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见自己打点滴滴一般用什么药物

吃药VS输液:你更需要哪一种?
勿怪幸(东京大学医学博士)&·&
  导语:1月9日,人民日报微博发了一条微博,提醒大家“能不用药就不用;能少用就不多用;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用药途径是各有利弊的。这样的说法准确吗?不妨先来看看口服药和注射药有什么区别。& & &本文作者:勿怪幸(东京大学医学博士)
  1月9日,人民日报微博发了这样一条微博,援引卫计委的公告说:
  【紧急扩散:过度医疗太严重 用药请记住一句话!】公众用药知识普遍匮乏。央视调查发现,在北京某医院,输液大厅早上就座无虚席,有人感冒输液,有人换季也输液…其实小病输液,有害无利!记住一句话:能不用药就不用;能少用就不多用;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
  这条微博很快被转发2万多次,影响很大。
  但“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这样的说法准确吗?
  我们先来看看口服药和注射药有什么区别。
  先举个例子。呋喃苯胺酸(速尿)静脉注射过快则可能导致耳聋,口服或者缓慢注射就不会。青霉素V如果口服,则可能会因为有食物影响吸收导致疗效差,注射就不会。
  所以,用药途径是各有利弊的。那如果同样的药物口服或者肌注或者静脉注射有什么不同呢?
  首先要讲一个医学概念,叫做生物利用度,英文叫bioavailablity。
  这个是指通过口服或者肌注或者静脉注射,药物进入人体后,有多少比例的药物进入血液循环最终到达药物起效的部位。
  静脉注射的药物通常认为这个利用度是100%。因为注射入静脉后,直接进入血液循环,100%药物起作用。口服药物进入胃肠道后,因为涉及到药物在胃肠道吸收率的问题,药物需要排除食物的干扰,还得穿过肠道上皮的细胞,经过肝脏处理,最终进入血液循环,所以这个利用度比起静脉注射就要低很多。除开少数胃肠道吸收率特别高的药物之外,大多数都比较低。而肌肉注射介于两者之间。所以通常口服药物的剂量要高于静脉注射的量。比如常用的药物普萘洛儿(propranolol)口服是需要用40毫克,静脉注射就只要用1毫克。同样,即便口服,是片剂,胶囊,还是液体,都会影响这个生物利用度。
  第二是一个血液浓度峰值的概念。静脉注射直接将药物注入血液,所以血液中药物浓度立刻达到最高值,发挥作用。而口服药物因为要经过肠道吸收入血,还得经过门静脉被肝脏处理,再回到心脏,从心脏泵出去,才能到达作用部位发挥作用。所以这有一个时间差,也就是起作用时间比静脉注射要晚一些。肌肉注射介于中间。
  第三,肝脏的代谢问题。所有口服药物进入胃肠道后,要经过好几道关卡。首先,要经过胃肠道黏膜这一关。从胃肠黏膜吸收进肠系膜静脉,会丢失很多有效药物,所以药物总量会下降。经过第一道关后,这些药物经过肠系膜的静脉,汇聚到门静脉。门静脉是一个很粗的血管,收集肠道血液回到肝脏。食物营养就是这样被吸收入肝脏的。药物达到肝脏后,首先会被肝脏这个解毒器官拦住。肝脏把这些外来的药物都当作敌人先处理一番,然后才能放回到血液,回到心脏,再从心脏泵出来。所以经历肠道和肝脏双重关卡后,进入血液循环的药物量就进一步下降了。这在医学上叫做首过效应(first pass effect)。静脉注射的药就不需要经过这两道关卡。所以口服药物真正到达血液循环的量会小很多。
  那这么看起来,似乎静脉注射好处多多,坏处却没有啊。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盲目的喜欢输液,甚至要求医生输液。所以中国的输液很普遍。
  说到这里,说一个相关话题。总看到中国媒体抱怨中国的医院输液太多太泛滥,比如文章开始提到的人民日报的消息。
  然而,看看统计数据,中国实在不算高的。
  看看这个图:
  这是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统计数据。横轴是各国平均每人每年接受的药物注射次数。最高的是东欧和中亚国家,其次中欧,南亚,中东地区,中国充其量算是比较多,并不比其他国家多多少。可惜这个图没有看到北美和西欧发达国家的数据。
  那接下来具体说说口服,肌注和静脉输液的各自利弊。
  先说口服
  口服是最常用也是最便利最经济的手段。益处显而易见,方便,没有痛苦,通常一天只需要一到两次。口服的片剂或者胶囊都有很高的药物稳定性,可以准确的计算药量。但是,前面提到了,口服的问题在于吸收的不稳定。是否进食,或者食物中是否有其他影响药物吸收的成分,都会对药物的吸收造成很大的影响。所以吃药时要遵医嘱,是该空腹吃,还是饭前饭后吃都要严格遵守。有些特殊人群,比如幼儿或者老人,口服片剂或者胶囊可能会成为问题,这个时候就会使用液体的滴剂了。这里需要提一下,做好的片剂或者胶囊,不要擅自嚼碎了或者拆开了吃。这样可能会破坏本来药物应有的释放速度,导致药物过于快速释放吸收,可能会引起药物中毒,或者不能完全吸收。
  舌下含服:
  这也算口服的一个变种。舌下的黏膜有丰富的血液循环,有些需要快速吸收的药物就可能利用舌下含服来快速入血。最常见的就是急性心绞痛时候使用的硝酸甘油了。有些特殊病人,比如因为呕吐恶心难以使用口服药物的,有些药物就专门做成舌下含服的剂型,比如治疗严重偏头痛的利扎曲坦。
  肠外注射:
  胃肠外用药主要包括肌肉注射,皮下注射和静脉注射。注射的优点显而易见:口服难以吸收的药物可以通过注射直接入血;静脉注射可以立刻让药物发挥作用,迅速,有效;肌肉注射和皮下注射可以用来延缓药物的吸收。因为注射多在医院进行,也基本不会出现病人在家忘了吃药这样的情形。
  但是,注射当然也是有很多不好的一面的。有些显而易见,比如需要医护进行,需要使用大量的医疗资源,经济性差;费用比起口服当然高了很多;痛苦,注射显然是会带来更多的痛苦;不便等等。
  但更重要的是静脉注射可能带来一些口服不会有的风险。比如:
  感染。注射时需要刺破皮肤,皮肤上的细菌,比如葡萄球菌就可能趁虚而入,导致感染。皮肤针孔如果潮湿就会进一步增加感染的机会。严重的情况下,细菌进入血液,扩散至全身,则可能导致致命的菌血症,危及生命。
  静脉炎。静脉炎是人体静脉血管的炎症,常因为感染,或者因为针头的存在,或者注射的药物本身所导致。出现红肿热痛等症状。反复的注射还可能导致静脉出现瘢痕,最终静脉硬化,严重的会有静脉血管出现像条索一样的硬化。
  渗漏。注射时候针尖扎破血管,药物就会渗漏到血管外的组织中,导致周围的皮肤低温,发白,肿胀,疼痛。如果药物是毒性很强的药物,还可能导致渗漏的血管周围组织出现坏死。
  输液过量。如果因为疏忽或者液量和注射速度计算错误,就可能出现输液过量。导致高血压,肺水肿,严重的甚至心衰。
  低温血症。当大量的冷的输液迅速经静脉注射进入血液循环后,还可能导致迅速的体温下降。严重的可能导致心脏出现致命的心室纤颤。
  电解质失衡。过于稀释或者浓缩的输液快速进入血液循环,还可能导致血液中电解质失衡。出现高低钾,钠,镁血症等等。
  血栓形成。静脉注射还可能引入异物或者空气进入静脉血管,导致血栓的形成。当然外周静脉注射导致的血栓几率很低,但是中央静脉注射的风险就会大幅升高。一次性引入大量的空气进入血管,可能会导致空气栓塞,引发致命的肺循环障碍,甚至引发心脏骤停。
  所以,静脉注射和口服一样,是各有利弊的。不能简单的说“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这样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误导了大众。正确的选择用药途径,援引一位网友的话说,就是” 输液和口服药不存在哪个更优,只有哪个更需要“。得根据实际情况和个人条件,合理的选择。需要输液时就一定要输液。
猜你还想读0&&parseInt(document.getElementById('custompage').value)页&&1&&parseInt(document.getElementById('custompage').value)楼&&
回复:22 &查看:112808 &
输液对人体的七大危害 输液的副作用太吓人了,尽量少输液
制心一处,无事不办
财产: 5328 爱卡币
来自: 四川省|成都市
输液对人体的七大危害 输液的副作用太吓人了,尽量少输液
输液对人体的七大危害
过量输液其实反映的是一个非常简单但又尖锐的问题,医药是有害的,只是,专业人员不愿提及,而公众意识不到,也难以了解内情。
中国的过度治疗,包括滥用抗生素和过度输液,已经在为“医药带来的害处多于带来的好处”做出生动的解释。世界卫生组织的用药原则之一是,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但是这一原则早就在中国被突破,人们最常见的治疗方式之一,就是输液和使用抗生素。
过度输液有害,没有哪个医生不知道,为何 “明知故犯”?不外乎是为了个人和单位的利益罢了,杜绝输液过度治疗,除了加强宣传教育、医生自律、病人及其家属配合外,要靠制度保障医生待遇,约束医生行为;保障医疗机构正常运转,制约医疗机构“高大全、奇新尖”盲目扩张逐利行为,才有看可能制约盲目输液过度治疗。下面介绍输液看可能带来的危害,以引起全民警示。
1.发热反应
输入致热物质、输液瓶清洁灭菌不完善或被污染等原因,都会导致病人发冷、打寒战和发热,严重者高热达40-41摄氏度。
因为输液速度过快,短时间内输入过多液体,使循环血容量急剧增加,心脏负担过重而引起水肿,严重者有生命危险。有心力衰竭或心脏病史的患者,快速、大量输液或加重心力衰竭,重者或诱发肺水肿。
因为长期输注浓度过高、刺激性较强的药液,或静脉内放置刺激性大的塑料管时间太长,可引起局部静脉壁的化学炎性反应,也可因在输液过程中无菌操作不严,引起局部静脉感
4.空气栓塞
原因在于,输液时空气未排尽,橡胶管连接不紧有漏缝,只要少量空气进入静脉,患者就会感到胸部异常不适,随即发生呼吸困难、严重绀紫和缺氧,并可导致猝死。
5.“恶性”药物不良反应
打点滴也比口服药物更容易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特别是过敏反应。如果是口服,药物中能引起过敏的杂质可能就在消化道中被消化掉,或无法被身体吸收,但是打点滴时这些杂质却直接进入了血液,严重的能引起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
近来媒体频频出现患者因为使用了中药注射液而突然死亡,就是这个原因引起的,还曾有媒体曝光某医院在输液瓶中发现黑色絮状物。有医生表示“药物不良反应最终还是药物本身的原因,但是静脉滴注导致了这种不良反应的加剧,严重会导致休克甚至死亡。“欣弗”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刺五加注射液、茵栀黄注射液引起严重不良反应让人触目惊心,成为挥之不去的痛。
据中国安全注射联盟统计,我国每年因不安全注射导致死亡的人数在39万以上。当前有的村卫生所或医院为了骗钱,“凡病皆吊瓶”的现象非常严重,哪怕是牙痛、伤风感冒等小病,也要挂“吊瓶”。专家调查发现,95%以上的人不知道滥用输液及不安全注射的危害。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70%以上的输液为不必要的输液。触目惊心的滥用输液,不合理用药已给人类带来重大灾难。
6.肉芽肿危害
最近,英国一名25天的新生儿因肠炎死亡,治疗后期曾输液数千毫升,在其肺病理切片中发现了肉芽肿,这是由于大量输液带来的不溶性微粒造成的。
近几十年来,输液过程中不溶性微粒的危害,逐渐被人们所认识,人的肉眼可以看到直径在50微米以上的微粒,而恰恰是那些直径在2-50微米之间,肉眼看不见,会移动,不能在体内代谢的有害微粒进入血管,导致了各种输液污染病。
由于人体最小的毛细血管的直径只有4-7微米,如果经常打“吊瓶”,药液中超过4微米的微粒就会蓄积在心、肺、肝、肾、肌肉、皮肤等毛细血管中,长此下去,就会直接造成微血管血栓、出血及静脉压增高、肺动脉高压、肺纤维化并致癌。微粒堵积还会引起局部供血不足、组织缺血、缺氧、水肿和炎症、过敏等。随输液进入人体中的大量微粒被巨噬细胞吞噬后,可使巨噬细胞增大,形成肉芽肿。
随输液进入人体中的大量微粒被巨噬细胞吞噬后,可使巨噬细胞增大,形成肉芽肿。有一学者对一个一生输过40升“吊瓶”的尸体进行解剖,发现该尸体仅肺部就有500多个肉芽肿及大量微血管塞堵。
7.医源性感染
在几种给药方式中,打点滴是最危险的。打点滴穿透皮肤屏障,直接把药液输入血液中,需要严格的无菌处理。如果药液在生产或储藏过程中被污染,或者没有使用一次性针头,或者针刺部位的皮肤没有消毒好,就有可能让病毒、病菌进入体内,轻则引起局部发炎,重则病原体随着血液扩散到全身,引起败血症,会有生命危险。如果医疗环境中不能做到完全无菌,则会导致交叉感染。
[每日热点]:
制心一处,无事不办
财产: 5328 爱卡币
来自: 四川省|成都市
输液的副作用太吓人了,尽量少输液
摘要:“外国人视输液为小手术,澳大利亚人看病基本没有输液的。” ,但在中国“‘凡病皆吊瓶’的现象非常严重,那怕是牙痛、伤风感冒等小病也要挂‘吊瓶’。”“95%以上的人不知道知道滥用输液的危害,7 0%以上的输液为不必要的输液,每年因为不安全注射导致死亡的人数在39万以上。”
据中国安全注射联盟统计,我国每年因不安全注射导致死亡的人数在 39万以上。当前有的村卫生所或医院为了骗钱,“凡病皆吊瓶”的现象非常严重。哪怕是牙痛、伤风感冒等小病,也要挂“吊瓶”。专家调查发现,95%以上的人不知道滥用输液及不安全注射的危害。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70%以上的输液为不必要的输液。触目惊心的滥用输液已给人类带来重大灾难,我国已成了重灾区。
国内外医学专家呼吁:“医生在选择用药时,要遵循可以口服的不注射,可肌肉注射不静脉注射的原则”。如医生违背这一原则,滥用输液,会给病人造成不良后果,甚至危及生命。这是因为强行将药物和水往血液中灌输,要比口服药有更大的风险。临床发现,“吊瓶”中加入的药物越多,其毒副作用就越大,而且微粒剧增。“吊瓶”中如合用七种药物,其毒副作用就会增加50%以上。有些药物配合不当,进入血管可发生化学反应性沉淀。例如氨苄青霉素与去甲肾上腺素联用,可呈现棕色沉淀。有的医生常大量为病人输注维生素C,其实连续大量输注维生素C,可使病人出现中毒反应。滥打“吊瓶”的输液反应也很严重,某科研单位统计:6个医疗单位,一年之中就有326例输液反应,其中死亡7例。输液反应轻者头痛、低烧、药疹、心慌,重者高烧、寒颤、关节酸痛、烦躁、抽搐、休克甚至死亡,滥打“吊瓶”还可造成人体水、电解质平衡紊乱。
任何质量好的注射剂都达不到理想的“零微粒”标准。北京某医院在对 “吊瓶”检查中发现,在1毫升20%甘露醇药液中,可查出粒径4~30微米的微粒598个。在1毫升50%葡萄糖加入青霉素的药液中可检出粒径2~16 微米的微粒542个。一毫升药液中含有这么多微粒,那500毫升药液中就会有20万个微粒。由于人体最小的毛细血管的直径只有4~7微米,如果经常打“吊瓶”,药液中超过4微米的微粒就会蓄积在心、肺、肝、肾、肌肉、皮肤等毛细血管中,长此下去,就会直接造成微血管血栓、出血及静脉压增高、肺动脉高压、肺纤维化并致癌。微粒堵积还会引起局部供血不足、组织缺血、缺氧、水肿和炎症、过敏等。随输液进入人体中的大量微粒被巨噬细胞吞噬后,可使巨噬细胞增大,形成肉芽肿。有一学者对一个一生输过 40升 “吊瓶”的尸体进行解剖,发现该尸体仅肺部就有500多个肉芽肿及大量微血管塞堵。由于输液对血管也是一种刺激,长期输液常会导致静脉发炎,出现红肿疼痛、局部体温升高,甚至硬化等。
静脉输液和口服药物的最终效果是完全一致的。如果病人胃肠功能正常,是万万不可滥用静脉输液的。滥用静脉输液一则多花钱,二则可使你的身体受到伤害,严重的甚至断送性命。那么,什么情况才能静脉输液给药呢?专家认为只有3种情况:吞咽困难;严重吸收障碍(如呕吐、严重腹泻等);病情危重,发展迅速,药物在组织中宜达到高浓度才能紧急处理的情况。许多年来医学界一直延用老一辈专家提出的“能口服就不肌注,能肌注就不静滴”的用药原则,虽然随着社会的发展,药品不再短缺,人们为了追求高效率、快节奏的生活,强调一步到位,动辄就进行输液治疗,已经带来了许多严重的不良后果,以至于国外同行把我们社区诊所的医生称之为“水大夫”!
输液治疗尽管作用强、见效快、利润高,但它的危害和不良反应也很突出,不当的输液治疗将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一)据统计用电镜观察每瓶输入人体的液体里有大约30万个直径在 10--30微米的玻璃碎屑及橡胶微粒,而人体毛细血管直径只有10微米,所以这些看不见的微粒将沉积在肺脏导致肺功能下降,人肺功能下降、肺活量降低与此不无关系!
(二)输液过多过快将引起急性心衰,长期输液将加重心脏和肾脏负 担,对健康带来严重不良影响.
(三)输液过多往往伴随着抗生素的大量滥用,导致人体菌群失调,抗病能力下降,免疫力降低以及细菌抗药性的增加.这些都将对我们的身体产生严重的恶果!
(四)如果消毒不严、操作不规范,因液体污染引起过敏反应、输液反应等,为此每年全国都有不少人付出生命!
输液打吊瓶,因其见效快、疗程短而深受青睐,但是现在,很多人无论什么病,也不管病情如何,纷纷要求输液。特别是换季之时,感冒发烧的患者大幅增加,各大医院输液室人满为患,而实际上,大部分患者是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发烧,其实根本用不着输液,吃些药,多休息休息就会好。输液本是为了治病,但是不根据病情就频繁地挂上吊瓶,不但可能对病情不利,反而可能对身体造成更多损害。与口服药物相比,输液的过敏反应几率更高,更易产生耐药性。无论小感冒还是其他什么病,人们总以为输液打吊瓶最保险又省事,但却有可能成为一种“输液病”。据北大第一医院血液内科的许医生介绍,“输液病”就是有些人得了一些感冒等小的疾病时,喜欢采用输液的方式治疗,导致以后再得同样的病如果不输液就不太容易治愈。因为输液的相对药量更大一些,而且不经过胃肠道吸收直接进入血液,效果可能更明显。但是一般人得了感冒等病去医院输液,一天一般只输一次,这样就会造成本来应一天分三次或四次输入的药量一次性输入了体内,输完后血药浓度要达到一个高峰,但过一段时间浓度就会降低,这样就造成血药浓度不稳定,以后就可能诱发细菌产生耐药性。还有就是过敏反应。相对而言,口服药要经过肠道吸收,将身体不需要的或对身体有害的物质过滤掉,之后才进入肝脏代谢,经过这样一个过程之后就会降低血药浓度,进而降低过敏反应发生的几率。而输液时药物直接进入血液,发生过敏反应的几率相对就大,而且快,甚至有些过敏反应是致命的。输液药品微粒过大,长期积累,易造成肺部堵塞,影响肺脏功能。相对于口服药而言,频繁地输液可能还会对身体的一些器官造成影响。任何液体药品在生产过程中都会产生或多或少的不溶性微粒,国家在这方面也有相应的标准。
据北京妇产医院妇幼保健院副院长丁辉介绍,国家《药典》中规定的液体药品中含有的不容性微粒直径不能超过10毫微米。但是有调查却发现,市场上销售的很多输液药品含有的不容性微粒直径都超过了这一规定,有的甚至达到50毫微米以上。人体最窄处的毛细血管是不超过10毫微米的,因此一旦输液药品微粒过大,就会在血管内造成堵塞。武警总医院病理科主任纪小龙指出,药品进入血液后,全身所有的静脉血都要回流到一个屏障器官,即肺脏,它能起到过滤器的作用,所以只要是直径大于毛细血管最窄处的颗粒都会被肺过滤出来,只能停留在肺里。这些颗粒无法通过代谢排出体外,这样就会造成肺部堵塞,肺部血管本来都是通畅的,这些颗粒积聚在肺部就使得氧气交换不够,人体呼吸困难。颗粒堵在血管里无法被清除出去,这时身体自动地采取第二个处理办法,就是将这些颗粒包起来,形成一个更大的团块。输液时如果经常输不合格的药品,肺里就会积聚很多这样的团块。
丁辉认为,我们平时输的液体一般是每瓶250毫升或500毫升,如果按每瓶500毫升计算的话,只要我们所输的药品达到80瓶,就会在我们的体内留下5000多个那样的团块,致使肺形成纤维化,呼吸能力就会下降,同时可能影响全身的氧的供应。定期输液预防心脑血管病效果值得怀疑现在,一些中老年人定期到医院输点活血化淤、扩张血管的药物,以预防血栓、冠心病或栓塞发生。但是这样做有多大的作用呢 ?
北医一院心内科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大夫认为,这样做没有科学依据,虽然静脉输液会比口服药起效快,但停止输液后没有口服药维持的时间长。而且心脑血管病的致病因素很多,特别是和人的生活饮食习惯关系很密切,单纯地依靠输液并不能解决多大的问题。
建议:尽量避免用药,能口服的就不打针,能打针的就不输液。能吃保健品的就不要吃药。因液体污染引起过敏反应、输液反应等,为此每年全国都有不少人付出生命为代价是个天文数字!
[ 本帖最后由 tenyearonesleep 于
15:10 编辑 ]
[每日热点]:
制心一处,无事不办
财产: 5328 爱卡币
来自: 四川省|成都市
孩子发烧别忙输液 副作用严重可危及生命
发热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病症之一,当发烧后,家长总是不再那么镇静,总会乱了手脚,专家的建议是发烧别忙输液,副作用可危及生命。
儿童的正常体温是36~37℃(腋温),若体温超过37.4℃,且一日间体温波动超过1℃以上,可认为发热。37.5℃~38℃为低热( 37.3℃~38℃),38.1~39℃为中度热,39.1~41℃为高热,41℃以上为超高热。热程在2周以内的发热称为急性发热,发热时间超过两周为长期发热。发热原因多种多样,通常急性首先考虑感染性因素。随着发热时间的延长,感染性疾病可能性逐渐减小,而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性逐渐增加。
孩子发热了该怎么办?
孩子发热,适时降温
传统的观点认为:孩子发热,别急着降温;38.5℃以下不用退热,38.5℃以上才采取退热措施;目前儿童常用退热药的说明书上也都建议在38.5℃以上使用。但近年来的许多研究证实,发热时身体内会产生很多有害的垃圾,这些垃圾可以在身体内不断积聚,达到一定程度后有可能导致象水库溃堤一样的反应,严重者可危及生命,所以对儿童的发热达38℃时就应适时进行药物退热处理。有G6PD缺乏(蚕豆病)的儿童要避免使用赖氨匹林等可导致溶血的退热药。
38℃以下也可选择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或使用退热贴。酒精擦浴是以前人们常用的退热方法,但现在不主张用酒精擦浴的方法给儿童退热,因为用酒精擦拭孩子的身体会造成孩子的皮肤快速及收缩,对宝宝刺激大,此外宝宝的皮肤细嫩,易吸收擦拭的酒精而导致宝宝酒精中毒。
有4%―12%的孩子在高热时会发生惊厥,惊厥反复发作可能造成脑损伤,也是某些癫痫的先兆表现,还可能导致其它危险。因此,凡有高热惊厥史或家族史的病儿,一旦发热就应立即给予退热处理,必要时在医生的指导下同时使用镇静药物。
及时检查,对因治疗
宝宝发烧一般都会有数天反复,到医院就诊时医生都会让宝宝做血液检查或其他相关检查,查找发热的原因。遗憾的是部分家长会以心疼孩子或费用过高为由拒绝检验检查,常常导致医生对孩子的用药只能根据经验,缺乏足够的科学依据。
一般来说,细菌和病毒是儿童发热最常见的感染因素,但对两者的发热,处理方法截然不同。细菌感染引起的发热,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治疗效果会很好;对病毒感染目前还没有特效药物。如果是病毒感染,用抗生素非但无效还会危害人体的正常菌群,出现菌群失调等毒副作用。有的家长认为小儿发热时输液比服药退热快,一到医院就要求医生给孩子输液,这其实是个误区,输液本身并不能退热,而且输液有时会产生副作用如过敏反应、输液反应等,严重者可危及宝宝的生命。
恰当饮水,合理膳食
对发热的儿童大部分医生都会告诉家长多喝水,这也是很多家长早已知道的常识。实际上医生关于发热儿童要多喝水这个衷告并非完全科学,国外有研究证实,不恰当的多喝水对发热儿童有一定的风险,有可能导致水中毒。因为发热儿童在大量出汗丢失水分的同时,也丢失了部分盐分。正确的做法是增加喝水量的同时适当补充一些盐份。推荐使用口服补液盐,也可适量饮用清淡的汤水或一些运动饮料;发热宝宝的饮食应以清淡、流质、易消化和营养丰富为标准,适量补充多种维生素。
[ 本帖最后由 tenyearonesleep 于
15:16 编辑 ]
[每日热点]:
财产: 3748 爱卡币
来自: 四川省|成都市
我就不明白。华西妇幼输液的大厅地方,有时连坐了地方都抹得,像个菜市场一样哪麽多人!!
[每日热点]:
制心一处,无事不办
财产: 5328 爱卡币
来自: 四川省|成都市
我就不明白。华西妇幼输液的大厅地方,有时连坐了地方都抹得,像个菜市场一样哪麽多人!! 唉。。。贫穷不可怕,最可怕的是无知啊。。。
[每日热点]:
用户被禁止发言
财产: 1936 爱卡币
来自: 北京市|北京市
*** 该用户太调皮了,已被禁言。 ***
更多精彩尽在 , Enjoy xcar!
[每日热点]:
明月无心,被人先注...
财产: 33253 爱卡币
来自: 四川省|成都市
[每日热点]:
财产: 33498 爱卡币
来自: 四川省|成都市
[每日热点]:
财产: 2459 爱卡币
来自: 四川省|成都市
输液好的快,但是副作用一般医生不告诉你
[每日热点]:
财产: 19711 爱卡币
来自: 四川省|成都市
开不开药看医生,拿不拿药在各人
只有党才能救中国,只有党才能发展中国,坚持党的领导一万年不动摇.
[每日热点]:
回复成功,收到1个大米!
10&&parseInt(document.getElementById('custompage_down').value)页楼输液的话,用什么药效果好?
输液的话,用什么药效果好?
基本信息:女&&31岁
发病时间:一年以上
病情描述及疑问:输液的话,用什么药效果好?补充说明:刚检查出来的
您输入的回答少于20个中文字,请补充输入。
擅长:外科
网友满意:
回答速度:
歙县人民医院&&&外科
根据你的描述,考虑是看病情需要控制的,一般情况下建议及时休息,基本是可以继续对症治疗,都是可以头孢试试。
&&&非临床超声室
擅长:本人主要从事妇科阴道超声工作近20年,对妇科超声诊断有丰富的经验。
网友满意:
回答速度:
长兴县人民医院&&&非临床超声室
你好,如果炎症的话,那么可以考虑广谱类的抗生素消炎治疗的,可以考虑头孢类药物的。饮食清淡。
&&&急诊,全科医疗
擅长:胃肠道感染,急性胃肠炎,肺炎,感冒,太阳穴痛,类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花粉过敏性哮喘等疾病。
网友满意:
回答速度:
章台镇 中心卫生院&&&急诊,全科医疗
你好,这边没有你上传的检查结果,请你说清楚具体部位和症状方便我为,你解答。
擅长:妇产科,月经失调,不孕不育,妇科炎症等疾病
网友满意:
回答速度:
杨京昌内科诊所&&&妇产科
你好;你有什么不适的症状呢?属于什么病情?请具体给我们说一下.才能很好的帮助你的.
擅长:肛肠痔瘘疾病,甲状腺乳腺疾病,消化外科疾病,下肢血管疾病
网友满意:
回答速度:
河南省淮滨医院&&&普外科
建议可以详细说明具体病情情况,或图片观察明确,利于医生明确具体情况,提供输液应用药物建议给你。
擅长:高血压、冠心病、血脂异常、糖尿病等
网友满意:
回答速度:
外交部机关门诊部&&&
你好,不知你刚查出来什么病,有的病不一定非要输液,口服也是不错的选择
擅长:外科,特别是骨科及普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及治疗。
网友满意:
回答速度:
肥矿集团中心医院&&&外科
不知道你说的什么疾病,检查出来什么情况,请把病情描述清楚,否则无法给你明确回复。
有关的更多问题,
为保障患者权益,我们仅接受有资质的医学专业人士的回答,请您先认证为医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梦见自己打点滴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