面的历史高考。因此,其学习历史的深度与广度要大大超越前者。问题在于,学习文科的学生大都是基础较差,历史学习的基础与习惯并不好,这对历史教学是很大的问题。
如何按照实际情况,进行分层次的教学应该是摆在高二历史教师面前的课题。
(1)历史教学功利化,偏离历史新课程的三维目标。
社会的各方面评价取向对历史教师的理念与行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高中的历史教学是为了应对历史考试。高一阶段绝大多数学生的观点是历史是副科,老师像《百家讲坛》那样给我们讲故事就行了。老师给我们划划考试前背背就行。在学习目标上仍然认为历史学习就是记忆一些过去年代的人和事,历史考试不过是考查年、月、日和人、地、事的记忆数量和程度,对当前高考改革形势一无所知;在学习方法上视机械背诵为唯一的法宝,不愿认真听讲,缺乏积极思维习惯,认识不到训练的意义不做平时积累、循序渐进的打算。进入高二阶段,这种不良的思维方式与学习习惯也随之带着惯性进入历史学习中。
忽视了初高中以及高一与高二的历史学习衔接,在学习方法上缺乏指导,在教学实践中过于注重知识目标,忽略情感价值观和探究能力目标现象尤为严重。为了应付会考而追赶进度,表现为“思维训练为主线”达成“当堂达标”。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方面虽有所进步,但给学生带来了更加严重的负担。频繁考试,满堂灌、题海战术和不分昼夜的加班加点,成为高中历史教学的风景线。
 (2)穿新鞋、走老路,表现为知识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教师中心。
在教学目标上,主要关注历史知识的掌握水平与要求;在教学内容上,习惯于“三分法”,梳理历史知识的背景、内容、意义或原因、过程、作用,关注历史学科知识结构的完整性;在教学过程上,习惯于“三段法”,梳理历史知识、课堂总结、布置作业,关注教师教学环节的完整性;在教学方式上,习惯于教师讲解、提问、训练,关注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学资源上,基本依据教材、教辅,习惯于教教材,习惯于教师的一桶水;在教学评价上,教师拥有绝对权威,只通过考试一种方式、几个分数评价学生。  
(1)重教师的主导作用,轻学生主体作用
过去往往以教定学,让学生的学服从教师的教,教师、教科书和考题主宰一切;教学常规是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造成学生循规蹈矩,机械地先教后学,教了再学,教多少学多少,怎么教就怎么学,直至不教不学;对教师和教材过于依赖和盲从,停留在机械训练、死记硬背及猜题押题、临时应付的消极状态,过分注重接受性学习和按部就班。
(2)重课堂轻课外:
由于旧课程思路较为呆板,难于留下师生自由机动的余地,学生的学习过于局限在教师在课堂上的灌输,仅满足于专心听讲和强化记忆,课外活动流于形式落于俗套,扼杀学生旺盛好奇心和求知欲。
(3)重文本知识轻开发课程资源:
以往把教材作为唯一的课程资源,缺乏课程开发意识,内容视野有些狭隘,远离学生和现实生活。这样造成学生在基础知识、技能欠缺和学习方法、习惯不如人意。所以,以往那种教师教教科书,学生背教科书,考试考教科书的那种僵化思维定势严重,导致了教师难教,学生厌学的尴尬。
3.历史教学目标定位偏差。
初高中存在历史教学的衔接问题,这是大家的共识。而高二阶段历史教学也存在衔接问题,是会考向高考的转变。
高二是学生历史学习承前启后的重要阶段,初中阶段对历史教学的不重视,导致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不扎实,没有养成良好的历史学习习惯,到了高中思想上自然就会认为历史是次科,放松历史学习;教师仅局限于会考目的,没有从高考的角度出发,培养学生的基础,注意历史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历史学科在教学课时、容量上的不合理设置,使学生知识体系欠缺和能力培养不足,导致与高三历史教学的脱节与断层。这样的基础无法适应高三复习的要求。而目前高考则属于选拔性考试,对学生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果高二年级的学习没有打下相当坚实的基础,使两个阶段明显断层,造成精力和时间的巨大浪费。高一抓会考,高二把文科班的历史课课时压缩到一周2课时,让学生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数、理、化、生的会考中,并且现实中人们重理轻文的观念导致文科生源差,这样选择文科的有不少是在“混科”。
让高三这个“承前启后”的阶段忙于收拾前一阶段,冲刺后一阶段,负担之重,可以想见。很显然,只在高三强行灌输知识,奢谈能力,无疑于临渴掘井。只有从高二进行训练,集腋成裘,循序渐进才是根本之策。加之本套教材,从观点到史实,从容量到质量,从广度到难度都比原来的教材上了一个新台阶。因此对教与学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在课时少进度紧(一般周课时2-3节)学生不重视和高考能力考查要求日渐扎实的多重压力下,如何处理好教材,完成常规教学任务,实现考试改革的目标,是摆在高中历史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
2009主要特点的
1.按照我省《考试说明?历史》的要求,命题较为规范。
它在能力要求和知识面覆盖上制定《2009年历史学科试题的双向细目表》,明确考查的能力目标、能力层次、内容领域、具体知识点以及分值分配等,形成历史学科的整卷通盘设计。
历史试题在文综卷中的分值为100分。具体分数分布大致如下:必修一28分、必修二28分、必修三29分;中国史53分、世界史32分。选考题由3题非选择题组成,考生任选1题作答。分值为15分。具体分数分布大致如下:中国史7分、世界史8分。中国史与世界史在整卷中分数比例大致为60:40。这与以往文综历史试卷命题的分数分配大致接近,形成了新形势下的稳妥过渡,应该是较为合理的。试题涉及中国历史各个历史阶段的主干知识,涉及世界上的希腊、英国、美国、俄国、法国、意大利、德国、日本等世界重要国家的历史,政治、经济和思想三个专题系列历史知识具有较好的覆盖面。
&& 在历史学科测量目标中,各题的难度参数介于0.4-0.8之间,大部分试题以中等难度为基准。试题难度系数与呈现方式贴近教学实际和学生习惯,克服了近年高考历史卷存在的试题偏、难、怪、繁的问题,显得比较温和、亲切,入题较为顺手。题目的范围紧扣考试说明,考查的都是历史学科的主干知识,如儒家思想的演变、启蒙运动、明治维新、戊戌变法等;配合高中新课改发展的需要,在取材和答案的组织上兼顾不同版本教材,体现公平、公正。题型、题量、难度、风格等都大致遵循《考试说明?历史》要求,并吸收省质检历史卷的经验,形成新旧课程背景下命题技术风格的稳妥过渡。
&& 2.自主命题的“海西”风格与稳健创新的理念并举
(1)取材地方课程资源,适度体现本省特点,特别是我省的地方区域特色、宝贵的精神遗产和突出贡献。
从整体的视角来考查区域,进而反映福建、中国、世界的区域与整体关系以及历史发展的多样性。如选择题中“闽人以海为田”的生存方式、“《福建日报》松绑的呼吁信”、非选择题中“李贽的思想”等。这种福建素材在历年高考历史卷中是未曾有过的。
(2)在吸收近年来全国卷以及兄弟省区新课程命题,以及本省质检的经验基础上有所创新:试题适度体现学科之间的综合,如第17题“东渡黄河”在选项中糅合了地理常识;第23题史学理论关于“历史学离不开人的主观判断”的结论也蕴涵了哲学原理;第24-25题以共用一个材料形成题组的方式将历史和政治联系起来。上述“文科综合”的呈现方式是比较新颖的尝试。此外,在两次省质检基础上,本次命题继续坚持探索solo层次评价方式,在选考题第41题C题设问与评价答案中体现了适度的开放性,体现提高主观题评分的信度和效度的意图,为命制开放性试题和考查高级思维能力提供了可贵的参考案例。
(3)初步介绍当前史学界前沿研究动态。如第14题“闽人以海为田”、第20题“雪莱”题、第23题“柯林伍德”题,引导考生依托所学知识,用新视角去发现历史演变的规律和诠释历史事物的价值。这是历史命题拓展相关领域的尝试与突破,对于今后的基层教学以及高考命题都有一定的正面导向作用。
&& (4)注重对文明史、全球史观等新史观的考查,侧重于对中外联系比较的基本能力考查。如选择题的第14题、15题、20题、23题、24题,非选择题的第38题以及第41题A、C两题。这点,尤其以非选择题表现最为明显。
&& (5)强调历史学科特点,关注现实问题但不追求热点。
命题以文明史观为主基调及命题的着眼点,考查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碰撞、交融、影响,用文明史观对一些历史现象、历史事件进行阐释。特别关注史学基本常识、观念、能力考查,具有厚实的历史学科特点。如计算历史年代纪年方式、理解西方新史学理论、解读经济开放体经济增长的图例等。
命题设计关注社会热点和现实问题问题,体现历史学科的社会功能和教育功能,但试题多以隐性的呈现方式出现。如“八路军东渡黄河合作抗战”题折射当前两岸国共合作关系;“闽人以海为田”题、“李贽的思想”等反映海西建设现实;“新申报”和“松绑”题,分别体现纪念五四运动80周年和回顾改革开放30周年等。而对于孙中山、华盛顿、康有为、李贽、布鲁诺等历史人物追求民主科学、强化法制建设等史实考查,更是展现了对考生实施现代公民教育的命题意图。
&& (6)用新材料、新情景突破多种教材版本并存的命题困难,试图保证公正、公平。
命题者运用了反映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新材料”,创设了许多与历史史实相符的“新情境”。试卷全部使用了各种版本教材均未出现过的新素材,包括旧报纸、统计图表、历史词汇、学者言论、研究成果等载体,其考查内容依托课程主体知识、考生的生活体验和社会现实,在取材和答案的组织上兼顾不同版本教材。使用“新材料、新情境、新问题”的“三新”命题技术,较好解决了“一标多本”情况下面临的命题困扰。
(7)突出历史新课程的专题特点,更强调对历史阶段特征的考查。
按照《考试说明?历史》的规定,按照古今中外的顺序排列,引导考生按照一定时空方式思考与解读历史问题,但不要求考生死记硬背大量精确的历史年代。设置的新情境与新材料“贯通古今、关联中外”,侧重考查基于特定时空背景下的历史阶段特征。
如选择题第14题“闽人以海为田”、第15题“农产品”、第18题“词汇”、第19题“松绑”、第20题“雪莱”、第22题“尼克松演讲”都可体现这些思路。特别是非选择题中的第38题,以及第41题A、C两题表现最为突出。
&20090.600.55
& &结语:关注考试说明和高考可以为高二历史教学提供指挥棒的导向作用。不过,过分强调考试的作用并非明智之举。关注历史学科的考试选拔功能固然重要,而关注它对于学生文科素养的养成以及社会教育的功能,尤为重要。历史教学的终极目的并不是会考和高考,而是培养具有文科素养的社会人。
文章录入:gzlishi3&&&&责任编辑:gzlishi3&
上一个文章: 下一个文章:
【】【】【】【】【】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版权所有 Copyright
通讯地址:福州市鼓屏路162号福建省教育厅
邮政编码:350003
联系电话:5
Email:gz@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
高中历史教师
LOFTER精选
阅读(1433)|
用微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用易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历史上的今天
loftPermalink:'',
id:'fks_080075',
blogTitle:'历史试题的有效命制',
blogAbstract:'&\r\n历史试题的有效命制\r\n今天我要与大家交流的是有关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关于学科专业发展中的专业技能问题。那么,作为一名中学历史老师需要具备哪些专业技能呢?\r\n一、中学历史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技能\r\n1.(教学与评价)设计课程和实施课程的技能,这些技能包括\r\n收集、选择和处理历史课程资源;收集、选择和处理与本学科相关信息;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历史课堂教学;组织和调动学生充满激情地投入学习活动;进行教学策划,设计教',
blogTag:'',
blogUrl:'blog/static/',
isPublished:1,
istop:false,
modifyTime:0,
publishTime:5,
permalink:'blog/static/',
commentCount:0,
mainCommentCount:0,
recommendCount:0,
bsrk:-100,
publisherId:0,
recomBlogHome:false,
currentRecomBlog:false,
attachmentsFileIds:[],
groupInfo:{},
friendstatus:'none',
followstatus:'unFollow',
pubSucc:'',
visitorProvince:'',
visitorCity:'',
visitorNewUser:false,
postAddInfo:{},
mset:'000',
remindgoodnightblog:false,
isBlackVisitor:false,
isShowYodaoAd:false,
hostIntro:'高中历史教师',
hmcon:'1',
selfRecomBlogCount:'0',
lofter_single:''
{list a as x}
{if x.moveFrom=='wap'}
{elseif x.moveFrom=='iphone'}
{elseif x.moveFrom=='android'}
{elseif x.moveFrom=='mobile'}
${a.selfIntro|escape}{if great260}${suplement}{/if}
{list a as x}
推荐过这篇日志的人:
{list a as x}
{if !!b&&b.length>0}
他们还推荐了:
{list b as y}
转载记录:
{list d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if x_index>4}{break}{/if}
${fn2(x.publishTime,'yyyy-MM-dd HH:mm:ss')}
{list a as x}
{if !!(blogDetail.preBlogPermalink)}
{if !!(blogDetail.nextBlogPermalink)}
{list a as x}
{if defined('newslist')&&newslist.length>0}
{list newslist as x}
{if x_index>7}{break}{/if}
{list a as x}
{var first_option =}
{list x.voteDetailList as voteToOption}
{if voteToOption==1}
{if first_option==false},{/if}&&“${b[voteToOption_index]}”&&
{if (x.role!="-1") },“我是${c[x.role]}”&&{/if}
&&&&&&&&${fn1(x.voteTime)}
{if x.userName==''}{/if}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list x.l as y}
{if defined('wl')}
{list wl as x}{/list}2009高考真题历史题山东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5页1下载券5页1下载券45页4下载券10页免费14页免费 11页2下载券4页1下载券30页2下载券5页2下载券18页免费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10页免费6页免费4页免费18页免费6页1下载券
2009高考真题历史题山东|20高​考​历​史​题​,​山​东​高​考​历​史​真​题​,​历​史​真​题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相关 & & &一道关于历史主观题,比较有难度。_百度知道
一道关于历史主观题,比较有难度。
《复兴之路》是央视一部梳理中国近现代历史的系列节目材料一 第一集 千年巨变
时间跨度 。本集以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其间,中国社会各阶层的探索为主要内容。图一开平矿务局 图2 严复《天演论》译稿 图3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1)上图反应的共同主题是什么 ,三幅图片各是怎样体现这一主题的材料2 第二集 峥嵘岁月 时间跨度1921---1949 。以辛亥革命后的各种政治力量探索中国道路为线索,重点表现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发展、挫折到壮大并赢得胜利的历史。2.围绕上述主题,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突出贡献有哪些?在探索复兴之路中,以上仁人志士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材料3 新中国追赶当时世界发达国家的速度慢了下来。而这一时期,中国的近邻日本迎来了经济发展的“黄金年代”,国民收入在7年里增加了一倍。1964年东经奥运会的举行,使日本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猛增了一倍多。1968年日本成为当时仅次于美国和苏联的世界第三经济强国。(3)二战后日本等西方发达国家在发展经济方面有哪些做法值得我们借鉴。有点多哈。。。
提问者采纳
解析:本题取材于政论片《复兴之路》,主要考查了中国近代史上各个派别如何从学习西方挽救中华民族危亡到中国共产党逐渐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命题角度较好。参考答案:(1)主题: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图强之路。(3分)图一学习外国先进技术,建立近代工业;图二用进化论的观点宣传维新变法;图三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3分) 2贡献:探索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革命道路,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成为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指导思想;领导人民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洗刷了中华民族百年耻辱;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揭开了中华民族的新篇章。(4分)影响: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赢得民族独立提供了宝贵经验。(3分)精神:以天下为己任.不屈不挠,与时俱进,实事求是,开拓创新。(2分)(3)参与世界贸易;利用国际资本;国家进行宏观调控;发展现代科学技术;关注社会福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国家投资基础设施建设;专门人才进行企业经营。
提问者评价
谢谢啦。我觉得很好。。。呵呵
其他类似问题
主观题的相关知识
其他1条回答
1)中国社会各阶层以自己的方式尝试着挽救中国。清政府实习新政,洋务运动求富。2,资产阶级早期推崇者在理论上解放思想,力图救国。3,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成立南京政府,试图挽救中国于苦境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求比值练习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