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后免疫力可持续终身的甲型病毒性肝炎炎是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自考内科护理学.doc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病毒肝炎课件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文档贡献者贡献于
评价文档:
51页免费55页免费48页免费2页免费56页免费 49页免费38页免费5页免费40页1下载券40页2下载券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4页1下载券94页免费65页免费100页免费14页免费
病毒肝炎课件|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大小:2.00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接种疫苗预防病毒性肝炎
&&& 本报讯 (记者文清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病毒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急性传染病。其中甲型肝炎和乙型肝炎传染性强、发病率高 ,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是天津市重点预防控制的传染病。&&& 病毒性肝炎属《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乙类传染病 ,特别是乙型肝炎 ,在我国广泛流行 ,给家庭、社会造成沉重负担 ,同时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 ,是现阶段我国最为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我国目前有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 1.2亿 ,涉及千家万户 ,对社会的稳定具有不可低估的潜在影响。因此 ,做好病毒性肝炎的预防控制工作 ,对于提高民族素质 ,加快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病毒性肝炎的危害&&& 我国为甲型和乙型肝炎的高流行区。甲肝主要呈散在分布 ,但时有暴发或流行 ,我国甲肝病毒感染率达 80%以上 ,不同于乙肝的是 ,甲肝一般不会形成慢性过程。19 88年上海发生甲肝大流行 ,持续近 1年 ,波及人数达 31万 ,此次甲肝大流行因发病人数之多、影响之大、经济损失之重而震惊世界。&&& 中国的乙肝问题更是受到全球的广泛关注。虽然患乙肝后绝大多数人都能康复 ,但仍有一部分患者成为乙肝病毒的慢性携带者 ,在预期寿命超过 30年的携带者中 ,25 % - 30%的人将死于乙肝及其并发症 ,这些人往往带病生活数十年。由于这部分人无任何症状 ,常常被忽视 ,他们又将引发更多的携带者和有其他乙肝病毒标志阳性者 ,从而形成一个乙肝感染的链条。目前全国每年大约 28万人死于乙肝病毒引起的相关慢性肝脏疾病 ,每年我国用于治疗乙肝和肝硬化、肝癌的医疗费用约为 1000亿元人民币 ,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由于缺乏对乙肝的了解 ,人们对乙肝病毒慢性携带者产生了某种恐惧心理 ,导致近年来众多的乙肝病毒慢性携带者在入托、升学、就业、择偶时遭遇限制和挫折的事件频频发生 ,乙肝问题已经超越了医学范畴 ,正在成为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 ,触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一些携带者为了顺利升学、就业 ,甚至刻意隐瞒病史 ,逃避体检 ,滥用药物以求抗原转阴 ,不仅危害了自身健康 ,同时留下了传染他人的隐患。&&& 由于乙肝侵袭的对象多为青壮年 ,这部分人正值为社会做贡献的年龄段却产生了长期的缺勤 ,这使他们为社会服务的机会大大减少 ,一部分人由于丧失劳动能力而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给国家带来沉重负担。&&& 数量巨大的乙肝病毒携带者和慢性乙肝患者的存在 ,以及每年数千例新发乙肝病例的出现 ,带来了沉重的疾病负担 ,使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医疗救治体系面临巨大压力 ,并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有着不容忽视的直接影响。&&& 乙肝传播的途径和流行特点&&& 乙肝广泛流行于全世界 ,迄今为止 ,尚未发现无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地区 ,因此 ,乙肝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乙肝的主要流行病学特点是 :连续亚临床感染的循环 ,引发相当多的外表健康的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和更多的有其他乙肝病毒标志阳性的人。因此 ,有临床症状的急、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只是乙肝感染巨大冰山的尖部而已。据调查 ,全球约 30%的人口 ,即 18亿人有感染乙肝病毒的血清学证据。其中约 3.5亿人是慢性感染 ,每年至少有 50万慢性患者死于肝癌和肝硬化。在已知的人类致癌因子中 ,乙肝病毒仅次于烟草占第二位。&&& 乙肝的高发人群是儿童和青壮年。传播途径比较复杂 ,体液传播是乙型肝炎传播的主要途径 ,含有乙肝病毒的体液可通过输血及血制品 (包括全血、血浆、血清及丙种球蛋白等 )、集体预防接种、药物注射和针刺等方式而传播 ;医疗器械被乙肝病毒污染后消毒不彻底或处理不当 ,在做各种创伤性医疗检查或介入治疗及各种手术插管时均可引起传播 ;相当一部分人是由于与乙型肝炎患者或病毒携带者长期密切接触 ,患者或病毒携带者的唾液、尿液、血液、胆汁及乳汁可污染器具、物品 ,经破损皮肤、黏膜而被传染 ;由于乙肝病毒存在于精液和阴道分泌物中 ,因此经过性行为传播是乙型肝炎感染的又一重要方式 ;乙肝病毒也可经过胎盘或产道传播给婴儿 ,还可以通过哺乳、喂养等方式传播给婴儿。母婴传播乙肝病毒的比例约占我国婴幼儿乙肝感染的 1/3。虽然血制品的净化和一次性注射器及针灸针的推广使经注射传播所占的比例有所下降 ,但由于筛选方法灵敏度的限制以及注射毒品的传播方式不容易在短期内消灭 ,今后经注射的传播方式传播乙肝将仍占主要地位 ,生活上的密切接触是次要的传播方式。吸血昆虫 (如蚊子 )传播乙肝病毒虽有可能 ,但目前缺乏充足的证据。由于乙肝的传播主要是经过体液、母婴和密切接触途径来实现 ,因此在发病时间上没有明显的季节发病高峰和周期性。&&& 甲肝的传播途径和流行特点&&& 甲型肝炎春、秋季节高发 ,主要传播途径是粪──口传播 ,甲肝病毒经胆汁从感染者粪便中排出 ,通过污染环境、食物、水源或接触而传播。另据报道 ,通过静脉注射毒品以及同性恋者中引起甲肝的传播也已成为甲肝流行病学的新特点。甲肝除了散发外 ,还可在集体单位、托幼机构、学校中引起暴发流行。甲肝发病以少年儿童为主 ,但目前发病年龄呈增大趋势。流行病学研究结果表明 ,甲肝感染的平均年龄已从幼儿转向青少年。我市近 10年的甲肝流行病学特点发生了很大变化 ,很多人受感染于 20岁之前 ,现在甲肝主要在 20岁以下的青少年中多见 ,并且感染后容易发病、症状较重。已知甲肝的严重性与年龄相关 ,大约 70%的 6岁以下儿童感染甲肝后可无症状 ,病死率较低 ,但在成年人及年长者中 ,感染通常出现症状 ,且相当严重 ,症状可持续 2个月 ,10% - 15%的患者症状可持续长达 6个月 ,甚至导致死亡。天津市乙肝和甲肝的发病情况天津市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自九十年代以来呈逐年下降趋势 ,19 9 0- 2003年 ,我市病毒性肝炎发病率为 9 4.05/10万 - 40.09 /10万 ,但这种下降主要是甲肝发病率大幅下降所致 ,而乙肝发病率有所上升 ,19 9 0- 19 9 9十年间 ,乙肝发病率从 7.83/10万上升至 19 .69 /10万 ,进入 2000年 ,乙肝发病率仍呈上升势头 ,2003年 ,我市乙肝报告发病 219 5例 ,死亡 3例 ,报告发病率 23.9 5/10万 ,乙肝病例占全部病毒性肝炎病例的5 9 .7%。 20- 39岁人群发病 9 81例 ,占全部乙肝病例的 44.69 %。从职业看 ,农民、工人、干部、职员发病较多。&&& 天津市病毒性肝炎预防控制面临的严峻形势&&& 虽然天津市实施疫苗接种以来 ,甲肝和乙肝的发病率有了一定程度的下降 ,但目前天津市 15岁以上各年龄组人群乙肝表明抗原携带率仍维持在较高水平 ,乙肝年发病率不但没有下降趋势 ,而且出现不同程度的升高 ,2003年较九十年代初上升了 57.21 %。此外 ,出生时接种过乙肝疫苗的儿童经过十几年时间的推移 ,抗体逐渐衰减 ,这部分人群以及除新生儿以外的其他人群正逐渐成为免疫空白 ,存在着乙肝发病率上升的潜在危险 ,应进行加强免疫。&&& 甲肝的传播途径虽然比较单一 ,以粪──口途径为主 ,但甲肝具有无特效药治疗、隐性感染者较多和病人在发病前的潜伏期末就开始大量排泄病毒的特点 ,给控制甲肝传播带来了困难 ,也就是说通过隔离传染源 ,切断传播途径来降低甲肝发病率、消除甲肝是不理想的。市卫生防病中心的调查结果显示 ,目前我市城乡居民甲肝抗体阳性率为 63% ,15岁以下儿童阳性率较低 ,在 10% - 35%之间 ,青壮年在 50%左右。流行病学观察表明 ,甲肝抗体阳性率在 50%以下的人群 ,一旦传染源进入 ,就会出现甲肝的暴发或流行 ;在抗体阳性率大于 50%的人群中多出现散发病例。在甲肝疫苗覆盖率极低的情况下 ,存在着甲肝暴发的潜在危险。&&& 病毒性肝炎的预防&&& 在疫苗问世之前 ,预防病毒性肝炎的策略主要是改善环境卫生、认真洗手、煮熟食物、加强献血员和血液制品的管理、防止医源性传播、对患者及时隔离治疗、加强饮食和托幼人员体检等以切断传播途径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 ,这些措施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但未能从根本上降低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 ,特别是乙肝的发病率和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疫苗问世后 ,接种相关疫苗成为控制甲肝和乙肝的根本途径 ,也是预防甲肝和乙肝最有效、最经济的手段。&&& 乙肝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 乙肝疫苗已问世近 20年 ,接种疫苗可以有效预防乙肝感染。研究表明 ,至少有85 % - 9 0%的与乙肝相关的死亡是可以通过疫苗来预防的 ,因此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所有国家应把乙肝疫苗纳入常规免疫规划。&&& 我国乙肝疫苗的研究始于 19 73年 ,19 85年血源性乙肝疫苗 (使用无肝炎病史的HBeAg阴性、HBsAg阳性者的血清制成 )正式应用于人群。血源性乙肝疫苗免疫原性强而且安全 ,但由于疫苗原料来源和较高的纯化技术及灭活要求 ,使生产受到限制 ,不能满足社会需要。&&&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 ,开始利用生物工程技术进行基因工程乙肝疫苗的研制 ,19 86年基因工程乙肝疫苗获准正式使用 ,是第二代乙肝疫苗。&&& 目前我国使用的乙肝疫苗为基因工程疫苗。经过上亿人次的接种 ,证明乙肝疫苗安全有效。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可达 9 5%以上 ,围产期母婴阻断效果可达 9 0%。&&& 甲肝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 我国自主研发的甲肝疫苗由减毒的活病毒组成 ,19 9 2年开始应用于人体。减毒活疫苗是将对人无害 ,具有良好免疫原性的甲型肝炎病毒减毒株 (H 2减毒株 )接种于人二倍体细胞 ,培养后 ,经抽提、纯化 ,溶于含氨基酸的盐平衡溶液中而成。每人接种一剂 ,剂量为 1ml ,接种部位为上臂三角肌附着处皮下注射 ,免疫效果可持续 5年以上。&&& 灭活甲肝疫苗含有经甲醛灭活的由人二倍体细胞培养的病毒颗粒 ,灭活甲肝疫苗具有高度免疫原性和良好的安全性。灭活疫苗的生产过程包括从人二倍体细胞培养中收获病毒、纯化、甲醛彻底灭活 3个基本步骤 ,纯化、灭活后的甲型肝炎病毒吸附于氢氧化铝。剂量为 0.5ml ,灭活疫苗每人接种两剂 ,间隔 6个月 ,每剂 0.5ml。接种部位为上臂三角肌肌肉注射。&&& 灭活甲肝疫苗具有高度免疫原性和良好的安全性 ,接种 1剂疫苗后 ,9 5%以上的受种者产生抗体 ,滴度高于被动免疫球蛋白提供的保护水平 ,抗体至少维持 6个月 ;接种 2剂疫苗后 ,9 9 %以上的受种者可产生保护性抗体 ,抗体衰退动力学表明 ,保护作用持续时间至少为 20年 ,可能为终身。&&& 接种重点人群&&& 乙肝疫苗 :初中一至三年级学生出生时接种过乙肝疫苗者进行加强免疫 ,加强免疫接种一剂疫苗即可。未接种或未全程接种乙肝疫苗的在校学生要按照 0、1、6程序全程接种乙肝疫苗 ,即选定的日期接种第一针 ,间隔一个月接种第二针 ,第一针接种 6个月后接种第三针。&&& 与乙肝病人或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密切接触者、医务人员、公共场所服务人员、经常接受血液或血制品治疗者等重点人群 ,以及未曾接种过乙肝疫苗的其他人群 ,应全程接种 ;已接种过乙肝疫苗并 10年以上者应加强免疫一剂。&&& 乙肝疫苗接种部位为上臂外侧三角肌肌肉注射。 16岁以下人群接种剂量为 5微克 /剂 ,16岁以上人群接种剂量为 10微克 /剂。&&& 天津市使用的乙肝疫苗每人份外包装有“天津地区专供疫苗”绿色标记。&&& 甲肝疫苗 :未接种过甲肝疫苗者可接种甲肝减毒活疫苗 (国产 )或甲肝灭活疫苗(国产或进口 )。甲肝减毒活疫苗每人接种一剂 ,剂量为 1ml ,上臂三角肌附着处皮下注射 ;甲肝灭活疫苗接种两剂 ,间隔 6个月 ,每剂 0.5ml ,上臂三角肌肌肉注射。&&& 接种过甲肝减毒活疫苗 5年以上者 ,应加强一剂 ,加强接种可选用甲肝减毒活疫苗或甲肝灭活疫苗 ;凡已全程接种过甲肝灭活疫苗者可不再接种甲肝疫苗 ;16岁以下人群接种甲肝灭活疫苗时应使用儿童剂型 ,16岁以上人群应使用成人剂型。&&& 目前天津市使用的国产甲肝疫苗均配有“天津地区专用保险单”。&&& 天津市实施乙肝和甲肝疫苗接种以来取得的成效&&& 据市卫生防病中心血清学抽样调查和传染病疫情分析 ,我市实施甲肝和乙肝疫苗免疫接种以来 ,相关传染病的发病率有了一定幅度的下降。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管理以来 ,天津市 15岁以下儿童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大幅度下降 ,由实施计划免疫苗的10%左右下降到目前的 1%~ 3% ;该年龄组人群乙肝发病率也由九十年代初的 11.19 /10万 ,下降到 2003年的 5.23/10万。&&& 乙肝疫苗免疫的成功 ,是近十年来天津市卫生防病工作取得的巨大成就之一 ,甲肝的发病率也由 19 9 0年的 25.26/10万下降到 2003年的 2.16/10万。&&& 预防接种知识有奖问答选择题 (可多项选择 )&&& 1.预防甲肝最有效的措施有 : (单选 )&&& A .勤洗手 ,注意饮食卫生B .水产品煮熟后再吃C .注射免疫球蛋白D .接种甲肝疫苗&&& 2.甲肝的主要传播途径是 : (单选 )&&& A .粪──口途径传播B .血液及血制品传播C .性接触传播D .空气飞沫传播&&& 3.乙肝病毒主要存在于 :&&& A .血液B .精液C .唾液D .乳汁&&& 4.乙型肝炎的主要传播途径 :&&& A .血液传播B .性传播C .母婴传播D .粪──口传播&&& 5.乙肝的危害有 :&&& A .可转为慢性肝炎B .可转为肝硬化甚至肝癌C .影响国民素质D .不可治愈&&& 6.正确描述乙肝疫苗的是 :&&& A .是重组酵母基因工程疫苗B .各年龄段人群均可接种C .是血源型乙肝疫苗D .只用于新生儿接种&&& 7.乙肝疫苗的接种程序为 :&&& A .0、6月B .0、 1、6月C .0、7、21天D .0、14天&&& 8.掌握疫苗接种禁忌症的基本原则是 :&&& A .既往诊断有明确过敏史者B .免疫缺陷者C .急性发病期患者待痊愈后补种D .以疫苗使用说明书为准&&& 请您将答案 (参阅本版内容 )挑勾的原件或复印件 (写清姓名与身份证号码 ) ,一并在 5月 10日前寄到本报编辑部 ,即可参与抽奖。本次活动共设三种奖项 :&&& 一等奖 2名 ,每份奖品价值 200元。&&& 二等奖 10名 ,每份奖品价值 100元。&&& 三等奖 50名 ,每份奖品价值 30元。获奖名单将在 5月底刊登。&&& 免疫接种作为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重要手段 ,在人类与传染病斗争的历史上谱写了最为灿烂的篇章。 20世纪 70年代 ,天花在全球的根除 ,使通过免疫接种最终消灭针对传染病的理论成为举世公认的现实。此后 ,世界卫生组织美洲区和西太平洋地区已先后达到“无脊髓灰质炎”的目标 ,并有望在近期实现全球消灭脊髓灰质炎的目标。天津市开展免疫接种工作 30年多来 ,年均减少传染病发病 20余万人 ,结核、脊髓灰质炎、麻疹等传染病较开展免疫预防前下降了 9 5%至 9 9 % ,使数百万人受益。 30多年来节省个人承担和国家补贴的医疗费用数十亿元 ,因减少发病、死亡和残疾等共为社会间接创造财富百亿元。近 10年来 ,投入成本与产出效益之比为 1: 43,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 ,越来越多的疫苗已用于防控相关疾病并取得了极好的效果。不仅儿童成为免疫预防的受益者 ,成年人和老年人同样也成为免疫预防的受益者。&&& 结核病&&& 结核病是由结核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 ,在世界各国流行。目前 ,全球近 20亿人口受结核菌的感染。有 2000万人患结核病 ,每年新发病人达 800- 1000万人 ,每年约 300万人死于结核病 ,结核病成为传染病的头号杀手。结核病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染 ,发展成肺结核 ,亦可经淋巴与血液循环播散引起结核性胸膜炎及其它肺外结核病。卡介苗接种已纳入计划免疫之中 ,卡介苗对预防儿童结核病 ,特别是严重病型如结核性脑膜炎 ,粟粒性结核等具有很好的效果。接种对象是新生儿 ,最迟在 1岁以内接种。&&& 流行性感冒&&&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具有高度传染性 ,主要通过空气飞沫经呼吸道传播 ,可侵袭所有人群 ,并可发生流行甚至世界范围大流行。流感的临床症状与SARS很难鉴别 ,主要表现为高热、全身疼痛、乏力、咳嗽等症状 ,其最常见的并发症为肺炎。流感不仅对大部分体弱者是致死及造成并发症的主要原因 ,而且造成65岁以上的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由于缺乏有效的药物治疗 ,因此接种流感疫苗是避免患流感最有效的方法。每年9 - 12月为最佳接种期 ,可在当年整个流感季节中获得保护。&&& 狂犬病&&&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主要通过带毒动物咬、抓伤感染。临床特征为脑脊髓炎 ,表现为兴奋、恐水、恐风、恐光、咽肌痉挛、进行性瘫痪等 ,一旦发病 ,病死率 100%。目前无有效治疗方法 ,接种疫苗和注射抗狂犬病血清是预防狂犬病的主要方法。&&& 狂犬病疫苗可用于受伤前和受伤后免疫。受伤前免疫主要适用于经常暴露于危险的专业人员 ,如兽医、处理狂犬病毒污染物品的实验室人员、动物标本制作人员、猎场看守人、林业人员、农民等 ,以及饲养宠物的家庭成员 ;受伤后免疫适用于已被动物咬、抓伤者及接触者 ;皮肤伤口或黏膜被动物唾液污染者。严重咬伤者 ,除按上述方法注射狂犬疫苗外 ,同时用抗狂犬病血清或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浸润咬伤局部和肌内注射。&&& 百日咳、白喉、破伤风&&& 百日咳是一种由百日咳杆菌引起的儿童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传染性强 ,好发于 5岁以下儿童 ,尤其是 1岁以下的婴儿 ;典型症状为阵发性痉挛性咳嗽 ,并带有吸气性尾声或伴有呕吐。&&& 白喉是由白喉杆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为咽、喉等处黏膜充血、肿胀、坏死 ,并有灰色假膜形成 ,以及由白喉杆菌外毒素引起的中毒症状。儿童易感性最高。&&& 破伤风是一种创伤感染性疾病 ,由破伤风杆菌所致。破伤风杆菌可侵入伤口 ,引起发病 ,并分泌外毒素 ,引起肌肉强直及阵发性痉挛为特征的神经系统中毒症状 ,具有较高的病死率。&&& 目前使用的百白破三联疫苗可同时预防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 ,其免疫程序为基础免疫 3针 ,分别在 3、4、5月龄进行 ,1.5岁加强 1针。&&& 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发疹性呼吸道传染病 ,常发生于儿童。以发热、上呼吸道炎症 ,口颊黏膜科氏 (Koplik)斑及全身斑丘疹、疹退留色素斑为特征。婴幼儿患病后多因肺炎、脑炎、支气管肺炎、心肌炎等并发症而死亡。&&&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常见于幼儿及儿童 ,首先出现发热、头痛、咳嗽、咽痛等症状 ,并以全身出现浅红色斑丘疹为特征 ,并有耳后、枕下及颈部淋巴结肿大和疼痛。怀孕早期妇女感染风疹病毒后 ,可累及胎儿 ,导致先天性风疹综合征 ,使新生儿先天畸形。&&&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上呼吸道传染病 ,儿童及青少年易感。该病起病急 ,高热、畏寒、头痛、食欲不振、全身不适 ,1~ 2天后出现腮腺肿痛 ,并可引起睾丸炎、胰腺炎、卵巢炎等 ,可导致男性不育和儿童后天性耳聋。以上三种疾病常在学校中暴发流行。接种麻疹疫苗是预防麻疹的主要措施。麻疹疫苗初免年龄为 8月龄 ,1岁 8个月复种 1针 ,小学、中学、大学一年级还将进行加强免疫。麻疹 -腮腺炎 -风疹三联疫苗是麻疹复种和加强的首选疫苗 ,同时还可预防风疹和流行性腮腺炎。&&& b型流感嗜血杆菌疾病&&& b型流感嗜血杆菌 (Hib)是引起 5岁以下的婴幼儿侵袭性感染的重要致病菌 ,主要引起脑膜炎、肺炎、心包炎、关节炎、菌血症、会厌炎、骨髓炎等疾病。其中脑膜炎、肺炎是导致婴幼儿死亡的主要原因。Hib脑膜炎可以引起儿童的长期后遗症 ,比如运动异常、精神发育迟缓、听力和语言障碍 ,视力损害等。预防b型流感嗜血杆菌感染的最佳方法就是接种Hib疫苗。该疫苗适用于 2月龄至 5岁婴幼儿 ,特别是托幼儿童。根据不同接种年龄需要接种 1- 3针。&&& 脊髓灰质炎&&& 脊灰是由脊灰病毒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病毒主要侵犯人体的脊髓灰质部分 ,临床表现以发热、肢体不对称弛缓性麻痹为特征 ,一旦引起肢体麻痹易造成终身残疾 ,个别重症病例可危及生命。该病多发于婴幼儿 ,故又称为小儿麻痹症。该病流行多发生在夏秋季 ,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 口服脊灰疫苗是预防该病的有效措施 ,天津市免疫程序为 :出生后满 2、3、4月龄时各服 1次 ,1岁、4岁各加强 1次。&&& 流行性乙型脑炎&&& 乙脑是由乙型脑炎病毒经蚊子传播的急性传染病 ,常累及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 ,症状轻重不一 ,重型患者病死率很高 ,幸存者常残留有明显的后遗症。接种乙脑疫苗可起到明显的预防效果 ,乙脑减毒活疫苗免疫程序为 1岁初免 1针 ,2岁、6岁各加强 1针。&&& 流行性出血热&&& 流行性出血热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以发热、有出血倾向、血小板减少和低血压休克等为主要特征 ,病死率较高。鼠类为主要传染源 ,是目前天津市重点控制的传染病之一。灭鼠是预防出血热的关键 ,但接种疫苗可以保护易感人群。目前使用的双价出血热疫苗适用于 7- 70岁人群 ,接种 2针可获得良好的免疫保护。&&&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多发于冬春季节 ,一般 2~ 4月为流行高峰。发病集中在儿童及青年 ,我国儿童病例占全部病例的9 0%以上。起病急骤 ,往往 1~ 2日内即出现流脑症状和体征。约每 8~ 10年出现一次流行高峰。我国以A群为主要制病菌群。免疫接种可以提高人群的特异免疫力 ,是预防流脑的主要措施。&&& 流脑疫苗的免疫程序为 1岁基础免疫 ,2岁、5岁时分别加强 1针 ,每年 1- 11月份为流脑疫苗主要接种季节。&&& 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具有高度传染性 ,多发生于儿童 ,春季是发病高峰。&&& 预防水痘的最佳方法是接种水痘疫苗。 1岁以上的健康人群、水痘患者的密切接触者均可接种疫苗。 1- 12岁儿童接种一剂 ,13岁及以上人群需接种两剂 ,间隔 6-10周。接种疫苗后可产生 10年以上的免疫力。&&& 接种疫苗的禁忌症&&& 疫苗接种禁忌症的基本原则是 :既往诊断有明确过敏史者 ;免疫缺陷者 ;另外对发热和患有严重疾病者可暂缓接种 ,待痊愈后补种 ;具体掌握各类疫苗的禁忌症 ,应以疫苗使用说明书为准。&&& 肺炎&&& 肺炎球菌感染引起的肺炎对于儿童和老年人有较高的危险性。由于耐药株的出现 ,尽管使用各种抗生素治疗 ,肺炎球菌感染仍然能引起很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采用疫苗接种可降低肺炎球菌感染的发病率和病死率。特别推荐 65岁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患者 ,特别是心血管疾病和慢性肺部疾患的病人 ;脾功能障碍、肝硬化、肾功能衰竭等和免疫抑制剂治疗的病人 ;寄宿幼儿园幼儿、体弱儿童、居住养老院者等人群接种。(来源:777健康网)
在寻医问药你还可以
大家都在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甲型病毒性肝炎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