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来我这里我给你我是试验王一下

如图所示,小安和小虹分别用各自的光具座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小虹将点燃的蜡烛依次放在a、b、c、d四个点上,则在光屏上得到的像最大时,蜡烛一定放在c点;放在a点上时,在光屏上可以得到倒立、缩小的像,此像的位置大致在f点上;蜡烛放在d点上,能看到放大的虚像.
(2)小安在实验中不小心将毛玻璃制成的光屏弄碎了,小安用一个与光屏等大的平面镜来代替光屏,却很难找到像,这是因为平面镜表面很光滑,光在上面发生了镜面反射,所以不易观察到像.
(3)实验时平面镜还有些歪,小安将其左右移动,眼尖的小虹观察到近旁的白墙上出现烛焰的像,这是由于平面镜可以有改变光路的作用?,生活中所使用的投影仪的成像过程与此相似.
(4)如图“黑箱”内有2个光学元件:透镜和平面镜,请你画出这2个元件,完成光路,并标明反射角.
(5)小虹将自己的毛玻璃光屏借给小安,帮他一起做实验.实验中,他们分别使蜡烛和光屏同时在光具座上不停地左右移动,但无论移动到哪里,他们始终都没能看到烛焰在光屏上所成的像.请你帮助他们分析一下实验失败的原因,并指出正确的做法.
解:(1)要成放大的实像,物距应处于1倍和2倍焦距之间,并且物距越小,成的像越大.因此在c点成的像最大;
a点处于2倍焦距之外,所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像距处于1倍和2倍焦距之间,所以像的位置大致在f点;
当物体在d点时,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故答案为:c;倒立;缩小;f;d.
(2)由于镜面很光滑,所以在镜面光发生镜面反射,不容易在上面观察像.
故答案为:镜面.
(3)所镜面歪了,则光在镜面发生发射,使光路发生改变,可以把像反射到墙面上,投影仪的成像过程与此类似.
故答案为:改变光路;投影仪.
(4)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会聚于焦点,要使由向主光轴的下侧照射的光发生很大的转折,需要用到平面镜.首先根据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确定法线,然后确定镜面的位置及方向.
故答案为:见图.
(5)实验失败的原因在于他们使蜡烛和光屏同时在光具座上不停地左右移动,应该保持蜡烛离凸透镜一定距离保持不变,只移动光屏;或保持光屏离凸透镜一定距离,只移动蜡烛.
(1)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虚像.应用是放大镜.
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实像,像距大于二倍焦距.
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等大实像,像距等于二倍焦距.
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实像,像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
(2)掌握镜面反射与漫反射的区别.漫反射可以从不同位置看到同一个物体;光线在光滑的镜面会发生镜面反射,而改变光路.
(3)投影仪经过平面镜将成在面镜处的像反射到银幕上.
(4)要掌握凸透镜成像中正确的操作方法,可以保持蜡烛离凸透镜一定距离保持不变,只移动光屏;或保持光屏离凸透镜一定距离,只移动蜡烛.我在杭州市滨江区实验幼儿园上了差不多一个月的班,结果去辞职,我说我明天不来这班了,院长说你不来上班_百度知道
我在杭州市滨江区实验幼儿园上了差不多一个月的班,结果去辞职,我说我明天不来这班了,院长说你不来上班
工资是没有
黑是正常的,但是你可以获得自己的合法权益。无论是劳动合同法还是浙江省劳动法相关规范、条例等,都不支持你们院长的说法,因为她不合法。无论公司规章制度如何制定不能违反、抵触劳动法,否则视为无效。你需要做的是1、收集你上班一个月的证据,比如打卡记录、比如签到薄2、必要的时候用录音笔录下院长或主管人事的语音,证明你在此工作1个月3、到劳动监察大队投诉,记住是劳动监察大队!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1条回答
有没有实习合同,如果没有签实习合同,那人家不给你,也没有办法,如果有实习合同,你干了半个月以上,就必须付你实际工作的薪酬~签合同很重要哦~
没有,那还是试用期之内,怎么会没有工资呢?怎么这么黑啊
如果钱不多,就不要了,给1818黄金眼打个电话曝出来,这样的院长,交出来的小朋友,怕会误人子弟哦~
实验幼儿园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1)张峰有一个标准的电压表,它有0~3V和0~15V两个量程.用它测量由两节干电池串联组成的电池组的电压时,接线正确,但他读出的读数是10V,这显然是错误的.①请你说出他出现错误的原因.答:读数时电压表量程弄错了.②实际电压应是多少伏特?答:2V.(2)按照课本要求探究并联电路中电流的关系,他们设计的电路如图所示.把电流表分别接入到电路中的A、B、C处,测出它们的电流,填入下表:实验次数A处的电流IA/AB处的电流IB/AC处的电流IC/A10.100.120.2220.200.240.4430.250.300.55①通过对上面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出是:并联电路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②测量三次的目的是:使结论更具有普遍性、可靠性,在实验中我们可以采用更换不同规格的小灯泡的方法改变电流的大小从而进行三次实验;③结合你用一个电流表做实验时的体会,提出一条对本实验的改进意见:使用三个电流表同时接入到电路中的A、B、C处,测出它们的电流.
解:(1)电源由两节干电池组成,电源电压是3V,电压表示数不可能超过3V,电压表大量程分度值是0.5V,小量程分度值是0.1V,大量程是小量程的5倍,电压表读数10V是弄错了量程造成的,把小量程当做大量程了,因此正确读数是=2V;(2)①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支路电流之和等于干路电流,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并联电路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②多次测量的目的是获得多组实验数据,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与可靠性;实验过程中可以通过更换规格不同的小灯泡,或改变电源电压来改变电流的大小;③实验中只用一个电流表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需要不断改接电路,操作比较麻烦,为了便于操作,实验中可以使用三个电流表同时接入到电路中的A、B、C处,测出它们的电流.故答案为:(1)①读数时电压表量程弄错了;②2V;(2)①并联电路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②使结论更具有普遍性、可靠性;更换不同规格的小灯泡等;③使用三个电流表同时接入到电路中的A、B、C处,测出它们的电流.(1)电压表有两个量程,大量程的分度值是小量程分度值的5倍,据此分析答题.(2)①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得出结论;②多次测量,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可靠性,在实验中可以通过更换不同规格的灯泡或改变电源电压来改变电流的大小;③为了实验操作方便,可以用三个电流表分别在A、B、C处测电流.(2010o威海)不知你有没有意识到,我们的生活和学习都离不开神经系统的调节.下面,就让我们通过“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这节实验课上的经历来感受一下吧.(1)课的一开始,老师要交待实验要求.听清老师讲话,依赖于你的听觉.在听觉形成过程中,能够直接接受外界声波冲击产生振动的结构是鼓膜;具有对声波敏感的细胞,能够接受振动刺激形成神经冲动的结构是耳蜗.(2)进行实验之前,需要对照老师板书的材料用具清单清点实验台上的物品.你不仅可以看清近处的材料用具,也能看清远处的板书,这是因为眼睛结构中的晶状体具有调节作用,使外界物体形成的物像能够落在视网膜上.(3)实验过程中,如果你在点燃酒精灯时,手不小心碰到了火焰,会迅速缩回来,然后才感觉到灼痛.这是因为,完成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中,而痛觉的形成是在大脑皮层.(4)当发现酒精里的叶片变成黄白色时,你可以准确地用镊子夹起小烧杯,放在实验台上.你的上述动作之所以能够协调准确,是因为有神经系统中小脑的调节作用.
解:(1)、听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可见,在听觉形成过程中,能够直接接受外界声波冲击产生振动的结构是鼓膜;具有对声波敏感的细胞,能够接受振动刺激形成神经冲动的结构是耳蜗.(2)、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象,物象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睫状体内有平滑肌,晶状体依靠悬韧带与睫状体相连,眼睛通过睫状体来调节晶状体的曲度,来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3)、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反射途径是: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效应器做出反应,手会迅速缩回来,然后才感觉到灼痛,说明脊髓把冲动传到了大脑皮层的感觉中枢,产生了痛觉.(4)、小脑位于脑干的背侧,大脑的后下方.小脑的主要功能是协调运动,维持身体的平衡.据此可知,可以准确地用镊子夹起小烧杯,放在实验台上,上述动作之所以能够协调准确,是因为有神经系统中小脑的调节作用.故答案为:(1)鼓膜;耳蜗&&&&(2)晶状体(3)脊髓;大脑皮层&&&&(4)小脑此题是一个综合性的填空题,涉及耳的结构和听觉的形成、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反射、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逐一分析解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的人体试验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