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100天宝宝能不能吃柿子喝马茨苋水

[转载]大戏五千载,主旨今有解
大戏五千载,主旨今有解
&第一章:源流&
五千年的中华文明是从“人文初祖”轩辕黄帝开始的。相传黄帝身边的一个史官仓颉造了字。然而有关五帝的记载,中国的史料是如此苍白,在汗牛充栋的史书中,有关夏、商与西周的记载也仅是九牛一毛。
在距今2500多年前,当中华文明走过了她一半岁月的时候,历史上演了天地间第一个变局,数百个诸侯国家兵戎相见、弱肉强食,纷飞的战火整整燃烧了五百年。随著这场长达500年的阵痛,诞生了中华历史记载的一个飞跃,《左传》、《春秋》、《战国策》、《国语》和《吕览》相继出现。道家、儒家、兵家、墨家、法家、纵横家、阴阳家等等等等诸子百家各种学说也在这长达500年的乱世奇局中呱呱坠地,这场“百家争鸣”的壮观场面比欧洲的文艺复兴早了将近&2000年。
诸子百家各树一帜、竞相争鸣的时代似乎是中华文化、思想与智慧大发展的时代,然而就在此时,被后世尊为大成至圣先师的孔子却临风长叹,他对弟子言偃说:“大道之行的时代,以及夏商西周的贤王治世我没有赶上,但是古书中有记载。大道之行的时代,天下为公,选拔贤明而有能力的人治理社会,人人诚实守信,和睦相处,不把财产视为私有,而把劳动视为美德,没有阴谋和盗贼。可是现在大道已经没落了,天下成了统治者的家天下,父死传子,兄终弟及,人们仅仅照顾自己的亲属和子女,货力为己、各私其私。”
孔子晚年的时候,喟然叹道:“凤凰不再飞来,河图不再出现,我也很久没有梦到周公了。泰山啊,将要崩颓;梁柱啊,将要坠毁;圣人啊,将要枯萎了。”
自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后代的君臣士民无不视孔子之言为圭臬。然而谁能知道,孔子所推行的仁义真的是终极智慧吗,为什么大智慧的孔子却只能发出“大道没落”的无奈哀叹?
就在孔子周游列国,推行他的仁义哲学、克己复礼的时候,和孔子同时代的另一位大觉者老子却在他千古传世的《道德经》中说:“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3],无疑老子认为道德远远高于仁义,故曰:“大道废,有仁义。”
老子继续阐述道:“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在现代人的概念中,仁义、智慧、孝子、忠臣的出现都是值得庆幸的喜事,然而老子却认为这些都是大道没落、社会混乱的结果。
无独有偶,在西方的《圣经》上也记载了这样一个众所周知的故事:夏娃受到蛇的诱惑,吃了伊甸园智慧树上的果子,从此可知善恶,然而知善恶后的亚当和夏娃却被上帝逐出了伊甸园。东方道家的经书,和西方宗教的《圣经》竟然对智慧的认识如此相似!
从诸子百家开始,历代思想家历时2500年呕心沥血、皓首穷经地上下求索,那倍受孔子和老子所推崇的如长虹经天的大道又是什么?他从何而来?因何没落?又是何时没落?是否宇宙中还存在着一种力量,可以正本清源,扭转乾坤?
当我们倒树寻根地探求大道的时候,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人最初从哪里来?
進化论说:人是从猴子進化为人的。然而正是提出進化论的达尔文,在《物种起源》的绪论中说了这样一段话:“我清楚的认识到,本书所讨论的几乎没有一点不能用事实来作证,而这些事实又往往会直接引出同我的结论正相反的结论。”他在后面又用了整整两个章节的篇幅来论述他这个“学说的难点”。在第六章的开头,达尔文战战兢兢的说:“有些难点是这样的严重,以致今日我回想到它们时还不免有些踌躇。”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这一无法自圆其说、处处充满破绽的進化论却被荒唐的称为十九世纪三大科学发现之一,并堂而皇之的写進了教科书中,成了人类神化自我,离经叛道的最有力的工具。
历史悄然走到了二十世纪的最后一年,在浩如烟海的图书中出现了一套由多位世界著名考古学家编撰的《世界伟大考古纪实报告》系列丛书。该丛书通过《水晶&头骨之谜》、《上帝的指纹》等八个分册图文并茂的展现了世界考古工作的重大发现。地球上沧海桑田的变迁几乎抹去了一切文明的痕迹,然而侥幸保存下来的零星&遗迹所展现出来的却是:在亿万斯年以前,被我们视为史前洪荒时代的野蛮人却具备着连现代人都无法望其项背的超级文明。百慕大海底的高200公尺的金字塔;加蓬共和国20亿年前的核反应堆;2亿6千万年前人类脚印的化石;凝聚著天文、历法、几何学和数学知识精华的埃及金字塔;至少在6000多年以前从高空测绘的南极地形图等等等等,不一而足。当越来越多的无可辩驳的证据呈现在光天化日之下的时候,我们已经知道進化论不过是一种假说,一个笑话,然而我们仍然不知道的是史前的文明魂归何处?如何还原出人类真实的历史?
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的历史都以神话开始。令人震惊的是,无论全世界有多少民族,无论他们相距万水千山,他们却有着一个共同的传说:神用泥土造了人。
&中国人的《太平御览》上说,女娲用黄土捏成了泥人,这些泥人便有了生命。
《圣经》上说,上帝就用地上的尘土造人,将生气吹進他的鼻孔里,他就成了有生气的人,名字叫亚当。后来上帝让亚当沉睡,取下他的一条肋骨,造成了一个女人,名字叫夏娃。
新西兰的土著毛利人传说,有一位神,叫做塔内,他取河边的红泥,按照自己的形象用自己的血捏成一个人,做成后,就向这个泥人的嘴和鼻子里吹气,使他活起来。
澳大利亚的造人神话是这样的:创世者庞德一杰尔用他的一把大刀割下三大块树皮。他在一块上面放了些泥土,用他的刀把泥调好,把一部分泥放到另一块树皮上面,造成一个人形。然后,他使劲往泥人的嘴里、鼻孔里和肚脐里吹气,这些小人立刻动了起来,围著神又蹦又跳。
在非洲白尼罗河生活的希卢克人的神话说:创世者乔奥克决定创造人类,他拿起一块泥土,对自己说:我将造人。古希腊的神话说:神从地球内部取出土与火,派普罗米修斯和埃皮米修斯兄弟二神,分别创造动物与人类。至今生活在北美洲亚利桑那州的皮马人认为,是大地之主创造了世界上的一切,他又造了一个漂亮的泥像,并称这个泥像为人。阿拉伯的创世神话说,上帝派阿兹列来创造人,他取了一些泥土来到阿拉比亚,然后造成了一个人形,并把这个泥人放到一个地方,使它慢慢变干。过了40天,当泥人变干以后,上帝给了他们生命,并赋予他们理性的灵魂。南美奎什玛雅人的圣书中写到:最初的世界什么都没有,只有造物主特帕和古库马茨,他们想造一种灵物。于是,他们用泥土造了一个人。以上虽然只是几例造人的神话,但它们涵盖的地区却遍及全球的所有大陆:中国、中亚、新西兰、澳大利亚、非洲、古希腊、阿拉伯地区和美洲。可以想见,在没有任何远程交通工具,更不要说文化交流的原始社会,在地球的所有陆地上都流传著一个相同的神话,绝非&巧合。
如果人真的是神造的,在最初的那些日子里发生了什么?我们已经无从考证那些已经灰飞烟灭的史前文明了。但幸运的是,我们也许可以从文明古国的典籍记载和口耳相传的神话传说中找到人之初的零星线索。
世界上曾经出现过四大文明古国——巴比伦、埃及、印度和中国,他们都有着悠久的历史,也都曾为人类创造过辉煌灿烂的文化。但是,各文明民族创造的文化,都经历了生灭消长,此伏彼起的历程,如古埃及文化、巴比伦文化都于两千年前就趋于黯淡了;印度的哈拉巴文化被来自中亚的亚利安人扫灭;创建过太阳金字塔的玛雅文化,也衰败于中美洲丛林;光焰万丈的古希腊文化,则被罗马所取代;罗马文化又因日耳曼蛮族的入侵,而毁灭殆尽。唯有崛起于东亚大陆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中华文化,在坎坷跌宕中延绵发展数千年,经历改朝换代,分分合合,却始终未曾中绝,形成了博大精深的独特文化体系,也成为了世界史上唯一的“连续性文化”。
中国人自称是炎黄子孙,《史记》称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为五帝。《四库全书》中还收录了唐代司马贞的《补史记三皇本纪》,其中记述了五帝以前的三皇,即伏羲、神农和女娲的事迹。传说中伏羲和女娲都为风氏,属于兄妹关系。
女娲氏末年,水神共工氏与火神祝融氏发生战争。共工氏打败了,一口怒气无从发泄,就用脑袋撞不周山,结果“天柱折,地维缺。”女娲乃炼五色石以补天。断螯足以立四极,聚芦灰以止滔水。
伏羲氏的母亲叫华胥,因为在雷泽这个地方踩了大人的脚印而怀孕,十二年后生下了伏羲。《东周列国志》上说伏羲按照周天之数以及五行制作了乐器瑶琴,按照凤凰的羽翼形状制作了乐器箫。《三皇本纪》上说伏羲“蛇身人首,有圣德”。他教给人使用文字符号来代替结绳记事,使用渔网来捕鱼,蓄养家畜做为食物。并“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春秋元命苞》中说&神农氏出生三个时辰就会说话,五天以后就可以走,七天以后牙齿就长齐了,到三岁的时候就知道如何种植庄稼。《淮南子&修务训》上说神农看到百姓经常因为饮食不当而中毒或受到疾病的伤害,于是按照土地的燥湿肥硗高下“教民播种五谷”。有关神农氏最著名的传说莫过于“尝百草”&了。一开始神农因为亲尝百草而一日中毒70多次,后来他得到了一条红色的鞭子。他“以赭鞭鞭草木”就会知道草木的“平毒寒温之性”,从此中华民族开始有了&医药。
从这些史书记载和民间传说中,我们可以看出,三皇除了有大圣德以外,还具备着大神通。当人类刚刚被创造出来的时候,神为了人能够生息繁衍,亲自传给人必要的生活能力,同时开创了一段人神同在的文化。稚嫩的人类就这样在神的呵护下,一步步的迈出了摇篮。在《圣经》的“创世纪”中也有亚当和夏娃被赶出伊甸园后,“耶和华上帝为亚当和他妻子用皮子作衣服给他们穿”的记载。
上古民风十分纯朴,人们仰承甘露、俯吸醴泉,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知乐生、不知恶死,过著一种完全顺乎自然的生活。《黄帝内经》的《上古太真论》中说:“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老子曰:“道法自然,”当人完全顺乎自然而生活的时候,就是处在一种虽然没有修道,但是却在道中的状态。
人神同在的时期一直持续到了五帝时仍未断绝。《太平御览》卷十五中说蚩尤起兵攻伐黄帝。双方在涿鹿展开大战,蚩尤做法术降下大雾,一连三天也不散,黄帝乃令风后作指南车,以分辨方向。《山海经·大荒北经》中说蚩尤请来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请来一位叫“魃”的天女,止住了大雨,遂杀蚩尤。
人神同在的时期在希腊神话中也有记载。公元&1870年,德国人谢里曼在土耳其的西沙里克挖掘出了特洛伊城的遗迹,从而证实了《荷马史诗》中记述的希腊人与特洛伊人之间的战争并非空穴来风。长篇叙事诗《伊利亚特》的第二十卷题目为“众天神奔向战场,各显神威。”几乎所有希腊神话中的神只都卷入了特洛伊战争,如宙斯,赫拉,波塞冬,赫尔墨斯,阿波罗,阿瑞斯,雅典娜等等。
与《伊利亚特》所描述的人神混战的场景在中国也出现过,这就是明朝许仲林所著的《封神演义》。老子、元始天尊与通天&教主共同签押封神榜,由元始天尊交给姜子牙。武王伐纣之时,绝大多数的神以及道术之士都在这场大战中阵亡,灵魂被招引到封神台中。战争结束以后,姜子牙按&照封神榜上的封爵,按照这些灵魂的善恶将他们封为三界内不同的正神或恶煞。那些未在战争中阵亡的神,如杨戬、哪吒、李靖、雷震子等也告别武王、隐居修炼,从此不再出世。
& 神本文化终于降格成了人本文化。
“大道废,有仁义”,近而言之,孔子哭著对子贡说“天下无道久矣”的时候,儒家仁义思想已经系统化,远而言之,当武王伐纣后,所有的神都离开人间的时候,一部真正的人类历史就开始了。不语怪力乱神的孔子学说来源于周武王的弟弟周公旦。
就在孔子出世的前几年,南亚大陆上还诞生了一位惊天动地的人物,他就是被后世人称为大雄世尊的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出世的时候也是印度正处在一个变乱的时候。当时古印度唯一的宗教婆罗门教已经走入末法时期,代之而起的是各种不同的修行团体,比较有影响力的有六师外道,六十二见和六派哲学等等。同时印度全境并未统一,仅仅在《长阿含经》中记载的就有十六个比较大的国家,如舍卫国,摩竭提国等等。就在这样一个被称为五毒恶世的古印度,释迦牟尼佛横空出世,有教无类,普渡众生。
在孔子与释迦牟尼出世500年后,在中亚的以色列也诞生了一位大觉者,他就是基督教的创始人耶稣。耶稣出世的时候,以色列也处于一个动荡的时期。《旧约全书》的《出埃及记》中说摩西带领犹太人离开埃及的时候,耶和华在西乃山给摩西传“十戒”,规定了犹太人不能做的十件事。然而犹太人却经常背叛“十戒”,不但拜偶像,而且供奉外邦的邪神。以色列国因此先后被亚述、巴比伦、波斯、希腊和罗马吞并。耶稣出世时,正是罗马帝国皇帝奥古斯督统治以色列时期,犹太教当时也分裂成了几个教派,如法利赛派,撒都该派,奋税党和艾尼塞派等等。就在这种外族入侵,教派混杂的时候,耶稣以人像行于地上,传播福音,救难脱苦。
无论是老子、孔子还是耶稣与释迦牟尼,他们都是在神离开人后,降生到人间来规范人的思想,其原因也正是因为人类道德开始走向衰败。正如耶稣所说:“康健的人用不着医生,有病的人才用的着。……我来本不是召义人,乃是召罪人。”宗教正是这种大道没落后人本文化的产物。在中国,春秋以后,儒释道三教并存,一部真正的人类历史从此拉开了序幕。
&第二章&兴亡
&白云千载,物换星移。孔子那一声“天下无道已久矣”的叹息又飘过了两千五百年。神州大地上,历经江山易主,分分合合,煌煌二十四史中看不尽多少天朝盛世的繁华,听不完多少国破家亡的悲音。“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残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为何胜地不常,盛筵难在,繁华落尽,兵连祸结,烽火连天?
翻开《史记》第一卷,太史公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大道昌明的时代,五位贤君圣主统领天下,协和万国,他们分别是轩辕黄帝、颛顼、帝喾、唐尧和虞舜。
轩辕黄帝在位时,九黎族的首领蚩尤作乱,传说蚩尤有八十一个兄弟,全长着猛兽的身体,铜头铁额,以沙石为食,凶猛无比。他们制造各种各样的兵器,侵略别的部落。黄帝征调诸侯的军队,在涿鹿之野与蚩尤决战,蚩尤令风伯雨师纵风雨和大雾,正在危急关头,九天玄女将兵信神符授与黄帝,最终蚩尤兵败被擒。平定蚩尤叛乱后,黄帝巡行天下,获得上天赐给的宝鼎,观测日月星辰运行的规律以制定历法,顺应天地四时的规律,推测阴阳的变化,讲解生死的道理,并驯养鸟兽蚕虫。帝德广布之下,“天不异灾,土无别害,水少波浪,山出珍宝”。
黄帝归位以后,他的孙子高阳即位,就是颛顼帝。颛顼传位给帝喾,帝喾传位给尧。《五帝本纪》上说,尧帝仁德如天,智慧如神,他按照28星宿在天空中出现的方位来掌握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等节气,将一年划分为春夏秋冬四季,并教民按照节令从事生产。
尧在位七十年后的一天,他问掌管四方诸侯的领袖说,“四岳,我在位已经70年了,你们谁能顺应天命,接替我的帝位?”四岳回答说,“为人君者,当德配天地,光被四表,我们的德行都鄙陋的很,不敢玷污帝位。有一个叫舜的人,德行出众,或许可以担此重任。”四岳看到尧探询的目光,就继续说道:“舜是个盲人的儿子,他的父亲愚昧,母亲顽固,弟弟傲慢,但舜却能和他们和睦相处,尽孝悌之道,使他们不走向邪路。”&尧说,“好啊,我将令我的两个女儿下嫁给他,以观德于舜。”
舜是冀州人,他曾经在历山耕田,在雷泽捕鱼,在黄河岸边做陶器。因为舜的道德教化,他耕田的地方,人们都能互相推让地界;他捕鱼的地方,人们都推让好的捕鱼位置;他制作陶器的地方,再也没有出现过次品。他无论住在哪里,那个地方一年就会变成一个村落,两年就会变成小镇,三年就会变成一个大都市了。尧认为舜很好,就让他担任司徒之职,于是百姓就都懂得了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的道理;舜管理百官,百官制事就有条不紊;舜接待诸侯宾客,远方的客人就变的庄敬和悦了。最后,尧让舜到山林川泽去,赶上暴风雷雨,舜也没有迷路误事。尧认为舜圣智圣德,就让舜代行天子之政,以观天命。
舜于是观测北斗七星以判断政策得失,祭拜上帝和天地四时,又祭祀名山大川和各路神祗。接着他召见诸侯;协调校正四时节气;统一音律和度量衡的标准;修明五种礼仪;按照四方诸侯公、侯、伯、子、男这五种封爵分发给他们象征瑞信的五种玉圭;宽减&五种刑罚。舜又每五年一次巡行天下,向诸侯讲述治国的道理。
尧知道自己的儿子丹朱不贤,就没有把帝位传给他。尧说:“把帝位传给丹朱,虽然丹朱得利但是天下人受害,不传给丹朱,虽然丹朱不得利但是天下人得利。总不能为了一个丹朱害了天下的人啊。”&尧观政于舜20年后,让舜接掌天子之位,又过了28年,尧帝驾崩,百姓悲哀,如丧父母。舜治丧三年,然后将天下让给丹朱,自己避居南河。但是来朝觐的诸侯都到舜那里去而不朝觐丹朱,诉讼的人也来找舜而不找丹朱,讴歌者讴歌舜而不讴歌丹朱。舜说,“这是天意啊!”这才登临帝位。
尧舜治世之时,百姓摄受教化,敬天畏神,自我约束,传说当时“景星耀天,甘露下降,行人让路,犬无吠声,稻生双穗,夜雨昼晴”。诗人屈原歌颂这段盛世时唱道:“皇天无私阿兮,揽民德焉错辅;夫维圣哲以茂行兮,苟得用此下土”(上天对一切人都是公正无私的,见有德的人就给以扶持。古代的圣王贤君德行高尚,才能够享有天下的土地)。
黄帝曾经在崆峒山上向仙人广成子求道,他和老子一起并称为道教始祖,加之上古人神杂处,民风淳朴,从黄帝开始,五帝的统治都&自然承传了道家清静无为的治国方略。孔子赞叹说:“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回顾这段天下为公,大道昌明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人类的文明之初是一个对天地诸神谦卑敬虔的时代,君王德配阴阳、允恭克让,百姓过着童真般无忧无虑的生活。
云卷云舒,花开花谢,当历史走到春秋末年的时候,大道之光终于暗淡了下去。再也看不到尧舜禅让的谦恭,只见到为争权夺利,父子反目,兄弟相残;再也不闻舜帝弹五弦琴,歌《南风》之诗,只听到刀枪并举,杀声震天;再也想不起“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的谆谆告诫,只留下腥风血雨,诡诈迭出的记载:“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而不保社稷者不可胜数”。
汉画像石&孔子见老子
公元前524年,孔子已经27岁了。有一天,他忽然对弟子南宫敬叔说,“周守藏室的史官老子,是个博古通今之人,他明白道德的根本,我要去拜访他。”。南宫敬叔就架起一辆马车,不远千里,带孔子前往求教。
孔子对老子说:“大道不行,仁义不施,战乱不止,国乱不治,而人生苦短,我为不能有功于世、不能有为于民而感叹呢!”老子回答道:“天地无人推而自行,日月无人燃而自明,星辰无人列而自序,禽兽无人造而自生,此乃自然为之也,何劳人为乎?人之所以生、所以无、所以荣、所以辱,皆有自然之道。顺自然之理而趋,遵自然之道而行,国则自治,人则自正,何须津津于礼乐而倡仁义哉?津津于礼乐而倡仁义,则违人之本性远矣!”
临别前,以自隐无名为学的老子又告诫孔子说,“我听说,良贾深藏若虚;君子有高尚的品德,外表却谦恭得象一个愚钝的人,你此去后,应去骄气于言表,除志欲于容貌。否则,人未至而声已闻,体未至而风已动,张张扬扬,如虎行于大街,谁敢用你。”
孔子回到鲁国三天没有说话,弟子怪而问之,孔子说,“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罗网可以捕获野兽,弓箭可以射下飞鸟,丝线可以钓到游鱼。至于龙,它乘风云而上天。我见到的老子就是一条龙啊!”
孔子晚年总结自己的一生时又说道:“我十五岁的时候就立志求学,到三十岁的时候才有所成就。”谁能说不是27岁时与老子的会面,以及随后三年对老子金玉之言的琢磨体悟,才让孔子豁然开朗呢?当后代君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时候,他们的治国方略中怎能没有老子的智慧、大道的余辉?
公元前5l6&年,周王室发生内乱,老子看到周敬王和王子朝兄弟相残,就离宫归隐,骑青牛,欲出函谷关。函谷关守将尹喜夜观天象之时,见东方紫云聚集,其长三万里,形如飞龙,正滚滚向西而来,心知老子将至,就派人清扫道路四十里,夹道焚香,以迎圣人。尹喜对老子说,“您就要隐居了,请为我们写一本书吧。”老子感其诚意,写下《道德经》五千言后,飘然西去,“莫知其所终”。
老子终于走了,孔子也相继离去,中原又见证了两百多年规模史无前例的大厮杀。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终于吞并二周,扫灭诸侯,“招八州而朝同列”,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封建王朝。
成汤伐桀的时候曾经写下《汤誓》说:“不是我这个小子敢于作乱,因夏桀无道,我畏惧上天,不敢不去征伐他。”。武王伐纣时也说:“纣王罪恶深重,自绝于天,毁坏天地人的正道,现在我姬发要恭敬的执行上天的惩罚。”五帝三王时代,兴兵不以杀戮为事,而以天道为先,兵力最多不过两三万人。然而秦王统一天下,却全凭大兵团作战,以杀立威,每一用兵,动辄斩首数十万人,“攻地以战,杀人盈野,攻城以战,杀人盈城”,“一将功成万骨枯”。
秦王统一中原以前,他的太尉尉缭说:“我从秦王这个人的长相和声音可以知道,他残忍而少仁德,中怀虎狼之心,一旦得志于天下,百姓皆为鱼肉矣。”不幸的是,尉缭言中了。秦王认为自己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其功业“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乃采三皇五帝之尊号,自称皇帝,并说:“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尧帝登临帝位的时候,天下有诸侯国上万个,故《尚书》有云“协和万邦”。夏商之时,诸侯数以千计。武王伐纣后,又分封诸侯八百。以当时之版图,每个诸侯国都处于“小国寡民”的状态。这与秦王朝扫灭六国后建立起“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庞大帝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小国寡民”者,道家之理想国也。国小而民弱,君王百姓皆深知人力微薄,就自然保持了对天道的谦恭,纵有不道之事,也为害不烈。看一看秦始皇的所作所为就会知道:大一统的建立,帝国庞大的人、物、财力的聚集,和权力的高度集中,放大了秦始皇山河在握,言出法随,八荒六合,唯我独尊的野心。失去对昊天上帝的敬畏,一个渺小而脆弱的人竟要“欲与天公试比高”了。
称帝以后,&秦始皇并未偃武修文,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与此相反,他频繁用兵,开疆拓土,征发数十万人三攻岭南,占领百越之地(今广东、广西及越南北部);又派蒙恬率领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却匈奴七百余里”,收复内蒙古河套一带,令胡人再不敢南下牧马。当时秦朝的疆土东到朝鲜、西到兰州、北至辽东、南至百越,四海之内,江山一统。
为方便出兵和出巡,秦始皇又以咸阳为中心,拆掉沿路的关隘壁垒,修筑了通往全国各地的驰道:北至辽东,东至胶东半岛,西南至巴蜀之地,南到江浙和广东一带。驰道宽七十米,路面平整,可允许五十辆马车并行,每隔六米种植一棵大松树,“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濒海之&观毕至”。
为抵御匈奴,始皇征发军队民夫共百万之众,于草原、沙漠、绝壁、河流及崇山峻岭之间修筑万里长城。又从咸阳向北,挖山填谷,修筑700公里直道。他还派人疏浚鸿沟(河南汴河),通济、汝、淮、泗诸水。又令监尉史录修灵渠,沟通湘江和漓江。
为防止百姓反抗,秦始皇将国土分为三十六个郡县;将天下所有的兵器收集起来,在咸阳销毁,铸成十二个重达十二万斤的铜人。并下诏改年始,易服色,书同文,车同轨,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钳制思想言论,“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
汉初的儒生贾谊说,始皇以华山为城,以黄河为护城河,“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溪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以定,秦王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秦始皇的丞相李斯是法家的代表人物。法家治国纯靠权谋、杀戮和酷刑。一部《韩非子》,其诈术阴谋波谲云诡,只见威而不见德,只知利而不知义。秦始皇采纳了法家的严法酷刑治理万民,一人犯法,株连九族,一家犯法,邻居连坐。绝无道德教化,“事皆决于法”,“以吏为师”。酷刑的滥施和刑狱的无限扩大带来无尽恶果,秦朝人口一共两千万,囚徒却有两百万之多。
箕子是殷纣王的亲属,纣王最初制作象牙筷子的时候,箕子就悲叹道:“他现在用象牙筷子,以后就一定会用玉杯喝酒;等有了玉杯,他就会想穿华丽的衣服,住辉煌的宫殿了。奢侈豪华从此开始,国家再也无法振兴了。”箕子不会想到,纣王的淫侈无度与秦始皇相比,不过是九牛一毛而已。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始皇称帝以前,每灭掉一个诸侯,就按照&该国宫室的样子,在咸阳北面的山坡上進行仿造,并把虏来的美人和钟鼓乐器放在里面。称帝九年以后,始皇嫌宫殿狭小,就征发七十万囚徒修筑阿房宫,木料皆取&自四川,转运数千里。在关内建了三百座宫殿,关外建了四百座,之间都以天桥甬道相连,极尽奢华之能事。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说,“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除了修筑宫殿外,秦始皇又征发七十万囚徒,挖通骊山修筑寝陵,其中以水银做成百川和江河湖海,以珍珠宝石做成满天星斗,用娃娃鱼的油脂做成火炬,并密布机关。极尽人间巧思。
老子曰:“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威名赫赫,不可一世的秦始皇终于病死在沙丘。
第三章&古老的东西方智慧心有灵犀
&罗素在《西方哲学史》第一章的开头说道:“在全部的历史里,最使人感到惊异或难于解说的莫过于希腊文明的突然兴起了。构成文明的大部分东西已经在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存在了好几千年,又从那里传播到了四邻的国家。但是其中却始终缺少著某些因素,直等到希腊人才把它们提供出来。”。
当中国正处在诸侯争霸、百家争鸣的春秋时期,古希腊文化也突然繁荣起来,并诞生了许多伟大的哲学家。不可思议的是,在亚里斯多德以前,这些哲学家对宇宙和生命的认识竟然与中国的古圣先贤们心有灵犀!
《西方哲学史》第一个介绍的希腊哲学家泰勒斯提出&“万物都充满了神”,这与中国“万物有灵”的说法不谋而合。
毕达哥拉斯则相信“我们被束缚在一个轮子上,它在永无休止的生死循环里转动著;我们的真正生活是属于天上的,但我们却又被束缚在地上。唯有靠生命的净化与否定以及一种苦行的生活,我们才能逃避这个轮子,而最后达到与神合一的天人感通。”。这与佛教中的“六道轮回”、“涅盘彼岸”、和道家的“天人合一”&何其相似乃尔!
古希腊人相信宇宙是由“土、气、火和水”构成的,这又与释迦牟尼佛在古印度证悟的“四大”学说——即“地、水、火、风”生成了宇宙如出一辙,只不过是提到的四种因素顺序不同而已。
与毕达哥拉斯处于同一年代的人物就是老子。作为道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老子说:学习要不断的進步,而修道却要不断磨损,损之又损,最后达到“无为”&(“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毕达哥拉斯与老子有著相似的看法,他曾经以奥林匹克运动会上的三种人,即商人、运动员和观众来比喻,&倡导超然物外的观察,并说只有这种“无所为而为”才能达到“最伟大的净化”,并跳出轮回。
毕达哥拉斯认为“身体就是灵魂的坟墓”,佛教认为“天下之苦无过有身。身为苦器忧畏无量。”。老子说:“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何患之有?”……
这些来自不同民族,从没有过文化交流,但又是各自民族最为尊敬的先知和觉者竟然对宇宙和生命有著如此类似的看法,难道仅仅是巧合吗?
《新约全书》上说:“太初有道、道与上帝同在、道就是上帝。”。中华民族「人文初祖」轩辕黄帝也被道家尊为「古仙」,道家供奉的天师葛洪在《抱朴子、内篇》中记述了黄帝遍历名山、访真问道,以至最后得道升天的故事。环顾这些文明古国在地球上缔造的奇迹,从埃及的金字塔、玛雅人的神庙、巴比伦的通天塔到已经葬身沙漠的古印度哈拉巴文化,似乎绝非茹毛饮血的原始人所能创造。翻开每一个民族的历史,从古希腊的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古巴比伦的史诗《吉尔伽美什》、古印度的史诗《摩诃婆罗多》到中国西藏的史诗《格萨尔王传》,都是一段「人神同在」的历史。莫非就是这些造就各个民族的主,以他们洞见宇宙奥秘的无量智慧在历史的开篇处为他们的子民开启了最初的文明之门?
& 体证还是实证?&
&当老子西出函谷关化胡而去,孔子哀叹“天下无道久矣”而病殁于鲁国后不久,在雅典城邦的监狱中,一位衣衫褴褛、散发赤足,而面容却镇定自若的老人接过狱卒端進来的一杯毒药,一饮而尽。之后,他躺下来安详地闭上了双眼。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哲学家苏格拉底。他的弟子柏拉图当时就坐在床前,亲眼目睹了这一幕。
苏格拉底这个被德尔斐神坛称为最有智慧的人撒手西去了,古希腊文明的香火传到了柏拉图的手中。柏拉图并不认为真正的智慧来自于我们对周围世界的观测和学习,而是来自于我们看不见摸不著的“理念世界”。柏拉图说,人的知识是先天固有的,并不需要从实践中获得。造物主把理念放在灵魂中,又把灵魂放在肉体中,灵魂不朽而且轮回转世。“人在降生以前,他&的灵魂在理念世界是自由而有知的。一旦转世为人,灵魂進入了肉体,便同时失去了自由,把本来知道的东西也遗忘了。要想重新获得知识就得回忆,认识的过程就是回忆的过程,是不朽的灵魂对理念世界的回忆。”。而至于如何才能回忆起理念世界,柏拉图和绝大多数的希腊哲学家一样,认为“闲暇”乃是智慧的主要条件。
在现代哲学研究体系中,柏拉图的这种说法无疑是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然而翻开佛经,我们却能看到这样的论述:释迦牟尼佛在开悟之后,观察到一切众生都具有智慧的种子,只是由于妄想和执著而遮蔽了智慧的光辉,从而贪染愛欲、沉沦苦海,无法证得佛果,抵达智慧彼岸。如果人能出离妄想和执著,则一切智慧自然就会出现。这难道不是可以与柏拉图回忆理念世界的说法相互印证吗?
东、西方的智者都认为智慧来源于自身,或者是自己的灵魂,或者是自己与生俱来的智慧种子,因此要想成就无上的智慧,就必须走一条返还本性的内求之路了。老子说:不离开家,就知道天下的一切;不用看窗户外面,就能知道天道;离开本性越远,智慧就越少。所以圣人不用动却什么都知道,不用看却什么都能看见,不用做却什么都能做成。(“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老子又说:芸芸众生,只有回到他的根本,才能达到清静;清静才能回到生命之源;回到生命之源才能达到长久不变;知道了长久不变才会智慧明利(“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佛经上说:要知道,形在苦者、心则恼乱;身在乐者,情则贪著;这两种都不是修道的正因。苦乐都舍弃了,行于中道,心则寂定,可以修“八正道”,而超出生死的苦海,圆满无量的智慧神通。
老子的“清静”和佛陀的“寂定”难道不是和柏拉图的“闲暇”一理相通吗?
传统的东方哲学和科学思想正是源自于佛、道两家的人体修炼,因此他们认识宇宙和生命的方法从一开始就是向内的,而不是向外的;就是体证的,而不是实证的。对外的观测、归纳、建模、逻辑推理和实验验证,在东方智慧中并不占据什么重要的位置。看一看东、西方这些先知的著作就会知道,从古希腊开始,西方的哲学著作都有著严密的逻辑推理,概念定义也力求准确。认同了他们的概念定义和逻辑推理的过程就会认同他们的结论,这就是实证。而从《周易》到《道德经》或者《论语》,他们却与西方的实证方法格格不入,东方的觉者们根本就没有想说服任何人,他们只是阐述自己对宇宙和生命的看法,寥寥数语,文字上下和章节之间也没有什么连贯的逻辑。信与不信全在读者,所谓“师父领進门,修行在个人”。
正因为文字表面的模糊,才能在文字的里面隐藏无数的内涵。一个商人看《道德经》可能看到的是如何经商,政治家看到如何治国,军事家看到如何行军打仗,老百姓看到如何做人,道士看到的可能就是出世修炼的著作,一切全凭信徒自己的体悟。这种体悟来自心灵“得意而忘言”的体验,“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而且“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既没有必要也没有办法证实给他人看。
实际上,一直到柏拉图以前,西方的科学也有很多内省的因素。然而不知道为什么,当柏拉图死后,他的学生亚里斯多德却突然带领著西方文明与东方的智慧分道扬镳了。
亚里斯多德有一句名言:“吾愛吾师,但我更愛真理”。从这句话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亚里斯多德和柏拉图的不同。亚里斯多德几乎对自然界的各个领域都進行过系统的探索、观察和实验,这与反对观察和实验,甚至以观察为「戒律」的柏拉图完全相反&[18]。虽然亚里斯多德的方法被现代西方科学奉若神明,然而他却在科学上做过许多错误的论断。罗素说“自迄十七世纪的初叶以来,几乎每种认真的知识進步都必定是从攻击某种亚里士多德的学说而开始的。”。
亚里斯多德、欧几里德和阿基米德几乎都是同时代的人。从那时候开始,西方科学似乎下定决心走上了分析和还原的路。“所谓分析,是指把真实的世界拆分成无限多的、再不可分的、彼此缺乏内在联系的基本粒子;所谓还原,就是将万事万物&(&也包括人&)&看作一堆堆的活动著的原子的单纯叠加,一旦了解了一个原子的结构和活动规律,就掌握了一切。”
现代物理学已经认识到了探索“基本粒子”的不可行性,然而就算了解了“基本粒子”的规律,我们又需要多么超巨型的计算机才能对那无限多无限小的“基本粒子”進行“叠加”?
《第三次浪潮》一书作者托夫勒在为《从混沌到有序》一书撰写的前言第一句话就说:“在当代西方文明中得到最高发展的技巧之一就是拆零,我们非常擅长此技,以致我们竟时常忘记把这些细部重新装到一起。”。
当代的一位核物理学家对于这种研究方法曾经有过这样一段精辟的论述:“科学越发达,理论越艰深,学科也就越是高度的分化,人的专业知识面也日趋狭窄。”。如果你问某位科学家的研究领域,他可能会说:我在化学研究院、物理化学分部、理论化学研究所、量子化学研究室、从头计算方法研究组、从事多原子分子课题中位能面计算工作。你尽可以和他讨论“从头算”方面的问题,但倘若超出这个范围,可能会使双方都感到尴尬。一问,嘿然;又问,敛容;三问,正色;再问则拂袖而去。这不禁使人想起一个曾在宫廷御膳房供职的厨师。他后来受雇于某大家。主人想以其资历炫耀一番,命他烧制一桌宫廷筵席宴客,答曰不能,因他是专做宫廷点心的。又令其制做一席宫廷点心待客。又答曰不能,因为他是为做某种点心专职切制葱末的。也许当今从事各种专业工作的人中就有不少“专门切葱”的。
人人都知道盲人摸象的故事,然而也许我们就在干著类似的事。如果说,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还算是研究过“大象学”的话,近代科学家们早就分别潜心于“象腿学”、“象耳学”、“象尾学”、“象牙学”等分支了。而现代的博士生导师已带领众多弟子分兵于“象腿学”中的“象脚学”、“象趾学”、“象腿力学”等次级分支了。
在上个世纪下半叶,边缘科学开始出现并迅速发展,实际上所谓的边缘学科无非是研究两个或两个以上学科的交叉领域而已。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对我们已有的知识進行整合,那也不过是把“切制葱末”和“和面”的整合在一起,离真正做出宫廷御宴还不知相差多少呢。
& 第四章从有限到无限——天人合一
&自然界无所谓“光”,只有不同频率的电磁波,而人类可见的光谱仅仅占电磁波频谱的几十亿亿分之一,两个中子星相撞所爆发出的伽马射线强度再高,对于人来说也是一片黑暗;自然界无所谓声音,只有不同频率的振动,人类只能听到二十赫兹到两万赫兹的频率的振动,唐山大地震所释放的能量相当于400颗投放在广岛的原子弹同时爆炸,然而人们却听不到那地震前“振聋发聩”的次声波;人类的大脑中只有100亿个记忆神经元,相比已探知的120多亿光年大小而且还在继续加速膨胀的宇宙,即使想采用“分析和还原”的方法认识宇宙,每个神经元又怎能记得住一光年以上范围宇宙的全部信息?相比于宇宙那千奇百怪的现象,人类只有有限的五种感官——眼、耳、鼻、舌、身,我们怎能保证我们所感知的世界就是客观世界的真实体现?是否只有我们感受得到的才对我们是有意义的?
与宇宙广袤无垠的空间相比,地球不过是一粒微尘;与宇宙无始无终的时间相比,人类的历史比眨眼之间更为短暂。中国人经常讲天、地、人三才,然而论天,现代的科学解决不了月球这个与我们最近的星球的未解之谜,更不要说那几十亿上百亿光年以外的天体了;论地,我们连地震的预报都解决不了,对地球的内核我们更是茫然无知;论人,我们连自己大脑思维的来源都搞不清楚,更不要说迈过生死这一关。
当现代人类穷尽心力探索宇宙的起源时,老子却在两千五百年前讲出了这个起源,叫做“道”。至于他讲的“道”是什么,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人类的语言没有确切的名词。
《列子汤问》记载,上古有一种大树,以八千年为一个春天,八千年为一个秋天,而土壤中有一种霉菌,早上出生,晚上就死了。天池中有一种叫做鲲的鱼,其广数千里,还有一种叫作鹏的鸟,翅膀就像天上的云那么大,而江浦之间有一种叫做焦螟的虫子,细微到一群焦螟飞到一个蚊子的睫毛上睡了一宿,天明飞走的时候,蚊子却没有感觉[23]。如果说焦螟在用“分析和还原”的方法研究鲲鹏,人人都会哈哈大笑,不在同一个时空参照系中,焦螟怎能知道大鹏鸟抟风运海,振北图南的&志向。并不是老子不想准确的告诉我们“道”是什么,从宇宙的尺度来看,人与焦螟有何区别?也许这就是老子为什么说:有一个东西在天地之前就产生了,而又从中产生了天地,我不知道管他叫什么名字,就勉强叫做“道”吧!(“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
渺小而脆弱的人啊,与无量无际的宇宙相比永远都是有限与无限的关系。“不知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如果人真的想认&识宇宙,唯一的出路就在于使自己的生命达到无限,达到无穷,达到“天人合一”,而这一点也只有得天独厚的人可以做到。老子曰:“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在道家看来,人顺应自然的过程就是人体修炼。
& 第五章&历史
& 世界上每一个民族的历史都是以神话开始的。
在雪域高原上流传着一部动人的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在久远年代以前,藏区妖魔鬼怪横行,天灾人祸遍地,百姓惨遭荼毒。观音菩萨向阿弥陀佛请求派天神之子临凡,救拔众生于水火,于是被赋予超凡品格和法力的格萨尔王降生人间。他凭藉诸天护佑和智慧勇气平定四方,降妖除怪,最后功德圆满,返回天界。
不仅西藏这样充满神秘的地区以神话记述自己历史的开端,现代科技发达的国家同样如此。现在基督教和犹太教奉为《圣经》的《旧约全书》也是以“创世纪”开始&的。《旧约》也被视为犹太人的历史,而其前五章的记述者,正是带领犹太人劈开红海走出埃及的先知摩西,故《旧约》前五章被称之为“摩西五经”。
希腊,这个现代西方文明的发源地,同样以神话开始了自己的历史。大约在公元前八、九世纪,行吟诗人荷马在各地讲述着被视为希腊人文化经典的《荷马史诗》。&《荷马史诗》分为两部,一部名叫《伊里亚特》,讲述了希腊人对小亚细亚王国特洛伊的远征。第二部叫《奥德赛》,讲述希腊人用了奥德修斯的木马计攻占特洛伊城后,奥德修斯历经十年返回故乡伊塔克的故事。这两部史诗尽管以战争和奇遇为主线,却包含了对古希腊奥林匹斯诸神及其传说的系统修订,被奉为希腊最权威的&历史记载和宗教经典。在这里,历史和神话表现了高度的统一。
当我们把目光从南欧跨过愛琴海移向西亚的时候,我们注意到古巴比伦最早的史诗&《吉尔伽美甚》记述的同样是人神同在的历史。史诗以众神创造的乌鲁克国国王吉尔伽美甚的一生为主线,大量描写吉尔伽美甚和朋友恩奇都与巨妖洪巴巴做战救出&女神伊甚塔尔,以及杀死天牛并寻找永生的过程。
在古代印度,最古老的两大史诗为《摩诃婆罗多》与《罗摩衍那》。《摩诃婆罗多》讲述俱卢家&族的后代坚战与难敌之间的战争故事,最后以坚战夺回王位却带着妻子黑公主去喜马拉雅山修道,并升入天堂结束。《摩诃婆罗多》包含了大量的印度神话与哲学观念,其目地是阐明愛、财、法和解脱这四个人生目标,而又以达到解脱为人生的最终目标。
&身在东亚的中国,其上古历史更是一部神话演义。
&神游太空,俯视地球,我们发现从南欧、西亚、南亚和东亚,这些古老的文明无一例外的以神话史诗开始了他们最初的篇章。然而,这些民族的历史随后又都变得支离破碎,只有中国再次显示出他的不凡。他的历史记载不但从未中断,更详尽的可以称为每一个时代的大百科全书。
& 一、历史中的智慧
&犹太人最初的历史是先知摩西书写的。摩西是上帝的代言人,他得到上帝赐予的手杖,承担起了将犹太人从世世为奴的埃及领到迦南地的重任。在这个过程中,摩西大显神迹,也一次又一次告诫犹太人应如何遵守上帝的诫命,并留下了许多后来都应验了的预言。特别是他在西乃山得到上帝传十诫,成为上帝与以色列民族订立的契约。
由摩西书写的历史,无疑是神的启示。
关于荷马的记载早已散落湮灭,他是否能行神迹我们已无可考证,但他的史诗能成为有关奥林匹斯诸神的经典,也显示出荷马迥异于常人。
《摩诃婆罗多》则奠定了整个印度的文化,其中的“博伽梵歌”成为婆罗门教的经典,也成为瑜伽修行者的经典。这个能使人达到闭气、辟谷若干天,乃至凌空飞行的瑜伽经典也绝非普通人所写的书。《摩诃婆罗多》正是由广博仙人叙述,天神湿婆的儿子像头神记载的。
西藏的《格萨尔王传》并非像“摩西五经”或《摩诃婆罗多》那样能够由一人叙述或记载,然而他的形成却有一个神奇的现象——“包仲”。说唱艺人通过梦传神授而获得艺术技能。这些“包仲”艺人从未学过艺,甚至并不识字,却突然有一天在睡梦中得到神人传授,一梦多日不醒。待苏醒后即能滔滔不绝的说唱表演《格萨尔王传》的史诗故事。实为不可思议。
我们所看到的这些古老史诗,早已超过了普通意义上的历史,更以其天启神授的特点,成为各民族的智慧与文化之源,甚至是依法修行至得道圆满的天书。
&二、神话还是现实?
人们常常会把历史上的真实当作神话或传说。当荷马离开人世2000多年后,许多人都认为《荷马史诗》仅仅是一个臆造的动听故事罢了。
1822&年,在德国出生了一个考古学家叫谢里曼。当然谢里曼在出生的时候并不是一个考古学家,他的童年是不幸的,父亲酗酒且品行恶劣,然而他的哥哥却愛好文学和历史。谢里曼在自传中说他七岁的时候从哥哥那里得到一本书,背后是燃烧着熊熊大火的特洛伊城门。这张图画改变了这个小孩子一生的命运。当别人都认为那一场希腊与特洛伊之间的战争只是出自一些诗人(那时的人们连荷马是否存在都表示怀疑)的幻想时,谢里曼却发誓要找到特洛伊。他坚信荷马口述的就是真实的历史。
这个七岁男孩纯真的眼睛,从德国那张图画中向东南望去,停留在土耳其的西沙里克。他把《荷马史诗》当作经典,仔细核对有关战场的每一个细节,并根据史诗中记载的地形开始寻找和发掘工作。
1870年,一个被史学家认为不逊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日子,他在西沙里克的山丘下找到了特洛伊城。在日记中,他激动地写道“没想到我会亲眼目睹荷马笔下的这座不朽城市。”
& 三、史官的精神
&让我们再把目光投向中国。当黄帝命仓颉造字的时候,“天雨粟,鬼夜哭”。中国的文字中承载了太多的天机。
也许是一种巧合吧,仓颉本人是黄帝身边的史官。因此中国文字的诞生,似乎与历史也结下了不解之缘。《史记》,作为中国正史的第一部,也是从记录轩辕黄帝的事迹开始的。
春秋末年,大道隐没,父子相残、君臣相杀之事时有发生。周灵王二十三年五月,齐国的相国崔杼弑齐庄公,然后命太史伯在史简中写上庄公是得了疟疾病死的。太史伯不听,在竹简上写道“夏五月乙亥,崔杼弑其君光”(齐庄公名光)。崔杼见了大怒,于是杀了太史伯。太史伯有三个兄弟,名字分别叫仲、叔、季。太史仲见哥哥死了,接替了哥哥的位置,继续写“夏五月乙亥,崔杼弑其君光”,也被崔杼所杀。太史叔写下了同样的话,又被崔杼所杀。
太史家最小的弟弟太史季来了,他将写好的竹简递给崔杼,上面还是这几个字——“夏五月乙亥,崔杼弑其君光”。崔杼拿着竹简,对太史季说:“你的三个哥哥都死了,难道你也不愛惜自己的性命吗?如果你按照我说的意思写,我就免了你的死罪。”太史季既不愤慨,也不惊慌,他平静地说“按照事情本来的样子去记录,这是我作为史官的责任,与其失职而苟活,不如殉职而死!况且此事路人皆知,即使我不写,天下总会有人去写。所以我不写也掩盖不了相国的丑行,反而惹来有识之士的讥笑。我并非不愛惜性命,你愿意怎么办就怎么办吧。”崔杼被太史季的正气所震慑,将竹简掷还给了他。
事情到这里还没有完,太史季出门的时候碰到了另一位史官——南史氏。南史氏说:我听说你兄弟几人都已被杀,恐怕无人记载夏五月乙亥的这件事,所以持竹简而来。太史季将自己写好的竹简给南史氏看,南史氏见太史季确实记载了史实,这才放心而去。
这就是“史官精神”!!与齐太史家族齐名的还有晋国的史官蕫狐,孔子赞“董狐直笔”。南宋末年的状元宰相、民族英雄文天祥被关押在元大都(今北京)监狱里的时候,写下了千古流芳的《正气歌》。他列举先贤鼓舞自己的意志,头两个人便是“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
&史官的正气自造字的仓颉开始,千古以降,一以贯之。
春秋时,鲁国史官左丘明做《左传》以记事,做《国语》以记言。左丘明博览天文、地理、文学、历史等大量古籍,道德高尚,学识渊博,为时人所崇拜。孔子说:&“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明耻之”,意思是说,那些花言巧语,一副讨好人的脸色,摆出十分恭敬的样子,左&丘明认为可耻,我也认为可耻;明明怨恨某个人,却藏起来自己的想法,表面上和那人友好,左丘明认为可耻,我也认为可耻。
这就是对修史者基本的要求,忠于史实,且道德高尚。历代修史者要兼备“史学、史识、史才、史德”,并且“险恶矫诬之人,不足以言史”。因此,中国的历史可谓信史。
四、大百科全书
中国的史书记载的不仅仅是历史。
司马迁任太史令一职,执掌天文。他十岁时开始习诵古文,二十岁开始周行天下,曾登会稽山,探禹穴,考察孔子遗风。在《史记》的“太史公自序”中,司马迁简要论列了一百三十篇的要旨。十二篇“本纪”、三十篇“世家”和七十篇列传的绝大部份都是讲述朝代、家族和人物的故事,而“书”八篇则是对当时科学的总结,《礼书》用来记述夏、商、周三代之礼;《乐书》记载自古以来音乐的兴衰;《律书》讲述兵法、星历与物体比例本身的学问;《历数》论述历法;《天官书》论述&天文星象学与人间的对应关系;《封禅书》论述祭祀名山大川诸神的礼节;《河渠书》是有关水利学的论述;《平准书》论述经济和金融学。《扁鹊仓公列传》介绍了医学成就;《大宛列传》讲述西域诸国的历史、民风;《龟策列传》讲卜筮的要略;《货殖列传》讲各地的出产和商贸。
略述《史记》的一些章节,天文、地理、水利、医学、卜筮、经济、商贸、祭祀、礼、乐、数学、行军打仗、治理国家等各个方面都是《史记》记载和论述的内容。
司马迁在开始写作前论述写作动机时,就说他“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历代的史官在修史时都延续了司马迁的思想。煌煌二十四史,每个朝代的《食货志》连起来就是一部中国的经济发展史;历代《方技列传》连起来就是一部科学发展史;历代经籍志、艺文志连起来就是中国的学术思想史;历代有关五行、祥瑞、灾异的记载就是研究天文、地震等的重要史料;历代职官志就是中国官制的发展史;历代关于少数民族和外国的记载对研究各国家和民族的地理、风俗、迁移等来说,就是少数民族史和国际关系史;有关战争的记载可以连续组成中国的战争史和军事思想史等等。
从这个角度讲,二十四史并不仅仅是史书,而是中国历朝历代的大百科全书。
&五、历史中的“历”与“史”
&“历史”两个字拆开之后就是“历”和“史”,分别记录“什么时间”和“发生了什么”。
中国历史记载的一个特殊之处在于他的纪年、纪月、纪日和纪时的方式,即采用“干支”。所谓“干支”是“天干”与“地支”的简称。其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为十二地支。纪年则按顺序取干支各一字,以甲子为始,六十年循环一次,周而复始,直至无穷。这种干支纪年的方&式使中国历史摆脱了年代的定位问题,几千年后,中国人仍能很轻易的将中国史书中的纪年准确对应到西元的纪年上。另外中国人也以干支来纪月、日和时。换句话说,由于干支包含天干、地支各一个字,每一个时刻都由年、月、日、时的干支来标记,因此共有八个字。
由于天干、地支都与五行对应,而五行又進一步对应方位、颜色、季节、五脏、社会结构等,因此中国的历史中还包含了很多天人合一的因素。在历史上留下的预言中,常用五行、颜色、方位等来描述未来发生的大事,因此中国的历史研究也注定了和阴阳五行以及周易预测学有着不解之缘。这些因素都是其它国家或民族的历史记载所没有的。
中国人保持了隔代修史的传统,自汉武帝开始,历代基本上保持了记录皇帝每日言行以及中央和地方上书题本的传统,当一个王朝灭亡后,下一个朝代便将上一朝的史料加以整理编纂,形成正式的史书。这使中国的史书成为世界上唯一一部完整、准确而连续的历史记载。
世界上不论有多少民族,他们似乎在历史的开篇处都有着惊人的巧合。第一个相同之处就是泥土造人的传说,第二个相同之处就是保留着对一场大洪水的记忆。第三个相同之处就是他们都在等待神的归来——从东方佛经中记述的弥勒佛再来,到西方《圣经》中预言的上帝来進行末日审判,从非洲的埃及法老等待神回来唤醒他们,&到南美玛雅人对宇宙更新期的计算,人们似乎都在等待着一场必将发生的历史大事。
别的民族似乎只是在等待,而对等待的过程(即历史的发展)并没有像中国人那样有着宗教般的虔诚。中国人记录着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又是为了什么呢?(完)
推荐博文:&
原文地址: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宝宝能不能吃柿子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