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高原地区,血液中的溶解氧测定仪会减小吗?

关注高原反应 关注旅游安全
页面功能 【字体:
ALT高原旅游健康知识普及之一
美丽的布达拉宫、碧蓝的纳木错湖、雄伟的珠穆朗玛峰…令多少游客们魂牵梦萦,为之向往。
众所周知,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具有气压低、氧分压低、寒冷、昼夜温差大、多风、干燥、紫外线强烈、多雷暴雨等气候特点。随着青藏铁路的开通,越来越多的游客可以轻松抵达高海拔地区,也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面对急性高原反应的挑战。对于高原反应,我们既不必谈之色变,也不能轻视它带来的危害。希望这篇文章能让你对高原反应有个正确的认识。
急性高原反应,即高原病,指未经适应的人迅速进入3000米以上高原地区,由于大气压中氧分压降低,机体对低氧环境耐受性降低,难以适应而造成缺氧,使心率升高,血氧饱和度降低,由此引发一系列的高原不适应症:头昏、恶心、食欲减退、呕吐、疲乏、腹胀和胸闷,严重时可因脑水肿而引起昏迷。当然,除了高原缺氧的因素之外,还有恶劣天气如风、雨、雪、寒冷和强烈的紫外线照射等等,都可以加剧高原不适应并引发不同的高原适应不全症。
  机体在适应一段时间后可以发生一系列的适应性变化,如通气量增加,以便使组织利用氧达到或接近正常水平;加快心脏速率、加大心脏泵血能力,以使每分钟心脏搏出血量增加,改善缺氧状况;增加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量以增加携氧能力来保证肌体的氧气供应等。但是,一部分人对空气中氧分压低比较敏感,适应能力较差,会出现一系列症状和机能代谢变化的高原适应不全症,也称为急性高原反应。国外将此分成急性高原反应、高原肺水肿 、高原脑水肿、高原视网膜出血和慢性高山病,我国分成急、慢性高原病。对于个体来说,发病常常是混合性的难以分清,整个发病过程中,在某个阶段中以一种表现比较突出。
  高原反应的症状及自我判断
  部分初次进入高原的人,在海拔3000米的高度,24小时内出现头疼、头晕、眼花、耳鸣、全身乏力、行走困难、难以入睡等症状,严重者出现腹胀、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心慌、气短、胸闷、面色及口唇发紫或面部水肿等症状。出现这些症状,应在原高度处停留休息3~5天,或立即下降数百米高度,一般就可恢复正常。
  有报道说,3500米以下的发病率占37%~51%,3600米-5000米的发病率达50%。这说明高度越高,高原反应的发病率越高。
  严重的高原反应对人体的伤害是比较严重的,因此,在进入高原后,如果出现了下列症状,应考虑已经发生高原反应:
  1. 头部剧烈疼痛、心慌、气短、胸闷、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口唇指甲紫绀。
  2. 意识恍惚,认知能力骤降。主要表现为计算困难,在未进入高原之前做一道简单的加法题,记录所用时间,在出现症状时,重复做同样的计算题,如果所用时间比原先延长,说明已经发生高原反应。
  3. 出现幻觉,感到温暖,常常无目标地跟随在他人后面行走。
  预防措施及减轻症状的药物
  进入高原前严格体检,严重贫血、高血压、明显心、肝、肺、肾等疾病者,不宜进入高原。 肥胖者由于耗氧量较高,出现高山病的机会一般大于较瘦者。
初到高原地区,要减少体力活动来保护心脏,不可疾速行走,更不能跑步或奔跑,也不能做体力劳动。运动不当和劳累是诱发急性高原病因素之一,年轻游客好奇心强,容易过高估计自己的体力,这样往往会加重高原反应,因过度劳累诱发高原肺水肿或高原昏迷。
携带小型身体状况监测设备,比如血压计、血氧仪等,能及时监测心率、血氧饱和度1、血压等生理参数,能很好的保证高原旅游、高海拨登山探险的旅程安全。不管是没有经验的旅客,还是向各大高峰冲击的山友,在身体不适的时候及时作自我检测,结合一定的保健知识,防止过分忧虑或者高估自己,据以合理安排出行和作息:数值正常时稳定心理,减轻忧虑;轻度不适时减少活动,注意休息;较严重时服用药物,适量吸氧;严重时及时就医,不要硬撑。 对急性高原疾病如高原肺水肿、高原脑水肿等防治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在进入高原前两天开始至进入高原后三天内,预防性地口服一些药物可减轻高原反应症状。红景天是许多人们寄希望于预防高原反应的药物。其功能是清热解毒,燥湿,用于肺热、脉热、瘟病,四肢肿胀。近年,我国从红景天中分离出红景天甙,经实验证明有强心、镇静、升血压、抗疲劳的作用。红景天浸膏用于抗疲劳、增加体力及耐力,病后虚弱等。另外,如果您能适应酥油茶的味道,不妨多喝一些酥油茶,对缓解高原反应有一定的作用。  
进入高原,还要注意饮食合理,多吃碳水化合物,少吃难消化的食品。特别提醒禁止饮酒。饮酒能加快心跳,给尚未习服的心脏增加负荷;饮酒能扩张全身血管,使得皮肤散热增加,于是再度加快心跳,周而复始,恶性循环,心力衰竭和高原脑水肿的机会大大增加。
高原环境、长期缺氧等都可造成红细胞数量明显增多,血液粘度升高。粘稠的血液导致血液循环不畅,供血供氧不足,不少人因此出现剧烈头疼,胸闷、气短、疲惫等症状,严重时导致心力衰竭。所以,每天至少喝3~4升水来保证机体水分充足,血液稀释后可以减轻心脏的负荷,减少高原反应症状。
并不是每一个登上高原的人都会出现高原反应,高原反应的发生率、恢复的快慢与个体代偿适应能力有关,个体差异很大,这次没有高原反应的人也未必在下一次登上高原时就没有反应。有一些人会每次都发生高原反应,这些人就是高原反应敏感者或高度易发者。这里需要提醒的是,高原反应并不是可以通过反复锻炼就可以克服的。所以,为了保证身体健康,建议高原反应易发者不要继续登达这么高的地区,在低海拔地区健身登山一样能陶冶情操和锻炼身体。
注1:
人体血液是通过红细胞与氧结合来携带氧气的。血氧饱和度,是指红细胞与氧结合达到饱和程度(全部结合)的百分数。正常动脉血氧饱和度约95~97%。血氧饱和度(%)=氧合血红蛋白/(氧合血红蛋白+去氧血红蛋白)。
发贴人:tibetech
发贴时间: 13:38:49.0
ALT高原旅游健康知识普及之二
一、血液内氧的运输
有两种形式:
  (一)物理溶解氧从肺泡进入到肺泡毛细血管的氧气,首先溶解在血浆(水)内。氧在血浆的溶解量,受氧在水中的溶解系数、氧分压、温度的影响正常人(常压下、呼吸空气、体温37℃)100ml液可溶解氧气0.3ml(0.3ml%)。溶解氧量虽少,但很重要。
  (二)结合氧
血浆内溶解的氧,透过红细胞的膜,弥散并溶解到红细胞胞浆内,与血红蛋白以化学形式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HbO2)。每克血红蛋白可结合1.36ml氧气。人血红蛋白以14g%计算每100ml血液的血红蛋白可结合氧气(1.36ml/g×14g%)19ml左右。由于:①人的血红蛋白并非都是14g%;②在动脉血氧分压为100mmHg的条件下月有97%左右的血红蛋白与氧结合。因此正常人的结合氧约为18.2ml%(18.2Vol%)。
二、血液的氧含量、容量、饱和度
(-)血氧含量(血液总含氧量)
是指100ml血液中结合氧和溶解氧的总合。正常人约(l.2+0.3) 18.5ml%。
   (二)血氧容量
是指100ml血液的血红蛋白全部与氧结合后的血氧含量。血氧容量比血氧含量略多些。
  (三)血氧饱和度(SpO2) 是指红细胞的血红蛋白结合氧的量与血红蛋白全部与氧结合后所结合的氧量之间的百分比,可由下列公式算出:氧饱和度(SO2)=血氧含量/血氧容量 ×100%。正常动脉血氧饱和度约95~97%。
三、血红蛋白运输氧的生理特性――氧离曲线
  氧离曲线
以氧分压为横坐标,以血红蛋白的血氧饱和度为纵坐标,画出在不同氧分压下,血氧饱和度变化曲线图(见附图)称氧离曲线。
氧离曲线呈“S”形,上段较平坦,当氧分压从100mmHg降至80mmHg,血氧饱和度仅下降2%左右。这就使得人在缺氧环境下(如高原地区等)即使空气中氧气减少1/3,血红蛋白仍能结合较多的氧气,可满足组织的需要。曲线中段坡度较大,氧分压从40mmHg降至20mmHg,血氧饱和度可从60%降至30%。这就保证了血液流经组织时,氧分压有较少的下降,氧合血红蛋白也能释放出较多的氧气。
四、血氧饱和度的生理学意义
研究表明,血氧饱和度是血液中血氧的浓度,是呼吸循环系统的重要生理参数。许多呼吸系统的疾病会引起人体血液中血氧饱和度的减少,另外由麻醉引起的机体的自动调节功能失常、大手术创伤、以及有些医疗检查引起的损伤等,都可能导致病人的氧供给发生问题而降低了人体的血氧饱和度;致使病人出现头晕、无力、呕吐等症状,重者则会危及生命。因此及时了解病人的血氧饱和度情况有助于医生及时发现问题,在临床医疗领域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除此之外,血氧饱和度也是高海拔地区天然缺氧环境下反映人体身体状况的重要参数。高海拔地区大气稀薄,氧分压随海拔上升急剧下降(如:北京市平均海拔40米,氧分压约158毫米汞柱,拉萨市平均海拔3649米,不是西藏海拔最高的地方,其大气中氧分压约只有100毫米汞柱,拉萨市空气中的氧含量只相当于北京的63.3%),机体为补偿缺氧就加快呼吸及血循环,出现呼吸急促,心率加快的现象,所以高原缺氧超过了大多数刚从低海拔地区来的游客机体自身调节的限度,会引起一系列不适,甚至疾病。
  缺氧的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昏、心慌、气短、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胸闷、胸痛、疲乏无力、面部轻度浮肿、口唇干裂、鼻衄等。危重时血压增高,心跳加快,甚至出现昏迷状态。有的人出现异常兴奋,如酩酊状态、多言多语、步态不稳、幻觉、失眠等。严重的情况下可出现抽搐、昏迷和肺水肿,如得不到及时救治可危及生命。
血氧饱和度,是反映人体氧供给状况的最直接参数,去高海拨地区活动的旅客或者登山爱好者,携带小型血氧饱和度监测设备,结合心率、血压等生理参数的监测,能很好的保证高原旅游、高海拨登山探险的旅程安全,对急性高原疾病如高原肺水肿、高原脑水肿等防治也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旅游工具箱
国内出发:
国内热门:
出境热门:你的位置:
&& 详细内容
特高海拔地区常规治疗联合高压氧治疗急性高原肺水肿疗效观察
热度38票&&浏览98次
时间:日 10:52
[摘要]& 目的& 特高海拔地区高原的。方法& 将特高海拔地区施工人员100例急性高原肺水肿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吸氧、降低肺动脉压、利尿、抗等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高压氧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 治疗组疗效、治愈的时间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特高海拔地区急性高原肺水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高压氧治疗具有显效快、疗效显著、无创性和无副作用等优点,对于在特高海拔地区实施现场救治有很重要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 急性高原肺水肿;特高海拔地区;高压氧  青藏高原地理环境特殊,我们所位于海拔4700m的雁石坪镇附近,属特高海拔地区,急性高原肺水肿发病例较多,病情也比较危急,转送路途遥远且要经过海拔更高的地区(如风火山,昆仑山)可能致病情加重,宜采取就地现场。自2010年8月~2011年9月,随机选择急性高原肺水肿共100例,观察发现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高压氧治疗,治愈率明显提高,疗程明显缩短,显著,疗效肯定,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1.1.1& 病例选择& 标准参照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三次全国高原医学学术讨论会推荐稿的急性高原肺水肿诊断标准[1]。①近期抵达高原(一般在海拔3000m以上),出现静息时呼吸困难、咳嗽、咳白色或粉红色泡沫痰。②肺部湿性啰音或喘鸣,中央性发绀,呼吸过速,心动过速。③胸部X线可见以肺门为中心向单侧或两侧肺野呈点片状或云絮状浸润阴影。心影多正常,但亦可见肺动脉高压及右心增大征象。④经临床及等检查排除心肌梗死、等其他心肺疾患,并排除肺炎。⑤经卧床休息、吸氧等治疗或低转,症状迅速好转,X线征象可于短期内消失。排除其他高原疾病,选择患者100例。1.1.2& 临床资料& 所选患者均为男性,全部为平原长居人员,入高原前体检均正常。根据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和常规治疗加用高压氧治疗组(治疗组)。治疗组50例:年龄21~54岁,平均(33.0±2.7)岁;发病后就诊时间为2~18h,平均(6.7±1.2)h;依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为标准,将患者病情分为轻中重3型[2]:轻度(头痛、咳嗽、发绀轻,呼吸困难轻,肺部可闻及散在水泡音,无神经系统症状)17例,占患者总数的34%,中度(头痛、咳嗽、紫绀重,呼吸困难不能平卧,肺部闻及广泛水泡音,无神经系统症状)28例,占患者总数的56%,重度(头痛、咳嗽、发绀重,呼吸困难不能平卧,肺部闻及广泛水泡音伴神经系统症状)5例,占患者总数的10%。其中50例均有咳嗽、泡沫痰,头昏、头痛42例,胸闷、气促、发绀31例。初入高原者39例,再入高原者11例。对照组50例:年龄20~52岁,平均(33.2±3.5)岁;发病后就诊时间为2.5~17.5h,平均(6.4±1.6)h;临床分型:轻度19例,占患者总数的38%,中度27例,占患者总数的54%,重度4例,占患者总数的8%。其中50例均有咳嗽、泡沫痰,头昏、头痛42例,胸闷、气促、发绀31例。初入高原者41例,再入高原者9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 方法1.2.1& 常规治疗方法& 绝对卧床休息,保暖,用鼻导管或面罩吸入高浓度、高流量氧,当患者有大量泡沫痰时,可用袪泡沫剂;氨茶碱5~6mg/kg稀释于25%~50%葡萄糖40mL,缓慢注射;氢化考的松200~300mg或地塞米松20~40mg静滴;呋塞米20mg稀释于5%葡萄糖20mL静脉注射;酌情使用吗啡和血管扩张剂如酚妥拉明、消心痛等。如患者发生心功能不全、呼吸道感染时,根据症状和病情予以强心、兴奋呼吸、抗感染等。1.2.2& 高压氧治疗方法& 治疗压力为2.0ATA~2.3ATA。加、减压时间适当延长,一般可用加压40min、减压40min,稳压吸氧30~40min×2,中间吸空气10min。稳压时间以肺水肿是否被控制而定,减压时间60~90min。1.3& 观察指标每日治疗前后对其临床症状、胸X线片、血常规、脉搏血氧等进行自身对照。1.4& 疗效标准痊愈:临床症状消失,肺部呼吸音清晰,不能闻及干、湿啰音;显效:临床症状缓解,肺部呼吸音稍粗糙,不能闻及干、湿啰音;有效:临床症状有所缓解,肺部呼吸音粗糙,啰音减少;无效:治疗后症状及体征无明显变化或病情有加重趋势。1.5&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采用有效率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2.1&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症状比较治疗组在发绀、呼吸困难、咯血性泡沫痰几项疗效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1),咳嗽减轻、啰音吸收两项指标亦有明显缩短(P&0.05)。见表1。2.2&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疗效比较治疗组在治疗轻、中、重度肺水肿疗效与对照组比较P&0.05,两组疗效有明显差异。见表2。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症状比较(%)表2&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疗效比较(例)3& 讨论3.1& 发病诱因与易感因素急性高原肺水肿的发生与急进高原、寒冷、过度劳累、感冒、上呼吸道感染等因素有关,还有性别、种族的差异等[3]。本中41例患者在低海拔地区习服时间短,进入特高海拔地区即搭帐篷、工作等体力劳动,加上寒冷,导致发病,有8例患者虽然在特高海拔地区生活2个月,发病前均有上呼吸道感染史。因此进入特高海拔地区应遵循阶梯性高度习服,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获取逐步适应;注意防寒保暖,不宜进行中等强度以上的体力劳动及剧烈运动;医务人员要加强巡视,做好健康宣教[3]。3.2& 发病机制高原肺水肿的发病机制还不完全明了,多数学者认为与机体的易感性、肺血流量增加、肺动脉高压、肺血管渗透性增加、肺泡对钠水潴留的清除障碍等有密切关系[4]。但肺动脉高压的形成及“漏孔”学说得到了普遍的认可[5],肺动脉高压加重了“漏孔”的作用。急速进入高原后,由于缺氧,细胞发生变性,产生自身抗原,刺激机体产生大量IgG、IgM,抗原抗体反应形成的生物活性介质激活补体释放C3a、C5a,补体刺激肥大细胞释放组胺,而组胺作用于血管壁,尤其是肺小血管壁,使其内皮细胞肿胀变性,细胞连接间隙增大,通透性增大,即“漏孔”出现,而“漏孔”的出现最主要是缺氧,高压氧下血液运输氧的方式变化,显著增加了血液中的溶解氧,迅速纠正组织缺氧,调节血管舒缩功能,增加缺血区的血流量,改善缺血缺氧肺组织血供[6],促使“漏孔”闭合。3.3& 高压氧舱治疗高压氧舱治疗能使患者迅速“脱离”低氧环境,终止缺氧对机体的损害,经过生理适应的过渡而纠正缺氧。贺彪[7]与张学峰等[8]报道2~5d可治愈,且效果最佳。伴有严重感染、高热、的患者,不适宜高压氧治疗。高压氧治疗原理:①迅速解决机体的低氧血症状态。②改善和消除组织(特别是脑组织)的缺氧状态。③降低心脏负荷,改善心功能,迷走神经兴奋,使心率减慢,心排血量减少;纠正缺氧所致的肺小血管收缩,血液黏度降低,肺的微循环改善后肺循环阻力降低,从而降低肺动脉压;改善肾脏功能促进利水利钠作用。④解除缺氧所致的支气管痉挛,同时气道内的阻力略有增高,前者有利于改善通气功能,后者有利于阻止肺水肿的形成。高压氧可阻断缺氧-红细胞过度增生的恶性循环,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减少;降低呼吸频率,有利于肺泡-动脉氧梯度的稳定,改善肺功能。⑤收缩血管,减轻组织水肿和肺水肿等。特高海拔地区高压氧治疗注意事项:低温天气时应注意防寒保暖;伴有感冒、发热、鼻及血压过高时应作相应处理,待符合进舱条件后再治疗;因治疗压力与舱外压力差较大,在加、减压时患者可有头晕、无力、肌肉和骨骼酸痛等,因此治疗压力不宜过高;适当延长加、减压时间,肺水肿患者减压时间可长达90min;高原地区气候干燥,舱内应加湿。在特高海拔地区对于本病就地治疗上很关键的,就地治疗易早期发现患者,病情多为轻型而单纯,病理生理改变易逆转,无或少而轻,机体多处于衰竭状态之前,代偿与康复能力相对较强。高压氧治疗具有显效快、疗效显著、无创性和无副作用等优点,对于在特高海拔地区实施现场救治有很重要的积极意义。我们对高原病的认识还是有限的,而且病例数较少,时间短促,经验不足,有待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探索、总结经验。参考文献[1]& 中华医学会第三次全国高原医学学术讨论会推荐稿.我国高原病命名、分型及诊断标准[J].高原医学杂志,):11.[2]& 西藏军区总.高原病学[M].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3]& 高玉琪.高原军事医学[M].重庆:重庆出版社,,272-273.[4]& Schoene RB,Hultgren HN,Swenson ER.High-altitude pulmonary edema.In:Hornbein TF,Schoae RB,eds.High-altitude:an exploration of human adaptation[M].New York:Marcel Dekker,.[5]& 孙克勤,王福永.高原肺水肿发病假说的[J].高原医学杂志,):36.[6]& 杨益.高压氧治疗基础与临床[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7]& 贺彪,曹祯吾,夏红智,等.高压氧治疗急性高原肺水肿60例效果观察[J].西南国防医药,):41-42.[8]& 张雪峰.高压氧在高原地区的临床[J].高压氧医学杂志,1992(1):39.
对本篇资讯内容的质量打分:
当前平均分:-0.08 (38次打分)
慧聪行业联盟当前位置:
>>>在青藏高原地区,人们经常用高压锅煮饭,是因为高压锅密封性好,..
在青藏高原地区,人们经常用高压锅煮饭,是因为高压锅密封性好,用它煮食物时,水蒸气不易外泄,从而使锅内的压强______(“增大”或“减小”),锅内液体的沸点______(“升高”或“降低”),食物容易煮熟.
题型:填空题难度:偏易来源:西藏
用密封性好的高压锅煮食物时,水蒸气不易外泄,随着水温的升高,水不断的汽化成水蒸气,锅内气压增大,锅内水的沸点也会升高,这样食物容易煮熟.故答案为:增大,沸点.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在青藏高原地区,人们经常用高压锅煮饭,是因为高压锅密封性好,..”主要考查你对&&沸腾及沸腾的特点,沸点与大气压的关系&&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沸腾及沸腾的特点沸点与大气压的关系
沸腾:(1)定义: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2)沸腾的条件:温度必须达到沸点;需要不断吸热(3)液体沸腾的特点:在沸腾的过程中,液体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各种液体沸腾时都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做沸点(4)气压与沸腾的关系:气压越高,沸点越高;气压越低,沸点越低。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探究目的:观察水沸腾时的现象和水沸腾时的温度情况提出问题:1.水在沸腾时有什么特征?2.水沸腾后如果继续吸热,是不是温度会越来越高?猜想与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火柴、石棉网、烧杯、中间有孔的纸板、温度计、水、秒表.实验装置如图:铁架台、酒精灯、火柴、石棉网、烧杯、中间有孔的纸板、温度计、水、秒表。实验装置如图实验步骤:1.按装置图安装实验仪器;.2.用酒精灯给水加热并观察;3.当水温接近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并观察水的沸腾现象;4.完成水沸腾时温度和时间关系的曲线。实验记录:分析数据:实验结论:1.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2.水在沸腾时温度不变,这个温度叫做沸点。水沸腾现象及注意问题的解决方法:l. 实验装置 2.实验现象:(1)沸腾前,在水中出现小的气泡,随水温升高而变大,上升过程中温度降低.体积收缩变小,未到液面就消失,同时,水温持续上升;(2)沸腾时水中形成大量的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沸腾后,水继续吸收热量但温度始终保持不变。 3.注意事项:(1)实验中尽可能取较少的温水进行实验,且最好在烧杯上加一个盖,这样可以减少加热时间(2)实验中若测出水的沸点不是100℃,可能是温度计存在质量问题或受大气压影响。
发现相似题
与“在青藏高原地区,人们经常用高压锅煮饭,是因为高压锅密封性好,..”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25365414380626835913593514766626318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原地区感冒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