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博拉病毒感染国家患康复后还能感染埃博拉吗?

埃博拉病毒 近40年难“破”之病
 来源: 
来源:作者:责任编辑:
于今年3月暴发的西非埃博拉疫情,其严重程度前所未有。疫情是否能控制得住,如何减少感染和死亡几率,会不会扩散到非洲甚至更广泛的区域,都是当前人们关注的焦点。
人类早在1976年就发现了埃博拉病毒。近40年过去了,科学家为何仍未研发出针对这一致命病毒的特效药物或疫苗?破解埃博拉到底难在哪里?
(综合新华、中新等媒体报道)
病毒研究环境要求极高
暴发时间不规律难研发:
经济效益妨碍研究进程
首先要从埃博拉病毒说起。这种病毒很难对付,对实验室中的培育环境要求极高。相关实验必须在高安全防护措施的实验室中才能进行,而具备这样条件的实验室在全球范围内数量有限。
暴发时间不规律
其次,埃博拉虽然是一种致命病毒,但客观地看,这种病毒其实很少见,它的传播范围基本上就集中在西非地区,很多人以前甚至没听过这个病名。正如世界卫生组织发言人格雷戈里·哈特尔所言,“由于史上埃博拉病例出现不多,此前医学界并未像研发艾滋病疫苗一样存在迫切压力。”
而且埃博拉疫情的暴发时间不规律,不像某些病毒性传染病有特定的季节性,因此也就无法预知和防范。这就导致研究人员测试新疗法的机会也相应减少。
此次西非暴发了迄今最大规模的埃博拉疫情,截至目前报告的确诊和疑似病例总计1000多例,这与常见的疟疾、登革热等传染病相比,规模要小得多。而此前许多年,埃博拉在西非地区基本上只是零星感染。
经济效益妨碍研究进程
此外,缺乏经济效益也是针对埃博拉的特效药物或疫苗迟迟无法研制出来的原因之一。埃博拉药物或疫苗研发需要巨额资金,其销量却很有限,肯定没有私人企业愿意投资。英国雷丁大学病毒学家本·诺伊曼就说:“做埃博拉这种研发,对于任何一家医药公司来说,从经济角度看都是不可行的,因为企业要考虑到经济利益。”
目前,主要是美国等少数发达国家的政府在资助埃博拉病毒的研究,而发达国家政府资助相关研究并非因为这是一种常见传染病,往往是出于防范生化袭击的考虑,其成果也很难扩散到企业。
由于以上种种因素,针对埃博拉病毒的特效药或疫苗研发一直进展很慢。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主任托马斯·弗里登就曾表示,至少一年内不会出现针对埃博拉病毒的有效疗法和疫苗。直到这次西非暴发严重的埃博拉疫情,相关的研发才开始加速前进。
尚无药物完成临床试验
盘点全球,目前正在研发的少数几种埃博拉药物或疫苗,主要集中在美国,但尚无一种完成严格的临床试验,其中一种药物已经在猴子身上显示出理想效果。美国弗吉尼亚大学传染病专家弗雷德·海登谨慎评价说:“这种药物应该能行,因为动物模型(显示有效),但是,除非在人体中进行临床试验,否则谁也不知道。”
至于疫苗,美国政府资助研发的一种疫苗虽然已经在灵长类动物中取得了理想效果,但人体注射后效果如何、安全剂量是多少尚不可知。加拿大一家公司与美国政府签署了1.4亿美元的合同研发埃博拉疫苗。但早前,他们在健康人身上进行接种试验时,被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叫停,理由是还需提供更多疫苗安全信息。
那么这些尚未经过大规模人体临床试验的药物或疫苗,在当前西非疫情大暴发之际能先行使用吗?对此科学家分歧严重。
病毒发现者之一、现供职于伦敦大学卫生与热带医学院的彼得·皮奥特认为,鉴于这次西非疫情史无前例,应该认真考虑是否采用试验性药物或疫苗。但也有很多专家表示,使用任何尚未经过大规模人体临床测试证实安全性的疗法或疫苗,都是不符合伦理道德的,而且很可能引发灾难性后果。
埃博拉病毒热点问答
世界卫生组织等机构和埃博拉病毒的发现者近日对人们关心的问题给出了客观科学的解答。
人体为何会感染埃博拉?
科学界认为,埃博拉病毒最早从动物传染给人,是因为人接触了雨林中感染埃博拉病毒动物的血液、体液或尸体。因此,在出现埃博拉疫情的地区,人们一定要减少与黑猩猩、猩猩、蝙蝠、野猪等高危动物的接触,特别是不要捡起死亡动物的尸体或对它们的生肉进行烹饪。
埃博拉病毒感染者的体液(尿便、唾液、精液)和血液中都存在病毒,具有传染性。尤其是健康人的皮肤或黏膜破损时,接触埃博拉感染者的衣物、床单或使用过的针头也可能感染这种病毒。
埃博拉病毒感染者的尸体也是一个传染源,对其需进行保护性处理并立刻埋葬。
埃博拉病毒感染者从出现症状时即开始具有传染性。此外,感染埃博拉病毒的男性在康复后的7个星期内,其精液中还存在埃博拉病毒,可通过性接触感染他人。
感染后的典型症状如何?
埃博拉病毒的潜伏期是2到21天。患者会突然出现高热、极度疲乏、肌肉疼痛、头痛等症状,接下来会出现呕吐、腹泻、肝肾衰竭,病情严重的患者会出现内部脏器出血或体表出血。实验室检查是唯一可以确认埃博拉病毒感染的方式。
感染了能被治愈吗?
目前没有可以治愈埃博拉出血热的特效疗法和药物,但一些患者在经过精细护理后可以恢复健康。此次在西非埃博拉疫情中被感染的两名美国人,一人接受了尚处在试验阶段的药物治疗,一人注射了一名14岁埃博拉幸存者的血清,两人现在虽然情况不容乐观,但病情都处于稳定阶段。
眼下,医务人员面对埃博拉出血热患者能做的就是:减轻高热、呕吐、腹泻等各种症状,保证患者不脱水。埃博拉病毒虽然致死率高,但如果感觉不适时及时寻求医疗救治,有些患者仍有机会康复。
埃博拉可预防吗?
目前尚无疫苗经相关部门批准用于预防埃博拉,也没有埃博拉疫苗进入临床试验阶段,但美国将于9月中旬对一种埃博拉疫苗开展人体试验。在出现埃博拉疫情的地区,主要的预防方法还是避免与埃博拉感染者直接接触,医务工作者应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与感染者同车有危险吗?
彼得教授表示,“只要埃博拉感染者没有呕吐到你身上”,无接触地坐在感染者身边是没有问题的。世卫组织也表示,埃博拉的人际间传播需要与感染者体液和排泄物等直接接触,旅行者感染这种病毒的风险很低。即便有埃博拉感染者在不知晓病情的情况下乘坐公交车,其同行者被感染的几率也很低。
控制埃博拉
需要做三件事
目前不能证明病毒会通过空气传播,最大的感染风险是与病人的体液及排泄物有直接接触
对于肆虐西非的埃博拉疫情,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主任托马斯·弗里登认为,控制埃博拉疫情需要做三件事:找到病人、做好救治准备、预防感染,与这场疫情的斗争不是短跑冲刺,而是“马拉松”。
防控埃博拉疫情的首要步骤是迅速发现病人并实施隔离,进而找到与他们有接触的人,准确快速地诊断。与此同时,医疗机构要做好各种准备,包括对医护人员进行必要的防护。在确认感染、展开救治后,还要找到与患者有接触的每个人,跟踪观察21天,每天检查是否发热,如果发热就隔离。
弗里登指出,要教育人们避免与病人和尸体直接接触并报告疑似病例。要避免病毒从动物传给人,特别是避免食用野生动物,不要接触蝙蝠等可能携有埃博拉病毒的动物。
他强调指出,目前不能证明埃博拉病毒会通过空气传播,最大的感染风险是与埃博拉出血热病人的体液及排泄物有直接接触。“与接触过病毒但没发病的人接触不会感染。只有当感染者出现发热或其他严重症状时,才会传染”。
弗里登认为此次疫情防控的关键环节是及时隔离患者,只要正确操作,任何一家拥有合格重症监护病房的医院都有能力隔离埃博拉出血热患者。至于针对埃博拉病毒的有效疗法和疫苗,他认为即便一切顺利,“至少一年内不可能”研发成功。
据弗里登估计,在最乐观的情况下,预计至少需要3到6个月才能控制住这场疫情。
疫苗人体试验或于下月开展
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与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合作,最早将于9月开始进行埃博拉疫苗人体试验,有望在明年早些时候得到试验结果。
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下属的过敏与传染病研究院负责人安东尼·福西介绍说,这种埃博拉疫苗目前在灵长类动物试验中效果理想,人体试验将于9月中旬开始。该国目前有多家机构在加紧研制针对埃博拉病毒的疫苗和药物。今年3月,得克萨斯大学研究的三种埃博拉疫苗在猕猴中的疗效都接近100%。
上述疫苗中的一种与狂犬病疫苗类似,在猕猴接触埃博拉病毒后再注射,效果仍然十分理想。
现在还能去非洲吗?
7月—8月正是境外游客赴非旅游的热门时间。那么,究竟能不能去非洲呢?
7月9日,国家质检总局、外交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和国家旅游局联合发布《关于防止非洲埃博拉病毒病传入我国的公告(2014年第75号)》,提到来自疫情地区的人员,如有发热、极度虚弱、头痛、肌痛、咽痛、结膜充血等症状,入境时应立即、主动向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口头申报。口岸不能明确诊断的,应当移交指定医疗机构进一步诊治。入境后3周内出现上述症状者,应当立即到医院就诊,并向医生说明近期的旅行史,以便及时得到诊断和治疗。医疗机构发现疑似病例,应按要求及时报告。
8月1日,国家旅游局再次提醒境外中国公民防止传染非洲埃博拉病毒病,并重申“前往上述地区的人员还应当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特别要避免接触灵长类及其他野生动物,避免与可疑病人接触,避免直接接触患者或感染动物的血液、体液和排泄物等,食用当地动物产品前应确认食物已被彻底煮熟。旅行中或旅行后发现有相关症状者,应当立即就医。在入境时要向检验检疫机构主动申报”。
美国已发布针对几内亚、利比里亚和塞拉利昂的最高级别旅行警告。弗里登表示,建议人们避免前往这3个国家的非必要旅行,是因为这些国家对旅行者构成潜在风险。他举例说,如果某人前往这一地区旅行时恰巧生病或在车祸中受伤,需要去医院治疗,而这家医院内可能就有病患染有埃博拉病毒。
法国外交部也在其网站发布旅行警告,建议法国公民在非必要情况下暂停一切前往埃博拉疫区所在国的旅行计划,其中包括几内亚、塞拉利昂、利比里亚和尼日利亚。
[责任编辑:yfs001]
一周图片排行榜
光明网版权所有埃博拉病毒病常见问题
1. 什么是埃博拉病毒病?埃博拉病毒病(以往称作埃博拉出血热)是一种严重且往往致命的疾病,死亡率高达90%。该病会影响人类和非人类灵长目动物(猴子、大猩猩和黑猩猩)。埃博拉是1976年在两起同时出现的疫情中首次出现的,一起在刚果民主共和国靠近埃博拉河的一个村庄,另一起出现在苏丹一个边远地区。病毒的起源尚不得而知。但基于现有证据,人们认为果蝠(狐蝠科)可能是埃博拉病毒的宿主。2. 人如何感染这一病毒?埃博拉通过密切接触感染动物的血液、分泌物、器官或其他体液而传给人类。在非洲,处理在热带雨林中发现的受到感染的患病或者死去的黑猩猩、大猩猩、果蝠、猴子、森林羚羊和豪猪会导致感染。减少与高危动物(即果蝠、猴子或猿)的接触很重要,包括不要捡拾在森林中发现的死亡动物,也不要处理动物生肉。一旦有人与染有埃博拉的动物发生接触,就可能在社区造成人际传播。感染的发生是因为与感染者的血液、其它体液或分泌物(粪便、尿液、唾液和精子)有直接接触(通过破损皮肤或粘膜)。当健康人的破损皮肤或粘膜与受到埃博拉病人的感染性液体(如脏衣物、床单或者用过的针头)污染的环境发生接触时,也可发生感染。卫生工作者在照护埃博拉病人时经常会接触到这一病毒。这种情况的发生主要因为他们照护病人时没有佩戴手套等个人防护装备。卫生系统各个层面(医院、诊所和卫生站)的卫生保健提供者都应当了解该病的本质及疾病如何传播的信息,并严格遵守所推荐的感染控制防护措施。哀悼者在安葬仪式上与死者尸体直接接触,也可能对埃博拉的传播发挥作用。处理埃博拉死者时必须佩戴保护性强的防护服和手套,死者应立即埋葬。只要病人血液和分泌物中带有病毒就会具有传染性。因此,感染病人应得到医疗专业人员的密切观察,并进行实验室检查,以确保病毒在病人回家前不再在该系统内传播。当医疗专业人员确定病人可以回家时,那么他们就不再具有传染性,不会对社区中的其他任何人造成感染。病情康复的男性仍可能在康复后高达7周内通过其精液将病毒传给性伴。鉴此,重要的是,男性康复后至少在7周内要避免性交,或者当在康复后7周内进行性交时要戴上安全套。3. 什么人风险最大?出现疫情时,感染风险较高的人员为:卫生工作者;与感染者存在密切接触的家庭成员或其他人;在葬礼期间与死者尸体发生直接接触的哀悼者;在雨林地区与森林中发现的死亡动物发生接触的猎人。需要开展更多研究,了解免疫受损者或者伴有其它基础性疾病的其它人员等群体是否比其他人更容易感染病毒。可通过在诊所和医院、在社区集会或在家采取保护性措施而控制与病毒的接触。4. 感染的典型症状和体征是什么?典型症状和体征包括突起发热、极度虚弱、肌肉疼痛、头痛和咽喉痛。随后会出现呕吐、腹泻、皮疹、肾脏和肝脏功能受损,某些情况下会有内出血和外出血。化验结果包括白血细胞和血小板计数降低,而肝酶升高。潜伏期又称为从获得病毒感染到出现症状的时间间隔,它为期2天至21天。病人一旦开始显现症状,就具有传染性。在潜伏期内不具传染性。埃博拉病毒病感染只有通过实验室检测才可获得确认。5. 人们应当何时就医?当人们曾经去过已知存在埃博拉病毒病的地区或者与已知患有埃博拉或疑似患有埃博拉的人员存有接触,并且开始出现症状时,就应当立即就医。当怀疑病人患有该病时,应当不加迟疑地向最近的卫生机构报告。及时就医对于提高该病的生存率至关重要。控制疾病传播也十分重要,应立即启动感染控制程序。6. 有哪些治疗方法?严重病人需要进行强化支持性护理。病人往往会出现脱水,需要利用含有电解质的液体实施静脉输液或口服补液。目前并没有特异性治愈疾病的方法。有些病人可在得到适当的医疗护理后康复。为便于控制病毒的进一步传播,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应当与其他病人隔离开来,并由采取了感染控制严格防护措施的卫生工作者对其施治。7. 我可以做什么?该疾病可以被预防吗?目前没有获得许可的埃博拉病毒病疫苗。正在对若干疫苗进行测试,但目前尚无任何疫苗可用于临床。提高对危险因素和可保护自身的防护措施的认识,是减少发病和死亡的唯一方法。预防感染的方法了解疾病的本质,它如何传播,如何防止其进一步扩散。在受到影响的雨林地区,减少与高危染病动物的接触(即果蝠、猴子或猿)。食用动物产品(血液和肉)前要彻底煮熟。如对病人实施医护,要戴手套并使用防护装备。到医院探视病人或者在家看护病人后建议定期洗手。埃博拉死者应使用保护性较强的装备进行处理,并立即埋葬。8. 卫生工作者情况如何?面对医护病人带来的高风险,他们如何进行自我保护?治疗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的卫生工作者比其他人群面临的感染风险更高。除卫生保健标准防护措施外,卫生工作者应当严格采取所推荐的感染控制措施,避免与受到感染的血液、体液或者污染环境或物体发生接触(比如病人的脏床单或者用过的针头)。医院工作人员应充分了解该疾病以及如何安全地管理它。他们应当使用个人专用罩衣、手套、面罩和护目镜或防护面屏等个人防护装备。除非已经适当消毒,否则他们不应当重复使用防护装备或防护服。他们应当在医护每一例疑似病例时都更换手套。侵入性操作程序可将医生、护士和其他人处于感染境地,这些程序应当在具有严格要求的安全条件下进行。应当尽可能将感染病人与其他病人和健康人隔离开来。9. 如何看待某些食物可预防或治疗感染这类传言?世卫组织强烈建议,人们应从其公共卫生当局获取埃博拉病毒病方面的可信健康建议。由于没有针对埃博拉的特异性药物,最佳治疗方法就是由医院卫生工作者在严格的感染控制程序下,对病人提供强化支持性治疗。可通过所推荐的防护措施来控制感染。10. 世卫组织如何在疫情期间保护健康?世卫组织向各国和社区提供用来防范及应对埃博拉疫情的技术建议。世卫组织的行动有:疾病监测及在区域之间共享信息,防范发生疫情;一旦出现疫情,对调查工作及卫生威胁的控制提供技术支持——比如在现场协助确认病人并跟踪疾病模式。对防治方案提出建议:当成员国提出要求时,派出专家并分发卫生供应品(比如供卫生工作者使用的个人防护用具);开展交流,提高人们对疾病本质以及对用来控制病毒传播的保护性卫生措施的认识;启动区域性和全球性专家网络,应要求提供支持,并减轻可能带来的国际健康影响及对旅行和贸易带来的破坏。11. 在疫情期间,卫生官员报告发生的病例数字会有起伏不定情况?为什么?在出现埃博拉疫情期间,疫情发生国公共卫生当局报告病例数和死亡数。这些数字可能每天都会变化,病例数既反映了埃博拉疑似病例,也反映出实验室确诊病例。有时疑似和确诊病例数合在一起报告,有时分开报告。因此,这些数字可在疑似和确诊病例之间转变。随着时间变化来分析病例数据发展趋势,并提供补充信息,一般情况下这会更加有助于评估公共卫生形势并确定要做出的适当反应。12. 发生疫情时出行安全吗?世卫组织有何旅行建议?在疫情期间,世卫组织定期审查公共卫生形势,并在必要时提出旅行或贸易限制措施。由于人际间传播是由于直接接触感染病人的体液或分泌物造成的,因此对旅行者带来的感染风险很低。世卫组织的一般性旅行建议:旅客应避免与感染病人发生任何接触。前往受影响地区的卫生工作者应严格遵守世卫组织推荐的感染控制指导。曾在最近报告发生病例的地区逗留过的任何人,均应了解感染症状,并在出现疾病最初迹象时求医。建议那些诊疗从疫区归来、且伴有相应症状的旅客的临床医生要考虑到发生埃博拉病毒病的可能。关注:“温岭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或直接输入“WLSCDC”你就可以知道更多的健康知识!还等什么呢,快分享吧!
11:53:58 20:31:19 13:36:47 18:46:58 18:46:55 14:38:19 12:24:54 01:52:54 01:52:51 22:38:52
网友评论 (0 条评论)美国一位幽灵猎人7日凌晨1时在维利斯卡爱荷华州以“斧头谋杀”出名的凶宅内用刀刺伤自己胸部。
  094级战略核潜艇,北约代号:晋级。它是中国建造的排水量最大的潜艇。中国核潜艇
虽然有些学校有正式招生的权利,也能授予学位,但这只是有正式的法律认证形式,和教育
支持拉丁美洲和亚洲国家环境保护,促进发展中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每年的11月12号,是清华广大男生们的节日。清华男生节始于2002年,迄今已有10年的历史,设立它的初衷...
美第五例埃博拉患者康复出院 感染原因不明
  【环球网综合报道】据法新社10月22日报道,感染埃博拉病毒的全国广播公司(NBC)摄影记者阿育卡&穆波(Ashoka Mukpo )于当地时间21日从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医疗中心康复出院。
  医疗中心表示,美疾病防控中心(CDC)的血液检查报告显示,穆波血液内已无病毒留存。
  穆波在感染埃博拉病毒,称自己不确定感染埃博拉的原因,仅表示在确诊前一周曾和感染者在一起。
  据悉,穆波于10月6日返美治疗。在美国,包括穆波在内已有8名埃博拉患者正在接受治疗,其中一名利比里亚人已不幸去世。(实习编译:王天翼 审稿:聂鲁彬)
责编:李大昕
版权作品,未经环球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环球兵器库为天下军迷,倾力打造环球第一兵器数据引擎!
24小时点击排行
12345678910
24小时跟贴排行台媒:美国两名感染埃博拉患者痊愈 一人已出院(2)_国际频道_《参考消息》官方网站
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即将成为最大经济体,而表决权仍较低。
莫斯科既想和中国交易,却又害怕中国复制技术。
台媒:美国两名感染埃博拉患者痊愈 一人已出院(2)
责任编辑:雷璟
核心提示:“这名病患要求继续姑隐其名,并已出院前往未透露地点,不过他改天将发表声明。”
【延伸阅读】中方:将根据埃博拉疫情发展继续提供支持帮助
中新网10月20日电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在今天的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中方将根据埃博拉疫情的发展和有关国家的实际需要,继续提供支持和帮助。希望国际社会共同努力,进一步加大援助力度,帮助非洲国家抗击疫情,共度难关。在20日举行的记者会上,有记者问,世界粮食计划署有官员日前表示,欢迎中国政府为抗击埃博拉疫情所作的持续努力,同时希望中国公司和富人作出更多贡献。中方对此有何评论?华春莹说,我没有看到相关的报道。中方已多次全面详细介绍了中国政府在应对埃博拉疫情方面所作的努力。当前,埃博拉疫情加剧蔓延,已成为国际社会必须合力应对的公共安全卫生问题。华春莹表示,中国政府和人民一直密切关注疫情,并向非洲有关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了3轮援助,将再向西非疫区提供新一轮援助。华春莹称,中方将根据疫情的发展和有关国家的实际需要,继续提供支持和帮助。希望国际社会共同努力,进一步加大援助力度,帮助非洲国家抗击疫情,共度难关。
( 19:01:30)
2015《参考消息》订阅季火热进行中!微信关注公众号“参考小秘书”(ID:ckxxxms),快捷订报,更有百万话费、iPad mini等您拿哦。
相关阅读:
凡本网注明“来源:参考消息网”的所有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更多境外媒体报道,请见《参考消息》官方网站首页。网址
新闻热搜榜
来源:百度新闻
国新网备2012001 京公网安备
- 参考消息报社 版权所有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埃博拉感染人数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