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贫血病人的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床平均分压是较低的?

文都教育:2006版西医综合历年真题精析连载一
栏目导航:&&>&&>&&>&文章正文
文都教育:2006版西医综合历年真题精析连载一
福建招考网整理自:网络整理
&&&前&& 言(应高度重视历年真题)
&&&自1989以来,全国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西医综合考试大纲的变化不大,且题型基本相同(1990年将K型题改为X型题,2005年删除了C型题),经过17年的考试后,几乎所有的考点都已涉及,每年试题中都会出现大量与过去真题完全相同或相似的考题,因此熟练掌握历届真题,对于复习时把握重点、了解西医综合命题规律,在西医综合考试中获得高分,就显得尤为重要。以下为2005年试题与历届考题的对比研究:
2005NO2在细胞膜的物质转运中,Na+跨膜转运的方式是(C)
A单纯扩散和易化扩散
B、单纯扩散和主动转运
C、易化扩散和主动转运
D、易化扩散和出胞或入胞
E、单纯扩散、易化扩散和主动转运
2000NO1细胞膜的物质转运中,Na+跨膜转运的方式是(C)
A、单纯扩散
B、易化扩散
C、易化扩散和主动转运
D、主动转运
E、单纯扩散和主动转运
2005NO7在微循环中,下列哪种结构主要受局部代谢产物的调节?(D)
C、通血毛细血管
D、毛细血管前括约肌
E、真毛细血管
2003NO5决定微循环营养通路周期性开闭的主要因素是(E)
A、血管升压素
B、肾上腺素
C去甲肾上腺素
D、血管紧张素
E、局部代谢产物
2005NO8下列关于通气/血流比值的叙述,正确的是(E)
A、指肺通气量和肺血流量的比值
B、人体平卧时,平均比值等于0.64
C、人体直立时,肺尖部的比值减小
D、比值增大意味着肺泡无效腔减小
E、比值无论增大或减小,都不利于肺换气
2003NO7下列关于通气/血流比值的描述,正确的是(B)
A为肺通气量和心输出量的比值
B比值增大或减小都降低肺换气效率
C人体直立时肺尖部比值较小
D比值增大犹如发生了动-静脉短路
E比值减小意味着肺泡无效腔增大
2005NO9下列哪项能使氧解离曲线发生右移?(A)
A糖酵解加强
B、温度降低
D、CO2分压降低
2002NO9下列哪一种情况下氧解离曲线发生右移?(C)
A、肺通气阻力减少
B、代谢性碱中毒
C、2,3-二磷酸甘油酸增多
D、血温降低
E、血CO2分压下降
2005NO11胰泌素引起胰腺分泌胰液的特点是(A)
A、水和HCO―3多,酶少
B、水和HCO―3少,酶多
C、水多,HCO―3和酶少
D、水、HCO―3和酶都少
E、水、HCO―3和酶都多
2004NO10CCK刺激胰腺分泌的特点是(B)
A、水分少,HCO―3和酶含量多
B、水分和HCO―3含量少,酶含量多
C、水分和HCO―3含量多,酶含量少
D水分多,HCO―3和酶含量少
E水分、HCO―3和酶含量都少
2003NO9迷走神经兴奋引起胰液分泌的特点是(B)
A水分少,碳酸氢盐和酶的含量丰富
B水分和碳酸氢盐的含量少,酶的含量丰富
C水分多,碳酸氢盐和酶的含量少
D水分、碳酸氢盐和酶的含量均多
E水分和碳酸氢盐的含量多,酶的含量少
C胆囊收缩素
D血管活性肠肽
2000NO95引起胰液分泌大量水分和碳酸氢盐的是(B)
2005NO15糖尿病患者尿量增多的原因是(D)
B肾小球滤过率增高
C肾小管重吸收NaCl量减少
D小管液溶质浓度增高
E肾交感神经紧张度降低
1997NO9家兔静脉内注入20%葡萄糖10ml,尿量将增加,其原因是(A)
A肾小管液溶质浓度增高
B肾小球滤过率增加
C肾小球有效滤过压增高
DADH分泌减少
E醛固酮分泌增多
2005NO26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不包括的辅助因子是(E)
1996NO26丙酮酸脱氢酶系中不含哪一种辅酶?(E)
A硫胺素焦磷酸酯
E磷酸吡哆醛
2005NO28血糖降低时,脑仍能摄取葡萄糖而肝不能是因为(B)
A脑细胞膜葡萄糖载体易将葡萄糖转运入细胞
B脑己糖激酶的Km值低
C肝葡萄糖激酶的Km低
D葡萄糖激酶具有特异性
E血脑屏障在血糖低时不起作用
1999NO25血糖浓度低时,脑仍可摄取葡萄糖而肝不能,是因为(B)
A胰岛素的作用
B脑己糖激酶的Km值低
C肝葡萄糖激酶的Km值低
D葡萄糖激酶具有特异性
E血脑屏障在血糖低时不起作用
2005NO30胆固醇合成的限速酶是(C)
A鲨烯环化酶
CHMG CoA还原酶
DHMG CoA合成酶
EHMG CoA裂解酶
1995NO3合成胆固醇的限速酶是(B)
AHMG CoA合成酶
BHMG CoA还原酶
CHMG CoA裂解酶
D甲羟戊酸激酶
E鲨烯环氧酶
2005NO31体内转运一碳单位的载体是(D)
C维生素B12
ES-腺苷蛋氨酸
运载一碳单位的辅酶是(B)
2005NO34原核生物的mRNA转录终止需要下列哪种因子?(B)
2002NO28原核生物中识别DNA模板上转录起始点的是(B)
ARNA聚合酶的核心酶
BRNA聚合酶的σ因子
CRNA聚合酶的α亚基
DRNA聚合酶的β亚基
2005NO37脂褐素大量增加最常见于(A)
D细胞水样变
E细胞玻璃样变
2002NO44萎缩的心肌细胞内常可出现(B)
D含铁血黄素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2005试题有近70%几乎就是历年考试的原题或类似题。由于篇幅所限,不可能一一列举(具体可以参阅本书的姊妹篇〖HTH〗《2006年版?西医综合辅导讲义》〖HTSS〗)。鉴于此,本书对近12年来的每道真题逐一进行了详细解答,为了使同学们触类旁通,解题时作者将与该题相关的知识点、常考点及易混点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将历年相似与相关的试题,以“参阅”、“类似”的方式进行串联,以使同学们掌握同类试题的命题规律。同时,书中也简单介绍了一些非常实用的解题技巧和方法,使同学们可以利用一些独特的解题技巧,解答一些繁杂的考题。
&&&&本书是在《2005年版?西医综合历年真题精析》基础上,根据同学们去年使用后的反馈信息修订而成。修订时,按人民卫生出版社的6版统编教材,对一些错误的答案进行了修订,实在无法修订的地方,也作了详尽的注解,提醒同学们解题时注意。对每一道试题真正进行了详细解答!解答时,对试题的每一答案项为什么正确,为什么错误,错在什么地方,今后考生在解答此类试题时的方法、注意事项都作了详细说明。因此有很多内容是重新撰写的!修订时删除了原附录,在不增加篇幅的情况下,增加了1994年试题的详细解答。
&&&&同学们在使用本套丛书的过程中发现不足或错误之处,请随时指出,谢谢!我的EMail:.cn。学习过程中,遇到什么问题,或希望得到更多有关西医综合方面的资料或专业试题,可以登陆我的网站:西医综合网:www.xyzh.net。
&&&&&&&&贺A银A成
&&&&&&& 第3章&2003年西医综合科目试题及详细解答&&&&提示:书中,试题及解答分开排版,但在此为了方便阅读,将解答紧随试题之后。&&&&作者:贺银成&&&&来源:西医综合网www.xyzh.net&&&&& &转自:贺银成 《2006年新版?西医综合历年真题精析》&&&&出版:北京现代出版社
1.属于负反馈调节的过程见于&&&A.排尿反射&&&B.减压反射&&&C.分娩过程&&&D.血液凝固&&&E.排便反射&&&1.B 参阅【2004NO1】。
负反馈控制系统
正反馈控制系统
大多数情况下的控制机制
少数情况下的控制机制
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作用性质相反的反馈
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作用性质相同的反馈
起纠正、减弱控制信息的作用
起加强控制信息的作用
①减压反射②肺牵张反射③动脉压感受性反射④代谢增强时O2及CO2浓度的调节⑤甲亢时TSH分泌减少
①排尿反射、排便反射②血液凝固过程③神经纤维膜上达到阈电位时Na+通道开放④分娩过程⑤胰蛋白酶原激活的过程
2.列关于Na+-K+泵的描述,错误的是&&&A.仅分布于可兴奋细胞的细胞膜上&&&B.是一种镶嵌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C.具有分解ATP而获能的功能&&&D.能不断将Na+移出细胞膜外,而把K+移入细胞膜内&&&E.对细胞生物电的产生具有重要意义&&& 2.A&&&Na+-K+泵广泛分布于各种细胞的细胞膜上,不仅仅只分布在可兴奋细胞的细胞膜上。参阅【2004NO2】。。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内K+浓度约为膜外30倍,膜外Na+浓度为膜内10倍(6版生理学将此数据改为10倍,原2~5版均为12倍)。细胞膜内外Na+、K+这种浓度差的维持就是Na+-K+泵的作用。Na+-K+泵是镶嵌在细胞膜上脂质双分子层中的一种特殊蛋白质。钠泵每分解1分子ATP将3个Na+逆浓度差移出胞外,同时将2 K+个移入胞内。当细胞内Na+浓度升高或细胞外K+浓度升高时,可激活钠泵。钠泵的重要生理意义在于建立一种势能储备,供细胞的其他耗能过程应用。钠泵的这种特性多次考到,几乎就是原题。如【2004NO2】、【1998NO3】、【1996NO1】、【】。
3.红细胞悬浮稳定性差会导致&&&A.溶血&&&B.红细胞凝集&&&C.血液凝固&&&D.血沉加快&&&E.出血时间延长&&&3.D ①悬浮稳定性是红细胞的四大生理特征之一(红细胞的四大特征为通透性、可塑变形性、悬浮稳定性及渗透脆性)。血沉试验时,通常将红细胞在第一小时末下沉的距离称血沉(ESR)。红细胞悬浮稳定性越差,则沉降率越大,ESR越快。②红细胞凝集是指血型不符的两个人的血液混合时,红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凝集原)与血浆中特异性抗体(凝集素)发生的抗原抗体反应。凝集的红细胞破坏后,可引起溶血。但这些都与红细胞悬浮稳定性无关。③血液凝固主要是凝血因子参与的系列酶促反应,也与红细胞悬浮稳定性无关。④出血时间(BT)主要检查血管的止血功能,BT延长主要见于血小板数量减少、功能缺陷等,而与红细胞无关。
4.第二心音的产生主要是由于&&&A.房室瓣开放&&&B.房室瓣关闭 &&&C.动脉瓣开放&&&D.动脉瓣关闭&&&E.心室壁振动&&&4.D
房室瓣关闭、心室射血引起
心室收缩开始
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关闭产生
心室舒张开始
心室舒张早期,血流冲击心室壁和乳头肌引起
发生在快速充盈末期
与心房收缩有关(心房音)
正常情况下听不到
5.决定微循环营养通路周期性开闭的主要因素是&&&A.血管升压素&&&B.肾上腺素&&&C.去甲肾上腺素&&&D.血管紧张素&&&E.局部代谢产物&&&5.E&&&微循环是指循环系统中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部分。典型的微循环由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真毛细血管、直接通路、动静脉吻合支和微静脉等组成。微循环关闭或开启主要由后微动脉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决定。后微动脉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不断发生每分钟5~10次的交替性收缩和舒张。当它们收缩时,其后的真毛细血管网关闭;舒张时开放。毛细血管网的开放和关闭是由局部代谢产物积聚的浓度决定的。这些代谢产物包括低氧、CO2、H+、腺苷、ATP、K+等。毛细血管关闭时,该毛细血管周围组织代谢产物堆积,氧分压降低;代谢产物堆积和氧分压降低又使后微动脉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舒张,于是毛细血管网开放,代谢产物随血流清除,后微动脉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收缩,如此周而复始。ABCD各项都不是决定微循环关闭或开启主要因素。
6.下列关于肺表面活性物质的描述,错误的是&&&A.能降低肺的顺应性 &&&B.能降低肺泡表面张力 &&&C.能减小肺的弹性阻力&&&D.由肺泡B型细胞分泌 &&&E.脂质成份为二棕榈酰卵磷脂 &&&6.A&&& 肺表面活性物质的概念及功能多次考到,如【】、【】、【1997NO13】、【1993NO6】、【1991NO5】、【1989NO44】。有关知识点小结如下: &
为复杂的脂蛋白混合物,主要成分为二棕榈酰卵磷脂(DPL,占60%)
DPPC和SP均由肺泡Ⅱ型细胞分泌
DPPC一端为非极性疏水的脂肪酸,不溶于水而插入肺泡的液气界面中另一端是极性的,易溶于水而插入水中,形成单分子层,分布在肺泡液-气界面上
肺泡内侧面
①降低肺泡表面张力,有助于肺泡的稳定性&&肺泡变大时,DPPC密度降低,使肺泡表面张力增大,可防止肺泡过度膨胀&&肺泡变小时,DPPC密度增大,使肺泡表面张力降低,可防止肺泡塌陷②减少肺间质和肺泡内组织液生成,防止肺水肿③防止肺不张④可使肺顺应性变大,能减小肺的弹性阻力⑤降低肺阻力,减少吸气作功
①导致成人肺炎、肺血栓形成等疾病时,加重肺不张②导致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肺泡内表面透明质膜形成,发生肺不张)③肺顺应性降低,吸气性呼吸困难
7.下列关于通气/血流比值的描述,正确的是&&&A.为肺通气量和心输出量的比值&&&B.比值增大或减小都降低肺换气效率&&&C.人体直立时肺尖部比值较小&&&D.比值增大犹如发生了动-静脉短路&&&E.比值减小意味着肺泡无效腔增大&&&7.B&&& 通气/血流(V/Q)是影响肺换气的重要因素,是指每分钟肺泡通气量与每分钟肺血流量的比值。&&&①V/Q增大――说明V增大(肺通气过度),或Q降低(肺血流量减少),部分肺泡无法进行气体交换,相当于肺泡无效腔增大。&&&②V/Q减小――说明V减小(肺通气不足),或Q增大(肺血流量过剩),部分静脉血流经通气不良的肺泡,混合静脉血中的气体未进行充分气体交换,就直接流回了心脏,相当于发生了动静脉短路。&&&③因此V/Q比值无论增大或减小都降低肺换气效率(答案B对)。&&&④生理情况下,由于肺内肺泡通气量和肺毛细血管血流量分布不均,因此各部位的V/Q比值也不相同。如肺尖为3.3,肺底部为0.63,但由于呼吸面积储备较大,因此并不明显影响气体交换。
8.分泌胃酸的细胞为&&&A.壁细胞&&&B.主细胞&&&C.颗粒细胞&&&D.粘液细胞&&&E.Cajal细胞&&&8.A&&& 壁细胞分泌胃酸和内因子;主细胞分泌胃蛋白酶原;粘液细胞分泌粘液;胃窦部G细胞分泌胃泌素。Cajal细胞是位于胃肠平滑肌纵行肌和环行肌之间的间质细胞,可产生慢波电位,是胃肠道平滑肌基本电节律的起源部位。
9.迷走神经兴奋引起胰液分泌的特点是&&&A.水分少,碳酸氢盐和酶的含量丰富 &&&B.水分和碳酸氢盐的含量少,酶的含量丰富&&&C.水分多,碳酸氢盐和酶的含量少 &&&D.水分、碳酸氢盐和酶的含量均多&&&E.水分和碳酸氢盐的含量多,酶的含量少&&&9.B &表中“量”指水分和碳酸氢盐的含量;“酶”指各种胰酶的含量。
迷走神经的兴奋
促胰液素(胰泌素)
胆囊收缩素CCK
食物→迷走神经兴奋
胃酸(最强)&蛋白质分解产物&脂肪&糖类
蛋白质分解产物&脂肪&盐酸&糖类(几乎无作用)
10.影响能量代谢最主要的因素是&&&&A.寒冷&&&&B.高温 &&&&C.肌肉活动&&&&D.精神活动&&&&E.进食&&&&10.C&&&& 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包括肌肉活动、精神活动、食物特殊动力效应、环境温度等。其中肌肉活动为最主要因素。
11.肾重吸收葡萄糖的部位是&&&&A.近端小管 &&&&B.髓袢细段 &&&&C.髓袢升支粗段&&&&D.远曲小管 &&&&E.集合管&&&&11.A各种物质在肾脏的吸收和分泌部位是常考点,总结如下:
吸收部位/分泌部位
&&&&可见近端肾小管是最重要的重吸收部位。
12.大量饮清水后,尿量增多的主要原因是&&&&A.肾小球滤过率增加&&&&B.肾血浆流量增多&&&&C.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D.血管升压素分泌减少&&&&E.醛固酮分泌减少&&&&12.D&&&& ①大量饮清水后虽然会出现ABC三种生理效应,但却不是引起尿量增多的主要原因。&&&&②大量饮清水后,由于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ADH分泌减少,对水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多(主要原因)。&&&&③ADH和醛固酮对水钠代谢的影响是常考点,归纳如下:
抗利尿激素(ADH、血管升压素)
主要为视上核,室旁核也可少量分泌
肾皮质的球状带合成及释放
远曲小管和集合管
远曲小管和集合管
增加远曲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
增加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
水重吸收↑、尿量↓、血压↑
保Na+排K+,水、Cl―重吸收↑
①血浆晶体渗透压↑――饮水↓、大量出汗②血容量↓――急性大出血
①血钠↓血钾↑→醛固酮↑②肾素-血管紧张素的作用→醛固酮↑
13.下列关于视网膜上两种感光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A.视杆细胞分布于视网膜周边部,而视锥细胞分布于中心部&&&&B.视杆细胞对光敏感度较视锥细胞低&&&&C.视杆细胞不能分辨颜色,而视锥细胞能分辨颜色&&&&D.视杆细胞对被视物结构的分辨能力较视锥细胞低&&&&E.视杆细胞传入通路的会聚程度较视锥细胞高&&&&13.B&&&& 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是视网膜上的两种感光细胞,其特点是每年考试的重点,归纳如下,解题时应注意“视敏度”和“光敏度”的区别。视杆细胞产生的感受器电位是局部电位,而非动作电位。
主要与暗视觉有关
主要与光视觉有关
主要存在视网膜周边部
主要存在于视网膜中心部,中央凹只有视锥细胞
普遍存在会聚式排列
会聚排列极少见,还存在辐散式联系
分辨率低、清晰度差
分辨率高、清晰度高
无色觉(不能分辨颜色)
有色觉(能分辨颜色)
三种不同的视色素(红、绿、蓝)
对光的敏感度较高
对光的敏感度较低
较低(暗视觉、晚光觉)
较高(明视觉、昼光觉)
外段更长,所含视色素更多
外段较短,所含视色素较少
14.下列各项中,属于条件反射的是&&&&A.咀嚼、吞咽食物引起胃液分泌&&&&B.异物接触眼球引起眼睑闭合&&&&C.叩击股四头肌腱引起小腿前伸&&&&D.强光刺激视网膜引起瞳孔缩小&&&&E.闻到食物香味引起唾液分泌&&&&14.E&&&&条件反射指通过后天学习和训练而形成的反射,其中枢部位在大脑皮层。C项的反射中枢不在大脑皮层,不属于条件反射。条件反射的建立要求在时间上把某一无关刺激与非条件刺激结合多次,因此只有多次闻到食物香味,才能形成分泌唾液的条件反射。其余ABD均不是条件反射。
15.交感神经兴奋可使&&&&A.胃肠运动加强&&&&B.消化腺分泌增多 &&&&C.膀胱逼尿肌收缩&&&&D.支气管平滑肌舒张&&&&E.瞳孔缩小&&&&15.D&&&&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功能的鉴别是常考点,5版生理学教材上P352有个表,许多同学觉得很难记,其实采用场景记忆法就容易记忆。你可以设想一下:“交感神经兴奋的典型场景是什么”?就是战场上,战士杀敌的场面:他们手握冲锋枪,大喊一声:“冲啊!”然后向敌人阵地冲去。此时,人体的变化就是交感神经兴奋的功能(记忆方法见下表)。
表现及反应
支气管平滑肌舒张
冲锋时,当然喘着粗气!
两眼圆瞪!恨不得吃下敌人!
竖毛肌收缩,汗腺分泌
怒发冲冠,大汗淋漓
&&&&这样记,省时省力,又不易忘记!记住了交感神经的功能,副交感神经功能就自然凸现了。参阅【2000NO18】。
16.影响神经系统发育最重要的激素是&&&&A.生长素&&&&B.甲状腺激素&&&&C.皮质醇&&&&D.肾上腺素 &&&&E.胰岛素&&&&16.B&&&&①影响神经系统发育最重要的激素是甲状腺激素;&&&&②蛋白质合成和储存不可缺少的激素是胰岛素;&&&&③胰岛素是合成代谢的激素(合成三大物质);&&&&④生长激素是年轻激素。 &&&&该知识点常考,如【1993NO1】、【1991NO30】、【】。
17.下列关于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促进蛋白质合成 &&&&B.促进脂肪的合成和贮存&&&&C.促进细胞利用葡萄糖&&&&D.保持血管对儿茶酚胺的正常反应?&&&&E.减少血中红细胞的数量&&&&17.D &&&&糖皮质激素的生理功能是常考点。对各类物质代谢及各系统的影响为:&&&&①糖――使血糖升高(促进糖异生、抑制糖氧化、对抗胰岛素作用)。&&&&②蛋白质――促进蛋白质分解、消瘦(促进肝外组织,特别是肌肉组织蛋白质分解)。&&&&③脂肪――不同部位作用不同:水牛背(四肢脂肪分解,头面躯干合成增强)。&&&&④对水盐代谢的影响――保钠排水排钾,但比醛固酮作用弱(仅为醛固酮效应的1/500)。&&&&⑤对血细胞的影响――使红细胞、血小板和中性粒细胞增多,淋巴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减少。&&&&⑥对循环系统的影响――本身无缩血管作用,但对儿茶酚胺有很好的允许作用。&&&&⑦在应激反应中的作用――应激时增加的激素有:ACTH、糖皮质激素、儿茶酚胺、生长素、催乳素、胰高糖素、抗利尿激素、醛固酮、β-内啡肽等。故只有答案D正确。
18.正常月经周期中雌激素出现第二次高峰的直接原因是&&&&A.雌激素的正反馈作用&&&&B.孕激素的正反馈作用 &&&&C.催乳素的作用&&&&D.黄体生成素的作用 &&&&E.促卵泡激素的作用&&&&18.D&&&&正常的月经周期平均为28天左右,分为排卵前期(卵泡期)和排卵后期(黄体期),各激素水平随月经周期而变化。①FSH、LH逐渐浓度升高→雌激素分泌增加(排卵前1天达第1次高峰)→LH高峰→排卵。②LH升高,作用于黄体细胞分泌雌激素和孕激素→导致排卵后雌激素第2次高峰→促进黄体分泌孕激素→排卵后5~10天出现孕激素高峰→黄体退化雌激素、孕激素降低。可见导致雌激素出现第二次高峰的直接原因――黄体生成素(LH)。LH的高峰导致了排卵,因此LH高峰是控制排卵的关键性因素。
19.稳定蛋白质分子中a-螺旋和β-折叠的化学键是&&&&A.肽键&&&&B.二硫键&&&&C.盐键?&&&&D.氢键&&&&E.疏水作用&&&&19.D&&&&蛋白质分子结构分成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结构,经常考到的知识点为表现形式和维系键,归纳如下表:
蛋白质分子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
指蛋白质主链的局部空间结构
整条肽链中所有原子在三维空间的排布位置
各亚基间的空间排布
α-螺旋、β-折叠β-转角、无规卷曲
肽键(主要)二硫键(次要)
疏水作用、离子键氢键、范得华力
疏水作用(主要)离子键、氢键
各种蛋白质的一级结构不同;一级结构是蛋白质空间构象和特异性生物学功能的基础,但并不是决定空间构象的唯一因素
二级结构是由一级结构决定的。在蛋白质中存在二个或三个由二级结构的肽段形成的模序,发挥特殊生理功能。二级结构为短距离效应
分子量大的蛋白质分子常分割成1~数个结构域,分别执行不同的功能。三级结构为长距离效应
含有四级结构的蛋白质,单独的亚基一般无生物学功能
20.下列关于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两股脱氧核苷酸链呈反向平行&&&&B.两股链间存在碱基配对关系&&&&C.螺旋每周包含10对碱基 &&&&D.螺旋的螺距为3.4 nm&&&&E.DNA形成的均是左手螺旋结构&&&&20.E&&&&参阅【2004NO20】。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又称Watson-Crick结构模型。&&& ①DNA是反平行的互补双链结构,碱基位于内侧,两条碱基间严格按A=T、G≡C配对存在,因此A+G与C+T的比值为1。脱氧核糖核酸和磷酸骨架位于双链外侧。一条链的走向为5'→3',另一条为3'→5'。&&&&②DNA为右手螺旋结构。螺旋直径2nm,每周10对碱基,因此每个碱基旋转角度为36°。螺距为3.4nm,每个碱基平面之间的距离为0.34nm。DNA的右手螺旋结构不是自然界DNA的唯一存在方式(B-DNA),还有左手螺旋结构(Z-DNA)和A-DNA。&&&&③横向稳定性靠双链碱基间的氢键维系;纵向稳定性靠碱基平面间的疏水性堆积力维系,尤以碱基堆积力最重要。
21.已知某种酶的Km值为25mmol/L,使酶促反应达到最大反应速度的50%,该底物浓度应为&&&&A.12.5mmol/L &&&&B.25mmol/L &&&&C.37.5mmol/L&&&&D.50mmo1/L &&&&E.75mmol/L&&&&21.B&&&&Km是酶的特征性常数。Km值为酶促反应速度为最大速度一半时的底物浓度。
22.下列参与糖代谢的酶中,哪种酶催化的反应是可逆的?&&&&A.糖原磷酸化酶&&&&B.己糖激酶&&&&C.果糖二磷酸酶&&&&D.丙酮酸激酶&&&&E.磷酸甘油酸激酶&&&&22.E&&&&排它法解题:糖原磷酸化酶(A)是糖原分解的关键酶;己糖激酶(B)和丙酮酸激酶(D)是调节糖无氧酵解的关键酶;果糖二磷酸酶(C)是糖异生的关键酶。剩余E项为所要求答案项。磷酸甘油酸激酶所催化的反应为可逆反应: 磷酸甘油酸激酶所催化的反应为可逆反应:1,3-二磷酸甘油酸(1,3-BPG)→3-磷酸甘油酸(3-PGA)
23.酮体不能在肝中氧化的主要原因是肝中缺乏&&&&A.HMG CoA合成酶&&&&B.HMG CoA裂解酶&&&&C.HMG CoA还原酶&&&&D.琥珀酰CoA转硫酶&&&&E.β-羟丁酸脱氢酶&&&&23.D&&&&酮体是在肝脏合成的,但肝脏缺乏利用酮体的酶系――琥珀酰CoA转硫酶,因此不能利用酮体供能。心、肾、脑、骨骼肌的线粒体具有高活性的琥珀酰CoA转硫酶,故可利用酮体供能。可见酮体是肝内合成,肝外利用。&&&&乙酰乙酸+琥珀酰CoA→ 乙酰乙酰CoA→乙酰CoA→三羧酸循环氧化利用&&&&有关HMG CoA合成酶、HMG CoA裂解酶和HMG CoA还原酶所催化的反应,请参阅【1995NO3】。β-羟丁酸脱氢酶是酮体合成过程中的非关键酶,乙酰乙酸在此酶催化下,被还原成β-羟丁酸。
24.经代谢转变生成牛磺酸的氨基酸是&&&&A.半胱氨酸&&&&B.蛋氨酸&&&&C.苏氨酸 &&&&D.赖氨酸&&&&E.缬氨酸&&&&24.A
GABA(γ氨基丁酸)
活化为PAPS
神经递质、血管收缩剂
腐胺→精脒→精胺
促进细胞增殖
甘氨酸+精氨酸+蛋氨酸
肌酸→磷酸肌酸
血管舒张剂
苯丙氨酸、酪氨酸
苯丙氨酸、酪氨酸
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
神经递质、激素
卟啉化合物
血红素、细胞色素
含氮碱基、核酸成分
天冬氨酸、甘氨酸、谷胺酰胺
含氮碱基、核酸成分
&&&&生物化学多处讲到半胱氨酸的功能,包括:&&&&①可生成牛磺酸;&&&&②产生硫酸根;&&&&③参与蛋氨酸循环;&&&&④所含巯基维持蛋白质稳定性;&&&&⑤是含硫氨基酸。
25.氰化物中毒是由于抑制了下列哪种细胞色素(Cyt)?&&&&A.Cyt a&&&&B.Cyt aa3&&&&C.Cyt b&&&&D.Cyt c&&&&E.Cyt c1&&&&25.B 各种抑制剂对呼吸链的作用部位不同。氰化物中毒是由于抑制了Cyt aa3。
&&&&&&&&&&&&&&&&&&&&&&&&&&&&&&&&&&&&&&&&&
26.氮杂丝氨酸干扰核苷酸合成是因为它的结构相似于&&&&A.丝氨酸&&&&B.甘氨酸&&&&C.天冬氨酸&&&&D.天冬酰胺&&&&E.谷氨酰胺&&&&26.E
作用部位最广的抗代谢剂
氮杂丝氨酸
干扰谷胺酰胺在嘌呤核苷酸中的作用,抑制嘌呤核苷酸的合成
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阻断叶酸还原为FH2及FH4
抑制黄嘌呤氧化酶,减少尿酸形成。应用治疗痛风
抑制胸苷酸合成酶,阻断dTMP合成
抑制CDP→dCDP
27.下列不属于DNA分子结构改变的是&&&&A.点突变&&&&B.DNA重排&&&&C.DNA甲基化&&&&D.碱基缺失&&&&E.碱基插入 &&&&27.C&&&&DNA损伤也称DNA突变。包括碱基错配(点突变)、缺失、插入、DNA重排/重组。缺失或插入可导致框移突变。DNA甲基化是指真核生物转录后加工时,在甲基转移酶的作用下,某些嘌呤生成甲基嘌呤,如A→mA,G→mG。
28.真核生物中,催化转录产物为hnRNA的RNA聚合酶是&&&&A.RNA聚合酶核心酶&&&&B.RNA聚合酶Ⅰ&&&&C.RNA聚合酶Ⅱ&&&&D.RNA聚合酶Ⅲ &&&&E.RNA聚合酶β亚基&&&&28.C参阅【2004NO32】。真核生物RNA-pol分RNA-polⅠ、Ⅱ、Ⅲ。&&&&RNA-polⅠ定位核仁,转录45S-rRNA;&&&&RNA-pol Ⅱ定位核浆,转录产生hnRNA→mRNA;&&&&RNA-pol Ⅲ定位核浆,转录产生tRNA、5S-rRNA、snRNA。
29.下列属于终止密码子的是&&&&A.UCA &&&&B.UCG&&&&C.UAC&&&&D.UAA &&&&E.UGC&&&&29.D参阅【】。&&& 起始密码:AUG(mRNA 5′端第1个AUG为起始密码,位于中间者为蛋氨酸的密码)。&&&&终止密码:UAA、UAG、UGA。
30.有些基因在一个生物个体的几乎所有细胞中持续表达,这类基因称为&&&&A.可诱导基因&&&&B.可阻遏基因&&&&C.操纵基因&&&&D.启动基因&&&&E.管家基因&&&&30.E&&&&管家基因在一个生物个体的几乎所有细胞中持续表达,这类基因表达只受启动程序或启动子与RNA聚合酶相互作用的影响,而不受其它机制的调节。管家基因的表达水平不同,但无论水平高低,它们都较少受环境变化的影响,而且在个体各个不同的生长阶段几乎全部组织中持续表达,或变化很少。其它基因均不具备这些特性。
31.下列关于游离胆红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胆红素与葡萄糖醛酸结合&&&&B.水溶性较大&&&&C.易透过生物膜&&&&D.可通过肾脏随尿排出&&&&E.与重氮试剂呈直接反应&&&&31.C
游离胆红素
结合胆红素
间接胆红素、血胆红素
直接胆红素、肝胆红素
指未与葡萄糖醛酸结合的胆红素
指与葡萄糖醛酸结合的胆红素
与重氮试剂的反应
慢、间接反应
迅速、直接反应
水中溶解度
经肾随尿排出
对细胞膜的通透性
对脑的毒性
32.通过胞内受体发挥作用的激素是&&&&A.肾上腺素&&&&B.甲状腺激素&&&&C.胰高血糖素&&&&D.胰岛素&&&&E.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32.B&&&&甲状腺激素和类固醇激素通过胞内受体发挥作用,主要影响转录。
ACh、谷氨酸、GABA
影响离子通道开闭
类胰岛素生长因子-1、表皮生长因子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
引起酶蛋白和功能蛋白的磷酸化和脱磷酸化
VitA、VitD
33.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发生的关键环节是&&&&A.肺间质纤维化&&&&B.肺气肿&&&&C.肺动脉高压&&&&D.肺动脉分支血栓栓塞&&&&E.肺阻塞性通气障碍&&&&33.C&&&&各种原因所致肺动脉高压→肺循环障碍→右室肥大、扩张→肺心病。该病理过程中,关键环节为肺动脉高压。肺间质纤维化、肺气肿、肺动脉分支血栓栓塞和肺阻塞性通气障碍都是肺心病的病因,也是引起肺动脉高压的原因。34.病毒性肝炎时,肝细胞的灶性坏死属于&&&&A.凝固性坏死&&&&B.液化性坏死&&&&C.干酪样坏死&&&&D.固缩性坏死&&&&E.坏疽&&&&34.B?&&&&病毒性肝炎的坏死类型特殊,常考。&&&&①灶状坏死属于溶解坏死,最多见,呈液化性坏死。肝细胞的溶解坏死由高度气球样变发展而来。&&&& ②肝细胞也可表现为凝固性坏死。&&&&③Councilman小体是单个细胞的固缩坏死,属于细胞凋亡,是生理性死亡。&&&&干酪样坏死常见于结核病。
35.前臂断肢再植手术成功后,下列哪种愈合属于完全再生?&&&&A.动脉吻合口愈合&&&&B.皮肤伤口愈合&&&&C.骨折愈合&&&&D.肌肉断端愈合&&&&E.肌腱断端愈合&&&&35.C&&&&再生是指损伤周围的同种细胞来完成修复过程。如果完全恢复了原组织的结构和功能,则称为完全再生。骨折愈合时,如果对位对线都达到了解剖学复位,经骨板形成塑型期后,可完全恢复原有的组织结构和功能,属于完全再生。动脉吻合口的愈合、皮肤伤口的愈合、肌肉和肌腱断裂后的愈合等都不是完全再生,因愈合后有瘢痕形成。如【1996NO37】。
36.下列各项中,属于白色血栓的是&&&&A.延续性血栓的体部&&&&B.阻塞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的血栓&&&&C.阻塞肺动脉主干的血栓栓子&&&&D.疣状血栓性心内膜炎的疣状赘生物&&&&E.基底动脉的血栓 &&&&36.D&&&&参阅【2004NO35】。疣状血栓性心内膜炎的疣状赘生物是白色血栓。延续性血栓的体部是混合血栓(静脉延续性血栓的头、体、尾部分别是白色、混合、红色血栓)。阻塞肺动脉主干的血栓栓子是红色血栓。阻塞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的血栓和基底动脉的血栓是局部血栓。
37.具有趋化作用的炎症介质是&&&&A.组胺&&&&B.缓激肽&&&&C.氧自由基&&&&D.C3b&&&&E.C5a&&&&37.E
主要炎性介质
组胺、缓激肽、PGE2、PGD2、PGF2、PGI2、NO
血管通透性增高
组胺、缓激肽、C3a、C5a、LTC4、LTD4、LTE4、PAF、P物质、活性氧代谢产物
选择蛋白类、Ig类、整合蛋白类、粘液样糖蛋白类
细菌产物、白三烯B4、C5a、嗜中性粒细胞阳性蛋白、细胞因子(IL8、TNF)
IL1、IL6、TNF、PG
PGE2、缓激肽
氧自由基、溶酶体酶、NO
38.炎症时,经被动过程从血管内到血管外组织的细胞是&&&&A.淋巴细胞&&&&B.红细胞&&&&C.单核细胞&&&&D.嗜酸性粒细胞&&&&E.嗜碱性粒细胞&&&&38.B&&&&炎症时,被动从血管内到血管外的细胞是红细胞。在趋化因子作用下,主动游出血管外的细胞是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39.交界性肿瘤是&&&&A.既有癌,又有肉瘤成分的肿瘤&&&&B.侵犯表皮和真皮交界部位的肿瘤&&&&C.介于良性和恶性肿瘤之间的肿瘤&&&&D.侵犯粘膜和粘膜肌层交界部位的肿瘤&&&&E.既有腺癌成分,又有鳞癌成分的肿瘤&&&&39.C&&&&交界性肿瘤是指介于良性和恶性肿瘤之间的肿瘤。此概念多次考到,如【2000NO39】。既有癌,又有肉瘤成分的肿瘤是癌肉瘤。既有腺癌成分,又有鳞癌成分的肿瘤是鳞腺癌。侵犯粘膜和粘膜下层的肿瘤是原位癌。突破粘膜下层、侵犯肌层的肿瘤是浸润癌。
40.下列哪项属于真性肿瘤?&&&&A.畸胎瘤&&&&B.动脉瘤&&&&C.错构瘤&&&&D.迷离瘤&&&&E.结核瘤&&&&40.A&&&&畸胎瘤是来源于性腺或胚胎剩件中全能细胞的肿瘤,往往含两个以上胚层的多种组织成分,属于真性肿瘤。迷离瘤指误位于异常部位的分化正常的组织。多见于肝、肺,Albrecht在1904年首先提出“错构瘤”一词,用来描述受累器官的正常组织在发育过程中出现错误的组合、排列,因而导致了类瘤样的畸形。当然目前也有少数学者认为错构瘤是后天性肿瘤,而决不是“正常组织的异常组合”,应被归为间质类肿瘤。动脉瘤是指严重粥样斑块引起动脉中膜的萎缩和弹性下降,在血管内压力的作用下,动脉管壁的局限性扩张。结核瘤是有纤维包裹的、孤立的、境界分明的干酪性坏死灶,直径一般2~5cm。可见,迷离瘤、错构瘤、动脉瘤和结核瘤都不是真正的肿瘤。
41.艾滋病患者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是&&&&A.霍奇金病&&&&B.非霍奇金淋巴瘤&&&&C.Kaposi肉瘤&&&&D.子宫颈癌&&&&E.阴茎癌&&&&41.C&&&&艾滋病患者中,最常合并的恶性肿瘤是Kaposi肉瘤(占1/3)。
42.慢性排斥反应中,移植物的血管病变特点是&&&&A.血管内膜纤维化 &&&&B.血管肌层肥厚?&&&&C.血管外膜纤维组织增生&&&&D.血管壁纤维素样坏死 &&&&E.血管壁玻璃样变性 &&&&42.A&&&&慢性排斥反应的病理特点是血管内膜纤维化,肾移植后常累及小叶间弓形动脉。动脉内膜纤维化引起管腔狭窄。
43.形成肉芽肿的心肌炎是&&&&A.特发性巨细胞性心肌炎&&&&B.柯萨奇B病毒性心肌炎&&&&C.埃可病毒性心肌炎&&&&D.白喉性心肌炎?&&&&E.葡萄球菌性心肌炎 &&&&43.A&&&&①孤立性心肌炎病因未明,分弥漫性间质性心肌炎和特发巨细胞性心肌炎两种类型,前者的病理特点为间质炎细胞浸润,心肌细胞较少发生变性坏死;后者的病理特点为心肌灶性坏死及肉芽肿形成。②柯萨奇B、ECHO病毒性心肌炎的病理特点是心肌细胞变性坏死、心肌间质炎性细胞浸润,无肉芽肿形成。③白喉性心肌炎和葡萄球菌性心肌炎也无肉芽肿形成。
44.引起水冲脉的疾病是&&&&A.二尖瓣关闭不全&&&&B.三尖瓣关闭不全?&&&&C.主动脉瓣关闭不全&&&&D.二尖瓣狭窄&&&&E.主动脉瓣狭窄&&&&44.C&&&&①交替脉――高血压、主狭、动脉粥样硬化、扩张型心肌病。&&&&②奇脉――大量心包积液、缩窄性心包炎、右心衰、肺气肿、支气管哮喘。&&&&③水冲脉――主闭、动脉导管未闭、甲亢、严重贫血。
45.肝硬化的特征性病变是&&&&A.肝细胞增生&&&&B.小胆管增生&&&&C.纤维组织增生&&&&D.肝细胞坏死&&&&E.假小叶形成&&&&45.E&&&&假小叶形成是肝硬化的特征性病变。①假小叶是指由广泛增生的纤维组织(C)分割原来的肝小叶并包绕成大小不等的圆形或类圆形的肝细胞团。②假小叶内肝细胞排列紊乱,可变性、坏死、再生。再生的肝细胞体积较大、核大、染色深、常发现双核(AD)。④汇管区可见纤维组织和小胆管增生(B)。可见ABCD均是假小叶的病理改变,并不是肝硬化的特征性病变。
46.以皮肤病变为特点的淋巴瘤是&&&&A.蕈样霉菌病&&&&B.Burkitt淋巴瘤 &&&&C.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瘤&&&&D.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 &&&&E.滤泡性淋巴瘤 &&&&46.A&&&&蕈样霉菌病是T细胞源性淋巴瘤。原发于皮肤,早期为湿疹样病损,皮肤瘙痒,表面斑疹。以后发展为不规则瘤样结节,可扩散至淋巴结和内脏。
47.用硝酸甘油类药物使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症状加重的原因是&&&&A.扩张大动脉,降低了周围血压&&&&B.扩张静脉,左室射血分数增加&&&&C.扩张静脉,使回心血流量减少?&&&&D.冠状动脉收缩&&&&E.心肌氧耗量增加&&&&47.C&&&&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过去称为特发性肥厚型主动脉瓣下狭窄,其病理特点是非对称性心室间隔肥厚,尤以主动脉瓣下室间隔肥厚明显,导致左室流出道梗阻,心输出量减少。硝酸甘油可扩张周围静脉,减少静脉回心血量,降低心室容量和心排出量。使用后可使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心输出量更少,症状加重。
48.下列关于高血压病降压治疗的原则,哪一项是错误的?&&&&A.发生高血压急症应迅速降压&&&&B.血压控制满意后,可以立即停药&&&&C.单个药物宜从小剂量开始 &&&&D.联合用药&&&&E.尽可能用长效制剂,减少血压波动 &&&&48.B&&&&①原发性高血压目前尚无根治方法,高血压与糖尿病等疾病一样,都是终身制疾病,需终身用药维持,不能在血压控制满意后,立即停药(B错)。②降压治疗时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步递增剂量。联合用药有利于血压在相对短期内达到目标值。选用长期制剂或缓释剂可减少降压过程中血压的波动。③高血压急症(高血压脑病、高血压危象)必需紧急处理,以降低死亡率。
49.下列哪项不引起高排血量心力衰竭?&&&&A.严重贫血&&&&B.甲状腺功能亢进 &&&&C.动静脉瘘&&&&D.脚气病&&&&E.二尖瓣关闭不全&&&&49.E&&&&心力衰竭大多数是低排出量心衰,高排出量心衰常见于甲亢、动静脉瘘、脚气病、贫血和妊娠。二尖瓣关闭不全时心排出量是减少的,属于低排出量心衰。
50.关于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发生的可能机制,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A.入睡时迷走神经兴奋性增高,小支气管收缩,影响肺泡通气&&&&B.卧位时膈肌上抬,肺活量减少&&&&C.卧床后,左室不能承受回流增多的血量,左室舒张末压升高&&&&D.熟睡时呼吸中枢敏感性降低&&&&E.由于夜间心动过缓引起&&&&50.E&&&&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发生的机制为:①睡眠平卧血液重新分配使肺血量增加;②入睡时迷走神经兴奋性增高,小支气管收缩,影响肺泡通气;③卧位时膈肌上抬,肺活量减少。而与夜间心动过缓无关。
51.下列哪种类型的急性心肌梗死危险性最大?&&&&A.前壁心肌梗死并发三度房室传导阻滞&&&&B.下壁心肌梗死并发三度房室传导阻滞&&&&C.下壁合并后壁心肌梗死?&&&&D.前壁合并高侧壁心肌梗死&&&&E.高侧壁合并后侧壁心肌梗死&&&&51.A&&&&“心梗+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危险性肯定大于单纯心梗,因此答案只能在A、B项产生。我们知道前壁心梗一般是由于左前降支及其分支闭塞所致,下壁心梗一般是由于右冠脉闭塞所致。左前降支及其分支闭塞还可引起心尖、前间壁、前侧壁等的梗死,因此危险性要远大于下壁心梗。
52.下列哪种疾病的临床表现与缩窄性心包炎最相似?&&&&A.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B.风湿性心脏病&&&&C.冠心病&&&&D.限制型心肌病?&&&&E.肺心病&&&&52.D&&&&缩窄性心包炎为心包狭窄所致,由于心包缩窄,限制了心肌的舒张功能,因此它与限制型心肌病最相似。
53.男性,47岁,10天前患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入院,一天来胸痛再发,呈持续性,在吸气时及仰卧位时加重,坐位或前倾位时可减轻。查体:体温37.5℃,血压正常,右肺底叩浊,呼吸音减弱,可闻及心包摩擦音,胸部X线片示右侧胸腔少量积液。WBC l1×109/L,血沉28mm/h。最可能的诊断是&&&&A.心肌梗死扩展&&&&B.不稳定型心绞痛&&&&C.变异型心绞痛&&&&D.肺栓塞&&&&E.心肌梗死后综合征&&&& 53.E&&&&10天前心梗,1天来加重,故可排出B、C、D项。“可闻及心包摩擦音”+胸腔积液+心梗后10天,使我们得出诊断就是心肌梗死后综合征。
54.女性,60岁,慢性咳喘18年,加重一周,血气分析结果如下:PH7.35,PaQ2 55mmHg, PaCO2 74mmHg, AB 42mmol/L,血钾2.8mmo1/L,血氯80mmol/L,考虑诊断为&&&&A.代谢性酸中毒失代偿 &&&&B.呼吸性酸中毒失代偿&&&&C.呼吸性酸中毒伴代谢性酸中毒&&&&D.呼吸性酸中毒伴代谢性碱中毒&&&&E.呼吸性酸中毒代偿期 &&&&54.D&&&&这类判断酸碱平衡的试题常考,但许多同学无从下手,可按如下规律进行:&&&&①从发病原因大致推测出题者会出何种类型酸碱失调。内科学考的最多的就是“慢阻肺并呼衰”,外科学考的最多的就是“代酸”。我们知道COPD发生呼酸最常见(占41.5%~78%),其次依次为呼酸合并代碱(11%~34%)、呼酸合并代酸(5%~13%)、呼碱少见,仅占1%~5%,其他类型更少见。所以考试中以前两种酸碱失衡最多见。&&&&②看PH。PH&7.35失代偿性酸中毒;&7.45失代偿性碱中毒;正常表明代偿性。&&&&③看PaO2、PaCO2。达到诊断呼衰标准者可诊断为呼衰。考题中,大多为此类型。&&&&④看AB、SB值。AB&SB为呼酸(CO2潴留);AB&SB为呼碱(CO2呼出过多);AB↓SB↓为代酸;AB↑SB↑为代碱。&&&&⑤看辅助结果血K+、血Cl―等。&&&&例如本题,从“慢性咳喘18年”我们就可猜到结果为“呼酸,或呼酸合并代碱”,从PH正常就知其为代偿性,排除答案A、B。AB↑为代碱,因此轻易得出正确答案为D
55.男性,62岁,咳嗽气喘40年,5年来间断加重。一周来咳喘、痰多,伴有嗜睡。血气结果显示:呼吸性酸中毒伴代谢性酸中毒。下列治疗方法中哪项不正确?&&&&A.静脉点滴5%碳酸氢钠,积极纠正酸中毒&&&&B.补充血容量&&&&C.提高通气量,给予氧疗&&&&D.应用抗生素药物控制感染&&&&E.纠正电解质紊乱&&&&55.A&&&&慢性咳喘40年,加重1周,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气肿(COPD)”,COPD患者常合并呼酸,其根本病因是肺泡通气不足导致的CO2潴留,因此治疗上主要是改善肺泡通气量,不宜补碱,否则易导致碱中毒,使pH升高,氧解离曲线左移,减少氧的利用,加重组织缺氧。BCDE各项治疗均可采用。
56.杵状指(趾)一般不出现在下列哪种疾病?&&&&A.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B.支气管扩张?&&&&C.慢性支气管炎&&&&D.脓胸&&&&E.肺癌 &&&&56.C&&&&杵状指(趾)可出现在多种疾病:&&&&①肺部疾病――支扩、脓胸、肺癌、肺性肥大性骨关节病;&&&&②心脏疾病――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感染性心肌炎、紫绀型先心病;&&&&③消化系统疾病――Crohn病、溃疡性结肠炎、肝硬化、吸收不良综合征。
57.单侧肺局限性哮鸣音可见于 &&&&A.支气管哮喘&&&&B.阻塞性肺气肿&&&&C.肺炎&&&&D.液气胸?&&&&E.支气管肺癌 &&&&57.E &&&&局限性哮鸣音见于支气管肺癌、支气管异物、支气管内膜结核。&&&&弥漫性哮鸣音见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阻塞性肺气肿、心源性哮喘。
58.血源性肺脓肿最常见的病原菌是&&&&A.大肠杆菌 &&&&B.产气杆菌&&&&C.金黄色葡萄球菌&&&&D.肺炎杆菌&&&&E.草绿色链球菌&&&&58.C&&&&血源性肺脓肿最常见的病原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吸入性肺脓肿最常见的病原菌是厌氧菌(80%)。
59.下列哪种疾病不是慢性呼吸衰竭的病因?&&&&A.重度肺结核&&&&B.肺间质纤维化&&&&C.尘肺&&&&D.胸廓畸形&&&&E.严重感染&&&&59.E&&&&感染是慢性呼衰最常见的诱因。&&&&慢性呼吸衰竭最常见的病因是COPD。ABCD项都是呼吸衰竭的病因。解题时应注意病因和诱因的区别。
60.下列哪项指标可提示有早期小气道病变存在?&&&&A.弥散功能&&&&B.潮气量?&&&&C.流速容量曲线&&&&D.最大通气量&&&&E.肺泡通气量&&&&60.C&&&&反映小气道是否存在病变的功能检查包括最大呼气流速容量曲线、闭合容积CV、频率依赖性肺顺应性,其中流速容量曲线可反映早期病变(C),频率依赖性肺顺应性最敏感。弥散功能反映气体分子通过肺泡进行交换的过程。潮气量、最大通气量、肺泡通气量都是检查通气功能的指标。
61.治疗重症胃食管反流病的首选药物是&&&&A.雷尼替丁&&&&B.西沙必利&&&&C.奥美拉唑&&&&D.氢氧化铝&&&&E.丙谷胺&&&&61.C&&&&首选药为疗效最好者,就是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等。治疗溃疡病时制酸效果也是最好的,但价格昂贵。雷尼替丁、西沙必利、氢氧化铝和丙谷胺虽然都可应用于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但效果要比奥美拉唑差得多,仅适用于轻、中度患者的治疗。
62.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病主要是因为&&&&A.胃酸、胃蛋白酶等侵袭因素增强&&&&B.粘膜屏障减弱&&&&C.粘膜血流量减低&&&&D.细胞更新能力减弱&&&&E.表皮生长因子减少&&&&62.A&&&&消化性溃疡是胃十二指肠粘膜侵袭因素与粘膜保护作用失衡的结果。正常情况下,粘膜能够抵御这些侵袭性因素的损害作用,维持粘膜的完整性。十二指肠溃疡多由侵袭因素增强造成(A),胃溃疡多由粘膜保护性因素减弱造成(B)。虽然粘膜血流量减低、粘膜细胞更新能力减弱、表皮生长因子减少均是引起消化性溃疡的病因,但都不是主要致病原因。
63.下列不符合肠易激综合征腹泻特点的是&&&&A.一般每日大便3~5次左右&&&&B.大便多呈稀糊状&&&&C.大便多带有粘液&&&&D.排便常干扰睡眠?&&&&E.大便绝对无脓血&&&&63.D&&&&肠易激综合征腹泻特点为:&&&&①3~5次/天,可达10余次/天;&&&&②稀糊状、水样便,含粘液,但绝无脓血;&&&&③部分病人可有腹泻与便秘交替;&&&&④可伴腹痛,多为不同程度的下腹和左下腹的疼痛、排便或排气后缓解、极少睡眠中痛醒,不影响睡眠。
64.隐性肝性脑病病人的临床特点是&&&&A.轻度性格改变&&&&B.轻度行为改变&&&&C.应答尚准确,但吐字稍缓慢&&&&D.可有扑翼?样震颤&&&&E.无任何临床表现 &&&&64.E&&&&隐性肝性脑病病人的临床特点是起病隐匿,无明显诱因,无任何临床表现。轻度性格行为改变、应答尚准确但吐字稍缓慢、可有扑翼样震颤都是肝性脑病不同时期的临床特点。
65.急性胰腺炎治疗时,下列属抑制胰酶活性的药物是&&&&A.抑肽酶&&&&B.胰升糖素&&&&C.降钙素&&&&D.生长抑素&&&&E.奥曲肽&&&&65.A&&&&抑制胰酶(胰蛋白酶)活性的药物是抑肽酶;抑制胰液分泌的药物是奥曲肽和生长抑素。胰升血糖素是体内升高血糖的主要激素,不是药物。降钙素是甲状腺C细胞分泌的激素,主要作用是降低血钙,也不是药物。
66.好发于中老年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病理类型是&&&&A.微小病变型肾病&&&&B.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C.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D.膜性肾病&&&&E.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66.D&&&&好发于中老年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是膜性肾炎;&&&&好发于儿童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是脂性肾病(微小病变型肾病)。
67.鉴别尿路感染与尿道综合征的最根本点是 &&&&A.尿白细胞的多少&&&&B.尿红细胞的多少&&&&C.尿白细胞管型的有无&&&&D.真性细菌尿的有无&&&&E.尿路刺激症状的有无 &&&&67.D
急性膀胱炎
急性肾盂肾炎
无症状细菌尿
尿道综合征
尿路刺激征
尿频、尿急、尿痛
尿频、尿急、尿痛
尿频、尿急、尿痛
寒颤高热、恶心呕吐
WBC↑、ESR↑
―(但可有脓尿)
&&&&最易混淆的答案可能是C、E。无症状细菌尿是指有菌尿而无任何尿感临床症状,虽然无症状细菌尿无临床症状,但慢性尿感也可没有临床症状,因此答案可不能为E。无症状细菌尿既可有细菌性尿,也可有白细胞尿,因此答案也不可能是C。
68.下列不符合甲状腺危象表现的是&&&&A.高热达39℃以上&&&&B.心率快&140次/分 &&&&C.厌食&&&&D.恶心、呕吐、腹泻&&&&E.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常减低 &&&&68.E&&&&①甲危的临床表现可归纳为12字:“上吐下泻,高热大汗,谵妄昏迷”。②由于“高热”,心率可增快,&140次/分;由于“上吐下泻”,因此可有厌食(C)。排出答案ABCD,正确答案为E。③事实上甲亢时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常增多。④必需注意的是:甲亢时白细胞总数减少,而甲危时白细胞总数增多。甲亢时淋巴细胞数、单核细胞数增多,而甲危时是中性粒细胞数增多。可见甲亢和甲危的此处表现完全相反,请勿混淆!
69.下列关于嗜铬细胞瘤病人的代谢紊乱,错误的是&&&&A.基础代谢率可增高&&&&B.血糖增高&&&&C.血游离脂肪酸增高&&&&D.血钾可增高&&&&E.血钙可增高&&&&69.D&&&&嗜铬细胞瘤由于大量分泌儿茶酚胺,产生下列生理变化:
警觉性提高、反应灵敏
呼吸系统↑
频率↑、通气↑
心血管系统↑
血压不稳定(可↑、↓或正常)、HR↑、心缩↑
内脏血管收缩
肠壁血管收缩
肌肉血流↑
肌肉作功↑
能量供应↑
血糖↑(肝糖原分解↑、胰岛素↓);脂肪分解↑(游离脂肪酸↑)
消化系统↓
肠蠕动↓,肠扩张、便秘;血管收缩(肠出血、穿孔、坏死);胆囊收缩↓(胆结石)
低钾――醛固酮↑;高钙――甲状旁腺相关肽
70.缺铁性贫血病人发生Plummer-Vinson综合征时的临床特点是&&&&A.儿童发育迟缓&&&&B.智商低&&&&C.烦躁、易怒&&&&D.吞咽困难&&&&E.异食癖&&&&70.D&&&&Plummer-Vinson综合征指缺铁性吞咽困难。&&&&儿童发育迟缓、智商低、烦躁、易怒、异食癖都是组织缺铁的一般临床表现。
71.以原因不明发热为主要起病症状的霍奇金病的特征是&&&&A.一般年龄较轻&&&&B.女性较多&&&&C.病变较为弥漫&&&&D.常不累及腹膜后淋巴结&&&&E.多数都有局部或全身皮肤瘙痒&&&&71.C&&&&以原因不明发热为主要起病症状的霍奇金病占霍奇金病的30%~50%。一般年龄稍大,男性较多,病变较为弥漫,常累及腹膜后淋巴结。部分患者可有局部或全身皮肤瘙痒。
72.下列关于长春新碱治疗ITP的说法,错误的是&&&&A.长春新碱是最常用的免疫抑制剂&&&&B.可能有促进血小板生成的作用&&&&C.可能促进血小板自贮存池释放&&&&D.每周只用一次&&&&E.静脉注射比静脉滴注效果更佳 &&&&72.E&&&&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首选糖皮质激素,但有指征时可用免疫抑制剂,其中以长春新碱最常用。长春新碱除具有免疫抑制作用外,还可能有促进血小板生成及释放的作用,静脉滴注每周1次,每次1~2mg,静脉滴注比静脉注射效果更佳(E错)。
73.在类风湿关节炎发病中起主要作用的细胞是&&&&A.CD3+细胞 &&&&B.CD4+细胞&&&&C.CD8+细胞&&&&D.B淋巴细胞&&&&E.巨噬细胞&&&&73.B&&&&①类风湿关节炎发病中起主要作用的细胞是CD4+细胞;&&&&②AIDS病人晚期外周血细胞减少最显著的是CD4+细胞;&&&&③参与结核免疫反应和变态反应的细胞是CD4+T细胞。
74.下列与SLE病情活动性无关的实验室检查是&&&&A.血清C3、C4下降&&&&B.白细胞减少和淋巴细胞绝对值减少&&&&C.抗dsDNA抗体升高&&&&D.抗Sm抗体升高&&&&E.血沉加快&&&&74.D&&&&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实验室检查很多,其中: &&&&①与病情活动无相关性――抗Sm抗体; &&&&②有助于诊断、判断活动性――CH50、C3、C4; &&&&③对诊断意义较大――狼疮带试验; &&&&④对诊断、治疗、估计预后均有价值――肾活检; &&&&⑤对确诊及判定活动性参考价值大――抗双链抗体dsDNA;&&&&⑥最佳筛选试验――抗核抗体ANA。SLE急性活动期血沉增快、白细胞数减少、淋巴细胞绝对数减少。
75.下列哪一种静脉麻醉药更适合用于冠心病病人的麻醉诱导?&&&&A.硫喷妥钠&&&&B.氯胺酮&&&&C.依托咪脂&&&&D.异丙酚&&&&E.咪唑安定&&&&75.C&&&&依托咪脂为短效催眠药,用于插管诱导,对心血管系统干扰小,适用于心血管病人。硫喷妥钠可致喉痉挛。氯氨酮副作用为增高血压及眼内压。异丙酚对心血管系统抑制作用大。咪唑安定是安定镇静药。
76.下列关于休克的叙述,哪项是正确的?&&&&A.通常在迅速失血超过全身总血量的10%时即出现休克&&&&B.失血性休克时,应首先快速输入10%~50%葡萄糖溶液,继之大量输血&&&&C.损伤性休克不属于低血容量性休克&&&&D.感染性休克多是革兰阴性杆菌所释放的内毒素引起的内毒素性休克&&&&E.感染性休克的治疗原则是首先控制感染&&&&76.D&&&&①休克的本质就是有效循环血量的锐减,因此无论何种类型的休克,其治疗原则首先是补充血容量,即使感染性休克也不例外(E错)。②抢救休克时,可首先快速输入平衡盐液,继之输血(B错),因为平衡盐液可快速补充钠和水进入细胞内所引起的功能性细胞外液减少,降低血液粘度,改善微循环。③短期内失血超过全身总血量的20%时可出现休克(A错)。④革兰阳性和阴性菌都可引起感染性休克,但70年代起革兰阴性菌跃居为主要致病菌,其中以大肠杆菌最多见。革兰阴性杆菌性休克多由内毒素引起(D对)。⑤休克的分类方法很多,目前将创伤和失血引起的休克归为低血容量性休克(C错)。
77.下列关于全身性外科感染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A.菌血症是脓毒症的一种&&&&B.当代外科感染中,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已超越革兰阳性球菌感染&&&&C.外科真菌感染属条件性感染&&&&D.真菌感染时血培养易发现&&&&E.伴有厌氧菌感染时易形成脓肿&&&&77.D&&&&①脓毒症是指有全身性炎症反应表现的外科感染的总称,是一个大的概念。菌血症是指血培养检出病原菌的脓毒症,多指临床上有明显感染症状的菌血症,为脓毒症的一种。②外科感染的致病菌50、60年代主要是金葡菌等革兰阳性菌,70年代起革兰阴性菌跃居为主要致病菌,其中以大肠杆菌最多见。③外科真菌感染多在长期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之后发生,属于条件性感染,真菌感染时血培养阳性率不高(D错)。④伴有厌氧菌感染时易形成脓肿。
78.下列关于破伤风的叙述,哪项是正确的?&&&&A.是非特异性感染?&&&&B.临床症状和体征主要是溶血毒素所致&&&&C.典型症状是肌紧张性收缩?&&&&D.伤口的厌氧菌培养是诊断依据&&&&E.注射破伤风抗毒素是预防破伤风的最可靠方法&&&&78.C&&&&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杆菌引起的特异性感染,破伤风杆菌可产生大量外毒素(痉挛毒素)和溶血毒素。主要是痉挛毒素产生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典型症状为肌紧张性收缩。根据外伤史及典型临床表现诊断破伤风并不困难,厌氧菌培养属于特殊培养,阳性率不高,不能作为诊断依据。由于破伤风是厌氧菌,只有在缺氧的环境中才能生长繁殖,因此,受伤后早期彻底清创、改善局部循环,是预防破伤风发生的关键。
79.成人双膝以下烧伤,烧伤面积约占体表面积的&&&&A.10%?&&&&B.15%?&&&&C.20%?&&&&D.25%&&&&E.30%&&&&79.C&&&&双膝以下烧伤面积=双小腿13%+双足7%=20%。
80.治疗烧伤休克的主要措施是&&&&A.止痛&&&&B.补液?&&&&C.吸氧&&&&D.抗感染&&&&E.正确处理创面&&&&80.B&&&&治疗烧伤休克的主要措施是补充血容量。参阅【2004NO77】。
81.关于移植,下列哪项说法是错误的?&&&&A.植皮属于组织移植&&&&B.输全血属于细胞移植 &&&&C.骨髓移植属于细胞移植&&&&D.肝移植属于器官移植&&&&E.皮肌瓣移植属于器官移植&&&&81.E&&&&细胞移植指移植大量游离的某种具有活力的细胞,采用输注到受者的血管、体腔或组织器官内的方法,如输血、骨髓移植、胰岛移植等。组织移植指某种组织如皮肤、筋膜、肌腱、软骨、骨与血管等或整体联合的几种组织如皮肌瓣等的移植术,组织移植可以是活体移植,如自体皮肤移植,也可是结构移植,如血管吻合移植。实质性器官移植多为活体异体移植,移植物多为具有活力的实质性大器官,如肝、肾移植。可见皮肌瓣移植不属于器官移植,而是组织移植(E项错)。
82.关于甲亢手术治疗,下列哪项叙述是正确的?&&&&A.通常需切除双侧腺体的60%~70%&&&&B.处理甲状腺上血管时应远离甲状腺上极&&&&C.结扎甲状腺下动脉要尽量离开腺体背面靠近颈总动脉处&&&&D.甲状腺峡部应予保留&&&&E.止血充分时,术野可不放置引流&&&&82.C&&&&甲状腺大部切除通常切除腺体的80%~90%+峡部。术中:①应保持甲状腺背面完整,以免损伤紧贴背面的甲状旁腺;②结扎甲状腺上动脉,应紧贴上极,以免损伤喉上神经;③结扎甲状腺下动脉,应远离下极,以免损伤喉返神经。保留甲状腺峡部,术后易复发。为防止术后窒息,术中应常规放置引流,术后备床边气管切开包。
83.下列哪项不是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常见特征?&&&&A.约占成人甲状腺癌的60%&&&&B.占儿童甲状腺癌的全部&&&&C.肿瘤大部分为单发病灶&&&&D.可较早出现颈淋巴结转移&&&&E.术后五年治愈率可达90%&&&&83.C
30~45岁女性
早,50%转移
好,5年生存率&90%
最差1~3月
&&&& 请注意,乳头状癌虽预后好,5年生存率90%,但发生颈淋巴结转移早。这与我们想当然的相反。甲状腺乳头状癌在成人占60%,儿童为100%,约80%为多中心生长(C错),1/3累及双侧甲状腺。
84.下列哪种疾病与胃癌发病无关?&&&&A.萎缩性胃炎&&&&B.胃溃疡 &&&&C.胃息肉&&&&D.胃平滑肌瘤&&&&E.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84.DABC是胃癌的癌前病变。胃良性病变行胃大部切除术后5年以上,残胃发生的癌变称残胃癌。胃平滑肌瘤(D)是与胃癌无关的良性肿瘤,但手术切除后易复发。
85.下列哪项不是溃疡性结肠炎的表现?&&&&A.最多见于直肠和乙状结肠&&&&B.肠粘膜水肿呈卵石路面状,可有裂沟状深溃疡&&&&C.溃疡间粘膜增生可形成增生性息肉&&&&D.X线检查可见结肠袋消失、变形缩短&&&&E.严重时可并发肠穿孔或癌变&&&&85.B&&&&溃疡性结肠炎多见于直肠和乙状结肠,为粘膜、粘膜下层的表浅性溃疡,很少深入肌层,所以很少并发穿孔,只有极少数暴发型或重症患者可并发急性穿孔。病变呈连续性弥漫性分布,溃疡间粘膜增生可形成炎性息肉。X线检查可见结肠袋消失、变形缩短。纵形裂隙性溃疡为克罗恩病(克隆病)的特点(B错)。
86.下列关于门静脉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A.未阻断的情况下,门静脉压的正常值约在13~24cmH2O之间&&&&B.门静脉压力增高时首先出现的是交通支扩张&&&&C.门静脉主干是由肠系膜上静脉和脾静脉汇合而成&&&&D.门静脉与腔静脉之间的交通支最主要的是胃底、食管下段交通支&&&&E.门静脉无瓣膜&&&&86.B&&&&门静脉是连接肠道毛细血管和肝窦之间的血管,本身无静脉瓣,其主干是由肠系膜上静脉和脾静脉汇合而成,因此,若压力增高则首先出现脾脏充血性肿大。门静脉压的正常值13~24cmH2O。门静脉和腔静脉之间最重要的交通支为胃底、食管下段交通支,门脉高压时可导致该交通支破裂出血。
87.对于肝硬化引起的顽固性腹水,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A.腹腔穿刺抽水&&&&B.腹腔置管引流&&&&C.肝内门体分流术&&&&D.腹腔-静脉转流术&&&&E.肝移植&&&&87.E&&&&肝硬化引起的顽固性腹水,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肝移植。肝移植已成为外科治疗终末期肝病的有效方法,存活率已超过70%。肝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肝病并门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病人的理想方法,既替换了病肝,又可使门脉系统血流动力学恢复到正常。请注意,7年制外科学教材上明确指出,最有效的方法是腹腔静脉转流术,而不是肝移植(7年制外科学P672)
88.关于胆囊癌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约1/3胆囊癌并存胆囊结石&&&&B.多发生在胆囊颈部?&&&&C.以硬性腺癌较多见 &&&&D.男性多发&&&&E.预后较好 &&&&88.C&&&&腹腔内的肿瘤,除肝癌外(肝细胞癌多见,占90%),一般都以腺癌最多见,如胆囊癌(腺癌占82%)、小肠癌、结直肠癌、胰腺癌等(C对)。胆囊癌的病人70%与胆囊结石有关,好发于胆囊体部和底部,女性多见,男女之比为1:3~4。胆囊癌预后极差,术后很少生存6个月以上。
89.治疗胆囊结石,方法正确又效果确切的是&&&&A.药物溶石疗法&&&&B.体外震波碎石术&&&&C.经皮胆囊取石术&&&&D.胆囊切除术&&&&E.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引流术&&&&89.D&&&&胆囊结石的首选治疗方法为胆囊切除。因为胆囊结石的患者75%~90%都合并有慢性胆囊炎,胆囊壁炎细胞浸润、纤维组织增生、胆囊壁瘢痕形成,可发生不同程度的萎缩,胆囊已失去了其浓缩、排泌胆汁的功能,因此只有手术切除胆囊,才能彻底消除结石产生部位,不至于复发。如经皮胆囊取石,术后就易再发结石。溶石疗法疗效差、肝毒性大、服药时间长、复发率高,因此临床上少用。
【】【】【】【】【】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
??????????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毛细血管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