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瘫患者的护理为什么下肢屈伸时颤抖

怎样护理中风病人?怎样给中风病
健康咨询描述:
怎样护理中风病人?怎样给中风病人按摩?
感谢医生为我快速解答——该
附件:点击查看大图
时间: 18:17:45
十大相似问答推荐
医生答案显示区
帮助网友:43196称赞:4051用微信添加“快速问医生”,就加我为好友了,快速帮您家人远程诊断和指导用药。
首先要解除病人思想负担,告知病人所有症状通过顽强锻炼,均可在1-3年内逐步改善,使病人摆脱烦恼,保持积极心态.在家里需安排一个舒适,安静,方便的休养环境,它可减轻久病者心身疲惫感,减少行动不便者的烦恼和沮丧.家人融洽相处,气氛和谐对病人是很好的心理支持.耐心细致地照料病人如洗漱,擦身,进食,饮水,使用便器,调整体位等,可减少病人挫折感,增加恢复生活能力的责任感.饮食结构应调整为足量高蛋白,蔬菜水果,低糖低盐你脂肪.喂食时让病人取半坐位,将少量食物由病人健侧放入口中,以利下行.如病人吞咽反射障碍则以半流质饮食为宜,并防止呛咳.食后漱口避免食物残留在口腔.当病情稳定(一般脑中风发病一周后,脑出血发病三周后)即抓紧早期功能锻炼,以防止关节废用性挛缩.先作被动运动,方法是一手握住病人关节近端,另一手握其肢体远端,缓慢地活动关节,达关节最大活动度或引起疼痛时为止.每天3-4次,每次时间由短到长.待瘫痪肢体肌力有所恢复,即可指导进行主动运动,如练习仰卧伸手,抬脚,大小关节屈伸转动,逐渐起坐,站立,行走,下蹲,并配合拉绳,提物等运用,逐步提高肌力和关节功能,并进一步训练手的精细动作如抓握,捻动,扣钮扣,用匙筷,翻书报等以提高生活技能.与此同时结合语言康复训练,与病人对话时讲简短易懂话语,清楚而且缓慢,并给病人充分时间回答问题,讲病人最关心的总是使病人有讲话的愿望.病人由于不能流畅表达意图而急躁时,应予安慰并都会如何回答,还可通过写字,手势等身态语言以弥补和完成讲话内容.对讲话时出现单音,音调不正确不连贯者,应加猜测并予以澄清,使病人知道他的讲话已被听懂,使他乐于接受反复矫正,重建语言功能.
帮助网友:6532称赞:267用微信添加“快速问医生”,就加我为好友了,快速帮您家人远程诊断和指导用药。
“三偏”   偏瘫:一侧肢体活动障碍.   偏感觉:一侧感觉障碍,就是一侧肢体没有感觉,这会产生很严重的后果.比如有一个病人,天冷的时候,他爱人心疼他,就用医院的盐水瓶给他灌了热水,放在他的右脚下给他取暖.但是这个患者是右侧偏瘫,右侧没有感觉,很烫的水瓶放在脚下也没有感觉烫,结果第二天发现脚底烫伤了.所以这种感觉障碍一定要引起警惕.   偏盲:一侧视力障碍,只能看到一侧的物体.
帮助网友:384称赞:29用微信添加“快速问医生”,就加我为好友了,快速帮您家人远程诊断和指导用药。
你好!中风病人的护理要注意:1,保持皮肤的清洁和干燥.卧床患者每周应擦浴或洗澡l—2次,会阴部每天清洁1次,大小便后随时清洗.2,经常保持床铺的清洁,平整,柔软.如果床单被褥弄脏后,要及时更换.3,每两小时翻身1次,并仔细观察受压部位有无将要发生褥疮的迹象.4,定时按摩,特别是骨突部位,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总之要勤翻身,勤检查,切实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中风病人可以给予被动运动的治疗.其方法是:上肢被动运动先从肩部开始,家属及陪床人员一手扶住病人肩部,另一手托住病人肘部,将上臂做外展,内收及向上,向下运动.动作要轻柔,防止因肩关节周围肌肉松弛造成关节损伤或脱位.做前臂被动运动时,家属一手托住病人手腕,掌心向上,另一只手托住肘关节,将前臂做屈,伸及内旋运动.手的被动运动方法是家属一手握住病人手腕,另一只手握住病人手指,做腕关节屈,伸及各手指的屈伸运动.下肢的被动运动亦先从近端开始,即髋关节的被动运动,将患肢膝关节屈曲,然后家属一手扶住患侧膝关节,一手扶住髋部,做左右转动动作.小腿运动的方法是家属一手扶住踝部,一手握住膝部,做膝关节的伸屈运动.足部活动时一手握住踝部,另一只手捏住脚趾,使足做背曲及向左右旋转运动.值得提出的是在给病人做被动运动的同时应结合按摩.有助于肢体的功能恢复.
帮助网友:1284称赞:97用微信添加“快速问医生”,就加我为好友了,快速帮您家人远程诊断和指导用药。
中风病人由于长期卧床容易产生许多并发症,如肺炎,褥疮等,如果照顾的好,这些并发症是可以避免的.以下是护理过程中常见的几个问题:
* 吸入性肺炎:刚出现脑中风时,没有医生同意,不要轻率的给病人喂食.有些亲属总是担心病人会饿坏,总想给他吃一点东西或喝一点水.实际上,许多脑中风患者因脑部受伤波及吞咽反射中枢,而不能正常吞咽,轻率进食可导致食物吸入肺部,造成严重的吸入性肺炎.只有当病人能一口气喝下一杯水而不会咳嗽,而且医生也认为吞咽正常时,才能让病人进食.
* 下肢静脉阻塞或肺部栓塞:病人长期躺在床上不能活动,血液流动减慢,就容易在血管内形成血块,结果堵塞血管.如果血块流到肺部,就会形成肺部栓塞,危及生命.家属帮助病人作肢体活动,可降体危险性.
* 褥疮;病人一旦发生褥疮,很难愈合.对于褥疮,预防重于治疗.经常帮助病人翻身可预防褥疮,重度瘫痪的病人应每两个小时翻身一次.翻身时应注意检查病人的皮肤,和床面经常接触的地方可以搽一些润滑油,并进行按摩.也可以考虑使用气垫床.
* 恢复信心:病人会因长期卧病在床,生活不能治理等问题而烦恼,经常情绪不好,虽然抗抑郁的药物会有所帮助,但亲属还是应该多鼓励病人,给予精神上的支持.
* 康复治疗:病人度过危险期后,接踵而来的问题就是如何康复.脑中风的病人即使度过危险期,也会留下手脚不便,讲话困难的后遗症,这些只能通过康复治疗来恢复.康复治疗往往是比较困难的,需要有坚强的毅力.同时家属要学会一些康复的技巧,以更好的帮助病人.切不可认为年纪这么大了,能不能恢复都无所谓.
1. 按摩步骤:先按摩患者肩颈部和头脸部,再按背腰部,最后按上下肢和胸腹部.按摩力度先轻后重,循序渐进.
2. 按摩方法:发病1个星期内患者取仰卧位进行按摩,头部和上身比下肢稍高;以后可取仰卧,侧卧,坐位.
按摩次数:每天可按摩1次,每次按1小时.
主要按摩的方法是:  
1) 按摩上肢时,用手指拿捏,揉按患者患侧上肢的肌肉和天府,曲泽,手三里,外关,内关,合谷等穴.
2)按摩下肢时,用手指拿捏揉按患者患侧下肢的肌肉和血海,足三里,委中,涌泉等穴.   3) 摩胸部时,揉按患者胸腹部的肌肉和华盖,玉堂,膻中,中脘,天枢,气海等穴.   4) 按摩背腰部时,用手指或掌跟揉按患者背腰部的竖脊肌,腰方肌,脊柱和相关的督脉,膀胱经等
帮助网友:146称赞:4用微信添加“快速问医生”,就加我为好友了,快速帮您家人远程诊断和指导用药。
饮食营养治疗的目的是全身营养支持,保护脑功能,促进神经细胞的修复和功能的恢复.在饮食营养供给上要求个体化,即根据病人的病情轻重,有无并发症,能否正常饮食,消化吸收功能,体重,血脂,血糖,电解质等因素,提出不同的饮食营养治疗方案.在急性期饮食治疗是让病人能度过危急阶段,为恢复创造条件.恢复期应提出合理饮食的建议,纠正营养不足或营养失调,促进恢复和防止复发.上肢被动运动先从肩部开始,家属及陪床人员一手扶住病人肩部,另一手托住病人肘部,将上臂做外展,内收及向上,向下运动.动作要轻柔,防止因肩关节周围肌肉松弛造成关节损伤或脱位.做前臂被动运动时,家属一手托住病人手腕,掌心向上,另一只手托住肘关节,将前臂做屈,伸及内旋运动.手的被动运动方法是家属一手握住病人手腕,另一只手握住病人手指,做腕关节屈,伸及各手指的屈伸运动.下肢的被动运动亦先从近端开始,即髋关节的被动运动,将患肢膝关节屈曲,然后家属一手扶住患侧膝关节,一手扶住髋部,做左右转动动作.小腿运动的方法是家属一手扶住踝部,一手握住膝部,做膝关节的伸屈运动.足部活动时一手握住踝部,另一只手捏住脚趾,使足做背曲及向左右旋转运动.值得提出的是在给病人做被动运动的同时应结合按摩.有助于肢体的功能恢复.
百度智能推荐
挂号科室神经内科
常见症状对侧、偏侧麻木、、失语、失用
检查项目CT、MRI、腰椎穿刺、
并发疾病、、、肾功能不全、
常用药物、、、
其他信息治疗费用、是否传染、好发人群
浏览:2284·
浏览:2575·
浏览:979·
浏览:3872·
参考价:33
参考价:73
参考价:22
参考价:26
治病成功案例/我的经验分享
用药指导/吃什么药好
益气活血、化瘀通络。用于气虚血滞、脉络瘀阻所致中...
参考价格:¥33
1.高血脂,高胆固醇血症,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
参考价格:¥73
疾病问题推荐
亲:您现在哪里不舒服?
如何收藏问题?
方法一:同时按住Ctrl键和D键收藏问题。
方法二:点击浏览器上的收藏按钮收藏问题。您的位置: &
等速训练在偏瘫患者下肢功能康复中的应用
作者: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神经康复科 杜晓霞等
来源:第七届北京国际康复论坛论文汇编
此文章来源于
  目的:通过对卒中偏瘫患者膝关节等速运动的测试,分析腘绳肌和股四头肌下降的程度和比例,探讨膝关节控制能力和稳定性对偏瘫下肢功能的影响。通过对偏瘫患者膝关节等速运动训练,探讨等速运动对患者运动功能、步态改善、平衡功能恢复的帮助,明确等速运动训练后是否增加患者。
  方法:选择25例Brunnstrom分级Ⅳ级以上偏瘫患者,采用BIODEX等速运动仪评定和训练,膝关节屈伸运动的角速度为低速(60o/s)、中速(120o/s)。观察指标:(PT),屈伸肌峰力矩比值(F/E):治疗前后记录Fugl-Meyer分数、步态分析、平衡评定、肌张力评定、膝关节等速肌力测试偏瘫侧和非偏瘫侧峰力矩(PT)、伸屈肌峰力矩比(E/F)。训练方法: 对照组:常规康复治疗包括①重心转移训练, 平行杠内步行训练;卧位下单(双)桥运动;②神经促进技术;③牵伸技术;④躯干肌和骨盆控制训练、髋关节控制训练、膝关节控制训练、踝背屈诱发训练;⑤平衡功能训练、步态训练;⑥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等。试验组:在前期等速肌力评定的基础上,制订合适的有针对性的等速肌力训练方案。在与对照组相同的常规康复治疗外,用BIODEX仪进行偏瘫下肢股四头肌和腘绳肌等速肌力训练,每周5次,20次为1疗程。结果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统计分析,各项评定指标、评定结果以x&s表示,用配对资料的t检验。
  结果:实验组入选患者25例,1例退出训练,24例患者平均年龄52.08岁,其中脑梗塞17例,脑出血8例;训练前膝关节屈肌峰力矩在低速测试时,患侧和健侧分别为(16.09&2.30,39.79&5.12),伸肌峰力矩患侧和健侧分别为(53.04&7.91,93.17& 9.50),患侧较对侧减弱;中速测试时,屈肌患侧和健侧分别为(18.21&2.13 ,31.82& 9.50),伸肌峰力矩患侧和健侧分别为(42.12&5.17,70.13&7.11), 两侧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而且偏瘫患者屈肌肌力减退更为明显,伸屈肌峰力矩比值低速时,患侧和健侧分别为(3.63&0.42,2.64&0.14),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中速时患侧和健侧分别为(2.47&0.22,2.42&0.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等速训练结合康复训练后,患者肌力有改善,张力没有增加。
  结论:偏瘫后伸屈肌峰力矩比值增大是导致患者行走不稳,膝关节稳定性差、膝反张的主要原因。偏瘫患者应该加强下肢屈肌训练,可用于偏瘫患者康复训练, 对于出现分离运动的患者, 等速训练后可以改善运动功能, 而不增加患侧张力。
等速运动装置,峰力矩,肌力,肌张力
推荐名医专家
职称: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科室:
职称: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科室:
职称:医院:中日友好医院科室:
职称:医院: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科室:
职称:医院:卫生部北京医院科室:
用户名:&&
&新闻阅读排行榜
战略合作伙伴
广告条款 |
copyright(C)中国医学论坛报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
*我要反馈:
姓&&&&名:
邮&&&&箱:您的位置: >
来源:  作者:武行华倪朝民;
脑卒中偏瘫步态的运动控制特点与预防  0引言步行功能障碍是导致脑卒中患者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不仅影响其生活质量,也给家庭及社会造成负担。偏瘫患者存在多种功能缺损,如肌力、平衡、运动功能、感觉、肌张力等。本文检索了Pubm ed和Ebsco数据库3-12有关脑卒中偏瘫步态的文献,探讨偏瘫患者的步态及运动控制特点,以期为脑卒中偏瘫步态的预防及康复训练提供依据。1偏瘫患者异常运动模式及其机制偏瘫是运动系统失去高位中枢神经系统的调控,导致肢体肌群间协调紊乱,肌张力异常而产生的运动障碍。偏瘫患者下肢异常运动模式主要有联合反应、共同运动、紧张性反射、异常肌张力等。联合反应是在低级中枢控制下患侧肢体异常的反射活动,在下肢屈伸时表现为对侧相反性联合反应。共同运动是粗大原始的反射活动,由于肌张力异常,在进行某项活动时,虽有一定随意性,却没有选择性,而是以一种固定的含多余动作模式运动,在下肢有屈肌及伸肌模式。这些异常运动模式的存在,导致肌痉挛,平衡失调,妨碍运动的恢复。对偏瘫患者而言,运动障碍存在的同时,常伴有下肢感觉障碍。视空间觉、轻触觉及本体感觉受损患者,步行速度慢于健康成人,下肢感觉功能改善的确有助于提高偏瘫患者的(本文共计2页)          
相关文章推荐
看看这些杂志对你有没有帮助...
单期定价:10.40元/期全年定价:7.68元/期 共399.40元
      想象足背屈训练对脑梗死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护理学杂志》2012年09期
想象足背屈训练对脑梗死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想象足背屈训练对脑梗死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促进作用。方法将58例脑梗死下肢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连续5周的想象足背屈训练。结果治疗后干预组患者Brunnstrom分期、FMA和MBI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想象足背屈训练有效促进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恢复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基金】:
【分类号】:R473.74【正文快照】:
脑梗死患者康复早期可出现足内翻或下垂,表现为踝关节和足趾活动受限,足背屈困难。临床上常规采用按摩、针灸、被动屈伸等方式进行功能康复,大多数患者因而获得了一定的步行能力[1]。但是,因医疗费用高、康复技术普及程度差异等因素,部分患者得不到规范的、足够疗程的康复治疗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媛;沈贵荣;王强;刘淑芹;;[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汪玲怡;;[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温玉婧;;[J];承德医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邢艳丽;唐强;魏铁花;;[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07年01期
绳景亚;黄惠;;[J];国医论坛;2006年02期
刘文权;徐武华;吴婉霞;梁宇健;;[J];广东医学;2012年22期
张红智;汪涛;张云云;张秋娟;;[J];神经病学与神经康复学杂志;2009年03期
项爱香;;[J];山东中医杂志;2008年02期
方方;谭奇纹;;[J];山东中医杂志;2011年09期
赵东丽;金肖;高丽娟;王传光;;[J];上海预防医学;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朱美红;顾旭东;时美芳;金妹;姚云海;傅建明;邹卫英;;[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十四次脑血管病康复学术会议暨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九次养生康复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朱志中;[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谭进芝;[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朱莹;[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1年
赵娜娜;[D];首都体育学院;2011年
谢晓云;[D];苏州大学;2007年
侯孟君;[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胡永新;[D];青岛大学;2010年
张天;[D];郑州大学;2012年
孙喜望;[D];郑州大学;2012年
姚福娣;[D];河南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郭俊,郭正成;[J];国外医学(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册);1992年03期
燕铁斌,南登昆;[J];国外医学(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册);1993年02期
田青,马骏,刘又香;[J];上海针灸杂志;2002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石霞,耿建英,葛许华;[J];护理学杂志;2005年07期
张萍;杨涛;霍素云;;[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韦莉莉;;[J];基层医学论坛;2007年15期
岳喜会;;[J];中国中医急症;2009年11期
谭小婷;;[J];航空航天医药;2009年12期
陈大亚;;[J];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邵亚芳;李春;;[J];现代医药卫生;2010年24期
沈守赋;;[J];中外医疗;2008年13期
李志贤;白江来;平会坤;;[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9年08期
谢红英;;[J];吉林医学;2010年1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傅悦;张云亭;张权;;[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届全国放射学大会论文汇编(下册)[C];2006年
董培;崔方圆;张华;谭中建;邹忆怀;;[A];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重点研究室建设研讨会暨中风病科研成果推广交流会论文汇编[C];2010年
吴军;齐素萍;沈慧英;柴梦英;马哲;吴艳;宫春凤;;[A];第五次全国创伤康复暨第七次全国运动疗法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李岩;顾旭东;姚云海;吴华;李辉;王伟;金敏敏;俞志良;张雄伟;;[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五次全国老年康复学术大会上海市康复医学会成立20周年暨老年康复诊疗提高班论文汇编[C];2008年
陈迎春;;[A];2008年浙江省物理医学与康复学术年会暨中枢神经功能损伤康复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8年
王若丹;帅杰;;[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陈晓宁;陆晓培;;[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商发科;;[A];2010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大会摘要集[C];2010年
支惠萍;朱旭莹;王增;;[A];第五次全国中西医结合神经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文国强;廖小平;陈涛;欧阳峰;李建军;邓益东;何祥英;;[A];第九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李健;[N];保定日报;2006年
北京朝阳医院(京西院区)神经内科
刘明勇;[N];保健时报;2007年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急诊科教授 罗学宏;[N];健康报;2006年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急诊科教授 罗学宏;[N];大众卫生报;2005年
方进;[N];保健时报;2005年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神经内科主任
刘振国;[N];光明日报;2008年
吴翠秀;[N];大众卫生报;2006年
朱丽丽;[N];中国医药报;2009年
刘云涛;[N];中国医药报;2008年
孙国根 胡德荣;[N];健康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放;[D];复旦大学;2010年
曲歌乐;[D];中南大学;2012年
李涛;[D];武汉大学;2004年
牛琦;[D];中南大学;2003年
马冲;[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9年
傅建辉;[D];复旦大学;2003年
朱冬梅;[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6年
张波;[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5年
陆敏;[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吴涛;[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傅悦;[D];天津医科大学;2006年
王艳;[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7年
张宏如;[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9年
高思山;[D];青岛大学;2003年
迟松;[D];青岛大学;2001年
尹长林;[D];安徽医科大学;2005年
张福鼎;[D];中国医科大学;2002年
刘勇;[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3年
石艳玲;[D];中国医科大学;2005年
赵张宁;[D];山东大学;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您的位置: &
阴-阳对刺呼吸补泻法对缺血性脑中风患者下肢关节屈伸角度的影响
摘 要:目的观察阴-阳对刺呼吸补泻法治疗后缺血性脑中风患者运动步态髋、膝、踝关节屈伸角度的变化.方法将60例缺血性脑中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仅采用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基础治疗上,增加阴-阳对刺呼吸补泻法治疗.于治疗前、治疗后28d,使用Lokomat全自动机器人步态评定系统对患者的运动步态髋、膝、踝关节的屈伸角度变化进行测定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观察组足跟着地时,髋、膝、踝关节的屈曲角度值,髋、踝关节的屈伸角度最大值和膝关节支撑相和摆动相关节的屈曲角度最大值均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阴-阳对刺呼吸补泻法可有效改善缺血性脑中风偏瘫步态运动,提高步行功能.
优质期刊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仰卧臂屈伸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