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蜈蚣的作用50克分三次服用可以吗

当前位置: && 查询 蜈蚣咬伤 结果
总计显示小于30条,更多内容请搜索。
石首鱼鲞
(《食疗本草》)
【异名】白鲞(《尔雅翼》),鲞鱼(《纲目》)。
【来源】为石首鱼科动物大黄鱼或小黄鱼的干制品。动物形态详"石首鱼"条。
...鸡冠苗
(《纲目》)
【来源】为苋科植物鸡冠花的茎叶。植物形态详"鸡冠花"条。
【性味】《纲目》:"甘,凉,无毒。"
...油柑叶
(《岭南采药录》)
【异名】丝叶(《岭南采药录》),余甘子叶(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来源】为大戟科植物油柑的叶片,植物形态详"庵摩勒"条。
...油柑根
(《岭南采药录》)
【异名】余甘子根(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来源】为大戟科植物油柑的根或根皮。植物形态详"庵摩勒"条。
...桑叶汁
(《别录》)
【异名】桑叶滋、桑脂、桑滋干(《纲目拾遗》)。
【来源】为桑科植物桑的鲜叶,摘破叶脉后渗出的白色液汁。植物形态详"桑叶"条。
...雄鸡口涎
(福建《南平专区中医药特效验方汇集》)
【来源】为雉科动物家鸡雄者的口诞。动物形态详"鸡肉"条。
【功用主治】治蜈蚣咬伤。
... 蜈蚣咬伤
〔组成〕了刁竹全草15g ,老虎须根15g ,水田七根12g, 肿节风根12g,
... 蜂蜇伤
〔组成〕鲜海上霸王叶(古钩藤)15g ,鲜六月棱叶7.5g ,鲜枫树嫩叶
【组成】雄黄、枯矾各等量,浓茶水适量。
【用法】混合研未,浓茶水调匀,涂伤口。
...昆虫螫咬伤  ①、蜂螫伤:一般常见的蜂有蜜蜂、黄蜂和马蜂,这几种蜂者有尾刺,蜂螫人是靠尾刺把毒液注入人体,只有蜜蜂螫人后把尾刺留在人体内,其他蜂螫人后将尾刺收回。人被单个蜂螫伤,一般只表现局部红肿和疼痛,数小时后可自行消退;若被群峰螫伤,可出现头晕、恶心、呕吐、呼吸困难、面色苍白,严重者可出现休克、昏迷甚至死亡。  被蜜蜂螫伤后,要仔细检查伤口,若尾刺尚在伤口内,可见皮肤上有一小黑点。可用镊子、针尖挑出,在野外无法找到针或镊子时,可用嘴将刺在伤口上的尾刺吸出,不可挤压伤口以免毒液扩散,也不能用红药水、碘酒之类药物涂擦患部,这样只会加重患部的肿胀。因蜜蜂的毒液呈酸性,所以可用肥皂水、小苏打水、或淡氨水等碱性溶液洗涤涂擦伤口中和毒液。也可用生茄子切开涂擦患部以消肿止痛。伤口肿胀较重者,可用冷毛巾湿敷伤口。  若被黄蜂螫伤,因其毒液呈碱性,所以用若酸性液体中和,如食醋、人乳涂擦患部可止痛消痒。若被马蜂螫伤,用马齿苋菜嚼碎后涂在患处可起到止痛作用。蜂螫后局部症状严重、出现全身性过敏反应者,除了给予上述处理外,如带有蛇药可口服解毒,并立即送往医院救治。  ②、蝎螫伤:蝎子有一弯曲而尖锐的尾针与毒腺相通,刺入人体后可注入神经性毒液。受伤处大片红肿并带有剧痛。严重者可出现寒战、高热、恶心呕吐、肌肉强直、呼吸增快、脉搏细弱,最终因呼吸衰竭而死亡。本新闻共3页,当前在第1页&&1&&2&&3&&
  一旦发现被蝎子螫伤,处理原则基本与毒蛇咬伤相同。因螫伤后当时很难判断预后,尤其是儿童,均应按重症处理。立即用鞋带、布条等绑扎伤口的近心端,以阻止毒液吸收。绑扎的松紧以阻断淋巴和静脉回流为准,即绑扎肢体远端动脉搏动略减弱。  再以小刀、碎玻璃片等尖锐物品火烧消毒后“十”字形切开伤口,深达皮下,拔出毒针,用弱碱性液体如肥皂水、淡氨水冲洗伤口,由绑扎处向伤口方向挤压排毒,持续20-30分钟,或用拔火罐法排毒。身边带有蛇药片者可立即服用,并用水将药片调成糊状,在距伤口2厘米处外敷一圈,注意不要使药物进入伤口。经过上述处理后,一般可松开近心端的绑扎带。若伤口周围皮肤红肿,可用冷毛巾或冰袋冷敷。鼓励被螫伤的患者多喝水,以利进入体内的毒液尽早排出。但要禁止饮酒。对于螫伤后全身症状较重者要迅速关往医院救治。  ③、蜈蚣咬伤:蜈蚣有一对中空的螯,咬人后毒液经此进入皮下。蜈蚣咬人后局部表现为疼痛、骚痒。全身表现为头痛、发热、恶心呕吐、抽搐及昏迷等。蜈蚣越大,症状越重。儿童被咬伤,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发现被蜈蚣咬伤后,立即用弱碱性液体如肥皂水、淡氨水洗涤伤口,如在野外可用鲜蒲公英或鱼腥草嚼碎捣烂后外敷在伤口上。不必用碘酒或消毒水涂擦伤口,因其毫无用处。也可将蛇药片用水调成糊状,敷于伤口周围。对于症状严重者,可内服蛇药片并立即送往医院治疗。本新闻共3页,当前在第2页&&1&&2&&3&&
  ④、蚂蟥咬伤:蚂蟥又称水蛭,一般栖于浅水中。但在亚热带的丛林地带,还有一种旱蚂蟥常成群栖于树枝和草上。蚂蟥致伤是以吸盘吸附于暴露在外的人体皮肤上,并逐渐深入皮内吸血。被咬部位常发生水肿性丘疹,不痛。因蚂蟥咽部分泌液有抗凝血作用,伤口流血较多。  发现蚂蟥已吸附在皮肤上,可用手轻拍,使其脱离皮肤;也可用食醋、酒、盐水、烟油水或清凉油涂抹在蚂蟥身上和吸附处,使其自然脱出。不要强行拉扯,否则蚂蟥吸盘将断入皮内引起感染。蚂蟥脱落后,伤口局部的流血与丘疹可自行消失,一般不会引起特殊的不良后果。只需要在伤口涂抹碘酒预防感染即可。
本新闻共3页,当前在第3页&&1&&2&&3&&
...毒虫咬伤应该怎么办?【毒蛇咬伤】  被毒蛇咬伤后一般在局部留有牙痕、疼痛和肿胀,还可见出血及淋巴结肿大,其全身性症状因蛇毒性质而不同。急救原则是及早防止毒素扩散和吸收,尽可能地减少局部损害。   蛇毒在3-5分钟即被吸收,故急救越早越好。1、绑扎伤肢,在咬伤肢体近侧约5-10厘米处用止血带或橡胶带等绑扎,以阻止静脉血和淋巴液回流,然后用手挤压伤口周围或口吸(口腔粘膜破溃者忌吸),将毒液排出体外。2、冲洗伤口,先用肥皂水和清水清洗周围皮肤,再用生理盐水、0.1%高锰酸钾或净水反复冲洗伤。3、局部降温,先将伤肢浸于4-7摄氏度的冷水中3-4小时,然后改用冰袋,可减少毒素吸收速度,降低毒素中酶的活力。4、排毒,咬伤在24小时以内者,以牙痕为中心切开伤口成“+”或“++”形,使毒液流出,也可用吸奶器或拔火罐吸吮毒液。切口不宜过深,以免损伤血管。若有蛇牙残留宜立即取出。切开或吸吮应及早进行,否则效果不明显。5、药物治疗,常用的解毒抗毒药有上海蛇药、南通蛇药等,还可用半枝莲60克、白花蛇舌草60克、七叶一枝花9克、紫花地丁60克水煎内服外敷。还可用激素、利尿剂及支持疗法,对本病有辅助治疗作用。加强野外作业的防护,掌握毒蛇习性,尽量不要裸露腿足,必要时穿长统靴,蛇伤即可避免。被毒蛇咬伤后切忌奔跑,宜就地包扎、吸吮、冲洗伤口后速到医院治疗。本新闻共3页,当前在第1页&&1&&2&&3&&
  【狗咬伤】  一般分为疯狗咬伤和一般狗咬伤,狂犬咬伤以6-8月份多见。咬伤后应立即冲洗伤口,先用20%肥皂水和大量清水反复冲洗伤口,也可用醋冲洗,并进行必要的清创,然后用千分之一的新洁而灭冲洗。再用浓硝酸或浓的炭酸、碘酒烧灼伤口。若疑为疯狗咬伤应尽早到医院诊治。也可视病情注射抗菌素或破伤风抗毒素血清。   【蜂螫伤】  一般只表现局部红肿疼痛,多无全身症状,数小时后即自行消退。若被蜂群螫伤时,可出现如头晕、恶心、呕吐等,严重者可出现休克、昏迷或死亡,有时可发生血红蛋白尿,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过敏病人则易出现荨麻疹、水肿、哮喘或过敏性休克。可用弱碱性溶液如3%氨水、肥皂水等外敷,以中和酸性中毒,也可用红花油、风油精、花露水等外搽局部。黄蜂螫伤可用弱酸性溶液〔如醋〕中和,用小针挑拔或纱布擦拭,取出蜂刺。局部症状较重者,也以火罐拔毒和局部封闭疗法,并予止痛剂。全身症状较重者宜速到医院诊疗。对蜂群螫伤或伤口已有化脓迹象者宜加用抗菌素。   【蜈蚣咬伤】  局部表现有急性炎症和痛、痒,有的可见头痛、发热、眩晕、恶心、呕吐,甚至谵语和抽搐及昏迷等全身症状。应立即用弱碱性溶液〔如肥皂水、浅石灰水等〕洗涤和冷敷,或用等量雄黄、枯矾研末以浓茶或烧酒调匀敷伤口,也可用鱼腥草、蒲公英捣烂外敷,有全身症状者宜速到医院治疗。本新闻共3页,当前在第2页&&1&&2&&3&&
  【猫鼠咬伤】  局部多出现红肿疼痛,严重时累及淋巴管、淋巴结而引起淋巴管炎、淋巴结炎或蜂窝组织炎。咬伤部位在四肢时,可暂结止血带,用生理盐水或清水冲洗伤口,并用5%石炭酸或硝酸将局部腐蚀,症状较重者宜到医院治疗。   【其它】  在日常生活中蝎和毒蜘蛛咬伤也是常见的。蝎螫伤局部可见大片红肿、剧痛,重者可出现寒战、发热、恶心、呕吐、舌和肌肉强直、流涎、头痛、昏睡、盗汗、呼吸增快及脉搏细弱等,儿童被螫伤后严重者可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毒蜘蛛咬伤者局部苍白发红或出现荨麻疹,重者可发生局部组织坏死或全身症状。处理原则与毒蛇咬伤相同。全身症状明显者宜找医生诊疗。
本新闻共3页,当前在第3页&&1&&2&&3&&
...五灵脂图谱
【药 名】:五灵脂【拼 音】:WULINGZHI【英文名】:Trogopterus Dung【来源】:为鼯鼠科动物橙足鼯鼠和飞鼠等的干燥粪便。【功效】:行血止痛(生用)、活血止血(炒用)、解毒、健脾消积。【主治】:治心腹血气诸痛、痛经、闭经、腹痛、疝痛、崩漏、月经过多、跌打损伤、蛇、蝎、蜈蚣咬伤及药毒;伤冷积聚及小儿五疳。【性味归经】:苦,甘,温。①《开宝本草》:“味甘,温,无毒。”②《本草汇言》:“味甘酸,气平,无毒。”③《本经逢原》:“苦酸,寒,小毒。”入肝、脾经。①《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心、肝二经。”②《本草经解》:“入足厥阴肝经、足太阴脾经。”【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用药忌宜】:孕妇慎用。《本草经疏》:“血虚腹痛,血虚经闭,产妇去血过多发晕,心虚有火作痛,病属血虚无瘀滞者,皆所当忌。”【药物配伍】:《纲目》:“恶人参,损人。”1、配蒲黄,通利血脉,活血散瘀,消肿止痛力量增强,用治气滞血瘀,心腹疼痛(包括冠心病引起的心绞痛)诸症,妇女月经不调,痛经,产后恶露不行,子宫收缩不全,少腹疼痛等症。2、配降香,相互促进,行气活血,宣通络道,散瘀止痛益彰,用治胃脘痛,腹痛等症。3、配高良姜,气血并用,具温胃散寒,行气活血之功。4、配雄黄,增强解毒之力,用治解蛇毒及蝎、蜈蚣咬伤。5、配半夏,祛瘀并化痰,使化痰之力大增,用于热痰血凝结者最宜。6、配木香,行气散瘀,用治血气刺痛最效。7、配当归,止血又补血,用治经血不止,血瘀所致者极效。 【别名】:药本(侯宁极《药谱》)、寒号虫粪(《开宝本草》)、寒雀粪(《中药志》)。原动物橙足鼯鼠又名:寒号虫(《开宝本草》)、寒号鸟、寒搭拉虫。药材①灵脂块又名:糖灵脂②灵脂米又名:散灵脂【处方名】:灵脂、五灵脂、酒灵脂、醋灵脂、炒灵脂、灵脂炭、炒五灵脂、醋炒五灵脂处方中写灵脂、五灵脂指生五灵脂,为原药材去杂质生入用药者。酒灵脂为灵脂用黄酒喷洒,晾干入药者。醋灵脂为灵脂用米醋喷酒,晾干入药者。炒灵脂为灵脂用文火微炒入药者。灵脂炭为灵脂用武火炒炭入药者。【商品名】:糖灵脂:又名灵脂块,为春季的粪便结成的块状物。米灵脂:又名散灵脂、灵脂米,为秋季的粪便,呈长椭圆柱状颗粒。以色黑褐、块状、有光泽、显油润、无杂质者为佳。【动植物资源分布】:①橙足鼯鼠分布河北、山西、青海、甘肃、云南等地。②飞鼠分布东北、内蒙古、河北、山西、新疆等地。两种药材主产河北、山西。此外,甘肃、吉林、新疆,北京郊区亦产。【药材的采收与储藏】:全年可采,但以春、秋为多,春采者品质较佳。采得后,拣净砂石、泥土等杂质,按形状分别为“灵脂块”和“灵脂米”两类。【拉丁名】:药材Faeces Trogopterori原动物橙足鼯鼠Trogopterus& xanthipes Milne- Edwards飞鼠 Pteromys volans& L.【炮制方法】:1、净制:拣净杂质,筛去灰屑(灵脂米)。2、碎制:灵脂块需打碎。3、醋制:取净五灵脂,置锅内,文火微炒,随即喷淋米醋,再炒至微干、有光泽为度,取出晾干。4、酒制:制法同上,惟用黄酒喷淋。【考 证】:出自《开宝本草》。【生药材鉴定】:①灵脂块,系由许多粪粒凝结而成,不规则的块状,大小不一。表面黑棕色、黄棕色、红棕色或灰棕色,凹凸不平,有的有油润性光泽;粪粒呈长椭圆柱形,其表面常碎裂,呈纤维性。体轻,质较硬,但较易破碎,断面不平坦,可模糊地看出粪粒的形状,有时呈纤维性。气腥臭,味苦。以块状、黑棕色、有光泽、油润而无杂质者佳。②灵脂米,呈长椭圆形圆柱状,两端钝圆,长5~15毫米,直径3~6毫米。表面黑棕色,较平滑或微粗糙,常可见浅色的斑点,有的具有光泽。体轻而松,易折断,断面黄色,黄绿色或黑棕色,呈纤维性。气微弱,味微苦咸。以表面粗糙,外黑棕色、内黄绿色,体轻无杂质者佳。品质较灵脂块为差。显微鉴定:粉末:黄褐色。滴加50%硫酸,放置10min以上,可见团块(粪粒)中析出众多小颗粒状结晶,逐渐形成针簇状或长方形片状结晶。此外,常可见管胞、纤维、表皮、花粉粒等植物组织碎片。【中药化学成分】:含维生素A类物质,如按维生素A计算,其含量为0.0399%。尚含多量的树脂、尿素、尿酸等。含五灵脂(wulingzhic acid),为异海松酸的衍生物,并含邻苯二酚、苯甲酸、3-蒈烯-9,10二羧酸、尿嘧啶、间羟基苯甲酸、原儿茶酸、次黄嘌呤、尿囊素、L-酪氨酸,另含5-甲氧基-7-羟基香豆素。
...野菊的功效野菊的功效野菊
(《日华子本草》)
【异名】苦薏(陶弘景),野山菊(《植物名实图考》),路边菊(《岭南采药录》),黄菊仔(《中国药植志》),野黄菊(《江苏植药志》),鬼仔菊(《广西中药志》),山九月菊(《辽宁经济植物志》)。&&&
【来源】为菊科植物野菊、北野菊及岩香菊等的全草及根。&&&
【植物形态】①野菊
多年生草本,高30~60厘米,亦可达120厘米。&&&顶部的枝通常被白色柔毛,有香气。&&&叶互生,卵圆形至长圆状卵形,长4~6厘米,宽1.5~5厘米,有羽状深裂片,中裂片较大,侧裂片2~3对,椭圆形或长圆状卵形,先端尖,上面被疏柔毛,下面被白色短柔毛及腺体,沿脉毛较密;具叶柄。&&&头状花序顶生,直径1.5~2.5厘米,数个排列成伞房花序状;总苞半球形,外层苞片椭圆形,较内层稍短小,边缘干膜质,中肋绿色,被绵毛或短柔毛,内层苞片长椭圆形,全部干膜质;外围为舌状花,淡黄色,1~2层,舌瓣长11~13毫米,宽2.5~3毫米,无雄蕊;中央为管状花,深黄色,先端5齿裂,雄蕊5,聚药,花丝分离,雌蕊1,花柱细长,柱头2裂。&&&瘦果约长1.5毫米,具5条纵纹,基部窄狭。&&&花期9~10月。&&&
生长于路边、丘陵、荒地及林缘。&&&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
多年生草本,高达150厘米。&&&茎直立,粗壮,近叉状分枝。&&&基生叶有时枯萎。&&&叶互生,卵状长圆形或阔卵形,长3~7厘米,宽2.5~5厘米,先端尖,基部稍呈心形、截形或近圆形,羽状或近掌状5~7深裂,裂片狭卵形或长圆形,有缺刻状锐牙齿,下面灰白色,密被分叉状短柔毛及腺体;具叶柄。&&&头状花序多数,直径8~12毫米,生于枝端,密集成聚伞状,有时近乎伞形;总苞浅杯状,苞片长卵形,覆瓦状排列,中肋绿色,革质,边缘膜质,褐色;舌状花管状花均为黄色,管状花疏生腺点。&&&
生于路旁、山地或丘陵草地。&&&分布东北及河北。&&&
多年生草本,高达150厘米。&&&茎直立,多叉状分枝,生有微毛,较北野菊为稀。&&&叶较薄,长卵形,1~2回羽状深裂或掌状深裂,裂片长椭圆状卵形、披针形,有尖锯齿,下面微具柔毛;假托叶不显著。&&&头状花序多数,直径8~12毫米,生于枝端,稍下垂,集成近聚伞状;总苞半球形,苞片3~4列;舌状花1列。&&&长椭圆形,与中央的管状花全为黄色。&&&
生于石质山坡、路旁。&&&分布东北、华北、西北、华东、西南各地。&&&
以上植物的花序(野菊花)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采集】夏、秋间采收,晒干。&&&
【化学成分】野菊全草含挥发油、蒙花甙、木犀草素的甙、矢车菊甙、菊黄质、多糖、香豆精类、野菊花内酯。&&&挥发油中主要为莰烯、樟脑、葛缕酮等。&&&
【药理作用】见野菊花条。&&&
【性味】苦辛,寒
①陶弘景:味苦。&&&
②《岭南采药录》:苦,寒。&&&
③《陆川本草》:甘,寒。&&&
④《四川中药志》:性平,味苦辛,无毒。&&&
【功用主治-野菊的功效】清热解毒。&&&治痈肿,疔疮,目赤,瘰疬,天疱疮,湿疹。&&&
①《本草拾遗》:破血,妇人腹内宿血食之。&&&又调中止泄。&&&
②《纲目》:治痈肿,疔毒,瘰疬,眼息。&&&
③《纲目拾遗》:治蛇咬,梅疮,天疱疮。&&&
④《植物名实图考》:捣敷疮毒。&&&
⑤《分类草药性》:根,解烟毒。&&&治头目眩昏,男子虚淋,女子白带。&&&
⑥《陆川本草》:清热解毒。&&&治温热头痛,赤眼,痢疾。&&&
⑦《上海常用中草药》:治鼻炎,支气管炎,咽喉肿痛,湿疹,皮肤瘙痒。&&&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2~4钱(鲜者1~2两);或捣汁。&&&外用:捣敷或煎水洗;或塞鼻。&&&
【选方】①治疔疮:野菊花根、菖蒲根、生姜各一两。&&&水煎,水酒对服。&&&(《医钞类编》)
②治痈疽疔肿,一切无名肿毒:㈠野菊花,连茎捣烂,酒煎,热服取汗,以渣敷之。&&&(《孙天仁集效方》)㈡野菊花茎叶、苍耳草各一握,共捣,入酒一碗,绞汁服,取汗,以滓敷之。&&&(《卫生易简方》)
③治瘰疬疮肿不破者:野菊花根,捣烂煎酒服之,仍将煎过菊花根为末敷贴。&&&(《瑞竹堂经验方》)
④治天泡湿疮:野菊花根、枣木。&&&煎汤洗之。&&&(傅滋《医学集成》)
⑤治妇人乳痈:路边菊叶加黄糖捣烂,敷患处。&&&(《岭南草药志》)
⑥治蜈蚣咬伤:野菊花根,研末或捣烂敷伤口周围。&&&(《岭南草药志》)
⑦治白喉:㈠野菊一两,和醋糟少许,捣汁,冲开水漱口。&&&㈡野菊叶和醋半匙,将野菊叶捣烂后,加白醋调匀涂在喉头。&&&(《贵州中医验方》)
③预防及治疗疟疾:㈠鲜野菊揉烂。&&&塞鼻。&&&每天塞二小时,两鼻孔交替进行,连用三天。&&&㈡鲜野菊一两。&&&水煎服。&&&连服三天。&&&(徐州《单方验方新医疗法选编》)
...苦瓜食疗方-家庭药膳食疗方精选   为葫芦科攀援草本植物苦瓜的果实,我国各地均有栽培。夏、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剖成两半,去瓤,洗净鲜用。  【性味】味苦、甘,性寒。  【功用主治】清暑涤热、解毒、明目。用于暑热烦渴、肝热目赤、湿热痢疾、心火亢盛、血尿。  【苦瓜食疗方精选】  1、治肾虚、便秘、目:鲜苦瓜500克,鸡翅250克。苦瓜去瓤切片,鸡翅斩块,加入姜汁、酒、酱油、白糖、食盐,入热油锅中炒焖至将熟时,加入少许生葱段和少量清水焖熟佐膳。  2、治热病,或暑热烦渴:苦瓜500克炒熟食,或与瘦猪肉50克,煎汤服,每日2-3次。  3、治鼻衄:鲜苦瓜250克,荠菜50克,瘦猪肉100克,酒、精盐、味精各适量。先将苦瓜去瓤,切成小块;瘦猪肉洗净,切成薄片;荠菜洗净切碎。然后把瘦猪肉放入锅中,调入酒和精盐,加水适量煮沸5分钟,再入苦瓜、荠菜同煮汤,放入味精即成,每日1次。  4、治心胸烦热、夜卧不安、失眠易醒:鲜苦瓜500克,猪排骨500克,咸菜90克。先将苦瓜去瓤,洗净,切块;猪排骨洗净,斩块;咸菜洗净。然后把全部用料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文火煲2小时,调味佐膳。  5、治痢疾:苦瓜100克,捣烂如泥,加红糖50克捣匀,两小时后将水滤出,一次冷服。  6、治中暑发热:鲜苦瓜1条,茶叶50克,鲜苦瓜截断去瓤,纳入茶叶,再接合,悬挂通风处阴干。每次9克,开水泡15分钟,代茶饮。  7、治子痫:鲜苦瓜100克,鲜黄瓜100克,鲜菊花20克,生姜10克。将苦瓜、黄瓜切成细丝,入沸水片刻捞出,生姜切成细丝,菊花撕成花瓣。四味合一处,加醋、盐、香油、味精适量,搅拌均匀即可,作菜常食。  8、治肝热目赤疼痛:鲜苦瓜500克,鲜桑叶30克,鲜菊花50克,水煎服,每日2次。  9、苦瓜藤或叶,晒干研末,每服6克,一日两次,治痢疾。  10、苦瓜根6克,水煎服,治小儿呕吐。  11、苦瓜瓤,煮熟食,治流感。  12、苦瓜叶捣烂敷患处,治.肿痛及蜈蚣咬伤。  13、苦瓜叶捣烂敷患处,或烘干研末,用茶油调敷患处,治湿疹。  14、苦瓜种子,炒熟研末,每次10克,一日两三次,十天为一疗程,黄酒送服,治肝热阳痿。  15、猪油炒苦瓜:苦瓜250克,切开去瓤,切片或切丝,用猪油爆炒,用适量姜、葱、食盐调味佐餐食用。有清热,明目,养肝,润脾,补肾作用。适用于体虚有热之目疾,以及脾虚体弱者食用。  16、苦瓜瘦肉汤:鲜苦瓜200克左右,去瓤切块,猪瘦肉100克,切片。同放锅内加适量水煮汤。煮熟后加适量食盐调味食用。有清热解暑,明目去毒作用。适用于暑热烦渴,暑疖,热痱过多,眼结膜炎等症。苦瓜药膳方  17、苦瓜焖鸡翅:鸡翅斩块,放碗中,加入姜汁、黄酒、酱油、白糖、食盐、豆粉拌匀,放入开水中烫煮片刻,捞起;再入热油锅中炒焖至熟时,将苦瓜倒入鸡翅同炒,然后加入少许生葱段和少量清水焖熟食用。有清干明目,补肾润脾,解热除烦作用。   【用法用量】炒食、煎汤或绞汁服,鲜品每次100-500克。  【宜忌】胃寒体虚、腹泻者不可服。  【成分与药用】  本品含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胡萝卜素、粗纤维、苦瓜素以及钙、磷、铁、无机盐等。有消炎退热、解劳乏、清心明目的功效。对癌细胞有较强的杀伤力。(苦瓜食疗方) ...治疗蝎子蜇伤&&&&户外旅行中的毒虫咬伤主要包括:蜈蚣咬伤、蝎子蜇伤、蚂蟥叮咬、毛虫蜇伤等。
&&& 1.蜈蚣咬伤。其伤口是一对小孔,毒液流入伤口,局部红肿。蜈蚣的毒液呈酸性,用碱性液体就能中和。可立即用5-10%的小苏打水或肥皂水、石灰水冲洗,不用碘酒。然后涂上较浓的碱水或3%的氨水。
&&& 2.蝎子蜇伤。蝎子尾巴上有一个尖锐的钩,与一对毒腺相通。蝎子蜇人,毒液即由此流入伤口。蜇伤如在四肢,可在伤部上方缠止血带,拔出毒钩,将明矾研碎用米醋调成糊状,涂在伤口上。必要时请医生切开伤口,抽取毒汁。
&&& 3.蚂蟥叮咬。被蚂蟥咬住后不要惊慌失措地使劲拉,可用手掌或鞋底用力拍击,经过剧烈的震打以后,蚂蟥的吸盘和颚片会自然放开,蚂蟥很怕盐,在它身上撒一些食盐或者滴几滴盐水,它就会立刻全身收缩而跌下来。
&&& 4.毛虫蜇伤。被毛虫蜇伤后可用橡皮膏粘出毒毛。
&&& 1.如被毒虫叮咬后,出现头痛、眩晕、呕吐、发热、昏迷等症状时,应立即去医院。
&&& 2.被蜈蚣、毛虫叮咬后,常在被叮咬过的皮肤上形成风疹或水泡。对于风疹,可先用酒精将皮肤擦干,然后涂上1%的氨水;有水泡的,不可因痒而用手去抓,可用烧过的针将水泡刺破,将血挤出,然后涂上1%的氨水。 ...解毒消炎丸治疗蜈蚣咬伤&&& 70岁的黄大娘不久前在家睡觉时被蜈蚣咬伤右脚&&&黄大娘疼醒后发现身边有条又长又大的蜈蚣在逃窜,故可肯定为蜈蚣咬伤。家人急送她到某社区卫生服务站就诊。医生见她那被咬伤的右脚肿如箩卜,红如番茄,还有头晕、眼花和呼吸急促等症状,立即给她解毒消炎丸口服;此外,还用解毒消炎丸适量研末,为她敷于患处。经上述治疗30分钟后,黄大娘右脚肿痛有所缓解;头晕、头痛和呼吸急促等症状也随之消失;第2天继续服用解毒消炎丸,至下午右脚肿痛完全消头,仅剩一微小伤口。医生给予碘伏外涂,3天后伤口愈合。
  医师忠告& 蜈蚣又称百足虫、千足虫和百脚等,为夜行性肉食动物,咬人后可导致局部红、肿、热、痛,严重者可致过敏性休克或心律失常(蜈蚣唾涎含过敏性物质和心脏毒性物质)。解毒消炎丸是由丁公香、牛黄、蟾酥和朱砂等药制成的中成药,具有解毒、消肿、止痛和抗过敏等功效。临床上广泛用于毒虫咬伤、疖痈疔疮和咽喉肿痛等的治疗。用法:成人每次口服4至6粒,每天3次;儿童每次2至3粒,每天3次(饭后原粒吞服);外用适量(溶化后)。不良反应有恶心、欲呕等胃肠道症状;此外,还有局部刺激症状,故不宜空腹服用,体表有溃烂者不宜外敷。因为解毒消炎丸含有蟾酥、朱砂等药物,故中病即止,不可久服。 ...雄黄药用便方
&!--hzh--&&!--hzhend--& &&&&雄黄是一种天然结晶矿石,有抗菌、解毒、燥湿功效,多用于皮肤病和毒虫咬伤等的治疗。&&&&1.治带状疱疹:雄黄20克,大黄30克,共研细末,用白酒(或茶水)调成糊状,外敷患处;或用雄黄、明矾各10克,琥珀3克,共研末过筛,用凉开水调成糊状。用消毒棉签蘸药涂于患处,随干随涂;或雄黄、大黄、冰片各等分研为细末,以麻油调涂患处,每日数次,连续用药7-10天可愈。&&&&2.治手指急性化脓性感染:雄黄3克,鲜猪苦胆1个,白酒少许。雄黄研末,与酒同装入猪胆内调匀,将患指洗净后伸入猪胆内浸泡。一般2-3日可愈。&&&&3.治皮肤瘙痒症:雄黄6克,花椒10克,艾叶10克,防风10克,共入锅加水2000毫升煎煮lO分钟,待适温时擦洗患处,即可止痒。适用于慢性湿疹、神经性皮炎、皮肤过敏等症。&&&&4.治蜈蚣咬伤:雄黄、枯矾各等分,混合研末,以白酒调匀,外涂伤口。&&&&5.治毒蛇咬伤:雄黄15克,白砒5克,樟脑15克,冰片2.5克,共研细末,以纸卷药,搓成圈筒,然后点燃烟熏被咬处,直到流出紫黑液,以液尽为止。&&&&6治蛲虫:雄黄1.9克,干花椒9克,研末,用棉花包成小球,在麻油里浸透。睡前塞入肛门,第2天清晨即可排出蛲虫。&&&&7.治鼻息肉:雄黄4克,杏仁3克(研末),轻粉3克,麝香1克,共调匀,密封备用。用时以药棉蘸药粉少许涂鼻息肉。每日1次,连用7日可愈。&&&&8.治腮腺炎:雄黄3克,蓖麻仁3l克,共捣烂成泥状,敷贴患处。每日换药2-3次,可冶流行性嗯腺炎。&&&&9.治疥疮:雄黄、川椒各125克,硫黄500克,蛇床子、大枫子(去壳)、木鳖子(去壳)、樟脑末和苦参各60克,猪板油500克。将川椒、蛇床子、苦参、大枫子、木鳖子分别烘干,共研细末,过120目筛;雄黄、硫黄共研末过筛,与上药调匀;将猪板油放锅内加热煎油,去渣取油待凉,然后加上药末调匀,同时加入樟脑末调匀,装瓶备用。用时先将患部洗净擦干,再涂上药膏。每日1次,连用3天显效或痊愈。&&&&10.治汗斑:雄黄、硫黄、密陀僧、枯矾、硼砂各30克,蛇床子50克,樟脑、轻粉各10克,冰片5克,研极细末,过120目筛,贮瓶经高压消毒,密封备用。用时,先将患处洗净拭干,取药粉少许加醋精适量调成稀糊状,用鲜生姜切片蘸药反复用力涂擦患处,每天3-5次,每次搽至皮肤发红,7天为1个疗程,直至皮疹完全消失。&&&&11.治口疮:鸡肝1具,雄黄10克,冰片5克。将鸡肝放瓦上焙干,共研细末,装瓶备用。用时患者取坐位,张开口,充分暴露病灶,将药粉涂在溃疡面上,每天4-6次。&&&&12.治脓疱疮:雄黄、炒龟板、炒黄连各100克,冰片30克,共研细末,每日3次,少许撒于疮面。&&&&注意:雄黄的化学成分为二硫化砷。雄黄加热后,经化学反应会转变为三氧化二砷,也就是平时我们所称之“砒霜”,有剧毒。我国民间在端午节有喝雄黄酒的风俗,有的人因喝雄黄酒而发生急性或慢性砷中毒,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必须引起注意。
...蜗牛的功效蜗牛的功效蜗牛
(《别录》)
【异名】仆累(《山海经》),小牛螺、黄犊(《三苍》),k蠃、鼠蝓(《尔雅》),蜗蠃、蜾蠃(《说文》),蠡蠃(《广雅》),陵螺(崔豹《古今注》),山蜗、瓜牛(陶弘景),蠡牛(《药性论》),负壳蜒蚰(《日华子本草》),海羊《《仙传外科集验方》),蜓蚰蠃,土牛儿(《纲目》),负壳蛞蝓(《东医宝鉴》),天螺(《陆川本草》),圆螺虫(《生草药手册》),天螺蛳(《四川中药志》),无靥螺、肌母螺(《泉州本草》)。&&&
【来源】为蜗牛科动物蜗牛及其同科近缘种的全体。&&&
【动物形态】蜗牛
雌雄同体。&&&螺形贝壳,通常黄褐色,上有1~3条暗褐色色带,质薄脆,无厣。&&&体柔软,头、足可伸出壳外。&&&头前端有触角2对,后方的1对长大,顶端各具1眼。&&&头端腹侧有口。&&&左右两缘成2对舌状唇,内有黄色的颚片。&&&右侧大触角基部,有生殖孔的开口。&&&螺口右侧有一呼吸孔。&&&足扁平,成长舌状;面有粘液腺分泌粘浓。&&&全体除面外,外表都有多角形的皱纹;各部感觉均极灵敏,遇刺激即全部缩入壳内。&&&
多见于田野及阴湿处。&&&匍行时常舐食草、木及蔬菜等茎叶的表皮。&&&
本动物的壳(蜗牛壳)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采集】夏季捕捉,捕得后用沸水烫死,晒干。&&&
【药材】干燥的蜗牛,全体已缩入螺壳内。&&&螺壳直径约1厘米许,外面灰褐色,有光泽,质脆易碎。&&&破碎后,内部为乳白色。&&&以完整不破碎、干净无泥者为佳。&&&
【炮制】洗净,晒干,或置坩埚内煅造用。&&&
①《日华子本草》:入药炒用。&&&
②《本草新编》:甘草生须,同火炒焙干。&&&
【性味】咸,寒。&&&
①《别录》:味咸,寒。&&&
②《药性论》:有小毒。&&&
【归经】①《玉楸药解》:入足太阳膀胱、足厥阴肝经。&&&
②《本草求真》:入大肠、胃。&&&
【功用主治-蜗牛的功效】清热,消肿,解毒。&&&治风热惊痫,消渴,喉痹,痄腮,瘰疬,痈肿,痔疮,脱肛,蜈蚣咬伤。&&&
①《别录》:主贼风歪僻腕跌,大肠下脱肛,筋急及惊痫。&&&
②《药性论》:生研取服,止消渴。&&&
③《品汇精要》:祛风热,消疮肿。&&&
④《纲目》:治小儿脐风撮口,利小便,消喉痹,止鼻衄,通耳聋,治诸种毒痔漏,制蜈蚣蝎虿毒。&&&
⑤《本草新编》:善杀虫,以活者投麻油中,自化为油。&&&涂虫疮。&&&
⑥《玉楸药解》:利水泄火,消肿败毒,去湿清热。&&&
⑦《医韩纂要》:治血风疮及杨梅疮。&&&
⑧《黑龙江中药》:通乳。&&&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2两,或捣汁、焙干研末。&&&外用:捣敷或焙干研末调敷。&&&
【宜忌】不宜久服。&&&
①《纲目》:畏盐。&&&
②《本草经疏》:非真有风热者不宜用,小儿薄弱多泄者不宜用。&&&
【选方】①治小儿胎热撮口:蜗牛子一十枚(去壳细研初泥),莳萝末半分。&&&上药,同研令匀,用奶汁和涂于口畔。&&&(《圣惠方》)
①治消渴引饮不止:㈠蜗牛十四枚,形圆而大者。&&&以水三合,密器浸一宿,取水饮之。&&&(《海上集验方》)㈡蜗牛(焙)半两,蛤粉、龙胆草、桑根白皮(炒)各二钱半。&&&研末,每服一钱,楮叶汤下。&&&(《圣惠方》)
②治小便不通:蜗牛捣贴脐下,以手摩之。&&&加麝香少许更妙。&&&(《简易方论》)
④治小便不通:蜗牛五钱。&&&水煎,日服三次。&&&(《吉林中草药》)
⑤治血热冲肺,鼻衄不止:蜗牛(垢)一分,乌贼鱼骨半钱。&&&上二味,捣研为散,含水一口,搐一字入鼻内。&&&(《圣济总录》蜗牛散)
⑥治喉痹:㈠蜗牛绵裹,水浸含咽。&&&(《纲目》)㈡蜗牛七枚,白梅三枚(取肉)。&&&同研烂,绵裹如枣核大,含咽。&&&(《圣惠方》)
⑦治无名肿毒:鲜蜗牛一两,马齿苋一两,陈石灰一两。&&&共捣烂,敷患处。&&&(《吉林中草药》)
⑧治疔毒:蜗牛适量,捣碎,敷患处。&&&(《吉林中草药》)
⑨治瘰疬未溃:连壳蜗牛七个,丁香七粒。&&&同烧研,纸花贴之。&&&(《世医得效方》)
⑩治瘰疬,溃与未溃,皆可贴:蜗牛不拘多少,以竹索串,瓦上晒干,烧存性,为末,入轻粉少许,猪骨髓调,用纸花量病大小贴之。&&&(《三因方》蜗牛散)
⑾治发背:蜗牛一百个,活者。&&&以一升净瓶入蜗牛,用新汲水一盏,浸瓶中,封系,自晚至明。&&&取出蜗牛放之,其水如涎。&&&将真蛤粉不以多少,旋调敷,以鸡翎扫之疮上,日可十余度。&&&(《姚僧坦集验方》)
⑿治烂脚:蜗牛一个。&&&放冰片少许于壳内后,用此蜗牛水搽。&&&(江西《草药手册》)
⒀治耳腮痄肿及喉下诸肿:蜗牛同面研敷之。&&&(《纲目》)
⒁治眼热生淫肤赤白翳:生蜗牛二枚。&&&纳少许朱砂末于中,微火上炙令沸,以绵捩取,以敷眦上,数敷。&&&(《圣惠方》)
⒂治痔疮:蜗牛一枚,麝香三分。&&&用小砂合子,盛蜗牛,以麝香糁之,次早取汁,涂痔处。&&&(《济生方》蜗牛膏)
⒃治脱肛:蜗牛一两,诃子五钱。&&&焙干,研细末,用猪油调匀,敷患处。&&&(《吉林中草药》)
⒄治蜈蚣咬:蜗牛挎取汁,滴入咬处。&&&(《圣惠方》)
⒅治耳聋:蜗牛子一分,石胆一分,钟乳一分。&&&同细研,用一瓷瓶盛之,以炭火烧令通亦,候冷取出,研入龙脑少许,每用油引药少许入耳。&&&(《圣惠方》)
【名家论述】《纲目》:蜗牛所主诸病,大抵取其解热消毒之功耳。&&&
...大青根的功效大青根的功效大青根
(《福建民间草药》)
【异名】臭根、野地骨(《福建民间草药》),土地骨皮(《江西民间草药验方》)。&&&
【来源】为马鞭草科植物路边青的根。&&&
【植物形态】路边青,又名:大青(《别录》),淡婆婆(《植物名实图考》),青草心,山尾花、山漆、猪屎青、鸭公青、鸡屎菜、鬼灯火、牛耳青、绿豆青、臭大青、大百解。&&&
落叶小灌木。&&&枝条黄褐色,幼时有毛。&&&单叶对生;叶柄被白色短软毛,上面沟状;叶片卵形或椭圆形,长6~14厘米,宽2.5~5.5厘米,先端锐尖至渐尖,基部圆形至渐尖,全缘,罕有锯齿。&&&伞房状聚伞花序顶生;总花梗长5~7厘米;苞片线形,对生;花萼钟状,外被黄褐色细毛,裂片5,三角形;花冠管状,白色,外面有毛,裂片5,长圆形;雄蕊4,着生于花管喉部,花药背着生,花丝细长;雌蕊1,子房上位,花柱细长,柱头两裂。&&&浆果,球形或倒卵圆形,基部具宿存萼。&&&花期6~8月。&&&果期7~9月。&&&
生于荒地、低丘陵地的草丛中或疏林下。&&&分布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江西、湖南、贵州、云南等地。&&&
本植物的叶或带幼枝的叶(大青叶)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采集】全年可采。&&&
【性味】苦,寒。&&&
①《陆川本草》:性凉,微苦。&&&
②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苦,寒。&&&
【功用主治-大青根的功效】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治乙脑,流脑,感冒高热,头痛,肠炎,痢疾,黄疸,齿痛,鼻衄,咽喉肿痛。&&&
①《植物名实图考》:治偏头风。&&&
②《广西野生资源植物》:洗烂疮。&&&
③《福建民间草药》:消炎镇痛,除湿祛风。&&&
④《陆川本草》:凉血退热,解皮肤热毒。&&&治斑疹,血瘙,蜈蚣咬伤。&&&
⑤《衡山民间草药》:治痢疾,麻疹后之口腔炎,热病头痛。&&&
⑥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散瘀止血。&&&治肠炎,菌痢,咽喉炎,扁桃腺炎,腮腺炎,感冒发热,齿龈出血。&&&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5钱(鲜者1~2两)。&&&外用:捣敷或煎水洗。&&&
【选方】①治乙脑,流脑,感冒发热,腮腺炎:大青根二两。&&&水煎服,每日二剂。&&&(《江西草药》)
②治热痢:大青根三至五钱。&&&水煎服。&&&(《湖南茹物志》)
③治偏头痛:大青根一至二两。&&&酌加水煎,饭前服。&&&(《福建民间草药》)
④治偏正头痛,高血压头痛:大青根、臭牡丹根各-两,鸡蛋二个。&&&水煎,吃蛋和汤。&&&(《湖南农村常用中草药手册》)
⑤治高热头痛等症:大青根五钱至一两,生石膏一两五钱至二两。&&&水煎服。&&&(《中医药研究资料汇编》)
⑥治风湿性关节痛:大青根一至二两,猪脚一只。&&&酌加酒、水各半炖服。&&&(《福建民间草药》)
⑦治肠风下血:大青根、苦参。&&&水煎服。&&&
⑧治顽固鼻衄:大青根、山茅、藕汁。&&&同煎服。&&&
⑨治麻疹以后之烦乱,咳嗽痰多:大青根一两,淡竹叶(有小块根者)五钱,桑叶二钱,栀子五钱。&&&煎汁代茶。&&&(⑦方以下出《中医药研究资料汇编》)
⑩治黄疸:大青根一、二两,猪肝二两,百草霜(农村烧茅柴的锅底烟灰)三钱。&&&加水同煎服。&&&(《江西民间草药验方》)
⑾治胃火齿痛:大青根一、二两。&&&水煎去渣取汤,以汤同鸭蛋两个煮服。&&&(《江西民间草药验方》)
...虫螫伤(方数:5)
&!--hzh--&&!--hzhend--&虫螫伤 (方数:5) &&&&虫螫伤是指虫类通过其毒刺及毒毛刺螫或口器刺吮而使人发病,轻者仅有局部皮肤症状,严重者亦可引起寒战、高热等全身中毒症状。能螫伤人体的毒虫种类较多,临床上多见为蜂螫伤、蜈蚣咬伤、蝎螫伤等。&&&&虫螫伤致病原因为虫螫后,毒素通过其毒刺或毒毛注入人体引起中毒反应。&&&&蜂螫伤临床表现常表现为颜面、手背、手臂等暴露面被螫处有痛痒感及灼热感,轻者局部出现中心有瘀点的红斑、丘疹,严重螫伤者皮肤大片潮红、肿胀,常有水疱,伴有头晕、恶心、呕吐、恶寒发热、脉细弱、血压下降,甚至危及生命。&&&&蜈蚣咬伤临床表现咬伤处有两个症点,周围红肿,有剧痒或痛彻骨,可继发红丝疔,局部可出现淋巴结肿痛。严重者浑身麻木,发热头痛,眩晕呕吐,心悸脉数,谵语抽搐。儿童被咬伤,症状较严重,亦可危及生命。一般病程较短,数天可消失。&&&&蝎螫伤临床表现局部出现大片红肿,或有水疱,自觉疼痛剧烈,或痒痛兼作,或伴灼热感,可伴有红丝疔及局部淋巴结炎,严重者有寒战高热、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甚至可导致呼吸麻痹而死亡。&&&&对虫类螫伤治疗可立即拔除毒刺,用肥皂水或3%氨水或5%碳酸氢钠溶液洗净疮口;若黄蜂螫伤用食醋,蝎螫伤局部冷敷或喷以氰乙烷,螫伤上方用止血带或0.25%普鲁卡因局封,严重者用激素和对症处理。&&&&虫螫伤发病原因多为虫毒入于肌体所致,治则以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为主。(汝丽娟)方&&&& 名 七一方 银花合剂 蜈蚣香油方 守宫蛋方 蜗牛方
...治病良药马齿苋&&& 马齿苋系马齿苋科一年生肉质草本植物马齿苋的全草,又名马齿菜、五行草、长命菜。马齿苋营养丰富,每100g鲜茎叶中,含水分92g,蛋白质2.3g,脂肪0.5g,碳水化合物3g,粗纤维0.7g,钙85mg,磷56mg,铁1.5mg,胡萝卜素2.23mg,尼克酸0.7mg,维生素B10.03mg,维生素B20.11mg,维生素C23mg。还含有天冬酸、丙氨酸、二羟基丙胺、谷氨酸、苹果酸、柠檬酸、二羟基苯二胺等。此外,含钾盐十分丰富,干草达17%。  马齿苋不仅营养丰富,而且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马齿苋煎剂对各种类型的痢疾、伤寒、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对某些致病性真菌也有抑制作用。其注射液对子宫平滑肌有明显的兴奋作用。其所含之钾盐有一定的降血压效果。食用马齿苋可增强肠蠕动及利尿等。又据报导,马齿苋还有抗癌作用。马齿苋可用于治疗肠炎、痢疾、阑尾炎、乳腺炎、腮腺炎、百日咳、肺脓肿、尿道感染、疮疡肿毒等多种疾病。外用可治丹毒及毒蛇咬伤等。因而有许多验方流传于民间,有些已有文字记载。现择其要者辑录之,供参考试用。  治阑尾炎& 取鲜马齿苋一把,洗净捣汁,取30g,加温开水100g,白糖适量,调服,每日服2~3次,每次100g,连服5~7日;或取干马齿苋60g,蒲公英60g,先水煎2次,然后将2次煎液混合,再煎熬浓缩为200g,每日服2次,每次100g,连服3~5日。  治尿路感染& 鲜马齿苋60g,鲜车前草30g,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5~7日;或马齿苋60g,甘草6g,水煎服,每日1剂。  治糖尿病& 干马齿苋100g,水煎2次,早晚分服,1日1剂,连续服用。  治肺结核& 鲜马齿苋250g,大蒜头适量,水煎代茶饮,长期饮服。  治细菌性痢疾和滴虫性肠炎& 鲜马齿苋750g,洗净干蒸3~4分钟,捣烂取汁,每次服汁50g,一日3次;或用洗净的马齿苋挤汁,加等量蜂蜜,用开水冲服;或取干马齿苋20~25g,扁蓄、苦参各25~40g,水煎,分2日早晚空腹温服。  治肛门肿痛& 马齿苋、三叶酸草等量,煎汤熏洗,1日2次。  治毒疮& 干马齿苋50g,木香、丹砂、盐各1g,将丹砂、盐研细,马齿苋、木香捣碎拌匀,用炭火烧后研细,加入细丹砂、始末,再研匀,随即敷疮上。  治赤白痢疾& 鲜马齿苋120g,粳米100g,同煮成粥,加食盐少许,分2次食之,连食5~7日;或干马齿苋60g,水煎后加适量红糖服,每日1剂,连饮5~7日。  治腮腺炎& 鲜马齿苋适量,捣烂,敷患处,每日换药1次,直至肿消。  治带状疱疹& 鲜马齿苋适量,捣烂,敷患处,每日换药1次,直至治愈。  治黄疸& 鲜马齿苋60g,煎汤,每日服3次,连服5~7日;或鲜马齿苋绞汁,每次约30g,用开水冲服,每日1剂。  治蜈蚣咬伤& 鲜马齿苋捣汁涂咬处,每日3次,连涂2~3日。  治耳有恶疮& 干马齿苋50g,黄柏25g,捣成末,每次取少许,用棉裹之塞于耳中。 ...果蔬外敷胜良药&&& 1.将生茄子切开,搽患部,可治蜈蚣咬伤和蜂蜇。&&& 2.将土豆去皮切成小块,捣成烂泥状,敷患处,盖上纱布,用绷带包扎,每天更换2~4次,可治皮肤病。&&& 3.外痔患者,每晚用韭菜煎水洗患处,可使患部逐渐收敛、痊愈。将100克韭菜捣成糊状放入盆中,倒进半盆开水,盖严,待水稍凉后,把脚放入浸泡半个小时,每日早晚各1次,可治脚气。&&& 4.用煮了萝卜的水洗脚,可治脚汗。将1个约100克的萝卜切几道口,放入2500克水中煮沸5分钟,倒入盆内,稍冷后将双脚放入浸泡,直到水冷,早晚各1次,连续4~5天,可去除脚臭。&&& 5.将鲜丝瓜叶捣烂涂患处,可治疥疮、痱子、痄腮、癣。&&& 6.将黄瓜皮捣碎用纱布包好,轻轻搽试皮肤,常做可使皮肤细腻白嫩。&&& 7.将鲜南瓜叶搽患处,可治牛皮癣。&&& 8.被蚊虫叮咬后,用柠檬汁涂搽,有消肿、止痒功效。&&& 9.烫伤后,切几片生梨,贴于烫伤处,有止痛作用。 (曹祈东) ...
总计显示小于30条,更多内容请搜索。
好草网为你提供中草药资讯和药方大全,全力打造最权威的中草药资讯网站
Copyright ?
好草网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药蜈蚣的作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