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尾部上浮身体成白色,尾部冲血是什么病,该用什么药

一、发病原因  高密度养殖情况下底质、水质到后期严重恶化,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长期超标;有害藻类过度繁殖产生大量藻毒素;并且在8月份泥鳅尾部上浮多發生肠炎、出血、烂鳃等疾病,长时间服用抗生素等药物水体频繁用药,使机体免疫力下降肝脏出现病变后,抗病力下降细菌感染所致。

    二、发病症状  病鳅表现为全身浮肿头、尾部较身体细很多,体表有大量粘液体色淡黄色,鳞片竖起鳞囊内有大量组织液,用鑷子夹泥鳅尾部上浮组织液会喷射出来;常伴有体表出血症状体表多为出血斑;解剖发现体腔内有积水,肝胆病变多有肠炎发生。

肝膽病的症状:以肝胆肿大、变色为典型症状病变的肝脏明显肿大,可比正常情况下大1倍以上颜色多表现为黄色、白色、褐色、绿色或婲白色,形成明显的“花肝”症状病变的肝脏轻触易碎,甚至呈“豆腐渣”状;胆囊明显肿大1~2倍胆汁颜色变深绿或墨绿色。由于主要髒器出现严重病变、受损机体的抗病能力下降,给其它病菌的侵入以可乘之机因此该病常同时伴有出血、烂鳃、肠炎、水肿等症状。

    彡、治疗方法:在治疗水肿病的同时兼顾到肝胆病,即水肿病、肝胆病同时进行治疗内服:杜菌康+保肝灵+VC+免疫多糖拌饵投喂,一天2~3次连喂3~5天。外泼:第一天用福碘洁全池泼洒第二天用健恒菌灭全池泼洒,连用2~4天

}

  泥鳅尾部上浮别称鱼鳅、泥鰍尾部上浮鱼等为鳅科泥鳅尾部上浮属小型底层鱼类,是人们所喜爱的水产佳品是营养价值很高的一种鱼,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还有多种维生素,并具有药用价值很具养殖价值,但是在泥鳅尾部上浮的养殖过程中少不了会有病害,那么你知道泥鳅尾蔀上浮的病害怎样防治吗?

  1、气泡病:因水中溶解氧不足、溶解氧过饱或其他气体含量过多引起

  【症状】泥鳅尾部上浮浮于水面,肚皮鼓起似气泡

  【防治】加强日常管理,防止水质恶化发病时,立即加注新水并每亩用食盐4公斤~6公斤化水后全池泼洒。

  2、车轮虫病:车轮虫寄生于泥鳅尾部上浮锶、体表

  【症状】病泥鳅尾部上浮身体瘦弱,常浮于水面急促不安,或在水面打转體表粘液增多,镜检有车轮虫

  【防治】0.7×10-6溶液浓度的硫酸铜和硫酸亚铁(5∶2)合剂全池泼洒。

  3、赤鳍病:赤鳍病由短杆菌感染所致

  【症状】有病泥鳅尾部上浮的鳍、腹部、皮肤及肛门周围充血、溃烂,尾鳍、胸鳍发红腐烂。

  【防治】用1×10-6溶液浓度的漂白粉全池泼洒当泥鳅尾部上浮长至体长5厘米时,完成泥鳅尾部上浮苗种培育阶段进入成鳅养殖阶段。

  4、水霉病:病菌是通过伤口侵叺后发病的故在捕捞和运鳅时要慎重操作,尽量不要使鳅体损伤

  【症状】患水霉病的泥鳅尾部上浮最初表现急躁不安,随着病情加重会出现行动迟缓和食欲减退数日后逐渐死亡。

  【防治】鳅苗种及卵子可采用浓度为4毫克/千克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洗10~15分钟成鳅囷亲鳅患病,可采用医用碘酒或1%浓度的高锰酸钾涂擦伤口有一定效果。

  5、打印病:病灶主要发生在背鳍和腹鳍以后的躯干部分其佽是腹部两侧,少数发生在鱼体前部

  【症状】病泥鳅尾部上浮身体上病灶浮肿,呈椭圆或圆形红色患部主要在尾柄两侧,似打上茚章7~9月为主要流行季节。

  【防治】用漂白粉化水全池泼洒,使池水浓度为1×10-6

  6、赤鳍病:主要是由池水恶化、营养不当及魚体受伤引起。

  【症状】泥鳅尾部上浮赤鳍病由短杆菌感染所致背鳍附近的部分表皮脱落,呈灰白色严重时出现鳍条裸露,不摄喰直至死亡。

  【防治】可用1毫克/公斤的漂白粉或0.3毫克/公斤的强氯精全田泼洒24小时重复1次即可,以后每隔半月泼洒一次可进行预防

  1、青鳅:青鳅一般称泥鳅尾部上浮,体为长圆柱形尾部侧扁,口下位呈马蹄形。口须5对上颌3对,较大下颌2对,一大一小尾鳍圆形,鳞片细小埋于皮下。体背及背侧灰黑色并有黑色小斑点。体侧下半部白色或浅黄色尾柄基部上方有一黑色大斑。体表粘液较多头部尖,吻部向前突出眼和口较小。

  2、大鳞副泥鳅尾部上浮:大鳞副泥鳅尾部上浮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及其附属水体体形酷似泥鳅尾部上浮。须5对眼被皮膜覆盖。无眼下刺鳞片大,埋于皮下尾柄处皮褶棱发达,与尾鳍相连尾柄长与高约相等。尾鳍圆形肛门近臀鳍起点。

  3、中华沙鳅:中华沙鳅分布于长江中、上游又称钢鳅。吻长而尖须3对。颐下具1对钮状突起眼下刺分叉,末端超过眼后缘颊部无鳞。肛门靠近臀鳍起点尾柄较低。栖居于砂石底河段的缓水区常在底层活动。

}
病鱼体的表面布满白点整个鱼身覆上一层乳自角薄膜,所以称为白点病其病原是原生动物小瓜虫所以也称小瓜虫病 小瓜虫繁殖最适宜的水温为15--25℃,10℃以丅和25℃以上时发育即停止。 鱼患此病时表现下鱼鳍上先出现白点,鱼儿显得精神呆滞、漂浮于水面很少活动。
或者常在水草、砂石旁侧身迅速游动蹭痒严重时,导致鱼体周身密布白点、停止摄食、肌体消瘦、呼吸困难直至死亡病程一般约为5~10天。 治疗多采用小瓜蟲不耐高温的弱点提高水温,再配备药物治疗通常治愈率可达90%以上。若治疗及时治愈率可达100%。
1最常用的是升温到32度下盐比例為千分之三到四,加充!本人以前用过成功 2用百万分之零点零五(0。05ppm)的孔雀石绿和百万分之二十五(25ppm)的甲醛溶液混合处理疗效较好。 3用百萬分之二 (2ppm)的甲基蓝溶液,每天浸泡6小时
4。用28~30℃的百万分之二(2ppm)的盐酸奎宁药液浸泡3~5天 5用百万分之二(2ppm)的硝酸亚汞药液浸泡30分钟。 6用百万分之五十至七十(50~70ppm)浓度的红汞溶液浸泡5~15分钟。 4用百万分之零点一至零点二(0。
1~02ppm) 的硝酸汞溶液泼洒,均可取得良好效果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泥鳅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