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是登革热症状

“登革热病”有什么症状?怎么治疗?_百度知道
“登革热病”有什么症状?怎么治疗?
提问者采纳
  登革热病因症状及治疗  概述  登革热(dengue fever)是登革热病毒引起、伊蚊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特征为起病急骤,高热,全身肌肉、骨髓及关节痛,极度疲乏,部分患可有皮疹、出血倾向和淋巴结肿大。  本病于1779年在埃及开罗、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及美国费城发现,并据症状命名为关节热和骨折热。1869年由英国伦敦皇家内科学会命名为登革热。20世纪,登革热在世界各地发生过多次大流行,病例数百万计。在东南亚一直呈地方性流行。我国于1978年在广东流行,并分离出第Ⅳ型登革热病毒。此后,于、1985年小流行中分离出Ⅰ、Ⅱ、Ⅲ型病毒。  病因  传染源: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未发现健康带病毒者。患者在发病前6~8小时至病程第6天,具有明显的病毒血症,可使叮咬伊蚊受染。流行期间,轻型患者数量为典型患者的10倍,隐性感染者为人群的1/3,可能是重要传染源,丛林山区的猴子和城市中某些家畜虽然有感染登革病毒的血清学证据,但作为传染源,尚未能确定。  传播媒介:伊蚊,已知12种伊蚊可传播本病,但最主要的是埃及伊蚊和白伊蚊。广东、广西多为白纹伊蚊传播,而雷州半岛、广西沿海、海南省和东南亚地区以埃及伊蚊为珐哗粹狙诔缴达斜惮铆主。伊蚊只要与有传染性的液体接触一次,即可获得感染,病毒在蚊体内复制8--14天后即具有传染性,传染期长者可达174日。具有传染性的伊蚊叮咬人体时,即将病毒传播给人。因在捕获伊蚊的卵巢中检出登革病毒颗粒,推测伊蚊可能是病毒的储存宿主。  易感人群:在新疫区普遍易感。1980年在广东流行中,最小年龄3个月,最大86岁,但以青壮年发病率最高。在地方性流行区,20岁以上的居民,100%在血清中能检出抗登革病毒的中和抗体,因而发病者多为儿童。  症状  一、典型登革热  (一)典型登革热  1. 所有患者均发热。起病急,先寒战,随之体温迅速升高,24小时内可达40℃。一般持续5~7d,然后骤降至正常,热型多不规则,部分病例于第3~5d体温降至正常,1日后又再升高,称为双峰热或鞍型热。儿童病例起病较缓、热度也较低。  2.全身毒血症状 发热时伴全身症状,如头痛、腰痛,尤其骨、关节疼痛剧烈,似骨折样或碎骨样,严重者影响活动,但外观无红肿。消化道症状可有食欲下降,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脉搏早期加快,后期变缓。严重者疲乏无力呈衰竭状态。  3.皮疹 于病程3~6日出现,为斑丘疹或麻疹样皮疹,也有猩红热样皮疹,红色斑疹,重者变为出血性皮疹。皮疹分布于全身、四肢、躯干和头面部,多有痒感,皮疹持续5--7日。疹退后无脱屑及色素沉着。  4.出血 25~50%病例有不同程度出血,如牙龈出血、鼻衄、消化道出血、咯血、血尿等。  5.其他 多有浅表淋巴结肿大。约1/4病例有肝脏肿大及ALT升高,个别病例可出现黄疸,束臂试验阳性。  (二)轻型登革热 表现类似流行性感冒,短期发热,全身疼痛较轻,皮疹稀少或无疹,常有表浅淋巴结肿大。因症状不典型,容易误诊或漏疹。  (三)重型登革热 早期具有典型登革热的所有表现,但于3~5病日突然加重,剧烈头痛、呕吐、谵妄、昏迷、抽搐、大汗、血压骤降、颈强直、瞳孔散大等脑膜脑炎表现。有些病例表现为消化道大出血和出血性休克。  二、登革出血热:分为两型即较轻的登革出血热和较重的登革休克综合征 。  (一)登革出血热 开始表现为典型登革热。发热、肌痛、腰痛、但骨、关节痛不显著,而出血倾向严重,如鼻衄、呕血、咯血、尿血、便血等。常有两个以上器官大量出血,出血量大于100ml。血浓缩,红细胞压积增加20%以上,血小板计数<100×109/L。有的病例出血量虽小,但出血部位位于脑、心脏、肾上腺等重要脏器而危及生命。  (二)登革休克综合征 具有典型登革热的表现;在病程中或退热后,病情突然加重,有明显出血倾向伴周围循环衰竭。表现皮肤湿冷,脉快而弱,脉压差进行性缩小,血压下降甚至测不到,烦燥、昏睡、昏迷等。病情凶险,如不及时抢险,可于4~6小时内死亡。  检查  血常规检查 病后白细胞即减少,第4~5d降至低点(2×109/L),退热后1周恢复正常,分类中性粒细胞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高。可见中毒颗粒及核左移。1/4~3/4病例血小板减少,最低可达13×109/L。  部分病例尿及脑脊液可轻度异常。  血清学检查 常用者有补体结合试验、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和中和试验。单份血清补体结合试验效价超过1:32,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效价超过1:1280者有诊断意义。双份血清恢复期抗体效价比急性期高4倍以上者可以确诊。中和试验特异性高,但操作困难,中和指数超过50者为阳性。  治疗  一、一般治疗 急性期应卧床休息,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在有防蚊设备的病室中隔离到完全退热为止,不易过早下地活动,防止病情加重。保持皮肤和口腔清洁。  二、对症治疗  (一)高热应以物理降温为主。对出血症状明显的患者,应避免酒精擦浴。解热镇痛剂对本病退热不理想,且可诱发G-6PD缺乏的患者发生溶血,应谨慎使用。对中毒症状严重的患者,可短期使用小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如口服强的松5mg3次/日。  (二)维持水电平衡 对于大汗或腹泻者应鼓励患者口服补液,对频繁呕吐、不能进食或有脱水、血容量不足的患者,应及时静脉输液,但应高度警惕输液反应致使病情加重,及导致脑膜脑炎型病例发生。  (三)有出血倾向者可选用安络血、止血敏、维生素C及K等止血药物。对大出血病例,应输入新鲜全血或血小板,大剂量维生素K1静脉滴注,口服云南白药等,严重上消化道出血者可口服甲氰咪呱。  (四)休克病例应快速输液以扩充血容量,并加用血浆和代血浆,合并DIC的患者,不宜输全血,避免血液浓缩。  (五)脑型病例应及时选用20%甘露醇250~500ml,快速静脉注入,同时静脉滴注地塞米松,以降低颅内压,防止脑疝发生。
登革热是登革热病毒引起、依蚊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特征为起病急骤,高热,全身肌肉、骨髓及关节痛,极度疲乏,部分患可有皮疹、出血倾向和淋巴结肿大。 登革热的临床表现 潜伏期5~8d。按世界卫生组织标准分为典型登革热、登革出血热和登革休克综合征3型。我国近年来所见的登革热可分为典型登革热、轻型登革热和重型登革热。 一、典型登革热 (一)...
向医生提问
完善患者资料:*性别: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如何让登革热冷下来|登革热|卫生计生委|广东省_新浪视频
视频:如何让登革热冷下来
按住此条可拖动
新闻 - 热门视频
正在加载...请稍等~
分享视频地址:
本页面地址:
播放器swf地址:
html地址:
扫描二维码下载新浪视频App& 登革热的病因
登革热是怎么引起的?
权威编辑:快速问医生(医生组)
  1.传染源  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患者在发病1日至发病后3日内传染性最强。少数患者在热退后第3日还可从血液中分离到病毒。此外蝙蝠、猴、鸟类和狗等动物体内可检测到登革病毒抗体,可能为登革病毒的自然宿主,从而有可能成为本病的传染源。  2.传播媒介  蚊虫是本病的主要传播媒介,其中伊蚊是传播登革病毒的主要蚊种,包括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  3.易感性  在新流行区各年龄组均易感但以青壮年发病者居多。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违者必究
最新经验文章
登革热医院推荐
1条患者评价
医院电话:1
医院地址: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瓯
1条患者评价
医院电话:8
医院地址:温州市龙湾区状元镇龙
更多你想知道的
专家互动问答
1703人浏览
7661人浏览
1996人浏览
1048人浏览
7954人浏览
5366人浏览
相关热门资讯
精彩健康专题
登革热药品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用于疮疖溃烂,灼热发烧,流脓流水,丹...
参考价格:¥7.5
咨询实录推荐您当前的位置:&>&&>&&>&&
登革热防治知识问答:登革热是如何在人群中传播的?
  登革热防治知识问答(一)
  一、什么是登革热?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虫媒传染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列为乙类传染病进行管理。
  二、登革热是如何在人群中传播的?
  当蚊子叮咬病人或隐性感染者后,病毒进入蚊体内,随后在蚊体内复制8~14天后即具有传染性。具有传染性的蚊子叮咬人体时,即将病毒传播给人,造成感染患病。蚊子可终生携带和传播病毒。
  三、传播登革热的蚊类主要有哪些?
  在我国,传播登革热的主要媒介蚊虫是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伊蚊体色为黑色,头部、胸部、腹部和足有银白色或白色花斑,俗称&花斑蚊&。
  四、哪些人易传染上登革热?
  人们对登革热普遍易感。在流行季节,从非流行地区进入流行地区的人容易受到感染,如到东南亚等地旅游、探亲、劳务、经商者。登革热病毒分为4型(Ⅰ、Ⅱ、Ⅲ、Ⅳ)。感染登革热后对同型病毒有免疫力,并可维持多年;但患过由某一型病毒引起的登革热,还可以感染另一型病毒。
  五、登革热的临床症状?
  登革热的潜伏期是3~15天,临床上分典型登革热,轻型登革热和重型登革热三种。
  典型登革热:①先寒战,随之发热,体温最高可达40℃,发热有双峰样的特征表现;②全身的毒血症状会伴随发热而发生,如头痛,眼眶痛,骨关节痛;③有皮疹,在病程3~6天出现;④有出血、淋巴结肿大等,个别还会有黄疸、肝肿大。
  轻型登革热:其表现类似流行性感冒。
  重型登革热:有典型登革热表现,并且会出现精神症状和消化道大出血等表现。
  六、登革热如何治疗?
  登革热目前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主要采取对症治疗和支持疗法,包括卧床休息、退热、补充水分等。而对出血性登革热应早期诊断并提供适当的体液补充;合并全身性出血时,应及时输血,并密切监测病人的呼吸、心跳、体温、血压,防止休克而致命。病人应避免使用阿司匹林药退热止痛。登革热有自限性,预后较好,病死率在0.1%以下。若重复感染不同型别的登革热病毒,则可能造成症状严重的出血性登革热,其恶性度高,致死率在5%以下。
  七、登革热的发生和分布情况?
  登革热是一种蚊媒传染病,其流行与蚊种和蚊子密度有关。如果有传染源存在,又有伊蚊孳生的自然条件,均可发生该病流行。该病也可通过现代化交通工具远距离传播。
  登革热流行季节常是天气湿热、蚊虫滋生的季节,一般在每年的5~11月,高峰在7~9月。
  登革热主要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数据表明,现有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发生登革热疫情。
  八、个人如何做好登革热防护?
  现时并没有一种有效疫苗来预防登革热,预防的关键在于防蚊灭蚊。预防登革热的最佳方法就是清除积水,防止伊蚊孳生,以避免给蚊子叮咬。怀疑自己感染登革热时最要紧是及时请教医生。
  具体预防蚊子叮咬的措施有:
  (1)到登革热流行区旅游或生活,应穿着长袖衣服及长裤,并于外露的皮肤及衣服上涂上蚊虫驱避药物。(2)如果房间没有空调设备,应装置蚊帐或防蚊网。使用家用杀虫剂杀灭成蚊时,应遵照包装指示使用适当的份量。切勿向运作中的电器用品或火焰直接喷射杀虫剂,以免发生爆炸。(3)避免在&花斑蚊&出没频繁的时段在树荫、草丛、凉亭等户外阴暗处逗留。(4)防止积水,清除伊蚊孳生地,尽量避免用清水养殖植物。对于花瓶等容器,每星期至少清洗、换水一次,勿让花盆底盘留有积水。把所有用过的罐子及瓶子放进有盖的垃圾桶内。将贮水容器、水井及贮水池加盖。所有渠道要保持畅通。将地面凹陷的地方全部填平,以防积水。
  夏秋季到东南亚旅游时,需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做好防蚊、个人保护措施。旅游后半个月内如出现发热,应尽早就医治疗,并向医生说明旅行史。
  (未完待续)
责任编辑: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南海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南海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以黄达灵为代表的海丰养殖人不屈不挠的艰苦奋斗精神
海南日报报业集团南海网 版权所有 
电话:(86)6  传真: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  |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登革热病毒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