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健康体检,肝脏小囊肿CT查出脾大,肝右叶小囊肿可能性大。

您好肝癌晚期该如何治疗??????
标签:肝癌
性别:男年龄:55症状描述: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出院记录入院日期:
出院日期: 入院诊断:混合性肝硬化(乙肝+酒精)
肝内血管瘤
胆囊炎出院诊断:混合性肝硬化(乙肝+酒精)
肝内血管瘤
原发性肝癌入院时情况:1,男,55岁,农民;2,系“反复眼黄,尿黄,厌油11年,加重半月”入院;3,PE:神清,精神可,皮肤巩膜重度黄染,肝掌(-),蜘蛛痣(-),浅表淋巴结不大,心肺听诊无异常,腹软肋下未及,脾肋下2cm,质软,无压痛,移动性浊音可疑,全腹有轻度压痛,反跳痛,双下肢无浮肿,NS(-).4,辅检:09.3.26. 外院查乙肝五项示:HBsAg(+),
HBcAb(+), 肝功能示:TBIL:528. 9umol/L, DB IL: 298.5umol/L, ALT:73U/L, AST: 159U/L, ALB:26g/L,HBV_DNA:1.05*10^8拷贝/毫升.B超:肝硬化,肝内血管瘤,胆囊结石,胆囊炎,脾大.PT:43%,AFP:295.92ng/ml, CA199>500u/ml.入院经过:入院后积极完善相关检查.09.03.27查血常规示:WBC3.99*10^9
HBC3.8810^12 Hct36.5% 尿常规:胆红素(3+) PT17.5s
APTT 44.9s
乙肝五项示:HBsAg(+),
HBcAb(+), 肝功能示:TBIL:442umol/L, DB: 317.8umol/L IL:125umol/L, ALT:59U/L, AST: 121U/L.HBV-DNA 2.27E+03copies/ml.
肿瘤四项:AFP281.2ng/ml, CEA7.14ng/ml, CA1991000U/ml, CA12579.20u/ml.免疫十项示HBSAG,HBCAB,PRE-S1阳性,余查肾功能,电解质,血糖,HEV-IGG,血培养均未见明显异常.消化系B超示肝硬化,肝右叶实性占位,慢性结石性胆囊炎,腹腔少量积液.食道造影示食管静脉轻度曲张.上腹部CT示1,肝右叶片状低密度灶,考虑为原发性肝癌.2,肝硬化伴少量腹水,脾大.3,肝右叶小囊肿.4,胆囊结石伴胆囊炎.胸片,心电图未见明显异常.请普外科会诊,会诊意见1,同意贵科诊治,2,我科暂不考虑手术,建议请肿瘤科,介入科会诊,3,随访.给与保肝,退黄,利尿,拉米夫定抗病毒,防止感染,输血等对症支持治疗.出院时情况:生命体征平稳,PE:神清,精神可,皮肤巩膜重度黄染,肝掌(-),蜘蛛痣(-),浅表淋巴结不大,心肺听诊无异常,腹软肋下未及,脾肋下2cm,质软,无压痛,移动性浊音可疑,右腹有轻度压痛,无反跳痛,双下肢无浮肿,NS(-).肝功能:TBIL:329.7umol/L, DB IL: 253.4umol/L, ALT:86U/L, AST: 184U/L, ALB:27.3g/L.腹腔B超未见游离液暗区.家属要求出院,签字为证,予准.出院医嘱:注意休息院外继续治疗:5%GS100ml还原型谷胱甘肽1.2g qd; 生理盐水100ml奥美拉唑40mg qd
拉米夫定0.1qd,呋塞米20mg tid,螺内酯40mg tid,5%GS250ml 腺苷蛋氨酸1.0 qd,熊去氧胆酸0.25tid,5%GS250ml异甘草酸美150mg静滴qd门诊随访,复查肝功能,乙肝五项,HBV-DNA,消化系B超====================================================================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送检日期:编号 项目 结果 参考值 编号 项目 结果 参考值 1 总胆红素 80.0↑ 5.1-18.8umol/L 13 碱性磷酸酶 121 40-129U/L 2 直接胆红素 56.7↑ 1.7-6.8umol/L 14 a-岩藻糖苷酶 61↑ 0-40U/L 3 间接胆红素 23.0↑ 4 总胆汁酸 206.4↑ 0-10mol/L 16 乳酸脱氨酶 313↑ 109-245U/L 5 总蛋白 75.3 66-87g/L
6 白蛋白 28.1↓ 34-55g/L
7 球蛋白 47.0↑ 20-30g/L
8 白球比 0.6↓ 1.5-2.5
9 前白蛋白 55↓ 170-420mg/L
10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44.4↑ 4-44U/L
11 门冬氨酸氨基转移 94.6↑ 8-38U/L
12 G谷氨酰转移酶 121.0↑ 8-64U/L
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送检日期:编号 项目 结果 参考值 编号 项目 结果 参考值 1 甲胎蛋白 493.2↑ 0-20ug/l
2 癌胚抗原 7.1 0-10ug/l
3 CA-19-9 347.2↑ 0-39u/ml
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彩超检查报告检查日期:日检查部位:肝脏胆囊胰腺脾脏肝脏:形态失常,包膜不光整,肝区回声中粗,分布不均匀,血管纹理可见.门脉主干内径9.2mm,透声好.肝内外胆管不扩张.肝内可见数个强回声区,最大为83*75mm,边界不清,内部回声不均匀,呈多结节融合.肝内可见数个无回声区,最大为13.0*13.3mm,后方有增强效应.右肝前可见20mm的无回声区.胆囊:胆囊大小为98*32mm.囊壁毛糙,厚6.3mm,透声差.胰腺:胰头20mm,胰体14mm,胰尾13mm,形态规则,回声均匀细小,主胰管不扩张.脾脏:脾门?
温馨提示:如果您对于您好肝癌晚期该如何治疗??????的解答还不满意,请使用本站的搜索功能查找更多的相关内容。
专家解答:您好肝癌晚期该如何治疗??????
~晚期肝癌,没有很好的治疗方法,多发性的,治疗很棘手,做肝移植
针对腹水,目前国内外西医尚无很好的疗法,多采用输白蛋白,打利尿针,腹水超滤浓缩回输法等治疗,虽能暂时解除病人痛苦,但治标不治本,容易反复,而且价格也昂贵,好转??复发??治疗??再好转??再复发周而复始,象幽灵一般困绕着广大患者.最好是采取中药治疗,从根本解决
针对腹水,目前国内外西医尚无很好的疗法,多采用输白蛋白,打利尿针,腹水超滤浓缩回输法等治疗,虽能暂时解除病人痛苦,但治标不治本,容易反复,而且价格也昂贵,好转??复发??治疗??再好转??再复发周而复始,象幽灵一般困绕着广大患者.最好是采取中药治疗,从根本解决
您好;可以通过纯天然中草药治疗效果比较好,见效快,对晚期恶性肿瘤及肝癌晚期都有特殊疗效,而且安全对身体不会产生任何的伤害及毒副作用的产生,中草药对萎缩肿瘤血管(毛细血管)有特殊的功能,不让肿瘤得到一丝的养份,得不到养份的肿瘤,自然就萎缩了(只要肿瘤死了,癌细胞就消失了),这才是彻底治愈恶性肿瘤(癌症)的真正手段.
该回复来自 http://www.99ask.net 99健康问问.
建议采用中医疗法治疗,服中药消除腹水,不放化疗,提高免疫力,调整阴阳平衡.如果治疗及时是可以康复的
建议你配合中医药治疗.癌症患者,大都体质虚弱,有不同程度的气血两虚,故在治疗中医注意辨证与辨症,整体与局部的对立统一辩证关系,把辩证施治与抗癌治疗结合起来,即扶正与祛邪相结合,随着癌肿的发展,邪正斗争的具体情况,治疗时既要重视消除癌肿病灶,也要重视人体抗癌能力的保护和高.发挥患者的主观能动性,调动患者机体内在的抗癌能力.中药有扶正祛邪,补气养血的功效,能提高机体免疫力还可以活血化瘀,软坚化瘤,使患者通过治疗后可以收到显著的疗效.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可以应用中医中药保守治疗,应用以中成药治疗为主的双向消瘤疗法系列药物治疗,通过抗肿瘤中成药物内服外用及静脉用药等治疗,在有效激活人体免疫系统,激活人体自主的抗癌活性分子,如NK,T淋巴细胞等抑瘤因子,提高病人免疫力,保护人体正常细胞,逐渐恢复人体的自我康复能力的基础上,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的生成,对肿瘤细胞进行层层围剿,促使肿瘤细胞变异,改邪归正,快速直接杀灭体内的肿瘤细胞,控制病情发展,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防止复发,转移和扩散.一般用药15天左右可以见到症状的改善,服药敏感病人,可以使肿瘤逐渐缩小,达到长期带瘤生存的治疗目的.
我来回答:
验证码 :&&& 
症状分析:肝门区淋巴结转移,疑门脉癌栓形成,双肾多发囊种还是放松心情,什么都好的,心情最重要。化疗了吗,其实很受罪的,吃点中药吧,因为年龄,可能受不了的。医生询问:我刚给你找的,你看看。肝癌偏方是指在正...答:
这位朋友,手术治疗肿瘤是首选办法,但是手术后复发率高,容易转移,手术好像割韭菜,割了一遍又一遍.对于疼痛比较严重的病人来说,我不提倡西医止痛,其作用大多是通过麻醉神经实现,治标不治本,有些西药如杜冷丁容易上瘾及...答:
症状分析:鉴别诊断   1,继发性肝癌:继发性肝癌与原发性肝癌比较,继发性肝癌病情发展缓慢,症状较轻,其中以继发于胃癌的最多,其次为肺,结肠,胰腺,乳腺等的癌灶常转移至肝.常表现为多个结节型病灶,甲胎蛋白(AFP)检...答:
这位朋友,针对晚期癌症来说治疗重点应放在缓解症状,提高生存质量方面.但是要想根治如果经济条件好的话,可以肝移植.因为一般癌症到晚期都会出现肿瘤部位剧烈疼痛的症状,这也是导致癌症患者最终生命终结的原因,因为巨...答:
症状分析:  我国肝癌的主要病因因素,有病毒性肝炎感染,食物中的黄曲霉毒素污染,以及农村中饮水污染.  (1)已知的肝炎病毒至少有A,B,C,D,E,G等类型,病毒性肝炎与肝癌关系主要为乙型与丙型肝炎即HBV与HCV.肝癌患...肝脏CT增强邀请您来坐诊。 - 医学影像学讨论版 - 爱爱医医学论坛
查看: 6685|回复: 40
肝脏CT增强邀请您来坐诊。
阅读权限100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男、59、既往肝病史,肝硬化史,脾摘除。大家帮忙看一下右后叶病灶性质,这个人是我的一个朋友,请大家帮忙。先谢谢大家了
此附件已经损坏等待作者修复
阅读权限100
肝脏CT增强邀请您来坐诊。
补充一下,扫描分为动脉起,静脉期,延迟期三期,病灶各期CT值未见明显变化,需要的话我可以上传我们的诊断。
希望大家支持,大家捧场。
[ 本帖最后由 王靖旗 于
17:52 编辑 ]
阅读权限20
肝脏CT增强邀请您来坐诊。
印象以小肝癌可能性大,一点浅见,也算抛砖引玉吧。
阅读权限20
肝脏CT增强邀请您来坐诊。
里面好像有分割,肝腺瘤?
阅读权限100
肝脏CT增强邀请您来坐诊。
不好意思,首先说说你们增强存在的问题!!
你们所谓的动脉期,在我看来应该是门脉早期比较贴切,我看到门静脉已经显影了,所以说不是典型的动脉期,比动脉晚期还晚一点,如果你们用的是单排螺旋CT的话,估计扫描开始时间应该晚于30秒以后,可能是在33秒左右才开始扫描,加上扫描时间大约15-18秒,可能膈顶还是动脉期,但到了肝门或肝尖就是地地道道的静脉期,完全错过了动脉期,以至于静脉期扫描的时候也是较晚了,估计成了平衡期。所以此例才显得不典型。
我的观点:如果是肝尖的病灶动脉期扫描时间应该提前大约25秒前后(相对于单排CT,如果是多排16-64,扫描可以是动脉晚期33秒左右),因为动脉期是肝癌诊断的最好的,而且是最有用的时期。建议你们尝试一下,看看扫描效果是不是更好。我的一点小的建议。:loveliness:
相对于此例病人:诊断应该是没有问题,就是肝癌
此例病人有肝硬化、腹水、门脉高压、静脉曲张。脾切除可能是因为原先脾大。综合临床有病史,诊断肝癌没有问题。可以再查一下AFP。
您的发言非常精彩,请再接再厉!
阅读权限20
肝脏CT增强邀请您来坐诊。
影像表现:
1、肝硬化:肝脏表面凸凹不平,肝叶比例失调,门脉高压、脾大、腹水。
2、肝右叶小结节影:动脉期、实质期、静脉期均无明显强化。边缘模糊,边缘未见花边样强化。表现为少血供,结合该患者有肝硬化病史,可考虑为小肝癌。可查AFP。
您的发言非常精彩,请再接再厉!
肝脏CT增强邀请您来坐诊。
此病例为肝右叶后段乏血供肿瘤,需要鉴别的主要有肝细胞癌和肝转移瘤。肝转移瘤多无肝硬化背景,其增强方式多为周边轻度晕状强化。肝细胞癌大多数血供丰富,但有少数为乏血供(达30%左右),结合此病例存在背景,还是首先应该考虑为肝细胞癌。
阅读权限100
肝脏CT增强邀请您来坐诊。
我们是16排机器,至于动脉期我觉的抓的应该没有问题,我们是23秒扫描的,扫描时间为20秒,延迟24秒扫描静脉期,可能静脉期略晚些,平时我们也是这个时间扫描,一般都能抓住。至于您说得静脉早期我认为可能存在动静脉漏,不然为什么门脉的密度同主动脉?:handshake
阅读权限20
肝脏CT增强邀请您来坐诊。
病史:男、59、既往肝病史,肝硬化史,脾摘除。
影像表现:肝脏密度不均,各叶比例失调,肝左外叶、尾叶增大,肝表面凹凸不平,右后叶可见椭圆形低密度灶,边缘不清,动脉期、门脉期、延迟扫描均无明显强化。脾脏切除术后,腹腔可见大量水样密度影。门静脉动脉期与腹主动脉同步强化,考虑动静脉瘘可能性大。
诊断:、腹水。肝脏右后叶占位病变,考虑癌前病变或原发小肝癌可能性大。
鉴别诊断:小肝癌,常规动脉期典型强化或边缘强化,门脉期等或低密度,延迟扫描低密度,由于该患者脾脏术后,门静脉、腹主动脉瘘,病变强化不明显。血管瘤;典型渐进性强化。肝囊肿;密度低、边缘清晰。
阅读权限100
肝脏CT增强邀请您来坐诊。
应王战友的邀请,就本病例发表一点自己的浅见,希望各位老师指正。
病史:男、59、既往肝病史,肝硬化史,脾摘除。
影像表现:,腹水,门脉高压。而肝右后叶低密度灶,该病灶在各期扫描图像上没有看到明显的密度变化。
讨论: 就本病人而言,诊断肝硬化,腹水,门脉高压应该没有问题,脾切除--原因?猜测可能是因为脾大所致脾亢。
肝右后叶低密度灶---在各期扫描图像上没有强化或强化程度较轻,低于肝实质,说明病灶的血供较少。
肝细胞肝癌典型的影像学表现为“快进快出”,但本例表现并非如此,我们是否可以做出非‘癌的诊断呢?
& && &&&由于国人的肝癌多由肝硬化发展而来,本病人又有肝硬化病史,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肝硬化结节转化为肝癌的过程。再生结节(regenerative nodule,RN)、发育不良性结节(dysplastic nodule,DN)、小肝癌(直径小于2cm)和肝细胞癌(HCC),其中肝硬化结节只包括RN和DN,后者又包括两种,低级的DN(1ow-grade DN)和中、高级 DN(moderate or high-grade DN)。以前经常提到的腺瘤样增生与该命名法中的DN基本对应。关于这些名词的含义可以这样理解:RN为良性的肝硬化结节,它由再生的肝细胞构成,周围有纤维隔围绕,其结构和血供与正常的肝细胞非常相似,可以有单腺泡RN(只有一条门静脉通路)和多腺泡的RN(有多条门静脉通路);DN为癌前病变,其中出现有轻度不典型细胞者称为低级的DN,中高级的DN中至少有中等量的不典型细胞,但又不足以诊断为恶性病变,当DN继续进展,其中出现一定量的HCC细胞,但整个病灶直径小于2cm时称为小肝癌,如果HCC细胞继续增多,超过DN的数目且病灶直径大于2cm时称为肝细胞癌。 一些学者从肝硬化结节的新生血管构造方面对RN和DN进行研究,认为肝硬化结节在 向肝癌转变的过程就是肝硬化结节中毛细血管化和新生血管生成的过程,Roncalli认为高级DN中的毛细血管单位数明显多于低级DN和RN中的数目,而且异常数目的毛细血管单位和硬化结节中不成对动脉的出现对于癌前病变的确认有诊断性的意义,而正是由于病理学血管生成方面的这些变化,才导致了影像学上出现可见的征象,即硬化结节由于从门静脉供血向肝动脉供血的转变而产生的在动态增强检查中的时间密度曲线的变化,而影像学上的这些变化正是我们判断硬化结节出现恶变的依据。
& && &&&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不难发现肝癌尤其是小肝癌完全可以是少血供的,所以,不能因为动脉期没有明显强化就不下肝癌的诊断。就本病人来说,结合肝硬化病史,如果有AFP的增高,应该可以做出肝癌的诊断。
此附件已经损坏等待作者修复
阅读权限100
肝脏CT增强邀请您来坐诊。
小肝癌的少见螺旋CT表现
小肝癌与CT征象有关的病理特点:①肿瘤常单发,瘤内肿瘤血管细小。②瘤内少有坏死。③由于国人的肝细胞癌多由肝硬化再生结节演变而来,故我国的小肝癌的基本形态多呈结节状外观,较少表现为其它形态。
小肝癌CT双期强化的常见表现是:平扫多数呈低密度结节状病变,边缘清楚或不清楚,少数能见“晕圈征”(病理上为假包膜),密度多数均匀,偶有钙化灶;动脉期肿瘤呈全瘤范围的强化,强化密度高于同层肝,但低于同层主动脉的密度,小的肿瘤密度多数均匀,偏大的可不均匀,提示瘤内有小灶性缺血或坏死。门静脉期肿瘤强化密度从动脉期的高于肝,变为低于肝,同时也低于同层主动脉密度。即小肝癌瘤内碘对比剂充盈呈“快进快出”的特征。这个特征在小肝癌诊断和鉴别诊断中是十分重要的征象。
下面以肿瘤动脉期和门静脉期的强化形态和密度为依据,介绍小肝癌的少见螺旋CT表现:
1.动脉期和门静脉期肿瘤都呈全瘤范围强化,强化密度都高于肝。这类表现多见于:
(1)脂肪肝背景下的小肝癌,此时由于肝密度降低,导致门静脉期时肿瘤强化的密度仍略高于肝。
(2)发生于肝顶部的小肝癌,若病人血流循环较慢,门静脉期扫描时肝顶部层面可能仍处于动脉期后期阶段,故肿瘤仍可呈高密度
(3)血流循环较慢的病人,门静脉期时肝动脉内血液含碘仍然较多,故肿瘤强化密度仍略高于肝。
这类少见CT表现,需与肝海绵状血管瘤鉴别。鉴别时一方面应注意肝海绵状血管瘤动态强化的密度,多与同层主动脉强化的密度接近,且随时间动态变化呈同步密度改变。另一方面,这类少见的小肝癌在增强后延迟3min~5min扫描,则会降至密度低于肝。而这时肝海绵状血管瘤则不会降至低于肝。
2.动脉期肿瘤强化密度高于肝,且接近于同层主动脉强化密度,而不是低于同层主动脉的强化密度。门静脉期肿瘤密度迅速降至低于肝。这类少见CT表现需与以下病变鉴别:
(1)与小的肝海绵状血管瘤鉴别 肝海绵状血管瘤动脉期高密度强化的,门静脉期其密度多数仍然高于肝且接近或超过同层主动脉的密度,而不降至低于或等于肝的密度。
(2)与小的肝局灶性结节增生鉴别 CT上肝局灶性结节增生多表现为动脉期全病灶范围的高密度强化,且其密度接近同层主动脉密度,门静脉期则速降至与肝等密度或稍高密度,而不出现低密度,病灶内的中心性星芒状低密度区于延时期增强扫描时(注药后3min~5min),还可出现延迟强化,其密度高于病灶。
(3)与小的肝细胞腺瘤鉴别 CT上肝细胞腺瘤较多表现为动脉期全瘤范围的高密度强化,且其密度接近同层主动脉密度。门静脉期则速降至等于肝或稍高于肝的密度,少出现低于肝的密度,门静脉
期的这种表现与本类小肝癌有一定的鉴别意义。
3.动脉期肿瘤边缘呈高密度环形强化 这种环形强化的特点是:强化环不完整或厚薄不均,环壁附近可出现小结节状强化,门静脉期见强化环及壁上小结节的密度降至等密度或低密度。
环形强化产生的病理基础是:①瘤灶边缘部血管多于病灶中央部血管,故边缘部血供较中央部丰富,使增强后肿瘤边缘强化明显并出现环形高密度影。②瘤灶中央部坏死或缺血,使中央部不强化或强化程度比肿瘤边缘部低,从而使边缘部形成环形高密度强化。这类少见CT表现需与以下病变鉴别:
(1)与肝转移瘤鉴别 本病常多发,且动脉期的高密度强化环多较完整,环壁厚薄一至,于门静脉期强化环可降至等密度或仍保持稍高密度。上述表现少见于小肝癌。
(2)与肝脓肿鉴别 肝脓肿动脉期出现的边缘性环形强化常延续至门静脉期,且强化环周围常同时出现由水肿引起的低密度环,低密度环的外围还可出现由炎性充血引起的楔形强化带,这种楔形强化带未见于小肝癌的双期增强扫描。上述表现与肝细胞癌不同。
(3)与性假瘤鉴别 肝炎性假瘤的病理改变中,有一类病变主要是局灶性炎性坏死组织,周边有薄层的炎性组织包绕。CT上这类肝炎性假瘤常表现为动脉期病灶周边不规则形态的环形强化,门静脉期时环形强化密度降为等或稍高密度,与小肝癌强化表现十分相似。但这类肝炎性假瘤多不表现为结节状,而是小片状,且动脉期见病灶外围有楔形高密度强化带,为炎性充血所引起。这些有助于与
小肝癌鉴别。
4.动、门双期肿瘤强化密度都低于肝 这类小肝癌动脉期及门静脉期瘤内不强化或虽然都有强化,但程度都较轻,且都低于正常肝,说明瘤内血供缺少。因此,CT上常以瘤小而密度更低区多而细小为其特征。这些小的密度更低区的病理基础,多数是瘤内小的缺血坏死灶,但也可以是纤维组织或脂变。这类少见CT表现需与以下病变鉴别:
(1)与肝炎性假瘤鉴别 肝炎性假瘤病理上可以是炎性坏死组织,也可以是炎性肉芽组织(其中心也可包绕小的炎性坏死灶)。上述病理改变中炎性坏死组织不强化,肉芽组织可出现强化,但都不出现本类少见小肝癌CT表现中的多个小斑点状密度更低区。
(2)与肝结核鉴别 肝结核病灶内常有干酪坏死,故增强后动、门双期都不强化,如有点状钙化,且病灶内无多数性小斑点状密度更低区,则要注意肝结核的可能。
(3)与肝恶性淋巴瘤鉴别 结节型肝恶性淋巴瘤常多个,圆形,边界十分清楚。增强后病灶以双期都轻度强化,密度十分均匀且低于正常肝为特征。上述表现与小肝癌常单发,瘤内有多数性小斑点状密度更低区不同。
此外,有时肝海绵状血管瘤也可表现为双期都未出现强化,但延迟扫描可强化为等密度,故不难鉴别。小的肝囊肿由于部分容积效应也出现病灶强化的假象,也应注意用薄层扫描或MRI来加以鉴别。
5.平扫呈等密度的小肝癌 平扫等密度的小肝癌多数分化较
好,其癌细胞密度与正常肝细胞接近。动脉期强化密度高于肝但低于同层主动脉密度。门静脉期多降至等密度而不降至低于肝密度。门静脉期的这一CT表现虽是这类平扫等密度小肝癌的特点,但临床工作中则必须注意与不典型的肝局灶性结节增生等鉴别。
6. 门静脉期呈等密度的小肝癌 平扫低密度的小肝癌,动脉期强化密度高于肝而低于同层主动脉的病人中,少数病例门静脉期病灶不降至低于肝,而只降至等于肝。引起上述CT表现的原因,可能是病人血液循环时间上的个体差异。因此,这类少见的小肝癌,一定要进行延迟扫描(注药后3min~5min),候病变降至低于肝的密度时才能诊断为小肝癌,不能只凭平扫及动、门双期的表现下诊断。
7. 动、门双期都呈等密度的小肝癌 本类小肝癌平扫为明确的低密度病灶,但增强后动、门双期都表现为等密度,无法从增强扫描上进行诊断。引起这种CT表现的原因,可能是这类小肝癌的瘤体存在肝动脉和门静脉的双重血供,动脉期时不含碘的门静脉血流入瘤体,稀释了瘤体内含碘的肝动脉血浓度,从而使瘤体密度恰好从平扫的低密度变成等密度。门静脉期瘤内含碘动脉血浓度下降,此时含碘的门脉血灌注进入瘤体,又使瘤体密度保持接近于正常肝的密度。因此,CT诊断小肝癌绝不可以只做增强扫描而不做平扫,以免漏诊这类少见的小肝癌。此外,CT诊断这类少见的小肝癌也一定要做延时期扫描(注药后3min~5min),当延时期扫描病灶出现低密度后,再结合临床来作出小肝癌的诊断。
8. 平扫和动脉期都呈等密度的小肝癌 本类小肝癌平扫和动
脉期都呈等密度,门静脉期才显示为低密度病灶。引起这类少见CT表现的原因,可能是瘤体较小且癌细胞分化程度较好,故平扫时与正常肝密度相近而表现为等密度。同时,本类小肝癌瘤体的肝动脉血供可能不太丰富,但因瘤体较小又尚未出现缺血,因此,动脉期时肿瘤强化也较轻而表现为与正常肝等密度。由于肿瘤内门静脉血供比周围正常肝少,故门静脉期时在周围强化明显的正常肝衬托下,这类小肝癌仍然可表现为低密度病灶。
9. 动脉期呈等密度强化的小肝癌 本类小肝癌平扫时呈低密度病灶,边缘清楚。动脉期瘤灶呈全瘤或部分范围的等密度强化。门静脉期瘤灶密度降至低于肝的密度。引起这类少见CT表现的原因,可能是肿瘤的肝动脉血供较少,故动脉期肿瘤不表现为高密度强化而呈等密度。门静脉期由于瘤体内无门静脉血供使肿瘤密度呈低于肝的表现。
10. 动脉期呈小结节强化的小肝癌 小肝癌由于少有缺血坏死,故动脉期多数呈全瘤范围的强化。但在少数情况下,由于瘤内局部缺血或坏死,使动脉期缺血的瘤体部分不强化呈低密度,而无缺血的部分瘤体则可呈小结节状强化。这类少见的小肝癌应与小的肝海绵状血管瘤动脉期时边缘呈小结节状强化的表现相鉴别。鉴别要点是:动脉期呈小结节状强化的小肝癌,门静脉期上述高密度强化的小结节速降至低密度,保持小肝癌常见的“快进快出”的强化特征。而肝海绵状血管瘤动脉期的边缘性小结节状强化灶,在门静脉期时并不降至低密度,而是继续保持高于肝的密度。
11. 门静脉期呈中心性斑点状强化的小肝癌 本类小肝癌平扫时呈低密度病灶,边缘清楚。动脉期时虽然呈全瘤范围强化(其密度高于肝但低于同层主动脉),但瘤体中心出现一个中心性斑点状无强化区。门静脉期时全瘤密度速降至低于肝,而瘤体中心的无强化区却出现高密度的斑点状强化(其强化密度高于周围瘤体)。延时3min~10min扫描,上述中心性斑点状强化一直保持密度高于周围低密度瘤体的改变。由于本类少见小肝癌的病例均由超声穿刺活检后病理证实,无手术切除标本作对照。因此,本类少见小肝癌形成的原因尚不清楚。
12. 壁上结节呈双重血供的小肝癌 本类小肝癌平扫时呈低密度病灶,边缘清楚。动脉期瘤灶呈轻度强化,密度仍低于肝且周围出现环形更低密度带。在环形更低密度带的环壁上出现一个细小结节状的高密度强化。门静脉期时瘤灶强化密度增高,但其密度仍保持低于肝,环壁则呈高密度强化,壁上小结节却从动脉期时密度高于肝降至低于肝,且小结节周围也出现另一个高密度小环形强化。延时到注药后4min,瘤区强化密度仍低于肝,但瘤周仍呈现高密度强化环。环壁的壁上小结节再次强化为高密度。本类少见小肝癌环壁及壁上小结节动态强化的表现,反映了肿瘤包膜(环壁)存在门静脉血供,使环壁于门静脉期及延时期呈高密度环。同时也反映包膜上的小癌结节存在动、门双重血供,使环壁小结节动脉期时呈高密度强化,门静脉期小结节边缘出现另一小环形强化,延时期由于门静脉血供的继续存在,小结节再次出现高密度强化。
13. 瘤内明显坏死的小肝癌 小肝癌中1cm~2cm大小的少有瘤内坏死,出现明显坏死的就更加少见。本例小肝癌平扫呈低密度,边缘清楚。动脉期瘤内无强化,但肿瘤周围血供较多。门静脉期瘤灶持续低密度,瘤内坏死区显示更加清楚,呈小结节状,位于瘤灶内侧。瘤灶外侧为血供较少的低密度肿瘤组织,其外围低密度带为包膜。上述小结节状坏死及部分性包膜均经病理检查证实。
14. 含脂肪的小肝癌 本类小肝癌结节中或结节旁可含有脂肪组织,CT平扫及动、门双期增强扫描时,脂肪组织都表现为密度特别低的斑点状病灶。这些脂肪组织可能来自肝癌细胞的脂肪变性,也可能是原有肝硬化再生结节部分癌变,部分含脂肪成分所致。
15. 门静脉期肿瘤边缘呈高密度环形强化的小肝癌 本类小肝癌平扫时为边界清楚的低密度病灶,病灶最大径均在2.5cm~3cm之间。动脉期瘤体强化密度高于肝但低于同层主动脉。门静脉期见瘤体周边上出现密度高于肝的环形强化,该强化环完整,厚度比较均匀,无环壁上结节影改变。与此同时原来动脉期高密度强化的瘤体密度则速降至低于肝的密度。因此,从瘤体本身而言仍表现出小肝癌“快进快出”的常见强化特征。所不同的是门静脉期瘤体周边出现高密度环形强化,这一强化环产生的病理机制可能是小肝癌周边业已形成了门静脉血供。
16. 动、门双期肿瘤边缘都呈高密度环形强化的小肝癌 本类小肝癌平扫时为低密度病灶,边缘不太清楚。动脉期和门静脉期都见肿瘤周边出现环形强化,其密度高于肝但低于同层主动脉。瘤体中央
部则只有轻度强化,密度不太均匀。引起这类少见CT表现的原因,可能是这类小肝癌瘤体中央部存在轻度或一定程度的缺血,而肿瘤边缘部双重血供(同时存在肝动脉和门静脉双重供血)的改变特别明显所致。
17. 浸润性生长的小肝癌 本类小肝癌平扫形态呈小片块状低密度病灶,边缘不清楚。动脉期增强瘤灶呈部分强化,强化密度略高于肝,边缘仍不清楚。门静脉期瘤体密度降至低于肝,瘤内可有密度更低区,边缘不规则。病理证实本类小肝癌边缘呈浸润性生长,无假包膜或仅有部分不完整的假包膜。这类小肝癌CT上除边缘不清外,其它表现与边缘清楚的小肝癌没有不同。
肝脏CT增强邀请您来坐诊。
肝右叶后下段低密度结节,增强三期均无明显强化,边界较清,延迟期见两枚低密度结节,边缘突出于正常肝轮廓外;增强表现不符合典型肝癌的强化特点;比较符合肝脏再生结节的强化特点。
阅读权限50
肝脏CT增强邀请您来坐诊。
肝脏右后叶可见一类圆形低密度病灶,边缘清晰,密度不均,增强后病变始终未见确切强化,其内的更低密度区显示的更加清晰。肝硬化征象显著。
我认为肝癌的诊断值得商榷。
1 病灶比较小,但坏死却很显著,这在肝癌中较少见。肝癌的坏死一般见于较大的病灶,不仅肝癌是这样,也是如此,小的病灶一般很少坏死。
2 病变于增强各期均未见确切强化,可以肯定病灶无血供或乏血供。一般,小的肝癌,增强快进快出的表现较明显。
3 我考虑DN(不典型增生结节)的可能性较大,DN是1997年国际胃肠学会议提出的定义,包括以前的再生结节(RN)、腺瘤样增生结节(AH)、不典型腺瘤增生样结节(AAH)。
4 DN分为低级别和高级别。高级别的DN属于癌前病变。DN一般平扫为低密度或等密度。低级别的DN中约有4%的动脉供血,血供的增加往往提示恶变的可能性增大,一般高级别的DN中,有32%的动脉供血(日本资料)。若在CT上增强扫描动脉期可见强化,则提示有动脉供血。但CT能不能对DN确诊呢?目前尚有争议。但可以肯定的是MRI检查的作用,原大于CT,DN在T2WI上为低或等信号,而肝癌在T2WI上为高信号,二者一般可以鉴别。少数病灶鉴别困难。
5 门脉右后支内可见栓子形成,但密度较低,瘤栓?血栓?一般血栓的密度较瘤栓显著低。
所以,我的诊断是:不典型增生结节的可能性较大。既然是朋友,我觉得还是慎重一点好,宁左勿右,建议高场强MRI检查,若在T2WI上为低或等信号,则基本可排除肝癌的诊断,若为高信号,则支持肝癌诊断。--不要指望一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就可以定性,多种影像学检查往往是必要的。临床也很重要,如楼上所说的AFP。即使是DN,定期的随诊也很必要,因为DN存在逐渐恶变的可能。
[ 本帖最后由 huangyong197 于
23:26 编辑 ]
阅读权限120
肝脏CT增强邀请您来坐诊。
原帖由 王靖旗 于
19:21 发表
我们是16排机器,至于动脉期我觉的抓的应该没有问题,我们是23秒扫描的,扫描时间为20秒,延迟24秒扫描静脉期,可能静脉期略晚些,平时我们也是这个时间扫描,一般都能抓住。至于您说得静脉早期我认为可能存在动 ...
你们的CT应该是 下图1& &款
我们用的也是西门子16 但是为下图2
请教内行&&这两款&&有什么区别么?
此附件已经损坏等待作者修复
阅读权限100
肝脏CT增强邀请您来坐诊。
您可真漂亮。:handshake
当然有区别了,我们的是16排6层,你们的是16层多少排就不知到了。
你们的当然比我们好多了。差距大着呢。
我们是emotion6
你们是sensation16
有时间交流一下技术。
[ 本帖最后由 王靖旗 于
01:23 编辑 ]
阅读权限100
肝脏CT增强邀请您来坐诊。
谢谢大家,请继续支持。
此附件已经损坏等待作者修复
阅读权限200
肝脏CT增强邀请您来坐诊。
原帖由 aspline120 于
22:32 发表
应王战友的邀请,就本病例发表一点自己的浅见,希望各位老师指正。
病史:男、59、既往肝病史,史,脾摘除。
影像表现:肝硬化,腹水,门脉高压。而肝右后叶低密度灶,该病灶在各期扫描图像上没有看到 ...
分析的很好!!
阅读权限100
肝脏CT增强邀请您来坐诊。
谈谈肝癌的强化问题
楼上的战友们对本例作了非常精辟的分析,对于本例,我不想扯的太多,仅就本例的特殊强化现象谈谈:本例考虑小应该已经有充分的影像学依据,这就是动脉期的门脉强化,肝内动静脉瘘形成。至于病灶缘何呈低密度,可能系病灶分化较好,血供不丰富。因此,病灶在动脉期不会有明显的强化。在门脉期,无论供血丰富还是不丰富的病变,肝癌的密度都会降低,前者是因为肝实质的密度增加,肝癌大多呈低密度,少数可呈等密度。出现等密度的原因,是由于肝癌密度下降与肝实质密度增加的曲线处于交叉点或附近。延迟期,肝癌的密度下降快于肝实质,故亦呈低密度改变。当然也有少数病例的延迟期呈等密度,那是因为肝癌病灶内的纤维组织较多,使造影剂缓慢充填,和血管瘤的增强类似。
[ 本帖最后由 jcct 于
08:47 编辑 ]
阅读权限120
肝脏CT增强邀请您来坐诊。
原帖由 王靖旗 于
00:16 发表
您可真漂亮。:handshake
当然有区别了,我们的是16排6层,你们的是16层多少排就不知到了。
你们的当然比我们好多了。差距大着呢。
我们是emotion6
你们是sensation16
有时间交流一下技术。
呵呵&&没有别的意思&&就是我一直对排和层的概念不是很清楚
我的理解:排是探测记得个数吧& &同为16排&&就是都有16个探测器
而层的概念是不是&&就是球管旋转一圈&&所扫描的出来的图像数?
阅读权限100
肝脏CT增强邀请您来坐诊。
本想送您6支花的,但是一高兴点错了,下次一定补上。:handshake
阅读权限100
肝脏CT增强邀请您来坐诊。
应该是这样,4层的CT探测器最多有16排的,16层的一般在40排以上,有的可达64排。当然也不是排数越多越好,排数太多可以出现锥形角问题。
层数是评价CT的标准。
阅读权限120
肝脏CT增强邀请您来坐诊。
原帖由 王靖旗 于
10:01 发表
本想送您6支花的,但是一高兴点错了,下次一定补上。:handshake
咱们这个板块很强的
藏龙卧虎&&
大家一起进步:victory:
阅读权限100
肝脏CT增强邀请您来坐诊。
虽然该病灶自始至终都为低密度,CT值没变化,但个人觉得还是肝癌
阅读权限100
肝脏CT增强邀请您来坐诊。
年龄59岁,高发年龄;
肝硬化病史,腹水,肝右叶后下段结节状低密度病灶,增强动脉晚期病灶、静脉气、平衡期病灶无明显强化。
诊断:首先考虑肝癌或癌前结节可能。
这个病历如果大家不放心,就去做MR检查,如果是癌前结节还是少血供肝癌都有一定鉴别意义。可以用特异性对比剂明确。
腺瘤:不考虑,国外认为大部分是生育期女性,中国发现男性一样得,但增强可以明显强化,有包膜。MR检查可以有脂肪信号,同、反相位,压脂有一定意义。
囊肿:一般边界清楚,这个病例一直没发现确切边界。
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成分不同,影像表现各异,即使脂肪成分多,也多少强化些吧。
少血供肝癌:就可以这样。
其实肝脏的病变MR检查是很有意义的。
阅读权限100
肝脏CT增强邀请您来坐诊。
对了,上面大家争论到底是是动脉期还是门静脉期。
现在好像都把门静脉开始强化归为动脉晚期,是动脉期范畴,仅仅动脉强化是动脉早期。肝脏检查至少要抓到动脉晚期,你们多排CT可以用触发扫描吧,大概就是当血管密度达到设定值时就可自动扫描了,不过这个值好像要认为设定的。详细的我也记不清了,只知道有这个事。
我们没这个条件,做不到这个,也没办法研究。
阅读权限20
肝脏CT增强邀请您来坐诊。
从形态,密度,强化方式,我更趋向炎性假瘤。我觉得一看到肝硬化背景下的低密度灶就认为肝癌是容易犯错误的
阅读权限50
肝脏CT增强邀请您来坐诊。
大家分析的都很好,我认为:病灶没有强化不能排除肝癌,但更不能诊断为肝癌,虽然有肝硬化还应慎重,需要进一步检查。
阅读权限20
肝脏CT增强邀请您来坐诊。
少供血之小肝癌考虑
阅读权限20
肝脏CT增强邀请您来坐诊。
这个病例首先考虑肝癌或癌前病变,患者属于肝癌高危人群,典型肝癌增强后有速升速降特点,但乏血供肿块增强后病灶强化不明显,建议进一步行MR检查;下面谈几点优点:
1,T2WI呈稍高信号,与脾相似或稍低于脾但高于肝实质,这是小较具特色的表现,小肝癌在T1WI可以表现为稍高'等或低信号,这是由于病灶内脂肪变性,纤维化或铁沉积等因素共同的结果.
2.增强后,癌结节动脉期强化(中度),实质期和延期呈低信号.
3.有完整包膜,平扫各系列呈低信号环影,增强扫描延期可呈环状强化.
肝脏CT增强邀请您来坐诊。
原帖由 王靖旗 于
19:21 发表
我们是16排机器,至于动脉期我觉的抓的应该没有问题,我们是23秒扫描的,扫描时间为20秒,延迟24秒扫描静脉期,可能静脉期略晚些,平时我们也是这个时间扫描,一般都能抓住。至于您说得静脉早期我认为可能存在动 ...
先说一下你的技术,16层的机器,肝脏扫描23层,扫描时间应为6-7秒,和你的20秒的扫描时间相去甚远!
诊断因为你的动脉期没有抓到,给诊断带来一定困难,不过你的动脉期(实际应为门脉早期),门脉右支可见充盈缺损,不知薄层图像如何?
结合病史,小首先考虑
站长推荐 /2
爱爱医医学网儿科专业讨论版日-11月21日开展的有奖征集儿泻停治疗肺炎继发性腹泻病例活动,优质病例可获继续教育学分!名额有限,赶紧来参与吧!
即日起至12月30日,在活动地址参与儿泻停·儿科肺炎继发性腹泻微调研,只要认真填写调研问题,即有机会获得10元话费,轻轻动手,您就拥有,还等什么,赶紧来参与吧!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肝脏囊肿是怎么回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