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个艾滋病的人是男还是女

专家称药物可延长艾滋病人寿命三十至五十年-艾滋 艾滋病人 药物治疗 慢性期 感染者 艾滋病病毒 艾滋病患者 主持人 濮存昕 魔术师-中国新闻-东方网
滚动新闻:
>>>>>>正文
保护视力色:
专家称药物可延长艾滋病人寿命三十至五十年
来源:北京电视台 选稿:袁野
  BTV《天下天天谈》12月1日播出:艾滋病离我们还远吗?,以下为节目实录节目名称:
  嘉 宾:中国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 吴尊友
  北京佑安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主任 吴 昊
  主持人:姜 华
  编 导:段静欢 马 潇
  关键词:艾滋 同性恋 歧视 中医治疗
  主持人:天下天天谈,天天谈天下,各位好,这里是《天下天天谈》,欢迎收看。今天是12月1号,也是世界第22个艾滋病日,所以今天我们就共同来关注艾滋病这个话题。大家可能注意到,今天我们演播室有一些特别,我们两位嘉宾还有我,我们也都戴上红丝带,象征着防控艾滋病。可能对普通百姓来说,艾滋病一直是一个讳莫如深的字眼,而且我们觉得艾滋病离我们大家还很遥远,但是近日卫生部通报的我国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人数的不断增加,所以我们国家艾滋病疫情进一步蔓延的危险因素还是存在的。那么目前我们国家艾滋病疫情蔓延到了什么程度,中国艾滋病病人生存状况怎样,我们应该如何与艾滋病人相处呢,就相关的话题今天我们请到两位嘉宾,首先给您介绍中国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主任吴尊友,吴主任您也是中国艾滋病行为干预的第一人,现在有一种说法,说中国艾滋病疫情是由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蔓延,而且是这种规模也是逐渐在扩大,不知道这种说法是否确切?
  艾滋病正向普通人群蔓延
  吴尊友:从我们掌握的数据来看,越来越多的感染艾滋病人的发现是在临床上面,我们从统计数字来看大概40%,新报告的感染者和病人来自于临床就诊,而不是以前我们所说的高危人群,像吸毒,同性恋,或者卖淫妇女,那么这些人可能以前有一两次危险行为感染了但是一点意识没有,现在临床症状出来了,也就是说越来越多的,不是标记为高危人群的出现感染发病。
  主持人:也就是说这种说法还是成立的,也就是说可能艾滋病离普通人群是越来越近了。好,给您介绍另外一位嘉宾是北京佑安医院感染性疾病科的主任,也是战斗在预防艾滋病第一线的医务人员吴昊医生,吴医生欢迎您。
  吴昊:您好。
  主持人:就您在临床第一线的观察,您觉得艾滋病到底离我们有多远?
  吴昊:我想是不是就离我们比较近了,正像吴主任说的,现在正在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扩散,我想每一个人都应该做好预防艾滋病这种宣传。
  主持人:那么现在我们也通过一段小片,一段数字来了解一下艾滋病在中国到底蔓延到了什么程度。
  艾滋病在中国
  1985年,一位在华旅游的美籍阿根廷人因艾滋病发作死于北京,这一次也是大部分中国人第一次听说艾滋病这种疾病,那是一种比“癌”更加恐怖的致死疾病。不幸的是,从此,“艾滋”这个字眼并没有随着那位外国游客的死亡而在中国消失,1989年,首次发现艾滋病毒感染的中国人,1995年,大量农村卖血人员报告感染艾滋病。到2008年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艾滋病病毒传播正在从高危人群像一般人群扩散。截至日,我国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31万9877例,其中艾滋病病人10万2323例;报告死亡4万9845例。卫生部与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对中国2009年艾滋病疫情的联合评估结果显示,截至今年年底,估计中国目前存活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约74万人,其中,艾滋病病人为10.5万人,估计今年新发艾滋病病毒感染者4.8万人。 
  中国艾滋病疫情有喜有忧
  主持人:吴主任,我看到有数据说,目前在全世界每天大概有八千人被艾滋病病毒夺去生命,目前在中国,这种艾滋病病毒传播蔓延的形势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现状呢?
  吴尊友:我们今年对全国的疫情情况进行了分析,总体来说的话是有喜有忧。喜的是,艾滋病蔓延的速度进一步延缓,我们看新发感染,每年都有新发感染,05年的时候新发感染是七万人,07年的时候性发感染是五万人,今年我们测算性发感染只有四万八千人。另外一个方面就是抗病毒治疗。
  主持人:忧的是什么?这还是喜的方面。
  吴尊友:这还是喜的方面,抗病毒治疗是越来越多的病人接受治疗了,他们生命延长,生命延长以后,使我们总的感染数还是在增加。忧的是什么呢,疫情变得更加复杂,性传播为主要方式,像异性性传播占到40%多,同性性传播在这两年上升很快,像今年性发感染当中,33%属于同性恋当中,这两个加起来百分之七十多,艾滋病以性传播为主以后,防治的难度就变得更加复杂。
  男男同性恋传播方式更难控制
  在男男同性恋当中控制艾滋病难度比较大,这个群体他已经有很高的艾滋病知识了,他知道艾滋病怎么传播,怎么预防,但是危险行为很高,而且性发感染也很高,所以我们正在研究,对于这个群体怎么来控制。特别注意的是什么呢,中国的男男同性恋和欧美的不一样,他很多,绝大部分还是和女性结婚成为家庭,他们感染以后又使很多的女性处在感染的危险当中。
  主持人:我们知道吴大夫一直在第一线进行防治艾滋病的工作,我相信这也是一个非常艰难,充满了艰辛的这样一条路,不知道您还记不值得您诊治的第一位艾滋病患者?
  艾滋病的痛苦是双重的
  吴昊:我们从1990年设置第一例艾滋病患者以来,我们佑安医院已经有二十年收治的情况,第一例病人确实给我印象很深,当时来了呼吸困难,很难受,但是我感觉到他除了很难受以外,还有一个就是自卑感比较重。我记得有一个人说过,任何一个名人他走进医院的时候都会有自卑感,但是我想艾滋病的自卑感特别重,一个是他病情痛苦,第二个就是家里人和亲戚朋友把他抛弃了,就歧视他。
  主持人:其实世界上目前还没有能够治愈艾滋病的药物,所以从医生这个角度来说他们不得不面对病人的痛苦,还有面对病人离开的时候束手无策的遗憾,还有那些艾滋病的感染者们没有放弃,没有抛弃,他们也是用爱来面对社会,我们通过小片来了解一下相关的情况。
  爱心家园里的艾滋斗士
  这些摄影作品都出自一位艾滋病病毒携带者之手,作者叫小辉。在四年前,他被查出来感染了艾滋病。跟大多数感染者一样,小辉也经历了一段时间的痛苦挣扎。但是,小辉最终阴影中走了出来。他现在在北京佑安医院爱心家园做志愿者,负责咨询服务,协助更多的人能走出艾滋病毒的阴影。小辉所在的北京佑安医院“爱心家园”,成立于1998年,是我国第一家关爱艾滋病感染者和患者的非政府组织,目前,爱心家园”共收治艾滋病患者1800余人,拥有志愿者1000余人。而现在像小辉一样,在精神上战胜病魔之后,勇敢站出来做志愿者工作的艾滋病携带者,一共有五个人。
  主持人:好,现在我们就来连线小辉,小辉你好。
  小辉:你好。
  主持人:刚才我们在演播室小片里看到你拍的一些照片,非常漂亮,我想想问问你,在你近期拍摄照片当中有哪一幅是你最喜欢的吗?
  小辉:有一幅就是高山,上面有一朵云,大山的背景,上面飘浮一朵云。
  主持人:为什么最喜欢这张呢?
  小辉:因为这张它的景观,因为我们站山上那个点是很高一个点位,往下看连绵起伏的山峰,还有刚刚飘浮一朵云特别美。
  主持人:这幅照片非常像在飞机上拍摄的,而且看上去让人觉得特别开阔。
  小辉:对,这张相片考虑到,因为我们每个人在山,因为山是高低起伏,我们在山上每一个点,站的位置不一样,所以看事情也不一样的。
  主持人:我知道你现在在做志愿者,我觉得能够做志愿者,首先要战胜自己,不知道你最难过的时候是什么时候,又是怎么战胜的?
  小辉:我最难过的时候,就是刚刚确诊的时候,首先因为那个时候对艾滋病知识一点都不了解,自己感觉好像是生存的时间很短暂的,是那样的一个思想。后来经过医生大夫,咱们志愿者的帮助,一点一点了解艾滋病知识,了解认识很多同伴的朋友,知道这个病是一个很漫长,是可以预防的,可以药物治疗的,后来一点一点从心里上一点一点能走出来,能正确认识这个问题。
  主持人:好,谢谢小辉,谢谢你接受我们的连线采访。
  小辉:好的,不客气。
  主持人:在我看来像小辉这样的人既是病人也是斗士,通过他们不断努力渐渐改变艾滋病患者在社会当中一种状态,接下来连线爱心家园另外一位志愿者小段,小段你好。
  小段:你好姜华。
  主持人:你现在主要做什么工作?
  小段:现在在佑安医院爱心家园做一些教育工作。
  主持人:刚才我看到在爱心家园里有很多恬园的照片,上面画了许多有意思的东西,能不能告诉我们那些是什么?
  小段:可以,我们首先先看见有一棵大树,过去有一个传说,说你有什么压力可以对大树说,大树会给你守这个秘密,而且不会暴露出去,所以我们有一次搞活动的时候就弄了这棵大树,让他们感染艾滋病之后的一些心声写出来,等到他们过一段时间,或者是某一天艾滋病可以攻克治愈的时候,他们返回头来看一看自己写的这些东西是怎样从人生转折点,感染艾滋病这个特别大的转折点是怎么走过来的。
  谈艾色变已成过去
  主持人:好的,谢谢小段,谢谢你接受我们的电话连线,再见。其实我这手里还有这样一份数据,11月27号的时候,中国首部艾滋病感染者歧视的报告中有这样一组数据,在知晓感染者身份之后,有四分之一的工作者,还有超过三分之一的政府官员和教师都持有负面和歧视的态度,让我们想到对消除艾滋病患者的歧视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刚才我们也介绍过,吴主任是干预艾滋病第一人,不知道您在最早进行干预的时候,是不是也受到过歧视?
  吴尊友:应该说在过去二十多年,中国对艾滋病的认识取得翻天覆地的变化,像89年刚刚出现艾滋病爆发疫情的时候,专家到基层去开展调查,当地的政府专员都不敢和艾滋病专家握手,怕握手传播,现在我们有很多的宣传,大家对艾滋病有比较准确的认识。你像我们领导人也出面,我们的大明星也出来做宣传,还有我们很有名的篮球明星叫约翰逊,他自己就是感染者,他以自己现身说法来告诉群众艾滋病不可怕,这种应该说有了很大的变化。但歧视现象仍然存在,刚才讲的那个报告,就是如果你没有接触过艾滋病,第一次接触还是有一些。
  主持人:心有余悸。
  吴尊友:没错,但是接触了以后,有了第一次以后,接触长了慢慢慢慢能够认识,你从认识,当你真的从心里面能够理解,到你的行为能够接受,有一个过程。
  主持人:的确是这样,我手里也有一份艾滋病病人的手记,叫《最后的宣战》,他是在2001年在于网上公布的,这个手记的作者叫黎家明,在一次不洁的性行为过程中他感染了艾滋病,下面我们摘录了一段文字给大家念一下。黎家明是这样写的:
  那一刻,我真正体会到这种疾病的可怕,100%的死亡率让人绝望。但最可怕的是,你无法向你周围的人坦白你的病情,甚至你的亲人和朋友。他还曾写到:如果有一天我去理发的时候,可以坦然的对理发师说我是艾滋病患者,请你小心。那一天就是我们的节日。
  濮存昕为艾滋病人的善良感动
  其实黎家明期待的节日不仅需要像两位嘉宾这样的专业人士的努力,也需要社会上每一个普通人伸出援助之手。下面我们连线一位艾滋病宣传员,当初接受艾滋病宣传员聘书的时候他曾经说过,我觉得自己像一个英雄,要克服困难甚至牺牲自己完成艰难的任务,他就是濮存昕,濮存昕你好。在工作中和您接触时间最长的艾滋病病人是谁?
  濮存昕:和我第一次合作拍摄艾滋宣传片的小武已经去世了,还有我在佑安医院认识的一位大姐,是被丈夫感染的,但是她最后把钱拿出来让丈夫吃药,她也去世了。“感染者感染到我为止”这句话是通过一个感染者的嘴里说出来的,他们能够说出这句话来,是说明他们很多很多人心存善良,社会关爱他,也关爱社会。
  主持人:您觉得作为普通人和他们相处最重要的是什么呢?
  濮存昕:当你的我身边,家庭,邻居,同事,同学,如果有人被感染艾滋病,一点都不要紧张,因为正常的生活不会被感染,感染就是明确的三个途径,完全可以预防,消除了恐惧感,就应该端正自己的态度,我们通过第22个世界艾滋病日的,我们宣传知识,通过你们这个节目向听众,向观众们来传播这个知识,如果他们接受我们很高兴。
  主持人:感谢濮存昕,我们知道濮存昕很忙,但是只要是和宣传防治艾滋病有关的活动他都抽时间出来参加,不仅仅是濮存昕,其实很多名人都参与了和防治艾滋病有关的公益活动,我们来看一下。
  勇于面对艾滋的“魔术师”
  今年的8月14号,美国篮球史上最伟大的球星之一埃尔文?约翰逊度过了自己50岁的生日,对于魔术师来说,这一天最好的礼物莫过于――健康。“因为我感染了艾滋病,因此我不得不退体,离开‘湖人’篮球队。”日,正叱咤NBA的约翰逊对外公开自己为艾滋病患者。这在当时,几乎是宣判了自己最多活不过40岁,然而谁又能想到,在此之后,魔术师又与家人和朋友一起庆祝了18个生日。18年过去了,约翰逊成为了一名商人,死神并没带走他。
为了与艾滋病作斗争和引起他人对艾滋病的关注,约翰逊还成立了以他名字命名的基金会,基金会主要面对美国非洲裔艾滋病患者,目前在新增艾滋病病毒携带者中有一半病人或多或少在治疗中受惠于这一基金。“我们会竭尽全力以保证不要让人们感染上艾滋病病毒。用我们现有的有效药物阻止人们不再因艾滋病而死亡。”----埃尔文?约翰逊
  主持人:我们再来问一下吴主任,作为普通人除了关爱艾滋病病人,我们还能做什么来防止艾滋病病毒传播呢?
  吴尊友:首先作为一个普通人,能够了解艾滋病,认识艾滋病,做好自我防护,保护好你自己,就保护了你的家庭,也是对社会艾滋病防治的一个贡献。
  今年以月份我们在佑安医院做调研遇到一个大学生,刚刚被检测发现感染,去年做了两次调查,这个人没有被感染,今年3月份诊断出来感染艾滋病了,刚刚诊断出来,我们问了他一个问题,我就问他,我说你刚刚被检查出来,你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当时他的回答让我们在座的所有人都感到很惊讶,不能想象他回答的问题是那样的高尚他没有想到他自己。
  主持人:他说什么了?
  吴尊友:他说我现在最担心的就是像我一样的年轻人正在从没有感染变成感染的,他是北京的一个很有名的大学的大三的学生,那么他能想到还有很多的青年人处在感染的危险当中,如何采取措施避免更多的青年人感染,这是他最关心的,他没有想到他自己,所以我们在座的所有的医务人员都为他这句话很感动。
  主持人:还有一个问题,我刚刚突然想到,因为我们现在至少在我的周围,我不知道有这样的人,那如果万一哪天我发现,比如谁告诉我了,我应该怎样应对呢才是最合适的,让人觉得容易接受的,也不带任何歧视的?
  如何与艾滋病人相处
  吴尊友:这个问题来说,应该说如果是你很好的朋友,或者是你的同事出现这个问题,那么不要过分热情,也不要过分关心,更不能歧视。就像平时遇到同事感冒了一样,不要看到这个同事得了艾滋病给他过分关心以后,反而给他带来很多的麻烦。
  主持人:不要给他太多的压力。
  吴尊友:对。
  主持人:今天是第22个世界艾滋病人,让我们共同关注防治艾滋病这样一个话题,今年防治艾滋病的主题就是遏制艾滋,履行承诺,作为媒体人我们有义务普及艾滋病的防控知识,艾滋病到底是什么病,为什么让人谈艾色变呢,我们通过一个小片了解一下。
  艾滋病毒的由来和侵害
  1981年,艾滋病毒的发现令人类如临大敌,在此之前,人类对这种疾病一无所知,人们不知道在20世纪的70年代,或者更遥远的过去,有多少人感染了艾滋病,也不知道它究竟起源于何处。直到2006年,由美国、欧洲和喀麦隆科学家组成的一个国际研究小组通过野外调查和基因分析证实,人类艾滋病病毒HIV-1起源于野生黑猩猩,病毒很可能是从猿类免疫缺陷病毒SIV进化而来。而后跨物种传染给黑猩猩。其中一些SIV病毒在黑猩猩身上继续变异,拥有感染人类的能力而形成艾滋病病毒。由于当地一些人猎食黑猩猩,在与黑猩猩的密切接触中感染上艾滋病病毒,然后病毒通过性传播、血液传染等方式扩散,最终成为全球性“瘟疫”。目前全球有大约3340万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其中去年新增感染者270万人,200万人死于与艾滋病相关的疾病。
  主持人:我手里还有一组数据,就是截止到目前艾滋病已经在全球夺走2500万人的生命,死亡人数超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目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还有3300万人,为什么这个病毒这么可怕呢?
  为什么艾滋病毒如此可怕?
  吴尊友:目前艾滋病来说,没有有效的疫苗,和甲流不一样,甲流三个月的时间能分离出,做出预防甲流的疫苗,现在已经在全国甚至世界接种预防,艾滋病我们与它斗争二十多年了,现在仍然看不到研制出艾滋病疫苗的希望,从治疗来说,由于这个病毒变异很快,治疗用药也不能把这种疾病跟除,随着我们科学技术的发展,艾滋病有可能成为像高血压,糖尿病一样的慢性疾病,刚才你看片子约翰逊已经十几年了,91年到现在18年了,照样健康地活着。那么89年我们在云南瑞丽发现146个吸毒人员感染艾滋病,两年以前到那里去了还找到12个人,他们没有治疗仍然健康地活着。对于艾滋病来说,应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它变得越来越不可怕。
  主持人:吴医生,我还想问一下,病人和携带者,或者什么感染者好象有不同的分类,能不能给我们解释一下分别有什么不同呢?
  吴昊:感染了艾滋病病毒以后分成三个期,第一个期是急性期,急性期大约在感染一年以内,可能在感染了半个月到两个月的时候,有一个像感冒的症状,在急性期以后有一个很漫长的无症状期,叫潜伏期,这个时期平均是八到十年,病人什么症状都没有,在这个时期我们叫他携带者,或者叫他是艾滋病感染者,经过八到十年无症状期以后,到第三期就病人开始发病了,主要表现为两个,一个是艾滋病相关的疾病,第二个是小于两百个,就是艾滋病期。所以说我们一般医学文献上都说SIV感染和艾滋病这个病人,都是感染艾滋病病毒一个慢性期。
  主持人:约翰逊过了18年,超出您所说的潜伏期的病毒携带者的这样一个过程。
  吴昊:这个就是经过有效的抗病毒治疗。
  抗病毒药物可推迟发病
  吴尊友:8到10年,如果一百个人感染了,第50个人发病的时间在这个范围,对于一个人感染艾滋病来说,免疫系统反应不一样,出现临床症状时间不一样,短的三年五年出现临床症状,长的18年,甚至20年也不出现临床症状,现在抗病毒药物,特别多年抗病毒药物运用以后,可以把发病时间推迟。
  主持人:吴大夫在您接触的病例当中,哪一个寿命最长的,潜伏期最长的,到现在仍然健在的?
  吴昊:刚刚像吴教授所说的,确实有一些病人不治疗也有活二十年以上的,但是绝大部分病人就不治疗十一年,十二年以后发病了,以后身体就不行了。现在我们抗病毒治疗经过,从1987年到现在,经过十多年,现在有很大的进展。我们抗病毒治疗目前能延长病人寿命三十年到五十年,比治愈人的预期寿命只缩短十年,像吴教授说的,我们像治疗糖尿病高血压的病人,使他寿命延长。但是非常遗憾不能彻底治愈,但是我们让他维持一个,像约翰逊那样一个很好的健康状态。
  主持人:我知道我看到截止到目前,中央已经投入了1.6亿元免费为艾滋病病人和感染者提供免费的治疗,那刚才您也提到,中西医结合的治疗,不知道中医在治疗艾滋病方面是不是有什么特别的功效?
  吴昊:中医为我们国家艾滋病的治疗和艾滋病的治疗上面,另外对艾滋病防治上面,那是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确实是。中医治疗艾滋病,和中西医结合治疗艾滋病,都有很好的效果。
  中西医治疗艾滋有什么区别
  主持人:我还想知道具体的中西医结合。
  吴尊友:它的疗效主要表现在缓解症状,它和西医不一样,西医它是根据病毒复制的环节,切断它的复制环节,这样病毒不能复制,不能生儿育女了。中医的话,它现在还没有从分解每一个环节去对应,而是根据他的症状综合治理的原则,对缓解症状很有帮助,对于恢复免疫功能有很大的帮助。特别是对西药产生的毒副作用的,他耐受不了了,这个时候你上中药,他还能够忍受,而且能够缓解症状。
  主持人:也就是说中药和西药,中医和西医他们起到的是不同的作用,那我们展望一下未来,到底在多长时间之内,可以有这样一种药物彻底的根治艾滋病呢?
  吴尊友:现在还看不到这个希望,为什么这么说呢,艾滋病在复制过程当中,有两个特别重要的环节,一个他每复制一个周期,它的病毒发生变异,一旦发生变异了,那么这样就是我们产生的抗体,这是我们疫苗研究当中最重要的理论基础就不能产生作用了,我们所有的疫苗预防疾病都是产生抗体而起作用,由于病毒变异使得我们抗体起不到作用。第二个关键是病毒在复制过程当中,它会潜伏在我们的细胞里面,那么等到你有一天,我们的生物技术发展到这样的程度,我们能够不让艾滋病毒在复制的过程当中发生变异,你要变我不让你变,我控制你的基因,还有我能识别你潜伏在人体细胞当中的病毒基因在哪,我能把这个细胞给它清除掉,那么我们就可以治愈艾滋病。
  如何预防艾滋病
  主持人:那这么看来只有预防了,如何预防艾滋病,有没有什么最有效的途径?
  吴尊友:如果我们仔细看一下艾滋病的感染和传播方式,艾滋病实际上是一种以个人行为为主要原因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只要行为发生改变了,艾滋病就可以预防,所以说,我们要加大宣传,让每一个老百姓能够了解理解造成艾滋病的行为有哪些,规避这些行为,就可以预防,但实际上在社会当中还存在着一些感染和传播艾滋病的行为,比如吸毒,性关系,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自律,自己就不会感染,同时我们要加大针对艾滋病传播的行为开展预防措施。像推广安全套,对吸毒人群的维持治疗,证据交换。还有很重要的感染的人早一点被检测,发现出来,交给我们吴大夫去治疗,治疗也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预防措施。
  主持人:非常感谢两位嘉宾今天作客我们演播室,我曾经看到一位艾滋病患者写过这样一段话给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他说在我们生活当中已经不再有他们和我们的区别了,也不要再把感染者看作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所见到的艾滋病毒携带者或者病人来自他所能想到的任何行业,他们就在我们身边,他们就是我们。
  主持人:好,非常感谢两位嘉宾今天作客我们演播室,我曾经看到一位艾滋病感染者写的一段话,给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他说今天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已经不再有他们和我们的区别了,而且也不要再把感染者看作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所见到的艾滋病毒感染者还有病人,来自可以想像到的任何行业,他们就生活在我们的周围,我们希望通过制作今天这期节目可以唤起更多人关注艾滋病,也让我们更多的来关爱和理解艾滋病人,让我们携起手来抗击我们共同的敌人。世界上第一个被治愈的艾滋病人(图)
日全球第24个&世界艾滋病日&前夕, 150余家媒体的编辑记者齐聚广州,参加由新闻出版总署举办的第三批全国报刊媒体禁毒防艾宣传培训活动,新闻出版总署新闻报刊司发起的&全国报刊禁毒防艾公益广告征集巡展专项行动&同时启动。
-艾滋病毒在布朗体内已寄居十多年,雪上加霜的是,几年之后他又被查出患有白血病,医生不得不为他进行骨髓移植,迪尔医生大胆尝试一箭双雕治愈艾滋病和白血病。
-艾滋病毒进入免疫系统,必须同时结合免疫细胞表面的两种物质CD4和CCR5。就像一把钥匙一样,必须同时具有两个孔,才能打开免疫细胞的大门。不感染艾滋病的人群幸运之处就是缺失CCR5基因。
-在与布朗配型成功的60名骨髓捐献者中,就恰好有一位缺失CCR5基因的人!布朗通过成功的骨髓移植,重建的免疫系统正好也缺失CCR5基因,实现了白血病艾滋病同时治愈。
-2009年,布朗的主治医生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文章,很小心地把布朗的状况描述为&通过骨髓移植长期控制了艾滋病毒&。直到一年后在《血液》上,他们才正式底气十足地宣称:艾滋病人布朗被治愈了!
-第二布朗还会出现吗?清华大学张林琦教授的答案是&&布朗&还会出现,但绝非易事。&因为布朗同时是一个白血病患者,且非常幸运地找到了对艾滋病毒有先天免疫力的骨髓捐献者,另外还有足够的钱。
艾滋病人被治好了,而且是彻底根治了,体内已经没有艾滋病毒了!
这个幸运的家伙是一个43岁的美国人&&布朗,是去年12月在德国治好的。更为滑稽的是,他的艾滋病之所以能被治愈,其实是因祸得福,因为他同时患上了要命的白血病。
这个故事听起来的确像是编造的虚构电影剧本,但国际顶尖医学期刊《血液》杂志告诉全世界:这是个真实的病例。
要把白日梦实现的医生
奇迹发生在德国柏林的夏洛特医院,故事主角是美国人蒂莫西&雷&布朗。他自从2000年被查出感染艾滋病后,就一直在这里治疗。他的对手则是30年前被发现之后迅速肆虐全球,杀死了成百上千万病人的艾滋病。
在布朗治愈前,它已在他体内寄居了10年。在积极的治疗下,艾滋病毒并没有经常找布朗的麻烦。但不幸的是,布朗在几年之后又被查出患有急性髓性白血病,医生不得不为他进行骨髓移植。
艾克哈德&迪尔是布朗的主治医生。面对这个遭受两种绝症折磨的病人,他并没有轻易放弃,而是想通过一次骨髓移植同时解决这两大难题,实现一箭双雕。
在外人看来,一个同时患了艾滋病和白血病,半条腿已经伸进坟墓的人,能延长生命,已经是烧高香了,还想通过一次手术同时解决两大恶疾,简直就是做白日梦。但迪尔就是要让这个白日梦变为现实。
08/13 18:35
08/09 20:56
08/08 17:22
08/08 17:10
07/31 18:18
04/05 09:06
02/22 10:17
10/29 15:25
09/05 18:15
08/08 08:58
12/15 19:23
12/07 18:25
11/30 19:44
10/26 15:56
10/26 15:49
06/18 10:23
04/22 16:29
02/20 18:43
02/13 15:52
11/01 15:24
09/01 16:09
09/01 15:45
08/06 10:04
08/01 18:20
07/09 19:04}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世界上第一个电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