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静脉造瘘术内瘘术和中心静脉导管有什么区别

肾内科部透析中心成功完成高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长期导管置入手术_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爱微帮
&& &&& 肾内科部透析中心成功完成高龄维持性血液透…
点击“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快速关注一位93岁高龄的老太太躺在血透机旁边,血液随着机器转泵不断经透析器流过,清除毒素后,又返回她的体内——这就是血液透析。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需要有效的长期血管通路,提供充足的血流量,保证透析的充分性。长期血管通路主要包括自体动静脉内瘘、人工血管和中心静脉长期导管。通常,我们会优先考虑将自体动静脉内瘘和人工血管作为长期血管通路,但当患者无法实现的情况下,将中心静脉长期导管作为长期血管通路也是一种选择。丁嘉祥医生在X线引导下,成功将导丝送达右心房老太太入院前在外院留置了一根右颈内静脉长期导管,但因导管流量差,导致透析过程中透析机频繁报警,无法满足日常血液透析治疗。经过大家仔细阅读胸片后,发现导管的位置不理想。在王梅教授和张东亮副主任医师的主持下,肾内科透析中心医护团队对她的病情进行细致而周密的讨论,认为老太太是高龄患者,全身血管条件差,无法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或人工血管,在充分的评估获益和风险后,最终决定行右颈内静脉长期导管原位换管手术。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老太太不易配合,一个姿势坚持不了5分钟,如何保持手术体位成为手术成功的前提。这时大家想到了麻醉科,当我们提出请麻醉科协助手术时,大家都担心这位集高龄、尿毒症、高血压、心房纤颤等近十种重病于一身的患者能否耐受麻醉,又能否从麻醉中恢复。经过两科室的充分沟通,麻醉科姚兰副主任带领高志锋副主任医师、王军主治医师来到病房参与患者的术前讨论及准备工作,并提出一套完整的麻醉处置和监护方案,确保了手术患者的生命安全。8月11日,肾内科丁嘉祥医生和张周沧医生陪同患者来到手术室,充分的安抚患者,并与麻醉科医护人员做了密切的交流,再次确认了手术和麻醉镇静方案。两位肾内科医生和麻醉科医生,在手术室医护人员的积极配合下,成功的为老太太更换了一根新的右颈内静脉长期导管,术中实时C型臂X光机检查显示导管位置理想,手术顺利完成。随后老太太也很快苏醒,各项生命体征良好。老太太从手术室返回病房,经过了一天的观察,没有明显的手术和麻醉并发症,第二天开始使用新导管进行血液透析。看着血液在血透机里顺畅的流动着,透析中心的医护人员总算为老太太松了一口气,因为我们都知道,长期血管通路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结语:中心静脉长期导管置入术是透析中心常规的手术操作之一。当患者无法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或人造血管时,可将此作为长期血管通路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复杂病情的尿毒症患者的手术操作需要多学科联合完成,正是因为我们有这样优秀的医护技术团队、优良的合作氛围、敢于攻克医学难题的勇气、科学实施临床策略的严谨态度、和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精神,才能够完成这例患者“生命线”的延续。肾内科部科室介绍北京大学国际医院肾内科部由病房、门诊和血液净化中心(包括血液透析、腹膜透析、连续肾脏替代治疗)组成。依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和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肾内科的临床与科研优势,合力打造具有国际水准的临床诊治中心。追求卓越医疗,秉承国际理念,坚持对外交流,以人为本,身心并重,医患互敬,为患者营造舒适温馨的就医环境。目前,肾内科部主要临床发展方向为:原发与继发性肾脏疾病的诊治,慢性肾脏病(CKD)的防治,危重症血液净化治疗,肾脏替代治疗的持续质量改进及新技术应用推广,血液净化通路的建立和维护。科室现有教授/主任医师5名,副教授/副主任医师2名。学科带头人赵明辉 主任医师 教授现任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主任,擅长自身免疫性疾病肾损害发病机制,ANCA相关小血管炎,抗肾小球基底膜病,狼疮肾炎和血栓性微血管病。主要研究领域为肾脏病免疫炎症发病机制,涉及各种原发和继发性肾小球病,重点为自身免疫性肾脏病。研究重点为自身抗体与靶抗原相互作用以及补体活化在肾脏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王梅 博士生导师 教授长期从事肾内科的医疗,教学和科研的一线工作。在诊治肾脏疾病及其血液净化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擅长慢性肾脏病的诊治,急慢性肾衰竭的诊治,慢性肾脏病矿物质代谢紊乱及其骨病,血液净化治疗。长期进行慢性肾脏病钙磷代谢及骨病的研究。出诊时间:周二上午于峰 主任医师一直工作在医疗、教学、科研第一线,救治了大量危重症病人,掌握了肾内科各种常见及疑难疾病的诊疗方法以及肾脏穿刺活检、深静脉插管、腹膜透析插管等技术,同时还从事有关自身免疫性肾脏疾病如狼疮性肾炎及ANCA相关小血管炎肾损害的临床与基础科研工作。出诊时间:周四上午科室专家甘红兵 副主任医师专长:慢性肾脏病防治,透析技术,重点是腹膜透析。出诊时间:周二上午,周五下午张东亮 副主任医师专长:各种血管通路的建立与维护(包括动静脉内瘘修补术等),CRRT技术的应用与实施,血液净化中心的规范化管理,肾穿刺活检术及病理分析,腹膜透析相关手术。出诊时间:周一上午,周五上午麻醉科科室介绍作为北京大学第九附属医院,一个集医教研于一体的麻醉科手术室,医疗,教学,科研工作将高起点、高速度全面展开。麻醉科现有医护人员70人,其中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2人,主任护师1人,主治医师4人,住院医师5人,麻醉护士18人,手术护士40人,工程师1人。建立了基本合理的人员构架,满足了开业初期临床工作所需。 不久的将来,我们将建成一支拥有麻醉医师70名、麻醉护士115名、手术护士150名的规模宏大的麻醉科手术室集体。这将是一个学术梯队合理,集各手术科室及相关需要我们介入配合的科室临床麻醉、术后疼痛治疗于一体的,全面发展的现代化临床二级学科。我们在保证优质完成日常工作的前提下,不断完善我们的服务,不断提高临床医疗服务能力、提高教学、学术研究及临床麻醉管理水平、加强与国际国内同业间交流合作,不断提高医护人员职业素养及职业精神,和合作者间、和患者及家属间优质沟通,完善软硬件建设上下足功夫。学科带头人冯艺 主任医师 教授北京大学国际医院麻醉科主任、疼痛医学科主任。擅长各类手术麻醉,癌性疼痛治疗以及急性疼痛治疗。在国内核心杂志(《中华麻醉学杂志》等)及国外重要杂志(《Anesthesiology》,《J of Pain》等)发表论文90余篇。主编、参编书籍10余部。获得国家自然基金、科技部973、北京市、教育部等多项研究资助。手术室科室介绍手术室共有术间46间,其中2间位于急诊科,对于需要急诊手术的患者而言,实现无缝对接,减少转运过程中给患者带来的不利影响。另有2间位于妇产科,可用于无痛分娩、剖宫产手术、计划生育手术。我们还拥有术中核磁、术中CT、“一站式杂交”手术系统等现代化手术设备,为精细化手术创造了极佳条件。手术室还留有与SICU对接通道,对于危重症患者,经过精心的术前准备,可以直接从SICU进入手术间,大大降低了危重症患者围术期风险及在转运途中可能发生的不良事件率,为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您知道有多少人阅读过这篇文章吗
微信扫描右侧二维码关注后
还可阅读更多这类文章
点击展开全文
订阅号:建设国际一流医院,领跑医疗体制改革。北京大学国际医院是北京大学第九家附属医院,总建筑面积44万平米,核准床位1800张,ICU床位159张,手术室46间,HIMSS7级,于日正式开业。
您的【关注和订阅】是作者不断前行的动力
本站文章来自网友的提交收录,如需删除可发送邮件到 bang@ 或联系QQ ,
(C)2014&&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2&&&&京公网安备34&&&&&&&&&&&&&&
&&&&&&&&&&&&&&&&&&&&&&
&&&&&&&&&&&&&&&
: 913-919&&&&DOI: 10.3969/j.issn.13.05.023
器官移植基础实验 basic experiments of organ transplantation
半永久双腔中心静脉导管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微炎症状态
张晓东1,李小萍2,宋&洁1,李&瑛1,李&辉1
1 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肾脏病科,天津市& 300162
2 武警医学编辑部,北京市& 100039
Effect of semi-permanent double-lumen central venous catheter on micro-inflammatory state in 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patients
Zhang Xiao-dong1, Li Xiao-ping2, Song Jie1, Li Ying1, Li Hui1
1 Department of Nephrology, Affiliated Hospital of Logistics College of the Chinese People&s Armed Police Forces, Tianjin& 300162, China
2 Editorial Department of Medical Journal of the Chinese People&s Armed Police Forces, Beijing&& 10039, China
参考文献(0)
终末期肾病发病率在全世界范围内呈逐年上升趋势。据中国医院协会血液净化中心管理分会报告国内2008年终末期肾病患病率为79.1/100万[1],而且以每年新增10万-15万终末期肾病患者的速度增长[2]。维持性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病最主要的肾替代治疗方法之一,虽然随着血液透析技术的发展,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存活时间延长,但生活质量远低于正常人,其心脑血管并发症多,死亡率高,即使在美国等经济发达的西方国家,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年死亡率仍高达20%-30%[3-5]。研究发现,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体内存在炎性细胞因子升高的微炎症状态是促使维持性血液透析 患者并发症高发及加重、死亡率升高的重要原因之&& 一[6]。哪些临床因素促进了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是目前研究热点问题。
血液透析治疗的前提条件是必须建立功能良好的血管通路,血管通路也可以称之为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良好的血管通路是保障充分透析的必要条件,对透析效果和患者的长期存活有着重要的影响[7-8]。自1966年Breseia和Cimino利用桡动脉与头静脉皮下侧侧吻合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以来[9],动静脉内瘘以其并发症少、使用时间长,成为血液透析用血管通路的首选。然而,随着人口老龄化,新发高龄透析患者数量增加;糖尿病肾病及高血压性肾损害导致终末期肾病而进入血液透析患者增加等因素血管条件差不能建立有效自体动静脉内瘘的患者逐渐增多,加之透析生存期的延长,原有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失功,据统计,美国血透患者因血管通路的失功的住院率为25%,医疗花费约10亿美元/年[10]。良好的血管通路对保证血液透析的充分性、保证透析效果及患者的长期存活率至关重要[11]。
20世纪80年代末出现了一种带绦纶套的双腔静脉导管,由硅胶或聚氨基甲酸酯等制成,质地柔软、光滑,被称之为&半永久性留置双腔导管&[12],近年来半永久性双腔中心静脉导管为自体血管条件差及动静脉内瘘闭塞患者提供了治疗必需的血管通路,并在临床应用日益广泛[13]。但随着中心静脉导管使用的增加,研究发现: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血液透析患者死亡率高于使用自体动静脉内瘘的患者,导管所致感染及败血症仅为部分原因,不足以解释全部[7]。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体内已被证实存在C-反应蛋白等炎性细胞因子升高为标记的微炎症反应,微炎症反应可通过不同机制对透析患者心血管、贫血、营养状态等造成不良的影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14, 6]。血液透析相关因素如透析材料、透析用水等对微炎症状态的促进作用也已被大量研究证&实[15-16],但不同类型的血管通路对微炎症状态的影响还鲜有报道。本文检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炎性细胞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水平,并进一步观察将自体动静脉内瘘和半永久性双腔中心静脉导管作为血液透析血管通路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体内上述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差异,旨在探讨不同血管通路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体内微炎症的影响。
设计:回顾性分析。
时间及地点:于2010年10月至2011年9月在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血液净化中心完成。
对象:选择2010年10月至2011年9月在本院血液净化中心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尿毒症患者80例,其内生肌酐清除率&10 mL/min,为慢性肾脏病(CKD)5期。年龄30-65岁,透析时间6-20个月,平均透析时间(15.2&5.8)个月。根据血管通路不同分为:①内瘘组(使用自体动-静脉内瘘)48例,其中男24例,女24例;年龄30-65岁,平均年龄(47.8&15.9)岁;动-静脉内瘘均为前臂桡动脉与头静脉端侧吻合,经彩色多普勒血管超声检测未发现狭窄、血栓等;透析时间6-18个月,平均透析时间(14.5&5.2)个月;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28例,糖尿病肾病10例,高血压肾损害5例,多囊肾4例,梗阻性肾病1例。②半永久插管组(使用颈静脉半永久双腔静脉导管)32例,其中男15例,女17例;年龄38-62岁,平均年龄(48.5&16.1)岁;使用Hemosplit带涤纶套(CUFF)双腔导管(14.SFr&24 cm,美国BARD公司),半永久性双腔导管留置时间7-20个月;透析时间7-20个月,平均透析时间(15.7&6.1)个月;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19例,糖尿病肾病8例,高血压肾损害2例,多囊肾2例,梗阻性肾病1例。
诊断标准:符合美国肾脏病基金会K/DOQI指南慢性肾脏病CKD分期5期诊断标准者[17]。
纳入标准:①慢性肾脏病CKD 5期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3个月以上患者。②血液透析均达干体质量,尿素清除指数Kt/V值为1.2-1.5者。③采用常规低通量血液透析治疗方法者。④对治疗方案知情同意,且得到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者。
排除标准:临床可见的急慢性感染、恶性肿瘤、结缔组织病、艾滋病感染、器官移植、目前使用免疫调节剂者。
样本数量:根据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确定合适样本数量:选择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尿毒症患者80例为病例组,选择门诊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其中男30例,女30例,年龄35-55岁。
半永久双腔中心静脉导管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试验的主要试剂及仪器:
Reagents and instruments in the experiment of detecting the effect of semi-permanent double-lumen central venous catheter on micro-inflammatory state in 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patients:
血液透析方法:血液透析每周3次,4 h/次,所有患者均采用碳酸氢盐透析液,透析器使用德国费森尤斯聚砜膜透析器F7-HPS,有效膜面积为1.6 m2。透析机为费森尤斯4008S,透析液流量500 mL/min,血流速200-250 mL/min,采用低分子量肝素钙4 000 U/次抗凝。透析充分,尿素清除指数Kt/V值&1.2。所有患者血液透析同时给予同种类药物降压、纠正贫血、补钙等常规支持对症治疗。
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手术方法为局部麻醉下于前臂桡侧腕掌纹上两横指处头静脉与桡动脉间作横切口3 cm,分离背侧头静脉3 cm,脉远端结扎、近端切断;于桡侧腕屈肌与肱桡肌间沿血管鞘分离暴露桡动脉3 cm;钳夹阻断两端血流,剥离血管外膜,纵向将桡动脉切开5 mm切口,切口与头静脉近心断端行端侧吻合,打开血管夹,静脉充盈搏动并扪及血管震颤感为手术成功。
半永久性中心静脉置管术:选择留置Hemosplit带涤纶套(CUFF)双腔导管(14.SFr&24 cm),规格型号:5743690,批号:REVG1020,产品标准编号:TZB/USA,经环氧乙烷灭菌,材质为不透射线的聚氨基甲酸酯,聚氨基甲酸酯简称聚氨酯,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物理机械性能。插管方式采用Seldinger导管法,插管部位均在右颈内静脉,在颈肩部建立弧形皮下隧道,导管出皮肤点均位于右锁骨下,行胸部X射线检查确定导管顶端位于上腔静脉根部,无移位,透析中血液引流通畅,无血栓及纤维蛋白鞘堵塞。每次透析结束后,按导管所标刻度用低分子肝素钠+生理盐水封管抗凝。
标本采集及指标测定方法:所有受检对象均在禁食&10 h后抽取清晨肘静脉血,抽取血标本10 mL,离心后取血清至-80 ℃冷冻保存,待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水平的测定均采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肾功能等生化指标于本院检验科常规检测。
主要观察指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水平变化。
统计学分析:第一作者进行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均以x(_)&s表示,采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两组间比较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2检验,P & 0.05认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存在&微炎症状态&,&微炎症状态&可定义为患者全身或局部没有明显的临床感染征象,但存在持续低水平的炎症反应,表现为患者体内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及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持续轻度的升高,其本质是免疫性炎症。微炎症状态既是伴随维持性患者的病理状态,更是导致出现加速进展的动脉粥样硬化、心脑血管病等并发症的重要致病因素,微炎症相关标记物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强力死亡风险预测因子[18]。随着检测技术进步,用超敏方法可以检测出低水平的C-反应蛋白浓度(0.05-&&&&& 10 mg/L),称为&超敏C-反应蛋白&[19] 。白细胞介素6是炎症细胞分化的主要调节因子,可以促进巨噬细胞分化及上调黏附分子表达从而是炎症反应加强,相关研究发现血液透析患者白细胞介素6水平较非透析患者升&高[20]。吴瑗等[21]研究发现,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可自发分泌高水平的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及肿瘤坏死因子&。本研究联合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体内表达情况,与健康体检者对比发现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1),证实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体内微炎症状态的存在。
血管通路是维持性血液透析的生命线,使用自体动静脉内瘘是血液透析血管通路的首选及最主要的方式,带涤纶套的半永久性双腔中心静脉导管主要用于各种原因导致不能建立动-静脉内瘘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使用中心静脉导管可以避免患者每次透析时穿刺的疼痛,能保证充足的血流量及透析充分性,而涤纶套设计延长了导管留置时间并使感染概率下降,留置导管操作技术相对易于掌握,安全性高,本研究选用Hemosplit带涤纶套(CUFF)双腔导管(美国BARD公司),导管材质为医用高分子材料聚氨基甲酸酯,其性能具有如下特点:①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抗凝血,无过敏反应,无致畸、致癌作用。②毒性试验结果符合医用要求。③良好的物理机械性能,韧性及弹性好,触感软,表面光滑,耐磨,耐多种化学药品。近年来,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及高龄血液透析患者增加,肾移植前血液透析过渡期、新动静脉内瘘未成熟但继续血液透析患者增加,因此中心静脉导管临床应用更为广泛。但研究发现自年加拿大血液透析患者使用中心静脉导管的比率从41.8%上升至51.7%[7],而患者死亡率增加与静脉导管使用增加有关。虽然一般观点认为导管相关性感染、脓毒血症等是导致死亡率增加的重要原因[22-24],但近几年有研究发现还存在与导管异质性及类型特点相关的非感染性因素[25]。导管用聚氨基甲酸酯材料的微相分离结构虽然使其具有比其他高分子材料好的生物相容性,但长期植入人体内, 也有可能诱发机体的炎症反应[26],Sachdeva等[27]将新加入血液透析的患者按血管通路不同分为静脉导管组、内瘘组、动静移植血管组,分别检测3组患者血液透析7,30,90,180,270,&&&&& 365 d 6个不同时间点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干扰素诱导蛋白水平,结果显示静脉导管组C-反应蛋白 (P = 0.03)、白细胞介素6(P =0.07)、&-干扰素诱导蛋白(P=0.03)水平较内瘘组显著升高,而且新入血液透析患者90 d死亡率升高与使用中心静脉导管作为血管通路导致患者体内高水平炎性物质应有关。Snaedal等[28]通过对228例血液透析患者研究发现,血液透析患者合发症及临床事件与其体内存在的微炎症状态密切相关,C-反应蛋白是透析患者高合并症及死亡率的强有力的预测因子。虽然上述研究表明血管通路类型与血液透析患者体内微炎症状态关系密切,但半永久性双腔中心静脉导管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的状态影响目前仍缺乏足够的循证医学证据。
本文进一步观察比较使用自体动静脉内瘘作为血管通路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与使用颈静脉半永久双腔静脉导管作为血管通路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水平差异,发现半永久插管组患者血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水平显著高于内瘘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研究结果进一步证实使用半永久性双腔中心静脉导管作为血液透析血管通路较使用自体动-静脉内瘘微炎症反应程度加重。
总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存在微炎症状态,不同类型的血管通路是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的重要因素之一,半永久性双腔中心静脉导管作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常用血管通路之一,临床应用中要注意严格掌握使用指征,避免滥用,同时选择生物相容性好,管壁光滑的优质导管,严格无菌操作,规范封、通、冲管方法及流程。但由于半永久性双腔中心静脉导管自身的异质性及结构特点会促进微炎症反应,临床还应通过加强宣教,早期(CKD-4期)手术,提高手术成功率等措施积极推广自体动-静脉内瘘的使用
血管通路是维持性血液透析的生命线,使用自体动静脉内瘘是血液透析血管通路的首选及最主要的方式,带涤纶套的半永久性双腔中心静脉导管主要用于各种原因导致不能建立动-静脉内瘘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使用中心静脉导管可以避免患者每次透析时穿刺的疼痛,能保证充足的血流量及透析充分性,而涤纶套设计延长了导管留置时间并使感染概率下降,留置导管操作技术相对易于掌握,安全性高,本研究选用Hemosplit带涤纶套(CUFF)双腔导管(美国BARD公司),导管材质为医用高分子材料聚氨基甲酸酯,其性能具有如下特点:①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抗凝血,无过敏反应,无致畸、致癌作用。②毒性试验结果符合医用要求。③良好的物理机械性能,韧性及弹性好,触感软,表面光滑,耐磨,耐多种化学药品。近年来,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及高龄血液透析患者增加,肾移植前血液透析过渡期、新动静脉内瘘未成熟但继续血液透析患者增加,因此中心静脉导管临床应用更为广泛。但研究发现自2001年至2004年加拿大血液透析患者使用中心静脉导管的比率从41.8%上升至51.7%,而患者死亡率增加与静脉导管使用增加有关。虽然一般观点认为导管相关性感染、脓毒血症等是导致死亡率增加的重要原因,但近几年有研究发现还存在与导管异质性及类型特点相关的非感染性因素。导管用聚氨基甲酸酯材料的微相分离结构虽然使其具有比其他高分子材料好的生物相容性,但长期植入人体内, 也有可能诱发机体的炎症反应。
研究亮点: 1 血液透析患者存在微炎症状态;透析器材质、透析液等透析治疗相关因素与微炎症状态密切相关已经被证实;血管通路作为血液透析治疗中血液直接与外界相通的门户,其类型及材质对微炎症状态的影响也有待进一步研究论证。
2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体内存在微炎症状态,不同类型的血管通路是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的重要因素之一,使用半永久性双腔中心静脉导管作为血液透析血管通路较使用自体动-静脉内瘘可进一步加重微炎症状态。
3 文章检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炎性细胞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的水平,并进一步观察将自体动静脉内瘘和半永久性双腔中心静脉导管作为血液透析血管通路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体内上述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差异。结果显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存在微炎症状态,不同类型的血管通路是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的重要因素之一,半永久性双腔中心静脉导管作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常用血管通路之一,临床应用中要注意严格掌握使用指征,避免滥用,同时选择生物相容性好,管壁光滑的优质导管,严格无菌操作,规范封、通、冲管方法及流程。
4 检索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PubMed数据库,目前国内尚缺乏比较不同类型血管通路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影响的报道。文章通过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最常用的2种血管通路观察研究发现:半永久性双腔中心静脉导管较自体动-静脉内瘘可进一步加重微炎症状态,明确了微炎症状态存在的血液透析相关因素,为指导临床治疗中选择最佳血管通路提供了新方向。
2.1&参与者数量分析 &按意向性分析,纳入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80例,健康对照组60例,最终140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
2.2&各阶段受试者流程
930 ? 650: true); max-width: 930">
2.3&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变化 &维持性血液透析组与健康对照组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比较,维持性血液透析组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1),见表1。
930 ? 650: true); max-width: 930">
2.4&不同类型血管通路对微炎症状态的影响&内瘘组与半永久插管组患者年龄、性别、原发病种类、体质量指数、肾小球滤过率、透析时间等一般临床资料及透析前尿素氮、血肌酐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见表2。
930 ? 650: true); max-width: 930">
内瘘组与半永久插管组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水平比较,半永久插管组患者血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水平高于内瘘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 ,见表3。
2.5 &不良事件 &未发现使用半永久性中心静脉插管导致局部炎症、刺激反应、过敏反应及组织增生;无材料腐蚀、磨损、生物降解、材料退化;无全身性炎症及过敏现象等。
930 ? 650: true); max-width: 930">
没有本文参考文献
邱晓峰,刘雪梅. [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 .
范晓棠,哈丽达o夏尔甫哈孜,陈新春,马海林,石绣江,何方平. [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 .
樊志刚,王
东. [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 898-902.
恒,陆晓和,左
炜. [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 778-782.
曹翠萍,黄
海. [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 300-304.
涛,郝文静,宗焕涛,张
勇. [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 305-309.
培,李建华,许锦煌,黄生辉,刘贵旺,张玮琼,郑沛中,黄建荣. [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 .
张俊宇,杜文静,吉
莉,罗德梅. [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 .
吴志强,周利君,陈江波,庄文权. [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 .
岩. [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 .
燕,谢利红,章
杰,付建华. [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 .
梁建基,何智勇,刘
康,李晓玲,程伟民,余新平,陈尔东. [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 .
栗洪师,陈
音,曹均凯. [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 .
晁二涛,白
海,王存邦,葸
瑞,欧剑锋,赵
强. [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 101-107.
妙,王向明,王
森,周传伟. [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 .
&版权所有:《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社 辽ICP备号 新出审字[号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社地址:沈阳10002邮政信箱,邮编:11018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动静脉内瘘的护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