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水性角膜接触镜国家标准老年眼病患者是否可长期戴

干眼病可以说是一种“”。双眼,特别是眼角膜部分,经常是依靠泪腺供给水分,通过眨眼,使泪水变成一层“泪片”分散到眼角膜,保持眼睛舒服的。所谓“”是指由于的减少或者泪腺功能下降,导致眼睛表现出现微小伤痕的一种症状。
一、临床症状
干眼病的一般症状是眼睛有干涩,灼痛感,眼屎较多;眼酸、眼痒、怕光和视力减退。其他症状还有头痛、烦躁、疲劳、注意力难以集中,严重时会发生软化穿孔,在检查时可以看到有充血。
二、形成原因
  在人的上下之间有泪液层,它含有保护眼睛不受感染的物质,人们眨眼时泪液随 之均匀分布在的表面,清洗眼结膜上的灰尘,以保持眼睛明亮。一般人们的泪液分泌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减少,所以老年人中干眼病的发病率较高。可引发的因素相当多,包括:中老年以后分泌减少、眼睛本身的病症,如角膜退 化、睑缘炎、等;各种免疫性病症和结缔组织病,如、红斑狼疮、口眼干燥、关节炎综合征(多发生在中老年或老年妇女)等;因某些药物引起,如避孕丸、安眠药、镇静剂、咳嗽药、胃药等;也可因缺乏所致。  近年来干眼病的年轻化趋势明显,主要是由于现代生活中,青年人的工作和娱乐与电视、电脑接触得越来越多、长时间面对荧光屏,缺乏适时地眨眼或让眼睛休息,影响了双眼的泪液分泌;或长期使用某种眼药水,如收缩性眼药水,也很容易形成干眼病。
三、发展病程
  干眼病的发生发展是一个慢性经过的自然病史,您需要配合医师共同建立一个对于有效治疗的客观的预期值。在多数情况下,干眼并不损害视力,主要引起刺激症状和视力波动。一部分患者存在一些使病情加重的因素,如系统用药导致泪液分泌减少或环境因素导致泪液蒸发增加,使得症状迅速加重,消除这些因素后,症状常可明显缓解,甚至完全消失。那些由于不可逆的泪液分泌减少或者由于睑缘炎等慢性病变引起的泪液蒸发过强的患者,疾病可表现为慢性病程,症状时轻时重,最终随着时间而发展为中重度干眼。  在中度和重度干眼患者,可出现可逆性结膜鳞状化生或者结膜角膜点状糜烂。极少数重度干眼患者可出现眼表角化、角膜溃疡、角膜瘢痕化、角膜变薄或者新生血管化等并发症,从而致使视力严重下降。[1]
四、根据泪腺分泌功能分类
  干眼症可分为泪腺分泌不足和泪腺分泌功能正常性干眼两大类。后者由于泪液排失过多,或称蒸发性干眼症。
泪腺分泌不足性
  泪腺分泌不足性干眼可再分为SS性和非SS性干眼。  (1)SS干眼:是一种外分泌腺自身免疫性疾病又可再分为原发性SS(干眼加口干)和继发性SS(再加全身胶原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多关节炎等)。  (2)非SS性干眼:或称KCS,它包括下列病变:  ①泪腺病变:A.原发性泪液不足,为先天性无泪症,无或有泪腺,但缺乏分泌;非SS性KCS,有时称作后天性PLD,或简称KCS。B.继发性泪液不足,如维生素A缺乏、淋巴瘤、类肉瘤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及大部泪腺切除术后。  ②神经障碍:如Ⅶ颅神经病变久戴接触镜、神经麻痹性角膜炎等。  ③大面积眼表损害导致泪腺腺管阻塞如沙眼、热或化学性眼烧伤、Stevens-Johnson综合征瘢痕性眼类天疱疮、睑缺损、特应性角结膜炎、外伤等。
  (1)睑板腺病变:阻塞性睑板腺炎为最常见原因常为原发性,也可继发于烧伤结膜炎或全身性疾病如皮脂腺性皮炎酒糟鼻、鱼鳞癣、牛皮癣、睑板腺囊肿内睑腺炎、结石等。有时睑板腺先天性缺如,继发性低分泌、双睫症、化脓性炎症、肿瘤等。有时睑板腺管内油脂滞积睑板腺分泌功能似乎正常,但油脂不足。  (2)瞬目异常:瞬目减少或间期延长可引起眼表发干如见于VDT(Visual
Dislpay Terminal)计算机工作者,或办公室眼综合征、帕金森病等。
  (3)前睑炎  (4)眼表病变:引起杯状细胞减少的疾病,如维生素A缺乏。任何原因引起眼表局部隆起,如手术、胬肉睑裂异常、突眼和睑畸形等都可以造成局部眼表干燥。
五、根据稳定泪膜的要素分类
美国1995年国立眼科研究所制定的干眼的分类方法是将干眼分为“泪液不足型”及“蒸发过强型”干眼。前者主要指泪液生成不足,后者除了包括脂质层异常(如睑板腺功能障碍,Meibomain
dysfunctionMGD)外,也包括瞬目不全引起的泪液蒸发增加等情况。另一种分类方法将干眼分为水液性泪液不足(aqueous
tear deficiency,ATD)和脂质性泪液不足(lipid tear
deficiencyLTD)其中ATD分为Sj?gren综合征和非SS的ATD 根据维持稳定的要素,建议将干眼分为5类,不同类型发病机制不同:
蒸发过强型
  这种类型的干眼主要由于脂质层的异常(质或量的异常)而引起,如睑板腺功能障碍、睑腺炎睑缘炎等,眼睑的缺损或异常引起蒸发增加等,荧屏终端综合征(video-digital
termination syndrome)患者瞬目次数减少,蒸发多;睑裂大,暴露多,也可归为这一类干眼。
水液缺乏型
  水液性泪液生成不足而引起如Sj?gren综合征许多全身性因素引起此类干眼。水液性泪液质的异常也导致泪膜不稳定,引起干眼。
黏蛋白缺乏型
  主要为眼表上皮细胞受损而引起,包括眼表的化学伤、热烧伤角膜缘功能障碍。在化学伤中,一些患者的泪液量正常,如Schirmer试验在20mm以上但这些患者仍发生角膜上皮的问题,主要是由于黏蛋白缺乏引起。
泪液动力学异常型
  由泪液的动力学异常引起,包括瞬目异常泪液排出延缓、结膜松弛引起的眼表炎症而导致动力学异常等。
  两种或两种以上原因所引起的干眼。
六、疾病预防
  (1)要有效地预防干眼病,最好的办法是养成多眨眼的习惯。专业人士认为,干眼病是一种压力型病症,问题出在眼睛长时间盯着一个方向看。因此避免眼睛疲劳的最好方法是适当休息,切忌连续操作。如果你是眼镜族,那么配一副合适的眼镜是很重要的。40岁以上的人,最好采用双焦点镜片,或者在打字时,配戴度数较低的眼镜。工作的和距离也是很重要的,尽量保持在60cm上以距离,调整一个最适当的姿势,使得视线能保持向下约30o,这样的一个角度可以使劲部肌肉放松,并且使眼球表面暴露于空气中的面积减到最低。
(2)长期从事电脑操作者,应多吃一些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同时增加A、B1、C、E的摄入。为预防角膜干燥、眼干涩、视力下降、甚至出现夜盲等,电脑操作者应多吃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如豆制品、鱼、牛奶、、青菜、大白菜、空心菜、西红柿及新鲜水果等。维生素C可以有效地氧化。主 要作用是:降低胆固醇,清除身体内垃圾,预防。核桃和花生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维生素B1可以营养神经,绿叶蔬菜里就含有大量的维生素B1。每天可适当饮绿茶,因为茶叶中的脂多糖,可以改善肌体造血功能,茶叶还有防辐射损害的功能。  (3)为了避免荧光屏反光或不清晰,电脑不应放置在窗户的对面或背面,环境照明要柔和,如果操作者身后有窗户应拉上窗帘,避免亮光直接照射到屏幕上反射出明亮的影像造成眼部的疲劳。通常情况下,一般人每分钟眨眼少于5次会使眼睛干燥。一个人在电脑前工作时眨眼次数只及平时的三分之一,因而减少了眼内润滑剂和酶的分泌。应该多眨眼,每隔一小时至少让眼睛休息一次。  (4)为减少眼部的干燥,可以适当眼部护理产品。另外也可以起到放松眼的调节,减少的作用。眼保健操的本质是,就是通过自我按摩眼部周围的穴位和皮肤肌肉,增加眼窝内血液循环,改善神经营养,能消除大脑和眼球内过度充血,由于循环畅通,眼内调节肌可以排除积聚的代谢产物,达到消除的目的。  因此需要提醒大家,当您全神专注于电脑屏幕时,您眨眼的次数会跟着减少。建议您多眨眼,确保“泪片”能将水分分散到眼角膜,防止。如怀疑自己有干眼症,应尽快到医疗诊治。
  上网如何防止干眼?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电脑已经成为多数市民学习、生活、工作中的一部分,然而,随着人们长时间的接触电脑,眼睛则出现了干涩的症状。眼科副教授说,眼睛干涩是两眼干燥少津,滞涩不爽,易感疲劳的一种病症。在秋天这个相对干燥的季节里,特别是用眼较多的学生、知识分子和老年人都易患此症,它不仅使人感到难受,时间长了还会影响人的视力。刘教授提醒,经常使用电脑的市民,如果在电脑旁放一杯热水,可有效缓解眼睛干涩、等现象。  生活中,网络公司与办公室工作人员,还有一些儿童都会长时间的使用电脑。而沉迷于玩电脑游戏的儿童,如若不加节制,就更容易使得他们患上近视。因长时间紧盯屏幕,而造成了这些症状,偶尔还会头痛及肩膀僵硬等症状,尤其是喜欢熬夜上网的网络迷,对眼睛更是一大伤害。  医生建议经常使用电脑的市民,最好把屏幕调整到眼睛平视低十到二十公分的位置,这样可降低眼睑上提的机会,除了注意要让眼睛多休息外,还要经常眨眼来湿润眼睛,因为通常情况下使用电脑的人,在专注屏幕时眨眼次数会由每分钟二十二次降至七次,不知不觉使得眼球表面泪水蒸发过多,因此干眼症会更加恶化。如果在电脑旁放一杯热水,增加周边湿度,便可有效地缓解眼睛不适等症状。
七、处置方法
  冬天空气干燥,在不流通的中经常使用,两次眨眼之间暴露的表面积增加及眨眼次数减少,会导致泪液的蒸发加速而成为干眼病。很多患者在开始眼睛不适的时候喜欢先自己“治疗”,用、抗病毒眼药,其实这种方法并不适宜干眼症的治疗,反而有可能使症状加重,因为不同的干眼症治疗方法也不尽相同。是服用了某些药物而引起干眼症,则应把药物停掉;若是免疫性疾病、内分泌失调、维生素缺乏等引起的,就要先治疗以上疾病。泪液缺乏型干眼需要点人工泪液,不舒服的时候就点,但一天最好不超过6次,因为如果超过6次以上,就会把正常的泪膜冲走,从而加重症状。  被检查出了干眼病,就要及时治疗。治疗干眼病的方法有很多,滴用人工泪液的办法就是其中之一。早期的人工泪液有生理盐水、明胶液、石蜡油等,但这些溶液的粘度低,水份只能在结膜囊内保留3~10分钟。以后又使用甲基纤维素液、纤维素胶等纤维素醚类,以增加粘度,减慢泪道排失和蒸发,但湿润结膜囊的时间也不长。60年代使用了聚乙烯醇液,可使结膜囊湿润时间延长,但重症患者需经常滴用,而不胜其烦。后来采用了泪然一类的由几种物质合成的人工泪。但人工泪液需要不断的滴眼才能保持眼的湿润,这对病人来说是太麻烦了。70年代未,开发出了一种能在结膜囊内停留时间更长的“泪液”,称为“缓释人工泪药膜”,就像大家所熟悉的“缓释胶囊”一样,将“缓释人工泪药膜”制成小片或小柱状,放于下穹窿部,可迅速吸水膨胀,体积增大10倍,如一软胶块。然后在4~8小时内缓缓地释放人工泪液,一天放一至三次,供泪时间大为增长。用花生油、麻油、、蜂蜜或温和眼膏等可改善重度干眼。也可戴亲水性软,以保持角膜的湿润,可减少人工泪的滴眼次数。但要防止感染及镜片变干,因为镜片变干后易碎,反而成为有剌激的异物。  治疗无效,可用固体明胶棒、硅栓等小塞阻塞泪小点,或用火针、电凝、手术等方法封闭泪小点,使分泌量已经很少的泪液不再经泪小点排走。也可用药物刺激泪液的分泌,如匹品、新斯的明、、麻黄素、必嗽平等。如果靠药物刺激还不管用,某些情况下,可以考虑手术的方法。如果尚有少量泪液分泌,并有时,在溃疡部位可做部分睑缘缝合术。严重结膜结疤时可做口粘膜移植术,以增加粘液分泌,形成或扩大结膜囊。或干脆将腮腺管转向,将开口移置入下穹窿外侧部,用唾液代替泪液,不过这样一来,在吃东西时,眼睛就要流“眼泪”了,而不吃东西时,则没有“眼泪”的分泌,为了保持眼睛的湿润,就要不断地吃零食。另外据最近的报道,可用同种结膜移植或颌下腺移植的方法治疗干眼病。说治标先治本,不能,应抓住干眼病的病因,对症下药。如果是因服用了某些药物而引起干眼病,则因把药物停了;若是免疫性疾病、内分泌失调、维生素缺乏等,哪就要先治免疫性疾病、内分泌失调、维生素缺乏等。可内服或局部应用清热养阴生津润燥一类的中药。眼科中心用润目灵来治疗干眼病,获得了一定的。或采用针灸治疗。干眼病时泪腺和角膜都难免会存在,而且由于泪液减少,泪中抗炎成份也减少,因此应用抗炎药,以防感染。如果是干眼病是先天性的,或是原发性的,本身就没有泪腺,或是出了问题等原因,医疗条件下,还不可能治愈。
八、治疗方法
  无论哪种原因引起的干眼病,临床上治疗都要首先祛除病因,例如保持良好的用眼习惯和生活规律,及时影响治疗干眼病[1]的其它疾病,大多数人的症状可以很快缓解。看电脑40分钟左右“闭目养神”5分钟,或起立活动5分钟,都能有效缓解眼干症状。那种试图用眼药水代替休息的做法其实是在使眼睛透支健康,最终会适得其反。  对于原因不明或长期干眼病患者,主要的策略是补充泪液和减少泪液流失。其中人工泪液是一种模仿人体泪液的眼药,局部点眼作为替代治疗的措施之一可保持或提高眼表湿度和润滑,消除或减轻眼部不适。目前国内上市的人工泪液有近20种,常见有甲基纤维素、玻璃酸钠、聚乙烯类、卡波姆、右旋糖苷,等等。  轻中度干眼患者用水溶液,每天使用4-6次即可。对重度干眼患者可使用凝胶制剂。长期应用的患者最好选用不含的人工泪液。  干眼症的治疗要采取综合措施。首先,是在医生确诊引起该病原因的基础上进行治疗,根除或对症处理原发病变,从根本上截断病源,至少可大大缓解疾病的进展速度。与此同时,适当补充不含防腐剂的人工泪液。对泪液极度缺乏者,必要时可在医院作可逆性泪点封闭术,使非常有限的泪液存留在结膜囊内润湿角膜,以减轻用人工泪液的频次。轻度的眼部干涩、灼热等不适可以自己点人工泪液。干眼症症状重或用药3天以后仍然不能缓解甚至有所加重的,应当尽早去医院请诊治。
九、三大误区
  为预防眼疲劳,不少人纷纷采取了不同措施,在办公桌上备用一瓶眼药水就是最常见的现象。不过由于缺乏护眼知识,选择这种措施未必就科学,以下是在干眼病的认知上最容易出现的误区。
  眼睛干燥就点眼药水
  当我们长期面对电脑或大气污染等原因引发眼睛干涩酸痛、疲劳不适的时候,第一时间想到的恐怕就是去药店购买眼药水。过度使用眼药水就是我们最容易踏入的误区之一。医生不主张干眼病患者长期使用眼药水。因为目前90%的眼药水中都含有防腐剂,这些物质会对眼睛表面的产生损害。就有乱滴眼药水致盲的病例,所以眼睛出现不适还是要咨询专业医生的意见,不要随意乱滴眼药水。
  干眼病一次就能治愈
  干眼病需要长期治疗,不是看一次医生就能治愈的,而且治疗期间病情可能会反复。因为无论是全身疾病还是环境因素引起的干眼病,都只有去除了病因才能根治。
  患了干眼病会失明
  很多患者担心干眼病会导致失明,心理压力较大。其实只有极少数由于全身疾病引起的干眼病会致盲,大部分患者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用药不会导致失明。  链接:教您几招预防干眼病:
  (1)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睡眠充足,不熬夜。  (2)注意用眼卫生,定时休息,看书或者看电脑等需要注意力集中的工作,建议每隔50分钟就休息5-10分钟,注意眨眼的次数。  (3)计算机屏幕和眼睛的距离保持60厘米,并且屏幕要比眼睛低。  (4)眼球表面的疾病,如角膜、结膜及眼睑等有发炎、过敏、受伤等需要咨询眼科医生并积极治疗,切勿自行买药。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亲水性软性角膜接触镜所致角膜新生血管临床观察
扫一扫,掌中的多肉更精彩电梯直达发表于
04:19:29|||
(原作者:时明涛)【摘要】目的对亲水性软性角膜接触镜所致角膜新生血管进行临床观察,并探讨相关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过的因配戴软性亲水性角膜接触镜而使眼部损伤的患者207例,受损眼睛共398只,其中,角膜新生血管患者30例,52只眼,平均追踪时间16个月。结果本次398只患眼中,角膜新生血管的患眼52只,占13.1%。戴镜时间在六个月以内的患者,发生角膜新生血管的概率为1.9%,戴镜时间在五年以上的患者,发生角膜新生血管的概率为17.2%。30例角膜新生血管患者中,2例患者持续戴镜时间每次高达14小时,1例患者持续戴镜时间超过5个月,这三例患者5只眼视力受损级别均为Ⅲ级,其余患者均处于I级。本次52只角膜新生血管患眼中,镜片贴合度在0至0.4毫米范围内的镜片有8片,占15.4%,贴合度在1毫米以上的有的3片,占5.8%。结论影响角膜新生血管发生概率的因素有镜片与角膜的匹配情况,戴镜的连续时间,以及戴镜的年限等。
【关键词】角膜新生血管;亲水性软性角膜接触镜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的人数越来越多,其并发症也呈不断上升的趋势,近年来,角膜新生血管的发生情况越来越普遍[1],正因为如此,软性角膜接触镜的配戴情况受到了人们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为了了解软性角膜接触镜造成角膜新生血管的因素,我院于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对收治过的因配戴软性亲水性角膜接触镜而使眼部损伤的207例患者,398只眼进行了一次研究性探讨,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过的因配戴软性亲水性角膜接触镜而使眼部损伤的患者207例,受损眼睛共398只,其中,角膜新生血管患者30例,52只眼,其中,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18例,其年龄在15至39岁,平均年龄24.7岁,追踪时间为5个月至24个月不等,平均16个月,戴镜时间最短的6个月,最长的6.2年,平均时间33个月,所有患者使用的镜片均可做为周戴型镜片使用,55%的镜片含水量。
1.2方法所有患者就诊时均将戴镜症状及患者体征进行详细记录,并将最后一次的诊断情况记录下来。采用裂隙灯进行眨目试验,检查镜片贴全度情况情况,如果镜片在0至0.4毫米的活动范围,则镜片贴合度为紧,如果镜片在0.5至1毫米的活动范围,则镜片贴合度为合适,如果镜片的活动范围在1毫米以上,则镜片贴合度为松。采用裂隙灯显微镜进行角膜新生血管的情况,同时采用裂隙宽带对角膜新生血管进行长度测量。[2]
1.3诊断标准角膜新生血管按照程序的不同,可分为三个级别,从虹腹周边可见范围起进行测量,如果达到1.4毫米(长戴镜)、0.6毫米(口戴镜)、0.4毫米(日戴硬镜),则定为I级,如果超出I级的范围,并到达瞳孔的区域,则定为II级,如果血管进入瞳孔的区域,患者视力受到威胁,则定为Ⅲ级。[3]
本次398只患眼中,角膜新生血管的患眼52只,占13.1%。戴镜时间在六个月以内的患者,发生角膜新生血管的概率为1.9%,戴镜时间在五年以上的患者,发生角膜新生血管的概率为17.2%。30例角膜新生血管患者中,2例患者持续戴镜时间每次高达14小时,1例患者持续戴镜时间超过5个月,这三例患者5只眼视力受损级别均为Ⅲ级,其余患者均处于I级。本次52只角膜新生血管患眼中,镜片贴合度在0至0.4毫米范围内的镜片有8片,占15.4%,贴合度在1毫米以上的有的3片,占5.8%。
由于软性接触镜的配戴人数越来越多,角膜新生血管的发生情况也不断提高,近年来已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次收治过的因配戴软性亲水性角膜接触镜而使眼部损伤的患者207例,受损眼睛共398只,其中,角膜新生血管患者30例,52只眼,角膜新生血管的发生率为13.1%,远远高于十年前。
发生角膜新生血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由于接触镜所引起的角膜缺痒情况,角膜处于缺氧情况时,糖酵解乳酸慢慢堆积,这就为促血管因子提供了一个好的生长环境,从而导致了新生血管的产生;第二,角膜的消肿情况,通常,处于正常情况下的角膜,其结构能够阻止血管生长,而角膜一但消肿,其完整、致密的结构就会受到破坏,使血管有乘机而入的可能;第三,由于接触镜的配戴,使得基质发生转化,从而引起水肿,使得基质的胶原纤维或胶状物质发生断裂,最终使基质变薄,这就使得抵抗血管入侵的屏障削弱了[4];第四,由于接触镜与相应的血管因子有所接触,促使一些炎症的发生,以及其他细胞等发生相应的变化而导致角膜新生血管的发生。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影响角膜新生血管发生概率的因素有镜片与角膜的匹配情况,戴镜的连续时间,以及戴镜的年限等。本次398只患眼中,角膜新生血管的患眼52只,占13.1%。
[1]孙昊,徐岬,冯军.缝线诱导大鼠角膜新生血管中CD 105的表达[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附眼科手术),):187-189.
[2]史芳荣.接触镜致角膜病变的临床研究[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附眼科手术,):414-416.
[3]雷鸣,郝江,刘鲁霞.软性角膜接触镜戴镜时间对角膜影响的临床分析[J].临床眼科杂志,):119-122.
[4]王文战,杨惠春.结膜下注射Bevacizumab治疗硅油填充眼角膜移植术后角膜新生血管[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附眼科手术),):762-764.(www.niubb.net)欢迎您转载分享,并保留本站链接地址;如需在文中注明原作者或者删除这篇由网友热心分享的文章,请附具体文章标题、作者邮件联系bianji爱特niubb.net。
相关文章 @ 亲水性软性角膜接触镜所致角膜新生血管临床观察• • • • • • • • • •
||||苏ICP备号-1——|的阅读与分享
www.niubb.net再问--角膜接触镜的副作用及戴镜的并发症是什么?
健康咨询描述:
请问oculistyang医师:我至今戴了14年的隐形眼镜,几乎是天天都戴10小时以上的。那么是不是真的想文章中所说的:“20岁的眼睛衰老至60岁”“有巨大乳头状结膜炎,上眼皮内侧长出一颗颗凸起的颗粒”“角膜变薄就可以被认为是间接的致盲”等情况??另外“角膜接触镜的副作用及戴镜的并发症” 是什么?“角膜接触镜的特点”又是什么??&谢谢
感谢医生为我快速解答——该
附件:点击查看大图
时间: 18:33:46
十大相似问答推荐
医生答案显示区
帮助网友:1309用微信添加“问医生”,就加我为好友了,快速帮您和家人远程诊断。
是不是真的想文章中所说的:“20岁的眼睛衰老至60岁”“有巨大乳头状结膜炎,上眼皮内侧长出一颗颗凸起的颗粒”“角膜变薄就可以被认为是间接的致盲”等情况??
另外“角膜接触镜的副作用及戴镜的并发症”是什么?
“角膜接触镜的特点”又是什么??
-------------------------------------------------------------
如果眼镜质量合格,而您又严格而正规的清洗。通常是不会发生如此严重的并发症的。即:“20岁的眼睛衰老至60岁“
巨乳头性结膜炎是相对常见的。
上眼皮内侧长出一颗颗凸起的颗粒可能是其他眼病,如霰粒肿,即使不戴角膜接触镜也可能发生。
角膜变薄就可以被认为是间接的致盲”的说法本人并不赞同。
总之:角膜接触镜不宜作为常规眼镜配戴。而应作为临时佩戴的眼镜。
-------------------------------
目前角膜接触镜应用愈来愈普遍。接触镜在矫正屈光不正和治疗一些角膜疾病中,有其独特的优点,但也存在戴镜后引起的许多并发症,引起戴用者和眼科医师的重视。
  一、接触镜的类型及戴用方式
  目前常用的接触镜有硬性接触镜(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及新型透氧硬镜;亲水性软性接触镜(HEMA-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和新近研制成的一次性长戴型软镜。
  戴用方式:分长戴型(日夜戴)及日戴型(仅日间戴)。
  二、戴镜引后起的并发症
  (一)巨乳头状结膜炎可能与软性接触镜上沉积物堆积刺激有关。
  (二)浅层点状角膜炎用荧光素染色可以发现角膜上皮层有点状损伤。
  (三)角膜上皮剥脱伴上皮下浸润或角膜中央区或周边基质浸润。
  (四)角膜溃疡是并发症中最严重者,其中细菌性角膜溃疡,如绿脓杆菌、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链球菌等感染者最常见。其次是真菌性角膜溃疡、病毒性角膜溃疡和棘阿米巴角膜炎等。发生的主要原因是角膜上皮机械性损伤伴有致病微生物侵入所致。致病微生物系因镜片污染或原非致病微生物因角膜损伤而变为致病者。
  以治疗性为目的,配戴长戴型接触镜时,可发生传染性角膜炎。
  (五)角膜水肿可能与配戴的接触镜太紧导致角膜缺氧引起急性角膜上皮或基质水肿。
  (六)角膜新生血管所有新生血管几乎都是表浅的,很少超过角膜缘1~2毫米。若血管未达视轴区,可不必去掉治疗性接触镜。
  三、预防与处理原则
  严格掌握配戴接触镜适应证,提高验光配镜水平。对配戴镜者应定期随访、保健。戴用者对镜片要严格消毒、保养,避免用自制生理盐水、自来水冲洗镜片,或把镜片放入口中湿润。注意选择镜片品种。新型透氧硬镜和一次性长戴型软镜危险性较小。最近研制的一种新型接触镜材料氟化硅丙烯酸盐(fluosiliconeacrylate)已问世,其优点是透氧性强,并能阻止沉着物在其上粘附。再者是要熟悉戴镜方式,日戴型接触镜不要过夜,长戴型者最长不能超过7天。戴镜中如有不适,应立即去掉接触镜,并及时处理出现的各种并发症。总之,对戴接触镜引起的并发症,应作到以预防为主,和早发现早治疗的原则。
如果您认为我的解答还令您满意。请采纳答案。
百度智能推荐
相关问题推荐
网友治病经验分享
挂号科室眼科
常见症状眼红、、眼睑红肿、眼痒、眼烧灼感、、溢泪
检查项目结膜刮片、分泌物、细胞学检查
并发疾病、、、膜性结膜炎
常用药物、、、
其他信息治疗费用、是否传染、好发人群
浏览:40· hot~
浏览:54·
浏览:83·
浏览:140·
参考价:12
参考价:16
治病成功案例/我的经验分享
用药指导/吃什么药好
本品用于治疗由大肠杆菌,流感嗜血杆菌,克雷伯菌属...
参考价格:¥12
用于细菌性结膜炎、麦粒肿及细菌性眼睑炎。也用于治...
参考价格:¥4
如何收藏问题?
方法一:同时按住Ctrl键和D键收藏问题。
方法二:点击浏览器上的收藏按钮收藏问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角膜接触镜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