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镜蛇狂犬病抗毒血清清是什么价钱?

您现在的位置:
 > 
 > 正文
山东眼镜蛇抗毒血清零存货 小伙被蛇咬急进京
     来源: 寿光日报综合
  “医生,我被蛇咬了,赶快救救我!”23日晚,山东省立医院中毒与职业病科上演紧急一幕,一名小伙被蛇咬伤紧急入院。小伙自称被眼镜蛇咬伤,但省立医院四处寻找眼镜蛇抗毒血清未果,无奈将其转到北京治疗。“眼镜蛇抗毒血清别说是我们医院了,全省都没有一支。对于这种紧缺而又不挣钱的药物,建议国家健全制度,给予补贴,别让病人为此丧失性命。”该科主任王海石说。
  【突发事件】
  小伙被咬医生急找救命药不得
  23日晚,一名手部肿大、流血不止的小伙被紧急送入省立医院中毒与职业病科治疗。该小伙称,他是在南部山区游玩时,不小心被蛇咬伤的,据当地村民推测他可能是被眼镜蛇咬伤。如果被毒蛇咬伤,除了做感染处理,最主要的是要用上蛇毒的特效解毒剂——— 抗蛇毒血清。
  但省立医院并没该药物。救人要紧!于是,省立医院开始帮助小伙寻找这种药物。“我们打电话到省内兄弟医院,没找到,又致电国家储备库的生物制品储备库,但国家储备库表示他们那里只有蝮蛇和银环蛇的抗毒血清,没有眼镜蛇的。后来,我们找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7医院,那里是全国治疗中毒的中心,好在该院还储备了些眼镜蛇抗毒血清。”王海石说,小伙在该院进行简单的清创处理、血液净化和药物治疗后,被转到北京继续治疗。“后来反馈来的信息说,这名病人并不是眼镜蛇咬伤,目前病情平稳。虽是虚惊一场,但也凸显出我们的抗蛇毒血清储存制度出了问题。”王海石说,对于抗蛇毒血清的生产储存,每次和卫生部沟通时,都提意见,但一直没得到解决。“抗蛇毒血清生产技术上不存在问题,主要还是国家管理不到位。”王海石说。
  【记者调查】
  补贴不到位 抗蛇毒血清生产不足
  王海石告诉记者,蛇伤发病率不高,而抗蛇毒血清一般储存两年就失效了。药企不可能小规模生产,但一批生产出来,还没用完就失效了。这样的赔本买卖谁愿意干?“生产吧,会导致大量浪费,不生产,急用时又找不到,这是个两难的事。浪费药品的损失让各省卫生部门和药企承担都不合适,需要国家给予补贴,这块市场才能真正良性运转起来。”
  王海石说,目前抗蛇毒血清储备的不足还在于药品布局不好,各个省份所拥有的抗蛇毒血清并不均衡。“如果抗蛇毒血清在江西储存较多,一旦黑龙江出了个病人,等把病人送到时估计已经不行了。打个比方说,国家现在有军库储备,武器总不用,也会有淘汰的时候,也会有损失。如果对于抗蛇毒血清的储备,国家能像军库储备那样重视起来就好了。”王海石说。
责任编辑: 张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 电话: 5253211
Copyright© www.Sgnet.c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寿光网&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蛇毒的非抗毒血清解毒剂研究
作者:&&&&科研信息来源:&&&&点击数:&&&&更新时间:
[关键词]:蛇毒,抗毒血清,中草药, 墨旱莲
健康网讯:
&&&&地球上有蛇类1000 种左右,其中对人类有危害的,约 15 %,其分布级广,除南极洲,大西洋纬度400 以上的冷水中,和少数岛屿如爱尔兰,冰岛,西地中海,加勒比海和太平洋中的大部分海岛外, 在高至5000 米的高山(喜山蝮, A gk ist rodon himalayanus),冷至北极环(极北蝰(V ipera berus),都有毒蛇存在。因此毒蛇咬伤是世界性问题,只是发病率不同而已。其中最多的热带和亚热带山区,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毒蛇虽为害人类,但蛇也是人类的朋友,对环境的生态平衡起着重要作用。蛇毒还可以开发为治疗某些疾病的特效药。由于人类对蛇类的滥捕滥杀,有些蛇种已濒临绝灭。我国已对蛇类进行分级保护,如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莽山烙铁头 (Ermia mongshanenesis)已是无价国宝。因此蛇伤永远会存在,据最近的蛇伤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全球每年发病率在 5/ 106 以上,中毒率为50 %。尽管有抗蛇毒血清治疗,但每年仍有125 000 人死于蛇伤,100 000 人留下严重后遗症。就在各个领域都已充分发展的美国,据统计,在2000 年仍有
的病例,死亡例数为5~6 人。  
&&&&自从1894 年Calmette 发明抗印度眼镜蛇毒血清,随后美国McFarlane(1989),澳大利亚Tischwell(1902),日本Ishidaka (1907),巴西Brazil(1898)相继分别研制出抗矛头蝮蛇毒血清以来,经100 多年的应用和生产工艺的改进,抗蛇毒血清已被公认为蛇伤的最有效治疗药物。到1991 年初全世界已生产不同种类的抗蛇毒血清168 种。但抗蛇毒血清并非十全十美,在应用中暴露出许多缺点,如抗毒血清专一性强,用药前必须鉴定蛇种,这往往不易做到;必须在咬伤后立即用药才能取得最好疗效, 和对抗蛇毒引起的局部出血和坏死。这在交通不便的山区,很难做到,蛇毒中的小肽能引起休克,其抗原性甚差,血清中的抗体达不到有效的治疗浓度,动物实验看不出疗效;抗毒血清易发生过敏,因此有些临床家强调不要把抗毒血清作为蛇伤的常规用药,要在出现明显全身中毒症状时才用;抗毒血清价格昂贵,有效期不长,一般医院不可能经常储备。1981 年英国国家处方集No2 (Btitish national formulary No2)甚至这样说:“极北蝰(adder) 咬伤本身的危险性还不及所谓咬伤的抗血清特效治疗,因此不予推荐”。因此许多学者又重新从另一角度,即从植物,动物血清和其它药物中,寻找其他解毒剂,以弥补抗蛇毒血清的不足。
&&&&1  中草药(包括其它植物药)   
&&&&中草药治疗蛇伤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和毒蛇伤害斗争的经验积累,民间散在许多著名蛇医和验方1 单在福建收集的就有154 种。解放后党和政府极为重视,在发掘和整理这份民族遗产上做了不少工作,许多蛇伤为害较大的南方省份, 都把蛇伤防治作为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成立各种形式的专题研究机构,组织协作,各地提出不少以自己地区名字,或制成的时间命名的蛇药。据不完全统计,当时已经临床验证和动物保护试验,并经省,市一级鉴定的有:湛江蛇药(何晓生蛇药),7118 蛇药(广东蛇药),6212 蛇药(群生蛇药),祁门蛇药,广西蛇药,云南蛇药,石门蛇药,红卫蛇药,郴州蛇药,上海蛇药(群用蛇药),武夷山蛇药,南通蛇药(季德胜蛇药)等等。这些复方在动物实验上,都表现出具有统计学意义的保护作用。还有些单味药如卜芥(龟甲芋Alocosia cuprea Koch),临床上也证明有效。  
&&&&在单味药的动物实验上,各地用小鼠进行保护性试验方法,筛选大量中草药。据部分资料,对眼镜蛇毒中毒有显著保护作用的有: 山豆根(Sophora subprost rata Chun et Chen), 徐长卿(Pycnostelma paniculatum Schum , 山慈菇 (Tulipa edulis Baker),万年青(Rohdea japonica Roth),(A ris- tolochia deblis S1et Z.),蕹菜(Ipimoca reptans L),一点红(E- milia sonif olias(L)DC),爵床(J usticia procubens L),三叶鬼针草(Bidens pilosa L),肖梵天花(Urena lobata L),半边莲(Lo- belia radicans Thunb),耳叶牛皮消(Cynanchum auriculatum Royle),乌韭(Stenoloma chusana L1Ching),盘蛇龟(Thladi- antha nigropmancteta Kuang), 山梗菜(Lobelia sessilif olia Lumb),红大戟(Knoxia val rianoides Thorel),白芷(A ngelica anomala Pall),穿心莲(A i rdrographis puniculata Nees),虎杖 (Polygonum cuspidatum S etZ),血水草(Eomecomchionantha Hance),细叶鼠麴草(Gnaphalium japonicum THumb),抱石莲 (Lepidogramminis drymoglossides Ching),腐婢(Premna micro- phylla Turcz),雪见草(Salvia plebia R BR),野木瓜(Stauntonia chinensis DC), 山姜(Alpinia Japonica Thumb), 砂根(Ardisia crenata Sims), 肺形草(Craufurdia fasciculate Wall), 六耳  (Laggera glata Schulz2Prip),土木香(Inula helnium L),蛇王藤 (Passiflora cochinchinensis Spreng),蜂斗菜(Petasites japonica Miq),柚子叶(Citrus grandi Osbeck),异果山绿豆(Desmodium heterocarpum),辣椒根(Capsicum annunm L),走马箭(Sambu- cus javanica Reimu),雾水葛(Pouzolzia zeylanica Benn),吉羊藤 (Cryptolepis buchanani Roem et Schult),粪箕笃(Stephania lon- ga Lour)。对蝮蛇毒中毒有显著保护作用的有:万年青,青木香,穿心莲,凤尾草(Pteris multifida Poir),虎杖,半边莲等。对银环蛇蛇毒中毒有显著保护作用的有:三桠苦(Evodia lepta Merr),犁头草(Viola incomspicua Bl),七叶莲(Scheffera arbori- cola Hayata)。对园斑蝰蛇毒有效的有黄鹌菜(Crepis japonica Benth)等。上述这些实验都是把蛇毒和蛇药分开给药,说明其疗效不像是由于对蛇毒的直接化学灭活而来,但都只能达到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或“非常显著差异”,不能完全对抗 1 个LD50的蛇毒剂量。在植化研究上,也未能找到有效成分, 如对当时著名的广东蛇药(7118)成分中的蛇王藤和柚子叶所分析到的‘有效成分′却是普通的有机酸:琥珀酸,苹果酸,枸橼酸和草酸。但近来发现,蛇毒中枸橼酸含量极高,在蝰亚科蛇毒含量为95~150 mM ,在蝮亚科为63~142 mM , 在眼镜蛇科为17~63 mM,可能是一些酶类激活所需的钙、锌离子的内源性有效缓冲剂。高浓度的枸橼酸使毒蛇蛇毒中的酶类由于激活所需的二价离子被螯合而处于失活状态以保护毒蛇本身免受自己的蛇毒所伤害。而当捕取猎物时,蛇毒被受害动物血液稀释,枸橼酸浓度降低,酶因而被激活,对猎物发挥毒性和消化作用,这对毒蛇本身具有重要生理学意义。  
&&&&国外民间也有大量用于治疗蛇伤的植物药 ,据Martz 的文献综述,记载能治疗蛇伤的植物药有94 科578 种,其中不少是带迷信的盲目推崇,但也有十多种在小鼠实验上证明有效的纪录,如尼日利亚民间用于治疗锯鳞蝰(Echis carinac- tus)蛇咬伤的一种茜草科植物Diodia scandens Gronov ex L ,其茎叶部分的水提物事先给药能减轻蛇毒对小鼠的毒性。穿心莲(Amdrographis paniculata)的水溶性成分能延长印度眼镜蛇 (Naja naja)蛇毒小鼠中毒的死亡时间,姜科植物姜黄(Cur2 cuma sp.)是一种泰国民间蛇药,体外实验能对抗泰国眼镜蛇毒神经毒素对膈神经肌肉标本的传递阻断。日本学者对植物药做了较多工作。高桥等和长谷川等曾证明头花千金藤(Stephamiacepharantha Hayata)所含的生物碱头花千金藤素 (Cepharanthine),对日本蝮蛇和黄绿烙铁头有体内抗毒作用。大桥等将其试用于治疗日本蝮蛇咬伤35 例,认为其效果与15 例抗毒血清对照组相似1 但作者在应用头花千金藤素的同时还用一些消炎药,有些人对其疗效则抱否定态度。印度Mhaskur 等早就对322 种民间蛇药进行动物保护筛选试验,结果均为阴性。Russell对印第安土著的著名蛇药蛇根(snake root),蛇草(snakeweed ,snake grass)的实验结论是对蝮科毒蛇蛇毒中毒无任何治疗价值。  
&&&&中、南美洲和非洲是多蛇的地区,也有许多民间蛇药, 正在受到重视。Pereira 等证明15 种不含氮的植物成分在给毒前1h 给小鼠口服能显著对抗美洲矛头蝮蛇毒的致死毒性。一种茜草科植物Diodia scandens Gronov ex L1 在尼日利亚民间用于治疗锯鳞蝰(Echis carinactus)蛇咬伤,其茎叶部分的水提物事先给药能减轻蛇毒对小鼠的毒性。大戟科植物 phylanthus klotzschianus ,大风子科植物casearia sylvestris 和豆科植物Apoleia leiocarpa 的提取物有对抗双倍致死量美洲矛头蝮(B.jararaca)对小鼠的毒性。  
&&&&学者已逐渐发现,中草药对蛇伤的疗效是不应和抗蛇毒血清比较的,研究的目的不是要寻找代替抗毒血清的蛇药,而是能弥补其缺点的药物,因此不应用死亡保护作为筛药指标。现在的研究已指向蛇毒的特定毒性组分。
&&&&1.1  磷脂酶A2抑制剂 磷脂酶 A2(Phospholipase A2,PLA2) 广泛存在于毒蛇蛇毒中,是蛇毒的重要毒性成分,其种类繁多,性质各有差异。据报道,到2003 年已测定氨基酸序列的就有280 种PLA2含有118~124 个氨基酸残基和7 个双硫键。Dufton 等根据双硫键的配对方式,将其分为两类: Ⅰ类存在于眼镜蛇科(包括眼镜蛇亚科和海蛇亚科)蛇毒中, Ⅱ类存在于蝰科(包括蝮亚科和蝰亚科)蛇毒中。Ⅱ类再分为两型,即[Asp49]PLA2型和[Lys49]PLA2型 。l 型 PLA2在11 和77 位半胱氨酸间有一个双硫键,而Ⅱ型则在C 端延伸一个半胱氨酸去和50 位上的半胱氨酸联接。PLA2分子上除具有酶活性位点外,还含有药理活性位点,因此其生物活性非常复杂,除脂解消化猎物外,对受害机体还产生多种强大的药理和毒理作用,包括神经毒性,肌毒性,心脏毒性,抗凝血作用,血小板毒性,溶血,蛋白血尿,内出血,惊阙,血压下降,水肿,和脏器(肝,肾,肺,睾丸,脑垂体)损害。其中,突触前神经毒性是由Ca2+依赖性PLA2引起的。此外, PLA2还能增强蛇毒其他毒性组分的毒性,如对心脏毒和神经毒。因此PLA2便成为寻找蛇毒解毒剂的研究对象之一。  
&&&&墨旱莲(Eclipta prostrate L).   
&&&&墨旱莲属菊科植物,遍布于热带和亚热带, 在巴西也是著名民间蛇药。体外实验,其乙醇提取物能对抗4 个致死量的南美响尾蛇恐怖亚种蛇毒的毒性,抑制其肌毒性。墨旱莲的有效成分蟛蜞菊内酯(wedeloactone),谷甾醇(sitosterol 和豆甾醇(stigmasterol)能中和3 个致死量的蛇毒,其水提物能抑制蛇毒粗毒引致的对大鼠离体和肌肉肌酐激酶的释放;也能对抗南美其它蝮亚科毒蛇美洲矛头蝮,巴西矛头蝮和巨蝮 (Lachesmuta)蛇毒及纯化的肌毒素bothropstoxin ,bothropasin and crotoxin 的肌毒性,抑制其对大鼠和小鼠肌肉肌酐激酶的释放,其中以蟛蜞菊内酯作用最强,并有互相协同作用。如予先静脉给药能降低肌注蝮亚科蛇毒及肌毒素引起的血浆肌酐激酶浓度的增高。墨旱莲提取物和蟛蜞菊内酯对美洲矛头蝮蛇毒的出血和蛋白酶活性和crotoxin 的PLA2活性也均有抑制作用.墨旱莲醇提物给小鼠灌胃给药对我国蝮亚科毒蛇短尾蝮(Gloydius brevcaudus),蛇岛蝮(G1shedaoensis),白眉蝮(G1ussuriensis)尖吻蝮和竹叶青(Trimeresurus stejnegeris Schmidt)蛇毒引起的急性和慢性炎症和出血均有抑制作用, 并能降低竹叶青蛇毒的毒性。对眼镜蛇毒的急性和慢性炎症及其细胞毒素的致死毒性均有抑制作用。
&&&&桑木素(morin)   
&&&&桑木素系从桑科植物桑树(Morus alba)的根皮提取的一种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黄酮类化合物(flavonoids),呈游离或结合状态。其基本结构是由A 和B 两个苯环通过中央一个3 碳链联结而成的母核。由中央3 碳链形成的环(C 环),氧化和取代,可构成一系列化合物。桑木素的化学名称为2′,3′, 4′,5′,7′五羟基黄酮。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消炎,抗过敏,抗病毒,抗菌和抗癌等粪种多样的药理作用,对分泌型和胞液型的PLA2均有抑制作用。已证明,对来自印度眼镜蛇(Naja naja)蛇毒的l 型及来自圆斑蝰(Vipera russelli)和西部菱斑响尾蛇蛇毒的Ⅱ型PLA2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最重要的作用部位是其分子上的3′,4′位上的羟基。黄酮类化合物已成为新药开发的一个热点。  
&&&&桑树的根皮,中药称桑白皮,民间也有用于治疗蛇伤的记载。近研究,桑木素的结合性代谢产物硫酸/ 葡萄糖醛酸桑木素能通过减弱脂多糖对巨噬细胞的激活而发挥消炎作用和降低实验性败血性休克的发生率,并通过调控细胞因子 (cytokine)的表达而调节免疫反应。最近Iglesia 等研究桑木素对从Crotalus durissus cascavella 蛇毒分离的PLA2的影响,证明,桑木素与PLA2一起温孵能使其氧化,使反相 HPLC 上的洗脱储留时间,从33.67 分变为35.67 分,说明 PLA2的厌水性发生改变,芳香族氨基含量也受到影响,其酶活力也大大降低,对底物亲和力减弱,抗菌作用也大大降低。但对PLA2炎症反应和神经毒性则无明显影响。  
&&&&马兜铃酸(Aristolochic acie)   
&&&&马兜铃酸是从马兜铃科植物马兜铃 (Aristolocha debilis) 的根块提取的一种生物碱,其化学成分为8-甲氧基-6-硝基- 菲酚(3 ,4-d-1 ,3-二口恶-5-羧酸)[(8-methoxy-6-nitrophenanthro (3 ,4-d)-1 ,3-dioxole2carboxylic acid)]。Tsai 等曾报道,马兜铃酸对台湾的眼镜蛇(Naja naja atra)和银环蛇(Bungarus multi- cinctus)蛇毒的出血因子有灭活作用。对圆斑蝰(Vipera russelli)蛇毒中的一种高毒性,能引起水肿,肝坏死和出血,分子量为12kD 的碱性PLA2,体外实验马兜铃酸能以34 与1 的克分子比例和该PLA2结合,非兢争地抑制其酶活性和由其引起的水肿,但对其致死毒性和肝坏死则无影响在体实验,对水肿混合给药和分开给药都有效,但不影响其它病理活性)。环二色散研究表明马兜铃酸的结合能使PLA2发生二级结构, 致使a-螺旋表观含量增加, 而不影响其三级结构。对从黄绿烙铁头(Trimeresurus flavoviridis)蛇毒 (TFV)分离的3 种能引致水肿, 分别属于碱性和酸性的 PLA2TFVPL-X(PI9 ,2), TFVPL-la(PI 4.9), TFVPL-Ib(PI 4.5)马兜铃酸能抑制TFVPL-X 的直接和间接溶血活性和致水肿活性, 但是不能中和其致死作用1 而对TFVPL-la 和 TFVPL-Ib 则要在高10 倍的浓度下才能抑制其直接和间接溶血活性,却增强其致水肿活性。  
&&&&曼德维拉(Mandevilla)   
&&&&曼德维拉是夹竹桃科曼德维拉属植物 Mandevilla velutina 的制剂1 该植物是巴西著名的另一种民间蛇药,其醇粗提物能专一地拮抗缓激肽对大鼠离体子宫的收缩作用。其根部水提物能完全抑制南美响尾蛇恐怖亚种蛇的PLA2,对矛头蝮属蛇毒只部分抑制。对纯化毒素作用最强的是对碱性 PLA2和响尾蛇神经毒素(crotoxin),对矛头蝮属蛇毒的 PLA2 几无作用。对南美响尾蛇恐怖亚种蛇毒的肌毒性和碱性 PLA2虽能明显抑制,但对美洲矛头蝮蛇毒及其主要肌毒素 BthTX-Ⅰ,BthTX-Ⅱ,BthA-I-PLA2只部分抑制。对美丽矛头蝮(Bothrops alternatus),莫金尼矛头蝮(B.moojeni)和帕拉亚矛头蝮(B.pirajai)蛇毒引起的出血能完全抑制,但对巴西矛头蝮(B.jararacussu)蛇毒引起的只部分抑制。对莫金尼矛头蝮, 美丽矛头蝮和帕拉亚矛头蝮粗毒的纤维蛋白原溶解作用不抑制,但能部分抑制其对酪蛋白的水解。对南美响尾蛇恐怖亚种,美丽矛头蝮的粗毒,碱性PLA2, PrTX-I BthTX-I ,和响尾蛇神经毒素,不能对抗其抗凝活性,但能部分减轻其致水肿作用。对南美响尾蛇恐怖亚种和巴西矛头蝮蛇毒能延长给毒小鼠的存活时间和降低50 %死亡率。 Cabenegrins和Edunol Cabenegrins 是一种从巴西著名民间蛇药豆科植物Brong- niartia podalyriodes 和Harpalyce brasilana 提取的紫檀喃(Ptero- carpans)化合物,其戊烯酯cabenegrinA-Ⅰ和AⅡ对矛头蝮蛇毒有抗毒作用,药品已上市。Edunol 是人工合成品,用卞基代替异戊烯基效果更好具有抗肌毒,抗蛋白水解和PLA2抑制作用。  
&&&&Hypolaetin-8-glucoside   
&&&&Hypolaetin-8-glucoside 是从唇形科毒马草植物Sideritis mugronensis 分离出来的一种黄酮类化合物。其甙元hypo- laetin 能抑制蛇毒PLA2的活性,并呈剂量依赖性。
&&&&1.2  三磷酸腺苷酶(ATPase)抑制剂 蛇毒中含有多种作用于磷脂的酶类,其中包括ATPase。近认为毒蛇通过蛇毒猎取动物过程中,蛇毒的磷脂酶类从受害动物体中所释放的嘌呤类起着核心作用。其中腺嘌呤通过激活受害动物神经元腺嘌呤A1 受体,抑制运动元乙酰胆碱和中枢神经兴奋性递质的释放;通过激活血管A1 受体使血压下降。腺嘌呤和次黄嘌呤能激活血管腺嘌呤A1 受体,释放血管活性物质,使血管通透性增加。  
&&&&匙羹藤酸(Gymnemiic acid) 匙羹藤酸是从印度民间蛇药萝艹摩 科植物匙羹藤(Gymnema sylvestre(Retz)Schult)分离的一种三萜皂甙(triterpenoid glycoside),其钾盐对印度眼镜蛇蛇毒ATP 酶抑制,抑制曲线为S 状,表明酶发生变构(al- losteric)与ATP 进行协作性结合。
&&&&1.3  蛋白沉淀剂 鞣酸 鞣酸能与蛋白质形成沉淀,而使蛇毒灭活。本间学等证明8.5 %鞣酸处理蛇毒后能灭活500 μg·mL-1的黄绿烙铁头蛇,和25μg·0.1mL-1半环扁尾海蛇蛇毒,此已被用于蛇伤急救的伤口冲洗处理小此木丘等从柿(Diospyros kaki Thumb)鲜果中,提到一种鞣酸单体,称为柿鞣酸(Persimmon tanin),对蛇毒具有更强的结合力和解毒力,其0.078 %溶液0.1mL 能中和2MLD(最小致死量)的裂亥页海蛇(Enhydrina schistose)或10MHD(最小出血剂量)的黄绿烙铁头蛇毒,其结合甚牢固,几为不可逆性的,局部刺激性也低。柿树科的Diospyros bake Thunb 所含的单宁对蝮蛇蛇毒、半环扁尾蛇Laticaudas emifasciata Reinwarrdt 、琉球烙铁头(T.elegans), 黄绿烙铁头(T.flavoviridis)和蝮蛇蛇毒有解毒作用。
&&&&1.4 其它 徐长卿 徐长卿[Cynanchum paniculatum (Bunge)Kitag]属箩 科植物,是我国著名民间蛇药。其乙醇提取物给大鼠灌胃,对舟山眼镜蛇蛇毒引起的急性和慢性炎症均有抑制作用,并能降低其毒性,事先给小鼠腹腔注射, 能抑制静脉注射其所含心脏毒所引起的心电图ST 段偏移, 降低心脏停搏发生率,延长房室阻滞发生的潜伏期,对其所含的神经毒则无影响。
&&&&2 动物体中的天然抗蛇毒蛋白  
&&&&很早就知道蛇类本身对蛇毒具有天然抗力 ,以后证明这是因为某些蛇类的血清中含有抗毒血清之故,这包括对抗蛇毒的致死毒性,蛋白酶活性,出血活性和神经毒等。许多学者从不同蛇血并扩展到其它对蛇伤有天然抗力的动物进行研究,已累积了大量文献。研究的目标是要寻找能全身解毒和对抗蛇毒毒素的特殊解毒组分, 并研究其作用机制,以使用于临床。有些活性成分已提纯。
&&&&2.1  抗出血蛋白(Anti-haemorrhagic proteins ,AHP)
&&&&2.1.1  蛇类血清:抗出血蛋白只发现于蝮亚科和蝰亚科毒蛇蛇毒。按分子量大小可分为两类:高分子量者为700~1000 kD ,低分子量者为52~90 kD ,通过非共价键与金属蛋白酶结合而抗毒。  
&&&&日本的黄绿烙铁头蛇血清中含有一种分子量为70 kD 的组分,其性质属α1-球蛋白或白蛋白,在家兔脱毛皮肤上能对该蛇毒的出血因子HR1 和HR2 ,在56 ℃加热30min 仍保持活性。其抗出血作用还扩及同科的其它属蛇毒(Homolo gous venoms),对同目(order)的其它科蛇毒(Heterologous ven oms)如眼镜蛇和蝰科蛇毒。巴勒斯坦蝰(V1palaestinae)血浆中含有一种对同种蛇毒(autologous venom)有抗出血活性的组分,分子量80 kD ,其抗出血效力比抗蛇毒血清强20 倍。对同亚科毒蛇彩锯鳞蝰(Echis colorata)和角蝰(Cerastes cerastes)的蛇毒亦有较弱抗毒作用。Tanizaki 等从美洲矛头蝮血浆中含有一种能抑制同类蛇毒中的金属蛋白酶的抑制物,分子量为54 kD。Valente 等又从该毒蛇血浆中分离到一种分子量为79 kD 由322 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金属蛋白酶抑制物,称之为Bj45a。这是是一种酸性糖蛋白的同质二聚体,已加以克隆,和从黄绿烙铁头血浆分离的蛋白酶抑制物 [为半胱胺酸蛋白酶抑制剂(cystatin)超家族胎球蛋白(fetuin) 成员]相似。作者认为有可能将其开发为比抗蛇毒血清更有效的蛇伤治疗药。Borkow 等从阿斯帕矛头蝮(B.asper) 蛇毒分离到一种分子量为66 kD 的强力抗出血组分,其4 μg 的抗蛇毒能力和60μg 的多价抗蛇毒血清相当,0.35μg ,能以 2∶1 的克分子比例完全中和出血毒素。其作用系因两者形成无活性的可溶性复合物而来。Wissenberg 等从西部菱斑响尾蛇(C1atrox)血清中分离到数个分子量从65~80 kD 的抗出血因子,属糖蛋白,能中和自身蛇毒的蛋白酶和出血活性,其抗出血活性比抗毒血清强6 倍。
&&&&2.1.2  温血动物血清:已分离到抗出血组分的动物有负鼠 (Opossum),犭蒙(Mongoose)和刺猬(hedgehog)。  
&&&&负鼠 许多学者早就发现负鼠对蛇毒有高度赖受性。以后Menchaca 等按从黄绿烙铁头蛇毒分离抗出血因子的方法,从弗吉尼亚负鼠(Didelphis virginiana)血清中分离到一种分子量为68 kD 能中和西部菱斑响尾蛇(Cro- talus atrox)蛇毒所含的5 种出血毒素的组分,性质与白蛋白相似;Catanese 等分离到一种分子量为5-kD 能与西部菱斑响尾蛇蛇毒α-蛋白酶形成无活性复合物,其氨基酸序列有 36 %与人类血中α1B-糖蛋白相同。Perales 等从南美的普通负鼠(Didelphis marsupialis),灰林负鼠(Philander opos sum)和粗尾负鼠(Lutreolina crassicaudat)血清中分别分离到一类抗矛头蝮组分(anti2Bothropic fraction),能对抗矛头蝮蛇毒引起的出血,其中研究得较为深入的是从普通负鼠血清分离的组分,称抗矛头蝮复合物(antibothropic complex ,ABC), 由2 个分子量为42 600 和48 500 的酸性厌水性糖蛋白以非共价键联接组成。它无酶活性亦不被蛇毒水解。能抑制矛头蝮蛇毒对酪蛋白的水解,但不抑制其精氨酸酯酶活性。能抑制蛇毒的细胞外基质蛋白(胶原IV ,明胶蛋白I 和V ,层素和纤维联接蛋白)的水解,研究表明ABC 的作用比抗毒血清强6 倍,是一种蛇毒金属蛋白酶抑制剂,其抗出血作用至少部分与此有关。  
&&&&犭蒙Qi等从印度(Herpestes edwardsii) 血清中分离到3 种抗出血因子AHF1 ,AHF2 和AHF3 ,都是由600 个左右的氨基酸组成, 分子量约为65 kD 的糖蛋白, 分别含糖 4.2 ,13.6 和6.0 。其中对AHF1 的13 个肽片段的氨基酸序列分析,有46.4 %与人α2B-糖蛋白相同,包括形成二硫键的半胱氨酸残基。提示AHF1 是一种与人α1BG相似的蛋白, 属免疫球蛋白超基因家族。这3 种抗出血因子对黄绿烙铁头蛇毒的出血毒素HR1 和HR2 都有抑制作用。  
&&&&刺猬(hedgehog) Dewit 等从普通刺猬 (Erinaceus europaeus)血清中应用分离巨球蛋白的方法分离到3 种巨球蛋白,α1-,α2-β-和β-巨球蛋白。 A1-巨球蛋白为分子量为800 kD 的四聚体,和人的相似;α2-β-巨球蛋白分子量为450~550 kD 的二聚体;β-巨球蛋白(分子量700 kD)由分子量340 kD 和390 kD 的2 个亚单位组成,后二者则能与α2-巨球蛋白交叉反应。3 种巨球蛋白均能抑制胰蛋白酶,糜蛋白酶,弹性酶,胶原酶,木瓜酶和纤溶酶,但只有β-巨球蛋白能对抗极北蝰(V.berus)蛇毒的出血。出血毒素为一种金属蛋白酶,β-巨球蛋白可能以其特殊结构与其结合并将其抑制。  
&&&&鼠类 Garcia 等从灰色林鼠(Neotoma micropus)血清中分离到一种分子量为54 kD , 能对抗西部菱斑响尾蛇 (C.atrox)蛇毒出血活性的组分。Pichyangkul 等从鬃毛棉鼠(Sigmodon hispidus)血清中分离到一种用凝胶过滤测定分子量为56kD 的组分,亦能中和西部菱斑响尾蛇的出血毒素。
&&&&2.2  抗神经毒蛋白(anti-neurotoxic protein ,ANP) 动物血清中的ANP 抗的是蛇毒组分中的磷酯酶A-(PLA2),到目前为止,只在蛇类血清中发现。PLA2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对神经系统是作用神经末梢的突触前膜,使其不能释放递质。山蝰巴勒斯坦亚种(Vipera palestinae) Ovadia 等从该蛇血清中分离到一种分子量为56 kD 的酸性蛋白,其电泳迁移位置在白蛋白和α1.球蛋白区内。它能与同种蛇毒的神经毒素形成无活性复合物。南美响尾蛇恐怖亚种(C.durssus terrificus)。该蛇血清中含有2 种PLA2抑制组分,响尾蛇中和因子(crotalus neutraliging factor ,CNF)和响尾蛇血清中响尾蛇毒素抑制剂(Crotoxin inhibitor from crotalus serum ,CICS)。CNF 存在于血浆α1-球蛋白组分中,是一种分子量为160 kD 的寡聚蛋白,含有一个分子量为23.6 kD 的亚单位。CICS 亦是一种寡聚糖蛋白,分子量130 kD ,由6 个以非共价键联接,分子量为23 和25 kD 的亚单位组成。其对PLA2的解毒方式是与碱性PLA2亚单位形成复合物, 同时释出酸性亚单位。黄绿烙铁头 Kogaki 等于从该蛇血清中分离到1 种和CICS 相似的PLA2抑制物,是分子量为100 kD 的糖蛋白, 含有2 个分子量为20~40 kD 的不同亚单位。Kihara 等则从中分离另一种PLA2抑制物,其分子量为100kD 的酸性蛋白。蝮蛇(Agkistrodon blomhoffii siniticus) 该蛇血清中含有一种和CICS 相似的PLA2抑制物,是分子量为75 kD 的糖蛋白。含有一种分子量为20 kD 的亚单位。江浙蝮蛇 (Agkistrodon halys Pallas)血清中也分离到分子量分别为138 和75 kD 的抗神经毒组分眼镜蛇 一些亚洲和澳州眼镜蛇血清中亦发现有抗 PLA2组分。我国邵靖宇从中华眼镜蛇(Naja naja atra)血清中分离到一种分子量为70 kD 的单链酸性蛋白,称之为眼镜蛇血清抗毒蛋白(Cobra serum antitoxic protein ,CSAP)。氨基酸序列与大鼠血清白蛋白相似。能与同种蛇毒的神经毒和心脏毒形成稳定的复合物而将其灭活。经证明,CSAP 就是眼镜蛇血清白蛋白。有趣的是,分子生物学研究发现,N- 乙酰胆碱受体的毒素结合点和眼镜蛇血清白蛋白存在着相同序列,这提示两种功能相关的蛋白质的共同进化。银环蛇 银环蛇血清中存在一种分子量在75~85 kD 的抗神经毒因子,能降低B-环蛇毒素毒性和PLA2活性。
&&&&2.3  抗肌毒性因子(Antimyotoxic factor)  蛇毒的肌毒性和 PLA2 及细胞毒有关。南美的普通负鼠(Didelphis marsupi alis)和灰林负鼠(Philander opossum)的血清能抑制巴西矛头蝮蛇毒引起的的蛙肌肌浆网肌酐激酶和乳酸脱氢酶的释放, 其有效组分是一种酸性糖蛋白。血清中含有抗肌毒性因子的蛇类有澳州眼镜蛇科的棕伊澳蛇(Pseudechis australis),虎蛇(Notechis scutus),和无毒蛇网斑蟒(Python reticulatus)。它们都能对抗圆斑蝰蛇毒及其 PLA2的肌毒性。矛头蝮(Bothrops asper)血清中含有一种称为矛头蝮肌毒素抑制蛋白(Bothrops asper myotoxin inhibitor protein ,BaMIP),是一种由5 个分子量23~25 kD 的亚单位组成、分子量为120 kD 的寡聚体,体外能对抗矛头蝮蛇毒肌毒素的PLA2催化活性,对抗肌毒性,对培养内皮细胞对抗细胞毒活性以及致水肿活性。BaMIP 的氨基酸序列和从黄绿烙铁头、蝮蛇血清中分离的PLA2抑制物相似,所有这些抑制物都含有存在于人和兔细胞上PLA2受体上的糖识别区, 这提示在蛇血浆PLA2抑制物和哺乳动物PLA2受体间有一个共同进化区。
&&&&3  药理解毒剂
&&&&这里指的是临床上一些常用药物通过其药理作用对蛇伤也有一定治疗效果。
&&&&3.1  螯合剂 由于出血性金属蛋白酶的激活有赖于金属离子Zn2+的存在,多数的PLA2神经毒素和肌毒素则为钙依赖性螯合剂通过对金属离子的螯合作用,能直接使金属蛋白酶失活。PLA2的活性也和有金属离子有关,因此螯合剂对其作用也有影响。  
&&&&依地酸(Ethylene diamine tetraacetic acid ,EDTA)Deutsch 等早年曾证明EDTA 体外混合对蝮亚科15 种毒蛇蛇毒的蛋白酶均有完全抑制作用。Friedrich 等发现分别属于蝮亚科(11 种)和蝰亚科(3 种)的14 种毒蛇的蛇毒经 Na2EDTA 处理后,出血作用完全消失,蛋白水解酶活性也大大减弱,但致死活性未受影响,对眼镜蛇科的3 种毒蛇蛇毒的致死毒性也无解毒作用。在抗毒血清制备上,用EDTA 处理一些蛇毒,如食鱼蝮(Agkistrodon piscivorus)蛇毒,可使其成为类毒素,失去局部出血和坏死作用。动物实验,如给家兔和猩猩局部注射食鱼蝮和美洲矛头蝮(Bothrops jararaca)蛇毒后立即在注毒部位的周围用EDTA 浸润,可使局部出血和坏死大大减轻,对家兔还可延长其存活时间。对日本的黄绿烙铁头,EDTA 能抑制其蛋白酶活性,减轻局部出血和坏死作用,对从该蛇毒分离的2 种蛋白酶Hα和Hβ的蛋白水解,肌溶和出血活性也能完全抑制。其出血毒HR1 , HR2 和HR2b及其具肌溶活性的PLA2也受EDTA 作用而失活。Sawai 曾试用于蛇伤治疗,认为可弥补抗毒血清的不足。Russell 认为对蝮亚科蛇毒如在咬伤30 分钟内用少量0.05 M EDTA 局部浸润,可减少蛇毒对局部组织的损害。  
&&&&对我国特有,遍布于长江南北的尖吻蝮 (Deinagkistrodon acutus)蛇毒,我们实验证明,经用Na2EDTA 处理后,不但其局部出血,坏死作用消失,其致死毒性也大大减弱,24 mM 的Na2EDTA 可完全对抗5.2 个LD50的蛇毒,2.5 mMNa2 EDTA 可对抗40μg 蛇毒的局部出血和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作用,把75 mM 的Na2EDTA 和16.6 个LD50 的蛇毒处理后,对其致死毒性仍能显著保护,在动物注毒的局部立即用 Na2EDTA 浸润注射,可显著减轻局部出血和坏死等症状,用 CaNa2EDTA 则无效。Na2EDTA 对竹叶青 (Trimeresurus stej negeri),烙铁头(Trimeresurus mucrosqumatus)和圆斑蝰蛇毒无效。动物实验,给家兔注毒后用弹力绷带阻断血流或同时注毒局部用Na2EDTA 封闭, 可减少蛇毒吸收, 加用 Na2EDTA 者动物无一死亡, 局部坏死程度也轻。 Na2EDTA 已试用于治疗34 例尖吻蝮咬伤病人, 用1.1 % Na2EDTA 冲洗伤口,和20~40 mL 局部浸润注射,能明显减轻局部坏死,未留下严重后遗症。蛇毒中的一些纯化组分的活性,经证明能受EDTA 抑制的有:从西部菱斑响尾蛇(Cro- talus atrox)蛇毒分离的5 种出血毒,尖吻蝮蛇毒的纤溶组分,眼镜蛇毒和东部菱斑响尾蛇(Crotalus adamantus)毒 PLA2 ,和矛头蝮(Bothrops atrox)蛇毒的5′-核苷酸酶等,并以此判定其活性与金属离子有关。鉴于蛇咬伤局部损害发生之迅速,抗毒血清的应用来不及予防,EDTA 又重新引起兴趣。最近Rucavado用矛头蝮蛇毒进行动物实验,证明如在注毒后立即在注毒部位注射CaNa2EDTA 能防止局部出血和坏死的发生。  
&&&&二乙基三氨戊醋酸 (Diethylenetriaminepentaacetic acid , DPTA)Tu 等在筛选其对响尾蛇(Crotalus horridus hor- ridus)的出血和致死毒性体外有解毒作用,但体内无效。在进一步筛寻对西部菱斑响尾蛇蛇毒的抗出血和抗肌毒的局部解毒药时,在19 种化合物中,发现9 种体外有抗出血作用,而只有DPTA 和EDTA 在体内也有微弱效果。如把DPTA 或 EDTA 先与和普鲁卡因混合再在给毒部位进行局部注射,可使作用大大增强,在给毒30 分内注药仍可有效。作者加入普鲁卡因的目的,是认为能象青霉素G作用一样,与DPTA 形成复合物而延长其在局部停留时间,增强对蛇毒的作用。作者还发现,与血浆蛋白有较强结合力的洋地黄毒甙也有增强DPTA 疗效的作用。我们曾观察DPTA 对国产蝮亚科3 种毒蛇,即尖吻蝮,竹叶青(Trimeresurus stejnegeri)和烙铁头 (Trimeresurus mucrosqumatus)蛇毒的解毒作用证明在给毒后立即在注毒局部注射DPTA 能明显降低尖吻蝮和竹叶青蛇毒的致死毒性,对3 种蛇毒的局部出血和坏死则均有减轻作用。  
&&&&枸橼酸盐(citrate)已有报告,枸橼酸盐对西部菱斑响尾蛇和矛头蝮属一些毒蛇蛇毒的蛋白酶有部分抑制作用。羟肟酸盐(Batimastat ,BB-94) 羟肟酸盐是一种合成的肽类羟肟酸盐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synthetic hydroxamate peptidomimetic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inhibitor),化学名称为 [4-(N-hydroiamino-2R-isobutyl-3S-(thienyl-thiomethyl)-suc- cinyl]-L-phenylalanine-N-methylamide。其作用能将金属蛋白酶的锌离子螯合而对其抑制,也有抑制肿瘤生流长和抗转移作用。对矛头蝮(Bothrops asper)蛇毒粗毒或从中分离的金属蛋白酶BaPI,如事先混合温孵,能抑制其毒性和对蛋白生物素化的酪蛋白的水解活性,并能抑制其出血,及皮肤坏死作用和减轻水肿,其作用比CaNa2EDTA 强,且能降低粗毒的肌毒性。如在肌肉注射BaPI 的部位立即也注射此抑制剂,也能完全消除其出血和皮肤坏死作用。如较迟给药, 其局部作用已发生,效果即差。此时如腹腔给药则无效,即便立即应用。因此是一种有希望的局部解毒药。  
&&&&四环素类 四环素类也具金属螯合作用。 Sawai 等体外实验证明,1.25 mg 四环素能对抗300μg 黄绿烙铁头蛇毒对小鼠的致死毒性,20 mg 能对抗916 mg 蛇毒对家兔的毒性。体内实验,01625 mg 的四环素在注毒的局部注射能防止 150 mg 蛇毒引起的局部肌溶作用,在给毒后30 分钟内用药, 仍然有效。四环素的抗菌尤有利于蛇伤治疗,因其作用强于 EDTA ,使作者推想其疗效可能并非全由螯合作用而来。  
&&&&二氮杂菲(02phenanthroline ,1 ,10- phenanthroline)体外实验二氮杂菲对白口食鱼蝮肽酶A(Leucostroma peptidase A)和西部菱斑响尾蛇的5 种出血毒均有抗毒作用, 对黄绿烙铁头蛇毒的Hb 蛋白酶及PLA2也有抑制作用,但效力比EDTA 差。
&&&&3.2  巯基化合物和其它含硫还原剂 蛇毒的酶类和毒性蛋白分子结构中的半胱氨酸间均以二硫键互相联结并卷曲,盘旋以形成特定的结构,一些巯基化合物或其它含硫还原剂在一定浓度下能使二硫键断裂而将其灭活。  
&&&&二氢硫辛酸(Dihydrothioctic acid ,DHTA)Sawai 等曾证明 DHTA 对黄绿烙铁头蛇毒体外有抗出血作用,对其它蝮亚科毒蛇包括南美响尾蛇恐怖亚种(Crotalus duricus terrifi cus),西部菱斑响尾蛇,日本蝮蛇,尖吻蝮,红口蝮(Agkistrodon rhodostroma)黄绿烙铁头,竹叶青(Trimeresurus stejneg),烙铁头(Trimeresurus mucrosqumatus), 琉球烙铁头(Trimeresurus elegans),冲绳烙铁头(Trimeresurus tokarensis)等蛇毒均有对抗局部损害和致死作用的效果, 其中以对竹叶青属 (Trimeresurus)作用最强; 对蝰亚科的犀咝蝰(Bitis nasicor nis),咝蝰(Bitis lachesis),圆斑蝰(Vipera russelli),沙蝰(Vipera ammodytes)和山蝰(Vipera santhina)等的蛇毒能减轻其局部损害作用,但对致死毒性则无明显影响);对眼镜蛇科毒蛇蛇毒的作用差异甚大,对印度环蛇(Bungarus caeruleus)和银环蛇 (Bungarus multicinctus)蛇毒的作用和蝮亚科毒蛇蛇毒相似; 对眼镜蛇和眼镜蛇菲律宾亚种(Naja naja philippinensis)等的蛇毒则无明显影响。Kurihara 等在研究多种巯基化合物体外处理对蛇毒的解毒作用时,也证明DHTA 对黄绿烙铁头蛇毒的抗出血作用最强,已用于制备黄绿烙铁头和日本蝮蛇蛇毒的类毒素。  
&&&&半胱氨酸 据实验,半胱氨酸对多种蝮亚科毒蛇蛇毒均有体外解毒作用。黄绿烙铁头蛇毒的粗毒及其出血组分 HR1 ,HR2a ,HR2b和蛋白酶Ha ,Hb以及蝮蛇毒经半胱氨酸体外处理后,活性可减轻或完全丧失,对南美响尾蛇恐怖亚种蛇毒也有效,能使其失去神经毒活性。美洲矛头蝮(Bothrops jararaca)蛇毒的蛋白酶活性,东部菱斑响尾蛇的致死作用也受其抑制。尖吻蝮蛇毒的纤溶组分在其作用下,其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原,酪蛋白水解活性及出血作用均丧失。对眼镜蛇和银环蛇蛇毒有人认为有效,可使致死毒性及肌肉阻断作用消失,有人认为对眼镜蛇毒无效。
&&&&谷胱甘肽(glutathione) 谷胱甘肽体外能对抗黄绿烙铁头蛇毒的致死毒性和矛头蝮蛇毒的蛋白水解活性,而对响尾蛇西部菱斑响尾蛇蛇毒则无影响,对眼镜蛇和日本蝮蛇毒体内和体外均有解毒作用。  
&&&&其它 此外,有人证明,硫代硫酸钠对蝮蛇毒有体外抗毒作用,二巯基丁二酸钠给家兔在注毒区动脉注射对眼镜蛇蛇毒的致死作用有保护效果。
&&&&3.3  蛋白酶类 蛇毒的活性组分都是蛋白质或多肽,作为蛋白质就有受单白酶水解的性质。但由于不同蛋白质对不同酶类有不同的抗力,因此不同的蛇毒所受蛋白酶的影响也不同。 Arai 等早曾用链霉蛋白酶(pronase),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处理半环扁尾海蛇(Laticauda semifasciata)蛇毒,以研究其组分的生化特性,证明这3 种酶对其致死作用的灭活程度各不相同。广西医学院蛇毒研究组和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把这种性质联系蛇伤的解毒应用上,发现胰蛋白酶对眼镜蛇毒有体内局部解毒作用。熊郁良等在动物实验上进一步证明其局部应用对眼镜蛇,眼镜王蛇(Ophiopha gus hannah),金环蛇(Bungarus fasciatus)和银环蛇蛇毒抗毒效果。即时在注毒后50 分钟用药,仍可使注射致死量的半数动物存活,并认为对蝮亚科毒蛇蛇毒也有明显抗毒作用。但 Russell 和Gubensek 作类似实验, 认为对响尾蛇蛇属(Cro talus)和蝰属(Vipera)毒蛇蛇毒无效。胰蛋白酶对一些蛇伤的疗效已在临床上得到验证。Huang 等作了其对不同毒蛇蛇毒的解毒作用比较,认为对眼镜蛇毒作用最强, 银环蛇蛇毒其次,用药前后LD50的比值分别为3.2 和1.8 对尖吻蝮和西部菱斑响尾蛇蛇蛇毒则毫无作用,并指出胰蛋白酶的剂量超过200μg·g-1动物体重,本身可引起肌坏死,且在给毒后20 分钟由原位注药即无效。  
&&&&据实验,链霉蛋白酶对眼镜蛇,眼镜王蛇, 金环蛇,银环蛇蛇毒和竹叶青蛇毒都有非常显著的体内局部解毒作用, 也以对眼镜蛇蛇毒作用最强。
&&&&3.4  PLA2抑制剂 氯丙嗪 (Chlorpromazine) 氯丙嗪对哺乳动物的PLA2有抑制作用。Crosland用小鼠实验,证明在腹腔注射(ip)蛇毒后立即ip 1 mg·kg-1氯丙嗪,能使印度眼镜蛇(B.caeruleus)蛇毒,银环蛇蛇毒和其神经毒素 β-环毒素的LD50分别提高8.6 ,2.6 和3.7 倍,阿的平1~5 mg·kg-1能使前述2 种蛇毒和β2环毒素的LD50 分别提高 5.7 ,11 和8.6 倍,对南美响尾蛇恐怖亚种(Crotalus durissus terrificus)蛇毒及其神经毒组分响尾蛇毒素(crotoxin)和太攀蛇(Oxyuranus scutellatus)蛇毒及其神经毒组分太攀毒素 (taipoxin)则无效。  
&&&&氯喹(Chloroquine)和阿的平 (Quinacrine) 氯喹和阿的平对蛇毒中的非神经毒性PLA2有抑制作用。Crosland 用小鼠实验,证明在ip 蛇毒后立即ip 氯喹可使台湾银环蛇毒的LD50从19μg 提高到95μg·kg-1,即提高5 倍;使其所含神经毒素β-环毒素的LD50从7.8 提高到134μg·kg- 1, 即提高17 倍,但对α-环毒素则无作用。1~5 mg·kg-1ip 能使印度眼镜蛇及银环蛇蛇毒和其β-环毒素的LD50分别提高 5.7 ,11 和8.6 倍。对南美响尾蛇恐怖亚种(Crotalus durissus terrificus)蛇毒及其神经毒组分响尾蛇毒素(crotoxin)和太攀蛇(Oxyuranus scutellatus)蛇毒及其神经毒组分太攀毒素 (taipoxin)则无效。但这种对抗蛇毒的神经毒作用就是由于对PLA2的抑制,则尚有争论。
&&&&3.5  糖皮质类固醇(Glucocorticosteroids)  糖皮质类固醇在药理上具有消炎,抗毒,抗休克和抑制免疫作用。Kato 等发现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对蛇毒的PLA2有直接抑制作用。很早就有人试用这类药物治疗蛇伤,但对其疗效的看法很不一致。据部分文献,认为临床上有效的蛇伤有:铜头蝮(Agkistrodon contortrix), 棕点竹叶青(Trimeresurus gramineus),红口蝮,圆斑蝰,金黄眼镜蛇(Naja tripundians )和大鼻矛头蝮(Bothrops nasutus)的咬伤。对大鼻矛头蝮咬伤的治疗,作者还强调这是他30 多年的一个咬伤面部而幸存的人。但Reid 等用双盲法实验设计观察强的松对蝰蛇蛇伤的疗效,认为这种激素对红口蝮咬伤没有任何益处。一些其他作者也持否定态度。Russell 检查了10 年中死于蛇伤病人的资料, 发现大部分都用过大量糖皮质激素。  
&&&&在动物实验上,认为有效的有:在小鼠上, 强的松对黄绿烙铁头蛇毒,氢化考的松对蝰,和黑颈眼镜蛇{Naja nigricollis)蛇毒,能改善肺组织病变; Crosland 等研究10 种药物对印度眼镜蛇,银环蛇及其神经毒素α-,β-环毒素,南美响尾蛇恐怖亚种(Crotalus durissus terrificus)及其神经毒素 (Crotoxin), 虎蛇(Notechis scutatus scatatus), 太攀蛇(Oxyu- ranus scufellatus)及其神经毒素的解毒作用,结果发现地塞米松作用最强,能对抗银环蛇毒,β-环毒素,响尾蛇毒素(crotox2 in),太攀蛇毒和太攀毒素(taipoxin)的毒性。在大鼠上, 氢化考的松对锯鳞蝰蛇毒;在犬上,氢化考的松对东部菱斑响尾蛇蛇毒,金黄眼镜蛇和眼镜蛇毒;在家兔上,氢化考的松对圆斑蝰蛇毒。认为无效甚至有害的有:在小鼠上,甲基强的松和氢化考的松对铜头蝮蛇毒; 在家兔上,考的松对草原响尾蛇(Crotalus mitcheli Pyrrhus)和小盾响尾蛇(Crotalus scutulatus)蛇毒。在大鼠上,地塞米松和甲基强的松对草原响尾蛇蛇毒;在犬上,考的松对东部菱斑响尾蛇蛇毒。  
&&&&蛇毒作用复杂,糖皮质类固醇影响面也广, 因此动物实验上和临床疗效上的差异可能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结果,国内在其对蛇伤的疗效上,是抱充分肯定态度的,把这类激素的应用作为处理重症病的常规用药之一,特别是和抗蛇毒血清合用,既可避免过敏,又能增强疗效,国外也有证据证明。但这还是一个值得探讨问题。  
&&&&有史以来,人类一直把毒蛇咬伤看作是最可怕的事例,因此用毒蛇猛兽来形容人间的恐怖事物。孔子用苛政猛于虎来形容暴政,柳宗元则说苛政猛于蛇。但人类在生存斗争中,必竟找到了蛇伤的特效药抗蛇毒血清。在战争中,“矛”和“盾” 的对抗,没有占绝对优势的一方。人类发明坦克以后,发现坦克并不是坚不可破的。自然界也是如此,总是在克服矛盾中不断提高。大自然对此还另有安排。生物界是一个整体,动植物间存在有互相依存关系。世界上治疗人类疾病的特效药如吗啡,阿托品,强心甙等等,最初不都是来自植物吗? 在生物进化中,毒素和抗毒蛋白是一对共同进化体,它们进行着互相对抗又适应的进化。从毒蛇和温血动物血清中已找到比抗蛇毒血清抗毒作用强数倍甚至数十倍的抗毒蛋白就是证明。许多进一步的成果正等待我们去发掘。总有一天,会找到比抗蛇毒血清优越或与其互相补充的蛇毒解毒剂。
健康网会议
电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010450号京卫网审字:[2001]第22号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京)-经营性-
客户服务热线: 公司传真:010- 咨询邮箱:
中国健康网北京办公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2号北京万通新世界广场A座20层)}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狂犬病抗毒血清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