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山7月份吃的形状像马的糕点的名称3月份是什么星座

<img data-s="300,640" data-type="jpeg" src="http://img01./net/a/04/link?appid=&w=710&url=/mmbiz/ib6KaLR6T0zY64VsCgMnGF5P5IVAB43nknCwyGxLHm6tib9dffAZtQJ84RuhBxicP3ricQUdr2nTTS浙江 江山,属越地,邻吴楚。春秋时期,越王勾践败于吴国,后经十年生聚,终于灭吴复国。战国时期,越国又被楚国吞并。按理说, 江山人应使用越语,或吴语、楚语。可是江山人既不操越语,也不操吴语、楚语,甚至与周边县市语言也毫无相似之处, 实在让人称奇。杭州灵隐有飞来峰,而江山话就好像是“飞来语”。  江山话从何处飞来?又是何时飞来?为何如飞来峰般千古不变, 万古不磨?又为何如银杏般阅尽人间春色, 而又充满活力呢?       一、江山人始祖来自山东  浙闽赣毗邻的江山,其方言中保留大量古汉语的语言现象,历来为历史、考古、语言学者所关注,但都没有说出其所以然,一直是个悬谜。  近来,衢州甲骨文研究专家徐云峰先生的考证,揭开了长久蒙在江山方言上的面纱:江山人的始祖来自山东,先祖们带着古汉语到江山繁衍生息,其语言代代相传而未改。  徐先生说:“江山人常自称‘奄(古读ǎn)国侽’。”原来,江山人的始祖本是山东奄国人。  笔者查找了1979年版《辞海》646页,其上记载着:“奄:古国名。商的盟国,嬴姓,在今山东曲阜旧城东。周成王即位时,随同武庚和东方夷族反抗周朝,被周公所灭,周公之子伯禽封于此。”另查阅《孟子&#8226;滕文公下》:“周公相武王诛纣,伐奄三年讨其君……灭国者五十……”文后注:“崔述《论语余论》云:‘伐奄乃成王事’。”与《辞海》“成王灭奄”之说相符。  徐云峰先生说:“周初,成王、周公平定三监叛乱后,追根讨伐,奄人在时称‘淮夷’的姑蔑集团保护下南撤,并被安置在今江山地区。考古发掘表明,江山地区古文化在周初有‘一刀切’大换班现象。这是奄国难民来到江山的物证。”  “姑蔑南撤改变江南政治军事态势。时称‘荆蛮’的吴族与西周结盟,而姑蔑则联合越族,形成长达数百年的军事抗争新格局。奄国族众参与其事,战死归葬址有石门镇小洪岗山周初土墩墓丛葬群。奄国难民迁来江山,是包括种族和文化的整体移植,其中也有语言。奄国属东夷,东夷操古侗傣语。这种古汉语与商代官方语言最接近,故江山话与甲骨文相通就不足为怪。”  徐先生把江山人先祖的来历和江山话的独特情况说得很清楚了。  江山话来自江山人,江山人来自山东古代奄国。有趣的是,江山人和山东人都称“我”、“我们”为“俺”(ǎn)。这个“俺”字,就是“奄人”(奄国人)两字的结合体。《新华字典》5页:“俺ǎn(方)我,我们:俺村、俺们、俺那里的棉花。”江山人盛放鳅、鳝、小鱼的竹笼称“q&#250;笼”意即“蛇笼”(“蛇”字,江山话读音读音为“渠”——编者注),名不符实,是个悬谜。近年笔者见《全国方言词典》有“蛇笼”一词,出自山东。原来江山人先祖从山东带来此笼,江山蛇少,正好放鱼,而名称未改。由此可见:从历史记载和语言现状来看,江山人的始祖属古代山东奄国人是毫无疑义的。      江山.江郎山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二、江山方言是很古老的汉民族语言  
据衢江甲骨文研究专家徐云峰先生考证:公元前1000多年(西周初年),原在山东曲阜地区的奄国人因反抗周朝统治受镇压,为逃避周成王追杀,南迁到浙西地区落脚安家。奄国人带到浙西地区的语言,就是流行至今的江山方言。  
江山方言保留着大量的古汉语词语,与周围各县方言显著不同,因而引起语言学界的特别关注。本文举出部分还在江山方言中沿用流行的古汉语词语,来说明江山方言的古老性,让江山人知道江山方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并以此供语言学界参考。江郎山脚下的清漾祖宅。台湾国学大师 毛子水 先生从这走出来!~
外地人都说江山话难懂,是因为江山话有许多独特的词语。  第一是方言语的古老性。如把“吃饭”称“咥(diē)饭”,把“讲话”说是“曰事”。  
第二是迁移性。江山人始祖从鲁南迁来,也带来那里的词语。如现在江山人装鱼、泥鳅等的竹器称“q&#250;笼”,其义就是蛇笼。原来是祖先在北方捕蛇时装蛇用的,到了江山蛇少,就用这竹器来装鱼,但名称未变。不久前,笔者曾在全国方言词典中找到“蛇笼”一词,出处是在山东省。这是一个例证。    
第三是江山方言构词独创性强,外地人不易懂。如江山人称丝瓜为“天萝”。为什么称“天萝”?因为丝瓜和萝卜都是长圆形的,萝卜长在地里,丝瓜长在空中。在两者对称时,萝卜是“地萝”,丝瓜当然是“天萝”了。
  好漂亮的地方啊
真想去旅游看看
  特务头子戴笠就是那个地方的人,戴笠 很聪明,他的绝密部门全部是那个地方的,讲话都只能讲江山话,别人根本插不进去.
  呵呵,原来“天萝”还可以这样解释?
江山独特的风俗,产生了独特的方言词。江山人把“点心”称为“借力”。自立夏至中秋,家中雇工匠,在下午4时要送上一份点心,或“借力粥”或“借力馃”等。此外,还与江山特产有关。江山是全国第一养蜂大县(市),全市有养蜂员六千人之多。江山人生性幽默,语言诙谐,常把养蜂者谑称为“空军司令”。在江山,说某人“当空军司令”,闻者能懂,而外地人就不易听懂了。  
  几千年来,江山方言由于口耳相传,其中有的说者说走了音,有的听者听错了音,所以有部分方言词很难根据字音去找到字形。笔者经过十多年的探索,总结出“据义正音,就音索形”的方法,找到部分说走了音的方言词的写法。  如同样一个“率”(方言读音)的字音,方言的“率脱”就是“失脱”,义近“疏忽”;“率手”就是“涩手”(如手摸绸缎感到光滑,而摸着粗布就感到涩手);“率嘴”就是“涩嘴”(吃到未成熟的柿子就感到“涩嘴”);“率水”就是“缩水”(一般布料下水晾干会缩短长度);“率心”就是“缩心”(指突然受惊,心脏也收缩变小了);“半干率”就是“半干湿”(衣服还没晒干)。  其他说走了音的方言词,举例解释如下:  (一)名
词  1.你线:引线,缝衣针的别称,针起“引线”作用。  2.搭拱:即“竹管”,旧时乡下给小孩吃饭的竹碗。  3.郭男:就是“各人”,义同“大家”。  4.厨舒:就是“厨舍”。  5.朋柴:就是“棒槌”。  6.高芋:就是“交椅”。样芋:就是“仰椅”,普通话称“躺椅”。  7.考剪:古称剪刀为“铰剪”,江山话把“铰剪”说成“考剪”。  8.乜狗:即“泥狗”,普通话称为“蝼蛄”。  9.居镬:就是“铸镬”,即铸的铁锅。  10.皮马:即平马,木工架木施工的“三脚凳”。因为三只脚落地,又略像马形,故称“平马”。方言把“平”说成“皮”了。  11.席车:幼儿用的“坐车”。江山话“坐”的读音是“x&#237;”。  12.普陀海:就是治喉沙哑的“胖大海”。            
  好地方
  有点意思。
  (二)动
词  1.知的(zhē d&#237;):知得,知道或得知之意。  2.收十:就是“收拾”,整治、处罚之意。  3.作鹿:就是“捉弄”,譬如说:“你不要作鹿我”。  4.火赖:就是“诬赖”。  5.踢鼻:就是“踢壁”,即走路时脚尖意外碰到石头等硬物。  6.台神:就是“提神”,振作精神,提高注意力。  7.弗层(口语说sěn):就是“不然”。如说:还好有电扇,“弗层”夜里睡不着。  8.居通坑:就是“过头关”。就是男青年开玩笑不文明的动作,即举一腿跨过小孩头顶,是带有侮辱性的。  9.弗阁的:就是“不觉得”。  10。弗壳舍:就是“不可舍”,即“吝惜”。  11.夹带私艳:就是“夹带私念”。私念即私心杂念,即利用机会,暗中谋取私利。  11.东躲西噎:就是“东躲西匿”。        (三)形容词  1.出傥:就是“倜傥”,即潇洒大方,无拘束感。  2.应号:就是“应效”、“奏效”。  3.的板:就是“得板”、“合拍”。  4.的法:就是“得法”,掌握了做事的规律。  5.舍的:“舍得”、“慷慨”、“大方”。  6.壳削:就是“可惜”。  7.择然(xi&#225;n):就是“值钱”。如家里没有“择然”的东西。  8.腔好:就是“恰好”。  9.角览醒:就是中间大两头尖的“橄榄形”。  10.输皮:即“稍微”。如评论某人胖瘦是否适中时说:他“输皮”胖了点,但不太胖。  通过以上词例解释,说明只要仔细体察,江山方言词还是可以理解的。本文不免挂一漏万,只要遇到难懂词语多加钻研,是可以求得答案的。    
  楼主选的贴图不错
最古老最典型的江山话——擤(hěng)自(sěi)泗(x&#236;)    
普通话“擤(xǐng)鼻(b&#237;)涕(t&#236;)”,江山方言说成“擤(hěng)自(sěi)泗(x&#236;)”。原来“擤自泗”是古代的普通话。    
古汉语的“自泗”,就是现代说的“鼻涕”。先说“自”(鼻的象形字),就是“鼻”的本字,古音读sěi。人们称“我”,常自指其鼻,引为自己的“自”。后来“自”加音标“畀”成“鼻”,是个形声字。再说“泗”(今读s&#236;,古读x&#236;),是个形声字,初文作“四”。“四”是象形字,是指鼻孔流出的两条浓液,挂在“口”上唇部位。这个“四”指的就是鼻涕。后来,“四”被用作数字的“四”,便在“四”旁加三点水成“泗”,指鼻涕了。《康熙字典》616页:“《诗&#8226;陈风》:‘涕泗滂沱’。”“涕”指眼泪,“泗”指鼻涕。  
那么,“擤鼻涕”的“擤”(xǐng)字,为什么说成“擤(hěng)”字音呢?原来江山话保留着古音。翻开《康熙字典》,460页的“擤”字,其音义是“呼梗切,亨上声,手捻鼻脓曰擤”。这里的注音是切音,就是用上一字的声母和下一字的韵母相拼,就得出所要注的字音来了。“呼(hū)”的声母是“h”,“梗(gěng)”的韵母是“ěng”;两者相拼,不就是“hěng”音吗?  所以,江山话的“擤(hěng)自(sěi)泗(x&#236;)”就是古汉语的普通话。“擤自泗”是最古老、最典型的江山话,江山话是古汉语的活化石。                
听说现在杂谈卖茶叶的都火了!
俺郭男也来卖一下茶叶    
赋诗一首  山中一片叶,其名白毛尖。  质纯价自贵,雾浓色愈鲜。  浊水难显洁,愿借兰溪泉。  闲时细品茗,深味蕴其间。    20块一斤  
  的确雅致的民俗风情,  顶起
在江山方言中,保留的古词语还有不少。如桂花,上了点年岁的人称为木樨花;检验死伤者的法医,白发老人还称之为“仵作”;江山人至今把眼泪说成“目水”(音近“麻糍”m&#243;shě)。    
1.江山人称“吸气”为“抽气”,称“呼气”为“吐气”,称“受气”为“怄气”,称心情舒畅为“透气”。     
2.江山人称公鸡、母鸡交尾为“打(音胆)汉”。骣  据《杨泉物理论》:“汉,水之精也。”“打”是灌输,“汉”是精。说白了,“打汉”就是“输精”。  
3.江山话称“上当”为“咥(音跌)蛊(音古)”。“咥”就是“吃”,“蛊”是古人制造的毒药。《说文》:“造蛊之法:以百虫置皿中,俾相啖食,其存者为蛊。”“蛊”集百虫之毒于一身,含剧毒,所以“咥蛊”就是“上当”。可见,“蛊”是上古百代流传的说法。    
4.江山人称阉猪为“驐猪”。据《字林》:“驐,去畜势。”就是割去公畜公禽的睾丸,使失去生育能力。“驐”从马,字造于北方,南方少马,多指驐猪驐牛驐鸡了。  从以上“打汉”、“ 咥蛊”、“ 驐猪”等词组看来,江山方言确实是一种很古老的汉民族语言。  
  倒~我就是江山人~  
  作者:唐汉 回复日期: 20:42:54 
    特务头子戴笠就是那个地方的人,戴笠 很聪明,他的绝密部门全部是那个地方的,讲话都只能讲江山话,别人根本插不进去.  ——————————————————————————————  当时“三毛一戴”,江山人让人闻风丧胆。
给楼主个建议,可以把古镇廿八都那首歌贴上来,配你选的图,很契合        
   卖完茶叶再来卖一下江山 山茶油    赋诗一首    夜深山未眠,林中鸟雀喧。  一株油茶树,一方不夜天。  围烛野宴乐,持萤采果忙。  殷殷告小子,山高风露寒。    14块一斤  
  作者:茉黎 回复日期: 21:12:21 
     给楼主个建议,可以把古镇廿八都那首歌贴上来,配你选的图,很契合  ========================================================    俺不会呀!~~
  我是江山人,哈哈,楼主是吗?
词    
1.“曰”:《辞海》:“曰:说,说道。”《论语&#8226;学而》:“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一部《论语》,用上755个“曰”字。至今,江山人用“曰”字之频率极高, 一天不知说多少遍。江山人把“说话”说成“曰事”。  
2.“忖”(村上声):《广韵》:“忖,思也。”《诗&#8226;小雅》:“他人有心,子忖度之。”江山话含有想、想念、思考之意。如“我忖回家了”, “我忖家了”,“让我忖忖看。”    
3.“兑”(堆上声):调换之意。《丁仙芝余杭醉歌赠吴山人诗》:“十千兑得余杭酒。”江山话有“鸡毛鹅毛兑灯草”的俗语。  
4.“熓”:①读“wē”。《字汇补》:“熓,火熄也。”如油灯被风吹熄,说“灯熓了”。   ②读“w&#232;”。《浙江方言字》:“熓,闷着煮食物。”江山人常说“熓鸡”、“ 熓猪肉”的话。  5.“莳”(江山音sh&#232;):《博雅》:“莳,立也。”《扬子方言》:“莳,更也。”注:“更种也。”“更种”就是“移植”。江山人把秧苗移植到大田称为“莳田”,就是插秧。    
6.捦(音金):《韵会》:“捦,急持也。”“持”就是“提”。江山《数九歌》有“六九五十四(音细),捦(jīn)篮采野菜(音气)”。“捦篮”就是“提篮”。  7.“挡”(音堂):《博雅》:“挡,距(拒)也。”也就是招架、抵挡之意。江山话把“抵挡不住”称为“挡不住”在老家合理 划水(洗澡,游泳)
  作者:chanelxql 回复日期: 21:18:35 
    我是江山人,哈哈,楼主是吗?  ++++++++++++++++++++++++++++++++++++++++++++++++++++++++++    党显
  缺陆桑,扣不当,曰的离勒国桑囊
  可惜我不能帮你贴  叫《谜一样的廿八都》,网上很难找视频啊  你发帖的时候,正文框下面应该有一个地址栏的,输入歌曲地址就可以了  下次你发新帖的时候注意看下就知道了      
江山方言十一解  
一窑货————喻指一帮不三不四、流里流气的人,没有一个是正派的。即使其中有坏习气较少的,人们也称他为“一窑的货”。其原意是一个蹩脚师傅烧制出来的陶瓷器,没有一件是上佳正品。其意近似“一丘之貉”。这里用的是比喻义。        和睦瓦窑彩陶文化村
  不是吧,这里也能碰见老乡,老乡,刚山差乐个??
  作者:茉黎 回复日期: 21:23:54     ——————————————————————————————  我想起来了。呵呵!~~~    原来只有发原始贴的时候才可以的呀!~~谢谢!~
  进来受教了~~
  作者:恨沧海 回复日期: 21:26:34 
    不是吧,这里也能碰见老乡,老乡,刚山差乐个??  =======================================================      长台
  好山好水好地方
江山方言十一解    
两面鬼——甲乙两人意思不合,意气不投。有个第三者混迹两人之间,对甲说乙坏话,对乙说甲不是。两面讨好,制造矛盾。这样的人被称为“两面鬼”,或称为“两头柴充”。
江山方言十一解      
三点水——江山人性格直爽,如受了怨气称为“憋脯”(即心胸闭闷)而不称“窝囊”。但江山人也爱文雅、含蓄、幽默、风趣,如把大米称为“两头尖”、“牙齿药”,而把酒称为“三点水”。这是以部分代全体的修辞手法。      
四方春(孔)——江山人把办事坚持原则性,又注意必要的灵活性,称为“里方外圆”。如果在执行中只死板地坚持原则,而不因时因地予以必要的适当变通,生搬硬套,不顾效果地办事,则称为“凿四方春”(方言称“孔”为“春”)。  
五爪龙——这是指取食不文明,不管什么食品都张开五指抓来吃。如一碗炒豆上桌,小孩就迫不及待用手抓来吃,大人讥笑:“你这‘五爪龙’啊!”                月亮湖
江山方言十一解    
六腿派——江山人把地痞、地头蛇称为“六腿”,含有三头六臂(有“六臂”当然有“六腿”)、无法无天之意。“六腿”不仅行动逞强胡来,而且其语言粗鲁,状貌异众,衣冠不整。说某人“六腿派”主要是其语言方面有“六腿”习气。      
七七巧(简称“七巧”)——这是江山人喝酒行令猜“七”的语言。古代民间有“七夕乞巧”的风俗:农历七月七日晚上,七位姑娘在月下拿着七枚缝衣针,放在左手食指上,使七个针孔对准成一直线,用拇指压着不让转动,然后右手用两指捏起线头,穿过七个针孔,穿过去就算讨得“巧”了,就是“巧姑娘”。      
八仙寿——这是喝酒行令猜“八”的祝颂语。八仙就是古代神话中的八位神仙,即汉钟离、张果老、吕洞宾、铁拐李、韩湘子、曹国舅、蓝采和、何仙姑。神仙是长生不老的,喝酒行令用“八仙寿”祝人长寿。
      天罗壳
就是老丝瓜晒干了,当洗碗的清洁球用!做饭呢
江山方言十一解    
九头芥——就是雪里蕻。普通的蔬菜一株苗种下从小到大都是一株,而“九头芥”像水稻一样长到一定高度就会“分蘖”,长出五七个、上十个头来,所以称为“九头芥”。“九”表示多,非确指。      
十不全——“全”本指人体格健全,不仅全身肌体完整不缺,且很健康;而“十不全”既指机体不健全,也指体弱多病,是个“老病号”、“药罐子”。  
第十一 ——意思是这一轮你挨不上号,排不上队了。此话是从上圆桌就餐来的。一席圆桌额定坐十人,当第十一人来时,这席桌上无多余碗筷,桌边也无空椅了。如果只备一席,大家后退半步天地宽,再加一个人的碗、筷、椅,圆桌也就宽而能容了。  
从以上十一个词语看来,江山方言词语不但有其典故来历,而且更具有独创性、形象性,具有自己的语言特色。
耐人寻味的江山腔  江山方言中有些词语喻意深刻,含意隽永,耐人寻味。    
江山人把南瓜称为“蒲”。秋后收获的老南瓜存放到春节前后会腐烂。但南瓜腐烂是从里面烂起的,外表看不出。有的里面已烂成“酱”了,外面还是好好的。所以江山人把性格内向、不苟言笑而在肚里做事的人称为“烂蒲”。    
助火松毛  
松毛很细,且含蜡质,容易点燃,农村人烧饭往往用松毛引火。江山话把挑唆别人产生矛盾引起争骂、打架者称为“助火松毛”
扁嘴鸭  
扁嘴是鸭子的一大特征,而人嘴只有在哭时才呈扁形。当妈妈趁小孩不注意溜出家门办点急事回来时,小孩已哭得很凶。妈妈心疼地说:“我才出去十分钟,你怎么就哭得像扁嘴鸭一样?”  
两头柴充   “柴充”,是江山平原或半山区农民挑柴用具。一般用直径5厘米、长2米余的松木或杉木做成,中部保持原来的圆形,两头削尖,便于戳进柴捆。江山人用“两头柴充”喻指缺乏正义感,不分是非,两头讨好的人。      
鱼死目不夹  
鱼生活在水中,不需眼皮挡灰尘,所以鱼无眼皮,死了都是睁眼的。江山话用“鱼死目不夹”说明死不瞑目:生前末了的事仍旧念念不忘地牵挂心头。民间传说,鱼有逆水而上的本领,只要有水道都能上,但就是上不了屋檐头水滴,所以死不瞑目。
  江山太阳山    登太阳山  一峰拔地起,巍巍镇群雄。  山巅嵌古寺,云头挺老松。  登高循玉带,挥汗扇春风。  难得今日闲,俗念一洗空。  
一九九六年四月七日  
于太阳山殿        登太阳山
江山方言比喻、借代词语选释    1.白铁刀——即刃无钢的刀,比喻软弱无能者。  2.菱角饭——比喻工作难做,吃这种饭要刺喉咙。  3.大水柴——时漂时搁,喻行动延宕、工作拖拉者。  4.松树虫——松树虫嘴很尖硬,而身躯圆转,比喻口称不依赖父母,但不学艺谋生,仍依赖父母生活者。  5.乌面菩萨——比喻绷着脸皮不愉快者。乌即黑。  6.两头翘——指代金钱。因为元宝的两头向上翘起。  7.两头尖——指代大米,泛指粮食。  8.牙齿药——指代粮食,因为肚饥要用牙齿嚼细食物下送胃里。  9.开口货——指代水果,水果开口就可吃。  10.锄头菜——指代蔬菜。蔬菜靠锄头种出来。  11.六斤四——指代脑袋,据说一般人头100两,按16两制为六斤四两。江山人把身首异处称为“六斤四落地”。  12.出马枪——初次显出的本领。两将对打,看出马枪法如何。  13.散碎——指代零食,形容词作名词用。吃零食称“咥散碎。”  14.草纸包——指代拜年时奉献给长辈的高级干果糕饼等,通常用草纸包着,外加一条红纸。又由于以前经济条件差,多数人家舍不得吃,而用来做拜年礼物,往往辗转多家,所以又被比喻成带口信,往往含有威胁的意思。        月亮湖
江山方言十分古老,保留了大量的古字、古音和古汉语语法。几千年来,历代江山人民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了十分丰富的词语,使江山方言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并具有语简意深、生动形象的特点。  
30多年来,笔者寄趣于江山方言词语的探索发掘和搜集积累。当然仅是“初探”,其广度和深度是不够的。现在从中整理出部分江山方言比喻(借代)词语,以与对江山方言有兴趣的同行共同切磋,互相启发,不断补充,并渐臻完备。同时给江山方言的专家、学者提供部分原始资料,以利于研究工作步步深入,取得成效。  月亮湖大坝
字  老鼠(梭子)
蚂蝗(松紧带)  乌鳢(耕稻板田留下的暗墣)
鹰爪(锯木撑具)  蟹壳(抽屉开具)
鸭脚(白果)  狗腿(柱上托座)
鸡目(鸡眼)  鹅脧(笨汉)
生鸡(孤独者)  死鸡(颓丧者)
活龙(活跃者)  鳖精(老刁者)
六腿(恶棍)  恶货(癌症)
痨病(贪嘴)  赠头(俏头)
回龙(重复)  散碎(零食)
安和(胃里舒适)  烂蒲(性格内向者)
八仙(抬柩壮汉)  打砖(争执)
打滩(搁浅)  扯轿(作梗)
扎狗(吝啬)  档棒(掣肘)
搭头(次品)  搭荫(刘海)
排牙(傻笑)  挂牌(结荚)
揢舵(把总)  拗槽(猪厌食)
挖窖(发横财)  接柄(捕风捉影)
撞瓮(自投罗网)  撞丧(晦气)
撒沙(挥霍金钱)
  撑筏(仰跌)
拜年(俯跌)  退花(流产)
停潭(耽搁)
  脱蒂(辞世)
在井(在世)
  倒灶(破产)
倒棱(锉去锋芒)  花目(迷眼)
过龙(遭殃)
  压手(烫手)
套榫(合拍)
  咥蛊(上当)
绕钩(纠缠)
压贴(订婚)
杀鸡(江山人称食指为鸡公指)
字  蜈蚣薸(长条浮萍)
鸳鸯絮(可分可合的被絮)
  蚱蜢腿(水车摇臂)
鹁鸪笋(两头尖冬笋)  猪头风(腮腺炎)
猪尿脬(气球)  猪腰篮(长圆竹篮)
独槽猪(独占利益者)  吵栏猪(害群之马)
牛腿铳(猎枪)
  牛头菱(两角菱)
牛奶柿(小型柿)  羊胡须(下巴疹)
羊角刀(单刃尖刀)  鸡心领(桃领)
鸡爪梨(金钩)  鸡爪粟(多穗粟)
鸡心椒(辣椒)  猢狲帽(罩头露眼帽)
鹅汉瘤(受伤肿包)  呆头鹅(笨伯)
鸭子球(乒乓球)
   扁嘴鸭(哭相)
尖胯臀(无坐性者)
  病神狗(疯狗)
门里狗(在家乡欺人者)  松树虫(嘴硬腰软者)
尿桶爿(喻指奸臣朝笏)  天萝丝(油条)
勾搭铳(鸟枪)
  元宝篮(两头翘篮)
米筛潭(漩涡潭)
  白铁刀(软弱者)
毛栗子(打人头指节)  拜年客(新年去世者)
当家人(饭勺)  菱角饭(棘手工作)
合面饭(和好酒)  预备仓(任人弃用者)
杨梅瘰(味蕾)  红胡须(强盗)
牙齿药(粮食)  藕节煤(蜂窝煤)
空头牛(胡乱行动不听管教者)  扫地风(扫堂腿)
下山兔(行动不便者)  抢标猪(同窝最强小猪)
出马枪(首显的本领)  大水樵(随漂随搁)
神仙病(怀孕反应)  水老鼠(落汤鸡)
鲤鮟精(鱼中恶霸)  水喇叭(漩涡)
童子身(除表皮木料,喻未婚者)  老鼠屎(皮肤擦下的污垢)
蓑衣碓(雨季水碓)  画花面(出面行破面事)
烧路头(给好处求办事)  过白露(错过时机)
做皇帝(年关避债)  起花头(耍花招)
踏反车(唱反调)
  打洋鼓(怀孕)
鳖搔缸(逃生无路)
  羊拉屎(零零落落)
面生毛(像畜牲不讲理)  狗吃屎(为生存而受气)
吊哈蟆(车水挂杆)  关弄堂(插秧落后被包围)
摸螺蛳(摸黑插秧)  挂太公(赤屁股)
咥炒豆(十分松脆、省力)  嬷咥柿(轻松享受)
咥鹿茸(神气足)  鸡咥雪(不会饱)
打木鱼(喻咳嗽)  
  缸山楠,岗丰侬,虐山楠。
字  铜锣盘帽(礼帽)
狗牙齿钉(冻土冰钉)  脚螺蛳骨(踝骨)
孵鸡娘豆(荚密集大豆)  烧路头囔(自怨自艾)
灯盏蒲花(映山红)  一马一鞍(办事完备有条理)
白面强盗(公开讹诈)  一字两平(一碗水端平)
两头柴充(两面派)  四面出水(面面俱到)
死鼓三记(没有花样)  里方外圆(既原则又灵活)
上爿笊篼(上腭)  洋铁尿壶(不好改造)
无字胡琴(语意不明)  糯米老佛(好好先生)
新船下溪(喻穿新鞋)  左手木勺(忽多忽少)
凿四方孔(忒不通变)  走栏狗娘(詈风骚者)
伸头套箍(自投罗网)  讨狗肉帐(很难讨到)
放半截屁(话说半句)  对鬼言曰(自言自语)
告枕头状(夫妻诉言)  吊麻布袋(喻无床睡觉)
扎鸬鹚喉(干扰进餐)  吃乌面饭(憋气进餐)
犯背脊煞(施德招怨)  螺蛳开厣(闷转开心)
耳朵皮软(轻信人言)  
  作者:武夷山民 回复日期: 22:21:02 
    缸山楠,岗丰侬,虐山楠。  ==========================================================    呵!~~江山人,广丰人,玉山人
字  廿八都炭篓(送人的“高帽”)
上字刚开头(事情才开始)  白肉生疔疮(祸从天降)
大麻糍堵嘴(吃人者嘴软)  铁将军把门(无人在家)
满身虎猪笔(盛气凌人)  糠箩跳米箩(境遇大变好)
助起不助倒(上托下压)  爬归铜钿孔(财迷心窍)
倒灶泥风炉(失优求其次)  伸手大木勺(一副讨饭相)
伸手不见掌(其时天已黑)  烧六月天汤(温度难掌握)
肉烂在羹里(肥水没外流)  上船望船浮(嫁夫望夫发)
有奶便是娘(急中无选择)  买帽不想头(不从实际出发)
划水带扒沙(拼命捞收入)  未上床争被(私字当先)
口渴喝盐卤(解急反招祸)  龙多不行雨(三个和尚无水吃)
翼膀毛未燥(尚未能独立)  狗咬破衣裳(畜牲也欺贫)
老虎打瞌睡(误失时机)  师公洒泉水(小雨不救旱)
过水田不瘦(经手者得益)  贱鬼怕凶人(对恶人要狠)
曰事有骨头(话里有话)  算盘子结滚(精打细算)
大萝卜虚的(人胖不结实)  五升合到斗(性格合得拢)
有花自然香(好事不用扬)  贪多嚼不烂(办事须量力)
生鸡不入群(孤独无聊)  灶不挖会倒(挥霍必败家)
破箩四爿戗(人穷志刚)
字  共肩担各布袋(同父异母的兄弟姐妹)  人呒干早划算(笨鸟先飞)  火烧到脚板底(事情十分紧急)  黄狗看花被单(只见色彩不辨优劣)  露水救不了旱(杯水车薪,无济于事)  单股箩索不牢(孤单力薄,难保险)  下油锅不沾油(油滑极顶)  苍蝇要带拐杖(头发油光难以驻足)  不分砖厚瓦薄(一视同仁)  好脚被烂脚害(牵连受累)  猪吃麦讨羊赶(治贪者贪馋,与之同流合污)        黄江龙书法
字  热面贴人冷屁股(热情待人反受冷遇)  抓到野牛耕荒田(有权用人不顾其累)  吃陈大麦放陈屁(重提旧事不适时宜)  火烧乌龟腹里痛(表面泰然内心忧伤)  针会过线不会过(待人苛刻得无情)  猫踩瓦窑泥不烂(侏儒挑不起重担)  呒牙齿人吃索面(咬不断难吞咽)  到哪场中处哪世(随机应变,随遇而安)  老鼠哭归猫哭出(家中穷无食,猫鼠肚饿瘪)  春间上树穿蓑衣(春天多雨须时刻预防)  空腹灯笼大字号(虚张声势内心空)  牙齿咬得铁钉断(斩钉截铁,一口咬定)  牛轭扳断一截樵(蛮不讲理,破坏东西)  灯盏照前不照后(只知前情,难卜后事)  新娘小,堂一样拜(办同样事,同样手续)  十个老鼠扛头猫(一大物也会遭众小物暗算)  拳头巴掌坐天下(武力为王)            大门对联
黄江龙书法
字  一个鞋样,两种鞋相(同师所教各显巧妙)  生成的性,钉罢的秤(很难更改)  舌头底安不住杨梅(在特定环境中,挡不住的诱惑)  好木勺漂不到富阳(众眼淘汰无好货)  一铺床不出两样人(夫妻常有同性格,作贬义)  大水牛压不死虱子(大官未必能置小民于死地)  跌倒泥也要啃一口(贪得者不择时、地)  量腹吃饭,量力挑担(凡事不可超限度)  气力泉水,去了会来(做事要不怕出力)  九
字  一竹篙打死一渡船人(一笔抹煞,不符实情)  牛不喝水不要揿它头(不可主观强加于人)  手掌是肉手背也是肉(同是骨肉一样亲)  
字  不吃冷麻糍,不怕冷风吹(身正者心无忧)  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心正邪不入)  春间的天气,寡妇的心意(晴雨不定,犹豫不决)  锄头会扒,还要畚箕会装(夫勤还要妻俭)  柴索跟柴充,老婆跟老公(秤不离砣,公不离婆)  前头卖生姜,后头卖鸭子(比喻脚穿破鞋)  木匠无凳档,裁缝无纽襻(为人忙,搁下自己事)  一手煤炉掭,一手麦秆扇(煽风点火,不遗余力)  由上可见,江山方言词语来自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是江山人民与自然斗争和生产、生活经验的总结。这些词语是江山人祖先遗留下来的宝贵文化遗产,具有鲜明的特色。如把来往快速的织布梭称为“老鼠”,把伸缩由人的松紧带比作“蚂蝗”,反映了其形象性;把同父异母的兄弟姐妹说成“共肩担各布袋”,把不怕出力说成“气力泉水,去了会来”,反映了其鲜明性;把男孩赤屁股戏称为“挂太公”,把舞台上奸臣手持的朝笏蔑称为“尿桶爿”,反映了其幽默;把难卜后事如何说成“灯盏照前不照后”,把夫勤还要妻俭比作“锄头会扒,还要畚箕会装”,反映了江山方言词语的哲理性。  
总之,江山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是一笔丰富的珍贵的文化遗产,需要我们去发掘、研究、发扬。      
在江山全境,江山话畅行无阻,但是与外地人交流,则要把方言词转换成普通话词,才能使对方听音懂义,达到交流目的。这份小资料列举部分日常用语,排成双语对照表,可供江山人作文和外地人交流作参考,也可作外地人了解、学习江山话用。  
以上内客摘自姜洪水先生《江山杂谭》    
  小心广东人过来拍死你!  人家粤语才是古化石!  没看到李白,辛弃疾等人,一口扣粤语说的那叫一个标准!  人家广东人会说用粤语度唐宋古诗是非常押韵的,  楼主赶紧逃命吧!
沁园春&#8226;新居  高门轩窗,雕栏画栋,足慰辛劳。  赖再三图画,潜心斟酌;贤内操持,匠师营造。  亲朋鼎助,邻里协调,寸心宿愿终成就。  从此后,容子孙代代,安居无忧。    消夏直上层楼,与繁星明月相交游。  任溪风拂面,蛙声绕耳;淡云掩月,竹海掀涛。  万家灯火,四面山色,一缕意兴到心头。  人生乐,能淡泊宁静,自在逍遥。  
二OO四年七月二十四日  
  作者:七五各减一 回复日期: 22:33:16 
        ======================================================      谢谢 六4兄顶贴!~~
  看楼主发铁很累,顶一下!  古汉语的活化石,请你去动物园去,听听猴子怎么叫的,
再谈江山方言     
“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我们江山人出门在外,尽管与对方素不相识,可是一听见他(她)说江山话,马上眼睛一亮。这大概是所有出过远门的江山人都曾体验过的一种乡情。    
江山话属于保留了较多古音的一种方言。有许多古诗词,用普通话朗读,好像不押韵;可用江山话朗读,就发现押韵了。如北宋毛滂《青玉案&#8226;新凉》:  芙蕖花上蒙蒙雨(yuē),又冷落,池塘暮(m&#232;)。何处风来摇碧户(wē)?卷帘凝望,淡烟如柳,翡翠穿花去(k&#232;)。      
请看下面一些江山话中的古音、古词语:  江山话
普通话  骹kāo
取qu&#233;
手  腹b&#233;
胸脯  咥di&#233;
困k&#249;n
睡觉  忖c&#250;n
曰yu&#232;
说  倚kēi
站立,存在
寄g&#232;i
寄存,邮寄  驮tu&#243;
肩扛,嘴叼
箸qi&#232;
筷子  樵xi&#225;o
茄子  芋w&#249;
薯qi&#233;
番薯    双音节词  赶墟gānhē
春间qūng&#224;ng
春天  该年gā niǎn
苞萝b&#243;l&#242;
玉米  燕鸟yāndiǎo
饭甑f&#225;ngj&#236;n
炊饭木器  薄刀pi&#225;dāo
去归k&#232;guī
回去     多音节词  背脊爿bēijīp&#225;ng
膈肋底k&#225;l&#225;di&#233;
腋窝  顺只取x&#249;nj&#237;qu&#233;
骹爿底 kāop&#225;ngdi&#233;
脚掌  细儿鬼xīn&#237;gu&#237;
小男孩              河里划水
  浙江大学教授毛昭晰先生来到江山。我高兴地接待他,见面第一句便说:“毛先生,您是寻根问祖到江山了。”毛昭晰先生连连点头:“是的!”  他说:“我10岁的时候,我的爷爷曾把我领到奉化石门的毛氏祠堂门口,他对我说,‘孩子啊,你要记住。我们奉化石门的毛氏是从江山石门迁过来的。你长大以后,一定要找个机会回故乡去看一看。’”  毛昭晰先生回忆,那时自己很小,也很疑惑,就问:“那为什么我们石门村的人念‘石门’这个音和奉化人念‘石门’这个音不一样呢?”他爷爷说:“因为我们石门村的人念‘石门’这个音是江山老家的方言带过来的。”老人家还指给他看毛氏祠堂门口的对联。上联是“江山衍脉三千里”,下联是“宋室开基八百年”。
清漾村位于城南20公里的石门镇,紧挨着著名风景区江郎山。村南林木极茂密的山上有一瀑布,曰“剑瀑”,悬空而下60余米,自成清溪,碧水荡漾。瀑布另一侧山上有一天然石大门,石门紧闭,门缝中似有横锁之印痕。石门宽高约二十多米,如浮雕嵌于山中,恰似“芝麻开门”的神话,让人不由得要上前去扣敲。这就是石门名字的来由了。  清漾村百多户人家,皆为毛姓。我们在一个村民的指点下,找到了毛氏清漾塔,是市里的文物保护单位。塔旁有毛氏祖坟。73岁的毛昭晰先生难掩激动之情,虔诚地揖拜了祖先,并从塔前取了一把泥土包好。村中尚存“清漾祖宅”石匾,为胡适先生亲笔题写。毛昭晰先生也一一摄下照片。  祖宅门口曾有苏轼题联:“天辟画图星斗文章并灿,地呈灵秀山川人物同奇”。而后中堂柱联何人所写已不可考,意思则更明确,“天下四君子纯修第一,两朝三尚书伟绩无双”(三尚书指宋代毛晃、毛友及明代毛恺)。  清漾毛氏自东晋时由安帝封地三衢而在清漾始居,历史上共出过8个尚书、80个进士。  毛昭晰先生与蒋介石原配夫人毛福梅女士为同族血亲。此时,他沉思良久,慨然道:“原来整个中华民国史,倒像是我们江郎山下这个清漾村的家族史。”  我们在清漾塔边俯视这小小的村庄。青山怀抱中,白墙黛瓦,素然而立。屋檐低低,门窗窄窄。没有丝毫的夸张,没有娇柔的奢华。若与那精美如画的廿八都相比,它是一个朴素至极的青衣。后来浙江省社科联的连晓鸣先生曾有评价,说这村庄“贵而不富”。我想也恰恰是毛氏宗祖历代仕宦恪守清正廉洁,耕读传家,“莫把欺心承祖考,要留好样与子孙”,始得人才辈出,绵延昌达。  清漾村最近的一位人物,是原北大图书馆馆长,被誉为“东方图书馆”的国学大师毛子水先生。        清漾祖宗牌位
  辉煌的毛氏!  以史为鉴,我们见过多少家庭的盛盛衰衰。中国俗话说,“富不过三代”。多少“乌衣巷口”,“旧 时 王 谢 堂 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但清漾毛氏的千年家教,于古于今都应该是很好的范本。  江郎山,俗称“三爿石”,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被称为中国丹霞第一奇峰。它那在众山之间拔地而起的三爿巨峰,构成一个一线天绝迹:长295米,高312米,而两壁狭窄处只有四五米。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曾把江郎山与安徽的黄山、温州的雁荡山、缙云的鼎湖峰相比较,山山各有其妙,但都“不若此峰特出众山之上,自为变幻,而各尽其奇也!”江郎山下,历代文人经过,留下无数诗篇:陆游、黄公度、杨万里、沈九如、徐渭、刘基、郁达夫,然以辛弃疾的《江郎山和韵》最为传神,不仅写出江郎形态,而且刻画出江郎的仪态精神: “三峰一一青如削,卓立千寻不可干。正直相扶无依傍,撑持天地与人看。”  
  越过1500年,我们仍能感触到毛氏先祖深邃而智慧的目光。他必经多方寻找才觅得这绝佳处安家。我们常说,环境决定意识。那么也可推断,江郎山傲然挺立、卓尔不凡的形象一定给毛氏一代代后人以深远的诱导和影响,始得“江山代有才人出”啊!  廿八都,古瓷村,清漾村,江郎山,这些景点只如粒粒珍珠,将它们一一串起而成一条夺目项链的,是那条历经千年的仙霞古道。
  我是玉山的,你的方言和我们这里差不多。何来毫无相似之处。
  哈哈,第一次在天涯碰到江山老乡
  发布出来啦
有敏感词!~~
  都说自己的家乡好,
  地名趣谈  (一)石
门  你知道石门地名的来历吗?关于这个问题有两个“版本”。  1.得名于江郎山:江郎山是“神州丹霞第一峰”。郎峰最大高度为369米,在国内丹霞地貌中,至今尚未发现第二座如此拔地而起、高耸矗立的丹峰,堪称中国丹霞之最。江山人把江郎山当作家乡的象征、亲人的象征、正直人格的象征,以江郎山为骄傲。从石门地方南望江郎山,由于“三爿石”中间一爿称亚峰的,被郎峰遮蔽,只看得见北面的郎峰和南面的灵峰,看起来就像两扇石门屏护着山下的这方土地,所以就称作石门了。明代赵镗在《石门乡记》中有如下文字:“曰石门者,余乡地名也。以面向江郎,两石如门,故名。”  2.得名于石大门:在仙居寺风景区,有一扇巧夺天工的石大门,高约20来米,宽30余米,深约10米,几里外清晰可见。石大门有一个神奇的民间传说,第二章将有专节介绍。  无论哪种传说,石门地名都与石有关,并且都显得神奇、优美。
  毛氏渊源  毛氏是徙居江山最早的氏族之一,为江山第二大姓,2006年底总人数52000多人, 占江山市总人口的近十分之一;石门镇第一大姓,有近万人,约占全镇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全镇33个行政村,24个村有毛姓聚居。  毛氏始祖为周文王庶子毛郑。《清漾毛氏族谱》记载:“武王克商而有天下,封建宗亲,以弟郑封于毛(毛,古国名,姬姓。在今陕西岐山、扶风一带。后东迁至今河南宜阳县境。遗物有“毛公鼎”——编者注)。逮至周衰而国亡,其地入于荥阳,子孙因以为姓焉。毛氏之始,其源于此也。”
  毛氏人物  毛氏迁江后历代人物较多,江山旧志登科志中,宋代江山中进士者180人,毛氏就有60人。明代赵一斋撰《清漾毛氏科第通考》中说:“予观毛氏谱牒及墓志,毛氏以科第取功名者七十有九人。”可见人物之众。现据清同治十二年《江山县志&#8226;选举》,录之。  毛维藩住镇安,宝元元年(1038)吕榛榜进士,员外郎。  毛维瞻住镇安,庆历二年(1042)杨置榜进士,筠州知府。  毛
规住镇安,庆历六年(1046)进士。  毛
抗住镇安,皇祐元年(1049)冯京榜进士,词部郎。  毛维甫住镇安,皇祐元年(1049)进士。  毛国华住镇安,皇祐元年(1049)进士,婺州推官。  毛
恺住广川,皇祐五年(1053)郑獬榜进士。  毛
治平二年(1065)彭汝砺榜进士,侍制。  毛
治平四年(1067)许安榜进士,特进。  毛
渐住礼贤,治平四年(1067)许安榜进士,龙图阁侍制。  毛
沂住镇安,熙宁六年(1073)余中榜进士,扬州司理。  毛
熙宁九年(1076)徐铎榜进士。  毛康民,
元丰二年(1079)时彦榜进士。  毛
奕,住镇安,元丰五年(1082)黄裳榜进士。  毛
注,住清漾,元丰五年(1082)黄裳榜进士,谏议大夫、殿中侍御史。  毛
元丰五年(1082)进士,录士参军。  毛
三举解元,元丰八年(1085)焦韬榜进士。  毛
元祐六年(1091)马涓榜进士,朝奉郎。  毛
元祐六年(1091)进士。  毛若冲
绍圣元年(1094)毕渐榜进士,朝请郎。  毛
绍圣元年(1094)毕渐榜进士。  毛
绍圣四年(1087)何昌言榜进士,端明殿学士、礼部尚书。  毛
绍圣四年(1097)何昌言榜进士。  毛
绍圣四年(1097)何昌言榜进士。  毛
绍圣四年(1097)何昌言榜进士。  毛
建中靖国元年(1101)进士,礼、户部尚书。  毛贯之
崇宁二年(1103)霍端友榜进士。  毛孝立
大观三年(1109)进士,朝议郎。  毛
住广川,大观三年(1109)进士。  毛
住广川,大观三年(1109)进士。  毛
住广川,大观三年(1109)进士。  毛天粹
政和二年(1112)进士。  毛
住镇安,政和二年(1112)进士。  毛
住清漾,政和五年(1115)进士。  毛大亨
政和五年(1115)进士。  毛大方
宣和三年(1121)进士。  毛叔度
住广川,绍兴五年(1135)进士,宣教郎。  毛
绍兴十八年(1148)进士。  毛居正
住沙村,绍兴廿一年(1151)进士。毛晃子。  毛邦翰
住棠峰,绍兴廿七年(1157)进士,徽州判官。  毛宪宋
(1175)进士,长沙太守。  毛
住清漾,淳熙八年
(1181)进士。  毛诚之
住镇安,绍熙元年
(1190)进士。  毛
(1199)进士。  毛仲约 住镇安, 嘉泰二年
(1202)进士,朝散郎。  毛自知
(1205)状元。毛宪子。  毛如圭
(1208)进士  毛师中
(1211)进士。
(1214)进士。  毛
(1217)进士。  毛宗亮
(1217)进士,司封郎中。  毛
(1217)进士。  毛应博
(1247)进士。  毛友直 住镇安, 淳祐十年
(1250)进士。  毛登龙 住清漾, 淳祐十年
(1250)进士,秘书省校书郎。  毛文叟
(1256)文天祥榜进士。  毛师说
(1268)陈文龙榜进士。  毛天益
(1268)陈文龙榜进士。  毛祖显
(1271)张镇孙榜进士。  毛
羽 住英峰, 明宣德五年(1430)进士。  毛
恺 住石门, 明嘉靖十四年(1535)进士。
  毛氏著述  
渐:《毛渐诗集》10卷、《地理五龙秘法》、《毛氏世谱》、《毛渐文集》,均收入《宋史&#8226;艺文志》。  2.宋 毛
注:《毛注奏议》,收入《宋史&#8226;艺文志》。  3.宋 毛
滂:《东堂集》10卷、《东堂词》1卷,收入《四库全书》。  4.宋 毛
友:《左传类对赋》、《老子解》、《烂柯集》。  5.宋 毛
幵:《樵隐词》1卷、《樵隐集》15卷,尤袤作序。《樵隐词》收入《四库全书》。  6.宋 毛
晃:《禹贡指南》、《增修互注礼部韵略》,收入《四库全书》。  7.宋 毛居正:《六经正误》六卷,收入《四库全书》。  8. 明 毛 恺:《毛恺奏议》八卷、《薛文清读书录抄释》、《介川文集》。  9.明 毛鼎元:《政家遗范》。  10.明 毛 瑚:《十史断》。  11.清 毛元坤:《毛补南稿》。  12.清毛兆锳:《云岫轩诗草》。  
据毛永国《江山姓氏渊源考略》
  80年前,就有另一位奉化毛氏后代来过清漾。他就是当时的著名学者毛思诚先生。毛先生曾是蒋介石的老师,又是蒋夫人的本家。1924年之前,毛先生在衢州省立八中任教。有一次,他带学生来江郎山、仙霞关旅游,特地到清漾祖宅祭祖。当时是毛子水先生的父亲毛世卿先生接待的。在交谈中,提及蒋夫人毛福梅也是清漾毛氏后裔。  甚至连奉化毛家女婿蒋介石先生,也对毛夫人的江山祖籍颇感兴趣。据说当年毛森先生被任命为上海市警察局长时,蒋先生曾召见了他,并问及夫人毛福梅的先祖从江山何处到奉化发族一事。毛森先生也是清漾毛氏后裔,家在江山石门和仁,离清漾村仅几里地。对清漾毛氏各宗派的迁徙情况,虽不能说了如指掌,也大致能说个子丑寅卯。据说,蒋先生还问到韶山毛氏的先祖。毛森先生说晋室南渡,其中有一支去了湖南,但这种说法并不准确。上世纪90年代,毛永国先生以书信形式与毛森先生进行了交流,毛森先生还表示了感谢。
  一是奉化毛氏宗祠大门楹联:江山衍脉三千里,宋室开基八百年。这副对联明确了奉化毛氏的渊源:八百年前的宋朝从江山石门迁来此地发族。  二是奉化石门毛氏读“石门”两字,仍与江山话读音一样,而除此之外的语言,已与奉化人完全一样了。  三是地名,江山奉化两石门,并非巧合,而是奉化毛氏始祖为了让子孙后代不忘祖籍,特意为定居地取的名——“仍名石门,不忘旧也。”  这样一来,就又引出另一问题,奉化毛氏始祖是谁?毛季初!  毛季初,字旭。其父毛仁长(奉化谱为仁锵)任明州(今宁波)太守,后来长子毛太初定居温州,次子毛仲初定居临海,三子毛季初定居奉化,为奉化石门派始祖。  毛季初是清漾毛氏六世孙毛方俨的后代。而毛方俨亲兄毛方备,正是毛泽东先祖、江西龙城派始祖毛让的生父。奉化派和韶山派的祖先,在离开江山之前,始终世代定居清漾。  我们常听到这样一句话:这世界真小!难道不是吗?在中国现代史的起始阶段,两个对中国历史进程有过重大影响的人物,竟都与清漾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难怪毛绍晰先生说:“原来整个中华民国史, 倒像是我们江郎山下这个清漾村的家族史。”  
  有意思    好多古人小说里的细节词啊。
  清漾祖宅前言  清漾祖宅始建于梁武帝大同年间, 原仅三间茅舍, 为始祖清漾公发祥之所。有宋一代,子孙繁盛,贤能辈出,乃修祖宅以为纪念,至今已千余年矣。千余年来,屡毁屡建:元代毁于兵火,迨明朝社会安宁,族人依原基重建,清中期对前厅作了修茸。清末,后堂被火,旋又重建。民国十九年,世年公主祠事,历三年将破败前堂修复一新。民国廿二年,毛子水先生回乡探亲,受世年公嘱托,请胡适先生题写“清漾祖宅” 四字寄回,族人制匾悬挂于祖宅门楼之上。沧桑数十载,祖宅又破败不堪。2003年,在市、镇政府支持下,祖宅重放光彩。  或曰修祖宅何为?则应之曰求达!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如何传承?宗族文化乃载体之一;中国如何建设和谐社会?必从族人、村人团结始之。建祖宅,聚人心;聚人心,兴社稷。小大之间,维系至密,岂非意义重大?  祖宅,乃我清漾子孙血脉之源,品格所依,心灵所系!在前贤过化之地,实后学仰止之所。常诵祖训,激浊扬清,磨砺节操,与时俱进,为国争光,为民谋福,方不负瞻仰祖宅、敬祭祖宗之旨!  中外游客走进祖宅,定能感受中华历史之悠久,中华文化之浩博,中华民族之至诚。历史烟云飘然而至,文化气息扑面而来,心灵感应油然而生。  祖宅,您这位历史老人,正在吟唱“曾经沧海难为水”吗?呵,不是的!我分明听见你在谆谆告诫:振兴中华!  清漾毛氏五十八世裔孙毛旭明题  2008年5月  
  清漾楹联    1.
孝友睦姻族规依旧,信义和平宗法常新。(毛子水撰)  2.
宅倚疏林凝紫气,门迎迭嶂起青云。  3.
莫把欺心承祖考,要留好样与子孙。  4. 亲其亲,长其长,彝伦攸序;  读者读,耕者耕,古道长存。  5.
酿仁风于百代;敦民教于一家。  6.
崇教学,重农桑,和亲友,睦乡党,风清俗美;  完粮差,戒争讼,黜淫邪,薄势利,身泰心安。  7.
室有诗书庭有礼,处宜孝友仕宜忠。  8.
见事不学用时悔,醉发狂言醒时悔,  艺不少学长时悔,富不俭用贫时悔;    读书为起家之本,勤俭为治家之本,  和顺为齐家之本,循理为保家之本。  9.
犁在笔端,开万卷缁畲几,  珍生席上,较一时居积孰多。  10. 天辟画图星斗文章并灿,  地呈灵秀山川人物同奇。  11. 天下四君子纯修第一,  两朝三尚书伟绩无双。  
  清漾毛氏约训约戒  1.约
训  自今,凡我同约,务要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夫和妇随,长惠幼顺。小心奉官法,谦和处乡里。心要平恕,毋得轻意忿争;事要舍忍,毋得辄兴词讼。见善互相劝勉,有恶互相惩戒。守望相助,患难相恤。务兴礼让之风,以成敦厚之俗。  凡我同约,曾见有温良逊谦、卑而尊人而人不敬爱者乎?曾见有凶狠贪暴、利己侵人而不疾怨者乎?夫为善之人,心逸日休,必有余庆;为恶之人,疾恶于神人,破败其家业,上辱祖宗,下累子孙,可不慎与?  
   2.约
戒    毋拖欠钱粮,毋傲情奢侈;毋以众暴寡,毋以强凌弱。  毋恃富欺贫,毋使下侮上;毋侵占产业,毋霸占水利。  毋违理取利,毋用银低假;毋收卖不明,毋教唆词讼。  毋朋党肆横,毋窝盗做贼;毋酗酒赌博,毋举蔽受献。  毋乱伦奸淫,毋获贼分赃;毋图赖人命,毋争斗抢夺。  毋负赖田租,毋挖骗客货;毋强砍山木,毋纵牲践食。  
  睡前一顶         
  发不完了!~~~~~
  总结得很累,花了不少时间。    但,总结出来的大部分只能说是方言俚语。    从发音来讲,江玉广信等等几个地方都属于吴语区。    填词就免了,格律得好好学学。
  作者:茉黎 回复日期: 21:12:21 
     给楼主个建议,可以把古镇廿八都那首歌贴上来,配你选的图,很契合      =========================================================      呵呵!~~看过了!副市长何蔚萍作的词!
  顶衢州的帖子
  顶一下!晚上更新!
  我们这说丝瓜也是天罗瓜。温州瑞安
  哈哈…天罗瓜!
  一提到江西我就想到鬼,我不喜欢江西。我觉得是一个很诡异的地方~
  哈哈…天罗瓜!
使用“←”“→”快捷翻页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5月份是什么星座的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