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脑脊髓膜炎有什么好的诊疗方案吗?

&|&&|&&&&&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科室:传染科
并发症:【并发症及后遗症】
早期抗菌药物治疗,并发症及后遗症均已极少见。有中耳炎、化脓性关节炎、心内膜炎、心包炎、肺炎、脑积水、硬脑膜下积液、肢端坏死、眼病等,也可有瘫痪、癫痫和精神障碍等。
(本站内容未经药历网许可禁止转载)
(meningococcal meningitis)简称为流脑,是由奈瑟菌(Neisseria meningitidis)引起的急性。其主要临床表现为突发高热、剧烈、频繁呕吐、皮肤黏膜瘀点、瘀斑及脑膜刺激征,严重者可有和脑实质损害,常可危及生命。部分病人暴发起病,可迅速致死。
脑膜炎奈瑟菌(又称脑膜炎球菌)属奈瑟氏菌属,革兰染色阴性,呈肾形双球菌,大小为0.6~0.8μm。常呈凹面相对成对排列或呈四联菌排列。有荚膜,无芽胞,不活动。为专性需氧菌,在普通培养基上该细菌不易生长,在巧克力或血培养基或卵黄培养基上生长良好。
脑膜炎奈瑟菌具有下列主要抗原:血清群特异性荚膜多糖、主要外膜蛋白、脂寡糖还有菌毛抗原等。按表面特异性荚膜多糖抗原之不同分为A、B、C、D、X、Y、Z、29E、W135、H、I、K、L 13个亚群(90%以上为A、B、C 3个亚群)。
人是该细菌唯一的天然宿主,对干燥、湿热、寒冷、阳光、紫外线及一般消毒剂均极敏感,在体外易自溶而死亡。
在全球范围内脑膜炎奈瑟菌对磺胺类药物的耐药情况比较严重,1983年以后发现青毒素对其最低抑菌浓度有所升高。尚无对氯霉素耐药的报道。
期主要病变是血管内皮损害,血管壁炎症、坏死和血栓形成,血管周围出血。皮肤黏膜局灶性出血,肺、心、胃肠道及肾上腺皮质亦可有广泛出血。也常见和肺水肿。期主要病变部位在软脑膜和蛛网膜,表现为血管充血、出血、炎症和水肿;大量纤维蛋白、中性粒细胞及血浆外渗,引起脑脊液混浊。颅底部由于化脓性炎症的直接侵袭和炎症后粘连引起脑神经损害。暴发型脑膜脑炎病变主要在脑实质,引起脑组织坏死、充血、出血及水肿。
潜伏期一般为2~3天,最短1天,最长7天。按病情可分为以下各型:
(一)普通型
此型约占发病者的90%。
1.前驱期(期)& 主要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如低热、鼻塞、咽痛等,持续1~2天,但因发病急,进展快,此期易被忽视。
2.期& 多数起病后迅速出现此期表现,高热、寒战、体温迅速高达40℃以上,伴明显的全身症状,及全身痛,精神极度萎靡。幼儿常表现哭闹、拒食、烦躁不安、皮肤和。70%以上皮肤黏膜出现瘀点,初呈鲜红色,迅速增多,扩大,常见于四肢、软腭、眼结膜及臀等部位。本期持续1~2天后进入期。
3.脑膜脑炎期& 除败血症期高热及中毒症状外,同时伴有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烦躁不安,以及颈项强直、尼格征和布鲁津斯基征阳性等脑膜刺激征,重者谵妄、抽搐及意识障碍。有些婴儿脑膜刺激征缺如,前囟未闭者可隆起,对诊断有很大意义,应注意因呕吐等可造成前囟下陷。本期经治疗通常在2~5天内进入恢复期。
4.恢复期& 经治疗体温逐渐下降至正常,意识及精神状态改善,皮肤瘀点、瘀斑吸收或结痂愈合。神经系统检查均恢复正常。病程中约有10%的患者可出现口周疱疹。患者一般在1~3周内痊愈。
由免疫复合物反应引起的表现,多见于病后7~14天,以关节炎较明显,可同时出现发热,亦可伴有心包炎。
(二)暴发型
少数患者起病更急剧,病情变化迅速,病势严重,如不及时治疗可于24小时内危及生命,病死率高。儿童多见。又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暴发型型& 严重中毒症状,急起寒战、高热、严重者体温不升,伴头痛、呕吐,短时间内出现瘀点、瘀斑,可迅速增多融合成片。随后出现面色苍白、唇周与肢端发绀,皮肤发花、四肢厥冷、脉搏细速、呼吸急促。若抢救不及时,病情可急速恶化,周围循环衰竭症状加重,血压显著下降,尿量减少,。
2.暴发型脑膜脑炎型& 主要表现为脑膜及脑实质损伤,常于1~2天内出现严重的神经系统症状,患者高热、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加深,迅速出现昏迷。,脑膜刺激征阳性,可有惊厥,锥体束征阳性,严重者可发生脑疝。
3.混合型& 可先后或同时出现休克型和脑膜脑炎型的症状。
(三)轻型
多见于流脑流行后期,病变轻微,临床表现为低热,轻微头痛及咽痛等上呼吸道症状可见少数出血点。脑脊液多无明显变化,咽拭子培养可有脑膜炎奈瑟菌生长。
(四)慢性型
不多见,成人患者较多,病程可迁延数周甚至数月。常表现为间歇性发冷、发热,每次发热历时12小时后缓解,相隔1~4天再次发作。每次发作后常成批出现皮疹,亦可出现瘀点。常伴关节痛、脾大、血液白细胞增多,血液培养可为阳性。
(一)疑似病例
1.有流脑流行病学史:冬春季节发病(2~4月为流行高峰),1周内有流脑病人密切接触史,或当地有本病发生或流行;既往未接种过流脑菌苗。
2.临床表现及脑脊液检查符合化脓性表现。
(二)临床诊断病例
1.有流脑流行病学史。
2.临床表现及脑脊液检查符合表现,伴有皮肤黏膜瘀点、瘀斑。或虽无化脓性脑膜炎表现,但在性表现的同时伴有迅速增多的皮肤黏膜瘀点、瘀斑。
(三)确诊病例
在临床诊断病例的基础上,加上细菌学或流脑特异性血清免疫学检查阳性。
(一)普通型
1.病原治疗& 一旦高度怀疑流脑,应在30分钟内给予抗菌治疗。尽早、足量应用细菌敏感并能透过血脑屏障的抗菌药物。常选用以下抗菌药物。
(1)青霉素:目前青霉素(penicillin)对球菌仍为一种高度敏感的杀菌药物,国内偶有耐药报道。虽然青霉素不易透过血脑屏障,即使在脑膜炎时也仅为血中的10%~30%,但加大剂量能在脑脊液中达到治疗有效浓度。剂量成人800万U,每8小时一次。儿童20万~40万U/kg,分3次加入5%葡萄糖液中静脉滴注,疗程5~7天。
(2)头孢菌素:第三代头孢菌素对脑膜炎球菌抗菌活性强,易透过血脑屏障,且毒性低。头孢噻肟(cefotaxime sodium)剂量,成人2g,儿童50mg/kg,每6小时静脉滴注1次;头孢曲松成人2g,儿童50~100mg/kg,每12小时静脉滴注1次。疗程7天。
(3)氯霉素(chloramphenicol):较易透过血脑屏障,脑脊液浓度为血浓度的30%~50%,除对脑膜炎球菌有良好的抗菌活性外,对球菌和流感杆菌也敏感,但需警惕其对骨髓造血功能的抑制,故用于不能使用青霉素患者。剂量成人2~3g,儿童50mg/kg,分次加入葡萄糖液内静滴,疗程5~7天。
近年来脑膜炎球菌已出现磺胺嘧啶、耐药菌株,应引起注意。如果怀疑耐药菌存在,应在体温正常后3~5天,症状、体征消失,复查脑脊液正常后停药。
2.一般对症治疗& 强调早期诊断,就地住院隔离治疗,密切监护,是本病治疗的基础。做好护理,预防并发症。保证足够液体量热量及电解质。高热时可用物理降温和药物降温;颅内高压时给予20%甘露醇1~2g/kg,快速静脉滴注,根据病情4~6小时一次,可重复使用,应用过程中应注意对肾脏的损害。
(二)暴发型流脑的治疗
(1)尽早应用抗菌药物:可联合用药,用法同前。
(2)迅速纠正休克:
①扩充血容量及纠正治疗:最初1小时内成年人1000ml,儿童10~20ml/kg,快速静脉滴注。输注液体为5%碳酸氢钠液5ml/kg和低分子右旋糖酐液。此后酌情使用晶体液和胶体液,24小时输入液量在ml之间,儿童为50~80ml/kg,其中含钠液体应占1/2左右,补液量应视具体情况。原则为“先盐后糖、先快后慢”。用5%碳酸氢钠液纠正酸中毒;
②血管活性药物应用:在扩充血容量和纠正酸中毒基础上,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常用药物为莨菪类,首选副作用较小的山莨菪碱(654-2),每次0.3~0.5mg/kg,重者可用1mg/kg,每10~15分钟静注1次,见面色转红,四肢温暖,血压上升后,减少剂量,延长给药时间而逐渐停药。阿托品可替代山莨菪碱。
(3)DIC的治疗:高度怀疑有DIC宜尽早应用肝素,剂量为0.5~1.0mg/kg,以后可4~6小时重复一次。应用肝素时,用凝血时间监测,要求凝血时间维持在正常值的2.5~3倍为宜。多数病人应用1~2次即可见效而停用。高凝状态纠正后,应输入新鲜血液、血浆及应用维生素K,以补充被消耗的凝血因子。
(4)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使用:适应证为毒血症症状明显的病人。,成人每日10~20mg,儿童0.2~0.5mg/kg,分1~2次静脉滴注。疗程一般不超过3天。
(5)保护重要脏器功能:注意脑、心、肝、肾、肺功能,根据情况,必要时作对症治疗。
2.脑膜脑炎型的治疗
(1)抗生素的应用。
(2)防治、脑疝:治疗关键是及早发现脑水肿,积极治疗,预防发生脑疝。可用甘露醇治疗同前,此外还可使用白蛋白、呋塞米、激素等药物治疗。
(3)防治:在积极治疗脑水肿的同时,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气管插管,使用呼吸机治疗。
3.混合型的治疗
此型病人病情复杂严重,应积极治疗休克,又要顾及脑水肿的治疗。因此应在积极抗治疗的同时,针对具体病情,有所侧重,二者兼顾。
(一)管理传染源
早期发现病人就地隔离治疗,隔离至症状消失后3天,一般不少于病后7天。密切观察接触者,应医学观察7天。
(二)切断传播途径
搞好环境卫生,保持室内通风。流行期间加强卫生宣教,应避免大型集会或集体活动,不要携带婴儿到公共场所,外出应戴口罩。
(三)保护易感人群
疫苗预防以15岁以下儿童为主要对象,新兵入伍及免疫缺陷者均应注射。国内多年来应用脑膜炎球菌A群多糖菌苗,保护率达90%以上。近年由于C群流行,我国已开始接种A+C结合菌苗,也有很高的保护率。
药物预防:对密切接触者,除作医学观察外,可用磺胺甲嗯唑进行药物预防,剂量均为每日2g,儿童50~100mg/kg,连用3天。另外,头孢曲松、氧氟沙星等也能起到良好的预防作用。
与病友交流
本周推荐专家
回答数:5277&&&&
采纳率:47%
擅长领域:,,,,
精选回答:
药历网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电信与服务业经营许可证: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变更审核同意书:  【关键词】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中医药治疗、预防   【中图分类号】R269 【文献标识码】A" />
免费阅读期刊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中医药预防治疗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关键词】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中医药治疗、预防 中国论文网 /6/view-5018756.htm  【中图分类号】R2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6-02   春季是疾病特别是传染性疾病的多发季节。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麻疹、水痘、腮腺炎、风疹、猩红热、人禽流感、手足口病等。这些传染病大多都是呼吸道传染病,可通过空气、短距离飞沫或接触呼吸道分泌物等途径传播。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春季常见的传染病及其治疗及预防措施有所了解,而中医药对治疗、预防这些传染病有独特效果,现逐一介绍如下:   1 流感(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其发病率占传染病之首位。潜伏期1-3日,主要症状为发热、头痛、流涕、咽痛、干咳,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不适等,发热一般持续3-4天,也有表现为较重的肺炎或胃肠型流感。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隐性感染者,传染期为1周。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   1.1 预防   接种疫苗是流感有效的方法。除了及时接种疫苗预防外,中药的防治也是一种有效的措施。中药预防流感,早在《 黄帝内经》 中就指出:“不治已病治未病。”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与其用药治疗已得的病,不如平素注意调养、锻炼身体、增强体质而不得病。 可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大量“轻防重治”的现象。比如在医生方面,往往只注重治疗,忽视预防知识的宣教;在患者方面,常常不注意提高身体抵抗力以预防疾病,只等患病以后才用药治疗等等。因此,很有必要纠正轻视预防的错误倾向,并使人们懂得,药物的作用不仅限于治疗,也可用于预防。   在流感流行时期,除了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与患者接触外,及时应用一些中药亦可达到预防的目的。下面介绍几个常用处方供大家参考使用:   食醋熏蒸:关闭门窗,以食醋按每立方米5 毫升的用量,加等量水,盛于瓦钵内,放在炭火上煎煮,使醋蒸发,熏蒸室内,每日早、晚各1 次。食醋熏蒸,适用于四季感冒的预防‘具体应用时也可用砂锅或搪瓷锅等,煤火及电炉均可,灵活掌握。   防感冒药香:① 香薷苍术香:苍术25 % ,香薷25 % ;福粉30 % ,混合粉20 % ,加适量香料、助燃剂及色粉。适用于夏、秋季感冒的预防。② 苍术艾叶香:苍术30 % ,艾叶10 % ,野菊花30 % ,粘木粉20 % ,木粉4 % ,粘合剂6 %。适用于冬、春季感冒的预防。将以上药物按房间或体积35--45 立方米用一盘香计算,每次点燃60 分钟有效。须注意点香久后,少数人有头晕、恶心、咳嗽等反应。如间歇点燃或打开通气小窗(但应防止对流)通气,则可减少反应。   药物香囊:高良姜1500 克,佩兰、橘皮各500 克,另加冰片165 克。共研成末,均匀调和,将药粉3 克量装入小布袋,挂在胸前,夜间放在枕边,便于经常接触香味,每隔7天换药粉1 次。适用于四时感冒的预防。   1.2 内服中草药:如在夏秋暑湿当令季节,宜清暑祛湿,药用:香薷、苍术各10 克,野菊花30 克,鸭踢草20 克,煎服,每日1 剂,连服3 一5 日。在冬春风热病毒流行季节,宜清热祛风解毒,药用:银花30 克,贯众20 克,大青叶或板蓝根15 克,荆芥穗、苏叶各10 克,煎服,每日1 剂,连服3--5 日。对于平素体弱、易出汗、反复感冒者,宜益气固表,药用:黄芪120 克,白术60 克,防风20 克,共研细末,每日早晚各服5 克,连服一个时期,可增强体质,预防感冒。   2 流脑(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它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较强。流脑发病初期类似感冒,流鼻涕、咳嗽、头痛、发热等。病菌进入脑脊液后,头痛加剧,嗜睡、颈部强直、有喷射样呕吐和昏迷休克等危重症状。传染源主要病人或带菌者,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潜伏期一般为2-3天,最长的为一周。人群普遍易感,好发于小年龄段儿童。中医认为,流脑和流感以及禽流感、非典一样,属于温病的范畴,冬春两季多是温病的高发季节,这些温病一般是病毒和细菌引起,其特点是传染性强、流行性快,专家特别提醒人们要加强预防意识。   2.1 预防   接种疫苗是预防流脑有效的方法。除了及时接种疫苗预防外,中药的防治也是一种有效的措施。一旦感觉有温热的症状,如发热、上火、口干舌燥、咽喉肿痛等温热症状时,及时服用一些清温热解毒类的中药,比如清开灵等,以减轻温病的症状,防止流脑病情的进一步发展,并及时再进行进一步的治疗。   明兴清开灵(口服液、颗粒、胶囊)是安宫牛黄丸的现代新型制剂,不仅含有板蓝根,还含有金银花、黄芩等更强效的抗菌抗病毒成分,同时组合了栀子、水牛角、胆酸等强效的清热退烧成分,具有清温热、解毒(病毒和细菌)、醒脑开窍、镇静安神、化痰通络之功效,在治疗流脑、流感等温病方面有较多的临床报告,是绿色中药抗生素,对于流脑及流感,病毒性感冒、发热高烧,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炎等上呼吸道感染,病毒性肺炎,急慢性肝炎等病症具有显著疗效,并被国家定为清热解毒类基础用药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WS 295-2008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诊断标准 (共有1个附件,总1581K)
资料简介该文档很新,欢迎下载。
上传人账号
上传时间 11:50:45
下载此资料已被下载 下载所需积分:5分
相关检测服务•
&()•
&()•
&()•
&()•
相关解决方案
[阅读78784次]•
[阅读53639次]•
[阅读30215次]•
[阅读60405次]•
[阅读149432次]•
[阅读429697次]•
[阅读117091次]•
[阅读108431次]•
[阅读205753次]•
[阅读687974次]
相关应用专题
相关帖子•
[阅读 30]•
[阅读 68]•
[阅读 86]•
[阅读 111]•
[阅读 252]
tianyamzn上传的其他资料
下载资料名称
同类资料本周最热下载
下载资料名称
同类资料总下载排行
下载资料名称
推荐耗材配件
推荐仪器专场
推荐版面:
推荐资料:
更新列表:
2.使用绑定微信获取“免费下载3篇资料”特权。
还没绑定?查看使用介绍
资料中心每天将随机抽取66篇资料免积分下载,第二节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中西结合治疗(一)
第二节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中西结合治疗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是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简称为“流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在中医临床属“春温”,“风温”,“温疫”范畴。
流脑主要的临床表现一般分三种类型,即普通型、暴发型和慢性败血型。
一、普通型:占全部病例的90%左右,分三个阶段。
(一)上呼吸道感染期:多数病人无症状,部分患者有咽痛、咳嗽、流
涕、头痛等症状。
(二)败血症期:患者突发高热、畏寒、伴头痛、恶心、呕吐等。70%
病人皮肤粘膜有瘀点,瘀斑,大小约1~2 毫米至1 厘米,严重者可融合成片。
大多数患者于1~2 天内发展为脑膜炎。
(三)脑膜炎期:败血症的症状及瘀点、瘀斑仍存在,中枢神经系统症
状严重。病人头痛剧烈,呕吐频繁,血压增高,脉搏减慢,怕光,皮肤感觉
过敏,甚则谵妄、昏迷或惊厥等。
二、暴发型:少数病人起病急骤、凶险,危及生命。
(一)暴发型败血症:多见于儿童,高热,头痛,呕吐,中毒症状严重,
意识障碍,全身出现广泛的瘀点、瘀斑。休克是中型的重要表现,出现面色
苍灰,口唇、指端紫绀,四肢厥冷,皮肤花斑,脉搏细速,血压下降,脉压
缩小,甚至血压下降至零。脑膜刺激征可缺如,脑脊液澄清。血及瘀点培养
细菌为阳性,实验室检查有DIC 存在。
(二)暴发型脑膜脑炎:多见于儿童,脑实质损害的临床表现明显。迅
速昏迷,惊厥频繁,锥体束征阳性,两侧腱反射不等,腿底视乳头水肿,部
分病人发生脑疝,继而出现呼吸循环衰竭。
三、慢性脑膜炎球菌败血症:不多见。
临床诊断依据流行季节(三月、四月)突起高热,头痛、呕吐,伴神志
改变,伴检有皮肤粘膜瘀点、脑膜刺激征阳性,临床诊断初步成立。确诊有
赖于脑脊液炎症性改变,脑脊液、皮肤瘀点以及血培养找出病原菌。免疫学
检查利于及早确诊。
中医认为本病病位在脑,与肺、胃、心有关。由于感受冬春季温热邪毒,
加之人体起居不慎,寒温失调,正气内虚,温热邪毒易犯人体发病。病邪从
口鼻而入,先犯肺胃,终必传及脑髓。邪毒极易化火,发病急骤,且传变快,
从卫分迅速蔓延到气分,表现为卫气同病,甚则侵犯营血,内陷心脑,出现
气营(血)两燔及邪毒内陷心营或热盛动风等证候、严重者,因正气内溃,
出现内闭外脱的危重症候。
西医认为本病的发病主要原因是脑膜炎双球菌首先入侵人体的鼻咽部,
如人体免疫力低或细菌毒力较强时,致病菌由鼻咽部侵入血循环,形成败血
症,最后局限于脑膜及脊髓膜,形成化脓性脑脊髓膜病变。
一、中医治疗
(一)分开治疗。
1.卫气同病。
主证:恶寒,高热,头痛,呕吐,项强,口干渴,或见皮下斑疹隐隐,
舌红,苔黄或白,脉数。
治法:清热解毒,透表达邪。
方药:银翘散合白虎汤加减。
金银花15 克,连翘15 克,板蓝根30 克,生石膏30 克(先煎),知母
10 克,芦根20 克
,竹叶10 克,野菊花15 克,钩藤15 克,尤胆草6 克。每日1 剂,水煎服。
方解:金银花、野菊花、竹叶清热透表;连翘、板蓝根、钩藤、尤胆草
清热解毒;生石膏、知母、芦根清热泻火生津。
加减法:头痛剧烈加蔓荆子15 克、葛根30 克;皮下斑疹加牡丹皮15
克、水牛角30 克(先煎)、玄参15 克、大青叶15 克;呕吐加姜竹茹15 克、
黄连10 克、紫苏10 克。
2.气营(血)两燔。
主证:壮热,烦躁,头痛如劈,劲项强直,呕吐频繁,口干渴,时有谵
语或昏愦不语,四肢抽搐,肌肤斑疹密布,大便干结,舌红绛,苔黄燥,脉
治法:清气凉营(血),泄热解毒。
方药:清瘟败毒饮加减。
生石膏30 克(先煎),知母12 克,生地黄15 克,玄参15 克,水牛角
30 克(先煎),牡丹皮12 克
,赤芍15 克,黄连10 克,大青叶15 克,青天葵30 克,板蓝根30 克。每日1 剂,水煎服。
方解:生石膏、知母清热生津;生地黄、玄参、水牛角、牡丹皮、赤芍
清营凉血消斑:黄连、大青叶、青天葵、板蓝根清热解毒。
加减法:痰盛加天竹黄15 克、瓜篓15 克、猴枣散2 支(冲);神昏加
石菖蒲10 克、郁金15 克;头痛甚加龙胆草10 克、葛根30 克;大便秘结加
大黄10 克、虎杖30 克;抽搐加羚羊骨18 克(先煎)、全蝎9 克、蜈蚣2
3.内闭外脱。
主证:起病急骤,初起见高热,头痛,呕吐,短期内迅速出现肌肤斑点
融合成片,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唇指发绀,大汗淋漓,呼吸微弱,神昏,
舌淡黯或灰黯,苔灰黑,脉微欲绝。
治法:益气固脱,清热敛阴。
方药:参附龙牡汤加味。
人参15 克(另炖〕,熟附子15 克,生龙骨30 克(先煎).生牡蛎30
克(先煎),麦门冬15 克,五味子10 克,生地黄15 克,牡丹皮12 克,丹
参15 克,红花9 克,金银花15 克,大青叶15 克。急煎服之。
方解:人参益气固脱;熟附子、生龙骨、生牡蛎回阳固脱;麦门冬,五
味子、生地黄敛阴;牡丹皮、丹参、红花活血化瘀;金银花、大青叶清热解
4.气阴两虚。
主证:低热、神疲乏力,气短,瘀斑渐退,肢体拘急,大便干结,小便
黄,舌红绛小津,苔少,脉细数。
治法:益气养阴清热。
方药:三甲复脉汤加减。
生牡蛎30 克(先煎),龟板30 克(先煎),鳖甲30 克(先煎),生地
黄15 克,麦门冬15 克,白芍20 克,阿胶15 克(烊化),火麻仁10 克,青
蒿10 克,地骨皮15 克,炙甘草18 克。每日1 剂,水煎服。
方解:生牡蛎、龟板、鳖甲滋阴;生地黄、麦门冬、阿胶、火麻仁养阴;
白芍、炙甘草酸甘化阴,青蒿、地骨皮清退虚热。
加减法:低热不退加牡丹皮15 克,知母12 克;汗多加浮小麦30 克、五
味子6 克;肢体拘急加鸡血藤30 克、桑枝15 克、稀莶草15 克;纳差加谷芽
15 克、麦芽15 克
。(二〕中医应急处理。
参见流行性乙型脑炎的处理。
二、西医治疗
(一)抗菌治疗:依次选用以下药物一种。
1.磺胺嘧啶:首次剂量40~80 毫克/公斤,静脉内缓慢注射,继以每日
80~160 毫克/公斤,分4 次口服或静脉注射。为防止副作用,应同时给予等
量碳酸氢钠及足够水分。
2.青霉素:成人每日800 万至1000 万单位,儿童20 万单位/公斤,分次
静脉滴注。
3.氯霉素:首剂为30 毫克/公斤,继以每日给予30~40 毫克/公斤,分
次口服或静脉滴注。注意对骨髓抑制作用。
(二)抗休克治疗。
对于暴发型脑膜脑炎球菌败血症的治疗,除抗菌治疗外,应抗休克治疗。
1.扩充血容量及纠正酸中毒:可适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或平衡盐液,如酸
中毒可给予5%氢碳氢钠,必要时应用血浆或白蛋白。
2.血管活性药物:选用山莨菪碱,每次量0.3~0.5mg/公斤,重症患儿
可增至1~2mg/公斤,静脉注射。每10~20 分钟1 次,待面色红润,微循环
改善,尿量增多,血压回升后即可延长浴药时间。
3.强心药及肾上腺皮质激素:根据病情使用西地兰0.2~0.4mg 加入50
%葡萄糖40 毫升缓慢静注。激素常用氢化可的松,每日5―10mg/公斤,一
般用药1~2 日。
4.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治疗:肝素首次剂量1.5mg/公斤/次静脉
注射或置于100 毫升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流行性脑膜炎疫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